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下的内部控制论文

Yolaine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Yolaine”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完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下的内部控制论文(共14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篇1:完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下的内部控制论文

完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下的内部控制论文

关键词:信息系统 电算化 内部控制

摘要:在知识,会计实行电算化成为必然趋势。但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原有的内部控制已无法适应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要求,迫切需要进行改进和完善。本文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对内部控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对策。

随着全球信息一体化,会计全面实行电算化已成为必然趋势。国家财政部根据国民经济的和信息化速度的需求提出,到要使我国80%的基层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但随着电算化工作的普及和深入,有关电脑系统的舞弊案件时有发生,而且涉及的金额及造成的损失往往比手工系统大得多。这主要是由于电算化对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带来了一系列影响,内部控制由人工控制变为人和机共同控制,原有的内部控制已无法适应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要求。这就迫切要求我们适应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建立和加强电算化下的内部控制体系。

一、会计信息系统概述

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具体由凭证单元、账簿组织、报表体系、记账和账务处理程序等组成,主要按照规定的会计制度、法规、方法和程序,完成对价值运动中所产生的数据的收集、加工、存储、传输,形成有助于决策的会计信息 [1]。

会计信息系统根据对会计数据加工处理的手段的不同可以分为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为主要数据处理工具的信息系统,主要具有如下特点:会计数据标准化、集中化和自动化;会计信息处理过程的高质高效化;会计资料档案管理简洁化;内部控制程序化。

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内部控制是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整体全面管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手段、方法等的集合。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则是内部会计控制的特殊形式。计算机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一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同时也给内部控制带来了新的和挑战。电算化给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主要带来了以下几点影响:

(一)内部控制的重点发生变化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数据一般都集中由计算机数据处理部门进行处理,而财务部门人员往往只负责原始数据的收集、审核和编码,并对计算机输出的各种会计报表进行分析。这样,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重点就由对人的控制为主转变为对人、机控制为主。

(二)控制的实现方式变化

手工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以人工控制实现。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则具有人工控制与程序控制相结合的特点。电算化系统许多应用程序中包含了内部控制功能。这些程序化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取决于应用程序。如程序发生差错,由于人们对程序的依赖性以及程序运行的重复性,增加了差错反复发生的可能性,使得失效控制长期不被发现,从而使系统在特定方面发生错误或违规行为的可能性加大。

(三)交易授权、执行与手工会计系统存在差异

授权、批准控制是一种常见的、基础的内部控制,在手工会计系统中,对于一项经济业务的每个环节都要经过某些具有相应权限人员的签章,但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业务人员可利用特殊的授权文件或口令,获得某种权利或运行特定程序进行业务处理。由此引起失控而造成损失的案例数不胜数。

(四)交易处理痕迹变化

手工会计系统中严格的凭证制度,保留了交易处理的`痕迹;但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它起到的控制功能弱化,部分交易几乎没有“痕迹”,给控制带来一定的难度。

(五)控制的范围扩大

传统的内部控制主要针对交易处理,而电算化会计系统下,由于系统建立和运行的复杂性,内部控制的范围相应扩大,包含了传统手工会计系统没有的,如系统安全的控制、系统权限的控制、修改程序的控制。

(六)网络的迅猛发展带来了许多新问题

网络技术无疑是IT发展的方向,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也不可避免受到其深远的影响。目前财务软件的网络功能主要包括:远程报账、远程报表、远程审计、网上报税、网上采购、网上销售、网上银行等,实现这些功能就必须有相应的控制,从而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带来新问题。

三、完善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对策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 90年代后才逐渐推广和发展起来, 应用十分短暂, 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改善。内部控制是任何企业进行有效管理和经营的基础,无论该企业的会计资料是手工处理还是计算机处理,内部控制都是必不可少的。会计电算化以后,更需要加强内部控制。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建立和运行过程来看,可分为对系统开发和实施的系统发展控制、对计算机会计系统各个部门的管理控制、对计算机会计系统日常运行过程的日常控制。

(一)、系统开发、发展控制

计算机会计系统的系统开发、发展控制包括开发前的可行性、资本预算、经济效益评估等工作,开发过程中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工作,以及对现有系统的评估、企业发展需求,系统更新的可行性研究,更新方案的决策等工作。系统开发、发展控制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

1、系统开发符合法定标准和规范

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开发和发展项目,不论是自行组织开发还是购买商品化软件,都必需遵循国家有关机关和部门制订的标准和规范。目前我国已经颁布的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主要由财政部颁布执行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等。

2、系统开发需经过审批

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开发项目企业整体管理目标的影响比较大,往往需要对原有的管理体制进行较大的改革,是牵一发动全身的重大举措,因此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开发和发展必需经过有关领导的认可和授权,而且领导的授权和认可也有利于保证系统开发和发展的物资和资金的需要。

3、加强软件操作人员培训

计算机会计系统应在开发阶段就要对使用该系统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以减少系统运行后出错的可能性。在系统运行前对有关人员进行的培训,不仅仅是系统的操作培训,还应包括让这些人员了解系统投入运行后新的内部控制制度、计算机会计系统运行后的新的凭证流转程序、计算机会计系统提供的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的进一步利用和分析的前景等等。

4、加强程序修改控制

企业经营活动变化及经营环境变化,可能导致使用中的软件进行修改。对会计软件进行修改必须经过周密计划和严格记录,修改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设置必要的控制,修改的原因和性质应有书面形式的报告,经批准后才能实施修改,计算机会计系统的操作人员不能参与软件的修改,所有与软件修改有关的记录都应该打印后存档。

此外,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企业在系统转换之际,采用新旧系统并行运行一段时间,以便检验新的计算机会计系统。

(二)、计算机会计系统各个部门的管理控制

管理控制是指企业建立起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以加强和完善对计算机会计系统涉及的各个部门和人员的管理和控制。管理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置、责任划分、上机管理、档案管理、设备管理等等。

1、组织机构设置

实现了电算化后,应对原有的组织机构进行适当的调整,以适应机会计系统的要求,如按会计岗位和工作职责划分为计算机会计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电算维护、电算审查、数据等岗位。组织机构的设置必须适合企业的实际规模,符合企业总体经营目标。

2、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

内部控制的关键之点就在于不相容职务的分离,计算机会计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一样,对每一项可能引起舞弊或欺诈的业务,都不能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经手到底,必须分别由几个人或几个部门承担。企业应建立一整套符合职责划分原则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还应建立起职务轮换制度。

3、上机管理

企业应对计算机的使用建立一整套管理制度,以保证每一个工作人员和每一台计算机都只做其应该做的事情。一般来讲,企业对用于计算机会计系统的计算机的上机管理措施应包括轮流值班制度、上机记录制度、完善的操作手册、上机时间安排等,此外,会计软件也应该有完备的操作日志文件。

4、档案管理

计算机会计系统有关的资料应及时存档,企业应建立起完善的档案制度,加强档案管理。一个合理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一般有合格的档案管理人员、完善的资料借用和归还手续、完善的标签和索引、安全可靠的档案保管设备等。除此之外,企业使用的会计软件也应具有强制备份的功能和一旦系统崩溃等及时恢复到最近状态的功能。

5、设备管理

对于用于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各种硬件设备,应当建立一套完备的管理制度以保证设备的完好,保证设备能够正常运行。硬件设备的管理包括对设备所处的环境进行的温度、湿度、防火、防雷击、防静电等的控制,也包括对人文环境的控制,如防止无关人员进入计算机工作区域、防止设备被盗、防止设备用于其他方面等。

(三)、对计算机会计系统运行过程的日常控制

日常控制是指企业计算机会计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经常性控制。日常控制包括经济业务发生控制、数据输入控制、数据通讯控制、数据处理控制、数据输出控制和数据储存控制等。

1、业务发生控制

业务发生控制主要目的是采用相应的控制程序,甄别、拒纳各种无效的、不合理的及不完整的经济业务。在经济业务发生时,通过计算机的控制程序,对业务发生的合理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进行检查和控制,同时企业还应建立有效的控制制度以保证计算机的控制程序能正常运行。

2、数据输入控制

由于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能力很强,处理速度非常快,在数据输入时如果存在哪怕是很小的错误数据,一旦输入计算机就可能导致错误的扩大化,整个计算机会计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企业应该建立起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以便对输入的数据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数据输入的准确性。

