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地质雷达检测分析论文

三十九度風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三十九度風”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隧道工程地质雷达检测分析论文(共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隧道工程地质雷达检测分析论文

隧道工程地质雷达检测分析论文

【摘要】通过实际工程应用,介绍地质雷达的特点、原理和探测解析方法;在隧道工程的超前地质探测预报以及隧道结构检测的应用中,证明了地质雷达的实用性、先进性及其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公路隧道;地质雷达;检测;超前预报;应用

1、工程概况

小北山二号隧道为长隧道,按左、右线分离布设。左线隧道起讫里程ZK19+571~ZK21+091,长1520m,揭阳端洞口采用削竹式,洞口设计标高30.353m,惠来端洞门采用削竹式,洞口设计标高17.398m,坡高0.5%~-1.317%,隧道最大埋深约209m。右线隧道起讫里程ZK19+599~ZK21+081,长1482m,揭阳端洞口采用削竹式,洞口设计标高30.493m,惠来端洞门采用削竹式,洞口设计标高17.490m,坡度0.5%~-1.321%,隧道最大埋深约212m。隧道位于丘陵地区,山体地形陡峭,山体植被较发育,山体发育花岗岩孤石,大小不一。隧址区基底主要为燕山期花岗岩,局部见辉绿岩岩脉,覆盖层由粘土、全~强风岩组成,基岩由中~微风化岩组成。隧址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潜水,含水层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层的孔隙及中~微风化岩的风化裂隙。

2、地质雷达的发展及其应用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有很多的方便加上很多的仪器可以在岩土勘察中使用,重要的方法有弹性波法及其电磁波法。在实际工程当中经常使用的电磁波法就是地质雷达,隧道地震探测仪比较适合远距离宏观的地质问题探测;并且地质雷达方法可以结合高频电磁波而进行非常快的无损伤探测,因此频段非常高的话可以在隧道结构当中进行检测。公路的隧道工程埋深、规模以及数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地变多,而在施工的过程当中也遇到了很多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虽然说在设计以前都作了非常详细地质勘察,但是在隧道实际的开挖施工当中,还会有非常多的问题发生的。从这些方面就可以很好地说明,在隧道施工过程当中的围岩稳定性状况以及一些掌子面前方的实际情况,并且做出及时地超前预报。当隧道发生一些事故或者竣工以后,应该结合现行的规范上面要求以及隧道本身的结构特性,不但应该在隧道的表面进行观测以及净空断面进行测量,需要的时候还应该采用地质雷达进行一些更深入的检测,例如围岩的密实完整稳定的情况、钢拱架的分布情况、有无离析以及蜂窝麻面、衬砌混凝土的均匀一致性以及相对应的完整性以及衬砌有效厚度等等。经过实际的情况可以证明,地质雷达技术可以在隧道的施工当中作出非常详细的超前地质预报。现在,地质雷达检测技术已经发展到了单点探测以及连续探测的.实时自动成图。而国外的国家探地雷达基本上是单脉冲雷达,其工作的频率在50到2G赫兹,最为代表性的国家是美国和加拿大。我们国家所生产的一系列地质雷达,结合地下工程的超前预报的特点,采用的是脉冲调制式,这个的探测距离非常大,而且分辨率也非常高,其工作的频率大约在160到220兆赫兹,其探测的距离可以达到40到60米,可以很好地适应超前地质预报以及部分的工程检测。

3、探测的原理以及方法

结合设计的图纸以及设计的任务书按照规定进行开展地质超前预报的工作,其预测应该是沿着隧道纵向三十米的范围以内对一些不安全的地质问题进行检查,对前面的地层岩性变化以及水文地质特征(软弱岩层的分布、断层发育及其影响带、水的赋存情况等)进行探测,对隧道围岩的级别进行分析,并列出一些施工的建议,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损失,为动态的设计提供所需要的地质参数,从而可以更好地为隧道施工进行服务。本次的地质预报使用的是地质雷达系统,运用了空气耦合型100兆赫兹的天线,结合探测的前方岩石的特点以及现场施工的条件,对距离30米左右进行详细地探测。而这次预报的工作面位于ZK19+735里处的地方,使用一些点测的方式,使用一系列的方法对工作面的正前方进行详细地预测。

