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儿童成长的书籍有感

Lizzy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Lizzy”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儿童成长的书籍有感(共12篇),欢迎大家分享。

篇1:读儿童成长的书籍有感

读儿童成长的书籍有感

《毕淑敏给孩子的心灵成长书》读后感

“毕淑敏给孩子的心灵成长书”是华语世界深具影响力的女作家毕淑敏女士献给8――14岁孩子的心灵成长全书。作者以充满母爱光辉的文字、丰富真切的人生经验、透彻心扉的成长期盼,为孩子们开启一堂堂有趣而真挚的心灵成长课。全书涵盖了爱、成功、人生、自信、成长和亲情等六大主题,从心灵成长的不同方面引导孩子遇到问题勇敢面对,妥善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灵谜题。

《毕淑敏给孩子的心灵成长书》包括《擦亮爱的那颗星》、《从此登陆未来》、《与世界竞走》《远方并不远》、《勇敢做自己》、《领悟人生的亮色》六册,每册一个主题,解决孩子心灵上遇到的问题。这套书不但适合孩子看,也很适合父母看,让父母了解孩子的内心,和孩子共成长,做一名合格的家长。读完以后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交流,孩子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内心的想法,父母可以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互相沟通,让孩子快乐地成长。

我非常荣幸的获得第704期:“毕淑敏给孩子的心灵成长书 ”绰韫益阅读综合分享会的试读机会,这次我收到的是《毕淑敏给孩子的心灵成长书---远方并不远》,这是第一次收到带有老师亲笔签名的书,非常开心。老师的字好漂亮,“快乐读书”这几个字我非常喜欢,我们一定要快乐的读书。

《远方并不远》――人之一生,有很多重要的人,你可曾注意到,那些平凡的、就在我们身边的朋友?那些勤恳的、无私的亲人?本书中,作者讲述亲情对于每个人的意义,让你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学会感恩,学会拥抱身边的亲情之爱。

人的一生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这一生会遇到很多人、很多事,有开心也有烦恼,每个阶段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想法也都不同,父母总会用过来人的`身份教育我们,我们没有经历过所以就无法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我们可以阅读一些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少年青年人写的东西,也应该阅读其他年龄段的人写的文章,不必全盘接收,也不必句句牢记,只要是静静看过就好,我相信,任何读过的文字,无论刻意记忆与否,都会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印迹。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突然就涌上心头,给我们以某种唤起。

每个人都有家,都希望得到父母的爱和尊重。有的父母过度溺爱孩子,我想要的父母就不许满足;有的父母对孩子过度严厉,让孩子对父母产生恐惧,不愿意和父母交流。每个人都有爱与被爱的权利,怎样可以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呢?8――14岁的开始有自己想法了,怎样教育孩子是每个家庭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有些事情,当我们年轻时,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时,已不再年轻。世界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远无法弥补。“孝”不分时间,我们不要说等我有钱了,等我有时间了,等我.....我们带父母去旅游、去吃美食等,时间不等人,父母不需要这些,需要我们经常回家看看,打个电话和他们说说话。有首歌“时间去哪了”唱出了父母的心声,我们要随时随地尽孝。

上一篇:检察机关维稳创新举措  下一篇:关于师德师风的文章

篇2: 读《儿童》有感

近来,从《幼儿教育》中读到一篇文章,心中感触很大,文中把幼儿教育比做母鸡孵卵,有些人一天不止多少次将“蛋”从身体下去取出,上瞧下看,左摇右摆,急切盼望小鸡破壳而出,并且最好这只小鸡立刻变成一只大母鸡或大公鸡,他们不愿静静的,稳稳的,耐心地做窝,而是将蛋火烤烟熏,试图让自己的蛋比人家的蛋早几天孵出小鸡。如果有母鸡如此孵蛋,人们会认为这只母鸡简直是疯了。那么以如此相似的态度对待儿童的我们有又多少呢?

