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自主互助学习激发学生求学激情论文

密斯湖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密斯湖”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探索自主互助学习激发学生求学激情论文(共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探索自主互助学习激发学生求学激情论文

探索自主互助学习激发学生求学激情论文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意识、习惯、能力和方法,促进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地发展。“互助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也就是“合作学习”,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新课标突出了合作学习的要求,把学习的互动聚焦在生生之间。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也证明,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时间、空间还给学生,把对文本的解释权还给学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探究领悟、合作交流。就可以使人人学的开心,学的轻松。这不仅能让学生互相补足了缺点,互相学习,还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一、围绕课堂教学特点,遵循自主互助学习的基本原则

1、加强互动,不限制学生。互动性强的课堂为学生自主互助的学习提供可能。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尽量实现师生、生生的多维互动,让学生充分的动起来,身体动起来,思维动起来。

2、实施民主,不管住学生。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的确定以学生为主,学生想学些什么,喜欢怎么学,教师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建议,按学生要求进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3、发现为主,不代替学生。对课堂内容教师不只讲概念或结果,引导学生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发现结果或规律,在生成中总结知识概念,绝不代替学生把一切都做成“现成饭”喂学生,教师尽量少讲,甚至不讲,只做引导、启发。

4、加强调控,不放任学生。课堂给了学生自主互助学习的时间空间,教师成为善意的引导者、冷静地观察者、平等的参与者,但不是坐等学生的讨论,而是积极地参与协调其中,适时进行调控引导。

二、明确自主互助学习思路,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成效

自主互助学习教学模式的特点是: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课堂展示--课堂反馈纠正--达成目标。

1.个人自主学习。每个同学根据教师发给的预习提纲进行自学,期间,需要教师加以指导,要教会学生如何预习。时间一般掌握在15-20分中内,若时间太短,学生会走马观花,无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达不到预习的目的;若时间太长,有的学生无事可做,课堂上太乱;预习的内容要根据精心设计的提纲进行,把握好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既要让学生去分析“为什么”,还要促使他们考虑“怎样做”。

2.小组内交流。根据个人的自主学习情况,同学们把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先进行同桌间的交流,能在同桌交流的,就尽量不去麻烦其他同学,能在小组内解决的问题,就不要去麻烦全班同学。期间,小组互助检查,解决预习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小组互助学习,解决预习中提高性的`问题;小组交流研讨,探索预习中发展性的问题;小组对需要展示的问题分工与合作;对一些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在班内展示交流,集体解决。

3.课堂展示。把预习提纲中的能力题,分配到各个小组,先让各小组同学进行交流,然后由每小组派一名代表到黑板上写出答案,同时要说明答案的思路。若其他组同学有不同意见,可以发表见解,最后归纳得出结论和方法。

4.课堂反馈矫正。在学生自主互助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当堂检测,检验一下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着眼自主互助学习需要,努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自主互助教学模式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有极大的帮助,从长远看,对课堂教学改革意义也非常大。

1、在课堂改革过程中,学校要立足于扎实有效地推进“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改革,以固定的文件规范,对“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复习课、新授课、讲评课等课型和推进课改的配套措施进行明确要求,为探索科学高效的课堂模式,提供制度保障。

2、推进课改的关键在教师,教师观念的转变尤为重要。对广大教师要进行多种形式的“参与式”培训,让教师在体验中进步。可以结合当前课改的新特点和新要求,多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培训交流,在对比中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还可以立足现实,组织教学骨干以公开课、教学论坛、教学沙龙等形式,鼓励教师发表个人见解,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3、积极推行以集体备课、研课为主要形式的校本研究制度。按照提前分工→主备教师备课→备课组集体研讨,完善修订讲学稿的形式进行深入准备,以“说”(组织说课)、“听”(听课)、“评”(评课)、“议”(议课)四位一体和“多主体”参与的考核方式,从考核小组、同行评价和学生信息反馈三方面对教师的课堂进行研讨和综合评价。同时借助“一人一节公开课”,全面推进“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模式的构建与完善,选树典型,交流推广,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扫除障碍。

