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天气之子》影评观后感800字精选

nihao5890337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nihao5890337”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电影《天气之子》影评观后感800字精选(共14篇),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

篇1:电影《天气之子》影评观后感800字精选

1.

电影里面立花泷的奶奶说,死者会顺着盂兰盆的烟从天空返回到陆地上,与地上的生者团聚。

死者的灵魂升入天空,几乎是每一个国家和种族的人们的普遍信仰。

不知道阳菜在天上的时候,见没见到自己死去的母亲,还有立花泷的母亲,已经她从地上带来的那么多生者焚香思念的已故者。

2.

说起来,仅凭祈祷就能改变天气的心意,哪里有这么好的事?起码地上的人类是理应做不到的,所以阳菜果然还是属于天与云的世界,而不是属于地与尘的世界。她在地上的时候,天颜震怒,降下灾难:豪雨、洪水,闪电,仿佛是在警告和逼迫哪个私下界者返回云上国度似的;她在天国见到那么多亡魂,欲返地上而不得,是否明白过死者从未循烟返回大地的道理?

也许她回头看一眼她离开后的东京,久违的阳光和原汁原味的夏天重回大地,或许就能够明白了:不是不能,而是不忍。不属于尘界的亡灵和精灵一旦私逃入人间,必定引来天谴之患。谁能忍心自己留在人间的心爱之人遭此大劫?谁能背负引来祸水倾覆全城的压力和罪名?也难怪天上那么多徘徊恋栈而又叹息不忍下界的亡灵了。

说起来也很霸道吧,死者当然有其不能再返尘世间的理由,但是阳菜为何不能留在大地上?

但是恩典和恩典的失去都是很霸道的。本来生命从何而来,是每一个严肃作品都必须要回答的潜在设问,大多数民间都信仰命乃上天所予,最后也由上天所收,本作亦复如是观。所以阳菜的生命,帆高的生命,电影中出现的每一个人的生命,本来都是天所降授的,连歌词里“我一无所有地降生在这世上”中的“降生”本身就暗示了生命来源的方向。正如出生对一个被出生者而言是不可拒绝的,生命的恩典也是不能拒绝的;死亡也是无法拒绝的,恩典的失去因此也是无法拒绝的。在最初恩典的得到和最后恩典的失去的头尾两端中,唯有救赎夹在生命的中间,成为人类永恒的母题。西方文化认为救赎是神与人之间的关系,日本文化认为救赎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剧中帆高和阳菜互为救赎关系,亦是整个世界系少年漫中亘古不变的设定,然而唯一的变化是,这次主角并没有选择救赎这个世界,“天气什么的,就让它疯狂下去好了”,整个东京被淹了也没有关系,因为少年们再也不担心晴天和夏天永不再来,他们已经选择了活在天罚之下。

然而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地解决,少年固然可以自己选择他们的生活方式,那么东京市的人们呢?他们无形中也被牵连了少年们的选择当中。阳菜在落下的时候也表达了这样的担心“可是,若我回去的话,雨又会继续下。”

东京上空雨云中闪现的龙神的压迫是如此强硬,要么献城,要么献人。究竟是保住日本文明的精粹东京重要,还是保住日本的良心,不让一个无辜的少女殉城而死重要?阳菜在前往天国的那一晚看着熟睡中的心爱少年,也许早就想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花火大会的直播电视台早就知悉了晴天少女的存在,日本的僧侣和民俗学家想必都很容易猜到交出晴天巫女就可换回东京天晴,只要有新闻社的人或者政府人士找民俗专家咨询一下,全东京的人都会马上知道晴女是止灾平雨的关键人牲。届时的场面只会更难看,没有最难看。

所以她选择了主动牺牲,好过秘密曝光后拖累亲人和恋人。可是现在又被寻到天上来的恋人再带回人间,震怒的豪雨果然如约再临东京,可怎么办呢?

3.

东京市民沉默地接受了灾难下的生活,尽管路上充满积水,地铁不再通行,三楼以下店铺和住宅统统废弃,泡在水里的发电站不知道要改建到何时,但即便如此,人们仿佛从来如此般地顺平地接受了已成水中群岛的东京都,却从来没人想到过,乃至提出过一句:交出晴女就好了嘛。

出卖晴天巫女的选项仿佛从来就不存在过,在东京人的选项中。即使东京即将沉没。

是的,雨还在继续下。东京即将沉没,不再是受到恩典的城市。少年们却是彼此相拥在一起地随东京一起沉没,自始至终没有过任何出卖。

我喜欢这部电影,喜欢动画电影中干干净净的少年,喜欢干干净净的良心,唯有“你比世界重要”的良心是救赎。

篇2:天气之子电影观后感影评

对我来说,这是个妥协现实,选择前途和「出世」;还是去相信违反客观规律的天气、相信天气神社六百年前天井画上的民俗信仰,「人生を棒に振る」ように、追求“感情/つながり”的故事。

我不断感到来自现实生活的常识,与“超现实”般的感情/つながり相互对立。前半段丰富的生活细节,特别是两位刑警的言行,不仅代表了法体系,还代表了来自现实的社会规范与各种价值体系的制约。

这种“现实”,与超现实的雨、“控制天气”的巫女能力、迷信般的神隐和祭品,相互对峙。在前者/“现实”的提醒下,让男女主之间的感情/つながり,显得像民俗信仰般虚幻。而男主为了追求虚幻的感情,做出一个个选择的时候,前者的“现实”又以刑警追捕的形式,不断追赶着做提醒,提醒这些行动将面临严重的现实后果。

当两者交锋,男主对刑警说,是女主拯救了天气,因而牺牲了自己,还有那个神隐的梦;而在代表现实的刑警面前,不过是在痴人说梦。在两位刑警所代表的现实看来,男主所做的一连串癫狂行动,是个脑子想不清楚的少年,在毁掉自己漫长人生里的众多机会。

男主孤注一掷的选择,用年老刑警的话说,就是“白白浪费人生”,也因此,不顾一切地追求爱,显得非常有勇气。

充满勇气地“逃狱”,在地铁线上一路奔跑,在废墟里颤抖地开枪 → 冲破现实,走进超现实的民俗世界,追求虚幻的つながり。那里有迷之生物,有龙,有不可知的神隐、人柱力等生活规则。

最后把妹子从虚幻的民俗世界带回现实,两个人在晴空中下坠,那时候既是甜蜜,也是绝望的。这虚幻短暂的美好与甜蜜,在落地后不得不再次与“现实”对峙。天气怎么样,世界今后会如何,都无所谓。可是男女主自身,身边的人还要继续生活下去。带女主回来后,每个人的生活都糟糕透了。

男主:本来就解释不清的非法持枪状态,最后拒捕、逃狱,甚至做出袭警的行动。等待他的,一定是进少管所和前科,然后是备受苛责、充满坎坷的未来生活。女主:回归,然后就要强制与弟弟分开,被送往不同的儿童保护设施,在儿童保护设施里孤独地受限制地生活。小栗旬:也因一时有感,袭击警察,因为这段つながり没办法通过审查,失去了接回女儿和女儿生活的机会。

在各种恶性条件下,还能否继续保持单纯的爱,温柔地相互体谅?“三个人”一起笑着生活?恶性天气,像海洋生物和龙一样的生物雨水,荒废的东京,都无所谓。这些现实才是下了三年的雨,是不能承受的「神様の悪い冗談」。

剧情从下坠再次回到三年后的现实,是一段温暖的故事。新海诚说,不要想太多虚无缥缈的问题,现实没什么可怕的。东京就算连续下了三年的雨,还是政令指定都市,就算本所上野等下町全被淹了,还是地方高中生毕业后想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就算有过短暂的不好时光,也都是可控的,每个人都还好好活着。「ホッとさせた」

对我来说,这大概是现实规则与民俗信仰规则的对立,感情和つながり在现实规则面前,无疑像民俗信仰一样虚无缥缈。这个故事被我误读为,新海诚在鼓励怂人勇敢地去做选择,勇敢地突破现实,并且不要怕重回现实。后果都是可控的,每个人都会继续活下去。

新海诚作品,之前也一直拿天气和风景做文章。最明显的,就是《秒速5厘米》的春季樱花,《言叶之庭》的初夏梅雨。这种环境氛围晴雨表,固然是引发多愁善感主人公的悲春伤秋,另外还直接对现实,进行了500%浓度新海诚滤镜的加工,成为导演本人的原画标签。

不只是东京,整个日本列岛由于靠海,四季分明。

有人要说,北京也是四季分明啊。但要表现北京的晴雨雪,可能很有难度——极大可能变成雾霾、沙尘暴和毒太阳。总而言之,北京这样的城市,本身就不适合人类居住,更不要说,凑一对少年少女,在那你来我往的,谈情说爱。

看完《天气之子》,我的感慨,是想赋诗几句:

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虽然大家经常揶揄琼瑶阿姨,觉得她是上世纪的爱情洪水猛兽,可是,怀春少年(女),悲悲戚戚的,从来也都是人之常情。像《天气之子》这出大型中二世界天气系的动画片,本质上就是一个动不动就哭鼻子的矫情玩意——我说的没有一丝夸张成分。

它借都市传说,附会上东京原是大海的梗,挺好。实际上,怎么看这本子,都是新海诚要展现他好美好美好美的七彩光谱作画大法。从出道的《秒速五厘米》,一直到第一次在国内新爆的《你的名字。》,任何知道他名字的,基本上都对贴有个人标签的棱镜光,眼熟到不行。

《天气之子》的最大问题,是晴女奉献自己,毫无情感动机,连讨对方欢喜都说不上。两个人本来你依我浓的,好想好想这么在一起。仅仅好像是大家不怎么喜欢下雨而已,晴女就觉得对不起苍生。实际上,那下不尽的,两个月的豪雨,也没有让东京这座城市颠倒,人们照常通勤工作,照常抓人,更没有影响男女主人公相识相爱了。

搞这么个天翻地覆慨而慷的玩意,还是为了后面男主救女主的戏精上身(故事该转折了!)。《天气之子》把男主救女主的情绪爆发,逃脱行动,痛下决心,连哭带吼,活生生整成了感动东京的表演过程,做作到接不上戏。 如果说,跑铁轨是日本动画加新海诚本人标签的套路活用。那么,警察围堵小绵羊机车的桥段,完全是商业片标配,如果是突突突东京市区,真不想多看。

最离谱的,还有那位几次反水,不停摸手上戒指的老哥。他无缘无故地出现,又神魔上身的反扑,总而言之,就是要表现爱之忠贞坚定,好在最后,把男主往天上推,成全这小两口。

大家知道,动画片里任何事物,都是创作者和原画师加上去的。所以看着男女主人公,在积雨云上一番高空速降表演,以万佛朝宗的功夫方式落地,我并没有觉得特别美,更没有心血来潮做感动状,而是一直盯着男主手腕处的手铐。它一边扣在男主上,一边在高空中挣扎。 男主怎么都抓不住女主,我心想,该不会直接用手铐,把对方拷上吧,这样就生生死死,永远在一起了不是。 结果,新海诚并没有接这个梗。

这是技术失误还是编剧失误嘛?当然不是。

一直到枪响和手铐,《天气之子》都在矫情的道路上跑出了全马(马拉松)的距离。那把枪,开枪的冲突方式,同样处理得十分草率。

离家的少年,是否需要用这样决绝的方式,去反抗家庭、学校和社会体制规章。作为一个架空电影,《天气之子》似乎对少年特别想融入东京的心情,别有感触。从踏进东京大都会的那一刻开启,男主的心声,不断以画外音旁白形式出现(个人有点抵触的一种电影手法)。但《天气之子》最噩梦的表现方式,是动不动就让男主哭,稀里哗啦眼泪成灾,像海。然后是一言不合,毫无征兆地大插歌曲——我在《你的名字》已经有点忍无可忍了,以及老土到渣,审美像昭和时代土味爱情片的闪回方式,真的太可怕啦。

《天气之子》能在日本做出近140亿的票房,又代表日本申报奥斯卡参赛,说明这部片子自然有可取之处,它全方面展示东京的城市魅力。再怎么不济,把动画片当通俗言情剧拍没什么问题,但新海诚能不能别搞得这么没追求,净学一些迎合大众口味,老掉牙,酸臭到嗓子眼的破抹布。

好比片中主人公是未成年,16岁少年人的爱恋,好像很纯情,很羞涩,有第一次的表白,第一次要送对方礼物,我心雀跃,忐忑不安。可稍微一想,你就知道,已经进入令和年的日本年轻人,怎么可能还在玩小朋友过家家这一套。这完完全全,是高年级小学生都已经开窍了的事情。

新海诚当然有意识到这一问题,于是用小学生水平的风前辈(晴女的弟弟),来化解这种弱智青春恋歌尴尬。可是,男主一直在那自我对话,跟自己抒情的劲,真的令人大倒胃口。

还有不知为何,新海诚特别喜欢年龄差的设定(即女>男),想想也是很无聊。难怪不成熟的离岛少年,永远需要追寻一个比他更成熟,有担当,能在城市立足的女性?搞半天,还不如玩宅男系的看胸梗。毕竟有人说,他再也不想看新海诚在那哭天抢地了,除非他去拍个色香味俱全的H漫来耍耍。

从进入工作室打量成熟女性,误以为是老哥情人,到解救晴女手拧毛巾,中间不乏一些色色的视角眼光,《天气之子》虽然把情感处理得极端弱智,却还是个成人向——尤其是那些希望重温少女怀春时代,像长不大的迷你兔那样可爱,活在自己小世界的白日梦观众。

毕竟,只有东京雨一直下,日本其他地方,或者世界各地(哪怕电影展示了一个卫星云图的地球全貌),是淹没了,还是死了几千万人,他们也不想扯上关系。他们眼中的世界,只有你和我。准确的说,只有少男少女,和被他们感动到的那个自己。

