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阅读模式及运用的论文

Rebel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Rebel”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创造性阅读模式及运用的论文(共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创造性阅读模式及运用(网友来稿)

程旭

[模式意义]

二十一世纪预示着国际竞争将是人才间的创造竞争。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需要具有大批“创造型人才”。中国要走在世界的前列,必须要开发人的智力,开发人们的创造力。因此,在基础教育中开展创造性教学是关系到我国能否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的大事。

从目前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来看,阅读教学存在着许多弊端:1.学生在学习方面显得思维不够活跃,课堂提问很少,提问的思路不开阔,答问人云亦云; 2.教师教学方法机械死板。在教学中,往往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去套教材,课课一种模式,显得机械死板。3.受教学参考资料的束缚太大,如考试都要以教学参考资料上的要求做标准,否则即给扣分,教师教学不敢有半点灵活。4.更主要的是缺乏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环境。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个人看法,有的老师不但不支持,反而批评好表现个人。这些做法都扼杀学生的创造性。

从创造性的含义来看,“创造”就是把自己已知的材料重新组合成新的事物或思想。阅读教学的创造性,就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将已掌握的语言、思想、知识、方法进行重组而获得新的语言、思想、知识、方法(所谓“新”即与前人的、已有的不同)。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有独自的看法。但这看法要求并不高,对学生而言,只要不人云亦云,就有新意。创造性阅读也是众多阅读类型中的一种,是带着提出某些新见解的目的去发现以前未曾有过的发现,产生创造性结论的阅读。创造性阅读的意义就在于:如何利用阅读材料进行创造。在对阅读材料探究、理解透彻的基础上,引发学生进行联想、想象、推论,提出新见解和阐述新观点。既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又注重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模式流程]

创造性阅读教学的一般模式为:

激趣--质疑──探究──创造

1、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影响“教”与“学”效率的重要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作为创造性教学的第一步。创设宽松民主的氛围,才会产生情感激荡,调动所有感官,达到“教”与“学”最高效率的融合。也可以挖掘阅读材料中学生感兴趣的因素,利用多媒体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质疑(提出论点或产生新论点)

只有对阅读材料不断质疑,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材料的探究力度。所以,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是创造性教学的第二步。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和不同教材的要求,学生提问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年级 要求

提问途径

表现形式

低年级

以字、词的认知为重点

在文中作出标记(划一条线),打个问号等

中年级

以段的认知为重点

在有疑难的词、句、段旁,用笔注上自己想要提的问题

高年级

以篇的认知为重点;

以文章的内容到表达形式为重点;

按一定的逻辑分类,将问题归纳整理后记载在预习本

进行提问训练时,开始之初可在课堂内由教师指导进行,逐步过渡到学生自主。鼓励学生提出的一切问题,并不断评估问题的质量,给学生指点,采用“授之以渔”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才能敢于思考、敢于提问、善于思考、善于提问。

3、探究

学生提出问题之后,应让学生交流各自的提问,可以是同组或跨小组交流,解决容易解决的问题。经筛选后的问题大多是课文的重难点,这也是学生自己确立的学习目标,也是学生的“阅读期待”效应。教师围绕这一教学目标依据教材特点选准实施教学的切入点,以语言表达训练为主,以学生生活实践为辅,有目的、有重点、有层次、多形式地进行训练,努力构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平等、互动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自由交流阅读心得、疑问、看法,促使学生形成有共同探讨兴趣的问题;并带着这些问题对课文进行有创意的阅读,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合作探究;教师还要因势利导,促使课堂阅读探究纵深发展,高效高质。另在课堂中,也可以多讲述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背景知识,让学生逐渐养成对某句话、某段话不同于今人,甚至不同于古人的独特见解和看法的习惯,久而久之,形成自己新颖独特的表达能力。

4、创造

如果前三步是对阅读材料的认识、理解、深入,那么这一步就是对阅读材料的升华。创造性阅读模式的核心就是创造。不论哪种类型的阅读教学都既是传授技能的过程,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创造性阅读教学特征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性的语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阅读材料的质疑与探究,直接获得知识或掌握了技能;除此,还应使学生深入到问题研究中,甚至对问题进行课外探究,去读相关的书籍、体验有关的生活、调查他人的看法、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独到见解、争论与众不同的观点……通过老师的引导和自己的深入思考,领悟出新的学习方法,在不断积累众多的学法后,在自己的学习实践中,自觉地总结、归纳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这就是创造的过程。

[模式实例]

1、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是至关重要的。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围绕课文内容,为实现教学目标要求设计的问题。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呢?研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析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相关程度;然后再综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已有认知结构创设问题情境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问题也能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除了自己创设外,还可以对课后的阅读思考题进行筛选使用。

例如,教师在设计《西门豹》教学时,以课后的思考题“西门豹用什么巧妙的办法惩治巫婆和官绅”中的“巧妙”的?学生围绕这一研读专题以充裕的时间个人钻研、小组合作讨论和全班交流研究,梳理处巧妙之一:“借口新娘不漂亮” 救了新娘;巧妙之二:借口巫婆跟河伯说一声,把巫婆投进漳河;巧妙之三:借口官绅头子去催促巫婆,把官绅头子投进漳河……

本课文的阅读教学活动都是紧紧围绕问题情境展开的。其中小组活动、全班交流形式运用了多次,教师也适时运用了文中的插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人人参与阅读与交流讨论,学生通过阅读和交流讨论逐步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与口头表达能力。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创造性阅读教学中,除了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对课文提出问题,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这是创造性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能根据课文提出问题,说明他深入思考了,问题提的越有价值,说明学生对课文理解越深刻。

学生所提问题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来自于对课文所涉及的知识的探索。例如:第八册《陶罐和铁罐》,学生提出疑问:“铁罐消失得无影无踪,它哪去了?”一名平时喜欢百科的同学解释说:“铁罐被水和垃圾腐蚀,被泥土吸收了。”教师及时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就会懂得许多别人不知道的事情,学到更多的知识。”另一类是是对事物、事理的不同看法,反映学生的价值观。例如:学习第七册积累运用《南辕北辙》这则寓言故事,学生提出:“课文有一点不太合理,如果一直往北走,地球是圆形的,终有一天,也会到达南方,而且还会欣赏到许多沿途的风景”。这个问题一提出,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同学们议论纷纷,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那样费时又费钱;有的说所有的道路不可能是直的,万一多拐几个弯,迷失方向怎么办;还有的则画出了示意图来说明……在争论中,同学们各抒己见,对这个人的做法的利弊以及寓言的寓意理解更加透彻了。

3、鼓励多样化分析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传统教学过分强调教学反馈的一致性和唯一性,排斥创新和多样性。学生回答要符合标准答案,否则就算错。这样一来,造成许多学生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看法,严重压抑和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教学中就要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分析和思考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尤其是不同的看法。例如:在学习《翠鸟》时,教师请学生说一说 “翠鸟捕鱼的过程?”

[片段]

师:想知道翠鸟怎么捕鱼的孩子,现在可以来精神了。自由读2、3自然段,完成下列填空。

(出示板书) 过程: (等待)→( )→( )

(生读后,作答如下): (等待)→(叼鱼)→(飞走)

师:有不同的填法吗?(生继续作答):

(等待)→(捕鱼)→(飞远)

(等待)→(疾飞叼鱼)→(贴着水面飞走)

(一生突然举手):老师,我觉得题目应该是四个空才对,因为还有“蹬开苇秆”这个过程。

(师停顿了几秒):说说你的答案。

生:(等待)→(蹬开苇秆)→(似箭叼鱼)→(贴着水面飞走)

师:你的建议很及时也很有说服力,不得不令我佩服,我用最真诚的掌声感谢你,感谢你的勤于思考。(众生也鼓掌)

这个片段中,学生善于思考,敢于挑战众口一词,挑战权威(教师),的确难能可贵;教师敢于放下权威的架子,对学生的见解作出客观的评价,不武断地搪塞,也实属不易。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还认识到自己思考的价值,真是受益匪浅。

[片段]

(教室里充满轻柔的音乐)

师:这么美的荷花让我陶醉了,我仿佛觉得自己……(第四自然段的内容)

(生情不自禁地跟读后再齐读)

师:你们读的真美,让我觉得自己是一朵穿着雪白衣裳的荷花仙子,站在阳光下翩翩起舞,小荷花们,你们又是一朵什么样的荷花呢?

