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研究论文

图大欧噶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图大欧噶”参与投稿,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研究论文(共10篇),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篇1: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研究论文

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研究论文

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研究论文【1】

[摘要]目的:针对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对本院检验科中分析前出现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主要是在采集标本之前、采集标本时以及采集标本后,对以上的三个时间段进行研究分析,对进行检验前的误差进行分析。

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进行检验时的质量控制得多好,即使检验的结果十分精准,仍然不能在医生进行诊断时,客观的反映患者疾病的情况,甚至还有可能出现误导医生诊断。

结论:研究表明,应加强临床医生和检验科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应对检验前的治疗严格把关,尽量避免进行分析前的人为影响因素,最终导致疾病的误诊等。

[关键词]检验分析;质量控制;误差

随着目前医学检验技术的不断完善,质量控制已经成为实验室的重点工作内容。

如今,确保检验结果的快速、精准已经成为临床检验科发展的前提。

检验中的误差将影响检验工作的整个过程,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检验科中发生的检验结果的误差大多数源于检验分析之前[1]。

因此,对检验分析前误差问题已经成为目前广大检验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

本文主要对本院检验科中分析前出现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旨在于为日后的医学检验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进而提高医学检验的质量。

详细的分析结果如下。

1采集标本之前

1.1饮食的影响 有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在进行标本的采集之前,患者的饮食对整个检验的结果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某些患者由于不太了解某些标本的采集之前需要空腹,或者对于空腹的认识存在误解,再者不了解空腹对于检验结果的重要性等。

因此,临床有很多患者在进行标本的采集之前饮酒、饮咖啡、饮茶、吸烟等,这些行为均能从根本上影响最终的检验结果。

1.2药物的影响 在进行标本的采集之前,某些药物的服用,以及一些特殊的治疗(化疗、针灸、磁疗等)均会影响最终的检验结果。

鉴于上述治疗方法对于人体的影响较为繁杂,目前还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

1.3患者的心情以及身体的一般情况 在进行标本的采集之前患者的心情对检验结果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如患者的出现激动、紧张以及担忧、恐惧等情绪时,会导致神经内分泌的功能紊乱,其将导致对血糖、激素、血常规以及乳糖等检验的结果不准确;此外,若患者在身体极度疲乏的状态下进行标本的采集,将会导致尿酸、肌酐以及乳酸等含量增高,并且还会导致碳酸氢根等降低,继而导致检验的结果出现误差。

1.4检验单的核对 由于核对检验单不正确导致的误差,是最不应该出现的,这不仅影响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往往还会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

由此看来,严格要求检验人员进行检验单的核对事关重要。

2标本采集中

2.1标本采集的时间对结果的影响 临床中一般对患者的采集标本的时间在早餐之前或用餐后12-16小时后。

若采集标本的时间过早,会导致结果中的蛋白质、氨基酸、脂类以及糖类等含量偏高,若采集标本的时间过晚,则可能导致上述结果偏低,并且还会导致血胆红素的含量增高。

还有临床研究表明,若压脉带扎得过紧或时间过长均可能导致检验的结果不准确。

2.2采集标本的部位对结果的影响[2] 这个问题主要是针对正在进行输液治疗的患者,应选取输液肢体的对肢进行采集,主要是因为,输液肢体的同侧静脉的血液已经被稀释,将会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偏差。

2.3采集时的体位 曾有研究表明,人处于站立时会影响体内的大分子在血液中的浓度,其含量会增高,此外,若在站立位时对患者进行标本的采集,导致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性增高,由此看来,在进行采集标本时应采取坐位。

2.4标本量对结果的影响 若采集的标本过多将导致标本的浪费,采集的标本量过少则会导致检验的结果偏高,并且,不标准的采集量还会导致抗凝剂与标本的比例失调等。

2.5采集标本的步骤 若在进行标本的采集时,不按照规范的操作步骤进行,则极有可能导致误差的出现,因此应该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规范检验人员的检验流程,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误差出现。

3采集标本后

3.1标本的运送 在标本的运送过程中,时间不宜过长,并且运送的温度应适宜,避免光照等,导致某些化学成分发生改变。

如血糖标本运送的时间过长极有可能导致部分白细胞发生降解,并且红细胞也会随之耗能,加大了标本被细菌污染的几率,继而导致检验的结果偏低;再如凝血V因子在运送的过程中若温度过高,极有可能导致其失活等。

3.2标本的储备 标本在储备的过程中最容易产生反应,如化学反应,自身代谢以及光学反应等,上述反应若长时间存在或发生的程度较中,则会导致检验的结果不准确。

4处理措施

4.1采集标本之前 按照规范填写化验单,通过相关的流程和制度进行核对。

采集标本之前应向患者说明整个过程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待一切确认完毕后进行标本的采集。

