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朗读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论文

左宗棠鸡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左宗棠鸡”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如何用朗读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论文(共1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如何用朗读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论文

如何用朗读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论文

文言文是古代文人运用古汉语,将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口语交流经过加工提炼形成的一种以简洁、典雅为特征的书面语形式。因为距离我们的时间较远,我们的语言交流几乎从不用文言的形式来表达了,所以它就不再有鲜活的语境,加上大多数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目的,都是为了应付考试,很难将其提高到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的高度上来,因此学生学习文言文是不得已而为之。而初中语文教师,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虽然在文言虚实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通假字、文言句式等知识点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教师串讲,学生死记,造成了教师费力不讨好、学生被动接受的尴尬局面,刚开始学生可能还有点激情,可时间一长,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丧失殆尽。要想转变这一尴尬局面,教师就应该在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上下功夫,而朗读就是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和激情的有效措施。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到学校来的目的是读书,“读书”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多读,如果只是听老师讲,那是叫“听书”,尤其是文言文更要反复朗读,因为自古以来朗读就是学习文言文的主要途径。古人都知道多读才能理解文章的意义,难道我们今天的从教者还不知道吗?学习文言文,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言语感(即学生在熟读和背诵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的认识和理解),因为在朗读过程中学生能初步完成对文意的整体感知。在此基础上教师作适当的点拨,而不是去满堂灌,才能有效地克服学生在学习文言时产生的紧张情绪和畏难心理,排除他们学习文言文时心理上的障碍,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学习效果也才会大大提高。

朗读文言文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困难的任务。如果教师教学时再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字、词、句、篇、翻译和文言知识的讲解上,学生就没有朗读时间,就会导致文章学完后,学生还不能准确、通畅地朗读,更不可能把握好语速、语气、语调、停顿、轻重音。这样,学生学习时就无乐趣可言,更谈不上有成就感了,又怎能对学习文言文感兴趣呢?

因此,教师要把培养学生朗读兴趣的训练作为文言文教学的第一要务。

而朗读又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字面的朗读,在朗读时初步理解文意;二是背诵,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要想让学生对文言朗读感兴趣,首先要让他们感受到朗读的乐趣,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范读时要做到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给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在教师的范读和自己的背诵中感受到朗读的快感。这样,学生才会产生朗读的冲动,也会用情地去朗读好每一篇课文。

本人已从教30年了,可是每当想起师范学校的古文老师苏鸿禧为我们朗读《梦游天姥吟留别》时,他那陶醉的神情还历历在目,那抑扬顿挫的声音还会在耳边回荡。正是苏老师的范读影响了我,在我走上三尺讲台后,便喜欢上了朗读,特别是古诗文的朗读。由此可见,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都是从倾听教师高质量的范读和背诵开始的。

在激发起学生对文言文的朗读兴趣后,就要让他们自己去体验朗读,从中寻找快乐,从而激起自己文言文学习的乐趣。这就要求教师去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突出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使朗读成为学生学懂文言文的重要方法,同时在教学每一篇文言文时,都把朗读作为讲读的前奏。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学生朗读,要求吐字清晰、字正腔圆。

学生在课外预习时,要借助工具书查准字的读音、进行标注,找出文中长而结构复杂的句子,高声朗读三至四遍,养成习惯,并把预习变成自己的主动行为。

第二、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到文言文学习的快乐。

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朗读时间和空间(每篇课文至少要用一课时来指导朗读,要背诵的课文进行背诵指导),朗读训练需要循序渐进,切不可急于求成。首先要让学生读出停顿、重音、语气、节奏,这是最起码的训练目标。教师以范读和领读为主,逐句、逐段地读,让学生初步掌握文言断句、重读的规律。对于难以读准的句子和语段,教师要帮助他们揣摩含义,找准重音,读准节奏,读出语气。例如九年级下册第十八课《孟子》两章中的“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和第二章中的“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的停顿和重音,教师应强调“域民”、“固国”、“威天下”和“入”、“出”的停顿,这样就可以读出节奏。要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感受力,用文言文和谐的音韵美去感染每个学生,触发他们的审美情趣。其次是要求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读懂文意、读出文势、读出个性化的理解、读懂作者的思想感情,完成对文章的整体理解,让学生享受朗读带来的成就感,使他们的学习兴趣越来越高。这个过程主要采用自读方式,这也符合蔡林森先生推广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理念。又如我在上《公输盘》一课时,就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由朗读和分角色朗读,学生们读得有声有色,人物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博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在接下来的自主翻译、结构分析、主题归纳时,同学们更是积极踊跃、概括准确;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同学们也能从不同的角度谈出自己对墨子、公输盘和楚王三个人物的个性化理解。这些效果都是学生自主朗读得来的。通过朗读,学生理解了课文,收获了知识,获得了审美感受,拓展了视野,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效率和质量。

所以说,朗读是一把开启学生走进学习文言文之门的钥匙,是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的催化剂,是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理想阶梯。

篇2: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摘 要:文言文记载着我们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与古人的思想情感,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有责任学好文言文。从两个方面阐述了怎样激发初中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恐惧心理;加强诵读指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文言文;学习氛围;诵读指导

文言文记载着我们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与古人的思想情感,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只有在继承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才能肩负起富国强民的责任。可是,文言文作为一种历史性语言,与我们的生活时代相差甚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尝试,仅供大家参考。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

有的学生说:“学习文言文是难上加难”,这充分说明了中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存在着恐惧心理,这也不难理解,我们的学生生活在新时代,他们何尝见过文言文?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例如,在学习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出师表》一课时,我手拿一把羽毛扇,走到讲台上,对学生说:“我就是那位赏罚分明、尽心国事的诸葛亮,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写‘出师表’的情况……”这样的'学习氛围,同学们一下有了兴趣,觉得文言文不再那么可怕了。

二、加强诵读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缺乏学习文言文兴趣,主要原因是文言文离我们的生活时代较远,阅读难度相对较高,他们无法进行流畅的阅读。因此我们老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诵读成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种有效方法。教育家朱熹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反复的朗读,才能正确地领会文章要旨。因此,在学习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时,我以指导学生读准文言文字音、注意语句停顿为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诵读过程中理解文意、感受意境。例如,在学习《陋室铭》一课时,我根据文章要求,对学生进行语气、节奏、语速、语调等方面的指导,要求学生字音读准、句读读清,并在此基础上掌握作者思路、体味文章情感,使学生在诵读中领略了作者“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

文言文在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占着很大的比例,它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文言文教学,并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使我们的学生越来越喜欢文言文。

参考文献:

[1]万进峰。中学文言文教学目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晏志萍。论中学文言文诵读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

[3]杜明辉。文言文教学与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D]。首都师范大学,2011.

