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水利科技的论文

栗哩哩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栗哩哩”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创新水利科技的论文(共12篇),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

篇1:创新水利科技的论文

关于创新水利科技的论文

1水利科技成果数量显著增加,成果转化需进一步加强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节约型、可持续发展型社会的关键时期,科技成果转化需符合当前经济增长方式的新要求。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看待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真正把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现实生产力。近几年来我国每年获得省部级鉴定的科研成果逐年增加,然而科技成果转化商品率不高,转化后获得规模经济效益的比例也较低。目前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低于发达国家40%左右的水平,水利科技成果转化率也仅为20%~30%。鉴于目前的科研经费主渠道还是国家财政拨款,水利科技成果大多由科研机构完成,科研大多难以面向市场,如何使大量的水利科技成果转化为市场产品,使其在水利事业的发展中发挥先导、支撑和保障作用,仍是我们急需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世界发达国家的科学研究大多以市场为导向,课题的设置、研究过程与生产紧密联系,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迫使企业对技术研究和开发成果不断提出新要求;在科技成果转化中,政府宏观调控政策法规的制定,科技成果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都有较好的经验和做法。

2发达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的启示

2.1适应市场需求,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高效市场化的西方国家,市场力量始终是科技成果产生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动力。在美国,科技投资中的70%投向应用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多数高新技术成果在进行转化时都是根据市场需求来决定,市场需求是高技术产业化发展的基本驱动力,科技成果转化主要靠市场机制,市场引导科研向应用研究倾斜。在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经济萧条到迅速崛起,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经济强国之一,其主要原因就是积极地开发技术市场,以市场的迫切需求快速实现研究成果的商品型转化。

2.2建立多方合作机制,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

科研成果产业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仅仅依靠科研单位不可能完成。当某些科研项目涉及多学科、跨多个领域时,研究人员须打破部门界限,与相关行业企业和领域建立合作关系,联合攻关,共同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在美国,为了加强跨学科、高技术领域和生产的研究与开发,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在许多大学设立大学—工业合作研究中心,80年代又建立工程研究中心。在日本,生产企业与研究机构建立科研项目的共同研究制度和委托研究制度。如日立、日本电气、富士通公司和东京大学的合作,是由企业的研究人员与科研机构合作进行集成电路和中央演算装置等生产过程中相关项目的研究开发。企业亦可提供经费委托大学或科研机构进行研究。由于企业具有资金优势,科研单位与企业保持合作关系,在企业的支持下发挥科研机构人才、实验设备、仪器等优势,有利于加速研究成果的转化。

2.3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和促进成果转化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成果的转化不是一个放任自流的过程,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有效管理应发挥主导作用。政府主要是通过法律手段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采取经济手段创造政策环境,主要包括政府采购、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以及保持政府较高的研究与发展资金投入等。在德国,政府在科技进步及成果产业化过程中的作用尤为突出。政府主要通过加强科技立法对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宏观调控,先后制定了《科学技术法》《专利法》以及《德国经济稳定与增长促进法》等一系列促进科技进步以及成果转化和应用的法律法规,同时成立德国技术转移中心,该中心为全国性非盈利公共组织,主要从事技术交易、咨询和技术信息服务。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科技强国,很大程度得益于政府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美国政府一直十分重视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直接或间接地促进科技发展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在法律体系方面的政策扶持有效地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和成果的推广转化。美国颁布的《联邦技术转移法案》授权联邦科研机构与州政府及企业的科研机构开展科研合作研究,鼓励高新技术的国际合作。美国国会通过的《技术创新法》指出,联邦政府对国家投入的研究与成果的转化负有责任,要求政府部门推动联邦政府支持的高新技术向地方政府和企业转移,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在法律政策上的支持,为科技成果的顺利转化提供了保障。

2.4建立面向社会的科技成果转化

服务组织机构科技中介组织是开展技术扩散、成果转化、科技评估、创新资源配置和管理咨询等专业化的服务机构,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在技术成果与市场之间架起桥梁,沟通政府与创新主体的联系。在英国,剑桥大学建立的工业联络办公室,一方面为高校教师和研究人员的科研成果寻找市场,另一方面将企业的需求和经营动态介绍给学校的科研人员。同时,英国政府还在各地成立专业俱乐部,增加高校教师与企业界人士相互接触的机会,为他们交流信息和合作提供场所,大学直接接受企业的资助,开发的应用科研成果转化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德国,建立了最大技术转移中心——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该机构为民间机构,主要职能是专家咨询和评估、研究和开发、国际技术转移、人力培训等。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有一大批各个领域的专家,可以针对各类科研成果提供咨询和评估,按照规定收取一定费用,也可以直接向企业提供第一手高新技术信息。多年来,世界发达国家在科研成果管理机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人才队伍的建设,以及利用法律手段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制度并通过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等方面都有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为加快发展水利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12月,水利部颁布实施了《关于加强水利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并选择了一批防洪抗旱减灾、水资源分配和高效利用、水环境和水生态等高精尖的重点项目组织实

3加快水利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施

同时建立了以水利科技推广、技术产权交易为主体的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据统计,从至,水利行业技术重点推广指导项目增加了1倍以上,大量水利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取得了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但还应看到,目前仍有大量的创新成果处于科研成果阶段,没有得到推广转化,大约有70%左右的科技成果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成果转化周期长,水利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水利科技成果多但相关水利专利少等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科研与市场需求对接仍显不足、水利科技成果转化投入不足、研究成果应用性不强、研发部门缺乏科技成果经营人才、企业缺乏对科技成果资源利用的主动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加快水利科技成果转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应进一步增加水利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

随着水利科研资金投入的增加,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我国水利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资金投入应坚持以政府扶持为引导、以企业和社会投入为主的多部门多层次的资金投入方式。当前的水利科技成果转化推广资金虽然有所增加,但仍显不足,国家要增加对水利科研成果推广的资金投入,强化制定相关政策与法规,组织对成果的评价和评估,形成成果转化的平台;鼓励社会企业和相关单位增强竞争意识,加大与科研院所的联系,加大科技成果转化产品的投入,打破行业和地方保护,提高自身产品的国内外竞争能力;制定多元化、多渠道增加资金来源的相关政策,按照共同受益的原则,鼓励企业和单位投入更多资金,促进和加速水利科技成果转化。

(2)建立水利科技成果信息与市场需求一体化的综合信息平台

科研机构不了解市场技术需求,企业不清楚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是否适用,这种状况会极大地制约科技成果的转化。目前水利部门的科技成果信息发布平台已逐步建立,每年各级水利部门都会召开水利科技新技术推介会,并要求有需求的企业参会,对加大水利科技成果的转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如何更好地发挥信息发布平台的作用,使其更好地面向基层、面向企业、面向市场,需要搭建更加完善的、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信息一体化的综合信息平台,让需求方与供给方都有表达想法和展示成果的平台,让研究者真正做到对开发的水利科技成果的市场应用价值有客观的了解,使水利科技成果信息与市场需求信息密切关联、处于同一平台之上,是水利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提高水利科技成果转化率的重要环节。

(3)促进政府和产学研结合,完善水利技术创新机制

世界发达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经验和做法表明,政府部门与产学研一体化是科技发展和加快成果转化的主要途径,是提高水利科技成果转化率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政府部门和产学研合作关系中,各方的作用应有明确定位。政府部门主要是完善相应的合作环境,包括法规、政策、市场等方面,同时也给予一定的资源投入以推动和促进合作,合作的主角是产学研。高校拥有大量的基础研究人才,理论知识更新快,应增加基础性科研项目的研究;科研机构与市场接触较多,也有相当的理论知识,适合应用性研发。企业应配合科研机构进行新技术试制以及科技成果全面的产业化。调研结果表明,随着市场产品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与科研机构或高校开展合作的期望非常高,大部分企业很希望加强与科研机构或高校的合作,以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科技推广部门应建立水利成果转化推广的新机制,进一步完善水利科技推广成果转化的投入、考评奖励办法和相关政策,营造更好的政策环境,激发社会和企业的内在动力。要建立新时期产学研的联合开发研究和生产的新模式,为进一步促进科研和成果转化提供条件、奠定基础。

(4)完善水利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机构

强化服务意识。科技推广转化服务机构是政府为连接高校、科研院所与新技术成果需求企业和市场建设的桥梁,也是促进水利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水利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的主要职能应包括成果评价、技术交易、技术咨询等多方面。应改变目前服务机构覆盖面小、技术力量不足、服务基层水利技术推广手段落后现状,强化服务机构的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建立完善的服务网络,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开通科研与生产联系渠道。要提高机构的服务手段,使水利中介服务机构具有一定规模,在行业内有较高的知名度和权威性。要建立水利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基层人员队伍,加大对基层水利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强技术经纪人队伍建设,引进懂水利技术、懂市场和经营服务的高层次中介人才,为技术的供需双方提供可靠的中介服务,保证双方的有效合作和权益。同时,服务机构要加强对水利科技成果转化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做好水利科技成果转化的顶层设计,协调处理好水利成果转化服务机构与水利技术供需双方的关系,引导水利成果转化市场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把对经济社会发展效益最大的水利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篇2:水利勘测也要科技创新论文

