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设计在新媒体展示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阿菌肝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阿菌肝”参与投稿,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交互设计在新媒体展示设计中的应用论文(共10篇),希望大家喜欢!

篇1:交互设计在新媒体展示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交互设计在新媒体展示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大众消费文化的提升,人们越来越关注展览活动。由于传统的展示设计理念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要,因此新媒体展示设计应运而生。在新媒体展示设计中,交互设计是连接观众和展览的纽带。从用户体验角度出发,将展示信息以多感官、多层次、立体化的方式传播给人们。这里通过探究新媒体展示设计中观展方式的变化和特征,就如何加强展品与观众的互动问题制定了相关原则,并从交互对象的设计、交互行为的设计和交互反馈的设计3个方面研究了新媒体展示设计中的交互设计方法,试图增强新媒体展示设计的互动性。

1 新媒体展示设计中观展方式的变化

1.1 从被动阅读到主动阅读

传统的展示设计采用陈列式将展品和展项信息机械地传播给观众,却忽视了观众的感受,使观众只能被动地接受展品和展项信息;而新媒体展示设计重视观众的感受,并通过多种技术手段使观展变得有趣,使观众愿意主动去了解展品和展项信息,并将自己的观展感受反馈给展览方,与之形成自然高效的互动。

1.2 从单向参与到双向互动

传统的展览是单向的信息传播;而新媒体展示设计则更加重视观众的参与度,形成了以观众为核心的双向或多向交流,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使观众与展览方达成了共识。

1.3 从单一感官到多重体验

传统的展览以图片和文字叙述为主,通过视觉传达信息,缺乏互动性,较为枯燥,内容也不易理解;而新媒体展示设计应用了多种技术来拓宽了展示手段,通过声、光、电、影像、数字等元素在新媒体展示设备中的合理应用为观众打造了一个立体的观展空间,使观众得到了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上的刺激,带来了全面立体的感官体验[1].纽约中央公园POLO 春季 4D 女装秀见图 1(图片摘自《展示设计》),POLO 年春季女装秀采用了 4D 全息投影技术,用影像模特代替了真人模特。

2 新媒体展示设计的特征

2.1 时间的自由性

现如今,大众文化成为主流,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出多元化、持续性和灵活性的特点,这要求展览活动在信息交流方面应具有灵活性和自由性的特点。新媒体展示设计的时间自由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网络虚拟展馆的出现,这使观众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展示现场的信息并及时作出反馈,如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开办网上世博会使观众能够通过互联网了解世博会信息;(2)临时性展览的数量逐渐增多,这使观众能够自己掌控参观时间[2].

2.2 空间的拓展性

新媒体展示设计打破了传统展览活动那种固定、静态的空间模式,使交互空间具有全方位、多层次的特点,同时还能适应多变的活动和事件。与此同时,展示空间逐渐呈现出由室内向室外发展的趋势。阿迪达斯的 3D 楼体投影见图 2(图片摘自《新媒体与展馆展示设计》),阿迪达斯的商业展示活动以楼体为信息载体,通过 3D 数字技术向广场上的人群和过路人展示了视觉与立体音效结合的室外观展空间。

2.3 展示内容的非物质性

传统的展会以物质实体为主要展品。随着新媒体展示设计的出现,展示主题逐渐向抽象概念转变,呈现出展示内容的非物质性的特征。日本著名建筑师伊东丰雄设计的《日本印象展》通过新媒体装置和媒体墙的运用、通过光影和抽象的表现手法,将影像映射到反射面板和参观者的衣服上,将城市缩影展示给了观众。

2.4 展示形式的多媒体性

新媒体展示设计采用了全媒体的技术手段,增强了展示形式的多媒体性,拓展了信息传播的方式,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新媒体展示设计实现了展示形式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的转变,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应用壁垒,综合运用了图、文、声、光等多种表现方法,通过刺激观众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带来了多层次的观展体验,实现了展示信息的立体式传播[3].

2.5 交互设计成为展示设计重点

新媒体展示设计始终坚持以人为中心,重视观众与展方的参与度和互动性,并将其作为展示设计的重点。新媒体展示设计的终极目的是实现人和展品的信息交流,其最佳方式就是增加交互在展示设计中的比重、提高交互在展示设计中的位置。新媒体展示设计的交互设计运用了多媒体技术和设备,从展览主题的内容和形式出发,重视观众的情感体验和行为习惯,实现了展示信息的立体传播,使展览更加有趣、生动。

3 新媒体展示设计中的交互设计原则

3.1 契合展示的主题内容

新媒体展示设计中的交互设计应选择与展示主题内容契合的交互形式,使展览能有效地表达主题,并使观众与展品产生交流。要想实现与展示主题内容相契合的交互设计,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1)采用具象信息元素设计交互形式,这能使观众从感官上与展览产生联系;(2)采用抽象信息元素设计交互形式,这能使观众从心理上与展览产生联系。20世博会中国馆的《清明上河图》见图3(图片摘自《展示设计》),它诠释了“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这一主题。展项用灯光营造出了一种如沐真境的沉浸式展示空间,并将《清明上河图》放大了 25 倍,用全景式影像投放在长128 m,宽6.5 m的帷幕上。这样的交互设计不但能使观众从视觉上感受中国古代艺术精品的恢弘气势,而且从感知上使观众感到震撼[4].