篇3:如何激发学习兴趣论文

如何激发学习兴趣论文

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学习兴趣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从实际出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重视兴趣的作用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能持之以恒学习的催化剂,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只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二、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融洽师生关系,抓住每一个学生的心,关心爱护学生,在教学中与学生多进行贴心的交流,形成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在课堂中,教师态度要和蔼亲切,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与学生打成一片,平等相处。这样才能换取学生的愉悦心态,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使学生的尊师情感迁移到学习上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应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让学生以正常的健康心理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热情帮助,做学生的贴心人。教师在课堂上的举手投足、微笑、眼神都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课堂上,教师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亲切自信的目光,期待专注的眼神,惟妙惟肖的表情,把学生凝聚到自己的周围,让学生产生安全感,缩短教师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

三、利用直观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直观演示教学,给学生一些正确的感性材料积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当角色,上台表演,进行精彩的对话表演。配以适当的表演,加倍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既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

四、寓教于乐,激发求知欲望

教师要把书本上面的内容搬到生活中来,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动作表演等手段进行情境教学,既能活跃课堂,又能培养学生的交际应付能力,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提出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去发现知识的联系,分析提出的问题,创造解决问题的.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把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游戏中参与语言交际,在游戏中学会使用语言,让学生有兴趣学、积极去学,寓教于乐。通过全体学生参与游戏,不仅陶冶情操,而且能激发表达的欲望,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五、变换教学形式,提高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利用各种方法变换教学形式,使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在宽松活跃的课堂中,让学生多一点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要使学生在课上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练习设计要新颖,有效地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把学生吸引到学习上来。教师在课堂提问和练习中要给每个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要及时鼓励、多表扬,充分肯定他们的回答,从乐中引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使他们爱学、乐学、善学。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使他们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开发潜能,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篇4: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进入冬季,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耐久跑的比重明显提高,在教学中如何变单调为兴趣是教师应研究的`课题,通过几堂耐久跑的实践与探索,我觉得做好以下几点是能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关键:

一、正面思想教育

首先应进行意志品质教育,让学生从思想上消除恐惧心理,知道耐久跑是锻炼身体的好手段,让学生体会耐久跑是锻炼人意志品质的好方法。

二、教学方法多样化

形式多样的跑是激发学生内在动力的基础。除了我们常用的绕圈跑、自然地形跑外,还可以进行其他更有趣味的跑步形式:如男女生追逐跑、听哨声返身跑、两路纵队并列跑并换位,通过这些有趣的方法,使学生在欢声笑语中不知不觉地起到了耐久跑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评价

学生付出了努力与汗水,即使成绩不理想,教师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积极鼓励他们每个人,让学生都得到成功的喜悦。

篇5:如何激发学生兴趣论文

如何激发学生兴趣论文

摘 要:对于小学教育来说,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所以需要任课教师耐心细致的进行教学安排,并从多方面去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再根据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找出一些好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在兴趣的指引下轻松、快乐的进行语文学习。本文就是针对小学生自身特征,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极大他们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 激发 学习兴趣

1.前言

小学的语文课程,是学生接触语文的最初阶段,随着知识的渐渐积累,语文的学习也会经历一个慢慢的从简单进入到复杂的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让学生能学得更轻松,理解起来更容易。这就是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2,小学生的特征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必须要掌握小学生基本特征,在这些特征上采取相应措施,才能取得较好效果。总体来说,小学生有如下一些特征。

1)小学生对事物认识具有不精确、笼统的特点,感知事物还不成熟;

2)小学生注意力不持久、不稳定,兴趣既不固定,注意力随着兴趣的转变而移动;

3)小学生记忆力缺乏意识性,是实际学习中大都是形象识记、机械记忆,这种方法效果不好,极易忘掉。

3.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带领人们走向成功的领路人,它是推动学生发自内心想要学习的一种动力。下面笔者结合小学生特征,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历,谈谈如何去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的。

3.1以情节激发

由于小学生特有的喜欢新鲜感,好奇心强,但是学习的自觉性和注意力的持久性都比较差,为了能够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就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到他们所喜欢的东西,或者是用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教授方式来进行课题讲解。下面举个例子作为阐述:

例举小猫钓鱼的例子;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屏幕上出现了一只钓鱼的小猫,小鱼儿是水中游过来游过去,每一条鱼身上都长有一个生字。小鱼开始对鱼钩爱理不理的,但过一段时间放松了警惕开始吃鱼钩,嘿,就上钩了。小猫每钓上一条小鱼,就会发出声音读一个生字。学生要跟着读,读对了小鱼自然进入水桶,读错了,小鱼就会脱离鱼钩而溜回水中去。

小学生本来就比较好奇,现在有了小猫钓鱼的情节,他们就会急于想将小鱼钓进水桶之中,就会认真跟着老师学生生字,这样不但能够达到教师教学目标,还能够增加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3.2以鼓励性的话语激发

新课标就明确的指出,老师给学生的评价应该有利于学生清楚自己的进步之处,以及发现自己在语文方面的潜能,让他能建立起自信心才能够提高语文学生。所以,对于学生的评价,应该尽可能的采用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责罚的方式。运用一些鼓励性的话语,让学生感觉自己每天都在进步,特别是对于学习成绩稍差的学生,更应该给予多一点的关爱和激励。比如一个学生写错了生词,教师就要观察他所喜爱的方面,假如发现某一个学生画画不错,就先赞扬他的画画好,等孩子完全接受了老师的意见之后话锋一转:“如果你能把生词学好,你就更加完美了。”这种方式比直接责备效果好的多。这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潜在能力,使学生能产生一种“学习的成功感”,促使学生愿意去学,主动去学的良好学习氛围。