3、数据通讯控制

数据通讯控制是企业为了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丢失、泄密等事故的发生而采取的内部控制措施。企业应该采用各种技术手段以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准确、安全、可靠。

4、数据处理控制

数据处理控制是指对计算机会计系统进行数据处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的控制。数据处理控制分为有效性控制和文件控制。有效性控制包括数字的核对、对字段、记录的长度检查、代码和数值有效范围的检查、记录总数的检查等。文件检查包括检查文件长度、检查文件的标识、检查文件是否被感染病毒等。

5、数据输出控制

数据输出控制是企业为了保证输出信息的准确、可靠而采取的各种控制措施。输出数据控制一般应检查输出数据是否与输入数据相一致,输出数据是否完整,输出数据是否能满足使用部门的需要,数据的发送对象、份数应有明确的规定,要建立标准化的报告编号、收发、保管工作等。

6、数据存储和检索控制

为了确保计算机会计系统产生的数据和信息被储存,便于调用、更新和检索,对于文件的修改、更新等操作都应附有修改通知书、更新通知书等书面授权证明,对整个修改更新过程都应作好登记,计算机会计系统应具有必要的自动记录能力,以便业务人员或审计人员查询或跟踪检查。

此外,它的实施也与其他的会计制度环节有很大的联系, 我们应该正确处理好其中的各种关系,包括控制成本与控制效益的关系、传统内部控制方式与新型内部控制方式的关系、内部控制制度与职业道德自律的关系等,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最大效应。

综上所述,加强和完善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制度,逐步建立以会计电算化为核心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提高信息质量和使用效率,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王振武.会计电算化.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庄明来,傅元略.会计电算化(第2版).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3]徐雪峰.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会计控制,特区经济,.5

[4] 张君华.加强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的探讨《经济师》2005.3

[5]树友林.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会计控制,生产力研究,.9

[6]刘忠玉.会计信息化:21世纪财务会计大趋势,财经研究,2004.8

篇2: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下内部控制的内容和完善论文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下内部控制的内容和完善论文

会计工作的电算化对于我国的企业发展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现代企业会计工作的一个发展趋势。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务必要保证其能够在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中保持稳定、持久的运行,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会计工作出现错误。

下文主要针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企业内部控制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探讨。

1、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

1.1、计算机的使用改变了企业会计核算的环境

首先,企业内部的会计部门,所组成的人员应当直接从传统的财务工作结构转变成为由会计专业人员、财务、计算机数据处理人员所实构成的财务部门。其次,由于会计电算化的转变,促使会计人员自身的业务处理范围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按的发展。所以,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企业财务安全、系统信息精确度、企业目标等,其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就显得极为重要,并且务必要保持自身的完善性,其中所涉及各个方面与手工会计系统相比较而言,更加的复杂。

1.2、电算化会计系统改变了会计凭证的形式

在现代化的电算化会计系统之中,其会计财务、业务之间的处理办法、程序都出现了较大程度的不同,而各种不同类别的会计凭证、报表的具体生成方式、存储方式、存储媒介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正是由于现代电子会计中所存在的网上交易、电子商务、无纸化交易等在持续不断地进行推行,而当每一项交易在持续不断进行的过程中,其交易中所涉及各个方面信息都会直接输人到计算机之中,并且计算机会对这方面的.信息进行自动记录,而以往在进行财务工作核对、审核等方面工作的过程中,已经逐渐将其中相当大一部分直接交给计算机计算来完成。

所以,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以及手工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之间存在着极大的不同,而其中所存在的控制重点己经逐渐从以往的对人控制,转变成为直接对人、机进行控制的作为主要的目的,并且其中所存在的控制程序也务必要和计算机的处理程序保持完全的一致性。

2、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下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2.1、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一般控制系统开发和维护控制在当前的网络会计环境之下,其程序人员在进行系统设计的过程中,会计人员以及审计人员务必要积极地参与到其中,如此一来,才能够在会计人员、审计人员的影响之下确保其内部的制度更加健全,这对于会计信息的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必须要加以重视的一个问题在于,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难免会不同程度的遇到各个方面的问题,并且周边环境也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促使信息系统能够充分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各方面需求。

2.2、监控与操作相分离的内部控制,实施实时监控

在电算化系统中,由于计算机自动高效的特点,许多不相容的工作都已合并到一起由计算机统一执行这样就形成了内控隐患。

这就需要分设操作员与监控员,并对操作员的操作权限和操作规程进行控制。

3、针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特殊性,加强和完兽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

3.1、加强和完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

加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业务人员组织控制。在授权过程中运用内部审计,按照权、责、利相结合原则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责分工对财务软件的开发人员、维护人员和会计业务操作员、出纳员进行合理的岗位分工力U强组织控制。

加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能力素质的建设应直接纳人内部控制结构的内容。

企业管理者应当重视对财务工作人员的选用与培养,增强财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和业务水平,达到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主体诚信。

3.2、加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执行主体的控制

加强会计财务软件的研发和维护。在软件研发之前要进行需求分析和可行性评估。系统设计时要坚持高内聚、低糊合的原则,保证软件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在编程阶段,运用标准统一的程序语言进行编程对最终产品的程序原代码进行编译处理,并进行加密。测试阶段,运用黑盒测试模型和白盒测试模型对软件进行测试渣找设计、编程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到达数据输人与运算输出的结果相对应,达到需求分析的目标。应对在用软件进行定期维护,以保证软件安全、平稳、高效运行并不断完善财务软件的功能。

加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网络环境的管理与维护。采用数据加密、回响检查等技术手段进行网络管理以防止由于遮阴问题、设备故障导致数据丢失以及不法分子非法拦截盗用财务数据信息等安全隐患>' “障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网络环境的安全运行。

3.3、加强电算化会计信忠系统业务操作的控制

加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输人控制。通过设立专门的审核人员对系统侮笔业务进行合法性和准确性的审核,从源头防止错误和舞弊行为的发生,避免因错误或舞弊异致的连环性、重复性错误。

加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输出控制。通过对凭证、账簿、报表数据的查询、打印,并进一步的核对、检查可以有效地预防利用计算机犯罪。系统输出的会计资料中,有些资料属于机密文件,未经批准授权任何人不樱接触机密文件,并应建立严格的文件保管和登记制度,以防止恶意窃取和损坏重要机密的会计数据。

参考文献:

[1]王定迅企业电算化会计信。忽系统内部控制的再认识 2004(1)

[2]徐冰,王华民’会计电葬化的内部拉制[N].东能财经大学学报2哪伪

[3]龚小君。计算机引入后会计信忽系统的内部控制N.浙江树人大学学,2002(5)

篇3: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论文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论文

《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这一规定蕴涵了两层含义:一是各单位都必须建立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这是法定义务,必须履行;二是各手工操作环境为基础。随着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与普及,现代会计的核算手段、操作技能、信息传输及应用环境、内部会计监督对象等都发生重大变化,这对于基于传统会计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会计核算的内容、方法、程序和对象等产生了重大影响,当然,内部控制也就需要进行重新设计。

一、实行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一)电算化环境下存在电脑操作无形化和存储介质无纸化的缺陷

在手工会计信息中,会计人员之间的联系是直接的,因而很自然地形成了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会计数据用可见的文字、符号直接记录在纸上,直观性较强,不同的笔迹可作为控制的手段;而电算化信息系统中,这种人员之间的联系部分转变为人与计算机的联系,操作员身份的识别及授权控制等都有别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易于辨认的审计线索如笔迹、印章等在电算化环境下已无处可寻。此外,手工环境下,记录在凭证、账簿、报表等纸介质上的会计记录其勾稽关系较为明确,而在电算化环境下,由于会计记录被存储在磁盘、软盘等磁介质上,不宜实施签字、盖章等手段,而且磁介质很容易被改动,因此,如何防止数据被非法修改及如何尽可能避免利用计算机进行犯罪是电算化内部控制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电算化环境下内部稽核机制削弱

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每一笔经济业务的处理都需要经过多重手续,严格遵循有关的制约监督机制进行操作,如业务经办与授权批准、收付款项与会计记录的分离等,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复查机制,形成严密的内部牵制制度,在相互牵制、相互核对、检查监督等重要措施的实施过程中,包含大量的信息提取、传输和校验等工作。现代企业的经营环境复杂、经营内容广泛、地理分布广阔、信息处理工作量大。如果采用传统手段,不仅速度慢且花费大。实行电算化后,许多业务处理程序被大大简化,大部分处理由计算机完成,一些内部牵制措施无法执行,会计人员无法直接参与和控制,控制效率低,其审查、稽核机制被削弱。

