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规范管理专项工作自查报告

SthAbtUs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SthAbtUs”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预防接种规范管理专项工作自查报告(共1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预防接种规范管理专项工作自查报告

是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年。为做好规范年管理活动,不断提升全乡免疫规划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根据《XX市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年活动方案《要求,为不断提升全乡免疫规划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巩固人群免疫屏障,努力降低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查情况

1、加强接种管理,规范接种服务

按照《x省预防接种单位管理办法(试行)》加强预防接种单位和人员准入管理,对辖区内接种单位进行统一规划,对从事接种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核发接种人员资格证,无接种资质人员不得从事预防接种工作。要求接种单位严格按照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和接种方案的要求规范实施接种,在实施疫苗接种前先告知受种者或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告知一类苗免费政策,二类苗知情、自愿的.前提下,不以任何理由强迫接种二类疫苗,不撤擅自用二类疫苗替代一类疫苗,不擅自开展群体性疫苗接种。

2、加强疫苗管理和冷链运转

县级疾控机构和接种单位能按照国家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做好疫苗出入库登记,保障疫苗储存、运输和使用各个环节的冷链运转,保证疫苗质量。指定专人对疫苗的管理,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建立真实、完整的购进、接收、分发、供应等记录,妥善处理好报废疫苗。

县卫生局加大监督管理,对疾控机构和接种单位一类疫苗分发和二类疫苗购买的情况进行督查。县疾控机构和接种单位依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制订二类疫苗使用计划,实行统一采购,并做好疫苗生产、疫苗批发企业的资质查验,索取疫苗批号合格证明等工作。同时,加大对疫苗储存、运输及接种各个环节的监管力度,做好储存、运输疫苗记录。

3、加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报告与处置工作

认真做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的监测和报告管理。县疾控机构和接种单位及其医疗卫生人员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依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及时处理,并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县疾控中心及时组织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专家组对报告的病例进行调查处理和确诊鉴定。对确属异常反应的病例,应按有关规定上报相关材料,落实补偿资金。对于因疫苗接种异常反应而引起相关上访人员,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妥善处理。

4、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普及预防接种知识

加强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的沟通,大力宣传预防接种对保护公众健康的重要意义,疾控机构和接种单位加大今年“4.25全国预防接种宣传周”活动力度,提高公众对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程度和国家扩免政策,倡导社会各界重视、关心支持、理解预防接种工作,消除社会对扩免工作误解。

二、存在主要问题

1、部分接种单位冷链运转运输记录不全,没有途中及到达时温度记录;

2、少数接种单位疫苗接种知情告知内容填写不全,未告知疫苗预防疾病,无监护人鉴名等;

3、部分乡镇防保站未设立生物制品帐目,出入库帐目与冰箱疫苗实物不符、未做到日清月结。

4、少数乡镇防保站存在一、二类苗捆绑接种现象,违背了二类疫苗自费自愿原则。

5、少数乡镇疫苗报废未按《一类疫苗报废管理办法》进行报废手续。

三、下一步工作意见

1、加强生物制品疫苗管理,做好疫苗储存、运输冷链运转及温度监测工作,确保疫苗质量;

2、认真做好受种者或监护人接种疫苗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知情告知工作,告知后监护人签名。

3、进一步做好常规免疫工作管理,优先确保一类疫苗接种,接种二类疫苗要受种人或其监护人知情、自愿的前提下接种,不得以任何理由强迫接种二类疫苗;

4、加强疫苗管理建立真实、完整的购进、接收、分发、供应等记录,做到日清月结,帐物相符;

5、报废疫苗严格按《一类疫苗报废管理办法》完善报废手续,不得任意处理。

6、认真组织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重点工作

按照省厅统一布置,5月份将对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第三针补种,对东华理工大学行知分院在校学生乙肝疫苗补种强化;下半年在全县开展麻苗强化活动。这些工作任务重,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制订工作计划和方案落实保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层层分解任务和责任,确保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工作措施落实。

更多相关热门文章推荐阅读:

1.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管理工作情况自查自纠报告

2.档案管理工作自查报告

3.公务用车使用管理情况自查报告

4.药品安全管理自查报告

篇2:预防接种规范管理专项活动自查报告

预防接种规范管理专项活动自查报告

为了做好我县预防接种和疫苗管理工作,落实市局预防接种和疫苗管理工作紧急会议精神,根据x卫发(xx)34号文件及会议要求,我县开展一次预防接种和疫苗管理工作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查情况

1、加强接种管理,规范接种服务

按照《xx省预防接种单位管理办法(试行)》加强预防接种单位和人员准入管理,对辖区内接种单位进行统一规划,对从事接种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核发接种人员资格证,无接种资质人员不得从事预防接种工作。要求接种单位严格按照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和接种方案的要求规范实施接种,在实施疫苗接种前先告知受种者或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告知一类苗免费政策,二类苗知情、自愿的前提下,不以任何理由强迫接种二类疫苗,不撤擅自用二类疫苗替代一类疫苗,不擅自开展群体性疫苗接种。

2、加强疫苗管理和冷链运转

县级疾控机构和接种单位能按照国家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做好疫苗出入库登记,保障疫苗储存、运输和使用各个环节的冷链运转,保证疫苗质量。指定专人对疫苗的管理,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建立真实、完整的购进、接收、分发、供应等记录,妥善处理好报废疫苗。

县卫生局加大监督管理,对疾控机构和接种单位一类疫苗分发和二类疫苗购买的情况进行督查。县疾控机构和接种单位依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制订二类疫苗使用计划,实行统一采购,并做好疫苗生产、疫苗批发企业的`资质查验,索取疫苗批号合格证明等工作。同时,加大对疫苗储存、运输及接种各个环节的监管力度,做好储存、运输疫苗记录。

3、加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报告与处置工作

认真做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的监测和报告管理。县疾控机构和接种单位及其医疗卫生人员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依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及时处理,并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县疾控中心及时组织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专家组对报告的病例进行调查处理和确诊鉴定。对确属异常反应的病例,应按有关规定上报相关材料,落实补偿资金。对于因疫苗接种异常反应而引起相关上访人员,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妥善处理。

4、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普及预防接种知识

加强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的沟通,大力宣传预防接种对保护公众健康的重要意义,疾控机构和接种单位加大今年“4.25全国预防接种宣传周”活动力度,提高公众对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程度和国家扩免政策,倡导社会各界重视、关心支持、理解预防接种工作,消除社会对扩免工作误解。

二、存在主要问题

1、部分接种单位冷链运转运输记录不全,没有途中及到达时温度记录;

2、少数接种单位疫苗接种知情告知内容填写不全,未告知疫苗预防疾病,无监护人鉴名等;

3、部分乡镇防保站未设立生物制品帐目,出入库帐目与冰箱疫苗实物不符、未做到日清月结。

4、少数乡镇防保站存在一、二类苗捆绑接种现象,违背了二类疫苗自费自愿原则。

5、少数乡镇疫苗报废未按《一类疫苗报废管理办法》进行报废手续。

三、下一步工作意见

1、加强生物制品疫苗管理,做好疫苗储存、运输冷链运转及温度监测工作,确保疫苗质量;

2、认真做好受种者或监护人接种疫苗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知情告知工作,告知后监护人签名。

3、进一步做好常规免疫工作管理,优先确保一类疫苗接种,接种二类疫苗要受种人或其监护人知情、自愿的前提下接种,不得以任何理由强迫接种二类疫苗;

4、加强疫苗管理建立真实、完整的购进、接收、分发、供应等记录,做到日清月结,帐物相符;

5、报废疫苗严格按《一类疫苗报废管理办法》完善报废手续,不得任意处理。

6、认真组织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重点工作

按照省厅统一布置,5月份将对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第三针补种,对东华理工大学行知分院在校学生乙肝疫苗补种强化;下半年在全县开展麻苗强化活动。这些工作任务重,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制订工作计划和方案落实保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层层分解任务和责任,确保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工作措施落实。

篇3:卫生院开展预防接种规范管理专项活动自查报告

根据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湖北省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年活动方案》(鄂卫生计生通?__) 62 号)和宜昌市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宜昌市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宜卫生计生函?__?80号)文件要求,为切实做好全县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年活动,高质高效的完成活动各项工作任务,在7月1日召开的全省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年活动工作视频会议后,我县就开始着手管理年活动的推进,进行精心筹划和安排部署,现将全县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年活动实施进展情况小结如下:

一、上下联动,领导重视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对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年活动的各项指标要求,县卫计局领导非常重视此项活动,列为今年下半年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县卫计局与我中心联合办公,根据我县实际研究制定下发了《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长卫生计生发?__?74号)。县卫生计生局成立了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全县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年活动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工作。由分管局长任组长,疾控中心主任、疾控股长任副组长,局机关相关股室负责人和疾控中心分管主任、各乡镇卫生院和县直医疗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各乡镇卫生院也成立了相应工作专班,根据本地实际制定了确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活动负责人,包保到各行政村,做到了层层抓落实。县卫生计生局成立了2个督办检查包保组,对全县11个乡镇进行了全部包保,分乡镇落实到人。同时县疾控中心对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解读,进一步细化,统一了标准,规范了操作,制定了《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操作细则》(长疾控发?__?24号),有力保障了活动的开展。

二、动员部署,开展培训

为推进全县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年活动,高质高效的完成活动各项工作任务, 8月6日县卫计局组织召开了__年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年活动推进会。县卫计局副局长周爱群、县卫计局疾控股长樊天柱、县疾控中心主任朱德洪、县疾控中心副主任李子俊、各乡镇卫生院分管院长、防疫组长、接种门诊医生、县人民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产科接种点负责人及疾控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共计46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上分管局长对今年 预防接种管理年活动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必须做好三个“不择不扣”和四个“到位”,即不折不扣完成活动任务;不折不扣达到工作指标要求;不折不扣完成活动资料;宣传动员部署到位;督办指导培训到位;数据准确汇报到位;责任落实一票否决到位。同时县疾控中心组织对参会人员开展了技术培训,对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解读,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对接种人员开展了预防接种技术培训。会议的召开为我县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年活动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落实了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工作

根据鄂教体艺?__?4号和?__?12号文件要求,为做好春秋两季新生入托、入学接种证查验工作,县卫计局与县教育局通过沟通后,联合制定了《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入托入学学生预防接种证查验和疫苗补种工作实施方案》(长教发?__?30号),明确了教育与卫生各自的职责和分工,有力推动了全县入托入学学生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落实,为今后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统一宣传公示内容

根据管理年活动的要求,为做好预防接种知识的宣传和公示内容,县疾控中心统一规范了全县宣传公示内容,需要上墙公示的和宣传栏制作了统一模板,对各行政村的标语内容、字体大小、颜色等都进行了规范。目前已全部完成了模板内容的制作,各乡镇正在抓紧时间制作。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1、加强督办检查。采取日常督导和专项督查相结合的形式,分阶段、有步骤的对活动开展全过程进行多方位的督导检查,9月份由县卫计局组织2个督查组对各乡镇的工作进度进行督查,并对工作薄弱地区进行重点督导和现场办公。

2、开展预防接种资质认证和审核。10月底前县卫计局将组织专班对全县所有的预防接种门诊(点)和接种人员资质进行一次全面审核,对不合要求的取消预防接种资质,对新设置的预防接种单位和新上岗的预防接种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和资质认证。

3、按照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年活动的要求,认真逐一落实各项工作指标,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迎接检查。

篇4:卫生院开展预防接种规范管理专项活动自查报告

__年是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年。为做好规范年管理活动,不断提升全镇免疫规划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根据省、州、县相关文件要求,为不断提升全镇免疫规划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巩固人群免疫屏障,努力降低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查情况

1、加强接种管理,规范接种服务

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加强预防接种单位和人员准入管理,对辖区内接种单位进行统一规划,对从事接种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核发接种人员资格证,无接种资质人员不得从事预防接种工作。要求接种单位严格按照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和接种方案的要求规范实施接种,在实施疫苗接种前先告知受种者或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告知一类苗免费政策,二类苗知情、自愿的前提下,不以任何理由强迫接种二类疫苗,不撤擅自用二类疫苗替代一类疫苗,不擅自开展群体性疫苗接种。

2、加强疫苗管理和冷链运转

接种单位能按照国家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做好疫苗出入库登记,保障疫苗储存、运输和使用各个环节的冷链运转,保证疫苗质量。指定专人对疫苗的管理,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建立真实、完整的购进、接收、分发、供应等记录,妥善处理好报废疫苗。

3、加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报告与处置工作 认真做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的监测和报告管理。各村卫生室人员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依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及时处理,并立即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4、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普及预防接种知识

大力宣传预防接种对保护公众健康的重要意义,加大今年“4.25全国预防接种宣传周”活动力度,提高公众对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程度和国家扩免政策,倡导社会各界重视、关心支持、理解预防接种工作,消除社会对扩免工作误解。

二、存在主要问题

1、部分接种单位冷链运转运输记录不全,个别卫生室无相关记录保存。

2、部分村卫生室未设立生物制品帐目,出入库帐目与冰箱疫苗实物不符、未做到日清月结。

3、个别村医对计划免疫程序掌握不清楚,应种儿童底数不清。

三、下一步工作意见

1、加强生物制品疫苗管理,做好疫苗储存、运输冷链运转及温度监测工作,确保疫苗质量;

2、加强疫苗管理建立真实、完整的购进、接收、分发、供应等记录,做到日清月结,帐物相符;

3、报废疫苗严格按《一类疫苗报废管理办法》完善报废手续,不得任意处理。

4、认真组织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重点工作、加强村医的培训力度,提高村医接种效率。

5、认真组织开展摸底工作,做好儿童查缺补漏,避免重大转染病爆发流行。

篇5: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全文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全文)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对疫苗使用管理、冷链系统管理、预防接种服务、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与事故的报告及处理、接种率和免疫水平监测、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监测与控制等做出了详细规定,下面是详细内容。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第一章 机构、人员及职责

1 机构

1.1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1.1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立免疫规划中心。

1.1.2 县级以上地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立负责免疫规划工作的业务科(所、室)。

1.2乡镇、社区防保组织

乡镇、社区防保组织依据其职责设专人负责预防接种工作。

1.3 预防接种单位

1.3.1 从事预防接种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以下称接种单位),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并明确其责任区域。

1.3.2 接种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3.2.1 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件;

1.3.2.2 具有经过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

1.3.2.3 具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保管制度。

1.3.2.4 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城镇医疗卫生机构,应当设立预防接种门诊。

1.3.3 接种单位接受所在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技术指导,并按照预防接种工件规范和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承担责任区域内的预防接种工作。

2 人员

2.1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乡镇、社区防保组织根据其职责、任务,结合本行政区域的服务人口、服务面积和地理条件等因素,合理配置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2.2 接种单位根据工作任务,合理安排工作人员。承担预防接种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资格,并经过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3 职责

3.1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施免疫规划,负责疫苗的使用管理,履行下列职责:

3.1.1 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3.1.1.1开展免疫规划策略研究,为制订国家免疫规划相关的法规、规章、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3.1.1.2根据国家免疫规划,制订有关技术方案、技术标准等,为实施规划提供技术指导,开展督导和评价。

3.1.1.3负责全国预防接种冷链系统建设的技术指导。

3.1.1.4负责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和预防接种服务实施情况的监测、评估和分析。

