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综合防雷的总体设计与应用论文

weed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weed”参与投稿,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机房综合防雷的总体设计与应用论文(共13篇),方便大家学习。

篇1:机房综合防雷的总体设计与应用论文

机房综合防雷的总体设计与应用论文

1引言

雷电是日趋严重的的自然灾害之一,现代的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不断进步,联网化程度越来越高;通讯设备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工作电压越来越低,耐压程度也明显减低,使设备对电气环境的依赖很强,根据保险公司的统计,近年来雷电与过电压损坏在电子设备的伤害事故原因中已占绝对的因素,而且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由于雷电过电压损坏造成的系统停顿、业务停顿、重要数据丢失、甚至系统崩溃,往往给用户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远远超过直接的硬件损失。因此避雷、过电压防护已成为具有时代特点的一项迫切要求。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和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和网络越来越深入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同时也预示着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这些微电子网络设备的普遍应用,使得防雷的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由于微电子设备具有高密度、高速度、低电压、和低功耗等特性,这就使其对各种诸如雷电过电压、电力系统操作过电压、静电放电、电磁辐射等电磁干扰非常敏感。如果防护措施不力,随时随地可能遭受重大损失。值得我们关注的是雷电不仅仅破坏系统设备,更为重要的是使系统的通讯中断、工作停顿、声誉受损,其间接损失无法估量。

2雷电的侵害方式

2.1直击雷电

雷电直接击在机房所在的建筑物上,造成对建筑物或机房内的电气设备放电,如图1所示。放电产生强大的雷击冲击电流,强大的雷击电流将有可能造成建筑物着火;如果雷击电流直接向机房内的电气设备放电,那么直击雷电的强大电流会使机房内的电气设备的绝缘遭到击穿造成设备焚毁。

2.2感应雷电

雷电直接击在机房所在建筑物周围的其它建筑物上或设备上放电,如图2所示。如果建筑物自身接地不好,雷击就会通过电磁感应等方式沿导线或金属导体进人机房,造成机房内部的电气设备过电压,当感应雷过电压足够高时,则将引起机房内部的电线、金属管道、电气设备放电而造成设备烧毁。

2.3线路雷击

当机房供电回路受到直接雷电或感应雷电时,强大的雷击电流会沿着供电路向机房内的电气设备流动,雷击产生的高电压可高达几十万伏,使机房内的电气设备绝缘损坏造成电气设备、电子设备烧毁甚至还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如图3所示。

3防雷措施

由于网络集成系统防雷点多面广,因此,为了保护建筑物和建筑物内各向电子网络设备不受雷电损害或使雷击损害降低到最低程度,应从整体防雷的角度来进行防雷方案的设计。现在都采取综合防雷,综合防雷设计方案应包括两个方面:直击雷的防护和感应雷的防护,缺少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完整的,有缺陷的和有潜在危险的[3]。

3.1直击雷的防护

如果无直击雷防护,按IEC1312的估算几乎所有雷电流都流经进出建筑物的导体型线路(电源线、信号线等到),这样的损害就非常之严重,因此做好直接雷击防护是做感应雷击防护的前提;直击雷防护按照国标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设计和施工,主要使用避雷针、网、线、带及良好的接地系统,其目的是保护建筑短短的不受雷击的破坏,给建筑物内的人或设备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

3.2电源系统的防护

统计数据资料表明,微电子网络系统80%以上的雷害事故都是因为与系统相连的电源线路上感应的雷电冲击过电压造成的。因此,做好电源线的防护是整体防雷中不容忽视的一环。

3.3信号系统的防护

尽管在电源和通信线路等外接引人线路上安装了防雷保护装置,由于雷击发生在网络线(如双绞线)感应到过电压,仍然会影响网络的正常运行,甚至彻底破坏网络系统。雷击时产生巨大的瞬变磁场,在1公里范围内的金属环路,如网络金属连线等都会感应到极强的感应雷击;另外,当电源线或通信线路传输过来雷击电压时,或建筑物的地线系统在泻放雷击时,所产生强大的瞬变电流,对于网络传输线路来说,所感应的过电压已经足以一次性破坏网络。即使不是特别高的过电压,不能够一次性破坏设备,但是每一次的过电压冲击都加速了网络设备的老化,影响数据的传输和存储,甚至DOWN机,直至彻底损坏。所以网络信号线的防雷对于网络集成系统的整体防雷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3.4等电位连接

集成网络系统主干交换机所在的中心机房应设置均压环,将机房内所有金属物体,包括电缆屏蔽层、金属管道、金属门窗、设备外壳以及所有进出大楼的金属管道等金属构件进行电气连接,并接至均压环上,以均衡电位。

3.5接地

防雷地网的制作,地网是避雷针、避雷带、避雷器等设施有效发挥作用的保障。

4机房雷电防护应用

4.1电源系统的防雷保护

对于网络集成系统的电源线防护,首先,进入系统总配电房的电源进线,应采用金属铠装电缆敷设,电缆铠装层的两端应良好接地;如果电缆没有铠装层,则就将电缆穿钢管埋地,钢管两端接地,埋地的长度应不小于15米。由总配电房至各大楼的'配电箱以及机房楼层配电箱的电力线路,均应采用金属铠装电缆进行敷设。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电源线感应过电压的可能性。其次,在电源线路上安装电源防雷器,是必不可少的防护措施。根据IEC防雷规范中有关防雷分区的要求,将电源系统分为三级保护。可在系统总配电房的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安装最大流通容量100KA~150KA的一级电源防雷箱;在各大楼的总配电箱安装通流容量为60KA~80KA的二级电源防雷箱;在机房的重要设备(如交换机、服务器、UPS等)的电源进线处安装最大通流容量40KA的三级电源防雷器;如图4所示。根据情况可在在机房的重要设备UPS电源前安装单相两级联动串联式电源防雷箱。所有防雷器均应良好接地。

从机房目前的情况来分析,供电线路穿越各级防雷区,考虑到机房各种不同用电设备的耐过压的能力,我们建议采用如下的电源系统防雷方案,以达到最佳的防护效果和最经济的投入。由于机房UP不间断电源设备是用于为机房内系统各用电设备提供稳定、可靠和高质量的用电环境唯一的重要设备,并且是由市电供电输人机房的主要途径,所以我们将电源系统防护的重点放在了对UPS不间断电源的保护上。在机房专用配电柜、UPS电源做两级输入防雷保护。具体的防护措施为:

一级保护:在机房配电柜前装三相电源防雷器(单相电源防雷器)。

二级保护:在UPS电源前装三相电源防雷器(单相电源防雷器)。

三级保护:在重要设备处装电源防雷插座。

4.2通讯系统的防雷

一般来说,网络集成系统是由主服务器及中心交换机和各分交换机以及路由器、服务器、相当数量的终端构成。位于主机房内的中心交换机通过广域网路由器与外界联系,通过光纤与各分交换机连接,分交换机通过集线器与各用户终端相连。

通讯系统防雷包括由户外引至户内的通讯线路,主要线路包括网络通讯线路、专线、微波通信线(天馈线)、视频线路等;根据贵方提供的机房情况信号线路都可能用光纤传输,所以可以不做保护,但光纤两端要接地。如有光端机,光端机需保护。如不选用光纤则需按信号线路种类选取防雷器。

网络传输线主要使用的是光纤和双绞线。其中光纤不需要特别的防雷措施,但若室外的铠状光纤是架空的,那么需要将光纤的金属部分接地。而双绞线屏蔽效果较差,因此感应雷击的可能性比较大,应将此类信号线敷设在屏蔽线槽中,屏蔽线槽应良好接地;也可穿金属管敷设,金属管应全线保持电气上的连通,并且金属管两端应良好接地。

