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世界的两个边缘读后感

热心网友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热心网友”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站在世界的两个边缘读后感(共1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站在世界的两个边缘读后感

程浩很年轻,他却走了。但是他却没有给自己短暂的人生留下遗憾,他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世界永不孤单,永不害怕。

程浩所言:“纵然你是一代天骄,坐拥天下,到头来不过化作一g黄土;纵然你是绝代佳人,艳冠群芳,到头来不过是一具白骨。但是,难道因为死亡是人生的终点,我们就要放弃生命的过程吗?”当然不能。

“生命之残酷,在于其短暂;生命之可贵,亦在于其短暂。”生命,只要有思想,认真活过,无论长短。

“不必可怜谁,不必同情谁。所谓生活,不过就是一种‘昂着头的艺术’,仅此而已。”人活着就要自尊、自强,积极的面对生活。

“幸福就是一觉醒来,窗外的阳光依然灿烂。”生活是美好的',幸福也是很简单的,正如每天看到明媚的阳光一样。

“天堂未必在前方,但地狱一定在身后。”如若不珍惜现在拥有的,那么等待自己的只有残酷的地狱。

“没有爱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没有爱的人生是注定遗憾的。爱,永远是不能替代的。”爱不但是爱自己,更重要的是还要懂得爱别人,爱给予自己生命的父母,爱陪伴自己的亲人朋友们……

“命运嘛,休论公道。”人真的不能以年龄的高低来衡量知识的多寡,更不能用学历的高低来衡量思想的深浅。程浩让我们懂得了许多,健康、生命是多么的重要,好好珍惜拥有的,与生死相比凡事都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与程浩相比我们生者还有什么值得抱怨和哀叹的呢?不论读者是已有点年纪的中年,亦或刚刚入世的青年,都要通过阅读与程浩对话,思考自己的人生,对我们的生活充满希望,让我们替程浩经历他未曾经历的世界。

篇2:站在世界的两个边缘读后感

因为此书初识程浩,看完后便趁着冲动,到百度搜索程浩,希望能够对他能够有更加直接的了解。看完这些,看到了个更加真实的程浩,不再只是存在与水墨印刷中的那个智慧男孩,而是个原也会调皮也会诙谐打趣的青春小子。“这小小少年,在一个个孤单的长日长夜里,用这格言般的文字,写下他那超越少年的,对命运的接受,对不幸的宽容,对造物的慈悲。”一个无比坚强的少年,自称“职业病人”的他,坦然接受命运的不公,微笑面对人生的愁苦,他说道:“人消除痛苦的唯一办法就是找到自己的救赎之路。”而他那些充当救赎之路的文字,有着踏过痛苦后贴近大地的力量。

正如如金山CEO傅盛所言:看完这些文字,才理解生命的厚度各有不同。对于程浩而言,生命的长度在于厚度不在于长度,哪怕只是一瞬,已炫然至极。一段不同寻常的人生,20岁的年龄,却仿佛经历了更多更久,因为他没时间浪费,生活的细节,却是震撼心灵的坚定。他的生命只有二十年,但对生命的理解,已完胜许多年长的人。

这部作品,可以定义为程浩的遗作,但是它于死者已无意义,更多的意义在于我们生者。他用他的生命告诉我,死亡,是最不可逆之事,是最无力的事,是最无法挽救的事。而偏偏,它不会提前预告任何人。他用他的猝然长逝教会了我珍惜。

附上几句文中的语录:。

1、这世界,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我们应该尽量去做那些正确的事情,纵使不能抵挡黑夜的来临,我们也要站在星空下仰望光明。

2、一切抄捷径的行为,最后都被证明是在走弯路;一切阻挡我们的困难都应该正面解决,因为那才是走直线。

3、也许我们无法明白“活着”的意义,但是我们已经为“活着”付出了太多代价;也许我们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我们已经为梦想流下了太多泪水。我们能做的,仅仅是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绝不能回头。天堂未必在前方,但地狱一定在身后。

篇3:站在世界的两个边缘读后感

生前,他曾梦想着有一天能出版自己的作品,现在实现了;生前,他默默无闻,如今,他用生命写就的句子,给人带来心灵的冲击,灵魂的震撼。他就是《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的作者程浩,被医生断言活不过五岁的他,却表现出常人无法想象的坚强毅力,战胜了肉体疼痛的折磨,走过了二十个春秋。

他的文字并不稚嫩,但是有个性,能感受到他的率性与真诚,不人云亦云,时不时展现智慧的光芒,到处都体现他的悲悯情怀,甚至还有幽默。书本里有很多诸如“生命之残酷,在于其短暂;生命之可贵,亦在其短暂”。“天堂未必在前方,但地狱一定在身后”这样格言警句式的语录。他把读书当成习惯,他坦言喜欢漂亮的女孩,他标榜特长是吹牛。他不仅自己不计较上帝没有给他时间完成理想,还常常尽力化解别人的烦恼。“别再把精力放在那些你力所不及的事情上面。把自己当作世界的‘切口’,从下一秒开始,改变自己,改变心态,改变时间,改变生活,改变……”