篇3:电影《天气之子》观后感及长篇影评

《天气之子》结局深度解析+彩蛋分析,组成新海诚宇宙只是时间问题

喜欢新海诚的观众,八九不离十是看中新海诚作品独特写实细腻画风,还有故事里大胆宣言的勇敢爱情,动听感人的电影歌曲等等。

所以如果你是新海诚的粉丝,他的新作品《天气之子》不会让你失望,影片依然是原汁原味的新海诚style。

看点

以天气起名的《天气之子》,大自然的壮丽,被新海诚用他的画风语言描绘得非常唯美,尤其是本片有很多天空,光影和城市结合的大空镜画面,每一帧都可以当壁纸用。

片中水的描绘,在此前作品《言叶之庭》就已经让人啧啧称赞,到了《天气之子》,全片一直出现的水的刻画,更是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光雨水落在地上溅起的水花,每一个水花打开的形状都不一样。

而东京城市的描绘,新海诚等于又是做了一部全新的东京旅游宣传片,依旧是AAAAA+的视觉效果。

这也得益于《你的名字》的爆红,让新海诚有了更雄厚的资金,去丰富和细化这部《天气之子》。

当然也有不少报道称,正因为《你的名字》火爆的原因,才变相让新海诚和团队,去制作这部着精神续集意味的《天气之子》。

所以《天气之子》也就不得不从各方面,都要和《你的名字》来比较一番。

直接说好了,看完《天气之子》以后,我认为比起上一部口碑票房双丰收的《你的名字》,《天气之子》确实比不了前作,不管在故事节奏或角色塑造上,都有所欠缺。

不过这些问题其实在《你的名字》就有所体现,但因《你的名字》源起故事戏剧冲突更大更直接,这些问题才有所隐藏。

而这一次的《天气之子》,其实只是更原始的暴露了新海诚一贯的叙事“缺点”,但严谨来说不应该是新海诚的“缺点”,而是他的特色。

新海诚的所有作品,有一种刻意避开类型的归属,去把主线故事打散,达到一种乱中有序的感觉,看完新海诚的作品以后,你不太能解释这是一部什么主题的影片。

《天气之子》就是很典型的一部作品,影片跟爱情,成长,友情,环保,神话等等都有关,但又不完全是你想的那样子。

微醺剧透解析(不影响观影)

《天气之子》故事讲述了16岁男孩帆高,离家出走到东京闯荡。

如同影片一直阴霾的雨天,帆高一开始在东京找工作并不顺利,最后只能到麦当劳每餐都吃着最便宜的玉米羹,这时在店里打工的女主阳菜给帆高一个汉堡,成了帆高吃过最好的一顿饭。

帆高因找不到工作,身无分文,只能投靠路途中遇到的须贺先生,并在须贺的一家所谓的都市传说撰稿小工作室打杂。

于是,帆高在东京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在某日,帆高再次邂逅阳菜,此时阳菜正要去做特殊成人工作,被帆高制止。

从那之后,两人就此真正认识,帆高也发现阳菜是晴天女孩,只要阳菜祈祷天晴,在她的范围内的雨天就会放晴一段时间。

于是他们用这种“超能力”作为赚钱手段,有偿去为想让放晴的人服务。

但这样的操作让东京甚至日本雨一直下,气氛并不融洽,阳菜的放晴超能力,其实是有代价的,而这个代价,让影片进入节奏加快的第三幕,最后帆高和阳菜两人的爱情和结局,都不得不面临残酷的选择。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吗,我总结的《天气之子》故事大纲,帆高和阳菜男女主角相遇的有点晚,阳菜的天晴能力出现的也有点晚,主线故事的开始也有点晚。

而且就算帆高和阳菜相识之后,影片依然处在主线游离状态,并不想过多交代阳菜的超能力和解决方式。

影片有很多片段,都聚焦在帆高的精神状态上,正如帆高的从头贯穿的内心独白,《天气之子》似乎是在讲述帆高的心路历程,很多片段是生活化和无目的化的。

但...也正如影片用阳菜获得神迹能力作为开头,来定义影片是戏剧很强的剧情类型,让观众先入为主认为这是一部玄幻动作大片。

这就是《天气之子》有些分裂的地方,后来我想了很久,影片的叙事结构,更像一部电视剧的叙事气氛,片中的人和事,都有着自己的分支,不管是帆高还是阳菜,或是须贺,阳菜的弟弟等等,我们都能隐约感觉到每个人的故事轨迹,但并不清晰和完整。

虽然《天气之子》有不少的小问题(或新海诚特色),但影片后劲是很足的。

看完电影之后,我依然沉浸在片中的情感里,这种代入感非常奇妙,特别是后面阳菜和帆高要解决放晴危机的结局部分,影片前面那些无所事事的琐碎生活描写,似乎开始有了归宿,最后化成一股成长蜕变必须要承担的疼痛,让人久久无法忘怀。

结局深度解析

影片随着阳菜不断使用100%晴天超能力,随之而来的则是阳菜要付出的代价,阳菜必须以晴女的方式祭祀给上天,以换取东京甚至大半个日本的晴天,否则瓢泼大雨将会持续。

于是阳菜选择牺牲自己,将自己祭祀上天,换来世界的晴朗,但帆高做了和阳菜相反的选择,在帆高一意孤行努力下,他救出阳菜,把她带回到人类世界,但换来的却是东京的雨水泛滥,在短短3年,东京一大半都被雨水淹没。

相信很多人看了这个结局,会感到非常意外和吃惊,影片最后帆高和阳菜选择有些自私的利己主义,用东京的过半淹没来换取两人的爱情。

或许是我们看惯了如今超级英雄电影舍小家为大家的主题后,偶尔来一发这种《天气之子》的价值观结尾,似乎有些不适应。

正如新海诚在访谈中也说到,影片中结局,可能会造成大家意见不一甚至会有分歧,但影片的目的并不是想做主流让人思考的大电影。

《天气之子》的结局表面看是一个有轨电车伦理难题,也就是救大众还是救个人,但其核心并非如此,在这里并不是我想给影片洗地。

仔细想想,难道帆高的选择有错吗,正如须贺在片中说到的,这个世界早已陷入疯狂,所以到底是谁先让世界陷入疯狂的,恐怕并不是阳菜的超能力,或者帆高的决定吧。

阳菜当初祈祷的源头,是想和病危的母亲在晴天时外出散步,因为这样阳菜才变成了天晴少女,但阳菜在认识帆高前,并没有频繁使用天晴的超能力。

而因为生活所迫,两个边缘的未成年人在社会中遭受排挤,在东京压力巨大的工作环境下,他们才想到了用天晴超能力来作为赚钱的方式。

从这一角度来看,似乎这个社会对于阳菜和帆高这样生活底层的人,有着原罪的代价,那么最后又凭什么让阳菜去为这个既得利益者的社会体系去牺牲呢。

分析到这,我们对帆高最后做的决定就不会太惊讶了。

帆高离家出走,影片对他的家和出走原因选择大面积留白,但我们也能从中窥探一二,帆高坐船去东京时,脸上带着伤,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家暴。

而在原本的故事中,帆高则是因为父亲家暴杀了父亲,离家出走,但这个似乎对角色定向太暴力而因此去除。

帆高来到东京之后,新海诚选择了东京的新宿作为主场地,新宿是东京最繁华和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视角则放在了新宿肮脏的角落,风尘的成年人酒店周围,时间则多数选择在夜晚,再加上影片一直下的雨,这些都映衬了帆高在东京浪迹的困境和不安。

东京冷漠和排斥,是给到这位16岁帆高的最初印象,再加上帆高的家庭背景,让这位正在经历成长的男孩,对这个世界并没有抱予太多的好感。

而阳菜的出现,让帆高真正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阳光。

正如片中有一段回忆是帆高踩着脚踏车,疯狂的追逐着阴霾天气的一缕阳光,最后那阳光投向了大海,这才让帆高做了离家的决定。

帆高那时追逐的阳光也代表着自由和未来,而周围的阴霾天气则代表着帆高之前的压抑人生。

而阳菜每次放晴天空,也代表了帆高心中一直压抑的心情一点点放晴。

但当结局阳菜在帆高身边消失时,即使此时整个东京是晴空万里也无济于事,因为对于帆高而言,整个内心世界再次瓢泼大雨和阴暗不堪。

综上所述,帆高会为了没有给过他温暖的东京,牺牲掉自己内心的阳光吗,显然帆高没有这么伟大。

帆高同时也是这个社会的受害者,他一直都是社会最底层的人,影片让这样的人,有选择去拯救世界的权力,显然是影片给出最强的讽刺。

换句话说,阳菜和帆高并不欠这个世界,他们有选择自己幸福的权利,虽然这和主流价值观背道而驰,但影片也让我们看到个体对于梦想和未来追求的不顾一切。

再退一步往更大的方向聊,造成影片中最后大雨不断的局面,是阳菜和帆高造成的吗?

从影片一开始,阳菜照顾病危母亲时就已经持续大雨了,所以阳菜才会祈祷天晴,让她和母亲能外出散步。

那么原罪归结于谁?是上天的神对人类的惩罚,还是人类的发展打破自然的平衡,再怎么归结起来,都不会算到渺小的帆高和阳菜个体上来吧?!

而且在影片结尾展现三年后的东京,雨水灌溉了半个城市,片中刻意没有去表现水灾对于人类的破坏,尤其是生命的损失,镜头更多的是放在了人们适应东京被淹没的事实。

我认为这里并不是刻意减轻帆高选择的负罪感,而是想要表现人类的发展,间接改变自然气候,事实上在现实中,人类似乎真的在改变着地球的气候。

随着人类二氧化碳的排放,气候变暖,南北极冰川的融化,地球海平面上升,像东京上海威尼斯这样的城市,也会随着自然地变化而发生改变,影片淹没掉的东京,只是用了夸张的手法,警示着人类对于天气变化的漠视。

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人类自身顽强的适应性,三年后到处是水的东京,已经有了水上交通工具,还有因海平面上升实行的规则,人们依然工作生活如常,世界末日的景象并没有出现。

这些都进一步的想证明,帆高和阳菜当初的决定,并不会为人类的进步和倒退承担责任,每个人的选择,对比世界的发展和变化,规则和秩序,在影片的结局看来,对被处理得浪漫和理想化。

我想新海诚这样处理结局,是更想侧面放大帆高和阳菜两人的爱情。

如果说爱情是种信仰,那么这种信仰本来就是自私和极致的,爱情里面容不下第三者,而影片中的第三者,恰好就是阳菜和帆高要”拯救“的世界。

彩蛋

1.你的名字

《天气之子》被拿来和《你的名字》作对比,除了两部作品在上映时间一前一后外,更重要是新海诚自己,让《你的名字》中的角色参演了《天气之子》,这样的联结,也不能怪观众说这两部作品是姐妹篇了。

而且,《天气之子》的制作团队,都是原班人马copy《你的名字》,就连东京的主场景,也是选择在了新宿,只不过《你的名字》展现了东京和新宿光鲜亮丽的一面,而《天气之子》更多的是展现阴暗和杂乱的一面。

《你的名字》结尾瀧和三叶再次相遇,是在,据新海诚透露,他们之后订婚了。

《天气之子》的时间,放在了,片中当警察到阳菜家询问帆高下落时,给阳菜看帆高中学的毕业照,上面写着令和3年,而日本更名为令和年号,所以令和3年就是20。

影片中,须贺有拿着一本《MU》杂志,是真实的日本杂志,今年209月杂志是466期,片中是488期,也正好对应到年。

而且在那本杂志中,也出现了有关彗星的文章报道,这则彗星正是《你的名字》中出现的彗星事件。

影片中帆高他们去老奶奶家时,瀧有出来客串了很长时间,此时的他成熟稳重了很多。

三叶则做了首饰柜台导购员,在帆高为阳菜买生日礼物时,帆高还在担忧阳菜是否喜欢,三叶此时鼓励了帆高。

还有当阳菜在放晴天空时,有个画面是一对情侣在摩天轮看着夕阳的天空,这对情侣则是《你的名字》的那对配角情侣。

此外《天气之子》的叙事结构,也和《你的名字》十分相似,影片都是讲述男女主角在不经意的缘分下邂逅,然后相识到相恋,就连片中不断插播的电影歌曲,似乎掐的时间点都出奇的一致,两部作品他们最后的感情走向,也因为牵连一个大事件而不得不面临选择。

只不过两部作品最后结局,选择的价值观正好相反,《你的名字》瀧和三叶选择了拯救镇上的人。

而《天气之子》的帆高和阳菜,则选择了守护彼此的爱情。两部作品的结局互为镜子,互相映照但左右相反,正如道德价值观的两端,到底谁对谁错,新海诚并没有给予答案。

2.麦田里的守望者

帆高最初在东京还吃得起吃泡面那几天,他用一本书压着泡面,那本书的名字叫《麦田里的守望者》。

这本书的内容说的是主人公被学校开除后,离家出走只身一人来到纽约闯荡的故事,主人公从中见证了成人的虚伪,寻找到了纯真和真理。

《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的心路历程,也间接影射到了帆高的遭遇中。

3.水滴项链和翅膀戒指

影片一开始,这个水滴项链是阳菜妈妈戴在手上的,阳菜妈妈死后,阳菜戴上了这水滴首饰。

这代表了阳菜对母亲的思念,也暗示了一种传承。

相信大家也都看出来了,水滴项链代表了全片无处不在的水,而当阳菜妈妈病危时,正好一束阳光撒到鸟居神位,然后阳菜得到了晴天的能力。

影片虽然没有表明阳菜妈妈的身份,但也让我们忍不住浮想联翩,似乎阳菜妈妈和晴天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理解为,当时那缕阳光,是阳菜妈妈和阳菜之间的传承仪式。

而且最后阳菜身体变色,那个色彩和首饰水滴的色泽是一致的。

之后帆高解救在天上的阳菜,两人重新回到人间后,阳菜的水滴项链断掉,这也暗示了阳菜不要再做晴天少女,阳菜要做回自己。

4.须贺

须贺这个角色在小说中更为详细,须贺家族是名门望族,须贺的哥哥很有出息,名校毕业后出国留学,回到日本做了财务官员,须贺哥哥的女儿,也就是被帆高误认为是小三的须贺的侄女。

帆高送给阳菜的戒指,是一枚翅膀抽象形状,可以理解为自由的象征。

而须贺则过得更平凡,他在年轻时遇到了自己太太,并有了一个女儿,但因太太车祸身亡家庭也走向崩离,女儿抚养权一直在奶奶那边,须贺手上一直戴的双戒指,有一枚就是须贺亡妻的。

须贺家中所谓的事务所, 刚进门是一个日本居酒屋的吧台,这表明了以前这里可能是须贺一家做居酒屋生意的地方,后面则是住所。

住所内的比如小孩的身高刻度,还有儿童用的三轮车,都表明这里曾经有过欢声笑语。

值得注意的是,大雨倾盆后,须贺打开窗户故意让水倒灌家中,这是须贺要冲掉亡妻此前留下的便条纸,也代表着须贺想用雨水冲掉那些伤痛的回忆,选择重新开始。

5.大丈夫

新海诚作品里的歌曲,一直是完美对应角色内心世界的工具。

比如帆高和阳菜他们逃跑的那一夜,在KTV酒店里,帆高给阳菜戴上戒指,此时歌曲是《we’ll be alright》,日文是“大丈夫”。

歌词第一句就是:“世界的重量,就这样压在你一个人身上。”

这句歌词完美诠释了阳菜此时面对的困境和压力。

此外相比较于有嚼劲的结局,更让我触动的就是KTV他们在一起的最后夜晚,他们一起放肆的吃着美食,唱着歌,开心的闹着笑着,仿佛世界的喧闹都和他们无关。

帆高当时内心独白也说到,多么希望时间停留在这一刻,把这一刻变成永恒。

这也让我想起了我十多岁正值成长的年纪,有好几个瞬间和美好记忆,当时我也希望时间就此停止,不要长大,不要去面对成人世界周遭的一切...

