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树的故事》教学实录及反思

小橙子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小橙子”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老树的故事》教学实录及反思(共14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老树的故事》教学实录及反思

《老树的故事》教学实录及反思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喜欢听故事,“故事”两个字要是会写就更好了!看看老师怎样写故事两个字,聪明的孩子跟我写一写。(师板书“故”“事”二字。)

师:小时候都听过谁讲故事?

生:……

师:从小就听过这么多爱你的人给你讲故事,今天张老师也带来一位会讲故事的朋友,请他出来和大家见见面。(师板书“老树”。)生读课题:老树的故事

二、初读诗歌,认识生字

师:老树究竟长什么样,在语文书19页上去找找看。

1生:很大,健壮高大。树干上有很多皱纹。

师:哦!那是岁月留下的痕迹,就像满脸皱纹的爷爷奶奶一样。会观察的孩子!

师:对啊!这就是一棵老树呢,枝叶茂盛,看上去像什么?

1生:一座绿色的小山。

师:自由读一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圈出不认识的字。

师:诗歌真美,老师也想读一读,可以吗?

生:行!

师:认真听,刚才哪些字你不会读?(师读全诗)

生:鼓掌

师:掌声送给我,代表老师读准了每一个字的字音。刚才不认识的字,这会儿你能读准了吗?自由读一读诗歌。

师:有一个字想提醒大家!(师板书“乐”)

生:是多音字。

师:谁来说说它的两种读音,分别组一个词。

生:——

师:把多音字送回到诗歌里,也能读得准吗?

生:当然能(齐读诗歌)。

三、抓住问题,分小节学习诗歌

师:老树的故事一定不少吧,赶快找到第一节诗歌,谁愿意读一读?

1生:读第一节

师:读问句的时候,尾音轻轻往上扬,就该这样读!再请一个孩子来读读。

师:老树爷爷枝叶繁茂,遮天敞日,一起来问问他的年龄。(生齐读第一节)

师:往下看,自由读一读第2节诗歌。

师:谁单独来试试。(1生读)

师:究竟有多少鸟儿?想知道吗?(播放CAI)

师:数得清吗?

生:数不清——

师:数不清的鸟儿在老树上空盘旋,谁更能读出鸟儿多的语气来。

(1生示范读第2节)

师:向他学习,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安家”什么意思?

生:就是盖一座房子——

师:小鸟的家在哪儿?

生:在树上。

师:为什么诗歌中不说有多少鸟儿在你身上安家,而说在你身上安过家?加上“过”字意思有不同吗?

1生:他们安过家又飞走了。

1生:在老树身上安过家之后可能飞走了,又有其它鸟儿在它身上安过家。

师:鸟儿一代代都在老树身上居住,快活的生活,你说老树爷爷有这么多老朋友,还不断有新朋友加入,他身上的故事多不多?

男、女生赛读。

师:我听出来了,鸟儿真多,真快活呀。

师:往下看,读读第三节诗歌,看看谁来到?

1生:音乐家来到了。

师:音乐家是谁?

1生:是小鸟。

师:这可不是普通的音乐家哦!

生:它们还穿着礼服呢。

师:人们什么时候会穿上礼服呢?

1生:去表演时会穿礼服。

1生:结婚时会穿礼服、就穿西服和白色的纱裙。

1生:参加音乐会时会穿礼服。

1生:春游时、活动时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会穿礼服。

师:想看看小鸟的礼服什么样儿吗?播放CAI“鸟的礼服”。

师:欣赏了这么多漂亮的礼服,其实鸟儿的礼服就是它身上的羽毛。是什么样的羽毛呢?

生:五彩缤纷的羽毛……

师:老树爷爷年龄这么大,它和人是一样的,见多识广,身上有许许多多故事,你对它身上的什么事最感兴趣,最想提什么问题?你来问一问他吧!

1生:我想问问老树爷爷,怎样才能知道他的年龄。

1生:我能回答,把树砍下来以后,数里面的圈,一圈代表一岁。

师:你的知识真丰富,数树的年轮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龄了。

1生:我还想问问,为什么那么多的鸟儿都要在它的身上安家呢?

1生:住在老树上很舒服,在其它地方呆久了他们就会回到老树身边,所以鸟儿都喜欢在他身上安家。

1生:对对对,就像我们喜欢在宽敞的地方做游戏一样,玩得很快乐。

师:这么多的疑问,你都想知道答案吗?那赶快读一读第四小节,(生自由读第四小节。)

师:请一个孩子来读。

师:多有感情啊!一起来读读吧!

师:今天晚上,老树爷爷会托着梦,把他的故事和童话讲给你听。

师:这么美的诗歌你愿意把它记下来背诵给伙伴们听吗?

生试背全诗。

师:真不简单!这么美的诗歌你已经记在心里,加上表情和动作也能大胆的演一演吗?

生:背诵表演全诗。

四、抓重难生字,指导书写。

师:课文学得真棒!有信心把字也写得漂漂亮亮的吗?

师:我们先来学写“老”字。认识了这个字,想和它交朋友可要以诚相待,一笔一画认真的写。生书空,描‘老’字,写‘老’字。

师:心诚则灵,刚才那“老”字还真是漂亮,带上诚意咱们来写第二个字吧。师范写“安”字。

生书空,描“安”安,写“安”字。

师:你们都爱听故事,故事的“故”字要是能写就更好了。

师范写,口述:“故”字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个古,右边是一个反文旁,把古老的传说用文字记录下来就成了今天的故事。

生描“故”字,写一个“故”字。

师:老师让大家的一片诚心打动了,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带上真诚这个法宝和更多的生字朋友手拉手。接下来要请你们自己写两个字,第一个字是“故事”的“事”字,这个字笔画多,兄弟姐姐住一屋,得挨紧点儿,先描后写。

生描“事”字,写“事”字。

师: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你们爱自己的家吗?看看谁能把自己的“家”写得最漂亮。

生描“家”字,写“家”字。

展示学生书写作业。

五、拓展学习,发挥想象。

师:老树爷爷愉快的生活在树林里,今晚一定会借着梦把最精彩,最动听的故事带到你的身边。晚上听了故事,白天能写下来那多好呀!别忘了生字朋友可以帮上你的忙!下节课咱们继续学习,看谁交的生字朋友最多,故事写得也最精彩,好吗?

【教学反思】

执教《老树的故事》一课后,我有很多思考,觉得认真备课,灵活上课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

就说说我教《老树的故事》这一课的教案与课堂吧!本堂课为第一课时,因此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侧重扫清字词障碍,以做到把课文读通读顺。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童诗,诗歌节奏音韵都很美,倘若读起来结结巴巴,那么又怎能体会出诗歌的语言美,怎能让自己沉浸其中去感悟呢?更别谈插上想象的'羽翼自由翱翔了。一年级学生识字量非常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的采用随文识字的教学策略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老树的故事》是一篇充满儿童情趣,图文兼美的儿童诗。诗歌的前三节是小男孩向老树提了三个问。原教学设计中,我在教完诗歌第三小节时,让孩子想一想:“你还想对老树爷爷提什么问题呢?”学生思维很受局限,提出的问题也仅限于文本。

反思起来,认识到问题在于学生是就课文读课文,我是就问题提问题,忽视了让学生“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这个过程。而在诗歌教学中,“想象”和“情感体验”是十分必要的。在设问时也应重视情景教学,于是将此环节设计为,让学生把老树当作见多识广的百岁老人,在让学生“感受语言的优美”的同时启发他们展开想象。我的提问,也不再照搬课文的问题,而是改换另一种提法:“老树活了一百岁,和人一样,见的多,听的多,特别是有这么多的鸟儿在他身上做客,遇到这棵老树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想知道什么?你们问一问老树爷爷好吗?”我想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走进诗歌展现的童话世界,只有当情感的闸门打开了,思路自然也就打开了。