其实想来这样的家长还真是不少,就拿我自己来说吧,见到现在的家长都把孩子往少年宫塞,好象不去就跟不上人家,于是我也急急把孩子往那推,学这学那,急功求利,每天回家就对孩子进行“恶补”,孩子对此感到厌烦,你让她学她就是不学,没少挨我骂。

直到读了此文后才明白一个道理,幼儿是需要学习的,但是一天到晚的学习,她又能吸收多少?不能吸收多少,那学习还有什么意义?所以我觉得有时说教不如不教,说不如不说,儿童成长的内部根据还是存在于她自身,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不会有文中开头出现的那只母鸡一样可笑了。

篇3: 读《儿童》有感

我在《鞋里的沙》上读了一篇叫《儿童》的文章后,让我懂得了许多的道理。

一个才1岁半的小孩子一天晚上吃饭时没有张嘴,而是想夺过勺子,但家长不给。这时,孩子就开始嚎啕大哭,让家长很苦恼,就打他。家长就把这个苦恼诉说给哲学家、逻辑学家听,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大概是想学会吃饭,学会独立,而我们不可以按自己的想法来做。”这话让家长哑口无言。

孩子的想法不一定都不对,有时也是正确的。往往孩子的失败,是掉进了父母挖掘的陷阱。这个一岁半的孩子从小就想培养自己的独立能力,将来一定会有出息。而这位家长,却往往认为父母心才可以帮助儿女成长,掉入了迷信之中,最终失败的是家长和孩子。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父母也是犯了同样的错误。有篇文章叫《一块金表》,主要讲儿子把父亲刚刚买回的金表不到10分钟就弄得七零八落。父亲给哲学家讲时,哲学家说:“中国的一个爱迪生被你打了。”

儿童有许许多多奇妙的想法,自行车、听诊器、隐形镜都是因为儿童而成,口琴也是一个小女孩胡思乱想而成。

家长的话不一定是对的。那就让家长放开手,让孩子自己勇敢地挑战自我吧!

篇4: 读《儿童》有感

爱,简短的一个字,却饱含着深切的含义,它就像冬日里的一片暖阳,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它就像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濒临绝境的人得到心灵的慰籍……而一个拥有爱的人,便拥有了一切。

一位伟大的女性,她奉献出了爱,她淡淡的如同茉莉般的爱,伴随着许许多多的人走过人生的坎坷,一步一步地走向光明!这位伟大的女性就是谢婉莹,那令我们倍感亲切的冰心奶奶!

冰心奶奶的作品散发着一种童心未泯和醇香的爱。这世间美好的东西都被她的文笔虏获了,令人深深地感动。我觉得只要读过她的文章的人,哪怕只读过几篇,都会被她那充满爱的言语所深深地打动……

其中有一篇文章我记忆犹新,写了简简单单地描写了两缸莲花, 在下雷雨的时候,荷叶倾斜下来,覆盖在红莲上面,雨水只能打在那勇敢慈祥的荷叶上。虽然只有寥寥几笔,却把荷叶甘愿为红莲遮风挡雨的精神表露无遗。看着,读着,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那一片荷叶,在狂风暴雨中,虽然被打得枝叶摇颤,却依然依仗那柔弱的枝条,托起那一个个硕大的圆盘,抵挡着风雨的袭击,只为了护住那荷叶下的红莲。

蓦地,我的眼前出现了母亲的身影,母亲不就象这片荷叶吗?当我们遭受风雨的袭击时,不就是母亲来帮我们遮风挡雨的吗?而我们就是那荷叶下的小小的莲花,在母亲的呵护与关爱下,快乐地成长。

合上书,闭上眼,我不禁为我平时的种种行为而感到羞愧。有时我做完作业,妈妈检查出了错误,而我却“死不认错”;有时妈妈为我指出缺点,而我却充耳不闻;有时我玩电脑,妈妈让我休息,我却毫不理睬……妈妈对我的种种关怀,种种爱,是那样无微不至,而我却一点儿也不珍惜,不理会,唉!真羞愧!我的脸不由自主地红了!哦,母亲!

这时,书上的一句话映入了我的眼帘:“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看完,我不禁怔住了:“宇宙”,“孩子”这怎么能相提并论?宇宙是如此之大,如此之广,而我们的孩子却如此渺小。两者怎能进行比较?百思不得其解的我,陷入了沉思。过了许久,我才豁然开朗,原来冰心奶奶是如此喜爱孩子,在她的眼里,孩子是天使,是最可爱的。

我不禁想起了冰心奶奶的《寄小读者》,冰心奶奶留学在外,还挂念着我们,她夜以继日,不停地写信给我们,讲述她在国外经历的事情并一一寄过来,让我们品读回味,这是多么有趣的事情呀!由此更可以看出,冰心奶奶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这是冰心奶奶对孩子的爱!

