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一叹读后感

恝恝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恝恝”参与投稿,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千年一叹读后感(共13篇),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篇1:千年一叹读后感

一次认识余秋雨先生,是在高一的时候。我记得那是一个慵懒的下午,本该昏昏沉沉的语文课上。我的语文老师举着一本破旧的散文集给我们念着一篇篇质朴又优美的散文。老师具体念得内容如今我已记不清了,但脑海中记得最清楚的是那篇散文给当时被苦闷的课业折磨的又累又乏的我带来了从未有过的安慰和激励。我尤记得,那本一看就知道被我的语文老师翻过一遍又一遍的书,有着一个引人入胜的名字——《文化苦旅》。而这本书的作者也有着一个同样诗意的名字——余秋雨。

直到上了大学,浑浑噩噩忙东忙西的度过了大一之后。大二的某一个无所事事的晚上我回忆着高中,突然想起了那天下午的语文课。抱着回忆青春的想法,我立马买了一本《文化苦旅》,想要重新回味当初对散文的痴迷。没想到,自此,一发不可收拾。看完文化苦旅我又立马买了《千年一叹》和《行者无疆》。而今天,我便想谈谈我在阅读《千年一叹》时的心路历程。

不出我预料,余先生的文字实在很能引人入胜,从自序开始,我就被余先生所塑造的氛围深深带入:“……我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思考,稍稍弥补了每天一边赶路一边写作的匆促。读者既然陪我走了惊心动魄的这一路,那么,最后也不妨在那个安静的地方一起坐下来,听我聊一会儿。世界屋脊下的炉火、烛光,实在太迷人了。”

自此,我便跟着余秋雨一路“游历”了中国以外的人类主要古文明。最先抵达的希腊文明遗址,它从一开始就展现了人类古代文明的至全至美,几乎到了无可企及的高度。巴特农神庙下,我不熟悉的古希腊悲剧、亚里士多德、维纳斯,再加上远处的奥林匹亚,似乎把人类最健全的生命方式铸造完满。最令我感到诧异的,是比这一切更早一千多年的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王朝和荷马史诗中的迈锡尼。早到什么程度呢,如果说古希腊悲剧与中国的老子、孔子同龄,那么克里特和迈锡尼就与炎帝、黄帝、尧、舜、禹的传说时代连在一起。而不同的是,他们的传说竟然有那么完整的实证。同样让我感到匪夷所思的是克里特岛上的生活。平等、通透、舒适、神奇,处处显得相当现代。其中,排水系统、卫浴系统的先进和时尚,使人觉得时间停滞了。但是它们居然已经毁灭了几千年了。

中东,从约旦河两岸到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再从伊朗高原延伸到南亚的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边界地区。正是这个麻烦不断的地区,拥挤着人类几个特别辉煌的古文明。巴比伦文明、波斯文明、印度文明、希伯来文明、阿拉伯文明……

其实粗略了解了这么多,我脑子混乱的很,毕竟这本书对我来说信息量太大,我对这些文明历史的了解又知之甚少。但书中描述的唯一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场景是:“去巴比伦故地,在那些丘壑草泽边站一站,看着凄艳的夕阳又一次在自己眼前沉入无言的沙漠,再在底格里斯河边想一想《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体会文明枯荣的玄机……”

神秘的东方文明,原来有这么多苦难挣扎与无奈。所以,我不得不感到庆幸,中华文明是所有的古文明中至今唯一没有中断和湮灭的。

其实,当我第一遍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觉很难受,是如鲠在喉的那种难受。虽然我看的很仔细,但对孤陋寡闻的我来说,我的阅读还是囫囵吞枣。因此之后,利用了一个寒假的闲余时间我又看了一系列关于人类起源文明的央视纪录片。由此才开始深感余先生知识内涵的深厚,以及他从未停止探索打的脚步。这位学者,他一直在路上,真真正正的路上。从最开始寻访中国文化的遗址,到寻访除中国的其他人类文明,北非、中东、南亚、欧洲……他克服路上重重险境,不惧生死不惧艰难。只为探寻、只为见识。而此刻的我们呢?是躺在床上玩着手机呢还是坐在电脑前打着游戏?

也许我们暂时还没有经济基础支持

们走遍大江南北去了解我们想要了解的事情,去做我们想要做的事情。但是,我们想要了解什么?我们想要做什么?此刻我们心中有答案吗……

看吧,其实这根本不是我们无所事事的理由。霍金一生被囚禁在轮椅上,但他的思想却能飘到几万千米外的太空里。要想实现人生的意义,要想让自己不像蝼蚁一样蜗居在自以为是的天地里,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不再虚度光阴、浪费青春。我们要做的就是,改变懒散的习惯、锻炼自己早已渐渐“生锈”的大脑,去思考、去想象。而这一切最基本的途径就是阅读。阅读书籍、阅读历史、阅读文化、阅读人性、阅读生活。因此,我很感谢余秋雨先生。可以说,是他点亮了我求知的欲望,让我停止堕落停止平凡,让我开始思考开始真正的“行走”,去摸索我的人生的意义。

总而言之,《千年一叹》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再读再读的书。

每每翻开余秋雨先生的《千年一叹》,我的手就好像抚摸到了文明的碎片,历史的车辙。历史是沉重而沧桑的,每次回顾都会感到心灵深处传来一声声叹息:“法老的陵墓,巴比伦的墙,希腊海滨夜潮起,耶路撒冷秋风凉,我是废墟的泪,我是隔代的伤,恒河边的梵钟在何方?”。

当曾经的辉煌逐渐走向淡漠,当原本宏伟的建筑在时光的摧残下变成一片残垣断壁,当人们开始不再问津不再关注,那声声叹息变成了无奈,文明在逐渐衰落,历史在逐渐褪色,

跟随余秋雨先生一起,沿着古代人类文明的路基前行,我们却发现竟然有那么多曾经显赫一时的文明发源地如今却战壕密布、荒草迷离、匪盗出没。人类,原本是历史文明的开创者,如今却在亲手毁掉自己的文明。

希腊,这里曾是欧洲文明的发样地,如今却只有狭小、陈旧和闲散的人民。干净的痛苦一定会沉淀,沉淀成悠闲,悠闲是痛苦的补偿,痛苦是悠闲的衬垫。然而希腊人的过分闲散的生活方式是整个社会失去了精气神,有很大一部分闲散走向了疲惫、慵懒和木然。而希腊文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奥林匹克精神,也在这种闲散中逐渐衰亡。