4.2采集标本时[3] 首先确认患者是否空腹,后让患者休息15min,在患者未输液的一侧采集标本,按计划采集精准量的血液标本,并且应严格按照采集标本的步骤进行操作。

4.3采集标本后 应尽量减少在运送过程中出现误差,制定合格的运送环境,禁止收不合格的标本,尽快对标本进行检验,对于某些需要储备的标本应按照合理的`条件进行储备。

5小结

检验科的工作对于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来说,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向医生提供是否正确的检验结果,直接影响医生对于疾病的诊断,所以,检验科人员应谨慎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核对标本的信息,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的误差出现,提高检验和医生对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除此之外,医生与检验人员之间的沟通也是减少误差发生的重要环节[4]。

[参考文献]

[1]宿振国,周玉明,彭新国等.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实验诊断学,,15(4):710-711.

[2]冷先治.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原因及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05(28):55-56.

[3]刘晓,李文举.基于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44):29-30.

[4]解丽娜.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4(4):2455-2456.

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2】

【摘要】 医学检验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检验结果是否正确,将直接影响临床医生对患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医学检验分析的质量控制有前、中、后3 个阶段的控制过程。

医学检验工作者重视分析中和分析后质量控制, 但分析前质量控制具有相对不可控性和隐蔽性,对检测的结果影响较大。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做好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

【关键词】 质量控制;因素分析;标本采集

篇2: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探究

摘要:探究医学检验分析前出现误差的缘由,并在此基础上找到适宜的解决办法。方法:将临床医学检验分析前出现误差的42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通过系统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出临床医学检验分析误差出现的原因。结果:在84例实验对象中,因为采集样本出现问题而引发的分析前误差为76例,比重为90.48%,具体为:样本采集前准备因素不足引发分析前误差人数为48,比重为57.14%;在采集过程中意外因素引发的误差人数为18,占据21.43%的比重;采集完毕之后的意外因素引发的分析前误差人数为10,占据11.9%的比重;由于试剂或者仪器等因素引发的分析前误差人数为8,占据9.52%的比重。结论:如果在样本采集的全过程加强质量管理,能够从源头减少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发生,提高临床医疗的诊断效果。

篇3: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探究

对医院检验室人员来说,如何更好地控制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有关资料显示,能够影响检验结果的最关键因素就是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截止到现在,这一比重已经高达71%。正是因为如此,笔者根据自己长时间的临床医学检验经验,结合自己所在医院的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案例,做出以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的`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84例患者,女患者人数为16,男患者为68;年龄范围在23岁至65岁之间。

1.2 方法。首先要搜集相关资料,不仅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还包括出现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医生的陈述资料,然后将这些资料进行归纳和整理,总结出产生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最主要几种原因。

2 原因

2.1 样本采集。引发分析前误差的最关键因素是采集样本,在本文中,由于采集样本时出现意外引发的分析前误差人数为76,占据90%以上的比重。多种具体因素导致分析前误差的出现,其中包括:第一,在采集样本之前患者自身因素,如情绪紧张、服用导致误差的药物、吸烟、酗酒、偏爱脂肪较高的食物等,此外,还包括技术性因素的影响,如核对检验单时出现问题等。本文中,采集样本前出现意外引发分析前误差的患者人数为48,患者情绪差的人数为8、误食药物人数为16、不健康饮食人数为18、核对检验单时出现差错的人数为6。第二,采集样本时的部位、时间和步骤不恰当,假如在采集过程中出现任何一个意外,都不能够获得准确的检验结果。在本文中,采集样本问题引发分析前误差人数为18,包括6例不当采样部位、8例不当的采样时间、4例不规范的采样步骤。第三,采集样本之后的运送和储存。不少医院的检验人员越来越重视这一点。在本文中,采集样本之后的意外引发分析前误差人数为10,其中包括4例运送样本和6例样本储存。

2.2 仪器试剂问题。①仪器方面:检验人员没有充分了解仪器的构造、特点以及使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或者检验试剂更替之后,检验人员没有按照相关规定及时调整试剂的使用注意事项,导致出现不准确的实验结果。②试剂方面:个别国外生产的检验设备不适应某些国产试剂,引发检验结果出现偏差的问题。在本文中,由于检验试剂和检验仪器引发的分析前误差人数为8。

3 对策

3.1 加强管理采集样本的全过程。在本文中,采集样本之前的准备阶段引发分析前误差的比重为57.14%,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管理这一过程。采集样本之前需要让患者提前知晓饮食、情绪和药物等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要求患者将这一阶段的准备工作做好。记录信息的操作也存在一些漏洞,重点体现在核对方面,所以,除了要求医师提高化验单填写的规范化程度之外,还要严格核对相关流程。在采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部位不准确、时间不适宜以及操作欠规范,所以在开始采集时,首先让患者保持空腹,然后要求患者以坐位姿势保持0.5h,采集血液时要使用未输液侧坐位,严格规范采集过程的步骤以及数量,杜绝出现凝血和溶血现象。样本采集完毕之后面临着运送问题和储存问题,一定要建立完善的样本运送管理制度,只接收合格的样本,确立储存样本的注意事项,努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检测。