最后我给影片打分,7.7分。

看惯了好莱坞大片,再来看新海诚独特细腻画风的作品,就算影片毫无剧情,只要画面好看,都是一种享受。

篇4:电影《天气之子》观后感及长篇影评

“反社会”的新海诚,但好像还不够反

三年前,当三叶与泷再次相遇,“なんでもないや”响起,电影正式落幕之时,呆坐在电影院的我,收获了一种不可言说的全方面的满足感。那种感觉,是属于特定年龄、阅历的成长烙印,且几乎无法被时间所取代的。

相信就算讨厌新海诚的观众也不得不承认,《你的名字。》是新海诚在剧作上最成熟的一次。意识互换+时空错位的设定,青春男女的情愫,无比完整的故事情节逻辑架构,再加上他一贯擅长的“新海诚”式动画美学,使得《你的名字。》创造了200亿日元和五亿RMB的票房奇迹。而这一成就,也自然而然的让观众对他的下一部作品《天气之子》抱以极高的期待。

但在迷影三年后,我开始意识到如果我再拿《你的名字。》的标准去期待《天气之子》,那必定会只剩失望。

那为什么新海诚无法通过《天气之子》去复刻《你的名字。》的成功呢?我想最大的问题应该还是剧本。

像《你的名字。》这种剧本吧,你要说它新颖呢,时空错位,意识互换那些概念人家早在几十年前就玩过的;青春题材,男女情愫,新海诚也未必就能比别人写的更感人;而故事节奏,圆满度这些,长久以来都是新海诚被影迷所诟病的部分。那么,新海诚到底是如何做出《你的名字。》这样顶级的商业动画作品的?

对此我想只有一个解释:可遇不可求。真的,无论是科幻元素,灾难元素,爱情元素什么的,在《君名》的剧本里真的被整合的太完美了。日常生活,危机将至,叙事诡计,“最后一分钟营救”,和令人春心荡漾的HAPPY END,在完整的故事圆环与极佳的叙事节奏下,配合以精美绝伦的画面,和RADWIMPS那无法让人忘记的电影原声,我想《君名》所有的成就在这个如此“完美”的动画面前都变得如此合理,新海诚真正在《你的名字。》里做到了商业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无论怎么样的礼赞,都不为过。

那么,在确定《君名》的成就无法再度复制之后,我们又该以怎样的角度去看待这部作品?《天气之子》,到底是一次借由《君名》的商业成功,还是一场“自我表达”的文本失败?

画面和音乐,依旧是属于新海诚的高水准

我想这一点应该是各位影迷朋友最不用担心的一点了。在更高的经费与更多的人手面前,新海诚的动画美学,只有更精致的份。其实前半段大部分镜头,给我的感觉都不算太好。连续的阴雨天气使得画面似乎朴素了几分,而东京街景、雨滴溅落,以及手机屏幕、地铁街道、公寓生活等元素,都是我在之前的新海诚作品里反复品味的东西,所以《天气之子》的前半段与我来说,真的好像没什么新鲜感在里面。

直到三人成立晴天小队开始,当晴天第一次正式出现在观众眼前时,画面风格的转变也代表了叙事上“三幕式”的承接。在视觉与故事上都开始让观众兴奋起来,而后面烟火大会上的伪“航拍”镜头瞬间让我鸡皮疙瘩,那种由3D所做出来的“穿透”感简直无与伦比。在这种被部分人所诟病的“转描”美学中,新海诚依旧保持了“动画”这种叙事载体的特殊而又无可取代的性质。

至于后面的东京雪景,云上世界,日剧跑和最终相遇的片段,相信就不用我再多谈。新海诚再一次用顶级的动画制作水准,证明了自己依旧是那个让人心醉的“壁纸狂魔”。

而更有意思的一点就是声音的使用,相比《你的名字。》,这一次新海诚明显更加大胆。多次使用声画分离的空间/时间转场,用来加速/压缩叙事,提炼情感。而大量情绪爆发后的静音处理,RAD作曲中的诡异音调,则更加显露出新海诚的野心。借由这种大胆而又驾轻就熟的视听处理,新海诚到底想要证明什么,表达什么?

理性与感性,是角度问题,还是立场问题

至于剧作上的处理,正如我前面所言,是一部会让那些拿着《你的名字。》标准的观众失望的走出电影院的作品。而这部电影所呈现的新海诚,终于大大方方的暴露了他的“反社会”人格。

相较于前作中立花泷为了拯救三叶而拯救整个系守町的主线,这一部简直就是完完全全的“反面立意”:帆高为了能再度见到阳菜,而做出了让东京淹没的选择。就冲着这一点,那些因为《君名》而喜欢上他的观众绝对会在电影院被“自我-集体”的价值辩论搞得厌烦,更别提获得满足感了。就算通过“为了大家的晴天而牺牲一个人”的台词,以及东京终将沦为大海的寓言来尽可能的去消除这种价值上的“隔阂”感,这种剧情立意上的设计本身就够让人头疼了。在《你的名字。》里向观众献出玫瑰的新海诚,在这部《天气之子》里,终于露出了“作者性”的獠牙。

以电影内外的成年人的理性视角去看,这是尴尬的,幼稚的,脑残的,不可理喻的。无法去理解,也无法去感受,只能通过最纯粹的利害关系去评判这种价值观的存在与否。而在另一种视角看来,这是一部在内核上极度提纯的爱情寓言,是真正关于边缘人的“神话”载体。将存在的意义从他人转移到对方,用这种对世界的背叛换来我们的存在,如此感性,如此疯狂,如此反社会,却又如此的不可捉摸。

但颇可玩味的是,这一部《天气之子》在许多核心桥段上,似乎都可以和前的那部《新世纪福音战士:破》所相照应(“再一次见到阳菜”与“把凌波丽还给我”,还有共同“毁灭世界”的结果趋向)。而真正有意思的来了,新海诚用这么一次偏执且大胆的价值观“背叛”,却将自己变成了庵野秀明二十多年前在《Air/真心为你》所嘲讽的那种无贡献,无职责,无社会责任感的“低等死宅”。这种无意识的自我嘲讽,是否也是本片的价值之一呢?

至于新海诚这一“失败”的畅所欲言到底值不值得,我想,还是由各位看客来判断吧。

的确狠。可惜,还不够狠。

东京求职,晴女赚钱,无能警察,黑帮与枪战,如此这些,都好像是新海诚为了市场而做出的一种“噱头”上的妥协。但在这些常规元素的衬托下,这样一个高度寓言化的故事就显得更加与主流视角格格不入。

这算可惜吗?算,也不算。在新海诚用獠牙撕碎这一切后,他却再一次用这些元素微笑的将我们的心情给拼接起来。而在这样的反差面前,新海诚总算是实现了他所久久期盼的一次对观众无情而温柔且不可抗拒的反击。

但这样的反击真的够痛快吗?光就结局来看,实在是太不痛快了。《天气之子》的结局简直太无趣了,与《你的名字。》的那种圆满感相比,这部的结局只剩下妥协后的敷衍与无奈。试想一下,哪怕是最俗套的那种结局,帆高与阳菜在空中相遇,云层上的世界逐渐远离他们而去,脚下的东京一片狂风暴雨,在RAD那绝配的原声衬托下,这个世界被海洋所同化,却不及天空中二人的爱意(就跟《搏击俱乐部》结尾看高楼倒塌的镜头一样牛逼)。这样的设计,这样的意境,是不是更加疯狂,且浪漫。

可惜啊,这样的妥协,最终所能留下的,也只剩“可惜”了。

篇5:电影《天气之子》观后感及长篇影评

《麦田守望者》的鸭舌帽暗示结局

如果我没记错,出场读的书,就是《麦田里的守望者》。男主角帆高,从一开始就定下了一个反叛的形象。后来另一个大叔少年(外表假装是冷漠的大叔、实际上内心是少年),让他不要抗争了,回老家吧。

但是一边说,却一边送给他一顶鸭舌帽。

鸭舌帽,便是《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标志。正是因为《麦田里的守望者》,反戴鸭舌帽才成为一种潮流。他标志着年轻人对这个世界,对成年人的伪善、虚伪、假模假样感到恶心和反叛。《麦田里的守望者》,就是少年的圣经。它的理想是什么呢?

就是站在一片麦田里,在悬崖边上,守候着一群孩子玩捉迷藏,防止他们掉下去。什么都不做,就看着这些孩子。

所以,从一开始帆高读的书,就暗示结局,他不会拯救世界,只会拯救阳菜,一个孩子拯救另一个孩子。

电影还给了他一把手枪。那就是他对抗世界的武器。

男主成为通缉犯,拘捕、袭警、越狱警察局、非法持有枪支,甚至用枪威胁警察,这些行为都是在宣扬,与世界为敌也要做自己。

而所谓电车难题是不存在的,世界一直这么疯狂,一切都无可挽回的走向庸俗。重要的是和爱人重逢。这部电影的核心大概如此。

《秒速五厘米》最终的偶遇,却没有相认,令无数少男少女哭的撕心裂肺,对新海诚产生了恐惧。

《你的名字》看到最后,心中恐惧两个主角失散,最后重逢的时候,终于安心放下预备好寄给新海诚的刀片,开始找纸巾擦眼泪。

再到现在《天气之子》,不需要偶遇,不需要命运,少年与全世界对抗也要寻回爱人,主动奔向天空去握住爱人的手。

不得不说,新海诚告别了自己的少年心事,打破了心结。正如一扫阴霾绵雨的东京,越来越晴朗了。别再为世界祈愿了,为自己祈愿吧。

陨石、彗星、巫女、神社、故乡、灾难、世界,所有的一切,都是少男少女心中的情感。这样的动画,被称之为【世界系】。即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感情,与整个世界的灾难灭亡,直接关联起来。【世界系】代表作,就是大名鼎鼎的《新世纪福音战士》

虽然同为世界系,有的作品便是happyend,世界也拯救了,感情也圆满了。有的作品却是二选一,只能在困境中做出自己的选择。

《天气之子》最感人的点,就在于,世界会一直疯狂,不需要谁拯救。或者就算需要救世主,我也不会选择牺牲。因为我选择了你。我要救的只有你。

一定要见到对方,一定要奔向对方,没有对方生命就有一块巨大的空洞,这样的感情故事永远会打动观众。只要你爱过,就会被他打动。

最后,与其说是去看电影,不如说我是去看大型MV。

一无所有的降生在这个世界的我

在时间的缝隙里苦苦的挣扎着

只有不抱希望的人、和足够智慧的人

才能在这个胜者为王的时代苟延残喘

爱能做到的还有什么呢

我能做到的还有什么呢

是你曾经给予我勇气

所以想为你勇敢一次

为什么要让一无所有的我们

怀抱梦想

为什么要让我们对有限的人生

心存希望

为什么给予我们一切

却又从手中一掠而过

即使如此依然想拼命抓住的我们

是丑陋的吗

还是十分美丽呢

爱能做到的有很多

我能做到的,还有很多啊

再和我一起看吧

眼泪一直流,总是一句话就写出我内心里拼命想藏起来的话。一开口我就哭,一开口我就哭。真想一辈子做少年。

不要为世界祈愿了,为自己祈愿吧。

篇6:电影《天气之子》观后感及长篇影评

新海诚又变回了不会讲故事的美术大师

三年前,《你的名字》以奇幻动人的爱情为日本动画导演新海诚填补上了最后一块短板——故事,而新海诚也凭借这部作品终于达到大成之境,正式步入日本动画电影大师的行列。

《你的名字》的全球票房甚至超过了宫崎骏的神作《千与千寻》,以至于后者只有凭借今年的重映,才重新夺回了第一名的宝座。

《你的名字》的新高度让我们有理由对刚上映的新海诚新作《天气之子》满怀期待,而观影之后,我想我们也有理由说一句——新海诚这是被“打回原形”了吗?

新海诚还是那个新海诚,线条真实感极强的高清画风,色彩明亮有活力,随便截图一张都能当壁纸,新海诚的作品在视觉层面上从未让人失望过。

相信也会有不少粉丝再次抱着《天气之子》的剧照在东京街头寻觅,寻找动画中出现的真实场景,这也是新海诚的动画赋予我们的特殊乐趣之一。

但新海诚还是“那个”新海诚——他又回到了《你的名字》之前那个不会讲故事的美术大师新海诚。

你可以发现《天气之子》的故事相当老套,形式上几乎是照搬了《你的名字》中的那种三幕式结构。

两人从相遇到相知,从危机到别离,从拯救到重生,几乎一模一样的二三十分钟才出现片名并响起第一首歌,几乎一样的生离死别后的奋力挽救,几乎一样的歇斯底里的日剧跑。

即使排除固定模式上的审美疲劳,《天气之子》的故事在整体上也缺少戏剧矛盾的支撑和人物动机的铺设。

帆高和阳菜的相遇虽有波折,但着墨不多,反而是用较大的篇幅来描写他们的“求雨”生意。虽然阳菜的“晴女”人设和像诸葛亮一样登坛作法的派头也挺有趣的,但实不足以完全支撑影片的躯干内容。

而故事的转折处,尤其是“晴女”的代价被揭破的过程,却只通过夏美和阳菜的无声私语和阳菜离别前的短暂剖白来一笔带过,紧接着就迅速地进入了下一幕。

这种叙事手法使得全片的结构就像一个哑铃,两头重中间轻,举起来很吃力,结果也就是——令人感动的程度很有限。

与叙事层面上的失策相比,不少网友诟病影片主人公“只要能恋爱,哪管洪水滔天”的三观太过狗血,未免显得既微不足道又太过苛刻了,可能不少人被当年《大鱼海棠》中“你拒绝的是一个天神的爱”伤到了吧?

