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森林病虫害基层测报工作管理农科论文

克莱蒂亚的睡梦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克莱蒂亚的睡梦”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论森林病虫害基层测报工作管理农科论文(共7篇),欢迎大家分享。

篇1:论森林病虫害基层测报工作管理农科论文

论森林病虫害基层测报工作管理农科论文

一、前言

一直以来,森林病虫害基层测报工作就是森林工作站的一个重点工作。只有减少森林病虫害的出现,才能够保证森林得到更好的保护,从而确保我国现有的森林面积不受损失。

二、各个监测网点做到分类管理

在不同的县级地区,所在的生态环境、气候和降雨情况不同,所可能产生的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也不一样,因此,对于县级各个网店的测报监理工作,应该在全面监控和掌握的基础上,对于每一个区域的监测网店做到分类管理,对于一些病虫害比较严重的地区做比较严密的测报管理,对于灾害较少的地区采取踏查的测报方式。分清主次,以便于更有效的做好测报管理工作。针对不同方式的测报管理机制给予相应的测报资金,做好资金的运转和比例调控,以便于将更多的钱用在更需要的地方,从而能够更加准确的做好森林病虫害的测报工作,最大程度上减轻病虫害所带来的损失。

按照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对于监测点进行合理的分配,一如在病虫害常发区域建立严密监测点,这些区域往往是病虫害最为严重的地域之一,加强对这些地域的管辖和监测,能够更有效的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并在严密监测点设置有7到8个固定监测点和八个以上病虫害的临时监测点。根据以往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对该地区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至少四到六次的调查次数。在一些病虫害偶尔发生的地区设置机动调查点,要求对其设置6到8个临时性的病虫害测报点。对于一些常年都几乎没有病虫灾害的地区设置报告点,不需要设置临时调查点和固定调查点。按照这样的原则进行病虫害的防治,需要在相关县级设置9个严密监测点和21个病虫害机动调查点和两个报告点,它能够在实际的测报工作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提高了病虫害的预测监理工作,增强了对于病虫害防治的主控性。

三、完善测报管理规章制度

制订了《森林病虫害测报及森林植物检疫实施细则》、《红脂大小蠹调查补助及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森防方面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对测报员的工作职责、测报调查区域、时间和方法等作了详细规定,并将测报工作长期作为各基层林业站、林场责任目标考核的内容之一。通过这一系列的管理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测报员的工作积极性,上报的虫情材料合格率大大提升。

四、强化森林病虫害预防硬件设施完善

硬件设施是重要的基础之一,因此,要着力加快森防基础硬件设施建设,在原有实验器材和野外工作工具的基础上,重点抓好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项目的申报工作,加强预测预报硬件建设,引进现代化的大型设备,建成完善的办公、测报、防治、检疫检验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

五、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

只有一个好的测报团队,才能够将测报工作及时认真的做好,在监测之前,对于病虫害的发生对人类生存和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威胁,以及做好监测管理工作对于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所具备的重要性进行一定的灌输和学习,从而在根本上提高测报员对于监测工作的工作认知和责任认知。在此基础上,测报工作的完成,不仅仅需要测报工作人员对于技术要熟练地掌握和了解,也需要测报工作人员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因此,作为森林病虫监测的基层工作人员,对于员工的心理素质和工作技术培养应该作为重中之重。测报员因本身的工作经验、培训程度、工作经历、工作时间等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在对测报员培训的过程中针对不同技术水平的测报员予以一定的考核,并进行优秀等级、中等、和比较低下水平的等级分类。针对不同测报员的技术水平给予相应的工作培训。在注重对测报员理论技术知识的掌握和了解的同时,应该加强对实际工作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和训练。例如可以在培训过程中,先对测报员的理论基础知识进行培训,比较优秀已经掌握基础知识的进行实际操作能力训练,通过对森林检测的实际操作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情况相互融合和贯通。

六、提高测报工作技术的科技含量

想要能够更加精准的做好测报工作,就需要针对测报工作的测报技术和测报方式进行不断的改进和探索。在以往的80年代的时候,县级病虫害的管理和测报工作只是对一些矮小林木的病虫情况进行考察,这种考察方法并没有对于病虫情况的检测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再后来90年代中期,更多的林分开始进入中龄林,对于以往的针对矮树的监测方法已经无法应对新的形势,对于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进行无法达到预期的工作。为此,为了做好适应工作,针对病虫害监测技术人员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探讨,最终推出了一种新的“振落法”的监测方式,它的应用是用木棒对于树木进行敲击,从而对于病虫的震落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使得病虫情况的监测效果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在社会不断发展,世界环境也在不断的更新和改变之中,要想更加精准的在不断的环境改变之中保持着较高的效率,森林病虫害监测工作就需要我们对于监测工作的方式方法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更新,以适应病虫害新的形势发展。在此基础上,针对以往病虫害的监测方式进行总结和改良,及时组织测报工作人员进行探讨和实际操作实验等,结合大家的力量,不断的对监测工作进行改良,从而提高工作的技术含量,真正意义上落实监测工作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七、森防工作今后发展方向

