《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数学教案设计

大鱼blue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大鱼blue”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数学教案设计(共17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篇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数学教案设计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数学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含“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两部分。本节课的内容是这个单元的起始,属于概念教学,是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比例、反比例做准备的。学生学好这部分的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还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遵循“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数学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1.重视有效学习情境的创造。

新课伊始,通过谈话激活学生对国旗的已有认识,引出本节课要用的中国国旗的三种不同规格的相关数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熟悉的现实情境中,情绪饱满地进入到对比例知识的探究学习中。

2.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教学比例的意义时,先引导学生依据三面国旗的长与宽写出多个比,再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比值相等,可以写成一个等式,引出比例,最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进行归纳总结出比例的意义。

3.重视引导学生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但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以“比例的基本性质”的探究为例,在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思维互补,既有利于知识的`学习,又有利于学生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渗透情感,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国旗画面,学生观察,激发爱国情操。

(天安门升国旗仪式、校园升旗仪式、教室场景)

师:这三幅不同的场景都有共同的标志――五星红旗,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这些国旗有大有小,你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吗?

2.课件出示国旗的长和宽,并提出问题。

天安门升旗仪式上的国旗:长5 m,宽 m。

操场升旗仪式上的国旗:长2.4 m,宽1.6 m。

教室里的国旗:长60 cm,宽40 cm。

师:这些国旗的大小不一,是不是国旗想做多大就做多大呢?是不是这中间隐含着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3.导入新课。

师:每面国旗的大小不一样,但是它们的长和宽中却隐含着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结合国旗的知识来学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求知欲,在加强学生对国旗知识了解的同时,有效地引入学习资源,为学生探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提供第一手资料。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比例的意义。

(1)自主尝试。

课件出示教材40页主题图,根据图中给出的数据分别写出不同场景中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并求出比值。

(2)汇报、交流。

预设

生1:天安门升旗仪式上的国旗。

长∶宽=5∶=

生2:操场升旗仪式上的国旗。

长∶宽=2.4∶1.6=

生3:教室里的国旗。

长∶宽=60∶40=

(3)感知比例的意义。

观察写出的比,想一想,这些比能用等号连接吗?为什么?用等号连接的两个比的式子可以怎样写?

预设

生1:可以用等号连接,因为它们的比值相等。

“2.4∶1.6=”和“60∶40=”可以写作“2.4∶1.6=60∶40”。

生2:可以用等号连接,两个比的比值相等,说明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

生3: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2.4∶1.6=60∶40”

也可以写成“=”。

篇2: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设计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页例1、例2,练习一第1、2、3题,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目的:

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2.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3.使学生进一步受到“实践出真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关键:

观察众多的实例,概括出比例意义的过程;找出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相等的规律。

教具: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一)教师出示投影,结合画面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看了我们祖国各地的风景图片,美吗?我们的祖国方圆960万平方公里,幅员之辽阔,却能在一张小小的地图上清晰可见各地位置;科学家在研究很小很小的生物细胞时,想清楚地看见细胞各部分,就要借助显微镜将细胞按比例放大。这些,都要用到比例的知识,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比例的一些知识。

教师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二)让学生完成教材第1页复习题,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0:6=4.5:2.7。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教学比例的意义

1.合作互动,探求共性。

先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完成“活动内容1”。

活动内容1:

(1)根据表中给出的`数量写有意义的比。

(2)观察写出的比,哪些比能用等号连接,为什么?

(3)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这样的式子还可以怎样写?

然后让学生汇报活动情况,小学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结合学生回答,教师任意板书几个比例式。(如80:2=200:5, = ,2:5=80:200,5:200=2:80……)并指出这些式子就是比例。

2.抽象概括,及时巩固。

(l)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以上比例式,概括出共性。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比例的意义。并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3)完成第2页“做一做”,并说明理由。

(4)让学生自己举出两个比例,并说明理由。

(二)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

(l)让学生查阅教材,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内项”、“外项”。

(2)让学生观察自己刚才举的比例,找出它的内项、外项。

(3)引导学生观察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外项和内项的位置又是怎样的?教师板书:

2.引导学生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1)让学生小组活动完成以下活动内容2:

活动内容2:

①观察比例的两个内项与两个外项,用算一算的方法,找同学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②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是否也有如上面发现的规律?