3.2 加强管理检验设备。由于试剂和设备问题引发的分析前误差也占据一定的比重,所以,可以依靠规范化管理检验试剂与设备来杜绝这类误差。比如,医院必须配备专业的检验人员来使用和维护检验仪器,而那些检验试剂一定要做好储存工作,并以书面的形式做好详细记录。

总结以上论述,加强管理采集样本的准备过程、实施过程和运送、储存过程能够有效减少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发生,提高临床诊断效果。

参考文献:

[1] 宿振国,周玉明,彭新国,安新业.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实验诊断学.(04)

[2] 李晓洲,王永杰,陈复兴,骆晓梅,高惠.浅析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J].东南国防医药.(01)

[3] 杨志伟,王萍,贾翠兰.临床医学检验中的实验误差[J].中国当代医药.2011(08)

[4] 杜贤.医学检验工作中分析前与分析后质量管理[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8)

[5] 黄金,梁庆华.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10)

篇4:医学检验分析前的误差因素及其预防论文

当前的医学检验技术和精度不断提升,为医学诊断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支持,并且成为了临床医生的诊断依据,大事在实践操作过程当中,检验人员对于检验分析之后的检验质量较为重视和关注,而对于检验分析之前的误差控制却缺乏足够的认识W,这样的操作意识和重视偏差会导致最终的检验结果和客观存在的事实之间存在较大的误差,从而影响到了临场医生的准确诊断,不但造成了患者病情的延误,甚至严重时会危机其生命。因此,为了广大患者的切身利益需求,加大临床医学砸检验分析之前的误差因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其进行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针对医学检验分析前的试剂和器造成的误差因素、样本采取的前、中、后三个阶段发生的样本误差因素进行剖析,以证实在医学检验的前后所形成误差的因素的发生条件。现将经验汇总如下。

篇5:医学检验分析前的误差因素及其预防论文

2.1针对试剂和仪器误差采取的预防措施

在仪器的使用和管理上,首先应该定期对新晋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学习,考核合格之后才能上岗操作,并在日常的操作过程当中,严格要求按照指定的SOP文件执行,以减少仪器的损坏,同时安排直接的负责人对仪器进行日常的维护、清洁保养和定期的检修,严谨仪器带伤工作'操作人员使用完毕之后,及时做好登记,确保仪器出现问题之后的纠责。在检验试剂方面,务必要求和仪器相匹配,不允许在试剂缺乏的时候,采取不匹配的试剂上仪器。不同批次的试剂不能混用,采取先进先出的使用原则。

2.2针对样本采集造成谈差采取的预防措施

在样本的采集方面,首先针对前期工作,需要加大患者在样本提供上的配合和健康宣传教育工作,让其认识到样本数据真实的重要性’同时加大对患者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性对于样本监测分析的影响程度’制定严格的.样本收集流程,并要求患者按照流程严格执行。

在样本采集的中期,为了避免样本在采集的过程中形成误差,必须要求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来进行,尤其是避免血胆红素、氨基酸、脂肪酸、甘油和糖类等物质在收集之后的处理时间不顾导致的误差,对于输液患者的采样,可以采取对侧肢体的静脉采集,在采集的姿态上,尽量避免站立式的采样,因为这样容易导致患者的ALT、血脂、白蛋白或者胆固醇的升高,形成分析结果的偏差,另外还可以避免医疗意外事故的发生,一举多得。在采样量的选择上,必须要科学且定量,避免抗凝剂和样本之间发生失调H。在样本的采集后期中,要预先对样本的运输途径和时间做好预估和准备,采样之后,在最短的时间内送到检验室内,避免因为空气、光照、齒度和温度等因素的干扰形成的误差。不同的样本依照不同的要求严格分开储存,对于保质期短的样本,要优先处理,保质期较长的,可以适当延后,避免因为处理时间上的不合理导致的误差。