生:我是一朵害羞的小荷花,躲在绿色的荷叶下面,偶尔透过荷叶缝看看那满脸笑容的太阳公公,他看的我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生:我觉得自己是一朵穿着钻石衣服的荷花卫士。瞧,我身上的“钻石”还在闪闪发亮呢!我挺直了腰注视着周围的一切,守卫着我美丽的家园,保卫着荷花仙子们!

生:我是一朵快乐的荷花,微风姐姐真好,让我左看右顾。瞧,那边的几个荷花仙子妹妹在跳舞呢!我看累了,一动不动的躺在荷叶上睡觉!

……

这个片段中孩子的预言真丰富啊,他们富有童趣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教师范读具有十分强的煽情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地情况下进入了想达到的情感境界,让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充分活跃了,达到了创造性阅读的预期效果。

4、在说与写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小学语文创造性阅读教学的一个基本理念是阅读教学要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学生从阅读活动中了解词义、认识与掌握各种句式,领悟文章的写作方法,并通过说和写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准确地遣词造句,有条理地、流畅地与他人进行交流、进行创造性的写作,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创造能力。在《钓鱼的启示》一课教学时,教师为了弥补“断层”,让学生能体会到:父亲让“我”放鱼回湖的用意是为了培养“我”从小就遵守社会公德。设计了新颖的练习说话、写话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续说对话

(投影出示):

----父亲为什么要求“我”把鱼放回湖里?

“孩子,你把鱼放回湖里去。”爸爸说。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

“--------- ”爸爸 -- 地说。(严厉、耐心、和蔼、语重心长、和颜悦色……)

要求: 1、语句通顺,符合题目要求;

2 、口头回答时,感情要与选项相一致。

3、书面回答时,注意句末的标点的选择。

[片断]

生1:“如果我们不放鱼就违反规定了。”爸爸严厉地说。

生2:“我们不放鱼。就做了对不起良心的事。”爸爸和蔼地说。

生3:“你难道想做违背道德的事吗?”爸爸不客气地说。

生4:“你从小就要做个诚实的孩子,不能贪小便宜。”爸爸严厉地说。

……

此对话的设计可以填补文本空白,使学生对父亲要求我放鱼的举动的真实用意进行另外一个层面上的挖掘,为理解下一难点作了铺垫。并契机进行了“提示语”和“说话内容”语气、感情相一致的口语表达练习,使得表达能力与想象力都得以锤炼。这样由课内到课外,由课文引发的积极的思考,使学生在动脑、动口的积极参与中发散了思维,感受到自身精力的存在,体验到创造性学习的欢乐。

总而言之,要提高阅读教学创造性,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具有创造意识。如果教师本身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就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会设计出具有创造性的语言训练项目,会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如果教师具有创造意识和民主意识,就会去创设一种适合发展学生创造性的师生和谐的民主环境。学生的学习创造性是需要多多鼓励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提问、回答问题中的一些创造性的火花,及时给予鼓励,给以表达的机会,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教师能做到以上两点,学生的创造能力自然会得到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1、《教学建模:理念操作化》查有梁 四川社科院 《四川教育》第7-8期.

2、《教学模式生成》 查有梁 四川社科院 《教育科研培训》 内部资料 7月

3、《创造的儿童教育》陶行知 《陶行知全集》第一卷 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7月 4、《荷花》片段教学设计 旷红霞老师 元通小学 月

作者邮箱: cx19800519@163.com

[创造性阅读模式及运用(网友来稿)]

篇2:浅谈创造性阅读(网友来稿)

临泽县城关小学 徐静

《语文课程标准》主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它为我们勾画了阅读教学极富魅力的课堂新境界,所谓创造性阅读,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文本,分析、处理与文本有关的课文信息和生活信息,形成独特的感悟、体验、智能、情感,并灵活运用的一种阅读习惯。这种创造性的阅读能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在教学中如何落实创造性阅读,作者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尊重学生的独立感悟

传统的教学,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上有“语”不敢言,从众心理使他们在阅读活动中人云亦云,不敢或不能提出自己独特见解。新课堂中,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创造热情,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想、大胆说、自由表达,允许“标新立异”;允许交流争辩;允许出错。这样,在生生互动、合作交流中,发现他人理解、思维、方法的独特之处,达到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取长补短的目的,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学《麻雀》时,有一句“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石头一样落在猎狗面前”。要学生理解“落”字,学生在交流中,从不同角度的角度表达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有讲速度的“来得又猛又快”,有讲态度的“坚定果断”,有论感情的“真爱孩子”,有评议人物的“真是个奋不顾身的好妈妈”,还有评读法、用词的,这样学生既认识了老麻雀舍身救孩子的英雄形象,又体会了“落”的妙处。

二、创设问题情况,让学生学会提问

只有让学生学会提问,才能改变他们在学习中的被动地位,变的积极主动,这样就会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应结合课文和现实生活创设一种能促进学生多向思维,开放的、富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消除学生发问的心理障碍,提供提问的机会,教给质疑的方法、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为学生驰聘思维、放飞思想、突显个性提供广阔空间。有了阅读问题,学生就能在积极情感的帮助下,自主能动的阅读,实现阅读的再创造。教学《五彩池》时,我引导学生扣题提问:五彩池在哪里?为什么叫五彩池?五彩池的景色如何?并且引导学生:“你认为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寻求答案。

三、抓住争论的焦点,鼓励学生大胆求异

培养学生大胆争论、求异的学习品质,是进行创造性阅读的前提,在阅读教学中,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分析、理解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对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积极引导,营造争论的氛围,提供争论后交流、对话的平台,鼓励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爱老师更爱真理,积极引导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文章,谈自己的真实感受,交流不同的见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读的投入,读的到位,辩的精彩,辩的深刻。教学《落花生》时,有一句“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用处的人”,让学生讨论:“有用的人”是什么人?指哪些人?我没有给学生一个自认为的标准答案,而给他们一个自由对话、自由争论的课堂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求异、谈不同的见解。

作者邮箱: lzluohongxia@126.com

[浅谈创造性阅读(网友来稿)]

篇3:小议学生个性化创造性阅读论文

小议学生个性化创造性阅读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如何通过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读书乐趣和课堂阅读教学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策略。

关键词:课内外阅读 读书指导策略 创造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的过程就是读者通过自己的人生阅历、知识积累和特定的视角对作品进行富有个性化的再创造性过程。

在阅读教学中,要积极营造亲密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阅读策略,进行更细致和深刻的阅读,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读者”,实现个性化、创造性地阅读。

一、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读书乐趣

阅读教学仅仅局限于在课堂上阅读几十篇名家名作是明显不够的,童年读书能力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为人的后期发展埋下了精神素养的可萌发的种子。只要进入书的世界,学生就推开了一扇扇文学的窗户,久而久之,人类文明和道德的种子便会播种生长。而且,长期的阅读还会使学生们不断地产生幻想,激发他们的创造想象力的潜能。一个优秀的教师,要善于通过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和爱好。

为了让学生喜欢读书,我采用的方法是:每天上课我给他们声情并茂地读两至三个故事,学生听故事时眼睛放射出明亮的光芒;回家让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书去读,讲给家长同学听,并做书签和手抄报进行展示;晚上,让家长读书给孩子听,可以是童话,也可以是科学知识,要求读整本书,让文字的无声语言变成有声语言进入孩子的脑海中。睡前进行10~20分钟的阅读,渐渐地,我发现学生们已经把课外阅读当成了乐趣和享受。