4、建立和完善小组互助学习制,落实学困生承包和“兵教兵”措施。按照2+2模式组建学习小组(即2个优等生、带2个学困生),选派有组织能力和较高威信的学生担任正副组长,小组成员一块交流答案、讨论质疑。对于每学科每班后进的5-10名学生,可以直接挂靠在任课教师名下,实行责任承包制。通过落实“兵教兵”、“兵带兵”、“兵强兵”措施,提高学困生转化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对教师实施分层培训、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根据教师驾驭课改的能力及课改运行情况,对课改骨干教师侧重“实战演练”培训,边尝试、边总结、边完善,发挥其典型引路的作用;对课改提高层面的教师侧重操作方式方法的指导,提高其驾驭课改的能力;对课改推进层面的教师重点做好思想发动工作,帮助其克服课改畏难情绪,积极参与课改。通过分层次培训和跟踪指导,由点及面,推进整体课堂教改。

6、积极推进师生评价制度的改革。建立以鼓励合作和个体奋斗相结合的团队考核评价机制。每周(月)根据课堂学生参与学习的情况,评出“参与之星”、“精彩之星”、“进步之星”、“小组之星”、“幸福之星”等,每周(月)把评选情况公布,每学期评选优秀学习小组,进行表彰奖励。这样把学生平时课堂的表现情况记入成长记录,改变过去仅仅依据学习成绩对学生进行单一评价的方式,体现注重学生的发展性评价。

自主互助学习是一种科学的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教育教学模式。实践表明,它营造了和谐、活跃、民主的课堂氛围,注重对学生进行包括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重点把握能力、团结协作等学习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优秀品质,是被证实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篇2: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论文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论文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兴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这种态度就会带来疲倦。”如此看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关键在于教师有没有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氛围。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一种生动、有趣、多样的教学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以“生活”展现情境

在小学课本中,有一些课文内容非常贴近现实生活。这时教师不妨结合课文内容,根据主题选取这一生活具体场景进行教学。只要做到感知目标鲜明,带入情境有序,观察情境有所悟,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也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例如在教古诗《小荷》时,正值盛夏荷花盛开的季节,我就有目的、有计划、有顺序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未到荷塘边,先让学生听“潺潺”的流水声,闻空气中散发的荷花“清香”;来到荷塘边,指导学生欣赏塘中美景,观察“初放、盛开”的荷花,重点指导学生观察“含苞未放”的荷花,体验“小荷才露尖尖角”的优美;然后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背诵诗句,并且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以“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开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内容形象化,使学生乐于接受,易于理解。利用画面创设情境,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展示课文中的插图。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教材中内容丰富,形象鲜明的插图放大展示出来,有助于学生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例如《观潮》一课,作者通过自己的耳闻目睹将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得淋漓尽致,有声有色。教学时,放大书中钱塘江大潮的插图,让学生细心观察不同时段潮的变化,真正体验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让他们在这样的情景中受到熏陶,使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

2.为课文画简笔画。简单的线条,寥寥几笔便勾画出了课文所表达的意境,直观形象,不仅使课堂充满趣味,也让听课老师眼前一亮。在教《登鹳雀楼》这首诗时,二年级小学生不容易理解诗意,我就把诗句的前两句画成一幅简笔画,作为板书。只见连绵起伏的群山中间,夕阳下,山下的黄河滔滔东流,进入大海。学生很快就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了诗句大意,效果甚佳。

3.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画面。随着电脑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画面更能带给学生一种新奇、真切的感觉。它可以真实地再现课文内容,展现自然景观,以动画形式播放故事,展示搜集的资料,让我们的课堂更充实、更丰富,创设出最佳的教学情境。

教《南海上的明珠》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你们去富饶美丽的海南岛逛一逛。我用课件展示这里水果挂满枝头,名贵水产品不计其数,天然气蕴藏量丰富,让学生充分了解这里丰富的物产。接着又展示了海南岛迷人的景色,加上优美的音乐,使学生入情入境,同时也诱发了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兴趣。

三、以“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通过旋律的起伏变化,节奏的抑扬顿挫,使人的心情得以陶冶。在情境教学中,把音乐与文学两者结合起来,会起到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

在教四年级《卖报的小姑娘的歌》这篇课文时,先引导学生体会在当时的社会现状下,卖报小姑娘的悲惨生活,然后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和《卖报歌》。聆听着美妙的音乐,同学们仿佛看到卖报小姑娘在街头卖报的艰辛和不易,对她十分同情,同时还联想到自己生活的幸福,应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然后再教唱此歌,学生很快就学会了,并且边唱边进入了课文描述的意境中,一些孩子声音都哽咽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以“表演”体会情境