3.2 自然化

在新媒体展示设计中,自然化的展示设计能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展品和展项,能自然、高效地实现观众与展品的交互,能直接、便捷地满足观众的需求,使观众得到真实的观展体验。例如在新媒体展示中运用多媒体触摸屏,这使人们能通过手指触摸来获取信息,进行放大、拉伸、移动等操作[5].这些技术使人们仅通过日常行为习惯就能获取展品信息,增加了认知过程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减少了互动过程的认知负担,使观众在自然、轻松的氛围中顺畅地获得了观展体验。

3.3 恰当运用情感化要素

新媒体展示设计将人作为情感化交互设计的核心对象,使人们便捷地获得展示信息成为了展示设计的重点。从设计要素角度看,情感化交互设计主要具有3类要素:(1)感官要素,主要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5种要素;(2)行为要素,主要包括语言、声音、动作等要素;(3)环境要素,即人所处的空间环境[6].情感化交互设计要求其通过不同层次的设计与人们进行交互,这首先要通过与人们的.感官交互来引发人们对展品的情感反应,其次要通过与人们的行为交互来引发人们对展品的感知体验,最后要通过为人们营造的展示环境来使人们对展览产生情感共鸣。

4 新媒体展示设计中的交互设计方法

4.1 交互对象的设计

在新媒体展示设计中,可以将交互对象的设计分为人与空间环境的交互设计、人机交互设计和人际间的交互设计。

就人与空间环境的交互设计而言,由于展览中的信息传达需要以空间为依托,且新媒体展示设计具有空间的拓展性特征,因此,在新媒体展示设计中的人与空间的交互设计就格外重要。设计师应在展示设计中将展示空间、交互主体和交互行为作为整体,充分考虑观众与空间环境的联系,将新媒体展示空间作为集合物质空间和非物质虚拟空间的统一体,利用空间形态、材料、色彩、灯光的变化来准确传达展品信息,通过营造环境氛围为观众带来特殊的观展体验,使展示效果最大化。

就人机交互设计而言,新媒体展示设计是从数字媒体展示设施发展而来的,并能通过数字媒体展示设施与观众进行互动,为观众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缩短展品与观众的距离,使展品信息得到最高效地传播。新媒体展示设计中的人机交互设计通过新媒体展示设施极大地拓展了信息传播方式。在新媒体展示设计中,数字媒体展示设施只起到工具性作用,居于辅助地位,展示工作的重点仍应放在展品本身及与观众的交互上,仍应以展览的信息是否得到高效传播为标准去判断展示效果。

就人际间的交互设计而言,在新媒体展示设计中,观众既是展示的服务对象,又是展示对象[7].新媒体展示设计的开放性和参与性使观众能够参与到展示中,其中最能激发参与热情的就是展示活动的设计,比如角色扮演、亲子互动。人际间的交互设计鼓励观众与展品和观众互动,以增强展示效果,扩大信息传播范围和深度。例如神念科技在“中华世纪坛 智慧城市国际设计展”中展出的一款名为“意念球场”的游戏,它要求两个观众佩戴头箍,以头箍对脑电波进行检测,观众通过意念来控制小球运动、穿过各种障碍。这种强交互型的展示设计激发了观众的好奇心,使观众乐在其中,增强了展览效果。

4.2 交互行为的设计

新媒体展示设计以人为核心,重视展品与观众的互动。在交互过程中,观众通过语言、声音、表情、手势、肢体动作、位置移动等与展品产生互动、参与到展品的操作中[8].《圣地的险境》见图 4(图片摘自百度图库),它通过 3 块大型投影屏幕、微软 Kinect 体感监控探头和红外线探测器来捕捉观众的影像并投影在大屏幕上。然后在观众的影像上生成一对翅膀,带领观众体会飞翔的感觉,展示了“诞生”、“死亡”、“超越”的理念,与观众形成了良好的互动[9].此外,交互行为还包括脑电波和肌肉活动产生电波等信息传达方式。《猫的秘密》见图 5(图片摘自《展示设计》),它通过内置的脑波侦测CPU来探测和分析脑电波,然后根据人的情绪起伏作出动作、实现互动。

4.3 交互反馈的设计

交互反馈的设计是由观众的行为触发的,它通过一定形式和效果将信息输出给观众,主要分为感官型反馈设计和物理型反馈设计两种[10].感官型反馈设计主要通过人的五感来呈现信息。 年上海世博会加拿大馆互动展项《神奇之水》见图6(图片摘自《新媒体与展馆展示设计》)。水底的初始颜色为灰色,当观众将手浸入水中,水底则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图案;当观众用手拨动水,图像则随之发生变化。物理型反馈设计能使观众在参与展示活动的同时增强趣味。

5 结语

中国的新媒体展示设计发展较晚、发展程度不高,但随着展会数量的不断增加,新媒体展示设计的实践成果会越来越好。新媒体展示设计能加强展品与观众的互动,推动中国会展经济的发展。交互设计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通过交互设计来加强展品与观众的互动,可以促进产品销售,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因此,新媒体展示设计中的交互设计值得人们深入探讨。这里研究了新媒体展示设计中的交互设计方法,希望能为整个新媒体展示的发展提供一些可借鉴的意见,能在新媒体展示设计的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琼。交叉研究视野中的信息与交互设计[J].装饰,(12):16-18.WU Qiong.Information and Interaction Design in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J].Zhuangshi,2014(12):16-18.

