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心得体会

盛童予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盛童予”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混合式教学心得体会(共12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

篇1: 混合式教学心得体会

20xx年11月20、21日两天,我有幸去江西师范大学参加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课程,课程名称为“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主讲老师为复旦大学蒋玉龙和许肖潇两位教师。这次的培训包含两天集中视频学习及一周在线学习,个人感觉受益匪浅。两位指导老师的循循善诱、娓娓道来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我们焦渴的心田,让我饱尝精神大餐。首先,我想感谢学校给了我这个学习和进步的机会。其次,我就参加培训后的一些感想与大家分享。

1、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懂得了什么是“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模式”。为自己的教学方法改革有重要的指引作用。

所谓“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模式”即通过互联网将课程在线化,借助在线,实现课堂翻转的一种大学教学新常态。本人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也会录制一些案例操作视频提供给学生课后学习,但是没有在线化,通过本次培训萌生了尝试在线的教学改革念头。

2、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明白了为啥要做在线课程。

蒋教授用三个“效率”回答了这个问题,即提高备课效率、授课效率及学课效率。目前高校传统授课多注重教师的教学外在而忽略学生的学习体验。概括起来即为以下两个问题: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一次性广播式教学,与学生缺少有效互动,教与学脱离,教师只负责教,根本不管学生学的怎样,也很难监控到学生学的情况,教、学效率低下。二是学生缺少预习,时空固定,学生属于被动学习,很多学生大多时候在课堂上根本听不懂课,但一次性教学使得学生没有重学的机会。

解决以上问题的良方就是建立在线翻转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提升学习体验。结合线上、线下学习,混合过程,有效促进线上线下的互动,提升教学温度;教师自己建课、管课、参与互动、组织课堂,变身导师,侧重学生能力培养;学生自由、自主、自如的学习;周期性任务驱动,全程保持紧密学习状态;自控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合作能力等全面锻炼。蒋教授通过自己的一门已实施的在线课程教学实践归纳了建立在线翻转课堂教学的成效:一是通过网络可提前释放知识点级的课程讲解和阅读资料,让学生有的放矢,但自由自主的完成高效的预习。二是通过在线课程管理软件可以及时了解学生课前预习的学情,这决定了能否实施课堂的翻转,只有学生提前了解讲课内容,并带着问题听课,才能实现课堂的翻转。三是小班化、任务驱动、分组讲解,有效的组织实施,学生变老师,老师变导师,重复体力劳动变创新智力活动。四是后台大数据让教师对课程知识点,对学生个体情况了如指掌。

3、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初步了解了如何构建在线课程,实现混合是教学。

首先,需要有软硬件的支持,包含高性能的电脑及word 、camtasia studio、视频录制软件、批量换名软件等。

其次,录制形式多样化的教学视频资料,索引化、碎片化的课件等,精心设计的教学任务等资源。

再次,要构建完善的在线课程目录,包含课程定位、课程信息、课程团队、课程大纲、课程内容、课程内测和课程上线。

最后,要学习如何使用软件来实施和管理在线课程。在此蒋教授以自己的在线课程详细的介绍了软件的使用要点。

为期两天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也领略了新时代的教学新方法。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学生可以半脱离课堂,不再单纯的课堂授课方式,让学生的学习空间更广泛,思维更开拓。而我们也能迎来新时代的教学方法

篇2: 混合式教学心得体会

前几天做完了东阿阿胶公司的案例分析报告,给我留下了很多感触,还有很多感悟体会。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过程的不快及艰辛。

1、就案例分析内容来说。首先,学会了搜集年报的简单途径。然后,我知道了年报是什么,怎样阅读年报,及懂得了年报里的很多属于。

2、就小组分组来说,这是整个作业过程中最失败的地方。虽然我组打破了以宿舍为单位的分组,和男生组成了一组,但是由于我这个组长领导无方,缺乏计划,没有明确目标,小组成员分工不好,导致男生积极性不高,整个作业缺少他们的有效参与,导致作业没有想象中的完美。正如管理学家曾说“计划有利于同一方向,减少不确定性,减少重复和浪费,且有利于控制。所以在下一次的小组作业中,一定要做好计划,明确确定每个组员的分工,实行责任制。