这本书很好地诠释了一个意义,即活着的意义。正如书中所说,命运,休论公道,只此一句,就可击中上天的天平。几乎所有的人都曾经抱怨过命运的不公平,抱怨过自己承担的比他人多,获得的比他人少。然而面对程浩,我们并没有资格妄论命运。这是一个勇敢的少年,从他的一字一句间,我可以体会到思考的深度,体会到他的豁达和认真,体会到一个站在两个世界边缘的人,内心散发的真挚情感。

看完这本书,第一感觉就是惭愧。没想到一个93年的孩子对周围的一切,感悟的那么深刻。面对病魔的困扰会是那么释然。这种乐观的心态真的值得我们去学习。最重要的是他对时间的珍惜,因为幸福就是一觉醒来,窗外的阳光依然灿烂。愿他在天堂一切安好。

篇4: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读后感

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读后感

《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读后感

《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和《生命的单行道》,两本书的名字都那么有诗意,也同时有一种悲壮和凛然。作者坦言:“上帝给了我太多理想,却忘了给我完成理想的时间。”

他已经不在这个世界。

程浩,网名伯爵在城堡。知乎著名ID。8月21日中午,走完了他短暂的20岁的一生。1993年出生后便没有下地走过路,医生曾断定他活不过五岁。二十年间,不知道收到过多少张医生下给病危通知单。病魔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什么心脏衰竭、肾结石、肾积水、胆囊炎、肺炎、支气管炎、肺部感染等等。”他写道:“我想说,真正牛逼的,不是那些可以随口拿来夸耀的事迹,而是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微笑的`凡人。”

我没有登录过知乎,所以此前从来没听说过这个“牛逼”的人。生前他已经拥有了一批粉丝。这两本书,在他去世后的三个月,月出版,我今年4月从当当网买来,这几天一直在读。

由于身体原因,程浩没有上学,从很小起,妈妈就教他读书认字,10岁起,他阅读了第一部长篇小说,自此开始了他如饥似渴的阅读生涯。他每天的平均阅读量是10万字,阅读了大量的中外作品。17岁左右,他开始写作。两三年间,他用变形的身体,写下了44万字的作品。

这44万字绝对不是因为他的逝去而显得很有价值,是他写的文字本身具有很大的价值。虽然被疾病折磨的狼狈不堪,几无体面,但是我看不到他任何的怨愤或忧伤,他自称“职业病人”却从不诉苦,他觉得自己牛逼的地方是“出生后便没有下地走过路,医生曾断定我活不过五岁。然而就在几分钟前,我还在用淘宝给自己挑选二十岁的生日礼物”。这是他年的文字。其实,他并不喜欢“身残志坚”,他坦白曾经迷惘,沉迷游戏。而后来读书写作,也只不过“做了自己该做的、能做的”。

他的文字并不稚嫩,但是有个性,能感受到他的率性与真诚,不人云亦云,时不时展现智慧的光芒,到处都体现他的悲悯情怀,甚至还有幽默。书本里有很多诸如“生命之残酷,在于其短暂;生命之可贵,亦在其短暂”这样格言警句式的程氏语录。他把读书当成习惯,他坦言喜欢漂亮的女孩,他标榜特长是吹牛。他不仅自己不计较上帝没有给他时间完成理想,还常常尽力化解别人的烦恼。“别再把精力放在那些你力所不及的事情上面。把自己当作世界的‘切口’,从下一秒开始,改变自己,改变心态,改变时间,改变生活,改变……”

是啊,不要抱怨,可以抗争;不要迷惘,必须积极。常常说某人身残志坚,可是健康无疾的大多数,身健志坚了么?上帝给了我们那么多时间,是不是都忙得没有了最初的梦想?一个人是不是享受了生命,有没有活出自我,跟身体完整与否健康与否没有必然联系。否则,怎么会有行尸走肉这个词?不论长短,上帝其实给了每一个人理想与时间,包括程浩,他在这个世界上认认真真地活过。

醒醒,醒醒,我们都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我们都走在生命的单行道上。

篇5: 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读后感

《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和《生命的单行道》,两本书的名字都那么有诗意,也同时有一种悲壮和凛然。作者坦言:“上帝给了我太多理想,却忘了给我完成理想的时间。”

他已经不在这个世界。

程浩,网名伯爵在城堡。知乎著名ID。8月21日中午,走完了他短暂的20岁的一生。1993年出生后便没有下地走过路,医生曾断定他活不过五岁。二十年间,不知道收到过多少张医生下给病危通知单。病魔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什么心脏衰竭、肾结石、肾积水、胆囊炎、肺炎、支气管炎、肺部感染等等。”他写道:“我想说,真正牛逼的,不是那些可以随口拿来夸耀的事迹,而是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微笑的凡人。”

我没有登录过知乎,所以此前从来没听说过这个“牛逼”的人。生前他已经拥有了一批粉丝。这两本书,在他去世后的三个月,2011月出版,我今年4月从当当网买来,这几天一直在读。

由于身体原因,程浩没有上学,从很小起,妈妈就教他读书认字,10岁起,他阅读了第一部长篇小说,自此开始了他如饥似渴的阅读生涯。他每天的平均阅读量是10万字,阅读了大量的中外作品。17岁左右,他开始写作。两三年间,他用变形的身体,写下了44万字的作品。