水利勘测也要科技创新论文

勘测管理创新和完善,是建立勘测部门现代企业制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促进观念转变,加强勘测管理有效控制及勘测质量和工程造价,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创新推动技术进步,增强资源控制能力,提高勘测管理水平和效率。创新提高组织效率,有利于发挥勘测人员的积极性和提高组织管理效率。

一、勘测管理为什么要创新

(一)创新利于制度建设。我国很多水利工程勘测部门还未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特点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制度,部分企业领导只注重眼前利益最大化,对勘测管理投入不足,存在勘测规划不合理、勘测质量控制标准不统一、管理人浮于事等问题。勘测管理创新和完善可成为勘测部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创新促进观念转变。人的观念决定其行动,企业的观念也影响它的经营活动。目前,很多企业将主要精力放在承揽工程任务上,对勘测管理重视不够,导致工程造价失控、工程质量下降、经济效益下滑等问题,不仅制约企业前进,更影响社会良性发展。勘测管理创新,可以用先进的科学管理理论武装人们的头脑,促进人们转变思想观念,克服短视行为,通过加强勘测管理有效控制勘测质量和工程造价,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三)创新推动技术进步。在水利勘测中,一线勘测人员占绝大多数,他们的技术水平决定了整个过程的勘测水平。由于大部分一线勘测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勘测技能较低,因而造成水利勘测勘测技术整体水平较低。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但不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应用水平还不高,这也影响到勘测管理的成效。通过勘测管理创新,将提高勘测技术水平放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重要位置,通过精选人员和加强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通过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勘测效率;通过提高信息化水平,采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工具,增强资源控制能力,提高勘测管理水平和效率。

(四)创新提高组织效率。很多工程项目规模大、生产关系较为复杂,而项目管理组织架构不合理,职责不清,造成管理效率低。通过勘测管理创新,简化生产关系,减少管理层次,明晰责任和权利,有利于发挥勘测人员积极性和提高组织管理效率。

二、勘测管理如何创新

(一)勘测管理创新原则。创新具有风险性和市场性,因此勘测管理创新就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勘测管理创新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二是勘测管理创新要与市场发展需求相适应。生产力是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的有机结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通过市场竞争获得劳动对象,而劳动对象的获得又必须依靠劳动者;同时,对劳动工具的熟练掌握和运用,也是通过劳动者来完成的,劳动者是三者中的灵魂。因而勘测管理创新不能脱离劳动者的素质和技术水平,也就是说勘测管理创新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才能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其次,勘测项目是通过市场获得也要通过市场来实施,并通过市场取得回报。

(二)勘测管理创新方法。勘测管理创新,无非是从观念上、制度上、组织上、机制上、技术上、模式上等方面进行创新,但这些仍然是比较概念化的东西,不易实际操作,上世纪90年代美欧学者通过总结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管理经验提出了精益思想。该思想重视人的价值,简化管理方式,通过不断改进以求尽善尽美,这些都非常契合管理创新,因而可用于水利勘测勘测管理创新。具体实施如下:1、通过了解市场需求,按照市场需要来设计和开发产品,以拉动产品创新。所以建筑勘测部门在策划前期就要充分调查和研究市场需求,通过市场引导产品创新的方向。2、坚持全员参与持续改善。精益思想认识到个人能力是有限的,如果综合所有人的才智必然潜力无穷,因而鼓励员工共同参与、互相学习,在持续改进中不断创新和完善。3、创新成本管理和进度管理。一是通过树立成本意识,最大限度地控制资金、时间、人力、物力的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二是通过“最后计划者体系”加强团队合作,提高计划的可靠性与执行力,实现减少成本、缩短工期的目标。三是通过“准时化勘测”达到无库存状态和工序之间零时间衔接。四是通过“看板管理”准确传递物流或信息流,如采用MRP系统来进行精确控制,消除返工、窝工行为。4、通过模块化方法,建立技术创新平台。模块化有两层含义,一是运用系统论来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二是通过模块化结构对产品全生命周期进行重构,推出衍生产品。

三、水利勘测在工程勘测管理方面的创新

(一)全面创新的工程管理模式。水利勘测部门的生产经营特点相对也跟其他的公司企业有着非常大的不同,在水利勘测部门的生产经营往往具有非常的工程阶段性、相对流动性以及一定的工程季节性,此外水利勘测的生产能力负荷有着非常大的不均衡性,这就要求水利勘测部门必须从整个水利勘测部门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一定要吸收国际外的一些先进的、科学的、规范管理模式,同时经过调整适应逐步的提髙水利勘测部门自身的水利勘测规划管理模式,水利勘测部门可以采取整个勘测组织要科学合理并且与市场相靠拢,充分的保证整个企业生产的弹性,以及整个企业生产的刚性,此外对于勘测的管理职能和勘测作业职能要逐步的是两者实现分离,最终达到两者各司其职,相互促进。

(二)全面创新勘测管理观念。水利勘测勘测管理的创新其实就是整个水利勘测管理观念的创新,这也是提高整个水利勘测部门在当代激烈市场中生存下去的核心竞争力。众所周知,在水利勘测部门的管理中,如果水利勘测的管理者得到应有的.重视,才会逐步的培养人才、才能逐步的引进人才,同时加强创新的意识的培养,改变传统的水利勘测管理的理念以创新的思维方式来思考管理当代的水利勘测勘测。水利勘测勘测管理的创新有着非常大的紧迫性、艰巨性以及长期性,整个水利勘测部门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后才能从整个水利勘测部门长远的发展的髙度来定位勘测管理的创新,才能真正逐步的使创新工作实施到位。

四、结语

创新是任何一个企业不断进步的灵魂,水利勘测部门更是如此,勘测部门需要通过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这就要求我们工程技术人员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研究新方法,逐步提高水利勘测勘测技术与管理工作。

篇3:水利科技论文

水利科技论文

摘要:文章探讨了档案利用工作的主动性,档案利用主动服务的含义、重要意义;如何加强主动服务,水利科技档案利用工作主动性的途径。

【1】水利科技档案主动性分析

关键词:水利科技档案;服务;主动性;提升

1档案利用工作主动性的含义

档案利用工作的主动性是相对档案利用工作的被动服务而言的,简单地说档案利用工作的主动性是档案部门在熟悉库藏档案、掌握档案利用工作规律的基础上预知各类用户的利用趋势,主动提供档案资料,方便使用。

这就要求我们档案部门在档案的利用上是否主动上下功夫,大的方面是否主动于部门单位,小的方面是否主动于某个人。

2水利科技档案利用工作主动性的重要意义

水利科技档案是科学技术档案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水利事业和进行水利生产建设的必要条件和依据,它已成为我们发展水利事业的宝贵财富,具有很高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它是在水利工程、科研项目、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形成的大量的文件材料、图纸、照片、实物等有机整体,具有较强的现实实用性和保存价值,其在水利工程管理和工程运用及科研生产、设计施工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和取得的经济效益是十分显著的。

从长远来看,档案利用工作的主动性是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档案利用工作提高效率的一个有效可行的途径。

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和完善,水利系统管理已面向国际世界。

水利系统管理者面对众多的重大问题需要决策,如果临时一事一问查阅资料,势必延缓工作进程,被动缓慢,贻误战机。

另外,水利高层决策者对这些专业性很强的档案资料可能是外行,这就要求我们档案工作者为决策者提供档案这个宝贵资源,把档案利用工作变被动为主动,不等不靠,积极主动的多和决策者沟通,了解决策者的决策方向,瞄准目标提前出击,才能与决策者的频率相吻合,保证领导的工作准确有效地进行。

3增强水利科技档案利用工作主动性的措施

增强档案利用工作的主动性,应从几方面做起:一是更新观念,适应环境。

从你查我找,看摊守业,被动提供利用的陈旧工作作风中解脱出来,认真分析探讨市场经济给利用工作带来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新要求,新准则,及时调整档案利用工作与实际工作不相适应的部分,随时随地努力扩展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努力走出一条适应新形势的档案利用的新路子。

我处不定期利用工程观测、观测资料整编分析等档案资料,主动与全国各大型水库进行交流,为各大型水库掌握工程动态提供了可靠依据,避免工程和调度运用工作中的事故发生,进行正确合理地调度运用,验证设计数据,鉴定施工质量,充分发挥了水利科技档案的效益。

如今,工程管理工作的新标准、新要求有变化,由原来的工程建设为主向以工程管理、水资源管理转变,我们档案管理者要适应发展动向,档案利用也应以工程管理、水资源管理为主。

积极参与工程、水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预测工作中档案利用趋势,提前做好准备,彻底摒弃“坐等”的工作作风。

科技档案目录印制成册,发放到各个工程技术科室,让工程技术人员了解“家底”,为他们更好的服务;二是丰富室藏,保证质量。

水利科技档案专业特点决定了必须保证它的质量,即科技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和安全性,它必须反映水利工程客观实际。

除正常接收外,注重收集信息量大、利用率高的档案。

如我处在正常收集工程项目档案的同时,特别注重每年的《观测资料整编成果》、《控制运用整编成果》的收集、归档,以丰富室藏,充分体现了水利科技档案的凭证作用、考查作用和储备作用。