4.3信号线上的防雷

在信号线路上安装信号防雷器,对防感应雷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对于网络集成系统,可在网络信号线进入到广域网路由器之前安装专用信号防雷器;在系统主干交换机、主服务器以及各分交换机、服务器的信号线入口处分别安装RJ45接口的信号防雷器。信号防雷器的选型应综合考虑工作电压、传输速率、接口形式等。所有防雷器均应良好接地。

4.4安装注意事项

防雷器起到的作用是对雷电流的吸收和泄放作用。所有的防雷产品必须接地;

防雷器串联/并联在被保护设备与信号通道之间;

信号防雷器的输人端(IN)与信号通道相连,输出端(OUT)与被保护设备相连并紧靠被保护设备安装,不能接反;

把防雷器的接地线与防雷系统接地排可靠连接,接线越短越好,最长不能超过1m。

5结束语

防雷保护已成为电磁兼容研究的重要方面,同时也被列人了相应的政策法规中。测控系统各种线路伸人到工厂的各种环境之中,采用任何一种单一的过电压保护。

篇2:试论接地与防雷论文

试论接地与防雷论文

摘要:随着现代化的社会发展,城市高层建筑,电子信息化时代,接地与防雷的系统工程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它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重要措施。接地与防雷是一项系统工程,只要严格按设计规范施工,使用质量合格的材料设备,深入细致施工就可达到预期效果。

关键词:接地;防雷;自备发电

1 接地装置

接地是一种将地表可导电的物体与大地相连的简称,具备有效的接地体需人为地做一系列的接地网,接地网分“单体接地网”和“联体接地网”。单体接地网多应用于比较独立的个体,如户外的:杆上变压器、铁塔,民用公共电房、箱变电房、开关站、电缆分支箱、电缆终端,干线防雷接地等。现时推行应用联体接地网,简称MEB接地体。早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364-4-41(1982年)规定,在采用自动切断电源的防间接接触保护措施中应用MEB,它包括PE母线、接地干线、总水管、总煤气管、采暖和空调立管,并建议建筑金属结构和上述金属管道之间(除自然接触外)再作人为的连接。MEB等电位的联结应用、对防雷、防触电、屏蔽机房,保护建筑物、电力设备、通信设备等发挥有效的保护作用。MEB等电们联结需优于其它接地系统,但在条件不允许的其他地区就难已实施,如远离城市孤独建筑、简易建筑、临时建筑、岩化地域等。接地防雷是一项保护生命财产的措施,做得好与坏关系到工程技术人员的责任感,保护接地装置应做到合理有效,若疏忽大意粗制滥造,相反会危及生命财产安全,因此要引起高度重视,接地系统规范中都有一个接地电阻数值指标,但这个数值指标在施工中我们应根据地区环境因数的变化选取。如有些地区一年四季变化很大,春季接地电阻良好,冬季接地电阻较差,我们应根据接地电阻较差的季节测量接地值是否达标有效,并加已采取有效的措施,是一项重要环节。

2 防雷措施

防雷是防范雷电或雷击造成危害的一种措施,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但造成的危害相当巨大,人们为防范这种自然灾害作出不懈的努力。防范对象涵盖极广,高大建筑,重要场所、电力、通信等。被广泛应用防直击雷装置的接闪器,包括避雷针、避雷网、避雷带、避雷线等。被保对象范围,根据接闪器保护及覆盖形式而定,电力工程防雷体系更为广泛,除应用多种接闪器外还应用阀型避雷器,空气间隙放电避雷器、屏蔽保护等。根据被保对象的电压等级选用不同电压等级的避雷器,但是防雷措施与接地装置有着极大关联,包括引下线的合理布置,防雷装置的产品质量及施工质量。

曾有一间四层自建房,建于山坡位置而且比较独立,但这个屋主对雷电有着防范意式,于是房屋建好后请来做五金烧焊的包工头,帮他在四层楼顶加装焊接避雷带,在外墙隐蔽处引下一条接地线,这样防雷带就算做好了,于是屋主觉得很安心。隔了几年的一天晚上雷鸣闪电,一个很大响声在这座四层楼顶台角处发生,事后发现这个台角处被雷击中,屋主认为装了防雷避雷带为什么还有这种现象发生,百思不得其解,后来请来对防雷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帮他分析,结果发现:

(1)装设地网只打三根地极且深度不够,地质条件较差接地电阻远不达到规定要求。

(2)只引下一条接地线,不利雷电发生时将雷电流就近且多点分散快速地泄向大地。同时认为疏忽大意、马虎施工,这样不但没有起到防雷作用,相反会招来的雷电不能及时向大地泄放,存在一定的危害。从上述例子可知,只有意式没有理念,盲目做事往往适得其反,我们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得到预期效果。从经济角度来讲,有时投资小未必得到好的效益,投资大也未必收效大,关键在于是否合适。

3 自备发电中性接地

当今工农业、地产、商业,高速发展的`社会,电力就是推动各种产业的先枢,为保障正常生产应付突发情况,很多企业,重要场所,都设置了自备发电或移动应急发电设备,本人曾参与一些企业带有自备发电的电房改造,发现一部份的企业自备发电机组无装设中性接地,我好奇地找这个企业主管动力的同行请教,怎么不用装设中性接地线呢?他说:我们的企业是采用TN-C-S供电系统,也就是五线制,所以发电机组无需中性接地,并认为发电机组无中性接地安全,一相对地对人体触电危险小,并且不会浪费燃油,我觉得这种说法可有道理。但有些误道,因为旧时自备发电与市电切换系统是采用九线制,只切换相线,N线不切换,这种形式对TN-C-S供电系统N线是共享,但是现在基本不充许这种市电发电采用九线制切换,因为N线是公共点,当市电设备检修时,若中性接地与大地断开时,则被检修市电设备N线可能是带电,所以强调使用12线制切换形式,也就是当市电或自备发电转换时,A、B、C、N四线都同时切换,对TN-C-S供电系统是各自分开的,若发电机组无装设中性接地时,自备发电的时候,所有带电部分相当与大地绝缘,当三相电流平衡时,其相电压线电压都很正常,当三相电流不平衡时,相电压线电压相差很大,甚至N线电压很高。发电机组无中性接地危害极高,所装设漏电保护器不起作用,一相对地不易察觉,N线电压偏高时人体触及会有伤害,电压波动大,损害电器设备几率高,发电力率偏低,且频率波动大,由其使用大功率单相或两相设备的企业。有时发现有的没有配备自备发电的企业,当得知市电停电检修时,为保障其生产不受停电影响,急调移动发电机组应急局部生产,将市电总回路四线漏电开关、总隔离开关分断,将发电机电源总线接入市电总四线漏电开关的后段,在没有防误操作措施情况下,就使用自备发电,并忽若发电机组中性接地,此种现象多见于中小企业,或建筑地盘。从表面看当自备发电时一切似符很正常,很小发现漏电开关跳闸,就算有漏电都不会跳闸,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存在了隐患,这种现象在自备发电使用中往往容易损坏单相电器设备。

篇3:便携式侦察机的总体设计与研究论文

便携式侦察机的总体设计与研究论文

无人机的发展,给军用和民用领域都带来了革命性的发展。小型无人机携带方便,适用于各种地形,弹射和操作简单,具有低空全地形侦查和攻击的功能,可广泛应用于需要侦察、监测、抗震救灾等领域。若装备高能炸药,还可实现侦查与攻击于一体,达到高效打击。本文从前期论证、中期研制和后期试飞优化介绍便携式背包携带侦察机的总体设计。

1 前期论证

目前,小型无人机的应用处于起步阶段,因其独特的优势而倍受关注。微小型无人机具有应用性强,便于携带,操作简单,安全性好等优点,还可用于需要侦察、监测、抗震救灾等领域。在军事领域,更小型、更廉价和更易操作的系统会在将来的战场大有作为,甚至推出一种既能大量部署而且无需过多训练就能操作的一次性无人机作战系统。