3、在作业的完成过程中,没有时间观念是一个不好的习惯。我组因为没有明确的计划,导致作业完成较拖拉。所以应提前做作业,以保证作业的高质量。

4、管理课上的PPT演讲不太成功。首先是PPT的制作不规范,然后是由于机子的故障,浪费了时间。所以做任何事时,都要控制好全局。在事情开始之前,考虑到事情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提前检查好。

5、案例分析给我最大的收获是在做一件事时,一定要计划周密,组织详细,指挥得当,协调好人员分配,控制好全局。

篇3: 混合式教学心得体会

“混合式教学”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互联网络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这种教学方式要求老师在课程设计和知识传递中,将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使教学过程“线下”(面授教学)与“线上”(网络教学)有机结合,并根据学生特点达到一个合理的学时分配。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科学地、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混合式”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切实可行的。

一、加强操作,培养创新意识

儿童的思维源于儿童的动作。正像人们常说的“心灵手巧”,其实手巧也会使心更灵。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儿童的智慧在儿童的手指尖上,手是儿童思维的镜子。因为手的动作是和思维活动直接联系的,信息从手传导到大脑,又由大脑反馈到手,二者之间是双向联系,这种联系越多越能促进两方面发展。因此,积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二、引导探究,启迪学生思维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是引导者、促进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再是只看教师的讲授水平,更重要的要看教师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积极地思考问题,独立地获取知识。这就要我们根据学生的认识结构,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学生就能逐步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设疑激思,启发诱导,在知识的关键点加以点拨、疏导,排除学生思维障碍,适时组织学生开展讨论,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已独到的见解,诱发学生内在的智力潜力,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独立、主动地探究新知,并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教师要重视启发诱导、设疑、激思,让学生通过参与、思考、探究,主动地获取知识并使知识内化。

三、发现质疑,培养思维的创新性

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儿童提问表明儿童在对事物进探索、思考,在寻找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正是思维的表现形式,也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开端。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大胆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尽量独立思考,不盲从,不迷信,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独特的见解,鼓励学生去发现、创新。教师可以在观察的过程中让学生质疑,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质疑。

总之,数学探究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提供包括社会、校园、家庭、网络(软件)等环境,引导学生进行多层面、多维度、多渠道的混合式探究学习,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深远的影响。

篇4: 混合式教学心得体会

之前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没有什么了解,也不知道它的应用领域以及和IT行业有什么关联。通过孙老师的主讲,我明白了一些。虽然不是很多,但我觉得对自己的启发还是蛮大的。下面我就讲一下自己的感悟:

首先了解IT行业的概念,划分和详细分类,知道了通信行业属于IT一面的哪一类,之前一直觉得两者没什么交涉;紧接着,我了解了目前IT领域最热门的工作职位,对自己未来的工作方向有了模糊的概念。

孙老师以Java为例,从很多方面给我们透析了Java的流行原因。首先从大的方面介绍了Java的开源以及开发工具和数据库。之前自己一直对数据库没什么了解,没想到它的作用竟然那么大,可以说是IT的支柱。接下来又讲了企业

招聘Java工程师的要求,这对我们以后的面试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在职业规划方面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这对于尚处于迷茫期的我们是一次启发,对我们的求职是一盏指明灯。

这次的讲课对我来说有很大的启发,让一直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努力的自己有了自己的目标,对以后的学习也有了规划。通过这次授课,我也明白了几条道理:

