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森林经营理念在林业发展中的应用论文

蒙德里安的花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蒙德里安的花”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多功能森林经营理念在林业发展中的应用论文(共1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多功能森林经营理念在林业发展中的应用论文

多功能森林经营理念在林业发展中的应用论文

1辽宁省森林资源现状

据辽宁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3]显示,全省林业用地面积713.61万h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48.20%。其中,有林地面积563.61万hm2,占林业用地的78.98%,立木总蓄积量28500.06万m3;林分面积464.47万hm2(针叶林140.75万hm2、阔叶林316.06万hm2、针阔混交林7.66万hm2),林分蓄积量27463.85万m3;森林覆被率38.20%。辽宁省森林资源少,分布不均衡,结构失调,生态防护功能不足,对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减小。长期以来,东部山区一方面对天然次生林采取伐好留劣,掠夺式采伐,使次生林资源的生态系统出现衰退趋势。另一方面不注重现有林的经营管理工作,使该区大面积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得不到及时抚育,林下植被稀少,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削弱。辽宁平原地区杨树天牛危害已十分普遍,用材林70%成为小老树。彰武县章古台地区引种樟子松25年生以上林分出现了大量的感病枯死现象;辽西地区油松人工林的松毛虫、松梢螟等,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且随纯林不断扩大有加重的趋势。

2影响多功能森林经营的因素

2.1森林资源总量严重不足,中、幼龄林比例过大,大面积中、幼龄林亟待抚育

辽宁省森林覆盖率、人均林木蓄积量、人均有林地面积,分别排在全国第12位、16位和15位。森林资源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东部的丹东、本溪、抚顺3市,这3市森林资源占全省的65.50%;全省中、幼龄林面积327.63万hm2,占林分总面积的70.54%。可见,目前辽宁省可利用森林资源严重不足。全省中、幼龄林亟需抚育面积达105.22万hm2,特别是人工林林分密度偏大,亟待实施森林抚育,否则很难成林。大面积中、幼龄林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林产品生产能力,同时造成了林业用地的浪费,林分的生态防护效益也比较低。

2.2树种结构单一,纯林比例过大,阔叶林多,针叶林少

辽宁省阔叶林面积316.06万hm2,占全省林分面积的68.05%;针叶林面积140.75万hm2,占全省林分面积的30.30%;全省针阔混交林面积7.66万hm2,占全省林业用地总面积的1.65%。辽宁省森林资源中阔叶林多,针叶林少。柞树组、落叶松组、油松组和慢生杨组4个树种组面积占全省林分面积的78.51%。由此可见,辽宁省森林资源树种结构单一,纯林比重大。纯林生态稳定性相对较弱,防火、抗病性能力差,给全省森林资源保护带来压力,因此树种结构和混交林比重需要进一步调整。

2.3未能对现有森林资源进行科学经营管理,造成林地地力衰退,水土流失严重

建国后数十年的林业发展过程中,辽宁省省直科研院所等单位的一些老专家取得了“异龄、复层阔叶红松林人工诱导及经营技术的研究”“人工诱导的阔叶红松林抚育间伐技术研究”等一系列的科研成果。这些成果是经过长期的、大量的基础试验获得的,最适合在辽宁地区的推广应用,有利于恢复辽东山区的.地带性森林植被阔叶红松林。但生产单位很少按照技术标准执行,一些次生林抚育改造、林冠下更新红松后不进行幼林抚育和透光抚育,结果林下阔叶幼树、藤本植物生长茂盛,影响了红松生长,很难形成混交林。另外,上层抚育伐除全部上层阔叶树和萌生的阔叶幼树,只保留红松,变成纯林,影响了阔叶红松林的培育效果,同时仅在一些科研院所试验基地保留部分造林成功的地块。封山育林,只进行封山,未采取必要的补植、抚育措施,林分的多种功能难以恢复和提高;采石开矿、过度放牧、栽参放蚕、超坡耕作和乱砍薪柴等导致该区生态功能退化。近年来,林地经济开发受到追捧,但天然次生林林地经济开发不规范,缺乏规划,林农只注重经济效益,无节制开发,降低了林分的生态防护功能。

2.4造林政策存在偏差,造林树种单一,并且多为同龄单层纯林,生物多样性低,生态功能脆弱

各级林业部门只强调完成造林任务,下达造林任务指标,忽视了抚育管护乃至长期经营,使得造林面积连年增加,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但森林质量不高,成林不多;造林时强调用材,忽视防护,重视速生,忽视适生,一些地区未能适地适树,缺乏良种壮苗,因而造林效果不佳;造林树种单一,且多为同龄单层纯林,主要造林树种为红松、落叶松、油松、樟子松等针叶树,阔叶树只有杨树等较少树种,对珍贵阔叶用材资源培育和濒危物种的保护缺乏应有的考虑。辽宁省营造的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水源涵养林恰恰是以生态效益差的人工针叶纯林为主。在传统的森林经营管理模式下,森林的多重功能效益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3加强多功能森林经营的建议

3.1充分认识森林的多重功能与价值,积极改造现有林并营建多功能森林

充分认识森林的多重功能与价值,完善现有林业工程,突出多功能利用,将森林经营所体现的生长量、树种结构、碳吸存量等指标纳入各级政府考核内容,积极开展低产、低效林(包括柞蚕场、柴场等)改造,采用抚育间伐、斑块状改造、补植乡土树种等措施,保留珍贵乡土树种、次要树种、灌木、幼树和地被物,诱导成异龄、复层的混交林;积极开展中、幼龄林抚育,特别是对于次生林冠下更新红松诱导阔叶混交林也要进行及时抚育,将其培育成高质量的针阔混交林。对人工林实行长伐期经营,将主伐年龄延长2倍,这样可以长期维持森林状态,避免林地退化,培育大径材,减少造林成本。积极开展一般公益林林下经济开发,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造林时,要适地适树并注重良种基地建设,加强珍贵用材树种特别是阔叶树大径材的培育,营造复层、异龄的混交林,充分发挥森林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多重功能和价值。

3.2科学区划,确定森林主导功能及经营目标

在森林资源清查结果的基础上,根据辽宁省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对该省的森林资源进行功能区划,以森林的主导功能为导向,发挥森林的整体效益为目标,开展科学合理的多功能森林经营。对省内不同地区、不同森林进行功能区划时,既要注重生态和经济功能的最大化,也应兼顾森林社会、碳汇和文化功能的充分发挥。

3.3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促进多功能林业发展

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从造林、森林经营到利用全过程给予稳定的资金支持和税收扶持,特别是将次生林林冠下更新红松诱导阔叶红松林也要纳入补贴标准,这样才能调动生产单位和广大林农的积极性,恢复辽东山区的地带性森林植被阔叶红松林。要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将依据森林面积补偿改为依据生态功能高低或维持生态功能造成的投入增加给予补偿;制定矿山生态环境恢复补偿制度,随社会发展同步提高林业从业人员收入。同时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开展多功能林业的立法调研,出台有利于多功能森林经营的政策法规,推进多功能林业建设的制度化、法律化。