4、数据的处理以及得出来的结果

对实际测量出来的资料用一系列的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再结合现场的岩性所具体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个比较适合的相对介电常数,进而得出来一些成果,在成果的解释当中,开始的时候,假如发现了有非常明显的反相位反射波组出现的话,就应该岩性变坏的一个表现;假如发现了有非常明显的正相位强波反射波组出现的话,就应该是岩层岩性变好的一个表现,结合反射波反射强度的实际大小就可以区分反射界面前方介质的一系列的特征。依据雷达数据处理结果并结合地质资料分析得出以下预报结果:(1)掌子面为强风化花岗岩,上方自稳能力差,中部伴随严重掉块,局部潮湿明显,推断围岩级别为Ⅴ级。(2)掌子面右侧前方4~10m(ZK19+739~ZK19+745)区域反射信号强烈,同相轴紊乱,推测此区域与掌子面情况类似,有明显破碎带,围岩完整性差,推断围岩级别为Ⅴ级。(3)掌子面前方10~15m(ZK19+745~ZK19+750)区域反射信号衰退稳定,同相轴平稳但仍存在断开处,推测此区域岩性略微好转,但依旧破碎且含水,推断围岩级别为IV级。(4)掌子面前方15~30m(ZK19+750~ZK19+765)区域信号较弱,加大增益后发现同相轴较为连续,推测此区域岩性好转,级别应为IV级。依据结果给出的建议:(1)ZK19+735掌子面围岩为强风化花岗岩,自稳能力差,局部潮湿明显,中部掉块严重,应严格控制进尺,加强支护,预防坍塌。(2)掌子面前方10m区域围岩与掌子面情况相似,稳定性差,破碎带明显,容易坍塌。严格控制进尺,及时做好初期支护工作并保证强度,防止掉块与坍塌,同时做好排水工作。(3)掌子面前方20m区域后,岩性有所好转。建议采用上下台阶方法,并严格控制进尺,及时做好初期支护工作并保证强度,防止掉块与坍塌,同时做好排水工作。

5、结束语

地质雷达在隧道工程施工或者是后期的运营过程当中,可以很好地对工程的质量进行详细地检测,可以更严格地控制工程的质量,更好地检查工程的缺陷。假如说天线的频率特性以及工作的方法有一定的影响,而地质雷达在对介质参数的探测当中,还存在很多的争议,那么经过不断地完善以及发展,地质雷达在隧道工程检测当中一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综上所述,应用地质雷达在地质超前预报当中可以精准地探测预报隧道施工当中危害的工程施工安全的相关地质灾害。而地质雷达可以探测出来隧道的结构中重要的施工缺陷,可以为有问题的隧道提供一些非常可靠的依据,这样就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并且节省一些资金。

篇2:长大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长大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分析

结合某长大隧道的工程概况,对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特别是对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为类似隧道工程地质条件的分析提供了参考.

作 者:崔光辉 CUI Guang-hui  作者单位: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300142 刊 名:山西建筑 英文刊名:SHANXI ARCHITECTURE 年,卷(期): 34(12) 分类号:U452.11 关键词:隧道   地质条件   特征   湿陷性黄土  

篇3:三叉岭隧道工程地质特性分析

三叉岭隧道工程地质特性分析

三叉岭隧道整个洞身穿过第三系硫酸盐化学沉积层,对其岩性特征以及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较为全面地阐述了三叉岭隧道的地基稳定性、洞身围岩的稳定性以及边坡稳定性,提出了必要的建议.

作 者:张启龙 Zhang Qilong  作者单位: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陕西西安,710043 刊 名:铁道勘察 英文刊名:RAILWAY INVESTIGATION AND SURVEYING 年,卷(期): 36(3) 分类号:U452.1+1 关键词:三叉岭隧道   地质构造   围岩稳定分析   边坡稳定分析  

篇4:隧道钢筋地质雷达检测技术的研究

隧道钢筋地质雷达检测技术的研究

探地雷达是岩土工程检测中较为经济、高效检测工具之一,在检测混凝土内钢筋的位置与数量方面的应用效果与钢筋的直径及间距以及天线分辨率有很大关系,文章利用900 MHz天线在检测隧道二衬中第一层钢筋的位置与数量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对第二层钢筋的检测效果不佳,钢筋相互干扰的问题仍是以后雷达检测中值得研究的方向.

