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时代高校科研人?的信息素养计算机论文

比巴卜比巴卜比巴噗抱抱糖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比巴卜比巴卜比巴噗抱抱糖”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论信息时代高校科研人?的信息素养计算机论文(共10篇),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论信息时代高校科研人的信息素养计算机论文

论信息时代高校科研人的信息素养计算机论文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在科技进步中所占的份额愈来愈大,科研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利用科研信息启发创新思想,加速科研创新。文章介绍了科研人员的信息素养基本内涵和重要性,论述了信息素养的构面标准及不足,并对如何培养科研人员的信息素养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信息素养构成;重要性;培养

科学研究过程实际上是通过信息的交流,对信息进行创新的过程。科研人员的信息素养指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获取、使用、创造和传递信息的能力,主要包括:对前沿科研信息的敏感意识;对信息的基本操作能力,即能主动、有效地检索信息、对信息进行质量评价、提炼和整合后充分应用;信息创新能力;信息道德。对于科研人员来说,能否利用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高效获取、准确评价和充分吸收信息,不仅对本身的科研活动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提高高校整体乃至国家的科研水平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信息素养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性

科研工作是一个创造性、探索性和累积性的工作,各个阶段都离不开科研信息的使用。可以说科研信息贯穿了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协助科研人员寻找突破口,加快科研进程,提高科研水平和成果产出率。

(一)选题阶段,促进科研工作的准确定位

准确的选题是科学研究的良好开端,甚至可以说是成功的一半。在选题阶段,科研人员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大量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全面地、准确地对他人所研究的成果进行分析,对各种数据进行计算,了解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现状、研究水平和发展趋势,避免重复劳动。lOcAlHOst同时,认真检索本研究领域中已获得资助的项目信息,找出尚待研究的问题,确定选题,以及对此选题的合理性进行综合和分析来证明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明确具体研究内容、技术关键,从而完成课题论证工作。此阶段是科研人员已具备的知识和获取的信息有机结合的创造性思维过程,经历了这个过程,在开展研究工作时才能节约时间,目标明确,少走弯路,避免人力和时间的浪费。

(二)研究阶段,保证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

科研人员所开展的每一次科研工作,全过程都离不开获取信息,对信息进行分析、对比和应用。科研人员结合课题的研究计划,随着课题的进展情况,有步骤地查找、搜集、提供参考数据、工艺、方法、标准等有利于扩展思路的有关资料,与课题研究密切配合,同步发展。占有的资料要体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能够反映学科前沿最新进展与发展方向的最新理论与发现,代表学科最高水平和发展方向的高质量的文献资料,保证在论证自己的观点或进行理论推导时资料丰富,数据翔实,引据充分。如果研究有实验阶段,这时研究人员需要了解国内外同研究实验所需要的仪器设备、材料、实验方法和手段等,需要追踪同类科研课题的进展情况,通过新的实验方法和手段来证明原先设想的正确性,以期得到创新的成果。由此可见,科研人员的信息素养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获取的信息对科学研究起到启发、调整、充实和提高的作用。

(三)总结阶段,促进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出

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通过获取的信息,一方面促进成果的产生,另一方面通过信息对比分析客观评价成果的水平。在此阶段,科研人员要按照研究预定的成果目标和水平,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资料,包括对比资料,反映客观事物本质联系和发展趋势的信息,高标准对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价,从而阐明该研究成果的水平、意义和价值,为研究工作的鉴定提供参考依据。也同时促成科研人员及早发现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和成果的不足,并加以改进,使研究工作最终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新的突破,保证研究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信息素养构成标准及存在的不足

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发布了《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信息素养标准》(草案),该标准用以指导信息素养教学过程以及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描述了五方面标准:一是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明确所需信息的性质和范围;二是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有效地、有能力地获取所需的信息;三是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准确评估所获取的信息和它的出处,进而决定是修改最初的检索式,还是寻求另外的资源,以及是否建立一个新的研究过程;四是无论作为个人还是一个团体的成员,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要能够认识与信息使用与信息技术有关的经济、伦理、法律和社会观点,有效地、合理合法地利用信息,以实现特定的目的;五是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了解信息素养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和终身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认可对他所在领域的最新进展保持了解的必要性。