但仔细想想,两位主人公十五六岁的年纪,不是正是中二的时候吗?何况帆高和阳菜是在已经选择过“牺牲”之后,发觉自己实在无法接受分离的痛苦,才历尽艰辛破镜重圆的,在重新面临选择的时候,自私一点,不顾一切一次,可以理解吧?

再说了,《你的名字》里主人公为了爱情救了全村人了,在《天气之子》里主人公为了爱情负了整个城市,也算“出来混,迟早要还”了吧,中二和狗血有时候只在一线之间。

值得一提的是,继《你的名字》之后,RADWIMPS乐队再次操刀的配乐一如既往的出色,为《天气之子》增色不少,尤其是那首《愛にできることはまだあるかい》,太爱了!有一种较为极端的说法是,不会讲故事的新海诚电影,就像一部超长唯美的mv一样。

影片还有几处好玩的“小彩蛋”,比如《你的名字》的两位主人公立花泷和宫水三叶都有友情出镜。

其中立花泷和自己的奶奶成为了阳菜和帆高“求雨生意”的客户,而宫水三叶则卖给了帆高送给阳菜的“定情戒指”。不过,就这种分开出场的手法来看,似乎有理由猜测本片故事的时间线还在《你的名字》大结局之前呢。

整体来说,《天气之子》依然是一部令人赏心悦目的作品,故事上可能熟悉日系文艺作品的朋友会觉得太过老套,但也算流畅自然了。对了,还有几点可爱的“槽点”不吐不快:

新海诚好像对“三年”这个时间情有独钟,《你的名字》中立花泷和宫水三叶交换身体时的时间差是三年,而《天气之子》中两位主人公的重逢亦要等到三年之后,甚至这两部电影上映的间隔也是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难道新海诚看过《无间道》?

话说日本警察在《天气之子》里真的是太没面子了,被一个16岁男孩从警察局里轻轻松松一路逃出来,还有充足的时间在大庭广众之下上演漫长的“日剧跑”戏份,最后一票警察被一个已经开过枪的少年拿枪指着都不敢动,只能说“被助攻”的命运太结实了啊!

最后,且不说片中“日本2前是一片海”的说法有多荒谬,现实中的东京如果连下三年雨,不知道会淹成什么样子,日本人对“日本沉没”的迷之恐惧难道在这种小清新作品中也有迹可循吗?

篇7:电影《天气之子》观后感及长篇影评

一场银幕内外的价值叛离

《天气之子》,新海诚在《你的名字》之后又一部动画长片作品。

三年前《你的名字》可以说是新海诚在艺术创作道路上一次全方位的成功。清新柔美的作画风格,细腻动人的情感刻画,有趣讨巧的时空设定,以及难得成熟的叙事手法,让《你的名字》无论是在口碑还是票房上都创造了日影史上难得的奇观。就在我们以为新海诚终于褪去过往叙事上的“鸡毛蒜皮”而走向成熟之时,他却在三年后的《天气之子》里重新拥抱了那些他所被人诟病的部分。

诚然,从《你的名字》的圆满到《天气之子》的两极,新海诚在寻求“作者化”与“大众化”的平衡过程中究竟暴露出什么样的问题,而新海诚借由这两部作品所表达的,又该有多极端呢?

第一章:高度提炼后的后现代爱情寓言?

@德**

看之前的新海诚,总会觉得有一股略显矫情的氛围在影像里弥散。但这次不会再有,天气不再成为空间的后景或者情绪的助推。而是切实的成为叙事主体,也构成了主角间的紧密联系,牵动情绪。虽然依旧是熟悉的奇幻高概念纯爱架构,然而通过故事所提炼出的为爱情而背离世界的自私或者叫奋不顾身令人动容,当人物的行为不再符合“理性”,以完全疯狂的姿态去面对世界,他们的冲动僭越制度,不计后果。于是爆发出再强烈的感情也合乎情理了起来,做到了由内而外的真正共情,即使疯狂的不是我们。帆高与阳菜都不属于这个世界(拿不出身份证明),于是他们努力的寻找着存在的意义。阳菜想成为这个异变世界的太阳,帆高想成为阳菜的太阳。直到阳菜逐渐变得透明、帆高被警察追捕,才明白为他人奉献无法获得意义,他们根本不属于这里。他们开始背离这个世界,不惜淹没整个世界,我们才明白,和人彼此需要的,才是存在的价值,才能构成世界,这是边缘人的爱情神话。能写出如此偏执疯狂的故事,需要多少勇气啊,怎么不是相信爱情的理由。新海诚最佳。

@思**

抱着《你的名字》期待观众相比会相当失望,因为全片都是新海诚对主流价值趋向的一种反叛。在边缘世界中寻求着安身之所,在温柔的情愫前想要不被打扰,在外界的逼迫下匆忙逃离,最后在自我价值的赋予和被赋予后,毅然绝然地背弃了这个世界,在这样自私而又癫狂的爱意之间所焕发新生。如此高度寓言化私人化的故事必然是要被观众所隔离的,而这样的设置似乎又让新海诚自己陷入了二十多年前庵野秀明所唾弃的“无能死宅”的尴尬局面。而结局的设置也使得全片在最后一刻显得如此敷衍乏力。但不管怎么说,这仍然是属于新海诚的一次“堂吉诃德”式的价值反叛,以及对自我的“作者性”背叛。极致与极端,也许就在一念间。

@奔**

商业动画版的黑泽清。完美承袭前者标志性特点:末世气息中某种东西的泛滥成灾、简单祈祷就能获得能力(轻架构而重表达)、组装家庭的欢乐时光与原生家庭的缺席、过度滥用的后果是反噬自我献身、打破(天气与人情)固有平衡,在残缺现状中重新洗牌,一切亦重新回到原始,达到另一种“忘我”的和谐。阴雨连绵的东京大都会逐渐失去“壁纸狂魔”的美感,所有不合理之处都在“动画”语境中变得次要,新海诚难能可贵呼之欲出的作者性,这亦是我愿意看到的。

@老*

如此纯粹、简单、自私的爱情,怎么能不叫人动容,为了爱,为了彼此甚至能抛弃世界,为了自己去反叛体制,这其实也算一种伟大。东京也不是简单的背景舞台,它是冰冷的,是冷漠无情的,阳菜和帆高相互的爱情,更像是在冰冷的城市里面给彼此找到温暖,这其实也算是爱情的最初衷吧,不过现在的我们都忘了为何而爱,而新海诚对爱情的描绘也更像是对体制的质问,为社会的奉献再大,甚至牺牲自己,到最后却会因为体制而让彼此分开,让人唏嘘,所以还是放手的去爱吧,抛弃世界,在天空之下去拥抱去呐喊,我们不欠这个世界。

@絶対**

新海诚这次回归了最简单纯粹的浪漫主义。文本太弱,没有《你的名字。》好看?从前作商业化类型化,依赖情节剧戏剧性的试水走出来,真正拥抱自己作者化、诗意的表达。不再有《秒速五厘米》的空洞矫情或是前作的俗套尴尬,《天气之子》真正讲了一个脱离社会伦理乃至于疯狂的纯爱故事。天空与心连结,每一次落雨与放晴都充满韵律和节奏。烟火、雷击、爆炸、枪响、哭喊、奔跑、升腾,直至最后一同坠落,迎来那一场永恒的暴雨,淹没整个城市。这个世界已经如此疯狂,所以我不介意在雨中奔跑、淋湿。

@笑别**

现代性史诗。如普罗米修斯一样的盗火少女,消费社会下,日式特有的“幼齿美学”封存下来的爱,皆是现代社会消融已久的“神性”的延续。一场场暴雨带来的奔跑能量,跨越地域与空间的爆炸式共情,这是比光还美的存在吧。

第二章:自我表达和资本妥协所带来的尴尬境地

新海诚在《你的名字》的成功后向大众推出了这样一部具有灭世倾向的电影,确实很敢拍。而且这种任性至极,为了爱情愿意付出一切的疯狂的浪漫,还是很符合我胃口的。这样的情感,是很纯粹的爱。无论是反抗神谕和东方集体主义的“小我为大我牺牲”,还是东京街头少年的热血冲动与奔跑,都如此让人动容。这么一部“极端且极致”的私人作品,的确够劲。

当然,最大的优点依然是新海诚一直以来的优点——画面。 男主在麦当劳睡着时闪现的画面我很喜欢, 阳光洒在海面上,融合着典雅的配乐,庄重神圣。动画电影首先应是电影,而电影表现光的艺术是很难的,没有真人电影里的自然光源可以运用。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新海诚还在烟火一段加入了3d效果,与2d作画的完美搭配实在令人印象深刻。

但通俗来讲,新海诚的老毛病又开始犯了。剧作逻辑的出现很多问题,很多情节都是突然冒出来的,甚至没有一点铺垫。就比如说男主为什么要离家出走,圭介收留他的原因又是什么,女主作为晴女的代价是什么,都是没有提及或者到影片的后半段才提及,就显得很不自然了。当每一件事都有这么多巧合安排到了一起,这才凑出了这出感天动地的爱情。这么一来,情感就是间断的,不延续的。

新海诚在这部作品里的情感表达明显是失衡的,想要“自反”和“改变”的同时又因为种.种原因的限制而使一切变得更糟。他用这样一部电影证明了,视觉只能带你到这么远,以及把音乐用到泛滥的地步来试图激发情绪,还不如讲好一个故事来的有用。

《天气之子》一度让我误入下雨的马孔多,却只是冷漠的旁观者。

第三章:纵使它如此极端,依旧值得被讨论

@张**

关于《千与千寻的神隐》最奇妙的变体:与天空连为一体的少女实是神话的秘密,消失(或隐身)的现象揭露了她作为【天气之子】——现身及带来奇观与圣学降临(大约在影片61m处出现了全片最叹为观止的一段:霓虹都市里天气同圣乐的交响)——与全人类命运的矛盾便是她乃【神】最好的佐证。而她与帆高的恋情象征的则是爱的伟大——神与人的沟壑唯有爱能打破。我愿,你愿/即使再无晴天,被水花沉溺/也要与你再见惜别,而那被淹没的东京便是我们对他们最终的惩戒。告别《君之名》里平稳唯美的协奏曲后,新海诚转而谱写了介于电子时代的古典悲剧。在援交、枪械、通缉的多重元素构造下仍能将西方哲学与爱的两重壁画优美绘出。视听也是神奇:当高速的剪切与魔法般的光线相会时,电影真正用“画”的形式诉说了影像的流动气质。实在是属于二维动画的史诗。(建议全文背诵)

@幽*

如此精致的作画自然是可以吹一年的,但这掩盖不了剧情的中二和空洞,过度的音乐非但没有提升情绪,反而因为太mv化而削弱了情感,所幸歌还算好听,结局有点感动。

@妳的**

止不住的风,止不住的雨,止不住的你。止不住的缠绵,止不住的相思,止不住的哀愁。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化为波澜壮阔的画面,在爱情和世界面前,少年毅然决然选择了爱情。少年的出走让我想到村上的《海边的卡夫卡》 ,东京的雪又让我想起《东京教父》。在新海诚的世界里,少男少女的情爱总是那么天真,中二,矫情,浪漫。如果想放松心情,这部优美华丽,奇趣欢乐的新海诚动画确实不容错过。当然,欠缺思想性的空洞,鸡肋的MV元素, 刻意迎合观众的娱乐情节使得这部剧只能沦为二流的爆米花动画电影了。

@不**

和新海诚没什么缘分,这种近乎“粗暴”的纯爱架构方式(类似“一眼相中”的情感、命运联结)简直第一步就把我扼杀在荧幕外。从头至尾给人的感觉像是空有一番偏执与热血,动机的铺垫上,情感的饱和度上依然各存空缺,幼齿化的心境补白和泛滥的音乐只剩让我劝退的“反作用”。当然,新海诚致胜的诀窍是一种“爆炸式”的能量共情,只需一瞬便将内心点燃,这与他的构架方式其实是类似的,要么“一眼相中”这种私人化的奇观表达,要么注定是冷漠的路人,茫然地注视着被水淹没的东京

@卡佛**

主题曲 愛にできることはまだあるかい 点明了影片的核心问题:爱还能做什么?或者说爱仍能做什么?又或者在这个故事里首先要追问的是“少年仍能做什么?”“仍”这个副词包含了先验的让步语气,首先暗示了一种困局。此时观众逐渐发现本片与《少年的你》在某种程度上的相似性:生存,与庞大的结构对抗,他们在你困顿时沉默,在你勉强抱团取暖时,却出来告诉你规则该如何如何。由此相较,在两个少年不管不顾终于“为自己选择”之前,本片在人物动机的铺垫上其实各有缺失:制肘不该生硬地停留在拿枪指人,也不该以一次次逃跑化解,也不该用“中二病”搪塞过去。新海诚真的很会塑造奇观,而且每次都能触动我,但我更迷恋的是《你的名字。》里对人与人之间永恒联系和微妙共振的充满幻想的描绘,可惜在本片中只剩下热血沸腾后的遗迹。