此外,通过本堂课,我还想谈谈教学过程中的服务意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本。在原教学设计中,我为自己的范读选配了一段悠扬美妙的乐曲。的的确确,配乐让我更好的美读诗文,烘托了情境,带给孩子美的享受。课后,我对自己的做法产生怀疑。配乐最根本的目的是只为老师授课服务还是在于激发孩子的想象思维,让学生去品读、去感悟。如果是后者,那么音乐就应该同时留给孩子们,让他们的朗读也配上乐曲,用自己的感官去品味,与老师在读文时产生共鸣,这才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尊重学生。其二,有一个读文的环节设置是:先让孩子欣赏CAI中‘鸟的礼服’的画面,给予直接感官刺激,从而激发兴趣,然后读文。我想:如果要把课堂彻底的还给孩子,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对此环节做一些调整。先让孩子结合自身经验,想象鸟的礼服,然后口述交流,说说自己脑海中鸟儿的礼服什么样?这既是一个激发想象的契机,又对孩子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仅将CAI中的画面作为对学生独立想象之后的补充。这样的设计才是真正从学生出发,充分的尊重个体。

课后及时反思,如明镜般反射着教学活动的始终,利于我对自己的课堂产生高度的责任感,不断提高反思力度,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推波助澜。

篇2:《老树的故事》教学后反思

《老树的故事》教学后反思

周一的早晨,孩子们显得有些疲惫,或许是还没有从周末的疯狂中醒过来一样。就在这种状态下,我给孩子们讲起了老树的故事。首先,图片引入,进入课文。本课时我将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相结合。课文有4个小节,我将每一小节的生字进行归类集中识字,但整篇课文的识字又是集中识字,并且这种识字是在教师范读完以后立即进行。想法是美好的,两种识字方法的结合看上去互相都弥补了对方的不足,可操作起来就有了一定的难度,分小节的集中识字一不小心就会变成在讲读课文,就像是把文章撕得很细,一一喂给学生。这种综合识字的方法很难把握,要求教师能放得出去,又能收得回来,所以这节课显得很乱,但是小节与小节之间、教学的各个环节还不算混乱,只是两种识字方法结合的时候有些摸不着头脑。字词的'抽读、齐读或者是开火车读都是放在了自主识字的后面,起到一个检查、复习的作用。但就检查的结果来看,今天的这种综合识字的方法没有发挥出效力,还有待研究、讨论。

在朗读课文和理解课文的环节中,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高老师对我进行了微格指导,发现了不少问题:如提问没有引导性,没有启发学生的想想力,朗读的方式过于单一等等,都说到了点子上。在这种及时的“微格”中,我能很快意识到自己的教学失误并有深切的体会,在以后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才能有立足于实际的教案设计。

篇3: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

《牲畜林》是一篇反法西斯小说,却一反战争题材小说沉重悲伤的风格,整篇小说将战争的沉重消解在幽默轻松中。小说故事情节是,二战期间,德国鬼子侵入村庄,村民朱阿返回家中寻牛而一路追击德车鬼子,进入牲畜林,而德国鬼子牵了大母牛又放弃追寻小猪再山羊、火鸡、家兔、母鸡,最后与一人野猫一起坠入山崖,而朱阿成了村民心目中的英雄。

第一课时

先播放一首反映战争的歌曲《白桦树》,学生沉浸沉重、悲伤、凄美氛围中,然后转入本篇小说的分析。明确重难点:小说的结构、情节的“延迟”。

请学生一句话复述小说的情节,村民朱阿与一个德国兵的故事。

分析他们的形象,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齐读,并以一个词总结:小丑。

分析情节的六次延迟,分组讨论,分配任务,分析相应的延迟艺术,分角色对话。

总结小说的主题。

第二课时

让学生自演话剧。学生积极性很高,笑声阵阵。

迅速拉开课桌,留有中间空地,以雨伞、铁锹等为道具。吕明旁白,朱阿由黄友主演,德国鬼子由张吕演,梅世琪演大母牛,盛青霞演火鸡,梅静演家兔还有演野猫的男同学等,这些人的演出很突出,以雨伞为道具,尤其是黄友很积极也很投入。

学生反响很好。以后多用心多创新。

同学们很需要有这样的课堂活动。

篇4: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5个生字;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2)品味作品的语言及文中词语的妙用。、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母爱的伟大感人。3、人文情感:感受母亲的深情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母爱的伟大感人。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还记得咱们背过的那首《游子吟》吗?咱们齐背一遍。

师:“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唐朝诗人孟郊给我们刻画出了一个慈母的形象。(板书慈母)当这两个字映入你眼帘的时候,你脑中会出现怎样的情景?生:妈妈关心我的情景。

师:能说具体点吗?妈妈在什么情况下帮助你?生:妈妈在下雨天给我送伞。

师:你有一个慈爱的母亲。

生:我生病了,妈妈领我上医院的情景。

师:你有一个关心你的母亲。

生:在我遇到难题妈妈帮助我的情景。师:你有一个理解你的母亲。

师:从大家的描述中,我感受到了那份浓浓的慈母情,(板书:慈母情,故意少写一个“深”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梁晓声的母爱世界,去感受那博大的慈母情怀。——齐读课题。师: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生:少了个“深”。

师:不加这个“深”字行不行?

生:不行,因为就体现不出慈母对我的情谊到底有多深了。师:有了这个“深”呢?生:有了这个“深”,我们就知道了慈母对我的情谊很深。

师:看来同学们从一个“深”字里体会出不少东西,这很好。在学习课文之前,对题目的理解很重要,题目理解准确透彻了,下面的内容就读懂了一半。

那么,这份慈母情到底有多深呢?到底是一件什么事让我感觉到慈母的深情的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再来读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流利了,把生字读准确。

(二)初读课文概括大意

生自由读书

师:谁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作者小时候家里很穷,但是他实在太想拥有一本《青年近卫军》了,于是他就到母亲工作的地方去找母亲要钱,可是他看到母亲工作很辛苦,旁边的女人不让母亲给他钱。但母亲给了我钱。于是就用母亲给他的钱给母亲买了水果罐头,后来母亲又给了他钱买书,于是他拥有了第一本小说。师:你说得比较具体。

(三)深化理解体会感情、引起阅读期待:

师:作者向母亲要了多少钱?生:1元5角钱。

师:同学们,一元五角,对你来说多吗?但这一元五角对当时我的一家意味着什么?我们来看一下他们家当时的经济情况(出示补充资料:母亲每月起早摸黑工作30天,才得到27元工资,平均每天只挣9角钱。我们兄妹共五人,加上母亲共6口人,平均每人每天的生活费只有1角5分钱,一元五角相当于我10天的生活费。)可见,拿出这1元5角钱对我们家来说是多么的不容易。师:可作者实在是太想拥有一本《青年近卫军》了,用文中的话说就是——想得整天——生:失魂落魄。

师:(随手板书“失魂落魄”)“失魂落魄”什么意思?生:就是象丢了魂似的。师:丢了魂是怎样的表现?生: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生:干什么都没有心思。

师:是啊,想这本小说想得整天心神不宁,行为失常。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明知家里困难,还是伸手向母亲要了这多么钱,可是后来发生了什么呢?这篇课文节选自梁晓声的中篇小说《母亲》,我们看看书中是怎么写的:(出示资料):也就是从那一天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也就在那一天以后,我再也没有向母亲要过一分零花钱,也就在那一年,我有了几十本长篇小说。这,都是我自己挣钱买的。这是一个母亲给予一个儿子的力量。后来,我终于成了大作家。

师:在这之后,爱读书的我再也没有向母亲要过一分零花钱,他以后的几十本小说都是自己挣钱买的,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母亲不再给他买书的钱了吗?生:不是,是作者看到母亲挣钱太辛苦了。

