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在文化传播中的问题与策略论文

阿史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阿史”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地域文化在文化传播中的问题与策略论文(共12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地域文化在文化传播中的问题与策略论文

地域文化在文化传播中的问题与策略论文

摘要:文化传播是现在国家重点关注的对象,任何一个城市的文化都有其独特性,而文化传播则是将其独特性传播,吸引更多的人,带动当地发展的一种手段。无论是经济还是物质,下层基础还是上层建筑,现如今都离不开文化传播的作用,文化产业化也是一种必然性的趋势。东北文化同样也在这样的一个趋势之中,只是还面临着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

关键词:东北文化;文化传播;文化产业化;文化策略

文化传播是现在各个城市发展的一种软实力,只有软实力提高,相应的经济基础个和层建筑才能够发展起来。东北三省位居中国东北,土地辽阔,人口众多,其文化也有十分浓厚的历史氛围。但是东北地域文化的传播,目前却又许多我们有待解决的地方。

一、东北地域文化

(一)定义

地域文化就是一个地方特有的文化,它受到当地的地域、历史、人文影响,而且还有着许多的其他因素。古代中国,东北地域荒芜,北面是一片崇山峻岭,西北尽是游牧民族,自然人烟稀少,不受朝廷关注。

(二)现代东北文化

现如今,东北已然经过北大仓政策发展起来,经济实力也十分的提高,其中长春更是全国第一的幸福城市,这与它现在的文化发展是离不开的。除了地理上的改变,还有着许多它特有的文化也在不断地发掘,现如今东北主要是从几个方面展开它的文化层面。

(三)未来东北文化

东北文化还是应该以目前为基础不断发展,这样才能够不断的突破,吸收众多有益的文化,坚守自己的核心,这样才能够真正的使我们东北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起来,形成属于我们的东北地域文化特色。

二、东北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

(一)电视广播传播

自从赵本山的小品火了以后,他并没有因此止步,反而带动了他的班底,发展了二人转、小品、东北乡村电视剧,这一系列娱乐搞笑的方式还有贴近东北文化自身的产业都把东北的文化特色,鲜明地展现给大家,让人们耳目一新,从而对东北文化产生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二)文学作品

黑土文学就是指东北文化,在这片广袤的黑土地上,产生了东北独特的文化,被一些文人墨客充分地体现在文字作业之中,让省外的人对于东北的文化有了十分深刻的了解。

(三)音乐

东北人所做的音乐在现如今的潮流音乐之中占有很大的地位,《小苹果》一类欢乐喜庆的音乐广受人民的喜爱。另外还有一批潮流音乐家,来自于东北,代表着东北的文化,让人们对于东北的流行音乐产生了一定的认识。而那一首《松花江上》,更是经典无比,广为流传。

(四)电视电影文化

现如今的东北影视文化有独特的都市家庭剧,还有农村题材的电影,以及许多抗日题材的东北抗战影片,都纷纷上映,以赵本山、小沈阳为主的电影电视更是受到了广大人民的热爱。

三、传播的问题

只是文化传播中也有着许多的问题,一方面是文化传播的方式不恰当,还有一种是人们对于东北的印象不同以及传播方式的缺少。

(一)方式单一

东北文化十分的广博,只是传播的形式有些过于单一,我们应该从创新思维着手,拓宽文化传播方式。

(二)文学作品太少

东北作家很多,但是真正能够代表一方特色的作品很少,东北地区要努力形成属于自己的文化作品,带有东北的文化特色,不要一直回忆经典,而没有创新。

(三)音乐形式多样

东北现在出名的歌曲,除了日前十分经典的几首之外,都是一些流行歌曲,并不带有东北的地方特色,这不利于东北的文化产业发展。需要不断的创新,找寻属于现在东北的文化归属。

四、传播方式的策略研究

现如今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只是大多只重功利化的形式,没有实际吸引人的东西,东北地区现在所要做的就是改变这样的传播策略。

(一)多样化

传播形式不止单一的一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传播,开拓不同的形式,做好东北地域文化的传播。比如:利用当下比较流行的媒体,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宣传,以互联网为平台,将东北地区的特色文化进行宣传。

(二)主题化

就像是主题公园一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才更显的鲜明。把文化传播的中心放在一个方向上,围绕它不断的展开后续的产品,比杂乱无章的输出好的多。比如:传播东北饮食文化,就可以将面食作为传播主题,通过举办面食烹饪大赛,邀请东北地区厨艺达人相互竞赛,以竞技的形式传播东北面食。

(三)注重人才培养

人才资源在文化传播中是很重要的一环,只有注重人才的培养才能够加重创新思维的运用,把握人才资源,就是把握市场机遇,有了强大的后备储蓄,才能够更好的发展。为此,东北高校可以将东北文化列入到课程体系中,中小学教育中也可以通过传统东北文化与教材内容结合,以文化教育培养具有继承和传播东北文化的专业人才。

(四)抓住东北文化的核心

只有透彻了解东北文化,才能够真正融入到东北地域文化研究之中,也唯有如此,才能够真正让东北文化传播出去。省外人员对于东北人民的认识主要来源于东北文化的传播,只有首先做到了解自身的东西,才能够让外人真正的了解本地文化。

(五)文化形式大众化又特色鲜明

东北文化想要让别人接受吸收,率先应该做的就是让东北文化大众化,众所周知,成为时代的一种潮流,同时又有属于我们自己的特色方式,让人耳目一新,成为社会的新风尚。唯有如此才能够真正让东北文化融入世界之中,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六)推出草根文化

草根文化已经是现在社会潮流的一种发展,许多的草根明星的崛起,占领了文化潮流的主要位置。东北文化的对外宣传也可以从此着手,对于二人转等接地气的文化形式更加容易吸引人心,抓住大众眼球。

五、结语

东北地域文化的研究,主要依靠就是以上等形式的发展,但其最根本还是本身文化的研究。只有真正的了解我们的东北文化,才能够真正把东北文化传播至远。传播的过程中或者还有许多的问题有待我们解决,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坚持自己脚下的步伐,勇往直前,开拓新的思维。

参考文献:

[1]嵇立会.当代东北地域品牌文化传播的问题与策略[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刘树龙.东北地域与文化品牌推广的探索[J].旅游纵览(下半月),,(12).

