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的宇宙观后感

慧舟心理工作室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慧舟心理工作室”参与投稿,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霍金的宇宙观后感(共12篇),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霍金的宇宙观后感

今天,我看了《走进霍金的宇宙世界》,虽然这是一部科普类型影片,但是它告诉了我一个做人的道理。

电影主要讲了,一个叫霍金的科学家,不能说话,不能走路,一生坐在轮椅上。他告诉我们他自己认为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是有外星人的,他们可能拥有超强免疫力。可能拥有不死之身。可能拥有超越我们人类的极限的能力。可能拥有超高级,我们人类无法的科技。他们可能很邪恶,去侵略、霸占别的星球,也可能很善良,和我们人类一样热和平。在美国“哇”信号事件中,科学家的外星声波探测仪搜索到了一组信号,印成了一张声波图,一名科学家根据上面的声波字符,在声波图上写了一个“哇”字,所以这个信号叫做“哇”信号。在“哇”信号事件中证明了有可能存在外星人。

在影片中我感悟最深的是“要知道外星人为什么是这个样子,其实只要看看我们人类自己就知道。”是啊!我们要想知道别人为什么会这样,也只要看看我们自己就知道,因为我们是和别人一样的。所以,我要记住这个道理。

篇2:走进霍金的宇宙世界观后感

由于下午要出发到贵阳参加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的年会,今天上午得闲联看了4集《走进霍金的宇宙世界》,真的是太棒了。想起小时候没书读,拿着《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啃了一遍,几乎没明白什么,却留下了对星空的无限向往!

在海滨的月夜、丽江的星空和新西兰的.苍穹下,我都觉得有在宇宙空间遨游的感觉。当然,在北京的灰蒙蒙的天空下,断难有此感觉。但是,今天中央9台的《走进霍金的宇宙世界》,满足了我对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和星空的一切幻想!十几年前,霍金的《时间简史》横空出世,唤醒了我对宇宙空间的向往,可惜学的专业离宇宙太远,只能在回归宇宙之日再说了。

霍金思考问题的时间轴是亿年。他虽然大学毕业后就被禁锢在椅子上,但是他健全的思想却能够纵横宇宙的起源及未来。银河系中有太阳似得恒星多亿颗,太阳系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更遑论地球!地球的地块向南极集中,并在6500亿年后收缩坍塌成为豌豆大小。但是,地球人能否活到那时还是个问题,因为地球每一亿年都会经受一次小行星袭击的概率。如果太阳系一直维持完美万有引力的定律,那么地球上生命的出现纯属不规则、不完美、无序的事件。感谢不完美造就了我们!

地球毁灭后,人类将向太阳系外、银河系外迁移,而人类坐飞船到银河系的边缘也需要80年!我们的宇宙终将也会毁灭。地球上的人们,世俗的人们,绝想不到连宇宙也是有寿命的!

在宇宙学面前,宗教又显得多么苍白无力!

篇3:走进霍金的宇宙世界观后感

在假期中,老师要求我们写一篇关于经典人文地理的作文参加比赛。因为我对宇宙世界充满好奇,所以爸爸推荐我看一部纪录片—《走进霍金的宇宙世界》。

通过观看《走进霍金的宇宙世界》我明白了:地球这个蓝色星球并不是唯一的。我们生活的地球是围绕太阳旋转的八颗行星之一,而太阳又是2000亿颗恒星中平淡无奇的一颗。地球所在的星系是银河系,它庞大得让人难以置信。但银河系也只是浩瀚宇宙中的沧海一粟。

宇宙中大约有一千亿个星系,它们形成一张巨大的网,向各个方向延伸开来。所以我们知道地球并不是孤独的。所以我们对外星人的猜想是合理的,并不是凭空虚构的。但是我们并不能准确知道外星生物是什么样的。所以其中有无限的可能。

在宇宙中有无限的可能。外星生物也许是一些液体毫无攻击能力,也许是更高等的生物,具有很强的攻击力,也许,它们的生命很短暂,生死只在转瞬之间。

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可以给我们提供一切所需要的信息,原因很简单,因为这里孕育了我们所知的所有生命形态。地球上的生命起源至今仍是个谜,需要我更多的去探索。