3.1.1.5承担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重大疫情的调查与处理。

3.1.1.6承担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实验室监测及其技术指导工作。

3.1.1.7承担有关疫苗应用效果的观察与研究、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评价工作,参与和指导与预防接种活动相关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

3.1.1.8负责全国预防接种师资和专业技术骨干培训,组织编写培训教材。

3.1.1.9组织开展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活动,制作健康教育材料,对有关部门和基层开展的预防接种宣教活动提供技术指导。

3.1.1.10组织开展预防接种政府间和多、双边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参与、实施国际预防接种策略研究;收集、交流国内外预防接种资料和有关疫苗进展的信息。

3.1.1.11组织开展预防接种策略、国家免疫规划管理、疫苗及疫苗针对传染病流行病学、卫生经济学、实验室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推广应用。

3.1.2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3.1.2.1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免疫规划的要求,协助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实施国家免疫规划的具体方案;提出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含省级增加免费向公民提供疫苗,以下同)疫苗购置费和工作经费的年度预算计划。

3.1.2.2 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的要求,制订技术方案、管理制度和年度工作计划,并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进行督导和评价。

3.1.2.3 根据国家免疫规划和本地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的需要,制定本地区第一类疫苗的使用计划,包括疫苗的品种、数量、供应渠道与供应方式等内容,并向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采购第一类疫苗的部门报告,同时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3.1.2.4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结合本地区的传染病流行情况,协助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本地区的接种方案,指导疫苗使用管理工作。

3.1.2.5协助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冷链设备建设、补充、更新计划,指导本地区的冷链管理,开展冷链系统的监测。

3.1.2.6组织开展预防接种服务、安全注射和常规接种率监测,并进行督导、分析、评价和反馈。

3.1.2.7组织开展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疫情报告和监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疫情处理,以及实验室监测工作。

3.1.2.8负责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成功率、人群免疫水平监测工作。

3.1.2.9组织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参与和指导重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调查处理,以及其他与预防接种活动相关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

3.1.2.10组织开展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活动,制作健康教育材料,对有关部门和基层开展的预防接种健康促进、健康教育活动提供技术指导。

3.1.2.11组织编写培训教材,对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开展学术活动和信息交流,引进和推广先进技术。

3.1.2.12负责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开展预防接种工作的经验和问题,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提出改进建议。

3.1.3 设区的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3.1.3.1 根据上级制定的免疫规划、策略和技术规范,结合当地情况,制订并组织实施本地区工作目标、策略和措施;检查、督导、评价和反馈执行情况,及时向上级报告和采取纠正措施。

3.1.3.2 提出工作经费预算草案;协助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冷链设备和接种器材补充、更新计划,指导本地区的冷链管理工作。进行冷链系统的监测及冷链设备的检查、维修和保养。

3.1.3.3 制订本地区第一类疫苗使用、分配计划,进行疫苗管理。

3.1.3.4 指导和参与接种率常规报告、监测和分析评价。

3.1.3.5 指导预防接种服务和实施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做好检查、督导和监测工作。

3.1.3.6 组织开展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疫情报告、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处理、实验室监测,以及免疫成功率和人群免疫水平监测工作。

3.1.3.7 指导和参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调查和处理,以及其他与预防接种活动相关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

3.1.3.8 组织开展健康促进、健康教育活动,对专业人员进行培训。

3.1.3.9 收集相关资料,加强调查研究,总结开展预防接种工作的经验和问题,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工作进展情况,提出改进建议。

3.1.4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3.1.4.1 组织实施上级制定的免疫规划、策略和技术规范;制订和实施预防接种年度工作计划,并对计划的落实情况,定期检查、督导和反馈。

3.1.4.2 根据本规范及其有关规定,协助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对指定的接种单位和接种人员的资质进行认定,并提供技术指导。

3.1.4.3 提出第一类疫苗使用、分配计划,进行疫苗管理。

3.1.4.4 协助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冷链设备和接种器材更新、补充计划,指导乡级、村级冷链设备管理和温度监测工作。

3.1.4.5 指导实施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开展接种率常规报告,评价预防接种工作实施质量。

3.1.4.6 组织开展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疫情报告、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疫情处理;协助省级或市级开展免疫成功率和人群免疫水平监测工作。

3.1.4.7 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调查和处理,参与其他与预防接种活动相关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

3.1.4.8 开展预防接种健康促进、健康教育活动,对乡、村级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对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提供技术指导。

3.1.4.9 收集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基础资料。

3.1.4.10 定期向上级报告预防接种工作实施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3.2乡镇、社区防保组织

3.2.1 根据上级的要求,组织开展或实施预防接种工作,保证预防接种注射安全。

3.2.2 提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使用计划,建立健全疫苗领发登记,做好疫苗管理。

3.2.3 开展冷链温度监测,指导村级冷链设备的使用与管理。

3.2.4 进行常规接种率、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

3.2.5 开展预防接种健康促进、健康教育活动和对村级人员进行培训。

3.2.6 收集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基础资料。

3.2.7 以乡镇为单位负责预防接种服务的乡级单位,同时应承担本章3.3中接种单位的职责。

3.3接种单位

3.3.1 根据责任区域内预防接种工作需要,按照各项技术规范要求,具体实施预防接种工作。

3.3.2 制订第一类疫苗使用计划和第二类疫苗购买计划。做好疫苗管理,保证疫苗冷藏。

3.3.3 按照有关规定对新生儿建立预防接种卡(证),及时发现流动人口中的儿童,并按规定建卡,给予接种或补种。

3.3.4 开展接种率常规报告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报告工作。

3.3.5 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对预防接种后的一般反应进行处理。

3.3.6 开展健康教育和有关咨询活动。

3.3.7 收集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基础资料。

第二章 疫苗使用管理

1 疫苗分类

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下称条例),疫苗分为两类。

1.1 第一类疫苗

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级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

1.2 第二类疫苗

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2 免疫程序和使用指导意见

2.1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2.1.1 疫苗种类:目前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包括皮内注射用卡介苗(以下称卡介苗,BCG)、重组乙型肝炎疫苗(以下称乙肝疫苗,HepB)、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以下称脊灰疫苗,OPV)、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以下称百白破疫苗,DPT)及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以下称白破疫苗,DT)、麻疹减毒活疫苗(以下称麻疹疫苗,MV)。

2.1.2 免疫程序:各种疫苗免疫程序详见表2-1。

表2-1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程序

疫苗 年(月)龄

出生时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8月 18~24月 4岁* 6岁

乙肝疫苗 第1剂 第2剂 第3剂

卡介苗 1剂

脊灰疫苗 第1剂 第2剂 第3剂 第4剂*

百白破疫苗 第1剂 第2剂 第3剂 第4剂*

白破疫苗 1剂*

麻疹疫苗 第1剂 第2剂**

注:* 加强免疫; ** 复种

2.1.3 使用规定

2.1.3.1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免疫为:卡介苗接种1剂次;乙肝疫苗接种3剂次;脊灰疫苗口服4剂次,前3剂次为基础免疫,第4剂次为加强免疫;百白破疫苗接种5剂次,前3剂次为基础免疫,第4剂次为加强免疫;第5剂次使用白破疫苗加强免疫1剂次;麻疹疫苗接种2剂次,第2剂次为复种。

2.1.3.2 基础免疫要求在12月龄内完成。

2.1.3.3 免疫程序所列各种疫苗第1剂的接种时间为最小免疫起始月龄。

2.1.3.4 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各剂次的间隔时间应≥28天。

2.1.3.5 乙肝疫苗第1剂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第2剂在第1剂接种后1个月接种,第3剂在第1剂接种后6个月(5~8月龄)接种。第1剂和第2剂间隔应≥28天。第2剂和第3剂的间隔应≥60天。

2.1.3.6 麻疹疫苗复种可使用含麻疹疫苗成份的其它联合疫苗,如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等。

2.1.3.7如需同时接种两种以上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应在不同部位接种,并严格按照第四章5.2要求进行接种。严禁将几种疫苗混合吸入1支注射器内接种。2种减毒活疫苗如未同时接种,应至少间隔4周再接种。

2.1.3.8 未完成基础免疫的14岁内儿童应尽早进行补种。在补种时掌握以下原则:

(1)未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儿童,按照免疫程序进行补种。

(2)未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规定剂次的儿童,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

(3)未完成百白破疫苗免疫程序的儿童,3月龄~6岁儿童使用百白破疫苗;7~11岁儿童使用白破联合疫苗;12岁以上儿童使用成人及青少年用白破联合疫苗。

(4)未完成脊灰疫苗免疫程序的儿童,4岁以下儿童未达到3剂次(含强化免疫等),应补种完成3剂次。4岁以上儿童未达到4剂次(含强化免疫等),应补种完成4剂次。

(5)未完成麻疹疫苗免疫程序的儿童,未达到2剂次(含强化免疫等),应补种完成2剂次。

2.2 省级增加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省级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根据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流行情况、人群免疫状况等因素,可以增加免费向公民提供的疫苗种类。

2.2.1 疫苗种类:目前部分省增加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为:乙型脑炎疫苗(分为乙型脑炎灭活疫苗和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以下称乙脑灭活疫苗和乙脑减毒活疫苗)、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以下称A群流脑疫苗)。

2.2.2 免疫程序:目前部分省增加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程序分为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具体接种年(月)龄、剂次详见表2-2。

表2-2 目前省级增加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程序

疫苗 年(月)龄

8月 6~18月 18~24月 3岁 6岁

乙脑灭活疫苗 第1、2剂 第3剂* 第4剂*

乙脑减毒活疫苗 第1剂 第2剂* 第3剂*

A群流脑疫苗 第1、2剂 第3剂* 第4剂*

* 为加强免疫。

2.2.3 使用规定

2.2.3.1 乙脑灭活疫苗注射4剂,第1、2剂为基础免疫,2剂次间隔7~10天;第3、4剂为加强免疫。

2.2.3.2 乙脑减毒活疫苗注射3剂,第1剂为基础免疫;第2、3剂为加强免疫。

2.2.3.3 A群流脑疫苗注射4剂,第1、2剂为基础免疫,2剂次间隔时间不少于3个月;第3、4剂次为加强免疫,3岁时接种第3剂,与第2剂接种间隔时间不得少于1年;6岁时接种第4剂,与第3剂接种间隔时间不得少于3年。

2.2.3.4 如使用A+C群流脑疫苗时,应按照以下原则实施:

(1)接种对象为2岁以上的人群;

(2)已接种过1剂A群流脑疫苗者,接种A+C群流脑疫苗与接种A群流脑疫苗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3个月;

(3)已接种2剂或2剂以上A群流脑疫苗者,接种A+C群流脑疫苗与接种A群流脑疫苗最后1剂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1年;

(4)按以上原则接种A+C群流脑疫苗,3年内避免重复接种。

2.3 其他疫苗的使用原则

根据传染病流行情况、人群免疫状况及国家疫苗标准等制定。

2.4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和省级增加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含省级增加的疫苗品种)的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参见国家药典的规定,对未收入药典的疫苗,参见疫苗使用说明书。

3 疫苗使用计划的制订

3.1 第一类疫苗使用计划的制订与下发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国家免疫规划和本地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的需要,制订本地区第一类疫苗的使用计划,并做好分发第一类疫苗的组织工作。

3.1.1 制订计划的依据

3.1.1.1 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程序和省级增加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程序。

3.1.1.2 本地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水平、人群免疫状况和开展强化免疫、应急接种等特殊免疫活动的计划。

3.1.1.3 本地区总人口数、出生率、各年龄组人数,儿童数,以及适龄的流动儿童数。

3.1.1.4 疫苗运输、储存形式与能力。

3.1.1.5 上年底疫苗库存量。

3.1.1.6 疫苗损耗系数:由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接种服务形式、接种周期、疫苗规格大小等确定。

疫苗损耗系数=疫苗使用数÷(基础免疫每剂次疫苗接种剂量×基础免疫人次数+加强免疫每剂次疫苗接种剂量×加强免疫人数)

3.1.2 制订计划的内容和方法

3.1.2.1 疫苗品种、规格、数量、供应渠道和供应方式等。

3.1.2.2 疫苗使用量按下述公式计算:

(1)疫苗年使用量=(基础免疫使用量+加强免疫使用量+特殊免疫使用量)-上年底库存量

(2)基础免疫疫苗年使用量=(出生儿童数+流动儿童数+漏种儿童数)×每剂次剂量×免疫次数×损耗系数

(3)加强免疫疫苗年使用量=加强年龄组人口数之和×每剂次剂量×免疫次数×损耗系数

(4)特殊免疫使用量=特殊免疫人口数×每剂次剂量×免疫次数×损耗系数

制订疫苗使用计划时,除按上述公式计算外,还要适当增加一定数量的机动疫苗和突发疫情应急接种的疫苗。

3.1.3 制订第一类疫苗使用计划的程序

3.1.3.1接种单位应当根据预防接种工作的需要,制定第一类疫苗的需求计划。接种单位或乡级预防保健单位要向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疫苗使用年度计划表(见《附件五》表3-2-1)。

3.1.3.2 县级和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汇总、审核、平衡辖区疫苗使用计划,并经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后,分别向上一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疫苗使用年度计划表(见《附件五》表3-2-1)。

3.1.3.3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汇总、审核、平衡,制定疫苗使用年度计划,并向负责采购第一类疫苗的部门报告,同时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3.1.3.4制定第一类疫苗年度使用计划的具体要求由各省确定。

3.1.4 疫苗使用计划的下发

3.1.4.1 疫苗使用计划落实后,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逐级下发疫苗分配和供应的使用计划。

3.1.4.2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使用计划将第一类疫苗分发到设区的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按照使用计划将第一类疫苗分发到接种单位和乡级医疗卫生机构。乡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将第一类疫苗分发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村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不得向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分发第一类疫苗。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行政部门需要采取应急接种措施的,设区的市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以直接向接种单位分发第一类疫苗。

3.2 第二类疫苗购买计划的制订与报告

接种单位根据预防接种工作的需要,制定第二类疫苗的购买计划,并向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4 疫苗管理

4.1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应按照条例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疫苗管理制度,有专人负责做好疫苗的储存、分发和运输工作。

4.2 疫苗的接收

4.2.1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在接收第一类疫苗或者购进第二类疫苗时,应当进行查验,审核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的资质,并索取由药品检验机构依法签发的生物制品每批检验合格或者审核批准证明复印件(要有企业印章);购进进口疫苗的,还应当索取进口药品通关单复印件(要有企业印章)。索取的上述证明文件,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

4.2.2供应的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最小外包装的显著位置,应有标明“免费”字样以及“免疫规划”专用标识。

4.2.3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购进符合本章4.2.1要求的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销售的疫苗,以及接收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分发、供应的疫苗时,应当查验疫苗的冷藏条件。在规定的冷藏要求下运输的疫苗,方可接收。

4.2.4 疾病预防机构、接种单位在接收疫苗时,应对疫苗品种、剂型、批准文号、数量、规格、批号、有效期、温度记录、供货单位、生产厂商、质量状况等内容进行核对,做好记录。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

4.3 疫苗的储存与运输

4.3.1 省、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根据当地的免疫策略、年度工作计划、接种服务形式、冷链储存条件以及应急接种需要等情况确定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储存数量。原则上各级疫苗储存量为:省级6个月,市级3个月,县级2个月,具备冷藏条件的乡级不得超过1个月。

4.3.2 疫苗应按品种、批号分类码放。

4.3.3 疫苗储存和运输的温度要求

4.3.3.1乙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乙脑灭活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在2℃~8℃条件下运输和避光储存。