(1)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东西。我们学习一门新的知识都可以分为四个时期:懵懂期,前期,中期,后期。通常我们学东西时会只在那里学习理论而很少实战,其实实际演练是学习新知识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它可以让你迅速掌握要领,发现自己的盲点。就像我自己学习Html,看那些知识时觉得很简单,但真正设计一个网页时却发现把那些知识联系起来并不简单。所以实际操作是学习知识最好的方法。

(2)只有坚持才能获得胜利,往往你放弃的时候就是你快要成功的.时刻。通常,刚接触一门新知识时我们会好奇,充满兴趣,但随着难度的加深,不懂的越来越多,就会产生想要放弃的冲动,而往往只要跨过这道坎,就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3)要根据自己兴趣去选择自己想要学习的知识,不要强迫自己去学习自己不喜欢的知识,这样效果很差。

(4)学什么都要专一,不要以为学得杂学得多就好。其实不然,只要把一门技术学的炉火纯青,远比你今天学着明天学那效果和以后的出路要好。同时,学习很多语言也会浪费很多经历和时间,最后的结果也不好,还不如把时间拿来钻研一门技术,把它玩熟玩透。术业有专攻,与其成为“杂家”,还不如成为一个方面的专家。

不要再想着在大学混日子了,成为每天三点一线的平凡人。大学不是让我们用来享受的地方,也不是我们的避风港。不管你之前如何,它是我们人生的新起点。不要让自己输在起跑线上,这是为我们以后的人生打基础。基础决定了你的高度,如果想要在未来有所作为,就要从现在开始做起。努力吧自己,为未来的自己规划蓝图。

篇5: 混合式教学心得体会

主题:幼儿园大班主题:我要上小学主题关注:

1、行为习惯方面

(1)、入学的适应能力,如理解并听从指挥、用好课间十分钟休息时间、自己整理并保管好物品、会制定简单的学习计划等。

(2)、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爱护和正确地使用学习用品、遵守集体规则、学会独立和及时地完成作品等。

2、情感与态度方面

(1)、知道上小学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成长过程,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愿望。

(2)、明白上小学读书是件快乐和有趣的事,能认识更多的朋友,学更多的本领。

(3)、懂得如果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应该坚持到底去克服困难。

3、认知方面

(1)、丰富有关小学的经验,如小学校园的环境、小学生一天生活的安排。

(2)、比较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如环境、作息时间和学习形式等。主题价值的分析:每年五六月,家长和孩子们谈论和关心的热点是孩子的入学问题,而孩子们想了解小学,了解小学生生活的愿望也十分强烈。于是,我们便自然地进入了大班的最后一个主题“我要上小学”。该主题活动对幼儿从情感上、能力上、习惯上做好入学准备有着积极的作用。在《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特别指出“幼儿园在课程开发和事实上应加强与家庭、社会的密切合作以及与相邻的教育衔接”。因此,丰富幼儿有关小学和小学生生活的经验,根据小学生的要求有目的地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和独立能力,为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心理和物质准备,是大班幼儿开展幼小衔接教育的主要内容。活动名称:书包里的朋友

活动背景和设计理念:大班的幼儿每天会带自己的小书包上幼儿园,但是这个小书包毕竟不同于小学生背的书包。对于即将进入小学的孩子来说,他们需要了解小学生的书包里应该放哪些物品,这些物品与小学生活的关系以及如何摆放和整理小书包等。本次集体活动意在解决这几个问题。教师要注重激发幼儿了解小学生活的愿望,感受即将成为小学生的高兴。活动目标:

1、看看、比比、说说,小学生的书包应带上哪些学习用品。

2、能根据课程表,学习整理书包。

活动准备:一只由小学生整理的书包,幼儿每人自备一只书包。

活动过程:

1、书包里有哪些朋友

重点提问:小学生的书包里放了哪些东西?哪些是小学生读书必须带的物品?(教师可根据幼儿的表述,将书包中的物品分类并作简要记录。)