(三)网络财务是电算化环境下的新型管理模式,其安全性和保密性有赖于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网络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使会计电算化进一步跨越到会计信息化阶段,网络技术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效率,但同时由于网络的开放性、数据存储介质的脆弱性等特点,给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带来了隐患,病毒、、软件自身的缺陷都会使用户的信息安全受到威胁。要保证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系统对企业经济活动反映的正确和可靠、达到企业管理的目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就显得更为重要,内部控制制度的范围和控制程序较之手工会计系统更加广泛,更加复杂。

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实施内部控制的方法与措施

系统开发控制是为了防止系统在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错误和偏差以保证系统的内部控制和审查线索,使系统设计合理、正确。

(一)管理控制

管理控制是指企业建立起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以加强和完善对计算机会计系统涉及的各个部门和人员的管理和控制。管理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置、责任划分、上机管理、档案管理、设备管理等等。

(二)日常控制

1、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一般控制(普通控制)

由于会计电算化知识与功能相对集中,必须制定相应的组织和管理控制,部门之间实施组织控制,部门内部实施岗位分工控制,明确部门内部岗位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加强组织控制。

2、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控制

运行控制是为了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能适应会计处理的特殊要求而建立的各种能防止、检测及更正错误和处置舞弊行为的控制制度和措施,运行控制不同于一般控制,它是为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地运行而建立的控制制度和措施;运行控制是针对某个具体应用子系统的控制,依子系统或应用项目和具体数据处理方式的不同而不同。

3、数据通讯控制

数据通讯控制是企业为了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丢失、泄密等事故的发生而采取的内部控制措施。企业应该采用各种技术手段以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准确、安全、可靠。

4、数据处理控制

数据处理控制是指对计算机会计系统进行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的控制。数据处理控制分为有效性控制和文件控制。有效性控制包括数字的核对、对字段、记录的长度检查、代码和数值有效范围的检查、记录总数的检查等。文件检查包括检查文件长度、检查文件的标识、检查文件是否被感染病毒等。

5、数据输出控制

数据输出控制是企业为了保证输出信息的准确、可靠而采取的各种控制措施。输出数据控制一般应检查输出数据是否与输入数据相一致,输出数据是否完整,输出数据是否能满足使用部门的需要,数据的发送对象、份数应有明确的规定,要建立标准化的报告编号、收发、保管工作等。

6、数据存储和检索控制

为了确保计算机会计系统产生的数据和信息被适当地储存,便于调用、更新和检索,企业应当对储存数据的各种磁盘或光盘作好必要的标号,文件的修改、更新等操作都应附有修改通知书、更新通知书等书面授权证明,对整个修改更新过程都应作好登记,计算机会计系统应具有必要的自动记录能力,以便业务人员或审计人员查询或跟踪检查。

正是由于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特殊性,因此,企业只有建立起一整套安全、完整的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防范风险,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和服务质量,企业才能持续、快速、稳健地发展。

篇4: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的论文

关于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的论文

随着IT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应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内部控制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何应对挑战,财政部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第二十六条中对此作了明确规定,“电子信息技术控制要求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确保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

一、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一)手工记账系统的会计数据是用可视的文字、符号直接记录在纸上的`,这种记账方式有较好的直观性,甚至笔迹也可以成为控制的手段。采用计算机集中地对数据进行处理后,由人工形成并掌握的信息便越来越少。当会计数据以肉眼无法识别的形式存储在磁盘上,人的判断作用便降低了。同时,由于计算机系统的透明度较高,因此,对数据的安全性、保密性进行的控制就变得尤为重要。

(二)计算机对会计数据的处理是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进行的,其中有许多的处理过程对会计人员来说是“暗箱”,会计人员无法直接参与和控制,会计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完全取决于应用程序和硬件的可靠程度,因而电算化会计系统必须建立起在计算机处理方式下特殊的内部控制。

(三)在手工记账方式下,会计核算的质量取决于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及对有关会计法规的理解程度和执行效果。财务部门经过长期的实践已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建立起了一整套的管理制度。实现会计电算化后,许多传统的控制方式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必须有新的方式取代它。会计工作的质量除受原有因素的影响外,还将取决于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和会计人员自身对新系统的操作管理水平。在这种旧的数据处理方式未被完全取代而新的方式尚未成熟的时期,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加大了。为了顺利地渡过这一时期,减少转换风险对会计信息的威胁,电算化会计系统更应当建立起一套新的管理控制制度。

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下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一般控制。一般控制是指任何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普遍适用、为系统的安全可靠而对系统构成要素(人、硬件、软件)及环境实施的控制。

组织与管理控制是指通过部门的设置、人员的分工、岗位职责的制定、权限的划分等形式进行的控制,其基本目标是建立恰当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制度,以达到相互牵制、相互制约、防止或减少错弊发生的目的。加强对财务会计电子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

篇5:内部控制下会计电算化论文

一、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内部控制实施现状

在传统会计做账方式下,手工做账程序复杂、工作量大,但对数据进行准确登记,通过日记账、明细账、总账完善财务信息、并对数据进行登记检查,数据真实。

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电算化使会计信息修改成为可能,严重影响会计信息的规范性、严肃性,降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同时,在会计电算化核算中,通过网络传递,会计信息易被非法盗用,且光盘、磁盘等会计资料存储介质的损坏易造成数据丢失,为数据审核造成麻烦。

此外,会计信息系统可能会受病毒感染、程序设计问题、黑客攻击等因素影响而崩溃,从而中断会计工作,影响内部空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加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措施

1.完善会计内部控制体系

在企业的发展中,健全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会计内部控制运行的保障。

会计制度的制定,必须确保制度的全面性、有效性。

对于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而言,各企业根据自身的工作性质、市场状况、发展目标建立科学、系统的会计内部控制体系。

例如,制定、落实企业投资的审批程序;明确职工职责分工,严格划分出纳和会计的职责;财务管理人员掌握单位的资金投向,确保付款明确。

同时,企业应制定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包括工程管理制度、财务审批制度、费用开销制度等。

在单位的日常工作中,要强化对财务表的准确制定、核算,严格按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结合单位情况,工作进展,不断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增强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保障企业财务的安全。

2.加强信息系统安全性管理

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针对内部控制所存在的财务信息丢失、数据盗用、信息不真实等问题,会计部门应加强数据安全管理,管理控制电算化软硬件。

首先,对于软件管理,企业可根据企业会计核算的实际需要选择会计软件,并全面测试软件的安全性,确保软件的安全性高、运行稳定。

例如,对于企业自主设计的软件,企业应做好软件程序修改、保管工作,并以书面形式报告软件性质及修改原因,严格监督控制程序修改的各个环节,提高软件系统的防御风险能力。

在硬件管理方面,定期清理磁盘、安装正版的杀毒软件、配置UPS电源、检查防火、接地设备等,确保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此外,制定内部操作制度,设置操作权限限制,采取存取权限、访问控制、数据保密等数据保密方法,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

3.加强组织管理,强化内部控制监督

在电算化企内部控制中,企业应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组织控制,建立专门、完整的会计部门,并制定相应的组织、管理控制制度,明确各部门、人员职责分工。

例如,分离用户部门、电算化部门职责,分离会计系统中不相容的职责,即对各类人员如出纳、系统维护、软件操作、电算审查、审核记账等人员进行岗位分工,并建立规章制度、监督机制,实现职权分离。

同时,单位内部定期监督制度,审计会计资料,检查审核电算化会计信息的正确性、规范性,及时发现违背《会计法》等相关规定的财务数据,在确保信息正确的前提下签字批准。

此外,及时调整不合理的账表,监督数据保存方式的合法性、安全性。

三、结束语

会计工作是企业运行的基础,影响着企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在电算化环境下,会计方式发生变化,会计内部控制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企业的生存、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这样,会计内部控制的改善显得极为重要,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会计内部控制,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善管理制度,减少了企业的财务损失,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以此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篇6:内部控制下会计电算化论文