4.3.3.2脊灰疫苗、麻疹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风疹疫苗在-20℃~8℃的条件下运输和避光储存。

4.3.3.3 其他疫苗的储存和运输温度要求按照药典和疫苗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执行。

4.3.4 运输疫苗时应使用冷藏车,并在规定的温度下运输。未配冷藏车的单位在领发疫苗时要将疫苗放在冷藏箱中运输。

4.4 疫苗的分发领取

4.4.1 领取或分发疫苗时要遵循“先短效期、后长效期”,以及先产先出、先进先出、近效期先出的原则,有计划地分发。

4.4.2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应当建立真实、完整的购进、分发、供应疫苗记录(见《附件五》表1-2-1)。记录应当注明疫苗的通用名称、生产企业、剂型、规格、批号、有效期、批准文号、(购销、分发)单位、数量、价格、(购销、分发)日期、产品包装以及外观质量、储存温度、运输条件、批签发合格证明编号或者合格证明、验收结论、验收人签名。记录应当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

4.4.3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要经常核对疫苗进出情况,日清月结,每半年盘查1次,做到帐、苗相符。

第三章 冷链系统管理

1 冷链装备

1.1 冷链系统

1.1.1 冷链是指为保证疫苗从疫苗生产企业到接种单位运转过程中的质量而装备的储存、运输冷藏设施、设备。冷链设备、设施包括冷藏车、疫苗运输工具、冷库、冰箱、疫苗冷藏箱、疫苗冷藏包、冰排及安置设备的房屋等。

1.1.2 冷链系统是在冷链设备的基础上加入管理因素,即人员、管理措施和保障的工作体系。

1.2 冷链设备的装备、补充与更新

1.2.1 各级业务管理机构和接种单位冷链设备的基本装备

1.2.1.1 省级:低温冷库、普通冷库(包括备用发电机组或安装双路电路、备用制冷机组)、冷藏车、疫苗运输车、温度记录器。

1.2.1.2 市级:低温冷库、普通冷库(包括备用发电机组)、低温冰箱、普通冰箱、冷藏车、温度记录器、疫苗运输车和疫苗冷藏箱、冰排。

1.2.1.3 县级:普通冷库(包括备用发电机组)、低温冰箱、普通冰箱、温度记录器、疫苗运输车和疫苗冷藏箱、冰排。

1.2.1.4 乡级:普通冰箱、低温冰箱、冷藏箱、冷藏包、冰排。

1.2.1.5 接种单位:普通冰箱或/和冷藏包、冰排。

1.2.2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卫生部对预防接种工作的要求、本地区的人口、交通、地形地貌、气象情况和预防接种服务形式、运转周期以及疫苗库存标准、疫苗包装规格等情况,进行冷链设备的装备。

1.2.3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现有冷链设备状况和国家免疫规划的发展等情况,制订5~的补充、更新计划,会同省级财政部门有计划地对各级冷链设备进行补充与更新。

2 冷链系统管理的基本原则

2.1 冷链设备应按计划购置和下发,建立健全领发手续,做到专物专用。

2.2 冷链设备要有专门房屋安置,正确使用,定期保养,保证设备的良好状态。

2.3 各级冷链管理、维护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并设有专人负责管理与维护。

2.4 制订冷链工作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冷链设备档案(包括设备说明书、合格证或检验单、到货通知单及验收报告书等)。

2.5 对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运输工具运行状况进行温度记录。

2.6 对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运输工具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确保其符合规定要求。

2.7 对所使用冷链设备运转状态进行监测,定期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冷链设备运转情况。

2.8 冷链设备的报废,严格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3 冷链设备验收与安装的基本要求

3.1 设备到货后及时组织技术人员按规定的程序及设备使用说明书进行验收与安装。

3.2 设备应安装(或存放)在保持通风的专用房间内,避免阳光直射,远离热源。每台设备安装专用插座,不可与其它设备或电器共用插座。

3.3 冷藏车、普通冷库和低温冷库的安装与调试,必须由专业的制冷工程师承担。

4 常用冷链设备使用与维护

4.1 冷藏车

4.1.1 冷藏车是运送疫苗的专用车辆,应办理特种车辆证。

4.1.2 冷藏车应保持机械和制冷系统的良好状态。每次运输时按规定对车厢内温度进行记录与监测,根据疫苗的储存要求调整车厢内温度。

4.1.3 疫苗装车时应注意保留冷气循环通道。每次运输时随车携带外接电源线,如运输途中停车时间较长应接好外接电源以确保车内制冷系统正常运行。

4.2 冷库

4.2.1 制冷机组应双路供电或备用发电机组,安装电压、电流指示仪表;并配有备用制冷机组。

4.2.2 应配有自动监测、调控、显示、记录温度状况以及报警的设备

4.2.3 每天记录冷库内的温度及机器运转情况。

4.3冰箱

4.3.1 冰箱内储存的疫苗要摆放整齐,疫苗与箱壁、疫苗与疫苗之间应留有1~2cm的空隙,并按品名和效期分类摆放。

4.3.2 冰箱门因经常开启,温度变化较大,门内搁架不宜放置疫苗。

4.3.3每天记录冰箱内的温度及其运转情况。每台冰箱应配有温度监测记录表,每天记录冰箱内的温度及其运转情况。

4.3.4 使用冰衬冰箱储存疫苗时,注意应将卡介苗、脊灰疫苗和麻疹疫苗存放在底部,并将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和乙肝疫苗放在接近冰箱顶部,不可将冷藏保存的疫苗放在距冰箱底部15cm内的地方,以免冻结。

4.4 冷藏箱和冷藏包

4.4.1运送和储存疫苗时,冷藏箱(包)内应按照要求放置冻制好的冰排。疫苗安瓿不能直接与冰排接触,防止冻结。

4.4.2 运送和储存疫苗时,应在冷藏箱(包)的底层垫上纱布或纸,以吸水和防止疫苗破碎。

4.4.3 每次使用冷藏箱(包)后,应清洗擦干后保存。

4.5 冰排

4.5.1 冻制冰排程序:冰排内注入清洁水,注水量为冰排容积的90%。注水后冰排直立放置在低温冰箱或普通冰箱的冷冻室,冻制时间应不少于24小时。

4.5.2 在冻制冰排时,冰排与低温冰箱箱壁之间应留有3~5cm的间隙。

4.5.3 冰排应在低温条件下冻制至结露(“出汗”)状态后,放入冷藏箱(包)内。

4.5.4 每次冷链运转结束后,应将冷藏箱(包)内冰排的水倒出,清洗干净、晾干后与冷藏箱(包)分开存放。

5 冷链系统的监测与评价

5.1 监测类型

5.1.1 常规温度监测:冷库、冰箱等冷链设备在使用时,应配备温度测量器材,每天进行温度记录。

5.1.2 主动监测:由上级单位采用温度测量器材(如温度监测热敏感指示卡、自动温度监测记录器等),对本行政区的冷链设备的储存和使用环节定期进行主动监测。

5.2 监测方法

5.2.1在每次冷链运转时,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运输疫苗的冷链设备进行常规温度监测,并进行记录。

省级、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于每年冬季和夏季在冷链运转时,可选择1~2条从省→市→县→乡→接种单位的疫苗运输路线进行主动监测,也可结合疫苗效价监测进行。

5.2.2 监测记录内容:疫苗名称、生产企业、数量、批号及有效期、启运和到达时间、启运和到达时的疫苗储存温度和环境温度、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运输工具名称和接送疫苗人员签名。

5.3 监测用温度计和其他仪器设备

5.3.1 温度计: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指针温度计可用于测定冰箱温度;液晶温度计仅适用于测定冷藏箱温度,不适于冰箱。

5.3.2 温度监测记录仪:有条件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接种单位可使用多日温度记录仪、电子温度监测器、多路温度监测记录仪等仪器设备进行冷链设备的监测工作,具体操作方法参见有关使用说明书。

5.3.3 监测卡:有条件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接种单位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选择“冷链监测卡(CCM)”、“疫苗有效性监测卡(VVM)”、“疫苗运输指示卡”、“防冻指示卡和禁用警告指示卡”等监测卡进行冷链设备和疫苗温度监测工作,具体操作方法参见有关使用说明书。

5.4 监测注意事项

5.4.1 温度记录表:冷链设备的管理人员每天应至少2次(上午和下午各1次)查看并填写温度记录表。每台冰箱/冰柜都必须设有温度记录表。冷藏设施设备温度超出疫苗储存要求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并记录。

5.4.2 温度计应分别放置在低温冰箱、冰柜的中间位置,普通冰箱冷藏室及冷冻室的中间位置,冰衬冰箱的底部及接近顶盖处。

5.4.3 普通冷库或低温冷库:记录仪和酒精或水银温度计都要用。温度计的敏感器部分不要放在蒸发器的通风处。

5.4.4 冰箱或冰柜的温控器:多数冰箱和冰柜都装有温控器。调节温控器,以使温度达到正常。某些温控器在控制旋钮上带有刻度或数字,这不是所显示的真正温度,而是制冷的等级,数字越大越冷。如果温度过低,必须通过逆时针调节旋钮减少制冷量。

5.5冷链系统评价

5.5.1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辖区内国家免疫规划用冷链系统实施监督管理,将冷链管理纳入各级国家免疫规划常规督导、考核内容,定期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所辖区的冷链管理进行督导、考核。

5.5.2 督导考核内容包括,设备装备是否符合冷链装备基本模式,管理制度是否健全,设备使用是否正确;以及设备专人管理和保养情况、设备损坏及维修情况和记录情况、设备温度记录情况。

5.5.3 评价指标包括设备完好率、使用率、故障设备修复率等,并根据冷链系统的工作状态分析和提出改进措施报告。

第四章 预防接种服务

1 预防接种组织形式

1.1 常规接种

1.1.1 接种单位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和当地预防接种工作计划定期为适龄人群提供的预防接种服务。

1.1.2 承担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每年至少应提供6次接种服务。

1.2 群体性预防接种

1.2.1群体性预防接种是指在特定范围和时间内,针对可能受某种传染病感染的特定人群,有组织地集中实施预防接种的活动。

1.2.2 县级或设区的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传染病监测和预警信息,需要在本行政区域内部分地区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的,应当报经同级人民政府决定,并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全部范围内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的,应当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报经同级人民政府决定,并向卫生部备案;需要在全国范围或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的,由卫生部决定。

1.2.3 作出批准决定的人民政府或卫生部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做好人员培训、宣传教育、物资调用等工作。

1.2.4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制定群体性预防接种实施方案,采取适当的预防接种服务形式开展接种工作。

1.2.5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

1.3 应急接种

1.3.1 在传染病流行开始或有流行趋势时,为控制疫情蔓延,对易感染人群开展的预防接种活动。

1.3.2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行政部门需要采取应急接种措施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下称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下称应急条例)的规定执行。

1.3.3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制定应急接种实施方案,选择适当的接种服务形式尽快开展接种工作。

2 预防接种服务形式和周期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提出的建议确定辖区内接种服务的形式和周期。

2.1 定点接种

2.1.1 预防接种门诊

2.1.1.1 城镇的接种单位,应根据责任区的人口密度、服务人群以及服务半径等因素设立预防接种门诊,实行按日(周或旬)进行预防接种。

2.1.1.2 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可以在乡级卫生院设立预防接种门诊,以乡为单位实行按周(旬或月)集中进行预防接种。

2.1.1.3 预防接种门诊标准及管理办法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预防接种门诊参考标准见《附件一》。

2.1.2 村级接种点

农村地区根据人口、交通情况以及服务半径等因素,设置覆盖1个或几个村级单位的固定预防接种点,实行按月(双月)进行预防接种,每年提供不少于6次预防接种服务。

2.1.3 出生时接种

设有产科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按照“谁接生,谁接种”的原则,承担新生儿乙肝疫苗及卡介苗预防接种服务。

2.2 入户接种

边远山区、海岛、牧区等交通不便的地区,可采取入户巡回进行预防接种方式,每年提供不少于6次预防接种服务。预防接种日期要固定,应选在大多数群众方便的时间。

2.3 临时接种

在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儿童集聚地设立临时预防接种点,选择适宜时间,为适龄人群提供预防接种服务。

3 预防接种证、卡(簿)的管理

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接种单位必须按规定为适龄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作为儿童预防接种的凭证、记录和证明;同时,做好其他适龄人群预防接种的记录工作。

3.1 儿童预防接种证、卡(簿)的建立

3.1.1 预防接种证、卡(簿)按照受种者的居住地实行属地化管理。

3.1.2 在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其监护人应当到儿童居住地的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未按时建立预防接种证或预防接种证遗失者应及时到接种单位补办。

3.1.3 设有产科的医疗卫生单位,要告知新生儿监护人及时到居住地接种单位建立预防接种证、卡(簿)。

3.1.4 户籍在外地的适龄儿童寄居当地时间在3个月及以上,由现寄居地接种单位及时建立预防接种卡(簿),无预防接种证者需同时建立预防接种证;要向流动儿童监护人宣传,及时到寄居地接种单位办理接种卡(簿)和接种证。

3.1.5 接种单位应在接种证上加盖公章.