爱表演,爱模仿是孩子的天性,这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课文中一些难以理解或掌握的内容,通过表演的形式往往会得到解决,且让学生印象深不易忘掉。例如教《陶罐和铁罐》一文,引导学生领悟一些做人的道理是学习本文的关键,学生只有了解课文内容之后才能深入体会寓言所蕴涵的深刻道理。因此在熟读课文了解了陶罐和铁罐的性格之后,我便让学生自己表演陶罐和铁罐两个不同的角色。顿时,学生兴趣盎然,纷纷举手示演。在表演过程中,我指导他们突出角色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把陶罐的谦虚友好和铁罐的傲慢无礼表演得惟妙惟肖,加深了学生对寓言道理的领悟。这样通过分角色表演,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还在潜移默化中领悟了寓言蕴涵的深刻道理,教会学生懂得了做人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五、以“语言”创设情境

语言创设情境,要求教师的语言要具有相当强的示范性、主导性、形象性、启发性,使学生听后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文本,进行思考。

如在教《瑞恩的梦想》一文时,可利用多媒体播放非洲人窘迫生活的画面,教师结合画面用语言详尽描述:非洲这里水资源缺乏,人们常常用马尿洗头。这是一个非洲小男孩的手臂,几乎没有肉,看上去像一个干枯的树枝……老师沉重的解说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憾。这时加以引导,学生会认识到非洲那里急需水,人们的生活贫困,那么,瑞恩的梦想能实现吗?学生带着疑问,会仔细读书,认真思考,学习兴趣十分浓厚。经过独立学习和思考后,交流各自的学习成果。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真正诱人的魅力在于教师为学生创设的那种如痴如醉的情境,因此,教师应因文制宜、因时而设、积极创设出美妙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这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篇3: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尝试探索和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尝试探索和自主学习

以问答方式展开课堂教学活动,是当前数学课的常见形式,这种形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满堂灌,激活了师生的双向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凸现出来。但以初中数学课堂中师生的问答方式为例,据上海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课堂上教师提问的问题中大多数属于记忆性问题占左右),其次是推理性问题占左右),较少有分析、判断、比较、发现、评价等价值的问题。我们应当意识到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对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和创新意识有很大的影响。根据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特点,数学课堂中培养独立探索思考和创新精神的呼声日益高涨,随着近年来中考和高考试题中创新题的抬头,“数学高考命题理论正在起着变化”。我认为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和呈现方式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口,以问题方式所展开的教学可以较好地体现对学生认知活动的组织和对学生思维活动的激发、引导和创新,但只有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心理和思维特点深入了解,才可能较好地提出问题并把握课堂。本人就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尝试探索和自主学习的问题设计谈谈自己的做法和想法。

一、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的再创造问题

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及问题呈现一元二次方程是怎样产生的设计一个简单的与生活实际联系的应用问题,让学生了解这种未知方程的产生,是人们在解决生活和劳动实践中所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之一,这可以激发学生尝试列方程和解答问题的欲望。

“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不同通过教师指导和学生自学,了解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在次数、系数、方程解、表达形式的各种区别和联系,掌握一般方程的转化。如何解一元二次方程+它的原理是什么+由,-.”得,.“或-.”的转化的探索,或由/!.,直接开方、换元转化的探索,等等。

例如:圆心角定理及推论的教学和问题呈现通过作圆&同圆或等圆)和作其中两个相等的圆心角,比较所对的弦、弧、弦心距的大小关系。“通过作圆和作其中两条相等的弦,比较两个圆心角的大小关系。通过圆中作长度不同的弦,比较弦心距、圆心角

的大小关系。对同圆和等圆中的两个圆心角和它所对应的两条弦、两条弧、两条弦心距这四对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猜测和证明。

例如:勾股定理的教学和问题呈现勾股定理是怎么产生的在以上的拼图活动中,如何通过面积计算寻找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式+指导学生通过探索面积的不同计算方法,寻找等量关系,发现勾股定理。勾股定理证明方式的多样性探索。例如:二次函数最值问题的教学和问题呈现每人发一根!”01长的铁丝,弯成一个矩形,相互比较矩形的形状是否相同+