本文的无人机是一种锂电池提供动力的小型杀伤性无人机,从弹射筒弹出,由展开锁定机构锁定机翼和垂尾,电池带动的'可折叠桨叶提供动力,地面人员的操纵来保证稳定巡航。携带监视仪器,对移动目标实施跟踪监控。此外,该无人机配置一个小型弹头,一旦锁定目标,由地面人员控制俯冲,引爆后迅速消灭目标。

2 中期的设计和研制

2.1 设计

基于前期可行性的验证,进行中期的设计和研制。该无人机是一种总质量为2kg 的便携式空地侦察飞行器,机身长度600m m ,机身宽度60 m m ,机身最高处60 m m ,主机翼长度700 m m ,后机翼长度600 m m ,机翼弦长90 m m ,机翼厚度10 m m ,垂尾高度120m m ,空机约为800g、电子设备600g、高爆炸药0.32kg~0.60kg,它折叠于弹射筒中,当从筒内弹射后,机翼展开保持稳定巡航。

该无人机的弹体结构气动特性优良。它采用光滑圆头、长方体机身设计,有前后两对弹翼,背部还有一对呈一定夹角的垂尾,为方便用筒式弹射器弹射,无人机的前后弹翼、垂尾以及螺旋桨均采用折叠式。弹射前,位于弹射筒内时为折叠状态,离开弹射筒后迅速展开,在空中快速达到巡飞状态。

对于螺旋桨和电子设备,也进行详细的设计。一个G F 系列电动尼龙桨(6030),一个朗宇无刷电机(2212kv 2450),一个好盈无刷电调(40A),四个银燕金属模拟舵机(每个约9g),一块格式锂电池(1000m ah25C)。

该无人机通过地面人员遥控控制,可在1000m 航程内自由飞行,续航时间15 分钟,飞行速度80~120km /h。该无人机具有可携带性、快速部署和高精确性,形象地说,是把空中力量放入背囊中以保护徒步作战的步兵,并使班组能够作为一种战略力量。

2.2 研制

在样机制作之前,进行C A TIA 三维建模和模型仿真,将仿真结构用3D 打印机打印出来模拟组装,再利用复合材料工艺进行制作。样机研制步骤介绍如下:

1) 将C A TIA 三维建模的零部件用3D 打印机打印出来。

2) 对打印零部件打磨光滑,并对机翼和机身的阳模进行喷漆处理。

3) 将阳模置于基体中,在阳模露出的半表面依次涂抹脱膜蜡、喷涂光漆、胶衣、涂抹原子灰、铺设玻璃布、填入玻璃粘,再用玻璃纤维布覆盖。晾干后,将基体与玻璃粘层分离,将边界打磨光滑即可得到阴模。

4) 在阴模表面依次涂抹脱膜蜡、喷涂脱膜剂、光漆、胶衣、铺设0.03m m 玻璃布、碳纤维预浸料、0.05m m 玻璃布、脱膜布,最后用真空袋包装并用密封胶密封。

5) 用激光切割机切割并制作机翼和机身的内部框架,将整体框架置于阴模中并涂抹工业胶,进行合模,得到机翼、机身壳体。

6) 对机翼、机身进行处理,安装舵面。最后进行整体组装。

3 后期试飞与结构优化

样机的各种设计参数出自理论计算,为确保研制出的无人机的性能及实用性。在样机制成后,进行调试飞行。由于制作中设备与技术水平有限,制作出的样机质量分布不均,所以在试飞前需要对飞机进行配重,保证飞机起飞后具有良好的飞行性能。

在测试过程中,飞机表现不稳定,在弹射起飞后,易出现侧翻,给飞机的控制带来很大难度。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改进:其一提高工艺减轻飞机的总体重量;其二增大机翼面积,提供更多升力。在改善机翼的设计后,进行吹风实验。经验证,该飞行器的气动性能等方面满足前期的设计要求。在后期的试飞过程中,侧翻现象也有所改善,不再对飞行产生过大影响。至此,此无人机设计制作基本已经完成。

4 结论

如今,无人机研发费用高,起飞条件严重受地形限制,并且需要专门的控制中心及庞大的后勤保证,使得无人机的使用和维护费用高昂,导致其不能普遍使用,中小灾害与普通领域难以受益。而本文的可折叠背包携带的小型无人机的出现,会使这些问题随之迎刃而解。它可以广泛应用于侦察、监测、抗震救灾等各个领域。

篇4:交流480轨道电路防雷研究与应用

交流480轨道电路防雷研究与应用

对焦柳南线非电化区段交流480轨道电路防雷进行了研究,分析设备现状及雷害成因,并针对防雷措施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达到施工简单、费用经济的避雷效果,减少了雷电对交流480轨道电路的损害.

作 者:张志斌 蒋晓阳 Zhang Zhibin Jiang Xiaoyang  作者单位:怀化铁路总公司怀化电务段,418000,湖南怀化 刊 名:铁道通信信号 英文刊名:RAILWAY SIGNALLING & COMMUNICATION 年,卷(期): 45(2) 分类号:U2 关键词:轨道电路   防雷   研究   实践  

篇5:计算机机房维护与管理论文

摘要:为了研究如何有效的进行计算机机房的维护与管理,笔者首先介绍了计算机机房维护与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要包括:没有完善的计算机机房人员管理制度、没有完善的计算机机房环境、缺乏简单有效的软件维护方法以及计算机的软硬件经常出现故障。然后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笔者研究可以作为计算机机房维护与管理过程中的参考。

关键词:

关键词:计算机;维护;管理

在信息科技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计算机的重要作用使得各种行业对计算机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在高校和企业的实践过程中计算机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对计算机的应用过程中对于计算机机房的维护与管理非常重要,计算机的使用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计算机机房维护与管理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的将计算机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应当对计算机机房的维护与管理工作进行完善。

篇6:计算机机房维护与管理论文

1.1没有完善的计算机机房人员管理制度

在计算机机房维护与管理过程中,不健全的人员管理制度直接影响到了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在管理手段和方法上跟不上科技发展的潮流,在计算机机房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要具有较强的操作技术和服务意识。因此计算机机房管理人员应当在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维修能力和对常用软件充分熟悉的基础上对故障迅速的排除,应当通过人性化、科学化制度的建立来不断的提升计算机机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1.2没有完善的计算机机房环境

计算机的运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计算机机房环境的影响,例如计算机机房中的尘土就会影响计算机的运行速度,主板上附着的灰尘会给计算机造成影响,因此应当做好计算机机房的清洁工作,给计算机运行创造一个清洁的环境。

1.3缺乏简单有效的软件维护方法

学校中计算机机房的主要工作是承担学校各个年级和不同专业的考试和上课需求,对于计算机操作系统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计算机机房管理人员应当在充分考虑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安装相应的软件并做好这些软件的维护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学校对于计算机的不同需求。

1.4计算机的软硬件经常出现故障

由于计算机机房的使用频率和操作范围都比较大,在这种高频率的使用下计算机硬件很容易出现故障,特别是在一些鼠标、键盘等一些易耗品上更容易出现损坏的现象。另外,由于学生的误操作而导致的格式化和系统错误现象也比较普遍,因此在这方面要进行充分的完善以减少计算机软硬件的故障率。

篇7:计算机机房维护与管理论文

2.1建立完善的机房管理制度

完善的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对于计算机使用效率的提高和计算机机房的正常运作非常重要,因此应当通过建立完善的机房管理制度来保障计算机的安全使用,计算机机房的管理工作可以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有序的进行,对于制定的规章制度,不仅要严格要求上机人员,机房管理人员也要以身作则,在相应制度的规定下进行工作,对于机房中经常出现故障的计算机要做好相应的标记工作,同时也要要求上机人员及时记录计算机的故障情况,这样计算机管理人员可以根据相应的记录来进行计算机的维护与管理,这种完善的计算机管理制度能够有效的减少计算机故障的产生。