篇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说出文化传播含义、途径和主要手段。 能够把握以茶文化为载体,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传播的深刻影响。能够感受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材料理解把握,形成归纳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知道文化传播的含义和途径和主要手段的基础上,感悟信息技术的进步对自身学习和推动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正确地认识和对待中外文化,勇于承担时代赋予的文化使命,争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大众传媒及其作用。

难点:如何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片树叶的故事

今天我们的课从一片树叶开始,西方人称其为“神奇的东方树叶”,同学们喜欢喝茶么?

接入视频短片,通过短片了解茶的种类。

这片树叶不仅散发着醇香,还蕴含着文化。大家了解么?

在中国,它是闲云野鹤的洒脱;在英国,它是午后高贵的优雅;在印度,它是街头民众的消遣;在日本,它是严谨细致的仪式。

我们能够感受到不同国家茶文化的多姿多彩,那他的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活动2【活动】材料铺设,构建全课情境

故事一: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用脚用肩膀在崎岖的山路上连接了世界,他们被称为茶背子。西藏险峻的山路马匹无法通过,于是雅安的人们扛300多斤茶袋,住着拐杖,慢慢的穿过喜马拉的沟谷,不仅将茶叶贸易带到印度,也开启了欧洲茶文化的序幕。

现如今这些老人已经渐渐消失在历史中,山路上只留下了当初拐杖压出的一个个凹坑。

教师设问:这些人走的路你们知道么?

学生回答:茶马古道。简单介绍。

教师总结:可以看出,茶马古道不仅促进了贸易的往来,还实现了文化的沟通。

故事二:

有些人同样的留在了历史里,我们甚至不知道他们的名字。

19世纪,钟爱红茶的英国人觉得中国茶太多昂贵,于是决定在其殖民地印度种植茶叶。在英国人的游说下,武夷山八位茶工带着茶种和精湛的制茶技艺前往印度,他们终其一生,最后种植出大吉岭红茶,为印度茶叶发展奠定了基础。如今大吉岭红茶已经成为世界三大名茶之一,而这些茶工却到最后也没能回到家乡。

从此,印度有了自己的茶业,大吉岭红茶叶声名远扬。

故事三:

今天依旧有人为茶文化发展努力着。

北京女孩张南揽十七年前去日本学习茶道,现为职业茶道师。她通过茶道课堂,向国人展示日本茶道的严谨与仪式之美。她说:“日本茶道动作规定太多,太程式化,但这正是中国茶道所缺的,我想让更多人了解。”

活动3【讲授】探究讨论,推进知识生成,实现情感升华

1、简单总结。

探究一:故事里的人们都在进行着一种什么样的活动。

学生发言。得出结论,并概括含义。

知识点一:文化传播的含义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社会交往活动。

2、仔细回顾。

探究二:故事中的人们,通过什么途径实现了文化的传播?

知识点二: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

讨论一:通过这些途径实现文化传播的事件还有什么?

形成知识迁移能力,并运用手机搜集资料,资讯共享,开拓视野。

3、深入思考。

文化的传播还有哪些途径?需要什么工具

探究三:文化传播是通过什么工具实现的?

同学发言,归纳,教师总结,说明。

知识点三:传媒的含义及发展历程和大众传媒

对比传统传媒与大众传媒,结合课堂体验总结大众传媒的优缺点。

4、对比探究

故事二中将中国茶叶知识带到印度的茶工。

故事三种将日本茶道带回中国的女教师。

探究四:他们对于文化发展有何作用?

学生对比,形成思维层次,全面看问题。

知识点四:文化交流的意义。

5、情感升华

讨论二:你要向故事中的人们学习什么?

深入材料,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

知识点五:正确对待文化交流的态度

6、回归生活

辨析:某人观点:文化交流与我无关?

结合学生实际,形成有实施可能的答案。

文化传播就在身边。只要传递文化正能量,你就是文化传播的使者。

活动4【活动】动态图像,梳理本课知识,提升记忆效率

运用prezi这个动态展示软件并加以图像,促发学生课堂记忆形成较为清晰地知识网络。

活动5【测试】资料共享,在线完成练习,寻找知识漏洞

1.下列活动具有文化传播功能的是( )

①古代商旅活动 ②网络互动 ③教育 ④人口迁徙

⑤红色旅游 ⑥科考队南极考察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⑤⑥

2、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而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众传媒更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关于教育与大众传媒的关系,正确的是( )

A.教育始终借助大众传媒

B.大众传媒使教育突破了狭小的课堂,走向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C.文化传播的途径是多样的,传媒也日益多样化

D.教育的普及加速了文化传播

3、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由于电视和网络的现场直播,我们目睹了整个过程。这说明大众传媒( )

A.已日益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B.已取代了旧的传媒

C.将导致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吞并 D.将逐步弱化文化的多样性

4、5月,以“感知中国,共创未来”为主题的美国贾维茨中心正式拉开帷幕,这是中国在美国举办的最大规模出版交流活动。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在于( )

①有利于吸收各国文化成果

②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③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④有利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趋同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5、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事例不胜枚举。如从孔子学院到“中法文化年”,从动画片《中华小子》在法国热播并获得动画大奖到《于丹〈论语〉心得》版权被韩国人抢购等。假如让你围绕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意义写一篇政治小论文,你认为比较合适的理论视角是(A)

①文化与综合国力②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③文化的交流与渗透④经济全球化与文化一元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1.C 2.B 3.A 4.C 5.A

板书

重点:大众传媒及其作用。

难点:如何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案

篇3: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

摘 要:最近几年,我国的景观设计存在着单一化的现象,不同领域的景观设计相似度偏高,造成了审美疲劳,使得景观设计的地域性特色丧失原本应该有的感觉。从科学角度上面来看,景观设计是一门庞大,复杂的综合性边缘科学。我们设计师应该要从细微的生活细节,文化内