刚开学的一天,发下新书,我问:“书是什么味道的?”让他们闻闻书的香气,新书的气味扑面而来,学生个个兴奋不已,迫不及待地要读新书的内容。有同学说:“书的味道真好,让我饱餐一顿。”我们班有个爱书的学生在课前读完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后跑到我跟前,对我说:“王老师,我读过优美的童话后,感觉不一样了,我感觉很舒服。”我摸摸她的头,小小孩子已对文字感受深刻,这是阅读所带来的兴奋。

我们班上的.学生课外阅读量在不断加大,逐步营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竞争合作的班级阅读氛围。家长也与孩子共同读书,学生们还时常相互交流自己那富有个性化的阅读感受,班级真成了书香乐园。

二、在课内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个性化感悟

1.直面文本谈感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应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导师,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权威。教师积极营造亲密和谐的气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他们掌握方法,把阅读感悟还给学生。要非常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感悟,这也是对学生的尊重和激励。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如在学习《爬山虎的脚》一课时,我在课前提了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们直接自由地阅读课文,接着让他们交流感受,发表见解。学生甲说他一读课文中描写爬山虎的叶子一段时,就感到阴凉舒服。说到这儿,他竟然把文章这一段流畅地背诵下来。学生乙说他喜欢“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这些句子,因为脚是走路的,而爬山虎的脚却走一步拉一下,可真辛苦。学生丙说自己喜欢“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这句,因为“漾起”这个词有动感,使景物呈现很美的样子。在教这一课时,还有很多同学说出了自己的感悟。这说明学生们真正读懂了文章,在文章中读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2.课内质疑促创造性思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及内在动力。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可见,在读书学习中勇于质疑至关重要。读书如果不疑,就像刀不磨会生锈。学生的质疑过程,就是一个积极创新的思维过程。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与作者、与现实对话,在这种对话过程中,学生们会发现、质疑、思考和探究。我对他们的疑问大加赞赏,并查阅了很多资料,给他们圆满的解答。对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这种不迷信权威,即使有时有点儿偏执,但善于独立思考的习惯给予肯定。宽容民主的教学氛围、充满质疑的自主阅读是培养学生个性化和创新人格不可缺少的条件。学生只有在心灵自由和情动辞发时,才能萌发创新的勇气和灵感。

3.在感情朗读中体验内涵。语言的优美灵动,文章的情真意切,都要通过语文课堂的琅琅读书声来表达,而如果阅读课充满了繁琐的理性分析,就会导致思维训练和语言积累的不和谐。结果是学生们的思维训练有效,而形象思维则日渐萎缩,学生们无法从诵读中唤起生活体验,无法引发联想和想象的乐趣。这必将使学生失去语文阅读的兴趣。传统的语文教学就特别注重朗读成诵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受到优秀读物的影响。在他们精力旺盛的时候,博闻强识,积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是很有意义的。在阅读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真正投入到朗读中,从而提高朗读的效果。如《称赞》,这篇文章看似简单,但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难以用语言表达。同时语言上的清新甜润也不能忽略。在教学这篇文章时,为了使学生们能够充分理解作品,让学生们先个人感情朗读,然后进行分角色读、师生对读、表演读,在多次的朗读之后,语言所蕴含的种种不可言传的情味都能得到很好的传递,隐隐听到学生们用心灵去感受语言的真实呼唤,体验到了这篇美文所特有的节奏音韵之美。

4.在合作中交流感悟。个性化创造性阅读也需要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把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对信息的掌握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小组或班内交流,各抒己见,从而形成资源共享。

我在教学《乡下孩子》一文时,就尝试着让学生模仿诗人完成城里孩子的诗歌书写。每一个小组都在热烈地讨论着,他们互相启发,大胆交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讨论结束后,形成了小组意见,派代表说。总而言之,学生一起集思广益,既激发了他们的个性化、创新性的思维,又让他们感受到了合作的力量。

英国一个哲学家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地呼吸。”阅读,让孩子不仅拥有阅读的量,还拥有阅读的质。通过课内外的阅读,形成个性化、创造性的阅读能力,这是阅读的真正归宿及目的。

参考书目:

1.阅读教学的学生个性化,创造性的培养[J].安徽教育,(10).

2.“四个一”:推动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J].小学语文教师,(11 ).

篇4:教师创造性运用课程资源能力的培养论文

教师创造性运用课程资源能力的培养论文

摘 要:新课改实施以来,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云南省的部分地区仍有不少教师,特别是部分偏远农村学校的教师,认为课程资源“很贫乏”。因此,通过学习来提升教师创造性运用课程资源的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是现在教学中非常迫切的任务。

关键词:课程资源 能力 培养

新课改实施以来,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云南省的不少偏远农村学校的教师仍然认为课程资源“非常贫乏”,他们仅把课程资源认识局限于条件性的课程资源,像多样的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而意识不到素材性课程资源以及身边的动态资源。其实课程资源就存在于教师与学生身边,只要用心挖掘,到处都是资源。教师只有积极挖掘并有效地利用这些课程资源,才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程资源运用能力是指教师把课程资源转化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能力。教师对课程资源的运用能力是一项创造性工作,不同的教师对同一资源的运用会千差万别,同一教师对同一资源的利用也会不断翻新。这就要求教师务必意识到自己的每一个教育教学行为的背后所蕴涵着的理论、观念,以引发教师内发的学习需要,来提升他们对课程资源的运用能力。因此,作者提出了以下几种方式,希望能帮助教师提升运用课程资源的能力。

一、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

教学技术的优化常常被误解为教学媒体的高新化,在学校建设中,电脑多媒体教室一个个建立了,而传统的实物模型与教具却用之不多,特别是公开课、观摩课等,几乎是每课必备电脑多媒体。当然,电脑多媒体有传统教育技术不可替代的功能与优势,但这种单一化的选择不一定能使教学达到最优化,有时反而会造成课程资源的损失。如实践操作具有电脑多媒体不可替代的真实感,实物模型具有电脑多媒体不可替代空间感等。因而根据教学目标合理选择与运用教学技术,达到教学效果的优化,才是教学技术发展的核心。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合理选择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要不断提高对各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力,而不是全部依赖现代教学技术。

二、大胆整合、合理改编教科书

教科书尽管是专家编写的,其体现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平均水平,但在内容上也可能存在不足之处,教师在分析教材时,要有意识地拓展与渗透,要通过自己的再创造,使其内容得以完善,以丰富教学资源。如根据形势变化和学生的能力水平与发展需要对教材知识进行删减增,对过时的、陈旧的材料、事例、数据进行置换补充,根据知识的逻辑性、关联性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对教材知识进行结构重组和优化整合,对课后的练习进行调整更换等等。通过教师自己的加工与再创作,使教科书内容结构化、人文化、综合化、生活化。教师在这种教学与实践活动中要学会对课程资源的整合,从局限于教材内容到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力。

三、关注现实生活,引入鲜活资源

现实情境蕴涵着可资利用的课程资源很多,相对于国家、地方、学校的固定教材而言,现实情境是我们进行课程资源开发最鲜活的源泉。德国教育家博尔诺夫(ottofriderichbollnow)指出:“这些事件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它包括威胁生命的重大危机,突发的对新的'更高级生活的向往,使人摆脱无所事事状态的号召和告诫,以及对今后生活起决定性作用的遭遇等。”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从课程的角度进行开发、实施,会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呈现出鲜活而灵动的生气。像我们云南,既有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又有抗战的辉煌历史,既有大量的热带雨林又有品种繁多的动植物,对于我们的各科教学来讲都是鲜活、生动的资源与实物。