一、企业内部控制会受到会计电算化的影响

人员内部的牵制制度在传统手工会计系统之中是主要的内部控制方式。

但是在会计电算化出现在之后,传统的单一控制制度被制度控制和程序控制所取代,会计部门的那种传统单一的控制方式在会计电算化出现之后就不复存在,利用计算机进行内部控制的方式凭借自身独特的优势一跃变成当今时代下的主要控制方式。

互联网技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网上实时对会计信息进行处理实现了能够远离企业的终端处理数据。

计算机把所有的会计报表生成工作、预测工作以及记账工作等都妥善完成,所以,计算机能否正确的输出数据取决于所输入的数据是否正确,并且这种情况可能会在操作人员并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

比如,如果输入的数据是错误的,那么计算机是不能对错误信息进行识别的,它只能针对这个错误的信息得到一种错误的结论。

所以,在会计电算化的系统中,要想保证所输入的会计信息必须是准确、真实并且完整的,就必须对处理数据的一切方法以及过程加以规范。

人类通过运用会计软件使会计电算化后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得以产生,因此,只有人工与计算机进行了完美的结合之后,才可以顺利的展开工作,并将工作质量进一步落实。

人工会计内部面对着当前的.新形势和新环境,早已经难以在当今时代中继续生存。

现在只需一个会计就能完成以往三个会计的工作量,会计电算化已经将传统中繁琐的工作程序彻底改变了。

可是,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会计操作人员在进行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时候会对计算机的程序或者是数据进行修改,这样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出现。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措施

1.对于基础的管理工作要加强

基础管理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操作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以及计算机管理制度的完善。

建立内部控制制度首先要求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人员在进行操作的时候不能越过相关规定,尤其是要严格保管系统软件的密码,并且要定期的做出修改。

其次操作人员在进行会计电算化操作的时候绝对不能擅离职守。

再次,在维修操作中不能直接计算机交给维修人员,即使是专业的维修人员,也应该对其相关证件进行审核,并且在维修之前要经过主管部门的签字。

最后,要对专门的操作人员做好相关记录,无论是对操作时间还是对计算机故障或者是维修。

这种记录记录应该交由相关的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并且不能随意改动。

要做到完善计算机的管理制度,就必须要定期的维护和保养计算机的相关设备,要保持计算机机房的干净与整洁;如果计算机需要维修或者是软件需要升级,一定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之后才能够联系专业的维修人员。

2.对会计软件进行正确的选择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发展,会计软件的好坏已经能够直接决定企业会计核算以及工作的好坏。

所以,目前对于会计软件的正确选择显得至关重要,一定要对会计软件的选择方面加以重视,能否建立健全的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系统与会计软件的选择直接相关,

在进行会计软件选择的时候一定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如软件的实用性、安全性以及便捷性等问题,绝对不可以因为软件价格便宜,而采用一些与法律相关要求不相符合的软件。

当然,为了避免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外资企业在这一方面更是要做好与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相接轨。

3.加强监督会计电算化

要对会计电算化进行有效的监督,首先必须将会计电算化的审计工作做好,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关键部分之一,也是有效监督内部会计的制度安排。

所以,要频繁的审计以及审查会计资料,并且要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严格的遵守。

其次,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外部审计,输出计算机的数据处理系统以及处理结果并进行对比。

再次,可以利用编程验证法,这种方法能够有效规避外面一些检测机构带来的风险,也可以对计算机处理账务的相关程序的合法问题进行推断。

最后,企业应该利用网络实行联网审计,利用网络进行审计能够脱离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将审计部门的办事效率有效的提高,还能够对检测的质量进行保证。

4.企业会计电算化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有待提高。

企业会计电算化能否得到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会受到会计电算化人员所拥有的业务素质的影响的,所以,提高会计电算化相关人员的素质十分重要,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

一方面,要完善人员的考核机制,积极的引进优秀人才是企业必须要做的事情,所以,一定要积极并且严格的对会计电算化相关人员的素质进行考核,一定要把好笔试与面试这两道关卡。

另一方面,企业应该定期的对企业内部的员工进行培训,对于会计电算化人员来说,对他们做好专业知识的培训十分重要,应该与一些大企业进行经常性的合作与交流,

要积极的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职业道德,以防出现一些违法或者违规的操作现象,进一步提高会计电算化相关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

三、结语

企业会计电算化下的内部控制已经随着经济以及科技的发展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不容忽视,企业必须认真对待,并且企业必须积极的找出相关的应对措施来避免更多风险的出现。

企业应该对会计电算化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企业的会计数据进行有效的维护,从而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

篇7:浅析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

摘 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 统中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阐述了其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电算化 会计信息 系统内部控制

随着IT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应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内部控制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何应对挑战,财政部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第二十六条中对此作了明确规定,“电子信息技术控制要求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确保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同时要加强对财务会计电子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本文就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和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做如下阐述。

一、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一)手工记账系统的会计数据是用可视的文字、符号直接记录在纸上的,这种记账方式有较好的直观性,甚至笔迹也可以成为控制的手段。采用计算机集中地对数据进行处理后,由人工形成并掌握的信息便越来越少。当会计数据以肉眼无法识别的形式存储在磁盘上,人的判断作用便降低了。同时,由于计算机系统的透明度较高,因此,对数据的安全性、保密性进行的控制就变得尤为重要。

(二)计算机对会计数据的处理是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进行的,其中有许多的处理过程对会计人员来说是“暗箱”,会计人员无法直接参与和控制,会计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完全取决于应用程序和硬件的可靠程度,因而电算化会计系统必须建立起在计算机处理方式下特殊的内部控制。

(三)在手工记账方式下,会计核算的质量取决于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及对有关会计法规的理解程度和执行效果。财务部门经过长期的实践已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建立起了一整套的管理制度。实现会计电算化后,许多传统的控制方式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必须有新的方式取代它。会计工作的质量除受原有因素的影响外,还将取决于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和会计人员自身对新系统的操作管理水平。在这种旧的数据处理方式未被完全取代而新的方式尚未成熟的时期,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加大了。为了顺利地渡过这一时期,减少转换风险对会计信息的威胁,电算化会计系统更应当建立起一套新的管理控制制度。

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下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一)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一般控制。一般控制是指任何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普遍适用、为系统的安全可靠而对系统构成要素(人、硬件、软件)及环境实施的控制。

1.组织与管理控制。

组织与管理控制是指通过部门的设置、人员的分工、岗位职责的制定、权限的划分等形式进行的控制,其基本目标是建立恰当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制度,以达到相互牵制、相互制约、防止或减少错弊发生的目的。

2.应用系统开发、建立和维护控制。

(1)应用系统开发控制是针对系统开发阶段而言的,具体包括:系统开发前应进行可行性研究和需求分析;开发过程应进行适当的人员分工;按规范收集和保管有关系统的资料并加以保密等。

(2)系统建立控制则是针对系统建立阶段而言的,具体包括:资源的适当配置;系统的调试应有各岗位人员的参与;新的系统应与传统系统并行一段时间并经有关部门审批后才能替代传统系统使用;严格的验收程序等。

(3)系统的维护是指日常为保障系统正常运行 而对系统硬软件进行的安装、修正、更新、扩展、备份等方面的工作。系统维护控制就是针对这些工作而实施的控制。

3.数据和程序控制。数据和程序控制主要是指对数据、程序的安全控制。程序的安全与否直接影响着系统的运行,而数据的安全与否关系到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和保密性。数据控制的目标是要做到任何情况下数据都不丢失、不损毁、不泄露、不被非法侵入。通常采用的控制包括接触控制、丢失数据的恢复与重建等,而数据的备份则是数据恢复与重建的基础,是一种常见的数据控制手段,网络中利用两个服务器进行双机镜像映射备份是备份的先进形式。程序的安全控制是要保证程序不被修改、不损毁、不被病毒感染。常用的控制包括接触控制、程序备份等。接触控制是指非系统维护人员不得接触到程序的技术资料、源程序和加密文件,从而减少程序被修改的可能性;程序备份则是指有关人员要注明程序功能后备份存档,以备系统损坏后重建安装之需。程序的安全控制还要求系统使用单位制定具体的防病毒措施,包括对所有来历不明的介质在使用前进行病毒检测,定期对系统进行病毒检测,使用网络病毒防火墙以防止日益猖獗的网络病毒侵入等。

(二)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控制。应用控制是对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具体的数据处理活动所进行的控制。应用控制可划分为输入控制、计算机处理与数据文件控制和输出控制。

