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与河道综合治理模式研究论文

KAKA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KAKA”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海绵城市建设与河道综合治理模式研究论文(共10篇),欢迎大家收藏分享。

篇1:海绵城市建设与河道综合治理模式研究论文

海绵城市建设与河道综合治理模式研究论文

近年来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城镇化率从的41.76%上升到的54.77%,与之相伴的是城市发展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日益凸显。海绵城市建设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举措,它以水为主线,以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为载体,构建城市良性水循环系统,增强城市水安全保障能力和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

目前,城市水安全中普遍存在城市河湖、湿地萎缩,河湖水生态空间被严重挤占,水生态恶化,水灾害加剧等问题。加强城市河湖综合治理,实施水生态修复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海绵城市建设“渗、滞、蓄、净、用、排”各项措施发挥系统治理效益的重要基础。本文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及其河流治理目标,以上海崇明陈家镇河道设计为案例,阐述城市河流水系的具体设计思路、方法及技术方案,为城市河道治理建设,构建城市良性水循环系统提供借鉴和参考。

1海绵城市理念

海绵城市是以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为基础,以防洪排涝体系为支撑,充分发挥绿地、土壤、河湖水系等对雨水径流的自然积存、渗透、净化和缓释作用,实现城市雨水径流源头减排、分散蓄滞、缓释慢排和合理利用,使城市像海绵一样,减缓或降低自然灾害和对环境变化的影响,保护和改善水生态环境。

城市水系是城市内降雨径流自然排放的重要通道、受纳体及调蓄空间,河湖综合治理是海绵城市建设水利工作的重要内容。根据水利部《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水利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的工作总目标,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指标,河湖水系综合治理的目标围绕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和水生态四个方面展开。水安全方面,完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合理安排洪涝水出路,提高城市防洪排涝标准;水环境方面,加强城市河湖综合整治和水系连通,控制河流污染,改善城市水环境;水生态方面,保护和修复河湖水生态系统,提升河流自净能力;水资源方面,加强雨水、再生水等水源利用,提高城市水资源水环境承载力,保障海绵城市建设的水环境承载能力。

2城市河流综合治理是关键

河流治理规划设计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出发,抓住城市河流面临的关键问题,因地制宜提出解决方案,实现多目标控制、多专业协调,发挥河流综合效益。河流治理设计首先要在科学规划、系统布局的基础上开展,关键点在于多目标体系制定,河流总体布局,生态治理与修复,水景观建设等方面,其中河流水生态治理与修复技术是重点工作之一,针对特定的河道,需具体分析其存在问题及受损程度,再根据水质水文条件、河流地貌特征,在满足防洪、排涝及引水等河道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选择生态治理、物种恢复等具体治理措施。

3案例分析

以崇明陈家镇四号河、琵鹭河项目为具体案例,分析海绵城市建设中河道综合治理内容和模式。

3.1项目概况

陈家镇位于上海市崇明岛的东部,与崇明东滩国际湿地自然保护区相邻,是崇明生态岛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四号河和琵鹭河是镇域内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陈家镇—东滩地区规划配置十大生态功能区,四号河将穿过镇域内的2大生态功能区(裕安现代社区、国际论坛商务区)和3块公共绿地(森林公园、生态体验园、体育公园),河道总长5. 23km,其中约2. 8 km需实地开河。琵鹭河位于实验生态社区,河道全长约2km,其中玉叶湖及东侧长约1. lkm的河道需实地开挖。陈家镇水系规划。

河道存在的主要问题,现状河道规模小且不贯通,岸坡坍塌、河床淤积,河道的蓄泄能力不足,影响陈家镇地区的防汛安全;河道内水体浑浊,且含盐度较高,对水环境及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与陈家镇地区建设低碳生态示范区的要求不相适应。针对上述问题,将通过水域保护、水系沟通、水生态修复、增设湖泊湿地等措施,提高防洪排涝能力,达到改善镇区生态环境的治理目标。

3.2河道综合治理目标

该工程综合治理目标主要为保障区域防汛安全,改善河流水质,既满足河流的自身功能又满足景观、生态功能及多功能开发的要求。

3.3总体布局

项目位于崇明陈家镇生态建设的核心区域,生态景观要求较高,河道布局需在河流生态学理论基础上,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满足河道防洪除涝标准的前提下,将河道设计成自然生态型的河道。

3.3.1设计原则

(1)保护和恢复河流形态的多样性,平面上尽量保持河流蜿蜒形态,沟通现有水系,依托现状地形因地制宜的布置湿地、人工岛,断面尽量采用复式断面;

(2)通过河道整治为植物生长和动物栖息创造条件,重点在水域和水陆交错带的生态建设;

(3)充分考虑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和自我净化功能;

(4)陆域岸坡营造一种人与自然亲近的环境,保留河道天然的美学价值。

3. 3. 2河道平面布置

河道的平面布局,通过对河道周边环境的分析,根据镇域的土地利用规划和水文、地形等特点条件,因地制宜地合理布局。琵鹭河以面积3. 34万m2的玉叶湖为中心,沟通周边的骨干河道,局部区域适当布置生态湿地;四号河结合周边的生态功能区,形成“一廊、二带、三区”的平面布局,一廊即生态水廊,二带为两岸生态护岸带,三区则在陆域布置生态氧吧区、河流湿地区和彩叶林带区。

3.3.3典型断面设计

河道断面首先满足行洪要求,局部区域通过地形改造适当布置湿地、岛屿、浅滩、林荫、鱼礁等为生物提供不同的生境,为生物多样化创造良好的生存条件。垂直空间领域,充分保证水生动植物和陆域动植物生物链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同时还要考虑岸坡的透水性和植被率,达到水、岸、陆三位一体的效果。

3. 4生态修复方案

3.4.1河道生境改造

河道生境改造主要是营造适宜水生生物生长的环境。通过对现有河道的疏拓及实地段河道的开挖,湖底形态设计和微地形改造,满足种植不同水生植物的适宜水深。岸坡作为水陆交接面,适当布置生态湿地、岛屿、浅滩等,有针对性地设置适合生物(微生物、鱼类、底栖生物等)生长的护岸结构,如生态石笼、生态鱼槽砖、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斜坡式鹅卵石大缓坡等,形成适宜不同水生动、植物生存的连续而又富于变化的生境基底。