虽然这个科技信息素养标准是主要针对高等院校的学生在科学、工程与技术领域的信息素养能力而制定的,但标准的制定也是根据科学技术教育和研究过程的.特点,所以也同样适用于科研人员。科研人员的信息素养构成标准主要是:一是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能够从完成科研任务的角度重视信息能力;二是能够了解和确定信息源,熟练掌握信息检索方法,通过信息检索高效地获取所需信息;三是能够批判性地评价和有效地使用获取的信息,经过对信息的整合和应用,实现信息的创新;四是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注意知识产权问题,合法使用信息。

目前,虽然信息日益受到重视,但是因为教育体制、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科研人员的信息素养普遍不太高,主要表现在:一是信息意识不强。长期以来形成的对科研人员信息素养培训的忽视,使科研人员信息意识淡薄,对信息缺乏敏感性,不会积极、主动地获取和整理信息;或者研究方式观念陈旧,获取科研信息的途径单一,还没有意识到数据库和网络信息资源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二是信息技能不高。大多数科研人员虽然有信息需求意识,但由于缺乏基本的文献检索知识,不了解检索系统结构,使科研人员不能充分准确表达自己的信息要求,造成检索效率低。三是信息

综合能力较低。不能有效地对信息进行评价、组织、处理等综合分析,以实现信息的增值,从而达到知识创新的目标。

因此,只有提高科研人员的信息素养,强化其信息意识和能力,使其及时掌握准确的信息,才能有效地发挥自身优势,增强科研竞争力。所以迫切需要通过有效途径对科研人员的信息素养进行培养。

三、培养科研人员信息素养的途径

(一)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优势培养科研人员的信息素养

高校图书馆是高等学校的信息资源中心,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高素质的信息服务人员、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支持及良好的学习环境等优势,是渎者获取知识、信息、技术、能力和接受终身教育的主要场所。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注重对科研人员信息认知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利用能力等信息素养的培养。一方面,让科研人员熟练掌握不同类型信息资源的各种检索途径、技能和策略,使其具备快速、准确、精确获取信息的技能,并具有一定的信息鉴别、选择、分析、有效利用的能力;另一方面,针对科学研究开展以高深信息理论和高级检索方法为主的高层次教育,重点是各种高深信息资源的获取策略与方法、整理与利用以及高深信息资源的二次、三次开发等。

(二)充分利用高校开设的文献检索课培养科研人员的信息素养

学校科研管理部门与讲授文献检索课的教师积极沟通,根据不同学科的研究需求,制定对科研人员进行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信息素养教学体系。主要对科研人员进行信息获取的基本技能、技巧教育,旨在让科研人员熟知获取各种信息所需的常用检索工具或途径,注重进行各种检索方法、检索工具的实际操作使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同时加强对信息道德、信息安全、法律等方面的教育,规范科研人员的信息行为,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自觉维护良好的信息交流环境。

(三)积极开展讲座、研讨等多种形式培养科研人员的信息素养

对于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科研人员来讲,信息素养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习的兴趣。可采用理论与实践研讨班、讲座等多种形式,如开展针对某一类型和某一学科个性化信息需求和使用的专题讲座;对现代信息检索技术的新发展、新动向结合科研实际进行的专题讲座;对刚开始进行科学研究的青年教师开展资料积累整理的方法以及科研论文的写作技巧方面的讲座和研讨;等等。

参考文献:

[1]李晓航,科研项目立项的主体要素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67

[2]ala/acrus73科技领城信息素养任务组[j]。李玲,张冬荣,译,图书情报工作动态,,(4):7-12

[3]赵志宏,论高校图书馆如何开展信息素质教育[j],大理学院学报,,(4):100-101

[4]牛振恒21世纪我国高校信息教育问题漫谈[j],高校图书馆工作,1004,(5):81

篇2:信息时代大学生信息素养及科研能力培养探究论文

信息时代大学生信息素养及科研能力培养探究论文

关键词: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科研能力

摘要:文章阐述了大学图书馆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科研能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培养大学生科学素养、信息素养及科研能力的途径,并对大学图书馆如何利用优势实施信息素养教育的方式进行了探讨。

近期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一)》,明确提出在科学技术领域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创新型国家必须有一大批创新型人才作支撑,而创新型人才必然具备较高信息素养及科研创新能力。信息素养及科研能力是人才综合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创新型人才的可持续竞争力。大学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基地,我国要在21世纪的国际社会占有一定的地位和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一、大学图书馆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及科研能力中的作用