3.1.7 预防接种证、卡格式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3.2 儿童预防接种证、卡(簿)的使用管理

3.2.1 接种单位对适龄儿童在实施预防接种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并按规定做好记录。

3.2.2 预防接种证、卡(簿)由实施接种工作的人员填写。书写工整、文字规范、填写准确、齐全,时间(日期)栏(项)填写均以公历为准。

3.2.3 儿童迁移时,原接种单位应将儿童既往预防接种史的证明交给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转入迁入地接种单位;迁入地接种单位应主动向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索查儿童既往预防接种史证明;无预防接种证、卡或接种证明的要及时补建、补种。

3.2.4 接种单位至少每半年对责任区内儿童的预防接种卡(簿)进行一次核查和整理,剔出迁出、死亡或失去联系1年以上的儿童预防接种卡片,由接种单位另行妥善保管。

3.2.5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根据托幼机构、学校对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的报告,发现未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受种的儿童,应会同托幼机构、学校督促其监护人在儿童入托、入学后及时到接种单位补种。

3.2.6 预防接种证由儿童监护人长期保管。预防接种卡(簿)城市由接种单位保管,农村由乡级预防保健单位保管。预防接种卡(簿)的保管期限应在儿童满7周岁后再保存不少于。

3.3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卡的使用和管理

3.3.1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卡,是应用接种信息管理软件及数据库,以IC卡、磁卡、条形码等为储存或识别载体,通过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实现儿童接种资料规范化、信息化管理。

3.3.2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卡系统,应按照国家基本技术标准,统一规划、统一接口、统一部署,实现依托网络,数据共享。

3.3.3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卡系统应达到标准统一、编码统一,具备网络查询功能,并在全省范围内实施。

3.3.4 使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卡的地区,不得以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卡替代预防接种证。可按照统一规定,每年将信息库中的接种资料以书面形式进行备份,逐步取代预防接种卡(簿)。

4 注射器材的管理

4.1 注射器材的选择

用于预防接种的注射器材有自毁型注射器、普通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蓝芯注射器,推广使用自毁型注射器。

4.2 注射器材的计划和采购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人口数、出生率、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制定年度注射器材的品种、规格和数量等使用计划,并备用10%左右机动数,统一采购。

4.3 注射器材的分发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使用计划,将注射器材随疫苗逐级分发,各级要做好注射器材的领发登记管理工作。

5 预防接种实施

接种单位接种疫苗,应当遵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和接种方案,并在其接种场所的显著位置公示第一类疫苗的品种和接种方法。

5.1 预防接种前准备工作

5.1.1 确定受种对象

5.1.1.1 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规定的免疫程序,确定受种对象。

5.1.1.2 受种对象包括:本次应种者、上次漏种者和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中的未受种者。

5.1.1.3 清理接种卡(簿),根据接种记录核实受种对象。

5.1.1.4 主动搜索流动人口和计划外生育儿童中的受种对象,与本地儿童同样管理。

5.1.2 通知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

采取预约、通知单、电话、口头、广播通知等适当方式,通知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告知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地点和相关要求。

5.1.3 分发和领取疫苗

5.1.3.1 接种单位根据各种疫苗受种人数计算领取疫苗数量,做好疫苗领发登记。

5.1.3.2 运输疫苗的冷藏包(箱),应根据环境温度、运输条件、使用条件放置适当数量的冰排。

5.1.3.3 冷藏包(箱)的使用方法为:

(1)脊灰疫苗和麻疹疫苗放在冷藏包(箱)的底层;

(2)卡介苗放在中层,并有醒目标记;

(3)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乙肝疫苗放在上层,不要紧靠冰排,防止冻结。

(4)脊灰疫苗装在塑料袋内,无包装盒的疫苗和稀释液用纱布包好,冷藏包的空隙用纱布或纸张填充,防止疫苗安瓿(瓶)振荡破裂。

(5)其他疫苗按照其疫苗使用说明书规定的储存温度,参照上述要求适当放置。

5.1.4 准备注射器材

5.1.4.1 按受种对象人次数的1.1倍准备注射器材。

5.1.4.2 自毁型注射器和普通一次性注射器由上级单位随疫苗一并下发,领发时做好登记。使用前要检查包装是否完好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5.1.4.3 接种单位备好喂服脊灰疫苗的清洁小口杯、药匙。

5.1.5 准备药品、器械

准备75%乙醇、95%乙醇、镊子、棉球杯、无菌干棉球或棉签、治疗盘、体温表、听诊器、压舌板、血压计、1:1 000肾上腺素、自毁型注射器回收用安全盒及污物桶等。

5.1.6 为新生儿提供首剂乙肝疫苗接种的单位,根据辖区内儿童预期出生情况,提前准备乙肝疫苗、注射器材及相关记录资料,保证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尽快接种。

5.2 接种时的工作

5.2.1 接种场所要求

5.2.1.1 接种场所室外要设有醒目的标志,室内宽敞清洁、光线明亮、通风保暖;并准备好接种工作台、坐凳以及提供儿童和家长休息、等候的条件。

5.2.1.2 接种场所应当按照登记、健康咨询、接种、记录、观察等内容进行合理分区,确保接种工作有序进行。

5.2.1.3同时接种几种疫苗时,在接种室/台分别设置醒目的疫苗接种标记,避免错种、重种和漏种。

5.2.1.4 做好室内清洁,使用消毒液或紫外线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

5.2.1.5 接种工作人员穿戴工作衣、帽、口罩,双手要洗净。

5.2.1.6 在接种场所显著位置公示相关资料,包括:

(1)预防接种工作流程;

(2)第一类疫苗的品种、免疫程序、接种方法、作用、禁忌症、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等;

(3)第二类疫苗(包括第一类疫苗的同品种自费疫苗)的品种、免疫程序、接种方法、作用、禁忌症、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接种服务价格等;

(4)接种服务咨询电话;

(5)宣传资料。

5.2.2 核实受种对象

5.2.2.1 接种工作人员应查验儿童预防接种证、卡,核对受种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及接种记录,确认是否为本次受种对象、接种疫苗的品种。

5.2.2.2 接种工作人员发现原始记录中受种者姓名,出生年、月、日有误,应及时更正。

5.2.2.3 对不属于本次的受种者,向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做好说服解释工作。

5.2.2.4 对于因有接种禁忌而不能接种的受种者,医疗卫生人员应当对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提出医学建议,并在接种卡(薄)和接种证上记录。

5.2.3 接种前告知和健康状况询问

5.2.3.1 接种工作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告知可采取口头或文字方式。

5.2.3.2 接种工作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

5.2.3.3 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要求自费选择接种第一类疫苗的同品种疫苗的,接种单位应当告知费用承担、异常反应补偿方式以及本章5.2.3.1的内容。

5.2.4 接种现场疫苗管理

5.2.4.1 接种前将疫苗从冷藏容器内取出,尽量减少开启冷藏容器的次数。

5.2.4.2 核对接种疫苗的品种,检查疫苗外观质量。凡过期、变色、污染、发霉、有摇不散凝块或异物,无标签或标签不清,安瓿有裂纹的疫苗一律不得使用。

5.2.4.3 冻结过的百白破疫苗、乙肝疫苗一律不得使用。

检查百白破疫苗、乙肝疫苗是否冻结的方法为:将被检和对照的正常疫苗安瓿同时摇匀后静止竖立,如被检疫苗在短时间(5~10分钟)内与对照疫苗相比出现分层现象,且上层液体较清,即可判断被检疫苗冻结。

5.2.4.4 注射剂型疫苗的使用

(1)将安瓿尖端疫苗弹至底部,用75%乙醇棉球消毒安瓿颈部后,再用消毒干棉球/纱布包住颈部掰开。

(2)将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下插入安瓿的液面下,吸取疫苗。

(3)吸取疫苗后,将注射器的针头向上,排空注射器内的气泡,直至针头上有一小滴疫苗出现为止。

(4)自毁型注射器的使用方法参见相关产品使用说明。

(5)使用含有吸附剂的疫苗前,应当充分摇匀。使用冻干疫苗时,用注射器抽取稀释液,沿安瓿内壁缓慢注入,轻轻摇荡,使疫苗充分溶解,避免出现泡沫。

(6)安瓿启开后,未用完的疫苗盖上无菌干棉球冷藏。活疫苗超过半小时、灭活疫苗超过1小时未用完,应将疫苗废弃。

(7)冷藏容器内的冰排溶化后,应及时更换。在接种门诊,上午门诊下班前应将未开启的疫苗存入冰箱冷藏室内。

5.2.5 接种操作

5.2.5.1 接种工作人员在接种操作前再次查验核对受种者姓名、预防接种证、接种凭证和本次接种的疫苗品种,无误后予以接种。

5.2.5.2 皮肤消毒

(1)确定接种部位。接种部位要避开疤痕、炎症、硬结和皮肤病变处。

(2)用灭菌镊子夹取75%乙醇棉球或用无菌棉签蘸75%乙醇,由内向外螺旋式对接种部位皮肤进行消毒,涂擦直径≥5cm,待凉干后立即接种。禁用2%碘酊进行皮肤消毒。

5.2.5.3疫苗的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参见国家药典的规定,对未收入药典的疫苗,参见疫苗使用说明书。

目前常用疫苗的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见表4-1。

表4-1 常用疫苗的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疫 苗 接种部位 接种途径 接种剂量/剂次

乙肝疫苗 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 肌内注射 酵母苗16岁以下5μg/0.5ml,

CHO苗10μg/1ml、20μg/1ml*

卡介苗 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附着处 皮内注射 0.1ml

脊灰疫苗 口服 1粒

百白破疫苗 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或臀部 肌内注射 0.5ml

白破疫苗 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肌内注射 0.5ml

麻疹疫苗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 皮下注射 0.5ml

乙脑疫苗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 皮下注射 0.5ml

A群流脑疫苗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 皮下注射 30μg/0.5ml

A+C流脑疫苗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 皮下注射 100μg/0.5ml.

风疹疫苗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 皮下注射 0.5ml

* 母婴阻断的新生儿使用CHO疫苗为20μg/1ml。

5.2.5.4 接种时严格执行安全注射。

(1)接种前方可打开或取出注射器具。

(2)在注射过程中防止被针头误伤。如被污染的注射针头刺伤,应按照有关要求处置。

(3)注射完毕后不得回套针帽。应将注射器具直接投入安全盒或防刺穿的容器内,或者用截针器毁型后,统一回收销毁。

5.2.6 接种记录、观察与预约

5.2.6.1 接种后及时在预防接种证、卡(簿)或计算机上记录所接种疫苗的年、月、日及批号。接种记录书写工整,不得用其它符号代替。

5.2.6.2 告知家长或监护人,受种者在接种后留在接种现场观察15~30分钟。如出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时处理和报告。

5.2.6.3 与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预约下次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和地点。

5.2.6.4 负责新生儿接生的单位在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后,应当填写首剂乙肝疫苗接种登记卡(见《附件五》表1-1-2),同时告知家长在1个月内到居住地的接种单位建证、建卡,并按免疫程序完成第2、3剂乙肝疫苗接种。

5.3 接种后的工作

5.3.1 清理器材

5.3.1.1 清洁冷藏容器。

5.3.1.2 使用后的自毁型注射器、一次性注射器及其他医疗废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处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实行入户接种时应将所有医疗废物带回集中处理。

5.3.1.3 镊子、治疗盘等器械按要求灭菌或消毒后备用。

5.3.2 处理剩余疫苗

记录疫苗的使用及废弃数量,剩余疫苗按以下要求处理:

5.3.2.1 废弃已开启安瓿的疫苗。

5.3.2.2 冷藏容器内未打开的疫苗做好标记,放冰箱保存,于有效期内在下次接种时首先使用。

5.3.2.3 接种单位在进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时,剩余疫苗应当向原疫苗分发单位报告,并说明理由。

5.3.3 清理核对接种通知单和预防接种卡(簿),及时上卡,确定需补种的人数和名单,下次接种前补发通知。

5.3.4 统计本次接种情况和下次接种的疫苗使用计划,并按规定上报。

6 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

6.1 流动儿童是指户籍在外县、在暂居地居住满3个月的≤7周岁儿童。

6.2 对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实行现居住地管理,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享受同样的接种服务。

6.3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制定针对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措施,加强对流动儿童管理。

6.4 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可设立临时接种点,提供便利的接种服务。

6.5 接种单位应主动掌握责任区内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管理情况。对主动搜索到的适龄流动儿童,应当及时登记,建立接种卡(簿)、证,实行单独的卡(簿)管理,并及时接种。

6.6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定期对流动儿童的接种情况进行调查。

6.7 接种单位做好本地外出儿童管理,掌握儿童外出、返回时间,及时转卡;利用春节等节假日期间组织对长期外出儿童进行查漏补种或索查外地的接种资料。

7 常见的预防接种一般反应及处置原则

7.1 预防接种一般反应

预防接种一般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

7.2 全身反应

7.2.1 临床表现

7.2.1.1 发热:分为轻度(37.1~37.5℃)、中度(37.6~38.5℃)和重度(≥38.6℃)。部分受种者接种灭活疫苗后5~6小时或24小时左右体温升高,一般持续1~2天,很少超过3天;个别受种者发热可能提前,在接种疫苗后2~4小时即有体温升高,6~12小时达高峰,持续1~2天。注射减毒活疫苗后出现发热反应的时间稍晚,个别受种者在注射麻疹疫苗后6~10天内会出现中度发热,有类似轻型麻疹样症状。

7.2.1.2 部分受种者除体温上升外,可能伴有头痛、眩晕、恶寒、乏力和周身不适等,一般持续1~2天。个别受种者可发生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一般以接种当天多见,很少有持续2~3天者。

7.2.2 治疗

7.2.2.1 发生轻度全身反应时加强观察,一般不需任何处理,必要时适当休息,多喝开水,注意保暖,防止继发其它疾病。

7.2.2.2 全身反应严重者可对症处理。

7.2.2.3 高热不退或伴有其它并发症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必要时送医院观察治疗。

7.3 局部反应

7.3.1 临床表现

7.3.1.1 注射局部红肿浸润,根据纵横平均直径分为弱反应(≤2.5cm)、中反应(2.6~5.0cm)和强反应(>5.0cm)。凡发生局部淋巴管/淋巴结炎者均为局部重反应。

7.3.1.2 大部分皮下接种的疫苗在注射后数小时至24小时或稍后,局部出现红肿浸润,并伴疼痛,红肿范围一般不大,仅有少数人其直径>5.0cm。有的伴有局部淋巴肿大或淋巴结炎、疼痛。这种反应一般在24~48小时逐步消退。

7.3.1.3 皮内接种卡介苗者,绝大部分受种者于2周左右在局部出现红肿,以后化脓或形成溃疡,3~5周结痂,形成疤痕(卡疤)。

7.3.1.4 接种含吸附剂疫苗,部分受种者会出现注射局部不易吸收,刺激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硬结。

7.3.2 治疗

7.3.2.1 轻度局部反应一般不需任何处理。

7.3.2.2 较重的局部反应可用干净的毛巾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0~15分钟。

7.3.2.3 卡介苗的局部反应不能热敷。对特殊敏感的人可考虑给予小量镇痛退热药,一般每天2~3次,连续1~2天即可。

第五章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与事故的报告及处理

1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报告与处理

1.1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可能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且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

1.2 报告

1.2.1 报告内容 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儿童监护人姓名、住址、接种疫苗名称、剂次、接种时间、发生反应的时间和人数、主要临床特征、初步诊断和诊断单位、报告单位、报告人、报告时间等。

1.2.2 报告程序及时限

1.2.2.1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在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或者接到相关报告,应当及时向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卡(见《附件五》表3-3)。

1.2.2.2 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群体性反应或者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的事件时,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应当在发现后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1.2.2.3接到报告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立即组织调查核实和处理,在接到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群体性反应或者引起公众高度关注事件的报告时,应按规定的时限逐级向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1.2.2.4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按照应急条例的规定进行报告。

更多热门推荐:

1.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接种技术操作要点

2.路政文明执法管理工作规范(全文)

3.交通警察道路执勤执法工作规范

4.财政部关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5.保险机构内部审计工作规范

6.道路运输管理工作规范

7.解读《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

8.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

9.《食品检验工作规范》

10.河南省交通警察道路执勤执法工作规范

篇6:预防接种工作自查报告

为更好地落实国家免疫规划目标和任务,确保我街道计划免疫接种工作顺利实施,确保安全接种。2月8日下午,XX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我中心的预防接种门诊进行督查指导,情况如下:

一、指导情况。

1、冷链系统管理:管理制度落实到位,有冷链档案,冷链运转正常,每天2次有测温记录,以保证疫苗质量安全。

2、接种场所管理:各类急救药品有配备,均未过期,上墙资料更新及时,有接种标记,接种处有明显的温馨提示语;接种场所以及接种器材定期进行消毒并记录;但未配备叩诊槌和冷开水。

3、接种现场管理:接种人员工作衣帽穿戴整齐,全部佩带胸牌并持有有效的《预防接种人员岗位培训合格证书》,疫苗发放登记规范,确保疫苗不离冰,存放正确。电脑专人专用加密,信息化软件运转正常;做到人、卡、苗核对,及时、规范接种;接种二类疫苗,有充分征求家长同意,并落款签字,以严格遵行知情自愿的原则。

3、流动儿童管理:调查摸底资料齐全,卡册规范整齐;

4、预检情况:有专人负责预检工作,登记资料整齐,询问详细,已做好接种前的告知询问工作,并做好告知和禁忌症的询问书面记录。

5、接种操作:各接种人员能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接种方法、剂量、部位均正确,并在接种后留观30分钟,现场记录完整,做到一人一卡入卡入册及时,均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三证齐全。