关键词:现在在期刊上发表论文要多少钱,西安哪有代发论文,维修电工技师论文下载

最近几年,我国的景观设计存在着单一化的现象,不同领域的景观设计相似度偏高,造成了审美疲劳,使得景观设计的地域性特色丧失原本应该有的感觉。从科学角度上面来看,景观设计是一门庞大,复杂的综合性边缘科学。我们设计师应该要从细微的生活细节,文化内涵来深入的去运用到景观设计当中来,才会让它焕然一新,有了更新的灵感。

中国地域景观设计逐渐的雷同是给园林,城市规划建设带来了不良的风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进步,景观地域性特色丧失情况严重,大量的设计稿子往往是抄袭海内外优秀的作品,过度的去模仿,跟风,无法在其意蕴上有新的突破。

景观的起源与概念

1.景观起源

中国景观设计历史悠久,从最初的商朝逐渐演变过来,随着古人的思想不断发展,园林设计在生活中变得很普遍,尤其是到了秦汉时期,园林作为一种帝王的象征成为了一种时尚和地位的象征,其设计中蕴含的'意义深远。如今,现代化园林景观设计比较有名的是杭州的西湖和北京的颐和园,两者兼具特色,不仅景观优美,设计独特,山水效果和形象逼真,引人流连忘返。

2.景观的概念

景观就地理专业方面来说是一种地表景象,我们通常可以看见的城市景观,草原景观,森林景观都可以称之为景观。而对于生活来说,熟悉的则是一些高楼大厦附近的一些城市街景立面,霓虹灯,园林绿化和喷泉设计。景观设计作为一种符号,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反映出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

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是将一个事物放置在一个维度空间加以组合和表现从而形成的一种自然景观现象。在形式层面上,主要体现在景物的形状,尺度,色彩,肌理方面;在意向方面,通过对空间机构处理,符号化处理,使得景观表现的更加富有内涵。因此,景观设计不仅仅是需要在形式方面表达自己,更加重要的是能够借助于文化的力量来体现其内在的价值。

景观设计的特点

1.综合性

景观设计是将多个场所看作是一个有机综合体,简单来说是在一个空间里面进行二次创建,设计过程中需要兼顾整体环境,这就得依靠于设计师的整体水平,其中涉及到的学科有很多,有人文科学,艺术科学,社会学,视觉心理学,材料学等。所以设计要讲究对人的心里,行为和周围人文气息是要带来一定影响和左右。

2.开放性

文化对人,生活的影响是具有特定性的,所以也会影响着景观设计。优秀的景观设计反过来是非常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的心里行为,民众对于一个城市的感受,无不体现在判断环境,人文,建筑构造等几个因素,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丰富经验方面来看,一个成功的景观设计是能够接受大众的评价,将造型,色彩,体重和材料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民众产生了亲和力。

3.独特性

因为会受到不同环境因素的影响,可能是会让不同地域的景观设计呈现出不同的效果,然而在设计程序中,由环境空间表现出来多变的空间形态是让景观产生鲜明的特点。独特鲜明的特点能够在一瞬间爱你激发起人们对于人生和生活美好向往和追求,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方方面面体现出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是艺术与设计的融合。

4.延续性

景观设计是需要与文化相互结合,只有与当地的历史,人文,吸收其先进的精华,财可以让设计出来的景观产物具有了历史感和人文感。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大量的景观设计都充分展现出了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协调,兼容,时时刻刻表现出了强烈的文化内涵。

地域文化与景观设计的关系

地域文化与景观设计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不同的文化角度创造出不同的风格,地域文化显然已经成为了景观设计重要的创作源泉,景观设计通过地域文化的研究来吸收经验和获得灵感,让景观设计去理想的表达出设计师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只有实践才会将地域文化继承和弘扬,由此,设计师们拥有旷阔的创作和发挥空间,能给民众带来许多优秀的作品,丰富我们的生活。

今天,不同地域的景观设计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它象征者人类共同的文明,象征着历史的不断向前发展,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已经是给景观设计融入了崭新的方式,让每一个人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景观设计方法从最原始的手法逐步发展成为今天多元化的设计手法,是艺术的先进体现。

结语

景观设计从古老的时代就已经出现,那时是比较简单,经过了千年的演变,如今它是人们生活的一种象征和体现,也应用在各个不同的领域,让该地域展现出不同的文化和气息,也是逐渐的成熟。