作 者:俞侃 朱自强 YU Kan ZHU Zi-qiang  作者单位:俞侃,YU Kan(肇庆市广贺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广东,四会,526040)

朱自强,ZHU Zi-qiang(中南大学,信息物理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刊 名:企业技术开发(学术版) 英文刊名: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年,卷(期): 28(3) 分类号:U456.31 关键词:地质雷达   检测   质量  

篇5:EH4中隧道工程地质勘察应用论文

关于EH4中隧道工程地质勘察应用论文

1、研究区地质-地球物理特征

研究区主要地层岩性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碎石土)和泥灰岩、砂岩、灰岩及片岩。测区岩(土)体电阻率参数表.小于300Ωm;泥灰岩电阻率较低,而片岩、灰岩电阻率较高,通常大于1000Ωm;含水断层破碎带电阻率呈现急剧下降趋势。这种构造与围岩体间的差异特征,因此研究区具备开展大地电磁法探测查找断裂构造的工作条件。为了在视电阻率成果图中更直观、明了地看出各种地电性变化及构造特征,对测试原始数据进行如下公式计算:s=100×log10,(1)式(1)中,s为经过计算后的视电阻率值,Ωm;为测试电阻值,Ωm。

2、工作内容

2.1工作方法

勘探采用仪器为StrataGemEH4电磁成像系统,该仪器使用交变电磁场,不受高阻层的影响,特别是高阻薄层。在沙漠、山前卵石层覆盖区均能有效探测地下深部的地质信息。每个测点工作结束后,现场提供电磁场功率谱、振幅谱、视电阻率、相位、相关度、一维反演等信息,以便检查质量,确保野外资料可靠,可采用EMAP法测量,即连续电磁阵列剖面法,其工作效率高[1]。根据勘察目的,结合工作现场对比试验,本次EH4大地电磁测深选取最优电极矩为20m,为确保数据质量与工作实效,仪器采集分频段进行,上述频带又分成三个频组:一频组:10Hz~1kHz;二频组:500Hz~3kHz;三频组:750Hz~100kHz,在本次数据采集过程中,对三个频组的数据全部采集,且每个频组采集叠加次数不少于8次,根据现场测试结果,对部分频组进行多次叠加。

2.2采集方法

在数据采集之前进行平行试验,在工区进行仪器自检,确定仪器工作正常。所谓平行试验是指将两个电极相互平行摆放(如X方向),两个磁棒也朝同一方向摆放(如Y方向),利用相同参数进行采集,经试验,两个不同电极及磁棒所得的谱线图一致,故所计算的视电阻率曲线也是一致的,仪器工作正常。在试验工作结束后,开始数据采集工作。