3.4.2生物多样性构建

河道的生态建设。在改善及优化的河道生境及护岸改造的基础上,构建较为完整的水生植物系统和滨湖的湿生、陆生乔灌草系统,以及滨岸带及河道主槽的生物配置及恢复,形成一个完整有序、自然过渡的河道生态系统。

在水体中种植对污染物吸收能力强、耐受性好的植物,应用植物的生物吸收及根区修复机理(植物一微生物的联合作用)去除污染物或将污染物予以固定,从而实现修复水体的目的。根据水位变化由岸边向河内梯次布置挺水、沉水植物,采用块状或带状混交方式配置,使水岸线曲折变化有序,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根据上海地区的气候及水质特点,植物品种选择夏绿型、冬绿性和常绿型搭配,挺水植物如芦苇、香蒲、黄葛蒲,浮叶植物如睡莲、萍逢草,沉水植物如轮叶黑藻、苦草、范草、金鱼藻等本地种,营造四季常绿的天然水环境效果。

该项目设计的河道为开放式河道,水生动物放养以螺、河蚌等迁移较慢的底栖动物为主,可摄食藻类,促使河水中悬浮物质絮凝,并利用食物链关系进行有效的回收和利用资源,取得水质净化和资源化、生态效果等综合效益。

3. 4. 3生态湿地

生态湿地重点布设于琵鹭河东段南侧岸边,其他河段零星分布,湿地控制水深为20—40cm ,属于表流人工湿地。污水从湿地基质表面流过时,通过植物根茎的拦截作用以及根茎上生成的生物膜的.降解作用去除水中污染物。在较宽的河道中错落有致的安排一系列生态岛(岛I、岛II),不仅增加水生植物种植面积,还起到将河水分流、改变水流方向和减缓水流速度的作用,使含有污染物的水体更多的与水生植物接触,更好的起到固定、过滤、吸收的作用。

3.5景观绿化

景观设计以“人文——生态——节能”为主旨,与镇域规划的功能区分布相结合。实验生态社区、裕安现代社区和商务活动区,人文活动较为密集,河边间隔设计亲水步道和木栈道,增加人与水的互动,营造出健康向上的城市氛围。生态体验园和森林公园段,两侧陆域带以乔木为主,整个森林公园将形成一个巨大的城市绿肺,不同树形、季相、色彩的品种错落布置,以形成高低不平的林冠线、颜色丰富的彩叶林。

3.6河道水动力及水质分析

为确保河道行洪安全,分析护岸防冲流速,对采取生态修复后的工程效果进行分析,采用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MIKE11的HD(水动力)和AD(水质)模块,以四号河为例进行计算分析。

河道流速分析了引排水不同工况,计算结果显示河道内的最大流速约为0. 65m/s,结合工程区的地质条件分析,确定河道的防护范围,并选择满足抗冲流速的、透水性好、植生能力强的护砌材料对河道边坡进行保护。

河道水质改善分析,模拟水资源调度时的排污引清过程,以及生态修复工程措施后水体的自净恢复效果。计算结果表明:在有面源污染、无生态修复的情况下,河道水体的氨氮7天后超标,总磷9天后超标,恶化为W类水;有生态修复的情况下,氨氮在15天后超标,总磷在13天后超标,且浓度变大的速率明显低于无生态修复的情况。由此可见,生态修复减缓了面源污染对水体的恶化速度,对四号河的水环境改善有较好的作用。

3.7综合分析

河道生态治理需建立在对河道生态现状全面调研、监测和深人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水利工程学、环境工程学、生态工程学和景观园林工程学等原理和方法,充分体现河道及周边区域发展的特点开展设计。陈家镇地区属于平原河流,河道特性是水浅面宽,水流平缓,水位随季节变化较小,因此河道生态治理采取有针对性地措施,首先要增加水面、沟通水系,促进水体流动,增加调蓄容量;其次,生态修复以自然为主,充分利用现状河道的地形和形态,辅以地形塑造和断面设计,适当布置湿地、岛屿,满足不同水生物生长所需的生境条件;最终目的是构建具有自我修复及稳定的生态系统,物种选择及配置以本土种为主,形成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

篇2: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研究论文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研究论文

摘要:建设海绵城市,统筹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有效收集利用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低影响开发城市发展方式,使城市在适应自然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发挥良好调蓄作用。

关键词:雨水利用;低影响开发;防洪排涝

1雨水综合利用

1.1雨水利用流程

建设项目屋面及硬化地面产生的径流通过项目区内雨水收集系统排入就近的下凹式绿地内,拦蓄入渗到地下,下凹式绿地蓄满后通过项目区内道路布设的雨水口排入雨水管道,经雨水沉砂池沉淀后汇入雨水调蓄池内或排入项目区内生态景观水体。雨水调蓄设施蓄满后,超过设计标准的雨水溢流排入区域市政雨水管道或项目区内雨水花园等景观水体。集雨池收集的雨水经过滤后,通过灌溉系统最终用于项目区乔灌木及绿地灌溉或道路浇洒,提高雨水资源利用率,改善区域水环境。总之,通过雨水综合利用,可以涵养地下水资源,同时能够缓解下游区域雨水管网的排水压力。

1.2雨水综合利用系统

1.2.1雨水净化系统

土壤渗滤净化:雨水在收集的同时进行土壤渗滤和净化,通过穿孔管将收集的雨水排入次级净化池或贮存在渗滤池中;遇到降雨强度较大的雨水可通过土壤渗滤的表层水经过水生植物初步过滤后排入初级净化池中。人工湿地净化:为了营造湿润的水环境,项目区内配置人工湿地,分为2个处理过程,一是初级净化池,净化未经土壤渗滤的雨水;二是次级净化池,进一步净化初级净化池排出的雨水,以及经土壤渗滤排出的雨水;经二次净化的雨水排入下游清水池中,或用水泵直接提升到贮水池中。初级净化池与次级净化池之间、次级净化池与清水池之间采用提升系统—水泵进行循环。