3.3,以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就只有一块黑板,教学就显得十分单调和呆板,这样就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最终产生厌学的情绪。所以我们应该营造一种轻松且活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也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样就能减轻学生的厌学情绪,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并且据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乐观的情绪中能够产生愉快的心情,心情愉快了,兴趣自然而然的就会激发起来。

举一个例子:? 同样是学生生词上的例子,老师可以准备一些气球,每一个上面都有一个生词。在课堂之上就让小学生站起来读,一旦独对了就奖励他们一个气球,读错了也不给予批评。就这样对课堂进行活跃,效果绝对比较机械的教学模式好的'多。这样还能够让学生产生出新鲜感,不但加强了他们识字的欲望,还有利于增加他们识字的兴趣。

3.4,情感教学激发兴趣

俗话说的得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应用到情感教学法,让学生能够在心理上认同你这个老师,只有心理真正的认同了你才能更好的促进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你那即是慈母,也是严父;既是良师,也是益友的关爱。只有爱才能创造奇迹,让认同的学生们紧紧的围绕在你的周围,把语文学得更好,同时也会让语文教学课堂更加精彩。

好的激发方法能在教学的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小学生,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相对来说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我们的激发方法就至关重要了,简单易懂的方法就能使学生产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相反则会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学情绪,从此远离语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个人认为学好语文的唯一正确方法,就是想尽办法去激发学生对于语文这门学科的兴趣。也就是想办法让学生从内心去了解语文,接受语文,最后爱上语文,当然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也许会出现一些意外的偏差,但是这并不可怕,这个时候只要教师能及时的去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相信学生一定能把学习兴趣提高起来,真正做到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1]陆雪珍.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现代教育教研,(3):87-89.

[2] 王立青.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9):13-15.

[3] 段海英.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03):39-42

[4] 徐飞月.激趣・诵读・授法・拓展――新课标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04):57-59.

篇6: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论文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论文

激发兴趣寓教于乐

文/盛杏妹

古罗马诗人、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在其文艺评论作品《诗艺》中提出“寓教于乐”的观点,即诗的教育作用必须通过快乐的手段来实现。我们的语文教学又何尝不需要这样,我们如果将学生视为的枯燥无味的语文讲读通过愉快的形式来加以实现,定能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从而喜爱上语文,爱上语文课。19世纪英国著名的科学教育倡导者斯宾塞就主张教育应该是快乐的,快乐的情感状态有利于学生智慧地活动。

为寓教于乐,多年来我根据各篇课文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快乐的学习方式,并将其巧妙地渗透在语文教学的相应环节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让学生在愉快的话剧表演中阅读课文

《陈毅市长》一课,通俗易“表”:人物只有陈毅、齐仰之,场景只需要一部电话和简单的桌凳等,情节也不太复杂,矛盾冲突仅有三个回合。且八年级学生已接触剧本,该课前两篇又是剧本。所以本课在剧本知识方面学生几乎无障碍,重在通过人物的语言体会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的人物特征,如果还是像前面一样的教学方法,不但会使学生毫无兴趣,而且也突不出本课的阅读重点,而通过话剧表演的形式则能让学生从语言的表达中体验到陈毅的个性特征。于是我在课前引导学生简要复习有关的戏剧知识,了解写作背景及剧情后,即由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找出矛盾冲突中的三个回合,共同探讨人物语言的个性特征,然后按自然小组,自由组合,两人一个剧组,分别表演剧本中矛盾冲突中的三个回合,表演后还需要各自说出自己极力想表现出人物怎样的特点,这样促使学生在快乐的话剧表演前通过合作学习理清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特点,表演中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场景布置、语言表达和话剧表演等综合素质。

二、让学生在快乐的简笔画中理解课文

《核舟记》一课是明末散文家魏学ザ悦鞒雕刻家王叔远在一个“长曾不盈寸”的核桃上雕刻的“大苏泛赤壁”工艺品进行细致观察后,按一定的空间顺序而写成的一篇文言说明文。这课的教学重点一是要让学生体会出王叔远精湛的雕刻艺术,二是理解魏学ププ∷得鞫韵蟮奶氐憬行有条理说明的方法。如何才能有效地让学生体会到这两个方面的特点呢?(www.fwsir.Com)我想既然魏学ナ歉据王叔远的雕刻工艺品来说明的,我们何尝不可以采取逆向的学习方法,即根据魏学サ乃得魑乃承蛑鹨换出简笔画,来还原王叔远原来的核桃“大苏泛赤壁”工艺品呢?于是我在引导学生翻译课文,弄懂文章大意后,即让学生画简笔画,结果大家发现,要画清楚每一幅画都要用很大的纸张,全部画下来需要四张较大的纸,而王叔远的雕刻工艺品“计长曾不盈寸”,从而使学生深深体会到王叔远雕刻技艺是何等的高超。学生还从四幅画的顺序可以清楚地看出文章中间四段的说明顺序是从核舟的大小和船舱的格局到船头再到船尾最后到船底,即先中间后两头,先正面后反面的顺序。学生再将这四段与前面一段和后面一段连接起来看,全文又是按总分总的逻辑顺序。由此可见,画画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让学生在兴奋的擂台赛中探究课文

《宇宙里有些什么》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课题对学生就很富有激发性,从中既包含了作者对神奇宇宙的热爱,对未知世界的向往,更寄寓了作者对学生的'热切希望,希望能激起学生对宇宙的神往,对科学的热爱与追求。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与目的,所以我在学生进行充分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以后,交给各个学习小组一个任务,就是共同探讨宇宙科学知识有哪些是已知的,还有哪些需要去探寻,探索宇宙有什么伟大的意义,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来说又有什么重大意义,并于一周后的同一时间,展开各小组之间以“宇宙知识与意义知多少”为主题的擂台赛。宇宙知识及其探寻的意义可以是对书上知识的归纳,也可以是学校图书室、互联网上的。当我宣布以后,各小组当堂就忙开了:对课文知识进行梳理,对全组成员进行分工。课后更是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去校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有的去学校微机房……一周后,大家按照擂台赛规则,抽签抽得的两小组间展开问答,由班长请来的老师做评委与点评,最后再集中起来由各评委老师进行综合点评,宣布获胜的小组。通过这种擂台赛的形式不但激发了大家探索宇宙奥秘的积极性,而且真正使全体学生感到宇宙之大、之奇、之美,仍有着许多的奥秘等待着大家去探寻,以便人类在地球资源即将枯竭时获得新的资源。在探讨中,大家还有一个紧迫感,就是在目前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围堵的形势之下,我们的探索更要走在前头,让这些列强刮目相看,转而主动与中国合作,共同和平利用太空中的各类资源,造福于全人类。