3小结

总而言之,造成医学检验分析前的误差因素分析关系到医学诊断的准确性,应该引起临床检验人员的重视。从本文的经验分析中可以看出,造成误差的因素主要可以划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客观性的试剂和仪器方面的误差,另外一个是主观性的人为误差,除了仪器的老化和试剂的批次之间的差异性之外,其余的误差问题都可以归结为管理问题%简而言之就是在检验的流程和控制上没有做到最优化的处置。对于仪器的老化和保养’完全可以通过专项的工作小组来完成,不但延缓了仪器的老化时间,同时也提升了仪器正确使用的规范性。问责制度的引人,让毎一位使用的检验人员都爱惜仪器’珍惜仪器,这本身就是减少仪器误差的最好的解决办法,再通过专人的保养,定期的检修,必定可以极大提升检测的效率,仪器检测的精度和数据的准确性,在样本的准备上,从操作时间上而言可以划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但是从误差的对象而言,额可以归纳为患者,才做人员,环境条件三个方面,针对患者,应该加强健康教育和样本收集的监控,从管理上做到样本来源的真实性,在检验人员的正确操作上,应该引人问责制度,并制定严格的操作步骤和规程让其严格遵守,针对环境条件的影响,则应该结合过往的误差经验,提前做好样本收集的准备工作,将样本收到的影响降到最低。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医学检验分析前的各项误差因子都收到严格的控制,

综上所述,有针对性地建议采取何种方式来避免和修正这些误差,是临床检验质量提升的必然要求。本文的研究指出了在医学检验分析前存在的多种因素都是容易导致检验分析结果出现误差的影响因子,应该给予重视。

篇6:医学检验分析前的误差因素及其预防论文

1.1试剂和仪器造成的误差

在医学检验分析前的各种误差因素中,最为直接的因素就是试剂和仪器的误差。仪器大都是因为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缺乏足够的保养和检测,仪器的内部零件长期运作导致了零部件的损耗,形成老化现象,这是导致误差形成的最为直接的原因和因素,也最容易排查。其次’仪器和试剂的使用上一般都存在配套性,如果所用的试剂和仪器不是一个系列的话,必然会导致数据的偏差性。而且仪器的生产厂家不同,型号不同,杜宇检验分析所需要的试剂也不会相同。也就是说,即便是同一个检测的项目,同一个检测人员操作,如果更换了仪器和试剂的厂家的话,其的出来的检验结果就会出现一定的偏差,这就是造成检验结果误差的最直接的原因。

1.2样本采集造成的误差

样本采集过程中造成的误差是较为隐蔽的,不容易被检验人员重视和发现。从样本采集的过程进行划分,可以划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

1.2.1样本釆集前期误差这个阶段的误差主要来自于患者,由于不同的患者具有不同的服用药物的习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因此必然会导致样本采集上的误差性。最为常见的就是,很多样卒都是需要患者空腹采集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患者并不能透彻理解空腹对于样本数据的影响和重要性,因此往往会瞒报结果,因此采集到的数据未必就是真实的空腹样本,其次在血液样本的采集前,即便再三要求患者不能摄人咖啡、茶酒等和吸烟,但是一样存在依从性差的患者,这样收集回来的样本便存在很大的误差性I

1.2.2样本采集中期误差在样本采集的中期,主要是由于检验人员没能按照检验的标准流程进行操作所造成的误差,例如在样本处理和收集的时间上,没能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处理,这对于血胆红素、氨基酸、脂肪酸、甘油和糖类等物质的样本数据影响非常大。再者,在采集的部位选择上,如果患者在采样同时进行着体内的静脉输液,那么同侧采样会导致收集的样本血液含量被稀释,无法反映真实的患者情况,造成了数据的误差,并且这样操作提高了事故的发生几率,而在采集的数量上,不同的采集数量对于样本和抗凝剂之间的反应存在着较大的影响,这样的结果常常是导致解雇的不真实,检验的结果出现误差,最后就是采样人员的操作不规范,是导致人为误差发生的主观因素。

1.2.3样本釆集后期误差在样本的采集后期,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是运输不当造成的。如果标本的收集完毕之后,不能在及时的时间之内运送至检测部门,或者在运输的途中改变了保存的条件,都会直接导致样本中的成分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了误差的产生,这在实践屡见不鲜。尤其是由于储存条件不当造成的样本误差,是医学检验中造成样本数据误差较大的的一个来源。这主要和管理不当有关。

篇7: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论文

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论文

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论文【1】

【摘要】 随着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飞速发展和高新技术的应用,使检验医学发展认识交叉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检验与临床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重视分析前质量保证成了重要环节。

本文就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检验分析;质量控制;检验项目

1 前言

在检验的质量控制中,随着自动化仪器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检验方法的规范化与标准化、高度重视室内质量控制与室间质量评价,分析的精密度与准确度明显改善,高度重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等分析中的误差,不再是影响检验结果准确的最重要因素,而重视分析前质量保证成了重要环节。

本文就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进行探讨。

2 检验项目的正确选择

检验项目选择是否科学合理,是检验信息是否有用的前提。

检验项目的选择应遵循安全性、针对性、有效性、时效性和经济性的原则。

随着科技进步和各种先进仪器的引进和使用,各种疾病的检测有不同的检验项目和方法。

对于临床医师来说,要主动及时了解医院开展的新的检测方法和项目;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具体情况,正确选择检查的项目,它是保证检验结果有效性的关键。