2.2做好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工作

计算机的使用率直接影响到计算机的损坏率,因此应当通过对计算机硬件的定期检查来减少计算机的损害率,同时操作人员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按照相应的规范和要求进行,通过易损件备用库的建立来保障零件的及时更换,这样就能够在零件出现损坏以后以保障正常的使用。

2.3做好计算机的病毒防护工作

由于计算机机房中的计算机使用范围比较广,在不经意间浏览一些恶意网站的时候病毒就会感染计算机,因此计算机的病毒防护工作室计算机机房维护与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计算机机房中计算机感染病毒的概率是比较高的,潜伏性长和破坏性大是现代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点,有些病毒无法彻底的清除,病毒的感染对于局域网的正常运行和学校的正常授课都会产生相应的影响,因此,杀毒软件的安装以及防火墙的设置对于避免计算机机房出现较大的损坏有非常大的作用,病毒库的及时更新对于网络病毒的抑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4做好系统的维护和软件的管理工作

硬盘保护卡是学校计算机机房软件系统管理过程中比较有效的方法,操作系统的恢复和安装以及软件的更新和卸载时常计算机维护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任务。通过相应的系统恢复技术能够将系统设置为“立刻还原”状态,这样可以通过计算机的重新启动来避免计算机出现相应的问题。同时可以利用硬盘在软件安装的过程中进行网络保护工作。另外,在计算机维护过程中除了要对系统进行充分的保护,计算机管理人员应当在系统安全稳定和完整的前提下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备份,这些备份文件能够在系统出现问题以后对系统产生影响。

篇8:综合布线的应用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综合布线 智能高效 实时管理

[论文摘要]随着结构化布线工程的普及和布线灵活性的不断提高,用户变更网络连接或跳接的频率也在提高,而布线系统是影响网络故障的重要原因,如何能通过有效的办法实现网络布线的实时管理,使网管人员有一个清晰的网络维护工作界面呢?这就需要有布线管理。

物理层布线管理能实时监视布线的连接状态和设备的物理位置,同时有任何更改的时候,能准确的更新布线文档数据。这样做的好处是连续提供可靠、安全的连接,防止任何无计划的、无授权的更改,降低整个网络系统的事故时间、运行和维护费用,最终能有效的管理整个网络资源,提高布线管理效率。

一、综合布线目前设计的现状和管理方式

目前,结构化布线设计一般采用国际标准的结构化布线系统,将语音、数据的配线统一在一套布线系统中。系统设计一般按六个子系统进行设计:

工作区子系统: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连接线缆所组成。

水平配线子系统:各楼层弱电井兼作楼层设备间,由设备间至工作区信息插座采用6类4对8芯UTP双绞线,配线电缆长度不超过90米。

垂直干线子系统:传输数据的垂直干线采用6芯多模光纤,并采用6类4对8芯UTP双绞线作为备份;传输语音的垂直干线采用5类非屏蔽大对数铜缆。垂直干线沿弱电竖井桥架敷设。

设备间子系统:各楼层弱电间作设备间,设置接入层网络交换机、配线架等连接器件。

管理子系统:计算机网络中心、电话总机房,是整个大楼的网络、电话交接中心。

建筑群子系统:将建筑物中的线缆延伸到建筑物群的另一些建筑物中的通信设备和网络设备上。

这样设计思路简洁,施工简单,施工费用降低,充分适应通讯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为今后办公自动化打下坚实的线路基础。

二、设计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综合布线实时智能管理系统是采用计算机技术实现综合布线的实时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传统的交换机端口到配线架端口的连接是通过跳线完成的。竣工时候的跳线一旦发生更改必须由人工改变图纸加以记录,以备今后查询。配线架的端口仅代表着客户端端口,这样造成的一个问题是,管理难度高,跳线在今后改动中难以查询所连接的端口;另一个问题是,交换机的端口由于改变需要经常插拔,容易导致昂贵的交换机设备的损坏。一个统一实时的物理层管理系统能够准确、可靠、安全、提供端到端的实时监视和相应的文档,是十分必要的。综合布线智能实时管理能节约时间,使业务中断达到最小,能有效利用有源设备,能精确完善的记录文档,能在修复故障时降低中断时间,对有计划的 MAC (Move 移动、Add 添加、Change 变更) 能迅速做出反应。

在网络维护中,除了对服务器系统、网络设备的状态监控外,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根据其他部门人员变更,提供网络(包括电话等)连接支持,以及更改后的文档管理。

随着时代脉搏的加快,人员变动,乃至部门的变动都越来越频繁,如何让网络变动跟上这日益加快的节奏,同时又要保持文档的正确性?这个问题逐步显现出来。传统的由人为管理的主要手段的模式已难以承担这项工作。例如,电脑部人员变动造成新的工作人员对网络一无所知的情况也比比皆是。若将整个企业比作一个机器,那么,这时的网络系统将是最薄弱了。即使是最有经验的网络技术人员,面对一个混沌的网络也束手无策。服务器设备、网络通讯设备的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的物理层的管理有没有新的突破呢?回答是肯定的。

三、构化布线计算机管理系统组成

传统的网络连接有这样几个部分:交换机端口到配线架端口的连接、配线架端口到客户端端口连接、客户端端口到终端设备(电脑、电话机等)。一般情况下,配线架端口到客户端端口的网络连接已经在最初的安装中完成,很难在今后改动。所以,交换机端口到配线架端口的跳线是我们机房管理的重点。

结构化布线实时智能管理由两部分组成:硬件和软件。

(一)系统的硬件部分 2.主扫描仪、副扫描仪:用于实时管理现有的基于RJ45的设备。

3.实时跳线:实时跳线设计一根第九条导线,这条导线的长度与跳线的长度相同,其每一端接有一个监视针脚,实时跳线在实时配线架端口传感器和扫描仪相连接并提供电子触点。

4.实时链路电缆:在每一个电子配线架的背面都有一个扁平电缆接口,它是用来和扫描仪相连接的。

(二)系统的软件部分

结构化布线实时智能管理系统的软件是一套典型的CLIENT/SERVICE系统,由服务器端和工作站端构成标准的体系。它的服务器端是构件在MICROSOFT SQL SERVER7.0基础上的数据库系统,对各项数据进行标准化的管理。客户端是一般为自行研发的系统,承担着数据库系统与管理员之间的交互式地管理职责。

四、结构化布线智能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

结构化布线智能管理系统能够自动检查和监视通信机房或者设备间内跳线面板和交叉连接的变化。设计时在标准机柜里设有电子配线架,还有它的硬件设备扫描仪,扫描网络配线架端口状态设备。安装在机柜中的管理系统可以管理许多个端口,配线架上所有端口的移动、增加、改变在机房主机一目了然,网络管理人员只需按动一个按钮就可以得到状态跟踪报告记录,并能辅助技术人员进行跳线管理。它的连接方式为:从交换机端口连接电子配线架(一)的端口,而客户端的端口连接电子配线架(二)的'端口。电子配线架(一)的端口代表着交换机上个各个端口,而电子配线架(二)上的端口则代表着各个客户的端口。管理员需要做的就是将电子配线架(一)的端口和电子配线架(二)的端口如何实现连接,即实现了网络资源的分配。这样,当需要改变连接时,所有的改变都发生在配线架和配线架之间,减少了交换机的端口更改次数,同时也便于将各个厂商的交换机集中进行管理。