③是不是每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都具有这种规律,请你再举出这样的例子来。

④通过以上研究,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汇报活动情况,认识到任何比例的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都存在相等的关系。

(3)指导学生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并完成板书。

三、分层练习,辨析理解

1.完成练习一第1题区别比与比例。

2.先让学生解答第2页“做一做”第l题,然后引导学生小结: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不仅可以应用比例的意义,而且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3.完成练习一第2题。

4.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能组几个就组几个)。

2、3、4和6

四、全课总结

先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谈感想说收获,教师再进行全课总结。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一第3题。

篇3: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教案设计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对象分析

低年级学生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针对这一特点,利用多媒体这一新颖、直观的现代教学手段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并通过动手操作,讨论探究,观察分析,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从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策略意识及创新意识。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教学时有意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演示,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运用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规律,将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1.多媒体教学

运用微机精心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自觉发现、意识到问题存在,可激活学生思维,促使问题意识的产生,又可以调动学生探索新知的积极性.

2.动手操作法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借助学具动手操作,寻求多种计算方法,同时运用多媒体,变静为动,直观形象,再结合语言表述,使学生的思维逐渐内化.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什么叫做比?

2、什么叫做比值?

3、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4、教师提问:上面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和 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教师: 和 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也就是说这两个比是相等的,因此它们可以用等号连接.(板书: = )

二、探究新知

(一)比例的意义

例1、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列表如下:

时间(时)

2

5

路程(千米)

80

200

1、教师提问:从上表中可以看到,这辆汽车,

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几比几?

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几比几?

这两个比的比值各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相等)

2、教师明确: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所以这两个比相等.因此可以写成这样的等式

或 .

3、揭示意义:像 = 、这样的等式,都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教师提问:什么叫做比例?组成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关键:两个比相等

4、练习

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① 和 ② 和

③ 和 ④ 和

填空

①如果两个比的比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比就( )比例.

②一个比例,等号左边的比和等号右边的比一定是( )的.

(二)比例的.基本性质

1、教师以 为例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板书)

2、练习: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3、让学生计算上面每一个比例中的外项积和内项积,并讨论它们存在什么关系?

以 为例,指名来说明.

外项积是:80×5=400

内项积是:2×200=400

80×5=2×200

4、学生自己任选两三个比例,计算出它的外项积和内项积.

5、教师明确: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板书课题:加上“和基本性质”,使课题完整.)

6、思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教师板书:

7、练习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并学会了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组成比例.

四、巩固练习

1、说一说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有两项;

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关系,有四项.

2、在 这个比例中,外项是( )和( ),内项是( )和( ).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写成( )×( )=( )×( ).

3、根据比例的意义或者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 和 (2) 和

(3) 和 (4) 和

4、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能组几个就组几个)

2、3、4和6

五、课后作业

根据3×4=2×6写出比例.

六、板书设计

篇4: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会组成比例.

二、能力目标

1、使学生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组成比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对学生进一步渗透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2、使学生感悟到美源于生活,美来自生产和时代的进步,提高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篇5:比例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

数学六年级下学期比例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XX小学的教师。我说课的题目是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下面我给大家汇报一下我的基本设想: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学习评价五个方面来说。

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

1、说课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比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比的知识”的深化,是后面学习解比例知识的基础。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进行正、反比例教学的关键,是利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先决条件。

3、教学目标的确定:通过以上分析,我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意图,确立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掌握判定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的一般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与已学知识的联系运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得以延伸。

2、通过教学引导,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教学中采用引导学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探究式的学习态度。

2、通过游戏锻炼学生思维反应能力,并培养其合作精神。

3、通过分组竞技的方式,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

4、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重难点定为:重点: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学会用两种方法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并能正确的组成比例5、教学准备:为了教学信息的直观呈现,我选择了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与学法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知识,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观察、探索、归纳的能力。因此,我采用了“自主探究”“阅读自学”

的教学模式,教学中贯彻自主性原则,重视学生学习和探索过程,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组织、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允许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不同的理解和体验,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概括知识的'能力。

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会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容计算—观察、比较—概括—应用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程序设计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学法的选择,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五个环节。

【整体设计】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2、通过实例探究新知

3、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4、课堂小结、回归目标5、拓展延伸发展能力

【环节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为了新课程更好的导入,教学前,首先复习比的知识,如什么是比?什么是比值?怎样化简比?为以下情境作铺垫。

(1)我们知道了比的前项和后项相除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打开课本看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内容,找一找图中共有的东西,接着让学生写出它们的比,在这我会提示比可用两种方式表示,比的形式和分数形式。

(2)学生已经写出了四个比,选取其中两个比,如2.4:1.6和60:40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设问题情境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主动的去思考,自由回答。

(3)顺势导入,我们已经认识了比,也知道怎样求比值。今天就根据比和比值来学习比例,并且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二)、通过实例、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我分为三部分教学:第一部分,教学比例的意义;第二部分.教学比例的各部分名称;第三部分,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第一部分:观察这两组比的比值有什么关系?学生可以自由回答,通过学生的观察与比较,学生会发现它们的比值相等,我会引导学生可以用等号连起来,然后直接给出定义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然后请学生自由总结比例的意义。之后我总结归纳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接下来设计了练习

下列两个比之间的哪些能填“=”,为什么?

