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传奇观后感

一条核真大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一条核真大”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楚汉传奇观后感(共20篇),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楚汉传奇观后感

用了好长的时间,终于把80节电视连续剧《楚汉传奇》看完,对楚汉历史有了些了解,对一些历史人物,有了充分的认识。

胸怀大志、力拔山兮的西楚霸王项羽浑身本领,但宁为义死,不为利活,做事中规中矩,有勇无谋,推翻了暴秦,得到了天下却又分于诸侯,最后被韩信逼得走投无路,自刎于乌江边上,年逾四十,书写了一段可歌可泣英雄悲歌。集草根与光棍于一身,40多岁还游手好闲,不谙劳作,其父骂其无赖的刘邦,却巧取胜利成果,建立大汉王朝。

自以为是的韩信,是汉朝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但终遭汉高祖刘邦疑忌,后被贬为淮阴侯,最后以谋反罪被处死。既是功高盖主的下场,兔死狗烹的定则,自己却也不是没有问题。

刘邦的胜利,与韩信的军事才能密切相关,他入汉中后,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还定三秦,奇袭彭城,背水一战,十面埋伏……都是中国历史上的经典战例,让后人羡慕而又崇拜。刘邦的胜利,同样是谋士的杰作。特别是依了张良、陈平之计,离间亚夫,合围项羽,让霸王别姬,四面楚歌,最终自刎。

吕后是个人物,她开始特别贤惠,帮扶刘邦,是刘的贤内助。薄姬是典型的女中张良,智者的化身,她无欲却得宠,富贵终身。戚姬想得到,却失去了一切。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是韩信的恩人,同时害了韩信一生,是刘邦的左膀右臂,所谓的第一功臣,他与樊哙、周勃、曹参、卢绾、夏候婴等一样,都是为刘而生,刘因他们得了天下,他们也因刘才有了前途。凡事都是缘,一切都是命。后来的隋唐英雄,梁山好汉,都是一个道理。

夏商周秦西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又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历史在延续,每段历史皆如歌,恩爱情仇是音符。

篇2:楚汉传奇观后感

我看过的电视剧有许多,但我印象最深并最喜欢看的一部电视剧就是《楚汉传奇》了!这部电视剧主要呈现了秦末汉初楚汉相争激烈战斗的情形。

《楚汉传奇》是一部整整八十集的大片。内容主要讲了:秦末,嬴政驾崩,在秦二世胡亥的暴政下,秦国一天天走向衰落。此时,楚将项燕之子项梁统领的项家军开始参与反秦,项梁死后,侄儿项羽继任他的位置。

泗水亭亭长刘邦是一个整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人,他在萧何和一群兄弟们的帮助下,当上了沛公,带领着一支实力非常弱的小军队参加了反秦队伍。一次,他求项羽帮助,两人联手起来,消灭了秦朝。

刘邦因抢先到达关中,引起了项羽和范曾的怀疑。之后,项王请刘邦来赴鸿门宴,想伺机杀了刘邦,但刘邦在张良的帮助下,巧妙逃脱了。后来,刘邦被项羽分到了穷困的巴蜀地区,封汉王。汉王心中不平衡,卧薪尝胆,拜韩信为大将,讨伐各地。最终在垓下和项羽决一死战,项羽被逼在乌江自刎。刘邦称帝,始称汉高祖。

一个布衣平民战胜了世人皆知的一代名将,简直是件无稽之谈。但是历史选择了刘邦,并证实了这一切。但这会使人们非常不解。原因就是项羽太骄傲了,虽然他的武艺是举世无双的,但他寡不敌众,还开始怀疑自己的部下,最终还是败在了刘邦的手下。刘邦为了成就大业,以屈求伸,并有很强的领导力,取得了胜利并称了王。并且,项羽随时都可以灭了刘邦,但他不机智,三番五次地放走了刘邦,还认为以后的机会多的是,何以顾及这几次。最后只能沦落到这种悲惨的地步。

[楚汉传奇观后感]

篇3:楚汉传奇观后感

早就知道项羽会四面楚歌乌江自刎,早就知道虞姬会从一而终不负霸王,早就知道刘邦会一统天下千秋万代……喜欢历史的人看历史剧,总归会少许多悬念和乐趣。如果你知道一段历史,或者对这一时期的文化背景有所了解,难免会处处看门道无法看热闹。尽管如此,我还是不喜欢看现代剧。看古代电视剧,与其说是为了逃避现实,倒不如说是为了寻找共鸣。可贵的共鸣,导演高希希在新版《三国演义》中,用磅礴大气的场面和细腻精准的故事情节呈现给我了。虽然避免不了瑕疵,但至少拍出了我心中的曹操、刘备、曹丕、孙权。所以,听说高希希在拍《楚汉传奇》,而且主演还是陈道明,我委实期盼了很久。即便早就知道结局。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我是喜欢项羽的,尽管他坑杀秦俘虏20万人,又曾火烧阿房宫。史书的记载终归不够具体,而在这部电视剧里,高希希导演就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做了详细的描述和探讨。我现在看到第30集,有些场面镜头确实拖慢了故事节奏,但是这部剧对故事情节的把握和细节的刻画非常精准出彩。

印象特别深的第一集的开头,众人追打淫贼的那出戏。樊哙和曹寡妇一路叫骂喊打、穷追不舍。最后那个黑衣人藏到了刘邦家的草垛里。这时陈道明饰演的刘邦出场了,带着疑惑谨慎的目光,悄无声息地向草垛走去,然后轻轻拿起木棍又准确利落地猛击下去。于是淫贼被捉被审被虐。虽然只是一个细节,但是刘邦骨子里的狡猾机敏透露无遗。再后来,众人知道淫贼是大秦密使。刘邦的表现就更戏剧化了。导演用侧面手法,通过拍樊哙等人的猜测和不安来反衬刘邦的圆滑世故。没人知道刘邦的密使说了什么,反正刘邦和密使称兄道弟地出来了。而且好酒好肉伺候着,甚至让自己的女人曹寡妇去服侍密使。被责骂“你还要不要脸啊,我可是你的女人”,刘邦说的那句“我要脸干什么啊?!我要命!”真让人无言以对。最后曹寡妇身体不适没有伺候成,密使被萧何暗杀了。