五、结构化布线智能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布线系统与管理系统通过智能配线架有机的连接起来,使得网络管理和布线系统管理同步,但目前该系统并未大面积推广,其功能,技术并不尽人如意,一个大楼采用智能布线系统将比一般的布线贵50%左右。一般的业主、建设方不愿在此投资。而目前最先进的布线应是在智能布线管理的基础上有自动跳线技术,它是智能布线的发展方向。网络技术是一项日新月异的技术,是一项飞速发展的技术。网络技术中没有完美的事物,只有更好的技术。电子配线架技术到现在也只有短短二年时间,在技术上、工艺上一定存在着漏洞和有待改进的地方。比如,扫描仪就牵涉到扫描速度,系统稳定性等因素。但是,一项技术只有被实践,才会有改进和再发展的机会。网络技术不是纸上谈兵的技术,是实际工作的技术。希望电子配线架能成为网络技术中一项成果,改进网络管理人员的管理概念、管理效率和管理方法。

篇9:浅谈接口综合设计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应用论文

“微机原理汇编及接口设计”是学生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硬件知识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入门课程,基础性、技术性、应用性和工程实践性强。课程以微处理器、总线、接口和程序设计为主线,要求学生掌握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体系结构、CPU 工作原理和指令系统,学会合理选用存储器和接口芯片,并能根据不同的要求分析和设计系统的硬件结构,用编程的方法实现定时、I/O口控制、按键、显示、中断等功能。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巩固和加深对先修课程知识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仪器仪表、测量控制、计算机控制、单片机原理、嵌入式系统等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基础和微机软硬件应用基础。该课程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

原“微机原理汇编及接口设计”课程的硬件设计实验只需按照接线引脚图即可完成,学生缺乏对接口电路设计环节的应用练习。以经典的“数码管显示”实验为例,大多沿用“简单的输出接口”实验中接口设计电路进行调试,不能充分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笔者在原有的教学实验装置上,设计开发了基于8086微处理器的“接口综合设计”实验平台。该平台不但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还能帮助学生提高综合应用的能力,实现从验证性思维到设计、创新性思维的转变。

篇10:浅谈接口综合设计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应用论文

1.1平台设计方案

接口综合设计实验的建设应该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上,更加适应实验教学发展的趋势,丰富其内涵。接口综合设计实验平台的设计理念是营造探索性实验环境,注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通过融合先进的EDA技术,培养学生综合设计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接口综合设计实验是在现有教学实验装置上,融合了8086微处理器的系统仿真设计,并选用Proteus作为系统仿真软件。Proteus是一款EDA工具软件,是基于ProSPICE混合模型仿真器的、完整的嵌入式系统,软硬件设计仿真平台Proteus 7.5提供了VSMfor 8086模块,增加对8086CPU 的仿真,为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技术支撑。

结合设计的实验项目,提供了程序设计流程图、参考接口电路设计图、参考程序的范例内容,以及在Proteus环境下的仿真设计、虚拟仪器测试等内容供参考,目的是让学生利用已有范例资源直接进行虚拟仿真测试和软硬件联合调试,尽快掌握原理和接口设计方法,为后续实验的自主设计、自由发挥打好基础。

1.2 关键技术

应用Proteus进行8086接口技术仿真,主要是在Proteus ISIS中编辑电路原理图、设置外部代码编译器、编写和添加源代码及仿真调试。搭建一个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实践平台,需要解决几个关键问题。

1.2.1 I/O地址译码电路设计

现有教学实验箱上选用64个I/O地址,分Y0―Y7共8组输出,地址分别为280H―287H、288H―28FH、290H―297H、298H―29FH、2A0H―2A7H、2A8H―2AFH、2B0H―2B7H、2B8H―2BFH。8条输出线在实验箱的I/O地址处分别由自锁紧插孔Y0―Y7引出。。

结合实验箱I/O地址译码电路,利用8086微处理器和相关外围芯片构造I/O 译码电路,并存成部件组。在Proteus仿真设计环境中用到的仿真元件信息。

1.2.2 加载汇编程序

现有的教学实验箱是通过USB接口将实验箱信号传送到微机,USB模块产生的仿ISA总线信号直接从实验箱上输出。为了培养学生对于接口电路的仿真设计能力,要求学生先进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并加载到Proteus环境下的仿真设计接口电路中进行虚拟仪器测试,确定满足要求的接口电路设计方案,再利用现有教学实验箱和接口开发环境进行硬件电路接线和软硬件联调。

1.2.3 子电路设计和使用

结合精品实验项目设计的侧重点,在Proteus环境下将部分常用电路(例如I/O 接口译码电路)设计为子电路,方便学生进行仿真电路设计时直接使用。分析现有教学实验箱上I/O 地址选用情况,设计了Proteus环境下I/O接口译码子电路和使用。

2 应用案例

2.1 案例内容

以经典的“数码管显示”实验为例,其中的“显示接口综合实验”项目的实施内容以微机系统的总线结构为基础,贯穿多个接口芯片的功能应用,注重营造探索性实验环境,着重提高学生灵活应用多种接口芯片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该实验要求学生掌握数码管的显示原理,实现数码管静态和动态显示。学生经过简单的输入、输出接口实验,已熟悉接口电路设计的基本原则、缓冲器和锁存器在接口电路中的作用,对于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8255A、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芯片8253也有了初步了解。范例采用层次化设计方法,由简单到复杂,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显示接口设计的要点。

演示实验利用数码管循环显示数字单字符(0―9),在学生掌握动态显示原理后,利用数码管同时显示2个字符(如“EF”),最后利用数码管实现循环显示数字(0―99)。

2.2 应用案例的.实施过程

2.2.1 注重引导,逐步完善

在显示接口综合设计实验教学开始阶段,注重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的要求自主制订虚拟仿真实验的初步设计方案。随着理论知识的增加,学生可以自主改进方案、完善功能,并最终自主完成实验,使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锻炼,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为方便师生交流、保证实验进度,建立了“微机原理虚拟仿真”QQ群,并公布了答疑和提交仿真设计方案的邮箱(virtualsimulation@163.com)。学生在制订虚拟仿真初步设计方案的过程中,由于刚刚开始接触接口部分的理论知识,因而略显被动和随意,但在逐步深入地学习后续课程内容的过程中,会根据自己所掌握知识的更新和积累,主动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此时,学生被动思维模式转为主动思维模式,学习更具有探索性和目的性。

2.2.2 掌握相关平台的使用和流程

当学生学习了接口实验预备知识并做过简单输入输出接口实验后,对实验箱和硬件设计过程便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可以提供给学生虚拟仿真实验指导书、相关设计软件和演示例程,指导学生进行虚拟仿真环境的搭建和例程的演示。

经过这个过程,学生可以学会使用虚拟仿真软件Proteus进行方案设计和硬件实现方法。在显示接口综合实验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讲解Proteus软件的一些基本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帮助学生改进自己的虚拟仿真设计。虚拟仿真设计成功,就可以进行最终的硬件实现流程。

2.2.3 后续改进与作品展示

学生后续的实验内容为8253和8259芯片的功能测试项目,该项目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些芯片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改进显示接口综合设计方案。显示接口综合实验完成后要进行设计作品的展示。学生通过展示作品,可以发现作品的价值和有待改进之处,而且可以学习到其他同学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培养了探索精神,提升了自主设计、开发的能力和信心。

2.3 典型自主设计案例

显示接口综合实验注重基于任务驱动的情景化教

学,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性学习,营造自主探索的实验环境;启发学生在范例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主设计的任务情境,充分发挥、扩展创新;培养学生综合设计创新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查阅资料并自主制订多种设计方案,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亲身去体验实验的基础性、独创性、多样性和研究性;引导学生借助于Proteus仿真软件自主设计电路,然后把软件仿真的结果移植到硬件实验箱中,体验从仿真到应用的科学设计流程。学生自主设计的内容是:选取可以利用显示接口的项目进行方案设计,例如交通信号灯设计、抢答器设计、时钟显示设计、空调或冰箱温度设定与显示设计等。学生可自主设计项目的具体功能、可自由扩展发挥,不同侧重点的设计方案对学生灵活掌握多种接口芯片的功能与使用方法有不同的要求。

