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名人名言

沒輒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沒輒了”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黄庭坚名人名言(共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黄庭坚名人名言

黄庭坚名人名言精选

1、妙语益难忘。

2、贫贱交情富贵非。

3、老夫之书,本无法也。

4、自成一家之言,谓之本色。

5、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

6、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

7、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

8、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

9、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10、不须要出我门下,实用人材是至公。

11、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12、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

13、海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14、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15、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山一昧凉。

篇2:黄庭坚

黄庭坚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目录

生平简介艺术造诣后世评价代表词作文学成就收缩展开生平简介

黄庭坚 为盛极一时的 江西诗派 开山之祖。 江西 修水县 人。生于1045年六月十二日(7月28日),北宋诗人,书法家,词人,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 进士 。历官 叶县 尉、北京国子监 教授 、校书郎、著作佐郎 、秘书丞 、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为校书郎、《 神宗实录 》 检讨官。后擢 起居舍人 。绍圣初, 新党 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羁管 宜州 卒。 宋英宗 治平四年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11九月三十日(11月8日)死于宜州贬所。

艺术造诣

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早年受知于 苏轼 ,与 张耒 、晁补之 、秦观 并称“ 苏门四学士 ”。诗与苏轼并称“苏黄”,有《 豫章黄先生文集 》。词与 秦观 齐名,有《山谷 琴趣外篇 》、龙榆生《 豫章黄先生词 》。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为“江西诗派”之祖。晁补之云:“鲁直间作小词固高妙,然不 是当行家语,自是著腔子唱好诗。”(见《 诗人玉屑 》)另有不少俚词,不免亵诨。有《 山谷词 》又名《山谷琴趣外篇》。主要墨迹有《 松风阁 诗》、《 华严疏 》、《 经伏波神祠 》、《 诸上座 》、《 李白 忆旧游诗》、《 苦笋赋 》等。书论有《 论近进书 》、《 论书 》。黄庭坚是“ 苏门四学士 ”之一,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为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书法精妙,与苏、米、蔡并称“ 宋四家 ”。词与秦观齐名,艺术 成就 不如秦观。晚年近苏轼,词风疏宕,深于感慨,豪放秀逸,时有高妙。有《 山谷集 》七十卷。

北宋元符元年,居戎州时,仿 王羲之 《 兰亭集序 》中“曲水流觞”意境,于今 宜宾 市郊北凿石饮水为池,曰“ 流杯池 ”。受当地人喜爱。

后世评价

《 李白忆旧游诗草书卷 》,是北宋 书法家 、诗人 黄庭坚晚年 草书 代表作。正如 沈周 在诗卷的 题跋 中所说:“山谷书法,晚年大得藏真(怀素)三昧,此笔力恍惚,出神入鬼,谓之‘ 草圣 ’宜焉!”此时黄庭坚的草书艺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祝允明 评论此帖说:“此卷驰骤藏真,殆有夺胎之妙。”

代表词作

我国南方楼台亭阁甚多,但具名气的屈指可数。快阁算得上是全国闻名的古阁楼建筑之一。它以独特的建筑风格、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遗产而载入《 中国名胜词典 》。

快阁雄踞在 泰和 县城东侧的泰和中学校园内。这座阁楼始建于 唐代 乾符元年(874年),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它初为奉祀西方慈氏(俗称观音大士)之所,名“慈氏阁”。宋初 太常博士 沈遵任泰和县令期间,因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常登阁远眺,心旷神怡,遂易名“快阁”。史称:“阁曰快,自得之谓也”。

快阁名闻天下,始于宋代大诗人黄庭坚的名诗《 登快阁 》。黄庭坚(1045―1105年),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江西诗派首领,在北宋诗坛上,与苏轼齐名,世号“苏黄”。黄庭坚任泰和 知县 时,也常登阁游憩,并于元丰五年(1082年)赋诗一首: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 一道月分明。

朱弦 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这就是脍炙人口的《登快阁》诗。此后,“阁名遂大著”。史载:“迨黄太史庭坚继至,赋诗其上,而名闻天下”。