3.4加强科学研究,促进多功能森林经营技术发展

设立森林多功能经营长期科研项目和示范网络,在辽东山区、辽中南平原沿海地区、辽西北地区分别选择能代表不同生态特点的县域,建立山地(丘陵)-平原(沙区)的用材(农林复合)-生态兼用林多功能经营试验示范区,分别对天然次生林和红松、落叶松、杨树、油松、樟子松等人工林的用材林和公益林开展多功能经营模式研究,通过示范样板林的建立与定位观测,研究不同培育目标与经营方式对林分结构、林分生产力与生态功能的影响,尽快形成符合辽宁省林情的森林多功能经营理论、发展政策和技术规程等,对不同森林多功能经营的优化模式进行综合的定量评价,建立森林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筛选出适合该区域的最佳多功能森林经营模式,建立示范样板,引导该区域多功能林业的发展。同时,开展相关人员的多功能森林经营技术培训,编制多功能森林经营规划,逐步推动多功能森林经营在全省范围的实施。

4结语

总之,多功能森林经营已经成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一种全新的理念。积极探索和实践多功能森林经营技术,有利于推进森林经营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有利于辽宁省建立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真正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篇2:浅谈企业理念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论文

浅谈企业理念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论文

一、 什么是企业的理念

企业的理念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企业精神活动和智慧的结晶,也是企业实践成果提升和总结的精髓。它不仅是企业为适应内外环境而升华的思想体系,同时也是指导企业发展的思想武器。其中,企业家的理念在企业理念中居于核心地位,它决定着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高度。

二、 理念在企业中的地位

与其说创造一个企业,不如说是一种理念的创造,改造一个企业归根结底是企业理念的改造。没有理念的企业,就像没有灵魂生命力的行尸走肉;没有理念的企业,就像没有航向的船,最终会被经济的海洋所吞噬;没有理念的企业,就会失去发展原动力;没有理念的企业,就像建筑在没有思想基础的大厦,终究会垮塌。因此,有没有企业理念和是否有正确的理念,是关乎着企业生死存亡的首要问题,是优先和决定其它一切有形物质的策源性因素。

三、 企业理念的重要性

1、正确的理念。是引导企业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指路灯,也是制定企业发展目标的思想基础和来源,反之,错误的理念将葬送企业发展前途。

2、超前的理念。企业的理念应超前于企业实践活动,而不是落后于企业的实践,超前的程度决定着企业未来发展的高度和层次。

3、贴近实际的理念。理念来源于实践,同时又必须回归实践。反之,将成为一种空洞的说教,只有植根于实践的理念,才是企业迫切所需。它也决定着每个企业的作风,例:理念浮夸,企业势必会“虚胖”,理念贴近实际,企业发展的作风也必然稳健有效。

4、共识的理念。一个人的能力有三个层次和境界:(1)自知(2)扬长避短的发挥自己的优势(3)创造一种理念,导向着一批有共识的人为之奋斗。因此,一个企业的理念,得到大家的共识,自然会进发一股无形力量,才是企业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根本基础,才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反之,则人心焕散,不战而溃。

5、决策的理念。企业理念不是空洞的知识,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地对客观存在于企业决策过程的每一环节中,大到企业战略决策,小到具体工作的决策,它无声地影响着企业的决策,进而决定着决策的结果。

6、管理的理念。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首先决定于企业管理理念的正确性、先进性和有效性。

7、经营的理念。企业经营理念是指对市场和客户认识深刻的程度,从某种意义上决定着企业经营的水平和层次。

8、信仰的理念。对某种目标的信仰,是由最基本的理念元素构成的,它是组成信仰的细胞,企业家的信仰则具体物化为企业目标,困此,它就从深层次影响和决定着企业的'命运。

篇3:人性化理念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本文对人性化的风景园林设计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让风景园林设计更加符合人们的生活标准,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人性化;风景园林;设计;应用

随着当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也有了很高的要求。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对于自身生活环境的要求,相关部门还加大了园林设计的推广力度,从而更好的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尽可能多的满足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风景园林设计加入人性化理念是非常必要的,人性化的理念既创造了更好的园林设计环境,还满足了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心理需求。

1风景园林的设计原则

1.1整体原则

在风景园林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设计的整体性,也就是园林的风格和主体。主要是由景观、健身、儿童、生态等主体,园林的主体和风格是相互对应的,不能有所掺杂。有的园林面积小,不能在有限的面积做出预先的设计理念,使得加大了对园林施工的力度和后期的费用,从而影响了园林的自身主体和园林最后的形成。

1.2差异性

这种差异性包括园林的使用者对最初的园林设计的差异。一个园林的建成,是为广大使用者开放的,不是对某一个特定的人和特定的某一群人。实际上,对于风景园林的使用,有现阶段各个阶层、年龄段、各个职业的人。因此,风景园林的设计必须要做到全方面的考虑,这就需要有不同的风格加入,但是这样也会违背园林的整体性。这时候,就需要设计者对园林进行模块划分,对老年人、孩子、上班族进行一定的区域性设计,从而尽可能多的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增强园林的观赏性。

1.3舒适性

当前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也越来越多,从而出现了许多猎奇文化主题的园林设计,但是对于园林的舒适性就会有所欠缺。因此,许多城市都剔除了这种园林的设计主题。当初提出来园林的设计,就是为了提高生活水平,让忙碌了一天的人在游览园林时有一种舒适的感觉,使人的心情愉悦、身体放松。猎奇文化园林的设计,可能会吸引一些年轻人去观赏,但园林建成后的主要受众是老人和儿童,园林的`设计观念还要迎合大多数人的心理需求。

1.4和谐性

在城市的园林设计中,还需要把和谐性考虑其中,换句话说,风景园林要有一定的变换规律。但在目前而言,还存在一些风格不一的园林,在园林中有各种各样的风格存在,如欧式的建筑和江南的水乡。对于风景园林,不仅要体现出美感,还要有和谐型和整体性。这就要求设计者在园林中的建筑和植物中寻求一定的规律,来使得园林看起来不会突兀。

篇4:人性化理念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2.1满足人们对风景园林多样性的需求

风景园林设计中,传统的、单一的设计风格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现在的生活需求。因此,对于园林的设计者来说,需要对园林的多样化进行分析、侧重,做好风景园林的模块设计工作。在确立了园林设计中必须具备的条件之后,开始具体的布置园林的实际布局,来满足多数人观赏园林的体验。在园林设计的位置上,也要考虑到。如:要设立在人口住宅密集的地区,靠近常住居民;在车流稀少的地区,方便老人和孩子出行安全;在园林设计的模块中老年和儿童模块应当加强安全力度,让老人和儿童放心的游玩。在一些较大的园林里面,在门口还可以放置一些指引园林内景区的地图,这样既能让游览者观赏时有明确的游览目标,还能让游览者制定一个游览的规划和着重游览的方向。