(一)大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

大学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创新的主力军之一。在学校加强创新教育,组织开展多种形式和系统性的科学探究和科学体验活动,就要必备较高信息素养。通过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增强其科研能力,来带动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巩固、拓宽和深化专业理论知识。大学毕业生所掌握的知识结构如果仅局限在课本上,没有积极主动地获取信息的能力,就会被信息社会所淘汰。信息素养不仅直接影响到其知识结构和科研水平,也决定着其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

(二)信息素养和科研能力是大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

大学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让每位学生都掌握所有信息和全部的知识,而具备获取和利用信息与知识的能力才是永恒的知识。培养学生认识信息、利用信息、独立获取新知识、不断自我发展的能力,这正是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日的所在。大学生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对其知识结构的更新、将来工作水平的提高和科研开发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信息技术的熟练掌握将有助于他们在新的工作岗位上高效率地从事各种专业技术工作和科研活动。鼓励大学生参与科研工作,在创新实践中培养探索兴趣和科学精神,提高其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造就大批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三)科研活动可以训练大学生以创造能力为主的多种能力

21世纪的大学生应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能力通过科研活动都得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参加科研活动,把他们所掌握获取信息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科研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对科研所需信息进行定向收集,进而对有关信息有更深刻的理解,对信息的分析研究与获取利用有更直接的体验。在科研活动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感受力和洞察力,使他们由知识的掌握向知识的运用与创造过渡,提高他们对知识与信息的创新能力。科研实践可使大学生的分析、比较、写作等思维能力和创造才能得到训练。同时,科研活动能使学生在浓厚的学术气氛中自觉地进行学习,培养敏于观察、善于判断、乐于思考、勇于探索创新的学者气质和周密分析、严谨论证的科学习惯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大学图书馆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及科研能力中的优势

(一)充分发挥图书馆在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学术环境和信息服务方面的优势

大学图书馆是学校文献信息中心和教学、科研的学术性机构。大学图书馆有责任为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科研能力而努力,利用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它在各方面的作用:

1.文献资源优势。信息时代的到来促使图书馆迅速地发展,学校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图书馆建设,增加文献收藏的力度,提高文献的收藏质量。拥有各种学科、各种类型、各种载体的信息资源,为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科研创新提供了优质的知识服务与资源。专业期刊、会议论文集、学位论文、专题资料等时效性强的文献往往比教材更快地传播最新的科研动态和学术前沿的最新成果。另外,网络资源、专题数据库提供的信息范围广、分类细、专题讨论深入,综合性、概括性强。与教材相比,更易引发大学生深入思考,保证其创新活动处于学科前沿。因此,图书馆的资源优势是学校各部门无法比拟的。

2.信息技术优势。现代化、网络化在大学图书馆的广泛应用及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为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提高科研能力提供了物质保障。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给大学图书馆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网络环境。许多大学馆开通了文献管理集成系统,并通过校园网与互联网链接。建立了电子阅览室、馆藏书目数据库、馆藏信息资源网、查询联机数据库等。检索途径的快速性、准确性,使得学生们能及时、准确、快速地了解最新科技信息,掌握前沿领域的科研动态和最新进展,从而为自己提高信息素养、确定科研目标和科研方向起到导向作用。

3.学术环境优势。大学图书馆创设了一个能满足大学生们选

择性学习、开发研究和探索未知、自身知识储备等,具有特殊的学术和文化氛围。大学生在课后,可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利用图书馆查阅各种文献资料进行学习、研究、知识补充。大学图书馆有着良好的学术环境,在求知气氛浓厚的环境里,学生通过阅读馆藏文献信息,既能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延伸和深化课堂教学;又能拓宽知识面,改善学科结构,培养多种兴趣,陶冶情操,更有利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二)图书馆馆员的信息素养影响着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做好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工作,就必须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图书馆员的信息素质、业务能力、服务态度等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和设备的利用。大学图书馆拥有一批具备良好信息素质的工作人员,他们有着实际工作经验,熟悉信息资源组织、加工和检索的方法,并长期为教学和科研提供知识服务。加强图书馆员的素质教育,是提高知识服务水平的关键。图书馆员自己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觉悟、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才能树立模范作用。其次要善于接受新事物,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增强信息服务的本领,这是图书馆开展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三、大学图书馆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和科研能力的途径

采用各种方式激发大学生的读书兴趣,增强求知欲。图书馆采用理论研讨班、知识竞赛、演讲赛等多种形式,引导大学生的读书兴趣,增强求知欲。学科馆员首先要了解各专业的前沿课题,把文献资源中有价值的最新科技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将文献信息编制加工成索引、综述,系统地提供给学生。