快阁因有黄庭坚的.题诗,吸引了许多达官名流和饱学之士前来游览题咏,历经宋、元、明、清诸代不绝。著名的有 南宋 陆游、文天祥、杨万里 ,元代的 刘鹗 ,明朝的 王直 、罗钦顺, 清代 的高咏等。历代题咏的诗篇数以百计,其中文天祥的《 囚经泰和仰望快阁感赋 》为黄庭坚《登快阁》诗之后最负盛名的诗篇。1278年10月,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广东,被元人所执,囚于船中,解往大都。船过泰和, 文天祥 望见快阁,如遇庐陵父老乡亲,作《囚经泰和仰望快阁感赋》,以志伤怀:“书生曾拥碧油幢,耻与群儿共竖降。汉节几回登快阁。楚囚今度过澄江。丹心不改君臣义,清泪难忘父母邦。惟恐乡人知我瘦,下帷绝粒坐蓬窗。”其凛然气节和赤子之情跃然纸上,至今读来令人感慨不已。

星移斗转,世事沧桑。一千多年来,这座著名的古建筑却屡建屡毁。据记载,明 万历 十六年(1588年)毁于水,十九年修复;清 嘉庆 十八年(18)公修, 道光 四年(1824年)由邑人曾敏才捐资重建; 咸丰 三年(1853年)毁于兵燹,五年重建。

快阁为砖木结构,共三层,高台回廊,大红石柱,青瓦重檐,瓷鸥盖顶。檐楔彩色螭头,梁雕龙画凤,穹顶图饰。阁厅正面墙上嵌有黄庭坚像及黄庭坚自题像赞。藏经室临河左右侧的墙壁上,分别嵌有一石匾。左侧是宋代诗人陆游题写的“诗境”二字,右侧是黄庭坚的手书箴言,即著名的戒石铭:“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这些题词笔力雄健,是不可多得的书法精品。阁下的涪园、盟鸥馆、山谷祠与快阁参差媲美,构成“西昌八景”之一的“快阁盟鸥”。

文学成就

同他的...

篇3:黄庭坚纪念馆

基本概况

水县黄庭坚纪念馆坐落于县城南山崖上,危崖兀立河畔,四周古木参天、鸟语花香,这儿为黄庭坚少时读书游憩之地,素有“七百里修江第一山”之美誉。南山崖相传为黄庭坚的栖游读书处。现在还存留着他的'“佛”、“钓矶”等摩崖石刻及手植薜荔崖等遗迹,还有他的法书碑刻100多通。1959年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纪念馆内的临江一侧,依次建起了溪山自在楼、九曲回廊、山谷祠、澄秋阁、顺济亭、一翠亭等造型各异的仿古建筑,另有石门、藏龙洞、钓矶、摩崖题“佛”等名迹。山谷祠内,塑有一尊黄庭坚的全身塑像,山谷老人昂首而立,双目炯炯,直视前方,似在构思美文佳句,又像在忧心人间疾苦。

纪念馆修建

,修水县斥资3000万元,实施黄庭坚纪念馆改、扩建工程,使纪念馆占地由原来的9亩扩大到现在的45亩,并复建濂溪书院、兴建松风阁、八贤纪念馆、大型书法廊等建筑。

馆藏文物

馆藏文物427件,标本1万多件。其中黄庭坚撰文并书写的《王纯中墓志铭》及《宋故徐纯中墓志铭》均为宋墓出土,所作行楷在传世黄庭坚书法作品中少见。

陈列有黄庭坚各个时期、各种风格书法作品,主要有《松风阁》诗、《经伏波神祠》、《赠邱十四》、《墨竹赋》、《茶宴赋》等100余通。同时馆址南山崖保存了大量历代名人题刻石刻。

