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观后感观科普知识讲座有感

Somerset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Somerset”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科普观后感观科普知识讲座有感(共1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科普观后感观科普知识讲座有感

【科普观后感】观科普知识讲座有感

1

为提高乡村儿童的科普知识,我省举行了“百名专家乡村讲科普”活动,今天专家章军  来到我校进行科学讲座。

这次讲座主要内容是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我最喜欢的还是人工智能。

章军老师首先为我们简单介绍了什么是AI(人工智能),并且提出了机器人三定律――第一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个体,或者目睹人类个体将遭受危险而不管;第二定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给予他的命令,当该命令与第一定律冲突时例外;第三定律:机器人在不违反第一、第二定律的情况下要尽可能保护自己的生存。

当然,机器人也分等级,分别是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目前人工智能还处在弱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既字面意思,表示人工智能只可做单一的事情,如阿尔法围棋(AlphaGo),战胜了几位世界冠军,但在其他领域就一窍不通了。强人工智能既表示与人类平均智商相等的人工智能,精通所有领域。超人工智能既表示超出人类智商的人工智能。

什么时候人工智能才能更进一步的发展呢?这就要靠我们来研究了,梁启超的《少年说 》说得好:“・・・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2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安徽省百名专家乡村学堂科普”讲座活动,这次讲座的主题是“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演讲的专家是章军老师。

老师先是给我们看了一些科幻电影的图片引出机器人。“一、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看到人类受到伤害不能袖手旁观;二、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任何命令;三、机器人必须尽力保护自己。”这是阿西莫夫提出的机器人三定律。接着老师提到了阿兰图林,他被称之为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他提出了“图林测试”,“图林测试”是验证一个机器够不够智能,他还设定了计算机最高奖项――“图领奖”.人工智能诞生于1956年,1956年至1974年是人工智能的黄金时代。1974年人工智能开始遭到批评还有一些资金上的问题1974年是人工智能第一次跌入低谷。直到1980年人工智能迎来了新一波的高潮,可是在1987年人工智能又跌入了低谷,因为很多科学家都不去研究人工智能了。1993年直到现在都是人工智能的繁荣时代。

在阿尔法go以4:1战胜了围棋职业选手李世石,人工智能再一次回到了人们的目光内。阿尔法go的工作原理是深度学习。深度学习也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领域。最后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关于人工智能的书。

通过这次讲座,我受益匪浅。我知道了机器人三定律、人工智能之父阿兰图林和深度学习。深深的感受到了人工智能的强大!

撰稿  |   六(3)班高薪、夏文运

篇2:科普知识讲座有感作文精选

4月13日8点半,我们学校全体师生通过网络收看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陈贺能爷爷关于《科学技术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的讲座。

讲座中,陈爷爷从衣、食、住、行、用这些方面,讲述了不用系鞋带的鞋、会旋转的房子、撕不碎的纸、彩色棉花等科技成果。

我们听得津津有味,并时不时爆发岀阵阵掌声和惊叹声。我感到很新奇,同时也受益匪浅。原来科学无处不在,它已经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只要善于观察,积极动脑,大胆的奇思妙想,就会发现这个神奇世界的许许多多的秘密,就会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科学就是人类的生命,让我们学科学、爱科学、利用科学,让科学技术把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同学们,加油吧!

作者:三年五班——李瀚博

指导老师:刘小鸣

公众号:二十小学语文天地

篇3:航空科普知识讲座观后感

今天,中国最大重型火箭长征五号整装待发!而在此之前,我国已经先后成功发射新的长征六号、十一号、七号等新一代火箭,形成完整的体系。

每逢出现此类新闻,总会有人问,太空离我们那么远,值得我们花费那么多金钱,冒那么大风险去探索吗?航空航天技术又能为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嫦娥之父”欧阳自远特意撰文,深入浅出地解读了这个问题,看看吧!