1.2.2雨水利用

雨水利用的主要景观措施有:屋面集水收集、屋顶绿化、滞留池、生态调节池、植草沟、人工湿地等。雨水间接利用采用渗滤沟、渗滤池、花畦等方式将雨水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或回灌至地下水层。渗滤池:渗滤池与池塘、洼地相配合,池塘与洼地维持少量水位,池底覆以土壤并种植吸附污染物的水生植物,起到调蓄集水的作用,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起到亲水及视觉美化的效果。渗透性地面铺装一般采用透水砖,渗透系数介于6.0×10-2~1.8×10-1让宝贵雨水回归大地,解决地下水回灌问题,起到入渗、滞留的作用,有减洪、水质净化与地下水涵养的.优点。

1.2.3雨水收集系统

道路渗滤沟:考虑到景观和功能需求,在主要道路和广场上未使用透水砖。因道路广场的标高大于绿地标高,道路广场上的雨水可以汇聚到周边绿地内,再渗透到地下。园内一般道路采用透水砖,以级配砂石作为垫层,在级配砂石垫层内铺设全透型排水软管,便于雨水下渗。根据具体位置及路幅宽度不同,渗滤沟有以下几种形式:①主园路渗滤沟:路幅宽6m,行人较多,雨水稍有污染,结合绿地过滤设计渗滤沟;②硬质广场路面:结合地面坡度及铺装设计,广场中每隔20m左右设置渗滤沟;③3m宽园路:渗水砖路面+渗滤沟+穿孔集水管;④木栈道:栈道下方设置低洼绿地;⑤停车场:设计多孔沥青车道结合植草砖停车区,尽可能让雨水下渗,此处雨水污染较大,结合弃流及土壤渗滤设置穿孔管集水。

1.2.4雨水贮存系统

人工湖:结合景观水景要求设计人工湖,包括初级净化池、次级净化池、清水池。雨水利用时主要从清水池采用提升系统抽取,供冲厕用水以及补充绿化灌溉用水;少量溢出的雨水排入市政雨水管。设计时常水位标高比溢流口低10cm,而驳岸的标高则根据常水位来设计,使降雨蓄存量增加,保证至少单次降雨量在50mm以下时不会产生溢流,既保持了平时湖水充盈的亲水效果,又为雨季蓄水打下了基础。人工湖设计时配置若干水生植物种植池,在丰富湖区景观的同时,也承担着沉积雨水带来的泥沙的作用。为保证湖水清洁,防止水质恶化,中水处理系统对湖水进行循环处理,同时为附近绿地喷灌系统提供水源,使得汇集的雨水得以充分利用。

2结语

一些城市一场暴雨就会引发市民们戏称的“看海”现象,一定程度反映了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雨水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建设海绵城市,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雨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使城市在雨水利用过程中发挥收缩自如的海绵体作用。有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洪能力,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作者:巩建新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水文总局乌兰察布市水文勘测局

篇3:园林城市建设模式研究论文

摘要:在我国城市发展建设中,城市环境问题日渐突出,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园林城市建设能有效改善环境问题,实现城市的绿色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加快城市文明建设步伐。本文通过对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基本模式的探讨,以期促进我国园林城市建设的发展步伐。

关键词:园林城市;建设模式;分析

在城市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城市的自然环境和原有的植被遭到破坏,建筑工程的建设使得整个城市绿色面积越来越少,同时工厂的增多和化工业的发展,使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越加严重,城市的快速发展对城市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城市建设中提出了“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口号,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出现了“生态城市、园林城市、山水城市”不同的发展模式。当前,正在推广发展园林城市建设模式,从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让城市发展和环境的保护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1园林城市的发展

园林城市的提出,有点类似于有着园林景观的城市发展模式,它提出的基础是我国在旅游城市建设中的“山水城市”。它们都是通过在城市中构建园林来塑造城市景观,使城市在建筑风格上拥有绿色的美感[1]。建筑设计师和园林工程师对城市实施绿化建设,通过一砖一瓦、一花一草实现对城市的景观塑造。同时,在城市园林规划中融入中国文化,体现出我国建筑的风情。国家积极推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的共同进步,同时,在国家相关政策中,参考国内外园林城市建设发展和管理,开展创评国家“园林城市”活动,使得园林城市的建设逐步成为了城市形象和环境绿化建设的标准。根据建设部提出的《园林城市评选标准》中指出,园林城市要依托城市自然的山川地貌,考虑城市在园林建设中的规划问题,做好绿化环境建设,让绿色植物融入到城市的每个角落,同时它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形成独特的城市风貌特色。

2园林城市模式发展相关的因素

2.1服务对象

在园林城市发展模式中,其服务的对象主要是人,必须围绕人来建设发展。自然环境在人的生活中具有重要影响,其发展模式必须要能够满足人们自身生存的需要,同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生存的理念。可以按照不同的规划实施绿化建设,满足人们社会活动的需求,愉悦人的身心。2.2完善城市园林绿化的配置因城市功能的需求,可以用城市的绿化建设来进行有效的防护。例如,在城市的防沙、防水土流失和防风等情况下,可以大规模地建设绿色环境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2]。同时,在净化城市空气、缓解城市噪音、美化城市方面也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使城市的生态环境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在园林城市的建设模式中,一定要有大量的绿色植物、草地、树木,在视觉上能够让人们仿佛置身在乡村的环境中。

2.3城市园林的规划模式

在城市园林建设模式中,绿地与景观规划是发展城市园林的一项重要内容,园林规划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一个重要的战略重点。规划城市建设时,充分考虑城市绿地的生态环境,把环境保护、发展城市资源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作为建设的'重要任务,将园林规划放在首要位置。同时,也要考虑到人们对景观欣赏性的需求,以此提高城市品质,提升城市品位,吸引更多的人来到这个城市,达到国务院提出的城镇化率到达到60%的要求。在充分履行国家关于城市园林建设的相关规定上,建立科学完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园林生态规划管理模式,以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和构建绿色园林城市为重要工作,做好环境绿化工作,实现城市园林持续、良好、快速的发展。