1:2()3:6,0.5:0.2()5:2,1.5:3()15:3通过这个练习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先试着从具体判断两个比是否相等入手,从而引导其归纳出比例判定的一般方法,想让学生主动去探究组成比例的关键所在,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能力。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比和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这时指名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从意义上,项数上进行对比。最后,我会归纳: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第二部分:教学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这部分的教学,我采用了阅读自学法。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由“学会”变“会学”,这里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师生的双边关系实现从扶到放的转变。在学生自学课本时,老师写出比例的两种形式,引导学生注意内项和外项的位置。(板书80∶2=200∶5,80/2=200/5)

第三部分: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观察80:2=200:5中的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的关系,引导学生把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分别相乘,比较结果。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有什么关系?再让学生归纳出比例的基本性质,我做总结。探讨写分数形式,学生能够得出以下结果。我归纳“交叉相乘”积相等。

小结:我提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检验组成的比例对不对?学生会回答对。我及时提问那么:4:9=5:10成立吗?学生会可能会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或比值相等的不同方法去回答。

比例的基本性质是本课的第二个重点。为了突出重点,我引导学生计算几个比例式的内项积和外项积,实现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概括性质。同时也渗透了实践第一的观点。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在这我安排了三道题,第1题是对基本概念的巩固,第2题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出比例,第3题是用四个数组比例,这题学生在组的过程中没有方法和顺序,那么我会在交流过程中适当引导学生发现方法,总结规律,使学生不仅把题做对,而且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回归目标

这一环节我利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小组总结,并派代表发言,之后小组互相评价,看哪个小组表现的最好,我予以鼓励。

(1)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2)什么叫比例?它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3)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4)布置作业36页2、3题。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巩固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并能灵活应用。

(五)、拓展延伸、发展能力

(1)猜数游戏16:4=8:()(2)发展性练习

a.能否把3×40=8×15改成比例?b.如果5a=3b,那么a:b=():()从小学生心理角度考虑,学生持续听课较长时间后,他们的注意力由集中到分散,因此我设计了猜数游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了注意力,又让学生初步知道比例的基本性质的作用,为下一节课学习解比例做一些渗透,后面两道题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思维,开发了学生的智力。

四、说板书设计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板书设计的很简洁,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说学习评价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师评、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我注重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学习热情能力的评价,我想以此来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这是我在一次远程教育教训会上的说课稿,希望各位同仁能给予我意见和建议。专家给我的点评让我很不解,我到现在也不太清楚三维目标到底应该怎样定才是正确的,才是全乎情理的。请多多指教

篇6:《比例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人教版数学第十二册的内容。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等的基础上教学的,是本套教材教学内容的第三个单元。而本节课内容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属于概念教学,是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可以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让学生概括、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3)学会用比例的意义或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3、教学重、难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计算――观察、比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三、说教学过程:

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经,因此我进行了如下设计:复习了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值?求下面各比的比值.目的就是为新授进行铺垫,搭建脚手架,同时也为学生后面区分比例和比打下基础。

在新授这个环节里我设计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教学比例的意义,运用比例的意义进行的练习;第二部分是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的练习;第三部分运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进行的练习;第四部分给出四个数让学生写出比例、和给一个乘法等式写出比例。

在第一部分里,我先让学生把相等的比写成等式的形式,为揭示比例的意义做铺垫。随着学生的汇报,教师有意识的将比值相等的比写在一行上,引导学生观察每两个比之间的关系,告诉学生像这样的式子叫做比例,给学生直观的印象。让学生抽象概括出比例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比例的意义后,及时组织练习。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运用了比例的意义,而且对比的性质也有一定的运用,培养了学生从多中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熟练运用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六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探究的能力,教师给了学生一个自学提示,使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有顺序,有目的。在汇报比例的各部分名称和基本性质时都让学生举例说明,达到全体学生都能理解的目的。比例和比的区别是小组内研究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学生能从意义、性质、名称上去区分,从而使学生正确的区分比和比例。