保证库存档案质量也有许多做法,如我处几次大的工程建设,都依据水库建库及其后来管理的大量水文、地质、工程状况和历年管理运用方面的资料编制的《陡河水库提高保坝标准工程设计》等档案,为工程建设节省了大量的建前工作,不但争得了时间(尤其是处于抗震救灾严重时期的震后复建工程),而且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为国家节省了大量投资。

丰富的库存和良好的档案质量为我们的实际工作提供了便利,也为我们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个人发展空间,我处工程技术人员依据建库五十多年来的档案资料,解决了许多技术问题,还为个人发表学术论文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并先后撰写了《陡河水库地表水资源初步分析》等具有实用价值的论文;三是向科学化、现代化迈进。

与时俱进是21世纪档案工作的时代特征,档案利用工作可以依托先进的网络技术实现“死档案”向“活档案”的转变,以网络促进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在不涉及保密的情况下,可以把库存的纸质档案扫描成电子档案,发表在单位的局域网上,让有需要的利用者一目了然,省去了利用者来回跑路时间,提高率工作效率。

利用计算机建立网络检索,对高利用率、价值高、利用范围广的档案资料做出专题索引或编写出专题资料。

专题索引方便了新来的技术人员的利用,他们具有针对性的利用档案,避免了盲目和重复工作,可以对档案利用有自信和重新的认识。

现代人对网络是信手拈来,档案利用服务借助网络这个平台可以说具有广阔的天地,档案管理者在网络利用这片天上应不拘一格,把档案利用主动性推向新的画卷。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当今社会的网络世界为档案利用提供了极大方便,但是没有原件的保管,没有档案原件作为依据,各种信息,尤其是专业科技信息的传播非但失去了源头,其可靠性也无法说清楚,这就要求管档案工作者越是现代化高速发展,越是要的注重原件的源头,积极主动地深入到各处室收集原始档案材料。

4水利科技档案利用工作主动性的途径

水利科技档案利用工作主动性的途径一是要组织编研,档案利用工作的主动性,可借助于编研资料而得以充分发挥。

选择服务对象,组织专题编研,是实现档案利用工作主动性的重要途径。

档案编研工作做得越多越好,人们获得档案资料的途径就越多越易。

编研资料不仅仅限于水利《基础数字汇编》《观测资料整编成果》等资料,这对广泛的档案利用工作是远远不够的。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编研资料编写内容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只要有利于水利工作的发展,能够满足所选服务对象的需求即可。

新时期,水利系统更注重水资源开发利用,提倡水资源绿色环保,水质监测编研,大量保留了水质检测的数据,便于监测人员研究水质情况,保证水源地的饮用水安全绿色。

防汛抗旱编研资料,汇总综合分析历年水文数据,汛期水位、雨量、泄洪流量,使工程技术人员在防洪防汛中直接获得信息数据。

档案只有通过组织编研,让它走出深闺,它才会像金子一样熠熠放光。

但强调一点,组织编研是带有创造性的劳动,需要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有科学价值的见解,面对水利工作新形势,要求编研要突出“早”;要选好编研对象;要掌握好适当的数量。

二是要方式多种多样。

水利科技档案利用工作有较强的生命力,主要在于科技档案利用与经济建设密切相关。

由于水利科技档案专业的特性,利用工作需要一个良好的行业氛围。

可以说,理论素养的提高,每个档案工作者都能办得到,关键是不能满足于现状,不能觉得工作能完成就行了。

要有争一流的创新意识,要做一个有心人,眼观当今世界水利发展动态和趋势,对照自己的工作,主动出击。

第一利用各种机会向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大力宣传科技档案内容,发放科技档案目录和内容简介,制作精美橱窗宣传科技档案价值;第二利用水利学术期刊、杂志等广泛宣传;第三定期召开利用工作经验交流会,组织参观学习,从而拓宽利用工作主动性的思路。

参考文献:

[1]邹韶华.浅谈科技档案的利用工作[J].兰台世界,,(12)

[2]高凌.浅谈企业科技档案的利用[J].云南档案,,(5).

[3]赵劲柏.如何提高科技档案利用效益[J].陕西档案,,(5).

[4]王艳丽.做好科技档案的“收、管、用”[J].机电兵船档案,,(2).

作者:吕小辉 单位:河北省唐山市陡河水库管理处

【2】水利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创建

摘要:总结了山东省水利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和发展的现状,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从加快水利专业领域研发平台建设、实施水利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程、加快构建地方水利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水利科技服务体系建设4个方面论述了山东省水利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主要任务,同时提出了保障措施。

篇4:分析水利科技创新技术应用论文

分析水利科技创新技术应用论文

0引言

为了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加快行业发展,必须积极探索新技术新工艺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广泛应用,包括防水毯施工工艺、生物砌块施工技术、长距离输水工艺、板式倒流技术、绿化(透水)混凝土、人工湿地技术等工艺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日益得到广泛应用,有利于节约资源、节省工程成本,坚持“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的施工理念,缩短施工工期、提高经济效益。

1水利工程施工新技术的应用

1.1钢筋连接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钢筋是一个重要的施工材料,应用非常广泛。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很多文件对钢筋的应用都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因为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误差。只要误差保持在规定的范围之内,钢筋的实用性一般不受影响。比如,钢筋焊接数量的单双数、焊接接头面积的百分率等,都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和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焊接方法。施工单位在应用钢筋连接技术的时候,要参照最新的规范和标准选择钢筋焊接新技术,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施工。

1.2堆石混凝土技术

堆石混凝土充分利用自密实混凝土(SCC)所具有的高流动性、抗分离性等优势,将自密实混凝土随机填充在粒径较大的块石内而形成混凝土堆石体的一种技术,由于自密实混凝土具有抗离析、高流动及强填充黏结等特性,故其在自重作用下会完全填满堆石体空隙并与之成为一体,稳定性较好,大大减少水泥用量和投入成本,且自密实混凝土浇筑方式施工工艺简单、便于施工。

1.3绿化混凝土技术

绿化混凝土技术通过将绿色植物种植在混凝土空隙中的方法将绿色植物与混凝土切块结合起来的一种健康环保的新型防護技术,该工艺在实施过程中包括两个步骤:①先将混凝土进行预制砌块处理,并在其上制作大量不规则孔径,由于混凝土主要由废渣及碎石构成,为了提升其耐久性与坚固性,必须将一些高分子材料掺入孔径中,并使之与预制砌块充分混合;②将植物生长所需的肥料与土壤填充在混凝土砌块的孔径中,并加入适当保水剂,待植物生长后便可形成既美观又环保的保水体。绿化混凝土技术可以实现生态功能与防护功能、草皮护坡与混凝土硬质护坡技术的有机结合,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还能大大节省工程成本,其生长基的抗压强度随着水泥量的增加而增大,如图1。

1.4防水毯施工技术

防水毯方式施工技术也就是膨润土防水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具体应用,膨润土防水毯技术将钠基膨润土填充在一面是无纺土工布而另一面是有纺土工布的两层土工织物之间,并采用针刺法连接并固定膨润土颗粒而形成抗剪性能与防水性能较好的防水毯。膨润土的矿物学名为蒙脱石,采用天然钠基膨润土为原料制成的防水材料性能稳定、结水能力强、与水接触48h后即完成水化反映,随即膨胀4-5倍,并形成体积更大的胶体隔膜,可以有效防止水分渗入,同时其具有自我修补功效,可以较为持久地发挥防水性能。

膨润土的矿物学名为蒙脱石,采用天然钠基膨润土为原料制成的防水材料性能稳定、结水能力强、与水接触48h后即完成水化反映,随即膨胀4-5倍,并形成体积更大的胶体隔膜,可以有效防止水分渗入,同时其具有自我修补功效,可以较为持久地发挥防水性能。膨润土防水毯由新型复合防水材料制成,而且当前尚无国家标准,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可以参照美国与韩国相关技术标准,如表1所示。

1.5振冲技术

振冲技术是在高压水流的作用下同时通过设备振动促使松沙地基更加密实,或是在软弱黏性地基中开挖并将碎石等填充物注入其中形成桩型柱体,并使桩型柱体与黏性土紧密结合形成压缩型复合地基,从而完成软土地基加固的一种技术。必须通过对水、电、料三者进行控制以加强振冲技术施工质量的控制,①振冲技术运用过程中水是关键因素,既保证水量的充足,防止塌孔并保证制桩顺利进行,又要按照土质及施工强度要求确定恰当的水压,成孔过程中,水量和水压越大越好,而当接近或达到设计加固深度时,必须缓慢降低水量和水压。②按照现场制桩试验的要求确定并控制密实电流,只有振冲器在某一固定深度留振时间内电流稳定在某一数值上,这一电流才能作为密实电流。③加料过程必须缓和,切忌加料过猛,在桩基处所需的填料比其余部分要多,桩基处填料量占全部填料量的1/2-3/4左右。