今后森防工作应逐步建立健全包括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体系、检验检疫体系、综合治理和应急防控体系的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控体系。以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综合手段,完善危险性病虫防范机制。强化森防目标管理,重视监测预报和森林植物检疫,从源头控制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抑制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扩散危害,并防范新的危险性有害生物入侵。以实现保护森林资源、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及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八、加强检测,综合治理

1、切实落实与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

要加快我国的森林生态环境建设,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早已成为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目前保护森林资源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降低森林病虫害损失,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同时,提高人们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落实到林业部门的日常议程中,作为新世纪的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从根本上推动绿化造林的速度,提高森林质量,改善生态环境。

2、强化对森林病虫害的预测和预报

预测和预报是森林病虫害防治的重要的基础工作。因此,我们必须将病虫害的调查检测分析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并对病虫害的动态进行及时、全面、准确的掌握,实行定岗定位、责任到人、定时调查、指定方法、固定地块,避免病虫害造成严重的危害。从发展的角度观察,以县为基本预报点,迅速建立起全省的健全、全面覆盖的网络预测预报体系。并结合本区域的气象气候以及林木资源状况等资料,实现对全省病虫害情况的长期预警预报监测,为我国林业部门实施宏观决策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3、充分利用和开发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科技是森防工作开展的有力支持。由于我省在森防工作中尚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因此,采取有目的性的改进尤为重要。首先,应坚持生态林业建设原则,以保护好现有林地为基础,实行适时适地造林,栽种良种苗木,营造混交林,并将森防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全过程;其次,加强森林病虫害的早期预防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加强林木自然的病虫抵御能力,推动病虫害防治与林业生产和谐发展的科学道路;最后,严格遵守国家相关农药的使用规定。

4、加强林木的检验检疫,杜绝病虫的入侵

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尤其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技术性强、涉及面广等特点,应从以下几点出发:加强对植物检疫相关条例的宣传,提高人们的法制意识,增加人们对检疫工作的支持与理解;增设森林病虫害检疫检查站,以实现对病虫害的严格检查。同时,对苗木进行源头管理,加强产地管理。尤其是在公路上难以设置检查站的地方,必须加强产地检疫;对国内外进口的各种的森林植物必须经过各口岸检验检疫部门,但在运至目的地后,仍需当地森检部门的认真检验,以确保万无一失。

九、结束语

综上所述,森林病虫害基层测报工作管理需要重视的工作环节较多,只有不断的深入分析当下森林病虫害的测报工作管理要点,才能够不断提高管理工作的水平。

篇2:论新时期林业档案工作农科论文

论新时期林业档案工作农科论文

将经过系统整理的林业档案通过信息加工,组成专题介绍、专题目录等向社会公开,不仅可以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能促进档案信息服务社会化和档案信息价值链的形成,这是新时期林业档案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检验和衡量林业档案工作的重要标志。树立服务观念,满足经济需求是新时期林业档案工作的主攻方向当前,加快林业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林业的生产和建设实践证明:旧工艺、旧流程、旧技术的改造,新工艺、新流程、新技术的采用,建设周期的缩短,工程质量的保证,成本的降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无一不是对林业档案的应用,无一不是档案部门提供服务的结果。档案工作者把为加快林业建设、提高经济效益服务作为自身的工作目标,围绕林业生产建设、技术改造、工程管理、经营销售等方面的需要,主动跟踪,定向服务,进一步加快档案信息资源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步伐。只有把服务工作做好,并促进经济发展,才能取得社会的承认与各级领导对档案工作的支持。

1.实行标准化管理,为新时期档案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标准化工作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林业系统的档案管理部门要丰富和优化室藏,努力提高档案整理质量,把好入卷归档关,严审细查,精益求精,努力提高档案资料的质量。

一是结合林业档案工作新特点,参照国家颁发的`一系列档案管理标准,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档案立卷归档办法》、《档案移交办法》、《档案分类办法》、《档案保管办法》、《档案利用制度》、《档案质量考评办法》等多项制度,重点做好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严格按照《档案分类办法》,将文书、科技、会计、声像等各类档案,按国家规定分门别类,合理划分保管期限。

二是在林业科技档案管理方面,明确规定林业基建工程承办人为立卷人,确保归档案卷资料的真实可靠、完整齐全,并应在工程竣工决算30日内将应归档资料按规定立卷标准组成案卷。

三是在当前数字化办公环境下,必须加强电子文件归档工作。林业系统档案部门要根据《电子文件归档管理规范》的要求,做好电子文件收集、归档和管理工作。已产生电子公文的单位,要尽快建立和完善电子公文归档制度,并按照《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逐步实现电子公文实时归档。

2.建立特色档案,为新时期档案工作提供资源保障

反映林业工作特点的档案,都是我们区别于其他档案的特色档案,是国家档案资源链中的一个环节,这既是我们今天林业实践的记录,也是指导今后林业工作的总结和借鉴。加强对此类档案的征集、管理,要对立档单位多宣传特色档案的重要性,在形成档案的基础上进行专题研究,以发挥此档案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丰富和完善,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拓展和延伸,是农村生产资料再分配和利益再调整的一场深刻变革。林权改革政策性强、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时间跨度长,形成需要归档保存的文件材料种类多、数量大,档案管理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档案管理要与改革工作同步进行、协调开展,做到改革工作进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确保林权改革全过程档案资料的完整、准确、系统。因此,要完成新时期的新任务,我们档案工作者要树立服务意识,精通档案业务,熟悉林业情况,以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敬业勤奋的职业精神,将档案工作延伸到科技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阶段,实行全程跟踪建档。