为什么+问怎样弯可使矩形面积最大通过这个实践活动,学习建立二次函数及讨论最值问题的数学方法,得出正方形时面积最大。

弯成矩形的三边,另一边靠墙围成一个矩形,怎样围面积最大通过这个实践活动,进一步熟悉二次函数最值问题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得出此类问题不是正方形面积最大。水平迁移)弯成直角三角形的一个直角和两条直角边,比较不同的弯法,问怎样的弯法可使铁丝的两端距离最短斜边最短)进一步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纵向迁移,从而掌握二次函数最值问题的应用技能。再创造问题的设计是与课堂教学的观念紧密相联系的。要改变过去长期以来学生上课只会听教师讲课,只会照老师讲的公式、法则死记硬背,照搬照套例题,不会探究“为什么”、“从何而来”的教学模式。针对这一情况,课堂上设计的问题必须从激疑开始,体现知识的再创造过程。著名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指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遵循这一原则,我认为在初中的许多新知识课中,教师可以将要传授的新知识单元,按照知识的产生―――新旧知识的联系―――新的法则的形成―――技能的形成和应用这个顺序来设计问题。再创造问题的设计显然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作用于生活的特点,与传统教学手法不同的是,设计的问题是完全要求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尝试的。首先应当引导学生的探究时及时地回顾、补全新知识认知时的原有知识结构体系。上例&中要求将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加以对比,就是为了便于将新的知识纳入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去,加快同化过程。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将复习旧知识作为每一堂讲授新课的第一环节,我认为至少有两个弊端,一是复习旧知识作为一堂课的开端,往往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一堂课的'开头是否吸引学生,我认为是十分重要的事;其次是许多课,新旧知识之间并没有非常清楚的界限,在实践中经常发生的事是当人们在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才会想到如何与以往经验建立起联系,在课堂上为什么不能再现这一过程呢’人为地设置新旧知识的界限,并不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也不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所以,我在备课中往往将所传授的知识设想成为一项有意义的活动,围绕教学目标,将整个教学过程转化为让学生发现问题―――要求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经验(原有知识体系)中寻找联系,进行比较和辨别―――发现规则及这一规则的作用―――形成迁移。再创造问题的设计正是体现了这一过程,也即体现了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再创造问题设计的目的,不是为了让教师围绕这些问题作讲解用的,而是为了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探索、自主学习和讨论用的,教师仅仅起引导方向、激励思考、暴露学生思维过程并加以评价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思维品质,训练技能的问题

配方法引入时的问题序列点如何抛物线与4轴无交点的函数解析式的特点如何’在同一水平上的问题,较容易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探索规律。

例如: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教学中的问题呈现方式对一组平行线(三条)截两条直线,可画出几种不同的位置关系’请同学探索,并画出图形。“在以上各种不同情况下写出成比例的线段关系式。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三角形的另两边(可两边延线)相关,能否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得到线段成比例’由于受教学的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在形成技能及熟练技能的过程中,应当避免在缺乏教师引导作用下完全让学生自由尝试的现象。组织良好的问题序列不仅有利于学生趣味盎然地去发现规律,也有利于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快更好的形成技能,创造较高的教学效果。但这并不是说可由教师的讲解来代替学生的思维的探索,只是教师必须将这些相互关联的问题串起来作为素材提供给学生,让他们来一次尝试和再创造。作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这样组织起来的问题,自然带有很大的人为因素,这也是一种学习。教师设计的这些问题序列,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比较容易形成知识和技能的同化,更重要的也许在于给学生一种榜样,当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需要在形成新技能时导找与原有技能之间的结合点,或者为更好地记忆和运用知识和技能,必须对它们进行归纳和整理(如图书馆和书籍整理)。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设计这些问题序列,是为了再现人们学习和认识的过程:从简单到复杂,从已知到未知,从零碎到完整,从具体运算到心理运算。