航空航天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高度综成的体系,如阿波罗计划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耗资最多的科技项目之一。参加阿波罗计划的有2万余家企业、200多所大学、80多个研究所,总人数超过40万。

阿波罗计划的实施,促进了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的巨型火箭、微波雷达、无线电制导、合成材料、计算机、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真空技术、低温技术、半导体技术、制造工艺等一大批高技术领域的发展。阿波罗计划产生了3000多种新技术,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繁荣,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航空航天活动推动了一系列高新技术的诞生、成长、推广和应用,催生了一大批新学科的形成、创新、开拓和发展。

航空航天活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航空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交通运输的结构,还广泛应用于空中摄影、大地测绘、地质勘察、资源调查、播种施肥、除草灭虫、森林防火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航天技术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的众多领域,卫星通信、卫星广播与电视、卫星气象预报、卫星导航、卫星资源勘查、灾害预报和环境监测等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各种科学探测卫星、天文观测卫星和科学实验卫星的应用,拓展了人类的视野,获得了大量的新发现,更新了人类对地球空间、太阳系和整个宇宙的认识,产生了一系列的新兴学科。

篇4:航空科普知识讲座观后感

我国航天事业的每一步发展,都是和航天人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优良作风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航天事业创立之初,在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和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倡导下,航天人树立了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的“三严”作风。上世纪60年代,周恩来提出了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十六字方针”。集团公司成立以来,强调从源头抓起、零缺陷管理、全过程受控、确保一次成功,不断总结型号研制生产和质量管理工作中的新观念、新做法和新经验,提出并有效实施了一系列强化质量管理的措施,提炼出具有航天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严慎细实”工作作风,培育形成了“零缺陷”系统工程质量管理方法。从“三严”作风到“十六字方针”,再到“严慎细实”和“零缺陷”,都是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优良作风在航天工程实践的具体体现,都是发展航天事业宝贵的无形资产。

“载人航天,人命关天”。集团公司始终把提高载人航天工程安全性和可靠性作为重中之重,进行周密细致的规划、科学严格的管理,以极其严肃、极端认真、极度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部件、每一个产品、每一个程序,真正做到了严慎细实、有条不紊、精益求精、万无一失。全体参研参试人员视质量如生命,以举轻若重的态度做好每一项工作,以举一反三的方式查找每一个隐患,以举重若轻的自信应对每一次挑战,用艰辛的付出换来了神舟飞天的连战连捷。

始终秉持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大局观念

载人航天工程涉及众多技术领域,全国数千个单位、十几万科技大军参与其中。正是依靠同舟共济、团结协作,我们才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历史性突破。这既是在我国国情条件下发展航天事业的需要,也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篇5:历法科普知识讲座

(本文初稿为笔者在老年学校的讲稿,后刊载在台北《科学月刊》1995年3、7、8期,现稍作整理)

根据地球和月球的运行周期,协调和安排年、月、日等的长度与顺序的法则,称为“历法”.

(一)太阳日

地球从西向东自转,形成白昼(面向太阳)和黑夜(背向太阳)交替,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为椭圆形的,冬天离太阳近些,所以真太阳日并不一样长.历法上取1年里的真太阳日的均值,称为“平太阳日”.太阳达天球子午线时为当地正午12时正.为了使大家有共同的时间标准,1884年花生豆国际天文会议决定以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子午线为地球经线0度,其时间为世界标准时间――世界时.全球依经线每15度划分一个时区:东经7.5度~西经7.5度为零时区,采用世界时……东经172.5度~180度(国际日期变更系线)为东12区,日界线~西经172.5度为西12区,同一时区的时间相同,时区间仅有小时数的差别,分秒数完全一样,东西12区相差24小时.依据国界、岛屿、河流、地形划分时区,允许有一些出入.我国统一采用东经120度为标准时间.

日界线从北极经北令海峡,穿太平洋180度附近,绕过依归属划分的岛屿,而有些曲折,直达南极.当轮船和飞行器穿越日界线时要遵守一条特殊的规则:从西向东的当日日期重用,从东向西则换为次日时间(撕去日历1页).