师:你从哪里看出母亲挣钱很辛苦呢?不要急着回答,请你回过头来,用心读一下课文,对感人至深的部分,画下来,细细品读。对于那些能够让我们的心灵为之一震的句子、词语甚至标点符号,我们最好能联系课文的其他内容想一想,感动你的到底是什么,你会透过这些做法,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然后,把体会用一两个关键词写在书的空白处。下面,请大家默默读书,静静思考。、角色转换,移情体验

师: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自己的读书收获,谁来说说从哪里看出母亲挣钱非常辛苦?生:“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从这句话中的“震耳欲聋”这个词语我知道了母亲工作的地方噪音很大,母亲天天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很辛苦。师:你很会读书。(随手板书“震耳欲聋”)“震耳欲聋”什么意思?生: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师:你在哪里听到了这样的声音?生:建筑工地。

师:你有什么感觉?生:很刺耳。

生:很烦躁,想马上离开。

师:我们只听一会儿这样的声音,就很烦,想马上离开,可母亲呢,他在这里工作一天吗?生:不是

师:一年吗?生:不止。

师:母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这样震耳欲聋的环境里工作,可想而知有多辛苦。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我从“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这句话中知道了母亲工作的屋子很暗。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白天还要亮着灯。

师:你读书能看到文字背后的东西,很了不起。

师:母亲工作的环境还有什么特点?你从“褐色的口罩”中体会出了什么?生:母亲出了很多汗。

师:出汗能使口罩变成褐色,说明什么?生:空气太脏了。

师:想象一下,如果是夏天,七八十人挤在一间阴暗的小屋里,七八十个灯泡在头顶炙烤着大家,再加上震耳欲聋的噪音和那令人窒息的灰尘,在这样的屋子里干活会是什么感受?生:很难受。

生:难以忍受。

师:可是,我的母亲又是怎样工作的呢?我们接着来交流。

生:“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母亲的背弯曲着,头挨在缝纫机上很辛苦,可能是屋里的灯光太暗了。

师:你能读出母亲的辛苦吗?生读。

师:你还有什么发现?生:“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母亲很辛苦。师:(出示这句话)你们都找到了这句话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能从这句话中体会出什么?生:我感觉母亲一直弯着背。师:来,我们一句一句来读。生读第一句。

师:你仿佛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背?生:弯曲的背。

师:母亲的背为什么变得这样弯曲?生:一直弯着工作背累的。

师:你还看到了一双什么样的眼睛?生:一双疲惫的眼睛。

师:母亲的眼睛为什么这样疲惫?生:可能几天几夜没合过眼吧。

师:此时,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母亲?读出你的感受。齐读。师:这是一个慢镜头,语速再慢点。“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读指名读,一生读得很动情。

师:读着读着,你又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我发现每句话的后面都有一个“我的母亲”。

师:这是不是重复了呢?显得多罗嗦呀,你们在写作文语句重复时,老师嫌罗嗦,都把它删掉,这里能不能把它删掉呢?改成这样行不行?

(出示改后的句子: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师:比较着读一读,看你又有什么样的体会?给学生一点时间自己体会着读一读。师:三声“我的母亲”,声声带情,那是一种怎样的感情?不必说出来,朗读是表达感情的最好的方式。不要着急读,先酝酿一下感情,(配音乐)想象一下,现在你就是那个去跟母亲要钱买书的孩子,当你看到自己亲爱的母亲就是在这样一个阴暗、脏乱的厂房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拼命忙碌着争钱养活我们一家兄妹,你的内心会是一种怎样的滋味,把自己所有的感动,融入到朗读中,谁来试试?一生读,很有感情。

师:你读出了对母亲的心疼。又找一生读。

师:我看到了你眼中的泪花,你读出了对母亲的感激与崇敬。大家一起再来读读这段话,带着你的感情。

师: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了母亲的辛苦?

生:“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陷入了忙碌”我从这段话中体会到母亲很忙碌。

师:(出示这段话)大家再来读读这段话。你发现了这段话有什么特点?生:用了四个“立刻”

师:你从“立刻”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体会到母亲工作很忙。

师:是的,母亲为了能多挣一分钱,在争分夺秒地工作。你能读出这种争分夺秒的感觉吗?生读得不够快

师;母亲工作舍得喘口气吗?再来读,要一口气读完。生读得稍快。

师:读得还不够快,再来一遍。

师:读着读着,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每个“立刻”后面都有一个“又”。师:从“又”中你又体会出了什么?生:母亲工作争分夺秒。

师:这从“立刻”中就能体会出来。生:体会出母亲以前就是这样干的。生:母亲一直就是这样干的。

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母亲一直就是这样工作的,母亲的工作师多么的单调、枯燥啊,来,让我们读出这种枯燥与单调。

生读得不太到位。

师:这次,应该把哪个自重读?——“又”师起头,生读。

师:母亲为了我们兄弟姐妹能吃饱饭,能上起学,就是这样争分夺秒地操劳着,这哪是在工作呀,这分明是在拼命呀!可是,当他听说我要钱买在别人看来是所谓的闲书时,她又是怎样做的呢?从书中找一找。

生: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读的!”师:哪个字令你感动?生:“塞”。师:为什么?生:因为母亲怕我不要钱,所以硬塞给我。

师:你真会读书。那母亲当时是怎么想的呢?

生:她想,我要支持孩子看书,看书对他有好处。师:可是孩子们,你们想过没有,把这1元5角钱给了我,对于母亲来说,就意味着什么?(出示句子:母亲把将近两天的生活费给了就意味着,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母亲要更加____________地干活,要更加____________地生活。)生:更加拼命地干活,更加节俭地生活。生:更加辛苦地干活,更加拮据地生活。师:能不能用上四字词语?

生:更加起早贪黑地干活,更加节衣缩食地生活。

师:这就是我可敬的母亲,她为了我们一家人的生活不知疲惫地操劳着,而对于我要钱买书又是多么的干脆,此时,你想对母亲说点什么?生:母亲,您辛苦了,您休息一下吧。师:你懂得体谅母亲,你长大了。生: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报答您。师:你学会感恩了,你也长大了。

师:现在,你体会到了母亲的深情了吧?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深情体现在哪里?(师生一起回顾,板书:辛苦挣钱,慷慨给钱)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师:其实,天下父母都是一样的,作者只是写了自己生活中的一件普通的小事。你们也时时被爱的氛围所包围,只要你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用语言去表达,就能更深刻地体会到。现在,请大家欣赏一首小诗,《母亲》母亲

当我是婴儿的时候,母亲为我托起我的整个世界,让我感受所有的温柔。

当我长大一点的时候,母亲为我引开一条蹒跚的小路,让我沿着小路去寻找生命里的自由。

当我开始读书的时候,母亲把我送入广阔的海洋,让我在里面恣意地生长。

在每个母亲眼里,儿女就像春天里放飞的风筝。

风筝在天空里自由地飞翔,母亲永远在另一头守望。师:请你仿照这首小诗,来表达你对母亲的爱和感恩。(出示)

当我__________的时候,母亲________________,让我________________。

当我__________的时候,母亲________________,让我________________。

(五)、布置作业、阅读梁晓声的小说《母亲》全文,将自己的感动记录下来。2、留意生活中母亲关爱自己的小事,并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板书:辛苦挣钱慈母情深慷慨给钱

教学反思:

喜欢这样的课文。不唯美,不矫情,不浪漫。来自于生活中最平常的小事,用朴素而又平实的语言,展现出人世间最平凡而又伟大的挚情。沉醉于这份平凡,感动于这份真实。课文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往事,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课文挺长,因为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显得有点琐碎、凌乱。选择怎样的角度切入、如何寻找出一条主线索,是我备课时首先要考虑的。第一次读这篇文章时,我泪流满面,读到最后甚至是泣不成声。现在已经忘了是因为同情这样的家庭,还是为了“母亲”的质朴伟大,或是“我”的成熟懂事。只记得读完后,这位“母亲”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会品味作品的语言,体会作品的感情,在阅读中“披文以入情”。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感受:

1、抓住重点句子,让学生通过对表现慈母情深的重点句进行讨论、交流,体会母亲挣钱的艰难,感悟慈母情深。这样以句带篇,以点带面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归纳能力,又有效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而且,课堂上的讨论与交流,营造了自主、合作、平等的良好学习氛围,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学生在研讨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切磋中激发出创新的灵感,在交流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2、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尊重“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升华情感,提高阅读能力。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句子,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3、课文记叙的是六十年代的故事,对于现在的孩子难以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这对理解课文带来了障碍。为了能让现在这些孩子体会到课文中的困苦生活,我补充了梁晓声的原著《母亲》中的几段文字,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理解课文,更加深了对母亲的崇敬。

4、尽管补充了原著《母亲》中的几段文字,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从而感受。但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与当时反差较大,老师必须在课前给学生交代历史背景,讲一些那种年代的故事或生活事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消化理解。

篇5:教学实录及反思

教育理念:

让语文课陪伴孩子们度过幸福快乐的时光。

教学目标:

1、设立爱心乐园,引入课题,让学生非常直接地感受课堂爱的氛围,浓浓的情意。

2、抓住学生心理教师配乐出示图片声情并茂地讲《妈妈的心》这个感天动地的故事,学生融入故事情节,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情感熏陶。

3、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妈妈的爱,感悟人世间最美好的亲情。

4、教师启发学生把爱分给更多的人,拓展延伸本课教学主题,把孩子的爱扩散到周围的人,成为一名具有爱心、同情心、善良的孩子。

教学重点:

感受、理解妈妈的爱并延伸爱周围的人。

教学准备:

CI课件、故事、图片、音乐。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创设情境

今天老师欢迎小天使们来到我们的爱心乐园,爱心乐园给大家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教师出示奖品),这个嘴巴代表了妈妈温馨而甜密的吻,妈妈是最喜欢懂事的孩子了,小朋友们做得好,老师就送给他一个妈妈甜甜的吻。

2、情感熏陶

听配乐故事《妈妈的爱》,这是一个感天动地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妈妈对孩子最无私、最伟大的爱。(故事内容略)

师:听完了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生:想哭。

生:妈妈真伟大!

生:妈妈真可爱。

生:妈妈真可怜。

……

师:我知道大家此时此刻有许多感受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让我们一起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感受吧!(生有感情演唱)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妈妈的爱》这首诗歌,了解一下妈妈在平时是怎样爱我们的?(板书课题)

二、初读,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识字:

师: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并且开动脑筋,想办法去解决。

(生放声读)

师:我发现同学们学得都非常认真,生字学得怎么样呢?老师考考你们。(生做找生字娃娃的游戏)

(1)教师喊,学生找。

(2)学生喊,教师找。

(3)小组的同学互相做一做。

师:同学们都非常聪明,很快就把生字学会了。

2、检查指导读课文。

师:这首诗你们读得怎样呢?让我们来比一比。

(分小组比赛读,指名分小节读。)

师:谁来说一说诗歌中把妈妈的爱比作什么?

生1: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

生2: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

生3: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

生4:妈妈的爱是甜蜜的吻。

三、细读,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1、整体感知内容:

师:默读这首诗,然后说一说读后你想到了什么?(生默读课文)

生:世上最关心孩子的人是妈妈。

生:母爱是最伟大的爱。

生:我想到我生病的时妈妈给我吃药。

生:妈妈晚上给我盖被。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你想怎样学这首诗歌?

生:我想把诗的内容画成一幅画。

生:我想多读几遍。

生:我想通过感情朗读诗歌来学习。

生:我想把诗中写的事演出来。

生:我也想仿写一首诗,写出妈妈对我的爱。

师:你们说的这些方法都很新颖,就按你们说的这些方法来学习,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几个人在一起学。(生自学)

2、分小节学习:

师:你最喜欢哪小节,为什么喜欢它?

生:我最喜欢第三小节。因为“我”生病了,妈妈都急哭了。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事,所以,我最喜欢这一小节。

生:我也喜欢这一小结。它写出了妈妈爱“我”。

师:谁愿意把这小节读给大家听?(生读)

师:“我生病了,妈妈为什么哭呢?

生:“我”生病了,妈妈很急,所以她哭了。

生:妈妈关心“我”,爱“我”,所以才哭了。

师:每一句话应怎样读,才能充分表达出这种感情呢?听老师读这小结。

师:他读得怎样?

生:最后一句读得不好,太快了。

师:你试试。(生读)

师:他读得怎样?

生:有感情了。

师:“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作者为什么说妈妈的泪也是爱?

生:妈妈流泪了,说明她对“我”很关心。

生:妈妈很爱“我”,所以“我”生病了,妈妈很着急。

师:妈妈这么爱你,那一定把这句读好。读的时候,“爱”、“滴落”、“泪”这几个字要读得重一些。大家齐读这句话。(生读)

师:哪些同学遇到过这样的事?

生:我小的时候得了肺炎住了院,妈妈每天都护理我。我出院了,她都累瘦了。

生:有一次玩的时候,我不小心磕破了头,妈妈知道后非常着急,打车带我去了医院。

生:去年,我的脚被热水汤了,妈妈赶紧给我抹上大酱,又带我去医院。

师:妈妈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我们就用声音来表达它吧。前后桌四人一组,有感情的朗读第三节,然后,选出最好的,读给大家听。(生读课文)

师:从第三小节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妈妈对我们的爱。下面,让我们读其它几个小节,看谁能把妈妈的爱深情地表现出来。

(运用第三小节的学习方法分组学习其它小节)

……

3、进一步理解课文。

师:同学们,诗歌中的妈妈很爱自己的孩子,你的'妈妈爱你吗?

生:爱。(多数同学声音很高)

师:你从哪里感受到妈妈的爱了?妈妈是怎样爱你的?(学生踊跃发言)

生1::当我回家时,妈妈就会问“你肚子饿不饿?想吃什么我煮给你吃”。这就是妈妈的爱。

师:谁还有新发现呢?

生2:我发现妈妈的爱,夏天很热,我睡不着觉,妈妈就在旁边给我扇扇子。

师:你能从小事发现妈妈的爱,很细心。

生3:我没学习用品时,妈妈就会马上带我去超市买漂亮的学习用品。

生4:冬天我怕冷,妈妈就会把我搂在怀里睡,可舒服,可暖和了。

(此时师发现一学生一声不响)

师:马帅同学,能说一下你妈妈爱你吗?(马帅迟疑了一下站了起来)

生5:妈妈不爱我,一直骂我。(其他学生露出惊讶的表情)

师:你说你妈妈骂你,那能告诉老师妈妈为什么骂你吗?

生5:我考试考得不好或者晚点回家,她就骂我。(撅着嘴巴说)

生6:老师,她妈妈是因为担心她才骂她的。

生7:你妈妈骂你,是想提醒你读书要认真,路上别太贪玩,要早点回家。

生8:你妈妈怕你学不好才骂你的,其实你妈妈是为了你好,她也是爱你的。

师:马帅同学,老师知道你妈妈平时很忙、很累,可是她还经常来学校询问你的学习,嘱托老师要多关心你。其实你的妈妈很爱你的,她再忙再累也没忘了你。(小女生不再撅着嘴,脸上流露出一丝内疚。班上一片寂静,此时无声胜有声)

师:同学们,母爱是伟大的,尽管有时妈妈爱的方式是错的,可那也是爱的另一种表达方式。要想想是不是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好了。

生9:我们要努力做得更好,不要让妈妈担心。

师:让我们深情地朗诵这首儿歌《妈妈的爱》吧!(学生满怀深情地朗读起儿歌,在朗朗读书声中,我们感受到那原汁原味的爱)

四、感情升华

师:既然妈妈那样关心、照顾我们,让我们也去为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生1:我会对妈妈说:“您真是我的好妈妈。”

生2:我会给妈妈唱一首《世上只有妈妈好》(生唱)

生3:我会亲亲妈妈,说一声:“您辛苦了!”