埃及,开罗城的残破使曾经的辉煌已荡然无存,而更令人感到悲哀的是那段辉煌至今已无法解读,只有从被风化的古代遗址和金字塔中可看到一点文明古国的样子。如同书中对金字塔的感慨:我只知道它如何衰落,却不知道它如何构建;我只知道它如何离开,却不知到它如何到来。当法老将自己的遗体做成木乃伊时,埃及的历史也成了木乃伊,静静地矗立在广阔的撒哈拉沙漠上,每当黄沙吹起时,更教人感慨万千。

两河,童年童话的产生地,曾幻想着灰姑娘与王子在巴比伦的空中花园里相遇、相知、相爱;曾幻想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除暴安良;曾幻想与中华文明齐龄的它也有一段厚厚的历史!但现实很残酷,战争摧毁了它原本的高层文化,然后又剥夺了一个民族中最勇敢的、最健康的生命,让一群老弱妇孺去承受种种荒唐。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这片产生最早的以《汉莫拉比法典》为标志的法律文明的地方,如今是法律最行不通的地方!

印度的人口数量已经远远超出了它所能承担的负荷:人口中有三成摆摊、一成乞讨、六成傻站着;似乎印度人更喜欢闲荡在已经很拥挤的大街上。恒河永远的失去了往日的圣洁与美丽。无数黑压压的人全都泡在恒河里,以为这样就可以将病痛治愈,还有长时间拥塞在河边等死的人,因为这样他们就可以将自己的骨灰撒入恒河。在恒河边,所能看到的是,人的肮脏,人的丑陋,人的死亡,就这样夸张的裸露,都可以毫无节制地释放给他人,释放给自然。恶浊的烟尘全都融入了晨露,恒河彼岸上方,隐隐约约的红日托出一轮旭日,没有耀眼的光亮,只是安静上升。

曾经辉煌一时的文明,如今却以淹没在了历史的尘埃中。然而究竟是人类创造了文明,还是文明孕育了人类?昔日的文明发源地现在却在向世人展示着它的脆弱与无能为力。漫天飞扬的泥沙,赤脚如密林的失学儿童,眼神空洞的乞讨者,这还是文明的产物么?几千年前文明从这里开始,几千年后文明从这里已经走上了衰败的道路。我们又用什么去衡量所谓的文明程度呢?

文明是抽象的,面对金字塔,长城,我们可以说这是文明,面对《汉谟拉比法典》,我们可以说这是文明。但是,它们只能说是文明的产物,并不能代表文明。文明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的外延太大了,大到可以将宇宙淹没。时间的洪荒中,流逝了太多,只留给我们一些铭记历史的废墟。余秋雨先生曾经写过:没有皱纹的祖母是可怕的,没有废墟的大地是拥挤的。废墟是时间的见证,见证了文明的由盛到衰,仿佛生命的轮回。

踏破璀璨的历史长空,瞭望星辉里斑驳的流光闪烁,千年的风霜,冻结了多少英雄传说,那古今横贯的天地长线,串联着生命最初的力量,带给人惊奇,带给人追忆,那历史的浩繁画卷,是永不老去的心灵天宇。几千年的发展,几千年的思索,几千年的漫漫长路,文明一路走来,润泽了我们,哺育了我们,我们却眼睁睁地看着它一步步走向消亡,我们有理由如此漠视文明么?

在看过了那么多文明的陨落,我们不禁思索我们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的风风雨雨但生生不息的缘由。每一个历史文明消亡的原因,中华民族都或多或少经历过。但在历经历史的风霜后它依然顽强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展示着它博大的精深的文化。这同每一代炎黄子孙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密不可分,而在型时代的浪潮中,我们作为华夏的血脉更应当把我们五千的文明延续下去,让它在历史的海洋永远闪烁着耀目的光芒。

篇2:千年一叹读后感

读完余秋雨的这篇《千年一叹》,我思绪万千,感触颇深,故写此文章以发我内心之感。

《千年一叹》这本书写于20世纪末即将踏入21世纪时。香港凤凰卫视组织了一次活动——“千禧之旅”,余秋雨应邀其中。他们这次远行是探索追求世界古文明遗迹,从而更好的认知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更好的掌握文明一路走来的轨迹,更好的描绘即将到来的21世纪的文明图谱。

他们坐着吉普车用车轮碾过了希腊,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等国家,最后回到中国。这些国家曾经是希腊文明,埃及文明,希伯来文明,俩河文明,印度河——恒河文明的发祥地。但现在却成为了世界上最危险的地区之一。

以前我也未曾到过上面其中的任何一个国家,所以当我第一次看到余老师笔下所描绘的这些国家时,都令我大吃一惊。希腊人与埃及人的懒散与邋遢是我所没有想到的,他们不必像我们一样整天像机器一样工作,不必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不必考虑生活的压力,每天只是闲散的活着。虽然这样的生存状态不能全盘否认,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必将被现代文明所取代湮埋。在德尔菲阿波罗神殿外侧刻着塔列斯的一句传遍世界的名言:“人啊,认识你自己!”不知现在的希腊人是否真正的认识了他们自己。如果文明像人一样需要休

息的话,也许埃及人民在建造了金字塔之后累了,需要恢复元气。

每个人都知道耶路撒冷一直是世界关注的焦点。不同文明本可多元共处,但当他们的终端型存在近距离碰撞时,却会产生悲剧。耶路撒冷正是被迫收纳了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太多的终端才走到今天这一步。它是犹太王国的首都,是默罕默 德登天聆听真主安 拉祝福和启示的圣城,是耶稣诞生·传教·牺牲·复活地方。耶路撒冷我不知人们还要蹂躏到你什么时候,我能听到的只有你留给世间无尽的叹息。我想这应该是因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人们背负了太多的历史,以至于无法喘息才导致了现在的僵局,那就让我们多一点遗忘吧,这可能就是拉宾最愿看到的结局。

我对约旦的印象不是很深,但安曼这个城市是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一丝烙痕的。因为它太干净了,不仅仅是因为它没有垃圾,没有标语,没有断垣残壁还有它那不事声张的低调。这样小的国家能在侯赛因国王的领导下变得有声有色实在不易。我个人是十分崇拜侯赛因的,我想即使你没听过约旦也应听过侯赛因这个人,在他生前有如此业绩也就算了,然而死后也是那样的令人敬仰——他的坟墓仅仅是2平方米的沙土。

伊拉克与伊朗位于俩和流域,曾经有过世界上最早的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巴比伦当年是何等繁荣而