@法**

少男少女的纯爱才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啊。略逊于《你的名字。》,其实剧本甚至要更好,将情绪外化成天气成为毁灭的引子比有些不切实际的陨石要高级的多;不过这次新海诚想做的太多了,却终究最多只是个二流导演,想要做到类型杂糅面面俱到,最后却只有一条爱情线做的动人(而且还是不够完美),反倒导致叙事的累赘,削弱了主线的力度;前一小时过于拖沓而后一小时的集中爆发都是叙事的大问题。可难抵主线故事太过凄美,真正的为爱奋不顾身、不惜抛弃这个世界。“我就是想再见她一面”明明这么矫情的台词却居然真真切切的让我动容,当两人在天空重逢划过天际,这就是爱情的力量啊。正是在现实中太难实现,在影像中就更加动人。我又相信爱情了。

@身**

细想了一下,新海诚一直都是按着PPT的思路进行动画制作,你的名字是这样,天气之子也是这样,不管是整体画面的调度还是人物的情感安排,都用了最简单和最庸俗的方法进行最直接的展示而非诠释。大量精细的作画在漫长的MV之中把观影本该有的乐趣推到了无尽深渊里。另附一个年度疑惑:帆高一口气从新宿跑到千代后,还可以继续爬六七层的楼梯?!可能他后来上天是真的累死了。

@铎**

全片呈现出扭曲的不合理,让人难以置信,但故事却是纯度异常的少年恋爱物语,是没有逻辑的,不顾一切的,跟君名还是很不一样。新海诚在一部电影里贡献出多次年度scenes已经不是壁纸不壁纸的事了,而是自我意识的完美展现,他甚至可以再极端点,无论是故事,还是MV式拼贴叙事。这次会有很多人不喜欢,但我喜。

@伏*

我先把你的名字的短评复制一下吧。 逻辑还是要谈,bgm也不能当饭吃,风格还是喜欢的。 再说这部,新海诚宁愿把十二分精力全放在画面上音乐上,也不愿意分出一分给影片逻辑,大到人物架构故事呈现小到细节动机的生硬由此而来。 不过这部的结尾我是喜欢的,突破了以往的英雄拯救世界套路。“接下来的三年,雨再也没停过。”我甚至很希望电影在这里戛然而止,到这里就很饱满了。

@迷宫**

连最朴素的back to life都变奏升华了——剪辑日常的凝练过后马上转向天空,晴,雨,放晴,又雨,节奏复调。身体与天空连结,生命与物候连结,落雨的节奏、奔跑的节奏、心动的节奏,均与主节奏连结。本来拍的就是音乐剧,嫌歌太多吗?太过类型化?怎敢把晴女掠回让大家一起浸淫在霏霏细雨中。看到东京淹没,怎么会不震惊与感动?

篇8:电影《天气之子》观后感及长篇影评

那只是世界本来的模样,那才是世界本来的模样

一、那只是世界本来的模样

作为一个因君名而入坑的新诚哥支持者,我非常关注诚哥最新的作品《天气之子》。君名大获成功,而诚哥也从小众导演跃升为备受关注的导演,瞩目下的诚哥新作会有怎样的表现?但在君名的光环压力下,我并不过度看高,百亿票房,口碑还不错,就算成功了。日本7月19日首映,随后香港、台湾也相继定档(8月、9月),但国内短期内无法得见,于是坐标广州的我决定去香港,看8月3日的优先场(点映)。那天,赶一大早的车去到目的地,带着些兴奋,带着期待却又不想太期待的心情,看了这部《天气之子》。(实际上8月8日公映我又去了二刷)

剧情概述

东京天气异常,雨水繁多,女主阳菜为病危母亲祈祷晴天时,偶然得到了让天气晴朗的神力。她邂逅了离家出走的海岛少年帆高,而找到了打工暂住地的帆高,突发奇想拉阳菜做起了帮别人复晴的生意(有范围和时间限制)。两人因收获赞赏和赚到钱而欢天喜地,而帆高也渐渐对阳菜心有所钟。然而神力有代价,作为交换,神力者会慢慢变得透明乃至消失。东京突发大暴雨,阳菜询问帆高是否希望雨停,得到肯定回答的阳菜做了最后一次祈祷,天空放晴但阳菜消失在空气中。。。而因为之前的一些意外和背景,帆高被解雇还被抓捕,但他仍奋不顾身逃脱,执意要拯救阳菜,阳菜得救并变回普通人,作为交换,晴天再次变成暴雨,最终水淹东京。。。

电影并不难理解,前面部分我都能完全理解,但这个结局猝不及防,让我有点呆,一下转不过来:这就是结局?我陷入了思考,但在二刷的观感下和这些天的思索中,我或许明白了诚哥在表达的是什么。

与君名内核一致

这一次的作品,其实跟君名很相似,画风、名字样式、radwimps的音乐,还有剧情——邂逅的两人、暗许的两人、发生异变、拯救女主,就不说一贯的壁纸狂魔了,都几乎一脉相承。你要说是君名2.0,可能也并没有太大的错误。如果你是对上那个点的人,这次也可能无法抗拒。但是,相比君名的交换身体、彗星坠下、三年时间差等刺激度和变化度高的剧情,天气之子在剧情的跌宕起伏上要差一些,其整体的震撼度上比之君名要差一截。不过,真挚的感情,为爱一往无前的内核却没有变——泷不远千里来寻并策动救援拯救三叶,帆高不惜与大人对抗违背世界拯救阳菜。。。

与君名巨大异同

诚哥靠刀片致富了,不收刀片了。许多人问:诚哥这次相信爱情吗?答案是肯定的,这也是与君名一致的地方。但是,在达成这个结果的过程里,却有一个巨大的不同。在君名里,泷救了三叶的同时也救了糸守——救了世界,而在天子里,帆高救了阳菜的同时,却让东京变成了水城——毁了世界。。。诚哥虽然如大家所愿,拒收了刀片,但却回送给了你一个烫手山芋:如果牺牲一个人可以拯救世界,你是否同意?如果牺牲的那个人是你所爱之人,你又是否同意?拯救世界和拯救你爱的人,你会如何选择?

虽然天子在震撼度上不及君名,但却给我带来错愕感,我想好些人都会有如我一般的反应,甚至感到不理解、不舒服。过后回想,我才开始明白为什么。因为,我(我们)是自动自发用的社会成人角度去想问题。。。

成熟的大人,叛逆的少年

不知什么时候,我们长大了。我们开始成熟地想问题,多了不少考量和顾虑,会现实地取舍,会聪明地放弃,会顺应环境,不再感情用事,不再凭内心冲动。我们会用超我(高要求、道德化的我),压制、限制我们的自我和本我(个人意愿的我、本能的我),我们被父母老师教化,被社会化,通常也社会化得不错,乃至内化为自己思想,会自动使用社会角度去看待事物。天子不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并不符合社会宣扬的调调,尤其是我们的文化和引导,重集体轻个人,我们自动自发带着集体眼光,带着道德感去评判这个结局,个人意愿凌驾于集体利益,让我们感到困惑和不妥。。。

然而,在我们长大之前,我们对这些“个人意愿”,是很适应而易感的,直接表达,凭感觉行事,才更接近我们自身本来的反应。相对于成熟表现,更多地忠于自己的感觉,以自己的喜好出发,有更强的行动力,带着对未来更多的向往,是我们长大前先天拥有的特质。但这些率性表达,是必定要受到家庭和社会教化的,而青春期就是这种个性表达和规则管教的矛盾的高峰期。帆高就是这样一位叛逆少年,片里没有详述帆高的背景,但通过只言片语,离家出走的帆高大概与父母有不少矛盾,与岛内社会也可能有点格格不入。

来到东京,帆高邂逅了阳菜,爱上了阳菜。继离家出走这个叛逆行动之后,帆高又做了第二次忠于自我的行动,在东京面临大暴雨的时候,在是要好天气的东京还是阳菜上,在是要满足社会的期待还是个人的意愿上,帆高没有犹豫,坚定选择了阳菜,为此与大人们对抗,不惜让雨继续下,最终水淹东京——“相比起天晴,我更想要阳菜!”(貌似是这样的台词)。这一声呐喊很符合这个少年,爱情,在性渐渐成熟的青春年华里,是个人情感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帆高这个“没长大的叛逆少年”眼里,阳菜,就是他的全世界!

我们本该理解帆高,因为我们都年轻过。然而不知什么时候,我们许多人对这种感情淡忘了,不以为意了。。。可能你达成过了,经历多了,没啥特别,不被打动了;可能你失败过,受过伤,不再相信,变得冷淡了;也可能你被限制过,被禁止过,无力抗争,不了了之了;也可能你长大了,懂得了现实和明哲保身,以前那些不再认同了;也可能你本来就对这些感情不太感冒——那个时候的青春心情,可能有些人都忘了那是什么感觉了。。。那些感到困惑,乃至不理解的人,可能已习惯了当一个社会人,一个大人,一个成熟的人,少不免会以成人、社会的眼光去审视丈量,要是像君名那样没有理念冲突倒好,要是出现天子这样的对立,就可能产生疑问了。我这个被触动的人尚且有疑惑,就不说别的没怎么被打动的人了。

目前天气之子的评价,有些争议,有点呈现两极分化。一位微博博主(Richard改不了昵称了),分析过IMDB上天气之子的评分结构,发现两极分化的现象有所体现,而从年龄角度看,年轻用户评分较高,年龄大的用户评分较低,且年龄越大,评分越低。这是个有意思的结论,大致印证了我上面所说的,年纪轻的更能认可“叛逆的少年”,更倾向于个人意愿的角度,更能留住那些感觉,而年纪大的就更符合“成熟的大人”,更能看到个人之外的群体角度,对那些感觉淡忘的也越多。

但是,爱情是自私的。爱,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满足,一种期望对方正向回应自己的自我满足,我们希望对对方好并得到回馈,希望拥有并独占她,我们不希望分享她,我们不希望她消失,就像帆高那样。这完全是一种个人意愿,即使那些“成熟的大人”,更有道德感、更多社会视角的人,对结局感到不适的人,只怕也能同意,爱确实是自私的,谁能轻易地说:为了救世界,我同意牺牲我所爱之人。。。

帆高的选择,无可厚非,何况他并未在人们处获得多少温暖。虽然,诚哥有特意展示黑暗面以做对比之嫌,但那都是真的,我们大概都或多或少体验过人们冷漠、利益、机械的一面,而像帆高这样带不来什么益处的小屁孩,碰到那些的几率更是大增。。。当然,社群有正向的一面,认为这样毁了世界,无视了其他所有人的处境,太不妥,也无可厚非。世界本来就是矛盾的,有执意于自我,不忘本心的人,也有成熟稳重,更多社群集体意识的人,“叛逆少年”与“成熟大人”一直存在着,他们的对立矛盾一直在这个星球上存在着,你站在哪一个角度都没错,那只是世界本来的模样。。。

当然,诚哥并没有将这种矛盾过于尖锐地表达,东京只是被淹了三分之一,而两人也并不清楚后果。帆高过后是有歉意的,而最后一幕,变回了普通人的阳菜,也还在为天气、为世界而祈祷。。。

或许,我们都能理解帆高的,我们不能理解的其实是新海诚,质疑这部电影为何要如此表达?有些人并不想看到这种冲突,但诚哥却在这里玩起了些许深度,你们不是批君名没深度吗?来,你们要的深度~救世界还是救所爱?诚哥并不是真的要你去做这样的取舍,他大概只是有些什么想要说,有些什么想强调。

二、改变世界的形状

有一个网络上流行的词:中二,大概是指多在初中二年级时发生的,自我意识满溢的一些思想和言行的概称,用来形容某人不够成熟,比较冲动莽撞、自我中心、与众不同的言行,略带贬义,有调侃的意思。这个词用来描述“叛逆少年”是天然地适合,两者异曲同工,只是“叛逆”表达的是反抗、不遵从,面对年长辈,而“中二”表达的是表现特别的自己,面对同辈。不过,我不是想说“中二”为人熟知的这些意思,我想说的是潜藏在这个词下不太为人道的那一面。

冲动、自我、违抗等叛逆中二表现的另一面,也可能是纯真、勇气与实诚,尤其是那份爱恋之心,单纯而率真,想和对方在一起,想成为对方眼里特别而重要的存在,为对方能做任何事的那个感觉,清澈见底,炽热无华,一如中二叛逆少年帆高。。。——我仍然记得,上放学偷偷关注你,暗自计算期待在同一条路上碰见你;我仍然记得,受学友也是你前度怂恿,在他家电话给你表白,失败后在他们的笑声中一片空白;我还记得,为了吸引你的目光,在市场转悠了好久用饭钱买了件自以为好看的衣服;我还记得,突闻朋友说要追求暗恋着的你,我的失措和心痛,勇敢坦白最终选了我的欣喜;还记得,去百多公里外你的家乡找你,你穿着白裙子来接我的那刻;还记得,陪着拒绝了我的你,被你依着去市里;还记得,坐飞机千里送蛋糕为你庆生;还记得,为了你,和群里朋友大佬争吵决裂。。。我不能记得所有东西,但我记得那种感情很真挚。。。

帆高的那一声呐喊不止很符合这个少年,还很符合许许多多的少年、青年,乃至中年,甚至老年。爱情,我们的爱之心,实际超越了年华,只是青春年少时,最纯粹。。。

这份诚挚的感情,改变了这个世界的形状。当阳菜得到了神力,帆高拉阳菜做起帮人复晴的生意时,实际他们拥有了改变世界的能力。本来的雨是否会下足三年,未可知,但使用了神力后,雨水似乎会反作用似的下得更大一点,以这个表述来看雨的程度是有受到他们影响,或者理解为晴天时的雨水蓄起来在后面下了。两人的这段关系,始于阳菜的善意,然后帆高回馈“救”了阳菜,并拉阳菜帮人复晴解决生计,阳菜也喜欢上这个助人的活。然后东京大暴雨,帆高送上戒指为阳菜庆生,阳菜在收到帆高也想天晴的肯定回答(顺口间)后,决定为世界、为帆高做最后也是最大的一次祈祷。。。知晓后的帆高,执意要救阳菜,反抗大人们,不惜违背世界。帆高的坚定心意感动了阳菜,两人携手回到地面,阳菜失去了神力,作为交换,东京雨一直下,直到淹了三分之一。。。两人的这段感情,简单纯粹,毫不复杂,但这份诚挚、中二、出于个人意愿的情感,却改变了世界的形状——短暂晴天、人们心情、雨中世界。。。