有一位科学家曾用探测仪在太空中探测出一个信号,他把这个信号称之为“哇信号”。告诉我们可能有外星人存在。

霍金的宇宙世界给我增添了许多知识。我爱《走进霍金的宇宙世界》。

篇4:遨游宇宙的霍金

遨游宇宙的霍金

今年8月上旬,被誉为当代爱因斯坦的宇宙学大师霍金,来杭参加一次国际性数学会议,同时,受聘为浙江大学名誉教授.因他的光临,杭城刮起了一阵科学热,他的科普新著<果壳中的'宇宙>、<时间简史>也因抢购而脱销.8月15日,他在浙大邵逸夫礼堂作题为“膜的世界”的讲座,3000个座位座无虚席.不过许多知识分子和大学生坦言,虽霍金作了通俗性的解释,但这些深奥的宇宙学概念还是难以听懂.其实这一点霍金早就知道,他曾说:“要完全看懂<时间简史>的人,须是理论物理学博士.”

作 者:陈壮叔  作者单位: 刊 名:科学24小时 英文刊名:SCIENCE IN 24 HOURS 年,卷(期): “”(11) 分类号: 关键词: 

篇5:霍金的宇宙世界读后感

《走进霍金的宇宙世界》共分四集节目,每一集节目讲述一个主题。以先后次序分别为:探索外星生命、时间旅行、揭开万物之迷(上)、揭开万物之迷(下)。

四集节目当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第二集:时间旅行。

霍金阐释了时间的概念,他用了非常简单易懂的语言向我们阐述了复杂的自然规律。比如,他用汽车给我们讲述时间其实是一个四维空间。并且向我们介绍了几种可能时间旅行方式:穿越虫洞、绕行大质量物体、接近光速飞行。这其中,我想只有接近光速飞行可能性略大一些,然而这样的时间旅行方式同样难度巨大,现如今人类的科学水平还远远没有达到。

其他三集节目同样精彩,比如告诉我们外星生物的几种可能形态,宇宙是如此产生等等。

啊!《走进霍金的宇宙世界》,真是很好看、很精彩啊!

凝视着他的双眼,仿佛望到了宇宙深处。

崇拜他很久了,他的《时间简史》,我已读了十几年,却从未读完过。这几晚看纪录片《走进霍金的宇宙世界》,重又让我淹没在他浩瀚如宇宙的思想和智慧中。曾几何时,不再相信有关月亮和银河的美丽神话,却更相信,宇宙本身就是一个美丽传奇。宇宙的美,在于那么多的未知和不可思议,在于它成长的历程。大爆炸之前的宇宙只是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点,那点之外的空间又是什么呢?我可以想象空间的无限,就如我们几何学里直线和平面的无限一样,却总也无法理解时间的无限。无始无终?到底是静止还是流动?流动的话可以倒流吗?我们所经历的时间,只是一条无边际的直线上的两个点吗?或者,是一条曲线上的两个点?我不是疯狂科学家,但我是否有可能,穿越虫洞邂逅一分钟前的自己?

谜,宇宙里有解不完的谜,包括我们自己。我知道,我将被地球的引力牢牢束缚在这里,也将被人与人之间的引力牢牢束缚在这里,但我知道,他的思想和智慧就是一艘飞船,搭上就可以冲破所有的引力。但愿,我能搭的更久些。

[霍金的宇宙世界读后感]

篇6:霍金-宇宙之王的故事

霍金-宇宙之王的故事

霍金(英文名Stephen William Hawking) ,1942年1月8日在英国牛津出生,当天正是伽利略逝世3忌日。人称“宇宙之王”。曾先后毕业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并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之所以在轮椅上坐了39年,是因为他在21岁时就不幸患上了会使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演讲和问答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来完成。他是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是本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还被称为“宇宙之王”。

1942年1月8日生于英国牛津的霍金刚好出生于伽利略逝世300周年纪念日之时。70年代他与彭罗斯一起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他因此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即随着时间的增加黑洞的面积不减。这很自然使人将黑洞的面积和热力学的熵联系在一起。1973年,他考虑黑洞附近的量子效应,发现黑洞会像黑体一样发出辐射,其辐射的温度和黑洞质量成反比,这样黑洞就会因为辐射而慢慢变小,而温度却越变越高,它以最后一刻的爆炸而告终。黑洞辐射的发现具有极其基本的意义,它将引力、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统一在一起。