3.运用科学技术,为新时期档案工作提供科技保障

加大信息化力度,提高林业档案管理水平,是档案工作的发展方向。林业档案要开发推广新技术、新成果,要敢于打破常规,大胆学习和利用高新技术成果,使其为档案信息开发所用。

一是实现档案设备现代化。在基础设施建设、硬件设备建设、软件开发等方面加大资金投入,配备必要的计算机、扫描仪、光盘刻录机及数码摄像机等数字化管理设备和各类辅助设施。

二是实现档案日常管理自动化。当前,计算机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档案管理,其高效快捷、灵活检索的特点为立卷改革提供了新的可能和方向,文档管理人员必须依照国家档案局颁发的《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结合林业部门的工作特点,“一事一卷”,分类归档,以备查考,以适应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需要。

三是实现档案内容信息化。应尽量把常用的档案内容编成信息储入计算机,建立各类档案信息数据库,管理中的编码、查询、传递等工作要逐步采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既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又能加强档案工作的准确性。同时,运用扫描技术将档案材料全部输入计算机,便于对档案的查询和系统分析。

4.做好开发和利用,为新时期档案工作提供服务保障

档案重在开发与利用,档案管理只是一种必要的手段,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高效利用。我们要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按照不同的目的和要求,进行不同方式的整理和加工,使其增值,并以各种信息产品的方式提供给用户使用。

林业档案本身虽有价值性,但其价值的实现必须经过合理的开发,才能有效利用。

一是档案工作者对于档案资料要在管严管好的原则下,正确处理好档案保密与利用的关系,不怕细琐麻烦,要嘴勤、眼勤、手勤,既使利用者及时查考,又能妥善保管档案,使死的档案成为活的资料,准确完整地直接为林业经济建设服务。

二是档案工作者在服务的过程中,不但要有主动性,而且还要有超前性,及时总结经验,以点带面,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不断将先进经验和技术加以推广,为林业生态建设服务。

三是要充分利用各级党政网络,以行政职能为依据,以应用需求为导向,构建林业系统档案信息交换共享机制的服务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已公开现行文件及其他信息服务。同时开办林业档案信息查询利用窗口,提供档案网上检索利用,定期公布开放档案目录和全文信息,主动提供公益性信息服务,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信息的社会共享。

篇3:论柑橘等果树栽培和病虫害防治的农科论文

论柑橘等果树栽培和病虫害防治的农科论文

引言

近几年,在环境变化和我国经济发展的促使下,国家开始大力提倡退耕还林,在国家政策和经济的刺激下,我国国民的退耕还林积极性非常的高,短短几年将大量的耕地变成了林地,在林地的种植品种中,果林的经济价值高,不仅可以满足国家在绿化方面的需求,而且可以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带动一方经济的飞速发展。

1 果树栽培技术

1.1 幼苗的选择

幼苗的选择是果林种植和栽培的第1步,每一棵果树都是从幼苗阶段经过人的细心照料一天天长大的,选择茁壮健康的幼苗是果林种植的基础。在选择幼苗的时候,要着重观察幼苗的株高和根系的发育状况,以及苗木的整体健康状况,在对幼苗进行选择的时候,尽量选择那些株高偏高的植株,幼苗的栽培一般要采用插苗种植法,所以在选择幼苗时,幼苗的根系发育状况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在选择幼苗时,尽量选择那些幼苗根系发育状况良好的植株,根系的根数一般要达到4根以上。除此之外,在选择幼苗时,还要注意观察幼苗表皮的发育情况,选择那些表皮细嫩光滑的植株作为种植幼苗,因为这种幼苗通常情况下,生命力比较旺盛,有助于提高其成活率。

1.2 种植密度的确定

果苗或者果树的生长和发育需要具有一定的生长空间,种植密度选择的是否合理会严重影响日后果树的生长状况以及所接果子的质量。不同的品种植株的大小不一样,需要的`生长空间也就不同,在进行种植密度的选择时候首先要确定所种果树品种的植株大小,根据植株的大小来把握种植密度,在种植不同的果树时,一定要根据不同品种果树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空间来确定种植密度,种植密度过小会导致空间的养分的过分浪费,种植密度过大会导致果树之间的养分、水分、光照等资源竞争激烈,不利于果树的正常生长,及时是可以存活,也会导致所接的果子质量不高,个头小等现象,从而影响果林的经济效益,不利于果林的扩大。在进行果林种植密度的确定时,不仅要考虑果林当前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空间,而且要着眼未来,考虑果树真正长成以后所需的生长空间。调查研究显示,对于植株比较茂盛高大的树种来讲,每株果树的行间距一般为5m,列间距一般为3m,每667m2地的种植株数一般保持在45株左右。为了提高果林种植的经济效益,也为了帮助果树更加健康茁壮的成长,在果树周围还可以种植一些其他的喜阴植物,例如大豆等,这样既不会影响果树的正常生长,相反这些喜阴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产生许多的成分还可以促进果树的正常生长。