现在呢却是一片凄凉,难道先人留下来的远古文明到此就要终结吗?这里失学儿童太多太多了,当温饱都成为一个问题时如何让他们继承那些优秀的精神成果。提到巴格达我想你们肯定想起了《一千零一夜》,那些美丽的故事伴随着我们长大,充实了我们的童年。国王每一天的期待把一夜延长到了奇迹般的一千零一夜,我想只要我们心存期待,那么一切都会延续,只要有延续一切都会有改观。

提到巴伊斯坦我有几分激动,因为曾有俩位中国人在1400多年前来过这里,那就是玄奘和法显。他们把佛教大乘佛法这一文明成果传到中国,从而让中国有了现在 的精神寄托,让我们华夏民族传承着善良与道德。其实这几个国家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印度。在我看来那已经成了一个人间地狱,拥挤的街道,遍地乱跑的“神牛”,无所事事的懒汉,一丝不 挂的裸奔人简直让人嗤之以鼻。我就不明白一个创造出佛教这一伟大成果的民族怎么会变成现在这番模样,实在叫人难以想象。行将入木的人自己搬到恒河河边等待着死亡,我们可以想象美丽的恒河现在会是怎样的臭气熏天。释迦牟尼看到自己的子孙现在这个样在会是怎样的心痛。印度啊印度,你们为什么要抛弃佛教而选择印度教,阿育王的铁柱现在是那么的孤独,只有他还在诉说着往昔的文明。

一路走来,冷眼相看,站在这千年之交的浪尖串

忆这一个个文明无一例外的凋残,甚是心痛。古文明的发祥地现在确实如此贫穷,唯一让人欣慰的是只有中华文明从未停止过传承。我们中华文明与现在的西方文明是有差距,所以我们以前只是一味的否定我们华夏文明,但现在想一想古文明只有我们还在发扬光大,我们是不是感到几丝欣慰,为我们是龙的传人而骄傲自豪。中华文明何以保存至今正是因为儒家文化的“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与“中庸之道的平衡原则”。这种精神与原则使我们不再偏激,让我们的文化有了澈明理性的基石。这也正是与其他古文明的差别所在。

篇3:千年一叹读后感

“我只能行走,不行走时就无法思考。”当余秋两先生患上与卢梭一样的毛病时,他便用脚下的路去探寻那些千年一叹的文化遗址,用文字追述文明消逝的沧桑,用镜头记录历史遗著的怀抱,用一支笔记录10个国家的人文地理。

而这整个的行程,可以说是一个伟大的课程。但是,当伟大牵连出越来越多的凶险,平静也渐渐被惊惧所替代。这四万八千里的漫途潜伏着种种危机,要穿越很多恐怖主义蔓延地区,如:北非、中东、南亚,而余秋雨先生更是迎难而上化身为马可波罗,写下游记《千年一叹》,在各文明废墟中思索、探寻,就如他在《废墟》中所说:“我热爱废墟,又寄情于废墟。”它彰显着古文明的辉煌,又见证着文明的衰落,在阵阵唤叹中又老泪纵横……这些悠久的历史,化作一个个永恒的坐标,在希腊庄重的巴特农神庙驻立;在埃及老泪纵横的门农凝视;在神圣的耶路撒冷聆听;在印度梦幻的泰姬陵静卧……可惜,辉煌饱经沧桑,文化走向衰落,历史被风化褪色……余秋雨先生作为一个学者,不畏艰难险阻,冒着生命危险贴地穿越万里考察人类最重要的文明故地,作出一系列全新思考和紧迫的提醒,成就著作业千年一叹》!

著名作家托尔斯泰也曾说过:“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备有各的不幸。”而在这场文化之族中,历经10个国家,却是“所有的贫困都大同小异。一踏进富庶则五花八门。”唯一相同的是:古文明都在衰落,可谓是:“千年一叹,一叹千年”。虽然我以未出过国门,但字里行间是余秋雨先生面对遗址时的心寒语塞,曾经的辉煌与现实景象的可怕分裂,看到那些虽断残却依然雄伟的遗迹与当代荒凉的强烈对比,实在令人惋叹!

可不,这场冒险一经起航,便不会有太多美满。于是,当面对爱琴海,立身于希腊时,余秋雨先生看到的是希腊人的闲散、“干净”,再由大部分闲散走向慵懒和木然。是精神上的贫血和失重,是现代文明的遗落,就如书中所言:“干净的痛苦一定会沉淀,沉淀成悠闲。悠闲是痛苦的补偿,痛苦是悠闲的衬垫……”可当先生穿过层层风沙,满怀期待地立身于埃及时,热情被风沙掩埋……金字塔尽管还会一直矗立,但支撑它的文明基座早已消遁,埃及文明其湮灭程度可谓相当彻底呀!所有古籍、古碑无人能解读,许多图书付之一炬,埃及人从此也彻底“解放”了,把生命看得如此随意,口舌也如奔流滔滔。而再立身于伊拉克,去探寻古巴比伦的经典,却是一片凄凉,没有繁华市井,到处都是脏乱!辉煌只是曾注的一时鼎盛,艳丽被沙石打磨得只剩下阵阵哀叹……而把巴比古城废墟铲了重建这一荒唐举措,更将古迹最后一份尊严与历史范桑感湮灭,这几千年的历史只剩下一首悲壮的史歌!连同伊斯兰文明、两河文明、阿拉伯文明、印虚及明、希伯来文明也难逃由盛转衰的局面……

然而,这一切的衰落,都不必过于伤感。因为曾有多少王朝,反反复复,由盛转衰沉淀于历史中,余秋雨先生就在书中说道:“一切生命体都会衰老,尤其是那些曾经有过强劲勃发的生命体,衰老得更加彻底。”但至少,它们曾惊艳一时,名声大噪,它们遗留下的古迹,也更成了历史长河中永恒的一笔重墨!但万事总有异数,中国就是这其中例外。在这些古明中,至今唯一没有中断和湮灭的,也只有中文明了!它的幸存。最大的原因就是文学统一与普及,这还多亏了秦始皇,让我们不必像埃及因古籍,古碑无人解读而走向湮灭,让今天的我们还能轻松诵读古典,兴致高雅时朗诵一首诗歌。当然,除了这统一又普及的文字系统外,余秋雨先生根据一路考案,还得出另外四个原因:一是地理环境的阻隔,喜马拉雅山脉天然的屏障阻断了其它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冲童而导致的互征互毁;二是依赖于文明的体量,避免了中华文明在诸多内战下,没有遭受根本性的伤害,也避免了小体量文明的吞食;三是依赖于理性和中庸之道,避免了宗教极端主义;而四是科举制的推崇,避免了社会失序,文化失记,使本体文明得到长久的延续与传承。这一切,都是余秋雨先生历经千辛万苦,不畏艰险,潜心钻研的成果。他更是把这些苦心钻研所得的成果慷慨分享于世人,用行动告诉我们:未知无知并不是愚昧,真正的愚昧是对未知和无知的否认!我也因此认识到了一个不同的世界。