2.2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风景园林中加入人性化设计理念的同时,还要考虑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样以来,对设计者来说,就提高了对园林设计上面的难度,面临更加严格的考验。再设计的时候,必须从更多的角度出发,来加强对园林设计方面更深入的研究。设计时也要考虑到园林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来确定园林的整体性。明确园林的设计定位,使设计出的园林更具有合理性,来满足人们对园林多方面的需求。此外,要求设计者从自然的角度出发,展开思想,研究园林规划设计对生态环境方面的应用,例如:运用当前的相对环保、清洁的能源。这些技术可以让园林的设计在加入人性化的同时,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还有利于自然环境与园林设计融为一体。

2.3对人性化标识的高度重视

人性化设计时在园林设计中一种必不可少的要素,是园林设计中重要的细节体现,其中最值得重视的就是人性化的标识。一般来说,很多风景园林的设计理念,由于缺少必要的细节而发生了不必要的事故。例如,在风景园林的动物区,也就是动物园设置动物伤人的标识,在园林人工湖的水边设置禁止游泳,水深多少米的标识。可以让人们在游览风景园林的同时,还能注意到自身的人身安全。当然,设计者在对于安全标识的规划方面,也需要考虑到标识与周围环境的融合性,在不破坏园林整体美观的情况下,委婉对观光游客的人身安全做出提醒,这也是设计者规划园林时要着重考虑的。

2.4重视园林的个性化

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要想充分发挥人性化的理念,就应当在设计之初,加入更多个性化的元素理念。根据当地不同的地域、风景、文化设计出独具自身风格的园林。实际上,在设计者刚开始对园林进行设计的时候,是不会受到园林相关规划的局限的。因为不同地区有当地不同的文化,对园林的设计规模也不相同。如果设计者在最初就受到了园林设计的限制,将不会有现在各种主题和独特风景的园林供人们游览和欣赏。在园林里,个性化的体现可以表现在多种形式上。比如:公园的座椅、垃圾桶、卫生间等地方,设计者可以根据自身园林的主题对这些常用的物品进行装饰,即有利于园林整体的美观,也使得游览者加深了对这个园林的整体印象。

2.5重视园林的细节规划

“细节决定成败”是很多人做事的准则,对于园林这样的大工程的设计来说更是如此,小的细节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决定了这座园林成体的水平和质量的高低。而且越是细节的部分,越能够体现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还可以体现出设计者对人性化理念运用水平的高低。所以,细节上的制定在园林的设计上是至关重要的,设计者在着手于风景园林设计的同时,必须要保证园林细节上的体现。在细节上满足人们对园林的多方面的需求。细节的设定在园林的很多地方都能有所体现。比如:在园林的树木和灌木上挂出它们的名字、产地、品种等,在游览者游玩的同时,还能对树木有所了解,增加一些常识性的知识。

3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风景园林的设计中加入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是目前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同时这样也加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风景园林的设计者,必须对风景园林的设计规划有一个彻底的、明确的了解,这样才能在风景园林的设计过程中加入更多的人性化理念。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对于园林的需求,还能让设计者的水平和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王业社,黎颖惠,陈立军,等.研讨式教学在风景园林设计课程中的研究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11).

[2]陶锋鹏.风景园林设计之我见[J].四川水泥,2017(01).

[3]周林杰.园林、景观与中国风景园林设计的未来[J].现代园艺,2017(04).

[4]潘萌.浅谈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J].农业与技术,2017(04).

篇5:绿色建筑理念在公共建筑的应用论文

绿色建筑理念在公共建筑的应用论文

摘要:公共建筑体量大、能耗高,在公共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中贯彻生态建筑理念,能获得很好的使用效果和经济效益。绿色建筑理念体现在建筑设计、施工、使用各个阶段,主要体现在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注重绿色施工管理,强调不降低建筑舒适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能源消耗。

关键词:绿色建筑;公共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将绿色建筑理念融入到公共建筑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节约集约用地

一方面注重保护原有自然生态环境。在公共建筑可行性研究阶段和方案设计阶段,应结合城乡规划资料,实地勘察地址状况和周边环境,严格遵守建筑红线,合理布局,减少植被的破坏与土方开挖量,在保证公共建筑使用性能和舒适度的前提下控制公共建筑的容积率;结合原有地形地貌,充分体利用场地表层土,同时设计复层绿化、垂直绿化、屋顶绿化等多样性景观;增强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如设置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植被浅沟等、雨水截流设施、渗透设施、雨水塘、雨水湿地、景观水体等。另一方面注重营造适宜的外部风、热、光环境,提升外部生态功能。具体做法有保证公共建筑与噪音源有必要间距,如果条件限制,可设置屏障噪、绿植降噪、组合降噪等;合理设置建筑物的朝向与间距,充分利用穿堂风,降低人为排热,增加绿地水体面积;减少玻璃幕墙有害光反射,合理设计夜景照明。

2节能与能源利用

节能主要体现在公共建筑在设计时需严格遵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公共建筑能耗降低,一方面依靠建筑构造自身节能。如控制窗户太阳辐射,增加窗户传热热阻,适度提高外墙热阻,加强分户内墙及楼板的保温,适度放宽对居住建筑体形系数的限制;另一方面需要内部建筑设备节能。公共建筑多采用温湿度独立处理技术、变流量输送技术、全空气(一次回风)全年多工况调节、热回收技术等。另外在建筑照明系统中,应根据负荷容量选用较高的电压等级,合理设计线路,减少供配电线路上的能耗,应选用高效照明光源、灯具和电器附件,实施能耗分项计量,有条件的公共建筑,可采用BA系统控制[2]。最后公共建筑要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如太阳能光伏技术、分布式能源系统、地源热泵技术等。

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公共建筑节水主要有以下方式:采用节水器具与设备,控制末端出水水压;合理选择管材和配件,避免管网漏损;给水系统优化配置,合理设置绿化与景观用水。公共建筑应充分利用非传统水源,如雨水利用—收集屋面、道路雨水,沉淀过滤处理后用于绿化、景观用水、道路浇洒等;中水回用—收集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杂用水。

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公共建筑设计时注重采用节材结构体系,如独立钢支撑在节材型模板体系。公共建筑施工过程中减少建筑材料消耗,如选用本地生产的建筑材料,选用可重复使用隔断(墙)、鼓励采用工业化生产的预制构件、土建装修一体化设计、采用整体化定型设计的厨房、卫浴间;建筑注重开再生、再循环、再利用材料使用,如使用粉煤灰砖代替粘土砖,采用高性能材料,推广绿色材料,如使用预拌混凝土和商品砂浆。为保障良好的.室内声、风、光环境,可采取以下措施:墙体可采用轻质多孔材料、空气间层填充轻质多孔材料;门窗采用复合材料、夹板门空腹内填充吸声材料密封周边间隙;楼板分层,楼板面层铺设弹性软质材料楼板面层下设弹性垫层,或设置由弹性挂钩连接的吊顶棚;建筑设备选择低噪声设备,设备用房采取减震措施,管井井壁采用隔声材料砌筑;对公共建筑进行气流组织设计,设置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监控CO浓度、CO2浓度、室内污染物浓度监控系统;保证良好开阔的户外视野,尽量利用自然光。

5运营管理

公共建筑使用部门应制定实施节能、节水与节材的管理制度,制定资源管理激励机制,建立绿色建筑物业管理系统。在绿化方面,制定实施绿化管理制度;采用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化学药品的使用保障植物生长状况良好。在垃圾管理方面,制定垃圾管理制度,设置密闭垃圾容器,生活垃圾袋装化存放,建立可生物降解垃圾处理房。

6参照评价体系,完善绿色建筑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由六类指标组成,分别为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施工与运营管理、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评分项、创新项;其中控制项为绿色建筑必备条件,评分项为可选条件。依照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进行公共建筑的设计、施工,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建筑的使用要求,同时大幅度降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确保工程项目实施的同时提高了公共建筑的整体经济效益[3]。

参考文献

[1]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

[2]杨文滨,施展翔.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4).