短短的一部分看似荒诞无聊,实则是内涵璇玑的。不仅刘邦无赖世故的痞子性格暴露无遗,而萧何的深谋远虑也通过对比体现出来了。危难当前,刘邦选择的是牺牲自己的女人和豁出自己的脸面,而萧何则甘愿自己冒了更大的危险去保护村子。看到这儿,知道结局的人应会心一笑。因为有这一出铺垫,后面的故事都能迎刃而解合情合理。刘邦在逃难时把自己骨肉和发妻推下车,当项羽把吕雉和他父亲绑在城楼上威胁他时,他会说出“分我一杯羹”、“咱俩是义兄,我爹就是你爹”这种无赖话也在意料之中。

我觉得高希希导演一直在用对比的手法,刻画项羽和刘邦两个人。没有任何人天生就是残暴的。比如项羽,他不是乡里的小混混。他是楚国的贵族。他所受的贵族式教育不允许他做一些令人不齿的行为。而他的残暴也多是针对秦人。这个也可以理解。史书上的聊聊数语,涵盖不了他内心的亡国之痛。就像电视剧里讲的那样,一个天生高人一等的贵族,要到处逃亡像罪犯一样东躲西藏、忍气吞声。他在坑俘之后,自己也很痛苦。但他说的是,“大楚的兄弟,我拿秦人的血给你们报仇了”。他自己也跟虞姬哭着说,我从小被灌输的是仇恨。而且还是亡国之痛。试想,他的父亲和祖父都被秦人杀了,他的国家被秦人所灭,他能不恨吗?他的国仇家恨是刘邦不具备的。所以他比刘邦残暴。

陆川《王的盛宴》中有一句话,”这就是贵族,永远只能看到自己的光环,但不到别人的欲望。“我觉得项羽不是看不到,而是他选择了宽容。我很同意陆川和高希希对鸿门宴的理解。不是项羽刚愎自用、有勇无谋,他心里比谁都清楚。只是不愿意违背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世界上就是有这样一种人,傻得幼稚正直得愚蠢,宁可光明正大地输,也不屑于卑鄙无耻地赢。项羽就是这样的人。剧中还有这样一处刻画,项羽让章光明正大地跟自己打一场,像一个将军一样死。万念俱灰的章拒绝了。历史上,章被他眼中的鼠辈刘邦打败拔剑自刎,真可谓讽刺凄凉。

至于后来项羽多疑逼走范增英布等人嘛!我觉得,他可能是被结义兄弟刘邦伤的。一个理想主义者最悲哀的地方,就是他永远会以为别人跟他一样高尚。本能地接受不了一切低俗和背叛。性格决定命运。也许在他眼里,正义勇猛比天下重要。他适合驰骋疆场,不适合谋取天下。可能在这一层面上,他的野心或者说他的胸怀没有刘邦高远吧!自古忠孝难两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要做一个好人,就不能做好君王。看你要什么!

最后,我想说说吕雉。这是第二次看秦岚演吕雉,觉得比她之前的角色都令人印象深刻。我一直有疑问,为什么吕雉这样的女子豪杰会愿意嫁给刘邦。高希希导演的“解释”,我接受。刘邦无意中帮他赶走逼婚者,还是用泼皮无赖的新奇手段,她是一时新鲜和感动吧!有一幕,她自己也说:“当初我嫁给你,我娘是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因为人家觉得你不是正经人……我觉得,我嫁给你终于不用被别人欺负了。”一个女人,若是嫁给不爱自己的男人该有多苦!嫁给刘邦,她没过过几天好日子,没有侍婢要亲自做家务带孩子不说,甚至连从娘家带来的漂亮衣服都不能穿。总的来说,刘邦对她不坏,婚后特意跟曹寡妇划清界限了。但仅仅是不坏而已。在外打仗的时候,吕雉留在家乡照顾亲人抵御逃兵,甚至自卫杀人。而刘邦却有戚夫人常伴左右,进入秦王宫之后甚至要了胡亥的宠妃。

写到这儿,不由想起了前几天在市图书馆看到一本吕雉的传记。书里面把吕雉写成了趁刘邦在外打仗红杏出墙、甚至迷惑项羽的坏女人。当然了,这本书的作者是男性。所以在他笔下,吕雉天生是个蛇蝎女。男人,总是羞于承认自己的始乱终弃。于是就把错误都推到女人身上。

刘邦死后,吕雉对待戚夫人的手段确实阴狠至极,但也是戚夫人和刘邦咎由自取。所以我才说,女人若是嫁给不爱自己的男人,真是最大的悲剧。其实一个皇后的殊荣,完全弥补不了吕雉这些年的苦闷与惊恐。当戚夫人要刘邦立如意为太子的时候,刘邦同意。他只考虑戚夫人的身后事和如意的幸福,忘了另一个为他付出一切的糟糠之妻。记得《美人心计》里面的吕雉,面对不理解自己的儿子有这样一对独白:“娘没嫁人的时候,连一只鸡都不敢杀。当年你父皇要废了你这个太子,是我跪在大臣面前求他们,求他们救救我们母子。”人之初性本善,有几人天生阴狠毒辣?我觉得《楚汉传奇》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对历史相对客观态度。他没有站在任何人的立场上去褒贬,而是试图去找成败的根源以及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

我一向推崇虞姬的从一而终。不过对《楚汉传奇》里的虞姬比较无感,觉得她对项羽的态度有点像历史学家对项羽的态度。在我心中,愿意为项羽死的人,应该是无比崇拜项羽的。哪怕项羽做了那么多错事。胡亥被逼死的那场戏很不错,尤其是那句“ 慢,朕现在感慨万千,要吟诗一首。”被催了半响之后,痛哭流涕。“没想到朕现在连一首诗都做不出来。”几次拔剑,都没勇气自刎。最后还是请唯一一个没逃命的太监代劳送他一程,真是可悲可怜可叹。至于子婴、晨曦公主等人,也各自有出彩之处。这是这部剧很难能可贵的地方。因为这点历史太广为人知,与其纠结于事实的真伪,不如让历史人物大放异彩。

喜欢这部剧,不过我目前不忍心接着看下去。不忍心看项羽四面楚歌、乌江自刎。也不忍心看到刘邦一统天下之后,疑杀功臣。尽管这就是历史,尽管早就知道结局。

篇4:楚汉传奇观后感

随着《楚汉传奇》这部连续剧的热播,人们对于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评价又重新燃起了激情,或者这种热情根本从来没有冷却过。网络上已经出现了好几篇文章,说现在热播的《楚汉传奇》电视剧中存在很多文史错误,批评编剧没有历史常识,比如某官职或某称谓在秦末已经不存在,或者是后世才出现的,某成语以及《三字经》是后世朝代出现的等等。批评之声非常苛刻,除非这是故意炒作。