当然,在语文教学中快乐学习的方法还可以有很多,如《背影》一课,重在体验父爱,为此我在教学伊始就播放《父亲》的歌曲,让学生带着对父亲的无限感激之情进入课文;《沁园春・雪》一课,重在让学生赏析毛泽东诗词写景论史的艺术特色和无产阶级革命战略家的宏伟气魄,我就发动学生课后去搜集毛泽东的诗词,在语文专题研究课上开展“毛泽东诗词赏读”竞赛活动,让学生在热情洋溢的诵读与赏析之中拓展学习,热爱毛泽东及其诗词……从而真正达到了激发兴趣、寓教于乐的艺术效果。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嘉泽初级中学)

篇7: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论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论文

素质教育要求,课堂教学要“轻负担,高质量”。那么如何减轻学生的心理和课业负担,还必须提高教学质量呢?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激发兴趣是打开这把锁的“金钥匙”。

兴趣是一种心理品质和心理发展,是学生成功的内在起点和学生个性完善发展的组成部分。兴趣能唤起学生对学习、对知识的爱,能唤起学生的自觉性。要使学生乐于学习,教师就要努力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要把课上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生动有趣,因为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学生学习内在动力、智慧、潜能的充分发挥,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只有学生乐学,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一、用课件激发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形象,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而现代课件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变单一表现手法为多种表现手法。

例如:《桂林山水》是一篇很优秀的描写文,通过描写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学生没有到过桂林,仅就文章中的语言文字难以打动学生的心,对作者描绘的景物抒发的感情理解不透。而如果播放录相片,将优美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再加上录音机深情的配乐,学生就会完全陶醉于桂林山水美丽的画卷,产生“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之感,他们的热爱自豪之感便会油然而生。这也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轻松完成了教学任务,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巧设巧引激发兴趣

语文教师要能够运用富有艺术魅力的教学语言,通过绘声绘色的描绘、精辟透彻的分析、具体准确的刻画,使学生身临其境,倍受感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讲《千里长街送总理》时,学生对于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场景很难入境,更难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本课的教学任务,就是要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所以教师必须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与作者有同样的情感,紧紧把握沉痛悼念的感情基调。我用低沉的语调说:“1976年1月8日,一颗巨星在祖国上空陨落了,一颗伟大的心停止了跳动。1976年1月11日下午,首都百万群众自发云集在十里长街上,在一片泪雨与哀哭中向缓缓而去的总理灵车沉痛告别。

直到今天,十里长街送总理感人的情景依然清晰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教师满怀哀痛之情的引入,渲染了低沉抑郁的气氛,这样学生一开始上课,神情就很专注,很有兴趣与老师交流,感受到了老师情感的脉搏。在回答问题中学生也带着崇敬、爱戴之情,准确地感受到了文章的写作基调,与作者产生了共鸣,从而突破了难点,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不是很呆板地接受而是主动积极地获取。

教师还可以采用绘画这一手段激发兴趣。例如:教古诗《幕江吟》,诗中描写了深秋时节从日落到夜晚江上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教师可针对诗中景色美这一特点,先展示蔚蓝天空、水平如镜、岸边柳树倒垂、池里荷花开得正艳的背景图,再画上日落的太阳,水面一半红一半绿,在荷叶上画上晶莹透明的露珠,构成了一幅形色兼备的风景图。就这样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脑海里浮现出一幅美丽的图画,进入了诗人描绘的意境之中,得到了美的熏陶,从而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不用死记古诗、硬背诗意及中心,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提高了教学质量。 另外,教师可抓住关键的情节、故事的梗概、课文题目等巧设巧引、激发兴趣。

三、课内活动激发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思想性、趣味性强,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内容、题材、知识点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兴趣。如讲《奴隶英雄》一课,因为这是一部优秀的剧本,文章情节感人,所以可让学生表演,加深对剧本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好地分析剧本中的人物,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课内增加适当的游戏内容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里学习,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游戏最适合于低年级教学,因为游戏是低年级学生的精神食粮,它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手脑口眼耳齐动,使学生获得知识、开发智力。如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可采用讲故事、猜谜语、找朋友等方式;另外,教师可充分利用课中操激发学生的兴趣,消除学生的疲劳,巩固课上所学的知识,一举两得。

四、引向课外激发兴趣

课堂教学受空间、时间的限制,有些教学内容在课内教学效果不及课外进行。让学生走出教室,首先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再加上实际操作呀,观察实物呀,听别人讲解呀,兴趣就更浓了。尤其在作文教学中,如描写一景物,让学生到室外指导他们观察,就比在教室内让他们自己想象好多了。再如指导学生写《国旗在我心中》时,如果组织学生去天安门参加一次升国旗仪式,就会让他们把对国旗的崇敬之情写出来;写《参观×××》,带领学生参观一下,经过实地考查,聆听别人的讲解,就不难写出这篇作文。从课内走向课外,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提高了教学质量,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国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就是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是学习入门的向导,是最好的教师,是成材的必由之路。我们教师要想实施素质教育,要想课堂教学“轻负担,高质量”,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它是课堂教学中“轻负担,高质量”的金钥匙。

篇8: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论文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论文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兴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这种态度就会带来疲倦。”如此看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关键在于教师有没有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氛围。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一种生动、有趣、多样的教学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以“生活”展现情境