[3]翁方军.建筑设计.2015(19).

篇6: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人事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人事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一、我国高等学校人事管理制度的现状及产生问题的原因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在对社会进行着全方位的改革,高校改革也不例外,现阶段,包括高校人事管理改革在内的各项改革已经进入关键时期和阶段。在这个关键的改革转型时期,我国的人事管理改革机制尚不成熟,相伴的社会各项改革也不到位,许多高校尝试了各种改革,但都以失败告终,收效甚微,综合归纳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观念陈旧,忽视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我们相当多的高校人事管理改革方式和程度比较保守,虽然尝试了各种改革方式,都因思想观念过于陈旧落后而以失败告终,这是传统落后的文化观念和陈旧的管理体制长期得不到改变造成的结果。

(二)高校的人员聘用制度不够健全

我国高校人事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高校教师聘用制度,高校人事管理要深入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师的聘用制度一定要下足功夫。它是高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反观我们现在的高校教师聘用制度,虽然在形式上是采用的人员聘用制度,能者居上,但很多时候这也仅仅是停留在形式上,呼喊公平聘选口号而已,实际的高校内部人事管理环境真实情况根本就不是这样,主要表现为教师的聘选不合理,长期采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身份化管理,忽视了岗位定则的重要性。解决高校人事管理的不正常现象,在当前环境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淡化高校人事管理中过度重视身份化的现象,强化岗位定制,把以人为本作为出发点,使高校人事管理改革回归正确的发展轨道。

(三)缺乏公平、有效的激励机制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的主体效益分配方案采取的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然而在身份化条件下,我们会自然而然的采取平均主义,还错误将这种平均观念认为是公平,这样会造成高校中的人员配备和岗位设置不合理,相同的职位,不同的人员身份,得到的实际待遇一样,这样显失公平的现象长期存在,并且得不到有效改观,严重制约着高校人事管理健康、科学发展。

(四)高校人员考核评价机制不科学

人员的考核评价体系是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高校人事管理实施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准,如何对高校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是高校人事管理改革值得深思的问题。纵观目前高校的人事管理,许多高校尚未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了该体系的院校在考核评价的实施上明显存在着问题。

二、以人为本观念的高校人事管理实施的建议和措施

面对高校人事管理中的诸多问题,我们一定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行动指南,高校人事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对高校人事管理进行改革。

(一)在高校岗位聘选中要体现以为人本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高校的人事安排管理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使得人事聘选制度不能有效实施,岗位和身份制观念模糊,鉴别不清,脱离了以人为本的人事管理理念,因此,高校人事管理一定要加强岗位的聘选机制,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中人的关键性作用。

(二)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

高校要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以人本人的人事管理要充分体现对人的重视,高校人事管理要对高校中的受聘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评价,检验人事管理是否得当,评判出人事的安排运用是否合理,这是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人事管理不能忽视的重要方面。

(三)对于未成功聘选的人员,要建立科学完善的人才

储备体系,使人才能合理流动高校的人事管理要体现以人为本,那么在人员的安排上要体现其合理性和科学性,对于高校未成功聘选的人员,高校一定不要放任不管,置之不理,要建立科学的人才管理和储备机制,保证人才的合理运用。

三、结语

高校人事管理属于社会改革中教育领域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知识经济时代下,高校人事管理一定要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认识,以科学发展观为行动指南,坚持高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高校人事管理及工作的方方面面,建设和谐校园,优化高校治学环境和学习风气,打造优质的人才培养基地,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篇7:生态理念在水利设计中的应用探讨论文

人类利用合理的水利设计来达到利用水资源的作用,在防洪抗涝、农业灌溉、和水力发电等方面发挥着巨大而且重要的作用,既满足了人类基本的生活需求,又推进了经济的发展。为了体现水利工程的真正作用,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应当以生态理念为基准,科学发展为目标来进行水利工程的设计,实现人为建造的水利工程与原生态环境的和谐融合,发挥出水利工程最大的效益。

1 水利设计中生态理念的特点

1.1 自然性

自然性是水利设计生态理念中的基本特性。水利工程的形式是生态环境的人为利用,生态自然环境是水利工程的生存基础,因此在水利工程的设计过程中要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既要改变自然环境也要保护自然环境,尽量最到自然环境的最小损伤,在保障水利工程功能的同时还要保障自然的再生能力。

1.2 可持续发展性

水利工程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产物,同时也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水利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都要遵从国家制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满足当下生产生活的需求的前提下又不损害下代人的利益。

1.3 社会性

水利工程最基本的性质就是服务社会,造福人类,在防洪抗涝,农业灌溉、水力发电、航运交通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同时还能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为拉动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1.4 经济性

水利工程不仅帮助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还促进了地方旅游业的发展,既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又帮助社会发展进步,可以说水利工程是一种依赖于自然环境的社社会产物,又发挥着高于自然环境的实际效益, 水利工程不管在能源角度、旅游业发展、生态化发展方面都表现出其出色的经济性的特点。

2 实现水利工程生态化的意义

2.1 调整生态环境

土木水利等工程建设在施工工程中或者其他人类活动可能会引发例如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堤坝损坏、河道淤积、地面沉降等等生态破坏,水利工程生态化的实现有利于预防和缓解这些生态的损伤,起到查盈补缺的效果。

2.2 化不足为有利

水利工程在实现生态化之后可以化灾害为己用,洪水涝害非但不能成为危害人类生活和生存的自然灾害,反而可以成为人类可利用的有利资源。解决了由于地表径流造成的水资源在空间和地域上的分配不均,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围湖造田,围海造田等不良现象,在总体上弥补了原本存在的水量与水域不平衡的现象。

2.3 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

水利工程是人类自主调节利用水资源的手段,实现水利工程的生态化可以使生态安全和人工行为和谐融合,是人类和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体现,既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又加强了环境保护的建设。

3 实现水利工程生态化的困难和问题

3.1 缺乏科学的水文资料

水利工程是一项重大的基础设施工程,在设计水利工程施工方案之前需要对工程施工地点及工程周边的水域和自然环境进行科学的、全面的'调研,根据实地情况,分析施工周边地域的自然情况再因地制宜地进行水利工程设计。然而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实际人员往往会忽视或者遗漏此类信息,并没有搜集全面的设计所需的水文资料,水文资料对水利工程的设计起到支撑作用,缺乏全面的水文资料势必会导致设计的存在缺陷,从而导致此项水利工程无法全面的对工程当地的自然生态资源进行科学的利用,也就影响了生态理念在水利工程设计中应用。

