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型企业资产管理系统选型探析论文

jimsense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jimsense”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制造型企业资产管理系统选型探析论文(共11篇),欢迎大家分享。

篇1:制造型企业资产管理系统选型探析论文

制造型企业资产管理系统选型探析论文

一、问题和背景

H公司是美国霍尼韦尔公司于在中国投资的一家中型制造型企业,其在实施资产管理系统前所存在的问题和其他内资企业相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主要的问题有:

1.设备实物信息不完整,不统一。公司成立数年来,由于产线产品的变化,于不同时期,购买了诸多生产设备且型号复杂,在购买之初,未纳入统一的信息管理,也没有设备台账,现有的信息中缺少位号、厂商信息、备件信息等设备管理关键信息,给实际管理造成了极大的不便,甚至影响到设备的稳定运行。

2.设备维护维修记录不完善,维修作业管理不善。这主要表现在维护维修作业档案和知识库缺失;设备出现故障往往不能及时通知到维修人员,造成设备停机时间过长,影响了生产效率,此外维护作业安排也是被动式安排,往往出现问题才派工维护,维修人员的工作时间和绩效也难以记录和考核。

3.资产缺乏生命周期管理。首先,备采购流程不明确。前期在设备申请和采购过程中不区分一般物料和固定资产,因而资产设备在申请和请购过程中缺少工程维修部和财务监控审批,有些设备作为易耗品购入使用,有些设备到了现场并投入使用,但工程维修部和财务部却未进行登记入账。其次,现场设备损坏没有严格的上报流程,经常有设备损坏后拆除修理,但却未在设备台账上更新,造成账实不符。

二、选型原则

,根据美国总部战略规划,这个工厂被赋予了更重要的战略地位,更多的产品将转移到这个工厂生产,现有的资产管理方式已经不能符合战略发展的要求,所以,H公司决定实施资产管理系统。由于H企业资产管理面临的上述问题和实施资产管理系统的复杂性,H企业在选择具体资产管理系统时遵循了下述原则:

1.功能与技术并重原则。技术过低的企业资产管理软件是没有生命力的,但技术过高对中小企业不适用;功能较弱则仅能满足部分要求,功能过多却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有些功能闲置的现象,且会增加采购成本。H企业准确的把握了二者的结合点,且坚信只有适合企业的软件才是最好的软件,而不盲目追求高技术。

2.信息集成原则。鉴于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内部各模块之间的`信息高度集成,为了实现数据统一管理,软件设计时需要预留字段及接口,以备企业将来根据业务需求变化时系统进一步升级优化之用。

3.易操作性原则。优秀的资产管理软件能够将系统管理的理念和国人的操作习惯和操作逻辑有机的结合起来,所以此类软件容易操作、界面架构清晰、便于上手和接受。

4.关注后续服务原则。H企业的员工多数年轻,经验不足,所以H企业特别注重实施此系统的后期服务,通常包括:培训、维护、升级、二次开发等,对其所涉及到的具体内容、实现的方式方法、达到的程度和费用在选型时也进行了审慎的评估。

5.注重将来需求原则。H公司根据自身的战略规划,特别强调了此软件的使用周期,在使用期间内,企业不希望有软件过多的更新换代,所以希望现有产品能有一定的前瞻性,即可以满足未来产品升级、复杂技术的需求。

三、选型因素

1.软件质量。这主要考虑了软件采用的IT技术构架及整体性能两个层次,在技术方面,高质量的企业资产管理软件一般具备以下特性:符合主流技术、采用先进的系统技术架构、兼容性好,能够整合不同软硬件、采用标准化软件结构、二次开发工具强大、软件内部的集成水平高。在功能方面,主要考量与其他系统的集成性及扩充性两方面。在易用方面,主要考虑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实施方面的易用性以及操作流程简单明了、操作界面具有较好亲和力等。

2.软件供应商的综合实力。企业资产管理系统的实施必然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工程,所以必须考虑各候选供应商的综合实力。

3.现有ERP系统和未来的资产管理系统的兼容性的。在此基础上H企业又对自己的需求在高低两个层次进行了深入分析。

4.成本和预期效益。H企业在选型时对企业资产管理系统的成本和预期收益进行了综合评估。这些成本主要包括软件价格、项目咨询费用、教育培训费用、维护费用以及配套的基础设施费用等。