所以,检验科人员要经常与临床科室的医师进行沟通,向临床医师提供开展检验项目的清单,对于临床需求但技术尚不成熟,以及已淘汰项目要及时告知临床医师;要及时向临床医师推荐新项目,介绍临床意义,注明不同仪器不同方法参考值以及收费不同,以便合理利用资源。

3 重视临床医护人员作用

临床医生是患者诊疗方案的制定人,从临床实验室检查项目的选择到检验结果的合理应用贯穿于整个医疗过程。

因此临床医生必须熟悉检验科的各项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并根据患者病情、诊断和疗效监控需要正确选择检查项目,这是保证检验结果有效性的关键。

例如“三P”试验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早期为阳性,而晚期为阴性,如果临床医生在不了解实验窗口期的情况下选择该检查,就会做出错误判断。

4 加强与患者沟通

标本采集前患者准备是分析前重要组成部分,在采集检验标本之前,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生活起居、饮食状况、生理状态、病理变化、治疗措施等有详细的了解,熟悉各种干扰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为患者做好各种解释工作,以取得患者的合作。

首先是一些固定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民族和地域等。

其次是可变因素的影响,由于进食的成分、饮食习惯对标本的化学成分和含量都有影响,同时血液许多项目正常参考值是以空腹血样为统计标本。

因此一定要与患者沟通,严格控制饮食,并空腹12 h后采血。

比如进食后可使血糖和甘油三酯增高、无机磷降低。

血糖饭后1~2 h明显增高,3 h后才可恢复正常。

高脂肪饮食后甘油三酯的水平是空腹的10倍多,因此甘油三酯检查最好素食3天,防止高脂肪饮食引起乳糜微粒增加,导致血清浑浊、结果增高。

做糖耐量试验的前3天嘱患者按平时饮食习惯进食。

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干扰也不可忽视,一般通过直接参与检测反应、激活或抑制检测反应、颜色干扰等影响检测结果[3]。

血液化学分析要特别注意,如胰岛素用量过大可致低血糖症;抗生素、抗结核药可引起肝损害,使ALT升高;维生素C可以引起肌酐、尿酸、胆红素、AST/ALT、葡萄糖的升高,消炎痛可以引起凝血酶原时间增加等。

因此在采集标本前,应暂停使用对所检测结果有影响的药物,减少药物对监测的影响。

另外采集标本的患者应处于基础代谢状态下或安静一段时间后进行。

5 标本的正确采集

5.1 标本采集必须以保证质量为前提,应避免干扰因素,应注意采样的最佳时间,即最具代表性的时间、检出阳性率最高的时间、对诊断最有价值的时间来采集标本,注意采血体位对检验结果的影响,静脉采血,应取座位,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得超过1min,穿刺成功立即松开止血带,血液抽出后要沿管壁慢慢注入抗凝管或干燥管中,抗凝管颠倒5~6次,防止出现小凝块,抗凝剂比例要适当;

5.2 掌握真空采血的正确方法和顺序,以BD公司的真空管为例,原则上按红头管、蓝头管、金黄色管、橘红色管、绿头管、紫头管、灰头管顺序采血。

有报道因采血时的一些不良习惯造成的标本溶血占溶血标本的62%;

5.3 采集血培养标本应严格无菌操作,标本采集后放置时间不要超过2h,采集标本时要检查医嘱用药情况。

6 标本的正确传送

标本离体后的保存有特殊要求,如温度、湿度、光照、时间等。

要保证有专人运送,标本在运送过程中要安全,防止震荡、防止标本被污染,确保在规定时间内送到检测实验室。

特别是对怀疑又高危险性的标本应按相关条例要求运送,严格包装防止传染他人。

7 标本的验收及处理储存

检验科收到标本后应立即专人核对,如标本合格应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分析,如不能马上分析测定的标本,应按要求将其置于合适温度和环境下保存。

对不合格标本应及时和医生取得联系,说明原因,并有记录。

参考文献

[1]李晓洲, 王永杰, 陈复兴, 骆晓梅, 高惠. 浅析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J]. 东南国防医药, ,(01).

[2]张国平, 郭超群. 无偿献血者血液检验分析前后的质量管理[J]. 中国实用医药, ,(25).

[3]黄幼香. 对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管理的几点体会[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9,(11).