篇4:文化生活第三课《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案

文化生活第三课《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案

第三课《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知道大众传媒的作用;列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熟练使用大众传媒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做中外文化交流友好使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点难点】 1、重点:大众传媒及其作用 2、难点:如何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启发、学生自主阅读与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世界因不同而精彩,文化因不同而交流。 探究:课本34页虚线框。 问题:这些现象具有哪些共同特点?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属于文化传播? 学生:这些活动传递了知识、信息等。这些现象都属于文化传播。生活中朋友聚会、在家上网、看电视、看电影、看报纸等,都属于文化传播。   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老师:什么是文化传播? 学生: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老师:文化传播的途径有很多,课本上举了三个例子。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商业贸易为什么能够传播文化? 学生: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探究:课本35页丝绸之路。 问题:当今世界经济贸易往来频繁,商业活动是否依然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试举例说明。 学生:广告。现代社会,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的同时,依靠广告开拓市场,引导人们消费。广告在介绍商品知识的同时,向人们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如海信蓝梅电视广告。 老师: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举例,《闯关东》,把山东儒家文化带到了东北。 老师: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表现: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 老师:文化传播的途径还有很多。 判断: 举办奥运会是文化传播的一种途径。对。 战争也是文化传播的一种途径。对。 科考队南极考察属于文化传播。错。 老师: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过渡:文化传播的途径有很多,那文化传播的手段有哪些? 老师:课本上列举了几个很好的成语。烽火狼烟,晨钟暮鼓,驿寄梅花,鸿雁传书。从这些古语中,我们看到,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文化的传播媒介,就是传媒。传媒大体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学生: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老师:口语阶段:原始社会,人们只能通过口语交流。后来,人们发现,很多事情用大脑记不住,于是就发明了文字。文字一开始都是手抄本,后来我们的`祖先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电子和网络阶段:主要是借助于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形式传播知识,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注意:即使同一个发展阶段,传媒也会出现很大的变化,甚至出现了质的飞跃,如印刷术。 阅读:课本36页相关链接, 问题:在印刷阶段,印刷媒体出现了什么变化?什么的发明意味着印刷业从“铅与火”的时代步入了“光与电”的时代? 学生:雕版印刷-印刷机-激光照排。激光照排意味着。 老师: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现在传媒已经进入了电子和网络阶段,但是口语、文字、书籍等传媒仍然存在。 老师:传媒面向大众传递信息,被称为大众传媒。大众传媒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大众传媒的手段有哪些? 学生: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现代社会中的传媒包括: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电子读物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探究:课本36页虚线框,阅读“现代社会各种文化传播方式”。 问题:比较各种文化传播方式有什么优缺点? 学生:见课本。 老师:由上面的讨论总结出,大众传媒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过渡:文化传播的途径多种多样,文化传播的手段也有很多。其实中外文化交流从古代就开始了。 探究:课本37页虚线框,学生阅读材料。 问题:根据学过的历史知识,你还能提供哪些历史上中外文化交流的佳话? 学生:a.张骞出使西域;b.晋朝法显南亚之行;c.唐朝玄奘西行;d.明代郑和下西洋;e.1271年马可波罗旅行到中国,著《马可波罗行纪》。 老师: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学生:古代中外文化交流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而外域文化也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老师: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每一位青年学生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应该如何做呢? 学生: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华文化交流的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板书设计】 一 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1、含义 2、途径 二 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1、传媒及发展 2、概念、作用 三 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1、意义 2、怎样做        备课资料 晨钟暮鼓:释义:暮:傍晚。晨:早晨 晚上打鼓,早上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出处:唐・李成用《山中》诗:“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古人划一昼夜为十二时辰,分别以地支(子丑寅卯)序之,每个时辰相当于今日的两个小时。以圭表或铜壶测得时辰,便击鼓报时,以便让民众知晓。但鼓声传的范围有限,齐武帝( 483 年- 493 年)时,为使宫中都能听见报时声,便在景阳楼内悬一口大铜钟,改为只在晚上击鼓报时,首开先河。为了使钟声传播更远,除了铜钟越铸越大之外,还建较高的钟楼,与鼓楼相对,朝来撞钟,夜来击鼓。 驿寄梅花:请邮差寄送梅花。比喻向远方友人表达思念之情。故事,陆凯与南朝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后汉书》作者范晔友好,常以书信来往。当时南朝北朝处于敌对状态,但是陆凯与范晔暗地里不断通信,互相诉说对时世的看法和感愤。陆凯于北魏景明二年(5),把一支梅花装在信袋里,暗暗捎给江南好友范晔。范晔拆开信一看,里面赫然放着一支梅花,并有诗一首: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支春。 范晔被陆凯这种一身清白、忠心爱国、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精神所感动,潸然泪下。这件事传出以后,被南北两方文人称赞不已。后人以“一支春”作为梅花的代称,也常用作咏梅和别后相思的典故,并成为词牌名。 鸿雁传书: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传书指通信。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篇5:高中政治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案总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知道文化传播及其途径;明确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教育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文化传承的影响;认识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2.能力方面: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知识,感受文化,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升展示、交流和分享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通过校园资源的充分利用,让学生在知识学习中感受学校取得的变化,深入了解和热爱学校,感受生活处处有文化的真实,增强学生做传播中华文化使者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确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2.教学难点:增强学生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三、教材知识结构

四、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设计背景播放20xx武警十四中队表演江南style和五师分校教师20xx元旦晚会表演小苹果视频导入新课后,设置“流行音乐和舞蹈迅速扩散和普及是一种什么现象”一问,从学生的回答中引申出文化传播的含义。然后根据对文化传播含义的理解,设置环节一活动内容1.寻觅校园中文化传播的“踪影”,并说明这些文化是通过何种途径来到我们身边的?2.讲解过程中穿插课堂调查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文化和文化传播,同时从中感悟文化传播的具体途径,感受文化和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一道理。环节二设计背景五师分校是自治区级示范高中,近些年学校发展取得辉煌成就,黄冈送教培训讲学团一行的领导和专家很希望了解我校的发展情况。活动内容黄冈送教培训讲学团一行的领导和专家来到我校,作为学校的主人,请你制定一个展示方案,使黄冈送教培训讲学团的领导和专家能较好地了解我们五师分校的风采。

提示:1.选择好展示的角度(办学历史、美丽校园、取得成绩、学生活动);2.确定合适的展示内容及展示形式(手段)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活动中把握传媒的手段及特点;引领学生自主展示的责任,展示校园中的真、善、美,展示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精彩,让学生体验美好、享受成功、主动发展。环节三设计背景在学习了传媒的发展阶段的基础上,播放《未来教室》视频,结合五师分校每年都有援疆教师来校任教的背景,设计了这个环节。活动内容1.播放《未来教室》视频后,设置辩论情境:有人说,“大众传媒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内地援疆教师将成为历史,五师分校的教室终将被未来教室所取代”。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2.提出辩题:五师分校的教室终将被未来教室所取代?3.分组准备;4.展开辩论设计意图通过关于未来教室的辩论,给学生以较大的辩论空间发现问题,引领学生自主思辨,全面认识大众传媒虽然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但其他传媒也都有各自的特点。环节四设计背景“一带一路”的优先领域和早期收获项目可以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也可以是贸易投资便利化和产业合作,当然也少不了人文交流和人员往来,带来对高层次人才的大量需求。

五师分校有一个“民族语言部”,各年级除汉语班外还有民族班,设有民族语言、汉语、英语等语言类课程活动内容甲同学认为,我没打算出国,没有必要学外语;乙同学认为,我将来是要到国外去,没有必要学国内的语言课程。请你从文化传播的角度,劝劝甲或者乙同学,帮助他转变不正确的认识设计意图通过劝导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既要学习外国优秀文化,又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要重视外语学习和重视民族语言学习,劝导活动既是在劝导别人,也是在劝导自己。最后通过出示著名学者、教授崔卫平的名言,激发学生做传播中华文化使者的使命感。