3、、成果分析

3.1室内资料整理

电磁法探测是根据电磁波在地下岩层中传播时存在的时差性来反映地下介质的物性差异,即地下介质电场强度、磁场强度和相位的`差异;资料处理就是依据电场强度、磁场强度和相位的差异计算视电阻率值和相位值。a)采用在野外实时获得的时间序列Hy、Ex、Hx、Ey振幅进行FFT变换,获得电场和磁场虚实分量和相位数据φHy、φEx、φHx、φEy,读取@文件(该文件将文件号、点线号、电偶极子长度等信息建立起一一对应关系),读取Z文件(该文件是一个功率谱文件,包含频率、视电阻率、相位)。通过ROBUST处理等,计算出每个频率(f)点相对应的平均电阻率与相位差(φEH),根据趋肤深度的计算公式,将频率-波阻抗曲线转换成深度-视电阻率曲线进行可视化编辑;在一维反演的基础上,利用EH-4系统自带的二维成像软件IMAGEM进行快速自动二维电磁成像,根据区域地质情况进行数据的反复筛查,编辑病坏数据必要时剔除[2];b)对每个频率(f)点相对应的平均电阻率与相位差(φEH)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分析后,采用商业MTsoft2D2.3大地电磁专业处理软件进行二维处理。该软件采用模块开发,由数据管理模块(DataManager)、正演模块(MTForWardSoft)、数据预处理模块(MTPreSoft)、数据反演模块(MT2DISoft)和反演结果显示模块(MTViewInvSoft)五部分组成。对测线数据进行总览以后进行预处理后,执行静态校正和空间滤波;分别以BOSTIC一维反演结果和OCCAM一维反演结果建立初始模型,进行带地形二维非线性共轭梯度法(NLCG)反演,获得深度-视电阻率数据;c)对深度-视电阻率数据进行网格化,绘制频率-视电阻率等值线图,综合地质资料及现场调查情况,在等值线图上划出异常区,做出初步的地质推断。然后根据原始的电阻率单支曲线类型并结合已知地质资料确定地层划分标准,确定测深点深度,绘制视电阻率等值线图,结合相关地质资料和现场调查结果进行综合解释和推断;d)绘制剖面成果图,用反演输出的深度-视电阻率反演数据绘制出视电阻率等值线剖面图。首先在Surfer软件中绘制电阻率等值图,再转换到AutoCAD中,经修整完成最后的成果图,供分析、解释。

3.2、成果分析

资料分析依据地下地层间的物性差异。地层由于成因环境不同,同时受构造运动的影响,从而在纵向和横向上产生视电阻率和相位上的变化。岩层视电阻率值不仅与地层结构、构造、成份、成因有关,还与其岩石的颗粒大小、密度、地下水含量等因素有关。通过视电阻率变化特征,可以推断地下地层的分布规律、断裂构造等信息。a),隧道设计线里程桩号K1+128~K1+184(地表里程桩号)/K1+086~K1+148(隧道洞身里程桩号),视电阻率值显示为低电阻异常区,推测此处为含水断层破碎带F1,倾角约为73°,宽度约为62m,从电阻率形态推断该断层为正断层。同时经过里程桩号K1+095左13m出钻孔验证在该位置106m以下(由于钻孔深度130m,断层破碎带未打穿)存在断层破碎带与物探推断结果基本一致。施工时应加强防护,以预防落石、塌方、等地质灾害的发生。隧道设计线里程桩号K1+791~K1+872(地表里程桩号)/K1+678~K1+762(隧道洞身里程桩号),视电阻率值显示为低电阻异常区,推测此处为含水断层破碎带F2。倾角约为75°,宽度约为75m,从电阻率形态推断该断层为逆断层。隧道设计线里程桩号K2+570~K2+656(地表里程桩号)/K2+416~K2+498(隧道洞身里程桩号),视电阻率值显示为低电阻异常区,推测此处为含水断层破碎带F3,倾角约为70°,宽度约为82m,从电阻率形态推断该断层为逆断层。隧道设计线里程桩号K4+004~K4+088(地表里程桩号)/K4+050~K4+132(隧道洞身里程桩号),视电阻率值显示为低电阻异常区,推测此处为含水断层破碎带F4,倾角约为80°,宽度约为82m,从电阻率形态推断该断层为正断层。隧道设计线里程桩号K4+535~K4+612(地表里程桩号)/K4+560~K4+640(隧道洞身里程桩号),视电阻率值显示为低电阻异常区,推测此处为含水断层破碎带F5,倾角约为103°,宽度约为80m,从电阻率形态推断该断层为正断层.b)K0+950右50m~K1+250右50m,平行设计隧道线,目的为查证F1断层平行设计隧道线K1+070右50m~K1+122右50m两侧电阻率存在较明显的电性差异且电阻率等值线形态扭曲,推测F1断裂由此通过,倾角约73°,宽度约52m,切割深度相对较大,从电阻率形态推断该断层为正断层.