四、注重课堂动态生成资源

师生互动性课程资源是一种动态性的课程资源,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与学生沟通时的实际情况而生成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在教材上和教师的教学设计中是没有的,教师往往也没有预料到,要随机更改教学预案,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动态生成”是教师课堂应变能力和素质的表现,是对教师教学机智的考验。实际上,我们每个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都会遇到许多“动态生成”,只不过没有当作课程资源进行开发。教师对学生的质疑、学生的错误、学生的焦虑等进行捕捉与挖掘,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课程资源。

五、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

著名教育家叶澜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杜威(johndewey)提出,个体进行反思,有三种态度是必备的,即“开放的头脑(open—mindedness)、责任感(responsibility)和专心致志(whole—heartedness)”,正是这三种态度确保和推动了人们的反思行为。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在传统的对教材的知识结构、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在本节课中还有哪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会更加适合,以及如何进行,从而培养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捕捉动态课程资源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识,走出教材的局限,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发展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力,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六、培养教师的教学机智

教学机智是教师灵魂深处的教学观、学生观的行为外显,不仅最能体现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最能体现一位教师的情感态度和教育价值取向。在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中,教育机智主要表现为对“生成”的激发,就是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机敏地捕捉能够引发学生思考、探讨的信息,将学生表现出的“异想天开”、“与众不同”等引向对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利用,引向对新问题的解决和对新知识的渴求,使学生获取知识的经历是一个更加丰富有趣的过程,获得更多更深的体验与感受。

这种教学机智不同于我们过去对教学机智的认识。过去教学机智强调的是教师的应变能力,是对课堂尴尬时刻的应变,它的表现往往是受控于教育教学过程中临时出现的情形,是被动的。在动态生成的教学中教育机智却是教师主动地、有意识地去捕捉课堂中的动态生成资源。它要求教师善于预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复杂情况或不确定因素,并能及时控制它们的发生和发展;善于及时地和准确地处理复杂的教育情景,具有对动态生成资源的敏感;善于没有强制地、得心应手地控制它们的发生和发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成为一个能使儿童充满欢乐、关怀、信任和乐观主义的人,一个朴实无华和平易近人的人,同时又是一个为儿童所需要的和敬爱的人。这样的教师才称得上具有了一定的教育机智,因为,他营造了一种教育教学的崇高境界,还原了人的灵性。每个学生都是心灵自由的人,培育人才就应该尊重人的心灵自由。没有个性就绝对没有创造性,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另一方面,教育机智也同样更能体现和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教师应在掌握基本课程资源利用方式的基础上,开动脑筋,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只有灵活多变地采取各种策略和措施,创造性地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才能不断发展、不断提高;课程教学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走向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参考文献

1、朱超华新课程视角下教师课程能力的缺失与重建[m]。课程、教材、教法,2004,24(6):13—16。

2、朱志平教师在课堂动态生成资源中的作用发挥[j]。教育发展研究,,286(10):26—30。

3、杜威我们怎样思维[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81:266。

4、姜辉丽新课程呼唤教师的教育机智[j]。黑龙江教育,2004,584(7),2—5。

篇5:创造性营销思维论文

引言

创新之路没有尽头过去不等于未来,过去的成功,不代表未来一样能够成功。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将你出色的表现进行到底。创新并不需要天才,创新只在于找出新的改进方法。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因为能找出把事情做得更的办法。创新并不神秘。

创新是成功营销的前提,营销团队如果拥有创新的精神,把握科学的规律就可以成就伟大的事业。营销本来没有路,只是营销的人多了,才使的营销的路越走越宽,营销的路不能总走别人的,一个出色的营销人员只所以能成功,就是因为他开辟了一条不同于别人的新路,自己走出来的创新之路。营销中的创新并不是只有天才才能有,其实每位营销人员都有潜在灵感,只要肯动脑筋,在营销领域用新的方法解决新的问题,就一定能够走向成功。

1.常见创新思维方法

创新思维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不拘泥于固化思维的新的思维方式,如: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下面就几种常见的思维方法进行介绍。

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指从沿着一个目标不断前进,前进的方向上可以是不同的思考方式,其结果也可以是多样的,实践证明,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标志之一就是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点。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是发散思维的三大特点。

逆向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一种,是一种从结果反推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法其实很适用,使用这种思维方法往往可以主动找到捷径,因为一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而惯性思维往往使人习惯于一个 A-B 的过程,而逆向思维却是从目标倒推回来,主动寻找条件的一种思维方法。

心理思维:结合创造心理学与消费心理学,从人们的心理需求出发,找出产品与消费者的共鸣点,切入市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许多现代广告创意中经常应用。只有对客观事物获得了大量的感性材料时,人们才能通过分析、综合,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所以,思维主要表现在理性认识阶段。

周边思维:这种思维方式比较神奇,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积累过程,营销人员只要随时留意身边的一些事物,在产品设计时能够灵活的应用到其中,这样,就可以实现同一种商品体现出多种用途,给产品增加许多意想不到的魅力。创新的思维在整个营销工作中占有重要位置,只要有创新思维就一定能够使现代营销不断适应现代市场的变化。

2.创新思维在营销中的应用

既然这个时代呼唤创新,那么“万丈高楼平地起”,思维的创新可谓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难的创新,有句广告语说的好:“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说明思维创新的重要性,以及一切创新的纲要地位。

2.1 创新思维在选用接班人上的应用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是决定一个团队能否成功的关键,曾经有记者对一位知名企业家进行采访时,谈到如何选择他的接班人的问题时,这位企业家并没有选择让子女接班,他说:一个企业要想做好,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能吃苦、有领导才能、能够协调战略、政府、媒体、慈善等,能够得到员工的拥护等。这位企业家并没有将其家业传给子女,也未让子女接班,他的思维方式有别与一般的家族企业,他说,他的子女都很优秀,他也很爱子女们,他不想让子女在掉到领导者这个坑里,只是想让子女们做一些力索能及的事,现在为了家庭、孩子 已经狠心哭,如果在让他们做一把手,简直是太为难他们了,这位企业家在选择接班人方面的创新选择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2 体验营销的创新应用

当今时代,营销手段在不断创新,体验营销就是一种创新的营销方式,它已经成为运营商培育客户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的主要手段。这一点应该毋庸置疑。

例如中国移动公司,可以说他们是体验营销的开创者,他们对这一营销模式的投入力度及操作水平,在国内各行业中也是排在前列,他们也在不断的进行着改进和创新,在体验的过程中获得了不小的收获,赢得了客户的满意。

2.3 营销中要在创新的基础上进行在创新

营销界都知道白家高记与雅士白家商标争夺事件。“白家”是一个百年老店,它注册一后,“白家高记肥肠粉”首先在媒介上发难,表明雅士属于“恶意抢注”,雅士等待品牌借势传播的机会终于到来。一场本就胜利在握的纠纷,随势引导成为品牌传播的免费途径。知名商标争夺在四川引发了一场新闻大战,白家品牌文化、影响力、产品卖点、产品利益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白家”这一品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人们茶于饭后的焦点,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消费者高度关注的企业,“白家”通过借势营销得到了快速的密集传播,品牌形象在短时间内有了快速的上升,与雅士事前估计的效果一致。由此,白家利用了创造思路,利用一个简单的品牌之争,引起相关媒体的广泛关注,而逐渐引起消费者的关注。最终,白家达到的品牌形象利润三丰收的目的。

结束语

由此可以看出,创新思维在营销中的地位和作用,创新可以为企业创造新的商机,创新可以为员工获得新的机遇,创新可以为社会做成更大贡献。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市场的营销理念在发生着快速的变化,营销手段日益多样化,简单的效仿时代已经过去,简单的创新营销也不能满足目前的市场营销,只有在营销的基础上在创新,让创新时刻伴随着营销市场,才能更好的发挥好营销这一工具,才能让营销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