(二)朔望月与阴历

月亮(太阴)从西向东绕地球公转,同时地球又带着它从西向东绕太阳公转,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地变化,从地球上看月亮,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呈规律性的盈亏变化――月相变化.月亮处于太阳与地球之间时,看不到月亮,称为“朔”,为夏历的初一.有时月亮恰好挡住太阳射向地球某部的光线,称为“日食”――分日全食、日环食及日偏食三种.

地球处于中间时,我们看到满月,称为“望”,为夏历的十五或十六日,有时地球恰好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线,称为“月食”――分月全食和月偏食两种.月球转到地球公转轨道附近时,我们看到半圆形的月亮,西半明称为“上弦”,一般为夏历的初八,东半明称为“下弦”,一般为夏历的二十三.从望到下次望,称为“朔望月”,平均29天12小时44分2.8秒.

海水日间上涨称为“潮”,夜间上涨称为“汐”,是受月球为主家属太阳的引力所致,每24小时52分左右涨落各两次,以逢朔望日的子正和午正的“子午潮”为大,称“大潮”,上下弦时为小,称“小潮”,所以民谚有:“初八二十三,到处是泥滩”.

伊斯兰历依据朔望月,为纯阴历,每年12个月,平年单月30天,双月29天,30年里有为闰年,闰年的12月为30天.月序规律,日期跟月相和潮汐周期一致,但年均比回归年约短11天,新年可能在寒暑各季,跟动植物的生长周期不协调,只有伊斯兰历国家和地区才使用.

(本文初稿为笔者在老年学校的讲稿,后刊载在台北《科学月刊》1995年3、7、8期,现作了一些增删)

(三)回归年与阳历

地球总是斜着身子向着太阳,赤道平面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保持23度26分交角,形成南北半球相反的寒暑周期.地球连续两次通过赤道平面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交点春分点,称为1回归年(太阳年),长度为365.24219日.从地球上看来,似乎太阳在1年里于恒星(二十八宿)间绕行了1周,其视运动轨迹称为“黄道”,将其划分为24等份,为二十四节气.

公元前46年,罗马帝国皇帝儒略・恺撒采用埃及天文学家索西根尼制订的儒略历,1、3、5、7、8、10、12月为31天,4、6、9、11月为30天,2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公元3,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将星期作为儒略历日期的参照系;儒略历4年1闰,年均365.25日,比回归年长11分余,经16后,已超出12天,影响到农业生产和复活节的准确性。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于1582年采用意大利医生利奥制订的格里历:4的整倍数年份为闰年,但不是400整倍数的世纪年如1700、1800、1900年为平年,即400年97闰,年均365.2425日(365天5小时49分12秒),比回归年约长26秒,并将1582年10月4日的次日改为15日。 

篇6:科普知识讲座主持词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每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气象组织设立的世界气象日。当回想起印度洋海啸、日本大地震等气象极端事件所带来的巨大灾难时,仍然心有余悸。据统计分析,所有的自然灾害中,百分之九十都与天气、气候和水有关。因此,根据20xx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监视天气,保护生命和财产”,县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的叔叔、阿姨在百忙中来到我们学校,给大家做一场“气象科普知识教育讲座”。(请同学们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

县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为国家建设和社会生活提供人工影响天气服务,负责人工增雨,人工防雹。 今天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了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的王召河主任、王传国科长 请同学们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

今天讲座分三项内容:第一项,由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王传国科长讲解有关云、冰雹的知识;第二项,由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王召河主任对人工影响天气的设备及其操作做简单介绍;第三项,学生代表到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参观雷达监控室。

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王科长为大家讲座。

同学们,王科长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为我们讲解了有关云、冰雹的知识,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王科长的精彩讲座表示真诚的感谢!

今天县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的叔叔、阿姨为我们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辅导,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气象科普知识课,使我们受益匪浅。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通过这次讲座,我们要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体验科学技术发展以及气象服务带给人类的进步。 讲座结束后,请同学们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写出心得,于下周一,班长收齐上交政教处。

篇7:科普知识讲座主持词

主持人: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晚上好!