[2] 赵俊杰。从微信看交互设计中的情感化因素[J].装饰,2014(4):141-142.ZHAO Jun-jie.Look at the Emotional Factors in InteractionDesign from Chat[J].Zhuangshi,2014(4):141-142.

[3] 陈志刚,鲁晓波。大数据背景下信息与交互设计的变革和发展[J].包装工程,2015,36(8):6-9.CHEN Zhi-gang,LU Xiao-bo.Re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of Information and Interaction Design Based on the Big Data[J].Packaging Engineering,2015,36(8):6-9.

[4] 覃京燕。大数据时代的大交互设计[J].包装工程,2015,36(8):1-5.QIN Jing-yan.Grand Interaction Design in Big Data Informa-tion Era[J].Packaging Engineering,2015,36(8):1-5.

[5] 哈特穆特。极简主义在人机交互设计应用中的四大理念[J].装饰,2014(10):40-42.HARTMUT C.The Four Notions of Minimalism in HCI[J].Zhuangshi,2014(10):40-42.

[6] 辛向阳。交互设计:从物理逻辑到行为逻辑[J].装饰,2015(1):58-62.XIN Xiang-yang.Interaction Design:from Logic of Things toLogic of Behaviors[J].Zhuangshi,2015(1):58-62.

[7] 谭亮。互动广告的交互过程研究[J].美术学报,2015(1):107-112.TAN Liang.Research on Interactive Process of InteractiveAdvertising[J].Art Journal,2015(1):107-112.

[8] 吴琼。交互设计的临界点:新技术背景下的挑战与机遇[J].装饰,2014(2):12-15.WU Qiong.The Tipping Point of Interaction Design: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the Background of New Technology[J].Zhuangshi,2014(2):12-15.

[9] 李健。整体论视角下的交互设计思想[J].美苑,2014(2):13-16.LI Jian.The Interaction Design Ide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the Whole Theory[J].United States Court,2014(2):13-16.

[10] 王国彬。展陈设计中交互式博物馆的理念剖析[J].包装工程,2015,36(8):26-29.WANG Guo-bin.Concept Analysis of Interactive Museum inExhibition Design[J].Packaging Engineering,2015,36(8):26-29.

篇2:交互设计在软件界面中的应用

交互设计在软件界面中的应用

本文主要阐述在软件界面设计中,如何应用交互设计的设计原则,达到满意的'设计效果.

作 者:魏蓉  作者单位:西安工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陕西,西安,710032 刊 名:剑南文学 英文刊名:JIAN NAN WENXUE 年,卷(期): “”(9) 分类号:G0 关键词:交互设计   软件   用户导向   一致性  

篇3:新媒体教学字体设计论文

新媒体教学字体设计论文

一、新媒体在字体设计教学中的意义

新媒体的互动性能够使文字的形态与传播变得更加有趣,这种互动性要求字体的形态更加数字化和网络化,并在信息传播上表现得更加高效。强调互动性的实质即字体要新媒体平台上实现高效率的认知与传播,这为设计出新型的字体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如,为了适应AppleWatch这种可穿戴设备,设计师专门研发了一款旧金山字体,这种系统字体是为确保AppleWatch的易读性而专门定制的。此外,应用新媒体可以设计出动态的字体。字体设计的多元化就是指在文字设计和制作中,实现技术方法上的创新。常见的动态字体样式有以下几种:重叠式,就是让字体重复出现,并进行叠加,使字体实现动态立体效果,为了使视觉化更强,可以制作出阴影或者是模糊的效果;旋转式,就是指让字体能够顺着一定方向自由旋转,也可以实现字体的整体旋转;跳跃式,就是字体会自动弹跳起来,做出翻越动作或者攀爬式动作。总之,在新媒体环境下,字体的样式是多变的,从而使字体呈现出更加灵活的表现形式。

二、字体设计教学改革方法

1.提高创新和设计能力

在字体设计课程中,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在课程的设置和安排上,不能将重点局限在字体的间架结构上,这样易使学生的思维僵化,而要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方面,使其创新设计能力得到训练与强化。

2.使字体图文并茂

教学中,一些学生受传统认知的影响,认为文字的功能就是传递信息,对信息进行描述,是静态的。教师要通过各种符号、图形向学生传达字体的丰富表现形式和内涵,可以将汉字、拉丁字母当作图形,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学习的思路拓宽,这样许多新的设计理念就会萌发。

3.将字体与其他课程有效结合

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可以通过课程融合的方式实现,将平面设计中的文字、图像、色彩、排版要素结合到一起,使学生明确各个要素的'作用。如,将字体设计与编排设计结合;将字体与书籍设计结合,让学生将凌乱的设计作业订装成册,可以使学生明确字体在实践中的作用。学生增强了字体设计水平,对书籍与编排设计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4.提升计算机软件操控能力

字体设计可以在计算机上开展,用计算机软件对字体形态自由调整。借助计算的诸多优势,实现字体的风格转换、上色、编排等,使字体设计真正体现出时代意义,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增强。

三、结语

新媒体的普及为文字的传播创造了技术条件,也为字体设计提供了多样化的平台。新媒体技术背景下,字体教学改革的方式、方法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只有将新媒体技术引入字体教学改革实践,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真正得以提高,字体设计课程教学才能充满新鲜活力。