这44万字绝对不是因为他的逝去而显得很有价值,是他写的文字本身具有很大的价值。虽然被疾病折磨的狼狈不堪,几无体面,但是我看不到他任何的怨愤或忧伤,他自称“职业病人”却从不诉苦,他觉得自己牛逼的地方是“出生后便没有下地走过路,医生曾断定我活不过五岁。然而就在几分钟前,我还在用淘宝给自己挑选二十岁的生日礼物”。这是他年的文字。其实,他并不喜欢“身残志坚”,他坦白曾经迷惘,沉迷游戏。而后来读书写作,也只不过“做了自己该做的、能做的”。

他的文字并不稚嫩,但是有个性,能感受到他的率性与真诚,不人云亦云,时不时展现智慧的光芒,到处都体现他的悲悯情怀,甚至还有幽默。书本里有很多诸如“生命之残酷,在于其短暂;生命之可贵,亦在其短暂”这样格言警句式的程氏语录。他把读书当成习惯,他坦言喜欢漂亮的女孩,他标榜特长是吹牛。他不仅自己不计较上帝没有给他时间完成理想,还常常尽力化解别人的烦恼。“别再把精力放在那些你力所不及的事情上面。把自己当作世界的‘切口’,从下一秒开始,改变自己,改变心态,改变时间,改变生活,改变……”

是啊,不要抱怨,可以抗争;不要迷惘,必须积极。常常说某人身残志坚,可是健康无疾的大多数,身健志坚了么?上帝给了我们那么多时间,是不是都忙得没有了最初的梦想?一个人是不是享受了生命,有没有活出自我,跟身体完整与否健康与否没有必然联系。否则,怎么会有行尸走肉这个词?不论长短,上帝其实给了每一个人理想与时间,包括程浩,他在这个世界上认认真真地活过。

醒醒,醒醒,我们都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我们都走在生命的单行道上。

篇6: 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读后感

“生命之残酷,在于其短暂;生命之可贵,亦在于其短暂。”――程浩

在还未面见这本书这作者时,我想多数人总会又有一阵感动浮上心头。大不了又是一本在艰险时刻或阳光乐观或悲情哀叹的仅是令人再对人生揭一层面纱的“感动书籍”罢。不幸之人,人间皆有之;不幸之人中的'有幸之人,不幸之人中更有之。此类书,借着令人潸然泪下的背景,图一意境,不过尔尔。

只是,我一直信奉几乎绝迹的奇迹,也在这平凡人海中终有一现。

“从小到大,我最讨厌别人给我贴什么‘身残志坚’、‘自强不息’这样的标签。看似是表扬,实则是歧视。活着,是每个人的希望;活得好,是每个人的欲望。……难道因为疾病,每个人就要活得垂头丧气、萎靡不振吗?”

我们人人都在渴望电影电视荧幕上走了狗屎运的好运,明知上帝只会给那些宠儿以这样的恩赐。却总有人愿相信好运会降临。

只是真的仅仅如此?

母亲说她上学时写了一篇“第九座坟”的文章使得老师坚信她是从书上抄的。母亲百口莫辩,已分辨不清当时的心情。

几年前,我写了一条说说安慰朋友,母亲偶遇,询问是转发是原创,我昂起头眼底放着异彩地说“原创。”母亲不信,硬是要我再编一条。我才明白母亲当初的滋味:有作品被认可的骄傲,有不被信任的失望……待再写一条验实后,再是什么喜悦也没有了。

有人承担了幸运,便要有人承担不幸。

饶是如今,我也不敢忘却那时的滋味。汇为“悲哀”二字。

许我在此书已读范围中有限的心理中,了解程浩。

我想,首先是“有血有肉的真实”。

他对于《妞妞》所作的评价是“虚伪”,对于《麦琪的礼物》评价令人感到他深深的不屑与失望,对于《童年》他只提出了阿廖沙的学习能力强。种种皆令人无奈。(各原因详见原书)

他不会隐藏缺点“把自尊看得比命都重,人送外号:死要免死活受罪斯基。”他不会博同情,不会隐藏哀伤,不会将不满掩埋。皆化为锋利,直入人心。

再,是他不平凡中的平凡气息,引向再次不凡。

他的不平凡,是他命运承担的太重,依旧乐观。

他的平凡,是他的真诚、幽默、阳光、善良也在像普通人一样感受生活的幸福。

他的平凡中的不平凡,是他能一边说“幸福就是一觉醒来,窗外的阳光依然灿烂”,一遍急切地寻找母亲熟悉的背影。

最后,是“有灵魂的不真实”。

他有幻想、理想、梦想。他能就着“国家、世界随着物质的增长而造成精神上贫乏”阐述他的想法。清晰、明了,又深入人心。

他和我们一样地渴望光明。

他的有血有肉、不平凡、不真实,已然不再是他自己口中说的“美丽世界的孤儿”了。

是啊,我们不能因为死亡是人生的终点就放弃生命的过程。

篇7: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读后感800字

《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是成也书斋读书会一起共读的一本书,单看书名是如此赋予诗意,我迫不及待的看完了此书,书本里有很多诸如“生命之残酷,在于其短暂;生命之可贵,亦在其短暂”这样的格言警句式的程氏语录。其中有一句让我感受颇深:“我想说,真正牛逼的,不是那些可以随口拿来夸耀的事迹,而是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微笑的凡人”。