欢迎各位到场参加本次“天文台之夜—走进现代宇宙学”的专题讲座。

20xx年12月2日,中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被成功送入太空,此次嫦娥三号的任务之一,利用着陆器上携带的近紫外月基天文望远镜,完成一系列天文观测任务。它是21世纪全球首个开展月球软着陆的探测器。

以嫦娥三号成功发射为契机,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的高级工程师——高衡老师为我们做一场关于“现代宇宙学”的专题讲座。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今天到场的所有同学对高衡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由衷的感谢!

高衡老师是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的一名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红外天文学研究工作,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过很多科研论文,其科研成果曾荣获中国科学院二等奖、云南省优秀科研论文特等奖。他在潜心科研的同时,还热心于科普事业。

高老师曾被评为:中国科学院科普先进工作者;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中国科协先进工作者 。

高老师现任为北京市海淀科普教育协会专家组组长;云南省科技馆科学顾问;云南省科协专家团成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昆明

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常务副理事长。

高老师曾多次担任电视台科普节目特邀主持人,目前他也是多份科普刊物和报纸的编委和科普专栏作者,高老师为社会的科普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绚丽的太空深处到底隐藏着多少秘密?我相信在今天的讲座里会有很多大家感兴趣的话题!

接下来,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有请高老师开始此次讲座!

互动:非常感谢高老师精彩的演讲,下面的同学对天文学方面有什么疑问可以向高老师提出。

结束:感谢今晚高老师的倾力演讲,让我们大开眼界,也获益匪浅,相信大家对现代宇宙学有了更深的了解。

感谢高老师的精彩演讲,也谢谢各位同学的到场参与,本次讲座到此结束。

篇8:科普知识讲座主持词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每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气象组织设立的世界气象日。当回想起印度洋海啸、20xx年的四川大地震等气象极端事件所带来的巨大灾难时,仍然心有余悸。据统计分析,所有的自然灾害中,百分之九十都与天气、气候有关。为了让我们对气象科普知识有更多的了解,今天,市科协、市气象局、市教育局联合举办气象科普知识进校园活动,市科协、市气象局、市教育局的叔叔、阿姨在百忙中来到我们学校,给大家做一场“气象科普知识教育讲座”。(请同学们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

这次气象科普知识进校园活动,目的是为了加强我们气象知识普及,让同学们更加深入了解气候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进一步增强意识,掌握一定的安全保护和逃生知识。比如因雷电、暴雨、台风等各种强对流天气造成的人员伤亡和损失,就是因为对气象知识缺乏而造成的,所以大家要借助这次机会,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和应急避险能力,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今天讲座分三项内容:第一项,由有关单位向学校赠送书籍;第二项;请市气象局张志慧老师为我们上课;第三项,进行气象科普知识有奖问答活动,题目是按照讲座的内容和大家手上的宣传手册资料而出,希望在座各位同学能够认真听好学好,达到提高自身素质水平的目的。

现在进行第一项内容:由有关单位向学校赠送书籍。

首先请高要市科协向学校赠送书籍。请高要市科协戴子怀主席和夏健强校长;请同学们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

再请高要市气象局向学校赠送书籍。请高要市气象局吴振强局长和夏健强校长。

我们用掌声感谢市科协和市气象局对我校的大力支持!

下面进行第二项内容:请市气象局张志慧老师为我们上课,大家掌声欢迎。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张老师的精彩讲座表示真诚的感谢!

现在进行第三项内容:大家期待已久的进行气象科普知识有奖问答。首先我说说问答的要求,老师手上有一些问答题,抽取在座的同学参与回答,凡答对的同学均获记念品一份。题目总体不是很难,看大家现在胸有成竹的样子,相信本次竞赛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祝大家好运!