3.2 设计人员缺乏生态理念的意识

水利设施的服务重点在于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促进社会经济和谐稳定发展。水利工程设计人员的设计方案是水利工程最终成型的直接因素,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和专业水平直接决定工程最终的功能和特性。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通常只关注水利工程的基础功能,忽视了水利工程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的功能,因此在生态理念在水利设计中无法得到有效的应用。此外,要将生态理念融入水利工程的设计中除了需要专业的设计能力以外还要具备一定的环境保护知识,大部分水利工程设计人员没能将专业的设计能力和环境保护知识有效的结合起来,因此也造成了生态理念无法在水利工程设计中得到有效合理的应用。

篇8:生态理念在水利设计中的应用探讨论文

4.1 重视水文资料的作用,结合资料完善设计

水利部门要协调水文工作单位和水利设计单位的工作,加强两个工作单位的交流共同,协同合作,重视水文资料对水利设计工作的作用,因此在水文资料的搜集过程中要认真、仔细、全面。同时在水文资料的保存和管理方面,要科学规范的开展工作,保证水文资料的采集科学有效,从而使生态理念可以更好的应用到水利设计中去。

4.2 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设计能力和生态理念并重的复合型人才是保障生态理念能够在水利工程设计中有效应用的重要保障。因此水利部门既要重视优秀的水利设计人才的培养,又要重视外来优秀人才的引进。在聘用设计人员的社会选择优秀的设计人员来充实设计队伍,另外对已有的设计人员进行相关的专业技能培训和生态理念的宣传,将生态理念作为设计人员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基本要求。

5 结语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因此要想社会经济能问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则需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在水利工程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要确保水利工程在改变自然的同时又不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重视生态理念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既能保护水利工程的效益最大化,又能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稳定。

篇9:现代教育理念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

现代教育理念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

论文摘要:随着教育科学理论的不断发展,现代教学论在体育教学中的指导作用日渐明显。

论文关键词:现代教育理论 体育教学 创新思维 现代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心理学

体育教学是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本文在对中国大学体能状况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分析高校体育课教学中如何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

一、中国大学生体能现状

教育部以及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规定:评判一个学生体质状况,主要是看学生的体能,包括发育状况、身高体重比、肺活量测试等。调查发现,部分学生不喜欢体育锻炼的重要原因是没有自己擅长的体育项目,缺乏正确的体育观。

二、现代教育理念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新教育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

1、创新教育要求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高等教育追求“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创造力的培养,教师本身必须有创造力,体育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学理论、体育学理论、学科教育理论及相关学科理论的综合修养。

2、创新教育要求教学方式多样化

创新教育理念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将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灵活运用,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二)现代教育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是体育教学活动富有成效的必要条件。从主体构成看,包括教师教的环境和学生学的'环境;从内容构成看,体育课堂教学环境包括体育教学的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

1、体育课堂教学物理环境的创设

体育教学的物理环境包括体育教学的自然环境、器材设施环境、教学时空环境等。体育教师在实施教学时要考虑到以上因素,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组班规模、编排方式等等。

2、体育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创设

体育教学心理环境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体育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体育教学活动、体育教学的人际关系、教学评价等方面。适时地运用提问、讨论、分组练习、比赛等教学形式,以创新思维为指导,变练习式、封闭式的体育教学为创新式、开放式的体育教学,力求为枯燥的教学内容注入新意。

(三)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研究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用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

多媒体网络作为现代教育技术之一也为远程教育提供了可能,教师和学生可以在上面找到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校际之间合作学习、比赛的机会和方式,为学生的学习开创了更广阔空间。

2、用于体育教师编制备课软件和多媒体演示课件

对于体育教师来说,利用计算机编制备课系统软件,建立资料库方便教师共享资料,有利于快速编写修改教案,减轻教师备课负担。节省了时间和精力,使之更快捷、方便,并进一步深化成绩的统计分析工作。

总之,在未来的教育发展之路上,我们会一直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作为高校体育教育的指针,努力将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现代化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始终,培养更多身体强健,心理健康的学生。

篇10: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的应用论文

1、当下应用海绵城市理念的重要性

1.1海绵城市理念的内涵

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在城市遇到雨季时进行大量雨水的吸收、储存,然后等到城市出现缺水情况时,能够将储存的雨水进行利用,从而有效降低自然环境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促进城市经济的稳定发展。而我们在进行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时,首先必须要综合考虑城市当地的生态环境,并且通过人工方式与自然系统进行有效的结合。在城市自身防洪体系有效的支撑下,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储存雨水资源,从而为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做出相应的贡献。

1.2建设海绵城市的优点

1.2.1传统道路排水存在的问题因为随着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很多有害物质被排入空气中,而这些物质又随着雨水落在了土地中、河流中,对土地、河流造成一定的污染。而城市内部的降雨则会顺着排水系统被集中排走,不能够渗透到地下,导致城市内的地下水得不到相应的补充。而当城市排水系统随着长期的雨水聚集,将会造成一定的排水困难,而也会引发城市出现严重的内涝问题,不仅严重的影响城市经济发展,还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此外,城市内大量的绿化工程需要水资源支持,而雨水直接被排水系统排走也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1.2.2海绵城市道路的优势如果我们应用海绵城市理念进行城市道路建设,这样就能够使城市内部道路成为雨水的收集器,使雨水资源得到有效的收集,方便补充缺乏的地下水资源。并且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还增加了雨水滞留的能力,这样还能够保证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不会骤增,减少出现城市内涝现象,此外,这种路面还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更体现了绿色环保理念的应用。

2、应用海绵城市理念中需要注意的几个设计点

2.1道路横断面设计

与传统城市道路设计不同,海绵城市道路在设计时,需要我们对路面横断面进行有效的优化,并使道路对雨水收集进行有效的完善,从而能够使土壤中的水分达到饱和状态,然后一些多余的水分则将会通过水网的流入雨水管道中,这时我们在主管道中还可以设计一种渗井,从而将水深入地下深处补充地下水。

2.2透水性设计

在进行海绵城市理念的道路设计上,我们通过使用透水材料来进行道路铺装,其中在机动车道路上主要应用透水沥青、透水水泥等材料,而在人行道的设计上主要用透水砖进行施工。而对于目前道路透水设计的主要形式有多种,并且施工起来非常方便,可以在实际的施工中通过路况设计条件,及载重情况进行设计。而我们需要在进行透水材料应用过程中,注意不要将其堵塞,从而产生对透水效果的影响,从而增加了后期的维护成本。

2.3生物滞留设计

目前在海绵城市设计理念下的城市道路设计过程中,对于应用的生物滞留设计,主要包括了生态树池、生态花坛、雨水花园等设施。在实际的应用中这些设施都处于地势较为低洼地段,主要依靠种植的微生物、植物与土壤进行雨水的储存与净化。这种生物滞留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并且后期的维护成本还比较低。可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些地势较为陡峭或者是土壤透水性较差的地区建设这些生物滞留设施时,需要加装相应的防护装置,从而避免带来次生灾害的发生。