你的这份感情,同样能够改变世界的形状。当年你15岁,你与她有着青涩但真诚的感情,然好景不长,她要随家人搬去很远的地方。这段感情无疾而终,之后一直到大学毕业,你都未有恋情。毕业后你进入游戏公司,5年后制作了短篇动画《星星之声》,获得好评。随后辞去工作,3年后制作了第一部长篇动画《山的彼端》,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然后又3年,你结合初恋的经历,制作了动画电影《秒速半分米》,里面的真挚感情和现实打动人心,你一时声名鹊起。随后2年你结婚了,结束了并不辉煌的恋情生涯。又过2年,你出炉了《追赶彗星的孩子》,但因与大佬宫崎寻的作品类似,珠玉在前,未获成功。之后2年,你制作了中篇动画《雨叶之庭》,回归了自己,极致的画面让人赞叹,但仍被吐槽剧情弱。又过了3年,你综合了之前作品的元素,并在西宝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祭出了长篇动画《你叫咩名》,优秀的剧情加上情感丰沛的表达使其爆了——咦?没错,“你”就是新水诚。

实际我上面指的就是新海诚。诚哥作品里传达出的那份细腻、真挚而浓烈的感情,真的、终于改变了世界的形状——票房记录、观众认可、业界注目。。。

你也可能像诚哥那样影响世界,若你有些权力和影响力的话。可能你会推动对年轻人更宽容一点的环境,可能你会出版讲情感和年轻人、教育和相处。或许你去不到那种程度,影响不了大世界,但你仍有机会影响你的中世界。你可能在与父母亲戚的交锋中,影响了他们的观念,你的诚挚、坚定,可能动摇他们不合时宜的传统婚恋观、教育观。你的坚持,和勇气,可能会让你跨越感情上的难关,亦可能会让你因爱起飞,成就一段佳缘,通过了情感考验,或爆发了潜能,让周围人启发、鼓舞,影响了他们的想法和行动。即便你对中世界影响甚微,你的小世界也是重要存在。可能你会更进取、更积极生活,我已多次在贴吧听说被君名改变了,豆瓣里又信爱了的点赞数以万计。虽然也可能让人更丧,因为你没对象,因为你屡次失败,但你渴望、相信的心,至少没让你丧失希望,起码你还会憧憬,起码你会柔情一些,不至机械般冷漠。你的屡败屡战甚至可能影响了周围人——你的这份感情,真的能够改变世界的形状。。。

三、新海诚不相信爱情

诚哥不相信爱情——我这个新支持者,不知道这句话什么时候流传开来,可能是在秒五之后,因为那是他声名鹊起的一作,将两小无猜、初恋的那份纯真感情因两地分隔慢慢变淡无疾而终的无奈现实深深表达了出来,让许多人锥心、共鸣。。。他收获了大量刀片,连同其它作品的刀片,他因此而致富——这当然是句调侃,但他能得到这句封号,却是实至名归,从《她和她的猫》开始,他就在述说着孤独、遗憾与阻隔。。。《她和她的猫》里女主的孤单和哭泣,《星之声》里相隔遥远宇宙空间的美加子和升,《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里醒来的佐由理失去了喜欢浩纪的记忆,《秒速五厘米》里明里和贵树相忘于江湖,《言叶之庭》里孝雄和雪野年龄身份的阻隔,连奇幻冒险剧情的《追逐繁星的孩子》,也镶嵌着再见和离别。即便是happy ending的《你的名字。》,记忆的消失和、7年的等待也让人难抑悲伤,诚哥也没说两人相遇后记忆肯定会恢复。。。你说诚哥相信爱情,可能连他自己都不相信。

新海诚不相信爱情?

但是,在我很有限的观影经验里,好像没有哪一个导演会如诚哥那样,对爱情主题如此情有独钟,对爱恋之心如此念念不忘。从他的第一个作品开始,从《她和她的猫》去到《天气之子》,他的所有电影作品,全部都在描述着爱情、刻画着爱情,一直没变。。。尽管那些爱情充满着悲伤、遗憾和困难,但没有谁像他那样,持续不断地述说着,更没有谁表达得如他那般入木三分。。。

并且,诚哥也从来没有对爱情绝望,纵观他的作品——

1、《她和她的猫》片尾旁白:“我...或许还有她都应该...喜欢着这个世界”,即使女主遭受了情感打击;

2、《星之声》里只有旗舰可能归还的信息让人绝望,但却还没有明确信息表明美加子被击落、已死去,一息尚存;

3、《云之彼端,约定的地方》很让人绝望,因为近在咫尺互相倾心的对方,最终忘却了对自己的感觉。但即便如此,浩纪仍然可以重新发展与佐由理的感情,但遗憾的是片头似乎显示两人渐行渐远。。。唯一的抚慰,就是浩纪终找到了佐由理,救醒她并完成了约定,了却了心愿。个人觉得要说虐心,云彼并不下于秒五;

4、《秒速五厘米》则可以说最绝望,两人是真的从深厚感情慢慢变淡,无疾而终,包括早苗的暗恋,是真的终了。。。明里放下了,而最后贵树也释然了,算是最后的一丝慰藉;

5、《追逐繁星的孩子》因为本来就是生死与离别的主题,所以少不了有绝望感,他想谈的是再见与放下——Hello goodbye & Hello;

6、《言叶之庭》年龄身份的障碍让人却步,但却非不可为之,诚哥的表达有了更多积极的信号,相比起以前,这个爱情的绝望感已然大减;

7、有些人说,《你的名字。》是为了迎合市场,故意或被迫修改的结局,但诚哥本人,包括川村元气都解释强调过,这结局是从最开始就定好了的。按老诚哥粉的说法,《你的名字。》很新海诚,也很不新海诚,这是诚哥最带有希望的一部,尽管其仍然带着浓厚的悲伤底色。。。

本来,我是想说说诚哥作品也没那么绝望,然而写着写着去重温了一遍,直接几天睡不好觉,连风格异类的繁星,主题也直接就是生离死别,“新海诚不相信爱情”,名不虚传。。。

但是,一个人一直孜孜不倦地诉说着一个东西,是为何?一个人一直持之以恒地描绘着一个东西,是为什么?证明了这个东西在他心里很重要,证明了这个东西一直占据着他的脑海,证明了这个东西在他心里挥之不去、斩之不断——诚哥的眼里满是爱情的影子,诚哥脑海里满是爱恋的细节,诚哥心里满是爱情的感觉。。。

诚哥表达了许多爱情的遗憾、阻隔,是如此细腻动人,以至令人共鸣和哀伤不已。但是,只要诚哥愿意,只要他愿意将头转180°望去,他原先看到的那些爱的荒凉,立马就可以转为看到爱的光芒。。。他们本质上是同一个东西,你被那些无奈现实、距离遗憾刺痛过的那些伤悲,也就是你被那些心心相印、柔情细语温暖过的那些欣喜。。。同样细腻动人,同样让人共鸣和感动不已——诚哥的后3部作品,从《言叶之庭》的转变,到《你的名字。》的确定,到《天气之子》的接续,都迸发着爱的火花,就是明证。。。

不相信爱情的诚哥,是因为本质上相信爱情。。。

新海诚相信爱情,只是不相信命运

这个标题是B站网友(僕は存在し)的一句评论,挺对的。一切的时间距离、空间阻隔、现实无奈,都可以归为命运,不是不相信爱情,只是不相信命运的阴差阳错、造化弄人。。。但要我说的话,我想更具体地说一句,新海诚不是不相信爱情,他只是知道世界的困难,以及,爱情的脆弱。。。

这份真挚的感情,常不足为外人道。。。一旦你真心喜欢上,她就常常只能藏在心里。你不太会(不能)跟父母说,也不太会跟一般的熟人朋友说,你可能只跟你最好的朋友说过,又或者素昧平生的陌生人说过,又或者很可能,谁都没说过。在这份感情面前,我们患得患失,敏感脆弱,你并不想让太多人知道,也不想(不敢)让她知道。。。然而,这份感情你只能传达给她,你最想告诉的人是她,但你最不想(不能)告诉的人,可能还是她。。。这份感情,在云间,在月光下,在落叶中,在她眼眸里,在她笑意里,在她发梢飘过的香气里,却唯独不在你口里。。。

或许,你鼓起勇气想表达心声,但却可能襄王有意神女无心,只是单恋一场空——我望着你,你却望着远方。。。或许,你猜不透她,但又开不了口让她知道——因为,你害怕告白不成,反而破坏了两人关系,明明你已经鼓起了勇气,不仅没有回馈,到头来却变成了后悔。。。这份不在你口里的情意,可能还没传达过就这么憋在了心里,烂在了心里。。。

这份真挚的感情,常经不起风浪、打击。。。在我们情感最纯粹的青春年华,我们的爱恋之心却最易被打压,尤其是我们的文化:禁止早恋。。。我们家庭社会的教化常常有点过严和僵硬,衣食住行思都可能成为被管教、限制的对象,遑论这份两性表达、有生育风险的热情。。。然而,大人们的着力点不是性教育和情感理解,而是严控恋爱,这份本来已经敏感易碎的情感,不仅变成了偷偷摸摸的东西,还常一经发现,就严阵以待,要见家长,要检讨,被说教,被禁止。这份纯真的感情,常常还没得到表达和发展,就被掐死在摇篮中。。。

然而讽刺的是,年少时不允许恋爱,但年龄不够大时,却又催促着结婚生孩,我们的教化如此冷硬,传统的观念是如此利益,我们的爱恋之心到底何感觉,这份感情到底经历了什么,似乎无关紧要。。。我并不是鼓励早恋,我只是认为这份由心而发的感情,应该得到理解,和尊重。。。

在这样的文化下的社会,也呈现了一个现象:爱情地位不高。。。我们似乎不太看重爱情,尽管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我们说起爱情,或我们为了爱情而去做什么,常会感到不好意思,觉得不值多提,习惯遮遮掩掩。。。我们会用“儿女私情”来描述爱情,这个词略带贬义,有看不起的感觉。而其他的词,像情意绵绵、心心相印、情投意合、柔情蜜意、柔情似水、一往情深,有明确提到爱情的解释(百度百科)只有一个。而影视评论里,爱情似乎更是低一等的存在,动辄深度、格局为尊,爱情是商业娱乐,却少有人说爱情的深度。。。我们连自己的情人节都没有,七夕还被煞有介事地科普回去了。爱情这种情感,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有些卑微,觉得这份感情,是摆不上台面的存在。。。

倘若,你们幸运地两情相悦,(暗地里)发展的不错,却也未必就能顺利起航。可能你们个性观念不太合,无法好好相处,相爱容易相处难。。。也可能你们情感不稳,喜新厌旧,或过度现实;亦可能你们受到太多家人的插手和反对;又可能你们碰上了最严峻的考验——两地分隔。。。一个不留神,这点爱情之火就随时可能被扑灭,一个现实打击,这份感情就可能被风浪打翻——这份真挚的感情,可以像水晶一样清澈,也可以像玻璃一样易碎裂。。。

在命运造化弄人,在现实困难阻隔面前,我们的这份感情,常常等同于一个词——孤独。。。这是诚哥作品深深弥漫着的感觉,也是深深刺入我们心胸的感觉。。。

最相信爱情的,是新海诚

然而,尽管如此,虽然如此,诚哥却没有放弃过去表达,诚哥没有放弃过去描述这份感情的美好,没有停止过去刻画那一瞬的悸动!

在君名里,诚哥几乎集合了之前所有作品的失忆、时间、空间等距离和阻隔,但却没有往遗憾、绝望上去表达,而是展现勇气、行动和坚持,最终将那些距离、阻隔都跨越和融化了,感觉就像是,诚哥要将以前的那些遗憾都要一一打破!诚哥通过一部集自己大成的《你的名字。》说,爱情不仅有悲伤、遗憾和阻隔,还有温暖、勇气和相拥。。。

不管这段感情最终是喜悦还是哀伤结局,诚哥真正念念不忘的,是在世界困难下的那份真挚的爱恋之心。。。在父母们,在社会大人们,在别的导演,在别人对这份感情,不重视、不以为意、忘却了的时候,在诚哥这里,却被珍视有加。。。在别人不去表达、谨慎表达的状况下,诚哥却一直坚定地、不遗余力地去表达。。。那些我们自己都似乎要遗忘了的,都不以为意了的感觉,却在看诚哥的作品时,像决堤爆发的山洪般涌出。。。那都是真真切切存在过的,那些渴望,那些思念,都曾经那么深刻地存在过,那是只能传达给你的,曾经无比重要的感情,那个时候,你就是我的全副身心的所在,那个时候,至少那个时候,你,就是我的全世界!

不管诚哥的作品世界如何设定,故事如何讲述,有一点却是一直没变——真实的情感表达。。。那些情感是如此自然、纯粹,毫无花假,那些细节也是如此细致,触动人心,在诚哥真挚情感的描绘下,一切都显得如此真实,那些真心实意,那些画面音乐,传达出了细腻而强烈的感情,就像自己亲身经历。。。对,就像那时的我(我们),那些心动、偷望、掩饰、寂寞、想念、冲动、甜蜜、惆怅、落泪的时刻,都是那样的细碎,却又是那么的真实,那些片段,那些瞬间,都曾那么真切地存在于我的眼睛里、心胸间。。。

诚哥念念不忘那份真挚的爱恋之心,更深深留恋着那些怦然心动的片片时刻和那些悸动渴望的强烈情感。。。——那就像,就像梦幻的景色一般,那真是无与伦比,美到极致的风景~

四、《天气之子》想说的

君名大获成功,收获了票房记录和大众的认可,当大家以为得到肯定和名气的诚哥会变得人见人爱,不收刀片、迎合主流看法的时候,诚哥微微一笑很倾城,反手就使出了一招《天气之子》。。。诚哥不仅没有“迎合主流”,相反还变本加厉,与社会角度“背道而驰”。。。我能想象得到这片哗然之声,之前就提到过评分有点两极分化,内容有点争议了。

——“是的,如大家所愿,刀片我是没想收,但我并没有说要迎合你们。当时君名的时候,你们说我没深度,说缺乏,说世界毁灭当口还在打情骂俏。好吧,我就给你们来一点深度,并且,很抱歉,你可能搞错了我的意思,我并不是想说拯救世界,我就是想谈恋爱,从头到尾我都是想要表达那份感情,想救三叶的同时也想救对三叶非常重要的而自己也有了感情的糸守而已,要不是三叶糸守与我何干?另外,我也没想表达什么高大上的,乡愁和文化传承是顺带表达的。而如果忘却了、丢掉了以前的东西叫成长、叫成熟的话,如果表达这个叫,我想我是有点抗拒的,我不太希望被说“加龄臭”(老人味,老气横秋)。我觉得我此生,很难再有几次像现在这样大热后,在众人的期待下推出新作的机会,所以,我干脆反其道而行,是的,我要放飞自我,这一次,我仍然只是想表达那份感情,但这一次,会有冲突,会毁了世界,我想我的意思很明白了——我就是想表达那份感情而已,即使那会被许多人批评,即使我因此会“跌下神坛”。”——新海诚如是说(以上新海诚设计对白)。

本来,我还不太确定自己的这些想法,但之后特意去找诚哥的访谈来看,我确信,这基本就是这个“中二叛逆中年”,在《天气之子》里想要说、想要强调的东西——从头到尾,我都是想表达这份真挚的情感,想表达那份强烈的个人意愿,即使那要违背全世界,不惜违背全世界——“相比起东京放晴,我更想要阳菜(相比起迎合你们、符合你们,我更想要表达我重视的、我喜欢的,更想表达我想表达的)!”