培养大学生对文献信息的检索与收集等多种能力。要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培养,制定教育目标,使他们系统掌握文献信息检索方法和步骤。信息素养教育应达到以下目的:提高学生的信息关注程度,形成“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效益”“信息就是生存权”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用一定的信息伦理与道德准则规范自身行为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确定所需信息的种类、范围和价值的能力;培养学生建构和完善科学的信息策略,从而有效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地分析、评价信息资源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有效、准确地利用信息资源。大学图书馆还可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结合现代信息检索技术的新发展、新动向,以及本校的科研、教学实际,对学生进行系列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掌握资料积累整理的方法以及研究论文的写作技巧。

将文献信息检索利用技能与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所学专业课的基础上,把查找、获取信息的方法运用到专业课程的深人研究过程中,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在学科馆员的指导下查找资料,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为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提供实践的机会。

综上所述,大学图书馆要全方位、多途径地配合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把培养具有一定信息素养和科研创新能力的优秀大学生作为自己的服务目标,为信息化社会输送合格人才做贡献。

篇3:信息时代图书情报人员信息素养论文

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往的图书情报工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科技图书馆建设,为了更好的保证图书馆资源得以迅速的查找、检索等,就需要图书情报人员,树立一定的信息前沿观念,从而更好的优化传统的图书情报工作,促进我国图书馆建设的数字化、信息化发展。

一、信息素养概述

信息素养主要的定义为通过信息工具、信息源等,继而使问题得到解决的能力。也可以被定义为个体能够通过有效的查找、交流等获取需要的信息,继而解决实际问题。信息素养主要由信息观、信息知识、信息能力组成。其中信息观,包括信息敏感度、需求度以及责任义务等。其中信息知识,包括信息技术、查询与网络等;最后的信息能力,包括信息技术创新、信息消费能力等内容。

二、信息时代对图书情报工作的挑战

信息时代具备一定知识膨胀、信息快速传递,以及不受空间概念限制等特征;信息时代的到来,给传统的图书情报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和挑战,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以往个体对于的信息的获取,都是通过图书情报员途径进行获取,但是科技、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增加了个体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对此个体对于图书情报服务的依赖也大大的降低了。第二、为了更好的促进图书馆发展的与时俱进,传统的图书情报工作就要进行积极的转变,包括工作方式、内容以及管理等。第三、要求图书情报人员的信息素养要更高,包括信息前沿观念、版权保护以及团结协作等精神,才能更好的保证读者服务工作,继而有效的推动知识经济时代的稳定发展。

三、信息时代图书情报人员的信息素养分析

随着图书情报资料不断向着信息化、网络化的趋势发展,对于图书情报人员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其信息时代下的图书情报人员应当具备的信息素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职业道德素养

图书馆与情报部门的文献资源,是社会构建的重要知识宝库,需要情报人员不断的进行管理和信息调整,继而保证图书馆信息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发挥其文献资源的最大价值;这就要求图书情报人员具备一定的信息深加工、信息收集、信息价值分析与应用的能力;同时也要加强其职业理想的树立,继而其能够灵活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保证高效的服务,另外职业道德也是工作人员规范行为和准则的保障,对此图书情报人员就要具备一定的为读者服务的奉献精神、积极进取的工作拼搏精神,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以及团结合作的意识。

(二)专业技能

信息时代下的电子图书馆,包括以下特征,第一、文献载体打破了以往纸质形式,实现了信息媒介的多样化;第二、图书信息工作由以往的借还,实现了跟踪科技生产以及市场提供服务之间的转换;第三、图书信息工作员的自动化,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对此图书情报人员首先要灵活的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实现的情报工作的自动化、科学化;其次要灵活的运用光学技术,做好文献信息的储存、备份工作,包括文献信息的光盘化等工作内容;另外可以灵活的运用电脑多媒体技术,实现多种信息的统一,包括图片、文字等信息的一体化。也要灵活运用现代通讯技术,保证信息网络传播的有效性。最后加强对于信息的筛选过滤,保证图书馆文献信息的健康传播,以及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规范性,继而保证信息技术平台的高效运营。