2.4边坡支护设计

对于一些山区城市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进行道路设计,必须要进行道路边坡支护设计,而传统的边坡防护不能够很好的适应海绵城市理念的发展,因此为了保证道路边坡的防护稳定性,还要适应海绵城市理念的发展,生态边坡支护技术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其中,对于道路边坡的'处理非常重要,主要是因为在施工过程中,如果不能够科学合理的处理,将会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并且不能够短时间内进行有效的修复。所以,对于道路的边坡支护设计必须进行优化,通过使边坡设计根据实际道路的地质走向进行确定,在通过使用方格网进行植草保护,还可以加装一些绿色生态植物进行保护,并且使这些与道路排水系统进行相连,帮助处理道路收集的雨水。

3、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工程中的应用措施

3.1合理设置绿化带

海绵城市理念应用在城市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过程中,首先必须要加强对城市道路绿化带的设计,这样能够保证在城市出现暴雨天气时,减少雨水大量集聚,造成的城市排水压力增加,减少出现城市内涝灾害。在进行道路绿化带的设计时,必须要保证其具有足够的绿化面积,从而能够使其成为一个天然的储水场地。并且通过对绿化带来的设置,还能够提高城市道路的绿化效果,通过选择一些适合的植物进行种植,有效的保证了城市内部的水资源流失。此外,在城市道路绿化带的设计上,通过对其下部土壤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使其能够具有过滤雨水的作用,然后在将其进行有效的收集,从而使绿化带作为一个天然的雨水收集器。

3.2合理运用道路路面材料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市政道路施工中对于路面材料的应用,必须要选择一些能够保证海绵城市理念应用的材料,从而帮助提升雨水的渗透效果。一般来说,对于城市市政道路路面材料的选择,不能够单一的选择对雨水的渗透效果,还要结合实际道路的交通功能进行选择,从而保证在道路施工建设完成后路面能够承受日常交通压力强度。例如,一些市政人行道路,在日常交通中不会行驶重载车辆,因此我们可以将其路面材料选择择透水性能较强的透水砖,然后下层铺上一些碎石,这样其道路结构多孔,可以使雨水下渗效果加强,并且还能够支撑行人的安全通行,而对于一些交通压力较大的路面,可以采用一些透水沥青作为路面材料,所以要根据不同的道路情况选择合适的路面材料进行应用。

3.3合理运用下沉式绿地

为了能够在城市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体现海绵城市理念,我们需要在道路设计时合理的应用下沉式绿地的作用,不仅能够加强对雨水的收集能力,还能够有效的避免雨水过多的在路面进行积攒。而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这种下沉式的绿地结构,必须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计算,才能够保证雨水的汇集效果,并且合理的设置绿地下沉的位置,还能够保证后期绿地内植物的生长环境,对道路美观提供一定的帮助。

3.4合理运用植草沟

城市市政道路工程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还要加强对植草沟的合理应用,在保证植草沟能够对水资源的有效调度的同时,还能够增加城市市政道路工程的绿化效果。并且在应用海绵城市理念进项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时,通过合理的对市政道路两边湿地及雨水花园的建设,并且选择适合城市生长的各种植物,在增加城市景观效果的同时,保证植物能够具有较强的耐涝性等。

3.5生物滞留设施

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中,对于一些地势较低的地区设置相应的植物、微生物设施进行雨水渗透与净化,我们将其称为生物滞留设施,这也是海绵城市理念中一个重要的应用。一般,我们将生物滞留区设置在建筑小区的道路两侧,一般都是应对于雨水径流污染较为严重的地方,通过对植草沟及沉淀池进行雨水处理,将一些较大颗粒的污染物进行过滤,从而避免对道路两旁植物的污染。随着海绵城市理念应用的不断推广,对于生物滞留设施的应用形式也在不断增加,一般都是与相应的景观进行结合,从而降低建设成本等。

4、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近年来我国对绿色环保工作的重视不断提高,海绵城市理念被应用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不仅为城市降低了内涝发生的几率,还大大提高了城市的生态系统,对于城市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在市政道路工程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不仅提供了城市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质量,还改变了城市市政道路积水、内涝严重的问题,对于改善城市交通环境及生态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城市发展上可以大力推行海绵城市理念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岩.试述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5):175-176.

[2]钱停曾英.海绵城市在市政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工程技术研究,2017(06):223-224.

[3]杨杰,王辉.试述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绿色环保建材,2017(02):193+195.

[4]王文山,蓝立慧.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3):235-236.

篇11:管理创新理念在畜牧业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管理创新理念在畜牧业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1.当前畜牧业的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不足

1.1对农业与畜牧业的统一管理

在中国的许多地方,都将畜牧业的行政管理与农业的行政管理交由一个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在这样的管理体制中,多将传统农业视为发展管理的重心,而视畜牧业为一项辅助发展进行管理,导致根本上不能针对农业与畜牧业的特点分别采取最好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这样做的结果只会妨碍到农业与畜牧业的共同发展,甚至忽略了对畜牧业的管理。

1.2缺乏高素质、专业化的畜牧业管理人才

当前国内畜牧业的管理机构中,相关工作人员都过于老龄化,不但自身专业知识不足,而且缺少与时俱新的创新思维,一贯沿用传统老旧的管理模式,对现存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不思改革,严重的限制了我国畜牧业进一步发展的脚步。

1.3国内畜牧业管理的环境落后

将国内畜牧业的管理环境与国外进行对比会发现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国外政府对畜牧业的发展十分重视,特别是发达国家,还设有专项的畜牧业研究资金,并建立了专业化的管理研究团队来对畜牧行业进行科学化、数字化管理,这都是中国畜牧业的管理中所没有的,也是我国要进行不断学习与改进的地方。

1.4畜牧业乡镇级管理工作的问题

一直以来,低层乡镇级的畜牧兽医站的工作都十分繁重,一方面要进行生产规划和调研等的安排工作,一方面还要负责当地畜禽良种的推广与动物疫病的防治及相关新技术的培训等许多的工作,然而工作在这种基层兽医站的人员又大多是未经过专业培训的,在实际中很难将工作做到全面、到位。另外乡镇站上的'管理一般都是将人力、物力及财力归属到县局进行领导,而其他的具体工作则由当地的党委政府来负责,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由于经手部门过多,有许多领导进行指挥参与,管理体制存在着多层次、多变化、多领导的局面,这在很多时候会让执行人员陷入左右为难的处境。

2.管理创新理念在畜牧业管理中的应用

2.1创新畜牧业的管理体制

长期采用农牧统一管理的方式既不适合畜牧业的持续发展,也不适合农业的发展要求,因此,在新的管理体制中要将农业与畜牧业分开,进行单独的管理,而且为了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还要建立起一支支精锐的管理团队,并为其配备充足的管理经费,专业的管理团队能够针对畜牧业的实际发展需求制定出相关战略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做好畜牧业的具体管理,进一步推动我国畜牧业的迅速发展。