1.3 合理的果树修剪

对果树修剪是在果树生长发育结果的过程中都要进行的果树栽培技术,而且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栽培技术。对果树进行合理的修剪可以让果树按照人的想法去进行生长发育。例如在夏天,果农一般要进行一次对果树的修剪,果树的种植的目的除了可以对应我国退耕还林的政策,扩大我国的植被覆盖率以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长出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需的各种各样的水果。利用科学的方法对果树进行修剪,可以减掉一些果枝,果树从空气中或者土壤中获得的养分相对来讲是一定的,减去多余的果枝,可以有效的减少它们对养分的浪费,从而将果树中获得的大部分养分传递给果实,这样果树才能结出饱满肥大的果实,也提高了果林的种植效益,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2 病虫害的防治

不同的果树品种容易受到的病虫害也不尽相同,本文以柑橘的病虫害防治为例,着重介绍对砂皮病及蚧壳虫等病虫害防治。

2.1 砂皮病

砂皮病是柑橘在种植和栽培管理过程中经常遇到的病虫害之一,经常进行果林管理的果农大都对砂皮病比较熟悉,砂皮病的发病特征是在枝叶上出现很多的小黑点,所以又被行家俗称做黑点病,寄生在柑橘果树上的寄生菌是导致黑点病发病的主要病原,砂皮病经常出现在果树的幼苗时期,或者是新长出的新叶和嫩叶上。杜宇砂皮病的防止必须做到早发现,并根据果林的管理经验进行预防,有种植经验的果农大都会在柑橘果树的春梢时期对果枝喷洒一定的防治药物,在我国,代森锰锌药物在防治柑橘砂皮病上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被我国的果农所青睐。对砂皮病的用药防治是柑橘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的重中之重,一般情况下,1a用药3次以上,时间要根据具体的气候而定。此外,在用药时,还要频繁的对药物进行更换,防止果树对药物产生抗性,也避免因为长时间喷洒同一种药物造成果树中毒现象的发生。

2.2 蚧壳虫

蚧壳虫是柑橘种植过程中一定会遇到的一种虫害,蚧壳虫经常出现在柑橘树枝上,颜色有很多种,有黄白色、灰白色、棕褐色等,人们一眼看去,很难发现蚧壳虫,因为他们的样子类似于柑橘的一些分泌物,果农在种植过程中,必须注意对柑橘植株的观察。草履蚧、日本龟蜡蚧、褐软蚧是我国常见的3种蚧壳虫,对于他们的防治办法有很多种,对于柑橘植株上蚧壳虫的防治,人们经常采用常规的杀虫剂进行防治,果树管理人员根据蚧壳虫发病的严重程度,灵活配置一定浓度的杀虫剂,可以有效的防治蚧壳虫对柑橘果树的破坏。

3 结语

在我国退耕还林政策的要求下,我国的森林率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我国也非常重视果林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新型的病虫害防治药物,在科技和经济政策等的刺激下,柑橘等果树的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不仅落实了我国的退耕还林政策,而且还大大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的林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篇4:浅论林业资源的森林防火管理农科论文

浅论林业资源的森林防火管理农科论文

近年发生的火灾具有以下特点:具有人为性,这与人为不当使用火源有关;具有干旱多发性,少雨干旱易发火灾;具有集中性,火灾发生后往往不只是一小个区域而由于火势的迅猛发展而扩散。引起森林火灾有三个因素:可燃物、氧气和火源。发生森林火灾的火源一般有自然火源与人为火源两类。森林火灾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常常是以突发性强、毁坏性重、难以控制的特点对森林资源造成重大损失,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此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增强群众防火意识,健全林火预报扑救机制,加强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不发生或少发生森林火灾。

在破坏森林的各种原因中,以森林火灾最为严重。为了确实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确保可行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笔者进行了如下总结和归纳:

1.增强领导,全面落实护林防火责任制

森林火灾已给生态环境和经济造成很大的损失,森林防火已成为林业主管部门、甚至是各级政府在森林防火期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因此要提高各级干部思想认识和广大群众防火意识,宣传教育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和森林火灾的危害。

各相关林业主管部门,须思想认识到位,高度重视,组织有力,责任明确。要加强森林防火设施建设、明确森林防火工作职责、搞好森林防火工作责任考核、抓好森林火灾的扑救。最重要的是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领导,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另外,要奖惩分明,对领导得力、措施落实、预防到位、扑救及时、成效显着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表彰奖励。对于引起火灾的责任人,以国家《森林法》和《森林防火条例》为依据,对引起森林火灾的责任者追究行政和法律责任。此外,各相关林业主管部门要大力开展森林防火的政策培训。相信,高度负责的精神,务实高效的作风,果断有力的'措施,才能预防森林火灾的发生。

2.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森林火灾的危害及火灾扑救知识的宣传和培训

搞好森林防火,对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林业生产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此,要把提高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森林防火意识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走预防为主、宣传为先的路子。充分发挥利用广播、录音、录像、电视和标语等宣传工具,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强宣传的深度和广度,发挥舆论和媒体的导向作用,提高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森林防火意识。另外,要注重对火灾救援人员的火灾扑救知识培训。