(三)知识结构

图书馆与情报部门的文献资源,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知识系统,由多个数据库组成,为了保证个体获取信息的高效性,以及优质的服务,这就需要图书情报人员自身具备一定的知识结构,提前做好知识学科分类、信息质量判断等工作;当图书情报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水平没有达到工作要求时,就不会胜任信息时代下科技图书馆建设的工作环境,同时也不会保证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的有序性;对此可见图书情报人员在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是非常有必要的,从而更好的胜任信息咨询等工作。

(四)语言表达能力

读者对于信息获取的要求是非常复杂且繁琐的,这就需要图书情报人员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做好信息评价、综述报道、见解等的编辑和撰写工作,让个体获取信息的方向更加的精准和快速,保证服务的个性化、层次化;另外图书情报人员更好的掌握一定的外语表达能力,保证其能够灵活准确的运用信息技术的软件,以及网络资源等,做好信息跟踪获取等工作,也可以说图书情报人员只有具备一定的语言应用、表达能力,才能更好的促进其信息前沿观念的养成。(五)知识开拓能力信息时代下的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要求图书情报人员具备一定的知识开拓能力以及思想创新精神,从而更好的满足多元化的信息需求、信息渠道,以及优质信息质量的发展要求。

四、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于信息时代图书情报人员信息素养的分析,发现信息时代下的图书馆以及信息情报局的发展,要以图书情报人员信息素养的提升为基础,只有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保证图书情报人员具备一定的图书馆学、情报学相关学科的理论,以及英语、计算机服务技术等,才能更好的促进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雅萍,王翌.针对性的信息素养网络教育平台设计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18).

[2]周晓杰.浅谈高校图书馆员的信息素养教育[J].黑龙江档案,2011(03).

[3]张金华.基于网络环境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研究[J].发展,2011(08).

篇4:高校图书馆员的信息素养论文

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最早是1974年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提出来的,他认为“信息素养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资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能”。9月20日至2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美国图书情报学委员会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联合召开信息素养专家会议,发布了《布拉格宣言:走向具有信息素养的社会》。11月6日至9日在埃及亚历山大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和美国全国信息素养论坛联合召开了国际高级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研讨会,并发表了《信息社会灯塔:关于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的亚历山大宣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日益认识到信息素养的重要性。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身为一名高校图书馆员,职责之一便是: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不管是为职业发展,还是个人终身学习,馆员自身的信息素养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篇5:高校图书馆员的信息素养论文

1.1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指人们对信息的识别与分析能力,反映的是个体对信息的敏感程度。为什么有的馆员总是可以未雨绸缪,从容面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往往就是因为这些馆员的信息意识很强,擅于在日常工作中捕捉有用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能够提供主动的服务。最近的热点新闻是什么、学生关心什么样的问题、师生需要什么样的服务、毕业季到了该准备什么、能为教学科研做些什么等,这些都是图书馆员可以去想,可以去做的事情。馆员还应熟悉所在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学科特色,并与院系师生保持紧密联系,主动为科研提供嵌入式服务。重藏轻用的传统借还图书馆管理模式早已过去,在信息时代、大数据时代新的时代背景下,更需要图书馆员对信息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和持久的注意力。只有具有高度信息意识的人,才能紧跟时代脚步,不会在信息洪流中迷失方向。馆员的信息意识决定了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水平。

1.2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指人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图书馆员的信息能力包括良好的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力、熟练的信息检索技术、信息加工传递能力等。现在图书馆的工作都依赖于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从日常业务工作的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到参考咨询、文献传递、科技查新、数据库检索等,都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图书馆正由“文献中心”向“信息中心”和“知识中心”转变。这是信息时代馆员所面临的新的挑战。读者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和馆员信息能力之间的矛盾,正成为阻碍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高校师生的信息需求越来越趋向于智能化、个性化、多样化。馆员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能力,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武装自己,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才能成为新时代合格的图书馆员。

1.3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是指在信息的采集、加工、存贮、传播和利用等信息活动的各个环节中,用来规范其间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的总和。信息道德不依靠国家强制力执行,而是依靠社会舆论的力量、人们的信念、价值观和个人习惯来自觉维持。随着网络技术的飞跃式发展,信息道德问题越来越突显出来。在信息时代,人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发源端,信息的获取和发布都变得简单易行。信息道德方面的突出问题有:侵犯知识产权、垃圾信息泛滥、虚假信息广泛传播、信息泄密、个人隐私暴露等等。高校图书馆员应该具备高尚的信息道德,尊重知识产权,不传播虚假和泄密信息,为师生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