医学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研究【2】

【摘要】 医学检验是一项严格而重要的临床工作,检验结果往往直接关系到疾病的性质判断、疾病程度判断,然而在检验分析钱的质量控制往往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有操作医师方面的影响、病人自身方面的影响,也有标本采集和储运方面的影响,笔者通过简单总结一些影响检验质量的问题,希望能给同仁以启发。

【关键词】 医学检验;质量控制

医学检验是运用现代物理化学方法、手段进行医学诊断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实验室技术、医疗仪器设备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篇8: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

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

摘要:医学检验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检验结果是否正确,将直接影响临床医生对患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医学检验分析的质量控制有前、中、后3 个阶段的控制过程。医学检验工作者重视分析中和分析后质量控制, 但分析前质量控制具有相对不可控性和隐蔽性,对检测的结果影响较大。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做好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

关键词:质量控制;因素分析;标本采集

检验项目的选择应遵循安全性、有效性、时效性和经济性。不但要求临床医生要主动及时了解检验科新开展的检测项目,更要求检验科的工作人员要经常与临床科室的医生进行沟通,及时向临床医生提供实验室开展检验项目的详细情况,并参加病房查房和会诊,为临床医生提供及时的检验信息和合理的检测项目。

1 、检验项目的正确选择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先进仪器的引进,对于各种疾病的检测有不同的检测项目和方法,对于医生来说 检验项目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诊断和疗效,正确选择检验项目,检验项目选择要遵循安全性、有效性、时效性和经济性。

2、 患者的准备

采集样本前病人按规定准备,是确保分析前质量的重要环节。应该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要求病人积极配合。

2.1 运动因素 剧烈运动后,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及转氨酶、肌酸激酶活力将升高,胰岛素和血糖等降低,并可在一定程度上产生血管内溶血。因此,采样前病人处于良好的休息状态至关重要。

2.2 饮食因素 许多生化检验项目如肝功、血脂、心肌酶谱、血糖测定都需要空腹采血,一般控制在12~16h最佳,否则将影响结果的真实性。早餐后测定空腹血糖将毫无诊断价值;空腹时间不足,可使胆固醇、甘油三酯结果偏高,而复查后结果正常;空腹时间太长,将使白蛋白、补体、血糖等含量下降。

2.3 药物因素 临床治疗中的大多数药物都将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巴比妥类、胆盐、氯丙嗪等药物可使转氨酶、胆固醇升高;大剂量应用维生素C可使血糖、血脂、肌酐等降低。一些降糖、降脂、降压药物常干扰血中生化成份。若用药治疗中确需检查,应在检验申请单上注明用药种类和剂量,方便日后回顾或参考。

3、 标本的正确采集

正确标本采集过程是保证标本质量的关键环节。标本的采集必须以保证质量为前提,应避免干扰因素,应注意采样的最佳时间。注意采血时体位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得超过1min,掌握真空采血的正确方法和顺序避免标本溶血,采集样本后要严格做好查对制度。尿液标本留取时、容器应清洁干净、标本应新鲜,不能混入分泌物精液等。

4、 重视标本的运输和储存

采血完成后,尽快处理、尽快检测,尽量减少运输和储存时间,因为标本储存时,血细胞的代谢活动、蒸发作用和升华作用、化学反应、微生物降解、渗透作用、 光学作用、气体扩散等等,直接影响标本的质量。对自采标本和外送标本,要注意冬季保温、夏季防止高温变质、避免阳光照射等问题。

5 、标本的验收及处理储存

检验科收到标本后应立即专人核对,如标本合格应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分析,如不能马上分析测定的标本,应按要求将其置于合适温度和环境下保存。对不合格标本应及时和医生取得联系,说明原因并有记录。

6、 建立健全分析前质量控制体系

实验室应向临床提供标本采集、运送、保存指南等书面文件,定期开展讲座和培训新工作人员。实验室各专业负责人应加强学术研究,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并进行指导。实验室应建立标本验收制度和标本拒收制度等分析前质量控制的规范化文件,应充分认识分析前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要性,不断研究,总结经验以提高实验室的整体水平。

检验分析前阶段的质量控制是整个检验质量控制中一个容易被忽略却非常重要的环节。要求我们检验工作人员制定与临床医师积极加强沟通。一个有价值的检验结果需依靠医生、护士、患者、检验者等多方面的密切配合,认真处理好每一个环节,加强临床医师、护士、检验者的不断沟通和积极配合,并对临床检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授课、发资料等,确保检验标本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使分析前质量得到保证。

综上所述,全面质量管理是获得准确实验结果的重要保证。研究表明,检验前阶段所占时间占全部时间的53%。从取得标本到标本送达实验室,检验前阶段的质量控制是整个检验质量控制中一个容易被忽视却非常重要的环节,要求临床及检验人员对各种影响检验的因素全面系统的了解,要求采血人员操作规范化,完善制度,使用安全性好质量高的采血用品,保护医疗工作者和患者的安全。要多部门支持,职能部门要对此加以重视,参与及协调,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思想认识,找出薄弱环节,及时改进,达到预防和控制检验误差的目的,为临床提供即时、准确和可靠的检验结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标本、高质量的检验和对检验结果的准确评价。

参考文献 :

[1]阮桂芝.加强生化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一减少医疗事故与纠纷 中国医药指南