小结:书包、铅笔、橡皮、铅笔盒、垫板等是小学生读书必备的学习用品;餐巾纸、水壶是小学生的生活用品;棋类、毽子等文娱用品可以在下课十分钟或放学后玩耍。

2、把书包里的朋友整理好

重点提问:你想在书包里放什么?为什么?如何知道每天应该带什么书?(出示一张小学生课程表)哪些东西不能放在书包里?小结:每天整理书包的时候,应该根据课程表,决定要带的书和学习用品。根据上课的顺序整理好书本,各种学习用品应分类摆放,这样可以方便取用。

课程反思与评价:活动中教师的回应包括重复、解释、提炼、归纳、反问和追问等。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视回应时的提炼和归纳的策略,如将物品归纳为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和文娱用品,根据课程安排合理准备和整理书包中的物品等。

主题实施评价:我们从整理小书包的竞赛游戏入手,引发幼儿了解怎样做个合格的小学生的愿望。在主题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周边小学及家长的自愿,围绕提高幼儿适应学习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幼儿体验性、探索性学习创造条件,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这一主题对幼小衔接的意义重大。因此,该主题活动尤其要发挥家长和社区资源的作用。教师要了解本班幼儿面对即将来临的小学生活可能会遭遇的问题和困难,然后利用各种机会,联合家长,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在主题活动推进的过程中,我们尤其应注重增加生生互动来激发情感;采用游戏方法来培养能力;抓住寻常时刻养成习惯,尤其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6: 混合式教学心得体会

20xx年3月25日,学校组织全校老师参加混合式教学的培训,主讲老师为山东师范大学的XXX博士。赵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形象的视频教学,循循善诱、娓娓道来,让我对混合式教学有了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让我受益匪浅。感谢学校给我这次学习和进步的机会。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人类的思维、生活、学习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顺应时代的发展,教育发生了变革和创新,构建了网络化、数字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混合式教学应运而生,并且成为一种逐渐被关注的学习策略和学习理念。混合式学习是指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在多种学习理论指导下,根据学习内容、学习者及教师自身条件,混合“面对面教学”、“网络学习”和“实践”三种方式来实施教学的一种策略。它将面对面教学和网络学习进行了有效整合,提高教学与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式。

人类的教育经历了三个阶段:(1)农耕文明—教育1.0时代:私塾教育(2)工业文明—教育2.0时代:班级授课制(3)知识文明—教育3.0时代: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的课程重构和教学变革通过微课和慕课的策略实现,通过翻转教学和混合教学来实现。

“混合式教学模式”即通过互联网将课程在线化,借助在线,实现课堂翻转的一种大学教学新常态。现在大多数高校传统授课多注重教师的教学外在,而忽略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生缺少有效互动,教与学脱离,教与学效率低下。解决以上问题最好的方法是建立微课和慕课。以学生为中心,提升学习体验。结合线上、线下学习,混合过程,有效促进教师与学生线上线下的互动,提升教学效率;教师自己建课、管课、参与互动、组织课堂,变身导师,侧重学生能力培养;学生自由、自主、自如的学习。赵老师归纳了建立在线翻转课堂教学的成效:一是通过网络可提前释放知识点和阅读资料,让学生有的放矢,自主完成高效的预习。二是通过在线课程管理软件及时了解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学生提前了解讲课内容,带着问题听课,才能实现课堂的翻转。

赵老师的讲解让我收获颇丰,也领略了新时代的教学新方法。在不久的将来,学生可以半脱离课堂,不再是单纯的传统课堂授课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思维开拓。而我们将能迎来新时代的教学方法。

篇7: 英语混合式教学心得体会

教育贯穿着整个人类历史,从古到今,无数的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着同样一个问题――如何使教育真正“教”和“育”。古代有孔子的“因材施教”,现在我们有“新课程标准”“有善用脑”等。每一种方法的探索都只为使我们的课堂更高效。在友善用脑的理论指导下我上了一节英语课尝试让学生走上讲台,把握自己的课堂,做课堂的主人。