在小学课本中,有一些课文内容非常贴近现实生活。这时教师不妨结合课文内容,根据主题选取这一生活具体场景进行教学。只要做到感知目标鲜明,带入情境有序,观察情境有所悟,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也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例如在教古诗《小荷》时,正值盛夏荷花盛开的季节,我就有目的、有计划、有顺序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未到荷塘边,先让学生听“潺潺”的流水声,闻空气中散发的荷花“清香”;来到荷塘边,指导学生欣赏塘中美景,观察“初放、盛开”的荷花,重点指导学生观察“含苞未放”的荷花,体验“小荷才露尖尖角”的优美;然后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背诵诗句,并且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以“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开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内容形象化,使学生乐于接受,易于理解。利用画面创设情境,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展示课文中的插图。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教材中内容丰富,形象鲜明的插图放大展示出来,有助于学生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例如《观潮》一课,作者通过自己的耳闻目睹将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得淋漓尽致,有声有色。教学时,放大书中钱塘江大潮的插图,让学生细心观察不同时段潮的变化,真正体验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让他们在这样的情景中受到熏陶,使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

2.为课文画简笔画。简单的线条,寥寥几笔便勾画出了课文所表达的意境,直观形象,不仅使课堂充满趣味,也让听课老师眼前一亮。在教《登鹳雀楼》这首诗时,二年级小学生不容易理解诗意,我就把诗句的前两句画成一幅简笔画,作为板书。只见连绵起伏的群山中间,夕阳下,山下的黄河滔滔东流,进入大海。学生很快就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了诗句大意,效果甚佳。

3.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画面。随着电脑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画面更能带给学生一种新奇、真切的感觉。它可以真实地再现课文内容,展现自然景观,以动画形式播放故事,展示搜集的资料,让我们的课堂更充实、更丰富,创设出最佳的教学情境。

教《南海上的明珠》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你们去富饶美丽的海南岛逛一逛。我用课件展示这里水果挂满枝头,名贵水产品不计其数,天然气蕴藏量丰富,让学生充分了解这里丰富的物产。接着又展示了海南岛迷人的景色,加上优美的音乐,使学生入情入境,同时也诱发了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兴趣。

三、以“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通过旋律的起伏变化,节奏的抑扬顿挫,使人的心情得以陶冶。在情境教学中,把音乐与文学两者结合起来,会起到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

在教四年级《卖报的小姑娘的歌》这篇课文时,先引导学生体会在当时的社会现状下,卖报小姑娘的悲惨生活,然后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和《卖报歌》。聆听着美妙的音乐,同学们仿佛看到卖报小姑娘在街头卖报的艰辛和不易,对她十分同情,同时还联想到自己生活的幸福,应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然后再教唱此歌,学生很快就学会了,并且边唱边进入了课文描述的意境中,一些孩子声音都哽咽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以“表演”体会情境

爱表演,爱模仿是孩子的天性,这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课文中一些难以理解或掌握的内容,通过表演的形式往往会得到解决,且让学生印象深不易忘掉。例如教《陶罐和铁罐》一文,引导学生领悟一些做人的道理是学习本文的关键,学生只有了解课文内容之后才能深入体会寓言所蕴涵的深刻道理。因此在熟读课文了解了陶罐和铁罐的性格之后,我便让学生自己表演陶罐和铁罐两个不同的角色。顿时,学生兴趣盎然,纷纷举手示演。在表演过程中,我指导他们突出角色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把陶罐的谦虚友好和铁罐的傲慢无礼表演得惟妙惟肖,加深了学生对寓言道理的领悟。这样通过分角色表演,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还在潜移默化中领悟了寓言蕴涵的深刻道理,教会学生懂得了做人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五、以“语言”创设情境

语言创设情境,要求教师的语言要具有相当强的示范性、主导性、形象性、启发性,使学生听后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文本,进行思考。

如在教《瑞恩的梦想》一文时,可利用多媒体播放非洲人窘迫生活的画面,教师结合画面用语言详尽描述:非洲这里水资源缺乏,人们常常用马尿洗头。这是一个非洲小男孩的手臂,几乎没有肉,看上去像一个干枯的树枝……老师沉重的解说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憾。这时加以引导,学生会认识到非洲那里急需水,人们的生活贫困,那么,瑞恩的梦想能实现吗?学生带着疑问,会仔细读书,认真思考,学习兴趣十分浓厚。经过独立学习和思考后,交流各自的学习成果。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真正诱人的魅力在于教师为学生创设的那种如痴如醉的情境,因此,教师应因文制宜、因时而设、积极创设出美妙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这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篇9: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论文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论文

教师只有善于创设情境营造兴趣、氛围,学生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有了兴趣,学生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著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地探索,敏锐地观察;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地提出问题,创造性地运用知识。那么,如何营造兴趣、氛围,增强课堂活力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如果教师能巧妙地组织教材,精心地设计导入,诱发学习兴趣,学生智慧的火花就会被燃起,学生思维的闸门就会被开启,学生蕴藏的潜能就会被挖掘,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二、质疑激发兴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创新的源头。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感到疑难的问题,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引导学生在课始进行预习后质疑,课中进行深入性的质疑,课后进行延伸性的质疑。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增强课堂活力,把“教”的主观愿望,转化为学生渴望“学”的内在需要。

三、较生兴趣

课堂上,如果加强了数与数、形与形、体与体、运算方法与运算方法的比较,那么教学效果则事半功倍。如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课本中的算法是用短除法:

然后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得到: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2×3×3×5=90。

这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如果把18(或30)短除后所得的商和30(或18)直接相乘,结果如何呢?学生通过简单计算:18×5=90(或30×3=90),正好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进而引导学生予以验证、对比,得出这种方法不但正确,而且简便。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又突破了书本知识的极限,产生了学习兴趣,增强了课堂活力。

四、操作激发兴趣

动作是思维的基础,是智慧的源泉。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可能得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必须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课堂活力。有人实验得出:人对知识的吸收,如果仅是听和看的话,只能吸收50%,加上动手的话,则能吸收90%。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创设动手操作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五、结尾增趣

如果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么,精妙的课堂小结,就能再次激起学生的思维,增强学习的兴趣。例如,我教学“约数和倍数的意义”这节课结尾时,是这样小结的:老师出示一张数字卡片,如果哪位同学的学号数是卡片上的数的倍数,就可以离开教室。但走的时候,必须先大声地回答“几是几的倍数”或“几是几的约数”,也可以说“几能被几整除”或“几能整除几”。如此结尾,既巩固了新知,检查了效果,又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增强了课堂活力。