6.异常反应:一旦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均立即向上级相关部门报告,并做好登记,及时处理。

二、不足之处:

由于本中心场所不够宽敞,未创建规范化接种门诊,故没有电化教育室,未开展电化教育。

三、整改措施

1、接种门诊和留观场所不够宽敞,需要政府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设施的投入;尽快创造条件,创建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

2、需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职工安全接种意识;

3、需要进一步加强规范化培训教育,提高预防接种人员的专业素质。

4、立即配备叩诊槌和冷开水,并尽快开展电化教育工作。

为能使我镇免疫规划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提高我镇免疫规划工作质量,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镇工作开展实际,现将迤那镇卫生院xx年免疫规划工作开展情况自查自纠工作报告如下:

今年以来,我镇卫生院免疫规划工作始终严格遵守上级有关部门和镇党委、政府的要求,在基本原则、服务内容和要求上和上级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确保政令畅通,使各项免疫规划工作得到有序开展。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保障机制,认真履行传染病防治职责。

我院高度重视免疫规划工作,专门制定我镇xx年度免疫规划工作计划;成立了院长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村卫生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免疫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免疫规划工作的.领导。我院切实履行职责,年初在我院全院职工大会上及时学习传达各级免疫规划工作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工作重点和目标;我院开展传染病管理工作会议2次,为扎实开展我镇免疫规划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加强工作督导,对各村卫生室贯彻落实我镇免疫规划工作情况进行专项督导,确保了免疫工作措施的落实。

二、预防接种服务管理。

为加强我镇免疫规划管理工作,一是我院指定专人进行疫苗管理、分发,免疫规划资料整理,疾控中心组织的免疫规划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业务人员的知识面和业务技能;提高卫生人员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知识,xx年对村卫生人员进行免疫规划工作共培训4次。此外,并对村卫生室量化考核2次;预防接种由于自然村寨较为分散,接种方式采取以定点为主,入户为辅,即定点与入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三、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

遵循及时发现,及时报告的原则,每次开展预防接种时,要求接种医生严格按接种规范执行,接种疫苗时不得出现操作错误,出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时及时报告、及时进行调查,及时进行处理,做到处理规范,处理到位,xx年未发现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

四、自查问题

(一)我镇人口较多公共卫生科人少事多,既要参与镇政府安排的其它工作,又要安排好全镇的传染病疫情监测、处理、培训,免疫规划的疫苗运转、督导检查,慢性非传染病的管理、督导等工作,工作量较大。

我院专职从事免疫规划工作的人员仅2人,工作量压力较大。

(二)儿童流动性大,难以完成全程合格接种。由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人口流动频繁,部分儿童在外地出生后才随父母返回或是儿童刚出生即随父母外出打工,待村医将其作为新增目标进行管理时,该儿童年龄已超过疫苗合格接种的时间,特别是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的时间,导致疫苗全程接种率不高,特别是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不高;另外,有的儿童父母在外打工时,将到接种加强针剂的儿童接往外地上学,导致加强接种率不高。

(三)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方面由于前面的工作滞后,儿童信息没有完全录入,加班加点的录导致录入准确率、及时录入率较差。

(四)门诊、住院医生不太重视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所以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填写不全。

(五)入学查验接种方面学校配合不好,接种证收不全,入学接种率较低。

五、下步工作建议及整改

(一)增加免疫规划工作人员。

(二)加强部门协作,齐抓共管做好免疫规划工作。免疫规划工作是一个多部门合作的社会效益性工作,需要多部门的合作和全社会参与,需建立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目标考核,强化督导,确保传染病防治的职能落实到位,确保传染病防治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并形成长效,共同开展好免疫规划工作。

(三)认真履行职责,健全免疫规划体系。进一步健全我院免疫规划管理等相关体系。逐步提高业务素质,完善管理制度,切实提高疫情监测、院感控制和救治能力,降低病死率和感染率。

(四)加强儿童信息系统和各种传染病的管理。

在近段时间我镇卫生院对免疫规划综合资料按照贵州省xx年预防接种服务工作规范要求,逐条疏理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补充、分类及归档保存,提高资料质量。

篇7:幼儿园规范专项自查报告

根据台州市教育局下发的《台州市幼儿园基本现代化督导评估方案》的标准,我园认真地进行了自查自评。现呈上《沿江镇中心幼儿园申报台州市教育基本现代化幼儿园自查自评报告》,敬请审议。报告分幼儿园概况、创建台州市教育基本现代化幼儿园的工作情况、对照“评估标准”的达标情况、存在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四部分,全文如下:

一、幼儿园概况

我园创建于9月,占地面积10333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36、9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836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10、13平方米,绿化面积4500平方米,生均绿化面积16、07平方米。图书藏书量为3642册,生均图书13册,教学用书、参考书325册,订有幼儿专业及其他报刊杂志等共15种。我园活动室等设施按省示范性幼儿园的要求设计,是一所园舍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幼儿园。全园共有7个班级,其中大班3班,中班2班,小班2班。园内设有多功能厅、舞蹈厅、钢琴室、角色游戏室、操作室、科学发现室、医务室、总务处、会议室、接待室等。每个教室都配备了34寸数字电视及电脑、投影仪、VCD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园内所有电脑均与市教育网联网,电视闭路系统、广播系统及自动化办公系统齐全。目前园内共有电视19台、电脑16台,投影仪8台、多功能厅配置了一套液晶投影仪,大门口安装了电脑视频监控。

园内设有省级标准活动室8个,每个活动室面积为69平方米,学生午睡室8个,每个午睡室面积为46平方米,盥水室8个,每个盥洗室面积为15平方米。卫生间11个,每个面积为10平方米。

我园现有教职工21人,幼儿280人,其中专职教师13人,平均年龄25岁,均是幼师专业。取得大专学历7人,占教师总数的58%。

我园以“尊重天性、发展个性、培养灵性”为办园理念,明确幼儿园办园方向及工作目标,积极开展幼儿园各项工作,不断加强规范化管理,提升办园品位。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幼儿园先后承办了临海市幼儿主题教育研讨会、临海市幼儿骨干教师观摩展示课、市机关幼儿园来园送教、镇幼儿教研会等教研活动,邀请了上海家庭教育专家来园给家长讲课。同时04、组织学生参加镇小学生、幼儿文艺会演获二、三等奖,4月组织学生参加台州市第十三届运动会幼儿基本体操比赛荣获二等奖;组织学生参加市幼儿绘画比赛4人次获奖,其中1人获市一等奖。组织教师参加市教师教玩具制作比赛8人次获奖,其中1人获市一等奖;谢丹月等三位教师为市级幼儿教研会开课,蔡晓丹老师辅导学生参加全国书画比赛获三等奖,教师参加临海市级以上论文评比7篇获奖。11月顺利通过了市“平安校园”考核验收,办园成果及园内发展赢得了上级领导和社会的一致赞誉。

二、创建台州市教育基本现代化幼儿园的工作情况

我园的创建工作得到了市教育局、沿江镇党委、政府和中心校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我园多次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有关文件,并对照《评估标准》的20项指标进行逐项落实。同时为了取得在硬件设施上的突破,我园及时向镇政府领导汇报,并得到了镇政府资金上的大力支持。镇政府先后赠送我园图书3500多册,电脑10台,钢琴1架。在学年幼儿园工作计划中,我园把创建台州市教育基本现代化幼儿园作为重点工作。与此成立了以周继宗园长为组长的创建台州市教育基本现代化幼儿园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办园思想、办园特色及教育经费由周继宗园长负责;园务管理、教育工作、师资队伍由副园长谢丹月老师负责;办园规模、园舍管理、面积、教育装备、图书室由后勤组长孙云端教师负责;保教质量、信息化工作、教育科研、体育设施由保教主任李红丹老师负责;卫生保健工作由蔡晓丹老师负责,其它教师协助各块配合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争创工作,开展自查自评,并多次邀请市督导室领导、市有关幼儿教育专家来我园指导争创工作。办园伊始,我们就明确了三年创台州市级示范性、教育基本现代化幼儿园、五年创省级示范性的工作目标,紧紧围绕这一目标,精心打造“中心”这一品牌,在镇政府、中心校的全力支持下,我园先后投入了近50万元添置各类设备设施,努力实现办园理念现代化,园舍环境建设现代化,教育装备和教学手段现代化及幼儿园管理和教师队伍现代化。主要工作与成绩是:

1、大力宣传,统一思想,精心打造“沿江中心”品牌。

自中心幼儿园成立以来,我们把争创台州市教育基本现代化幼儿园作为推进我镇幼儿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全体教职工统一思想,团结一致,共同努力,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同时,我们以“尊重天性,发展个性,培养灵性”为办园理念,树立“一切为了孩子”的教育思想,坚持全面提高保教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全力打造“中心”这一品牌。

2、明确目标,加强管理,提高保教质量。

我园办园时间短,起点要求高。为此,我们认真学习兄弟乡镇幼儿园及北京、上海、杭州等知名幼儿园的先进管理理念,先后制定出我园一系列规章制度,并悬挂在各处室及会议室上,并定期与不定期地对各类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使制度管理做到有目标、有措施、有落实,充分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体现宽严有度的人本管理理念。三年来,我园教职工齐心协力,自始至终保持着高昂的工作热情,我园的保教工作一年变一样,一年上一台阶,许多领导和家长都说,沿江中心幼儿园的变化很大,真是一年一个新面貌。

3、强化师德,勤钻业务,教师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新大纲颁布以后,新型的儿童观、发展观对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的师德建设,业务水平更突出了专业性、主体性、合作性、实践性和反思性等特点。因此,我园不断建立与完善学习制度,创设各类环境,激励和要求教师边工作、边学习、边行动、边研究,不断提升自己业务素质,更新自己的知理结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1)一周二会:我园坚持每周一夜的工作会议和周四夜的业务学习会议制度,这一制度对教师师德和业务水平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沟通平台。

(2)通过“传、帮、带”活动——新老教师的结对,使新教师在一年内能适应新岗位的要求,迅速成长。

(3)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师素质。两年来,我园承办了两次市级幼儿教研活动,选派了骨干教师先后去了北京、上海、杭州及台州各县市参加各级各类学习和培训。同时与省幼师院附属幼儿园建立良好工作关系,组织全体教师去杭州学习听课,邀请市机关幼儿园老师来园送教上课等各种途径开展教研活动。(4)积极支持和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及学历进修。目前我园有7名教师获大专以上学历,在职参加本科和专科函授的教师有5名。同时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市进修学校组织的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市幼儿教师骨干班培训,整体师资素质在不断上升。

(5)积极参加教育科研工作,组织教师参加市级各类比赛。

目前我园教师参与的台州市级结题课题一项,立项课题一项,临海市级结题主持课题1项,立项课题2项,申报临海市级课题研究2项。同时先后选派多位教师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优质课、教坛新秀及教师技能比赛。

4、加大投入,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我园自05年基建工程完成后,在镇政府和中心校的支持下,先后投入了近50万元添置了园内各种教育装备及设施。我园教室统一铺上地板,新做了课桌椅、睡床328张,被子328套,购入大型玩具2套。投入10多万元为教室及多功能厅添置了电脑、投影仪及数字电视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园内电脑网络系统、广播系统和自动化办公系统齐全。投入6万多元对园内绿化进行规划布局,同时对各活动室进行区角布置等。目前园内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怡人,是一所花园式的现代化乡镇幼儿园。

三、自查自评达标情况对照台州市教育基本现代化幼儿园评估标准20项,经自查自评结果达标19项,基本达标1项,达标率为95%。

1、规模

我园共7个班,基本上按有关规定和招生编班,小班共2个班,每班人均30人,中班2个班,每班人员44人,大班3个班,每班人均42人。

(自查结果:达标)

2、园舍环境

园舍建筑符合浙江省建设施工标准,园舍建筑坚固、安全、美观。幼儿园布局合理,日光充足,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周围无危险、无空气、水源、噪音污染。有安全防护设施和安全通道。园内共绿化面积4500平方米,生均16、07平方米。我园于年11月顺利通过市“平安校园”考核验收。

(自查结果:达标)

3、园舍面积

我园按《省级示范性幼儿园标准》设计,占地10333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36、9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836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10、13平方米,绿化面积4500平方米,生均绿化面积16、07平方米。有园长室、总务处、教师办公室兼会议室、保健室、传达室等,厨房主副食加工间面积87平方米,房间符合有关标准,园内有109平方米的多媒体室,同时园内设有科学发现室、角色游戏室、操作室等。

每班有宽敞、明亮、洁净的复合地板活动室,活动室面积69平方米,午睡室面积46平方米,卫生间面积10平方米,盥洗室面积15平方米,每班盥洗室配有流水龙头8个,卫生间配有坑位8个,有流水冲洗设备。

(自查结果:达标)

4、教育装备

按原国家教委颁发的《幼儿园教玩具配备目录》,基本配备了教玩具,有大型活动器材4件,有足够的教具,学具供幼儿使用,桌面玩具和自制玩具人均6套以上,每班均有自然角和区域活动角布置。

园内有钢琴1架,数码相机1架,风琴8架,彩电19台,电脑16台,VCD9台,录音机8台,洗衣机1台,冰柜1台,清毒柜2台,音响及无线话筒一套,视频电脑防盗监控1套,每个老师都配上电脑,基本实现了自动化办公。

(自查结果:达标)

5、图书室

幼儿园重视幼儿教育教学资料及各类保教图书建设,有资料室和阅览室。借阅制度健全、措施落实。图书室有各类保教图书325册,订有10种幼教专业杂志,全园共有幼儿图书3642册,人均13册,有配套的教师用书,教学图片、音带和幼儿操作材料。

(自查结果:达标)

6、体育设施

有相应的户外活动硬质地1500平方米,草坪平方米,有40m跑道的幼儿体育活动场,人均活动使用面积12多平方米。园内有玩沙、嬉水池、种植园地及小动物饲养角。

体育器械齐全,种类丰富,室外有大中型玩具,有攀爬墙、滑滑梯、荡椅、小足球、小篮球、钻圈、跳绳等活动器具。

园内配备兼职保健员一人,设有保健室,室内有器械柜,有身高体重测重器、体温表、视力表、听诊器及常用药品,每班午睡室配有紫外线消毒灯。

(自查结果:达标)

7、师资队伍

我们拥有一支年轻、进取、有活力的师资队伍。我园现有教职工21人,其中专职教师13人,平均年龄25岁,均是幼师专业。取得大专学历7人,占教师总数的58%。

园长具有小学高级职称,大专学历,并参加在职中央电大临海分院学前专业函授,获省级园长合格岗位证书。思想素质好,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有管理和指导保教的能力。实行园长负责制,有明确的领导班子分工,班子成员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群众威信高,全园教育科研活动成绩喜人,班子成员均获得台州市、临海市级课题及论文获奖证书。保育员符合《规程》决定的任职资格,受过保教知识的培训。兼职保健员符合《规程》规定的任职资格,并持有大专以上学历。兼职财务人员具有中专以上学历,且受过专业培训,持有会计证,能顺利完成本职工作。

(自查结果:达标)

8、教育经费

坚持勤俭办园,按规定收费,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帐目清楚,手续齐全,每年高于保育经费的15%用于改善办园条件。近两年共用于添置各类教育装备设施50多万元,使我园各类设施配备达到全市前列。园内每周公布食谱,每月公布结算伙食帐。食堂有严格的伙食管理制度,教职工的伙食经费与幼儿的伙食经费严格分开。