四、选择过程

1.现状与需求分析。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根本落脚点和出发点就是了解目前企业设备管理方面的瓶颈问题进而明确具体的信息化应用目标和需求。在选型过程中,H企业对自身的设备管理现状与需求进行了现状分析,并按重要性提出了4大类18条具体需求。

2.确定项目预算。在进行企业资产管理选型时,H企业要对总投资进行了规划和预算。只有明确的预算,在选择企业资产管理功能模块时才能对于哪些功能模块目前就上,哪些功能模块可以后补添加做出科学的判断和决策。既不能过于计较成本而影响工期和质量,也不能不计成本盲目投入。

3.成立选型机构。在明确了需求和项目预算之后,H企业成立了专门的企业资产管理项目小组。这个小组成员包括需求部门、IT技术人员、财务人员、高层管理者等关键部门和人员。

4.比较多家供应商。各种软件有各自专注的领域和行业,其设计理念存在一定差异性。在选择这些供应商时,首先排除了不符合本企业所在行业特点,或者综合实力较弱的供应商,然后评估了供应商的实施团队和特点以及规模、行业特色、业界中的声誉、价格等。

5.系统演示比较。企业资产管理系统供需双方都正确的理解需求含义及实现手段的最好方式是进行系统展示。H企业将自己典型业务样本提供给企业资产管理供应商,让企业资产管理供应商用企业的数据进行演示,根据企业的实际流程当场演示各部门操作,以确定演示结果是否满足企业需求。

6.最后决策及实施前的准备。根据多轮选型的结果,H企业选择了国内某软件公司开发的系统。此后,资产管理系统项目小组围绕不影响生产且能促进生产为目的开始为此系统的实施做准备。

篇2:离散制造型企业如何冷静面对ERP的选型

“上ERP找死,不上ERP等死”,业界人士经常这样说,咋一听,这样的言论确实让人感到担心。难道ERP就真的这样神秘?中国的制造业难道就没有适应ERP成长的土壤吗?回答肯定是否定的。纵观这几年ERP发展的历程,许多中小型民营企业在ERP的选型和实施过程中脱颖而出,在信息化的帮助下,他们走上了高速发展之路。之所以能够成功,关键在于他们能够正确认识到ERP的选型和注意实施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

在离散制造型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ERP的实施和应用是软件的重点和难点,难就难在它不仅仅是技术项目,更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业务订单管理、生产计划、采购计划、库存管理、财务核算等。因此,做好ERP软件的选型工作就格外重要。其实,很多企业选择走上ERP的道路也是被逼的,当企业的生产效率低下,物料供应十分不顺畅,工厂不能按期交货,库存积压非常严重的时候,很多企业领导便萌生出赶快上马ERP系统的念头。当然,他们的想法是对的,因为在这个时候,最急需的是建立一个制造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满足生产需要。

有这样的一个案例,一家生产五金产品的民营企业生意特别好,不愁订单不足,令他们头疼的是老是不能按时完成客户的订单。企业老总觉得生产计划制定的没有问题,也进行了产能分析,觉得负荷计划制定的也合理,应该能完成订单,但是每次还是无法按时交货。

经过分析,结果发现了这样的问题:生产计划部门做好了计划,上午10点到12点,组装A产品,从下午1点到5点,组装B产品。A产品和B产品各需要一个零配件,分别是X和Y配件,由五金车间来加工。五金加工车间主任是这样认为的:我不管装配车间上午装配A还是B,这和我无关,我所接到的加工订单是加工X和Y。为了节约成本,车间一次性把X的模具上线。把料从仓库领出来后,先将所有的原材料全部冲压成X,下午再换模具生产Y。上午虽然保证了组装A产品,但下午B产品的组装就没有办法进行了。这样一来,整个企业的生产计划就被打乱了,这时只有再去调整计划赶紧装配C和D,但是,却发现存在同样的问题。

这位五金车间的主任是和老总一块打天下的元老,分厂的厂长都要让他三分,没有办法进行管理。企业的月计划和周计划虽然都没有问题,但是在具体的日计划落实上却出了问题,从而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生产的正常组织和管理。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由于没有共享的制造信息品台,造成内部信息不畅通,结果供应链断绝,严重影响到总装配的生产,造成生产效率低下。同时也反映了当一些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规模扩大了,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丧失规范性,“人治”的弊端逐渐显露,甚至发生冲突,严重影响到生产的正常运转,急需业务流程重组(BPR)。所以说,上马ERP项目是当务之急。