教师如果能想方设法营造兴趣、氛围,让学生在欢乐和入迷中学习,我们的课堂教学就能充满生机,充满生命,充满活力。

篇10:论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论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是个难点。文言文教学故事化、文言文教学趣味化,可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达到文言文教学的目的。

初一学生,特别是语文基础差的学生,一说到学文言文头就大,认为学文言文跟学英语一样难,对学习文言文没兴趣。于是遇到学文言文就没精打采,更甚的就干脆学其他的科目,大大影响了文言文的学习,更不用说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独特魅力了。为此,设计初一浅易文言文教学时,应着重于兴趣的培养,力求让学生在掌握语汇的同时,消除对文言文的畏惧感,将文言文与白话文等同看待,同样从中获得独特的.感悟和审美。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呢?下面就来谈谈我的点滴经验:

一、章回故事式教学法

文言文本故事性强,大多文章都叙述一些比较生动有趣的故事。或是英雄故事,如《木兰诗》叙述的是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或是人物传奇故事,如《口技》叙述的是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一位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令人深切感受到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或是神话故事,如《夸父逐日》叙述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渴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或是聊斋志异,如《狼》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故事情节环环相扣,紧张曲折,或是名人轶事等,故事性强,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在讲授这类课文时,可以采用章回故事式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能有效的讲授文言文。

所谓章回故事式教学法,就是根据故事情节把课文分成几回来讲,象古代小说那样分章分回讲述,学生较感兴趣,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教学目的。如我在讲授《伤仲永》一课时,是这样来设计教学的:

(一)设置悬念,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想不想天生来就很聪明呢?天生聪明是否意味着以后不用学习也一样聪明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这个问题的故事,欲知故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板书课题《伤仲永》。

(二)解题

引导学生结合注解理解标题,提问,导入学习正文。仲咏是一个聪明的人,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叹惜他呢?请听下回分解。

(三)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三遍(范读、齐读、自由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导学:通过朗读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这个故事,请听下回分解。

引导学生结合注解疏通第一段,重点理解下列字词:世隶耕 尝 书具 异焉 旁近自为其名 收族 自是 文理 邑人 稍稍 宾客 乞

利其然 扳 环谒

概述第一段的内容,导入下文。通过学习第一段,同学们知道伤仲永小时候很聪明,五岁能做诗,指物做诗立就,且纹理皆有可观者。这么聪明的人父亲却不让他学习,那么他后来怎样了呢?请听下回分解。

引导学生结合注解疏通第二段,重点理解下列字词:先人 称 泯然众人矣

概述第二段的内容,导入下文。第一段讲的是仲永十二三岁时,才能不如前时之闻,到了二十岁左右时,泯然众人矣。仲永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为什么会成为一个普通人呢?请听下回分解。

引导学生学习最后一段。范读,学生结合课下注解疏通文意,重点理解下列字词:通悟 受之天 贤于才人 受于人 不至 彼其

小结,点明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

初一学生大都爱听故事,且百听不厌,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兴趣盎然,注意力集中,轻松地学到了文言文,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趣味教学法

对于故事性不强的文言文,如《咏雪》,教学时可加进一些有趣的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如在教学生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这一环节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先不动声色地讲因断句不当而闹的笑话,这样学生们就深刻体会到断句在朗读中的重要作用,意识到停顿不当,不仅影响对句义的理解,还会闹笑话,学生就会有兴趣听,达到了培养学生断句的意识和增强断句的能力,更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成果作品展示教学法

对于学生理解有难度的内容,教师要因势利导,运用灵活的教学法,让学生在快乐之中学习文言文。如,备《核舟记》时,考虑到直接讲解,学生理解内容的效果不好,可设计: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制作核舟的模型并在课堂上展示作品,然后组织学生评选出最佳的作品,之后再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这样,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欲望,就会专心地听讲,认真地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文言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是个难点。文言文教学故事化、文言文教学趣味化、可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达到文言文教学的目的。

李元法

篇11: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论文)

魏红艳

文言文由于比较生涩难懂,真正喜欢的学生不多。除了要让学生明白文言文对他们以后考试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至关重要。只有充分引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真正参与学习,才能避免文言文学习的枯燥,进而引导他们领悟作品的内涵。

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学习文言文的比较枯燥,、体会不深,懵懂如学一门外语,甚至觉得老师煞费苦心地想要教好文言文是一厢情愿,学生只是“逆来顺受”。

篇12: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论文)

一、创设情境。

文言文有着丰富的诗画意蕴,散发着独特的文化魅力,凝聚着深厚的民族精髓。然而,学生似乎不能领略到文言文其中的精妙。文言文确实不像现代文那样,让学生读来流畅上口,通晓其意。学生难以接受翻译斟字酌句的烦琐,难以懂得文言拮倔聱牙的表达,难以体会古人情感真实丰富的抒发。所以,学习文言文需要一个良好的情境,营造文言文学习的良好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用生动的故事贯穿课文的始末。绝大多数文言文都是若干个故事组成的,学生对枯燥的文言不感兴趣,但他们对名人、历史故事还是很感兴趣的。例如讲《鸿门宴》,先从刘邦的一些轶事讲起,然后再讲一些项羽征战沙场的故事(当然这些故事是要选取那些跟课文有联系的、能跟课文中体现的人物性格特点紧密相关的)。把课文中的这两个主要人物的形象在学生的印象中树立起来,让学生对人物感兴趣进而渴望知道发生在他们之间的具体故事。在学生都提起了兴趣的时候,故事可不能一口气讲完,要懂得吊学生的胃口,故事只能讲到课文的故事开始之前就停住。要吸引学生跟着兴趣想知道后事如何,就要一起来了解课文的相关内容。在分析课文的时候也千万不要刻板地老套地逐字逐句解释和翻译,把课文中的句子用抑扬顿挫的调子念出来,再试着用生动的、行神兼具的语言来讲述。要使学生觉得:哦,这话是这么有意思啊,原来古文挺有意思的。看到学生都挺入迷的时候要及时地给学生灌输文言文简洁明了、表意深刻的优势。把故事结合课文内容讲述完了,学生还意犹未尽,可以把课文以后的故事展开点讲。例如补充讲述一下最后刘邦得到天下而项羽垓下自刎了,从这样的.结局来印证课文中亚父范增的话: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诵读 。诵读就是要学生放声朗读,读得正确、流畅,抑扬顿挫中将语言形象化,将情感美化、深化。让学生沉浸其中,读出文章的味道来并有所“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这就是吟诵的精妙呈现。例如:《阿房宫赋》中开头“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毕”、“一”、“兀”、“出”,每一个字简练精纯、干脆利落、运用精当。“毕”和“一”两字表明了秦王一统江山的迅猛,说明他是一位相当有魄力的君王;“兀”和“出”更表明他是一个聚敛无度、极尽奢华的暴君。所以这几个字读起来,应在短音中读出秦王的威力和残暴,一代暴君可谓形神逼肖了。