篇6:高校图书馆员的信息素养论文

2.1通过自学方式提高信息素养

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早已不能满足工作所需。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会老化、过时,但是学习能力的养成却让我们受益终生。自学是最简单、最方便、最自由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每一个人职业发展、个人成长所必需掌握的技能。高校图书馆员坐拥知识宝库,资源丰富,是自学的最佳场所。网络上的视频资源包罗万象,各科学习方法、教程、课件都能免费检索到,慕课的大规模上线,这些都为自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图书馆员应结合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所在岗位职责,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的学习计划,按部就班,逐步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

2.2通过培训、交流提高信息素养

现代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都与新科技、新技术紧密联系。图书馆员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才能让新技术为我所用,适应现代化图书馆的要求。图书馆领导应根据馆员的年龄、学历和专业特长,进行有层次、有针对性的培训。在职岗位培训是提高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因为这样的培训是应需而设,与工作贴合度高、操作性强。通过馆员之间的交流沟通,交换工作心得,也能起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另外,还可以组织参观学习,有助于接收新的管理和服务理念,开拓眼界,取长补短,提升本馆的服务质量。

2.3通过管理机制激励馆员自觉提高信息素养

提高信息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图书馆的工作重复性高,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失去工作热情。因此,图书馆领导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提高馆员信息素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其次要将馆员信息素养培训常态化;并建立竞争和激励机制,奖惩分明,充分调动馆员的自主学习热情,激发馆员自觉主动提高信息素养。通过制定激励机制,在给馆员提供一个向上发展的平台的同时,也能全面提升图书馆的精神面貌。

3结束语

在图书馆到馆用户日益减少,图书馆地位日渐边缘化的今天,只有图书馆员才能拯救图书馆事业。高校图书馆员既是信息工作者,也是信息教育者。努力提高馆员信息素养,不仅是新时期图书馆事业的必然要求,也是馆员自身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必然要求。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高校图书馆员应该认识到提升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优化自身的服务水平,为高校师生提供更加专业、更加个性、更加多样化的信息服务。服务第一,用户至上,只有图书馆员的优质服务,才能赢得用户,使高校图书馆切实成为学校的信息服务中心,为提高师生信息素养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7:信息时代教师信息素养的强化途径探微论文

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一个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而其内容不断变化的概念,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界定。笔者认为,信息素养是教师整体素养的一个有机部分,它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要有敏锐的信息意识

教师的信息意识是指教师对信息的敏锐感,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信息的自觉程度,特别是对有关德育信息的敏感度。信息化时代,教师应能自觉地意识到信息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时刻感受到自己对信息的需求,能迅速有效地发现并把握对德育工作有价值的信息,具有把这些有效的信息整合到德育工作中去的意识。

2、教师要有崇高的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是指在获取、使用、生成和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要求。作为传播人类文明的教师,是否具备崇高的信息道德,直接关系到以什么样的`思想教育学生,以什么样的知识教给学生的立场问题。教师的信息行为应在不侵犯别人的合法权益、不危害社会、不违反道德规范的情况下发生,也惟其如此,才能培养出具有较高道德素养的学生。互联网的开通,使人类突破了信息交流传递的空间限制。教师在接触各种各样信息中,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有用的、有正确影响的信息进行加工、合成,以生成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学生的信息,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判断评价信息的好坏。

3、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信息能力

教师的信息能力是教师信息素养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所谓信息能力是指熟练运用计算机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素质。它包括以下三点:

(1)基本信息素养,即传统的信息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技能。教师必须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掌握Windows系统的操作以及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等一些常用应用软件和打印机的安装和使用。

(2)课件制作素养。信息时代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媒体,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学会使用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应用软件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3) 网络素养。信息时代的教师应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和素养,教师应当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应用,学会利用网络搜索数据、传输文件和网络交互式教学,能利用电子邮件跟同行或学生进行交流,利用个人网页或Blog发布自已的认识和观点。

信息时代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习模块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信息资源的提供者。信息的发展,知识的更新,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信息素养。

随着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计算机网络进入学科课程教学以及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育理论及观念、教学策略及模式、教学方法及手段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授课方式,使得教师信息素养变得更加重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新世纪人才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是素质教育目标的一部分,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也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因此,教师必须首先强化自身的信息素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全面实施和推动素质教育。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行的是模块操作、任务驱动式教学,它把信息技术融合到学科教学当中,并把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贯通起来,要求教师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从而优化教学过程,达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需要教师强化信息素养。