作者程浩只活了20岁,没上过学,妈妈教他读书认字,10岁起阅读,每天平均阅读量10万字。17岁左右开始写作,两三年间,他用变形的身体,写下了44万字的作品。他说,“上帝给了我太多的理想,却没有给我完成理想的时间。”他坦言自己是一个职业病人,也曾迷惘,沉迷游戏。而后来读书写作,也只不过“做了自己该做的,能做的”。

人的一生,无论是谁,多多少少都会遭遇挫折。可是再大的挫折也不及作者从一生下来就带着疾病,与病魔抗争到死的挫折大。

不禁让我想起那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人生有种种的艰难和灰暗。有些人一味地抱怨,硬生生的把本有希望的生活过成了苟且,而有些人即使在最难挨的日子里,也不失风度,照样在生活的夹缝中诗意的活着。

对“活着”作过深深思考的作家史铁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等到生出褥疮,一连七八日只能歪七竖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微笑面对人生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豁达。微笑面对人生逆境,就如司马迁以微笑的乐观心态完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蒲松龄用微笑面对落榜的不如意,以微笑的淡然心态著就《聊斋》。是他们让微笑得以流传后世,是他们让人们明白其实面对逆境未尝不是一件美事。(王小霞)

篇8: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读后感800字

这本书的作者叫做程浩,被医生断言活不过五岁的他,凭着自己顽强的意志,走过二十个春秋。

在读这本书之前,曾有人这么问我:“你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长度还是厚度呢?”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长度。”当时的自己无疑还很肤浅,只是单纯的认为:“只有活着才是最重要的。”只是在读完《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这本书后,我才明白:生命之可贵,在于其短暂;生命之伟大,却在于起厚度。生命的长度可以测量,生命的厚度却需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就好比作者程浩,他的生命虽然仅有二十年,但他对生命的理解以及他生命的厚度,却在大多数人之上。

“也许我们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我们已经为梦想流下了太多的泪水。我们能做的,仅仅是在这条路上走的更远,绝不能回头。天堂未必在前方,但地狱一定在身后。”这句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是的,我们为梦想付出了太多太多的血与泪了,我们在这条路上已经走了太久,太远了,为了我们心中的那份执着与希望,我们已注定难以回头,如果一回头,我们之前的所有努力就会化为虚无。所以,哪怕这条通往梦想的路永远没有尽头,或是在尽头等待着我们的并非是成功,我们也必须咬着牙这下去,因为,地狱一直伴随在我们的身后。

记得书中有这么一篇文章,题目是《人终有一死,现在的奔波劳累有什么意义?》。看到这一标题,我不禁陷入了沉思:纵然是不可一世的帝王,到头来不过化为一抔黄土;纵然是风华绝代的佳人,几十年后也不过是一具白骨。时间总是将一切美好吹散。到底是什么促使我们在早已注定了结局——死亡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向前,不断奔跑呢?思索了好久,我才恍然大悟,其实这个答案不过显而易见罢了:若说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人生的起点,离开世界的刹那是人生的结束,那我们不停奔波的时光无疑就是人生的过程了。上天给我们一次宝贵的生命,为何不好好珍惜,不好好做一些有意义,能令自己快乐的事呢?虽然起点与终点早已注定,但人生的过程却完全是由自己去谱写的!

《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不仅仅是一本书,这其中蕴含着的,是作者的生命与灵魂,为我们演绎了一个可歌可泣的非凡人生。

篇9: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读后感800字

我总是后知后觉,在一本好书被人们热烈讨论和赞颂的时候,我才开始关注。和绝大多数一样,在看完《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才开始去访问知乎网站,翻阅“伯爵在城堡”生前的痕迹,然后默默悼念、暗自感触。

我总在想象最简单的幸福,就是一觉醒来会见到灿烂的阳光,是怎样的一种期待和感受;我也想过假如还有几天的生命长度里,我会怎样去努力生活,淡然面对死亡的那一刻。然而,一切假设与想象都是虚幻,任凭我多么努力,设身处地,还是一无所获。所以我还是那个浮躁庸碌的年轻人:睡前想的是明天能睡个懒觉,嘴里叨念的是哪一天才能休假。这便是不同的人对于生命和生活的态度,程浩对于生命的理解远远超过大多数人,尽管他的一生只有短暂的。

他说自己是美丽世界的孤儿,这个形容,贴切得让人感到心酸,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他只生活了常人的四分之一个年载,承受的痛苦却是常人的无数倍。我们总是埋怨世界对他的不公,满腹心疼。他却说“命运如此,休论公道”。人们总是用“乐观”形容他,这些词的确不能轻率地概括这个曲折多舛的人生,其实未尝不是人们对这个年轻人发自内心地赞赏和敬意。更是对自己生活的鼓励。