2.4经费

在城市园林规划建设中,其涉及的城市因素较多,如城市可利用规划用地、供水和相关政策等方面。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由于园林建设具有很强的公益性,资金问题常常得不到有效解决,一些地方单位在规划设计时降低建设的费用或与实际的建设费用相差较大。可以根据绿地建设的属地情况按照相关法律进行明确,以保障城市园林建设能够得到经费的支持[3]。具体的措施方面,城市整体性面貌的绿地建设项目,例如,城市建设公园、城市防护道路的绿化建设、城市道路和风景区的绿化建设,这些绿化施工工程应该由政府进行建设管理,建设经费也应由政府拨款。同时,在城市内部单位附属建设用地中的绿地建设,建设的经济费用应该由单位和相关部门共同承担。政府应该鼓励城市绿化建设项目的开展,并且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对相关单位进行补偿。在商业用途上建设的绿地,具备一定的商业性质,应该按照市场的规定进行运作,由商家提供绿地建设的费用,但在绿地建设中应有明确的使用年限。

篇4:园林城市建设模式研究论文

在园林城市的发展建设中,要有一个基本的建设理念,例如,城市中的绿色花园和花园中里的城市是不相同的。在发展建设过程中,总结经验,做好园林城市的建设项目规划,从城市的长远利益发展,让人们感觉到就像是在花园中建设了一座城市。在城市建设的前期,相关建设部门就应该积极发展城市园林建设项目,大力进行推广,让城市的绿化项目能够配合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建设,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

3.1规范化的建设模式

园林城市的发展建设,应从城市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物质种植等方面,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政策进行,使其能够更加规范化的运作,同时完善相关的施工条例和管理制度,施工单位要在国家相关部门的监督下进行,确保施工的质量能够符合城市园林建设的要求。明确园林绿化面积的大小,属于商业性质还是公益性质,对服务的内容和要求进行具体的划分,在内容和设施上做到统一的规划管理[4]。对城市周边的绿化建设要围绕整个城市绿化主题来进行,使两者相呼应称。合理利用废弃的荒地,形成以城市中心向周围扩展的绿化环境。对周边荒地绿化设计的形式进行定位,深化绿地建设的风格,增加绿地面积,进一步形成从园林城市向周边延伸的绿化形式,制定好实施的步骤,使每项绿化施工都能够有所依据,真正体现园林城市的核心思想。在园林绿化施工中,施工部门要做好施工的技术和经济管理,有严格的施工操作规程和质量的标准要求。在施工建设完成后,从管理到维护方面能够明确责任,保障园林绿化能够在城市中得到完全体现。环卫部门要做好城市的环境卫生工作,保障城市的环境干净和绿化优美,使园林城市能够成为一个绿色之都,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够体会到城市绿色的优美环境。

3.2专业化的建设模式

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规划管理,确保园林建设施工的每个环节都能够得到保障,从根本上保障园林建设的质量。同时,对城市园林公园的建设,要深刻体现出城市绿化的主题和城市的文化特色。在园林公园的设计中,可以体现出艺术的美学特点,利用立体空间的绿化效果和视觉艺术,加深公园的绿色布局,在园林的层次中分为近景、中景和远景,让绿化的效果具有层次和虚实的美感。在中景中,作为景观最主要的部分,施工单位可以种植立体绿化植物,植物配置中树种、比例和色彩一定要有明显的差异和变化。例如,绿化上层适宜栽植高大的树种,一般以乔木为主;中层植物以选择小乔木、灌木以及爬藤植物等为主;下层作为园林绿化最大的面积,通常会选择草坪或草本花卉,对立体植物起到一定的衬托作用。3个层次之间按照空间的对比和组合,将植物的形状、生长特性、数量进行联系,形成一种相互对比、相互映衬的效果,展现出节奏和韵律的美感。同时,公园的主题绿化思想一定要体现出城市的文化内涵,在公园里摆放观赏石和建设传统的仿古建筑,使公园在设计上获得良好的观赏效果,增加公园的绿化覆盖率。在公园的景点景观中,可以塑造当地代表性历史人物的石像,深刻体现出城市的文化特色,增加市民的民族意识。要从种植、培育、园艺修剪等各项环节做好城市园林公园的绿化建设,加强园林城市的艺术和美感。

3.3社会化的建设模式

在园林城市建设过程中,除了加强城市环境的绿化外,还要以社会化的建设理念服务于城市市民,为人们提供优质的社会服务和城市环境,充分体现公益性的园林城市建设原则,让人们积极参与和共同发展。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规模和促进城市经济效益的提高,将城市的发展和城市的园林绿化融为一体。

篇5:园林城市建设模式研究论文

4.1城市规划和生态一体化

建设城市和生态一体化的理念,将城市的发展构建成一个大园林,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同时,注重城市外部林地、农地和山地的绿化建设,做好城市内部道路、公园和小区等地方的城市绿化工作。4.2旅游服务发展模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人会选择前往旅游城市去度假,这就需要将园林城市发展成为能够供人游玩的旅游城市[5]。可以使城市的绿地和自身的文化遗产结合起来,形成自然的观光景点,发展成为既能够美化环境又能够提高城市经济效益的旅游城市。

4.3提供休闲小憩发展模式

在城市的规划中,按照市区区域性的相关规定,提供一定范围内的服务设施,能够体现出城市建设公益性的特点。在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中,可以规划好城市的公益性绿化用地,例如,公园、绿化广场和林荫道等供市民休闲小憩的园林生态绿地,注重开发和保护自热生态林地,提高城市的绿化环境,为市民创造理想的生活环境,共同构建生态园林城市。

4.4适宜居住的生态环境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们生活的很多因素都能影响城市环境,要有效控制这些因素,例如,在环境良好的地区和河流流过的区域禁止建设化工厂。积极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培育新的植物品种,使整个城市绿树成荫、花草遍地,让人们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

4.5构建生态植物、人工造景

根据区域性自然环境特点,选择合理的植物进行种植,人工科学地构建一个动植物相融合的自然生态环境,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在结构上,丰富植物种类,平衡生态系统,使城市绿化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构建生态园林城市中,通过利用植物修剪技术,提高植被的观赏性,创作出各种艺术图案和立体式的植物,提高观赏效果。将自然生态植物景观和人工工艺植物景观相结合,形成一种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模式。