请老师们准备道具,现在抽出第一名同学…………

今天的气象科普知识有奖问答各位同学付出了大量艰辛的劳动,在刚刚结束的活动中,各位同学已经充分展示了他们扎实的气象科普知识,为我们的活动增光添彩,在此我代表主办单位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今天非常感谢张老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为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生动的气象科普知识课,使我们受益匪浅。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通过这次讲座,我们进一步掌握了一定的安全保护和逃生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和应急避险能力,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让我们再以热烈的掌声对张老师的精彩讲座表示真诚的感谢! 今天的讲座到此结束

篇9:观《科普大篷车》有感

观《科普大篷车》有感900字

那天,我们全校的师生享受了一顿丰盛的“科普大餐”,不但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更点燃了我们向往科学和热爱科学的火炬。

怀着兴奋的心情,我们走进了多媒体室观看了3D电影。一戴上3D眼镜,片中之物好像出来了一般,很是逼真,我不禁由衷感叹:“现代的科技真是发达啊!”看完电影,我们就来到了展品区,现场展示出了机器人、“拓扑”、“金三角”等表演的益智游戏,展示栏的内容更是丰富多样:节能减排,地震自救,用火安全……应有尽有。这次“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真是令我们大开眼界!让我感受到了科技发展的魅力!如果没有这次的`科技展览,我又怎能知道人类现在的科技发展已经这么发达了呢!科学与我们的生活已融为一体,我们每天都沉浸在科学的世界中,感受它们带给我们的方便。因为科学,我们可以随时拿出手机上网查找资料;因为科学,我们可以及时了解各国各地的新闻;因为科学,炎热的夏天,空调给我们带来了凉爽的感觉;因为科学……反正说也说不完。总之科学给我们的方便是无穷无尽的。科技的不断创新发展,会给人们带来更好的新生活。我想:等到了未来,汽车的燃料不再是石油,而是利用生物之能源转化为常规的燃料,这种燃料比起石油来更洁净,更低碳;等到了未来,电池的称呼要加长喽:“盐水电池”,“土豆电池”,“柠檬电池”……这些食物能作为电池的电解质,铜片是负极,铝片是正极,通过导线来连接,这样,“食物电池”就诞生了;等到了未来……等到了未来人们并不用等到夏天再去看星星。只要人们利用电脑,在黑暗的屋子里,利用其它物体,反映在屋顶,我们就能看到美丽的星空,啊!星星真美吖,许个心愿吧,希望未来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创新是一个名族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科学源于创新!科学是前人创造的,也是依靠我们发扬光大的,我们必须广泛地积累前人的科学经验,我们既要站在巨人的肩上,但也不能迷信权威,人云亦云,让科学的火焰熄灭在因循守旧中。那么,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就心须要勤动脑,勤动手,敢于想,更敢于做,不断地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学会了创新,就等于牢牢地抓住了开启新世界大门的钥匙,只有敲开了创新之门,未来才真正属于我们!让我们赶紧徜徉在科学的世界里吧!

篇10:观《科普大篷车》有感

观《科普大篷车》有感

今天上午,科普大篷车来到了我校,操场上建起了一个大大的舞台。第一节课上课时,我们来到了操场上,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千多把椅子。大概九点半,表演开始了。首先上场的是两位身穿新疆服装的舞蹈老师,她们即将表演的是新疆舞蹈《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两位老师跳的优雅精彩,犹如美丽的鲜花。下一个表演,由一位老师带来二胡独奏《赛马》,听到这个声音,仿佛有万匹马儿在奔腾,进行着在蒙古大草原激烈的赛马。接下来是由三位女同学带来的古筝表演《丰收锣鼓》,这曲音乐美妙而动听,他们的手在古筝上来回弹动,灵巧极了。仿佛听到了丰收人们的欢呼和喜悦。

经历了音乐之旅后,我们又开启了科幻之旅。两位老师带来了一个机器人,这个机器人大约有一张A4纸大小,它给我们表演了一段机械舞蹈,同学们见了十分惊讶,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响了起来。然后,科技人员做了一个实验,实验名叫“大象牙膏”。实验道具是三个大小不同的`量杯和一些神奇的粉,量杯里装了不同颜色的水。科技人员喊道:“一,二,三!”量杯里开始冒泡了,渐渐地,这些泡沫越来越多从量杯里溢了出来,这个实验让大家感受到了科学的神奇。这时,空中飞来一架莫航飞机,大家的目光盯在了他的身上,这叫飞机可以在空中翻滚,真是厉害!