从童年时代起,运动从来就不是霍金的长项,几乎所有的球类活动他都不行。 到牛津的第三年,霍金注意到自己变得更笨拙了,有一两回没有任何原因地跌倒。一次,他不知何故从楼梯上突然跌下来,当即昏迷,差一点死去。 直到1962年霍金在剑桥读研究生后,他的母亲才注意到儿子的异常状况。刚过完21岁生日的霍金在医院里住了两个星期,经过各种各样的检查,他被确诊患上了“卢伽雷氏症”,即运动神经细胞萎缩症。大夫对他说,他的身体会越来越不听使唤,只有心脏、肺和大脑还能运转,到最后,心和肺也会失效。霍金被“宣判”只剩两年的生命。那是在1963年。 起初,这种病恶化得相当迅速。这对霍金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他几乎放弃了一切学习和研究,因为他认为自己不可能活到完成硕士论文的那一天。然而,一个女子出现了。

爱情不期而遇,1962年的夏天,简通过朋友,认识了走路笨拙、脚步踉跄的霍金,后来又发生了几次偶遇。于是,他们碰到了爱情。 但是,他们的爱情却多了一丝苦涩。霍金对自己的病感到无望,因此不打算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他们之间总是存在着一个第三者———死神。然而,爱情的力量却无法抗拒。第二年7月14日,简和霍金结了婚。 多年之后,简在自己的回忆录《音乐移动群星》中写道:“我非常爱他,任何东西都不能阻止我和他结婚,我愿意为他做饭、洗衣、购物和收拾家务,放弃我自己以前的远大志向。”与简的订婚使霍金的生活发生了真正的变化。为了结婚,他需要一份工作,为了得到工作,就需要一个博士学位。因此,他开始了一生中的第一次用功。令他十分惊讶的是,他发现自己很喜欢研究。爱情有了圆满的结局。然而,轮椅出现了。

霍金的病情渐渐加重。1970年,在学术上声誉日隆的霍金已无法自己走动,他开始使用轮椅。直到今天,他再也没离开它。1991年3月,霍金在一次坐轮椅回柏林公寓,过马路时被小汽车撞倒,左臂骨折,头被划破,缝了13针,但48小时后,他又回到办公室投入工作。又有一次,他和友人去乡间别墅,上坡时拐弯过急,轮椅向后倾倒,不料这位引力大师却被地球引力翻倒在灌木丛中。

虽然身体的残疾日益严重,霍金却力图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他甚至是活泼好动的——这听来有点好笑,在他已经完全无法移动之后,他仍然坚持用惟一可以活动的手指驱动着轮椅在前往办公室的路上“横冲直撞”;在莫斯科的饭店中,他建议大家来跳舞,他在大厅里转动轮椅的身影真是一大奇景;当他与查尔斯王子会晤时,旋转自己的轮椅来炫耀,结果轧到了查尔斯王子的脚趾头。当然,霍金也尝到过“自由”行动的恶果,这位量子引力的大师级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左右下,跌下轮椅,幸运的是,每一次他都顽强地重新“站”起来。 1985年,霍金动了一次穿气管手术,从此完全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他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极其艰难地写出了著名的《时间简史》,探索着宇宙的起源。

霍金取得巨大成功,但生活的现实取代了爱情的浪漫,他和简的婚姻走到了尽头。金的研究对象是宇宙,但他对观测天文从不感兴趣,只有几次用望远镜观测过。与传统的实验、观测等科学方法相比,霍金的方法是靠直觉。“黑洞不黑”这一伟大成就就来源于一个闪念。

在1970年11月的一个夜晚,霍金在慢慢爬上床时开始思考黑洞的问题。他突然意识到,黑洞应该是有温度的,这样它就会释放辐射。也就是说,黑洞其实并不那么黑。这一闪念在经过3年的思考后形成了完整的理论。1973年11月,霍金正式向世界宣布,黑洞不断地辐射出X光、伽马射线等,这就是有名的“霍金辐射”。而在此之前,人们认为黑洞只吞不吐。从宇宙大爆炸的奇点到黑洞辐射机制,霍金对量子宇宙论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霍金获得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