随着ERP在国内的发展,目前市场上的ERP产品上千种,层出不穷,看上去眼花缭乱,选择一个好的ERP软件必须花费一些功夫,ERP软件的选型是整个项目的开头,自然不能疏忽。我们必须冷静的去面对ERP的选型。根据行内的经验总结,上ERP项目,选择合作伙伴是关键,采用商品化ERP软件是趋势。一个好的合作伙伴(软件供应商)除了在软件产品上有较大的优势外,在软件的技术支持、实施顾问的专业素质以及售后服务方面更胜一筹。从这些年的发展趋势来看,绝大数企业是采用商品化的ERP软件,因为当前市场上商品化的ERP软件已经非常成熟,并且运行起来比较稳定,实施周期短,有良好的售后服务体系和技术支持,成功率很高,

自己开发软件耗时长,稳定性差,实施起来比较困难。根据离散制造型企业的特点,在企业初次选型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必须明确企业需求和应用的目标,也就是说企业要通过ERP的实施,迫切需要解决那些问题,是生产制造的问题、财务管理的问题、还是物流供应链的问题,只有在做需求分析时,在各部门进行统计和调查,要求每个部门将自己在实际工作中产生的需求记录下来,然后项目组集中进行分析和筛选,找出主要问题点。需求分析要尽量做的清楚详细,覆盖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包括销售、计划、采购、仓库、车间订单管理、财务等方面,根据这些需求制定适当的实施目标。有的企业不了解实际的需求,给予ERP系统过高的期望,给实施团队较大的压力,结果逐渐丧失信心,导致项目的失败。

二,充分了解国内典型ERP软件应用情况,在选型过程中,要针对本行业的生产特点,了解同行业应用ERP软件的情况。目前,国内高端的ERP产品主要有SAP的R3,ORACLEAPPLICATION这两种产品。它们功能强大,软件适合多种制造环境和许多非制造业环境,多种语言,产品非常复杂,实施难度较大,实施周期长,软件和服务费用高。这类产品适合跨国集团和国内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根本就不适应中小型企业的需求,如果仅仅是为了贴金,好大勿小,最终是劳命伤财。中端的ERP产品主要有国外的Baan、QAD、MANMAN、JDE、MOVEX、Symix、softbrand及国内的金思维、金航数码、和佳、用友、金蝶、博通等。这类产品不是太复杂,它具有ERP、CRM、SRM的基本功能,各自具有一定的专业面,实施较容易,软件和服务费用适中。比较适合中小企业.但选择国外软件的用户一定要注意此类软件财务模块的本土适应性问题,因为国情不同,国外软件的财务报表、报税功能、账务匹配等可能与国内的财税系统发生冲突,必须要想办法去避免。

三,客观的评价ERP软件的功能,当企业进入选型阶段后,一些软件供应商闻讯后会蜂拥而至,当然,他们所推荐软件的功能也是参差不齐的,如何慧眼识英雄,就靠我们在软件演示的过程中去把握。一个好的ERP软件,首先它的界面操作起来非常简单方便,模块的功能一目了然。企业在选型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软件供应商的相关资料,成功实施过的企业,其产品的优缺点等,在演示过程中,重点留意该软件对物料清单(BOM)的要求、产品工艺结构的描述、供应商的采购合同管理、典型客户的销售合同管理等具体模块,发现有疑问的地方马上发问。现在的实施顾问有一个特点,都喜欢用一些专业的术语,讲一些大理论,让人听起来迷迷糊糊,找不到核心。如在讲到BOM的时候,往往会讲到很多种BOM类型,有设计类物料清单(EBOM)p工艺类物料清单(PBOM)和制造类物料清单(MBOM);还有按照使用范围来划分的:狭义的BOM、广义的BOM、扩展的BOM;还有按照用途分的:销售BOM、制造BOM、设计BOM、维修BOM等,而事实上,ERP实施的过程中能够用到的只有一种BOM,我们称之为物料清单。其工艺流程信息和资源都是在物料的属性参数里面定义的,通过BOM为基础串联起来,这才是我们需要真正掌握的。