教学思路

这节课主要是学习一些身体部位的单词,让学习通过这些的学习掌握一些词的构成,学会自己分析,串联,联想的能力。课前让学生做一个简单的预习。在课上主要是通过一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自己发现一些构成方法。然后在后来学习一些人体的器官名称,让学习用自己做教材,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会单词,达到这节课的上课任务。

教学目标

语言知识目标:

人体的器官名称

语言技能目标:

让学习通过单词短语的学习掌握词用法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

设计意图:本节课主要是介绍一些身体部位的单词,但刚上来并不是把一些单词呈现给学生要求他们去记忆。通过回答设计的几个问题,让学生通过变化问题中的一些词汇来得出答案,四个问题回答完以后学生就会发现我们要的答案都是通过对原有的一些词的变化得来的,他们就会自己去思考,怎么的变化呢?有什么规律呢?其他的词语也可以这样变吗?带着这些问题,学生们在下面的学习中他们就能够保持学习的.主动性并集中注意力于问题的解决。

设计意图:在学生有迷惑的同时,给于学生一些指导,让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正确的方向。通过老师介绍使学生对于当才的疑问自己有了一些答案,并使学生能够把握这节课的目标。通过这一步,学生的思维开始活跃了。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是介绍几个主要的 利用课堂的后面几分钟,再来一次巩固复习,但这次是以游戏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在放松中复习。首先让学生利用两分钟时间把我们今天学到的在脑海中回忆下给他们两分钟的冥想时间。然后,做个游戏。给某一个单词让学生们去想词汇,看哪一组的反应快,想的快,说的多。结果学生们都很活跃。通常的课后几分钟学生都会感到无聊,疲倦,但我想以这种形式,学生就不会感到疲惫而且最后的几分钟也能够充分的运用以来。几分钟也能得到高效的复习。

教学反思

我一直都在思考到底该怎么把友善用脑的一些理论用我的课堂中来提高课堂效率。仔细学习了友善用脑之后,我发现友善用脑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是要在一步一步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一开始为了运动友善用脑,就把其中的一些环节放在课堂中,显得很不协调,也比较僵硬。在经过慢慢的摸索和实验后发现,最好的使用是把这些友善用脑的理论融入到教学的每一个步骤中去,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领略到友善用脑给我们带来的高效。在教学过程中,我就会在合适的地方抛出一些问题,让学生们带着问题来思考带着这些问题,那么他们就能够保持学习的主动性并集中注意力于问题的解决。在适当的时候给他们一些引导,启发,让他们在这个基础上自由发挥,尽情发散自己的思维,通过独立思考他们充分运动了自己的思维。通过同桌的讨论,同学们间相互补充,启发使他们的思维得到更全面的发散。在一个阶段结束后,就带着学生们一起进行一个小的复习,课堂上的及时复习对于学生的记忆是很有帮助的。在上课的过程中,良好的课堂气氛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学习提供了一个途径,一个把课堂进行地更合理,更优化,更高效。

篇8: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1现代远程教育概述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跨入二十一世纪,已成为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现代远程教育是以信息技术为教学手段,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在远程教育的应用而兴起。“现代远程教育是基于现代信息和教育技术的远程教育,更确切的说,现代远程教育是在卫星电视网络、电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这世界上的三大通信网络环境下开展的远程教育,它具有数字化、多媒体和交互式等显著的技术和教学特征”。定义表明了现代远程教育是以三大通信网络为技术特征发展的教学方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新型教育形态,是人们构建学习体系的重要手段。现代远程教育理念实现了对现代教育方式的突破,对现代教育手段的革新,对现代教育目标的重新审视。现代远程教育是一个系统体系,探索出一套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开展教学的教学模式,以适应人才教育对现代教学模式的新要求。