[2]吕珏.浅谈医学检验前质量保证.临床检验杂志

[3]蒋秉坤.临床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

[4]叶应妩、王毓三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东南大学出版社

[5]马斌国.现代临床检验质量保证.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6]陈俊等.抗凝剂比例对凝血检测项目TT的影响.江西医学检验

篇9:医学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论文

医学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论文

医学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论文【1】

【摘要】 医学检验是一项严格而重要的临床工作,检验结果往往直接关系到疾病的性质判断、疾病程度判断,然而在检验分析钱的质量控制往往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有操作医师方面的影响、病人自身方面的影响,也有标本采集和储运方面的影响,笔者通过简单总结一些影响检验质量的问题,希望能给同仁以启发。

【关键词】 医学检验;质量控制

医学检验是运用现代物理化学方法、手段进行医学诊断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实验室技术、医疗仪器设备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医学检验分析质量控制,包括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分析中质量控制和分析后质量控制,根据相关资料文献报道,在常规的实验分析误差中,很大部分是分析前的误差。

本文初步探讨发生在医学检验之前的一些环节和问题,希望通过此探讨,能发现一些影响医学检验结果的问题,希望能给广大同仁带来启发。

1 医师操作部分

1.1 检验项目确定 检验医学的范围比较广泛,如血液检查、血清学检查、生化检查、免疫学检查、微生物学检查等,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检验医学的涵盖范围也会变得越来越广泛。

检验项目的不断增多和检验应用的复杂因素,要求我们的临床医师要有娴熟的诊断技能,准确判断病人应该做的检验项目。

每种医学检验项目都有不同的临床意义来确定检验项目的选择。

1.2 采集操作部分 标本采集是进行医学检验的首要前提,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标本采集操作的影响。

因为标本采集是与检验结果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标本采集错误或者标本采集不当,即使后续操作医师采用最先进的医疗检验设备,可能也没法得出正确的结果。

同时,在采集过程中,必须要进行三查三对,避免发生张冠李戴影响到两个人的检验结果。

这就要求检验标本采集者,一定要认证核对病人姓名,准确填写检验报告,准确粘贴标签,需多次采样者,应注明采集时间或临床治疗状态。

临床实际操作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采集操作不当问题,就是采血部位不当,此外标本采集后,必须在试管或容器上帖上检验申请单号码,且应当场核对无误。

1.3 其他操作影响 除了上述的一些操作影响之外,还有一些在日常采集中需要注意的操作要点。

比如,采血不能在输液的同侧进行,更应杜绝在输液管内采血;采静脉血时止血带结扎过久,可引起误差等。

如果往容器内注血时用力过猛或者盛标本的容器不合格,会发生溶血。

此外,所加抗凝剂的种类和量不对时会发生凝血。

在临床中还有一种十分常见的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的原因,那就是检验量不准确。

比如,所采集标本的量不准确、检验时加入的试剂量不准确等。

最常见的是血细胞计数时采取末梢血的量不准,直接导致了试验结果的不准确。

2 病人影响部分

2.1 饮食影响 一般来说,饮食问题是最常见的影响检验质量的问题,通常在一些医学检验项目中都有明确的饮食要求。

除了急诊或其他特殊原因外,一般要求在采血前禁食12h,因为饮食中的不同成分可直接影响实验结果。

例如,进食高蛋白或高核酸食物,可以引起血中的尿素氮(BUN)和尿酸(UA)的增高。

进食高脂肪食物后2-4h采集的血液样本,其血清会出现浑浊,可影响许多检验测定的正确性,多数人ALP含量增高。

高蛋白质饮食可使血浆尿素、血氨增加,但不影响肌酐含量。

2.2 体位活动影响 由于体位不同,血液和组织间液的平衡改变,因此当体位发生变化的时候,人体内的细胞成分和一些物质也会发生改变,比如由卧位改为站位,血浆ALB、TP、酶、Ca、胆红素、Tch及TG等浓度增高;Hb、HCT、RBC等亦可增加。

此外,运动也会引起人体血液成分的改变,活动带来的影响,可以分为暂时性影响和持续性影响。

暂时性影响可以使血浆脂肪酸含量减少;丙氨酸、乳酸含量增高。

持续性影响可以使CK、LDH、ALT、AST和GLU等的测定值升高。

2.3 手术药物影响 一般来说,药物对人体的影响十分明显,很多药物在药物说明上都有明确表示,当服用药物之后可能会引起体内血液成分的改变。

比如,庆大霉素、氨青霉素可使谷丙转氨酶活性增高、咖啡因可使胆红素增加、维生素C可使血糖、胆固醇、甘油三脂、尿酸严重降低。

此外,药物在医学检验过程中,可能引起分析试剂的药物变化,也会影响样本检验效果。

一些手术中的病人,或者一些正采用其他治疗手段治疗的病人,手术和之类手段都有可能带来一定的影响。

比如,一些在手术中出血后需要止血,一般会采用止血器械,止血器械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一些静脉长期闭塞,影响也很严重。