3.建立健全森林防火组织机构,各部门相关人员的通力合作预防火灾

特别注意的是,乡、村以及村民小组都应建立相应机构,制定防火措施。切实强化村级护林防火组织,充分发挥护林员的作用。可以通过协会,组织护林小分队,做好森林防火安全防范工作。建立森林防火管理机制,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确保森林资源的安全。

有关单位、单位在护林防火工作中通力合作,密切配合,讲究方式、方法、高质高效地完成防火工作任务。做好护林防火工作是关系到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大事,护林防火不是哪一个单位,哪一个单位的事情,要求各有关单位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防火工作。

4.强化可燃物管理、火险等级预报和监测等方面的工作

进入森林防火期,严格执行《森林防火条例》的有关规定,控制一切野外用火,杜绝在林区和近林缘随意烧荒、烧田坎和烧灰积肥等生产性用火。针对旅游区森林防火安全,要增强旅游区火源办理,划定用火区,严禁随意用火。旅游区外,该设卡的设卡,该封禁的封禁,一定要安顿专人严卡死守,特别是相比徒步登山旅游等进山人员要严格登记(包括住址、姓名、身份证号码),增强监管,防患于未然。

火险预报在防火期内,对森林火险情况进行预测预报是森林防火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森林防火设施在林区应有各种防火设施,防火线、防火林道、防火林带、眺望台等。进入重点防火期前,协助乡镇政府对防火设施和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5.防火理念的更新和装备补充

防火理念的更新、装备的发展以及应付紧急状态综合能力的提高。各相关林业主管部门要大力开展森林防火的业务技能培训。在今后若干年内通过吸收和培训各类专业人才以充实森林防火科技管理和研究队伍。像林区和居民点结合部(交界域)特殊地区火灾发生的规律、火灾发展过程中的能量输运和诸如飞火、火旋风以及树冠火在内的特殊林火现象等是今后研究的主要防火问题。

与森林防火事业相关的装备,小到简单的扑救工具、救火队员的防护服和面罩以及便携式通信器械,大到各类消防车辆和运载水和喷洒灭火药剂的飞机,品种繁多。装备补充和更新要制定详细的指标。增强防火值班、防火战备和通信联络,严密关注本地气象和林火动态,坚决杜绝、减少火灾火情的发生。

归结以上内容:

防火工作必须严格管理,规范管理,精细管理。要迅速开展检查,确保不留死角,不留隐患,建立森林防火管理机制,统一思想、强化措施,求真务实,扎扎实实地抓好森林防火工作。

6.结语

总而言之,现阶段的防火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原则,扑救森林火灾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做好火灾损失调查、建档,统计有关报表,并及时按规定报告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的情况。加强森林消防队伍的组织领导,强化消防人员的体能锻炼、技能培训和扑火演练,切实提高防扑火综合作战能力,努力实现不发生或少发生森林火灾。

篇5:对于林业资源的森林防火管理探究农科论文

对于林业资源的森林防火管理探究农科论文

1 加强森林防火管理的重要性

1.1 加强森林防火管理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

众所周知,森林资源对于我国的林业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加强森林防火管理不仅是发展林业资源的需要,更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由于我国属于林业资源较为匮乏的国家,加上我国本身砍伐树木、破坏环境的现象较为严重,若是发生森林火灾,其后果不堪设想。由此可见,加强森林防火管理是保护我国林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基础与必要工作。

1.2 加强森林防火管理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森林防火管理对于林区人民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森林火灾不仅威胁着生态环境的安全,而且严重威胁着林区人民的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只有切实做好防火知识宣传教育,加强森林防火管理,才能真正保护人民的生存环境,避免导致我国经济建设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破坏。

2 加强森林防火的管理措施分析

2.1 加强森林防火的宣传教育

加强森林防火管理,增强林业资源的保护,首先应当大力宣传森林防火知识,加强其防火知识重要性及管理措施的宣传与教育。可以通过开展各类宣传电视、广播与新闻广告的方式进行防火管理知识讲解,或通过设置各类宣传口号、防火宣传单、警示标牌等方式不断向护林人员与林区人民灌输森林防火安全意识及意义。经过各式各样的森林防火宣传与教育,引导人民资源投身到森林防火工作之中来,从我做起、从小做起,从根本上解决森林防火管理的力量问题。

此外,防火管理人员可以拓展各类宣传途径进行防火知识讲解,例如,在各类报纸、电视台、广播节目进行防火管理重要性及措施介绍,或通过政务信息、各类新闻媒体进行大力宣传。还可以在附近的中小学校门口及林区范围内进行宣传,以黑板报、宣传单、文艺汇演、宣传画册发放等各种形式,尤其应当加大力度向游客及林区人民进行防火管理宣传、教育。

2.2 加强火源管理

2.2.1 加强野外生产用火及生活用火的管理

2.2.1.1 加强野外生产用火管理

其一,炼山、烧荒、烧牛坡等生产用火应当选在安全防火期内进行,在进行生产用火之前,必须确保其防火线质量合格、审批手续完善,并事先准备好扑火人员与扑火器械、工具,确保余火被完全清理干净。此外,若天气为大风天、傍晚,或属于高火险期,则必须避免在此类时期进行野外生产用火。