5结语

在发展城市园林建设模式中,使城市园林既能够促进城市的发展,又能加强城市的绿化效果,使城市形成一种拥有绿色生态环境的旅游发展城市,促进城市经济效益的提高。科学合理地有效规划园林城市,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能够符合城市的发展建设,让园林城市真正实现生活环境和经济效益共同发展的建设模式,使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杜海龙.低碳生态城市中绿色建筑规划方案研究[J].林业勘察设计,(31)

2张良.绿色生态城区指标体系与管控办法[J].园林科技,2012(7)

3陈梦姿.浅谈绿色建筑设计的以人为本思想[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2(11)

篇6: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综合治理研究的论文

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综合治理研究的论文

【摘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植物是至关重要的部分,对生活环境的改善起到一定作用,有利于环境的美化,因此人们应加强对植物的保护,对植物病虫害加以防治。本文将对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的综合治理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植物保护;病虫害防治;对策研究

现阶段植物保护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植物保护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近几年,植物保护科学已逐渐发展成综合学科,笔者将分别从:植物保护意义及内容、病虫害防治措施研究、植物自然病状治理对策,三个方面来阐述。

1植物保护意义及内容

植物保护工作的实施是对人们生存环境的保护,能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植物保护科学作为一门综合学科,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如:植物学、农业资源利用、自然科学等等。由此不难看出,植物保护科学尽管属于单独的自然学科,但与其他科学存在着相互促进关系,因此我们在开展植物保护科学研究工作的同时,还应对其他学科进行研究,能实现各学科间的有效融合。植物保护发展应充分利用生命科学研究成果,在整个过程中应加强对人类社会的保护力度,避免各种负面问题的出现,相关人员应对植物保护实施全面控制。此外,植物保护具备生命科学属性,在植物基因改造过程中应确保植物稳定性,对影响植物生长的各种因素加以重视,这也是植物保护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植物保护中,病虫害的防治能起到决定性作用,为植物保护奠定良好基础。

2病虫害防治措施研究

在植物保护病虫害防治中,主要分为四大类,即: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蔬菜病虫害防治、果树病虫害防治、经济作物病虫害防治等。值得注意的是,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针对不同植物应合理选择,从而确保防治效果的实现。

2.1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

粮食作物又可分为:水稻、小麦、玉米、蚕豆、甘薯、绿豆、豌豆等,加强对粮食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尤为重要,它对人们的生活造成直接影响。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相关人员应选择低毒、高效的农药,确保人们生命健康安全,对于变异的粮食作物,则应经过多次实验,将其对人体的危害降到最低。总而言之,在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应尽量遵循“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相关原则,尽可能地确保粮食作物质量。

2.2蔬菜病虫害防治

蔬菜作物可分为:茄子、番茄、辣椒、黄瓜、椰菜、莴苣、洋葱、韭菜等等,这些蔬菜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失的,如若在食用抗虫基因产品前,人们应对其进行检定,看是否存在致病因子,切忌盲目食用。

2.3果树病虫害防治

果树病虫害可细分为:西瓜、草莓、琵琶、山楂、板栗、核桃、芒果、葡萄、龙眼、樱桃、杨梅、椰子、杨桃。针对这些水果的病虫防治工作通常是以喷洒农药为主,一方面能提高产品质量,同时可降低病虫害发生率。

2.4经济作物病虫害防治

经济作物包括:棉花、大豆、花生、大蒜、大葱等,除棉花以外均不能加入抗虫基因,经笔者研究,我国早些年便研制出了抗虫棉,不仅降低了劳动力,同时提高了棉花产量。

3植物自然病状治理对策

3.1做好虫害防治工作

针对植物病虫害的防范,应该使用相应的调查方法将各种病虫的活跃高发期调查清楚,并据此来实施比较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防治。在开展虫害预防工作的过程当中,应该按照实际情况来判断受虫害的严重情况,就目前情况而言,苏北地区使用的虫蛀指标分布如下:①比较轻微的虫蛀:经过仔细的核查发现差不多在50cm程度的枝干上就能清楚的看见1~2条害虫;②中度虫蛀:在差不多每50cm程度的枝干上就能看到3~4条害虫;③重度虫蛀:在差不多50cm程度的枝干上就能清楚的发现5条以上的害虫。应该按照虫害的严重情况和害虫们的生活习惯,有效的选择相关预防虫害的措施。可以使用生存在此种树干上害虫的天敌来制衡此种害虫的发展,这样既不会因为喷洒农药而害怕污染环境,还能较大程度保护好生态平衡。当然,若是有需要也可以采用相应的化学防治手段,适量喷洒农药。

3.2选择优良品种

一般情况下,会选择在每年的十一月份对茄子进行播种,而在二月上旬定植。当然,由于地域的差异,各地真正播种时间难免存在差异,所以需同当地天气实际情况相结合,对恰当时间进行选择,而后播种。正式播种前,需消毒处理好种子,一般浸泡时应选择50~60℃左右的温水。播种育苗不能轻视的一个点就是消毒。在进行消毒时,需要浸泡种子15~20min左右。但值得注意的时,消毒浸泡时,为了确保种子均匀的.受热,确保消毒处理的彻底,需实行搅拌。当消毒好了后,再浸泡一天一夜种子,并对种子进行清洗。完成清洗之后,使用纱布包裹放置于一定温度条件下,实行催芽处理。正常情况下,一星期左右便可出芽。此外,播种前,需准备好育苗的营养土,浇灌底水。当播种之后,再覆盖营养土。营养土的配方为,一份堆肥,三份填土,一份陈炉灰,五份腐熟马粪。在正式播种前,需得消毒营养土,一般情况下消毒需使用到50%的多菌灵,并将1kg的磷酸二胺添加于其中。播种一个星期之后,当幼苗有2/3时,应采用降温通风的处理措施,而当茄子出现真叶时,要把控好夜间以及白天的温度。同时当幼苗有两片真叶出现,需实行分苗的处理,往营养土当中移植幼苗。需注意的是,正式分苗前,应给苗盘进行浇水,这样可防止给苗根造成伤害。茄子本身极其害怕低温,一旦土温低,会给其造成极大影响,因此进行浇水时,应以少浇及勤浇为原则,保证营养土可湿可干。此外,茄子偏爱肥料,当其处在中后期时,针对茄子叶面,可选用0.2%的尿素水溶液实行追肥处理。