在这个不同的世界,我愿再次沉浸在《千年一叹》中,随余秋雨先生一起旅行……

篇4:《千年一叹》读后感:千年一叹,一叹千年

《千年一叹》读后感:千年一叹,一叹千年

千年一叹,一叹千年

――《千年一叹》读后感

毛晓云  且顾诗书好年华

执笔于最恐怖地区,

问道于数万里荒原,

反思于尼泊尔山麓,

惊悚于古礼貌遗言。

这个假期,我在百无聊赖之际拜读了余秋雨先生的《千年一叹》,跟随作者来了一场全身心的“千禧之旅”。它的目的实际上是环游世界的礼貌古国,领略人类礼貌的精华和感受异国的风土人情。所以他们选取了希腊为此次旅行的第一站,路经除中国外的三大礼貌古国,埃及、印度、古巴比伦。作者行程数万公里考察世界各大礼貌古迹,在寻找人类古代礼貌的路基时,却发现竟然有那么多路段荒草迷离、战壕密布、盗匪出没。

翻开余秋雨的《千年一叹》,我沉浸在眼前落寞的苍凉,没有鲜明的色彩,没有繁华的景象,只有曾鼎盛一时如今却衰落得如此彻底的古礼貌。人类正在慢慢亲手毁掉自己的礼貌。礼貌在铁戟长刀下衰落了,战争、杀戮把这千年的礼貌消磨了。只剩下极度的贫穷与落后,极度的愚昧与无知,礼貌与野蛮只有一步之差。礼貌的发源地,是最早开始使用文字的地方,此刻却成了文盲最多的地方,真是绝妙的讽刺。

其中,波斯礼貌、希伯来礼貌、埃及礼貌、希腊礼貌和巴比伦礼貌......此刻只剩下了一堆堆废墟,废墟伴随着他们的礼貌一齐埋葬,一并销声匿迹。

世界本是一个大村庄,人们原本过着本本分分的生活,只是之后有一天,一户人家的人抢了另一户的一点财物,得手了,于是又有一些村民纷纷效仿,这使得每户人家人人自危,()都在家偷偷练武,使得整个村子不得安宁。我们现在的这个世界正是如此,战争会使战胜方与战败方两败俱伤,会破坏两方民族的.礼貌,会使人民流离失所,贫困、天灾……接踵而至,留给人们的将是无比的伤痛。

途经十个国家一一走过来,作者在震惊伤感中表露无遗:“人类礼貌的巨构崩坍得如此凄凉!”“衰草瓦砾,承载着一个从古到今的灾难,一切摧残都是具体的,一切委屈都是难以表述的!”

正如歌词中唱到,千年走一回,山高水又长。车轮滚滚尘飞扬,祖先托我来拜访。我是昆仑的云,我是黄河的浪,我是涅的凤凰再飞翔。法老的陵墓,巴比伦的墙,希腊海滨夜潮起,耶路撒冷秋风凉。我是废墟的泪,我是隔代的伤,恒河边的梵钟在何方?

千年走一回,山高水又长。东方有人长相忆,祖先托我来拜访。我是屈原的梦,我是李白的唱,我是涅的凤凰再飞翔!所以我庆幸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庆幸在自己身后有一个强大而又伟大的祖国在支撑。因此我们要尽我们所能的去学习去保护那些古老的礼貌,去教给我的后辈,去告诉他们中华礼貌千年的历史,才会有我们光辉的此刻。中华礼貌千年的历史,是我们民族的传承。

篇5:千年一叹读后感

《千年一叹》这本书确切来说是一本日记,《千年一叹》读后感。它记录了作者余秋雨在前年之交随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越野车队跋涉四万公里的经历。

余秋雨是一位出色的作家。他的豫园非常精炼,读起来流畅、优雅,但贴近生活,思维新颖。他能把新的想法用最简单的语句表达出来,而且总能被人接受。他曾说过“写书最大的困难不在立论之勇,不再跋涉之苦,也不再考证之烦,而在于要把深涩嶙峋的思考翠莲的平易可干吧玄奥席位的感触释放给更大的人群。这等于用手掌碾碎石块,用体温焐化坚冰。字字句句都要好为难言的艰辛”。难怪他的文字如此精妙,原来他早有这番感悟。我说,余秋雨也能算得上是个探险家,因为在这“千禧之旅”的路上,他们遇到许多惊心动魄的事,随时都威胁着他们的生命。许多短路荒草迷离,战壕密布,土匪出没,在中东的一些国家更是如此。掐一秒不知道后一秒会发生什么,他们只知道一连串真实的故事:宗教极端分子在疾风中内杀死了几十个卫国旅客,三十几个警察刚被贩毒集团杀害……

“千禧之旅”的目的实际上是环游世界的文明古国,领略人类文明的精华和感受异国的风土人情。所以他们选择了希腊为此次旅行的第一站。路径除中国外的三大文明古国,埃及、印度、古巴比伦。

而到达希腊时他们所见到的只是狭小、陈旧、道路拥挤和人民闲散。只有从被风化的古代遗址中看到一点文明古国的影子。照我看莱希腊人闲散的升华方式有许多缺点,社会失去了精气神,一部分闲散变成了精神贫穷。可见衰落了的古代文明难以与现代结合,最后只能被现代文明遗落。可悲。

说到埃及就不能不提恒河。但恒河清澈的河水,美丽的风景早已不复存在,留下的只是浑浊的河水河岸边“热闹”的景象,读后感《千年一叹》读后感》。上游临死洗澡,下游刷牙喝水。印度人认为恒河的水是生水,喝一口,有病治病,没病养生,什么传染性皮肤病在水中泡一泡就好,所以的牛皮藓、荨麻症的人都用到恒河沐浴。还有的老人自己知道已经不行了,就叫家人把他们抬到恒河边上,铺一张席子,躺在地上等升天。他们说“就算死也要死在恒河边!”在那些人死后,会有专门的人堆好木堆,把尸体排好队,一批一批的火化,人就这样化为一缕轻烟了。

接下来的同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巴比伦遗址。古巴不必四大文明古国中最神秘的,人民只有听着空中花园的故事想象城市、街道中繁荣的景象。因为留下的实物遗址已被无情的岁月和贪婪的“黑手”糟蹋得不堪入目,也失去了往日的风光。看着残破不堪的“墙壁”,不禁有一丝感伤。

相信现在提到印度的化,大家的第一反应会使狭窄的街道中密密麻麻的人头和印度人对时间概念的缺乏。印度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无节制的生育和升华条天的不断改善是导致人口暴涨的原因。此外,在印度大多数人的手上是没有手表的,因为手表对他们来说没有太大用处。电话中说再十分钟道,转身就进了巷口的咖啡馆里喝咖啡调侃了,在连三个小时是不稀奇的,连政府官员也是如此。真是不可理喻呀!