2.2.1.2 加强野外生活用火管理

护林人员应当加强野外生活用火管理,确保野营人员生火做饭后离开前已将火源、余火彻底清理、扑灭。其用火地点适宜在接近河流、道路灯较为安全的地点,并在靠森林的一边及时设置好防火线,由专人负责用火管理。

2.2.2 加强上坟烧纸用火管理

在清明节等关键节日,要突击组织宣传巡逻队伍开展宣传教育和巡逻,在坟地集中的地方,组织专人看守,在通往坟地的道口设立宣传提示牌。确保在用火前必须将用火场地周围的可燃物全面清理干净,用火后必须等完全熄灭后才能离开。

2.2.3 加强儿童及智力不全的人员管理

少年儿童和智力不健全人员是森林防火的重点监管对象,必须加强对家长、教师和监护人的教育,请他们严格对儿童和呆傻人员进行看管,并通过与监护人签订保证书确保其不在野外玩火。

2.3 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措施的落实

2.3.1 加大力度推行森林防火责任制

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管理,根据森林防火责任制,将防火管理部门中的各个人员的职责进行分门别类,由工作人员切实做好本分工作,将责任落实到管理工作上来。

其中,护林管理部门应当重点加强防火及救火的方案设置,并加强防火指挥系统、资源共享系统的建设,以高效、快速、全面的信息传输方式提供相应的防火管理与扑火信息,以便确保在火灾发生的第一时刻探测到相应的警报信息。此外,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应当采用签订责任状、防火公约、树立责任标牌等形式,把火源管理的责任落实到人头、林地。加强护林人员防火管理的责任心,严格按照管理法规进行日常巡查,加大森林防火的管理力度。

2.3.2 完善森林防火运行机制

完善森林防火预案和应急预案、落实与完善规章制度,启动每日零报告制度,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森林防火运行机制。

通过建立健全的防火运行机制,可以全面、有效的排除各种隐患。其中,各地应当在林区及时组织力量开展森林火灾隐患大排查,隐患排查要做到纵到底,横到边,不留死角,不留盲区,确保漏洞得到及时堵塞,及时消除隐患。

2.3.3 加强巡查

为了及时发现火情,护林人员必须每天定期定时进行巡查、巡护,尤其在防火警戒期应当加大巡查的力度,这是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的第一步。巡查巡护一般由护林防火人员执行。巡护方式主要有步行、骑自行车、骑摩托、乘坐汽车等。巡护主要任务有:进行森林防火宣传,控制野外违章用火;依法检查和监督防火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及时发现报告火情并积极组织扑救。

2.4 加强森林消防队伍的建设

2.4.1 提高森林消防队伍的专业素质水平

为了提高森林消防队伍的专业素质,加强其扑火技术的培训,提高其扑火的效率及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应当加强消防队的技术培训,可以通过火灾模拟、演练的`方式,结合其相应的地形、风向、风速等因素,进行消防救火演练,锻炼消防员技术水平的同时,提高其应变能力。

其次,在防火期间,消防队伍要处于高度的临战状态,消防车辆和风力灭火机加足燃料,严阵以待,每天坚持起动试验,背水桶加满水,通讯电台和手持机落实专人使用保管,保持通讯联络,确保万无一失,一声令下,立即行动。

最后,加强消防队员的体能训练,提高队员的体能,锻炼其意志力,时刻处于高度警惕之中,加强消防安全事项的管理,选取最适宜的扑火工具及扑火策略展开消防工作。

2.4.2 加强森林消防物质、设备的建设

各种扑火机具和电台通讯设备以及消防专业车辆,是森林消防队不可缺少的战斗武器,必须要严格管理,坚持经常保养维修,落实专人负责。消防库房要保持清洁卫生,各种机具编号注册,要摆放整齐。

3 小结

综上所述,为了避免发生重大森林火灾,保护我国林业资源,必须加强对火源的管理及防火队伍的建设,从根本上杜绝火灾的发生,以免给林业资源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我国的生态环境水平,提高林业资源防火管理质量,从而可以有效的保证林业资源的安全性,推动林业的科学化、合理化发展。

篇6:论在苗圃管理中对银中杨的育苗栽培技术农科论文

论在苗圃管理中对银中杨的育苗栽培技术农科论文

银中杨是黑龙江省防护林研究所 1961 年以采自熊岳的银白杨为母本,以当地中东杨为父本,经人工杂交选育而成。属白杨派品种,雄性无性系。由于银中杨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树姿优美、雄株不飞絮等优良特性,自鉴定以来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为更好地发挥这一优良杨树品种的生产潜力,有必要对其育苗、栽培等技术适时地进行总结。

一、苗木繁育技术

银中杨属白杨派树种,生根性较差(一般扦插),又是雄性无性系,因此,无性繁殖育苗技术是该良种广泛推广利用的关键技术。经多年试验研究,总结出银中杨育苗技术,扦插成活率可达到70-90%。