篇6:创造性营销思维论文

摘 要:本文从设计及营销的定义出发,比照营销思维过程,分析了设计中的营销思维以及设计师贯彻营销思维的形式。设计固有的创新特质是设计师满足顾客需求、贯彻营销思维的基础。文章提出,设计师应加强对顾客需求的理性研究,并在设计作品中全面贯彻营销思维,提升设计作品满足顾客需求的程度,更好地实现设计目标。设计师应当作为营销者而存在。

关键词:设计;营销思维;创新;营销者;设计师

设计是一个广泛的范畴。从设计的定义来看,“设计是一项制造可视、可触、可听等东西的计划。”[1]从广义上来说,现代商业社会的一切产品、包括服务,都是设计的成果,都是设计作品。这个定义天然地包含了设计的目标――为顾客服务:“制造可视、可触、可听等东西”的主要服务对象是顾客,而设计作品是否“可视、可触、可听”,判断标准并非是设计师独自可以评判的,必然要交由顾客去进行评价。设计师的工作就是将自己的设计作品提供给顾客,并以能满足顾客的程度作为评判设计作品成功与否的标准。

“营销是满足别人并获得利润。”(菲利普・科特勒,8月)营销是为顾客服务的艺术,为满足顾客需求而实施的市场行为。相对于顾客,实施营销行为的人或机构统称为营销者。而营销思维所指的就是营销者在营销过程中,遵循营销的知识、规律和方法,将发现的问题转化为营销问题,并能提出解决方案的思维过程。该过程包含了营销现象的认识与分析、营销问题的归纳与总结,营销工具的选择以及营销方案的提出,还包括了营销方案实施效果的评价。营销思维的模式主要表现为营销的整个过程都是围绕顾客需求的满足程度来展开的。经典的营销理论表明,营销思维的主要过程可以表述为首先进行环境分析(SWOT)确定营销总体战略,接着进行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与市场定位(STP),最后是营销策略组合(4Ps)。设计全程参与该营销过程,并积极提供设计作品来实现各种营销功能。

设计师通过对现实产品的设计状态进行感知,并敏锐地发现同类产品尚有可改进的余地,然后实现它,于是设计作品带来了差异化,这成为营销进一步开展的关键因素。

1 设计中的营销环境分析

营销环境分析往往需要给营销者提供一种思路,去回答公司自身资源和发展目标与环境状况是否匹配的问题。如果采用SWOT分析,结果应当产生一种公司战略,这种战略可以使公司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能够顺利生存下来并获取应有的利益,或实现预定的发展目标。在该公司战略中,包含了对某种需求趋势的满足,这可以带来巨大的市场利益。

设计师同样需要思考该问题。设计师的思考方式与营销者不同,设计师通过发现当前尚未被满足的需求,并提供独特的设计来满足该需求。设计师考虑自己的设计作品是否成功时,重点考虑顾客对它的功能、利益、特色的评价。设计师甚至撰写设计说明来劝服顾客接受其设计作品中对需求表述和满足方式。

由于设计固有的创新特质,设计师在评价设计作品是否成功时,还往往保有一种热情,希望通过设计作品引领顾客消费行为。这种特质既使得设计作品具有某种市场风险,同时也使得设计作品可能具有市场前瞻性,从而获得较为长期的市场利益。这正是设计师与营销人员的分歧所在。营销人员凭借对市场过去较长时期发展的理性判断和逻辑判断,得出对未来市场发展的预测,并希望设计师遵循该预测指导展开工作。而设计过程往往面向未来市场发展,希图通过创设市场需求来解决当前的需求不足的问题。

设计师需要在创意的新颖程度与市场需求的客观发展规律方面进行衡量,有意识地控制并筛选有利于满足市场需求的设计作品。

2 设计中的STP过程

营销中的STP过程主要是指在选定的某种需求趋势下,按照需求识别的关键因素将总体市场进行细分,划分为若干个细分市场;然后进行目标市场选择;在选定的目标市场中,与竞争品牌和产品相比,公司品牌和产品在顾客心目中位置的过程。这个过程归根结底需要对自身品牌和产品进行差异化。通过差异化才能在顾客心目中确立独一无二的位置,或者相对优越的位置关系,从而顺利进入顾客的选择序列。营销人员确定差异化的过程艰难而理性,充满了对当前竞争品牌和产品多方面的分析与选择,最终才能确定其中可能带来竞争优势的差异化因素,并希望将这些差异化因素落实到产品和服务的技术特点、包装、外在形象等方面,从而作为下一步与顾客进行沟通的主要内容。

设计师的思维过程非常直接,就是创设与当前竞争品牌和产品不同的产品。他们通过对当前产品的特点和顾客使用方式进行研究,找到其中可改进的环节,然后得到一个创新产品,这就带来了一个差异化的产品。但是设计师在该差异化是否能够带来足够的市场利益方面评价能力不足,需要营销人员的分析工具与分析方法来得到反馈。

3 设计参与营销策略组合的制定与实施

营销人员面对顾客,提供的不外是有形的商品、服务、事件、体验、人、场所、产权、组织、信息和创意十大类产品。这些现代营销产品无不是设计作品。这些营销产品按照营销人员对顾客需求的描述而创设出来并投入市场。营销人员积极与顾客进行沟通,引导和关注顾客的使用过程并期待能得到改进的机会,从而提升产品的价值。一旦营销人员希望能够通过提供更好的产品来满足顾客需求的时候,不得不求助设计师对产品进行改良更新。

设计的开端或者叫创意来源往往是一个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这个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暗藏着一个需要去满足的需求。不论是需要进行即时沟通的通信工具,还是待清洗的一件脏衣服,都给设计师提供了一个灵感。设计师通过提供与当前使用现状相区别的改进后的产品,如苹果手机;或者服务,如手机系统的全新界面;或者仅仅是一种更新的包装,如洗发水的小袋装,都意味着对顾客需求的更深层次的、更细化的满足。这是对品牌产品系列的丰富和对顾客的进一步细分。这正是营销人员追求的。

营销人员也需要借助设计作品――广告、包装、展示、销售空间等来进行与顾客的沟通。这时我们注意到设计师以及设计师所在的设计机构,也是在扮演者营销者的角色。设计师必须能够在品牌和产品定位的框架下去思考如何达成广告传播的目标,并提供一系列主旨一致形式不同的设计作品,来全面实现营销人员对营销沟通的要求。

设计师的设计作品不但包含了品牌产品的相关信息,而且还要反映品牌产品与顾客试图建立的利益与情感之间的联系。这种与顾客的情感联系的表达常常是营销人员不擅长的,却必须要通过设计师的设计作品来实现。

设计师需要仔细衡量品牌产品的信息表达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确保实现品牌产品的营销沟通目标。设计师还需要借助营销人员使用规范的营销工具和方法帮助评价设计作品的营销沟通水平与效果,并持续改进设计作品。