篇9: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2.1定义

“混合式教学”的定义是由斯密斯J与艾勒特马西埃将传统学习理念与E-learning纯技术学习理念相结合提出的。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结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其中混合式教学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很大。布鲁纳的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主动地接受知识,是接受信息的加工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调动学习者自主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学习者能够主动对所学知识进行探索和发现。这也与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特点极为符合。混合式教学是对网络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两种教学方式的混合,以其克服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混合式教学模式引起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国内首次正式倡导混合式教学概念的是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他的观点是:“混合式教学模式把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2.2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网络资源建设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利用网络在线教学的优势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网络资源建设是面授教学必不可少的补充和延伸。1)构建网络平台。在网络技术、虚拟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教学网络平台的搭建应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创造学习的网络环境。首先建立起教学资源库,将教学内容碎片化,以知识单元为单位,例如微视频的视频库,构建起网络平台的素材资源库。其次,设计教学网络平台的结构框架。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课后跟踪服务等几个环节。每个环节设计为一个模板,每个模板要实现网上教学互动与学员互动。最后,完善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资源服务网络的技术支持,使学员可在家中、上班路上、休闲场所等场所都可以随时登录资源服务平台开展自主学习。2)建立学习内容技术支持。网络学习的一大弊端是师生之间缺乏交互与沟通,学生面对枯燥的课本内容,会产生焦躁、乏味、孤独的心理。针对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必须对学生的学习形式进行创新。“美国心理学家马腾斯(Martens)指出可以在印刷教材和电子教材中采用内置的支持设计来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可采取纸质教材内置二维码的形式。将每个章节的内容设计成一个二维码,对应网络资源平台上相应的视频、题库等。另外,还可以附加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扩展、补充的.学习资源。3)提供个性化服务。为了学生可以在学习的平台中迅速定位,可以通过跟踪学习者平时网上学习行为,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思想状况等,结合个人的年龄、兴趣、职业等个性化特点,对其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制定个性化的“学习包”,并且设计“点餐式”的学习推荐服务,使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多方面、多角度地进行学习。

2.3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设计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的第一步是教学准备,包括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课前教学设计,分别为网路资源建设、课堂教学设计、实践活动设计,为之后的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支持。第二步包括网络教学、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网络教学是将课程内容、教学资源或教学活动呈现在资源平台上。课堂教学侧重于对课程重难点知识的讲解和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实践活动是让学生可以运用创新理论解决实际的创新问题。第三步是考核评价,是形成性评价成绩与总结性评价成绩之和。

3创新教育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

3.1创新教育的教学准备环节

网络资源建设为混合式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将教师的教学行为由课堂扩展到了课堂外,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优化了学习效果,即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课堂教学以教学活动设计为主,是教学准备环节的重要部分。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再以教师为中心,而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对创新内容的熟练掌握,完成课堂中的创新任务。创新教育的实践活动设计通过让学生根据学习到的创新知识完成创新成果,达到突破常规思维,善于创新,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3.2网络教学

学生以在教学资源平台上自主学习为主。创新教育课程的网络教学形式包括课程视频库、PPT课件、测试题库、网上教学辅导、在线评价等。课程视频是将教学内容以小节为单位,每一节内容录制一个视频资源,紧扣教材的教学内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点播视频学习。教师将教学活动设计为教学目标、步骤、任务三个模块内容,学生可以参照模块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平台还将设置讨论和答疑区,学生之间结成学习小组在线学习和交流,师生在平台上进行即时的互动和指导。教师布置作业和任务,学生要及时完成作业并提交到平台上,教师应对学生上传提交的作业进行评价与反馈。此外,可将与创新有关的视频、时事动态、学术研究做成专栏,并设计成APP,学生可随时随地了解创新。

3.3课堂教学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环节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创新教育的课程中,通过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做创新游戏、展示创新成果等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培养创新思维的活动中。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给学生灌输课本知识不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重难点、学生在线测评反馈等安排课堂教学内容,而不是教师一味地对课本知识的全部讲解,对学生在创新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除此之外,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点拨。