1.输入控制。常用的控制方法包括:建立科目名称与代码对照文件,以防止会计科目输错;设计科目代码校验,以保证会计科目代码输入的正确性;设立对应关系参照文件,用来判断对应账户是否发生错误;试算平衡控制,对每笔分录和借贷方进行平衡校验,防止输入金额出错;顺序检查法,防止凭证编号重复;二次输入法,将数据先后两次输入或同时由两人分别输入,经对比后确定输入是否 正确等。

2.计算机处理与数据文件控制。常用的控制措施包括:登账条件检验,即系统要有确认数据经复核后才能登账的控制能力;防错、纠错控制,即系统要有防止或及时发现在处理过程中数据丢失、重复或出错的控制措施;修改权限与修改痕迹控制,即对已人账的凭证,系统只能提供留有痕迹控制,也就是说,系统只能提供留有痕迹的更改功能,对己结账的凭证与账簿以及计算机内账簿生成的报表数据,系统不提供更改功能等。

3.输出控制。控制措施包括:控制具有相应权限的人才能执行输出操作,并要登记操作记录,从而达到限制接触输出信息的目的;打印输出的资料要进行登记,并按会计档案要求保管。

篇8: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论文

摘要: 本文首先从三个角度阐述了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发展变化,并对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最后基于上述分析研究了会计信息系统实施的目标、原则和关键点,以期对我国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内部控制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

一、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发展变化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波及到各行各业,会计工作也进入会计信息化阶段。

在此背景下,我国正逐步形成一套符合我国特殊国情和时代特点的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规范,既有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又包括各类企事业单位。

会计职能也由“核算”向“管理”转变,会计工作变得更规范化。

从宏观上来看,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转变。

(一)部分控制转变为全面控制

会计信息化趋势下,理论界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由独立审计向企业管理视角转变。

因此,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与内部管理控制被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由于企业信息系统实现了对整个业务流程的控制,所以会计信息内部控制对各控制链的各环节更加重视,从系统的层次上来全面把握内部控制,将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理念合二为一,同时将内部控制分为几大要素。

另外,企业信息化环境实现了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企业与监管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客户之间可以共享信息资源,因此企业内部控制的范围扩大,不再仅仅是制度和人,而是涵盖企业内部与外部的制度、人、软硬件的宏观一体化控制。

(二)事后控制转变为实时控制

企业全面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应当把财务控制当作重点,以此建立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

由于传统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存在缺陷,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经营全过程。

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应当改变观念,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会计核算指标体系,将实物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和经营管理资源等纳入进来。

这样不仅对主导企业生存发展的有形资源实现有效控制,而且对主导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无形资源实现有效控制。

进而,利用会计信息化实时监控企业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将以往的历史会计核算监督事后复核控制转变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实时控制。

(三)外在命令控制转变为自我协调控制

传统的内部控制是上层控制下层、高层控制低层的方式。

全面信息化环境下,信息可以及时传递,企业变得更加透明。

这样高度透明的信息环境可以使委托人对代理人的行为实时了解,一旦代理人做出违背委托人的行为都可以及时发现,因此代理人的自我控制使得道德风险大大降低。

另外,命令控制的低效也得到改进,企业内部人员依据企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和条例平等地进行相互沟通、协调、协作,因此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使得企业经营效率大大提升。

具体来讲,会计信息化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变化。

从内部控制的形式上来看,以往的企业内部控制措施包括编制科目汇总表、凭证汇总表,检查试算平衡,核对总账和明细账等。

这些内部控制措施在全面信息化环境下已无必要,会计信息系统自动实现这些控制内容。

因此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形式由单一控制转变为制度控制和程序控制。

从内部控制的内容上来看,会计信息系统的引进使得会计信息存储介质、存储方式发生改变,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都被储存到磁盘和光盘里。

这无疑增加内部控制的内容,主要有对计算机操作人员内部控制,建立计算机操作管理规范和系统管理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等。

二、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问题

会计信息化系统在我国的发展,一方面大大提升了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作为外来事物与国外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因此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

对这些问题研究,有利于结合我国企业在特殊发展阶段更好地完善会计信息系统。

(一)会计信息保密性和安全性差

会计信息系统的信息保密性和安全性差是当前企业内部控制最为薄弱的环节。

这主要表现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会计人员根据原始凭证将原始数据录入会计信息系统,这样电子计算机根据内置程序对磁介质中集中存储的会计信息进行处理。

其中的问题是由于会计信息系统的不成熟,一旦被人发现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的漏洞,将数据信息篡改,并且不留下操作痕迹,这就可能发生会计信息泄密,大大降低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二)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不完善

如果企业只是引进会计信息系统,而没有对原有的业务流程进行再造以适应会计信息系统,这必然会造成信息系统与业务流程之间产生盲点,加大了内部控制的风险。

部分会计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访问控制不严,不重视“退出”操作的控制,易导致登陆用户离开后会计信息被人窃取和篡改。

部分企业没有安全意识采用盗版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盗版软件往往存在计算机病毒,导致会计信息被盗取、篡改、删除等。

另外会计信息系统的批量审核功能,信息化控制的机械操作对特殊业务的控制效果不佳。

(三)监督机制不健全

企业内部控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监督机制,然而我国多数企业只注重监督制度的制定,不重视制度的执行。

从而监督也成了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薄弱点。

企业信息化也给监督机制带来了挑战,第一,企业信息化改变了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由于矩阵型组织结构不利于权责划分,监督工作开展起来困难重重。

第二,部分企业将内部审计外包,内部审计外包不能从企业信息化的高度来核查监督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程度。

第三,企业信息化环境下业务流程发生改变,相关人员缺乏信息化环境的内部控制监督经验,导致内部控制监督困难。

第四,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授权控制在管理信息系统中自动完成,授权过程不明显导致难以及时监督。

三、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实施

(一)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实施的目标

根据系统理论的相关知识,系统目标决定了系统的功能、程序、实现方法和运行机制,即系统的构成要素要以系统目标为中心。

同理,企业实施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也要以确定内部控制目标为首要任务。

企业的根本目标是获得盈利以实现生存发展,但同时还要应对各种风险,保证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

因此,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实施的目标以企业根本目标为宗旨,就是在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二)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实施的原则

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实施的原则首先是合法性原则,保证内部控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监管部门规章的要求。

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实施应遵循全面性和系统性原则,无论是在层次上还是流程上都应涵盖各方面、各个环节,另外内部控制也要涵盖各项业务,保证各项业务在系统连贯完成,不能相互矛盾,以此避免内部控制漏洞和空白的存在。

制衡性原则也是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实施应遵循的原则,内部控制的实施应确保不同岗位、部门之间权责分明,从而有利于各岗位、各部门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其中最重要的是内部控制监督检查部门具有独立性。

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实施要与企业治理结构相适应,一个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内部控制成功实施的重要内部条件,两者相互促进,内部控制只有在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中才能发挥良好作用,内部控制的深化也促进治理结构的完善。

(三)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实施的关键点

内部控制实施的关键点指的是对整个内部控制体系起到关键影响的重点环节,它决定着企业各项业务活动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

考虑到企业的成本收益,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实施要有所重点,而这些关键点即实施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1. 组织与规划方面的控制

组织与规划方面的控制主要包括设置组织机构、权责划分、上机操作管理、会计档案管理以及设备管理。

会计信息系统要求适当调整原有组织机构,注意相关人员配备以及训练管理,特别要注意组织结构扁平化。

组织内部重视纵向的权力和责任相匹配、横向同级各部门的协调性问题。

健全授权审批检查制度和人事政策,真正实现因事设岗,重视对员工的激励约束作用。

另外,设置组织机构还要与企业规模和经营目标相适合。

根据会计信息处理过程将会计岗位分为三组,分别是数据收集输入组、数据处理组和会计信息分析组。

不相容职务一定要相互分离,建立职务轮换制度也是必要的。

上机操作管理措施一般包括上机操作手册、上机记录制度、上机时间安排和轮流值班制度等,并明确上机操作内容和权限,专人保管操作日记。

档案管理人员应根据档案制度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档案及时存档,并定期备份。

建立计算机硬件设备管理制度,各自使用自己职责范围内的设备,并严格登记,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检修。

2. 实施方面的'控制

实施方面的控制主要有资金预算、符合标准规范、人员培训和程序修改控制。

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实施耗费的资金较大,为保证实施过程中人力、物力、财力充足,应严格管理专项资金的使用。

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这样才能保证和其他系统有机结合,实现数据共享和交换,也有利于未来系统的更新升级。

在会计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就应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以此减少未来的操作失误。

新会计信息系统投入使用一般应先试运行至少三个月,在此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及时通过程序修改来解决。

3. 交付和支持方面的控制

交付和支持方面的控制属于内部控制中的经常性控制,主要包括业务发生控制,数据输入、通讯、处理、输出、存储和检索控制。

业务发生控制要对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完整性进行检查控制。

数据输入控制要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准确。

数据通讯控制要保证数据通讯过程中准确、可靠、安全。

数据处理控制要确保经济业务数据正确处理,防止产生错误。

数据输出控制要保证输出结构及时提供给相关授权操作人员。

数据存储和检索控制要确保数据及时安全存储,使用时能迅速检索到。

参考文献:

[1]邓丽萍.会计信息化时代的会计内部控制的探讨[J].市场论坛,(2).