生4:我会帮妈妈做一些家务活。

生5:我会更加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报答妈妈。

……

师:除了妈妈,还有谁爱我们呢?

生:爸爸。

生:爷爷、奶奶。

……

师:那么,我们用什么来回报他们呢?

生:用我们的爱来回报他们。

生:用实际行动来回报他们。

……

教学反思:

《妈妈的爱》是一首儿童诗,它选取了生活中五个片段,表现了妈妈对孩子无私的爱,也抒发了孩子对妈妈的爱。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体会到妈妈的爱,更懂得关心,爱妈妈。

在本节课中,教师努力体现了以下几点:

1.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促进主体积极参与的重要前提保证。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就要以儿童化的语言,以商量的语气,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学习,创造民主、科学、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2.创造性的安排教学方式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应由教学的主宰者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组织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适时适当地采用教学手段。如初读课文时,学生愿意学习哪一段就学那一段。把学习的主动性还给学生。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加深体验。

现代教育观念提倡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语文学习外延到生活实际。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创设一个问题情景,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语文。在这一节课中,这一过程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出妈妈无私的爱,通过一些生活细节,去发现妈妈的爱,使孩子体会到、意识到自己时时刻刻生活在深深的母爱当中。

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在讲授过程中,教师未能让学生在课前充分收集资料,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仅停留在听、想、说的表层上,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篇6:《老树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认字:认识15个生字,继续进行渗透性识字,学习多音字“乐”。

2、写字:学习写7个字。

3、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4、在读书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

教学重点:

1、继续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2、鼓励学生将感悟到的情感读出来。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带有树叶背景的生字卡、教学课件。

课前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一同去中山公园看古树,将师生与老树的合影做入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引入:上周六我们去哪了?看看都有谁?(出示课件中的照片,学生自由指认照片中的同学。)

2、出示课题:一周过去了,我们还沉浸在和老树爷爷在一起的快乐之中,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听一听――老树的故事吧!

二、了解情况,制定目标。

1、教师范读,学生可跟着老师读。

生:我觉得老师您“老树,老树,你怎么这么大,”这句读得好。

师:谢谢你夸我!

2、板画老树,进一步创设情景。

3、测读本课的生字字卡,把全班都会的放在一边,把不太会的贴在老师画的大树上,把个别学生不会的先处理。根据学生实际随机贴出:这告诉礼谈身所。

4、课件再现课文,其中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为红色,指读生字,把课文中学生已经认识的生字变回黑体。

三、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中学习。

1、两人合作学习生字。

步骤:

(1)互相帮助读读课文。

(2)用你们喜欢的方法记这些字。

(3)摆字卡互相检查。

2、反馈学生中出现的问题。

师:刚才同学们学习过程中,我发现有两个字问题较多。(出示:“礼”和“谈”)谁愿意当小老师帮帮大家?

生1:请大家跟我读“礼”。(全班齐读)谁能读一读?(指名读)谁知道我们学的哪个字跟它特别像?(乱)

生2:谁知道“谈”为什么是“言字旁”?(从问题的提出可以看出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

师:你这个问题问得真有水平!

3、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课文:

师:这篇课文你们想怎么学?(组长汇报:读书、表演、写字、想看电脑)

师: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学习吧!

4、汇报学习:

小组1:汇报表演,学生在表演中加进了动作,想象、问题、解答等。其他小组评价。

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教师适时地插入课件,帮学生拓展思路,引发想象:“有多少鸟儿在你身上安过家?”“小鸟会和老树爷爷说些什么呢?”

结合学生们看到老树的感受体会:“你怎么这么大?”

结合教学课件中的`漂亮的小鸟图片,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礼服”?

鼓励学生将自己感悟到的情感读出来。

4、自由朗读,愿意背的也可以背。

四、练习书写。

练习描写字本。

你会写哪个字就把那个字再描一遍。

请“小老师”教书写。

五、课外拓展。

提问:要过新年了,你想对老树爷爷说些什么呢?

把老树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你也可以再去找一些有关老树的资料。

篇7: 《老树的故事》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渗透环保意识。

2、认识13个生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字卡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谈话激趣。

1、孩子们,你们瞧谁来啦?<课件:老树爷爷>啊,老树爷爷,快打个招呼吧!

2、小朋友可真热情呀!那,你有什么话想对老树爷爷说呀?

3、是呀,老树爷爷经历了那么多的岁月,一定有许许多多的故事要讲给你们听,让我们赶快走进儿歌――《老树的故事》中去吧〈出示课题〉。齐读课题两遍。

4、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请小朋友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

2、指名读(2名差生)。

3、师范读,生手指字听。评价老师的读。(可详细说哪句读的好,好在哪。)

4、齐读。(两遍)

过渡:小朋友们真像小小朗读家,进步这么大,字宝宝也跑出来表扬大家了,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

三、自主学习,快乐识字。

(一)出示认识的字,学生认读:

1、齐读生字,带拼音。(让生自己发现多音字“乐”,说说它的两个读音并组词,谁说出来,谁当小老师带读。大屏幕出现这个字的两个读音和组词)

2、同桌互读(或看书或看大屏幕)。

3、去掉拼音齐读,再指名读 (2生)。

4、小老师带读,带组词。

5、男女生赛读。

(二)看到大家学习这么认真,老树爷爷给我们送来了又大又红的苹果,你能把苹果上的词语读出来,就把苹果送给你:老树 一百岁 谈话 礼服 音乐 告诉 童话 故事 ( 谁读出来就带读两遍 )

过渡:字宝宝玩累了,想回家,快把他们送回家吧,我们再来读读这首优美的诗歌吧!

四、交流释疑

1、文中的小朋友很好奇老树有那些故事,所以向它提了好多问题。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找出小朋友对老树提出的问题。

一小节:向老树爷爷提问题该怎么读呢?(疑问语气)生试读――师生评议――指名读――齐读。(板书:树大――有百岁) 二、三小节:板书(鸟多――安家 歌唱) 问:这些身穿礼服的音乐家指谁?

2、小朋友们想知道的太多了,他们是怎么对老树爷爷说的呢?谁来读最后一小节。(指导“告诉”重读)

3、下面让我们美美的读一遍诗歌,带上自己喜欢的动作。(第二遍找动作好看的上台带,其他人都站起来)

4、其实老师知道同学们也有许多问题想问老树爷爷,你想对老树爷爷提什么问题(课件:老树,老树,你――――?学生练习说话)

5、同学们的问题真多,老师从你们的言语中听到了 小朋友们对老树爷爷的关心,是呀,老树是我们的朋友,小鸟是我们的朋友,相信人类能和所有动植物友好相处,共同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大园中。(板书:友好相处)

五、拓展知识,课外延伸。

老树爷爷非常喜欢咱们班的小朋友,他还要给我们介绍几位树家族成员,我们一块儿来认识一下。〈课件〉

1、配乐欣赏:迎客松、柳树、枫树、榕树。

2、交流,激发爱树的情感。

喜欢吗?树,能美化环境,保护环境,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树木。

篇8: 《老树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乐”。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和方法:自主识字,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内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 点: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 点:自主识字,认识“讠”字旁的字,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内容。

教法学法:三疑三探

教具学具:生字卡片、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自探(5分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特殊的朋友(课件:老树)欢迎吗?快和它打

个招呼吧!(生和老树对话)

2.看图,介绍老树的样子。

3.板题,读题。

(二)出示初读课文自学要求。

预设:1、借助工具书自学完成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并组词。

2、自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并学会带感情朗读。

二、自主解疑(15分)

(一)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字音,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二)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

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认字。

下面就请小朋友们自己来读读这首诗歌,圈出你遇到的生字。 学生自由读文,圈出生字。

2、师生共同交流容易写错的生字。

“诉”“说”“话”

认识多音字“乐”。

3、出示词语。

百岁 身上 安家 谈话 礼服 音乐 告诉 所有 童话

要求不但要读准确,还要读好,把词语的意思读出来。

4、边读边注意生字新词的读音。

5、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6、引导学生交流。

通过读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学生甲:小鸟就像老树伯伯的孩子,老树伯伯和孩子们生活的很幸福。

学生乙:老树伯伯为小鸟唱歌,为小鸟遮风挡雨

7、理解词语。

理解“身穿礼服的音乐家”指的是谁?