篇4:论文:新媒体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

论文:新媒体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

【关键词】新媒体;数字化博物馆;文化传播

【摘要】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多媒体技术出现并日益发展,新技术带动了新媒体的发展,让博物馆文化传播也有了全新的概念。本文从新媒体技术与博物馆整合的必然性、新媒体在博物馆展示中的作用、新媒体展示技术的定位与“尺度”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试图讨论在新媒体技术的指引下,如何重新认识并定义博物馆,如何更好地发挥博物馆价值,发挥数字化博物馆优势,使博物馆建设更加符合时代需求,更加贴合大众需求。

西方著名社会学家、后现代理论家尚?布希亚(Jean Baudrillard)在《物体系》一书中提到:“科技演进和物的结构变化实为一体……物品最具体的一面便是科技。”[1]具体到以展品作载体的博物馆来讲,信息科技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必然会为其提出一个全新的认识基础,一种全新的文化传播境界,这其中尤以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为重。

什么是新媒体?新媒体就是新的科学技术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它能为受众提供个性化的内容,使传播者和接受者能够进行交流。当今,新媒体的应用在人们生活中唾手可及,如数字报刊、手机短信、公交电视、网络、触摸媒体、微博等。具体到博物馆行业,新媒体表现为视频、投影、互动体验、数字展品、语音服务、虚拟技术、二维码、物联网等多种媒体技术,它们利用科技手段并配以多种呈现方式,为观众打造更具感染力、互动性更强的参观体验,开辟了观众参与的新天地。

本文试图在信息技术和新媒体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条件下,讨论如何重新认识并定义博物馆,以更好地发挥博物馆价值,发挥数字化博物馆优势,使得博物馆建设更加符合时代要求,更加贴合大众需求。

一、 新媒体技术与博物馆整合的必然性

1. 新时代博物馆文化传播的需求

国际博物馆协会对博物馆的定义为:“博物馆是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并向公众开放的非盈利永久机构。它以研究、教育、欣赏为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的见证物进行搜集、保存、传播和展览。”博物馆在研究、搜集、保存、整理文物的同时,还具有传播文化、宣传教育等功能。这一定义明确指出了博物馆的中介性,这种形式的中介性在于它的公共特征――即强调交往、建立同感等。博物馆文化发展到今天,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提高与国民文化素质的提升,博物馆正逐渐进入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这种中介性在现今社会认识论层面上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数字化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并日益发展,新技术带来的新媒体让文化传播有了全新的概念,即用信息传播文化,用数字化承担博物馆文化传播所具有的中介性。

古老而厚重的文化与新型科学技术的整合,是当前时代的必然需求。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代表的信息采集、保存和传播,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和速度凸现和推动着博物馆文化公益性、公共性、公众性的实现,即推动或带动博物馆文化核心价值在最大范围内的实现。这样的全新传播方式不仅会为博物馆文化传播创造种种可能,还会给公众带来博物馆文化的全新体验。

2.视觉文化的导向作用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学者尼古拉?米尔佐夫(Nicholas Mirzoeff)在《什么是视觉文化》一文中提到:“视觉文化研究的成败可能有赖于它从跨文化的角度思考问题,要面对未来,而不是后视镜般的人类文化学方法作为传统,亦步亦趋。”[3]而对于博物馆,现代技术的发展以及20世纪中后期社会文化转向的思潮一直在解构着旧有的学说,这使得博物馆学期待着脱离总体化预设的局限,并趋向于成为一种跨学科场域的学术活动,使自己除自身外还包括自身所涉及到的其他学域。这种视觉文化与博物馆学跨学科间的交集,就包括信息及数字多媒体方向的中和――即博物馆的数字化。

上个世纪初,图像或是影像技术的推广,宣告着机械复制时代的到来,这使得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复制技术与所复制品的定位,并最终演化成对语言观念发起的挑战。海德格尔认为,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世界图像的时代,“从本质上看,世界图像并非意指一幅关于世界的图像,而是指世界被把握为图像了”[4]。就像语言叙事代替了传统的主客二分认识论一样,视觉叙事代替了语言叙事,成为这个时代认识、理解知识,进而理解世界的主要方式。在博物馆,从语言中心到图像中心的转变,起初是老照片或摄影作品的展示,随着技术的进步,最终演进为数字展示技术。如果说以往展品配文字注释或者专人讲解的展陈方式可以算作语言文化的话,那么我们没有理由不认为数字展示技术亦可算作一种视觉文化。博物馆以数字陈列、数字影像这样一种技术手段,以及一种既在场又不在场的全新的与参观者的交往方式来展示文物、解释背景、感悟事件、传递信息,甚至呈现隐而不显的事实,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二、 新媒体在博物馆展示中的作用

1. 展览形式的多样性

特定的时代特征总是对应着特定的被建构的知识。当我们讨论展览的策划和展品的选定时,就会发现这样的情景:“博物馆在拣选知识以及呈现观念、形象时,都要经过某一个权利系统的运作,而这样的权利即是来自于博物馆界与其所处社会和人民的能力。”[5]这种选择总是处在一种既定的认知前提下,而也正是这种限制,使得现在的博物馆展览形式以及手段相对单一。这种以往的经验模式,我们可以借用德国社会学家阿诺德?格伦(Arnold Gehlen)关于文化凝固的论述:“现代文化中所固有的可能性都已得到充分的发挥,其反面可能性和反题亦已被发掘和加以接受,从今往后改变前提变得越来越难以想象……在文化这样一种如此活跃和负载的领域中也会感到凝固化的存在。”[6] 但是知识并非是亘古不变的',这种既定模式在提倡多元化差异性的思潮和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实践中日生变数,并冲破以往认知中的种种固有可能性。