合上书本,我抬头仰望蓝天白云,只见一朵朵雪白的云朵在空中缓缓地飘动。此时,我的脑海里更是思绪万千。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是冰心奶奶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已永远镌刻在她的墓碑上。她曾说:“我们生命的道路,如同一道小溪,从浅浅的山谷中,缓缓地流入了大海。”冰心奶奶爱海,冰心奶奶就是大海!她辽阔、深邃、温馨、博大┄┄

是的,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篇5: 读《儿童》有感

幼儿的成长如同一把扣紧了的锁,需要找对一把合适的钥匙来打开,能打开幼儿心灵的这把金钥匙恰恰就是幼儿的敏感期。而所谓的敏感期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地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的通过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在书店初遇此书,内心十分欣喜,因大二学习蒙台梭利教育时,对儿童在早期发展阶段的几个“敏感期”或“关键期”就有了简单的了解。而当时只有理论基础,没有带班经验,面对“敏感期”这样的理论只是欣然接受,生搬硬套,并不曾多想。

资深幼儿教育专家孙瑞雪,这个名字对我来说并不陌生,以前对他的教育理念及团队就有所了解,而今再次有机会拜读孙瑞雪专家编著的《捕捉儿童敏感期》让我感触颇深,慢慢研读之余发现孙老师与她的教育团队用不同的真实图片和案例相结合,通过评析的方式向我们条理清晰的阐述了:每个年龄阶段幼儿的敏感期都是不同的,随着年龄的不断变化,敏感期也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不同的幼儿因个体差异所表现出来的敏感期先后、程度也各不相同。此书不仅为一线的幼儿教师怎样观察幼儿的行为(如吃手、乱扔东西、“打人”等)与语言提供了科学有力的依据、为怎样关心幼儿,帮助他们顺利度过敏感期指明了研究方向,同时也给家长朋友们科学育儿提供了参考。

其实,在与大班孩子们朝夕相处的这几个月,我发现我们班多数的幼儿对文字符号,特别是书写文字符号特别感兴趣,像宸宸、g嫣等小朋友对书写自己的名字产生了独有的情感,平时只要有纸和笔他们总喜欢写写、涂涂、画画,针对这一现象在第六章中不难找到详细的案例与精确的解读:5-6岁是幼儿书写阅读的敏感期,幼儿对文化有着强烈的需求。在他们的心里总有十万个为什么?这一时期我们可以为孩子们提供大量的文化科学知识满足孩子们的书写阅读需求。

同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在建议我们:让幼儿在写写画画的过程中体验文字符号的功能,培养书写兴趣;在绘画和游戏中做必要的书写准备,如:鼓励幼儿学习书写自己的名字;提醒幼儿写画时保持正确姿势。通过真正的对《捕捉儿童敏感期》的学习与了解;通过再次研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总、子目标,让我发现敏感期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敏感期来了,幼儿的书(画)写俨然成了一种生活乐趣,这就是孩子们的书写敏感期。面对幼儿的“敏感期”,希望我们更好的帮助他,而不是抑制他、破坏他,敏感期来了,一切都顺理成章,“强制便成了一种愚蠢的办法”,只要正确接受幼儿的“敏感期”,就会探寻幼儿成长的各种秘密。

篇6: 读《儿童》有感

看了<<中国儿童百科全书>>中的航空航天章后,我认识了蒙哥尔费兄弟,中国航空先驱冯如,莱特兄弟,还有飞艇制造家齐伯林。还知道了各种关于航空航天的知识!比如说:飞机为什么能上天,直升机的原理,黑匣子的用处等!