(1)交通信号灯的仿真设计案例。学生在虚拟仿真环境下初步设计实验方案、改进功能,最终实现常用接口芯片8253+8255的综合性设计方案,并利用现有实验箱完成仿真实验。该虚拟仿真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学生可以自主仿真实际环境现场。通过仿真设计,交通信号灯接口实验可以形象表达而不受硬件条件的制约,既锻炼了学生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实践创新能力。

(2)抢答器设计案例。以往的实验项目涉及的内容相对单一,设计的综合性、复杂性不高,因而设计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相对简单、明显;而由于本实验项目提高了综合性和设计性,在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变得比较复杂,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学生实验报告的分析可知,学生通过自主设计、自主实现的过程,在编程语言、逻辑思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与实践的结合等方面都有所收获和提高,并且增强了探索、挑战的信心和勇气。

3 结语

接口综合设计实验平台融合了EDA 技术,搭建了培养学生综合设计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实践平台。通过实际应用证明,该实验平台拓宽了学生的专业视野,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实现了学生从基础知识理解到综合能力提高的转变、从验证性思维到创新性思维的转变,可供相关院校参考。

篇11:传感器应用综合实验系统分析论文

传感器应用综合实验系统分析论文

1、传感器应用综合实验系统分析

传感器应用综合实验系统在各类验证性实验中应用非常广泛,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传感器的实物和辅助电路、信号调理电路及键盘显示电路全部公开,信号调理电路采用一对一模式电路设计,针对性强。而且各个模块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这样可以随意的组合出多种实验模式。

第二,系统的设计模式具有良好的扩展性。该系统的信号处理扳部分采用总线扩展模式,这样有利于将没有事先列入的传感器加入到系统中,而且可以根据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将旧的传感器更换掉,以满足实验需求。

第三,I/O控制板采用标准的RS―485总线联网,使得硬件扩展非常方便。系统在增加信号处理板和传感器模块时不需要改变I/O控制板,只需要通过RS―485总线就可实现贴近实际的工业控制系统。

第四,软件部分采用模块化设计结构。下位机提供了编程思路和例程,这样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扩展此应用系统。所以本系统可以作为传感器应用的验证性试验,同时还可以作为传感器应用的开发工具及大学生电子竞赛的培训工具。

2、传感器应用综合实验系统的几种组合方式

2.1Pc与主机和传感器信号处理板等构成系统

Pc与主机和传感器信号处理板等构成系统是传感器应用综合实验系统的几种组合方式的一种,这种系统的连接方式为利用本机配备的图形控制软件连接传感器,这种系统通常应用在计算机图形测控软件的开发实验、上下位机通讯实验、工业测控系统的开发实验、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实验、传感器的信号调理电路实验以及大学生电子竞赛培训实验中。这种系统组合方式在实验应用过程中效果较好。

2.2Pc与分散式I/O控制板和传感器信号处理板等构成系统

Pc与分散式I/O控制板和传感器信号处理板等构成系统通常被应用在利用本机配备的通信控制软件进行RS―485总线联网的传感器应用的验证性实验中,而且这个系统可以通过自行编程后用于以下实验中,包括:计算机图形测控与下位机联网的开发实验、上下位机联网通讯实验、联网的.工业测控系统的开发实验、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实验、传感器的信号调理电路实验以及单片机与485接口实验和相应的扩展实验等。这种组合方式的应用效果也比较明显。

2.3Pc机与多功能数据采集卡和传感器信号处理板等构成系统

Pc机与多功能数据采集卡和传感器信号处理板等构成系统通常被应用在利用本机配备的图形控制软件进行工控机宁数据采集卡、传感器应用的验证性实验中,这个系统也可以根据使用要求自行编程,这个系统经自行编程后可以应用到以下实验中,其中有工控机与图形测控软件的开发实验、数据采卡用与工业测控方面的实验、以工控机为主的测控系统的开发实验、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实验以及传感器的信号调理电路实验等,这个系统的应用效果也比较理想。

2.4主机和传感器信号处理板等构成系统

主机和传感器信号处理板等构成系统可用在利用主机所配备的底层软件进行传感器应用的验证性实验,这个系统经自行编程后可以应用到以下实验中,包括基于单片机的传感器应用实验、基于单片机的智能仪器仪表开发实验、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实验、传感器的信号调理电路实验以及单片机与485接口实验和相应的扩展实验。

3、结语

总而言之,传感器应用综合实验系统的应用非常广泛,而且使用效果明显,这主要源于它的各个模块的设计独立性,这使得整个系统具有灵活的组合和扩展性。而且这个系统的各个结构都可以公开,因此它在实验教学中也产生了良好的效果。这个系统的功能强大且灵活,它不仅可以完成传感器、数据通讯等验证性实验,同时还可以便于研究人员自由组合进行开发实验。

篇12:浅谈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与接地的论文

浅谈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与接地的论文

中级通信工程师论文介绍了移动通信基站防雷接地的重要性,防雷接地系统的构成和基本要求,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与接地。和实际会遇到的几种情况。

1、移动通信基站防雷接地的重要性

当今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迅速,通常,由于移动通信基站BTS天线位于室外且架设的比较高,带电的云层会在天线上产生感应电荷。如果天线与大地之间有直流通路,则电荷可以通过大地泄放,而不至于积累起来,从而也不会因感应电荷在天线与大地之间产生高电位差而引起放电。

在干燥的气候条件下,砂土、雪等与天线的摩擦也会产生静电,接地有助于减少雷击破坏、静电破坏和人为噪声,所以对于每种接地通信设备进行良好的接地是很重要的。由于接地系统的质量往往成为避免雷击事故发生的关键,所以防雷问题往往成为BTS设备安装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山区内孤立山上的BTS,雷击事件更为频繁,更应该重视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

2、防雷接地系统的构成和基本要求

防雷接地系统是由大地、接地电极、接地引入线、地线汇流排、接地配线五部分组成的整体。其中:大地具有导电性和无限大的容电量,是良好的公共地参考电位;接地极是与大地电气接触的金属带等,用于使电流扩散入地;接地引线是在接地电极与室内地线汇流铜排之间起连接作用的部分;地线汇流排为汇集接地配线所用的母线铜排;接地配线是连接设备到地线汇流排的导线接地极有垂直打入地下的棒形接地极组(用扁钢或角钢)、钢板接地极组和水平辐射的带状接地极,也有用这几种形式混合组成的复合式地网的。垂直打入地下,然后用导线连接起来的方式比破土方式好。因为重填的泥土紧密性差,接地电阻大。此外。铁塔下面的接地电阻应尽量靠近铁塔底部。

接地引线不能用扁平编织线或绞合线,因为它们容易被腐蚀氧化,并且有较大的电感和互感,对泄放浪涌电流不利,故最好采用镀锌扁铁或¢16~¢18的'螺纹钢。它与避雷针和接地体的连接建议采用烧焊,其烧焊接触缝长度应大于20cm,以防止大电流通过时因接触面小而发热引起严重脱焊。避雷针、引下线和接地体等整个防雷接地系统,最好采用相同的金属材料,以防止长期的电化学反应使接地线遭受腐蚀而接地不良。尤其要避免铜与镀锌铁制件直接接触,因为铜锌会在接触面上形成铜锌电池而很快腐蚀。当接地线从楼顶引下时,应防止靠近其他导体或与其作平行布置,即使其他导体接触、地也应该相隔2m以上。当接地引线必须穿金属管道时,则必须使引下线在被穿过的导线的两端与导线相连接,此金属也称为地线的连接线。