4 结语

设计的各个环节都是在满足顾客需求的框架下展开工作,并且设计师对顾客需求的思考和体验直接而丰富,因此设计中的营销思维构建是理所当然的,并且是可以实现的。

设计师需要理解营销的语言、工具和方法,并能够解读营销人员的市场研究成果,辅助自己的设计工作。换句话说,设计师必须同时也是营销者。

篇7:高考作文的创造性论文

高考作文的创造性论文

目前,高考作文采取了基础等级加发展等级的评分方式,其实,我们也不要把其中的所谓“创新分”看得多么神秘,多么高不可攀,谈谈高考作文的“创造性”。

作为面对全国的各类学校、各种层次的考生的高考作文来说,它的创造性要求是非常有限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的、非传统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并且能清楚地勾画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真正的创造性思维必须包含“质疑——构想——实现”三个环节。这个要求是比较高的,不少一般人所能及的。对于中学生来说,不同于一般的见解,不同于一般的思维,能够在一般人想不到的地方自出机杼,另辟蹊径,写出自己独特的个性来,也应视为有了创造思维的特质。所以,中学生不要把创造想象、创造思维看得高不可攀。高考作文的命题也不可能让考生在考场上用个把小时的时间去完成高难度的“创造性”构思。仔细分析这两年的高考作文题,我们就会发现,题目要求的“创造性”因素其实是非常有限的,命题者总是自己先在试题的提示、解说中完成了创造性思维所包含的“质疑”、“构想”这两个环节,而把最后一个环节:“实现”,交给考生去完成。如,19xx年的`高考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其实已经完成了对“记忆”的私密性的“质疑”,并提出了“构想”,考生要做的只是使这个“构想”得到合理的“实现”。或者说是在“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个总构思下完成一些具体的“子构思”,在这里,创造想象、创造思维,就只能表现为对总构思的与众不同的、有自己个性特点的具体落实。19xx年的高考优秀作文《伤心儿女》、《被移植了记忆的局长》、《海员归来》就是最好的说明。20xx年的高考作文题也是如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一命题,本身就已包含了对“答案惟一”这个常规思维的“质疑”,并且提出了与之相反的“构想”。也就是说,创造性思维中的两个最关键的环节,命题者自己已经完成了,并且,命题者生怕考生不理解这一点,在试题开头,还举了一个学者对四个图形的不同理解的例子,为考生完成“子构思”放样,在接下来的解说中,又从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的角度,对这个命题成立的理由作了阐述,高中优秀作文《谈谈高考作文的“创造性”》。在这里,考生所要做的,其实也就是用一些具体的“子构思”来使这个总构思得到合理的展示、叙述、阐释等等。20xx年的高考优秀作文《问世间情为何物》、《在水一方》、《生命如风》等等,莫不是化大为小,把“答案的丰富多彩的”的这个“总构思”落实为一个个具体的“子构思”。20xx年的高考作文题,叙述一个年轻人在拥有了金钱、美貌、地位、荣誉、机敏、健康、诚信等七个背囊以后,在风急浪涌的渡口,抛弃了诚信。要求以“诚信”为话题作文。文章虽然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但是从命题的思路来看,其“创造性”的要求与前两年是如出一辙。在命题中,“质疑”、“构想”这两个环节命题者自己都已经完成了。他不需要考生自己思考在风急浪涌的渡口,这位年轻人有可能扔掉哪一个背囊。试想,如果命题不是明确告诉考生,这位年轻人扔掉了“诚信”,而是让考生自己去思考,去构思,去设想,那么,题目的“创造性”因素就大大地增强了。由于在写作的内容上有了一定的限制,因此,其创造性,就主要表现在对“诚信”的准确理解,以及富有新意的选材和艺术表现上。江苏省当年的满分作文《赤兔之死》,是对此的注脚。所以,我认为,现在的“话题作文”看上去有点“吓人巴拉”,其实比过去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好写多了,因为命题者已经代你完成了一大半,你只要顺着他的思路完成一小半就行了。因为,用语言文字把生活材料转化成记叙文,本身就包含创造性因素在内,如果在转化的方式上能够别出心裁,与众不同,其创新的程度就愈高了。所以,选用记叙文的形式来写作高考作文,得高分的关键,一是要选择新颖的材料,二是要采用新颖的写法。

篇8:浅论设计的创造性论文

浅论设计的创造性论文

论文关键词:设计创造性社会的整体利益与价值

论文摘要:展开关于创造性的研究是设计文明进步的必然趋势。通过认识创造的完整涵义,让我们看到了当今设计领域中人们对创造性甚为偏颇的理解。其中特殊地表现在对创造的“新颖性”和创造成果“必须体现社会的整体利益与价值”这两个属性的不平衡上。本文指出探索设计的创造性,更应从事物的外部因素对创造行为的作用中来认识和把握。

当代设计艺术学日益关注设计的“创造性”。人们对设计艺术有着各种不同的理解:它是生活的再现,是情感的表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种观念、价值的传播,是一项引导人们更为健康生活的方式等。不过,在不同的层面上它们都印证着设计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一部人类的文明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创造史。人类生活的本质就是不断创造。创造性的萌发、成熟与飞跃正是人类对文明进步的要求和前进的动力。

重视创造性的研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需要。一切艺术活动的本质特征是创造。创造性则是人们从事创造的能力,它既是人类自身智慧的一种力量和特质,也是当今社会中人们的一种综合素质,并且,它还是知识型、创造型、能力型设计人才的主要特征。必须指出,当下我们对设计创造性的认识与研究却是相当片面的。

关于创造的涵义,用科学的语言来回答是相对复杂和困难的,因为创造所包括的外延太多。根据逻辑学原理,它的内涵就很少。所以,《韦氏辞典》将“创造”定义为“赋予存在”。

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将“创造”定义为“产生前所未有的事物”。这一定义不仅包括了精神领域,也包括了物质世界。

在我国,《词源》中,“创”字包含有:“疮、伤、损、惩”等意思,其共同的涵义是“破坏”;“造”字包含有:“作、为、始、成”等意思,共同的涵义则是“建设”,两字合起来,“创造”就是“破旧立新”。

在现代创造学研究中,学者们从各种不同的角度给“创造”定义。如日本的川喜田二郎认为,“创造是通过自己的主动性和责任心,把值得做出的有益事物独创地、奋斗地完成”。思田彰则认为,“创造是依据异质的信息或事物与至今未有的方法结合起来,产生新的有价值的东西”。美国学者欧文・泰勒则注重从其外延来把握,认为创造包括这样5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表达式创造,这是最初级的创造,像孩童们的绘画就属于这类;第二层次是生产创造,指的是发展各种技术得到完美产品的活动;第三层次是发明创造,指的是发明家寻找新方法来解决现存问题,即技术发明;第四层次是创新式的创造,指对各种原理、原则和概念的洞察;第五层次是深奥的创造,指经过长期苦心钻研得到崭新原理的活动。

《创造学及其运用》一书中则指出,“创造的确切定义众说纷纭,为了对其涵义更好地把握,应该从创造的最主要特征来认识:其一,创造必须是新颖的,或是首创的、独创的。凡是创造必有新的特点,意味着前所未有的新颖的成果,不能是简单的重复,更不是原样的模仿。其二,创造必须是对社会有意义或有用的,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的。

虽然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他们给出的定义在内容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不过,对于创造的涵义大家却有着十分明确和一致的认识,即创造的根本涵义包括了这样两个方面:一、新颖性,即是前所未有的;二、对于社会具有整体利益与价值,即社会的价值认同。也就是说,虽然创造性独立存在于创造主体――创造者的思维和能力中,但它的一切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成果,必须对社会产生了价值才具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创造性质。

由此,我们可以确认,创造的完整涵义包含“新颖性”和“对社会具有整体利益与价值”这两个共同特征。并在“创造”的定义与诠释中表明,这两个特征的后者更为重要。因为在客观上,对于社会具有整体利益与价值的创造成果,才是为社会所肯定的成果。这样的活动也才具有真正的社会价值。

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可以确认,立足设计学科来研究和探索设计的创造性,不能只局限于对创造主体自身的创造性之上,更应该强调从创造成果出发,来认识和把握设计所蕴含的创造性规律。对于设计,关注创造绝不是关注创造的本身,而是关注设计的创造性。创造是个行为,而创造性则是结合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只有全面、正确地认识创造的性质和涵义,才能准确把握探索的方向,从而揭示出如何在设计实践中获得创造能力的规律。

我们试着从以下三个不同的角度对在当今设计领域中的创造性的不足和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

一、设计的观念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设计的理解也发生着变化,它的内容直接对应着各个时代的生产关系、经济形态和社会分工。早期的人们为了生活和生产劳动而创造工具、车辆和建筑等。在实施的过程中,人们必定先有构思和计划,然后才进行制造和建设。当构思的形象按计划得以实现时,设计意识和创造性也就诞生了。