4、结语

基本查明了断裂构造F1的展布特征,位于里程桩号K1+090~K1+142,同时与K1+070右50m~K1+122右50m位置断层破碎带位置相对应,结合以上两异常位置,推断F1走向为NE28°,倾角为73°,宽度为52m,为一正断层。物探勘察推断出断裂构造F2~F5,由于工作量偏少未作其平行线路,同时覆盖层较厚、无地质露头现象,故其断层走向暂且无法判断。实际应用结果表明,采用EH4大地电磁测深法开展并结合实地地形地貌特征进行工作布置,方法选择正确,资料真实可靠,满足勘察目的,查明了隧道构造分布情况。

篇6:福仁山隧道工程地质研究论文

目前在建的西成客运专线按国铁Ⅰ级、双线建设,设计时速250公里每小时,功能以客运为主,从西安出发,穿越秦岭经陕西汉中、翻越米仓山进入四川境内,经四川广元至江油与绵成乐客运专线相接直抵成都,预计线路通车后,将大大缩短西安到成都的直线距离。从西安到汉中仅需1小时、到成都需3小时。该项目由西安至四川江油段和成绵乐城际铁路两段组成,全长660公里,项目投资估算总额约为688亿元。西成客专陕西段全长342.9公里,建设工期5年。中国水电十四局负责西成铁路西安至江油段(陕西境内)站前工程XCZQ-5标段,正线全长31.81Km。该标段主要包括:罗曲隧道进出口路基工程94.7m,隧道工程4座(包括部分得利隧道6330m、福仁山隧道、罗曲隧道、范家咀隧道)总长度30.47Km,桥梁3座(金水河特大桥、酉水河大桥、金龙河大桥)总长度1.2457Km。福仁山隧道地处秦岭南麓低中山区,隧道范围平均海拔1200m,最高海拔为1634.1m,洞身地表起伏较大,地表自然坡度为30°~40°,分布有众多基岩“V”形侵蚀谷,多为南北展布,隧道区域山高坡陡,基岩裸露,沟壑纵横,地形复杂,植被茂密。隧道起讫里程为DK159+625.95~DK172+725.5。进口位于金水河牛角坝,出口位于酉水河宋家堰,最大埋深929m,最小埋深46m,洞身均位于直线以上,隧道以3‰上坡进洞至DK162+900后以8‰下坡出洞。进口位于金水河右岸坡地上,隧道中含有一座斜井,为本标段重点控制隧道。本隧道建筑限界采用《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10621—)中规定的限界尺寸,隧道内采用“通隧0201”中的衬砌内轮廓,轨面有效面积为92m2,隧道内线间距为4.6m.曲线上隧道衬砌内轮廓不加宽,施工针对围岩情况采取短进尺、分部开挖和初期支护,二次衬砌及时跟进,以确保施工安全。

2沿线气候条件

本区域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特点是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降水量多集中在夏秋季节,常有暴雨灾害,年平均气温15.2℃,极端最高气温38.4℃,极端最低气温-5.9℃,年平均降水量785.5mm,年平均蒸发量1160.5mm,最大积雪厚度4cm。

3工程地质特征

3.1地层岩性

隧道通过的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Q4),志留系下统(S1),元古界中上统(Pt2-3)及太古界(Ar)的构造岩类。(1)第四系全新统(Q4)主要包括:膨胀土(Q4d19)、卵石土(Q4d17)、碎石土(Q4d17、p17)、块石土(Q4d18),多为灰黄色,粒径小于或等于2-60mm的约占10%,大于60-100mm的约占25%,大于200mm的约占55%。(2)志留系下统(S1):片岩夹大理岩(S1Sc+Mb),大理岩(S1Mb)、片岩(S1Sc)、主要为灰黄青灰色变晶结构,片状块状构造。(3)元古界中上统(Pt2-3):变粒岩夹大理岩(Pt2-3Gr+Mb),大理岩夹片麻岩(Pt2-3Mb+Mb)。多为灰褐色,浅灰色,风化厚度约为1-10mm。(4)太古界(Ar):片麻岩夹大理岩(Pt2-3Gr+Mb),灰褐色,浅灰色粒状变晶结构,块状结构,风化厚度2-8mm。(5)构造岩类主要包括:碎裂岩,多为青灰色、灰褐色,宽度约20-65m,工程地质较差。