对于影视剧,特别是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不排除某些观众就是抱着“补课”,补历史常识的意图来观看的。而编剧一旦不尊重史实,则会让这些人大失所望。然而,一方面我们确实应当强调影视剧对历史常识的遵守,另一方面,观众不应该过度的苛责,因为这毕竟是艺术作品,而不是确凿的历史教科书(当然,即使是历史教科书,也有学者认为是胡编乱造)。艺术有艺术的规则,史实有史实的承当载体。艺术来源于现实,必须遵守起码的常识。但是艺术作品也需要一定的高度,需要有独特的价值体现,或博得观众一乐,或激励一代人奋斗,或教会人如何生活。艺术应该有概括性,反映某个主旨,为了确切的反映这个主旨,可以不太拘泥于某些冷僻的常识,只要尊重明显的历史常识和事件即可。

比如楚汉传奇这部剧,《三字经》确实晚于秦朝,焚书坑儒的场景或许真不是影视剧中所反映的那样。但是,对于观众来说,这些儒生当时读什么书,秦始皇是如何焚书如何坑杀那些儒生的,可能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当时确实存在一些文化经典之作,被始皇帝焚烧,当时确实有儒生被坑杀。

当然,我很佩服这些能够发现那些错误的观众,他们的历史常识可见一斑。为了造福其他观众,或者警示那些“不懂历史”的编剧,这些热心的观众或学者出于常识对该剧提出了批评。然而历史剧毕竟也是影视剧,是艺术作品,而非学术著作,难道一定要严格遵守历史常识而不得变通吗?

这部剧我也在追着看,不仅因为它是“最贵”的电视剧,而且我觉得该剧对刘邦项羽等人物性格的刻画比较有特色。作为普通观众,我可以从该剧对两位历史人物的刻画中获得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道理,于我而言,这就是该剧的价值所在,是娱乐带来的额外收获。我从来不会把影视作品或者其他文学作品与历史教科书或者学术作品混为一谈,尽管两种通过常识的桥梁作用而有某些联系,但界限也是分明的。

篇5:楚汉传奇观后感

昨天晚上,我和父母看完了《楚汉传奇》的最后两集。当看到韩信被吕后诱杀时,我的泪水几乎要夺眶而出。看完后,我查阅史书后才得知,刘邦成就帝业后,七个异姓王被杀的被杀,逃跑的逃跑,造反的造反。可他们都是在楚汉之争中,为汉王立下赫战功的大功臣啊!有的人,就比如韩信,他的功劳谁也比不上,若不是他的十面埋伏,四面楚歌,汉王怎会取得最终的胜利!还有卢绾,从沛县就开始跟着刘邦,可最后眼见其他异姓王被杀,也只好逃到了匈奴。

为了大汉基业,刘邦杀掉了与他患难与共的兄弟;为了自己,他和他们反目成仇。

说到刘邦,就得提到项羽。在楚汉战争中,他可以说是出身最好的一个,也是最傻的一个。我为什么会说他傻呢?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刚愎自用。

范增是项羽的一个谋士,他曾多次给项羽献计,可项羽就是不听。鸿门宴上,范增让项羽杀掉刘邦,可他不予理睬。试想,若那里项羽杀了刘邦,就不会有后来的楚汉战争,历史就会被重新书写。后来,项羽开始不相信范增,范增忧郁成疾,最终病死。

韩信也曾经是项羽的手下。若是项羽任用韩信,那么刘邦的势力也不会那样强大。

不仅是范增,项羽身边的人给他的计策他若能认真听取,终了时也不会那么惨。

一意孤行,固执己见,这是他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妇人之仁。

项羽有许多次都可以杀掉刘邦,可他每一次都错失良机,声称不愿作这样的无耻之徒。在一次两军对峙的时候,他的一个将军把刘老太公抓到军前,架上一口油锅,说刘邦要是再不露面,就把他父亲给烹了。可刘邦一见,竟对项羽说,咱俩是结拜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要给我爹烹了,别忘了到时候,分我一杯}!嘿,项羽最后还是没那个胆儿,灰溜溜地放了刘老太公。

可是别忘了,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别管他是靠什么方法取胜的,只要他胜了,他就是NO.1。项羽,不管他有多仁义,有多善良,后人看到的只是他的失败,没有人说他的仁爱之心。同样,刘邦赢了,人们只会说他当初是怎么用离间计、苦肉计击溃了项羽,人们只会说他果断、智慧,会任用贤才。“妇人之仁”,这也是项羽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输不起

如果说前两条对于项羽来说,只是间接因素,那么这一点就是致命的了。公元前2,项羽被几十万汉军围攻,逃到了乌江边。有一个船夫愿载他回江东招兵买马,再与刘邦一战。可他却说,无颜见江东父老!然后就在乌江边自刎了,年仅31岁。他有什么无颜见的?谁没有失败过?刘邦败得不更惨?他才31岁呀!凭项羽的实力,他完全可以回到江东,训练兵马,与刘邦再战,一雪前耻,可他却选择了最无谓的牺牲。我们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啊!

“破釜沉舟”、“多多益善”、“四面楚歌”、“十面埋伏”……战火已离我们远去,战场的喊杀声也渐行渐远。留给我们的,只有这一个个脍炙人口的成语,喟叹着当年的时光。

合上书,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几行字:

公元前2,秦亡。

公元前202年,汉朝建立。

公元9年,西汉,亡。

篇6:楚汉传奇观后感

刘邦能打败不可一世的项羽,为什么?历史上刘邦有过一段自我总结:“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吾擒也。”

这个分析是中肯的。刘邦以其志向和个人魅力组织了庞大的刘邦集团,又有效整合了这个集团的智力、物力、人力,综合战斗力发挥到最大;而项羽因其刚愎自用,成了孤家寡人,实际上是独力与刘邦集团对抗。所谓未决而胜负已分,有何悬念?