1.扦插繁育技术

1.1 插条地选择

要选择地势平坦、易于灌溉、排水良好的沙壤或轻壤土地块作为育苗地,垄作扦插育苗。秋季整地、起垄效果最佳。

1.2 整地时间与整地方式

秋季整地,翌年春扦插最好。采用机械或人工深翻细耙平整后起垄镇压。

1.3 采条时间与贮藏方法

银中杨以秋采春插为好,割完后入窖贮藏。 4月初将种条剪成15cm长插穗,捆好后用干净湿润的河沙埋藏,窖内温度保持在0℃以下,在没有贮藏条件的地方,可在背风荫凉处挖埋藏沟,将种条平铺沙埋,要设法降低沟内温度,防止种条发热霉烂。

1.4 插穗处理及扦插日期

银中杨插前用清水浸泡可提高成活率。一般浸泡24~48小时既可。用中国林科院研制的 ABT生根粉浸泡插穗基部2小时,效果良好。经验证明,用100ppm奈乙酸或吲哚乙酸浸泡基部24小时效果也很明显。

1.5 抚育管理

要保证合理灌水,扦插前灌透底水,在整个生长期都不能缺水,特别是在25℃以上的高温天气,地表一定要保持湿润状态,整个生长期可按照一般育苗方法管理,适时除草、松土、抹芽;追肥时,要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否则将导致插穗霉烂。根据银中杨生长节律调查,生长高峰在6月中旬和8月下旬,最好是在6月中旬实行追肥,过晚会造成苗木徒长,木质化不好而产生冻害。

2.根孽繁殖技术

银中杨具有很强的根孽繁殖能力,而且根孽条发育阶段年幼,苗木生活力强,可塑性大,扦插易于成活。经试验发现,银中杨根孽条0~3代为高成活率有效代数。利用圃地里其它繁殖方法还留下许多苗根,将根桩创除或深挖(翻、耙)进行断根处理,及时灌溉,保持圃地湿润。这样所留下来的断根,就萌发出新植株。这种方法不但苗木成本低、质量好,而且保证苗木如期复壮,防止苗木质量退化。

3.埋条繁殖技术

①是行距30cm,在5月中旬左右把种条一根接一根(种条嫩梢可剪去)地埋入地下,覆土厚度应为种条直径的1倍左右。覆土以后用脚顺着沟踩实,然后灌水;②是将种条对稍摆放在预先掘好的沟内,基部埋在水渠旁,然后培少量土,间隔露条,埋后往水渠内灌水,使种条基部吸收水份,向上运输而使种条萌发生根。埋条繁殖方法是针对较粗的种条而进行的。此种繁殖方法,每亩可产条3000~4000条。

4.留茬繁殖技术

就是用培育出来的银中杨种条,把苗干齐地表割下,作为种条用,根部仍留在土里继续繁殖种条。此种繁殖关键技术要针对不同根龄定2~3个干,不宜留得过多,否则成苗率较低。其产苗量是当年扦插苗的1~3倍。

二、栽培技术

1.造林地选择及整地方式

充分熟化的土地较撩荒地可成倍地提高银中杨的产量,因此营造银中杨宜选择熟化后的土地。在新江实验林场,同样是银中杨用材林,岗地明显好于低湿地,前者6年生时树高11.23m,胸径12.99cm,后者9年生,平均树高10.18m,胸径10.7cm,因此,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透气性好的立地条件,以沙质壤土为好。

2.培育壮苗及适宜的苗龄

用二根一干造林,缓苗轻,生长量大,二根二干苗当年缓苗重,生长量小,三根二干苗缓苗期长;根桩以二年生生长量大,成活率高。因此,造林应选择二年生根桩、二根一干或二根二干苗。

3.造林密度选择

3.1 以个体和群体最大产出为目的的密度选择

密度分为三类:2×4m为高密度型,3×4m、4×4m为中密度型,5×4m、6×4m为稀密度型。从个体和群体最大产出出发,3×4m、4×4m株行距比较合理;2×4m以培养小径材为主,或在适当年龄进行间伐,将株行距调整至4×4m;5×4m、6×4m株行距过大,不宜采用。

3.2 以工艺成熟为目的的造林密度选择

本地区民用材种的一般规格为:梁材小头直径大于18cm,长度8m;檩材小头直径大于18cm,长度4m;椽材小头直径大于12cm,长度4m。

根据现有林份及密度试验结果认定,椽材的造林密度2×4m或更小;檩材3×4m较为适宜;梁材密度不应小于4×4m。

4.合理施肥,促进林木生长

施肥是集约经营的主要措施,合理施肥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良种的生产潜力。经试验确定,银中杨对肥料的需求顺序是:N、K、P,而Ca则不消耗并积累起来。施肥最有利的时间以5月份最为适宜,它可以及时补充植物生长对肥料的需求。施肥量:2~4年生,氮肥每株150g,磷肥每株150g;9年生时,氮肥每株450g,磷肥每株75g;钾肥每株75g。