3.2地质构造

福仁山隧道位于商丹断裂带和勉略-巴山弧形断裂构造带夹持的.南秦岭构造带,相当于秦岭造山带的蜂腰部位,隧道主体位于佛坪窟窿的南半部,历经多次地质构造活动的影响,其内部组成与构造变形十分复杂。目前已经发现的主要断层包括:f66、f67、f68、f69、f70、f70-1、f71、f71-1、f71-2,其中f66为逆断层,产状N65°-N80°W(65°-N75°),破碎带宽约为10-30m,断层带物质成分为碎裂岩,局部夹断层角砾岩,断裂带内部岩体较为破碎,隧道洞身通过地段为DK159+856~DK159+878.4。f67为逆断层,产状N60°-N80°W(50°-N65°),断裂带宽30~40m,内部成分为断层角砾,洞身通过地段为DK160+281~DK160+318。另外,隧道段还发育两处背斜及一处向斜,背斜核部洞身中心里程为DK165+543~DK169+062,岩体破碎,节理发育,向斜核部未穿过洞身,富水,岩体破碎,节理发育,由于隧道区各地质体的发育时代,构造运动强烈,区域性大断裂贯穿东西,发育数条低序次断裂,岩石节理裂隙较发育,分布较多节理密节带,岩体较破碎-较完整。

3.3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

(1)隧道范围内不良地质为隧道进口处左侧分布的大理岩岩溶,岩溶现象主要发育在隧道进口左侧金水河右岸的大理岩中,以溶洞形式发育,溶洞直径约1-3m,可见延伸深度大于10m,不完全填充,充填物为角砾及杂砂土。

(2)隧道范围内的特殊岩土为膨胀土,具弱-中等膨胀性。

4工程设计情况

针对福仁山隧道地层岩性多样、地质构造复杂、不良地质现象多发的工程地质特点,施工单位在详细的实地勘察和室内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较为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1)洞口工程采用斜切式洞门,并设置明洞段,出口采用倒斜切式洞口边仰坡设置截水天沟,边坡采用锚网喷支护。

(2)洞身工程隧道内部采用“通隧(2008)0201”中的衬砌内轮廓,轨面有效面积为92m2,隧道采用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采用喷锚支护设置喷混凝土,锚杆,钢筋网,钢架,二次衬砌等,各衬砌类型预留变形量,特殊地形地质地段对支护措施采用管棚,小导管等措施进行了加强。

参考文献:

[1]王毅才.隧道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兰州铁道学院.隧道工程[M].北京:人民铁道出版社,1977.

[3]张咸恭.工程地质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3.

[4]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10621—2009)[S].2009.

篇7: 气象雷达数据分析论文

关于气象雷达数据分析论文

1.系统的设计

系统主要实现软件的模块话设计,包括反射率数据分析模块、速度分析模块、天线运行稳定性分析模块以及雷达组网数据分析模块。

1.1反射率分析模块

反射率的大小体现了气象目标的降水粒子的密度分布及体积大小,在实际气象技术中长期用于表示气象目标的强度,在工作上采用dBZ单位表示。对于空管气象雷达图,数据显示采用PPI(PlanPositionImage)显示方式。该方式决定了一张气象雷达图由圆锥俯视平面上分析空间的回波构成。在设计上简单介绍其设计流程,首先必须读取原始数据,并判断是否首次读取,若为首次读取则对其进行预处理,否则进行坐标转换;其次进行图像绘制并判断是否需要改变仰角。此处需要关注的关键是如何进行数据的预处理。在实现上,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反射率信息结构体赋值。当然该结构体包括了记录实际仰角角度、数据文件路径存储、雷达波段判断以及相关数据的偏移。通过扫描上述结构体可以实现对雷达数据的预处理。

1.2速度分析模块

多普勒雷达采用了速度退化模糊技术以扩大其对径向风速测量不模糊的区间。结构设计主要考虑数据显示的径向方式,流程设计则与反射模块类似。当然在界面设计上,系统将提供对颜色配置的`定义,使其人机交互更为快捷。