四,ERP软件的价格,行内有一句话可以总结,就是说“只有对的,没有贵的”。贵的ERP软件不一定就好,便宜的ERP软件不一定适合你。所以,我们只买我们需要的并用的上的模块,没有必要做到大而全。我们都知道ERP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成,一个ERP系统包括了很多模块,我们可以经过挑选后来购买它,否则,你买回去后,这些模块也是闲置的,白白浪费资金。有的公司不需要财务模块,他们有独立的财务系统,有的公司不需要批号跟踪模块等。与此同时,我们还要考虑今后软件升级的问题,是否包括在服务范围之内,实施顾问的费用如何支付。因此,合理的设置顾问天数也可以节约一大笔资金。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软件的选型是ERP项目整个实施进度中的第一步,能否走好,直接决定今后ERP项目实施的效果。面对选型,我们要沉着冷静,做好充分的准备,不好高骛远,不追求虚荣,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只有这样,ERP项目的成功实施就会在把握之中。

篇3:企业IT资产管理系统设计研究论文

如今我国的信息技术处于迅猛发展的阶段,企业业务与IT系统的融合也越来越密切,许多的大型企业都是依靠计算机的管理程序进行企业管理。伴随着企业管理日益信息化的发展进程,越来越多的信息设备被引进和利用,IT资产也成为企业的重要资产组成部分。企业IT资产主要是指企业中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带来收益的硬件、软件和信息资产。采用IT资产管理系统对企业进行信息化的管理可为企业节省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在企业的业务成本、运行与管理和工作效率各方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企业对IT系统的要求上升到新的高度,更加追求IT系统的可用性、可靠性和安全稳定性。可是企业IT资产系统存在统计成本高,更新管理和信息跟踪难的问题,且要求管理人员在资产安装、使用、变更、报废回收的整个资产生命周期中都能完成科学合理的管理工作,又是对管理人员自身技术能力的一大挑战。因此进行企业IT资产管理的优化,使其能够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是企业管理人员首要考虑与解决的问题。

1IT资产和IT资产管理的特点

IT是InformationTechnology的简称,即信息技术,IT资产简单的讲就是信息技术个人或集体所属的资源,具体可分成实物资产,软件资产和信息资产等。实物资产,即硬件,它的特点是属于固定资产,易磨损,更新速度快,且更新成本高;软件资产的特点是属于无形资产,企业购买的只是软件的使用权,并可升级可复制;信息资产的特点是可复制性和依赖性。企业的IT资产管理系统是指以个人计算机为基础的综合资产管理系统,是将从企业中日益增多的个人计算机、各种信息产品、工具、备品、租借品等IT资产的信息通过数据库进行的一体化管理。使用IT资产管理系统可有效降低成本和自动化资产生命周期,帮助企业更好的了解资产成本、风险和合同,从而做出更为明智的决策。与IT资产的各个特点相对应的IT资产管理的特点有企业IT实物资产的管理是实物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是异构系统集成的管理;对软件资产的管理是许可证管理、补丁管理、升级管理;对信息资产的管理是对信息要求、获取、服务与退出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包括信息的检索、备份、复制和存储。IT资产管理人员对企业IT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要立足于IT资产与IT资产管理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2现阶段我国企业IT资产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

尽管在我国现阶段,企业业务与IT系统已经相当融合,IT系统在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第一,IT资产统计成本高,企业需要经常统计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IT资产情况,且每进行一次统计都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第二,IT资产更新管理难,企业中IT资产的转移、维修、报废、升级等都会对IT资产信息的统计造成很大的麻烦。第三,IT资产信息跟踪难,IT资产数量过于庞大,内容也相当复杂,而且信息的更新速度十分快,这让企业对IT资产信息的跟踪工作难度加大。第四,IT资产效用评估难,IT资产的效益回报都是以隐性服务效益为主的,对它的效用评估很难有一个清晰具体的把握。如何对IT资产的整个生产周期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是每一个管理工作者面临的挑战。在进行对企业的IT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当前的发展问题,以做到研发最有价值最贴切实际的企业IT资产管理系统。