第三部分: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这样的题最能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灵活性。

第四部分:用四个数组比例,学生在组的过程中没有方法和顺序,那么,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去引导学生发现方法,总结规律,使学生不仅要把题做对,而且要善于总结方法,指导自己更好的去做题。有了这道题,在下一题中,让学生通过一个乘法算式改写成比例式,就稍微容易些了,让小组内交流方法,培养学生善于总结的能力。

在课堂小结中让学生说出本节课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有一个回顾过程,加深学生的印象。

课后练习中出了一个比灵活的开放题,目的是提高他们的综合用能力。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思维的空间。

篇7: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及“做一做”,练习一的第1―3题。教学目的: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重点: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过程:一、教学比例的意义1、复习(1)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2)教师:我们知道了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教师板书出下面几组比,  12:16      :         4.5:2.7        10:6学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4.5:2.7的比值和10:6的比值相等。)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4.5:2.7=10:6)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教学比例的意义。    (1)出示例1: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这道题涉及到时间和路程两个量的关系,我们用表格把它们表示出来。表格的第一栏表示时间,单位“时”,第二栏表示路程,单位“千米”。这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边问边填写表格。)问:“你能根据这个表,分别写出第一、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80:2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200:5板书:80:2=40,200:5=40。让学生观察这两个比的比值。再提问: “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所以这两个比怎么样?”(这两个比相等。)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相等,所以可以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80:2=200:5或 = )像这样(指着这个式子和复习题的式子4.5:2.7=10:6)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指着比例式80:2=200:5,提问:“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例?”引导学生观察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然后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问:“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小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 比组成的'。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是看这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别把两个比化简以后再看。例如判断10:12和35:42这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先要算出10:12= ,35:42= ,所以10:12=35:42 (以上举例边说边板书。)(2)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  引导学生从意义上、项数上进行对比,最后教师归纳: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3)巩固练习。①用手势判断下面卡片上的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6:3和12:6    35:7和45:9    20:5和16:8  0.8:0.4和 :  ②做第2页的“做一做”。教师边巡视边批改,对做得不对的,让他们说说是怎样做的,看看自己做得对不对。③给出2、3、4、6四个数,让学生组成不同的比例(不要求举全)。④做练习一的第3题。(第4小题,给出的四个数都是分数,在写比例式时,也要让学生写成分数形式。)二、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教师:同学们能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请看看什么叫比例的项、外项、内项。(学生看书时,教师板书:80:2=200:5)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接着板书如下:    80 :  2  =  200 : 5         └-内项-┘└------外项-------┘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我们知道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研究。(在比例的意义后面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师板书:           两个外项的积是80×5=400           两个内项的积是2×200=400“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板书:80×5=2×20“是不是所有的比例式都是这样的呢?” “通过计算,大家发现所有的比例式都有这个共同的规律。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规律说出来?” 最后归纳并板书出: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并说明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的呢?”(指着80:2=200:5)教师边问边改写成: = ,“这个比例的外项是哪两个数呢?内项呢?”“因为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所以,当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怎么样?”边问边画出交叉线。如: = 强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板书:80×5=2×200前面要判断两个比是不是成比例,我们是通过计算它们的比值来判断的。学过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后,也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成比例。三、系列训练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3:4和6:8能不能组成比例。我们可以这样想:先假设3:4和6:8可以组成比例。再算出两个外项的积(板书:两个外项的积:3×8=24)和两个内项的积(板书:两个内项的积:4×6=24)。因为3×8=4×6(板书出来).也就是说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所以3:4和6:8可以组成比例。(边说边板书:3:4=6:8)2、做第3页“做一做”的第1题。四、总结评价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五、布置作业练习一的第2题。板书设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1、  理解  2、判断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80:2    80  :  2  = 200 : 580:2=40                          └-内项-┘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200:5    └------外项-----┘200:5=40                    两个外项的积是80×5=40080:2=200:5或 = )               两个内项的积是2×200=400                                         80×5=2×200

篇8: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课本第1~2页例1、例2,练习一第1、2、3题。

教学目的:

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2.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3.使学生进一步受到“实践出真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篇9: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关键:

观察众多的实例,概括出比例意义的过程;找出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相等的规律。

教具: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创设情境

(一)教师出示投影,结合画面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看了我们祖国各地的风景图片,美吗?我们的祖国方圆960万平方公里,幅员之辽阔,却能在一张小小的地图上清晰可见各地位置;科学家在研究很小很小的生物细胞时,想清楚地看见细胞各部分,就要借助显微镜将细胞按比例放大。这些,都要用到比例的'知识,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比例的一些知识。

篇10: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二)让学生完成教材第1页复习题,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0:6=4.5:2.7。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教学比例的意义

1.合作互动,探求共性。

先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完成“活动内容1”。

活动内容1:

(1)根据表中给出的数量写有意义的比。

(2)观察写出的比,哪些比能用等号连接,为什么?