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篇6:高中政治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案总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说出文化传播含义、途径和主要手段。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传播的深刻影响。能够感受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材料理解把握,形成归纳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知道文化传播的含义和途径和主要手段的基础上,感悟信息技术的进步对自身学习和推动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正确地认识和对待中外文化,勇于承担时代赋予的文化使命,争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二、学情分析

以中华文化这个较为宏观的词汇做主语,很难引发学生的共鸣,如果以一种具体的文化为载体,理解文化的传播相应知识,学生更能够把握,并引起参与兴趣。

通过很好的设定情境,设置问题,能够使同学自主生成答案,提升解题答题的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情感。

三、重点难点

重点:大众传媒及其作用。

难点:如何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四、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瓷器的故事

今天我们的课从一只瓷器开始。

接入视频短片,通过短片了解瓷器的部分历史。

小结:瓷器能从中国走向世界不仅是瓷器本身精美绝伦,更重要的是瓷器本生的文化令人向往。无论是唐三彩的变化无穷,色彩斑斓,还是宋瓷的形制优美,高雅凝重,亦或是元青花质朴、淳厚、典雅,或者清珐琅彩精细,华美艳丽。我们能够感受到瓷器文化的多姿多彩,散发着优雅而又迷人的魅力,让我们忍不住去探究瓷器背后的故事。

活动2【活动】材料铺设,构建全课情境

故事一:从14到1433年的28年里,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共访问了30多个国家,并带去了中国的丝绸,瓷器,又带回东南亚地区的各种产品。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文化交流。

教师设问:郑和走的路叫什么?

学生回答:海上丝绸之路(又叫瓷路)。简单介绍。

教师设问:这条路的作用是什么?

教师总结:可以看出,瓷路既促进了贸易的往来,又实现了文化的沟通。

故事二:日本国亦名倭国。秦时,徐福将五百童男、五百童女至此国,今人物一如长安。……又东北干余里,有山名‘富士’亦名‘蓬莱’……徐福至此,谓蓬莱,至今子孙皆曰秦氏。”徐福东渡日本,促成了一代“弥生文化”的诞生。那时,日本还没有文字,也没有农耕。徐福给日本带去了瓷器文字、农耕和医药技术。

教师总结:(略)

故事三:

中国制瓷技术最早传播到朝鲜和日本。朝鲜在10世纪初即已仿造越窑、汝窑青瓷,日本在南宋和明初都曾派人来中国学习制瓷。11世纪中国制瓷技术传到波斯,又从波斯传到阿拉伯,15世纪传到意大利及欧洲其他各国。14~15世纪中亚、欧洲所造瓷器中常具有中国风格。

教师小结:(略)

活动3【讲授】探究讨论,推进知识生成,实现情感升华

1、简单总结。

思考:故事里的人们都在进行着一种什么样的活动?

学生发言,得出结论,并概括含义。

继续提问:他们传播了什么?

篇7:高中政治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案总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说出文化传播含义、途径和主要手段。能够把握以茶文化为载体,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传播的深刻影响。能够感受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材料理解把握,形成归纳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知道文化传播的含义和途径和主要手段的基础上,感悟信息技术的进步对自身学习和推动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正确地认识和对待中外文化,勇于承担时代赋予的文化使命,争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大众传媒及其作用。

难点:如何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片树叶的故事

今天我们的课从一片树叶开始,西方人称其为“神奇的东方树叶”,同学们喜欢喝茶么?

接入视频短片,通过短片了解茶的种类。

这片树叶不仅散发着醇香,还蕴含着文化。大家了解么?

在中国,它是闲云野鹤的洒脱;在英国,它是午后高贵的优雅;在印度,它是街头民众的消遣;在日本,它是严谨细致的仪式。

我们能够感受到不同国家茶文化的多姿多彩,那他的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活动2【活动】材料铺设,构建全课情境

故事一: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用脚用肩膀在崎岖的山路上连接了世界,他们被称为茶背子。西藏险峻的山路马匹无法通过,于是雅安的人们扛300多斤茶袋,住着拐杖,慢慢的穿过喜马拉的沟谷,不仅将茶叶贸易带到印度,也开启了欧洲茶文化的序幕。

现如今这些老人已经渐渐消失在历史中,山路上只留下了当初拐杖压出的一个个凹坑。

教师设问:这些人走的路你们知道么?

学生回答:茶马古道。简单介绍。

教师总结:可以看出,茶马古道不仅促进了贸易的往来,还实现了文化的沟通。

故事二:

有些人同样的.留在了历史里,我们甚至不知道他们的名字。

19世纪,钟爱红茶的英国人觉得中国茶太多昂贵,于是决定在其殖民地印度种植茶叶。在英国人的游说下,武夷山八位茶工带着茶种和精湛的制茶技艺前往印度,他们终其一生,最后种植出大吉岭红茶,为印度茶叶发展奠定了基础。如今大吉岭红茶已经成为世界三大名茶之一,而这些茶工却到最后也没能回到家乡。

从此,印度有了自己的茶业,大吉岭红茶叶声名远扬。

故事三:

今天依旧有人为茶文化发展努力着。

北京女孩张南揽十七年前去日本学习茶道,现为职业茶道师。她通过茶道课堂,向国人展示日本茶道的严谨与仪式之美。她说:“日本茶道动作规定太多,太程式化,但这正是中国茶道所缺的,我想让更多人了解。”

活动3【讲授】探究讨论,推进知识生成,实现情感升华

1、简单总结。

探究一:故事里的人们都在进行着一种什么样的活动。

学生发言。得出结论,并概括含义。

知识点一:文化传播的含义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社会交往活动。

2、仔细回顾。

探究二:故事中的人们,通过什么途径实现了文化的传播?

知识点二: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

讨论一:通过这些途径实现文化传播的事件还有什么?

形成知识迁移能力,并运用手机搜集资料,资讯共享,开拓视野。

3、深入思考。

文化的传播还有哪些途径?需要什么工具

探究三:文化传播是通过什么工具实现的?

同学发言,归纳,教师总结,说明。

知识点三:传媒的含义及发展历程和大众传媒

对比传统传媒与大众传媒,结合课堂体验总结大众传媒的优缺点。

4、对比探究

故事二中将中国茶叶知识带到印度的茶工。

故事三种将日本茶道带回中国的女教师。

探究四:他们对于文化发展有何作用?