霍金的科普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在全世界的销量已经高达2500万册,从1988年出版以来一直雄踞畅销书榜,创下了畅销书的一个世界纪录。在这本书里,霍金力图以普通人能理解的方式来讲解黑洞、宇宙的起源和命运、黑洞和时间旅行等。 在《时间简史》一书的开头,霍金指出:“有人告诉我,我在书中每写一个方程式,都将使销量减半。于是我决定不写什么方程。不过在书的末尾,我还是写进一个方程,爱因斯坦的著名方程E=mc2。我希望此举不致吓跑一半我的潜在读者。”现在看来,霍金完全是多虑了。

篇7:名人的故事宇宙之王霍金的故事

霍金是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是当今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还被称为“宇宙之王”。下面我们就看看关于这个名人的故事吧!

名人的故事 宇宙之王霍金的故事

霍金(英文名Stephen William Hawking) ,1942年1月8日在英国牛津出生,当天正是伽利略逝世300年忌日。人称“宇宙之王”。曾先后毕业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并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之所以在轮椅上坐了39年,是因为他在21岁时就不幸患上了会使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演讲和问答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来完成。他是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是本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还被称为“宇宙之王”。

1942年1月8日生于英国牛津的霍金刚好出生于伽利略逝世300周年纪念日之时。70年代他与彭罗斯一起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他因此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即随着时间的增加黑洞的面积不减。这很自然使人将黑洞的面积和热力学的熵联系在一起。1973年,他考虑黑洞附近的量子效应,发现黑洞会像黑体一样发出辐射,其辐射的温度和黑洞质量成反比,这样黑洞就会因为辐射而慢慢变小,而温度却越变越高,它以最后一刻的爆炸而告终。黑洞辐射的发现具有极其基本的意义,它将引力、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统一在一起。

从童年时代起,运动从来就不是霍金的长项,几乎所有的球类活动他都不行。 到牛津的第三年,霍金注意到自己变得更笨拙了,有一两回没有任何原因地跌倒。一次,他不知何故从楼梯上突然跌下来,当即昏迷,差一点死去。 直到1962年霍金在剑桥读研究生后,他的母亲才注意到儿子的异常状况。刚过完21岁生日的霍金在医院里住了两个星期,经过各种各样的检查,他被确诊患上了“卢伽雷氏症”,即运动神经细胞萎缩症。大夫对他说,他的身体会越来越不听使唤,只有心脏、肺和大脑还能运转,到最后,心和肺也会失效。霍金被“宣判”只剩两年的生命。那是在1963年。 起初,这种病恶化得相当迅速。这对霍金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他几乎放弃了一切学习和研究,因为他认为自己不可能活到完成硕士论文的那一天。然而,一个女子出现了。

爱情不期而遇,1962年的夏天,简通过朋友,认识了走路笨拙、脚步踉跄的霍金,后来又发生了几次偶遇。于是,他们碰到了爱情。 但是,他们的爱情却多了一丝苦涩。霍金对自己的病感到无望,因此不打算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他们之间总是存在着一个第三者———死神。然而,爱情的力量却无法抗拒。第二年7月14日,简和霍金结了婚。 多年之后,简在自己的回忆录《音乐移动群星》中写道:“我非常爱他,任何东西都不能阻止我和他结婚,我愿意为他做饭、洗衣、购物和收拾家务,放弃我自己以前的远大志向。”与简的订婚使霍金的生活发生了真正的变化。为了结婚,他需要一份工作,为了得到工作,就需要一个博士学位。因此,他开始了一生中的第一次用功。令他十分惊讶的是,他发现自己很喜欢研究。爱情有了圆满的结局。然而,轮椅出现了。

霍金的病情渐渐加重。1970年,在学术上声誉日隆的霍金已无法自己走动,他开始使用轮椅。直到今天,他再也没离开它。1991年3月,霍金在一次坐轮椅回柏林公寓,过马路时被小汽车撞倒,左臂骨折,头被划破,缝了13针,但48小时后,他又回到办公室投入工作。又有一次,他和友人去乡间别墅,上坡时拐弯过急,轮椅向后倾倒,不料这位引力大师却被地球引力翻倒在灌木丛中。