(3)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这样的式子还可以怎样写?

然后让学生汇报活动情况。结合学生回答,教师任意板书几个比例式。(如80:2=200:5, = ,2:5=80:200,5:200=2:80……)并指出这些式子就是比例。

2.抽象概括,及时巩固。

(l)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以上比例式,概括出共性。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比例的意义。并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3)完成第2页“做一做”,并说明理由。

(4)让学生自己举出两个比例,并说明理由。

(二)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

(l)让学生查阅教材,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内项”、“外项”。

(2)让学生观察自己刚才举的比例,找出它的内项、外项。

(3)引导学生观察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外项和内项的位置又是怎样的?教师板书:

2.引导学生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1)让学生小组活动完成以下活动内容2:

活动内容2:

①观察比例的两个内项与两个外项,用算一算的方法,找同学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②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是否也有如上面发现的规律?

③是不是每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都具有这种规律,请你再举出这样的例子来。

④通过以上研究,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汇报活动情况,认识到任何比例的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都存在相等的关系。

(3)指导学生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并完成板书。

三、分层练习,辨析理解

1.完成练习一第1题区别比与比例。

2.先让学生解答第2页“做一做”第l题,然后引导学生小结: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不仅可以应用比例的意义,而且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3.完成练习一第2题。

4.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能组几个就组几个)。

2、3、4和6

四、全课总结

先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谈感想说收获,教师再进行全课总结。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一第3题。

篇11:《比例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

《比例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练习六的练习题。

2、说课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比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比的知识”的深化,是后面学习解比例知识的基础。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阶段学习比例初步知识的一项重要内容。分两段来进行教学:第一段教学比例的意义,通过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概括比例的意义;第二段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比例中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的积的关系。这样便于加深学生的印象,最后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为此,教学时先复习比的基本知识,使知识间发生迁移,再在此基础上探索新知,最后深化新知,为以后学习解比例等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

3、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学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应以知识与技能、教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和态度四方面来阐述,使学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全面地发展。因此,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意图,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知道比和比例的区别。

(2)能力目标: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与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知识,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观察、探索、归纳的能力。因此,我采用了“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教学中贯彻自主性原则,重视学生学习和探索过程,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组织、指导并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允许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不同的理解和体验,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技能素质。

2、说学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再加上适时的自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探索新知的能力。根据学法的自主性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学法的差异性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

三.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采用生活实例引入课题,课件出示我们祖国各地的风景图片;我们的祖国幅员非常辽阔,却能在一张小小的地图上清晰可见各地位置; “这么辽阔的地方为什么能用一张小小的地图就能清楚的表示出来呢”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设计意图:这样由地图生活实例引入课题,有利于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生活价值。以价值观的'角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然后顺势导入课题并板书:这样地图片或实物按一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都要用到比例的有关知识。最后出示几个比,让学生求出比值,你发现了什么?

2.自主探索,探究新知

通过求两个比的比值,发现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用等式表示两个比的比值相等的关系,从而概括出比例的意义,然后利用比例的意义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通过例1中四面国旗的尺寸中,你还能哪些比?写出两个比,根据比值相等写出比例,进一步加深对比例意义的认识。同时还请学生自己说出几个比例,在此基础上运用学生说出的比例,请学生自学比例中各部分的名称,然后教师提醒学生:前面我们已经探究发现了比例的一个秘密,比例还有一个秘密,你们分成小组来找找看,并用简洁语言归纳出来。

(设计意图:这样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整个环节力求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学习能力。)

3.讨论巩固、形成技能

(1)基本训练

(2)发展性练习

篇12:第九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

多媒体电脑及投影仪。

教学过程 :

一、比例的意义

1.复习。

⑴说说什么叫比?