看完了各大文明古国,大家现在有何感想。对,他们的确辉煌过,不过是在过去,但是在“同伴”衰落的同时,我们中国却奇迹般的存活了下来,并且比较完整的保留了我们的文明。造成他们现状的原因是他们在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发生冲突时没有及时采取好的应对措施。而中国早几个世纪之后存活了下来,跟上了现代的节拍,很好地融入了国际。但仍有许多人看不起中国,而我要说的是:他们看不起是他们的事,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就凭着“当我们的同辈禁不起岁月的磨砺时,我们的祖先仍坚强的走到现在”,我就可以自豪说“中华民族是个非常了不起的民族”!谁说过去的文明古国不能成为今日的世界强国!

篇6:千年一叹读后感

余秋雨先生的文章给人一种自然简朴、文底深厚之感。而《千年一叹》是比较特别的一本。它是一本旅游日记,记录了先生亲身越野经万里考察人类各文明遗迹的经历,是去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路基。

先生给我们讲述了曾经的希腊、埃及、约旦、印度等地有过辉煌的古文明,而现在仅存的只剩下遗迹!中国也是一个文明古国,她却绵延了上千年,何解?

千年走一回,却有阵阵哀叹传来,书中第一页的插图“我走进了荷马史诗的大门”,我们看不到像中华文明一样的富丽堂皇,光彩亮丽。仅仅只有由许多大的石块堆砌而成的一张大门,经历了上千年的风吹雨淋,见证过多少王朝的兴衰更替,她依旧在那。

可是让人很难想象的是,这曾经是文明的中心,精神的圣地。而她也的确是的。

轻轻地,缓缓地,从那遥远爱琴海面传来的,从那雅典神殿传来的,从那埃及狮身人面像和金字塔里传来的,从那两河流域的土地中传来的,是当辉煌已成寂寞,文明遭到侵蚀后的阵阵叹息和无奈。

在衰落的文明中,褪去的历史后,深深地一句叹息,人类又投身到新的历史中。历史,每每让人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沧桑感。多少个王朝更迭,多少次生死轮回。面对历史长河,我们手足无措。

从对希腊的描写中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这个创造了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国家,在奥运百年之时,错过了举办权。的亚特兰大奥运会成为了每一个希腊人难以磨灭的记忆。我好像看到了希腊人当时的万念俱灰、内心无助的呐喊。

另一个地方就是世界火药库--中东,伊拉克就在两河流域,祖先们曾经在此创造了古巴比伦文明;而现在因为战火,百姓苦不堪言,长期的极度贫困使人民无法选择。贫困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尊严的失落和文明的湮落。

看了此书以后,一方面哀叹人类文明的衰落,另一方面很庆幸自己的国家没有在历史长河中被埋没。他们衰败的每一个原因,中华文明也都遭遇过,可让国人认真思考的是一种对历史的不重视致使中华文明渐渐衰退。

前不久,北京梁林故居被无故拆除,并且美其名曰维修性拆除,我不得不钦佩拆除者智商之高,手段之强,和咬文嚼字功底之深。在残砖破瓦中,我们看不到文明的影子,如今的文明人竟干出这么野蛮的行为!我们看到的荷马史诗的大门仍然在风雨中伫立,雅典神殿依旧在坚强的守卫着雅典,狮身人面像虽然没有当年的栩栩如生,但仍然守护着沉睡千年的法老。可是倒下的梁林故居,却真正倒下了。在兵匪满地、行路艰难的旧中国,他们一次次从这里出发,到地僻人稀之处寻找中华建筑的瑰宝,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敞肩桥--河北赵县的隋代赵州桥、世界上现存最高的木构建筑-山西应县的辽代佛宫寺木塔、中国现存最伟大的唐代建筑-山西五台的佛光寺……

北总布胡同小小的24号院(旧门牌为3号),曾因梁思成夫妇的社会声誉而蓬荜生辉,多位中国知识界精英慕名而来,相聚沙龙,品茗坐论,纵横天下,也曾经令女作家冰心“心生醋意”,留下后人关于林徽因与冰心二人之间微妙关系的种种猜测。

梁思成曾说过: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一块肉,剥去了外城的城砖,像剥去我一层皮。而如今自己的故居却遭此毒手。

据底国家文物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结果显示,全国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总量当中,新发现登记不可移动文物总量为536001处,约4.4万处不可移动文物已消失,在经济利益的背后,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镌刻着一个民族文化记忆和精神灵魂的名人故居保护举步维艰。

你们现在拆的是真古董,有一天,你们后悔了,想再盖,也只能盖个假古董了!

请我们谨记: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现在。

篇7:《千年一叹》读后感

记忆中的“余秋雨”是在中学课本中读过他的散文,时隔多年才拿起他的这本《千年一叹》文化考察日记散文。余秋雨老师的文化考察日记散文是一场跨国文化思考交流的思想集锦,他在考察时将中国文明与其他国家的文化做了一番深刻的思考,远远超过当代的一些旅游攻略读本。

这本书记录了余秋雨老师在千年之交跟随香港凤凰卫视的越野车队跨国跋涉四万公里的经历,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路基,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发展留给当代人赖以生存的瑰宝。

余秋雨老师一行人选择从香港出发,途经希腊、埃及、以色列、约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尼泊尔,从尼泊尔进入边境回到中国,在新世纪来临之时回到祖国的喜马拉雅山脉脚下。一路历经艰险,经历了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洗礼,回到祖国后沉重的检讨,感叹万千,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之道,是真正值得世界尊敬的文明发展史。

给我记忆最深刻的是余老师一行人在穿越伊朗的札黑丹地区,就在他们到达当地的前一晚,札黑丹地区三十二名民警被阿富汗的贩毒集团杀害,这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危险的区域。可余老师这群内心强大的人,竟毅然而然的决定夜行穿越,面对未知的重重危机,拥有这样的胆量之人,非同寻常。读后感.我曾经好几次向朋友提及过想去伊朗、阿富汗看看,尤其是在我看完《追风筝的人》后,特别想去阿富汗,但是谁都会告诉你疯了,可去与不去都怪不得别人,怪自己没胆量。