项羽虽败,却丝毫不影响他在之后的两千多年时间里获得应有的尊重和赞誉:其24岁起兵反秦,27岁成为西楚霸王,30岁自刎乌江,是一位当之无愧的英雄豪杰;其勇略,中华数千年无出其右者;其铁血柔情,比之刘邦的政治权谋,更有一番令人可爱处。他是一个能让勇士誓死追随的统帅,是一个让美女虞姬自刎以随的男子汉;项羽自刎乌江,成就了一个举世无双、悲壮英雄的绚丽形象,使他获得了更多同情。

应该这么说,从政治的角度来讲,刘邦必胜、项羽必败,刘邦是天生的统帅、项羽是天生的将军,两人高下有别;而从人性的角度来讲,我们更亲近项羽,也更喜欢他。刘邦以其雄才伟略,驱驰天下豪杰,措天下于衽席之上,打下汉帝国4基业之基础,可谓千古一帝――但他没有原则,不讲规矩,不守诺言,不讲信义,不重爱恨,精擅权术,真是“三百步以内,无人愿近前与之为友”;项羽不同,他敢爱、敢恨,豪气干云,信义为先,犯其怒者、虽远必诛,受其恩者、虽微必报,哭笑由心、决不虚伪做作,更像是我们出门遇到的敢于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好汉!

篇7:楚汉传奇观后感

每天中午都看两集《楚汉传奇》,看得每当有感慨的时候,思维又总是陷入困惑之中。虞姬的父亲被项羽亲兵项狄杀死,虞姬要求项羽为其报杀父之仇,项狄被迫逃到赵国,项羽亲自去赵国追杀项狄。项狄最后自杀于虞姬面前,项羽为项狄亲自砌坟,一把黄土一把黄土抹稀泥,虞姬说:“希望项狄在天之灵安息。”那一刻,真的觉得人性之虚伪,再美好的祝福,要之何用呢?

项羽两次杀俘虏,第一次是为了提高军威,说是听到项家军擂鼓着不降,则杀!第二次是为了楚军生存大计,则杀了投降的20万俘虏,还一把鼻涕一把泪说,为那些死去的楚国兄弟报仇了!

项羽义正词严地告诉章邯,将军应该战死在沙场,而不是退缩。

刘邦从痞子出生,天生会搞女人,当然还有点小阴谋,小技巧,又带点仁爱之心。顺利打入咸阳,当然第一件事情就是搞搞秦朝的那些遗留下来的宫女。

而那个后来以残暴闻名于后世的吕后,却在家里用稀泥砌灶台,为了刘家老小,采野菜,甚至还杀了一个逃难讨水喝,又起歹心的士兵。

秦朝被赵高玩弄了,无回天之力。纵观秦始皇、刘邦、项羽又怎么评价呢?

以史为鉴,我们又能从这些历史中鉴定出什么来?

生存、阴谋、阳谋、私心、野心、民心!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民,有多大?国,则有多大。

篇8:楚汉传奇观后感

几个星期前,我看了《楚汉传奇》这部电视剧。

《楚汉传奇》主要讲了在秦朝末年时,天下大乱。诸侯们纷纷起兵,准备推翻暴秦的统治。项羽率领的楚军也不例外。刘邦那时还在项羽的手下效力。之后,秦朝被灭了。刘邦和项羽分成了两个势力。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把项羽打了个措手不及。项羽惨败。最后,他在垓下。

我看完《楚汉传奇》,想:为什么项羽没有赢呢?项羽可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人啊!

后来想想,项羽每攻下一个秦军的城池,就要“屠城”;韩信原本是项羽麾下的执戟郎中,因为项羽屡屡轻视他的才华,所以他才投靠了刘邦;当秦朝的将领章邯投降后,他把章邯手下二十万秦军统统坑杀,当他去攻打齐国时,齐军无一人投降……所以说,项羽不是没有能力,而是他已经失了民心。

希特勒和项羽几乎一样:他屠杀犹太人;不听将士们的劝阻:早点攻占莫斯科;连士卒都是抓来的――说明他已经失了民心――虽然他很会演讲。

刘邦,他虽然是草根,但是他知道民间疾苦。所以要成大业,要顺应民心。

篇9:楚汉传奇观后感

在这个漫长而又愉快的寒假里,是书籍陪伴我度过的,在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将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书籍好似一座航标,它能引导我们寻找求知的方向。书籍如一滴滴海水,将我们引入知识的海洋。书籍如一把把蔬菜,给我们补上知识的营养。书籍如一指路明灯,让我们攀登科学高峰。在这个假期里我阅读了《楚汉传奇》这本书。

这本书讲述了项羽、虞姬、刘邦、吕后等人物之间缠绵悱恻的传奇故事。书中的项羽出身贵族世家,天赋异禀,目有双瞳,豪气干云,力能举鼎,二十出头,举世无伦的大英雄。刘邦年逾四十,集“草根”与“光棍”于一身,整日游手好闲,不谙劳作,父责“无赖”,然豪爽大度,善于结交,喜好吹牛,常以“龙种”自诩,与县里小吏萧何等混的极熟。当年秦始皇猝死,奸臣赵高弄权,篡改诏书,胡亥二世继位,残暴不仁,滥征民力,民不聊生,流寇四起。恰此风云际会之际,英雄豪杰、蜂起八荒,纷纷下海,群相逐鹿中原。一时间机诡百出、动人心弦的谋略战争竞相展现。最终刘邦得胜,在延续秦朝原有政治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统治天下达400余年的大汉帝国,史称“汉高祖”。

历史像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看见自己做得对不对。残暴胡亥身上,我懂得了随意施暴不会有好下场;从项羽应性格过于刚烈而失败的事情,我懂得了要随时控制自己不能过于冲动。我懂得了……

篇10:楚汉传奇观后感

如果说楚汉传奇最后的结果以刘邦为胜利结束,以我自己的看法,项羽刘邦双方都取得了胜利,甚至项羽的胜利更胜于刘邦。

从项羽的个性、性格和自身的追求观察,他的一生,内心所追求的一切都得到了;为楚雪耻战胜暴秦,与章邯以少胜多在巨鹿获得巨大的胜利,他用自己的勇武精神战胜了诸侯国,他具有统一国家的能力和机会,然而他的人生追求里没有这一项,放弃了最大的该得到的利益,用张良的话说这是愚蠢的行为,我并不赞同张良的这句话。人各有志,并不都以追求世人所供认的辉煌为最终追求,项羽最终选择了自己内心的需要只做自己的西楚霸王。对他而言我认为这是最明智的选择。

垓下他选择了自行解决自己的生命,这是我为他落泪的最根本原因,他是深刻思考过的,有生的希望,然而他放弃,在临死之前说的话,不知这话是不是编导给编剧的,无论是不是,以他的性格特点和对英雄的理解,他一定是想到了这些问题最终选择自己的走向,他的令人销魂的魅力就是“走入悲壮”是他最美好的追随。