⑵求下列各数的比值:

12:16      3/4:9/8   4.5:2.7     10:6

2教学比例的意义

例1          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_______________,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_______________。

这两个比的比值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

因为这两个比相等,可以写成下面的等式:

80:2=200:5   或80/2=200/5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要看它们的比值是不是相等。

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从意义上、项数上进行对比,最后教师归纳: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二、巩固练习

1.   第68页“做一做”的题目。

⑴判断下面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6:3和和12:6          35:7和45:9

20:5和16:6           0.8:0.4和2/5:1/5

⑵做第46  页的“做一做”

⑶  给出2、3、4、6四个数让学生组成不同的比例式

⑷做练习十四的第3题

二、教学比例的性质

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80:2=200:5

内项

外项

两个外项的积是  80×5=400

两个内项的.积是 2×200=400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

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2.  巩固练习

⑴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3:4和6:8能不能组成比例

⑵做第47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三、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四、作业

练习十四的第2、4题 。

板书设计 :

教学札记: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篇13:《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内容。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除法、分数等的基础上教学的,是本套教材教学内容的第三个单元。而本节课内容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属于概念教学,是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同学学好这部分知识,不只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小学数学《比例的意义和比例基本性质》说课稿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六年级同学的实际水平,可以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让同学概括、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2)认识比例的各局部名称。

(3)学会用比例的意义或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3、教学重、难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4、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依照同学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同学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同学在“计算――观察、比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二、说程序设计

课堂教学是同学学习数学知识的获得,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下的优秀教案。

(一)复习导入

让同学根据所给信息写出四个比。目的就是为新授进行铺垫,搭建脚手架,同时也为同学后面区分比例和比打下基础。

(二)教学新课

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教学比例的意义;第二部分,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第一部分:先出示几个比,让同学计算它们的比值,然后通过观察、比较,给这些比分类。通过同学自身的观察、发现,根据比值是否相等来分类。接着追问:“两个比的比值相等,那他们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呢?”是让同学深刻地了解到,只要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就可以说两个比相等。运用黑板上的几个比例式,告诉同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另外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观察,在一个比例中,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给同学直观的印象,然后列举几个例子,让同学对比观察,引导同学认识比例的外项和内项以及他们之间的一些特点,并适时组织练习。

第二部分:在认识比例的各局部名称后,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让他们自身说说比例里各局部的名称。通过观察讨论总结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揭示比例的基本性质时,我先让同学计算,然后观察发现规律,进一步验证规律,最后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巩固练习

在巩固练习环节中,第1题是用2,3,4,6四个数组成比例,是对基本概念的巩固。第2题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出比例,这里需要从同学逆向思维的角度去解决问题。第3题是拓展题,让同学根据当前所学的知识猜数,一方面巩固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知识,另一方面,为下节课“解比例”做铺垫: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假如知道了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另外一项,这是下节课要研究的内容“解比例”。 最后通过例题和练习进行巩固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最后我进行了课堂总结, 让学生自己归纳: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惑?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一堂课结束之前,我还安排了一定的作业时间,既当堂检查了教学效果,又减轻了学生的课后负担,并在作业时,我进行了个别辅导,让后进生能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篇14:《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课件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课件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初步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难点: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比的有关知识,说说你对比已经有了哪些了解?(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

还记得怎样求比值吗?

2、课件显示:算出下面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

⑴ 3:5 18:30 ⑵ 0.4:0.2 1.8:0.9

⑶ 5/8:1/4 7.5:3 ⑷ 2:8 9:27

[评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方便快捷,为新课做好准备。]

二、认识比例的意义

(一)认识意义

1、指名口答上题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课件依次显示答案。

师问:口算完了,你们有什么发现吗?(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

2、是啊,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像这样的比值相等的例子,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3:5=18:30 。

(课件显示:“3:5”与“18:30”先同时闪烁,接着两个比下面的比值隐去,再用等号连接)

最后一组能用等号连接吗?为什么?(课件显示:最后一组数据隐去)

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板书:比例)

[评析:通过口算求比值,发现有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自然流畅地引出比例。有效的课堂教学,就需要像这样做好已有经验与新知识的衔接。]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例,你想研究哪些内容呢?