强化教师的信息素养,使每一位教师既可以是信息的需求者,又可以是信息的提供者,能够在互联网上学习讨论、交流信息,发挥教师潜在的知识能力,形成一个高效的信息增值网络,有利于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

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方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转变教师的观念和态度

转变观念就是要转变和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要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技术意识,使他们对教育技术的发展而引起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有一个明确的理论认识。应让他们认识到,教师是新的教育技术的直接使用者和受益者,它的出现,为教师施展才华提供了契机,如果不把握住这一历史机遇,就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

教师对新技术的态度影响到技术的应用以及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应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对新技术不回避、不排斥,建立良好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用好新的教育技术,组织好教学。从敌视、担心到适应、接受,最后到舒适、安心。教师一旦真正发现新教育技术的价值,就会越用越爱用,越主动积极地去掌握这方面的知识,自觉自愿地运用教育技术。

2、加强在职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工作

在我国的教师队伍中,由于种种原因,教师的信息素养普遍较差。近年来,不少学校投入大量资金,添置了不少现代化教育技术设施,但多不能充分利用,甚至置之不用。主要原因就是教师缺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知识和技能。因此,为了尽快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应该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办公软件的应用、课件制作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应用等一系列课程的培训。通过培训更新教师的观念,培养信息素养所包含的理念,提高教师利用现代技术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

3、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自学

教和学都是长期的行为,一种素质和技能的养成也需要长期和细致的劳动和积累,不可能一蹴而就。制订学习的计划,确立各阶段的目标,循序渐进,日积月累,才有可能得心应手。制定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计划,是教师自觉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素质的良好开端。这里强调是长期的学习计划,不是为了一次的公开课,一次的比赛,一次的评比而进行的短期行为。

4、营造有利于教师信息素养提高的良好外部环境

建设良好信息技术环境是培养信息意识的物质基础,学校应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配置相应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建设校园网。经济条件许可的学校可建立多功能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所有教室配备大屏幕彩电和计算机并全部联入互联网,购进必要的软件和教学资料,建成自己的教学资源库。可成立信息技术教科研领导小组,探索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策略和模式,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验研究,推动整个教师队伍信息素养的提高。

5、学校行政领导的支持和激励机制的建立

学校行政领导应对新技术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鼓励教师在课堂中应用技术,参与在职教师培训方案的实施,为实验新的教学手段提供足够的时间和必要的经费。另外,学校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对在教学中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师给予奖励。

篇8:高校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策略论文

摘要:在大数据背景下, 高校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受到广泛的关注与重视, 保证信息安全, 进行合理的安全监管、管理、安全加密、设置防火墙等措施, 可以解决安全防护存在的潜在威胁, 满足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需求, 有效进行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 保证防护效果, 确保防护工作的顺利实施。总而言之, 在大数据背景下进行计算机信息的安全防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此展开研究十分必要。

关键词:大数据; 高校计算机, 信息安全; 防护;

0前言

在大数据背景下, 高校计算机信息安全成为必然关注的重点, 注重高校计算机信息安全, 在大数据背景下, 研究计算机信息安全包含的内容, 了解相关问题以及相关属性, 在计算机深入应用的情况下, 分析计算机存在的优势, 弥补计算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提高计算机的安全性, 保证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工作的开展实施。本文以此展开研究, 以此为参考, 提出一些意见建议, 希望可以提出有效地解决措施, 发挥安全防护的重要作用。

1 安全防护的潜在威胁以及需求

在高校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过程中, 可能会存在潜在的威胁, 其中最主要的两方面威胁就是客观因素的威胁和主观因素的威胁。其中客观因素的威胁主要体现在以下内容, 分别是电磁干扰, 雷雨, 返潮等自然灾害, 数据丢失, 系统破坏等问题, 其中还包括计算机病毒侵害, 网络软件设计技术不完善等, 都是影响安全防护的潜在威胁, 都是客观因素的威胁。主观因素的主要威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 人为导致的火灾, 水灾等人为灾害。其次, 高校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配置不合理, 系统存在安全漏洞, 遭受了外界不法分子的攻击, 威胁, 出现系统被伪造, 删除, 系统受到篡改等问题, 影响了高校计算机信息的安全性, 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1]。最后, 内部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薄弱, 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 会影响安全防护工作的顺利实施, 降低安全性, 存在潜在的威胁, 影响安全防护效果。