学生对比,形成思维层次,全面看问题。

知识点四:文化交流的意义。

5、情感升华

讨论二:你要向故事中的人们学习什么?

深入材料,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

知识点五:正确对待文化交流的态度

6、回归生活

辨析:某人观点:文化交流与我无关?

结合学生实际,形成有实施可能的答案。

文化传播就在身边。只要传递文化正能量,你就是文化传播的使者。

活动4【活动】动态图像,梳理本课知识,提升记忆效率

运用prezi这个动态展示软件并加以图像,促发学生课堂记忆形成较为清晰地知识网络。

活动5【测试】资料共享,在线完成练习,寻找知识漏洞

1.下列活动具有文化传播功能的是

①古代商旅活动②网络互动③教育④人口迁徙

⑤红色旅游⑥科考队南极考察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②③④⑤⑥

2、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而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众传媒更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关于教育与大众传媒的关系,正确的是()

A.教育始终借助大众传媒

B.大众传媒使教育突破了狭小的课堂,走向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C.文化传播的途径是多样的,传媒也日益多样化

D.教育的普及加速了文化传播

3、20xx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由于电视和网络的现场直播,我们目睹了整个过程。这说明大众传媒()

A.已日益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B.已取代了旧的传媒

C.将导致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吞并D.将逐步弱化文化的多样性

4、20xx年5月,以“感知中国,共创未来”为主题的20xx美国贾维茨中心正式拉开帷幕,这是中国在美国举办的最大规模出版交流活动。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在于()

①有利于吸收各国文化成果

②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③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④有利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趋同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5、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事例不胜枚举。如从孔子学院到“中法文化年”,从动画片《中华小子》在法国热播并获得动画大奖到《于丹〈论语〉心得》版权被韩国人抢购等。假如让你围绕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意义写一篇政治小论文,你认为比较合适的理论视角是(A)

①文化与综合国力②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③文化的交流与渗透④经济全球化与文化一元化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参考答案:1.C2.B3.A4.C5.A

板书

重点:大众传媒及其作用。

难点:如何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篇8: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政治备课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知道大众传媒的作用;列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熟练使用大众传媒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做中外文化交流友好使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大众传媒及其作用

2、难点:如何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课堂探究:(1)旅游归来,介绍异国他乡的风俗人情、奇闻趣事;阖家团聚,高谈阔论各 自的所见所闻;独居一室,打开收音机收听节目……这些现象具有哪些共同特点?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属于文化传播?

(2)你能归纳出文化传播主要有哪几种方式吗?

◇ 探究提示:(1)这些现象都属于文化传播,通过这些活动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等。生活中朋友聚会、参加娱乐活动、在家上 网看电视等,都属于文化传播。

(2)文化传播主要方式有:商 业活动、人口迁徙、教育、文化娱乐活动等。

1.文化传播的含义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那么何为文化传播?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

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文化传播的途径

(1)商业活动

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中国的四大发 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绸织品、茶叶、瓷器等,通过丝绸之路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同时,中外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中亚的骏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熬糖法、医药,西亚的乐器、金银器制作技术、天文学、数学等输入中国。

◇课堂探究:当今世界经济贸易往来频繁,商业活动是否依然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

◇探究提示:(1)商业活动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具有多种功能,其中文化传播就是其重要的功能。

(2)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经济贸易往来频繁,商业活动不但保留了原有的文化传播功能,而且在文化传播方面增添了新的内容,有利于推动当今社会文化交流与传播。

(3)我们以广告为例说明当今世界商业活动具有的重要文化传播功能。广告是什么,顾名恩义,就是广而告之。广告是文化,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在介绍商品知识的同时,向人们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广告是桥梁,它连接生产和消费,辅佐企业开拓市场,又引导人们适时消费;广告是信息,它像潮水般向人们涌来。电视连续不断在播映,报刊连篇累牍在刊登,广播络绎不绝在放送,网络铺天盖地在显示……假如,现实生活中没有广告,人们也是很难受的。因为生产的发展,社会的时尚,生活的消费,临时的急需,等等,统统失去了向导。况且,没有广告和言语的赞助商,就会没有出色的新闻,没有感人的连续剧,没有精彩的体育竞赛,生活就显得没有色彩。广告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中央电视台黄金段位的广告标版,成为国内商家的必争之地,就可想而知了。须知,广告是一种导向,它以瞬息万变的节奏和无所不包的信息引导人们感受现代气息,拓宽人们的生活视野;广告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传统观念,使人们不断创新生活文化观。

(2)人口迁徙

自有人类以来,人类的迁徙活动就没有停止过。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

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伊斯兰教的传播,移民就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7~11 世纪,大批阿拉们半岛居民移居到阿拉们帝国各个地区,其中,移民最多的是两河流域和埃及,随着移民对伊斯兰教的传播,伊斯鼍教迅速成为当地主要的宗教。

◇课堂探究:我同历史卜出现过几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清你根据学过的历史知识,指出它们对文化变迁产生的影响。

篇9: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政治备课教案

【教学目的】

1. 理解世界个民族文化的长期交融,对现代文明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明确不同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是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

2. 理解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和文化传播的方式和特点,了解文化的传播与借鉴对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3. 在实际生活中传播中国文化,自觉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教学内容分析】

第一目:生活中的文化传播,通过活动引入,引导学生体会什么是文化传播,结合相关活动,理解商人进行贸易活动、人口迁徙和教育在文化传播中的独特作用。

第三目: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是本课时教学内容中的难点。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上中华文化的不断向外辐射,为世界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外语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进步。当今世界,科学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我们既要热情欢迎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把中国文化推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要结合教材、配合探究性活动,采用小组讨论、资料分析、拓展内容以及思考题、作业等多种教学手段共同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

选择导课案例、录像、资料,设计探究活动,选择投影、多媒体教学资料结合教材内容,挑选典型的图片、音像、文字资料的观念教学辅助手段。

2. 学生准备。

预习教材内容,根据教材内容,了解现代文化传播的途径,了解大众传媒的不同特点,并选定重点发言人。准备发言或参与讨论的讲话要点,发言提纲。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为什么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的?