三、熟读课文 (15分)

1、自由读课文,不但要注意声音还要注意表情。

2、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范读等多种形式分节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完成练习。

四、运用拓展。(5分钟)

1、范写,明确注意。

2、重点指导难写的字和容易错的字。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用生词说话。

展示交流取长补短。

五、作业设计:

1.指导书写生字。

2.抄写生字新词。

六、板书设计:

老树的故事

讠 老 百 安 话 告 诉

七、教学反思:

1.成功做法:

2.存在问题:

3.改进措施:

篇9: 《老树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认字:认识15个生字,继续进行渗透性识字,学习多音字“乐”。

2.写字:学习写7个字。

3.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在读书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

教学重点:

1.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生字的能力。

2.鼓励学生将感悟到的情感读出来。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准备:

生字卡、教学。课件

课前参与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一同去中山公园看古树,将师生与老树的合影做入。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引入:孩子们,上周六我们去哪了?(出示。课件中的照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出示课题:一周过去了,我们还沉浸在和老树爷爷在一起的快乐之中,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听听――老树的故事吧!

二、新课教学:

1.带读课文:老师大声读,请你小声跟着老师读。

2.教师画出老树。

3.测读字卡:读一遍本课的生字,将学生不会的生字贴在老师画的大树上。

4.指读课文中学生已经认识的生字。

5.合作学习生字:

(1)用你们喜欢的方法学这些字。

(2)互相帮助读读课文。

(3)摆字卡互相检查。

6.师生合作学习生字:

(1)“小老师”教学在合作学习中困难较大的生字。

(2)同学们自主提问、相互解答。

7.四人讨论小组讨论:这篇课文你们想怎么学?(组长汇报)

8.四人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学习吧!

9.汇报学习:以下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而进行。

10.教师准备指导的教学重点:

(1)结合学生们看到老树的感受体会:“你怎么这么大?”

(2)引导学生想像:“有多少鸟儿在你身上安过家?”“小鸟会和老树爷爷说些什么呢?”

(3)结合教学。课件中的漂亮的小鸟图片,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礼服”?

(4)鼓励学生将自己感悟到的情感读出来。

11.练习背诵课文。

12.指导书写:

(1)练习描写字本。(前面合作学习时,选择学习写字的小组,下座位去指导别的同学。)

(2)你会写哪个字就把那个字再描一遍。

(3)请“小老师”教书写。(同学们可自主提问)

13.提问:要过新年了,你想对老树爷爷说些什么呢?

三、课后参与学习活动:把老树的故事讲给大家听罢,你也可以再去找一些有关老树的资料。

篇10: 《老树的故事》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学贵有疑”,借助电教,用孩子好奇的眼睛来学习。引导他们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同时展开想象的翅膀,尝试通过讨论,让学生自己解疑。

[设计特色] 纯真的童趣,大胆的想象。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让学生读题后,谈一谈自己想知道些什么。以孩子的好奇心调动他们学习诗歌的积极性,导入新课。

二、初读诗歌,感知文意。

1、(动画课件)师范读。

2、学生试读(小组合作)。

3、全班齐读。

4、诗歌中,小朋友们向老树提了哪些问题?

(设计分析:老师范读配上动画课件,让孩子对老树的形象有较具体的感知。孩子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扫清文字障碍,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在初读诗歌后,将诗歌几小节的内容用一个个问号串起来,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一、抓住问题,分小节学习诗歌。

1、“老树,老树,你怎么这么大!你有一百岁了吗?

(1)[投影插图]看着画面,大胆地想象,老树有多大呢?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

(2)(生展开想象,小组内先交流。)

(3)生朗读,互评。

2、“有多少鸟儿,在你身上安过家,和你谈过话?”

(1)[播放《鸟的天堂》相关画面] “一起来数一数共有多少只鸟儿呢?”――数不清。

(2)小组朗读挑战赛。(互评)

3、“这些身穿礼服的音乐家,是从哪儿来的?唱的都是什么歌?”

(1)[播放各种鸟的叫声] “它是谁呀?正在说些什么呢?”

(2)生大胆想象,畅所欲言。

(3)鸟儿唱歌可真好听,小朋友朗读也得精神点儿。(生朗读)

4、“老树,老树,告诉我吧,告诉我――所有的故事和童话。”

(1)你能向其他小朋友说一说关于老树的故事吗?

(2)生说。(不要求完整,鼓励加入更多的想象。)

5、全文感情朗读。(配乐)

(设计分析:利用电教设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孩子在学习的领空快乐地飞翔。)

二、课本剧表演。(准备头饰)

四人小组中一人为老树,其余为提出不同问题的小朋友。(鼓励“老树”回答小朋友的问题。

(设计分析:将诗歌的内容以表演的形式体现出来,符合低年级孩子表现欲强的特点。惟妙惟肖地为老树配音,更显出他们的天真可爱。让孩子真正动起来。)

三、你还想对老树提什么问题呢?

1、[幻灯出示句式] 练说。

老树,老树,告诉我吧,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是有一天,老树变样了……”[简笔画――哭泣的树桩]

“发生了什么事呢?你又想问老树什么问题?”

3、你能找得到答案吗?(生想象,讨论。)

4、小结(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

篇11:《老树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随文认字生字15个。

3、培养孩子热爱生活的情感和爱树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谈话激趣。

1、孩子们,你瞧谁来啦?(出示老树图片)

2、仔细看看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树?

3、是呀,老树爷爷经历了那么多的岁月,一定有许许多多的故事,你们想去问问它吗?老树爷爷给我们提出要求(出示学习目标)你们能完成吗?让我们快点儿走进课文,,一起来学习儿歌——《老树的故事》〈出示课题〉。

二、认读课文,初步感知。

(一)听认课文。

1、师范读课文,生左手扶书,右手指字,边听边记。

2、自读课文,圈出不认的字,想办法解决。

3、同桌互读,分享读书成果。

(二)检查识字效果

1、出示课文,要认的字用红色标出。

2、指名认读红颜色的生字。(当小老师领读)

3、男女生赛读

4、齐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品读课文

1、这首儿童诗总共有几节啊?(四小节)

2、哪一桌同学愿意来读一读第一小节。(一桌同学读)

3、他们读的怎么样,谁来评一评?(读的很整齐声音很洪亮)

4、你能像他们那样读一读吗?

5、在这一小节中“这么”与标点符号“!”交朋友,“!”表示惊叹、赞叹。(齐读)

6、老树这么大!到底有多大,你能给我们介绍介绍吗?

生1:比楼房还大。师:你用了比一比的手法。

生2:比飞机还大。师:这是一棵高耸入云的大树啊!

生3:像这么大(双手做成圆状比划)师:你介绍的真清楚。

让我们亲眼看看这样大的树吧,出示PPT大树。(孩子们都发出“哇”的惊叹)这些树真大啊,如果我们站在树下,一定忍不住想说,(生读):老树老树,你怎么这么大!我们抬头仰望,忍不住赞叹,(生再读):老树老树,你怎么这么大!

师:这么大的树想知道他的年龄吗?女生来问一问,(读第一节)。

7、师:看着这么大的老树,我们还想知道(引读第二节:有多少鸟儿在你身上安过家,和你谈过话?)

8、对这些居住在老树身上的客人,我们很好奇,还想知道(读第三节:这些身穿礼服的音乐家,是从哪儿来的,唱的都是什么歌?)