(生答:想研究比例的.意义,学比例有什么用?比例有什么特点……)

5、那好,我们就先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到底什么是比例呢?观察这些式子,你能说出什么叫比例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抓住关键点板书:两个比 比值相等)

同学们说的比例的意义都正确,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

课件显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学生读一读,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

[评析:比例的意义其实是一种规定,学生只要搞清它“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本环节让学生先观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比例,学生都能说出比例意义的关键所在——两个比且比值相等,教师再精简语句,得出概念,注重了对学生语言概括能力的培养。在总结得出概念之后,教师没有嘎然而止,而是继续引导学生读一读,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认识比例,加深了学生对比例的内涵的理解。]

(二)练习

1、出示例1 根据下表,先分别写出两次买练习本的钱数和本数的比,再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第一次

第二次

买练习本的钱数(元)

1.2

2

买的本数

3

5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明确:根据比例的意义可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完成练习纸第一题。

一辆汽车上午4小时行驶了200千米,下午3小时行驶了150千米。

⑴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⑵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的比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评析:这两道练习题既帮助学生巩固了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又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练习1其实是对例题的巧妙补充。]

3、刚才我们先写出了比,然后再写出了比例,你觉得比和比例一样吗?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归纳出:比例由两个比组成,有四个数;比是一个比,有两个数)

4、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 课件出示: 3 : 5

前项 后项

(2) 课件出示: 3 : 5 = 18 : 30

内项

外项

(3)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能指出它的内、外项吗?

课件出示:3/5=18/30

[评析:由练习题中先写比、再写比例,自然引出比和比例的的区别,再由比的各部分名称到比例的各部分名称,环环相扣、自然流畅、一气呵成。]

5、小结、过渡:

刚才我们已经研究了比例的意义、各部分名称,也知道了比例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规律或者性质,有兴趣吗?

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课件先出示一组数:3、5、10、6

再出示:运用这四个数,你能组成几个等式?(等号两边各两个数)

2、独立思考,并在作业本上写一写。

学生组成的等式可能有:10÷5=6÷3 或10:5=6:3;3÷5=6÷10或3:5=6:10;3:6=5:10;5×6=3×10……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10=5×6 3:5=6:10

3:6=5:10

5:3=10:6

6:3=10:5

篇15:第九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第九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学  科

数学

年 级

五年级

册 数

第十册

单 元

课  题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目的要求

使学生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

多媒体电脑及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比例的意义

1.复习。

⑴说说什么叫比?

⑵求下列各数的比值:

12:16      3/4:9/8   4.5:2.7     10:6

2教学比例的意义

例1          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_______________,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_______________。

这两个比的'比值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

因为这两个比相等,可以写成下面的等式:

80:2=200:5   或80/2=200/5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要看它们的比值是不是相等。

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从意义上、项数上进行对比,最后教师归纳: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二、巩固练习

1.   第68页“做一做”的题目。

⑴判断下面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6:3和和12:6          35:7和45:9

20:5和16:6           0.8:0.4和2/5:1/5

⑵做第46  页的“做一做”

⑶  给出2、3、4、6四个数让学生组成不同的比例式

⑷做练习十四的第3题

二、教学比例的性质

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80:2=200:5

内项

外项

两个外项的积是  80×5=400

两个内项的积是 2×200=400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

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2.  巩固练习

⑴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3:4和6:8能不能组成比例

⑵做第47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三、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四、作业

练习十四的第2、4题 。

板书设计:

教学札记: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篇16: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目的要求

使学生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教具学具

多媒体电脑及投影仪。

教学过程 :

一、比例的意义

1.复习。

⑴说说什么叫比?

⑵求下列各数的比值:

12:16      3/4:9/8   4.5:2.7     10:6

2教学比例的意义

例1          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_______________,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_______________。

这两个比的比值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

因为这两个比相等,可以写成下面的等式:

80:2=200:5   或80/2=200/5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要看它们的比值是不是相等。

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从意义上、项数上进行对比,最后教师归纳: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二、巩固练习

1.   第68页“做一做”的题目。

⑴判断下面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6:3和和12:6          35:7和45:9

20:5和16:6           0.8:0.4和2/5:1/5

⑵做第46  页的“做一做”

⑶  给出2、3、4、6四个数让学生组成不同的比例式

⑷做练习十四的第3题

二、教学比例的性质

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80:2=200:5

内项

外项

两个外项的积是  80×5=400

两个内项的积是 2×200=400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

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2.  巩固练习

⑴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3:4和6:8能不能组成比例

⑵做第47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三、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四、作业

练习十四的第2、4题 。

板书设计 :

教学札记: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篇17: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初步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难点: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比的有关知识,说说你对比已经有了哪些了解?(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

还记得怎样求比值吗?