篇4:企业IT资产管理系统设计研究论文

企业IT资产管理系统是集管理与服务为一身的系统,对它的设计应该致力于令它满足企业对它的实际需求,即要求企业的IT资产管理系统能够正确管理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及相应职员的详细信息;能够根据用户的不同身份采取不同的管理手段,为用户提供相适应的权限;能够对系统功能的增删改查进行实时控制;能够及时收集资产迁移等变动信息,并提供详细准确的资产使用情况报告;能够提供相应的系统安全管理,用户登陆和相应的安全验证管理;能够为管理部门的工作决策提供数据支持等等,总之设计企业IT资产管理系统的最终目标是利用该系统实现企业IT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帮助企业降低成本,防范风险,以提高工作效益。另外对企业IT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对系统的设计应力求操作的简便,使每一个员工都能进行正确的操作。第二,要将系统中的数据格式相统一,使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各种数据得以标准化,这样的话方便企业内部的.合作,有利于达成数据的一致和成果的共享。第三,要保证系统的稳定性,这是保障整个企业的工作可以顺利进行的关键。第四,对企业IT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要注意系统的发展环节,要为系统日后的更新升级留有充足的余地。

篇5:企业IT资产管理系统设计研究论文

根据系统功能、IT资产管理系统分为设备管理、配件管理、耗材管理和报表统计等模块。企业IT资产管理系统的实现也主要是指这六大模块功能的实现。设备管理的功能在于对所有设备的登记、领用、归还、处置、档案卡、整合、拆分、查询、打印,设备登记环节包括设备登记、设备修改、设备删除和设备入库。对设备入库的管理主要是对入库设备设置为可用或不可用,对于不可用的设备、不发生领用归还等操作。设备领用是指完成员工做设备的领用登记工作,主要登记更改设备状态、增加设备领用的流转信息、增加设备所携带配件的流转信息。其他的设计工作还包括设备使用人变更、设备归还、增加和更改配件以及样本维护。软件管理实现是指实现软件管理对全公司所有软件的登记、领用、归还、处置、档案卡、查询、打印等功能,具体的要求与设备管理相同。服务合同管理的实现主要是实现资产维修管理功能,并实现所有服务登记、档案卡、打印、查询等管理功能主要包括资产维修、维修登记、档案卡三部分。对配件管理的实现是指实现所有配件的登记、领用、归还、档案卡、查询等管理功能,主要包括配件登记、配件领用、配件归还和档案卡四部分。对耗材管理的实现也主要指的是企业内所有耗材的登记、领用查询、打印等管理功能,主要包括耗材登记、耗材领用和耗材统计三方面。报表统计的实现是将所有的IT资产信息化的过程,要求做到按时间、职能部门、品牌对设备进行统计;按时间、职能部门对软件进行统计;按时间、职能部门对配件进行统计;按时间、职能部门对耗材进行统计,并且报表统计还支持组合查询和复杂条件查询。对工作日志管理的实现主要是维护设备、软件、配件以及耗材的类别信息,而类别管理主要分为类别添加、类别修改和类别删除。

7结语

该文对企业IT资产管理系统的特点、发展现状以及对企业IT资产管理系统设计的思路与需求,具体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日后我国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依据,对促进企业IT资产管理系统的进一步完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篇6:企业IT资产管理系统设计研究论文

5.1系统管理模式设计

IT资产在进入企业内部之时都要事先进行档案卡的设备,将IT资产的流动过程和维修过程都一一纳入档案卡之中。档案卡中的数据应分为动态数据、静态数据和配置数据三种,分别记录档案卡的流转记录;类别、名称、厂家、登记人、ID、价格、入库时间、资产所属等信息;配属零配件的信息。