分“双井神童”、“才华初展”、“勤政恤民”、“苏黄唱和”、“满川风雨”、“诗开西江”、“翰墨千古”七个板块,详细介绍了黄庭坚的生平、史迹、成就及影响。

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系统全面地介绍了修水从原始社会到清末民国的历史,展示了新石器时代晚期江南著名文化——山背文化遗址出土的石器、陶器标本,商周时期的陶器标本,春秋战国时期的甬钟、陶甗,秦汉时期的陶罐、铜弩机,唐宋明清各种瓷器等其他珍贵文物。

收藏了大批珍贵历史文物,主要有:黄庭坚撰并书的“王文叔墓志铭”和“徐纯中墓志铭”、立体浮雕山水画田黄古印、朱耷(八大山人)《鱼雀图》、陈宝箴《家信》、陈三立书法立轴、陈师曾绢本画《梅》和《兰》,及宋明清各类扇面书画和大量钱币、瓷器等珍贵文物。

该馆基本陈列是《黄庭坚生平陈列》和《修水县历史文物陈列》。该馆还举办地方名人书画陈列等专题陈列。已出版《黄庭坚的传说》一书。

207月江西修水县发现两座古墓葬,其中出土的一方墓志铭碑经当地文物部门考证,系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撰文并书写,具有较高的文物研究价值。据修水县黄庭坚纪念馆馆长介绍,修水县溪口镇溪口村村民日前在建房时发现了两座古墓葬,墓葬中发现一方青石质墓志铭碑。墓志铭碑高59厘米、宽40厘米,碑文字迹清晰可辨。除标题横排隶书外,正文均为竖排小楷书,共16行321字。伴随出土的还有影青瓜菱形执壶1件、铁壶1件和三脚铁炉1件。

这是修水县第三次发现黄庭坚撰写的墓志铭碑。据专家介绍,墓志铭叙事清楚,黄氏世系准确无误,碑文字体清劲稳重。这方珍贵的墓志铭碑已由修水县黄庭坚纪念馆收藏保护。

篇4:黄庭坚纪念馆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黔安居士,八桂老人。北宋诗人,书法家。修水县人。其父黄庶(字亚父)庆历二年(1042)进士,仕不得志,遂刻意于文词,作诗学杜甫,有《伐檀集》传世。舅父李常(字公择)也是一位诗人兼藏书家。使黄庭坚从小生长在文学空气浓厚的书香家庭。

黄庭坚自幼聪颖异常,五岁能背诵五经,七岁写过一首《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因此黄庶非常喜爱这个孩子。舅父有时亦来黄家,随便从书架上取书一本查问庭坚,他能对答如流。李常为之惊奇,称他有“一日千里之功。”

嘉佑三年(1058年),其父黄庶在康州(今广东省德庆县)任上逝世。由于家境不太富裕,黄庭坚才十五岁,遂跟着舅父李常到淮南游学。嘉佑六年,他在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认识诗人孙觉(字莘老)。孙觉推崇杜甫,认为杜甫的《北征》诗胜过韩愈的《南山》诗。而另一诗人王平甫却认为《南山》诗比《北征》诗好,两人反复争论,都不能说服对方,时值庭坚在座,两位老人征求他的意见,他说:“若论工巧,《北征》不及《南山》。若书一代之事,以与《国风》、《雅》、《颂》相为表里,则《北征》不可无,而《南山》虽不作,未害也。“(范温《潜溪诗眼》)当时庭坚仅十七岁,而他一席之言,使两位前辈心服口服,结束一场争论。从此,孙觉非常赞美这位聪颖少年,后来就把自已的女儿兰溪许配给他。

篇5:《黄庭坚》文言文

《黄庭坚》文言文

《黄庭坚》文言文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黄庭坚生平黄庭坚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江西修水县人。生于1045年六月十二日(7月28日),北宋诗人,书法家,词人,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 检讨官。后擢起居舍人。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羁管宜州卒。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11九月三十日(11月8日)死于宜州贬所。

篇6:黄庭坚传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原文: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逸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策①,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惇、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②法。以亲嫌,遂移戎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隆观。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灊③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相关专题 黄庭坚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