3.3加大科学技术投入力度

(1)重视科学技术的进一步投入,着力于追求优质蔬菜。由于当前蔬菜种植技术现状,后期发展中,除了要组建起一支专业的研发队伍外,还要积极研发及引进新型栽培技术、种植技术,于农户中大力宣传科学种植理念、理性种植理念,同时普及绿色种植技术,在鼓励农户引入新品种蔬菜的基础上,主动探索新品种蔬菜的培育方法,以实现蔬菜类别的更新换代。同时,对于优良品种类型的蔬菜,要酌情增加其种植面积,再创建起专业的质检体系,通过对蔬菜质量合理把握,对于劣质蔬菜产品,予以禁止上市,从而规范行业内经营市场,以确保蔬菜业整体种植质量的提升。

(2)重视品牌意识的进一步加强,致力于增加市场份额。品牌力量往往会直接决定蔬菜产品销售份额,所以大棚蔬菜业后续发展中,除了要重视蔬菜质量外,还要重视蔬菜品牌的创建,同时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组织参与农产品交流会、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以及农业博览会等,并以广告宣传、电视宣传、网络宣传以及报纸宣传为具体途径,通过对创建起来的蔬菜新品牌进行大范围推广,除了能够增加其市场份额外,同时还有助于其竞争能力的不断提升。

4结束语

就目前来看,笔者对植物保护意义及内容进行了阐述,并对病虫害防治措作了研究,为更好地防治植物病虫害,应采取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做好虫害防治工作、确保土壤条件、对栽种技术不断优化、加大科学技术投入力度,对植物病虫害发生加以控制,促进粮食产量的有效提升,为植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奠定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孔繁纯.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的综合治理[J].中国农业信息,(21):72~73.

[2]马坤明.浅谈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的综合治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09):266.

[3]马宏光.植物保护技术与病虫害的综合治理[J].北京农业,(36):67.

篇7:商务英语人才需求与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商务英语人才需求与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竞争激烈程度的加大,我国的国际贸易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挑战。竞争的加剧,让原有的出口成本优势逐渐消失,越来越多的对外贸易企业开始利用电子商务模式实施营销。电子商务模式,是一种新兴的贸易方式,能够将全球作为客户开发空间,大力扩展了我国对外贸易企业的生存空间。跨境电商模式的产生与应用,无疑加大了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加强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对于我国跨境电商业务的发展十分重要。本文以跨境电商背景下商务英语人才需求与教学模式为主题,从跨境电商背景下商务英语人才需求分析入手,展开了探讨与分析,全方位透视跨境电商背景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跨境电商背景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选项,对跨境电商背景下商务英语人才需求与教学模式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跨境电商;商务英语;人才需求;教学模式;改革

1引言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了跨境电商这种全新的贸易形式。不同国家与地区的交易人,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交换商品信息,完成商品购买与销售。一般来讲,电子商务行为主要通过B2C和C2C这两种从模式完成,企业或者自然人与贸易平台中的终端消费者达成某种交易,完成商品结算。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科学的进步,给各行各业的企业搭建了良好的贸易平台。创新跨境贸易活动的完成,需要商务英语人才的支持。加强高校设备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是给跨境电商发展提供动力的重要举措。业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也是亟需面对的问题。

2跨境电商背景下商务英语人才需求分析解读

与传统的贸易人才、英语人才与电子商务人才相比,跨境电商背景下,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具有综合性。跨境电商企业所需要的商务英语人才,不仅要了解电子商务的专业知识,明白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程序,了解企业运营与管理方法,更要具有电子商务方案策划与问题解决的能力。适合跨境电商企业的商务英语人才,要了解网络营销基础知识,明白国际物流的基本流程,懂得跨境支付以及跨国管理方法,具有超强的外语交流能力。在跨境电商环境下,商务英语人才要了解国内外相关产品的销售情况,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背景。更要全面学习国际贸易实务知识,了解不同国家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以及习惯,消费的思维方式以及法律维权依据。与传统的贸易形式相比,跨境电子商务所涉及到的产品类型更多且更新速度快,互联网上有海量的产品信息,更有不同形式的产品广告。在这个电子商务平台中,企业面对的消费者类型更多,需求极为丰富。在发展过程中,企业需要对市场环境进行在线调研,通过提供个性化服务,吸引更多有消费者。因此说,跨境电商环境下的商务英语人才要具有较强的公关能力,掌握丰富的交流技巧,在工作中做好企业营销的售前、售中与售后工作。在过去的商务英语教学中,教师只关注学生计算机技术以及英语经济管理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开放性思维的培养。学生掌握了英语,却无法在跨境电商实际工作中对其进行应用,极大地影响了跨境电商事业的发展以及商务英语人才自身的发展。

3跨境电商背景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现状的透视

跨境电商业务的发展,受到了商务英语人才的限制。人才的缺乏,让社会开始反思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模式。商务英语课程结构合理性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科学度,都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分析几点跨境电商背景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现状。

3.1高校商务英语课程设置问题

大多数高校都设有商务英语专业,这一热门专业在英语语言地位提高的过程中受到了许多学生的追捧。商务英语专业,是一个综合性专业,是以英语为基础的商务性专业。但是,许多高校只有到了高年级,才设置经济贸易类的课程,像《国际电子商务》与《外贸英语函电》等课程开设较晚,影响了学生商务意识的形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用中文授课,只顾着讲解课本上的内容,忽视了商务英语专业本身的`优势。英语优势不能发挥出来,就无法在课堂中给学生创设真实且具体的情境,不利于学生商务英语实力的发挥。部分学生的商务英语专业基础不足,在高年级才开设商务相关课程,很容易让这些学生吃不消,无法透彻理解课本内容。能够快速接受这些新知识的学生,也会受到背景知识不足的影响,不能建立完善的商务英语知识体系。

3.2高校商务英语教学内容问题

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效有直接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今天,高校的教育工作也具有市场化特点。教育应当以社会的市场需求为导向,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成为具有较强专业知识能力与技能水平的人才,才能让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满足社会的需求。但是,在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仍然重视课本上的知识点,通过练习语言点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显然,这样单一的教学内容,是无法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商务英语专业是一个较为灵活的专业,其学习内容不仅仅局限在商务信函与文书的写作中。在跨境电商背景下,互联网的应用更加普遍。商务英语教学内容需要与互联网应用技术相结合。不更新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内容,会让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课堂所学与社会所需不尽相符。