可以这么说,这种展览形式多样性的表现是随着时代的演变而不断丰富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丰富了这一点,新媒体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作为各个博物馆展览的辅助形式或主流形式之一而出现。新媒体使用视频、投影、互动体验、语音服务等多媒体技术,构建了更为丰富的博物馆知识体系。新媒体技术可以配合传统实物的展陈形式,以智能手机为平台,以二维码技术为辅助,使观众获得在传统实物配以说明文字的形式中所无法完全呈现的关于展品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沿革等海量信息,甚至还可以与同一时期或不同时期的其他文物进行比较,使不同专业、不同文化程度的观众能够真正读懂展品本身所蕴含的意义。二维码导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已逐渐全面推广,不只应用于“古代中国”“复兴之路”两个基本陈列,在专题展“道法自然――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精品展”展出期间,二维码总扫码数量就已超过41万次,其中最受关注的作品梵高的《柏树》有1.7万余人进行了扫描。

当然,新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展览中的应用也可以脱离传统的实物展厅,设立一个真正的数字化展厅。经过数字采集、数字建模并运用虚拟现实、三维投影等技术,向观众展示出来的展品更具有感染力。同时观众也可以与文化、文物互动体验,大大提高观众的参与度,从而抹平参观时的距离感。同时,数字展厅还有助于文物的安全保护,数字化、虚拟化的展品省去了每一次布展、撤展时不可避免的因搬运、摆放等操作而带来的安全隐患。

另一方面,从博物馆的宣教职能出发,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博物馆的开放性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传统博物馆入馆参观的形式受到场地、空间、地域等各种因素的制约,是远远不能满足中国这个人口大国的需求的。新媒体技术将博物馆藏品数字化,并以数字化的方式传播。这种可以让观众自主选择展品并了解其详细信息的传播形式,包括数字博物馆、博物馆微博、网络杂志、手机APP、博物馆网站等各种传播渠道,已经为诸多博物馆所应用,这种方式使得在场或不在场的参观者都对博物馆产生了亲近感,拉近了博物馆与观众间的距离。数字化、新媒体技术的到来使得展品的展示空间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展,为博物馆展览形式开拓了新的道路。

2.博物馆传统结构的转向及再现式的展示

最早的博物馆建于公元前3世纪,埃及的托勒密王国在自己的都城――亚历山大城创建了一座专门收藏文化珍品的缪斯神庙。起初的博物馆是以研究作为自己的基本职能,随着文艺复兴运动以及航海事业的兴起,随着启蒙运动后知识地位的转变,随着文物分类、文物保护等技术的出现,博物馆逐渐转向以藏品展示为中心。观众来博物馆参观,观赏文物并阅读其文字说明成为当时主流的展陈形式,而这种形式在现今仍占主流。

这种展陈方式我们可以理解为参观者对展品进行建构的过程的特定再现途径。这种再现正如海德格尔所言,是主体(参观者)对面前客体(展品)进行想象思考或直观认知的过程,客体是被主体所认识、被再现的东西,而主体则是客体的载体。这一点在博物馆从征服者聚敛战利品的场所转化为以展品、藏品为中心,注重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后发生了转变,主客体形态从之前的征服性模式转变为相互依存的关系。而博物馆传统的陈列形式也被局限在一种相互被动的体系中。直到1946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在法国巴黎成立,1974年协会对博物馆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将公益性定为它的首要职责。这种公益性概念正是随着科技的演变以及人们全新的文化意识的转变而提出的,这种改变试图用技术的手段去找到在博物馆范畴中主客体再现关系的一种平衡点。

三、新媒体展示技术的“尺度”

数字技术发展以及虚拟化的到来使得不少学者认为,由于再现与现实辩解的模糊化,以及符号与其所指涉的真实的无差别化,而导致了现实意义的失真、历史厚度的削弱、艺术品世俗化、博物馆文化价值的消解等现象的出现。但是,新的改变并不意味着传统的消失。麻省理工媒体实验室主任、《连线》杂志资深专栏作家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在《数字化生存》中指出:“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艺术变现方式得以更生动和更具参与性的新时代,我们将有机会以截然不同的方式,来传播和体验丰富的感官信号。尽管这种做法似乎把重要的艺术作品全然世俗化了,但数字化使我们得以传达艺术形成的过程,而不止是展现最后的成品。这一过程可能是单一心灵的迷狂幻想、许多人的集体想象或是革命团体的共同梦想。”[7]当然,尼葛洛庞帝把重点放在了转变上,这也正说明了这一新的转变的必然性与重要性。