传说在14世纪末,一个被称为“万户”的中国人,就想到用火箭作动力进行飞行试验。他在座椅背后安装了47支当时最大的火箭,并让人把他捆在椅子上,两手各持一个大风筝,然后同时点燃火箭。万户的勇敢尝试虽遭失败,但他却是世界上第一个利用火箭的力量做飞行试验的人。

这短短的一篇文章就能体现出我们中国人的勇敢和创新。并得知我们在飞天上有一个“第一”,虽然这个“第一”失败了。当我看完‘飞机为什么能上天’这短短的一个小章目时,我知道了飞机在起飞前,先在跑道上加速行走一段距离。由发动机产生的动力克服空气阻力(起飞时还要克服与地面的摩擦力),推(拉)动飞机前进。空气从机翼表面流过,由于机翼上下形状的差异,上表面的空气流程长,速度快,压力就小;下表面的空气流程短,速度慢,压力就大。这样,当上下压力差超过飞机的重量(重力)时,飞机就可以离开地面,飞向空中了。

还知道了直升机靠螺旋桨旋转产生升力。当升力与直升机的重力相等时,直升机可以悬停在空中。改变螺旋桨的角度,使升力除抵消重力外,还产生一个分力,就可以使直升机前飞,后飞,侧飞和360度转弯等。这就是直升机的原理。看完这本书后,我学到了很多关于航天航空的知识。我一定多看一些关于航空航天的文章,学习知识,做出贡献!

篇7: 读《儿童》有感

我看过一本名叫《儿童百问百答》的书,它可以教会我很多的知识,虽然它是一本爆笑漫画书,但是它会让我们在看漫画时学到很多的知识,看趣味问答,进入妙趣横生的科学世界 !

《儿童百问百答》一共有好多册,每册都会告诉我们不同的科学知识,有动物、人体、宇宙、发明发现等,我最喜欢的一册是能量与能源,书里翔实全面地介绍了能量的起源、定义、种类、用途等与能量和能源的知识,也会告诉你怎样节约资源。比如里面会问能量是什么?然后又会用漫画故事的形式告诉我们能量是做功的能力。还有我们使用的能量来自何处、高处的物体拥有多少能量、石油有何用处等好多好多的问题,而且都会用漫画的方式来告诉我们答案。因为我喜欢看漫画,所以我会在看漫画时会不知不觉的就记住了书里的的知识。而且里面的漫画故事都非常的搞笑,我每次看都会哈哈大笑,让我在快乐中学习知识。比起那些只有字没有图而且还不搞笑的书,这种书好多了。

里面还叫我们要节约资源,是啊,人类现在真的是太浪费资源了,浪费电、浪费水、浪费食物 ...... 为了节约能源,我们个人能做的事很多:比如把家里好久的白炽灯换成节能灯,就能节约 70% 的电;夏天把空调的室内温度尽量调到与室外温度相差小一点,用电风扇代替空调,因为空调的耗电量是电风扇的 30 倍,平时我们还要养成随手关灯、关水龙头的好习惯。

我喜欢这本书,因为它让我们小朋友在充分感受科学奇妙的同时,又了解了许多浅显的科学知识,带领我们进入更为广阔的科学世界。

篇8: 读《儿童》有感

一个好国王,加上一个好大臣,无往而不胜。

上回说了整个夏朝和夏朝的灭亡,推翻真个夏朝的商族,原本就是居住在黄河下游的一个游牧部落,从这里可以看出他们是非常团结的。

传说商族的祖先契,在他妈妈洗澡的时候,吞下了一个鸟蛋,所以商族的人都用鸟作为他们的标志。不过这个部落也特别像鸟儿一样,在黄河两遍到处搬家,直到汤的时候,才在今天的河南省东部一个叫商丘的地方定居下来。

汤是个非常有头脑的国王。有一回遇到旱灾,百姓几乎都快要饿死了,为了感动上帝,汤叫人把自己绑了起来,在祭坛上,代替祭天求雨,如果不下雨,就把自己杀掉来祭天。谁知,正在这个时候,天空中忽然乌云滚滚,下了一场倾盆大雨,把天地淋了个够,百姓们从此更敬重他了。可见,汤必定是懂得一些气象知识的,观察到快要下雨了,所以才妆模作样的演出了这场喜剧,然而这场喜剧表演换来了子民的更加拥戴。

汤得到天下不容易,所以决心要好好保护,他要让自己的子孙永远当国王。为了保住江山,他和伊尹认真研究夏朝的失败教训,觉得主要还是王族内乱,因此他便规定好王位的继承办法,以后一律采取哥哥死后传承给弟弟的方式,有了规矩之后,王族之间就没有内乱了,以后就不会有任何问题了。

汤死后王位就这么按照他的规定按照顺序交接,一切都平安无事。最后他的小儿子也死了,就由伊尹做主,让大孙子太甲继位了。

每个王朝都有一个国都,商汤的国都就建在亳这个地方。不过后来的商王不满意就把都城搬迁都另外一个地方,过了一段时间,又搬了一次,在三百年里共搬家了五次都城,这么爱搬家的国王是不是很少见?