2.2提高畜牧业管理者的专业素养,增强创新意识

管理者是一个行业持续发展的政策制定人与信息传递人,那么,作为畜牧业中的信息传递人员,管理者就必须熟悉与本行业发展的有关行情,而作为政策制定人,要根据本行业相关的现实情况及时改变固有的管理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方向进步,及时快速的为养殖户提供业内的最新信息,并为其解答有关养殖业的专业化问题。

2.3创新畜牧业管理手段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畜牧业的管理者也要学会利用数字化、微机化进行管理,这样可以改变原来传统中利用人工进行计算与统计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力工作的强度,并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与准确度,进一步提高了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2.4完善国内畜牧业的管理环境

要改变畜牧业的管理环境,首先必须有我国政府的支持,只要国家的政府将畜牧业的发展合理的联系到经济发展方面,并将畜牧业发展纳入其重要规划中,出台专门的相关法律法规来进行规范管理并保障管理工作的落实,使畜牧业能够做到有法可依,对畜牧业的重视程度提高了,其发展速度加快便是必然的。

3结束语

总的来说,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都在迅速的发展,畜牧业的生产规模迅速扩大,畜牧产品的质量也有所提高,随着我国近些年来强农惠农的政策不断实施,畜牧业的发展势头更盛,这就需要相关各部门的管理者加强对现代化数字畜牧业的理解与支持,从获取畜牧业的相关信息到进行分析决策等环节中进行不断创新,合理的将管理创新理念应用到畜牧业的实际管理中,及时抓住新机遇,以求得畜牧业的更高发展。

篇12:人本管理理念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的论文

人本管理理念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的论文

摘要:成人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本理念的缺失已成为制约成人教育管理成效的瓶颈。文章分析人本管理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可行性,并从树立人本管理理念、以人为本进行差别教学、重视人际情感沟通管理等方面,研究人本管理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人本管理;成人教育;教育管理;以人为本;个性

一、前言

人本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人本管理重在尊重人的个性。人本管理的基本特征在于管理基于人的本质,关注人的内在需求,尊重人的个性差异,促进成员与组织共同发展。成人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本理念的缺失已成为制约成人教育管理成效的瓶颈。传统的学校管理或多或少存在“重事轻人”的问题,对学生的心理需求关注不够,激励机制不健全,出现许多管理不畅的问题。因此,在成人教育管理中要渗透人本管理理念,要尊重成人学生的生命、尊严和人格,从人的生存与发展角度实施教育管理,提高成人教育管理效果。

二、人本管理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可行性

1.人本管理的内涵

人本理念自古有之。在成人教育管理中应用人本管理理念,要求学校充分尊重成人学生的个性特点,在尊重学生人格、满足学生心理和精神需求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人本管理理念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可以将人本管理作为一种思维模式。采用这种思维模式对成人学生进行教育管理,也就是强调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要将学生作为最终的教学目标,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各种灵活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在成人教育管理中应用人本管理理念,就是体现教育管理的服务性质,要从学生的全面发展角度对其进行教育管理,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其次,人本管理也是一种价值观。人本管理倡导尊重人,关心人,激发人的热情,满足人的合理需要,实现人的价值。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人本管理理念强调关注不同学生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注重不同个体之间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处理,也就是要处理好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同时尊重不同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将人本管理理念应用到成人教育管理中,就是坚持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需求进行教学活动,注重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保证学生的幸福和自由全面发展。

2.成人教育学校学生的特点

成人教育学校的学生,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首先,和普通学校学生相比,成人学生具有自身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但一般在文化理论知识方面有所欠缺,很多成人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正规的高等教育。其次,成人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普通学生相比,成人学生对自己求学的目标更加明确,他们一般是在工作中遇到很多问题、感到自身知识不足而来求学,一般都是自愿、积极地想获取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因而求知欲非常强烈。但是,成人学生一般都是在职的工作人员,很多都在基层工作,一些已经成家,生活压力也比较大,因而学习时间比较少,导致学习压力比较大。最后,成人学校的学生都是成人,记忆力方面相对比较差。虽然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但由于记忆力欠佳,因此,很多知识都不容易记住。

3.人本管理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可行性

在成人教育管理中采用人本管理,就是以尊重为出发点,重视人的.因素,要尊重人、关心人、实现人的价值。虽然成人学生来自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在职位上有高低之分,但是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同等对待,像企业重视员工一样充分重视每一个成人学生、尊重每一个成人学生。同时,学校对教职工也应该进行人本管理,注重教职工的人格尊严和发展需求,采用一定的激励措施激励其努力工作,为成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在成人教育管理中只有采用人本管理理念,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生命、尊严和人格,才能注重学生内心需要的满足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才能重视学生的能动性和内在潜能,保证学生的幸福和自由全面发展。

三、人本管理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1.树立人本管理理念

要将人本管理理念应用到成人教育管理中,学校就要真正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勇于革新管理模式,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实现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成人教育和普通教育具有很大的差异,学生之间的差异更大,学生来自不同企业不同行业,层次高低各不相同,因此,学校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现阶段一些成人教育学校有时偏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导致教育教学工作效果不明显,影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因此,成人教育学校必须树立人本管理理念,在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等方面体现人本管理思想,加强对成人学生内心需求的关注,平等对待所有学生,高水平地进行教育教学。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成人教育的教学目标,满足成人学生的实际需求,推进学校健康持续发展。

2.以人为本进行差别教学

在成人教育管理中渗透人本管理理念,就是要加强对成人学生内心需求的关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不同知识结构以及不同学习需求的人进行差别教育。成人教育应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给予更多的关注。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求,了解学生的行业、职位、知识结构和知识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教学。成人学生的学习动机非常强,目的非常明确,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向也要非常明确。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实际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掌握有用的知识,提高实际能力。对成人学生来说,他们更希望获得实践能力和有用的知识,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此外,教师还应该不断创新考核方式,不能只关注学生的最终考试成绩,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加强对平时学习状况的考核,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3.重视人际情感沟通管理

成人教育学校一般是在校外设点授课,学校的管理者甚至不需要和学生见面,教师一般不太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和学生之间的沟通非常少,不重视对学生的情感关怀,教学时只是简单地将一些知识讲给学生听,常常上完课就直接走。因此,学生总有一种被遗忘的感觉,影响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将人本管理理念运用到成人教育之中,就要求教师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注重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情感需求,要通过各种途径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采用各种方式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定期举行座谈会,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同时听取学生对成人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营造和谐友好的氛围,尤其是应该体现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和学生之间的积极沟通,教师还可以了解学生在实际生活、学习、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幸福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人本管理关注人的个性,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在成人教育管理中,学校应该积极贯彻人本管理理念,从成人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成人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管理。以人为中心进行灵活管理,对提高成人学生的归属感、凝聚力和向心力具有重要作用。目前,部分人对成人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偏见。因此,学校更应该采用人本管理理念进行教育教学,关注成人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结合成人教育的特点进行教学,增强成人学生的素质与技能,进一步提高成人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洁.浅谈人本管理在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教育界,(02).