虽然身体的残疾日益严重,霍金却力图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他甚至是活泼好动的——这听来有点好笑,在他已经完全无法移动之后,他仍然坚持用惟一可以活动的手指驱动着轮椅在前往办公室的路上“横冲直撞”;在莫斯科的饭店中,他建议大家来跳舞,他在大厅里转动轮椅的身影真是一大奇景;当他与查尔斯王子会晤时,旋转自己的轮椅来炫耀,结果轧到了查尔斯王子的脚趾头。当然,霍金也尝到过“自由”行动的恶果,这位量子引力的大师级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左右下,跌下轮椅,幸运的是,每一次他都顽强地重新“站”起来。 1985年,霍金动了一次穿气管手术,从此完全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他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极其艰难地写出了著名的《时间简史》,探索着宇宙的起源。

霍金取得巨大成功,但生活的现实取代了爱情的浪漫,他和简的婚姻走到了尽头。金的研究对象是宇宙,但他对观测天文从不感兴趣,只有几次用望远镜观测过。与传统的实验、观测等科学方法相比,霍金的方法是靠直觉。“黑洞不黑”这一伟大成就就来源于一个闪念。

在1970年11月的一个夜晚,霍金在慢慢爬上床时开始思考黑洞的问题。他突然意识到,黑洞应该是有温度的,这样它就会释放辐射。也就是说,黑洞其实并不那么黑。这一闪念在经过3年的思考后形成了完整的理论。1973年11月,霍金正式向世界宣布,黑洞不断地辐射出X光、伽马射线等,这就是有名的“霍金辐射”。而在此之前,人们认为黑洞只吞不吐。从宇宙大爆炸的奇点到黑洞辐射机制,霍金对量子宇宙论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霍金获得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

霍金的科普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在全世界的销量已经高达2500万册,从1988年出版以来一直雄踞畅销书榜,创下了畅销书的一个世界纪录。在这本书里,霍金力图以普通人能理解的方式来讲解黑洞、宇宙的起源和命运、黑洞和时间旅行等。 在《时间简史》一书的开头,霍金指出:“有人告诉我,我在书中每写一个方程式,都将使销量减半。于是我决定不写什么方程。不过在书的末尾,我还是写进一个方程,爱因斯坦的著名方程E=mc2。我希望此举不致吓跑一半我的潜在读者。”现在看来,霍金完全是多虑了。

篇8: 《霍金传》观后感

《霍金传》观后感

他与爱因斯坦,牛顿,居里夫人等近代杰出科学家持平,他,《时间简史》作者,霍金辐射的提出者,没错,他就是"轮椅上的巨人"霍金。

本片,《霍金传》就是他生前的自传。对于他,我还是比较敬佩的,不幸的是在今年的,20××年3月14号,在科学界就陨落了这样一位巨星,在电影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许多人的想法与观点。 在生活中,霍金,他不仅会玩,而且喜欢玩。在他生病前,酒吧、KTV,是他经常拜访的.地方。他曾经说过:他在剑桥大学生活中,只有1000个小时的工作,这也意味着,他每天只工作一个小时。就是这么一个天才,就是这么一个对生活充满热爱的人,他的命运也如此“不平凡”。在他生病后可以说是一个灾难 想想一个风华正茂的小伙,告诉他只剩几年了,这多么讽刺,他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一时不如一时一刻不如一刻,就像头上悬着,一把死亡之剑,但他却不像我们现在的人,一遇挫折,就要以命威胁,我想说:“不珍视自己的人,不会被他人珍视,地球不会因某人而转,但有才的人,珍视自己的人,人类会因他而改变。” 但他乐观未改,生命依旧,甚至开玩笑说:“如果人类要找一颗黑洞,我认为要找就找一个小的,如果他们能找到,那么世界上就会多一个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尽管,他只剩几个肌肉能动,但这并未阻止他,二零一六年他仅借眼球打字机开通了中国的微博,与中国人互动,鼓励。由医生得几年,活到55年,享年76岁。