5.2系统功能的设计

软件、设备、配件、耗材、服务、系统、报表等八项管理内容共同组成了管理系统设计的重要内容。具体来说,设备记录、领取、查询等相关硬件的管理都属于设备管理的范畴,而进行设备管理的第一步就是工作人员要对相关设备进行入库登记,只有经过入库登记的硬件设备才能够按规定领取使用。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下面几个原则:第一,通常情况下,入库的新设备都将被默认为“已入库可用”状态;第二,更改入库设备状态时,只有“已入库不可用”和“已入库可用”两种情况下选择;第三,领用、外借以及等待处理是设备出库仅有的三种装填,其中等待处理状态的设备可对其进行相关处理,标记“已入库可用”状态的设备能够进行外借和领用处理;第四,在“报废”功能中对相关设备进行一定的修改、增加,同时将报废配件状态设置为“已处置”,且在处置原因一栏中填明是报废;第五,对配件进行相关的管理和设计时,主要是有效实现对配件的入库登记、领取、处置以及归还等作用,并将这几个作用前后有机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配件管理体系;第六,对设备进行管理时,还需要注意的是,对那些已经删除的配件要标记“已入库状态”,且能够领用。在对设备进行报废处理时,可以直接进入配件中的“已处置状态”,此时的配件将不可以做领用处理。在管理耗材时同样需要重复上述的方法,将入库登记、申领等作用有机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的耗材管理制度。在对耗材管理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可分别对耗材设置“已入库”、“已领用”、“可领用”、“不能领用”等四种状态。管理服务合同可具体分为两个方面,即外包服务和附属服务,其中设备的维护、网络运行以及应急支持等服务属于外包服务。而合同中规定的采购服务则属于附属服务,与硬件、软件、配件以及耗材等是相互对应的。软件管理指的是对软件进行登记、查询、领用以及归还等相关的管理,其也同样具有四种状态,即“待入库”、“已入库”、“已领用”、“已处置”。管理工作日志指的是记录每项服务的内容以及提供“服务人”、“服务时间”、“服务客户”等方面的查询服务。管理报表统计指的是依据相关的查询条件,寻找最符合条件的记录结果集合,以便用户实现对IT固定资产的统计与管理。管理系统指的是系统管理人员有效实现对组织架构、角色、用户以及相关权限的有效管理。

5.3技术构架设计

该文所重点分析的技术构架是三层技术构架,总体分成系统平台、支撑平台和应用平台三大部分,其中系统平台主要是业务办公信息处理的平台,在进行平台设计时要应采用多层应用体系结构和模块化的设计方法进行设计,充分保障系统开放性、先进性、可扩展性和跨平台性优势的发挥。应用平台是WEB应用系统提供给用户的统一的操作平台,对应用平台进行设计时需建设和完善业务处理模块,并提供对其他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接口。所谓的支撑平台指的是运用组件的形式为事务处理能力提供专项服务,并通过该平台可有效实现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的功能,且为网络通讯以及数据库的读取提供一定的组件和接口。

篇7:企业IT资产管理系统设计研究论文

企业IT资产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主要指的是设备管理模块,配件管理模块,软件管理模块,耗材管理模块和服务管理模块五大模块。对企业IT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对这五大模块的建设都有相对应的建设目标。分别是:在IT资产设备入库时,建立相对应的基本档案,记录设备的基本信息、配件、软件和历史台账等信息,并对设备管理的常用工作提供软件支持,当设备资产被员工使用时,还需对员工的基本信息进行备案;建立软件档案卡,对软件的介质、使用台账、使用人情况等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做好耗材的登记、领用和库存的管理工作,提供零库存查询功能;对服务合同进行管理,记录服务合同的基本信息和历史台账信息。除此之外,还有对企业内员工的管理工作,对每个报障事件的管理服务工作,对操作本系统的用户进行操作管理等等。简单的讲,对企业IT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工作主要要做到对IT资产信息的集中管理、分类归档管理和全面的查询统计。

篇8:企业资产管理系统(EAM)

1 方案简述

对每个发电企业而言,如何“在确保人身安全,发电设备合理性、可靠性、经济性的前提下,有效控制维修费用支出,争取获得经济效益最大化”是设备资产管理最重要的两项管理目标,

公司将Oracle EAM系统应用于电力行业这类资产密集型企业,满足了发电企业各个层次对设备资产管理的需求,它能帮助企业优化设备利用率、提高生产能力、降低单位生产成本,并最终提高投资回报率。

2 功能模块

2.1 设备基础信息管理

设备资产是ORACLE EAM系统关注的重点,它是所有费用、活动及工作所牵涉到的地方。ORACLE EAM提供了与特定设备资产相关的大量数据。

2.2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

除了可以对设备基础信息进行详细的记录和管理,还包括随着对设备的使用,以及对设备展开的维修活动而不断变化的设备仪表、设备质量检验数据、设备维修成本信息等动态信息的记录和管理,这样,可以使设备维护部门随时掌握设备状态,同时还为执行预防性维护或状态维护计划奠定了基础。ORACLE EAM系统与企业的财务管理、采购管理等系统是无缝联接的,因此可实时反映到统一的设备台帐中,构成完整的设备生命周期数据。