临床医师在选择与解释结果时,必须考虑药物的影响。

3 储运过程部分

3.1 运送过程影响 标本采集后尽量立即送检,如在室温放置时间过长会造成血液成分的变化(如血糖及酶活性降低),也可造成溶血现象。

在标本的运送过程中,应该注意一些常见的标本保存问题,运送过程中,标本保存不当,同样会影响检验质量。

根据不同的检验项目,对样本送检的时间有一定的要求,有的是要求样本采集后马上送检的,比如血氨、血沉、血气分析以及各种细菌培养;有的项目是要求样本采集后半小时之内就要送检的,比如血糖、电解质、凝血试验等。

3.2 标本保存问题 由于采集的标本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使检验结果受或大或小的误差,因此必须正确掌握标本保存方式。

一般来说,当样本采集之后,最好是及时送检,让检验医师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检验完毕,若由于某种原因实验室工作人员不能检验的话,就一定要根据要求保存好。

根据不同的检验项目,不同的采集标本需要保存的方式也不同,有的需要常温保存,有的需要密封冷冻保存,有的甚至需要从温度、湿度、营养、pH和抑制杂菌等方面综合考虑。

4 结 论

检验项目的不断增多和检验应用的复杂因素,使得医学实验室迫切需要一批既精通检验技术、熟悉临床诊疗过程,又能与临床医师定期交流、沟通和对话的高素质检验医师。

在日常检验工作中常会遇到一些取样错误,造成了很多的偶然误差,影响了试验结果的精密度,使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工作难以保证。

总之,为了尽可能地提高医学检验的质量,就要求我们的检验医师要从开具检验项目开始,从样本的采集质量入手,到样本的保存和储运,全方位地提高检验质量。

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2】

【摘要】为了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分析前阶段质量控制是临床试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对常规标本采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可分析出原因的不准确检验报告中约80%可溯源至实验室分析前程序的不规范,说明分析前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有效的先决条件。

因此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对减少实验室误差,提高检验质量是非常重要的[1]。

【关键词】医学检验 质量控制 因素分析 标本采集

医学检验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检验结果是否正确,将直接影响临床医生对患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医学实验室检验全过程分为三部分,即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

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已被检验工作者所重视,通过规范操作、室内控制、时间质控来监控监测的整个过程,使结果分析的准确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分析前质量控制因具有相对不可控性,对检测的结果影响很大。

在整个检验过程中也就显得非常重要。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从医生申请检验开始,包括检验项目的申请、样本采集和准备、标本的运送、标本到实验室后分析前的处理,至检验分析过程开始到结果,在整个实验误差中,分析前误差占约70%,因此分析前质量控制、对减少实验误差,提高检验质量更为重要[2]。

1 检验项目的正确选择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先进仪器的引进,对于各种疾病的检测有不同的检测项目和方法,对于医生来说,检验项目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诊断和疗效,正确选择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选择要遵循安全性、有效性、时效性和经济性。

2 患者的准备

2.1 固定的因素,年龄、性别、民族和地域等。

2.2 可变的因素,如患者情绪、运动、生理节律为内在因素,饮食、药物影响为外在的因素,还有采血时患者的体位。

2.2.1 饮食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一顿标准餐后,可使血脂增高50%,血糖增高15%,所以一般除急诊或特殊患者外,一般主张禁食12h空腹采血[3]。

粪便潜血检查需要患者素食3d后采集标本。

2.2.2 运动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运动会引起血液成分析改变,必须嘱咐患者在安静状态或正常活动下采集标本。

2.2.3 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药物一般通过直接参与检测反应或抑制检测反应,颜色干扰等影响检测结果。

为了提高结果的准确性,最好事先停服一些药物,临床医生在解释结果时,必须考虑药物影响。

3 标本的正确采集

标本的采集必须以保0证质量为前提,应避免干扰因素,选择采样的最佳时间。

注意采血时体位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得超过1min,掌握真空采血的正确方法和顺序以免标本溶血,有报导因采血时的一些不良好习惯造成标本容量占容血标本的62%[4]。

采集样本后要严格做好查对制度,尿液标本留取时、容器应清洁干净、标本应新鲜,不能混入分泌物精液等。

4 标本的正确传送

篇10:医学检验实验室的分析前质量管理论文

【摘要】

加强医学检验实验室分析前质量管理具有重要作用,能提高分析工作质量,为患者疾病诊断和治愈创造良好条件,但目前该项工作存在问题与不足。为应对这些问题,今后应该采取质量管理措施,发挥临床医护人员作用、注重与患者交流沟通、按照正确方法采集标本,并严格标本的接收和保存、健全检验科室工作制度。

相关专题 误差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