5.营造混交林,促进林木生长

根据1993年对混交试验林的调查结果,初步显示银中杨与胡枝子混交对银中杨有促进作用,平均增高0.16m,胸径略有增长;与沙棘混交银中杨生长略低于对照。银中杨与云杉混交对双方的生长都有促进作用,造林两年后银中杨平均增高0.13~0.21m,胸径不明显,云杉略有增长。在不影响林份产量的'情况下,还可达到立体开发,综合利用的目的。

6.合理修枝

银中杨幼树(2~4年生)极易形成卡勃枝,即第一轮侧枝着生在同一节间,而且粗壮,如得不到及时修整,会影响林木的干形和生长势。根据多年的经验,造林第三年开始修枝,修枝的时间在晚秋或早春为宜。这时的树液停止流动或尚未流动,不影响生长。春季整枝与秋季整枝比较,以春季整枝为更好,整枝后便进入生长季,伤口容易愈合。第一次修枝以修去竞争枝(1.0~2.0m高的轮生侧枝)为目的。第二次修枝约在5~7年,以保持合理的枝下高为目的,平均2m为宜。林分郁闭以后,可根据生长情况适当修枝。

篇7:基层农机管理服务工作的主要问题及完善对策论文

基层农机管理服务工作的主要问题及完善对策论文

1当前农机管理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基层农机管理体系不健全,技术力量薄弱

我国基层农机管理体系随着时代的变化也经历了几次调整,原县属的一些乡(镇)农机管理站经过一系列的撤、扩、并后,如今基本上都是由县下放到乡(镇)管理,有的仍然是县乡(镇)三级管理体系,但实际上基层的农机管理体系基本处于不健全的状况,有的乡(镇)基本上是属于有名无实,村级农机管理与服务组织大部分不存在。有的虽然有机构在,但人员配备、设备配置都十分欠缺,技术力量薄弱,设备简陋,基本没有专业人员,难以完成农机管理与服务的任务。

1.2农机服务范围较窄,缺少龙头企业支持

经过调整后的农机服务体系中,仅有县(市)一级的农机管理部门有活力,机构相对完整,存在服务内容,但也存在服务内容单一、范围较窄的情况,仅能提供一些简单的农机服务,对于农机更深层的使用服务需求则难以满足。而乡(镇)一级的农机管理服务机构中,服务品种单一,缺少龙头企业支持。

1.3农机服务人员素质不高,不能适应农机化发展要求现有的农机管理服务人员,多数年龄都比较大,而年轻人愿意从事农机工作的又很少,导致服务人员老龄化,现有人员普遍文化素质都不高,基本从事农机工作都是半路出家,科班出身的很少,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且又没经过系统的业务学习,知识结构老化,对于新技术、新产品、新知识接受程度低且慢,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机服务很不适应,所以在农机服务的质量、态度、技术水平等方面都与农机的服务需求有很大差距。

1.4农机管理服务保障机制不健全

虽然农机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根本保障,但很多地方政府在农机服务管理方面明显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在资金投入力度上不足,使得农机服务工作缺乏资金及政策的支持。农机的管理和服务离不开资金的保障,在购样机、做试验和进行示范推广过程中,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保障。保障机制的不健全,使农机管理服务工作困难加大,影响农机化的发展。另外,资金的不足势必会导致一些基层机构只注重收费,而忽视农机的真正发展,这样会加重农机户的.经济负担,影响农户发展农机的热情。

2完善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的对策

2.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机服务管理的重要性

对于农机管理和服务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农机服务体系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与稳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农机管理和服务对于农机化的正常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农机主管部门,要采取各种形式,加大对农机管理和服务重要性的宣传,提高政府以及群众对于农机化服务的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做好农机化服务管理工作。

2.2完善农机安全管理体制

农机化管理和服务工作中,农机安全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由于多种原因,农机在使用中的安全事故屡有发生,对于人们的安全及机械的正常运行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农机的管理服务中,一定要加强管理,完善农机安全管理体制,根据需要应在农机部门中设置安全管理员,专职进行农机的安全管理工作;农机安全管理机构的职权必须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享有执法主体资格,县农机局要加大农机安全监理执法检查力度,查处重大农业机械安全事故和违法案件,指导基层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和业务培训。

2.3提高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综合素质

基于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专业能力及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的情况,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以提高其文化素质,转变工作思路,提高专业知识,在工作中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和工作作风。可以通过讲座、报告、现场示范等多种形式,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媒体,进行全方位广泛的学习,打造一支技术水平过硬、思想素质高、业务精通的农机管理服务队伍,更好地为农机化服务。

2.4加强自身建设,做好综合管理

只有农机站的自身建设提高了才能做好更多的服务工作。要在制度上进行完善,制定合理的工作分配制度和考核制度,并进行合理的奖罚,这样把工作量化、细化,并分配到人头,明确责任。根据分工情况进行一定的考核,优者奖,劣者罚,充分调动干部及职工的积极性,实现农机管理和服务目标;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强化农机服务,规范管理。

3结语

农机化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前提,对于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农机管理和服务又是农机化水平和质量的根本保障,因此加强农机化的管理和服务,对于农业现代化及农业经济的发展影响巨大,意义深远。农机管理服务部门要深入研究农机管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确保农机使用的安全和平稳,减少事故的发生,以优质的管理和服务,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建设稳定发展。

相关专题 农科病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