还有一点让我印象最深刻是他们在穿越印度恒河时所看到的不堪入目的景象。恒河本是印度教徒心目中的圣河,美丽的传说是一生中至少要在恒河中沐浴一次,让圣河洗净生生世世所有的罪业。而佛教徒的信仰也归结于今生受苦积福,来世享受福报。然而,余老师一行人所看到的恒河,一半是乞丐,一半是等死的人。河边随意行走着毫无遮拦的不同年龄的行人,河流上漂浮着一具具尸体,臭气熏天,这是文化发源地的悲哀。

余老师说,希腊是蓝色,埃及是黄色,以色列是象牙色,伊拉克是灰色,伊朗是黑色,巴基斯坦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印度是油腻的棕黑色,而尼泊尔,是绿色。余老师忘了说中国的颜色,我觉得是红色,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养育了一批又一批热血沸腾的华夏儿女。

余老师的“千禧之旅”是在的最后几个月的时间里进行的,时至今日已经过去了,这些国家的文明发展又发生了很多变化,待我们自己去探一番究竟。

我在来机场的路上将此书看完,在机场等飞之前写下了这篇短小的读书笔记,想及时的记录下自己的感悟,所以趁着空档一字一字的敲打出来。这本书是非常值得推崇,我一直很喜欢读上个世纪的老前辈们的文学作品,他们的作品与自身的经历有很大关系,我们可以从他们的作品中感受到那个年代的人活得那么铿锵有力。

篇8:千年一叹读后感

哪有什么和平年代,只不过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最近看了余秋雨老师的《千年一叹》,你就会明白生活在以喜马拉雅山为西门的大中国,是多么自豪与骄傲!余秋雨老师带着凤凰卫视的其他人员,历经沧桑,穿越火线,从希腊到尼珀尔,一一去寻访那千年文明,生命是脆弱的,文明却是伟大的,而即使埃及文明等各类世界文明有些比我们上下五千年的文明都要长,但是没有一个能够像我们中国这么完整延续传承下来,所以我们很庆幸,庆幸地能够把朱子,程子,孔子,庄子等经典一直应用到现在,这就是俗话说得,不能断了香火!

在回想当今我们生活的中国,是多么有安全,是多么有底蕴,是多么有文化!所以庆幸生活在这么一个令人羡慕的国家!一个强大的国家!

而现在经济在飞速发展,我们年轻的一代似乎有些着急,社会步伐有些过快,我们开始有些急躁,甚至开始抱怨,请我们放慢心中的脚步,好好品味这和平的滋润,因为我们根本没有体验过在吃饭的时候,一颗火箭弹从你耳旁飞过的惊心动魄,没有体验走在街上随时汽车炸弹的巨响,所以我们应该庆幸,把这种文明延迟下去,和平珍惜下去!

篇9:《千年一叹》读后感

在余秋雨先生辞去院长职位后,便开始了自己的旅行,独自消失在荒野大漠间十年,去寻找中华文化。在追寻途中,余秋雨先生坚信卢梭之名言:我只能行走,不行走时无法思考。

行走途中,余秋雨先生感觉自己被推到了一个尴尬境地要么今后只敢小声叙述中国文化,要么为了能够大声,不顾死活走遍全世界一切最重要的废墟。因此目的,余秋雨先生告别父母,携手香港凤凰卫视,考察全人类最重要的文化遗址。除感受其它国家、地区优秀文化之外,是要在那未知的数万公里中重新发现中国文化。于是乎便有了这《千年一叹》

作者出发经过了希腊、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等地,感受到巴比伦文明、波斯文明、印度文明、希伯来文明、阿拉伯文明。在学习历史过程,除希伯来文明其余似乎都有涉及。原来希伯来文明诞生于今天被称为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在古代这块地方称为迦南。希伯来人是当今犹太人的祖先。不过,在古代世界中,政治上希伯来人扮演了相对不太重要的角色,它的文明也没有其它文明那么显赫了。

书中所介绍的部分中,我最喜欢希腊。环绕在周围的是那美丽的爱琴海,浩大而不威严,温和而不柔媚,而那迷宫的凄惨故事也令人感到惋惜。拜伦也酷爱希腊文明,不仅到这里游历,而且还在希腊和土耳其打仗的时候参加过志愿军。拜伦将希腊看成是文化祖国,可见希腊有多么大的影响力。希腊的悠闲位居第一。余秋雨先生认为中国人悠闲不起来,不是物质条件不够,而是脑子里课题太多、使命太重。过度悠闲只会导致懒散,安逸的思想则会促成危难的滋生。但希腊终究给我们留下了绚丽灿烂的文化遗产,它们是希腊人的,也是全人类的无价瑰宝。《荷马史诗》就是她最好的佐证。

当余秋雨先生遇到有人在巴特农神庙前发放资料,向全世界的游客呼吁,把巴特农神殿的精华雕刻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请回来时,联想到斯坦因等人当年取走敦煌文物,其中流露的是强烈的爱国情怀,使我读的时候为之一振,它也教育了我要擅于学习。

巴基斯坦是另一个我喜欢的国家。她的国花是素馨花。素馨花外形极似茉莉,香味也极其浓郁。她虽是“花之最弱者”但也是伊斯兰的男子表达对女子尊重的象征。作者进入巴基斯坦时首先看到的是一间破旧的小屋,是巴基斯坦办理过关手续用的,但速度相当快,而办理人员也相当友好。同吴建国先生的相遇、在夜间行车的经历也相当有趣,似乎这挺安逸的,可看到那些上不起学的孩子的赤脚密如森林,又着实令人揪心,在艰难困苦中的坚强才是最值得别人敬佩。

作者整理一路感受时觉得反复的征战,不管是别人打自己,还是自己打别人,都是对文明的破坏。古代中国虽有征战,但只是文明的融合,文化的碰撞,所以也只有中华文化才能延续。这也启示现代保护和平,也就是保护文化。

此次阅读之旅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外国文化有了一些了解。更重要的是:只有行走,才能了解。

篇10:千年一叹读后感

《千年一叹》余秋雨的一本书,作者很有名气,就抱着好奇的心态看完了这本书,这本书是一本日记,记录了作者在千年之交,跋涉四万公里,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经历,给我的感觉是苦中带甜。本书采用游记的形式,但给人的感觉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日记,在读书的同时,本书时时给读者传递这样一些问题,希腊、埃及、约旦、印度等古国都曾经有过辉煌的古文明,从辉煌到势微,从势微到衰败,到没落,而我们中华文明却避免了整体性的衰落,如何保持中华文明的延续,发展,我们读者对此应持有何种观点,我们读者应该如何去面对等等。