[2]张宏雷,刘雪辉.论人本管理理念在高校教学管理中运用的必要性[J].中国成人教育,(08).

[3]李选艳,陈夕军,彭金生,等.新形势下高校成人教育学生“人本管理”探析[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3(02).

[4]程希羲.普通高校实施人本管理的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10).

[5]刘如意.谈人本管理在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12).

[6]孙雯,王福建.人本管理思想在民办高校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3(19).

篇13:人本理念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论文

人本理念是一种以人为核心的思想观念,将其应用到医院管理工作中能够增强医院管理的人文性,促使医院管理工作获得受众群体的广泛认同。对人本理念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人本理念的应用价值表现在两个主要方面:首先,能够有效减少医院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促使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医院综合管理工作中渗透人本主义理念,在医院领导层对基层员工实施人文关怀、以人为中心制定各项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还要求广大医护人员能够明确自身岗位职责,并在开展医疗服务工作的过程中能够遵循由浅入深的工作原则,以更好的心态为患者服务,减少医院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同时,在应用人本管理理念的过程中,医院整体工作流程也能够得到进一步强化,临床医疗服务性进一步加强,医护人员在医疗服务中的主观能动性也能够得到有效的凸显,进而借助关爱服务增强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争取获得广大患者群体的认同,切实改善医院管理现状,推动医院持续稳定发展。其次,积极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突出管理服务的人性化。将人本理念融入到医院管理工作中,能够增强管理服务工作的人性化,进而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逐步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实现医院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例如在医院消毒工作中加强科学管理,能够有效减少风险因素,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医疗服务环境质量,还能够减轻就医患者对医院的抵触心理,增强医疗服务的人性化。可见,人本理念的渗透对医院整体管理工作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并且管理服务质量的提升有利于促进医院的良性发展。

2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应用人本理念的措施

人本理念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价值,能够促使医院管理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也能够受到影响得到相应的强化,因此应该积极探索人本理念应用到医院管理工作中的措施,为医院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

2.1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医院基层医务人员是医院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医院得以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在医院管理者开展综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管理者应该加强对员工的重视,坚持人本管理理念,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进而有效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让员工全身心的投入到医院建设和医疗服务工作中,提升医院医疗服务质量[1]。基于此,医院在对员工实施人文关怀方面,可以积极构建高效的激励机制,从基层员工的实际需求入手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增强激励工作的科学性和公平性。同时,在医院实际管理工作中应该注意对员工实施人文关怀,充分尊重和信任员工,对员工的工作加以支持,促使员工能够在不断的激励中逐步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为医院建设和管理工作贡献一定的力量。

2.2对员工沟通体系加以完善。在我国传统的医院管理体系中,医院高层管理者和基层员工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等级性差异,并且这种差异对整体管理质量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严重限制了管理效果的提升。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医院管理者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没有建立相对完善的沟通体系,造成基层员工无法与上级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长此以往,在管理工作中,底层管理人员的意见无法得到重视,管理者制定的管理策略无法满足基层员工的需求,最终必然会造成管理科学性不足,管理效果相对较差[2]。因此要想全面提升管理效果,就必须对员工沟通体系进行合理完善,真正实现高层管理人员和基层工作人员的良好沟通,结合基层工作人员的实际管理需求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有效提升管理科学性。同时,在完善沟通体系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渗透相应的人本管理理念,以人本管理促进医院各级员工之间的沟通,在医院各级员工中构建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桥梁,为医院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

2.3在医院管理工作中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对医院良好工作氛围的营造也是落实人本管理理念的重要措施,借助良好工作氛围的营造,医院员工之间、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工作关系,进而为医院综合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辅助。在积极营造医院管理氛围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到,文化和信任是营造良好工作氛围的基础,因此对于工作氛围的营造,医院管理者应该充分尊重和爱护员工,为员工创造独立自主的空间,进而有效增强员工对工作岗位工作的认同感,提升其他们对医院的归属感,自觉在工作岗位上贡献一定的力量[3]。在工作氛围的营造过程中,医院一方面可以在医院中树立平等的工作理念,让医院员工认识到,即使员工所从事的岗位存在差异,但是他们对医院所做出的贡献是一样的,应该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员工;另一方面,医院应该关心员工的自身发展,在挖掘员工潜力的基础上保证员工的个人发展优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唯有如此,医院各项管理工作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推进,有助于医院在新时期实现持久稳定运行。

篇14:人本理念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论文

3.1完善医院制度,实现医院目标。人本观念在医院中不断的出现,使得医院整体的氛围更加和谐,逐步形成医院的特色管理理念,被员工认同,然后将其使用到工作中,对于医院的相关制度进行修改,规范医院的各项行为,加强医护人员的情感交流,使得医院各项工作更加和谐,对工作人员进行人文关怀,提升医院的整体工作氛围,从而将医院工作的内部环境进行全面的优化,人员在工作中保持极大的热情,为了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进行不懈的努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医院员工工作过程的实现。在人本观念的引导下医院各个科室之间的交流不断增加,在思想和意识方面的交流不断的增加,从而进一步贯彻医院的.各项方针政策,提升管理的质量,为医院整体的进步提供有利的资源条件,实现在企业个性化发展的基础上突出医院的特色,加强医院核心思想和行为建设。

3.2强化信任机制,关注职工情感。各级医院在进行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自身的信任机制进行完善,不断的增加自身的竞争力,医院的管理人员需要增加对员工的信任和尊重,了解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难处,给予相应的关怀,在情感上亲近员工,了解员工在工作上的困难,适当的进行情感干预,这样可以减轻医院内部的各项矛盾,使得职工和医院保持一致的奋斗目标和奋斗理念,在工作中积极的按照医院规定工作,提升工作效率,进而降低医院的管理成本。同时将人本观念和情感关怀相结合,在医院内部的管理中增加职工的认同感,使得医院人员之间可以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医院管理人员尽量的在管理中进行合理的安置,优化企业管理效率,实现医院整体的管理目标。

3.3和谐医患管理,突出人性化管理理念。在管理中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为患者提供更加充实的服务,这样的工作方法对于患者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患者可以体验到医院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工作中更加关注以人为本的思想,然后结合良好的医患关系,从而更好的维护医患关系,将紧张的医患关系进一步进行管理,减少风险因素,优化医院就诊环境。例如,可以在医院的管理中对服务体系进行优化,方便患者的就诊,提升管理的整体效率,同时对患者的反馈进行认真的分析,不断的改善医院的各项就诊环境,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就诊服务,形成科学的管理服务形式,科学的对医院管理进行布局。

4结语

综上所述,人本管理理念是一种相对科学的管理思想,合理应用人本管理理念医院整体管理质量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促进医院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应该积极探索人本管理理念的渗透措施,逐步凸显医院综合管理工作的人性化,为医院持续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刘龄予.人本理念在医院管理中的实践[J].办公室业务,2013(23):184,187

[2]李新友,吕庆锋.人本理念在医院管理中的实践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5(17):200-200

[3]张庆和.人本理念在医院管理中的实践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11):112-112,127

相关专题 多功能经营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