2、尊重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要怎样做?

导入: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多种多样的文化必然要相互交流。文化的交流过程也就是文化的传播过程。

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____培根

由此可见,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是很重要的。

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文化传播的现象无处不在,旅游归来,收看新闻,收听电台,家人聚会,朋友聚会等都属于文化传播现象。文化的交流过程就是文化的传播过程。具体来说

1、 文化传播的含义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

从古代的烽火狼烟,晨钟暮鼓,驿寄梅花,鸿雁传书,到今天的网络、手机等,我们可以看到,文化的传播总是要通过一定的媒介、途径来实现。

2、文化传播的途径

商业活动:丝绸之路(展示丝绸之路图片,结合探究活动2简单介绍)

人口迁徙:秦、两晋、唐末、两宋(结合探究活动3说明,简单介绍客家人的由来)

教育:学校教育、远程教育

篇10: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政治备课教案

教学目标及解析

(一)教学目标

1、识记文化传播的含义、途径、对待文化传播的态度

2、理解文化传播的手段。

(二)目标解析

1、识记文化传播的含义、途径、对待文化传播的态度,这部分内容记住即可。

2、理解文化传播的手段,要理解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主要的手段的原因。

三、问题诊断与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对文化传播的途径中的商业贸易理解不清,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教师通过图片引领学生区分即可。

四、教学条件支持

在本节课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的教学中,准备使用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应该尊重各民族的文化特点,互相交流、共同发展。这一节我们进一步探究文化是如何交流、传播的问题。

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问题一、什么是文化传播?是不是所有的社会交往活动都可以看成是文化传播?

1、文化传播的涵义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问题二、文化通过哪些途径进行传播的?

2、文化传播的途径

(1)商业活动。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例题1、美国前总统里根曾经直言不讳地说:“政府要大力推动美国电影走向世界,因为好莱坞的电影走到哪里就把美国的价值观念和商业利益带到哪里”。这表明( B )?

A.文化产品贸易就是为了进行文化传播?

B.文化产品贸易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

C.只有文化产品贸易才能进行文化的传播,其他贸易形式不具有 ?

D.我们必须拒绝美国电影?

(2)人口迁徙。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迁徙的原因有:战争、经济发展的需要、自然灾害、国家政策)

例题2、在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开始时,许多三峡人舍小家顾大家,顾全大局,迁移到东部地区,对东部地区的经济、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激荡出和谐文化的笑声。材料中体现的文化传播途径是( B )?

A.教育 B.人口迁徙?

C.商业贸易 D.经济建设

(3)教育。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问题三、 文化通过什么媒介进行传播的?

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传播媒介简称为传媒。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如今,依托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原因)

例题3.中国电视、互联网、手机用户、网民数量已经是全球第一,广告收入增长迅猛,媒体是增长最快的消费品。未来的三到五年,是中国新媒体迅猛发展时期。大众传媒已成为现代文化传播主要手段,这主要因为( C )?

A.大众传媒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现象?

B.大众传媒具有方式灵活、反馈及时的特点?

C.大众传媒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能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D.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都是真实可靠的?

问题四、我们对待文化传播的态度是什么?

三、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全球范围的联系和交往日益紧密、便捷。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六、课堂小结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和手段,知道了文化在各种交往活动中传承、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文化的传承有重大作用,要推进全球文化合作与交流,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

七、目标检测

1. “传道、授业、解惑”体现了(? )

? A.思想运动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B.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的进步

? C.教育活动对文化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D.远程教育活动对文化传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 下列活动具有文化传播功能的是( )

? ①古代商旅活动②网络互动? ③教育? ④人口迁徙? ⑤红色旅游? ⑥科考队南极考察

?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⑤⑥

3. 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绸织品、茶叶、瓷器等,通过丝绸之路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同时,中外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中亚的骏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熬糖法、医药,西亚的乐器、金银制作技术、天文学、数学等输入我国。材料表明传播文化的途径是( )

A.教育活动 B.人口迁徙 C.商业活动 D.旅游活动

篇11:地域文化特色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论文

摘要:在当前建筑设计与规划过程中,设计思想与设计理念的来源极为广泛,按照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形成的多种文化元素为设计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设计师通过对于素材的解构,重组,创新,创造出了多种设计风格和流派。当前建筑设计规划过程中,如何借鉴传统文化元素与地域文化特色,在现有风格的基础上突破创新出新的建筑风格成为设计领域一直面对的问题。文章将从传统文化元素、地域文化特色为切入点,通过多种风格的分析来谈到当今上述元素与特点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建筑设计;规划;应用

1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绪论

传统文化指的是因为文明演化而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民族发展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的总体表现。世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而我国的传统文化则以儒道互补为基本内核,兼有墨、法、名、释、回、西学格致、近代西方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传统文化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其核心和思想深刻融入到了民族发展的历程中。在历代存在的各种物质、制度与精神中都受到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影响。而建筑艺术就是体现传统文化思想的重要题材。我们发现在世界风格各异的建筑发展过程中,各地传统文化在建筑艺术中的体现具有强烈传统文化特征和鲜明的风格性。而在传统文化形成之前,地域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广义上我们通常将地域文化定义为一定区域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体力和脑力劳动创造的、并不断以沉淀、发展、升华的全部物质与精神成就。地域文化充分反映了地区的地理特点与人文特点。我国地域辽阔庞大,在广大国土上诞生了多种不同的地域文化,在地域文化相互碰撞交流间不断推动着全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在建筑领域,各地的气候、地理构造均有巨大的差别,所以在建筑的造型方面也有极大的区别:如多用青砖、石柱、石板砌成,形状如镬耳而得名的广东“镬耳屋”、高墙深渊,木雕、石雕、砖雕作为主要艺术形式的安徽民居、坐北朝南、布局对称的北京四合院等。这些因地域文化而形成的传统建筑不仅成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地域文化推动传统文化进步的一大实证。