在大家的欢呼声中,科技艺术节结束了,真令人难忘。

篇11:科普知识讲座教师心得体会

听杨昌炽老师“天文科普知识讲座”有感

很长时间没去听什么讲座了,

来听这个讲座初衷也蛮简单的。

看到了海报上写着“他,

游历过三十几个国家;

他,有丰富的惯性摄影经验”,

还配着一张老师的照片,

背景是黑板和投影,

似笑非笑的面容有一种制度外的自由和超脱。

吸引我的就是这些,期待它会是一场“有趣”的讲座。

结果,没有让我失望!

第一个收获,

就是知道了为什么四年一闰,

而100的倍数不闰,

但4和100共同的倍数要闰。

这是上个学期我们学VB编程的时候,

一道题目里面遇到的问题,

当时问过同学,

他向我解释了这个规则,

但是追究为什么的时候,

也只能说就是这样,

说不上为什么。

今天的讲座,开讲不到半小时,

就解开了我的这个疑惑。

最根本的原因应该在于,

公历一年不是365天,

而是365.2425天,

为了让农历7闰的情况下

与公历年天数追平,

聪明的古人制定的这样一种计算方法。

第二个收获,

就是知道了为什么19周岁的时候,

人人都吵着说公历和农历的生日

会和出生那年一样二者重合。

原理和上述一样。

第三个收获可就大啦!

看到了好多漂亮的星星!

看到老师用那个软件做演示的时候,

星空现在投影上旋转起来,

真是好看!

以前在书上或者电视上,

看到什么星座是什么样,

但是自己抬头看天的时候完全不是那个样子,

根本什么也看不出来,

只是一群密密麻麻的星星,

闪啊闪啊的。

现在知道每个星座都会有一颗或几颗比较亮

或特征比较突出容易确认的标志性的星星

来帮助定位。

掌握了这些去看星座才是找到了“门道”。

嗯,还学会了“找茬”。

比如地球处于太阳与月亮之间时

所看到的月食图像应该是什么样子,

比如月可“出于东山之上”,

但很难“徘徊”于“斗牛之间”。

听老师的课,最大的感受是有趣。

会被那种对某一兴趣狂热的执着所感染、

打动。大陆的年轻人要做的事太多了,

多到他们只能做“要做”的,

“该做”的,没有时间和经济能力

去做自己“想做”的。

所以看到有人能够做着

他们想做而不能做的事,

又做得这么投入、精彩、饶有兴趣,

在心里是羡慕、是向往的。

可以说这样一种体验就是

被别人带着去见识一下自己看不到的世界。

这种体验很不错,

至少在自己没有到达那样的景色之前

可以先瞻仰一下。

也是在心里埋下一颗兴趣的种子。

很庆幸被老师这样对天文有着浓厚兴趣的人

带着入门。我对天文知之甚少,

也谈不上有多么浓厚的兴趣,

但是我是喜欢看星星的,

喜欢夜空。

下次能看到满天星斗的时候要

试着用老师说的方法去看看那些星座。

只恨时间太短,

希望能听老师再多讲一点。

嗯,没事可以去空间里逛一逛,

应该也会收获不小。

如果下次讲座我还在学校一定要再去听!

篇12:科普知识讲座教师心得体会

星期四下午,我们练字下课,李老师告诉我们要到报告厅去听万老师讲科普知识讲座。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有秩序的来到报告厅坐到位置上。

万老师滔滔不绝的讲了许多昆虫的知识,接着他又通过屏幕让我们观赏昆虫和蝴蝶的图片。还给我们讲解了昆虫怎样保护自己的。昆虫为了不让鸟儿吃掉自己,就把自己伪装成可怕的样子,隐藏在树叶或者树枝中。万老师告诉我们昆虫是我们的朋友也是我们的敌人!我们要保护对人类有益的`昆虫!