是什么让他生命延续,是它的求生欲,是它告诉我们生命不应该草草了事。 致敬那仍在仰望星空的人。

篇9:霍金观后感大学生

霍金用强烈的使命感和极其坚强的意志震撼了全世界。“读书必须依赖一种翻书的机器,读献文的时候需要请人将每一页摊大桌子上,然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逐步阅读……”这句话将我深深地震撼了!一个瘫痪的人,竟在精神上没有放弃自己,继续攻读大量的书籍,这种精神是何等宝贵!这种意志力是平常人所拥有的吗?这种举动是平常人能做到的吗?正是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候,霍金没有放弃自己,才造就了他现在的成就。

古人说:“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霍金就像那小小的水珠,一步步穿透摆在他面前如此高大的石头。从常理上说,霍金可能会一蹶不振了,可是凭着一股永不放弃的信念,霍金重新站起来了,一步一步地迈向科学的颠峰。古人曾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霍金就是那位有心人,跨过他面前一个又一个的障碍。

古今中外,又有多少身残志不残的伟人?海伦凯勒就是其中之一。因为一场大病,使她三残,可她仍然没有放弃人生希望,发奋图强,亲手解开缠在心里的结,创造了一部部文学巨作;保尔,先失明后瘫痪,上帝对他是多么无情,可他却拿起笔,开始了写作的道路……他们和霍金一样,身残志坚,他们对命运的宣战,深深打动了我们。

坚强的意志是霍金成功的基础;永不放弃是他走向颠峰的手杖;强烈的使命感是他登上最高峰的双脚!他是谁?——科学巨人,史蒂芬。霍金。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他是我们追逐的目标!

永远记住他——史蒂芬·霍金。

篇10:宇宙与人观后感

不知宇宙之大,又如何知道人之渺小。

对于科学的电影,我并不是很了解,《宇宙与人》是我直接在网上搜出来的,一个小时的电影并不长,也不是什么大制作电影,但带给我的是60分钟的心灵震撼!这是一部有蛮久时间的电影了,其中冥王星还没有被剔出太阳系大行星之列,她也带给我的感受可以总结为一句话:人类是如此的渺小。可是正是因为感受到了人的渺小,在这中间我曾好几次因为一种莫名的害怕而暂停,但最终还是看完了这部电影。

宇宙,这个词给人一种浩瀚,空旷的时空感,在宇宙前的人类不过蝼蚁般存在。人从出生到死亡是如此的短暂,人的生命是如此的脆弱,人是如此的渺小啊!在这偌大的宇宙空间中,人类从确定地圆说到发现地日系,水星,金星,火星等许多天体,再由太阳系到河内星系,河外星系,到现在又有许多黑洞的说法。这伟大的宇宙究竟有多少秘密未曾被人类所知呢?人类慢慢地揭开了宇宙一层又一层的面纱,到底有多少层呢?当所有遮挡的面纱被揭开后,宇宙赤裸的样子又是哪般呢?从达尔文人类起源的探索,到现在许多科学家研究发现的种种疑问使达尔文的假设起源说不成立,人类对自己的了解处于渺茫状态。人类是聪明的同时也是种笨拙的动物。人类的聪明可以把宇宙的奥秘探索,却没有能力解开自己的来源之谜。人到底是怎么样来到这个星球的呢?人类又是怎么样产生的呢?这些问题直到现在都没有具体准确的答案。相对于宇宙,人的知识又是如此的短浅。

宇宙中这么多的星球,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而地球的环境是那么的适宜,有不远不近的太阳为我们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光和热,还有液态水以及大气层的存在等等。人类发现了自然规律之后,一步步的将地球改造成按人类意志发展的生机勃勃的世界。然而,人类在改造自然,向自然索取的同时也在破坏着自然,问题层出不穷,环境污染,人口这些问题让人们吃够苦头,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办法遏制这个势头,将来毁灭地球的就将是人类自己!