3.3高校商务英语教学模式问题

在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存在重视理论内容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的问题。受到高校教学条件的影响,商务英语教学活动一般在课堂中完成,很少有学校组织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利用假期实习。因此,在高校学习期间,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没有太多机会与社会接触,在课堂中,学习到的理论也没有应用之地。学生在课堂中掌握了许多有关于世界经济与贸易的知识,却无法将这些知识转化成为自己的能力,应用到实践中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重视课堂教学与社会生产之间的联系,这让高校商务英语教学滞后于社会的发展,不利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满足跨境电商发展形式需求。只有复合型的人才,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才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建设者。

4跨境电商背景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选项

要优化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学校认识到跨境电商环节的形成,并分析跨境电商社会形势的形成对于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工作的影响。做好跨境电商背景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需要做以下几点调整。

4.1加大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投入力度

只有高校重视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加大人力、物力与财力的投入,才能给商务英语专业创造更好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具有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跨境电商环境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不仅要具有英语语言沟通的能力,还要具有计算机操作技能以及销售的应对能力。要应对跨境电商发展需求,高校应当加大投入,积极开发丰富的教学资源。将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与电子商务、信息技术以及国际贸易等诸多领域的教学结合起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与合理分配。首先,高校要加大市场人才需求调查投入。建立一支市场人才需求调研小组,走入社会,了解跨境电商环境下行业与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要求。将市场人才需求与高校的商务英语教学活动结合起来,积极改善教学内容与手段,让商务英语人才在走出校园时,能够为社会所接纳。其次,高校要加大教学设施投入。过去的商务英语教学只需要足够的教室与计算机就可以完成,但是,跨境电商环境下的商务英语教学还需要先进的商务贸易软件支持,更需要丰富的贸易案例。这些资源的引入,都需要得到资金的支持。最后,高校要加强激励制度的建立。重视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习更为丰富的商务英语知识,就要对学生的商务英语专业知识学习积极性进行调动。学校要针对商务英语专业建立专门的奖励资金,设置奖学金,进而促进商务英语人才踊跃竞争。

4.2建设高素质的商务英语教师队伍

专业的师资队伍,是保证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前提。教师的素质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发展空间。高校商务英语教师要在掌握英语专业知识与跨境电子商务知识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跨境电子商务工作经验。学校应当引导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去旁听校内的经济管理课程以及国际商务课程,通过非英语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经济素养。做好英语学院与经济管理学校的互动交流,分享教学资源,互教互帮,让教师在学校资源的支持下快速成长起来。打造双师型队伍,也是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手段。高校要积极从社会中聘请具有丰富跨境商务工作经济的前辈,到学校为学生讲解行业的产品信息,分析市场动态,让学生在学校学习中能够了解行业的变化与发展方向。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促进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根本方法和有效保证。

4.3加强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优化

对传统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进行整合与优化,平衡好商务英语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之间的关系,才能让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更有针对性。加强商务英语专业知识与经济管理知识之间的渗透与交叉,给学生打造更为广阔的学习的平台,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扩展。将原来高年级才学的国际贸易与商务电函等学科提前,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理解与应用这些与英语语言相距较远的经济知识,有利于学生商务基础的夯实。在课堂设置中,要坚持由易到难的原则,本着为学生构建完善知识体系的目标,加大各个学科的深度与广度。设计一些选修的科目,让学生在自己的引导下开拓视野,提高管理能力。

4.4优化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与内容

改革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模式与内容,需要教师与企业的合作。跨境电商工作人员的引入,可以将更多的电商工作实例引入到课堂中,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依附的载体。校内的教师也要积极去学习,利用项目分析法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从实践中提取理论,将理论应用到实践,才能培养学生的电子商务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给予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内容,引导他们合理分配自己的学习时间。做好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让企业给学生提供实习的基地,学校为企业提供人才。多组织学生参入实习,走出传统课堂,才能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反思自己的行为,实现商务英语能力的提高。

5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新时代的商务英语人才,能够给社会输送更多符合要求的跨境电商人才。根据社会人才市场的形势变化,建立全新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人才培养的途径,才能让高校的商务英语教学更有针对性。搭建科学合理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引导学生从职业能力提高角度出发提升个人的能力,才能促进在高校商务英语教学改革意义的突显。

参考文献:

[1]徐艳艳.跨境电商加速发展背景下新型高职外贸人才培养探析[J].对外经贸,,(8):143-145.

[2]许晓艳,杨先明,金小普.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调查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11):112-113.

[3]刘洋.基于跨境电商进行商务英语的课程改革研究[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5,(2):103-105.

[4]王艳艳,王光林,郑丽娜.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和培养模式调查与启示[J].外语界,2014,(2):34-41.

篇8: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摘要]本文研究分析了七个方面的内容,即“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功能目标,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目标,“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标准与方法,研究的成效。

[关键词]高中数学 问题解决 课堂教学模式

本文力图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寻找“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与课程教材知识体系学习之间的互补与平衡,形成稳定简明的教学理论框架及其操作性较强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数学意识、逻辑推理、信息交流、思维品质等数学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发展个性打下良好基础。

一、“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

1.在一定的问题情境背景下,学生可以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借助教师和同伴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主动获得知识。

2.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供动力,而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保障。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与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构两者之间的互补与平衡有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

3.学生和教师是教学活动中能动的角色和要素,师生关系是互为主体、互相依存、互相配合的,师生双方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都应得到发展和发挥。

二、“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功能目标

学习发现问题的方法,开掘创造性思维潜力,培养主动参与、团结协作精神,增进师生、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自觉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三、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目标

1.会审题——能对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和综合。

2.会建模——能把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数学模型。

3.会转化——能对数学问题进行变换化归。

4.会归类——能灵活运用各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进行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并能进行总结和整理。

四、“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方法:(1)通过语言描述,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2)利用录音、录象、电脑动画等媒体创造形象直观的问题情境。(3)学生排练小品,再现问题情境。(4)利用照片、图片、实物或模型。(5)组织学生实地参观。