师:这些身穿礼服的音乐家是谁啊?生:小鸟

师:瞧,他们穿着漂亮的礼服来了,他们的衣服美吗?(PPT出示各种漂亮的.鸟儿)生:美

师:他们这么美,我们忍不住想问,(读第三节)

师:小鸟身穿漂亮的衣服,唱着动听的歌,你们觉得自己的声音有小鸟的声音好听吗?那让老师听听看。(齐读第三节)

师:老师觉得你们读书的声音比小鸟的歌声还要动听呢。自信一点。

现在觉得自己声音也动听的孩子站起来试一试

师:读的真美啊,老师都陶醉了呢,把掌声送给自己吧

9、我们问了老树那么多问题,他都没有回答。因为每一个答案,都是一个精彩的故事,你们想听吗?生:想

师;那把你们的愿望告诉他吧(读最后一节)。

师:所有的故事哪能一下子讲完,智慧的老树爷爷把故事都装进了这本书里——《安徒生童话》。(PPT)会有些什么故事呢?问问老树,生齐读第四节

师:老树一定会告诉你,有小巧聪明的《拇指姑娘》想认识你(PPT出示相应的故事插图)

还会有什么故事,老树一定知道,生再读

老树说,有一群非同一般的《野天鹅》,(PPT故事插图)他们的故事不容错过!

还没听够故事的孩子,再问问老树,生再读

老树会告诉你,丑小鸭是怎样变成美丽的天鹅的。(PPT《丑小鸭》插图)

10、老树带来的故事,你们喜欢吗?生:喜欢

师:喜欢老树吗?生:喜欢

师:看,老树爷爷高兴的合不拢嘴了,相信他也一样喜欢你们呢。让我们把这首写老树的儿歌美美地读给老树爷爷听听吧。为他讲诉——老树的故事。(生齐诵读)

师:老树爷爷陶醉在你们的朗诵中了,我们伴随着音乐,想象着老树的模样,试着背一背,加上你们的动作,读到手上,读到脸上,朗朗的书声一定会久久地流淌在老树爷爷的心上。(生配乐背诵 )

篇12:《老树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首儿童诗,四节文字都采用以儿童的口吻向老树提问的形式,一层一层不断追问,表现了儿童的天真和强烈的好奇心、

求知欲,表现了人与树、人与鸟、老树与小鸟,彼此之间相互依存、和睦相处、自然相融的景象。

教学目标

1、会认生字13个,掌握多音字“乐”,区分“白—百”。

2、会写生字6个,指导学生按笔顺写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教学重、难点

1、识字与写字。

2、在读书过程中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和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图片。

2、头饰

3、课前观察身边的老树。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朋友,你们看(出示挂图),用自己的话说老树爷爷的样子。

2、提示课题,板书课题。(老树的故事)

二、质疑解难,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回答:小动物们都问了哪些问题?

2、小组讨论:老树爷爷想先了解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三、自习生字,读懂课文

1、自主、合作学习生字

①默读课文,在文中划出要认的生字,自己读一读,还有不懂的请身边的同学教教你。

②小组长抽读生字卡片,互相纠正字音。

③把认字卡片设计成叶子形状,背面写着字,贴在老树身上,指名来来选一片叶子,读一读生字,读对了,请全班同学跟读。

④教师抽选生字,全班齐读。

2、练读课文,加深理解。

①小组中读课文,可以齐读,也可以分段读。

②组内评议。

③愿意读的小组都来读一读,教师加认指点。

④和老师一起读,并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

四、拓展延伸,强化感受

1、小组内分角色表演。一人扮演老树,其他同学扮演不同的角色向老树提问题。

2、请小组戴上头饰,上台表演。

3、教师总结。

篇13:《老树的故事》

执教: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 王 韬

评析: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邢志娟

教学要求:

1.认字:认识15个生字,继续进行渗透性识字,学习多音字“乐”。

2.写字:学习写7个字。

3.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4.在读书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

教学重点:

1.继续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2.鼓励学生将感悟到的情感读出来。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带有树叶背景的生字卡、教学.课件。

课前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一同去中山公园看古树,将师生与老树的合影做入.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引入:上周六我们去哪了?看看都有谁?(出示.课件中的照片,学生自由指认照片中的同学。)

2.出示课题:一周过去了,我们还沉浸在和老树爷爷在一起的快乐之中,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听一听――老树的故事吧!

[评析: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总是精心的设计导入语言,而这节课老师是用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活水源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及兴趣,所以为学生巧妙创设情景是很重要的。]

二、了解情况,制定目标。

1.教师范读,学生可跟着老师读。

生:我觉得老师您“老树,老树,你怎么这么大,”这句读得好。 师:谢谢你夸我!

[评析:学生对老师的范读进行评价,体现了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

2.板画老树,进一步创设情景。

3.测读本课的生字字卡,把全班都会的放在一边,把不太会的贴在老师画的大树上,把个别学生不会的先处理。 根据学生实际随机贴出:这 告 诉 礼 谈 身 所

[评析:教师用测读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的已知情况,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已知经验,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有效的教学。另外老师把带有树叶背景的生字贴在黑板的大树上,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形式活泼,适合低年级学生特点]

4..课件再现课文,其中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为红色,指读生字,把课文中学生已经认识的生字变回黑体。

[评析:通过这一活动,把学生集中的几个生字用红体在文中显现出来,为下一步的随文识字做铺垫,突出了重点,有利于学生识记生字。]

三、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中学习。

1.两人合作学习生字。 步骤:(1)互相帮助读读课文。 (2)用你们喜欢的方法记这些字。 (3)摆字卡互相检查。

[评析:低年级的自主学习有一个培养过程,老师有步骤地进行训练,先让学生随文识字,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字,然后摆字卡互相检查,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为今后的合作学习创造了条件]

2.反馈学生中出现的问题。

师:刚才同学们学习过程中,我发现有两个字问题较多。(出示:“礼”和“谈”)谁愿意当小老师帮帮大家?

生1:请大家跟我读“礼”。(全班齐读) 谁能读一读?(指名读) 谁知道我们学的哪个字跟它特别像?(乱)

生2:谁知道“谈”为什么是“言字旁”?(从问题的提出可以看出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

师:你这个问题问得真有水平!

[评析:同学们在自主提问、相互解答的过程中,学会了与人交流,展现了自己,欣赏了他人。另外问题由学生中产生,由学生解决,确实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恰当的鼓励评价,激励了学生好学、敢于质疑的品质。]

3.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课文:

师:这篇课文你们想怎么学?(组长汇报:读书、表演、写字、想看电脑)

师: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学习吧!

[评析:给学生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

4.汇报学习:

小组1:汇报表演,学生在表演中加进了动作,想象、问题、解答等。 其他小组评价。

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教师适时地插入.课件,帮学生拓展思路,引发想象:“有多少鸟儿在你身上安过家?”“小鸟会和老树爷爷说些什么呢?”

结合学生们看到老树的感受体会:“你怎么这么大?”

结合教学.课件中的漂亮的小鸟图片,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礼服”?

鼓励学生将自己感悟到的情感读出来。

[评析:多媒体的使用,使课堂的信息增多,在一定的时间内使学生了解得多,会的多,用得多,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有效地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自由朗读,愿意背的也可以背。

四、练习书写。

练习描写字本。(前面合作学习时,选择学习写字的小组,下座位去指导别的同学。)

你会写哪个字就把那个字再描一遍。

请“小老师”教书写。(同学们可自主提问)

五、课外拓展。

提问:要过新年了,你想对老树爷爷说些什么呢?

把老树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你也可以再去找一些有关老树的资料。

[总评:教师的教学从始至终都是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的,体现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角色的转变。教师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研讨、验证、汇报,让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自创动作、自产问题,尊重学生独自体验,让孩子们在一个自由、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

篇14:《一剪梅》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

《一剪梅》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

刚才我们总结了鲍照《拟行路难》、杜甫《蜀相》、陆游《书愤》等作品传达的不同的感情,把个人遭际和家国之恨融合在一起。接下来,我们再学习一下李清照的《一剪梅》,看看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思考一下这种情感从何而来。

(五分钟以后)

学生 1:这首词的下阕有八个字“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作者表达了一种忧愁。

老 师:这种情感从何而来?