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

自学能力是人们打开知识宝库的一把钥匙,它属于工具性能力,是现代人应该具有的重要素质之一。以上这些问题的设计目的是想让学生通过自学来获得知识,从而代替教师的讲解。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所设计的问题代替了教师的引导,也使自学过程成为可控的过程。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无疑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它的依据是学生有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实现靠教材和教学参考材料完成新知识的学习,但必须是由教师提出的问题作为过渡,这些问题的设计应当是从小步子逐渐到大步子,具有较强的阶梯性。正如“自学教学法”创立者卢仲衡先生所指出的那样,思维是认识过程中最复杂最困难的一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往往不知从何着手。要解决如何思维的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按步思维,这也不会妨碍思维的灵活性。自学能力的形成过程应是:带着问题学―――在自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在自学过程中解决问题―――形成自学能力。为引导学生自学而设计的问题,基本思路是:以新带旧,以旧迎新―――架桥铺路,穿针引线―――注意变式,面向全体―――加强反馈,快慢自主。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开放式问题

例如(:在教因式分解的十字相乘法时,可设计如下的问题: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探索一次项系数与常数项在分解时的关系。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的图像时,可设计如下的问题:抛物线当取不同的值时,可使抛物线的位置有什么不同的变’共同的特点是什么若是抛物线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探索系数的变化与图象的位置关系。

例如6:在学习三角形性质“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提出这样的问题:离学校例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时可以设计如下的问题:

请同学们添上适当的已知条件,使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开阔思路。例如):在几何中学习梯形的性质时可设计如下的练习题:剪一刀将一个梯形拼成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的方法探索’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增强对图形等积变化的探索和体验。

正如华师大张奠宙教授在“数学教育‘创新’工程大纲”一文中所说,改造我们的“数学题”,开放式、情景式、应用式,老式的编题方法,只是条件和结论的逻辑互动,条件不能多余,结论只有一个,“掐头去尾烧中段”,应当跳出这种单一模式。开放式的问题,给学生留下了思维创新的探索的空间,这给数学课堂沉闷的空气中注入了清新剂,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活力所在。每当教师围绕课堂教学出较好的开放题时,学生的思维和情绪容易调动起来,课堂的气氛常常为之改变。从以上例题中可以看出,开放题的设计并不是很难的事,只要教师有意识地选择和改造,开放题的素材是容易得到的。数学学习是一种艰苦的劳动,教师的教学艺术应当表现在让学生能真切地体会这种劳动带来的精神上的乐趣,不仅仅是成功的快乐,还有创造的快乐,享受数学美的快乐。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还应当肩负起培养人的责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是一个民族有能力参与世界竞争的基础,国家需要创新精神,数学教学呼唤创新精神,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应当在课堂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人是否能适应社会,关键在于其能否发现、识别和处理各式各样的问题。人毕生中所面临的种种实际问题绝大多数是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书本知识便可解决的。课堂教学中让问题教学真正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发展,关键还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要提高学生的分析性思维,就应多给他们提供分析、评价、解释和比较事物的机会;要提高其创造性思维,就应多提供创新、发明、想象和猜想的机会;要提高其实践性思维,就应多提供运用所学,利用条件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初中数学教育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需要教师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精心设计问题,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对话。教师要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条件。从时间上,要加大学生的自己支配和独立思考的时间;从活动上,既要有让学生表达的机会,也要有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机会,还要让学生有讨论和质疑的机会。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围绕问题所展开的教学活动,教师要在钻研教材和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学习的自主探索,可能会产生各种意想不到的结果,从而对教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作为主线,以学生探索学习作为主体,教师引导的时机、方式、方法等都值得重视,例如当学生的思考遇到障碍时,当学生不按教师的本意活动时,教师应当如何来引导(都是十分关键的问题。本人从以上四个方面所谈的问题设计方法是自己实践的粗浅体会,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一个重要而庞大的课题,本身就需要教师具有创新精神去开拓去探索。

篇4: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性的探索论文

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性的探索论文

开展学生的自主学习,但同时我们又一直被一个问题所困扰那就是在教学效率与学生主体的发挥,针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全组的老师们也在一直的探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下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性活动中的一些策略:

一、重视激发兴趣,构建自主乐学的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求知识火药的导火索。当学生对所学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时,在课堂上他们就会乐于参与,主动探索,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

1、以精彩的导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一出戏要有紧锣密鼓的开场,在讲课伊始就巧设一个引人入胜的艺术开头,就像下棋高手第一招就为全局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设计好一堂课的导语,对于上好一堂课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在课前给学生播放视频、歌曲,展示漫画,做测试等打破以往单调的直接说我们今天该讲某某课,营造“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教学氛围。如在《影响价格的因素》授课时,我课前播放了一段近期关于生姜价格上涨的新闻视频,在新闻中既有生活场景的再现,同时也通过相应的采访、对话阐述了影响生姜价格变动的因素,让学生透过身边的生活场景,来理性思考影响价格的因素,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创新教学形式保持学生学习的持久性。