王位最后传到了盘庚手里,才把国都迁到殷这个地方,并且不再搬迁了,所以后来的人,常把商朝称为殷商。

盘庚也是个了不起的国王,不过他的侄儿武丁更厉害。武丁做了国王以后学习先祖汤王的办法选了一个有本事的努力傅说给他做帮手,帮他管理国家大事。武丁还有妻子,其中一位妻子妇好非常骁勇善战,她曾经和北面的土方、西面的羌方、东面的夷族、西面的巴族都打过仗,许多男人都比不上,对于商朝的敌人来说,她就是个悍妇。

武丁一口气做了五十九年的国王,他把商朝带进了盛世,是个了不起的国王。

篇9: 读《儿童》有感

今天我读了《只拣儿童多处行》深刻的感受到了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

这个文章主要写了冰心奶奶在颐和园所碰到春游的儿童以及观赏的海棠花,描写了春天和儿童之间的相似之处,表达了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以及寄托之情。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冰心奶奶对我们的喜爱,在冰心奶奶眼里,我们是无忧无虑的天使,是喷薄而出的太阳,是含苞欲放的花朵。我仿佛觉得自己就是那些儿童,在春光的照耀下愉快的玩耍,在春风的吹拂下茁壮成长,在春姑娘的照顾下成长。

在文章中,冰心奶奶用花来衬托出儿童的朝气蓬勃,讲了“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形象的点出了儿童是春的使者,儿童和春天一样欢畅活泼和春天一样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春天一样给别人快乐,所以儿童就是一道最美的春光,有儿童在的时候春天是最美丽的。

我再一次的体会到了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朋友们要记住,“烂漫春光何处览,只拣儿童多处行”噢!

篇10: 读《儿童》有感

当我拿到《儿童精神哲学》这本书时,心中不免有些疑问:说到“精神”,我认为那是成人的思维和意识行为表现,从没想过小小的孩童世界里也会有可以被冠以“精神”的举动?儿童有何“精神”?儿童的精神又是什么呢?又说起“哲学”,我一直觉得这是一门神秘且高深奠测的科学,而儿童离哲学似乎很远很远。没想到儿童也有哲学?什么是儿童的哲学呢?带着疑问,我翻阅了这本书。

由于工作和时间关系,我没有仔细认真的品读。大概粗读了一下,虽还没有读懂儿童精神哲学的精髓,但这本书我有两点感受。

第一,这本书不只是追求清晰地表述内容,而且追求优美地表达。翻阅整本书,作者大量引用了诗人、作家的诗句、名言。作者将哲学和诗统一起来,始终关心读者,使读者在留连于儿童精神世界的同时,也感受到这本书的迷人魅力。如在第七章《儿童精神现象的永恒魅力》中,作者引用了《祈祷》的诗句:冬天/在漏风的土屋子/太阳/我在向你祈祷/我的一切心愿/是囤里不安宁的种子/都在急急地等待/春天的拥抱/急急地等待发芽长高/太阳/请您早日把春天送到。这首诗借着童年的渴望表达了成人现在的希望。又如:我七岁的时候/每天佛晓透过窗口/望着黑幕拉开/柔和的金光/像花朵绽开/慢慢的在天上扩散/那时天天都是新奇的/长大后头顶生活的重负/许多日子挤在一起/丧失各自的价值/增长的年龄听着一成不变的歌/寻不到独特的个性。从诗句的描写中可以体会他对儿童精神世界的同情与向往。等等,举不胜举。