科学家预测太阳将在40亿年后爆炸,那个时候,人类便将不复存在。我们看不到那一天,但想想死亡,真的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又何况是毁灭呢?人是渺小的,一个人的一生是很短暂的,我们应该珍惜生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奇迹。

篇11:宇宙与人观后感

上周的马克思课,老师让我们观看了一部科教片《宇宙与人》。在将近一个小时里,我通过这部科教片第一次真正地了解到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星球,这个星系,这个浩瀚无垠的宇宙。虽然这些了解都是很浅层的,但是却让我掌握了一些关于宇宙包括物种起源的基础知识。身为一个人类,一个大学生,也许这些有关宇宙的知识对我们的学业,生活没有任何帮助,但是我还是觉得自己很有必要拥有这方面的知识,它们潜移默化地影响我的人生观,世界观。

比如,在科教片中介绍到陆地物种起源于海洋物种的时候,曾说到,那些古老的海洋生物,它们之中大无畏的勇敢者爬上了陆地,勇往直前,最后就进化成了各种陆地生物,人类就是其中某些勇敢者的后代,因此人类的身体中都是勇敢者的基因。其实,之前有关勇敢的励志故事或者励志名言,但是还是远不如这句“人类的身体中都是勇敢者的基因”来得有感染力。勇敢,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所以我们要激发这种天性,去面对那些横亘在我们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才不愧对那些造就了我们的勇敢者的馈赠。

行星,恒星,宇宙的生命长度都是动辄以亿年来计,而人的生命长度最多不过区区百多年,相比而言,人的生命长度可以忽略不计。虽然,人类的生命长度是有极限的,但是生命的宽度却没有人知道它的极限所在。所以,我们人类所该追求的不是如何延长生命的长度,而是在有限的生命长度里,拓宽生命的宽度。生命的价值不在其长度,而在其面积。所谓生命的面积,在我看来,是指其对这个社会或者这个社会的某个组成部分所产生的影响。当然,所谓的影响必然是推进社会发展的正面影响。

人类在这个浩瀚无垠的宇宙中是极其渺小的存在,但我们的出现却是宇宙的馈赠。我们应该珍惜,珍惜我们的生命,珍惜孕育生命的地球。

篇12:宇宙与人观后感

宇宙与人,都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宇宙是运动的。这种运动是有规律的,而且这种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是被人类发现最终总结出来的。整个世界都在运动,人运动宇宙运动,人体内的个个细胞在运动,银河系的个个天体朵朵星尘都在运动,整个概念都在运动,都在变化,都在发展,而且是不知道止境的,确实来讲应该是现在还不可知的所谓的世界末日是几时?但至少当代人知道,不是在我们的有生之年。科学家们只能靠目前得到的有关于宇宙、太阳的所显示的数据推测,但还不是事实。

人类在进化,宇宙在进化,一切都在进化……这是遵循着一定规律的。但是这种规律只是对于目前而言的。或许一天会特变,或许一直与预测的一样,但是所以事情都是在发展的,没有人会一定得知明天的宇宙会变成怎样。所以,人类才更加要加紧时间不断进化。而又正因为这种本能求知欲,人类才得以进化成功!

人类与宇宙互相需要。失去任何一方都没有意义了。而把宇宙与人联系起来的,是地球。这个得天独厚的天体,造就了所有一切有意义的事情。地球就像是一个媒婆,一段感情的桥梁与储存感情记忆的大脑,造就了宇宙与人对一对天造地设的恋人一样。使宇宙与人互相依赖得以存在。

而地球,也正是因为宇宙的存在,人类渴望进化的欲望,才被赋予这么重要这么紧要的一个身份。地球,是所有人类的摇篮,是人类的栖息地,是所以能在地球生存的生物的栖息地。地球保护人类,太阳给予人类光明,月球给予人类恬静,宇宙给予人类一个生存的环境,使得人类更加奋进,更有出息。

所以,为了报答这一切,报答地球这个人类真正的母亲,我们应该更好地保护好地球,保护宇宙,我们不是虚构出来的奥特曼,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护好环境,做到这一点就已经很足够了。

保护环境,环保绿化,就是我们人类能做到的,为人类为地球为宇宙做到的,最伟大的事。

最后,还要强调的'是,这个世界是物质的,是一直都在发展中的,是科学的。所以被说成是报应的是不过只是人类自己造成的后果,除了UFO,全部都可以用科学解释的。

宇宙与人,是两件互相依赖,实实在在存在的物质。

相关专题 霍金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