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高中学生突出的心理特征。学生最烦老师教得千篇 一律,老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如我在处理《价格变动的影响》这一框的教学中,我以家乡的企业衡水老白干为背景,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营销团队为家乡企业出谋划策,学生一看到身边熟知的企业很愿意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涨,这样把抽象知识形象化、难点知识简单化,教学效果自然水到渠成。

3、引入竞争机制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竞争符合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为了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老师可以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上参加竞争。比如在教学中看看知识谁抢答最快;哪个小组的主意最值得我们借鉴等等,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培养了大家的竞争意识。

二、发挥主体作用,构建自主成长的课堂。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老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如果学生不想学了或者学了没有进步或发展,那不管老师怎么教都是无效的教学。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因此,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老师必须具有强烈的学生本位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珍视学生独特体验,张扬学生个性。

同是一枝梅花,有人赞叹它风骨傲霜,有人则感慨它孤寂落寞;同是一块石头,有人觉得它冥顽不化,有人则欣赏它坚韧固守。我们都知道北宋-苏轼《题西林壁》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处于的位置不同,看法往往也都不同。更何况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我们的不同,所以看问题的角度更往往和我们不同。如在处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一课时,让同学分成两大组,针对与当前时下的热点问题,小悦悦事件(广东佛山南海黄岐的广佛五金城里,2岁女童小悦悦在过马路上两次被碾压,十几个路人,都对此冷眼漠视)来辩论,到底路人该不该救起这个生命。这场辩论赛,老师为学生创设了发表个人意见的机会,整个过程,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想法,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最后,在学生讨论的基础教师在加以总结,给学生正确的引导,从而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的达到政治教学的目的。我们不难看出整个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既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使整个教学活动更加有效。

2、巧妙铺设“台阶”,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指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中,经过积极主动的认知活动,获得主动发展的过程。高中受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制约,他们的自主学习需要教师铺设一定的“台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目标。如在学习《消费及其类型》中J款消费时,因为学生缺少相应的生活经验,所以教师要引导,什么时候我们可以采取J款消费呢?买根铅笔用不用采取J款消费,看似很滑稽的问题,却会引起学生的思考。是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采取J款消费的形式,你们可以么,学生又用动脑思考,这样层层的学习,学生对J款消费这一热点问题有了认识和了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有效性,不仅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也会影响到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更有义务去积极探索研究,不断总结完善,真正发挥出自主学习的价值,提高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篇5: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语文自主探究性学习论文

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语文自主探究性学习论文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根据心理特点,放手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之中,进行自主探求知识的活动,可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地探究性学习。

一、让学生尽可能去”想“。培养学生一个”敢“字,鼓励他们毫无顾及的尽情去想,合理的去想。如学《圆明园的毁灭》时,采用CAI创设情景,放火烧圆明园影片的片断,让学生看后谈体会,学生便联想到火药,学生提出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为什么不制造出火炮、火枪来对付英、法联军呢?这样以来,使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超越了书本。

二、让学生尽可能去”看“。”看“就是让学生观看、观察,给充足的时间去观察,通过”看“发现,在此基础上去主动学习知识。如学圆明园的风光时,采用CAI 出示圆明园的风光图片,由学生尽情地观察、欣赏,再据自己观察和发现,给图片题一个与图同美的名字―题名。然后将图片的原名对照自己题的名,比较谁好,为什么?如学生据”万花阵“的建筑特点,它像一朵绽开的荷花而题名为”石花玉亭“。这样学生在充分”看“的基础上进行探求并创造性地学到了知识。

三、让学生尽可能地去”画“ 学生通过亲眼去看、去体验、去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和思考层面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画下来,描绘出来,再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将手和大脑都动起来,克服学生上课只用耳听,不用小手来操作的不足。如上一年级的《画风》一课时,在设计时充分体现一个”画“字,老师和学生都用画的方式来表达一定的思维结果,老师用”简笔画“板书出书上所说的风中的事物,课中还设计让学生在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上想办法”画“出”风“来,看谁的办法想得多,并说出为什么这样就把风画出来了。这样就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兴趣,培养了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学生在探究怎样画这一过程中,也就明白了风是不能直接把它画出来的,只有通过其它事物在风的作用下来表示这一要点,比老师讲出来的效果好多了。