(自查结果:达标)

9、办园思想

我园以“尊重天性、发展个性、培养灵性”为办园理念,明确幼儿园办园方向及工作目标,积极开展幼儿园各项工作,不断加强规范化管理,提升办园品位,全心全意为幼儿服务、为家长服务。幼儿一日在园时间为9小时以上,为家长提供了方便。办园目标明确,有分阶段落实措施及具体要求。全园实行以园长负责制的管理网络,管理科学、民主。对园内突发事件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国内日常管理规范有序,能在工作中主动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监督和领导,并能主动汇报、协调园内各项工作。

(自查结果:达标)

10、园务管理

幼儿园有中长期的办学目标,即把我园建设成为管理科学、保教质量高、师资素质强、社会声誉好的乡镇一流的现代化幼儿园。

我园园务工作计划与我园发展目标有机衔接,教务工作计划祥实、措施有效、过程落实、使我园实现了建园时间短,起点高,发展快的有效管理。

(自查结果:达标)

11、园务管理

实行园长负责制,有明确的园长管理网络体系,建立了园务委员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几家长委员会,教职工、家长及社会人员都成为管理主体,参与决策与管理。园有明确的领导班子分工,班子成员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经常召开园务管理会议,充分发挥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健全园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全园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自查结果:达标)

12、园务管理

园长2006年被市进修学校聘为全镇师德讲座辅导师,全园教职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学习,坚持“爱心献给孩子,微笑留给家长”准则,关爱幼儿,尊重幼儿,积极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对幼儿进行创新意识培养,多人次幼儿获台州市、临海市级比赛奖励。不体罚成变相体罚幼儿,让幼儿园真正成为孩子的乐园。我园坚持每周一夜的工作会议和周四夜的业务学习会议制度,并要求教师每学期至少学习一本教育理论专著,写一份读书心得体会,每学期记录不少于50张的学习摘录卡,这一制度对教师师德和业务水平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沟通平台。通过“传、帮、带”活动——新老教师的结对,使新教师在一年内能适应新岗位的要求,迅速成长。

本学期我园新购电脑9台,现在全园共有电脑16台,全部教师使用电脑进行资源共享集体备课,教师基本普及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熟练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40%以上教师会设计教学软件和制作课件。我园建立了教师发展的评价制度,与年度考核、职评和先进评比相结合,促进教师素质全面提高。

(自查结果:达标)

13、园务管理

幼儿园园长室、教室、会议室和办公室都安装了电脑,多数管理工作运用计算机,教师备课及其他查阅资料等工作都使用计算机,有效实现了资源共享。

(自查结果:达标)

14、教育工作

遵循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认真落实纲要理念。我园以““尊重天性,发展个性,培养灵性”为教育目标,制订各类计划,注重个性差异,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一日作息时间,根据季节变化分别制订了冬令、夏令的作息时间表。严格管理幼儿在园的起居、学习、活动安排,做到动静结合,保证幼儿每天2小时午睡和1时户外体育活动时间。德育工作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过程,园、班工作计划,措施到位。通过开展活动使幼儿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得到培养。坚持幼儿的常规和随机教育,重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游戏是幼儿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幼儿学习的主要载体。坚持以游戏为载体进行教育。国内开辟各种游戏场所,设计各种游戏方案,发挥游戏功能,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快乐。

(自查结果:达标)

15、教育工作

认真贯彻执行幼儿教育方针、政策和《幼儿园工作规程》。园内及各班教育工作计划齐全,执行严格。重视教育科研活动,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加强教育,教学研究,积极开展园内教研。每学期有教学研究计划、总结,经常性组织开展园内教学研讨会,承办市级教研会2次,与市机关幼儿园互动开展教研活动。全体教师参与开课,开课率达100%。选派骨干教师到杭州参加省级教研会,积极参加台州市级、临海市级的各类教研活动。积极鼓励教研参与课题研究,目前主持和参与的课题有3项已结题,2项立项,2项申报,100%的教师参与园、镇、市级的各类论文评比。

(自查结果:达标)

16、卫生保健工作

严格执行〈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及其他有关卫生保健制度,把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卫生保健工作当作我园的重要工作来抓,工作有计划,措施落实。

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一日作息时间,根据季节变化分别制订了冬令、夏令的作息时间表。严格管理幼儿在园的起居、学习、活动安排,做到动静结合,保证幼儿每天2小时午睡和1时户外体育活动时间。

园内每学年组织幼儿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制度,由镇卫生院负责,检查结果反馈家长并存档。坚持晨检制度,重视档案整理和记录。有定期的卫生清毒制度和安全保障计划,严格按有关规定执行。

食堂订有各类卫生制度和职责,严格按照《食品卫生制度》,做到食品生熟分开,食堂用具分类消毒、餐具一餐一清毒,配置每人“二巾一杯”,每个活动室配有保温桶茶水供学生饮用,饮用水符合卫生要求。积极做好计划免疫和疾病预防工作。

凡是市教育局和卫生局规定的免疫项目都能认真落实。特别是“腮腺炎”和“流感”预防与接种工作配合到位,同时积极利用家园联系阵地做好有关预防小知识宣传。一旦发现传染病例立即采取隔离,并在活动室、午睡室采用食醋蒸熏、紫外线消毒等措施,遇到偶发病例能及时与卫生防疫部门联系。

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根据幼儿的口味和季节变化制定科学合理营养的幼儿膳食。食堂建立食物购买台帐及36小时食物留样制度。厨房用具生熟分开,不吃隔夜饭。有严格的伙食管理制度,师生伙食分开。

(自查结果:达标)

17、教育科研

我园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重视教育科研活动,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加强教育,教学研究,积极开展园内教研。每学期有教学研究计划、总结,经常性组织开展园内教学研讨会,承办市级教研会2次,全体教师参与开课,开课率达100%。选派骨干教师到杭州参加省级教研会,积极参加台州市级、临海市级的各类教研活动。积极鼓励教研参与课题研究,目前主持和参与的课题有3项已结题,2项立项,2项申报,100%的教师参与园、镇、市级的各类论文评比。目前有80%的教师参与已经结题的课题和立项及申报的市级课题研究,获奖论文与教师之比大于0、4。

(自查结果:达标)

18、信息化工作

我园配备了现代化教育教学和办公设备。与市教科网联网,有电视系统、广播系统、多媒体设备及自动化办公设备等。管理人员办公室、教室都配备了电脑,有效地进行资源共享。

幼儿园添置了液晶投影仪一套,创设了多媒体教室,对全体教师进行有计划的电脑培训。全体教师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教学工作,并能运用教科网收集整合教学信息并为教育教学服务。

(自查结果:达标)

19、保教质量

认真贯彻执行幼儿教育方针、政策和《幼儿园工作规程》。园内及各班教育工作计划齐全,执行严格。全园教师根据新大纲要求开展保教活动,力求对幼儿的身体素质、思想品德、心理素质、学习兴趣和行为习惯等方面作出准确评价。我园幼儿身体素质好,身高、体重、视力、血色素等达标率在90%以上,各种疾病发病率在0,3%以下、德育工作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过程,园、班工作计划,措施到位。通过开展活动使幼儿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得到培养。坚持幼儿的常规和随机教育,重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改革幼儿教育评价,园内根据幼儿发展水平设计了幼儿成长发展水平记录册。改变原先的单一评价,注重学生发展性评价,幼儿各种能力培养逐年加强,水平不断提高。

环境作为幼儿的潜在课程,对幼儿的发展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我园重视丰富多彩的育人环境。在园内的各个地方创设美的意景,使幼儿在如画的环境中感染,在怡人的环境中得到美的熏陶。

(自查结果:达标)

20特色办园

由于我园办园时间短,在办园品位及特色上有一定的距离、但我们在环境布局及管理上有很大的提高、我园办园时间虽然短,但起点高,目标远,已经赢得了家长和政府的高度肯定、

(自查结果:基本达标)

四、存在的问题与今后工作努力方向

1、我园的办园性质是民办公管,如何使这一办园体制长期有效地坚持并发展下去,有利于我镇幼教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园的办园品位,更需要政府、学校与投资方的长期合作。

2、师资力量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由于我园建园时间短,但起点高、发展快,尤其是在编公办幼儿教师编制不足,会影响到我园开展省级示范性幼儿园的争创工作和办园品位的提高。另一方面,在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上需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严格要求,尤其需要培养业务骨干教师,以适应我园发展需要,真正打响“中心”品位。

3、需进一步理顺与周边民办幼儿园的关系,以更科学合理地规划我园的发展规模,提高办园品位,同时能使我园起示范幅射效应,带动民办幼儿园的发展。

把我园办成现代化的一流的乡镇幼儿园是我们全园教职工的心愿、只有不断进取,努力工作,才能使我园的发展更上一个台阶。把我园建成一所保教质量高,师资素质强,社会声誉好的现代化幼儿园是我们全体教职工孜孜追求的工作目标,我们一定会工作着并努力着!

篇8:规范管理自查报告

多年来,我校依据《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学生、后勤管理规范(试行)》的要求,大力加强教学、学生、后勤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在5月扬州市教育局及208月江苏省教育局对我校进行“三项管理规范”视导后,我校依据视导反馈意见,针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扎实开展整改。为进一步规范教学、学生、后勤管理工作,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我校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全省职业学校教学、学生、后勤管理规范专项视导工作的通知》以及市教育局《关于做好迎接全省职业学校三项管理规范专项视导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对照省教育厅发布的教学、学生、后勤管理规范视导标准进行自查自评,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教学管理规范方面

(一)组织健全,制度完善,教学行政规范高效

目前,我校实行了“统一领导,分部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二级管理”模式。校长室下设督评室、办公室、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招生处、就业处、实训处等8个行政服务部门和专业一部、专业二部、专业三部、成人教育部等4个职能部门。形成了以教务处为主导,专业部为主体的教学管理体系;以政教处为主导,专业部为主体的德育管理体系。“二级管理”模式的建立,实现了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并重,事务管理与服务管理并举,集中管理与分项管理并进,有利于建立高效运行的管理体制。学校还以《高邮职教中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建设的决定》为指导,以实施《高邮职教中心中层干部竞聘方案》和《高邮职教中心中层干部交流轮岗试行办法》为突破口,以《高邮职教中心部门绩效考核细则》和《高邮职教中心软环境建设制度》为抓手,建立中层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竞争机制和流动机制,强势推进团队执行力,强化干部工作作风。学校教育行政协调运作,规范高效。

(二)科学规划,打造特色,专业建设扎实有序

学校为服务地方产业需求,紧紧围绕地方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适时调整专业结构,着力培育市场所需的专业群、专业链,精心打造体现我校办学特色的主干专业、示范专业。服务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等国家产业振兴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我们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如在机电类专业中增设了汽车维修和驾驶专业、在电子类专业中增设了动漫设计和电线电缆专业。对接以现代农业为代表的第一产业,我们及时增设了养殖等新专业,努力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对接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按照企业生产的技术、设备和设施标准,改进实践教学条件,努力提高虚拟仿真、模拟现实和多媒体教学等信息化教学实训水平。跟踪现代服务业调整、升级与发展趋势,应对第三产业职业岗位特别是新职业岗位变化,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制定专业授课计划。为拓宽联合办学的渠道,学校实行校企合作,加强专业建设:与江苏传艺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波司登制衣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联合办班,培训学员。南北合作,积极利用苏南一些学校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弥补自身办学条件不足,满足专业建设的需求。

(三)完善机制,凸显课改,育人质量不断优化

严格采用省规课程标准,努力适应人才培养要求和职业岗位要求。各专业课程设置结构合理,课程课时比例恰当。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全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我校将师资队伍建设确定为学校发展的优先战略,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全体教师制定三年提升计划。不断加大师资培训、引进力度,组织教师参加出国进修及国家级、省、市骨干教师培训和其他各类技能培训,同时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培训,提升“双师素质”。积极营造科研氛围,提高教师科研积极性。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科研理论水平。规范课题管理,努力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狠抓教学过程管理,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体系,提高教学管理的精细化程度。教务处、各系部对教师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考试等教学常规管理严格规范,组织教师常规教研,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水平,认真布置、及时批改作业,加强辅导,将过程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有机结合。按照“基础训练、仿真训练、实战训练”三段式构建实训基地,拓展校外实训基地,严格按照教学计划组织实践性教学。实验实习教学有完备的教学计划和指导书、任务书,指导学生认真撰写实习实训总结,同时对学生的技能训练有明确的规范和阶段性要求,不断增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二、学生管理规范方面

(一)构建学生管理体系

完善学生管理制度

学校以“五校”为合力(即:学校、党校、团校、青年军校和家长学校),在“三全管理”上下功夫,做足“三个学会”文章(即: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全程管理”突出夜间值宿制和顶岗跟踪管理制;“全员管理”实行“全员招生—全员育人—全员推荐就业—全员跟踪服务”一条龙式的德育导师制。形成了“一主体四主线”育人模式,即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以激励导向为主线,开展了“文明学生”、“文明宿舍”评比、“星级班级”评比活动;以重大节日、纪念日为主线,开展了如“弘扬雷锋精神,传承中华美德,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手拉手,献爱心”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元旦文艺汇演等活动;以课外文体活动为主线,举办小发明和制作比赛、校园“十佳歌手”卡拉OK大赛、校园读书节活动等;以学生社团建设为主线,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

(二)打造学生管理队伍

注重学生管理实效

根据学生管理工作要求和我校德育工作实际,着力打造四支德育队伍。一是加强政教处和专业部德育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注重培养能吃苦、懂方法、敢管理的德育工作干部,促使校部二级学生管理形成新体系,全程管理人员协助管理。二是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各专业部注重加强与班主任的沟通联系,通过召开班主任座谈会探讨学生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每月召开至少一次全校性班主任培训会,指导班主任开好主题班会,总结当月学生管理得失,计划下月学生管理重点,同时听取班主任意见,统一思想认识。在工作中,以绩效考核促工作成效,建立并实施完善的班主任评价体系,发挥评价体系的激励作用,不断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三是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注重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指导学生干部参与管理工作和开展学生社团活动。政教处、团委指导各系开展团干部及学生会干部工作培训,培养学生的服务和管理意识。团委积极指导开展社团活动和学生志愿者活动。四是加强兼职队伍建设。聘请法制副校长,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参与学生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关工委的职能,构建立体化育人网络。

(三)严格学生管理常规

创新德育工作举措

首先,大力加强常规管理。一是抓好学生在校“三期”——入学初期、学习中期、学习后期,针对每个阶段的特点,分别抓行为规范教育、素质养成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道德教育。二是重视学生在校的四个关键时段——起床至上午上课时段、上午放学至下午上课时段、下午放学至晚自习前时段、熄灯就寝以后时段,根据每个时段的特征,强化管理。三是坚持八大管理制度:坚持全程管理和值宿制度,坚持升国旗唱国歌以及国旗下讲话制度,坚持班会制度,坚持班主任月培训制度,坚持德育工作考评制度,坚持家校联系制度,坚持“十严禁”和“三严一禁”制度,坚持安全教育和督查制度。四是加大教室、宿舍、食堂常规管理。每天上午、下午、晚自习由学生会进行各班级纪律、教室卫生、宿舍卫生检查,每天的检查情况及时反馈,每月汇总评比。