3、创设人文情境。文言文的人文情境的创设,就是要求学生学习相关“人文精神”的文章时联系当代社会文化生活、联系自身素质涵养,努力在文言文学习中受到良好熏陶,提高生活品味,培育健康人格。

例如学习《谏太宗十思书》,我们就给学生创设“忧患意识”的人文情境,从课文中魏征劝谏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十思中即让学生懂得忧患于和平年代中的战争、发展社会中的环境污染、美好生活中的诸多绝症……让学生学习到古人眼光的长远、胸襟的博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肩负起传承优秀文明的责任。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讨论相关的问题,例如:你认为秦与六国的灭亡到底是因为什么?是贾谊说的“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还是苏洵认为的“弊在赂秦”?抑或是杜牧所说“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在讨论甚至辩论的过程中不难得出两者灭亡的共同点(尤其是秦):自取灭亡!由此可以简单地点拨学生:内因才是起决定作用的,要想做一个好的领导者,仁爱之心是必备的品质!只有充分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讨论,才能提高学习效果。如果不想办法去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引导学生去参与讨论分析,他们的学习效果不会太好。

4、借助多媒体技术。文言文学习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借助朗读、表情、动作等外在摹拟,使文言文的情境具体化、文言文的意境形象化,可以使学生如临其境,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从而深刻地领会、消化文言文。例如:学习《短歌行》时,我们可以播放电视《三国演义》中曹操横槊赋诗的一段剧情,在直观形象的剧情中,让学生感受曹操的英雄气概;在感人至深的情境中,让学生体味曹操惜才爱才的渴慕之情、一统天下的壮志雄心。学习《口技》时,我们可以展现相声中出色的口技表演,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民间艺术的神奇与真实,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如果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欠乏形象,学习印象就很难深刻。

二、进行竞赛。

竞赛可以增强学习的动力、效果。抓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的欲望,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促进文言文的学习。开展配乐朗诵活动、文言文抽背比赛、文言文故事大赛、文言文知识竞猜等一系列活动,发动全班学生参与,积极投入学习之中,增强了学习的凝聚力,先进带动后进,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知识面,每一次活动都给学生以吸引力,在比赛中找到自己的优势,为以后的学习提高信心,学习效果喜人。

具体做法如下:(以复习课内文言文为例)

1、准备阶段:

在复习课上首先宣布某一课采用自己归纳知识点加老师点拨总结的学法,按座位分为四组进行课堂竞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将平时由老师来完成的环节进行分解。一是重要的实词;二是古今异义词;三是词类活用;四是重要的虚词;五是特殊句式;六是翻译句子。分解完毕后让学生根据以上要点充分复习为下一节课竞赛作充分的准备。要想竞赛中获胜,就必须对照注释认真地钻研课文,这实际上也就是促使学生自学落实文言知识。学生由于有想赢的心理,复习课文便非常认真,记忆也就格外地深刻。学生在认真复习之后,一些简单、容易理解的问题在复习的过程中就解决了;学生要解决那些复杂的问题,就需要作认真的思考,深入的研讨。这样,就可使学生具备自学的能力。

2、实施过程:

全班按座位分为四组,举行课堂竞赛。每组各给底分100分。分以下四个环节:

①必答题每组X题(题数由实际情况定)。每组的任何成员都可以答题,每答对一题加10分,答错一题扣5分;

②抢答题X题。抢答由老师宣布规则进行抢答,答对一题20分,反之扣30分(为了避免有人乱抢);

③互相出题给其他组答(至少三题供竞争的三个组一组一题),对方答对了给对方加30分,反之给自己加30分;

④挑战环节。上面三个环节后进行一次总分,落后的或者领先的小组可以选择向其他组挑战,目的是让别的组分值降低而使得自己组的分值升高。任何小组的成员都可以出题向其他组发起挑战,若对方答对了你的挑战题则对方加50分,答错了则自己方加50分。挑战题必须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题目是否合格由老师裁定,答题时间也必须限制(1分或3钟之内)。

整个比赛过程中,可以查看各种工具书、参考书和参考资料。答疑组的同学可以群策群力,互相帮助,只要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回答出问题,即可加分。这样做,让学生由原来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展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既调动了学习热情,又锻炼了表达能力,还可以增强集体意识。多数学生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这种课堂竞赛正好给了他们一个机会,在为集体挣分的同时,体现个人价值。 于是,课堂上出现了热烈精彩的场面。

3、教师评判。

(1)整个竞赛过程中,教师负责评判双方的表现,进行打分。打分时既要公正,又要注意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因为学生们都很在意比赛分数,所以打分对学生的情绪具有调节作用,即在低潮时可给予鼓励,在忘乎所以时可给予警示。又因为教师的肯定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指导作用,所以有必要具体指出得分点,用以明确同学的努力方向。

(2)在双方发生争执时,要肯定正确答案。在没有答案时,负责给出正确答案。这时最能体现教师的权威性,一切以教师的答案为准(字词类的答案一般是唯一的)。有的学生为了多得分,拼命维护自己的看法,教师就要给出确凿的证据,让学生信服。遇到学生没见过的语法现象或拿不准的问题,教师负责讲解清楚。