在中国古代汉语中,“设计”最早的意思是“计谋”。如《三国志・魏志》中有:“赂遗吾左右人,令囚吾服药,密因鸩毒,重相设计”;元尚仲贤《乞英布》第一折也这样写道:“运筹设计,让之张良,点将出师,属之韩信”。它们都意指“设下计谋”或是“谋略”。可见,“设计”在最初是以一种整体的、宏观的语义出现在人们观念中的。

这样的理解还能够从《新华字典》中对“设”和“计”的注解上清楚地反映:“设”作动词时,有“安排”、“建立”、“构筑”、“假使”等含义,由此形成的复合词为“设置”、“设想”、“设法”、“陈设”、“设施”和“设计”等;“计”兼作动词和名词用,名词有“计谋”、“诡计”,动词有“计算”、“计划”和“筹划”等含义。将“设”和“计”联合在一起来看,在中国传统中的最初理解更多地有着一种十分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到了近现代,这一层面上的`含义日益淡出,“设计”随之变得翔实而具体起来。“设计”最初作为“Design”这个英文词的翻译对应词正式出现在中国的词汇中,是在上个世纪代左右,在《新华字典》中,被解释为“在做某项工作之前预先制定方案、图样等”。这时,“设计”绝大部分的意思是“图案、美术、工艺美术”。英语“Design”,从语源上来自拉丁语“Designarn”。在数百年中,词义内涵不断发生变化,基本上可以分为古典、近代、现代三个阶段。15世纪前后,意大利语的“Desegno”标示为“艺术家心中的创作意念”,即将艺术家在心中构思的作品现实化。18世纪,“Design”的词义仍限定在艺术范畴之内,1786年出版的《大不列颠百科辞典》对“Design”的解释是:“艺术作品的线条、形状,在比例、动态和审美方面的协调。在此意义上,‘Design’与构成同义,可以从平面、立体、结构、轮廓的构成等诸方面加以思考,当这些因素融为一体时,就产生了比预想更好的效果”。到18世纪以后,大机器工业的发展导致设计观念的变革,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设计”的观念由此而确立。“Design”的概念及其语义开始突破美术或纯艺术的范畴趋于广泛。

在西方工业文明到来之前,设计几乎与艺术放置在同一个意义层面上,并落实在器物制造、物品美化等甚为具体的技术性行业和行为中来认识。这样的观念延续了若干世纪而不曾改变,直到工业革命的到来才被打破。随着工业时代的脚步,“设想、规划”等词汇增添进来并不断得到强化,“设计”开始被越来越具体而翔实的社会分工定义下来,从而铸就了现代意义上“设计”的基本观念。正是在此背景下,“设计”的现代含义诞生了,并建立了艺术创造性和工业时代下的技术创造性这两个特点。这种注重局部的、具体的,以及设计者个人旨趣的创造观念,不但与中国古代人们对创造十分整体和朴素的理解相距甚远,而且,在创造性的探索上也越来越弱化了从创造客体出发来把握创造性规律的途径。

二、设计的实践

在设计实践方面,我们对设计的创造性则表现出了另外一种强烈的偏移。“生产工艺图”在1790年被首次使用,它在设计史上犹如一条分水岭。机械化的大量生产让人们从手工时代的“有意而为”,但多数时候却是在“意外发现”的创造模式中重新认识到了计划的意义。用品一旦被机器制造,那么,从原材料到生产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事先予以精心的考虑。从此,一种严密的、一丝不苟的技术化生产逻辑被定义了下来。 这可以说是现代设计在人们的生产实践中所发生的最重要变化之一。人们的设计创造性,被牢固地加上了精心、周密的技术化词汇。手工时代工匠们通过长期实践,才能沉淀下来的对材料、形态、结构等所具有的整体的创造性,随着生产的模块化、机械化和技术化,而变得能在具体的分工中实现孤立地创造。

设计的创造性似乎可以用技术发明来加以替代。翻开现代设计史,似乎全是一连串技术发明创造:20世纪70年代的计算器、电子表以及“白色家电”;20世纪80年代的手提电话、随身听和IBM笔记本;20世纪90年代的彩屏手机、数码相机等,一切的科技创新与企业、商业、市场组合在了一起,不断肯定着这种创造的模式,并使之成为当今设计实践中最容易获得的创造性。

当然,另一方面,属于设计的创造成果也同时发生在人们对美的追求上。所以,设计的创造又突出地表现在造型的创造上。一个新颖的形态,设计者往往依据的是这样两类创新方法:一类是设计者知性的创造力,即利用所学习到的形式美法则,在一定的技术规范和平台上进行造型工作。在内容上可以分解为,了解将被运用的创新技术所持有的特点;明确生产和制造所提供的工艺、技术等方面的特定内容(不同的地区或企业,生产的水平和条件并不相同),以此作为创造一个新造型的限定条件;关注使用者在产品外观上的期望和认同趋势等。另一类是设计者思维技巧性的创造力,即在设计的过程中运用思维上的创新技能,激发自己的创造灵感。例如:针对设计的目标与问题,运用设计者的思维和想象,提出各种解决方案;针对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逆向、打破常规的提案,以此获得具有创新意义的解决方案等。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设计实践中设计的创造性是基于设计者个人的知识和自身思维技能来获得的。它同样只激发了只属于创造本体自身思维那部分的内容。而属于设计创造性最为关键的,如何使设计者从社会对其成果的制约和要求中建立起认识,来获得的创造力基本处于空白。

三、设计的教育

设计既是艺术的,也是科学的。把设计看成是艺术,是人类对美的理想的实践与探索,进而从艺术的创造性角度来培养设计的创造性,自然有着其十分深厚的历史渊源。同样,把设计的创造性看成是运用科学的技能,进而以科学技术的方式来探索设计的创造性也是我们时代的特色。

所以,对于设计的创造性培养,可以归结为这样两个方面:一方面,从造型、色彩、材料和工艺等内容出发,来培养设计者对形(型)的塑造能力和评价能力。另一方面,来自脑科学、心理科学、思维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也日益丰富,并为设计在培养创造性方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法和依据。这些方法从创造学的角度来看,则被归结为是创造主体在心智方面的那部分。例如,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以集体或小组的方式开展“头脑风暴”法,或将某个设计的阶段视为思维练习的主题,让学生们作相应的联想和归纳等。现代创造性研究在这方面完整地提出了以下这样10个方面:“1.探索问题的敏锐性;2.统摄思维活动的能力;3.转移经验的思维能力;4.侧向思维的能力;5.联想能力;6.记忆能力;7.思维的灵活性;8.评价能力;9.产生思想的能力;10.预见能力”。

在研究和培养设计者的创造能力时,我们所运用的方法依然集中在创造本体上,始终没有脱离设计者个人的心智与修养的角度。这就使得在方法上只局限于在创造本体上寻求规律和培养创造能力。这与创造的完整内容存在着很大的距离。

从以上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当前的创造性,人们研究和实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集中在了创造的主体――设计者自身的认知因素、知识背景、动机、人格等内在因素之上。它所揭示的创造性规律和提供给人们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创造实践的方法,自然也都局限于这个内容中。

我们应该认识到事物的变化有其自身发展的必然规律,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任何创造活动都应该从客观世界对事物的作用中来认识和把握。所以,研究和探索设计的创造性,更应从创造成果如何体现特定的社会整体利益与价值来展开。

参考文献:

①(美)戴维・玻姆:《论创造力》,洪定国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②韩德田主编:《创造学概论》,吉林人民出版社,长春,1990。/③刘二中:《发明创造的艺术》,科学普及出版社,北京,1988。/④吴明泰:《创造学――创造力开发》,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沈阳,1991。/⑤北京继续教育协会编:《创造学及其应用》,科学普及出版社,北京,。/⑥(美)保罗・克拉克、朱利安・弗里曼:《设计》,周绚隆译,三联书店,。/⑦沈世德、薛卫平:《创新与创造力开发》,东南大学出版社,南京,。