好长时间沉浸在这一段历史长河里,很久很久不能平静,古人的人生追求令我回味,带着深沉的心情。

如果有和古人对话的机会,我觉得我可能第一要找的就是项羽,虽然他对于出身低微的人(韩信)不屑一顾,虽然他自傲不凡。

篇11:楚汉传奇观后感

从今年1月中旬,陆陆续续但是一集不拉的看完了《楚汉传奇》,颇有些感触:

小人,在历史上总是能战胜英雄的。平心而论,我不喜欢刘邦,且不论出身之卑微,单就从做人而言,多次背信弃义,无任何诚信。鸿沟结盟,刘项划界而治,项羽依约撤军,回师彭城,刘邦背后偷袭,凭借其杰出的丞相萧何充足的粮草供应,耗死了项羽。攻打齐国时,一边派人和谈,一边韩信大军偷袭。项羽,堂堂大丈夫,死于刘邦这等小人之手,实在令人扼腕。又想起余秋雨写的苏轼黄州突围,同样是受宵小所攻讦,还 有评书中的众多忠良:杨家将、呼家将、薛家将,莫不如此。

人性,复杂至极。书写人性的作品,永远都不会过时,宫闱之间的争风吃醋,吕雉和戚夫人就是一例,糟糠之妻,不敌新欢。最让我难受的是陈平实施的离间计,三人成虎,项羽,受项伯(此人我很不喜欢,项羽的失败,他有“大功劳”,多次胳膊往外拐)、项庄的蛊惑,清除叛徒、内一奸一,竟然要求每个人都咬出一个,看着一个个随着项羽南征北战的大将被清除、被砍头,我的愤怒已经难以压制,当看到亚父范增逐渐被怀疑、被冷落,在风雪之夜伫立在项羽大营而不被接见,最后回归田园,当钟离昧追到时已经死在山巅时,我已经出离愤怒了,虽然我知道这一切都是导演的安排,虽然我早就知道结局。猜忌:这个潘多拉魔盒中的邪恶之虫,吞噬了多少正义忠良之士。至于刘邦得天下后,杀韩信大将军,杀当年的兄弟,杀当年支持自己的诸侯,比如英布等,这更是小菜了,所谓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是也,对这种人一性一的恶,我们早等一习一以为常,见怪不怪了。

性格决定命运。项羽天生勇武,每战必冲在第一个,战无不胜,除了最后的一战外,无战败记录,而刘邦正好相反,一直都是被项羽打得屁滚尿流,丢盔弃甲,项羽与章邯之间的巨鹿之战,破釜沉舟,名垂青史;项羽与刘邦的彭城之战,以三万人长途奔袭,打败刘邦50万的诸侯联军,打得刘邦心灰意冷,准备老死中一一里,幸亏萧何劝阻。还 是刘邦说得好啊“你可以败100次,只要你赢了最后一次”,刘邦已经一习一惯于失败,而项羽不一样,他是战神,他不能容忍失败,哪怕是一次,所以在垓下兵败之时,虽然已经突破重围,虽然自己苦口婆心的劝阻其部下要好好活下去,但他自己,却是不能接受,自刎乌江,留下千年的喟叹: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秦始皇想长生不死,多次派徐福出海求仙,宫中更是炼丹不懈,终于中毒而死;项羽推翻暴秦,不效仿秦一统天下,却要回家,说胜利不返乡,尤如衣锦而夜行,要回到周朝,大封诸侯,给自己封了一个不伦不类的西楚霸王,不当天子,统一了天下却不愿拥有天下,回到功守都不利的彭城,真真令人不可思议,无比可惜;还 有,他攻下了数不胜数的城市,但是却攻而不取,攻下后一番杀戮,扬长而去,而刘邦由于拥有萧何,得一城就出榜安民,拉拢民心,刘邦虽然已经封汉王,但是却不甘于关中,终于逐鹿中原,将自己的汉王变成了大汉王朝。在这一点上,项羽败在了起跑线上,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要走向失败。而刘邦所谓的王道和霸道,不过是大棒和一胡一萝卜政策的翻版,不过是成则为王、败则为寇的注脚而已。

识人用人,是决定一个领导成败的关键。刘邦自己都承认:勇武不及项羽,谋略不及张良,领兵不及韩信,治国不及萧何,却成就了一个伟大的帝国,究其原因,在于识人和用人,扬长避短,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许以高官厚禄,善于收买人心,所以,每每在生死存亡之际,都有死士愿意为他去死,比如纪信、比如周荐、比如卢绾。

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

篇12:楚汉传奇观后感

刘邦离家那一段,明叔和秦岚都演得很棒。而且越往后看,越觉得吕雉气质又好,又深明大义。第八集后面,刘邦终于反了,开心啊。虽然本剧不免有美化刘邦夫妇的嫌疑,一群人跑到牢里去拜见刘邦的爹,不知是史实还是夸张,但仍旧让我小小地感动了一下。成就霸业的人或许都是不走寻常路的吧,难以获得家人的理解也很正常――譬如刚刚出场的韩信,也没有人理解他,除了小美眉季桃……非常感谢导演终于让段奕宏出场了。

韩童鞋的出场,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看过了刘邦和项羽,我还没发现。看到韩童鞋,我才懂得,每个英雄背后都有一个理解他的美女,同为英雄的韩童鞋也不例外。行为诡异不要紧,只要能博得美女青睐,大抵都能成为英雄的。段奕宏演的非常内敛,符合他一贯的风格。演张良的那位,也是内敛派的,可是张良看起来怎么就那么装精,韩信看起来就那么真实呢?

项羽和虞姬真够浪漫啊,简直就是一对懵懂青年啊……虞姬她哥也是……浪漫派以及高傲自大足以称王称霸,带兵打仗应该没啥问题,但当皇帝需要的可不止这些呢。在这里明显是草根胜过了贵族。小时候一直比较喜欢项羽,也许是因为李清照的那句诗“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更何况项羽还有个如花似玉的美女陪伴。林妹妹都写过“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姬幽恨对重瞳”,多美啊……能让曹雪芹和林妹妹一起为其赋诗的人,该有多牛。长大了却渐渐觉得,为了民族大义牺牲性命,值!为了个人义气挂了,还是有些划不来。还是杜牧说得好“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作为王者,脸皮还是得厚!刘邦的将军韩信忍得了胯下之辱,想必换了项羽,杀了他的头也不会钻人家裤裆。

篇13:楚汉传奇观后感

在那个叱咤风云的秦末乱世,群雄峰起,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首先打出了反秦的旗号,并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十分的带劲,于是群雄响应,浩浩荡荡的反秦斗争开始了。