2水利测量与数据处理新技术应用

2.1GIS技术和数据库技术

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是地理信息系统的简称,该系统由计算机、地理数据和用户三方组成,结合可视化平台及地理数据空间属性的基础上,将图形与数据有机结合,是传统地图学与现代技术有机融合的一项空间技术,可以实现量大繁杂的水利信息的采集、存储、分析、管理。

当前GIS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例如国家防洪抗旱(灾)总指挥部所开发的“区域性防洪减灾信息系统”便是基于GIS技术所开发的。GIS应用于水利工程施工的.时间不长,通过三维全景将施工总布置进行虚拟化展现,可以将工程各分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互关系直观展现出来,并进行水利工程与建筑物施工全过程的动态仿真演示与可视化分析、查询和统计,直观而清晰表现出水利工程施工的动态过程。

2.2GPS定位技术

GPS定位技术包括地面监控和空间星座两部分,其中的地面监控部分由包括卫星监测站、主控站和信息注入站在内的5个地面测站组成,GPS的用户设备包括接收机硬件和处理软件两部分,用户通过接收机硬件接收GPS卫星信号,并通过处理软件对信号加以处理并将其转换为地理位置、速度等可用信息,并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提供指导。GPS定位技术与传统的信息收集处理技术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

①定位精度高,GPS在50km范围内定位精度可以达到1×10-6~2×10-6,在100-500km范围内定位精度可以达到1×10-6~1×10-7,1000km范围内定位精度可以达到1×10-9;

②测站间无需通视便可根据水利工程施工需要灵活选点定位,且不受天气干扰,在任何时间地点全天候连续观测;

③观测历时短,20km范围内静态定位只需要15~20min。

3结语

综上所述,新技术新工艺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引进,既提高了工程质量,节约资源,降低成本,缩短工期,又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这些新工艺新技术不仅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成功应用,而且在其他工程,如膨润土防水毯防水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环保、民用建筑防水施工等领域应用广泛,作为水利工程设计者,必须不断探索新技术新工艺的合理设计与有效应用。

参考文献:

[1]罗安静,李效强.关于新技术新工艺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11):274-275.

[2]张健,潘杰.浅谈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作用[J].水利天地,(03):45-46.

[3]陈国柱.水利水电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技术的现状和展望[J].科技资讯,2014(14):33-36.

[4]庄伟,鄢旭燕.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应用和环境保护探析[J].科技风,2014(10):17-19.

篇5:产学研相结合水利科技创新研究论文

1产学研相结合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水利发展的现状来看,产学研相结合仍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K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工程带科研的政策落实力度不够;L产学研相结合的组织形式比较松散,临时性、形式化,缺乏满足水利科技创新的持续性;M综合性科技研发平台建设不足,重复投资严重;N推进产学研相结合工作尚未形成合力,缺乏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和统筹安排;O部分单位超出自身技术实力申请项目,又不能充分发挥大学、科研单位的技术优势,使项目难以交差,造成国家投入的浪费,存在较大风险。

篇6:产学研相结合水利科技创新研究论文

推进产学研相结合是国家战略性措施,水利主管部门应立足中央新时期治水思路,围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任务和水利发展的科技需求,积极探索产学研的新模式,加快构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不断集聚和整合技术创新要素,实现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2.1加快构筑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

a.落实好“工程带科研”政策,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

b.引导水利企业加大科技投入。企业应着力依托科研单位,根据内在发展需求,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为提高市场竞争力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储备。

c.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引进国外科学技术和资金。充分利用“948”项目、水利科技成果推介会等形式,引进先进的水利科学技术及装备,加快各种技术的组装集成、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促进本土水利技术的升级和产品的更新;积极利用国际组织和国外政府赠款与资助,引进海外投资,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2.2加快构筑人才联合培养体系

在产学研相结合的`工作中,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发现、培养、使用、凝聚人才作为科技创新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多种措施,努力营造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科研单位可以通过聘请高校教授参与课题的指导和研究、鼓励研究人员到高校和相关企业去兼职、利用科研平台进行联合研究、与高校和生产单位联合建立培训基地等方式,联合培养人才。近年来,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先后与山东建筑大学、山东农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签订了框架合作协议,并设立了教学科研基地,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成效显著。

2.3加快构筑科技成果推广转化体系

以水利技术推广机构为依托,引导大学、水利科研单位、施工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逐步探索和建立起以大学和科研单位为依托、以企业为主体的充满活力的多元化水利科技推广体系,加强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充分利用各级科技推广计划,优先推广一些回报率较高、对水利建设和管理有利的先进实用技术;充分利用市场对科技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对一些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科技成果,积极推进产业化,利用市场机制促进推广转化。

2.4加快构筑水利科技服务体系

依托科技信息机构、水利网络资源,建立健全山东省水利科技服务体系,构建网络科研环境,实现大型科学仪器设备、水利科学数据等科技资源的共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促进水利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支撑科学技术创新。扶持和培育文献数据库、高级技术人才库、科技信息、技术交易等科技中介机构,探索建立水利先进技术交易服务网络体系,形成开放高效的科研保障体系。

2.5产学研相结合的几种模式

由于研究的类型不同,会出现不同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以基础研究为主的,采取以大学为主体、与科研单位联合的模式;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采取以科研单位和大学为主体、与企业联合的模式;以应用研究为主的,采取以科研单位为主体、与企业联合的模式;以开发研究为主的,采取以企业为主体、与科研单位和大学联合的模式。对于公益性研究项目,应当由公益性研究单位承担。

篇7:探讨体制改革水利科技论文

探讨体制改革水利科技论文

1科技投入与投向

从科研活动类型上看,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比例为4.8%,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大多在20%左右,相对较低的日本也在10%以上。受我国科技投入基础研究比例偏低影响,水利科技基础研究投入比例也一直停留在低水平,20仅为3.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低于农业、林业的水平。

2科研力量布局

在科研力量布局方面,主要介绍国土面积较大、人口也较多的美国和俄罗斯的情况,并与我国进行对比。美国联邦层面的水利科研机构主要包括陆军工程兵团水道试验站、内政部垦务局技术服务中心、内政部地质调查局水资源研究处、国家气象局水文实验室、农业部自然资源保护局水土保持实验室。流域层面没有下属的科研单位,其科研任务主要由大学、相关研究所和企业承担。各州虽说有成立自己水利科研机构的权力,但是大多都设在州立大学中,如爱荷华大学水力学研究所、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水资源研究所、托莱多大学伊利湖水资源研究中心、德克萨斯大学水资源研究中心。美国的水利科研力量布局与水管理体制密切相关,其科研布局以需求为导向进行设置,市场机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水土保持科研机构和地方科研机构多数挂靠在高校,避免了资源的浪费;部分科研机构特色鲜明,如托莱多大学伊利湖水资源研究中心主要研究五大湖———世界上最大的淡水生态系统的水问题;学研结合紧密,人员培养与研究相结合,创新能力较强。俄罗斯联邦层面的水利科研机构主要包括水资源综合利用与保护研究总院、国家水文研究所、土壤改良科学研究院、水工科学研究院股份公司。流域层面没有下属的科研单位。各研究总院基本都在地方设立了分院,如水资源综合利用与保护研究总院设立了8个分院,覆盖了俄罗斯全境,分别负责各地区水利科研工作。俄罗斯的水利科研资源高度集中,有利于攻克重大科学技术问题;按照水资源、水文、水工、水土保持设置研究所,分工明确;基本不存在竞争;缺乏激励机制,难以淘汰低水平研究人员;多学科交叉领域研究能力较弱。我国国家层面的水利科研机构主要包括水科院、南科院、中科院涉水研究所、部分教育部高校。流域层面有长科院、黄科院、珠科院等科研机构。地方层面有26个省、市、自治区设立了省级水利科研机构,部分地方高校也承担一些科研任务。我国的水利科研力量布局与水管理体制和行政区划密切相关。优势是科研机构可直接服务水利行业;科研与流域、区域发展结合紧密;能够吸引人才从事长期研究,并且熟悉流域和地方情况。劣势是存在区域分割,竞争不足;区域的特殊性问题不一定能支撑地方科研机构的生存和发展;流域、区域、地方高校科研平台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复建设的现象;多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能力不强。

3科技项目管理

在科技项目承担主体方面,发达国家的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鼓励产学研结合的联合申请,如日本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组成技术创新联盟承担政府部门科研项目。欧盟科技框架计划每个项目申请要求至少3名合作者,并且具有互补性。我国水利行业由于缺乏实力雄厚的高新技术企业,企业在科研中发挥的作用不足,且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在项目立项评审方面,同行评议是目前比较普遍的评审形式,国外基本都采取了分类立项评估的方式,针对不同项目类型建立了不同的评价原则和评价指标。注重评审专家的独立客观性,确保评审结果公平公正。如欧盟科技框架计划通过招标方式公开遴选评审专家,通过签署一系列合同和协议,避免专家与所评审项目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确保专家作为独立人参加评审。在项目组织实施方面,我国科技项目管理“重立项、轻管理”问题比较严重。欧盟科技框架计划和德国会对项目实际进展情况与预期进度的吻合度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措施,提出下一步建议,甚至取消项目资助。在科研诚信制度方面,发达国家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来规范科研不端行为,一些国家还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处理科研诚信问题。与国外相比,我国水利科技计划实施中失信行为惩处力度不够。如欧盟科技框架计划对于失信行为除了取消未来几年内申请科技项目的资格外,还建立了违约赔偿金和罚款制度。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国外十分重视对科研间接成本和人力资本的合理补偿。美国对间接费用占直接费用的比例没有设置上限,间接成本率为58%左右;人员费用根据项目研究需要申请,如国家科学基金人员费用可以占到总经费比例的80%,在职科研人员约25%的工资可从基金项目经费中支出。我国科研经费对间接费用考虑不足,劳务费和绩效支出比例偏低,不利于提高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在科技成果评估方面,国外一般采用独立的第三方进行评估,对不同类型科研项目采取分类评估,基础研究注重其创新性,应用研究注重其应用和推广前景。此外,除了对单个项目的评估之外,特别重视对科研机构的整体绩效评估。