2.3 设备维护资源管理

所有在设备维护过程中使用到的设备、工具、人员等都可以在系统中定义为资源(备件物料除外);每种资源都可以在系统中定义其资源类型、成本计算方式,对应的具体设备和人员,资源的能力约束条件;

通过有关维修部门和维修资源等基础信息的设置和管理,为在执行维修活动时进行资源分配,和对待执行的工单进行资源能力优化奠定了基础;

2.4 设备维护标准规程管理

将各种典型的设备维护工作定义为“维护活动”,然后通过定义执行这些“维护活动”时,所需要遵循的维修路线,以及在执行每步维修操作时所需要记录的数据、可以耗用的物料、以及可以使用的资源,来规范设备维护的操作过程。定义的典型维护活动可以与设备编号关联起来,在该维修活动中定义的维修路线以及相应的操作要求会被自动带入到执行工单中,从而起到规范工单操作的作用。

2.5 设备维护工作管理

工作管理是维护活动的核心:用它来创建和计划资源(包括人工、材料和设备等),作为各种维护活动的信息载体,完成紧急抢修、消缺、日常维护、预防性维护、项目维护等各项工作,以确保设备始终处于最佳运转状态,

2.6 自助式维护管理

自助式维护是一个面向维护和操作人员的基于浏览器的用户界面。利用它可以在任何浏览器中十分方便地输入和查找信息。由于十分直观,用户可轻松地查找和更新信息。

2.7 预防性维护(PM)管理

对维护规律性较强的设备,系统根据事先设定的维护规则,自动产生检修作业预测工单,对设备进行预防性的维护,当需要维护的设备较多时,充分发挥预防性维护的作用,可以有效避免设备的漏检,减少设备的非计划停用和被动维护。在ORACLE EAM中,可以按照设备使用的时间间隔、仪表数据、以及固定时间等三种方式制定灵活的PM规则;同时根据不同的条件可以对同一设备设定多个预防性维护计划,多个计划之间可以根据优先级进行抑制,防止过修。

2.8 状态监测(PDM预测性维护)管理

用户通过质量计划,定义各种监测指标和监测条件,每个条件下支持多种状态阀值,每个状态阀值可以有各种响应措施(如:E-mail通知、自动生成工作单)。

通过PM定义监测周期、监测路线、监测计划,下达监测任务,分配给相关责任人,执行监测任务,输入监测结果;系统收集分析各种状态值,并能根据监测结果自动产生相关处理。

2.9 可周转件的管理

可周转件是可库存类货物,可以进行序列号管理;在系统中可以建立可周转件与维修活动间的关联,以便对可周转件进行维修工作;

2.10 项目型维护管理

针对企业的大/中/小/临修、结合项目的定期技术监督(压力容器、仪表定期校验)、技改项目等,ORACLE EAM 通过与ORACLE 项目管理结合,可以完成从项目立项到项目完工汇报的完整过程。

2.11 报表与智能

提供的分析报表为设备管理部门提供各种与设备维护相关的汇总信息和数据;同时ORACLE EAM还提供设备管理DBI(即每日商务智能),为设备主管人员和维修经理提供了可以反映其当前设备和维修状态的各种关键绩效指标,以便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等了解生产状态,以重新调整绩效目标。

2.12 与其它系统接口

ORACLE EAM将传统最佳EAM系统的功能、外观与感觉收纳于ERP中。

3 方案优势

通过ORACLE EAM能够帮助发电企业实现:

加强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完善设备台帐;

提高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和预知性维护的能力;

不断优化和规范维修管理流程,提高工作质量;

保证维护资源供应;

能够对设备维护成本进行准确的收集和分析,优化维修策略;

通过有效的物料、备件需求计划以及库存补货计划,合理降低备件库存水平;

加强对重大费用支出的项目(如大/中/小修、技改)的预算控制和项目监督能力;

篇9:制造型企业绩效管理作业办法

一、总则

1、本办法旨在全面了解和评估公司员工的工作绩效,激发个人潜能和工作热情,提高员工效率,实现公司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2、考核对象及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管理、技术人员。(试用期员工除外)

3、考核周期。

月度考核每月一次,在每月3日进行,12日完成,五一、国庆、春节假日推迟五天。

4、考核遵循原则

1、公开性原则。考核者要向被考核者明确说明考核的标准、程序、方法、时间事宜,使考核具有透明性。

2、客观性原则。考核者要做到以事实为依据,对被考核者的任何评价都应有事实依据,避免主观判断和个人感情色彩。

3、反馈原则。考核结果要及时反馈给被考核者,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并提出今后努力和改进的方向。