算了,本想写着去投稿得,看到别理半天潦草的文字,还是放弃了,就当做自己的读后感吧,总之一句话,这本书让我产生很多感慨,没有共鸣。我会努力珍惜现在每天的生活,在未来的人生绽放光芒,我也会继续读书,不是有句话叫“活到老学到老”么,我会践行这句箴言,里面还有句喜欢的话,送给自己,“真正牛逼的人,不是那些可以随口拿来夸耀的事迹,而是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微笑的人”。不同的是,我还没有值得夸耀的事迹,我想有很多可以骄傲的可以夸耀的事迹,不好意思,我亵渎了这句话的涵义,但是我最真实的想法。仅此而已。

篇10: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读后感800字

看到这本书我被它素雅清淡的外表所吸引,带着对书名的疑惑我走进了它,然而之后它带给我的是深深的震撼和感动。

作者程浩,一个被医生宣判只能活到五岁的他,凭借自己顽强的意志,走过二十个春秋,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年,但是他对生命的理解确是我们很多平常人做不到的。“命运,休论公道”就此一句,能看到他思考的深度,体会到他一个站在两个世界边缘的人的内心真实情感和他的豁达。他不去考虑命运是否公平,而是用心把自己有限的生命尽可能的发挥出光和热。因为身体原因没有上过学,妈妈教他读书认字,他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每天平均阅读量是十万字,从各种各样的书籍里,使他明白很多道理,以至于可以在网上帮助其他人,以至于他可以写下这么多令人感悟的文字留给我们。他不需要别人给他标上身残志坚的标签,只需要当一个正常的有思想有梦想的普通人。生命是宝贵的,为何不好好珍惜,不好好做一些有意义的让自己快乐的事情呢,生命终究是有终点的,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一切的精彩都是要靠自己去谱写。我们如此的幸运,幸运每天都能看到灿烂的阳光,幸运我们有健康的身体,幸运我们身边有爱我们的父母,珍惜自己身边的一切吧。

不管命运给了我们什么,我们终究都要去承受。只有奋力向前,冲破层层关口,才会离你的梦想越来越近。程浩有句话“正真牛逼的,不是那些可以拿来随口炫耀的事,而是那些在困境中保持微笑的凡人。”我们一路顺畅的走来,可能还没有经历什么困境,在我看来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比不上程浩所经历的千分之一或是万分之一,而他却能这么坦然、积极的面对生活,难道不是我们所要学习的?我想要告诉我的孩子,不管遇到什么挫折,只要微笑面对,生命一样精彩!

篇11:站在边缘看人生散文

站在边缘看人生散文推荐

踉踉跄跄的走来,照理说心的深处应该是埋藏了好多好多的悲和欢。但是,当我驻足的时候,我看见那座房子里盛装的全是晶莹的泪水,或许是我的泪水把那些快乐都给淹死了,残留下来的就只有悲伤,除了一次次为那些过去的痛苦再痛苦,好象就是有心无力的空白了。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往低处流是恒古不变的真理,而人往高处走却值得置疑,因为在我的年龄一年年往上加的时候我恰恰成了水的结晶,唯一不同的是我这个结晶有温度,我想也正是因为如此吧,我才会流入低谷,从此一去不复返。

流了很多泪水,有时比流血还要痛苦,但我总是固执的认为我的泪是为自己而流,不是为别人。每一次他们都会让我的灵魂彻底的得以洗净,正所谓“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沧桑而愈益温厚。”我的泪水承载的是什么呢?难道仅仅是悲伤吗?我们不是为了流泪而出生的`,但是流泪没有什么不好,可怜的是流不出泪来;我们也不是为失败而出生的,但是失败没有什么不好,可悲的是我们不懂失败;我们可以被毁灭,但是绝对不能被打败。我想总有一天我们会醒来。

尽管我们都活的很悲壮,但是登上王冠的砖石总是遍体鳞伤的,同时也只有活出精神的人生才浑身是血啊,沉思着,憧憬着,即使明天又是一样的阴风晦雨,即使明天还是泪流满面,我还是会站直身体,好好的去过完每一天的,因为我开始明白人生的真正内涵。

篇12:站在未来的边缘散文

站在未来的边缘散文

以前,我一向认为,人的未来是天生的,是上天安排的宿命,逃不脱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大脑思维的开阔,我逐渐地改变了这种认识,其实,未来很大程度上是后天自己创造的,所以,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尝试去改变天生的未来。

小时候,我与同学时常会畅想未来。当解放军、警察、做老师、演员等等,这些都是我所畅想的,然而随着时间的匆匆脚步,在岁月冲刷的浪潮中,我幼时想象的未来也一点点被残酷的现实所覆盖。在人生的道路上,我终于站在了未来的边缘。这时,我越来越清晰地看到想象的未来离现实生活有多么的遥远。

站在未来的边缘,对我来说,明天就是未来,并不遥远了! 明天的我们,将会走出校园,迈进社会。为我们想象的未来而拼搏;为我们的生存而奔波;而我们怀揣着对理想未来的追求,一路走过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我们不是辛苦而是受苦!没想到,在未来科技发达的社会中,我们像是回到了原始森林,一切的一切需要我们用双手去创造,一切的一切需要我们用梦想来支撑,一切想象的未来靠我们自己去编织。 在未来这片原始森林中,在这个肉弱强食的竞争中,我们不仅要用双手开拓道路,更要用智慧的大脑去思考未来的方向!现在的我们,像是做上了高速行驶的列车,但方向却是错误的,可是我们不能选择跳车,那样我们真的是一无所有了。不管我们到达未来的哪一站,都要面对现实,挑战未来,去寻未来。并试图穿越到未来的某一天,在那里,我们会触摸到自己想象的未来,不会再感到遥不可及;在那里,我们可以浏览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不会再学习任何时候都不用的理论和公式;在那里,“土地平阔,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不会再有强制拆迁的所谓“钉子户”;在那里,“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不会再在网上将社会分配制度炒做的沸沸扬扬。