地线排一般分为室内接地排和室外接地排,室内接地排通常安装BTS、电源机柜较近且与走线架同高的墙上。室外接地线通常在馈管窗外附近(1m内)。接地排用铜排做成。自接地排至各种设备的连接电缆(称为接地线)要尽量短。最后,室内接地排通过一根单独的黑色接地线引至楼底接地极。室外接地排可用一根黑色接地线(95mm2)连接至楼底接地体。防雷接地系统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接地电阻的要求:接地电阻主要包括:土壤电阻、土壤和地电极之间的接触电阻、地电极自身电阻、接地引下线电阻等,由于后几种电阻很小,一般可忽略不计,所以接地电阻主要是指土壤电阻。降低接地电阻是实现雷电流泄流的关键,雷电流通过单根引下线的全部电压降计算公式为其中为电压降,单位;为雷电流,单位:;为接地装置电阻,单位;为单位长度的电感,约为1.5 ;为引下线的长度,单位;为雷电流的陡度,单位。从公式可以知道在防雷接地装置中,接地电阻阻值越小,则瞬间内冲击接地电压降就越小,雷电时设施的危险性就越小。不同设施对接地电阻的要求稍有差异,移动通信基站基座≤4Ω、天馈线金属屏蔽层≤4Ω、信号避雷器≤10Ω、电源避雷器≤4Ω、安全保护地≤4Ω、通信机房≤1Ω。系统设计时要正确规划、符合规范参数。②联合接地的要求:IEC(国际电工委员会)和ITU-T(国际电信联盟)的相关防雷接地设计规范中都不再有单独接地,而是建立公共地网以防雷,即电源地、工作地、保护地等在公共地线上连成电气一体化,以建立零电位参考电平平台。移动通信基站中,防雷接地为针对雷击防护采用的泄流接地;工作接地为直流电源接地;保护接地为室内设备机壳接地。

3、移动通信基站BTS接地的几种实际情况

3.1 利用现有的避雷带

当BTS所在大楼有较可靠的屋顶避雷带、防雷接地及工作接地时,BTS的接地应利用大楼现有的接地装置,但必须测试其接地电阻值。如果测试结果不符合要求。应增加接地体,使接地电阻满足≤5Ω的要求,如果大楼的防雷接地与工作接地分设接地体,而且经实际测试防雷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大于工作接地电阻时,应增加接地体,使其阻值降到与工作接地的电阻相同或更小一些。天线、天线杆/塔、馈线及屋顶走线架与屋顶避雷带做可靠的连接,连接点不能少于两点。如果天线附近没有避雷带,则专设下引线沿外墙引至接地体,不要引入机房的接地排上。

3.2 大楼没有避雷带

当所在大楼没有现成的屋顶避雷带时,应架设一定数量的避雷针,使天线顶端处于避雷针的保护角之下,并同时将避雷针接地线直接引至楼下接地体。

3.3 BTS设有天线铁塔

当BTS设有铁塔时常采用三合一(即联合接地)系统。这种情况,一般都把整个机房设计在铁塔的避雷保护范围内,机房顶可以不设避雷带,但机房四周可以仍需埋设一闭合接地环,使机房的地电位均衡分布和缩短接地引线。这个闭合接地环与铁塔的均压接地环在地下连接在一起。铁塔的塔脚也应该互相连接起来,然后再多点与均压环相连。天线的同轴电缆必须安装在铁塔体内,以防止大电流贯穿同轴线。接地时需用大截面导体,才能达到电阻低,热量高、引线电感小、趋肤效应也小的要求。

4、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与接地

4.1 供电系统的防雷与接地

(1)移动通信基站的交流供电应采用三相五线制供电方式。

(2)移动通信基站宜设置专用电力变压器,电力线宜采用具有金属护套或绝缘护套电缆,穿钢管埋地,并引入移动通信基站,电力电缆金属护套或钢管两端应就近可靠接地。

(3)当电力变压器设在站外时,对于低处年雷暴日大于20天、大地电阻率大于100Ω/m的暴露地区的架空高压电力线路,宜在其上方架设避雷线,其长度不宜小于500m。电力线应在避雷线地25°角保护范围内,避雷线(除终端杆外)应每杆做一次接地。为确保安全,宜在避雷线终端杆的前一杆上,增装一组氧化锌避雷器。

(4)当电力变压器设在站内时,其高压电力线应采用电力电缆从地下进站,电缆长度不宜小于200m,电力电缆与架空电力电缆连接处三根相线应加装氧化锌避雷器,电缆两端金属外护层应就近接地。,

(5)移动通信基站交流电力变压器高压侧三根线,应分别就近对地加装氧化锌避雷器,电力变压器低压侧三根相线应分别对地加装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变压器的机壳、低压侧的交流零线,以及变压器相连的电力电缆的金属外护层,应就近接地。出入基站的所有电力线均应在出口处加装避雷器。

(6)进入移动通信基站的低压电力电缆,宜从地下引入机房,其长度不宜小于50m。电力电缆在进入机房交流屏处,应加装避雷器,从屏内引出的零线不做重复接地。

(7)移动通信基站供电设备的正常不带电的金属部分、避雷器的接地端,均应做保护接地,严禁作接零保护。

(8)移动通信基站的直流工作地,应丛室内接地汇集线上就近引接,接地线截面积应满足最大负荷的要求,一般为35~95mm2,材料为多股铜线。

(9)移动通信基站电源设备应满足相关标准、规范中关于耐雷电冲击指标的要求,交流屏、整流器应设有分级防护装置。

(10)电源避雷器和天馈线避雷器的耐雷电冲击指标等参数应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4.2 铁塔的防雷与接地

(1)移动通信基站铁塔应有完善的防直雷击及二次感应雷的防雷装置。

(2)移动通信基站铁塔采用太阳能灯塔。对于使用交流电馈电的航空标志灯,其电源线应采用具有金属外护层的电缆,电缆的金属护外套应在塔顶几进机房入口处的外侧就近接地。灯塔控制线及电源线的每根相线,均应在机房入口处分别对地加装避雷器,零线应直接接地。

4.3 天馈线系统的防雷与接地

(1)移动通信基站天线应在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接闪器应设置专门雷电流引下线,材料宜采用40×40mm的镀锌扁钢。

(2)基站同轴电缆馈线的金属外护套,应在上部、下部和走线架进机方入口处就近接地,在机房入口处的接地,应就近与地网引出的接地线妥善连通。当铁塔高度大于或等于60m,同轴电缆馈线的金属外护套层还应在铁塔中部增加一处接地。

(3)同轴电缆馈线进入机房后,与通信设备连接处应安装馈线避雷器,以防止自天馈线引入的感应雷。馈线避雷器接地端子应就近引接到室外馈线入口处接地线上,选择馈线避雷器时,应考虑阻抗、衰耗、工作频段等指标与通信设备相适应。

4.4其他设备的防雷与接地

(1)移动通信基站的建筑物应有完善的防直击雷及抑制而次感应雷的防雷装置(避雷网、避雷网和连接器等)

(2)机房顶部的各种金属设施,均应分别与屋顶避雷带就近连通。机房顶部的彩灯应安装在避雷带下方。

(3)机房内走线架、吊挂铁架、机架或机壳、金属通风管道、金属门窗等均应做保护接地。保护接地引线一般宜采用截面积不小于35mm2的多股铜导线。

5、结束语

随着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和防雷措施不断创新,只要在工程测量不断优化研究,充分了解雷电可能的方式采取全面入侵,多层次、全方位的保护,可以实现有效的防雷效果。

篇13:理论整合与应用初探论文

理论整合与应用初探论文

一、问题的引入:财务管理目标新解

现代企业作为从事团队生产的经济组织,必须解决好两大关键问题:计算投入要素的生产率;计算投资回报扎抛开其在制度经济学中的宏观意义不谈,仅就微观层面上的操作而言,这两点都与财务管理有关。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目标的根本一致性,是公认的理论研究前提。但是,财务战略又不等同于企业战略,而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事实上,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在当前的学术观点中通常被认为是侧重于“价值”角度,而较少从“物质”(或技术)角度去考虑,恰如一种观点所述:价值运动是物质运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物质运动。显而易见,财务管理目标与财务战略的地位相似,也具有相对独立性(侧重性)。