3.4实践活动

创新课程是以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造力、增强创新实践能力为目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实践活动的环节,要以创新理论的实践为主。在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中都要设计创新实践的内容,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定式,能够熟练掌握创新的方法。此外,还要关注创新与企业、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运用创新理论解决社会的实际问题,真正达到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3.5总结性考核评价

根据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创新教育课程的考核评价分为形成性考核和总结性考核。“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表现,态度观察,利用提问或测验获得反馈,考察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以修正、修改后来的教学活动而形成的评价,也称为学习中评定。”创新教育课程的形成性评价包括网络教学中的测试题库、平时上交的单元练习、网上讨论的表现等,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成果展示、小组讨论表现、创新游戏等。这些数据都会在网络平台上记录,是成为形成性评价的依据。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随时了解之前教学和学习的情况,为之后的教与学提供参考。总结性评价是在课堂教学的最后一节课,把之前布置的创新作业在课堂上展示,发给每位学生一份互评表进行互评,作为终结性评价的依据。学生的最终考核成绩是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成绩之和。

篇10:学校混合式教学培训反思

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过一个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这就要求老师们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改善教学,从而达到和提高教学的目的。

今年二月开学到三月份我学习了很多课,也参加了学校的“”混合式教学”培训。值得我学习反思的有很多。

下面我就说两点我的观点。

老师们上课时的“教态”非常重要。所谓的“教态”,不仅单指外在的`形象,更是教师课堂功底的体现,非一朝一夕能够练就,需要老师们日积月累的磨砺。老师上课时的课堂语言,必须标准,吐字清晰,不疾不徐,还得铿锵有力且富有感染力,说课比赛中的刘俊杰老师在这一方面真让人非常佩服,赞叹!

一堂课的成功,光靠老师唱独角戏是万万行不通的。还需要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之中。但是现在的初中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初一年级的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如何把他们的注意力进一到课堂之中?需要老师在课前多媒体的制作上下一番功夫。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在愉悦中掌握知识,课堂效率也会得到提高。而课堂上老师单纯放多媒体吸引学生眼球,是会容易让他们疲劳的,这就需要老师做些创设性工作。比如创设活动情境,“小品进课堂”,从而学生能在轻松愉快中,加深对枯燥知识的理解,认识。说白了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比如张文斌老师在讲《摩擦力》的过程中,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之中。无论是学生自主完成学案还是合作完成实验。学生都能够对枯燥的知识有很好的理解。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后需要我提高的地方还有很多。我会努力,向老教师们看齐。(思品组刘伟)

篇11:单元整体混合式教学之初探

单元整体混合式教学之初探

都说数学教学是清清楚楚一条线,而语文教学却是模模糊糊一大片。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语文与数学两门学科教学上的差别。 数学老师上课往往围绕一个知识点讲解、分析、练习、反馈,十分简洁。语文老师上课,则上对一个个零散知识点的讲解分析,教学生字新词,到概括主要内容,指导分段,概括段意,逐节讲解课文,归纳中心思想等等。如果说将数学课比喻为在一堂课里挖深一个洞,那么语文课在一堂课里挖下许多洞,至于挖得深浅如何,则是另外一回事了。于是,语文课被评价为“耗时多,效率低”。

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说, 知识的规律是不可能从一个知识点去揭示的,而是从许多相同的、相关的、相似的'内容上抽象概括出来的 ,即所谓触类旁通。优化教学结构,强化教学内容,可从根本上便于学生掌握规律。那如何将语文教学中那零散的知识点化为知识块或知识链,从而改变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呢?本学期,我尝试着采用了单元整体混合式教学法,效果不错。

所谓单元整体混合教学法,就是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在一个课时内几篇课文进行同步教学,俗称“一锅煮”。课前让学生充分预习好整个单元的课文,将课文读熟,课中以学生自学探究为主,逐步落实各个知识点和训练点,现以浙江省义务教材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二单元为例, 谈谈我在单元整体混合式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第一阶段、初步感知课文,集中学习生字词语。