[2]刘金彬.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内部控制[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4).

[3]刘志远,刘洁.信息技术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J].会计研究,(12).

篇9: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论文

【论文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信息系统 内部控制

【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普及与应用,会计信息系统由原来的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逐步发展到了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

会计电算化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安全性、完整性,为会计人员参与经营决策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在充分发挥优势的同时,也给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篇10: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探索论文

到要使我国80%的基层单位实现电算化会计。但随着电算化工作的普及和深入,有关电脑系统的舞弊案件时有发生,这主要是电算化对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带来了一系列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适应电算化的特点,在电算化的环境下,建立强有力的内部控制,以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本文主要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策略进行研究。

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则是内部会计控制的特殊形式。计算机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一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同时也给内部控制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由于信息处理工具、操作程序等方面的差异,电算化给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主要带来如下几点影响:内部控制的重点由原来的单纯对人的控制转变为对人、机的共同控制;内部控制的形式已经由原来的`制度控制转变为制度控制和程序软件共同控制,部分交易几乎没有“痕迹”,数据保存介质是磁性介质等等。由此引起失控而造成损失的案例增加,给内部控制带来一定的难度。

内部控制是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和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合法和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⒈维护企业资产安全和完整。任何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资产,如果没有一定的措施加以保护,则会由于浪费、贪污盗窃等行为,而使资产蒙受损失。建立一定的内部控制制度,采取必要的措施就是要防止企业资产流失。

⒉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完整和可靠。会计信息是反应企业经济活动状况的数据资料,它包括各种会计记录、账册、会计报表等。会计信息必须准确可靠,这不仅为企业外部的有关部门所需要,而且也是企业内部改善经营管理的需要。建立适当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可靠,进而提高管理决策的正确性。

篇11:会计电算化下的会计内部控制论文

国内外会计电算化的实践表明,计算机本身处理出错几乎为零,但人为造成出错和舞弊的现象有增无减,而且一旦出现舞弊,损失巨大。因此,制定严格的`内控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会计电算化信息真实可靠的保证,此外,有助于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

(1)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组织控制。

由于会计电算化知识与功能的相对集中,必须制定相应的组织和治理控制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组织控制。

职责分工首先是将电算化部分与用户部分的职责相分离。用户部分指产生原始数据的部分或职员。在这两者之间进行职责分工的目的,是尽可能保持不相容职能(如业务授权、执行、保管和记录)的分离,以及在电算化部分内部的职责分离。

所谓组织控制,就是将系统中不相容的职责进行分离,即在系统中的各类职员之间进行分工,并以相应的治理规章与之配套。其目的在于通过设立一种相互稽核、相互监视和相互制约的机制来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减少发生错误和舞弊的可能性。

电算化部分内部必须把职责分工同组织控制相结合,以实现职权分离,有效地限制和及时发现错误或违法行为。会计电算岗位可分为计算机会计主管、软件操纵、出纳职员、审核记帐、系统维护、电算审查和数据分析、档案治理等岗位,同时要明确各岗位的责任制。岗位责任制的制定主要明确每个电算化岗位的职责,督促工作职员及时保证工作的完成并做好相应的纪录,保证工作质量、杜尽舞弊现象的发生。工作职员的岗位安排除考虑每个人的工作能力外,还应该保证按照不相容业务相分离的原则,对每一项可能引起舞弊或欺诈的经济业务,都不能由一人或一个部分经手到底,必须分别由几人或几个部分承担。如审核记账员岗位不得由出纳职员兼任,也不得审核自己输进的凭证。同时规定系统开发职员和维护职员不能兼任系统操纵员和治理职员等。进行这种职责分工的目的,是尽可能在电算化部分内部保持不相容职能(如业务授权、执行、保管和记录)的分离。内部控制的关键点就在于不相容职务的分离,通过进行内部职责分工,以补救会计电算化不相容职能集中化的不足,以减少利用计算机舞弊的可能性。

(2)加强会计核算控制。

会计核算结果是会计猜测、决策、分析的基础。会计核算控制是防范和化解会计核算风险的重要环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从核算环节把关,必须保证业务处理正当、有效,账务处理的正确性、规范性,做到数据真实、完整和安全。会计核算控制内容应包括:原始凭证经过审查,在录进处理前一切经济业务处理必须经过相应的权级审批,简明、正确、完整地填制与录进。不正确的业务更正与删除,待解报单的处理等都必须严格按规定进行,严格执行复核制度,充分保证计算机账务处理不错稳定。会计数据输出必须进行严格审核并签章,无论是静态审核,还是动态审核,都要仔细核对输出的账务凭证与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一致。

(3)加强操纵程序的控制。

会计电算化除了软件对操纵方面作了一定的内部控制设计以外,单位制订并严格操纵治理制度,将会有效地保证会计软件的安全运行,同时,也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

会计电算化操纵应严格遵照会计业务和处理流程进行,会计电算化系统操纵治理制度的内容主要是系统使用治理、上机操纵规程、帐务处理程序,这些规定是为了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保证所有进进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数据真实、有效。

操纵治理制度从内容上来看,一般包括以下几项:

1)操纵职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权限。

2)预防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等会计数据未经审核而输进计算机的措施。如规定原始凭证必须经有关审核职员审核并签章后才能输进计算机等。

3)预防已输进计算机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等未经核对而登记机内账簿的措施。如规定已输进计算机的凭证需由审核职员核对并签章后方可登记机内账簿等。

4)建立必要的上机操纵记录制度。如规定用操纵日志的形式记录天天的上机操纵内容等。此外,在会计软件中还应设置防止重复操纵、遗漏操纵和误操纵的控制程序。

(4)加强系统安全控制。

加强系统控制是为了保证计算机系统的运行安全,避免由于外部环境因素导致系统运行错误的不安全隐患。主要的控制措施包括:明确规定上机操纵职员对会计软件的操纵工作内容和权限,杜尽未经授权职员操纵会计软件,防止会计职员越权使用软件;操纵职员身份的密码控制;操纵职员离开机器时,应执行相应的命令退出会计软件;设置接触与操纵的日志控制,各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设专人保存上机操纵记录进行“日志治理”;数据存储和处理相隔离,严格控制系统软件的安装与修改,对系统软件进行定期的预防性检查;工作环境保护则是为了尽量减少外界因素所致的计算机故障,以保障机器正常运行,主要包括:机房环境保护,保护性设备配备,以及安全供电系统的安装等。例如计算机机房应采用单独专门供电系统,并且不定期检查电源、接地线的安全等措施,以保证机房环境安全。

(5)加强会计档案控制。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档案包括贮存在软盘、硬盘及光盘等介质上的会计数据和书面形式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资料。

会计档案治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实行会计电算化后的会计档案以计算机打印的书面形式保存,保存的有关规定按《会议档案治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②全套会计电算化系统文档视同会计文档保管,保管期限截止至该系统停止使用或有重大修改后的三年。

③妥善保管存有会计信息的磁性(光)介质或其他介质的措施。如规定存有会计数据的磁盘应存放在防潮防磁的容器内等。

④科学规定会计档案的有关权限。如规定查询以前年度的会计档案应经有关职员批准等。

⑤保证会计档案安全与完整的措施。

对会计电子信息档案还应按照财政部颁布的《会计电算化治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治理,并通过以上制度的执行以保证会计资料的安全完整。

(6)加强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化内部会计监视的制度安排。在会计电算化中,由于是“人机”对话的特殊形态,因而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内部审计必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审计,检查电算化会计账务处理是否正确,是否遵照《会计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审核用度签字是否符合公司内控制度、凭证附件是否规范完整;

(2)审查机内数据与书面资料的一致性,如查看账册内容,做到账表相符,对不妥或错误的账表处理应及时调整;

(3)监视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正当性,防止发生非法修改历史数据的现象;

(4)对系统运行各环节进行审查,防止存在漏洞。

总之,发展会计电算化,是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及促进改革的重要保证。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有利于各单位更好地组织会计工作,为单位决策提供正确、及时的会计信息,进步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黄昌勇,黄国胜.电算会计基础[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 庄明来.会计电算化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3] 黄明亮,周斌,杨文俊.关于会计电算化的会计治理题目[J].电算化实务,,(5):10-13.