篇9:幼儿园创造性游戏论文

幼儿园创造性游戏论文

幼儿园创造性游戏的设计可以借助网络游戏进行改编设计;设计区域内容开展游戏活动;参与有效的生活类游戏设计,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发挥自我创造能力,同时培养综合素质。本文分析了幼儿园创造性游戏的特点,并提出了具体的设计对策。

创造性游戏是指能够发挥幼儿创造性的游戏活动内容,这类游戏能够最大限度地发展幼儿的综合思维,培养幼儿的多种能力。本文分析了幼儿园创造性游戏的特点,并提出了具体的设计对策。

1.幼儿园创造性游戏的特点

1.1内容创新

幼儿园创造性游戏强调的是游戏的内容具有创新性,与传统游戏有所区别,并形成多边的内容格局,不会经常让学生重复某项单一的游戏活动内容,进而产生厌烦心理。例如针对水果的主体,教师设计了“水果大卖场”、“小菜场”等游戏活动,借助水果这个主体话题,自然能够设计更多的游戏内容。当然,内容的创新,不是教师想出一个点子就可以的,教师要为游戏开展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包括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丰富其相关经验,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细致观察其在游戏中的各种行为,形成师生互动关系。

1.2形式创新

玩游戏比上课更能发展孩子的体能、认知和社会性,是儿童的真实写照。幼儿园创造性游戏的特点包括形式的创新,由被动灌输变为主动吸取,以过去教师的包办代替变为把幼儿看做是游戏的真正主人,帮助幼儿摄取信息,启发幼儿主动提出自己喜爱的游戏主题。所谓形式创新,更多的是强调“形式”,例如:传统游戏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他们童年最美好的记忆,内容丰富、娱乐性强、易学易玩,几乎不受时间地点、材料人数的限制。教师完全可以将传统游戏进行改编,让学生玩游戏的同时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

1.3指导创新

幼儿园创造性游戏强调以幼儿的主体行为为主,但是教师的指导是至关重要的,在创新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指导形式要创新。首先,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教师灵活地根据不同现象、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指导艺术。例如:指导幼儿自己组织游戏,在分配角色的时候要多多协调;指导幼儿自己动手制作游戏材料的时候以鼓励赞扬为主。其次,教师要帮助幼儿打破沉寂的`气氛;鼓励幼儿从游戏中学习群体合作及彼此配合;增进幼儿彼此的认识及信任;让幼儿平等及充分参与。

2.幼儿园创造性游戏的设计对策

2.1网络游戏的改编设计

幼儿园创造性游戏活动可以借助当前网络游戏的内容进行创新内容改编,让教师有更广阔的游戏设计空间,避免搜肠刮肚还是不知道设计怎样的新型游戏更妥帖。首先,网络游戏的改编设计是依循人类活动和反省抽象相结合的原则,皮亚杰认为游戏是使思维和行动相结合的方法,既要让儿童有具体实际的游戏活动,又要引导儿童对游戏过程和游戏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从活动过程本身中抽象出概念定义、原理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及规律。其次,从改编的活动内容看,在对网络游戏的自发探索过程中涉及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领域的各种知识经验符合幼儿探索世界的心理需求,对幼儿具有自然发展的价值,教育对幼儿具有引导发展的价值。例如网络游戏中有很多“装扮”类的游戏内容,结合这些内容的玩法,教师可以设计很多与服装有关的幼儿创造性游戏,要求学生在众多的道具之中为布娃娃进行装扮,这样能够培养幼儿对服装色彩、形式的感知,同时能够区分男孩子和女孩子服装穿着的不同之处。这样的活动内容其实包括很多创新形式,如网络电话游戏、网络盖房子游戏、网络交友游戏都可以进行真实游戏的改编,这样教师的创造性游戏设计更有依据,内容非常广泛,通过集体参加教学游戏的组织,使每个幼儿都有锻炼的机会,从而培养他们对集体活动与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当然,对网络游戏的改编要考虑幼儿的具体接受情况,本着幼儿自主发展的原则,确保改编后的游戏能够体现幼儿游戏的特点,这样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才能保证孩子们的兴趣非常高,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

2.2区域自主的游戏设计

幼儿园创造性游戏的设计要有专门的区域空间。首先,要合理利用空间,选择适当位置设计区域。每个幼儿园的结构不同,墙饰的布置应根据空间特点,合理选择位置,做到错落有致,考虑哪个版面放在哪个位置最合适。其次,要设计不同类型的区域内容。例如美工区的设计要在一些小架子上提供油画棒、图画纸,彩纸等用具,还可以设计一些与美术创造有关的其他用具,包括蜡光纸、海绵、模拟的玩具针剂、玩具小盒子等。这样幼儿可以自主地在这些内容上进行涂写绘画,还可以设计语言区域,随着不同的主题设计如“停车场”、“汽车美容店”、“医院”、“模拟学校”、“模拟商店”、“家庭”等内容,让孩子在不同的情境之下进行不同的交流语言训练,以整体表演形式,巩固故事中的对话、动作,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学习故事对话的情况,激发对创造性游戏的兴趣,同时孩子们主动收集信息、主动探索的积极性提高,深化游戏过程。

又如设计音乐区域,在音乐区域内安放录音机、播放器等,可以安排一些其他的游戏物品,诸如衣服、摇铃、小鼓等内容,利用这些内容可以设计不同的音乐活动内容。如幼儿在活动区域内自由选择材料制作服饰,向同伴介绍自己设计的服饰,并按自己的意愿开展游戏,随音乐按自己的意愿秀服饰,这样音乐区域就与其他各类游戏结合起来。总之,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有权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由展开、自发交流游戏的情节、内容等。区域游戏的设计保证了这些目标的实现,最终让幼儿开展自主游戏,并在游戏之中形成独立的个性发展。

2.3生活与游戏的创造设计

幼儿园创造性活动要以生活为依据进行全面的创造设计,一方面创设情境营造一定的氛围,另一方面培养幼儿的自理意识,让幼儿很容易地掌握一些基本的社会行为准则,让他们知道自己慢慢地在长大。生活游戏的创造设计要先进行一些模拟游戏。例如为了帮助幼儿学会自己吃饭,在生活区开设“给小动物喂食”的游戏。用硬纸板剪成各种可爱的动物头部形象贴在鞋盒上,并把嘴巴部位挖空,便于幼儿喂食。同时准备黄豆、小麦等大大小小的“食物”供幼儿练习。又如孩子们最喜欢玩的“娃娃家”中可以引导宝宝模仿成人玩做饭的假象游戏,鼓励宝宝说一说之间做了什么菜;我们还提供一些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饼干卡片,引导宝宝模仿成人玩擦桌子、拖地和扫地的游戏,让宝宝在角色扮演中体验到生活的快乐。

其次,生活游戏的创造可以让幼儿自主设计,设计出让自己生活更美好的内容。例如组织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设计更方便的超市,可经常带幼儿参观大型超市,然后自己设计。同时,可以请各行各业的幼儿家长进行职业活动的游戏组织,给幼儿传授某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从而为幼儿的创造性游戏活动奠定基础。幼儿家长还可以让小朋友们了解各行各业都有一定的工作规则,不是随意的,这样在幼儿小小的内心之中就种下服从管理、遵守纪律和自主自理的优秀根基。

综上所述,幼儿园创造性游戏的设计可以借助网络游戏进行改编设计;设计区域内容开展游戏活动;参与有效的生活类游戏设计,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发挥自我创造能力,同时培养综合素质。

篇10:创造性人格的研究模式及其问题

创造性人格的研究模式及其问题

分析了国内外已有的关于创造性人格的理论及实践研究,总结出目前关于创造性人格研究的`主要模式,即:个体差异的研究、时间一致性的追踪研究和创造性人格的结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目前这3种研究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作 者:邹枝玲 施建农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刊 名: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2003 3(2) 分类号:B804.4 关键词:创造力   创造性人格   个体差异  

相关专题 创造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