看完这本书以后,我深深为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为中华文明感到骄傲。从作者的这些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创造文明的是人类,毁灭文明的也是人类。其实,甚至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在很多地方,人们正在毁灭自己创造的文明,例如,在中东,在印度,以及在阿富汗等地人们还在互相厮杀。我们在作者游历文明古国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文明的毁灭往往伴随着血腥的战争。为了保证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和平是我们需要的,战争是我们应该唾弃的。所以我们应该争取和平,这是我们一直持有的观点。

再让我倾听这神州大地的呼声,让我触摸这个古国苍老的灵魂。终有一天,我会伫立在咆哮的黄河旁。任凭飞溅的黄河水沾湿我的衣脚,让我同这个民族一起流泪,让我感受奔流不息历史长河。历史与山河同在,千年不倒。针对于作者在这本书中提到的有关于人类文明的问题,看起来与我们个人没有太大的关系,其实不然,作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一员,我们有义务去尽自己的力量去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发展而努力。而真正把这些义务落到实处,就需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工作,去为这些“大”问题尽力贡献自己的“小”努力。

篇11:《千年一叹》读后感

一次认识余秋雨先生,是在高一的时候。我记得那是一个慵懒的下午,本该昏昏沉沉的语文课上。我的语文老师举着一本破旧的散文集给我们念着一篇篇质朴又优美的散文。老师具体念得内容如今我已记不清了,但脑海中记得最清楚的是那篇散文给当时被苦闷的课业折磨的又累又乏的我带来了从未有过的安慰和激励。我尤记得,那本一看就知道被我的语文老师翻过一遍又一遍的书,有着一个引人入胜的名字――《文化苦旅》。而这本书的作者也有着一个同样诗意的名字――余秋雨。

直到上了大学,浑浑噩噩忙东忙西的度过了大一之后。大二的某一个无所事事的晚上我回忆着高中,突然想起了那天下午的语文课。抱着回忆青春的想法,我立马买了一本《文化苦旅》,想要重新回味当初对散文的痴迷。没想到,自此,一发不可收拾。看完文化苦旅我又立马买了《千年一叹》和《行者无疆》。而今天,我便想谈谈我在阅读《千年一叹》时的心路历程。

不出我预料,余先生的文字实在很能引人入胜,从自序开始,我就被余先生所塑造的氛围深深带入:“……我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思考,稍稍弥补了每天一边赶路一边写作的匆促。读者既然陪我走了惊心动魄的这一路,那么,最后也不妨在那个安静的地方一起坐下来,听我聊一会儿。世界屋脊下的炉火、烛光,实在太迷人了。”

自此,我便跟着余秋雨一路“游历”了中国以外的人类主要古文明。最先抵达的希腊文明遗址,它从一开始就展现了人类古代文明的至全至美,几乎到了无可企及的高度。巴特农神庙下,我不熟悉的古希腊悲剧、亚里士多德、维纳斯,再加上远处的奥林匹亚,似乎把人类最健全的生命方式铸造完满。最令我感到诧异的,是比这一切更早一千多年的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王朝和荷马史诗中的迈锡尼。早到什么程度呢,如果说古希腊悲剧与中国的老子、孔子同龄,那么克里特和迈锡尼就与炎帝、黄帝、尧、舜、禹的传说时代连在一起。而不同的是,他们的传说竟然有那么完整的实证。同样让我感到匪夷所思的是克里特岛上的生活。平等、通透、舒适、神奇,处处显得相当现代。其中,排水系统、卫浴系统的先进和时尚,使人觉得时间停滞了。但是它们居然已经毁灭了几千年了。

中东,从约旦河两岸到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再从伊朗高原延伸到南亚的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边界地区。正是这个麻烦不断的地区,拥挤着人类几个特别辉煌的古文明。巴比伦文明、波斯文明、印度文明、希伯来文明、阿拉伯文明……

其实粗略了解了这么多,我脑子混乱的很,毕竟这本书对我来说信息量太大,我对这些文明历史的了解又知之甚少。但书中描述的唯一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场景是:“去巴比伦故地,在那些丘壑草泽边站一站,看着凄艳的夕阳又一次在自己眼前沉入无言的沙漠,再在底格里斯河边想一想《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体会文明枯荣的玄机……”

神秘的东方文明,原来有这么多苦难挣扎与无奈。所以,我不得不感到庆幸,中华文明是所有的古文明中至今唯一没有中断和湮灭的。

其实,当我第一遍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觉很难受,是如鲠在喉的那种难受。虽然我看的很仔细,但对孤陋寡闻的我来说,我的阅读还是囫囵吞枣。因此之后,利用了一个寒假的闲余时间我又看了一系列关于人类起源文明的央视纪录片。由此才开始深感余先生知识内涵的深厚,以及他从未停止探索打的脚步。这位学者,他一直在路上,真真正正的路上。从最开始寻访中国文化的遗址,到寻访除中国的其他人类文明,北非、中东、南亚、欧洲……他克服路上重重险境,不惧生死不惧艰难。只为探寻、只为见识。而此刻的我们呢?是躺在床上玩着手机呢还是坐在电脑前打着游戏?

也许我们暂时还没有经济基础支持

们走遍大江南北去了解我们想要了解的事情,去做我们想要做的事情。但是,我们想要了解什么?我们想要做什么?此刻我们心中有答案吗……

看吧,其实这根本不是我们无所事事的理由。霍金一生被囚禁在轮椅上,但他的思想却能飘到几万千米外的太空里。要想实现人生的意义,要想让自己不像蝼蚁一样蜗居在自以为是的天地里,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不再虚度光阴、浪费青春。我们要做的就是,改变懒散的习惯、锻炼自己早已渐渐“生锈”的大脑,去思考、去想象。而这一切最基本的途径就是阅读。阅读书籍、阅读历史、阅读文化、阅读人性、阅读生活。因此,我很感谢余秋雨先生。可以说,是他点亮了我求知的欲望,让我停止堕落停止平凡,让我开始思考开始真正的“行走”,去摸索我的人生的意义。