[4] 张忠民.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下内部控制的研究[J].河北财会,2001,(1):20-22.

篇12:会计电算化下内部控制的初探论文

会计电算化下内部控制的初探论文

【摘 要】随着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会计电算化已在各个企业普及开来。财政部也颁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并指出:“电子信息技术控制要求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确保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会计电算化后给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就如何建立一整套适合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企业单位为保护其资产安全、保证信息的完整和正确、促进经营治理政策得以有效实施、进步经营效率、控制经营风险、防止舞弊行为发生进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组织措施、业务处理手续等控制措施的总称。电子信息技术日益普及,企业建立了电算化会计系统后,会计核算和财务治理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由于使用了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加快了,会计核算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减少了因疏忽大意及计算失误造成的差错;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也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新题目,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一、会计职员的配备发生了变化

企业使用计算机处理会计和财务数据后,企业会计核算的职员配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部分的组成职员从原来由财务、会计专业职员组成,转变为由财务、会计专业职员和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治理职员及计算机专家组成,所以各企业在引进会计职员和会计分工上碰到了新的题目。

二、会计电算化后的主要风险

在电算化方式下,内部控制的内容在传统方式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很多新的题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原始数据所带来的风险

在电算化会计中,电子计算机输出的数据是在程序控制之下,对输进的原始数据自动进行加工处理,并储存于磁性介质上。所有记账、分析及编制会计报表等工作均在计算机程序的控制下自动进行。然而,电脑中的原始数据必须是由人工事先进行审核和输进计算机的,这就要求一切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过程都必须规范化,并保持正确性和相对的`稳定性,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正确性,避免可能发生得题目。

(二)操纵职员的舞弊风险

在手工会计系统中,对于一项经济业务的每个环节都要经过某些具有相应权限职员的审核和签章。但会计电算化后,职能划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业务处理全部都是以电算化系统为主,电算化功能的高度集中导致了职责的集中,某些职员既可从事数据的输进,又可负责数据的输出和报送。因此,假如不加强内部控制,就会使某些计算机操纵职员直接对使用中的程序和数据库进行个性操纵处理结果,加大出现错误的风险。

(三)会计档案无纸化和电脑操纵无形化带来的风险

在手工会计系统中,企业的经济业务发生均记录于纸张之上,增、删、修改了的会计凭证或会计账册都可以从各自的字迹和印章上分清责任。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凭证转变为以文件、记录形式储存在磁性介质上,使会计核算无纸化,修改数据不留痕迹。电磁介质也易受损坏,且有丢失或毁损的危险。所以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档案治理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保存好相关的纸质数据文件,还要保存、保管好已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各种会计数据和计算机程序。如计算机机内及磁盘内会计信息安全保护、计算机病毒防治,以及计算机操纵治理等。

三、如何在会计电算化下加强内部控制

(一)电算化下会计处理操纵程序的具体控制

为了保证信息处理质量,减少产生差错和事故的概率,应制定严格的操纵规程。操纵规程主要指计算机业务处理过程的具体操纵步骤和具体要求,包括各种操纵命令、各种设备的使用说明以及非常情况的处理等。其内容主要包括:

1.各种录进的数据均需经过严格的审批并具有完整、真实的原始凭证;

2.数据录进员对输进数占有疑问,应及时核对,不能擅自修改;

3.发生输进内容有误的,需按系统提供的功能加以改正,如编制补充登记或负数冲正的凭证加以改正;

4.开机后,操纵职员不能擅自离开工作现场;

5.要做好日备份数据,同时还要有周备份、月备份。

当然,这些制度还必须随着企业经营的变化而不断修改完善。只有通过完备详尽的制度才能减少错误的发生,从源头上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二)电算化下会计处理如何利用职责分工进行治理控制

职责分工首先是将电算化部分与用户部分的职责相分离。会计核算软件正式投进使用后,原有会计机构必须做相应调整,对各类职员制定岗位责任制度。会计电算化后的工作岗位可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基本会计岗位可包括: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稽核、会计档案治理等工作岗位;电算化会计岗位包括:直接治理、操纵、维修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等工作岗位。机构调整必须同组织控制相结合,以实现职权分离,有效地限制和及时发现错误或违法行为。如规定系统开发职员和维护职员不能兼任系统操纵员和治理职员等。

不相容职责的恰当分离可以为避免单唯一人从事和隐瞒违法行为提供公道的保证。也可以考虑增加施行违法行为的难度,增加被逮住或结果失败的可能性,并加大对此类行为的惩罚力度。

(三)电算化下如何加强账套的系统安全

加强账套系统安全控制主要应从防止未经授权的职员擅自动用系统各种资源。保护程序和数据的安全,减少因外界因素导致计算机故障等方面进手。主要的控制措施包括:1.订立内部操纵制度,禁止非电脑操纵职员操纵财务专用电脑;2.设置操纵权限限制;3.操纵职员身份的密码控制,规定交***手续和登记运行日志;4.数据存储和处理相隔离,严格控制系统软件的安装与修改,对系统软件进行定期的预防性检查,系统被破坏时,要求系统软件具备紧急响应、强制备份、快速重构和快速恢复的功能。

(四)电算化下如何加强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既是公司、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化内部会计监视的制度安排。加强内部审计能检查出发生的错误,打消作弊或犯罪的意图。内审职员应定期规则地检查与计算机有关的控制目标、过程以及遵照情况,核实数据和程序的完整性。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审计,审查电算化会计账务处理是否正确,是否遵照《会计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审核用度签字是否符合有关内控制度,凭证附件是否规范完整等;审查电子数据与书面资料的一致性,如查看账册内容,做到账表相符,对不妥或错误的账表处理应及时调整;监视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正当性,防止发生非法修改历史数据的现象;对系统运行各环节进行审查,防止存在漏洞。

(五)电算化会计档案治理工作

在实行会计电算化之后,随着存储介质的改变,对会计档案治理的要求也比较严格。同时,对会计档案的概念也就有所发展。在会计电算化情况下,除了打印输出的账、证、表以外,整个系统开发形成的全套文档资料都属于会计档案的范畴。另外,对存有会计数据的有关介质也应妥善保管。

参考文献:

[1]朱荣恩.内部控制评价[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2]陆义保.电脑会计[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篇13:会计电算化下的内部控制论文

一、施工企业电算化环境下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存在系统安全隐患

会计电算化下的会计账务处理等基本都在计算机上操作,这相应地增加了操作上的风险,加大了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难度。

主要表现为:一是因计算机系统故障、停电等突发事件,无法继续进行电算化操作;二是电算化环境下,会计信息等相关资料都储存在硬盘等介质中,一旦介质遭到毁损,内存的会计信息资料也会相应丢失;三是由于技术问题,会计电算化软件本身也存在安全隐患,会计信息易被泄露。

(二)会计电算化下操作人员职能划分不明确

施工企业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会出现多个会计岗位由一人负责的问题,大大减弱了会计人员之间相互监督、制约的作用,导致内控机制失效。

另外,依托于计算机储存介质的数据,在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很容易被修改,若一些缺乏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在操作时舞弊,也较难发现;或是其他人员通过不正当手段获知权限密码后,则可能对重要数据信息进行复制、删除、伪造等操作,这必然加大内部控制难度。

(三)会计人员存在非法操作的问题

电算化操作方式下,不仅考验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更考验他们的职业道德。

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中,由于系统程序、文件、数据等很容易被拷贝、修改、甚至伪造,但却查不到痕迹,因此,对于那些不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为达目的,利用职务之便进行非法操作,如违法改动、销毁会计资料等;还有一些会计人员专业技能不过关,对操作制度不熟悉,容易出现错误操作,给施工企业造成巨大损失。