4科技转化与推广

在科技推广经费方面,农业科技推广经费每年在7亿元左右、林业每年也有2亿元。水利部科技推广计划专项经费每年只有4500万元,地方设立的推广专项经费每年投入规模在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不等,推广经费总规模十分有限。在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方面,农业、林业设立到县一级的推广机构,农业则覆盖到了乡镇一级。与农业、林业相比较,水利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十分不健全,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仍未设立相对独立的科技推广机构,特别是基层科技推广机构缺失。在企业发挥作用方面,发达国家的技术开发一般都由企业主导,企业依托高校、科研机构进行技术创新,政府负责推动产业与科技的结合。如美国设立了一系列的产学研合作计划、英国产学研模式多样(教研公司、科学园区、联系计划、法拉第合作伙伴研究中心)。在科技转化服务机构方面,美国、俄罗斯、日本的部分高校或科研机构都建立了自己的科技转移中心,加快技术转化和商业孵化。在扶持政策方面,美国规定联邦政府实验室要把其研究经费的一定比例用于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美国、俄罗斯、英国、日本为创新企业提供税收优惠政策。英国还专门为设立了激励科研与产业结合的奖励。

5思考与建议

水利科技体制改革要在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框架下进行,此外,事业单位分类来gaige、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都会对水利科技体制改革产生影响。因此改革要有系统思维,需要统筹推进,要制定完善的配套政策。同时,借鉴国内外经验做法,提出以下粗浅思考和建议。

5.1明确各类创新主体的定位,促进水利科研力量布局不断优化

进一步加大竞争立项的力度,特别是应用研究项目,应打破流域、区域的保护和封闭,要改变“撒胡椒面”式的投入方式,利用市场机制作用,对国家、流域、区域层面科研机构和高校进行优化整合,避免重复建设,形成分工明确、科学合理的科研力量布局。基础性、前沿性和全局性的重大水利科技问题主要由国家层面的科研单位承担。结合具体需求的水利科技问题主要由流域、区域科研机构和地方高校承担,要放开竞争,促进布局合理化,形成有流域、区域特色的研究机构。部分区域科研机构根据主要业务进行职能转变,更多地承担技术中介、推广等工作。具有明确产品导向和产业化前景的技术开发,企业应作为实施主体。要充分利用高校的学科和人才优势,依托水利部教育部共建水利高校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领域取得原创新突破,省部共建水利高校可更多地参与到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当中。

5.2完善适应不同类型科研活动特点的投入和管理机制

投入上,加大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基础研究投入,提高水利原始创新能力;建立政府的财政为主渠道的公益类科研投入机制;产品类项目应以企业投入为主,对于政府引导企业开展的科研项目,可采用“后补助”及间接投入等方式给予支持。立项上,基础研究继续实施政府导向、自由申报、同行评议的管理方式;应用类科技项目实施公开招标,择优选择。评估上,基础研究以同行评价为主,着重评价成果的科学价值;应用研究由用户和专家等相关第三方评价,着重评价目标完成情况、成果转化情况以及技术成果的突破性和带动性;产品类和产业化开发由市场和用户评价,着重评价对产业发展的实质贡献。

5.3完善科研间接费用和人员费用管理

完善科研间接费用和人员费用管理需在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改革的基础上进行。实施差异化、精细化的间接费用补偿政策。在成本核算基础上通盘考虑,区分科研承担单位类型,区分科研活动类型,不同单位可根据科研人员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部分调整。加强间接费用监管。一方面,健全科技经费监督管理机制,加大对科研经费尤其是间接费用的监管力度。另一方面,项目承担单位可结合自身情况,完善间接费用管理制度,健全内部控制与监督制约机制。重视科研人力资本支出,落实并提高绩效支出比重。适当增加经费使用灵活性,授权高水平创新团队按规定自主支配科研经费,探索顶尖人才自主使用科研经费模式。

5.4建立独立的第三方科技评价机制,加强科研信用管理

注重维护学术研究的独立自主性,在立项、成果评估等环节采用独立的第三方专家团队进行评估,出资人和评估执行者相分离。建立专家数据库,扩充专家库的专家数量和专业范围,实行评审专家轮换、调整机制。实行评审专家回避制度,评审开始前,专家要签署利益冲突声明。制定水利科研信用管理办法,对项目承担单位和科研人员进行信用评价,并按信用评级实行分类管理。建立“黑名单”制度,将严重不良信用记录者记入“黑名单”,阶段性或永久取消其申请财政资助项目或参与项目管理的资格。建立违约赔偿金和罚款制度,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处。根据年度报告、中期检查等节点评估情况决定是否继续进行研究资助,建立项目退出机制。

5.5进一步完善科技转化与推广体系

建立和完善包括水利部、流域机构、省、市、县、乡在内的水利推广机构,鼓励科研单位、技术开发企业设立推广机构。以社会效益为主的技术推广工作,由政府支持的推广机构完成;以经济效益为主的开发类技术,鼓励和支持企业推广。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和各级政府的经费投入及信贷、匹配性资金、税收等政策性投入,鼓励、引导全社会多渠道、多层次地增加科技推广投入,加大对重大公益类成果转化与推广的经费投入。创新产学研模式,扶持和培育一批水利高新技术企业,对易于推广的产品设备进行系列化开发及生产,形成一批拳头产品。探索以奖代补,设立激励水利科研与产业结合的奖项。

篇8:农村水利科技论文

农村水利科技论文

一、天津市农村水利科技现状

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农村饮用水处理技术天津市部分农村存在饮用高氟水、苦咸水的问题,处理高氟水、苦咸水的最主要技术是膜技术,其中使用较多的是由国内生产的处理膜,在技术上与国外产品还有一定差距,膜的使用寿命较短,饮用水处理成本偏高。天津市农村水利管理部门与科研单位积极协作,通过对国外设备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研发小型苦咸水淡化设备,结合农村饮水安全及管网入户工程,在适宜区域积极示范推广应用反渗透膜等水处理技术,努力降低农村饮用水处理成本,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及管网入户工程的科技含量,有效解决高氟水、苦咸水地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积极探索改善农村水环境的新技术改善农村水环境已成为天津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农村生活污水、面源性污染正在成为越来越困扰农村工作的重要问题。天津市水利管理及科研单位针对农村坑塘、河道、湖泊、湿地水污染及水体富营养化问题,集中研究新型人工净水草技术、锁磷剂应用技术、黑臭水体底泥污染原位控制技术、微纳米气泡曝气技术以及河湖生态护岸技术等多项实用处理技术,开展小城镇生活污水生物菌高效处理示范项目、农村生活污水土地渗滤处理技术的引进与示范,积极探索多形式的农村水环境治理技术,改善了农村水环境,保证了现代农业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水土保持建设技术的基础研究天津市蓟县山丘区是水土流失发生的主要区域,作为天津市的唯一山区、水源保护区和“后花园”,如何更好地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是该区域水土保持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积极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模式研究,在蓟县山区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更深入地研究水土流失的机制、监测等技术,保护水源,相继开展了引滦水源保护林机理、蓟县山丘区水土流失发生发展机制、水土流失遥感监测等基础研究。

深入开展农村水利科普及宣传工作天津市利用“中国水周”“科技宣传周”“节水宣传周”等活动深入区县,利用展板、影像图像等形式宣传节水知识,向农民朋友发放农村水利科普宣传品,现场解答农民朋友提出的问题。活动面向基层水利职工和广大农民朋友宣传先进实用的农田水利科技知识,推介农田水利方面的新观念、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适时发布农村水利的科技信息和科技动态,达到提高农村水利科技意识、普及农村水利科技知识的目的。通过提高农村水利科技含量,促进农业科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2.农村水利科技工作存在的不足

当前,天津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业发展由过去只注重粮食产量向重视农产品多样化转变,由过去纯农业向农村工业化、产业化、商品化转变。农村经济结构的多样化、农村集镇的'城市化及农民住宅的小区化,使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和保障能力与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特别是农村水利工程的防洪除涝能力不高,农村灌溉渠系水利用系数较低,不少城镇在排涝动力的配备上还是按照农业的排涝标准进行设计建设,农村居民饮用水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生活和生产污染严重,农村水利科技含量仍然较低,农田水利工程经营机制没有达到良性运行目标,山区小流域治理的标准不高等问题依旧存在。这一切,都对农村水利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方向和更高的要求,促使工作的范畴和中心向着更深层次发展。