站在未来的边缘,对我来说,下一代就是未来。一个人的人生,在我们还没有成年的时候,我们依赖父母家人,我们是他们的希望,他们是我们的生活重心,父母家人健康快乐我们就快乐,父母家人幸福有希望我们就感到有希望,这个阶段未来是一家人的未来。随着年龄增长,我们发育了,我们成熟了,我们恋爱了,找到了另外一个和我们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这个人取代了我们的父母成为生活中最重要的人,同床共枕,同甘共苦,休戚与共,相依相守,这个时候的未来是两个人的未来。再后来我们结婚了,组建了新的家庭了,我们也变成了父母,孩子是上天赐予我们的天使,从此以后,我们的生活将围绕着孩子,孩子对我们是生活的重心,我们以最为原始的本能给孩子爱,哺育孩子成长,孩子的希望就是我们的希望,一直到老,一直到死,这个时期的未来就是孩子的'未来。人生就是这样经过上述三个阶段的。这三个阶段是漫长的,不仅要面对社会的压力、歧视,生活的小心谨慎,掩藏、逃避、渴望,还有感情的一场场离合,一幕幕伤害,一段段痛楚,一次次失望,为了美好的未来,所有的这些我们不得不去承受。

站在未来的边缘,我们就该思考的是这样一个问题,怎么样才能找到自己的未来?何处才是自己最后的心灵归宿?我承认,在现实生活中,要想实现自己的未来,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社会不理解也好,被直人歧视也罢,其实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问题。而最大的不幸在于自己。没有未来的生活,就是没有希望,没有希望的人生,就是丢失甜蜜的生活。既然我们已经站在未来的边缘,就该脚踏实地,拿着想象未来的蓝图去奋斗,一步一步的走,很快就会到达未来的彼岸。

美好的未来是天生与打拼共同结合的结晶。

篇13:站在文字的边缘散文

站在文字的边缘散文

我站在文字的边缘,尽情地享受着文字带来的忧伤与快乐。于是,那些无法在时光里描摹的记忆便能够在文字里重新倒流,那些无法释放的忧思也能够在文字里得到欢畅。

张爱玲说:“和文字沾上边的孩子,大多都是不快乐的,他们的快乐就像贪玩的孩子,总是玩到天光了才回来,可是天光了都还未回来。”突然,就此觉得,我很应该去看看张爱玲的小说的,像每次因为一句话而喜欢上一个作者一样。我是个喜欢文字的孩子,可是我的快乐是否也就像一个贪玩的孩子一样常常忘了回家呢?

那些竭尽全力用文字刻画着的记忆会不会在时间的细缝里风干?我只是一个在文字里拾荒的流浪者。我像每一次一样尽心镂刻着记忆,祭祀着曾经,所谓斑斓的梦终究也只是一次漫不经心的倒影。花开花落,瓜熟蒂落是再也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可是在离人的眼中依然是惆怅。可是,我又不能像三毛一样做着拾荒梦,到底我是没她那么潇洒的呀。我不停地追逐奔跑,一直努力微笑坚强,可是快乐总是宛如幻景一般可望而不可即。还是说,我就是那一个“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人呢?如果是,那么我将竭力地去奔跑,即使跌倒也依然豪迈。

安意如说:“哀是酝酿,伤是释放。”我站在文字的边缘,可曾知道,我所追求的仅仅是哀而不伤呀! 我从不曾认为苏轼真的就比王安石快乐,即便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诗穷而后工,愤怒出诗人”,从来都是他人的观点,没有人可以强迫我去认同这一观点。当所有人都认为苏轼比王安石的人生更快乐的时候,我选择了缄默。我只是在想,苏轼真的就比王安石快乐吗?即使没有看完他的自传不能够妄下定论,也没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可以去证明我的观点,也不能够阻止我固执的坚持。一生仕途都不得意的苏东坡难道就没有困顿失意的时候吗?古人心若不悲,又何须作悲戚之文呢?每每仕途失意不得志者,总免不了自作悲戚之文,以抒发自己的壮志难酬的苦闷。难道苏轼就是快乐的圣人吗?置忧愁之外独善其身?乌台诗案使他和王安石之间产生了矛盾,而后人因此评论到王安石公报私仇,可是这世间谁没有那么一些私心?难道就得因此而落得“小人”之过吗?到底你我都不是苏轼与王安石,他们的快乐与否也许成了某些文学家的写作素材,也许成了平民百姓茶余饭后聊天的话题,又或许像现在这样,成了我自圆其说的附加题。而我不得不相信苏轼就是一个了不起的诗人,可是我不否认他的忧伤,不管他是多么的乐观豁达!但是,却又不得不承认,苏轼就是那种可以给人以哀而不伤的感觉的诗人!