1.3天线稳定性分析模块

天线是雷达数据采集的关键部位,长期以来是影响雷达运行的主要关键点之一。其依赖于底下的电机进行旋转,目前大多数进口电机可以保证24小时安全运行。而运行时仰角提升和转速的平稳性直接影响雷达数据的采集。为此,我们通过在径向数据上采用方位角及仰角进行扫描实现曲线图监控。通过选择基数据再进行预处理后绘制相关曲线实现对天线运行状态的评估。其中,曲线图的绘制需要的参数为:纵坐标为气象雷达实际运行的每层仰角均值;横坐标为范围角:0-360°。

1.4雷达组网分析模块

按照民航局的总体规划,未来空管将实现多气象雷达覆盖,在这过程,多个气象雷达的组网将成为气象雷达数据的主要来源。这种模式将使得数据覆盖面更大、数据安全性更高、数据准确性更强。而与此同时带来了雷达数据融合组网的技术难点。设计上,首先模块将定义雷达站点配置信息,并与此同时提供组网雷达可选数据;其次对选择雷达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再之则对雷达数据进行统计平均并做坐标转换;最后进行拼图处理。在这过程中,需要对雷达数据的强度进行自适应调整、显示范围自适应调整。与上述同理,系统核心在于预处理。在C#中定义List数据列表,并在定义其结构为[站点标示][距离][方位角],对于数据读取时,需要进行插值算法处理,此时的单时数据拼接分析可以实现不同仰角和方位角的筛选。为了控制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可以在前端定义雷达数据方位角表,根据表进行映射处理。通常如若出现非连续数据可以在预处理上对其进行差值补偿。在C#上可以采用反差圆补偿方法。

2.结束语

本文从实际出发,提出一种包括多普勒雷达反射率数据分析、速度分析、天线稳定性分析和雷达组网分析为一体的集成化空管气象雷达数据分析系统,该系统通过C#设计实现,能够应用于空管一线技术保障,并为相关多普勒雷达系统数据分析提供一种参考。

篇8:地质雷达在隧道衬砌质量检测中的应用与分析

地质雷达在隧道衬砌质量检测中的应用与分析

简要介绍地质雷达的工作原理,结合工程实例,阐述地质雷达在隧道衬砌质量检测中的应用,对该项地质雷达探测施工中的.一些技术问题,如测线布置、数据采集、数据图像处理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通过几幅典型雷达图像分析,对几类不同目标物所产生的异常情况进行了讨论.

作 者:汪伟 WANG Wei  作者单位:中国铁建十一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74 刊 名:资源环境与工程 英文刊名:RESOURCES ENVIRONMENT & ENGINEERING 年,卷(期): 23(1) 分类号:P631 P642 关键词:地质雷达   隧道   质量检测   应用分析  

篇9:地质雷达在隧道工程检测中的应用

地质雷达在隧道工程检测中的应用

随着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隧道数量逐年增加,运营中出现的病害也屡见不鲜,但隧道建成以后用常规方法很难对衬砌质量作出系统评价.地质雷达利用高频电磁脉冲波探测目标介质的介电常数,能够快速准确地掌握衬砌结构的'厚度、衬砌裂隙及背后空洞等情况.阐述了地质雷达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介绍了这一隧道衬砌质量检测新技术在工程实例中的应用,并通过几幅典型雷达图像分析了不同异常情况在雷达图像上的反映.

作 者:李二兵 谭跃虎 段建立 LI Er-bing TAN Yue-hu DUAN Jian-li  作者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南京,210007 刊 名: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UNDERGROUND SPACE AND ENGINEERING 年,卷(期): 2(2) 分类号:P631.5 关键词:地质雷达   隧道工程   检测  

篇10:浅谈地质雷达在隧道衬砌检测中的应用

浅谈地质雷达在隧道衬砌检测中的应用

文章系统地介绍了地质雷达的.测试原理、数据处理方法,通过对隧道混凝土衬砌质量检测实例较好地说明了地质雷达对隧道进行无损探测具有较好的工作效果.

作 者:高文号 GAO Wen-hao  作者单位:安徽省港航勘测设计院,安徽,合肥,230011 刊 名:工程与建设 英文刊名: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年,卷(期):2009 23(2) 分类号:U455.91 U456.31 关键词:地质雷达   隧道   衬砌   检测  

相关专题 隧道工程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