让观众用一种易于接受、“乐于把玩”的方式去参观并了解博物馆诸多文化资源固然是好,但同时也需要把握好尺度。当我们做数字展示或者新媒体传播时,如果不重视博物馆资源的丰富文化内涵和悠久历史底蕴的话,往往会步入折中主义的误区――做什么都行,只要顺应公众娱乐化的需求,或者受到流行文化、快餐文化、功利主义的风化而造成审美标准的缺失,从而对博物馆本身造成负面影响。同时也应意识到,过分专业与晦涩的表达会造成与普遍受众的疏离与阻隔。所以在数字展示、传播的方式上、内容上不能急功近利、亦步亦趋,需要明确方向,掌握分寸,把握尺度。这种分寸与尺度就是参观者的理解能力与数字展示的平衡点――我们如何在通过技术手段抹平参观者距离感的同时,又能做到使展示内容具备丰富的文化内涵。

我们需要知道,博物馆是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输出文化教育的公共机构,而在博物馆中最能体现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就是新媒体展示技术。在我们定义这其中诸多数字展品的意义时,需要十分明确一点,即数字展品的意义并不是只以功能决定的物, 也不是为分析方便而进行分类的物,更不是为攫取利益而产生的物,而是通过技术扮演着重要角色,使得参观者通过它在某种程度上与文化产生关联的物。对于这种关联,我们可以理解为展品与参观者的某种交往式或者交互式的概念。在这种概念的先决条件下,在数字展品内容的选择上,不应没有一个审美标准,更不应为了取悦观众而降低自身应有的素质。应在本着提供知识、弘扬文化的前提下,用技术手段搭建展品与参观者之间的桥梁。

新媒体在展览展示上的实际应用,就是用各种媒体应用之间的融合吸引观众,并与观众交往互动。这种交互方式是双向的,从而避免信息接收的单向性所造成的困扰,这样观众在参观时,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被全方位地调动起来,从而在达到输出文化的目的的同时,又能让参观者真正、充分地获得正确的有价值的知识。这种交往方式的最终目标以及我们为此所做的一切努力,正是为了让参观者不论在博物馆、文化遗产地,还是在任何地方,都能与历史文化进行直接交流,更加拉近二者的距离,让传统文化给人以全新的感受。这种感受正如美国著名学者詹姆逊(Fredric Jameson)所言,它是“一种倾向于更完善的现代化境遇中所获得的东西”[8]。

篇5:“灰色”在Web交互设计中的8类应用

。我们常会发现许多“灰色”的应用,他们的出现总是不动声色而又恰如其分,维持了整个页面的平衡与统一。本文将从一些实际案例出发,阐述“灰色”在Web交互设计中的8类应用。

首先让Mr.Gray 来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吧:

狭义的 Mr.Gray

狭义的Mr.Gray, 是指没有色相与纯度,只有明度,将黑色和白色混和而成的一种中间色。 依据不同分类方法可大体分为浅灰与深灰两种,亦可分为暖灰与冷灰。

相对来说,其特征为视认性不高,经久耐看,不因过份的鲜明而刺眼,中立而温和。

图例暖灰与冷灰

广义的 Mr.Gray

广义的Mr.Gray是指一切具有中性、温和、不鲜明的现象与事物。在下文中所指的Mr.Gray,均指的是广义的Mr.Gray。

如果把所有的颜色混在一起,会是什么颜色?其实Mr.Gray 并不孤独。

Mr.Gray是一位相当有魅力的绅士。阅历越深,就越能懂得他的价值。

Mr.Gray好比是形状中的圆角,可以调和一些矛盾,使得它们不再尖锐。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大家对Mr.Gray的印象吧:

篇6:“灰色”在Web交互设计中的8类应用

Mr.Gray谦和内敛等特性决定了他在职业生涯中,大部分时间都在扮演辅助陪衬的角色。下文将以一些实际案例来进行详细说明。

1. 当前场景下禁用或不可操作

这类设计处理的好处是避免用户进行无效的操作,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率,并且给予一定的信息暗示。下图中是一些禁用、不可操作或者没有权限的图例:

2. 暗示一定秩序下,即将发生的步骤、事物

此类设计可以让用户对即将进行的任务全局一目了然,较少而清晰的步骤不会给用户带来心理压力,相反会促进用户完成该项任务。如下图中的创建QQ群的步骤预示。

3. 弱提示,辅助信息(包括色彩信息)

这一类应用较为广泛,如大段辅助信息文字,一些提示信息,次要陪衬信息,不常用功能操作等,“灰色”处理会让页面和谐统一,并突出最主要的用户体验操作。如下图1中,浏览照片为最首要体验,上排对照片操作的工具栏则进行了“灰色”处理,mouseover时再变亮和丰富。

再如一些登录与搜索中的辅助说明与操作信息:

4. 表示未被激活的“隐藏”状态

在Web设计当中,常需要考虑当前态、未被激活态等样式,

常见方式是灰色化处理未被激活态,在对比中使用鲜明的色彩告诉用户当前所处的位置或状态。

下图为igoogle联系人当前不在线时场景,使用了灰色icon来进行区分,这类设计在即时通信产品中较为普遍。

5. 次要可链接信息

深色下划线会给清爽的页面带来些许不和谐,“灰色”处理可以调和这种矛盾,既能准确传达所需表达的信息,又能使得页面整体和谐统一。

Apple在此的Web设计秉承了一贯的简洁风格,使用简单的一小段下划线,却传达出了丰富的信息。

6. 不鼓励用户进行的消极或危险操作

下图中Flickr的“封锁”操作点击后,会阻止该好友与你进行一切信息交换与互动,该操作的“灰色”处理恰好可以辅助表达出这层隐含的意思。

又如删除整条标签的icon。

存储与取消的操作,一个为亮色另一个进行“灰色”处理,这类应用在Web交互设计中应用十分普遍。

这类应用与禁用使用场景的一些区别,在于鼠标mouseover时,会有响应,如鼠标变手型,对象变色等。

7. 信息分隔

常见的有下图中的斑马线,虚线,色块等来区分不同信息区域。

斑马线

虚线分隔

浅色块区分标题与内容区

8. Mr.Gray的相对性

因为色彩具有明显的相对性,而某些Web设计为保持整体风格的一致,甚至会将主要导航“灰色”处理,然而,这些处理都是相对的,也同样可以做到主次分明。如下图中wordpress的主导航。虽然导航当前态文字为灰色,但依靠浅色背景,相对而言还是更为突出的。只要把握住Mr.Gray的相对性,对其使用便能更加自如了。

以上内容均为个人观点与总结,有疑问欢迎共同讨论和交流,若有不足之处还请不吝赐教。

篇7:浅谈传统水墨元素在现代展示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中国传统文化优秀元素是很深刻的,需要我们这一代对艺术的追求者不断的挖掘。现代设计更要以传统文化作为砥柱,不断传承,创新。

1.形而传蕴的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所遗留下来的艺术元素是我们艺术领域的宝藏。有好多标志的灵感的构思就来源于中国传统图案元素,比如说湖北台标的构思就是由此来源,其形状的特点:明快简洁,充满现代感,其优美的线条与凤喙和凤冠相呼应,凸显是凤鸟的鸣叫,婉转的笔锋塑造了的凤鸟活灵活现,主要是表示长江与汉江,整个设计浓缩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

2.传统元素带来的影响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作为传统元素中最原始的艺术表现手法,凝聚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同时也传承了民族特有的艺术精神。如:敦煌的飞天、瓦当、太极图纹、民间剪纸、皮影、蜡染等具有象征传统绘画内涵的图案和纹样举不胜举。这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图案和纹样内涵的延展更是中国传统绘画元素的精髓所在,并深深的影响着现代设计。将中国传统造型元素引入到现代设计当中,不是传统图形元素的简单再现,而是以传统文化营养来丰富和拓展现代设计的创作思维,设计出具有民族、时代、国际特征的现代设计作品,将中国传统元素引入国际轨道世界级设计中。

3.中国传统文化在创意设计上的应用与传播

艺术观念的全球化,得到了广泛群体的呼吁,在各个领域,中国传统元素都被巧妙的运用到其中,设计作品更是屡见屡新,现代设计多元化成为必然的趋势。很多作品在展现现代设计观念的同时,也反映出了本民族、历史的审美价值取向和文化特征。例如:奥运会标志五星,五环,中国结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太极拳结合,使得标志如行云流水般生动和谐。所以,只有在现代设计中重视中国本土特色和传统文化并入到通往国际的艺术轨道,才能使中国传统文化站立在国际的T台上,被万众瞩目。现代设计不仅要传承,吸取,同时又要丰富,用新一代的设计眼光和审美观念,为之注入新的生机与气息。

在社会的大潮流中,商业化趋势不断蔓延,消费品行业与日俱增,水墨设计商品充斥市场,单凭绚丽的包装,是远远不满足于大众的口味的,如何在社会上脱颖而出,占有一席之地,需要提升文化品位的内涵。被大众所熟知的荣获“世界之星”的贵府酒,就是运用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语言――青华瓷,清淡大方的色调,简洁的设计,文化的'沉淀,博得了大众的芳心。

水墨元素的产生和内涵

在中国传统元素中,水墨画是最为被人熟知的,它的艺术地位也是可想而知的。是好多国内设计大师一直备受推崇的传统设计元素之一。“水墨丹青”是水墨元素新风的代表,在古代人们绘画时常用朱红色、青色,所以称画为“丹青”。在海报平面设计中,水墨元素的应用体现了水墨文化与现代艺术相融合,目前水墨元素应用在艺术设计中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篇8:浅谈传统水墨元素在现代展示设计中的应用论文

在展示现代设计中,从中国传统文化中迸发出提的灵感配上展示设计的一种思维的加工过程,这需要对文化现代技术的了解熟练。这样设计出的作品就融合现代化的民族特色。如当下的商品房的陈列中,很多设计就利用了江南水乡建筑文化的和谐,体现了设计的灵魂。这些都成为了现代展示与文化空间的展示结合。

其中特别体现中国风水墨画的庆典展示当属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利用一副巨大的丹青墨色卷轴平铺在体育场最中心,加上动态投影,舞蹈演员的全情投入,音乐和灯光的相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大气恢宏和浓浓的人文情怀。

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民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构成我国漫漫五千年的历史的长河的重要支柱,逐渐形成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修养,审美理念,思维方式,美学观和哲学思维的完整的艺术体系,造就了我国辉煌的民族文化史。

作为现代的追求艺术的现代工作者,要保存好传统的艺术瑰宝,是我们应该做的,学会宣扬以及继承。在现代的展示设计空间中,充分合理的运用好中国传统元素,努力做好一名优秀设计师的本职工作,做好一个合格的或者是优秀的设计师,在自己的未来的作品中既能充分体现自己的想法,充分展现自己的设计灵感,用自己对传统元素独特的解读,把中国中传统元素运用到展示设计中来,让中国传统文化永远继承下去。