我站在文字的边缘,曾竭尽力气地去幻想。你的出现,让我觉得自己像做了一回荒诞的梦一样,无论我再怎么拼尽力气地去拼凑,记忆也就像天边的云彩一样,从黄昏渐近的夜里消褪了色彩。每当寂寞来袭,我就会遐思着那浪花的忧伤,想象着雪花的快乐,如同每一个在脑海中荡漾起的音符或是每一个质朴无华的辞藻所能给予自己的快感。原来,你和雪花一样都是我想象出来的`,并不真实地存在……而我竟情不自禁地中了想象的毒,久久未能得到解救。我站在文字的边缘痛哭流涕,肆无忌惮地书写着人间的悲欢离合!痛苦之余,想起友人说过的一句话:不该局限于个人的忧思。可是,神啊,你要知道,我终究是逃不过作为一介凡人的宿命!一旦成为凡人就注定要有七情六欲,注定要历经凡间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呀!

我站在文字的边缘,感叹着流萤之火点不亮思念泪下的烛。你终究只是片片的落花,幻想在花落的那一刻随之凋亡,却也曾在花开的那一瞬绽放光芒。忍着痛,不让泪流下。原来,《仲夏夜之梦》那么滑稽,如同你沉默下的低语,深情不忘地仰望着星空。你可曾知道,我也在渴望拥有奥布朗所说的“爱懒花”,那样的话,现实就不再是一个忧伤的童话了。

我站在文字的边缘,看忧伤在时光的隧道里如同彩蝶一样一一飘散。当晶莹的露珠落在草叶尖的时候,清晨的阳光就照亮了如洗的碧空。可是碧空下的你无论怎样声嘶力竭地想念一个人,都如同战场上吹响的号角一样疲惫无力。荷西沉默了,三毛哭了。荷西走了,三毛也死了。而我静静地眺望着海角天涯,却不知梦里花落了多少。流星雨划过了天际,我还没来得及许下一千零一个愿望,它就消失了。

我站在文字的边缘,庆幸着自己不是那一棵为见你而站在佛前求了五百年的树。比起那一棵开花的树所怀的执着还不如享受那月夜给人带来的感动。反反复复的阅读,于是,我终于明白席慕容那些渗透在文字里的细腻忧伤又何曾不是快乐呢!只是,只是在那如歌的岁月里头,快乐总是含着忧伤的泪水。而这是因为心中有爱,所以眼中有泪。

我站在文字的边缘却也是站在了回忆的中心。我的文字和回忆注定了同喜同悲,不离不弃!

篇14:站在中考边缘的作文

站在中考边缘的作文

人生如此斑斓绚丽,生活如此丰富多采,个性如此张扬夺目,本性如此纯真善良。这就是我们九零后的本性。站在中考边缘,留一些选择在身边。让你的内心更加美好

――――题记

在现今的社会里,还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好,因为现在的社会实在是太混乱了。虽然说好人总比坏人多。可是,当街抢劫,在公共汽车上遭遇小偷都不会有人站出来说一句公道话。我不知道现在是怎么了,我只知道现在的人实在是太自私了,根本就不懂得替其他人着想。

可是人生如果总是一帆风顺那不就没什么刺激可言了吗?近代的名人作家不都是经历了许许多多困难战胜了许许多多艰难险阻才能取得如此之高的'成就的吗?年仅五岁的张海迪就与站立无缘,但她凭借这过人的毅力坚持不懈,翻译,写作了许多文章。我想我需要的就是这种毅力吧!因为我做事情总是半途而废,没有一件事是能够坚持到底的。随意我希望自己能有不一样的人生,能为自己的梦想而付出努力!~~

我不知道该如何选择,o(∩_∩)o…那不如就留下吧!等到中考后再来回想这一切。在心中留一个疑问,让在初三的生活不会这么无聊,不会总在学海中奔波。留一些选择在心中!不会有遗憾,有的只是在中考后的成熟。变得更加无忧!~~嘿嘿

在此祝大家学业有成啊!!

篇15:世界边缘美文

世界边缘美文

世界边缘是灰白色的风沙和灰白色的森林,还有灰白色的风,像去了色一样,但不是,像北京雾霾照片,但是世界边缘,荒凉得很,但树群形状还是很壮丽。我不是在地上看,我是在天上,我会飞的。我拿着手机在那拍了几张照片,感觉有点危险和恐怖,赶快降下来了:我们世界的中心。我们的世界是绿色的树叶,红色的树叶,和蓝天白云,但感觉像楚门的世界,但确实是清新的空气,路上有赶路的人,住在森林里生活的人。世界的边缘为什么是那个样子?《风之谷》中世界的边缘才是纯净之地,我们的世界相反?想哭。

地上有一个高原一样的一片,一棵灰白的`树枯掉了,地上也有很多蝉洞,知了猴钻的洞和树根枯掉腐烂,腐殖质消失形成的洞,也许那些知了洞只不过也是树根洞。我其实是想要捉到几只知了猴,没有,地很软,抬头看到天边的白色森林很漂亮。但我挺害怕,心慌,赶快大概是骑自行车回到有色彩的世界了,我们真实的世界,我很害怕边上那个虚空…。是我们在扩张还是它在吞噬我们?应该是前者,因为那些树是我们种的。一个反过来的风之谷。我们多么幸福。

远处灰白的树林和风其实是在天上。

你见过风吹日晒雨淋到年底的春联吗,好恐怖,我们只不过是小纸人?!