二、天津市农村水利科技发展的方向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未来一段时期,天津市农村水利建设的组织形式、建设内容、管理方式都将会发生重大的变化,农村水利的内涵不断延伸,外延不断拓宽,农村水利工作将需要水利、经济、农业、环保、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支撑,更多高分子材料、机械化施工、机械化灌水、自动监测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先进科技在农田水利中开始应用,农村水利现代化进程将逐步加快。就天津市农村水利科技发展而言,未来天津市农村水利科学研究要紧紧围绕农村水利发展,继续开展目前天津市农村水利科技工作的重点内容,同时还要结合实际,以服务多功能农业开发为目的,积极开展农村水利科技研究工作。

1.农村水利基础研究

①加强对农村供水方面的研究

天津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已基本解决农村地区居民饮水问题,但由于其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还存在着饮用高氟水、苦咸水等不达标水的问题。下一步即将启动天津市农村供水提升工程,旨在能全面解决农村供水问题。农村水利管理部门应加强农村供水工程设计、供水模式、水质提高、管理方式、供水指标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力度。

②加强对高效节水、环保等领域的研究

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农村水利服务农业的作用将逐渐凸显,科学技术研究也会不断向高效节水、环保的领域扩展,设施农业灌溉制度和规程、农作物水分信息采集和精准灌溉技术、高性能节水灌溉设备和技术、提高水分和养分利用效率研究、不同水质高效利用研究、土壤水分运移规律和调控技术研究、不同灌溉模式条件下的土壤水肥热及作物光合作用规律的研究、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应用等科研工作必将得到重视。

③加强对农业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研究

农业用水是天津市用水大户,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是最直接也最有效的节水行动,加强农业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是必然的趋势。对此可以根据水资源量和蓄水工程预测的调蓄能力来合理安排作物的种植结构,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农业用水效率;采用自动化控制技术集成,实现向农田供水的分散水源的集中控制、统一调度,提高灌溉保证率;分析南水北调通水后天津市农业需水及供水面临的新机遇,提出充分利用地表水和再生水、控制减少地下水用量、扩大灌溉面积等措施;研究和推广应用农业输配水节水工程中的防渗高效输水技术集成模式。④加强对农村水环境保护的研究。农村水环境是指分布在广大农村的河流、湖沼、沟渠、池塘、水库等地表水体、土壤水和地下水体的总称。天津市农村水环境的威胁主要来自于农村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农业面源污染、污水灌溉、农村居民生活废弃物、土地沙化以及农民水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用科技促进农村水环境保护工作开展,可以在发展农村水资源监测技术、推广节水控污技术、污水灌溉技术研究、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土地渗滤处理污水技术研究、农村单户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广泛开展宣传教育等方面努力。

2.农村水利管理研究

①加强对农村水利建设的研究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强管理的重要前提,需对天津市农村水利现状加以多层次研究,提出农村水利建设的规划和发展思路。要引入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表达机制,切实保证建设发挥真正的效益;政府及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大农村水利政策、监督、考核指标体系等方面研究的力度,确保工程建设的规范、质量和效益发挥。

②深化农村水利管理体制研究

目前全国正在开展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必须要借助这项工作,开展农村水利工程性质和用途的分类改制;建立农村水利工程的用益物权制度,使农村水利工程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从而形成农村水利工程的责、权、利统一的产权结构;研究多种形式的用水合作组织管理体制,实现农村水利工程产权归用水合作组织所有。

③探索建立农村水利投融资机制

农村水利建设项目既有公益性,又有竞争性,还有大量项目介于两者之间,项目建设所需资金量大,单靠国家财政投资明显不够。对此可依据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特性,不断探索新的投融资机制,对于具有公益性的项目,政府应加大投资,通过政策调控,激发群众的建设热情;对于具有竞争性的项目,应将权利下放,实施竞争立项;对于介于两者之间的,应建立多渠道融资机制,由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有机结合,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同时,要探索新的组织形式,以实现农村水利投入多元化。

3.农村水利信息化研究

①建立天津市农村水利管理信息系统

农村水利建设涉及各级政府部门,各方往来产生的文件繁多,各方下达或上报的信息复杂多样。为了共享这些资源,进行适当的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方便查找利用,需要构建一个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利用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加快农村水利管理与建设,实现农村水利基础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同时,加强开发和利用科技,固化农村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的纪检监察工作制度。

②建设农村水利科技制度创新平台

农村水利科技创新的平台可以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种,有形平台是指水利试验基地和技术实验室等实实在在存在的,而无形平台是指水利协会组织、农村水利科技服务网站和水务期刊等。针对天津市的情况,可开展高效节水科技示范园区、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示范区、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等有形的平台,将农村水利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经验等引进并融入平台上,发挥示范的作用,培养人才。同时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化、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建立各类创新平台,促进农村水利科技的发展。

4.农村水利人才教育和培训

农村水利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的科技人员,天津市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健全,办公条件、人员和经费都得以落实,如何提高基层农村水利技术服务人员的素质是重中之重。

①根据基层水利行业科技人才的现状及需求

聘请具有高水平、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以及科研院所专家,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以适应农村水利的发展。同时应掌握这些人才的情况,包括他们的专业特长、发展前景、培养方向、人才规模和发展规划等,并挖掘现有的人才,建立天津市农村水利人才数据库,形成一套完整的农村水利人才激励机制,大力打造高水平的农村水利人才队伍。

②以服务三农为目标

培养基层农村水利科技人才,创新人才教育和培训模式。与科研院校结合,开展定期培训,实现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培养人才;鼓励和组织区县水利职工、水利站长参加全国水利专业技术培训;聘请著名专家和学者,开展水利科技前沿类课程培训,讲解与水利事业发展相关的新方法、新政策、新标准、新规范、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根据专业技术职称需要,联合市水务局相关部门,开展岗位专业知识类培训,有计划地制定培训方案,开展示范培训和制作网络培训课程资源。

篇9:淮安水利科技论文

淮安水利科技论文

1多措并举、精心组织,水利科技工作有序推进

近年来,我们采取多种形式,积极搭建各类水利科技服务平台,为创新水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是增加了对农水科研试验站的投入。淮安市有涟水、淮阴、盱眙三个水利科学试验站,其中涟水试验站是水利部批准确立的全国100所农水科研重点试验站之一,共有职工15人,试验用地123亩,兴建了试验基础、试验大棚以及水土保持测试示范区,为进一步研究淮安市水利科技推广与应用创造了条件。二是搭建创新技术服务新平台。淮安市水利局与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签订水利科技全面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淮安市科技兴水、提高科技贡献率进入到一个新层次。三是建立了雄厚的技术人才。淮安市水利系统除了局机关及相关直属机构外,还有甲级设计单位1个,一级施工企业1个,二级施工企业6个,水利系统职工总数约4000人。其中技术人才总量占在岗职工队伍总数约50%,为淮安市水利科技推广工作提供了人才支撑。

2投入不足、人员结构老化,水利科技工作仍有问题

“十一五”以来,水利科技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就从水利当前发展的力量上分析,水利发展还没有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目前水利科技工作还面临一些问题。

2.1科技资金投入仍显不足

随着水利服务领域的拓宽,科研成本的提高,当前的科技经费投入仍不能满足水利科技发展在深度和广度上的需求。未设置专项科研基金和奖励基金。

2.2水利前期工作中必要的研究工作开展不够

主要体现在工程规划设计中科技创新意识不强,缺乏创新内在动力,设计方案及技术支持储备上准备不足,尤其农村水利工程面广量大,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没有跟得上。

2.3水环境保护对策措施研究需进一步加强

淮安市水体允许纳污量、地下水回灌技术、水环境管理模式等研究进度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尤其水花生打捞处置一体化技术、生态清淤技术等研究有待创新突破。

2.4智能水利发展提出的新问题

在全球物联网技术发展前提下,淮安市水利信息化建设中各系统信息交换编码体系和技术规范、中心数据库动态维护、主要应用系统实现智能功能等要求,将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面临的重大挑战。

2.5水利科研基础设施老化

三个水利科研站长期资金缺乏,配套设施没有及时到位,加之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得不到正常的维修更新,在长期的运行中严重老化,加之数据采集手段原始,精度难保证。

2.6水利科研人员结构老化

人员年龄偏大、学业偏低、专业人员偏少。

2.7各县区发展很不平衡

少数县区和单位对水利科技工作重视不够,技术创新和推广意识淡薄,科技优先发展的措施没有得到很好落实,缺乏必要的`激励措施。

3构建体系、建立机制,让水利工作插上科技翅膀

“十三五”期间,将针对工作的热点、难点开展一批项目研究;引进、推广、应用一批先进水利科技成果,建设一批水利科技示范区;建设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的水利科技人才队伍;建成水利科技知识普及基地;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和社会力量等共同参与的水利科技创新投入体制和机制,不断提高投入强度。