安全防护的内在需求。在大数据背景下, 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满足安全防护的内在需求尤为重要, 可以达到理想的安全防护效果, 可以保证安全防护工作的顺利实施。安全防护的内在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 学校需要对因素进行不定向分析, 需要在定量, 定性分析的过程中, 建立安全预测分析, 提出保障体系水平的优化方案。第二, 需要从学校内部环境着手, 对计算机信息进行安全管理, 注重技术, 制度问题, 进行有效地综合考虑, 对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 对学校在管理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与隐患进行分析, 有效开展防护工作, 确保工作的顺利实施, 做好高校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策略。

篇9:高校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策略论文

2.1 提高病毒检测, 构建物理安全防护

在信息安全防护过程中, 提高病毒防护检测的有效率, 构建物理安全防护十分必要, 直接关系到高校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效果, 是计算机安全防护的主要措施,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提高病毒检测, 构建物理安全防护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登录用户, 对身份进行验证, 赠卡用户在网络系统中的权限设置, 保护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 保证服务设备的安全性, 除此之外, 还需要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维护, 对通信设备的后期维护与保护进行专业化防护[2]。第二, 对重要信息进行完整安全的备份处理, 以免出现意外, 造成信息数据的丢失。第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病毒也不断革新, 更新病毒库, 提高病毒检测率, 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构建物理安全防护工作。

2.2 加强信息安全加密, 设置防火墙

在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过程中, 注重信息安全加密十分重要, 也十分必要, 通过设置防火墙, 可以保证信息的安全性, 是信息安全加密的'直接手段。加强信息安全加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 对信息内容的本身问题进行分析, 通过信息数据文件的分析, 密码口令的设置, 可以对文本本身以及软件进行信息加密, 还可以保证相关信息的完整性, 安全性, 保证数据加密过程的合理性。第二, 构建安全加密模型, 根据模型结构进行加密处理, 做好信息传输工作, 确保高校计算机的安全性。通过构建安全加密模型, 可以设置防火墙, 根据模型结构, 进行加密传输, 通过有效地传输技术, 进行终端加密。第三, 设置防火墙, 可以提高计算机信息的安全性, 有效进行安全防护控制, 对防火墙的设置进行有效的控制, 保证信息的安全性, 做好信息安全加密工作。

2.3 管理层面防护

注重管理层面的防护, 有效进行信息安全防护十分重要, 可以达到理想的信息防护效果, 可以保证信息防护工作的顺利实施。做好管理层面防护工作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 研究防护技术, 在技术防护过程中, 需要保证信息的安全, 快速响应, 注重灾难备份, 进行有效地安全运行监管, 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最大程度保证信息的安全可靠性。第二, 做好信息共享工作, 通过信息共享, 可以进一步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做好计算机安全防护工作[3]。加强管理保证工作的顺利实施。

2.4 安全监管防护

在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过程中, 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对现实安全需求进行满足, 可以保证工作的顺利实施, 也可以促进技术的开展, 做好安全监管工作, 有效进行安全监管。安全监管防护工作的顺利实施。做好安全监管防护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需要了解高校需求, 对学校的重要信息进行储存管理, 保证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实施, 确保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实施。第二, 将责任落实到个人, 注重安全监管, 有效进行监管防护, 确保监管工作的实施。

3 总结

总而言之。研究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可以提高病毒检测力度, 提高检测率, 加强安全防护, 提升安全信息的安全性, 设置防火墙, 加强管理层的防护, 确保安全防护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汤应.大数据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措施[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 8 (01) :50-51.

[2]陈皓颖.大数据背景下的计算机信息安全及隐私保护策略[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11) :8+10.

[3]汤敏丽.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策略[J].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7 (05) :214.

篇10:高校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构建论文

随着全球信息化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也迎来了自己的信息化发展时期。纵观现代的竞争,早已从过去对资源、技术、人才的竞争,转化为现今的对信息资产占有的竞争。当前,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各大高校也纷纷开展了信息化建设,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我国高校的不断开展,对于我国高校在教学、科研方面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提供了便捷的手段。然而,高校信息化建设在不断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信息安全方面的严重威胁。信息如同一把双刃剑一般,一方面能够带给高校无穷的生长力量,同时,也给高校带来巨大的风险,使高校处于信息安全的威胁之中。因此,高校如何保证自己的信息安全和保密,创建一个严密、无懈可击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成为每一个高校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关专题 素养信息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