2、课件显示:算出下面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

⑴  3:5   18:30      ⑵  0.4:0.2  1.8:0.9

⑶  5/8:1/4  7.5:3     ⑷  2:8    9:27

[评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方便快捷,为新课做好准备。]

二、认识比例的意义

(一)认识意义

1、指名口答上题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课件依次显示答案。

师问:口算完了,你们有什么发现吗?(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

2、是啊,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像这样的比值相等的例子,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3:5=18:30 。

(课件显示:“3:5”与“18:30”先同时闪烁,接着两个比下面的比值隐去,再用等号连接)

最后一组能用等号连接吗?为什么?(课件显示:最后一组数据隐去)

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板书:比例)

[评析:通过口算求比值,发现有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自然流畅地引出比例。有效的课堂教学,就需要像这样做好已有经验与新知识的衔接。]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例,你想研究哪些内容呢?

(生答:想研究比例的意义,学比例有什么用?比例有什么特点……)

5、那好,我们就先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到底什么是比例呢?观察这些式子,你能说出什么叫比例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抓住关键点板书:两个比  比值相等)

同学们说的`比例的意义都正确,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

课件显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学生读一读,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

[评析:比例的意义其实是一种规定,学生只要搞清它“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本环节让学生先观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比例,学生都能说出比例意义的关键所在——两个比且比值相等,教师再精简语句,得出概念,注重了对学生语言概括能力的培养。在总结得出概念之后,教师没有嘎然而止,而是继续引导学生读一读,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认识比例,加深了学生对比例的内涵的理解。]

(二)练习

1、出示例1  根据下表,先分别写出两次买练习本的钱数和本数的比,再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第一次

第二次

买练习本的钱数(元)

1.2

2

买的本数

3

5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明确:根据比例的意义可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完成练习纸第一题。

一辆汽车上午4小时行驶了200千米,下午3小时行驶了150千米。

⑴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⑵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的比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评析:这两道练习题既帮助学生巩固了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又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练习1其实是对例题的巧妙补充。]

3、刚才我们先写出了比,然后再写出了比例,你觉得比和比例一样吗?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归纳出:比例由两个比组成,有四个数;比是一个比,有两个数)

4、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   课件出示: 3  : 5

前项  后项

(2)   课件出示:3 : 5  =  18 : 30

内项

外项

(3)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能指出它的内、外项吗?

课件出示:3/5=18/30

[评析:由练习题中先写比、再写比例,自然引出比和比例的的区别,再由比的各部分名称到比例的各部分名称,环环相扣、自然流畅、一气呵成。]

5、小结、过渡:

刚才我们已经研究了比例的意义、各部分名称,也知道了比例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规律或者性质,有兴趣吗?

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课件先出示一组数:3、5、10、6

再出示:运用这四个数,你能组成几个等式?(等号两边各两个数)

2、独立思考,并在作业本上写一写。

学生组成的等式可能有:10÷5=6÷3 或10:5=6:3;3÷5=6÷10或3:5=6:10;3:6=5:10;5×6=3×10……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10=5×6   3:5=6:10

3:6=5:10

5:3=10:6

6:3=10:5

3、引导发现规律

(1)还有不同的乘法算式吗?(没有,交换因数的位置还是一样)

乘法算式只能写一个,比例却写了这么多,这些比例一样吗?(不同,因为比值各不相同)

(2)那么,这些比例式中,有没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或规律呢?仔细观察,你能发现比例的性质或规律吗?

(3)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究规律。

(板书: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评析:“运用这四个数,你能组成几个等式”,不同的学生写出的算式各不相同,也会有多少之别,这里充分发挥交流的作用,让每一个学生的思考都变成有用的教学资源。考虑到直接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会有困难,教师作了适当的引导,通过乘法算式和比例式的横向联系,让学生在变中寻不变,从而探究出性质。]

4、验证:是不是任意一个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

⑴课件显示复习题(4组),学生验证。

⑵学生任意写一个比例并验证。

⑶完整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评析: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事例,要求他们多方面验证,从个别推广到一般,让学生学会科学地、实事求是地研究问题。]

5、思考3/5=18/30是那些数的乘积相等。课件显示:交叉相乘。

6、小结:刚才我们是怎样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写了一些比例式,观察比较,发现规律,再验证)

四、综合练习

完成练习纸2、3、4

附练习纸:2、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下来,并说说判断的理由。

14 :21 和 6 :9

1.4 :2 和 5 :10

3、判断下面哪一个比能与 1/5:4组成比例。

①5:4      ② 20:1

③1:20      ④5:1/4

4、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5:3=( ):4

=

12:( )=( ):5

[评析:习题的安排旨在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应用,最后一道开放题答案不唯一,意在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和感悟数学的“变”与“不变”的美妙与统一。]

五、全课总结(略)

相关专题 性质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