2.尝试引导,把数学活动作为教学的载体

学生在尝试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常常难以把握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向,难以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难以判断知识运用是否正确、方法选择是否有效、问题的解是否准确等,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启发引导。

常用启发引导方式:(1)重温与问题有关的知识。(2)阅读教材,学习新概念。(3)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联想、猜测、类比、归纳、推理等。(4)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

3.自主解决,把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长远利益

让学生学会并形成问题解决的思维方法,需要让学生反复经历多次的“自主解决”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把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作为长期的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培养意识。

常用方式:(1)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使学生体会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快乐。(2)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应该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再进行尝试解决。(3)对于思维力度较大的问题,应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共同解决。

五、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1.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目标的确定应重视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能力目标的确定应强调数学思想方法的揭示和培养。(3)情感目标的确定应注意学习兴趣的激发、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等等。

2.教学方法的选择

采用探究式、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培养积极探索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3.问题的选择

合适的'问题至少应有如下特点之一。

(1)重视情景应用,即给出一种实际情景和需求,以解决现实困难为标志。

(2)具有探究性,即问题不一定有解,答案不必唯一,条件可以变化,试验方案可以自己设计,允许与别人讨论等等。

(3)非形式化,即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模仿,不是靠熟练操作就能完成的,需要较多的创造性。

4.教学策略的运用

(1)主体发展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组织并落实多种形式的课堂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提高认识能力和增强情感体验、情感控制能力,发展个性特长。

(2)动机激发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学生吸引到有兴趣的、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成功所产生的愉悦和成就感,学会正确地对待挫折,从正、反两方面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层次设计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从“自主、合作、体验、发展”等层次为学生提供概念、定理的实际背景,设计定理、公式的发现过程,让学生体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领悟寻找真理、发现规律的方法和思想。

(4)探究创新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和探究的时间,指导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和独特见解。

六、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标准与方法

1.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标准:(1)能否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2)能否应用各种策略或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3)能否有效地解决问题。(4)能否证明和解释结果。(5)能否概括和推广解法。

2.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方法:(1)观察学生解题过程的细节。(2)聆听学生对解题方法的讨论。(3)批改学生的作业、测验和考试卷。(4)分析学生的学习体会或考试心得。(5)阅读学生的数学小论文。

七、研究的成效

1.青年教师的课堂教育思想和观念从“灌输型”向“启发探究型”转化。

2.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接受性学习”向“研究性学习”转化。

3.师生关系从“从属型”向“平等型”转化。

4.基础性的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可以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来实现。“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基础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有机结合的一种尝试。

篇9:网络化教学模式与实践研究论文

1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材料科学基础实验课程长期以来主要采用教学模式是教师讲授为主,但随着近几年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发现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存在一些弊端。导致本门课程最终实验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收获不大。总体上来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部分演示实验效果不好

在材料科学基础实验中有些实验设备是大型仪器而且有的很娇贵,不可能让每一个学生去动手操作。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实验主要以教师演示为主,学生大多数是机械性的重复这些实验的内容。甚至有的学生只是看而不动手。所以就不可能真正起到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的培养。况且有些演示实验的直观性较差。在演示时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2理论与实践脱节

材料科学基础实验学时数较多,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也就比较大。光凭借单纯的理论授课学生不容易接受,使得很多学生在实验完成后往往收获不大,不能很好的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大多数学生在许多专业课程结束以后的综合实验和毕业论文中,就不能够联系书本知识,把所学内容和实践有机联系在一起。甚至相互间发生严重抄袭。分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实验课程学时的压缩以及实验场地和条件的限制,使得学生不能很好的分析所遇到的问题,最终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1.3实验教学方法组织的不恰当

随着招生规模扩大,金属材料专业专业学生人数教多,再加上由于受到实验室场地以及实验仪器数量的限制,通常需要将每个班学生进行分组实验。也就是说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批到相应的实验室做相应的实验内容。即使分组也不可能做到每人使用一套仪器设备,通常要多人使用一套仪器设备。因此就有一些学生浑水摸鱼,甚至有学生就不动手实验。实验教师为了保证学生实验的成功率,通常会再三地强调实验的注意事项和实验步骤等,这样就会占去一部分实验时间。从而使得学生真正动手实验和分析问题的'时间相应的就变得少了。就会使得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讨论,和老师的交流也就相应的少了。也就说学生只能勉强按时完成有关实验项目。就谈不上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提高了。

篇10:网络化教学模式与实践研究论文

传统的材料科学基础实验课程由于以上问题使得该课程的实验教学效果不如人意,这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实验课程的兴趣。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的减少和实验效果的不理想,使得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受到很大的影响。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学习实验课程的兴趣,是对现场实验的补充,最终能达到很好的实验效果。(1)在网络化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情境设置、实验模拟以及动画演示,对学生学习起到外部刺激的作用。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他们能够能积极主动地同这些外部环境发生交互作用。学生可以在实验课前利用网络学习的平台进行预习,这样现场实验时就能够熟练操作,不至于在有限的时间内被动的完成有关实验项目。(2)在网络化模式中还提供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库,方便学生利用这些资源库进行自主学习,及时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同时学生还可以利用资源库进行小组和作活动,在资源库中找到相关资料,最终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3)与面授实验教学互为补充。可以弥补教师在有限实验时间传授知识不全面的缺点。对于不能面授的远程学生来说可以利用网络课程进行学习。他们可以自身的特点选择性的进行学习。(4)网络化教学方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所以凭借网上教学模式,一方面使得学生可以直接进行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又可以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充。总之,材料科学多媒体网络模式的建立为学习者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学习者能随时随地的进行调控。所以该模式的建立改变了传统实验教学中教师满堂灌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通过材料科学基础网络教学模式的实践,我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实验课程方面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并能够做到课前提前上网预习,课后有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使得这门课程实验的学习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

3网络教学模式的存在问题

网络化教学模式的实践弥补了传统实验教学手段的缺陷,给学生提供了非常丰富且极具创意的学习的平台。由传统的老师单方面的教学方式变成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多方面的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但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利用现有的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其次,要求实验教师要及时上网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和学生进行交流。最后,进一步优化现有网络资源,做好网络平台的安全防护,使得实验教学网络平台更加贴近实际,能很好的被学习者所使用,同时安全性也大大提高。

相关专题 河道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