通过听这次科普知识讲座,让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了解了大自然的奥秘,让我也学会了怎样做标本。在今后的生活中我要善于观察各类的昆虫,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就像李四光所说的:观察是得到一切知识的首要步骤!

2

4月2日中午,五、六年级全体同学在新阶梯教室聆听了一场由蔡校长主讲的科普讲座。同学们个个聚精会神,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知识点。

这次讲座的主要围绕“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展开,其中知识多多,内容丰富。让我们明白了酸雨为什么会经常出现在南方?改变了我们对沙尘暴的看法,了解了温室效应的益处与坏处,知晓了全球变暖的严重性……

听了这次讲座,我们的感受很大。面对殊此种种的环境问题,我们不能再无动于衷了,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尽量少开汽车,减少尾气对环境的污染;增加水的利用率,节约每一滴水;拒绝泡沫制品,保护环境……我相信,只要人人都为环境献出一份力,世界将变得更加美丽!

篇13:科普知识讲座教师心得

今天我在电视上于丹老师的演讲,受益非浅,使我受到了许多启发,我的心情很不平静,感受颇深,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和优良的传统。”以前父母都是夹菜给我吃,我却连一声谢谢都不说,虽然看见父母脸上挂着笑容,其实心里是有一点点伤感,我们应该主动夹菜给生我养我们的父母吃,而不是等着他们给我们夹,这样的话他们会觉得我们还没长大,还不懂事,会使他们伤心,如果给他们夹菜的话,父母会很开心,还感觉我们真的长大了,每天父母下班的时候他们都很累,不能让他们再费心思了,我以前每次看见父母回家,就让他们急急忙忙的做饭,盛饭,在吃饭的时候还说这个不好吃,那个不咋地,让父母伤心。到现在才明白父母工作是繁忙的,回到家中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很辛苦。所以我放学后要在家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给父母减轻负担,让他们轻松一下。

“破万卷书,如走万里路。”在以前我都不怎么爱看书,要不就看一些和学习无关的书,比如,漫画书,游戏书等等。父母总是劝我读一些关于学习的书,如作文书,辅导书…….。我几乎不听他们的话,而且把他们的话当做耳旁风,就是给我买回书来,我也不读,原地不动地放在桌子上。但是,如今我通过于丹老师的开导,懂得了读一本好书就同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谈话,从此我再也不过多的看漫画游戏书了。一有空就坐在书桌旁,拿起课外辅导书,津津有味的读起来,还会在书上点点画画做一些读书的记号,以后我再看的时候就知道哪里是重点,那里是难点,更好的复习,掌握知识。通过于丹老师的讲解,使我懂得了为什么要读书,一定读好书的缘由。

“送人黄金,不如送人一金手指,”这一部分于丹老师讲得很仔细,讲了一个小故事,在很久以前,有一位老人他很有钱,可是他的生命已进入尾声。就把两个儿子叫到面前说:“我快不行了,有些话和你们说,你们两人有两条路可以走,第一是拿我的钱来生活。第二是用上自己双手去劳动”。他们两个想了一会,大哥说:“我要你的钱来生活。”老二说:“我什么也不要,只想用双手去养家糊口。”二十年过去了,老大还是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钱却越来越少。老二牢记父亲的遗训用勤劳的双手建起了许多商铺,过了不久在当地便成了家喻户晓的大富翁,大慈善家。

听完这个故事给了我很大启发,一定要用自己的双手去辛勤的劳动,定能有很大收获,只要你努力就能成功。

篇14: 小学生科普知识讲座听后感

小学生科普知识讲座听后感

今天是三月二十三号,世界气象日,广元市气象局的李志华叔叔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到我们学校,为我们作了一次非常精彩的气象科普知识讲座。听了讲座以后,我深有感触。