1、根据课题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出示这单元的三篇课文题目:《雨中》、《当飞机遇险的时候》、 《罗盛教》。根据课题猜测课文的主要内容。

(2)略读三篇课文,完成填空:《雨中》主要写(  谁  )在雨中为姑娘(    干什么);《当飞机遇险的时候》主要写(  谁  )在飞机遇险的时候(怎么样);《罗盛教》主要写罗盛教(  怎么样  )。

(3)逐篇交流反馈,初步归纳出几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4)总结抓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学习方法。

抓课题概括主要内容是学生进行阅读活动必不可少的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快速了解主要内容。而“学习略读,粗知课文大意”,是《语文课程标准》对三、四年级提出的又一阅读要求,可以节省时间,又在较短的时间里读较多的书,获得较多的信息。

2、整体学习生字词语。

(1)出示归类的词语,分为名词、动词、拟声词等,如 a、箩筐、卡车、轿车、雨帘、周恩来、螺旋桨、机械、罗盛教、窟窿  b、蹬车、皱眉、焦虑、嬉笑、安葬、继续、命令、封锁、下坠、一 哄而散  c 、 嘟嘟、喀嚓  d、黄澄澄、湿漉漉   e、层层叠叠。

(2)要求读准字音。请去掉 已经在课外阅读中掌握的词语,将难念的词语多读几遍。小组交流学习,全班交流反馈。

(3)多种形式理解词语。

哪些词语的意思你已经在课外阅读里理解了?请划去这些词语。圈出你还不理解的词语,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找近义词、反义词等方法来理解 。

(4)记住字形。按不同的汉字结构给生字归类,引导学生按形声字的造字规律,用“加一加”“减一减”联想等方法,快速地记住生字,当堂听写。

(5)指导写字。重点指导结构复杂的“葬”“窟窿”“僵”“叠”“衡”

3、读熟课文。

在小学四年级,识字仍是一个教学重点。 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不需要教师花费很大的精力,关键是教给记忆方法。识字中强调“哪些字词你已经认识了”这个问题,使学生以多识字为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理解词语重视培养学生主动独立理解词语能力。

第二阶段、熟悉本组课文,集中进行单元阅读训练。

[1] [2]

篇12:混合式教学设计模式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混合式教学理论;然后对混合式教学设计模型进行了详细地阐述;最后探讨了混合式教学设计模式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将达到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与思考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混合式教学;教学设计;综述

随着信息技术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应用的日益广泛和不断深入,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内容已经逐步从基础设施的建设转变为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如何充分有效地整合传统教学环境和网络学习资源,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设计改进教学和评价方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混合式教学(BlendingTeaching)最早由国外的培训机构提出,主张将传统教学的优势与数字化教学的优势相结合,从而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1]。混合式教学包括教育的混合、学习方式的混合、学习环境的混合、学习资源的混合。在高职院校中开展混合式教学有利于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紧密结合,也能够将传统教学和网络资源有效地结合,既能提高教学质量又能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力以及综合竞争能力。同时,在高职院校中开展混合式教学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1]。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开展混合式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本文中,首先对已有的混合式教学理论进行了概述,然后对混合式教学设计方式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最后总结了混合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1混合式教学理论

何克抗教授认为混合式教学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2]。黄荣怀教授研究了将混合式学习的理论如何应用于教学实践中,阐述了混合式教学过程由四个关键环节组成,介绍了在混合式教学里教师的角色转变和新的能力结构以及虚拟学习环境在混合式教学中的作用[3]。汪琼教授指出混合式教学并不一定要求在网络上传授全部课程,也需要一些配合传统教学的部分教学资料或活动。综上所述,混合式教学就是将传统教学的优势与网络教学的优势相结合,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目标,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造力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

相关专题 心得体会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