秦灭六国时,楚怀王最冤,楚国灭亡时,大将军项燕说出了那句预言(也是咒语):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地自古以来民风彪悍,其他地方鲜有与之匹敌的。这个时候,项梁看到了光复楚国的时机,于是项梁遂起兵造反,侄子项羽也跟着项梁造反了,项羽力能抗鼎,一生自负天下无敌,天下莫敢于之争,他曾对着秦始皇的车队曾经说过:彼可取而代之,听!这是多么牛逼的志向啊!正所谓性格决定命运,他可以成为称霸一方的诸侯,却无法成为真正的天子,这恐怕绝不是一种偶然,而是一种必然。不久,项梁轻敌战死,项羽成为军中主帅,掌握了军中大全,他痛恨秦人,新仇旧恨加起来使得他成为一个跃跃欲试的“暴发户”,终于有一天他爆发了,巨鹿之战中,他命令军中将士只得带三日口粮,破釜沉舟,与秦军决一死战。

俗话说:置之死地而后生,楚军士兵进攻是死,后退也是死,不如进攻而死,至少死的悲壮,于是乎,向死而生的楚军在项羽的带领下个个爆发了战斗力,所向披靡,横扫战场,秦军大败,秦将章邯等人见秦朝大势已去,遂顺应天意,投降了楚军;项羽赢得不那么愉快,没有在战争中斩杀所以秦军,而却接受了他们的投降,现在又要管他们二十万秦军的饭,于是决定将二十万秦军活埋坑杀;古语有云:杀降不祥!既然敌人已经投降了,你还去杀他,这显然是不义的,以后谁还敢投降你,不投降是死,投降也是个死还让不让人活了。于是,从那个时候起,项羽逐渐失去人心;鸿门宴上,项羽念及旧情,未杀刘邦,放虎归山,史书曾多次描写这一情结,都言:项羽刚愎自用,不纳范增忠言;是啊!当时霸王是多么的意气风发啊,击败了不可一世的秦军,巨鹿之战名震天下,天下谁人可与我匹敌?噫吁剑∥倚畚滟獯蟪强,由于痛恨秦朝,他反对郡县制,仍然选择淘汰的分封制;他讨厌嬴政创立的皇帝称号,自称为西楚霸王,他厌恶秦地,退出关中,选择以彭城作为自己的都城,建立西楚政权,他的心里只有大楚!当是时,霸王号令天下,莫敢不从,是当时天下的霸主,司马迁写他进入本纪可谓名副其实。

分封制之所以被后世历代君主禁用,就是因为分封的诸王手握兵权,对中央政府构成了巨大的潜在威胁,分封一年以后,巴蜀一带的刘邦听从萧何建议,大胆起用无名小卒韩信,拜韩信为大将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攻占关中,俯视中原,这些霸王都知道,韩信在他眼里算什么东西!霸王快意恩仇,恩仇必报,他从不喜欢用偷袭的方法去攻打敌军,他喜欢用正面强攻的方法,以锐不可当的气势击败敌人获取胜利,赢得坦坦荡荡,老子心里舒服。

楚汉战争最后一年,霸王意气用尽,最终兵败生死;作为一个通读史书的人来说,我十分佩服项羽,哪怕他最后失去天下,反观刘邦,虽然打败了项羽,得到了天下,但我感觉他就是小人一个,精通厚黑之术,脸皮十分之厚,项羽是英雄豪杰,旷古绝世;我虽然鄙夷刘邦,但仍然承认他的功绩,哎,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篇14:《楚汉传奇》观后感

《楚汉传奇》观后感

精彩的历史剧《楚汉传奇》是我寒假里最爱看的节目,它不仅演绎出了历史的精彩,而且反映出了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和许多必不可少的战争古树。《楚汉传奇》就是我的最爱之一。

这部电视剧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汉王――刘邦。他的'出身只不过是一介布衣,相当于市井流氓,后来他在当地干了一个小小的亭长,他既没有金钱,也没有什么地位,但他手底下,有一群忠诚的兄弟。刘邦善于用人,他对待手下亲如兄弟,朋友有难了,刘邦第一个带头帮忙,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捐出来帮助他人渡过难关,所以他结交了许多的朋友。

他和这帮出生入死的兄弟一起灭暴秦、平诸侯,最后终于迎来了和西楚霸王项羽决一雌雄的时刻,他审时度势,避其锋芒,使项羽的大军粮草以绝,又命韩信、周勃等几位大将分别包围住了项羽,不停的攻击,使其项羽的部队溃不成军,被汉军四面包围,最后项羽图为,被逼乌江,这时,刘邦用计,在乌江四周传出了悦耳的楚歌,使楚军士气涣散,土崩瓦解,不攻自破,最后,一代军事奇才项羽在乌江自刎,刘邦终于靠自己的雄才伟略得到了天下。看到这些,我不仅扼腕而叹,刘邦真乃一世枭雄啊!

看了《楚汉传奇》这部电视剧让我深刻感受到干一件大事只有及时的审时度势、看清事态变化,能够知人善用、运筹帷幄才能成功。

篇15:楚汉传奇观后感800字

楚汉传奇观后感800字

既然号称史上最贵电视剧,高达2.4亿的巨额预算当然有理由让《楚汉传奇》呈现出不同凡响的古战争奇观,千军万马的鏖战,盘根错节的枭雄博弈,场面上的功夫在国内荧屏无出左右。同样在意料之中,不只有钱而且有才的高希希导演给观众打造了一条通向历史的捷径,用细腻得近乎暧昧的手法,揭开了核心人物刘邦既传奇又通俗的一生,上马可以纵横四海平天下,下马可以游戏人间耍无赖,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人物描写,加之陈道明的传神演绎,一举突破了以往历史剧非正史即戏说的处理方式,打造出这部远可瞻观近可亵玩的历史传奇剧。

楚汉题材近两年来在国内影视圈热得发烫,一般都是在比较成形的经典段落上做文章,对缺少细节考证的刘项联手灭秦一段鲜有触及,《楚汉传奇》则以连绵80集的浩大篇章,非常完整的把这一段历史都搬上了荧屏。当故事从楚将项燕自刎开启,他的孙子项羽只是二十岁刚出头的初生牛犊,狂野有余,心智未足,刘邦则只是大秦治下一名泗水亭长,整日拉帮结伙,胡闹乡里,他们如何能在乱世中迅速崛起,在短短几年内从一文不名发展成顶级军阀,一边是高富帅的复兴路,一边是平民的发迹史,剧中都有详尽的演义。