总而言之,《千年一叹》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再读再读的书。

篇12:《千年一叹》读后感

千年一叹,一叹千年 历史,每每重拾,都会有一份挥之不去的沧桑感,多少个王朝,多少个轮回,反反复复,一千年走一回,却有阵阵叹息传来,轻轻的,缓缓的,从那遥远的爱琴海面传来,从法老的金字塔中传来,从被风化的古代遗址中传来,也从恒河畔边传来. 当曾经的辉煌成了寂寞,当神庙已经破残,当人们开始遗忘,那阵叹息也只成了无奈,文明已经衰落,历史也开始褪色了. 翻开余秋雨的《千年一叹》,我沉浸在眼前落寞的苍凉,没有鲜明的色彩,没有繁华的景象,只有曾鼎盛一时如今却衰落得如此彻底的古文明。

于是冒险开始,抵达希腊时他所见的只有狭小、陈旧和人民的闲散。干净的痛苦一定会沉淀,沉淀成悠闲,悠闲是痛苦的补偿,痛苦是悠闲的衬垫,今天的希腊也就是在冷落中与世无争,闲散自如,而埃及却不同,它昔日的辉煌,几经割断,古文字无人能识,古文献无人能懂,本体文明几近湮灭,只有从被风化的古代遗址和金字塔中可看到一点文明古国的样子。

而古巴比伦遗址的复原,更让人语塞,他们铲平重建古城遗址,却连带着将那份强烈的历史沧桑感湮灭了。 文明的衰败也直接导致了当地人民的贫困,孩子总是让人心疼的,伊拉克有太多的失学儿童,他们连字也不认识,可他们的祖先却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文字的人。很小的孩子,本该天真无邪快乐生活,却硬生生地被与政治联系了起来,学校里教授的只是像“打倒美国,反对禁运”之类的口号。战争让许多孩子的父亲离开了,生活的重担便压在了孩子稚嫩的肩膀上,他们蜡黄的脸,深深的大眼睛,显示着他们这个年龄不该有的沉重。 河流是孕育古文明的基石,而在印度恒河边,却让我领略了前所未有的震惊。无数黑压压的人全都泡在恒河里,以为这样就可以将病痛治愈,还有长时间拥塞在河边等死的人,因为这样他们就可以将自己的骨灰撒入恒河。在恒河边,所能看到的是,人的肮脏,人的丑陋,人的死亡,就这样夸张的裸露,都可以毫无节制地释放给他人,释放给自然。恶浊的烟尘全都融入了晨露,恒河彼岸上方,隐隐约约的红日托出一轮旭日,没有耀眼的光亮,只是安静上升。 《千年一叹》让我的思绪跟随着它横贯了几乎整个亚欧大陆,跨越了几千年的时光。

听着李白的歌,寻着屈原的梦,探寻着中东古文明的辉煌,抚慰着西亚顾问名的伤痛,感受着南亚历史的喜怒哀乐。 “法老的陵墓,巴比伦的墙,希腊海滨夜潮起,耶路撒冷秋风凉。我是废墟的泪,我是隔代的伤,恒河边的梵钟在何方?”它引导着我们踏进那个往昔的时空,去品位和享受其中的快乐,而同时也承受着这些辉煌文明不同程度的衰落的震撼。思索着我们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的风风雨雨而生生不息的缘由,因为中国文化是一种做减法的文化,是一种向往简单和自然的文化。正是这个本质,使它节省了很多靡费,保存了生命。

这个以世界屋脊作门槛,以千年冰雪作门楣的泱泱大国,正以磅礴的气势矗立着,展示着它博大的精深的文化和悠悠五千年的历史。它深邃古老却又充满活力,在新的时代的浪潮中,它正以中华雄狮的英姿,震惊着全世界。

篇13:《千年一叹》读后感

行走途中,余秋雨先生感觉自己被推到了一个尴尬境地要么今后只敢小声叙述中国文化,要么为了能够大声,不顾死活走遍全世界一切最重要的废墟。因此目的,余秋雨先生告别父母,携手香港凤凰卫视,考察全人类最重要的文化遗址。除感受其它国家、地区优秀文化之外,是要在那未知的数万公里中重新发现中国文化。于是乎便有了这《千年一叹》

作者出发经过了希腊、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等地,感受到巴比伦文明、波斯文明、印度文明、希伯来文明、阿拉伯文明。在学习历史过程,除希伯来文明其余似乎都有涉及。原来希伯来文明诞生于今天被称为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在古代这块地方称为迦南。希伯来人是当今犹太人的祖先。不过,在古代世界中,政治上希伯来人扮演了相对不太重要的角色,它的文明也没有其它文明那么显赫了。

书中所介绍的部分中,我最喜欢希腊。环绕在周围的是那美丽的爱琴海,浩大而不威严,温和而不柔媚,而那迷宫的凄惨故事也令人感到惋惜。拜伦也酷爱希腊文明,不仅到这里游历,而且还在希腊和土耳其打仗的时候参加过志愿军。拜伦将希腊看成是文化祖国,可见希腊有多么大的影响力。希腊的悠闲位居第一。余秋雨先生认为中国人悠闲不起来,不是物质条件不够,而是脑子里课题太多、使命太重。过度悠闲只会导致懒散,安逸的思想则会促成危难的滋生。但希腊终究给我们留下了绚丽灿烂的文化遗产,它们是希腊人的,也是全人类的无价瑰宝。《荷马史诗》就是她最好的佐证。

当余秋雨先生遇到有人在巴特农神庙前发放资料,向全世界的游客呼吁,把巴特农神殿的精华雕刻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请回来时,联想到斯坦因等人当年取走敦煌文物,其中流露的是强烈的爱国情怀,使我读的时候为之一振,它也教育了我要擅于学习。

巴基斯坦是另一个我喜欢的国家。她的国花是素馨花。素馨花外形极似茉莉,香味也极其浓郁。她虽是“花之最弱者”但也是伊斯兰的.男子表达对女子尊重的象征。作者进入巴基斯坦时首先看到的是一间破旧的小屋,是巴基斯坦办理过关手续用的,但速度相当快,而办理人员也相当友好。同吴建国先生的相遇、在夜间行车的经历也相当有趣,似乎这挺安逸的,可看到那些上不起学的孩子的赤脚密如森林,又着实令人揪心,在艰难困苦中的坚强才是最值得别人敬佩。

作者整理一路感受时觉得反复的征战,不管是别人打自己,还是自己打别人,都是对文明的破坏。古代中国虽有征战,但只是文明的融合,文化的碰撞,所以也只有中华文化才能延续。这也启示现代保护和平,也就是保护文化。

此次阅读之旅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外国文化有了一些了解。更重要的是:只有行走,才能了解。

相关专题 读后感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