其次,创新德育工作方法。一是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利用元旦、春节、元宵、清明、中秋、国庆等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教育,在父亲节、母亲节来临之际开展感恩教育,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坚持以提高人文素养、拓宽文化基础和增强综合职业素质为重点,深入推行以“六个一”教育为核心的“扬长教育”模式,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文明礼仪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就业创业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毒品预防教育等。二是积极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和志愿者活动。为培养学生不同的兴趣和爱好,专业部组织开展百人社团活动,举办了诗歌朗诵、英语爱好者、无线电装配兴趣、球类、棋类等十几个兴趣小组。以两年一度的学校体艺节为平台,坚持体艺“2+1”、校园卡拉OK赛、诗歌朗诵会、大合唱比赛、棋类比赛等。以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文明风采大赛、创新大赛、技能大赛为契机,加强各类活动的组织开展,活跃校园文化氛围,展现青春气息,倡导高雅的校园文化,藉此为学生提供和创造实践锻炼的机会和场所,构建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空间。

三、后勤管理规范方面

(一)建立后勤管理体系

不断完善规章制度

我校后勤各岗位责任明确,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工作运转秩序正常。总务处下设维修、膳食、卫生和后勤服务中心,组织机构健全,工作职责明确。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各类后勤管理规章制度,财务、安全、环境卫生、绿化、资产、食堂、水电、基建与维修等相关管理制度齐全,主要包括后勤管理和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后勤人员岗位责任制、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资产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校园绿化美化管理制度等,这些工作制度根据工作实际正不断予以完善。

(二)不断加强校园管理

力求环境整洁优美

我校环境管理人员职责明确,实施班级环境卫生区域包干负责制,坚持环境卫生每日检查公布制度,坚持强化学生劳动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劳动服务的育人功能。努力做好校园绿化工作,营造一个绿化、美化、净化的和谐校园环境,发挥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功能。加强绿化管理工作,将校园绿化与养护外包给市园林管理处,增加绿化面积、品种,定期做好校园花草树木的养护。在校园内针对不同功能区域合理配置文化宣传牌、警示牌,同时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消灭卫生死角,校园面貌焕然一新。我校创建成为扬州市绿色学校。

(三)坚持强化膳食管理

提高服务师生意识

加强对食堂、超市的监管工作,规范食堂各项管理工作,特别是强化留小样、工作服、口罩、健康证、无蝇、合理配餐等工作要求,成效显著。食堂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出纳会计与记账会计分工明确。成立由分管校长、主任、教师以及学生参加的食堂、超市督查工作小组,不定期配合卫生防疫部门检查食堂、超市的卫生情况,严把“卫生关、质量关、价格关”。浴室坚持天天开放,方便住宿学生生活。定期总结成绩与不足,并及时反馈,督促整改,做到师生满意、家长放心。向师生普及卫生常识,不断提高师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保护意识。制定食堂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围绕“卫生、防疫、健康、安全”八字方针,以建设健康校园为抓手,积极开展卫生工作。

(四)财务管理制度健全

严格执行财经纪律

我校制定了《财务人员岗位职责》,《财务工作管理规范》,《支票、现金管理制度》以及《会计档案管理规范》等一系列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学校收支按照财务管理规定进行,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不设小金库,不设账外账。收费前公示收费项目和标准,向学生收费由财务处统一办理,其他部门和个人不得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建立票据台账,严格票据购用销手续。代办费用专款专用,按实核算,多退少补,及时足额发放国家助学金、奖学金。财务人员按期参加财政局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

(五)不断强化规范意识

努力完善资产管理

加强对学校固定资产和耗材的管理,房地产档案资料齐全,管理规范。学校定期组织资产清查工作,各专业部、职能处室在学校资产清查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开展自查工作。在自查的基础上,学校资产清查领导小组对各专业部、处室自查情况进行复查、统计,使学校资产和资金得到有效利用。严格购物申请和审批制度,做到购物、保管、使用分离,充分发挥物资的使用效益,节约资金。主动与政教处配合,强化住宿学生和宿舍管理人员节约水电、安全用电意识,加强学生宿舍用水、用电的检查,发现长明灯、常流水等现象做好记录,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并在校园OA系统实时通报,督促其及时整改。严格班级公物交接制度,学期结束时,配合政教处对班级公物管理进行考核,奖罚分明,努力构建节约型学校。

(六)高度重视安全管理

积极开展安全教育

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切实做好安全教育和安全防范工作,明确安全工作职责,加强安全教育,严格值班制度,及时排查校园存在的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落实。校园安全基础设施完好,完善监控等技防设施布局。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校园意外伤害应急管理机制,强化学校卫生、消防等安全管理,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活动,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抓好安全专题教育、安全宣传、安全演练、法制教育。我校通过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师生的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得到极大提高,保证了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七)细化基建维修管理

规范档案资料管理

我校基建工程实施领导小组集体负责,分管主任具体负责,项目申请、批复、许可证、招投标手续规范、材料齐全,基建工程档案资料完整。在小型维修上也抓实过程控制,做到用“四单”(申购单、询价单、验收单、结算单)来把好“六关”(申购关、询价关、质量关、过程控制关、验收关和结算关),有效地防止了公用物资的流失。

综上,我校在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上经过大力整改在原有基础上更上台阶,学校正有序、高效、精致运转;成绩是明显的,但对照《江苏省职业学校管理规范(试行)》的要求,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尚有许多不足:专业文化特色不明显,校园文化建设有待加强;教学管理组织体系需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需进一步规范;教师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教学研究还需加大力度等等。以后,我们将继续深入对照《规范》要求,查漏补缺,虚心接受反馈建议,大力整改。我们坚信,有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有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一定能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我校的三项管理水平必将再上一个台阶。

篇9:乡镇卫生院预防接种规范管理专项活动自查小结

乡镇卫生院预防接种规范管理专项活动自查小结

例文一:

我县自20xx年6月1日起在全县逐步实施了乡镇卫生院规范化管理,通过召开动员会、下发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制定工作措施等工作方式,先以部分乡镇卫生院试点为引导,逐步在全县推开。到目前为止,此项工作已在全县13个乡镇卫生院全面实施。按上级要求,现将我县乡镇卫生院规范化管理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自查汇报如下:

一、工作成绩

1、通过对卫生院医疗方面各临床科室和公共卫生方面的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以及环境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包括科室配置、医疗设备配备及使用、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聘任等在内的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

2、通过对乡镇卫生院人、才、物的统一管理,使卫生院对本单位及下属辖区内村卫生室的技术人才调配、资格准入、经费投放、资产管理以及业务指导和工作统筹、公共卫生、医疗市场监管等,理顺了乡镇卫生院的管理体制。

3、完成了乡镇卫生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在实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将乡镇卫生院科室设置分成了公共卫生和医疗两部分,明确了各乡镇卫生院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中心卫生院要在此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指导周边一般卫生院的业务工作的职能。建立了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人员工资的分配与其所提供的服务和劳动贡献挂钩,提高了乡镇卫生院的内在活力,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4、在卫生院行政和业务两方面均实行了制度化管理。设定了院领导和科室负责人的阶级性目标任务。实行责、权、利相结合的岗位责任制度,建立健全了包括各临床科室交接班、医疗文书规范书写、差错事故登记、消毒隔离等各项医疗护理工作制度,防范医疗纠纷、杜绝医疗责任事故的发生。

5、积极开展农村卫生机构对口支援工作,安排了5家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13所乡镇卫生院,安排13所乡镇卫生院按其区域划分,负责全县248所村卫生室的包片责任制,切实建立健全了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的基础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通过签订对口支援协议书的.形式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工作方式、时间及双方责任和权力,提高了各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及服务能力,从而使受援的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在环境建设、内涵建设方面有了明显变化。

6、加强了乡镇卫生院会计、卫防专干、妇幼专干、合疗专干等专职人员管理,制定了各专干的聘用及考核管理办法,所有专干的聘用必须由卫生院申报,卫生局审批后录用,未经上级主管部门许可,卫生院不得随意更换,确保了卫生院专职人员队伍的稳定性,有效地促进了财务及公共卫生等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7、制定下发了《华县乡镇卫生院院长规范十条》,加强了卫生院院长的管理工作。明确要求卫生院院长要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开展各项工作,服从卫生局管理,确保政令畅通,按照《华县乡镇卫生院院长规范十条》要求严以律己,按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存在问题

1、由于历史原因,个别乡镇卫生院技术人员短缺、规模小,现有医疗设备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解决办法:正在通过临时借调、委托培训等方式予以解决。

2、医疗设备资源分布不平衡。解决办法:卫生局通过调查摸底统计,将全县乡镇卫生院所有损坏、闲置的医疗设备进行统一登记、维修、保养、调试后,重新调配使用。以提高设备使用率,方便群众就医。

3、将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乡镇卫生院规范化管理及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三项工作中的内在共同点有效结合,齐抓共管,科学合理安排部署,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稳步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贯彻落实好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我们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扎实推进“药品三统一工作”。现将我辖区药品“三统一”工作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院成立了“三统一“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制定了药房质量管理方针、目标,编制了质量管理程序文件和操作规程,实施定期检查与常规检查相结合,使我院药事质量管理工作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二、我院从10月至今一直由“三统一”企业配送,基本药物使用率100%。

三、我辖区标准化村卫室15家,已全部与“三统一”签订合同,药品由“三统一”采购。

四、我们已对我院全体职工进行《基本药物临床指南》培训,目前临床医生能做到合理安全使用基本药物。

“三统一”配送过程种存在的主要问题:

1.配送企业药品品种不太全面,个别必须药品不能满足医院及村卫生室临床用药。如急救药品。

2.药品配送过程中送货不及时。

3、部分药品价格偏贵。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下决心实施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加大宣传监管工作力度,健全药品“三统一”工作长效监管机制,确保药品“三统一”工作顺利推进。

例文二:

xx年是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年。为做好规范年管理活动,不断提升全乡免疫规划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根据《XX市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年活动方案《要求,为不断提升全乡免疫规划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巩固人群免疫屏障,努力降低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查情况

1、加强接种管理,规范接种服务

按照《x省预防接种单位管理办法(试行)》加强预防接种单位和人员准入管理,对辖区内接种单位进行统一规划,对从事接种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核发接种人员资格证,无接种资质人员不得从事预防接种工作。要求接种单位严格按照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和接种方案的要求规范实施接种,在实施疫苗接种前先告知受种者或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告知一类苗免费政策,二类苗知情、自愿的前提下,不以任何理由强迫接种二类疫苗,不撤擅自用二类疫苗替代一类疫苗,不擅自开展群体性疫苗接种。

2、加强疫苗管理和冷链运转

县级疾控机构和接种单位能按照国家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做好疫苗出入库登记,保障疫苗储存、运输和使用各个环节的冷链运转,保证疫苗质量。指定专人对疫苗的管理,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建立真实、完整的购进、接收、分发、供应等记录,妥善处理好报废疫苗。

县卫生局加大监督管理,对疾控机构和接种单位一类疫苗分发和二类疫苗购买的情况进行督查,

县疾控机构和接种单位依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制订二类疫苗使用计划,实行统一采购,并做好疫苗生产、疫苗批发企业的资质查验,索取疫苗批号合格证明等工作。同时,加大对疫苗储存、运输及接种各个环节的监管力度,做好储存、运输疫苗记录。

3、加强疑似预防

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报告与处置工作 认真做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的监测和报告管理。县疾控机构和接种单位及其医疗卫生人员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依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及时处理,并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县疾控中心及时组织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专家组对报告的病例进行调查处理和确诊鉴定。对确属异常反应的病例,应按有关规定上报相关材料,落实补偿资金。对于因疫苗接种异常反应而引起相关上访人员,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妥善处理。

4、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普及预防接种知识

加强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的沟通,大力宣传预防接种对保护公众健康的重要意义,疾控机构和接种单位加大今年“4.25全国预防接种宣传周”活动力度,提高公众对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程度和国家扩免政策,倡导社会各界重视、关心支持、理解预防接种工作,消除社会对扩免工作误解。

二、存在主要问题

1、部分接种单位冷链运转运输记录不全,没有途中及到达时温度记录;

2、少数接种单位疫苗接种知情告知内容填写不全,未告知疫苗预防疾病,无监护人鉴名等;

3、部分乡镇防保站未设立生物制品帐目,出入库帐目与冰箱疫苗实物不符、未做到日清月结。

4、少数乡镇防保站存在一、二类苗捆绑接种现象,违背了二类疫苗自费自愿原则。

5、少数乡镇疫苗报废未按《一类疫苗报废管理办法》进行报废手续。

三、下一步工作意见

1、加强生物制品疫苗管理,做好疫苗储存、运输冷链运转及温度监测工作,确保疫苗质量;

2、认真做好受种者或监护人接种疫苗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知情告知工作,告知后监护人签名。

3、进一步做好常规免疫工作管理,优先确保一类疫苗接种,接种二类疫苗要受种人或其监护人知情、自愿的前提下接种,不得以任何理由强迫接种二类疫苗;

4、加强疫苗管理建立真实、完整的购进、接收、分发、供应等记录,做到日清月结,帐物相符;

5、报废疫苗严格按《一类疫苗报废管理办法》完善报废手续,不得任意处理。

6、认真组织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重点工作

按照省厅统一布置,5月份将对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第三针补种,对东华理工大学行知分院在校学生乙肝疫苗补种强化;下半年在全县开展麻苗强化活动。这些工作任务重,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制订工作计划和方案落实保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层层分解任务和责任,确保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工作措施落实。

例文三:

xx年是预防接种规范管理年。为做好规范年管理活动,不断提升全镇免疫规划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根据省、州、县相关文件要求,为不断提升全镇免疫规划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巩固人群免疫屏障,努力降低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查情况

1、加强接种管理,规范接种服务

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加强预防接种单位和人员准入管理,对辖区内接种单位进行统一规划,对从事接种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核发接种人员资格证,无接种资质人员不得从事预防接种工作。要求接种单位严格按照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和接种方案的要求规范实施接种,在实施疫苗接种前先告知受种者或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告知一类苗免费政策,二类苗知情、自愿的前提下,不以任何理由强迫接种二类疫苗,不撤擅自用二类疫苗替代一类疫苗,不擅自开展群体性疫苗接种。

2、加强疫苗管理和冷链运转

接种单位能按照国家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做好疫苗出入库登记,保障疫苗储存、运输和使用各个环节的冷链运转,保证疫苗质量。指定专人对疫苗的管理,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建立真实、完整的购进、接收、分发、供应等记录,妥善处理好报废疫苗。

3、加强疑似预防

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报告与处置工作 认真做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的监测和报告管理。各村卫生室人员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依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及时处理,并立即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4、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普及预防接种知识

大力宣传预防接种对保护公众健康的重要意义,加大今年“4.25全国预防接种宣传周”活动力度,提高公众对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程度和国家扩免政策,倡导社会各界重视、关心支持、理解预防接种工作,消除社会对扩免工作误解。

二、存在主要问题

1、部分接种单位冷链运转运输记录不全,个别卫生室无相关记录保存。

2、部分村卫生室未设立生物制品帐目,出入库帐目与冰箱疫苗实物不符、未做到日清月结。

3、个别村医对计划免疫程序掌握不清楚,应种儿童底数不清。

三、下一步工作意见

1、加强生物制品疫苗管理,做好疫苗储存、运输冷链运转及温度监测工作,确保疫苗质量;