4、差别性原则。考核评价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不同的考核结果,适当拉开差距,不搞平均主义。

5、申诉原则。如果被考核者认为有失公正的地方,可以向考核管理机构申诉,考核管理机构将予以核查。

二、绩效考核管理机构

在实施绩效考核中,考核者和被考核者都扮演着重要角色,高层管理是倡导者和推动者,人力资源部是体系构架者,宣传者和维护者,部门经理是执行者,员工是参与者和反馈者。

1、绩效考核领导小组本网版权所有

组长:总经理

成员:副总经理、人力资源部经理

职责:审批公司绩效考核制度中出现的争议问题做最后的裁决。

2、绩效考核工作小组

组长:考核主管

成员:各部门经理

职责:汇总每月考核成绩并计算绩效薪资,统计与绩效相关的数据,跟进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

深圳市××电子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本网版权所有

篇10:制造型企业绩效管理作业办法

版本:0

页次:2/3

进度并认真执行本部门的`考核工作。

三、绩效管理程序

1、确定考核项目

考核项目根据岗位说明书和公司总体业绩目标制定,主要由关键业绩指标(kpi)和关键行为项目两大部分组成。其中kpi是主导项目,关键行为是辅助项目。

关键业绩指标的考核主要以结果为导向,关键业绩指标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和公司年度品质目标从上至下分解而成,例如客户满意度、交货及时率等。

关键行为主要观察被考核者在工作过程表现的行为,主要有行政纪律,内部投诉等。

(具体考核项目及标准见考核表)。

2、实施考核:

(一)数据统计,由各部门主管或文员统计与考核相对应的数据,在每月5日前交人资部。

(二)被考核人员在每月3日前通过对考核期间工作情况的总结回顾,填写《绩效考核表》,交由直属上司。

(三)直属上司根据考核评分标准,确定员工的考核等级,在8日前交人资部。

3、绩效反馈:考核反馈是整个考核工作的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让被考核者对自己工作表现有一个清楚的认知,促进工作绩效的改进。人资部负责将考核结果反馈到被考核者,被考核者签字确认。

3、制定改进计划。根据需要考核双方在绩效面谈的基础上,提出改进的计划,在工作中上司要予以持续指导。

4、人资部在每月12日前汇总考核结果,呈送总经理批准生效,并将考核结果及资料保存。

四、考核等级的评定与薪酬的关系

为了增强可比性,考核等级一定拉开距离,但要控制在合理的薪酬范围内,其中考核等级为b级以上人数不超过总人数的30,其中e级不做强制性规定。所以考核者须根据考核成绩对职员进行强行排序,按排序评定考核等级,每级的系数分别为奖金的系数1.3、1.1、1.0、0.9、0.8。

具体评定方法及薪酬的分配参照以下比例:

分数

90分以上

80~89分

70~79

60~69分

60分以下

等级名称

a

b

c

d

e

参考比例

10

20

40

20

不硬性规定

奖金系数

1.3

1.1

1.0

0.9

0.8

深圳市××电子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

篇11:制造型企业绩效管理作业办法

版本:0

页次:3/3

五、考核结果的应用:

①作为月奖金额分配的直接依据,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②作为晋升(降)职和岗位调配、薪酬调整的依据。

③记入个人发展档案,为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④连续三月考核等级为e或者连续四月考核等级为d的员工,公司将予以转岗,没有合适岗位的,进行降职或辞退。

六、考核注意事项

1、超过规定时限不提交考核结果的部门,人力资源部有权对该部门经理考核进行扣分,无正当理由每延误1天扣5分。

2、出现下列情况,取消员工的考核资格:

①考核月度内迟到早退累计5次以上的员工;

②考核月度内请事假超过10天的员工;

③考核月度内请病假、产假超过16天的员工。

3、现下列情况,不予以考核,奖金按部门平均成绩计算发放。

①考核月度内请公假超过10天的员工,不参加考核;

②考核月度内休产假超过20天的员工,不参加该月考核。

七、附注:

本办法的制定、修订与解释权归人力资源部,经总经理批准后生效。

附件1、人员考核表

附件2、人员考核评分标准

相关专题 管理系统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