第二,这本书以人类文化史为足点,以现代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为背景,以那些通常被视为幼稚无知的儿童的研究对象,将儿童空前地显在历史、文化、人群之中。尤其对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认为儿童是思想家,是历史之子,是“成人之父”。对于这种观点,我是赞同的。我们成人虽比儿童高、大,儿童在许多方面确实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帮助,但儿童身上有很多东西是值得我们成人学习的。比如儿童是好奇的和喜欢追问的,他们对事物特别感兴趣,如经常喜欢问:“这是什么呀?”“水流到哪里去了?”“星星是从哪儿来的,它们为什么不掉下来呀?”等等。甭说孩子,就是一般的大人也仍然答不上来,而这是哲学思考的一招基本功夫。儿童时时刻刻都在思索所有刚接触到的新事物、新经验。他们认真学习、努力思考,并赋予每一样事物一个观点,整合入他们的世界观。比起大部分习惯于日常生活、懒得再去质疑的成年人,孩子们更像是勇于怀疑的哲学家。儿童是身心与言行一体的,他看待世界不是功利性的,没有主客二分的,他们爱说爱做,敢说敢做。正如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衣》中的孩子,只有他揭露了皇帝没穿衣服的事实,拆穿了成人的谎言。在探求事物的真相时儿童表现的比成人更率直、更有勇气。他们的生活不刻意,他们的生活听任自然也最贴近自然。“儿童是成人之父”,我们再无理由小觑儿童。也许面对繁纷复杂的世界时,唯有儿童精神才能救赎我们,在儿童精神里得到安静和抚慰。

这本书是哲学界第一部从个体发生维度系统探讨精神哲学的著作,是教育学界第一部从精神哲学层面系统探讨儿童观的著作,是心理学界第一部从哲学层面系统探讨儿童心理世界的著作,也是一部儿童教育的基础性理论著作。我认为,只有细细品读,才能发现这本书的魅力,才能真正了解幼儿的精神世界。

篇11: 读《儿童》有感

《儿童发展》这部书是美国的劳拉・E・贝克所着,这部书中,作者的创作动机就是“奉献一本在知识性上催人上进的课本”。这部书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他阐述了儿童的内在潜能,表明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他说:“生长,是由于内在的生命潜力的发展,使生命力显现出来,它的生命力量是按照遗传确定的生物学的规律发展起来的。”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的“内在潜力”的发现,并按其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他主张不应该把儿童看作是物体来对待,而应作为人来对待,儿童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也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也不是可以任意刻划的木块;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一个活生生的人。教育家、教师和父母应该仔细地观察儿童,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揭示儿童的自然发展进程及规律性;热爱儿童,尊重儿童个性,在儿童自由和自发的活动中,帮助儿童智力的、精神的和身体的、个性的自然发展。

他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是建立在较少(或尽量减少)干预儿童主动(或自发性)活动的基础上的。他的培养目标是:运用科学的方法,促进“人类的潜能”的发展,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独立工作,并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的时代潮流,保持社会文明和科学进步,促进人类和平的强有力的新一代。

《儿童发展》这部书从总体上概括出了儿童发展过程中的本质性的表现。从总体上把握儿童发展的规律,我们还可以发现这些规律所反映出的一些更为深刻的内容,即儿童的生理成熟先于其心理的成熟;每一年龄阶段儿童发展水平、特点的充分实现,将有助于其后的发展,否则,下一阶段的发展将会受到一定阻碍;儿童的身心发展,归根结底是儿童个体的发展,尊重和顺应儿童个体发展的差异性,是促进儿童整体发展水平的丰富性的根本道路。

这本书给我的很大印象是对于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注意儿童的各方面的特点,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素养,从而更好的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使学生学得更好。因为教师不是一名教书匠,一名只会教死书的人。因为教育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门艺术。

篇12: 读《儿童》有感

近期读了这本《观察走进儿童世界》深有感悟,结合实际工作,使我更深刻的理解到,每个孩子就像是一本本的书,千变万化,多姿多彩,每个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的`表现也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对全班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总体情况,如幼儿的兴趣、参与程度、交往合作等,还要对个别幼儿进行观察,了解不同幼儿的想法、能力、需要并给予适时的指导和推动。观察的一个基本目的就是加深成人对幼儿的了解。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儿童成长的需要。”那么教师观察并不是盲目的、随意的看着幼儿,需要有目的性、连续性地观察、记录幼儿的行为语言。 日记