(诚哥部分访谈内容于结尾附上)

愛にできることはまだあるかい

在影院里,就是在听到这个主题曲的场景时(帆高与警察们对峙,执着要见阳菜一面),有想哭的感觉,但即便是二刷,我都没有被感动落泪,甚至对结局的疑惑还更占上风一些。但是,在我回到家细细听了这首主题曲后,细细看了那些歌词后,我彻底沦陷了,老哥我深深被触动,泪洒当场。。。

渐渐提升的音调。。。徐徐增多的乐声。。。慢慢激昂的语气。。。灵魂的女声伴音。。。传神的歌词刻画。。。

将一个自感普通、微不足道的人,将一个在时代的夹缝中生存的人,将一个失败过、受了伤的人,将一个不愿妥协的人,将一对不被祝福的人,将所有仍怀有真挚的心却在爱面前不敢动弹、面临困境的人——为爱所动渴望为爱坚守、为爱追寻、为爱抗争——将缓缓拿出勇气乃至违背全世界的心情表达了出来!

我能做些什么吗?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吗?我还能做些什么吗?我(我们),还能凭这份爱,做到什么吗?

Movie edit版本中间多了一段歌词,拉长了缓慢升高的过程,让这种感觉更盛。。。然后再去到后面的高潮部分,前面那些情感的储积,在此得以爆发,一泻千里,不知不觉间眼泪已忍不住涌出。。。

音乐是诚哥电影的灵魂,是传达其感情的神器。所以,诚哥会直接倒转头来,让画面、台词去配合音乐,而不是让音乐去迎合画面,因此,诚哥的作品,音画配合之间有特别的感染力。而Radwimps的音乐,与新海诚的感觉擦出了耀眼的火花,诚哥作品里的感情(君名、天子)通过Radwimps的演绎,表达得淋漓尽致。。。不过,这首主题曲,完整版只在谢幕时才演唱,而Movie edit版本只有三分之一多,他在电影里的存在感,可能不及另一首受欢迎的主题曲グランドエスケープ(Grand Escape),或许还不如片尾曲“大丈夫”。然而,这首歌却是《天气之子》的灵魂。。。不管是电影里帆高面临困境、要违背世界的心境,还是上面说到的诚哥想表达强调的东西,都表明,这首主题曲才是《天气之子》的灵魂。。。还有诚哥的访谈可以证明——

不过,这首歌可能不是谁都能听懂、听出感觉。因为:1、这首歌的细微变化需要细听;2、或许需要点经历、阅历;3、不结合歌词可能体会上不去,但翻译有些参差,还不够准确传神,我是参考了好几个版本+机翻才觉得抓准了。

我现在一听到这首歌和相关音乐,情绪就会涌上来,就想泪目。。。譬如这首“晴れゆく空”,是帆高救了阳菜后,阳菜第一次展现晴天神力,那个放晴的场景,那个百分百的晴天女孩,配合这首配曲,非常动人心弦。。。

结局与译名

天子的结局,让人产生价值观的疑惑,而剧情本身的表达可能会被忽略,我也是后知后觉。个人看来,这个结尾并不简单,我来说一下。帆高在救了阳菜,两人回到地面后,阳菜留在东京,而帆高被审判,判令回家并受监视教育3年,所以帆高之后不太能、也不想连累阳菜而没再去东京,实际上阳菜因父母不在,可能也被安排亲戚或相关机构监管着,两人就此分别。这时,东京应还没被淹,应是久雨积患、间中暴雨后才淹起来的。。。3年后,高中毕业的帆高出发去东京,亲眼看见了应该已经知道了的被淹了三分一的东京。帆高心有歉意,去找须贺时表示了歉意,去探访泷的奶奶时也表示了歉意,但这部分大人们,包括原大学生夏美,都很理解帆高。须贺说“你以为你们改变了世界?”,泷奶奶说“回复了原是海的本貌”,轻描淡写回应了帆高的歉疚。现在的帆高似乎不那么“中二叛逆”了,更多“社会群体”的视角了,但是,没人是极端偏向的,即便是个少年,并非说当时离家出走的帆高就没有社会群体的视角,只是看这在一个人身上如何配比,面对着什么情境。当时的阳菜,在帮人复晴时感受到,她喜欢这样,她很高兴帮助到别人,让大家也高兴起来,这是社会群体视角,其时占比还不少。然而,当这种视角和准则与自己生命和意愿产生冲突时,她不太愿意了。她确实也想让大家脱离大雨的困恼,却不强烈了,最终是在询问帆高是否希望复晴,而帆高随口间回答“嗯”之下,决定为大家、为帆高牺牲,帆高的回答就是催化剂——这时阳菜的个人意愿已然占据主导。。。之后,同样是在帆高坚定挽救的催化剂下,阳菜的个人意愿变得无比强烈,决定放弃社会视角,回到了地面变回了凡人。而须贺是另一个典型,他是跟帆高一样的离家出走长大的“中二叛逆”少年,但多年的跌摸滚打让他也成为一位成熟的社会人,开始他认同牺牲一个人换取晴天,后又想劝告阻止帆高的行动,社会视角一直占上风。但帆高执着想见阳菜一面的心意,让其想起了亡妻,感受到、或唤醒了曾经的那份强烈心情,最终“中二叛逆”了一把,帮助帆高拦截警察。可以说,不管你对这个理念冲突如何觉得不妥、不舒服,就这个故事里头,没人是故意只看个人视角,帆高并不是“无脑中二”故意要跟社会对着干。

在见过须贺和泷奶奶之后,帆高要去找阳菜了,但却有点不知如何面对。然而,两人在半途就相遇了,在那个熟悉的坡道上,阳菜正在为天气、为东京而祈祷,帆高的眼泪一下子就蹦出来了。。。“不对!事情不是这样的,不是没发生什么,不是干了无关紧要的事,我们那天,确实地改变了世界!我们确实做了重大的抉择,我选择了阳菜!而三年后还活着的她就在我面前!”。。。事实上,阳菜也会心有歉意,她就是确实给不少人带去了晴天的人,但也是她,收回了让大家高兴的晴天。并且,她是直接看着东京被淹,经历转移搬迁(自己或看着别人)的那个,她应该要比帆高的感受更深。。。现在已经变回了普通人的阳菜,已不再能让天气放晴,她只能做最普通不过的祈祷了,所以,看着承受这一切的阳菜,帆高的心一下子就痛了起来,连同看到活着的阳菜的感动,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在听到帆高呼喊自己后,阳菜含着泪飞奔了过来,并环颈抱转了一圈,而且在看到帆高眼泪后,先关切发问:“大丈夫?(没事吧?)”,听到这句或许该由他先发问的帆高,激动、感动之余只回了“嗯”一声,只想到了紧握阳菜的双手说:“阳菜,我们一定会。。。大丈夫哒!(没问题的!好好的!)”,这时,响起来的片尾曲也正是“大丈夫”。。。

《天气之子》的英文译名——“Weathering with you”,本意天气的Weather,变成Weathering后,有经受住、渡过的意思。Weathering with you——意思就是“与你经受”、“和你渡过”,润色一个更有文采和感情的表达,那就是——“与你共渡”,“风雨同路”。。。面对社会的残酷,生活的艰辛,以及内心那份或多或少的歉意,帆高和阳菜并没有从此轻松,两人要携手风雨同路。。。还好,两人都比较看得开,都很看重这份感情,都能认同这份个人的意愿。还好,还有须贺、夏美、泷的奶奶这样的大人在。最重要的是,有爱,有你在旁,勇气和坚毅因你而生,以后的风雨,让我与你共渡。。。

那才是世界本来的模样

「爱的歌也已被唱尽,众多的电影也已把爱诉说尽,生在那样的荒野中的我、你,即便如此...还有爱能够做到的事哦~还有我能够做到的事哦~」——最难不过坚持初心,即便失败过、困苦过,仍然能保持那份初心和希望,还会有那样的大人在吗?也是有那样的大人在,没有忘记,不愿妥协,比如须贺,比如诚哥,比如青春心不死少女心不灭的老哥我,或许,还有同样的你。。。

感谢诚哥~感谢Radwimps~为这个世界带来一股清流,为这份感情喊出一片晴天。。。让这份脆弱但却重要的情感表达了出来,画圈圈强调了出来,这份感情理应被理解,理应不被遗忘,这份感情理应有一席之地,那才是世界本来的模样。。。

「为何要让一无所有的我们怀揣梦想?」

「为何要让我们对有限的人生抱有希望?」

「为何只给我们在手中一掠而过的东西?」

「尽管如此还要紧紧抓住的我们 丑陋吗?」

「还是说 很美呢?」

「回答我——」

PS:关于《天气之子》的评价,感觉诚哥并没有像君名那样,全力以赴地去雕琢故事的变化,或者说为了表达其想表达的意思,而限制了剧情的设计。对于一般人或慕君名名而来的人,可能更想看到君名那样跌宕而又无冲突的作品。不过也不一定,或许像现在这样“不惜违背全世界!”的表达让人更感动。而对结局的疑惑和争议,有些人可能觉得不妥,不认可,觉得是个“败笔”,但反过来,也可能成为这部电影的加分点,你说“败笔”,我也可以说是“深度”,这种两极分化的评价大概少不了,但这些都在诚哥的意料之中,且东宝似乎也没啥异议,顺应诚哥并力推。。。不仅不及君名那般跌宕震撼,还特意“中二叛逆”了一把,于是天子评价就成现在这样了,到时国内上映,在我们的文化下,预料会有一波争议潮,觉得不妥、不认可的人可能不少,就目前前列的评论多为质疑吐槽,就可见一斑。我觉得不可能超越君名,最终评价也大概不会太高,当然须得说,君名不一般,所以也不是天子差了。而我给天子的评分,基于诚哥这背后的意义,我直接就可以给5星。若抛开这点,天子本身的质素还是很不错的,画面不必说,君名内核一致的感动,逻辑也没多少问题,理念冲突我也完全接纳,我给4星,但Radwimps的音乐,愛にできることはまだあるかい这首主题歌就值得一个星了,所以,我最终评分是5星。

篇9:观看《天气之子》电影的观后感以及影评【精选】

许多观众喜欢新海诚,相当程度上是因为其作品精致、漂亮、写实、细腻的画风,“壁纸狂魔”这次同样没让人失望。

《天气之子》依然秉承了“每一帧画面都可以拿来当壁纸用”的原则,精至毫厘的水滴、五彩斑斓的烟花、形形色色的路人等等,都经得起观众最挑剔的眼光去审视。

而且,如果将来有机会边暂停边欣赏的话,你会发现影片中同一画面里的的水滴、烟花、行人,没有一个是重复的,堪称是“变态级”的精细。

与《你的名字。》一样,《天气之子》的故事也发生在东京市,除了继续宣传东京风光外,后者在一定程度上还延续了前者的世界观和风格。

影片一直不遗余力地强调两者之间的联系,最近还有两部电影的联合宣传短片发布,两代男女主角同框出镜。

在《天气之子》中明确出现了《你的名字。》男女主角立花泷和宫水三叶,其中泷是帆高和阳菜客户的孙子,而三叶是卖帆高戒指的导购小姐“宫本茂”,算是一个小彩蛋吧。

不过,此次《天气之子》却没得到三年前《你的名字。》那样几乎一边倒的好评,究其原因,大概是这个故事讲得太“飘”了。

影片一开场,是女主天野阳菜陪伴重病的母亲,她带着虔诚之心祈祷天晴,跨过鸟居之门穿越至天上的世界,成为了拥有神奇力量的“晴女”……

说实话,影片的故事确实有些古怪,开头打下了足够奇幻的基调,随后降落凡尘、回归人间,精打细琢男主森岛帆高来到东京讨生活的日常,之后才慢慢展开帆高和阳菜之间的羁绊,以及整部影片的“天气”设定。

但《天气之子》真正要讲的,就只有一份浓厚的“少年心气”,其他东西并不重要,于是片子的剧情感觉就有些没头没尾、没轻没重。

听闻《天气之子》是有原著小说的,但即便加上里面的诸多设定,影片仍有不少地方不够明晰,更何况大多数电影观众对此故事根本没了解到那个份上。

帆高为什么要离家出走只身来到东京?其实这背后有家庭暴力的因素存在,但影片把主要语调放在了帆高对阳光、雨水、自由的追求上,对阴暗一面则语焉不详,削弱了不少应有的逻辑性。

事实上,影片里多处存在类似这样“阉割现实、意识先行”的处理,不少地方就是轻小说式的调调。

如果带着对《你的名字。》的印象和期待去看《天气之子》,那观众可能会失望,因为该片的故事性并不算完整,叙述手法也不出奇,在现实层面还站不住脚(没啥计划出走到东京的16岁小男孩,能遇贵人遇美少女还有猫)……