3.1完善四个推广体系

科技推广是一项促进水利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水利行业科技进步,为实现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服务的一项重点科技工作,必须加强推广体系建设,具体在四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是勘测设计技术推广,在工程设计过程中推广成熟的技术产品、优化工程布局和结构型式等工作;二是以水建公司为代表的水利施工企业,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推广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施工效率;三是三个水利科研试验站,淮阴区、涟水县、盱眙县水利科学试验站,在工作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先进的设备开展水利基础技术推广工作;四是以乡镇水利站为基础的水利科技推广体系,包括村组水管员,在工程日常运行、维护等工作推广成熟的科学技术,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3.2建立四项研究机制

科技研究平台,在水利科技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我们紧紧围绕淮安市水利发展大局,深入开展水利现代化、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护等课题研究和技术攻关,加快提升淮安市水利建设与管理的科技含量和服务全面小康社会、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的能力。一是合作机制,在淮安水利系统内广泛开展与扬州大学、河海大学、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的合作,由这些单位每年提供3~5个科研课题,与市县水利局进行对接,开展课题研究。二是奖惩机制,建立水利科技奖励基金,激励广大科技人员创新、创造的积极性。设立水利课题配套研究基金,对部、省立项的项目给予经费配套;设立科研成果奖励基金,对获得上级奖励的项目,按获得奖金的不同比例给予配套奖励;设立水利学术论文奖励基金,年底组织优秀论文评比,主要作者在水利初、中级职称评审中给予加分。三是引进机制。与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省水利厅密切联系,争取在推介的技术指南中优先安排最新的水利科技成果在淮安水利工作中推广应用,引进推广“948”项目等。四是创新机制。针对水利工作热点、难点问题,引导和激励系统部门单位大胆运用新思路、新举措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突破重点、化解难题、提升效能、激发活力,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工作水平,推动水利创新创优工作上层次、出精品。

3.3建立多个科普平台

“十三五”期间,我们将积极开展水利科学知识普及工作,重点抓好五个交流平台,并以樱花园等一批区域内水利工程为基础,探索建立淮安市水利科普教育基地;在“淮安水利”网站上设立专栏,办好网上水利科普园地,让广大水利科技工作者能在水利建设、农村水利、城市水利等各方面参与交流;建立QQ交*群,为淮安水利科技工作者建立的一个即时通讯平台,能够实现科技信息共享,广泛快速传递水利科技信息,解决在工作中的遇到的问题;拍摄制作水利科普宣传片;办好《淮安水利》杂志,编发水利科普读物,加大科普宣传工作。

4精心挑选、科学布局,积极推进水利科技示范区建设

水利科技示范区是将水利科技成果进行试验示范,集成配套,发挥推广示范效应的水利科技成果推广示范区域。能够充分发挥水利科技成果在开发、转化、推广、产业化中的示范作用,促进水利科技发展和技术进步,推动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着重开展了以下水利科技示范区建设。

4.1科学发展的现代化生态灌区示范区

紧紧围绕水利工程生态化、科学用水节约化、配套工程标准化、科学设计人性化、建筑形象景观化、用水调度科学化、工程管理信息化、管理队伍组织化等八个方面积极推广科技知识,建设现代化灌区,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作用。

4.2节水高效的管道灌溉示范区

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运用管道节水灌溉技术对项目区进行节水改造,充分发挥其作用,管道工程可大量节约用水、减少输水渠道占用耕地面积、降低提水费用、节约灌溉用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减少灌溉矛盾等方面。

4.3生态河道建设示范区

对农村面广量大的河道进行生态治理,实施活水、净水、洁水等工程,从而使河道在满足防洪除涝、灌溉供水、通航等要求的同时,能与周围的生态系统相互和谐、协同发展,保持河道生态平衡,维系良好的生态系统。

4.4长藤结瓜式现代化灌区示范区

在盱眙县,结合灌区改造工程,打造长藤结瓜式的现代化灌区。通过对渠首泵站、输水、配水渠道系统(称之为藤)和灌区内部的小型水库和池塘(称之为瓜)进行科学改造,利用科学手段对蓄水、调水、提水、引水等方案进行优化,并采取现代化手段进行管理,使灌区使用效益、效率最大化。

4.5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在盱眙县和市废黄河两岸沿线,打造水土保持示范教育基地。市樱花园已创建成全国第三批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形成了完整的平原沙土区城市河道水土流失综合防护体系,起到了城市水土保持示范、引导和辐射的作用。

4.6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区

按照构建“水畅、水活、水清、水景”的城市水利治水方针,努力打造生态水城。水畅,即建成流的进、排的出的安全水系统;水活,即建成相互补充、相互流动的动态水系统;水清,即建成清澈见底、碧波荡漾的生态水系统;水景,即建成风景优美、独具特色的景观水系统。

4.7水利信息化示范区

用信息化技术提升水利工程运行和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如3G技术在防汛指挥系统可视化会商中的应用,推出“防汛快e通”产品,并在全市防汛系统加以应用,有力提高了淮安市防汛指挥系统应急指挥能力,是全省乃至全国信息化示范项目。

4.8水源地保护示范区

采取在地表饮用水源地和工业集中取水水源地设立保护区,在一级、二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设置明确的地理界标和明显的警示标志及防护设施和禁止任何污染水体或者可能造成水体污染的各类活动,运用现代科学手段进行监视监测,确保水源地安全。水利科技工作是水利现代化实现的关键和基础,我们将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工作举措,切实加大水利科技工作力度,以水利的科技进步推动淮安水利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篇10:科技创新论文

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综合国力的竞争就是民族素质的竞争和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对于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发展,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造型人才,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学生科学素质培养的核心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开发应从幼儿开始,在长期的教学、训练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小学科技创新教育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么,如何实施小学生的科技创新思维教育呢?笔者根据实践经验,提出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1建立学习共同体

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毋庸置疑,我们每个人的发展都离不开他人的协助。在这个联系日益紧密的世界里,“地球村”初步显现,那种农业文化下“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情景显然已经不能适应今天的发展。

然而,似乎人人喜欢囿于自己的狭小空间,而不愿意融入到一个大的群体中。在我们的教育当中,原有的学校文化在某种程度上缺乏创新,并近乎于僵化。这样下去势必难以应对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我们渴望一种健康向上、团结协作、生机勃勃的学校文化。

1.1同伴互助为学习共同体护航

遇到一些思维难度较大的问题,靠个人的力量无法解决怎么办?这就需要“学习共同体”相互帮助。教师给予学习共同体时间和空间,让共同体内的同学互评互改,学生的策略高度统一,进而真正解决问题。期间,教师要巡视检查,针对个别问题进行指导。

1.2教师引领为学习共同体导航

教师是整个班级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学生的问题靠自主学习、同伴互助还不能解决,一方面说明思维难度较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教师在教学中的问题。因此需要教师点拨思路,帮助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同时查缺补漏弥补教学中的失误。

全班点评是必不可少的,根据情况难易可以师生互点互评。不过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主导地位是不可忽视的,因其起到了总体把控作用。学习共同体不仅在实验课上发挥作用,在新授课、拓展练习时也能发挥巨大的作用,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相互批改、纠错或者共同体内领军人物的批改、督促纠错将会起到解放老师、发挥学生想像力、培养学生评价能力的作用。

只有完善的集体,才能造就完善的个人。在人类联系日益密切的今天,“联系、对话、合作”等成为主题词。

现代学校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对话”的过程,其中所蕴含的价值、精神、意义不是直接灌输给学生的,而是在师生协商与互动的过程中通过理解与解释生成的。

这种意义是师生在交往的过程中产生的,是共同建构的。当课程的本质成为“对话”的时候,学校也就成为校长、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社区代表等在平等对话中结成的“学习共同体”,权威与服从的传统线性关系在学校中将被彻底解构。

2拓展科学学科知识

科学课的学习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

要培养学生将课内学到的知识更多地运用于生活中,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更多的科学问题,进而培养学生在探究中活用知识的能力,获得对知识的体验。

2.1丰富拓展探索中的素材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要进行有效的探索活动,需要丰富的拓展性材料作为载体。

教师需要精心准备,丰富和拓宽学生在探索活动中的内容和空间,并开展有效的导学活动,引领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主动建构。

在丰富测量素材的同时,不仅降低了学生在拓展探索中的难度,还把科学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进行解决,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迁移。

2.2在拓展探索中活用知识

为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知识的能力,拓展的内容宜紧密围绕学习的知识和目标。可先让学生对拓展的内容和方法进行筛选和确定,再选择适合于本组或个人研究的内容或方法。还可根据研究的难易程度、兴趣爱好等特点进行小组成员的分工和重组。丰富的探究内容、操作性强的探究方法、灵活的小组编排,体现了教学的灵动性,充分发挥了学生探究的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去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3拓展探索应有一定难度

安排有一定难度的探索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动力,激励“斗志”,调动思维的积极性,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到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

学生在应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得到了能力的培养,提升了对知识的体悟,形成了良好的技能。学生在拓展探索中不免会付出辛劳和汗水,尽管有时未必能圆满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但教师的及时肯定与评价能激励学生继续探索的信心。