《楚汉传奇》的开局便极为迷人,第一集中刘邦误打官差使出美人计,在地方官萧何、一众死党、官差之间的左右逢源,与开酒馆的寡妇曹氏的情感纠葛,陈道明表演得游刃有余且极富谐趣,充分挖掘出了历史剧的另一种魅力。随着视野逐渐扩大至整个秦末乱世,该剧在第三集之后风格越来越大气,战争场面越演越烈,却仍然紧扣人物的情感起伏,刘邦在爱情与婚姻、信义与天下之间的取舍和平衡,始终如现代情感剧一般能让即便不熟悉历史的观众也能感同身受,心生共鸣。

剧中另一位核心人物项羽则明显有偶像剧的特质,作为已经被历史定型的一代豪强,何润东版项羽虽没有太多微妙的变化,但他的热血、神勇和自命不凡,都很对青年级别粉丝观众的胃口。除此之外,无论吕后、曹氏、戚夫人、虞姬等女角,韩信、萧何、张良、范增等楚汉群杰,还是秦二世、赵高、李斯等重要角色,一律性格清晰、作用明确。

人物活了,历史也就活了,关于人物与历史的关系,《楚汉传奇》处理得极为恰当,也由此表现出了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剧中的历史时空、战争风云,都只是华丽的布景,人物才是历史的主角,而不是被符号化的木偶。通过对人物的事件和情感的相互推进,剧中出现了许多精彩的桥段,特别是刘邦娶吕后、弃曹氏,与夏侯婴殴斗,等等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给人物赋予了丰沛的生命力,反之,鲜活的人物也激活了尘封的历史。

因此说,《楚汉传奇》最大的成功就是真正把历史落实到了人物上,从而大大提升了历史剧的娱乐性。历史本身已经是如此沉重,再摆出一副老学究的姿态谁能爱看?影视剧的根本功能就是娱乐,只要不篡改历史事实,又何必一定要之乎者也、照本宣科,从《新三国》到这部《楚汉传奇》,总是求新求变的高希希又一次走在了绝大多数同行的前面。

篇16:《楚汉传奇》优秀观后感

《楚汉传奇》优秀观后感

昨天晚上,我和父母看完了《楚汉传奇》的最后两集。当看到韩信被吕后诱杀时,我的泪水几乎要夺眶而出。看完后,我查阅史书后才得知,刘邦成就帝业后,七个异姓王被杀的被杀,逃跑的逃跑,造反的造反。可他们都是在楚汉之争中,为汉王立下赫战功的大功臣啊!有的人,就比如韩信,他的功劳谁也比不上,若不是他的十面埋伏,四面楚歌,汉王怎会取得最终的胜利!还有卢绾,从沛县就开始跟着刘邦,可最后眼见其他异姓王被杀,也只好逃到了匈奴。

为了大汉基业,刘邦杀掉了与他患难与共的兄弟;为了自己,他和他们反目成仇。

说到刘邦,就得提到项羽。在楚汉战争中,他可以说是出身最好的一个,也是最傻的一个。我为什么会说他傻呢?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刚愎自用。

范增是项羽的一个谋士,他曾多次给项羽献计,可项羽就是不听。鸿门宴上,范增让项羽杀掉刘邦,可他不予理睬。试想,若那里项羽杀了刘邦,就不会有后来的楚汉战争,历史就会被重新书写。后来,项羽开始不相信范增,范增忧郁成疾,最终病死。

韩信也曾经是项羽的手下。若是项羽任用韩信,那么刘邦的势力也不会那样强大。

不仅是范增,项羽身边的人给他的计策他若能认真听取,终了时也不会那么惨。

一意孤行,固执己见,这是他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妇人之仁。

项羽有许多次都可以杀掉刘邦,可他每一次都错失良机,声称不愿作这样的无耻之徒。在一次两军对峙的时候,他的一个将军把刘老太公抓到军前,架上一口油锅,说刘邦要是再不露面,就把他父亲给烹了。可刘邦一见,竟对项羽说,咱俩是结拜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要给我爹烹了,别忘了到时候,分我一杯羮!嘿,项羽最后还是没那个胆儿,灰溜溜地放了刘老太公。

可是别忘了,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别管他是靠什么方法取胜的,只要他胜了,他就是NO.1。项羽,不管他有多仁义,有多善良,后人看到的只是他的'失败,没有人说他的仁爱之心。同样,刘邦赢了,人们只会说他当初是怎么用离间计、苦肉计击溃了项羽,人们只会说他果断、智慧,会任用贤才。“妇人之仁”,这也是项羽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输不起

如果说前两条对于项羽来说,只是间接因素,那么这一点就是致命的了。公元前2,项羽被几十万汉军围攻,逃到了乌江边。有一个船夫愿载他回江东招兵买马,再与刘邦一战。可他却说,无颜见江东父老!然后就在乌江边自刎了,年仅31岁。他有什么无颜见的?谁没有失败过?刘邦败得不更惨?他才31岁呀!凭项羽的实力,他完全可以回到江东,训练兵马,与刘邦再战,一雪前耻,可他却选择了最无谓的牺牲。我们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啊!

“破釜沉舟”、“多多益善”、“四面楚歌”、“十面埋伏”……战火已离我们远去,战场的喊杀声也渐行渐远。留给我们的,只有这一个个脍炙人口的成语,喟叹着当年的时光。

合上书,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几行字:

公元前2,秦亡。

公元前202年,汉朝建立。

公元9年,西汉,亡。

篇17:楚汉传奇经典台词

楚汉传奇经典台词

楚汉传奇经典台词

1、“我姓刘,名爹,大家都叫我爹。叫啊!叫啊!”

2、“我要命!我要什么脸啊!”

3、“你爱哭吗?以后只准对我哭!你爱生气吗?以后不准当我面生气”“(生了…是个女孩…女孩好)好个屁呀!(可惜是个女孩)男孩女孩我都喜欢”

4、唉油,一点都不疼…不疼…痒痒…

5、你就把我当个屁给放了吧。

6、“伤人没?”“没伤人,死人了”!

7、男人当如是。

8、“他非要!”“你给了?”“他非要!”“你就给了?”“我和他说我来了。”“没给成?哈哈,没给成!”

9、你冷的时候,我也会冷。你累的时候,我也会累。你难受的.时候,我也会难受。你想我的时候,我也想你。

10、章邯:在我的军队里不允许涉及政治,我们都是军人,是在为帝国而战。

11、我们没有兵器。莫说是兵器,就连一柄可以用作兵器的铁锹,都没有。家里的锄头都登记在册,就连切肉用的菜刀,也已经登记在册了!