这次讲座主要介绍了一些简单的气象知识,比如太阳、风、云、雨、空气等。叔叔讲道:“太阳为我们带来了光和热,一束光线直射的面积小,斜射的面积大,同样的光线有同样的热量……”这样的介绍,让我对气象常识有了新的理解。

气象和我们的生活关系太大了,无论哪种气象、气候,都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生存,它和我们息息相关。天气的变化让我们的穿着也随之变化。下雨时,我们就要打伞;气温降低,我们就要增加衣服;出太阳了,我们就会穿的少一点。如果长时间不下雨,那就会出现干旱,让农业生产遭受破坏和损失。风调雨顺一直是大家希望的,可惜的是,这段时间,电视上几乎天天在报道云南、贵州、广西的极其严重的干旱和新疆冰雪融化造成的洪涝灾害。看到这些报道,我感到非常难受,大片的`庄稼地出现了宽宽的裂缝,无法种庄稼,受灾地区的人们吃水用水极其困难,看来那些地方今年会颗粒无收了!温总理看着那片片干裂土地的时候,也一直深锁着眉头。

干旱、沙尘暴、暴雪、洪水等等灾害现在时有发生,他们肆虐的足迹遍布我们国家,威胁着我们的生存和生活。谁也不希望这样的自然灾害出现在我们身边,但这又是残忍的现实。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我们现在生存环境的恶化,难道不是人们自己一手造成的吗?难道不应该接受大自然的惩罚吗?像长龙一样穿流不息的各种汽车,放肆的排放着可恶的尾气;为了眼前的利益,很多地方大量的砍伐了森林;到处都是排放废气的烟囱;我们使用的各种家电,也在消耗着地球上大量的能源,有的还产生了有毒气体;我们带出家门的垃圾堆放在垃圾堆中,得不到及时处理也在污染着我们的环境。有一句广告词说的非常好“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可是,有谁为地球这个家园付出真正的爱心了?如果我们能多走一段路,少坐一次车,少砍一棵树,多载一片林,少开一次空调,多和自然亲近……那么,我们的地球,我们的生存环境就会好起来一分。山会变得更青,水会变得更绿,天上一定就会多一片干净的云彩,多几道雨后的彩虹,北极的冰川也不会融化,风沙也不会漫天飞舞,我们的云南更不会发生百年不遇的干旱。关注气象、爱护环境,别让我们的眼泪真的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

李志华叔叔还给我们讲解了气象的观测方法,比如通过天气雷达、探空雷达、气象卫星等。气象观测为天气预报提供了预报依据,天气预报又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尽管有时候不太准确,但我相信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在不久的将来,人类一定能准确的观察和预报各种天气现象。

通过这堂气象知识讲座,我学到了很多,也想到了很多。我想,要真正减缓气候变化,减轻气象灾害给我们造成的损失,必须要从我做起,真正的去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真正享受到天气预报带给我们的好处,而不会被动的去承受自然灾害带给我的灾难。

篇15: 科普观后感

为提高乡村儿童的科普知识,我省举行了“百名专家乡村讲科普”活动,今天专家章军来到我校进行科学讲座。

这次讲座主要内容是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我最喜欢的还是人工智能。

章军老师首先为我们简单介绍了什么是AI(人工智能),并且提出了机器人三定律――第一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个体,或者目睹人类个体将遭受危险而不管;第二定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给予他的命令,当该命令与第一定律冲突时例外;第三定律:机器人在不违反第一、第二定律的情况下要尽可能保护自己的生存。

当然,机器人也分等级,分别是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目前人工智能还处在弱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既字面意思,表示人工智能只可做单一的事情,如阿尔法围棋(AlphaGo),战胜了几位世界冠军,但在其他领域就一窍不通了。强人工智能既表示与人类平均智商相等的人工智能,精通所有领域。超人工智能既表示超出人类智商的人工智能。

什么时候人工智能才能更进一步的发展呢?这就要靠我们来研究了,梁启超的《少年说》说得好:“・・・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相关专题 观后感知识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