一、教师如何有目的性地进行观察。

教师在观察幼儿的游戏活动中,都能获取大量的信息,但是教师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获取的信息和价值是不同的。所以,教师在观察前首先应根据游戏开展的程度和幼儿的能力差异选择适宜的观察角度去获得有价值的信息,然后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那如何选择合适的角度观察呢?这时就应首先在观察前确定、明确观察的目标目的,教师只有带有目的性的进行观察,才能有针对性的解决不同的问题。

在游戏的不同时期,教师的观察目标也各有不同。例如:在我们干洗店创设的初期,我们的观察目标主要是幼儿对干洗店游戏的兴趣性和投入性,关注孩子是否对游戏感兴趣。随着游戏的逐渐深入,我们的观察目标逐渐从幼儿的兴趣转为幼儿在游戏中和材料的互动、幼儿的语言交往、幼儿替代物的使用情况等等。教师每次定位的观察目标不宜过大、过多,或者超过幼儿能力范围。这样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如果教师没有根据观察目的确定合适的观察目标,而只是笼统、简单、流于形式地进行观察,那么教师的观察也就失去了意义。

二、教师如何连续性的进行观察。

教师有目的的对幼儿进行观察,并不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还需要有连续性的进行观察,深入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那如何连续性的进行观察:

(一):注重游戏过程的观察

在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时,教师往往看重结果,例如孩子今天能用卷发棒为“客人”烫头发了等等。而忽视了孩子在游戏中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过程。角色游戏应该是孩子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的现实生活,在这个过程应该是幼儿兴趣、需要得到满足,主动进行游戏、学习的过程。

有的教师观察到孩子某方面的能力、语言欠缺了,或者孩子的行为影响到角色游戏开展了,就急不可待的去指导、督促孩子,希望孩子能跟着老师预设的“轨迹”发展。这样教师就抑制了幼儿自我学习的机会。

在观察中,教师应注重幼儿游戏过程,学会等待。例如:我们班的干洗店刚开展不久,就发现没有客人光顾的问题了,第一天客人很少,只有一两个,第二天客人还是很少,老师观察到了这一点,但是没有直接介入,继续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到了第四天,干洗店的一位服务员拿着一只筐子主动去每个角色区收衣服,真是一个好创意。其他幼儿看见了也模仿起了这位“服务员”,这就是幼儿通过游戏主动学习、模仿的过程。如果当初教师没有注重游戏的过程,直接介入强行“邀请”其他幼儿去干洗店,那么就会失去如此好的一个创意,也让幼儿失去了一次主动学习的机会。所以教师在观察中,应注重过程而轻结果。

(二)注重递进性要求的观察

在对个别幼儿游戏行为进行观察时,教师往往会对幼儿不同时期的能力发展提出不同的、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对幼儿的观察不断深入,层层递近。例如:我们班的延延是个能力较强的幼儿,她在玩娃娃家时,教师观察到她已经能很好的遵守娃娃家的游戏规则了。那么第二次观察时,教师就应将注意力放在该幼儿游戏时的语言交往或者合作能力上。随着观察的深入,教师可对幼儿替代物的使用、处理问题的方式等进行观察,层层递近,让观察具有连续性。

三、教师如何在观察中记录幼儿的行为语言。

教师对幼儿角色游戏的观察记录是为了更好的评价、提升幼儿能力,帮助教师实施引导教育,所以教师在进行观察记录时,一定要记录有用的信息,并不能笼统、随意的进行记录。

(一)记录的内容

教师对幼儿的观察记录应该是有目的的、针对性的。有的教师记录幼儿的游戏如:“**幼儿今天在娃娃家玩的很开心,一直持续到游戏结束。”这样的记录是没有意义的,反映不出游戏中的问题和策略。应该根据观察的目标选择性的进行记录,如需观察幼儿语言交往情况,就应把幼儿在游戏中的对话以及不同幼儿的反映、动作记录下来,方便教师收集有用的信息。

(二)记录的方式

教师记录的方式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或者方便进行。(1)对幼儿行为的描述记录。(2)用表格的方式进行记录。(3)用快照的方式进行记录。(4)取样观察(目标儿童观察、时间取样、事件取样。)p41

《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这就需要教师善于观察,敏于观察。从观察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找到相对应的策略。幼儿园课程改革给了我们老师很多新的理念、新的视角和新的冲击,这就更需要我们将孩子放在首位,观察孩子,满足孩子的需要。

相关专题 书籍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