篇16:两个世界

当第一缕月光撒向暗夜,我想守在窗台边,聆听汉字诗文的涌动;当第一抹阳光挥出地平线,我想伴着如梭的流年,徜徉在无尽的奥秘中。如果可以,我想拥有两个世界。

转身,回首,凝视历史的长河,品味中华文化的香韵,只觉得豁然开朗,回味无穷。

汉水河畔的徘徊,星空下的辗转反侧,只因为你,而一起被采进《诗经》的抑扬顿挫;采菊东篱下的悠然,带月荷锄归的自在,只因为你,而淡泊成最美的风景;石壕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只因为你,而伴着诗人的忧愤振聋发聩。无数个暗夜,无数次灯火澄明,伴着月光的清澈,我无数次敬仰着你。捧着满心的希望,驶着梦的一叶小舟,飘向那宁静的彼岸,一路看遍行云流水,只求得换来一笔清秀。汉字,如歌如梦的汉字,你的一撇一捺吸引着我,不得不为你呈出最美好的形象。我想让世界人感受你的仙骨,让世界认识你的博大精深。

古城悬着青藤,流水环着古城,若隐若现;大漠现着炊烟,长河衬着大漠,如魂如魄;海日拨开残夜,江春浸入旧年,欲悲愈乐。多么想撒墨挥毫,和古人敞心交流;多么想融入古韵的清香,从另一个角度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想拥有古韵的世界,拿起笔杆,在世界的文化之书上印下“中华不朽”,在世界人心中留下中华传统的悠远古色。

不知哪位君曾经说过,以求知的心面对世界,我是非常喜欢这句话的。那神奇的大自然无意识上的给予我们的最好的教科书,那莫大的宇宙布满稀稀疏疏的球体,正是那无限不循环的小数,充满了未知,连那多彩的生活也若一个巨大的迷。我以求知的心态不断让自己渗入,渗入,渗入那迷的世界,就如同置身那最美妙的童话世界,没有了世俗忧愁,弃去了一世繁华,只身踏上不归的途,就不可以再回头眷恋。

求知,求知,永无止境。谁曾注意过,一个少年静默在角落中,细观空中旋转的尘;谁曾明白,一个少年正畅游在她的“童话世界”;谁曾认识到,一个少年将为中国的科技事业撑起一片天。我只想成为这个少年,我也好似这个少年。喜欢迷萦绕自己的畅快,喜欢为了求知呕心沥血,喜欢接受无尽的挑战,喜欢独自面对无限的未知。我沿着有自己特色的路走下去,一路上少不了冷眼和误解,但我不曾理会,不曾理会,我挥去一切纷扰,隔离一切诱惑,只想着,沿着自己的路,不断深入那迷的世界。

我想拥有迷的世界,运转大脑,让中国的科技飞黄腾达,走入世界心中,让中国的青年不再被世界人冷眼相对,让中国精神垂于世界史册,扎根在世界顶峰。

踏着飘落的红,捧着满心的梦,我想拥有两个世界。

怀着慢慢的希望,我想融入这两个世界。和我们的中国携手涉足,并肩进步。

篇17:两个世界

一种情,连着两个世界。您是否能知道我还在思念,您是否能接收到我无时不刻发给您的信号,您是否能感受到您周围的电磁波在震动。

一种情,连着两个世界。我们是否在望着同一片天空,黑夜下的那轮明月还能把我的思念传送么?当我放出的孔明灯孤立一个上飞的时候,您心中的有没有出现一束火焰?

我想您了。我还是以为您还在我身边,我还是以为您还坐在电视机前看新闻,我还是以为您出去逛逛了,一会儿又买些什么东西回来了。

小时候,您还背着我走过那条钢管到达桥的另一边。您说,要带我去找妈妈。您说,到了那边就能找到妈妈了。您还说,别怕,来,上肩膀,我背你过。我现在的脑海中还能清晰出现这些画面,您的一举一动,已经烙印在我的心里。您还记得么?记得这些么?我记得,记得清清楚楚。我还是和那时候一样,害怕过那条河。一根大大的钢管就这么直直的架着,生锈的管面,望下去,流淌过的河水虽不急,在于一个三岁的孩子来说却还是那么的可怕。我不知道您当时怎么会这么哄着我说到了那边就能找到妈妈,还是走钢管过去的。您怎么会有这么的勇气呢,难道您不怕我乱动而一起掉下河里么?难道您还会游泳么,当然我无法知道。您太多太多的故事我都还不知道。

我真想您了。您的离开,没有了中央1号19:00的晚间新闻,您总是那么早的转到那个电视,静静的等待新闻直播,看看最新的时事。我也跟着您,喜欢上了这些。

念着您,您会不安么?您在那边会被拉扯么?真希望您能会舒服点的生活……

一种情,连着两个世界。啊公……

相关专题 站在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