这样改进教学后,由于教学设计新颖独特,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学生对教学内容挖掘深入,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课堂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烈场面。学生们唇枪舌剑,争辩质疑。有些思维活跃的学生更是妙语连珠,鞭辟入里。这样表面上看好像是为了多得分,实际上是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的探求知识,在知识的探讨中发展智力和能力,从而提高了文言文教学的质量,教学效果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魏红艳

篇13:用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学科论文

用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学科论文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在传授有关信息技术知识、培育良好信息素养的同时,更多的是与电脑打交道。而电脑终究是人创造出来的机器,它执行的是一道道已经设计好的程序,我们的主要任务就在帮助学生尽快而准确地理解甚至熟知这些程序基本的设计理念(如Windows操作系统、画图、Word、Powerpoint等)。然而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如何能够完全理解程序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呢?正因如此,学生在学习电脑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难以预见或者说是不可预见的问题,在电脑操作的过程中难免会有许多地方出现盲目操作的现象,使教和学的过程受阻,效率不高。

笔者认为:通过教师创设情境的方式,将教学内容中的设计理念“情境化”,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情境教学把认知活动与情感交流结合起来,以其鲜活的`形象和盎然的趣味被学生所喜爱,能够极大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地把情境教学引入信息技术学科,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现把探索及体会综述如下:

一、用积极的态度发现情境

假如能够把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使之相融相通,相信定会事半功倍。通过平时对学生的观察,我发现学生在学习Word、Powerpoint等应用软件时,往往不知所措,原因是他们不理解菜单栏中各命令的具体含义。于是我在教学Word时,把整个应用软件置入一个“校园小报”报社的情境之中来教学。我先组建一个个“小报编辑部”,再把菜单栏中的“文件”“编辑”“视图”“插入”“格式”等命令分别让几位同学以相应的角色来扮演,然后让各同学进行与自己相关职责的操作。开始时,他们的接受速度不是十分快,因为不习惯这种学习形式,经过两三次学习活动后,他们很快就领会了菜单栏各命令其中的含义:“编辑”命令,就是当文档中已有的内容需要进行整理加工时可以用它;“格式”指规定文档里面文字段落的规格式样,当要改变文字的颜色、大小,更改段落间距、文字方向时可以用它……经过几节课下来,所教班级的同学初步上能够进行Word的基本操作了,尽管因不熟练而较慢,但思路是清晰的,很少有盲目操作者。

这样,在教学Word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再教学Powerpoint演示文稿就容易多了。

二、用丰富的联想创设情境

信息技术课因为其特殊性,所以在教学时难免会用到许多术语:如复制、光标、鼠标指针之类。对于小学生来说,电脑本就陌生,如果再加上这些术语的困扰,更是“雪上加霜”。因此,展开想象力,化枯燥的术语为学生所熟知的事物,能够帮助他们接近名词术语。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把术语进行“人性化”,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替换电脑术语,以此减弱电脑术语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如在教学《修改文章<一>时,任务是要使学生掌握光标的控制;文字的插入、删除、修改及查找替换。其中光标的控制是关键,学生在学习中总是出现在不定位光标的情况下就去插入或者修改。故此,我特意在教学中设计了这么一个情境:光标和鼠标指针是兄弟俩。光标是“弟弟”、鼠标指针是“哥哥”。“弟弟”十分顽皮,他在哪里跳,哪里就最热闹,为了他的“安全”当然要跟着“哥哥”了,当你要进行插入、删除等操作时,一定别忘记了用“哥哥”把“弟弟”叫过来,当你看见弟弟那双一眨一眨的眼睛在闪时就说明可以进行下一步操作了。

通过这个情境,学生们很快就理解了光标与鼠标指针的关系了,在操作中失误率大大降低。

三、用稚嫩的童心“组合”情境

教师如果有一颗稚嫩而活跃的童心,一定能够更快地被他们所接受,产生共鸣,使教学效率大大提高。这是情境创设的基本出发点。

在电脑操作中有许多共性的东西,我们要善于归纳总结,然后加工一番呈现给孩子们,帮助他们形成一些规律性的认识,起到授之以渔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光标会在不同情况下表现出不同的外观,从而起到提示操作者进行操作的目的。因此,我特意设计了一堂课《会说话的光标》。从课题引入,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先让他们分组活动,主动地去探寻光标如何“会说话”;接下来让他们展示自己的发现;于是再探索,再展示。最后用课件总结并演示各种情况下光标的提示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充分体验到了发现的快乐,而且对光标有了一个较具体的认识,这对以后的学习过程会起到重要作用。

电脑图标可谓丰富多彩,其中当然也有许多共同的特点,于是我设计了《可爱的图标》一课。通过展示各类图标的形式,创设了一个“电脑图标大展台”的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各类程序与相应图标之间的联系。

四、用宽容的真心烘托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因为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总有些学生接受能力慢于其他人。甚至双击鼠标这样的操作也有学得快与慢,加上学生调皮打闹和受制于教学任务等因素的影响,上课创设的情境难免会受干扰。这就需要教师拿出对学生负责的真心,正确对待课堂上出现的意外“事件”,耐心地教育引导。每当看见学生坐在电脑前不知所措时,我会走过去真诚地鼓励他;每当有人因为学不会一个操作技能时,我会去主动地提供帮助;每当学生不专心学习时,我会靠近他寻找其中原因再有针对地耐心教育。对于学生,我始终牢记一个宗旨:绝不给脸色给他们看而使他们有心理负担,更不要因自己的心情而影响整堂课创设的愉悦情境,我时刻提醒自己用行动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好心情烘托教学情境。

总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但应该时刻观察、思考,经常总结教学行为,更应该以人性的出发点去组织教学,创设适于学习的情境,致力于把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理念教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小学生体验到这门学科的魅力,进而喜欢它,迷上它。

参考书目:

《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苏]巴班斯基著吴文侃译教育教学出版社

《如何学习丛书--如何学习》隆恩。弗莱新世纪出版社

《成为一所多元智能学校》[美]托马斯・R・霍尔著郅庭谨教育教学出版社

相关专题 文言文如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