3激发创造思维与养成探索习惯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是引导者、促进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在于教师的讲授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积极思考问题,独立获取知识。

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学生就能逐步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设疑激思、启发诱导,在知识的关键点加以点拨、疏导,排除学生思维障碍,适时组织学生开展讨论,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已独到的见解,诱发学生内在的智力潜力,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独立、主动地探究新知,并形成新的知识感悟。

3.1在质疑问难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的质疑问难本身就蕴含着创新思维的火花,是科学课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常态。学生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思考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大胆提出问题。

3.2在语言描述训练中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智慧的结晶,通过语言训练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语言描述中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儿童时期是想象力最活跃的时期,儿童的想象力是儿童探索活动和创新活动的基础。一切创新活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在语言描述训练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但这个想象要根据事实来展开,不能凭空捏造。

3.3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儿童的思维来源于儿童的动作。因为手的动作是和思维活动直接联系的,信息从手传到大脑,又由大脑反馈到手,二者之间是双向联系,这种联系越多越能促进两方面的发展。

因此,积极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对于思维发展是极为有利的。科学课要求学生动手的活动很多,这恰好给学生创造了动手的机会。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锐意进取,冲破传统思维和教学模式的.篱笆,用新颖的方式处理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的。教师要选择存在多种结论的问题,否则思维不易散开。

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精确性十分重要,教师尤其要在变通性方面下功夫。鼓励学生大胆运用假设,对一个问题提出的假设越多,创新的可能性就越大。

4结语

创新活动要与科学相结合、与技术相结合、与社会相结合。要让学生受教育的活动空间得到拓宽,使创新意识在认知领域、情感领域、活动领域、思维领域等方面得到更多的支撑与培养。

创新能力是新世纪人才最核心的素质体现。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欲望,多思、敢问、主动创新。教师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并促进这一意识与科学、技术、社会相结合,使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在不久的将来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篇11:科技创新论文

摘要:本文对新课改背景下的物理课堂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进行论述.

关键词:课堂教学;科技意识;科技创新;理论

联系实际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物理学的内容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现代科技发展和物理教育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基础的物理知识之外,还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要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性认识,物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那么,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一、抓住课堂,课堂是传播物理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

加强科技意识教育必须从课堂教学做起,从每一节课的小实验教具的制作,演示抓起,对教具的制做乃至演示,改进,都让学生参与其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1.课堂教学要理论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突出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物理知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和抽象.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使学生更加认识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加相信科学,运用体验科学,从而更加热爱科学.2.注重牛顿,法拉第,伽利略,波尔,爱因斯坦等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典型事迹,也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意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强化其教学,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科学家的材料,如“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爱因斯坦质能方程”,波尔理论等,教学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穿插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同时,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我国在航天领域和高科技领域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学生更加了解科学家们对科学的态度,研究科学的方法以及他们热爱科学、献身科学,全省心的投入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了解科学技术给社会发展和四化建设带来的巨大动力,从中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3.《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物理教学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标准还指出“学生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知道实验目的和已有条件,制定实验方案尝试选择实验方法及所需要的装置与器材考虑实验的变量及其控制方法,认识制定计划的作用”.所以,物理实验对于学生学物理及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物理实验对物理教学的重要性无须过多陈述.试想,没有经过学生的自已的思考,然后去选材、组合,不断操作、反复实践,那里有良好技能的形成和情感的升华.学生只有经历“尝试→失败→再尝试→成功”的过程,才能更深刻体验到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这样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学生课技竞赛成果的宣传与成功经验的总结,是对学生进行科技知识和科技意识教育的证据

1.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现在网络特发达,各方面知识在网上都能搜索到,根据学生的知识,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网上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当前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增加学生的科技知识,并定期组织“应用物理知识竞赛”,以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能力.2.积极组织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并组织展评.科技活动的开展,既能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有能促进科技制作能力,又能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3.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精心设计趣味物理实验让学生来完成如“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方案的改进”、“学科交叉的新教具”、“当年教具大赛成果展示”等.这些既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4.邀请专家,带科技的教师举办科普知识讲座,科技知识要理论联系实际生活,要认真选择材料,或根据有关资料撰写讲稿,根据平时收集的材料,集中学习,可以收集纳米技术、太空实验、实验教具的改进、课学技术在现代战争上的应用、激光技术等材料,对学生科学素质教育,联系实际社会生活中的物理知识,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并进行专题介绍,或利用板报介绍物理知识的应用.总之,物理课堂除了要教给学生物理知识外,还要注重科技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接触实践、接触生活、接触社会,给学生营造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相信科学、依靠科学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百度网.

[2]校本课程《科技综合实践活动》.

篇12:科技创新论文

摘要:近年来,许多大学结合学校实际和大学生社会实践经验,以实践育人为目标,不断创新社会实践的组织形式和实施方法,探索出大学生社会实践科技创新“项目化运作”新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立足科技创新,探索新型产学研合作模式,力争完成更多的科研项目,为国家和地域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科技创新;项目化运作

1构建保障体系,扎实推进社会实践项目化运作模式

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化运作模式是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按照科研项目申报立项的方式进行规划指导和管理的一种模式,是在新形势下为进一步落实社会实践育人工作,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深入基层、认识国情,培养科学研究意识,提高实践创新能力而探索出的一项育人新模式.为做好这项工作,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1.1健全组织,完善机制,不断夯实社会实践的保障体系

学校成立社会实践“校院两级”领导小组,学校领导小组由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和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担任组长,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科学技术处等单位的负责同志为小组成员,具体安排学生社会实践日常工作.学院还成立“专家团队”指导委员会,成员由校内遴选出的部分专家教授担任,负责指导制订学生社会实践方案的立项、项目论证、项目评审等工作,有效提高了社会实践“项目化运作”的层次和质量,不断丰富社会实践“项目化运作”成果.学院明确要求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修够社会实践学分,并提出了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为深入扎实推进社会实践提供了制度保障.

1.2宏观指导,自主申报,严格把关社会实践项目

学校社会实践领导小组紧紧围绕育人中心工作,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立项的指导力度.通过召开调研会,结合实践地的实际需要和学生专业实践需求,科学论证、明确主题、制订方案,加强对学生立项的宏观指导.在宏观指导基础上,该校按照“严格规范学院(部)组队,大力支持学生自组团队,积极鼓励学生个人实践”的组队原则,注重学生团队在专业、性别和年级等方面的互补,引导学生打破院部、年级和专业的限制,自行组成社会实践团队进行项目申报.学生自主申报后,学校积极组织由“专家团队”指导委员会根据项目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实效性对自主申报的项目进行严格的评审和定级,严把质量关,最终将获准立项的项目划分为社会实践重点项目、特色项目和一般项目,并对不同等级的立项团队进行相应金额的资助,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1.3加强管理,注重实效,扎实推进社会实践项目实施

学校为各项目团队配备随队实践的带队教师和指导教师.带队教师由团干部或相关学工干部担任,主要负责方案制订、人员选拔、项目实施等工作.指导教师由项目所涉专业、领域的专家教授担任,主要负责项目规划、进度安排、现场指导、成果产出和结项审核等工作.

2立足专业实践,促进成果转化,项目化运作结硕果

2.1立足专业实践,强化理论思考,社会实践科研成果丰硕

“专家团队”指导委员会积极引导学生立足专业实践,并在此基础上深入进行理论思考,营造了专业教师参与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成果的良好氛围,提升和保证了社会实践项目的层次和质量.

2.2加大成果转化,服务社会发展,促进产学研相结合

学院积极引导学生将社会实践项目实施与“挑战杯”竞赛相结合.尤其在后期总结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团队优势,加大科研成果的转化力度,不断提升学生观察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依托实践基地,注重长期效应,社会实践育人成效显著

项目化运作模式实施以来,学校积极组织全校学生赴全国各地开展以专业实践、社会调查等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过程中利用专业知识和实际行动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学生在参与社会服务过程的同时,不断磨练意志,砥砺品格,增强了立志从教的信念和社会责任担当意识.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学院的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化运作成绩十分突出,用6年的时间,给汽车找到了一双“慧眼”.通过一个安装在车前挡风玻璃上的摄像头,对移动和静态物体进行识别、追踪、分析.一名女车主告诉记者,安装了这个系统后,她开车稍一走神偏离道路,系统就会报警提醒;如果车速过快,或与前车距离过近等,系统判断你的车辆状态存在潜在危险,也会鸣笛“抗议”;而当你离开驾驶台,登录这个团队开发的APP,你会收到一份关于你最近的危险或不当驾驶行为的评估报告,帮你改进驾驶技术.目前该团队的两个系列产品,可实现车道偏离预警、前方碰撞预警、行人检测预警以及高清行车记录等核心功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汽车轻量化材料技术方面成绩突出,据悉,该项目是针对汽车底盘相关轻量化构件制造与相关工艺制定,材料为世界先进的铝硅合金,制造出的产品强度更好、更耐用,属国内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计划年内投放市场.另据介绍,整车运用轻量化材料后,可节油5%—10%.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行项目化运作,通过对项目的管理,使社会实践科技创新活动走上一条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

相关专题 水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