传统上认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常常取以下三者之一: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后两者由于反映了时间价值原理、风险与报酬对称等原理而受到重视。但片面强调股东财富最大化因不符合政治经济条件的现实而难以被接受;企业价值最大化能够为所有利益相关者所接受,比较而言应该是最佳的目标选择;利润最大化与前述现代理财观念相左而屡受谴责。

笔者认为对理财目标的理解应当综合考虑以下几点:第一,不同组织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可以而且应当有不同的财务目标。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之间,初创阶段和成熟阶段的企业之间显然不能追求相同的目标。第二,理论上算定的财务目标应当是一个可供选择或组合使用的目标集,而不是单一的衡量指标,某项目标只能够被理解为是满足某一特定假设平台的目标。第三,理财目标不能仅仅从终极静态的价值角度去理解,还应当考虑动态的物质、技术过程的因素。在控制权向技术结构阶层转变(从银行家手中转移到工程师手中)的情况下,技术增长是确定理财目标时不容忽视的基点。第四,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可能没有想象的那样不合理。在对价格和技术完全了解,并假设企业只为外部人生产的情况下,利润最大化是一种合乎逻辑的目标选择的结果。

根据以上讨论,本文认为,在当今国内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的情况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当更多地关注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的技术创新对财务管理提出的要求。财务管理只有通过价值管理促进技术增长、增强产品竞争力、从而实现产品价值,才能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

二、战略财务管理与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盗合

企业战略管理从本质上看就是将企业看作是受环境影响和推动的自适应系统。在融入更高层次的国际竞争领域的过程中,开放型经济势必要求企业充分关注市场环境中的商业机会并及时作出反映。一旦市场定位明确以后,谋求实现这一价值定位的关键,就是开发其所依赖的“技术”条件。

技术因素之所以重要是基于以下考虑:现代企业价值最终只能通过向消费者提供产品来实现企业的价值,这里的产品取广义的概念,既包括工业部门的商品产品,也包括服务部门的服务产品;产品的价值根本上决定于其所采用的劳动技术,这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对工业部门来说,强调技术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而对服务部门来说,强调技术因素“似乎”过于牵强,但是一旦我们认识到服务质量最终体现在一系列以人为本的细微服务技术时,这一点便很容易被接受。

企业战略管理强调,以正确的经营思想作为优化战略的先导,因此要求企业树立质量第一观念、市场观念、竞争观念、金融观念、时间和信息观念、以人为中心的观念以及法制观念。笔者认为,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应强调“技术优先”的思想,技术发展是企业目标定位能否实现、从而企业价值能否实现最大化的决定因素。因为,企业的发展最终取决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战略财务管理也应当着眼于支持技术发展,正所谓财务成长的幅度难以超越技术增长的限制。

笔者强调财务战略的技术基础,用意在于试图纠正长期以来关于“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工作”的提法所造成的片面影响。事实上,从企业经营战略的角度来看,所谓“资本运营、资本操作”等都是次级层面的观念,真正应当被重视的是企业持久、创新的技术动力(当然,此处无意否定资本运营的重要意义)。包括财务战略在内的企业经营战略,应当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对于我国企业竞争力严重不足的现状来说,强调这一点尤为重要。

战略财务管理与战略管理会计二者都强调与企业战略相融合,对于财务管理学与管理会计学的关系问题,不乏有仁智之见,但很难统一。一个简单的设想是:既然财务管理学和管理会计学都必须依赖于以会计资料为主的企业经济信息,才能进行分析、决策,而且它们在方法论上并无太大的差异,因此可以考虑学科的整合问题。这种设想由于遭遇诸多阻力而难以实施。但是在战略层面上,战略管理会计和战略财务管理融为一体的可能性和现实性都大大地加强了。普遍认为,管理会计的显著特色是擅长短期经营决策,而企业战略管理关注的多是长期性的规划,这是财务管理学的强项所在。从国际上的学术进展来看,目前战略管理会计所关注的四个领域包括目标成本法(Target Cost)、战略成本分析(Strategic Cost Analysis)、产品生命周期法Life Cycle Costing)和平衡财务与非财务

绩效表(The Balanced Scorecard)。显而易见,战略管理会计的控制职能受到了格外的重视。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财务管理也应当为技术创新服务,财务管理的中心不再仅仅局限于“价值”角度,而是日益关注“技术”层面的支持作用,民生银行股票发行与上市文件中对科技投资的分析,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既然战略财务管理与战略管理会计都以支持“技术增长”为目标,我们当然可以循此思路将二者整合为一个整体性的学科,从而更有效地研究增进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问题。

三、成本管理:战略财务管理的一个应用剖面

实现企业价值的前提是企业向消费者提供性能价格比合适的优质产品。依据公式“价值(V)=功能(F):成本(C)”可知在竞争的情况下,由于产品功能F是大致相当的(否则便不构成竞争),这时起决定作用的便是成本C.事实上,成本控制水平确实在企业中被广泛用于评价财务经理的业绩。在均势竞争态势下,对评价企业经理业绩的关键指标是成本水平,在这一点上战略财务管理和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是一致的。

理论界关于成本管理的著作颇丰,比较有综合性的成果是Emst & Youngo提出的TCM(全面成本管理)方法体系,TCM体系由三种方法构成:其一是业务过程分析(Business Process Analysis;BPA);其二是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ABC);其三是“持续的'改善”。这种方试体系的综合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TCM体系进一步发展了价值链(Value chains)分析的理论。自从Pone,(1985)首先提出价值链分析模式以来,对环境的全面分析就备受战略决策者所瞩目。TCM体系中的BPA就是对企业业务过程的全面分析,其中要运用价值链分析的方法。第二,重视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作业成本法与传统的成本方法相比并无太多差异,我们不应将之视为一种“全新”的方法。从根本上讲,ABC只是将成本分配标准更进一步地分解为多个成本动因(cost dHver,或译为“成本元”),增强了成本分配的准确性。循此思路,TCM体系运用ABC方法的目标是衡量每一项作业对企业价值增值的贡献,因此也体现了“战略”的特征。第三,BPA与ABC之间相互联结。正如Porter所说,作业分析的重点是价值链之间的连接关系,通常包括内部连接关系和垂直连接关系。通过分析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差异,并运用作业分析寻找新的价值链关系,可以实现持续改进成本管理的目的。

如果说均势竞争中管理绩效的主要衡量尺度是成本,我们可以认为战略层面的成本管理有助于企业在动态环境下,有效地通过成本管理增加竞争力。其作用方式就是使F/C=V变大。当然,在成本C变小的同时,功能F的技术因素不应被降低。这样,战略财务管理就得以实现“通过价值管理支持技术增长、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的。

四、尝试性的结论与应用设想

战略层面上,战略财务管理和战略管理会计可以合二为一,没有必要分成两个学科进行研究。本文以成本管理为例将之融为一体,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整合的可行性。笔者认为,之所以应当如此,是因为战略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的目标从根本上说是为了使价值管理服务于技术增长,而后者恰恰应当是现代企业产品战略的核心问题。

在我国,很有必要强调“技术增长”的重要性,围绕这个中心做好战略财务管理,有助于增长国内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迈向国际市场的今天,树立这一经营思想,更为重要。有研究表明,战略财务管理方法不必等到企业全部条件成熟才施行,即使部分地实行,也会有较好的效果。当然,诚如邯钢经验所示,核心领导的重视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注释:

①[美]德姆塞茨著,段毅才等译,《所有权、控制与企业》,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②凡勃伦(1921)、加尔布雷斯(1967)持此观点,转引自:[美]德姆塞茨著,梁小民译,《企业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③本文仅就企业动机而言,不涉及教、科、技之间的关系问题。

④Ernst & Young. Ernst & Young Gide to Total Cost Management. Tohn Wiley & Sons, INC.1992

相关专题 防雷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