(四)电算化环境下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目前,施工企业电算化下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表现为:一是思想认识上的差异。

不少施工企业管理层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对内部资产、成本费用的控制,而与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无关,甚至认为其相关的内控条文只是虚设。

二是有些施工企业在硬件条件不达标的情况下就正式使用电算化软件系统,加大了内控难度。

三是内控制度的制定未能结合施工企业实际情况,操作性不强。

不少企业照搬照抄,看到其他企业非常有效的内控制度,拿来就用,却在本企业无法执行,严重影响了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

二、加强施工企业电算化下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增强会计软件功能,保障信息安全

目前,不少施工企业使用的会计软件逐步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但相应的模块功能还有待提升,因此要根据内部控制需要,将会计电算化归入整个管理信息系统中,增加、完善管理功能模块。

由于会计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是内控的重心之一,这必然要求我们在会计电算化下加强软件操作管理和数据备份工作。

通过设置系统操作权限等确保会计信息安全,利用网络技术实现数据的多介质、同步备份功能。

(二)明晰职责,不相容职务相分离

要将电算化下的会计职能与施工企业其他职能相分离。

不相容的职务包括系统开发、数据维护管理、系统操作、数据录入、审核记账等,岗位设置过程中决不允许一人多岗,且应适时进行岗位轮换,以加强内部控制。

在具体执行中,不论是联机处理,还是批量导入,系统中均要保留操作人员所有的信息处理记录,数据审核小组则应定期检查操作日志,以便及时发现非法操作。

此外,会计人员即使发现信息处理过程中的交易数据错误,也不允许擅自纠错,而应提交相关部门予以处理。

(三)内部控制应加强对数据和程序的控制

一是做好对数据的控制,包括输入控制和通信控制。

加强对凭证的控制是较为有效的输入控制手段,要对凭证的审核、自制、输入等各环节的全面控制。

还应采用各种技术手段来增强电算化信息系统功能,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准确、可靠及安全。

二是加强程序控制。

既要保证程序不被损坏、不被修改等,又要做好系统程序备份工作,以备系统损坏后重新安装。

此外,要避免非系统维护人员接触源程序、加密文件等,并定期对系统进行病毒检测,确保系统安全。

(四)建立健全电算化下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施工企业管理层必须清晰地认识到电算化条件下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在分析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做好信息系统的管理控制工作,并结合实践制定切实可行的内控制度。

其次,内控制度的制定应当全面,能够涵盖会计工作管理、岗位职责划分、日常操作管理、会计档案管理及计算机管理等内容。

最后,仅有好的内控制度是不够的,还应提高相关人员的执行力。

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并制定相应的考评指标及激励措施,将内控制度执行的评价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进而确保内控执行的有效性。

篇14:会计电算化下的内部控制论文

一、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挑战

1.1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对象的变化

在传统的会计系统管理中,负责企业会计业务的会计人员是内部控制的主要对象,要确保拥有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管理系统,只需对会计人员的日常工作分工进行管理,使其严格按照相关财务管理规定的制度进行会计财务报表和核算即可。

然而,随着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不断普及,企业不仅要对会计人员进行控制,还要对计算机会计系统进行控制,财会人员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相关会计统计数据的输入,而会计中相关数据的处理以及财务报表的生成都由计算机系统自动完成。

因此,必须对会计电算化中的各项会计软件实施系统进行合理控制才能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1.2会计工作形式及工作重点的变化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将完全替代传统的手工记账模式,会计工作人员只需将凭证上的相关数据输入计算机,系统就会自动生成会计核算中的财务汇总、记账、编制报表等事项,然后再对计算机上的相关数据进行审核即可,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

然而,在会计电算化模式下,记账凭证会成为影响会计正确性的关键因素,需要将记账凭证的审核作为会计内部控制的重点。

在传统的手工财务会计信息核算模式下,会计工作人员核对的主要形式有:内部控制中的预算和决算、科目汇总与总账、各类明细账目之间的联系等,以确保企业资金与实际的账表数目相符合。

而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使得手工模式下的凭证制度逐渐被取代,从而使凭证失去了一定的控制功能,给部分人员进行“无凭证”控制提供了方便,加大了内部控制的难度。

1.3会计信息的记录工具和保存介质的变化对信息安全的.挑战

会计电算化系统主要依靠磁性介质来完成相关数据的保存,使用起来比较方便,并且非常容易保存和数据的转入,其缺点就是核定过的信息容易被更改,由于会计电算化系统具有高度集中性的特点,其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错误,使整个系统发生瘫痪。

此外,恶意攻击者可以通过病毒等方式盗窃企业财务资源。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工作方式是通过口令授权来完成操作,这样会使不懂计算机技术的人难于工作,而精通计算机业务的人能够解除系统软件的控制,对财务报表系统进行控制,甚至有些系统操作人员通过一些特殊的口令对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进行控制,从而进行贪赃、信息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

1.4会计电算化对主体素质的挑战

会计电算化使会计核算的内容形式更加多样化,因而执行电算化的负债人员的具体职责和掌控范围也变得更加复杂,对专业人员的业务能力以及职业素质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会计电算化人员不仅需要拥有较高的职业诚信素质,还要具备较高的专业业务能力。

会计电算化的普及更加需要操作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因为计算机操控的会计财务信息系统内部的相关数据更容易被“不留痕迹”地篡改,对财务报表做假,盗取企业无形资产。

而随着手工记账方式逐渐被计算机代替,其操作系统流程变得更加复杂、专业,需要建立统一的内部财务管理体系,对各个信息模块的报表进行正确处理,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这些都需要由专业业务能力较强的操作人员来完成。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措施

2.1完善会计电算化系统业务人员的管理制度建设

①合理分工,建立相应的工作岗位。

为了更好地使财务会计人员适应会计电算化系统环境下的信息核算工作,需要对其工作岗位进行明确分工,使权责利三者相结合,尤其要合理划分会计工作中的财务软件管理人员、软件维护人员以及专业统计业务人员的具体岗位,使系统设计人员和账务负责人员的权责相分离。

②重视会计人员的素质建设。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不断普及,要求会计工作人员具备各种类型的知识,不仅具备较强的会计知识,还要懂得系统操作中的计算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使会计电算化下的内部管理系统更加完善。

此外,还要加强计算机操作中的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建设,依法处置违反操作规定、恶意修改会计软件程序的人员,加强行为道德操作规范建设。

2.2会计电算化系统软件、硬件管理制度的建设

①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环境管理制度建设。

要对会计电算化办公地点的机房环境进行管理,完善落实各种计算机操作管理制度,还要保证计算机软件以及硬件运行环境的安全。

因此,要保障会计电算化办公地点具备一定的防火、防潮、防尘以及防电磁辐射的基本条件;对供电系统要定期进行检修,对计算机硬件设备也要定期检查、维护。

对计算机软件进行加密和备份保护,严防工作人员私自利用会计财务专用计算机上网,防治病毒的入侵与破坏。

②加强网络安全制度建设。

会计电算化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而需要对会计系统中的数据进行特殊加密,并且还要对网络访问进行控制,采取身份识别的方法来加强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合理采用防火墙,以提高网络环境的安全性,采用回响检查等技术手段来加强网络管理,以防不法分子盗取企业财务和会计数据相关密码。

2.3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信息管理制度的建设

①规范会计电算化系统操作流程。

为确保会计电算化的流程更加规范合理,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操作制度,明确各环节分工,以保证电算化软件的正常运行。

②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输入制度、处理制度的建设。

首先要确保系统输入的正确性,才能从源头上保证数据输入的有效性,另外,还要对系统中的账目清算、账目复核以及登账进行正确分工计算,加强独立操控的可操作性。

此外,还要加强财政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验收、指导制度建设,各个地区的会计电算化工作都会受到其财政主管部门的管辖,因而财政负责部门要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内部管理建设,对计算机化系统进行定期验收,并组织开展一系列理论研究组织活动,完善各种评审工作。

三、结语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发展与普及是现代化财务管理不断升级的标志,是社会经济充分发展的体现,因而,要不断完善各种会计电算化信息制度建设,加强企业会计计算的内部管理,加强财务会计工作部门相关制度的建设,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