学生 1:她想她老公了。

(其他学生笑)

老 师:对。李清照思念自己的丈夫写了这首词。(板书:相思之愁)那她丈夫去哪里了?去做什么了?

学生 1:我不知道。

老 师:好,请坐。哪位同学再把这首诗的背景补充一下?

学生2:大概是去玩了。

老 师:你请坐。来,我们来看一下这张图片,元代伊世珍《琅嬛记》有这样的记载:“易安结婚未久,明诚即负笈(jí)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这里的“笈(jí)”字意思是“书箱”,“负笈(jí)远游”就是到外地求学去了。

学生 3:“结婚未久”就去外地学习了。这么爱学习?

老 师:是啊。赵明诚是个金石学家,金石学就是主要研究过去的铜器和碑石以及上面的文字的一门学问。光成家也不行呀,还要立业。现在我们再回到这首诗上,我找两个同学说一说你喜欢文中的那些句子和为什么喜欢

学生4:我喜欢“花自飘零水自流”,因为写得很唯美。

老 师:唯美。这说明你的感觉很敏锐,不过这只是对这句话的欣赏,能不能把这句话放在整首词中去看。

学生 5:老师,我来补充一下。我也喜欢这句话,我觉得欣赏的时候应该和后面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联系起来。我感觉这是把“花和水”比喻成“闲愁”,“化有形为无形”,还有点通感的意思,把视觉转化为感觉。

老 师:很好!请坐。你的鉴赏注意了前后联系,还品味出艺术方法,这就把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很好!现在我们回忆一下几首诗中的语句,我说上句,同学们说下句。“关关雎鸠——”

学 生: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老 师:桑之未落

学 生:其叶沃若

老 师:桑之落矣

学 生:其黄而陨

老 师:孔雀东南飞

学 生:五里一徘徊

老 师:花自飘零水自流

学 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老 师:我为什么让大家回忆这些句子?你意识到了什么?

学生 6:“花自飘零水自流”是兴的手法。

老 师:说得好,兴的手法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现在总结一下,这两句话的艺术手法是借景抒情,又兼有比兴手法。那这句话在整首词中有什么样的作用?

学生 7:承上启下。承接上文中对景物的描写,有引起下文的'抒情。

老 师:上文中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下文中抒情的结果如何?

学生 7:景物描写有“红藕香残,鸿雁传书,月满西楼”;抒情的结果是“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老 师:请坐。你是用原文来回答的问题。很好!哪个同学根据他的回答来生发一下,展开来说。

学生 8:老师,我能先说一下自己的疑问再回答您的问题吗?

老 师:请讲。

学生 8:“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我知道是说作者乘船游玩,可是,可是“轻解罗裳”什么意思?是去游泳吗?

(其他同学大笑,他也有点不好意思。)

老 师:我先纠正你一个字的读音,“轻解罗裳(cháng)”不读“shang”古人“衣”和“裳(cháng)”是分开的,“衣”是上衣,“裳(cháng)”是下衣。“轻解罗裳”的“裳”在这里统指“衣服”。谁来解答一下这个同学的疑问?

学 生:......

老 师:好,我来说一下。此处的“罗裳”是指待人接物时候的穿戴,是“盛装”;“轻解罗裳”就是换上“便装”的意思。明白了吗?

学生 8:明白了,就像我们爬山要换上运动鞋一样。我觉得景物描写上“红藕香残”应该理解为“红色的荷花只留一点淡淡的残香”,一个“残”字让觉得很伤感、很凄凉。“谁寄锦书”说明,她的丈夫并没有来信。所以,才有下阕的“无计可消”的愁情。

老 师:请坐。说得不错,你对“红藕香残”这四个字的理解很准确,“玉簟秋”的“秋”有“凉”的意思,是感觉也是心情。你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把景和情结合起来鉴赏,这就叫做“以意逆志”。除了这一点,我们还学了“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我们这节课运用了吗?

学生 9:没有。

老 师:没有吗?

学生10:我们知道了赵明诚外出学习,李清照一个人在家思念丈夫,才有了因为相思而生闲愁。

老 师:“因相思而生闲愁”总结得很精练!刚才那位同学,你为什么觉得没有用“知人论世”的鉴赏手法呢?

学生 9:我现在知道用了,但我觉得还不充分,因为你还没有介绍作者。

老 师:呵呵!请坐。你补充得很及时,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李清照的生平。看着PPT,低声读一读。

学 生:李清照(1084-1155),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代表作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老 师:现在离下课还有三分钟,哪位同学还有疑问?

学生11:老师,我记得你在讲《长恨歌》的时候说“夜雨闻铃肠断声”是“雨霖铃”这个词牌的来历,并且还说每个词牌都有来历。那“一剪梅”这个词牌是怎么来的?

老 师:好。请坐。请看大屏幕。一剪梅因周邦彦词起句有“一剪梅花万样娇”,乃取前三字为调名。又韩淲(biāo)词有“一朵梅花百和香”句,故又名《腊梅香》,李清照词有“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句,故又名《玉簟秋》。这只是简单的介绍,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搜集资料,了解一下这个词牌的格律和结构,也可以试着填词。

今天的作业时:背诵这首词。

【教学反思】

“自”字的魅力——由“花自飘零水自流”说起

这堂课流程比较完整,生成的东西也很多,比我预期的结果要好,很可能是因为学生听过《一剪梅》这首词的流行歌曲版,比较熟悉歌词。如果一定要说自己的功劳的话,就在于点拨恰到好处;这堂的不足之处在于,时间太短,有些地方(如对词中“红藕香残”“月满西楼”等意象)没能充分展开。

下课以后,我仍觉得意犹未尽,放下电脑,打开书,重读了这首词,又回顾了学生的发言。学生一眼就喜欢上了“花自飘零水自流”这句话给我的印象很深,除了整首词的意境很美之外,我也很喜欢这一句。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在办公室来回走了几步,打开门和窗,觉得整个楼道空荡荡的,整座教学楼空荡荡的,好像只有我一个人占据整个教学楼。思及此,灵光一现,“自”字让我心头一动,从脑海中飘然而出。于是我写下如下文字。

“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花自飘零水自流”这句话的魅力不仅在于“飘零”,更在于两个“自”字。花随水流,本来是自然现象,“飘零”二字融愁情入自然之景,两个“自”字更加明晰和深化了愁情。“花之飘零”与“水之流动”似乎两不相干,实则彼此一体,无法分开。两个“自”字拉开了花和水的距离,即景抒情,又兼比兴,和“一种相思,两处乡愁”具有相同的结构,意蕴可互相生发。分离之苦,如同无形的上帝,亚当夏娃本应互相扶持,共同消解上帝的惩罚,而事实是,李清照和赵明诚人在两地,各自漂泊,唯有分流水落花于两方以喻相思之苦。“自”字有孤独之情,有分离之意,这大概就是它的魅力所在。

无独有偶,喜欢用“自”字的人不止易安居士一人。在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这个专题中,这个字就出现了很多次:

塞上长城空自许(陆游《书愤》),“自许”有一厢情愿的遗憾;

映阶碧草自春色(杜甫《蜀相》),“自春色”有无人欣赏的落寞;

各自东西南北流,酌酒以自宽(鲍照《拟行路难》),“各自”有种让人乏力的宿命感,“自宽”有愤懑难解的自怜。

这些句子当中“自”字的运用,各有其意,各抒其情,各具魅力。但相比较而言,以上诸句都未跳出自我的小圈子,唯有易安居士“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入乎景内出乎其外,能以“奴仆命风月”,又能“与花草共忧乐”。

相关专题 老树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