12、国可不在,但尊严不可失,我楚人,绝不忍辱偷生!

13、男人制造了女人,女人成就了男人。

14、项羽:并不是我要看他,而是让他来看我。

15、你可以哭,但你只能在我面前哭;你可以对其他任何人生气,但你不能对我生气。

16、项羽:一群躲在自己坑洞中 惶惶不可终日的窝囊废有什么时机可言。

17、老规矩,肥的给李斯,瘦的给我!

18、大丈夫就应该这样。

19、吕雉不能有委屈,大事小事必须憋着。

20、我是一家之主,我就是天,对错你都忍着。

篇18:楚汉传奇读后感

这段时间我读了《楚汉传奇》,让我对项羽又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

每个人都有英雄情结,我们残疾人也不例外。项羽是古往今来无数人心中的英雄。对于项羽的真正了解,是从老师给我们讲《史记》开始的。老师说司马迁在刘邦和项羽之间也是更喜爱项羽的,从他把项羽归为帝王本纪就可以看出来了,也正因为此我们才能了解如此鲜活的项羽。项羽小时候就是力大无穷的大力士,嫉恶如仇、为人正直、有勇有谋,是一个有志青年,在项羽年轻的时代,秦朝对人民实行残暴的统治,全国爆发了大规模的反对秦朝统治的起义,项羽和他的叔父项梁也在江东起兵。项羽从起兵开始一直打仗从未输过,但最后一次打仗他输了,是他唯一一次,而后也再也没有机会了。关于项羽的战役,我最喜欢的还是彭城之战。项羽以三万军战胜了刘邦四十万大军,从老师有声有色的讲述里我不禁为项羽以少胜多的一仗叫好,老师给我们准备的视频也看得人热血沸腾。

老师说项羽对自己从未打过败仗感到沾沾自喜,有点飘飘然,他从来没有把刘邦看作他的对手,自我感觉良好。项羽他只想念自己的八千江东子弟,不相信外人,不懂得纳贤,太看重儿女长情。种种原因导致了在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十二月,在楚汉最后相争的垓下之战中,项羽失败了……

前天我们学习了议论文《失败是个未知数》,课文以威灵顿将军失败后重整旗鼓打垮拿破仑的历史故事为例,印证失败不是最终结果,而是岔道口,激励我们失败后要勇于找到通向成功之路。上这节课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楚霸王项羽:如果项羽在垓下战失败后,能够像威灵顿将军一样,毫不气馁、卧薪尝胆、重振旗鼓,那么说不定也能打败刘邦了。

不过我还是认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项羽的精神和气节,是一种“士可杀不可屈辱”的英雄豪气。他为中国的历史掀起了一场风云,他是中华数千年历史上最为勇猛的将领。他的英雄气概是历史的骄傲,是我们宿人的骄傲,也是我心中的英雄!我们永远怀念你。

篇19:《楚汉传奇》经典台词

《楚汉传奇》经典台词

1,“我姓刘,名爹,大家都叫我爹。叫啊!叫啊!”

2,“我要命!我要什么脸啊!”

3,“你爱哭吗?以后只准对我哭!你爱生气吗?以后不准当我面生气”“(生了…是个女孩…女孩好)好个屁呀!(可惜是个女孩)男孩女孩我都喜欢”

4,唉油,一点都不疼…不疼…痒痒…

5,你就把我当个屁给放了吧。

6,我要命,我要什么脸啊!

7,男人当如是。

8,“他非要!”“你给了?”“他非要!”“你就给了?”“我和他说我来了。”“没给成?哈哈,没给成!”

篇20:楚汉传奇观后感1000字

关于楚汉传奇观后感1000字

刘邦能打败不可一世的项羽,为什么?历史上刘邦有过一段自我总结:“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吾擒也。”

这个分析是中肯的。刘邦以其志向和个人魅力组织了庞大的刘邦集团,又有效整合了这个集团的智力、物力、人力,综合战斗力发挥到最大;而项羽因其刚愎自用,成了孤家寡人,实际上是独力与刘邦集团对抗。所谓未决而胜负已分,有何悬念?

项羽虽败,却丝毫不影响他在之后的两千多年时间里获得应有的尊重和赞誉:其24岁起兵反秦,27岁成为西楚霸王,30岁自刎乌江,是一位当之无愧的英雄豪杰;其勇略,中华数千年无出其右者;其铁血柔情,比之刘邦的政治权谋,更有一番令人可爱处。他是一个能让勇士誓死追随的统帅,是一个让美女虞姬自刎以随的男子汉;项羽自刎乌江,成就了一个举世无双、悲壮英雄的绚丽形象,使他获得了更多同情。

应该这么说,从政治的角度来讲,刘邦必胜、项羽必败,刘邦是天生的.统帅、项羽是天生的将军,两人高下有别;而从人性的角度来讲,我们更亲近项羽,也更喜欢他。刘邦以其雄才伟略,驱驰天下豪杰,措天下于衽席之上,打下汉帝国400年基业之基础,可谓千古一帝――但他没有原则,不讲规矩,不守诺言,不讲信义,不重爱恨,精擅权术,真是“三百步以内,无人愿近前与之为友”;项羽不同,他敢爱、敢恨,豪气干云,信义为先,犯其怒者、虽远必诛,受其恩者、虽微必报,哭笑由心、决不虚伪做作,更像是我们出门遇到的敢于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好汉!

项羽和刘邦的区别,是一个性情之人和一个政治家的区别。

话说故事之初,嬴政欲使秦朝“千秋万代”,自称“始皇帝”,可惜二世而亡,诚为可悲――究其根本原因,不是秦朝不强大,而是他把天下人都当成傻子和猪狗。李世民说得好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你把天下人当成猪狗,天下人难道就不会把你当成猪狗?

而刘邦呕心沥血、舍生忘死,辛辛苦苦创立大汉王朝,可想过400年后被宦官乱政,最后也要被朝代更替?都说这“富不过三代”,大汉朝毕竟传承了24帝呀!刘邦也应该含笑九泉了吧?

总结一句:无论纵观中国历史,还是横察欧美列强兴衰史,要想国运长久,还是必须从文化和制度入手,从根本上和谐社会各阶层之利益,畅通人才上升之通道,整合国民之信仰意志,达成国家团结、统一之大同……

相关专题 汉传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