2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规划中的应用

2.1建筑设计方面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各种元素极为丰富,由于不能一概而论故挑选出窗棂、剪纸、竹、瓦四种元素进行分析。2.1.1窗棂和剪纸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由于现代建筑在房屋结构方面设计较之传统建筑有了极大地简化,所以在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中,可以考虑一些功能性与传统建筑相重合的构件进行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如门、窗等。在窗的设计方面,可以充分参考传统窗结构,采取相应的设计。除了窗棂元素外,传统文化中的剪纸元素也可以积极地应用其中,不仅剪纸可以与窗棂搭配运用,同时由于剪纸元素可以广泛应用于家具、墙体、墙面等,使整体建筑设计充满了活力与生机。2.1.2竹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主要内容体现,“梅、兰、竹、菊”作为君子的精神追求成为了重要的文化符号。在四君子中,竹因其本身材料的性质特点与独特的文化内涵,广为历代文人赞赏。苏轼就曾诗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通过对于竹材料在设计中的运用也可以体现出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实际体现。设计人员可以通过多种竹制品如竹篮、竹灯、竹屏风等元素的融入,体现出建筑环境中的文化气息。2.1.3瓦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中国传统建筑最重要的一个核心元素“瓦”是中国传统古建筑标志性的元素也是最具辨识性的元素之一。在传统文化中,瓦主要是作为屋顶构置物,起到遮风挡雨的作用,而在目前现代建筑中,瓦的原有作用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其独特的美学价值与精神价值。瓦在传统建筑中对于建筑整体形状的构建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美化房屋轮廓,而瓦弧度线条与自然古朴的气质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可以使建筑整体增添一份沧桑感与传统美,令整体建筑设计更具内涵。

2.2建筑规划方面

(1)建筑思想方面,我国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方面有着独到的看法和见解。传统文化中的建筑设计思想讲究选址依山傍水,设计虚实结合。即传统文化认为人的居住环境需要有山有水,这种山水相融的环境可以体现出“天人合一”“和”等哲学思想,而实际运用就体现在对建筑物选址的安排方面。传统中国文化要求居住环境中山水景物相映相衬,而在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这种传统理念的具体体现在通过室内山水画作、假山、室内水池设备的设计方面,通过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在现代建筑中积极融入了这种理念,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2)建筑美学方面,传统中国建筑设计主要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来体现整体建筑的形式美。我们可以观察到不论是苏州园林还是皇家的园林亦或是著名古宅,这种虚实结合的设计手法都深深地融入其中。虚实结合通过对于景物位置的巧妙安排,体现出景物纵横交错的形象,在一些园林设计过程中,运用诸多隔景与借景的手法,将景物用花窗、屏风等形式进行人为的`切割,使人在游览期间感受到一种自然的场景切换。在现代建筑设计方面,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也可以积极运用到设计过程中,通过对现代设计元素位置安排,也可以积极体现虚实结合的设计理念,展现出现代建筑的形式美。

篇12:地域文化特色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论文

3.1地域文化对建筑设计的作用

作为地域文化在建筑艺术方面的结晶,地域建筑是在地域文化物质、空间形态上的具体体现。地域建筑在满足社会基本使用功能的基础上,从形态上体现了人们的意识观念、伦理道德、审美情趣、生活方式、精神需求与表现等核心文化。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推动下,在建筑的设计上主要体现出以西方现代文化为主导的趋同现象。具体体现在建筑国际化色彩浓重,对于西方欧美风格的过度追捧导致了整体性建筑风格形式的单一与大量重复。千篇 一律的建筑使得城市失去了自身的地域特色,长此以往城市将失去自身独有的文化属性。

3.2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信息表达形式

首先,地域文化在建筑中可以通过建筑的风格来进行相应建筑语言文化的体现。在对相关建筑场地空间性的地域表达方式进行全面分析和了解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从建筑的材料、色彩、感知到建筑物的具体社会属性与建筑语言,在此基础上理解建筑物的文化表达内涵。所以设计人员需要按照地域文化在建筑中多种信息和形式的表达来体现地域文化在设计语言中的积极融入。同时在材料选择方面,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地域特色和文化来积极选取适应当地的材料,最大化地将地域特色融入到建筑设计中来。最后地域文化在建筑中的体现最重要的因素是关于相关地域精神的表达。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地域文化所体现的精神内涵,然后参照精神内涵将相关问题充分地通过多种建筑语言予以表现。让建筑真正成为一种精神层面信息传达的工具,并给人以美学享受。

3.3如何在建筑设计中完全展现地域文化

在当前我国城市建筑形式单一化比较普遍的现状下,我国建筑设计中展现地域文化,主要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即再现、复兴和发展。再现手法主要通过现代的先进材料、技术、构造方法等施工技巧的选用,按照地区传统建筑的空间布局、造型语言、工艺、色彩以及细节等诸多元素的使用,对于城市发展、区域发展过程中某重要的历史地段进行恢复重建工作。目的在于再现当地地域传统风貌特色。这种再现是建立在地域文化与历史环境相结合基础上的,如果片面的割裂历史环境与地域文化的意义与内涵,则这种再现手法自然就是现代手段下对于古建筑简单的形式复刻,精神意义缺失则不存在实际的建筑意义。复兴手法指在一些有机更新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传统建筑进行保护,从而焕发出其新的生命力与活力。这种手法要求设计人员在使用相应的新技术、材料对古建筑内部的空间、结构进行适当的改进。当然在进行复兴时设计人员需要注意一点,复兴手段并非简单地让古旧建筑复活,而是通过技术手段使其在新的时代具有新的意义。发展手法指设计人员需要从建筑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入手,在对传统古建筑进行研究的同时探讨建筑与自然、人、社会之间的关系。在坚持地方特色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建筑形式与建筑语言。比如设计人员可以在设计建筑时,积极汲取当地传统建筑中充满地域特色的设计元素与结构样式,并与现代建筑设计的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具有时代精神的新型地域建筑文化。综上所述,传统文化元素与地域文化对作为建筑直接体现的主要内容,在当今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设计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充分的理解和运用,为我国建筑文化多样性维护和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丁沃沃.建筑文化研究[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2](美)弗兰姆普敦.建构文化研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许江.美美与共[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1

相关专题 文化传播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