篇9:交互动画式网站设计应用论文

2.1应用的作用分析

第一,创新产品营销手段。以交互动画设计的应用来实现产品的营销,通过互联网这一媒介能够实现产品信息的高效流通与传播,并以交互动画的独特设计理念来迎合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交互动画设计能够进一步细化产品的展示细节,并通过明确的主题与个性化设计理念的融入来吸引浏览者的注意力,进而为产品的营销与推广开辟了新途径。同时,这一设计形式的应用也是对传统网站设计的一种补充,相应信息内容更加的丰富且具体,效果更好。第二,强化信息传递效果。交互动画下通过动画设计与人的有效互动,能够强化消费者的体验感,并在参与的过程中强化与消费者的沟通与交流,进而强化了信息的传递效果。第三,强化了情感上的交流。通过交互动画设计的应用能够通过这一平台来吸引浏览者的注意力,并且以消费者心理需求为出发点的设计理念下能够激发情感的共鸣,通过艺术性与趣味性等进一步融合来强化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

2.2应用过程中所呈现出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第一,应用过程中所呈现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两点:一是设计理念不完善,缺乏创新性,且在设计制作过程中技术落实不到位;二是交互动画设计的整体性存在不足,难以体现出交互动画设计的价值,有待进一步的优化与完善。第二,对策。立足于当前网络营销推广发展形势下,交互动画设计的应用要想充分的体现出交互动画的价值,则就需要以设计构思为出发点,把握住整体构思理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设计能力与水平,按部就班的落实各个设计环节,并要突出强调交互动画设计的交互性及趣味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交互动画网站的设计与应用已成为当前网络营销与推广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实际落实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在明确设计原则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构思与实现,同时要明确网站交互动画应用意义的同时,结合所呈现出的问题来明确总体解决方向,以确保实现网站交互动画的完善设计与应用。

参考文献:

[1]王静.网络广告中交互动画的设计应用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

[2]朱举英.基于交互学习的精品课程网站设计与开发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

[3]汪翠义.基于感性的教育网站页面设计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

[4]古乐娟.动画制作专题站的设计与开发[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篇10:交互动画式网站设计应用论文

1.1设计的原则

第一,信息的准确传达性。第二,人性化。第三,适合传播的途径。第四,将艺术性融入到设计的目的性中[2]。

1.2设计的思路

本交互动画设计以服装主题网站为例,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基于这一类型的`网站所涉及到的产品类型较多,通过需要明确主次,定位主打服装以强化宣传效果,以设计内容为出发点,需要明确如下三个部分的设计:第一,要从整体出发,实现网站页面的规划设计。需要针对店铺的基本信息、产品的类型、服饰的分类以及搭配等进行页面构架,明确网站页面的特色,凸显出自身的风格特色。第二,单个物品的展示设计。以交互动画形式来展现单个物品,通过真实互动来确保浏览者真实且全面的了解产品。第三,实现页面交互动画设计,包括首页与各级页面。

1.3设计的实现

第一,整体规划设计的实现。指的是实现网站的页面构架的规划,具体落实的过程中,需要实现风格的设计以及具体背景颜色等的填充,进而实现网站页面的个性化设计。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采用CorelDraw/Photoshop等软件来进行设计,在定位交互设计平台的基础上,需要首先页面的元素的手绘设计,以此为参照通过相应设计元件来实现效果的设计,以构建出设计蓝图。完成之后需要以Jpeg等文件格式来实现保存,其中PNG保存格式下背景进行透明处理,相应像素与分辨率要符合全屏显示之需。第二,单个物品设计的实现。在落实这一交互设计内容的过程中,一般可以采用三维建模的方式亦或者是二维全景图拍摄的方法来进行,在此基础上来实现二维与三维形式的交互设计,相应设计软件可采用3dsmax/VRToolbox等软件进行设计,在分类处理、调整后实现效果图的输出。具体设计步骤[3]为:首先,在3dsmax中进行建模处理,实现对文件大小的有效控制,在此基础上,以Cult3D来实现3D格式的输出,并加入相应的互动形式,进而到处相应的播放文件进行压缩处理,为发布应用奠定基础。其次,以二维图片进行三维动画拼接的过程中,需要在相应的刻度旋转平台上按照每十度一张凸显来进行图片采集,导入后以相应的修图软件进行图片处理,并转化成相应像素下的文件格式,在此基础上以VR软件来实现全景的拼接,进而制作成影视动画形式下的互动动画。最后,页面设计。包括首页以及各级页面的交互动画设计,这一设计是凸显整个网站风格的关键所在,需要以用户体验需求为出发点,融入设计的艺术与趣味性等,迎合浏览者的审美需求。[4]在具体落实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设计元素的整合,然后,实现各级页面的具体设计,并确保各级页面中具备单个产品交互动画展示的空间,最后,实现主页面的设计,并制作出相应的导航页面,通过相应语言软件进行编程,调试后来确认最终的效果图。第四,页面整合设计。首先,以Photoshop等软件进行静态页面的制作与修饰,加入文字内容,融入所需插入的交互动画,并确保其格式与大小上符合要求,并进行保存;然后,以Flash软件来实现动画设计,插入相应背景等,并以Dreamweaver软件实现单个物品与网站各级页面的链接设计,最后进行浏览并实现有针对性的调式,以确保交互动画的成功发布。

相关专题 媒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