我们得明白一个现实:新海诚本就是个重画面、轻剧情的小众编导,他的故事起点、落点和立足点一直都很小。

在我看来,《你的名字。》更像是新海诚一次意外的超常发挥,把他架到了原本不属于他的位置上,接受大众的关注和评判,按着《你的名字。》的味道再来一部同样既视感的《天气之子》,自然会走下坡路。

想通了这点,再来看影片就会释然得多。《天气之子》从头到尾就只想讲少年人的奋不顾身。

帆高和阳菜都是同一人类,单纯、固执、看重当下胜于未来:帆高想以“黑户”身份在东京打工挣钱活下来,为了有恩于自己的阳菜他会冲冠一怒;阳菜想以15岁的身躯抗下整个家的重担,养育弟弟的同时,还会为了帆高和他人的微笑牺牲自己。

帆高和阳菜之间不仅仅是抱团取暖,更是用他们的天真无知对抗着整个世界,如果我们完全用成熟的成年人眼光去看,肯定会觉得别扭——况且,“成年人”正是他们眼中的敌人。

《天气之子》用了一种非常戏剧化且决绝的方式,去割裂少年人和成年人间的沟通和交流——社区服务人员找天野姐弟的“麻烦”,是因为不能放任两个没家长的未成年人不管,警察不断想控制问询帆高,也只是因为离家出走的他意外捡到了手枪。

成年人本身对少年人并没任何恶意,但最后在少年人眼中却演变成了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对立矛盾,甚至是阻拦自己的障碍。

且不谈这样处理是否妥当合适,总之影片的立场是站在少年人那边……所以《天气之子》中最有嚼头的角色其实是须贺圭介。

须贺完全是按照帆高的经历长大的成年人,所以特别了解并理解帆高,留下名片给他留一条退路,力所能及地让帆高自食其力……但在“事不可为”的情况下,他选择站在了成年人那边,毕竟帆高的言行更像是任性妄为。

当须贺最终为了帆高动手打警察时,他还是败给了自己忘却不了的“少年心气”(PS:小栗旬实在太适合这种略显颓废又痞又帅的大叔音了)。

所有的情绪宣泄,所有的不合时宜,都只是为了帆高向阳菜唱出一句“你知道,就算大雨让这座城市颠倒,我会给你怀抱。”

没有你的世界,纵使晴空万里也显得黯淡无光;为了世上有你,即便大雨永不停歇也在所不惜——只要这份幼稚、自私、温暖、决然的情绪表达到位了,那么《天气之子》的故事便就完整。

也许未来帆高和阳菜会后悔,也许很多观众会不满会嫌恶,但,那都是以后和以外的事情了。

篇10:观看《天气之子》电影影评心得体会观后感

《你的名字》之后,新海诚走出了“壁纸狂魔”的作品局限,开始通过人类情感反思社会现实,《天气之子》同样如此,新海诚的执着在于,希望通过它来讲述“人类寓言”。

大都市的个体孤独感是第一个寓言。你依然可以在《天气之子》中找到那些熟悉“符号”,大量的城市空镜、穿衣针般游走的电车、绵延不绝的雨、狭窄的单人公寓,这种近乎炫技式的背景作画,几乎穿插于影片的每一个角落,一切都在诉说东京这个现代都市的疏离与冷漠。

男孩帆高出走后,由于年纪小又缺乏文凭,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流连于东京街头,因为因缘巧合,加入了报社,成为一名小报记者;女主阳菜虽然拥有改变天气的能力,却需要独自抚养弟弟,不得不四处打工,两个少年都是“青春期孤独症”患者,在诺大的城市相遇,成为彼此的寄托,一起守护微薄的幸福。

“用钢筋水泥胜利里的现代情感,取代了吉卜力擅长的蒸汽时代前的田园风情。”从网友的评价中,你可以感受到新海诚不遗余力诉说的“孤独感”正在被中国观众所感知,甚至超越了日本本土语言,被世界所相通。

第二个寓言有关人类城市的未来。在创作《你的名字》时,日本大地震引发了社会剧烈的动荡,这也迫使新海诚开始将目光从自身转向了社会,用“希望在故事里创造一个幸福的状态“来告慰低落的大众情绪,这样的创作思路也延续到了《天气之子》上。

在长野小海町长大的新海诚,一直对自然保持着敏感,这也导致新海诚在电影中对气象与美景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在电影中,东京似乎一直在下雨,放置现实世界,堪称“自然灾害”,天气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微妙地影响着人的情绪,对于全球气候的忧虑,几乎是放置四海都能收获共鸣的话题,新海诚也意图用剧变的气象事件,将关于自然的思考传递给观众。

此外,东京这座被雨缓慢淹没的城市象征着日本社会,经济增长缓慢、社会结构不平等,人口老龄化,整个日本的未来似乎正在下降,这恰好也是当下中国的现状。

“我成为不了宫崎骏,也不想那样。宫崎导演的电影无论是从幼儿园到成人都可以看得很开心,在我的作品里着重表现的是少男少女的情感。我觉得动画在你长大成人的过程中看就可以了。”在宣传《你的名字》期间,被问及如何看待业内将自己与宫崎骏比较,新海诚如是说。

这番感慨或许是某个时间段的新海诚对自己的认知,但如今他已过不惑,似乎有意想要在自己作品中加入更丰富的思考,从一个以认命姿态活在忧伤追忆中的新海诚,变成一个关心人类未来的新海诚,这样的转变或许会带来一些牺牲,但谁知道,不能带来惊喜呢?

篇11:观看《天气之子》电影影评心得体会观后感

第一个谎言

从电影一开始就有暗示,男主的旁白说“这是只有我和她所知道的,关于这个世界的秘密”~当然这句话不是谎言,谎言要从男主的出场说起......大雨倾盆而下,人们都忙着躲进舱内,只有男主冲进雨里一阵欢呼雀跃、手舞足蹈,然后一大捧气死牛顿的“反重力水团”忽然打到了船上,初登场的圭介出手救下了男主~

换个角度想一下,难道这不是男主把自己经历传奇化的想象吗?

事实的真相可能是这样的:在雨中忘乎所以的男主一时脚滑摔倒,而圭介碰巧路过,扶起了他,这样接下来圭介讹诈男主啤酒和午饭时,男主的不情愿也就合情合理了-----所以第一个谎言就是,根本没有天气异象,甚至,可能也没有救命恩人。

关于这一点,后续剧情里也能看到端倪,剧中只有孩子才亲眼看到了雨水中的异象,其中一个目击者,是还只会叫“MAMA”不会叫母亲的小孩子,他看到窗外在雨中跳跃的“鱼”,并指给了妈妈看,但是妈妈却没有明确的语言回答;另一对目击者是两个小学生,他们看到了滞空在天上的“水团”,还被淋成了落汤鸡,可是这段剧情也没有后续,剧中所有成年人看到的,只有那无休无止的坏天气,和网络流传的各种猎奇视频,众所周知,这个时代视频是可以作假的,对吗,乔碧萝殿下?

无数个巧合

如果100%的晴天巫女的事迹都是偶然呢?如果每一次天气的放晴都是碰巧,包括那场烟火大会的放晴都是万中无一的巧合呢?如果这整个故事都是男主和女主一厢情愿的脑补和幻想呢?导演把男女主的年龄故意设定在16岁和15岁,我猜是因为这个时候的孩子们对现实的认知还没有固化,也是最富想象力的年纪。

有没有这样的可能呢?因为前面的一系列天晴的巧合,在加上圭介侄女夏美说的“巫女祭天”传说,只有15岁的女主因为善良,也因为男主睡前的那一句“我当然也希望天气正常啦”的话,从而决定,一人前往神社,祈祷祭天,但是一夜的疲惫,女主昏倒在了神社前面,幸好男主找到了她。

大家想一下,女主成为晴天巫女的契机是因为她妈妈的过世,这一定是段悲伤且难熬的时光,女主一定做了很多尝试和努力,不然东京那么大的地方,那么多的人,为什么只有女主能找到那所烂尾楼呢,为什么只有女主才能发现那座神社呢?-----那座神社应该是女主能够挺过来的心灵寄托吧?

篇12:观看《天气之子》电影影评心得体会观后感

来到11月份的第一天,影院带给我们的就是新海诚的新作《天气之子》在大陆上映。因为之前《天气之子》打的广告很多,加上找了超越妹妹做mtv的代言,还有那新海诚响当当的三个字,无疑不宣告着这部新作品会非常好看,所以小翔也是加入到了票房中的一分子中,期待着电影的内容会有多么精彩。

出来之后眼中还有那未干的泪水,在此也不多表示评价了。回去之后以为《天气之子》的票房会很高,结果发现《天气之子》的票房只排名第二,第一的那位巨无霸狠狠地压在《天气之子》上面。那就是最近大火的《少年的你》,可以说新海诚的这部新作,最终票房应该在3亿左右吧!

在中《你的名字》票房获得了5.76亿的票房,首映7600万,周末两天更是有2亿多的票房。反观《天气之子》,首映4600万,今天到现在为止是4800万,预计明天差不多是5000万的样子,这直接比《你的名字》少了一半的票房,所以《少年的你》这座大山压得《天气之子》快喘不过气来了。

为什么《天气之子》的票房相较于《你的名字》会少了这么多?第一点毋庸置疑的就是上映的时间有些点背,再就是《天气之子》想尽早赶上这个动漫元年,让票房大涨。然而他们却只能事与愿违,比《你的名字》早上映一个月也并非是好事,所以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路还是需要一点点地走,票房还得一点点涨。

虽然说《天气之子》的票房不如预期的那么好,但是电影还是非常好看的,想去看的小伙伴不要再墨迹啦,里面的动人剧情会使你落泪的。

篇13:观看《天气之子》电影影评心得体会观后感

这部电影从开头我就惦记着一个关键问题但是到结束也没看到解释,难受死我了。男主到底为什么都快饿死路边了也一直贯彻自己的“东京好可怕,但我绝对不要回去”的诡异信念?毫无说服点。在东京也不上学,过着混日子人生就满足了?三观传递不太正吧。就算能理解是故意弱化处理,但男主的动机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这里给不出合理让人信服的解释根本让人很难进入后面的剧情,因为没有男主上京就不会发生后面的一系列事情。

还体现三观有问题的是女主有个小学生弟弟,弟弟对小女生左拥右抱好不惬意,小女友还为他骗警察。且不说姐弟两人相依为命只靠姐姐打工挣的微博的钱过日子何来闲心泡妞,这种环境下长大的男生多半比普通家庭更内向易自卑,但女主弟弟却是开朗活泼自信爆棚。电影到后半出现了爆炸场景,还有大量跟警察周旋摆脱警车追踪,袭警,掏枪等等画面,莫名有种这部是新海诚跟柯南合拍的?即视感。

将近尾声部分小姐姐跟男主表明身份,自己是晴女,想要结束时下一系列异常天气只有自己回归天空(离开这个世界)才可以。随后解开上衣给男主看自己的身体,大块地方变透明了,男主大哭说不要。我当时就觉得靠这个场景也太熟悉了吧,你是小美人鱼么?要化成泡沫消失了?然后她真消失了。虽然这是个悲伤的场景但是dbq我就是莫名,煽情情节安排都很刻意,完全代入不了。

然后说说我认为天启之子很棒的地方,这也是我觉得比君之名更好的地方。那就说男女主相处的过程更容易引起我的共鸣,男主为女主挑选礼物这个情节(先询问和女主关系好的人,然后选礼物时的犹豫不决),像极了本科时候的我。

了解了解日本民俗学和民俗故事好不好,对于我们异乡人是理解不了这个结局。如果不看相关的书,你根本意识不到阳菜的女性形象对于日本到底意味着什么、东京沉没为什么是那么展现的。请不要臆测所谓资本和新海诚的心态,想了解请去看访谈和小说后记。还有阿诚的电影不光只有君名。

篇14:观看《天气之子》电影影评心得体会观后感

《天气之子》终于在11月1号上映了,不过有很多人反应这部动画电影有很多的故事情节三观不正。首先我们要知道日本的动漫发展前景比较超前,而且人家也比较重视这些动漫文化,再加上这是新海诚在《你的名字》的后续作品,还未播出粉丝们就把这部动画电影推向了一个很高的位置。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多,很多人其实并没有看懂这部动画电影讲了什么,新海诚的作品并不是一次两次就可以看懂的,也希望大家细品优秀部分,过滤掉那些你认为不好的地方。

温暖早在上映之前就已经给看过了,给人的感觉的确不如《你的名字》,《天气之子》的身上有很有君名的影子,不过她也有优秀的地方。最吸引人的还是新海诚这种实景的画风,电影在作画上还是保持着一如既往的高水准,雨滴落在地上,走路带起飞溅的雨滴,每一帧都是美丽的壁纸,而这也是新海诚作品的标准,是对作品的高要求,对观众的负责。那么究竟大家所说的三观不正在哪里?

阳菜作为天气巫女,她的命运不用想将会是悲惨的,可是我们的男主还是走过了那道门救出了阳菜,导致日本一大半被连续的雨天掩盖,这样就是三观不正吗。作为晴天巫女,把自己献祭给天空就是正确的?用一个人的生命去换取大家的幸福这样真的正确吗?在很多动漫故事情节都有这样的设定,晴女并没有做错什么,她也没有必要牺牲自己。

这种人性的自私在现实世界之中常有发生,看似不正确的事正是现实中正在发生的事。人物细节刻画还是很好的,比如徐贺圭介说,如果阳菜能够牺牲自己,换来天晴,那么他希望一个人的死换来整个城市的幸福,刻画了圭介对女儿深深的爱意,也反应了人性的自私。

而那些说只为了一个人而放弃十万人的人,或许你们没有做站在主角的角度上想想。一个正直青春期的小男孩离家出走独自来到大城市,当所有人都对他产生恶意的时候,突然有一位同龄的女孩向你伸出了援助之手,这个时候你会把她看作什么,是女神,而且你会非常感谢她甚至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保护她。像男主这样的情况,对女主不产生依赖是不可能的。那么有一天女孩会消失,你会做什么,要是换做是我的话,我也会找到她保护她,在那个年纪,谁又能有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觉悟呢。

相关专题 之子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