2、加强疫苗管理建立真实、完整的购进、接收、分发、供应等记录,做到日清月结,帐物相符;

3、报废疫苗严格按《一类疫苗报废管理办法》完善报废手续,不得任意处理。

4、认真组织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重点工作、加强村医的培训力度,提高村医接种效率。

5、认真组织开展摸底工作,做好儿童查缺补漏,避免重大转染病爆发流行。

篇10:规范财务会计基础工作专项活动自查报告

根据深圳证监局《关于在深圳辖区上市公司全面深入开展规范财务会计基础工作专项活动的通知》(深证局发[]109 号)的要求,为切实做好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财务会计基础工作的自查自纠、整改提高工作,进一步提升公司财务规范运作水平, 年 7 月 4 日,公司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公司制定的《规范财务会计基础工作专项活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并成立了专项活动工作组。根据上述文件规定和工作方案的安排,专项活动分为自查自纠、整改提高两个阶段。截至目前,公司完成了自查自纠的阶段性工作,并形成了《关于开展规范财务会计基础工作专项活动的自查报告》(以下简称“自查报告”)。

现将本次专项活动的组织开展情况、自查内容、发现的问题及拟订的整改措施等(包括整改期限、整改责任人等)报告如下:

一、专项活动组织与开展情况

(一)根据工作方案,公司对本次专项活动作出如下组织部署:

1、公司总经理组织召开动员会并作出具体部署,要求工作小组高度重视本次专项活动,切实查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制定整改措施并逐项落实到位,使公司财务会计基础工作得到进一步提高。

2、公司财务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深圳证监局《关于在深圳辖区上市公司全面深入开展规范财务会计基础工作专项活动的通知》(深证局发[2010]109 号)(以下简称《专项活动通知》)、《关于填报<深圳辖区上市公司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调查问卷>(以下简称《调查问卷》)、《关于深圳辖区上市公司财务会计基础工作常见问题的通报》(以下简称《常见问题通报》)及公司现有的各项财务制度与文件。

3、公司财务负责人布置专项活动工作安排,就自查阶段的分工、要求与时间安排等作出部署,要求相关人员按规定时间认真完成自查内容,形成工作底稿和初步自查报告并提交财务负责人审核。

4、公司审计部按照工作方案的要求,制定审计计划并及时开展审计。

(二)根据工作方案,本次专项活动开展情况如下:

1、公司财务人员根据《调查问卷》与《常见问题通报》分类整理、汇总自查内容,逐条检查,详细说明情况,形成自查工作底稿。

2、财务副总监对财务人员的自查工作底稿与自查结果详细复核,对自查发现的问题进行重点核查,并提出相应的核查结果,提交财务负责人审核。

3、财务负责人对财务副总监的核查结果进行审核,对自查底稿的内容提出指导意见,督促财务部按时提交专项活动自查报告。

4、按《工作方案》要求,财务部将自查底稿与自查报告提交公司审计部。

5、审计部按照制定的审计计划,依据深圳证监局相关文件要求对自查报告内容逐项稽核,并就与财务控制相关内容进行审核,同时向审计委员会报告专项活动开展情况,听取审计委员会对自查工作的指导。

6、财务负责人就自查阶段工作开展情况、自查内容、发现问题或存在的不足、提出整改措施、期限和责任人等情况向总经理作出全面汇报;审计部就专项活动的稽核结果与建议形成内部审计报告提交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审议,并向总经理作出汇报。

7、根据自查情况与内部审计情况,形成了专项活动的自查报告提交董事会审议。

二、自查内容、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公司逐项对照《调查问卷》和《常见问题通报》进行了认真、全面地自查。公司在财务管理组织架构和人员配置、会计核算基础工作规范性、资金管理和控制、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建设、财务信息系统使用和控制、财务会计内部管理控制等方面的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规范,但同时按相关文件的要求尚存在一定不足之处需进一步加以完善,公司也制订了整改计划及责任人,将在今年年底前完成整改。具体自查情况、整改措施、整改期限和整改责任人如下:

篇11:规范财务会计基础工作专项活动自查报告

国子公司使用英国使用范围最广的财务软件 SAGE 系统进行账务处理。ORACLE

ERP 系统包括应收、应付、固定资产、总账、成本、采购、销售、制造、库存、现金

等模块;SAP ERP 系统包括应收、应付、库存、资金、总账等模块;SAGE 系统包

括应收、应付、库存、资金、总账等模块,未发现不规范事项。

5.2 财务信息系统应用情况

公司财务信息系统运行正常,ORACLE ERP 系统的所有模块完全投入并正常使

用。财务数据大部分直接来源于系统其他模块,部分数据人工录入,运行良好,系统数

据定期备份,未出现数据丢失或传递错误的情况,未发现不规范事项。

5.3 财务信息系统访问权限的控制

公司 ORACLE ERP 系统由信息技术部专人管理,各部门员工根据职位类别申

请系统使用权限,权限申请人在公司 OA 办公系统中填写权限申请,关键用户、直接

主管、财务副总监或其指定人员及系统管理员审批后才能增加或修改用户权限 。除

公司财务人员外,公司其他部门人员非经财务部门负责人审批许可不得使用财务软

件。关联公司人员不得操作使用本公司的财务软件并进入查询本公司财务系统信息。

自查中发现《财务信息系统管理》有对系统权限进行管理,并在实际工作中执行,

但该项制度还没有经公司正式签批。

整改措施:将《财务信息系统管理》交总经理审批,在文件中规定财务信息系统

权限、备份等管理以及相应的责任追究条款并完成审批程序。

责任人:财务核算部部长整改期限:12 月 15 日以前

6、母公司对子公司财务管理和控制情况

6.1 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情况

公司内部的预算管理由公司运营管理委员会负责,公司财务部具体执行,该机构

实际运作中向总经理负责,母公司及下属子公司(英美子公司除外)实行全面预算管

理。主要由财务管理部负责组织预算编制,母子公司预算的编制程序为由母公司统一

下达预算编制通知,由子公司进行编制,经子公司管理层审核后上报母公司,由母公

司进行评审,审批通过后进行下达执行,未发现其他不规范事项。

整改措施:从 年开始,英美子公司也按公司统一安排执行全面预算。

责任人:财务部相关人员 英美子公司总经理

整改期限:12 月 15 日以前

6.2 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资金管理

公司未设立财务公司、资金结算中心或专门账户等其他方式对公司内部的资金进

行集中管理。 但公司财务部资金部会对所有子公司资金进行集中安排和监控,以提高

公司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子公司日常经营支付业务根据公司授权文件进行审批,授

权范围内可以不经公司总经理审批,由子公司按其财务管理制度,经公司财务总监批

准后执行,公司允许下属子公司之间发生非经营性资金往来情况。除美国子(孙)公

司外,各子公司开立银行账户、向外单位提供借款、提供融资或担保均需经母公司批

准,未发现不规范事项。

篇12:规范财务会计基础工作专项活动自查报告

1、财务人员和机构设置基本情况

1.1 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及会计机构负责人情况公司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与会计机构负责人为同一人,由总经理提名,董事会决议聘任,为公司运营管理委员会成员,参与公司运营决策及管理,定期接受公司考评委员会考核。

公司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存在亲属关系。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及会计机构负责人未在其它单位兼职,不存在人事关系在其他单位情况,未发现不规范事项。

1.2 会计人员岗位设置情况公司财务部下设五个二级部门,分别为财务核算部、财务管理部、税务部、资金管理部、子公司财管部,各部门会计岗位设置合理,符合内部牵制要求。在实际招聘工作中,公司严格遵循了会计人员回避原则,并且在日常工作中已根据人员情况与工作需要对工作岗位进行了适时调整,对会计人员离职或转岗时的工作交接也做了严格的要求和管理。

自查中发现,公司实际操作中对会计人员实行回避原则、定期轮岗和工作交接,但尚未制订书面文件。

整改措施:制定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在财务管理制度中,须对关健岗位任用财务人员回避制度、会计人员定期轮岗和工作交接制度等做出明确规定。

责任人:财务总监

整改期限:12 月 15 号以前

1.3 会计人员专业制度培训情况

公司财务部由财务核算部副部长整体负责财务部员工培训事宜,制订年度培训计划并按期执行。公司安排会计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参加企业内外部各种专题培训,包括参加新会计准则、税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等内部和外部的相关培训和讲座。同时,公司鼓励会计人员参加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会计职称、会计证、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等专业考试及相关培训,考试通过后可报销报名费或培训费。并且对注册会计师、会计职称等重要的考试通过后有额外的奖励,自查中未发现不规范事项。

2、会计核算基础工作规范性情况

2.1 会计凭证编制及管理情况

公司记账凭证所附原始凭证单据齐全,非经营性资金往来仅与全资子公司发生,但出于操作方便、便于查询及保存管理的角度考虑,存在部分原始单据未附在记账凭证后单独装订存放的情况,但都对相关文件进行了编号关联,根据关联编号可进行联查。

公司财务部设置了专门的财务档案室和档案管理专职人员,并专门开发了会计档案管理电子流,对会计档案的归档、借阅等逐项进行分类管理;会计凭证按月装订,由负责会计整理、部门主管复核,双方签字后递交财务档案室装订归档,按年按月顺序放置在财务档案管理室内;目前通过对 ERP 系统各会计科目及相关参数的设置,总账和明细账会自动生成,可随时从 ERP 系统中打印总账和明细账,不额外手工整理和打印;未发现不规范事项。

2.2 记账基础工作

公司出纳每天登记现金日记账,银行日记账则直接采用网银系统自动生成的界面数据。公司所有材料采购和销售业务每天 24 点 ERP 系统自动导入应付、应收模块及时入账,系统业务销售需收到初验报告手工确认收入的除外。公司手工记账凭证摘要全面完整,能够清晰反映经济业务事项及性质,系统自动产生的记账凭证摘要为来源模块的关联编号,在凭证查询时可在页面直接进入到相应模块单据,也可根据关联编号直接到来源模块查询相关单据。公司近两年没有审计调整。公司规定如有审计调整事项,除往来科目重分类外,其他事项均需及时入账。自查中未发现不规范现象。

2.3 合并报表编制及相关工作情况

公司有专人定期手工编制合并报表及合并报表附注,对合并范围主体之间的往来及当期交易额每月进行对账。按月编制合并报表,并在每个月结束后7 个工作日内完成。不存在由年审会计师代为编制合并报表和附注的情况。财务部定期通过业务系统查询核对库存、采购或销售情况,定期对仓库进行盘点,定期或不定期与供应商、客户以书面、传真或邮件的进行对账。

自查中发现,合并范围主体之间的往来对账只是邮件核对确认,未留下最终确认的书面记录。

整改措施:制定公司对账管理制度,在制度中明确对账时间和形式,形成双方签

名确认的书面记录,并对书面确认文件定期归档。

责任人:财务总监

整改期限:12 月 15 号以前

3、资金管理和控制情况

篇13:规范财务会计基础工作专项活动自查报告

3.1 管理制度和岗位建设

公司建立了明确的审批流程制度(《财务结算单据审批权授权文件》),对货币资金支出的签批有明确规定,公司已制定《付款管理流程》、《现金和票据管理流程》、《收款管理流程》、《资金预算流程》、《银行账户管理流程》和《资金调拨流程》六个资金管理流程对公司的资金收支做了严格的管理规定并严格执行。

公司资金管理及操作人员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和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构成亲属关系。公司货币资金管理主要由财务部下属资金管理部进行管理,并设立了出纳、资金主管、总经理授权人等明确的岗位职责分工,具体如下:出纳负责现金收支业务,资金主管负责审核,总经理授权人做最终确认,同时每月定期与会计盘点现金及核对资金账务,并签字确认。

对子公司资金进行统一归口管理并设置了专人负责资金管理业务,未发现不规范事项。

3.2 付款审批控制

公司对付款审批建立了分级审批制度并严格执行。支付申请经经办人、部门主管复核及授权审批人员签字审批或系统审批后送至财务部,再经过相关会计人员账务处理并复核后、经财务总监或其授权人审批确认后才交到资金部安排付款。出纳根据资金部经理的安排将应付款单据的账号及金额录入网银系统或开具支票或填写电汇单,并经资金部经理、总经理及其授权人逐级审核给予支付。公司无对外单位借款业务,未发生预付款项超过合同约定款项的情况,未发现不规范事项。

3.3 银行账户管理情况

公司不存在以个人名义或其他单位名义开立银行账户的情况,银行单据和对账单获取通过银雁交换程序,同时公司指定专人每月核对资金、并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对于往来金额较少或业务量较小的账户,每季度核对一次),并由资金部经理和总账部经理复核签名后存档。支付给单位的款项全部使用银行支付,出纳根据审批后的付款申请单及附件办理付款手续。收款和付款记账凭证均有出纳人员签名,未发现不规范事项。

3.4 现金和票据的管理

公司日常使用的票据有:支票、电汇单、银行承兑汇票,并对票据的购买、领用、注销进行记录。公司实际操作中严格控制现金的使用,大额支出确需支付现金时需财务总监签字确认,出纳每日对现金进行盘点,资金部经理和总账部经理每月进行现金账面与实物监盘并签名。

自查中发现公司有《现金和票据管理流程》,但未对现金支付和现金库存限额做出书面文件规定。

整改措施:公司拟制定《货币资金管理制度》,拟对现金支付和库存限额做出明确规定。

责任人:财务总监

整改期限:12 月 15 号以前

3.5 财务印签保管情况

公司已制定《印章使用管理办法》对公司印章管理、保管和使用做了严格的规定,印章使用均有用印审批。

自查中发现除公司发票专用章由税务会计保管外,公司公章、财务章、总经理私章都由总经理授权其秘书保管。

整改措施:修订《印章使用管理办法》,考虑风险因素对各类印章明确规定保管人员及保管部门并严格执行。

责任人:总经理

整改期限:12 月 15 号以前

4、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

4.1 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基本情况

自查中发现,公司建立了如下财务管理相关制度:财务结算单据审批授权文件、费用报销及审批管理制度、员工财务信用管理制度、员工因公个人备用金及临时个人借款管理规定、车辆费用报销管理办法、部门沟通活动费管理办法、培训费用管理办法、员工福利管理办法、国内驻外日常费用管理规定、国内出差管理规定、业务招待费管理规定、手机话费管理办法、出国/出境人员出差补贴规定、固定资产及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关于固定资产和易耗品申请、固定资产报废审批的授权决定等。

自查中发现,虽然建立了相当多的财务管理制度与会计管理制度,但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比较分散,部分存在缺失,例如财产清查制度、重大事项监督机制、电算化相关管理制度,需要查漏补缺,进行完善;此外,除财务负责人管理制度外,其他

篇14:规范财务会计基础工作专项活动自查报告

6.3 母公司对子公司财务人员的管理情况

公司绝大部分控股子公司的财务负责人执行财务负责人委派制,由公司财务部直

接委派或在当地招聘,子公司财务人员由子公司财务负责人在当地招聘。仅美国子公

司财务负责人由子公司自行聘请,上报公司备案。母公司对子公司一般财务人员的任

职资格有统一的基本要求,但不参与子公司一般财务人员的考核,未发现不规范事项。

通过专项活动自查阶段的工作,进一步提高了财务人员对规范财务会计基础工作

重要性的认识,加强了对财务会计基础工作系统性的学习。对查找到的不足之处,公

司将严格按照整改措施认真加以落实。

相关专题 专项预防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