四、让学生尽可能的去”说“。学生思维的合理性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样通过他们的说,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是如何达到思维的合理性的。老师给学生创设了畅所欲言的自由空间,真正做到课堂教学的氛围和谐、民主,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蓝天。如可以分”指名说、上台说、小组说、问答式的交流说“等方式;以学生”补充说、总结说、修改说、更正说、综合说“等内容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及快速组织语言能力。

五 让学生尽可能去”做“。学生自己动手做的过程,实际上也包含了思维与探究的过程,在此就要为学生设计、提供做的时间和必要的物质条件。如在期末复习成语时,改变以往老师将一册的成语找出来,让学生抄、读、记等,而是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自己去找、去抄、去积累,还要求学生比一比,谁能将一册中所有成语全找出来。这样学生在自己找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

六 让学生批判与创造性的接受知识,展示思维过程。在这里营造宽松的环境,要求学生坚持真理,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敢于怀疑前人,不唯书,不唯上。如学《詹天佑》一课时学生在敬佩詹天佑的同时,还针对他的”人字形铁路的设计、“”中部凿井法、“”相对凿井法“谈出学生自己的设计、想法,进行合理的想象,科学的思维。又如学《蛇与庄稼》时,学生大胆地说:”庄稼得不到好收成的'原因不仅仅是社被洪水淹死了的原因,还因为海水是咸的,破坏了土壤,使那里的泥土不适应庄稼生长了,但过了几年,由于天上下的雨水稀释了以前被盐水破坏的土壤,所以后来庄稼又丰收了,不光是因为有了蛇的原因等。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大胆怀疑、敢于创造性的接受知识,充分地展示了学生合理的思维过程。

七、教给学生“捕鱼”的“方法”和“场所” 。人们常说:“授人以渔,终身受用”,面对这个知识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今天的知识明天就不够用的现实,我们不能只注重教给学生“如何捕鱼”的学习方法,还需要告诉学生 “捕鱼”的场所,告诉学生学习的多种渠道和网上的庞大资源应该在何处去找、在何处去学、在何处去发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怎样去收集一些资料,从哪儿去获取资料,即告诉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渠道。如通过报纸剪贴、通过书刊摘抄、电视录音、收音机录音、光碟、磁盘、网上下载、实地调查、自己生活体验、专题采访等。对于收集到的材料又怎样来整理、处理这些资料,使之成为自己有用的资料呢?如从“电视”上知道“明天有雨”,你将怎样处理这个信息呢?如明天你就要带雨伞。又如你从“报纸上”看到一个中学生因考试成绩不好,竟跳楼自杀轻生,你会怎样想,你的心理会产生怎样的启示,如果自己也是一个承受力差,经不起挫折的人,你面对这种情况会怎样处理,是不是该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正确对待考试呢?等等一些怎样收集信息、获取知识的途径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只要我们转变教育观念,给学生留下时间、空间和机会,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想、去看、去说、去画、去做、去怀疑、既教给学习方法,有教给获取知识的途径。就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意识。

篇6:浅谈语文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杨玉红

(吉林省大安市教师进修学校)

摘 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方位培养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这种积极愉悦的因素始终伴随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关键词:激情引趣;激发欲望;激励想象

语文课堂上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情感波澜中,积极地参与,主动地学习。下面谈谈我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教师要着眼自主,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

一节语文课,学生是否乐学,关键看其兴趣,课堂气氛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伊始,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轻松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海底世界》一文时,教师的开篇语可这样激情引趣:“同学们,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吧?可你们到过大海的深处吗?那里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我们赶快从书中来寻求答案吧。”在读课文时教师要求学生找出文中最能概括全文的'一句话,这一要求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会带着浓厚的兴趣读课文,读后又肯定会充分发表自己的学习所得。这时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围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这两个中心词积极思考,去寻找文中相应的语句或是段落,仔细品味,效果甚好。

给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生动的富有情趣的导言固然重要,但新颖别致的过渡语也必不可少,因为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的衔接上,都离不开过渡语,每一处过渡语的巧妙运用,都能引领学生进入一种情境,它像调味剂一样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激活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使他们积极参与学习,乐在其中。例如,在教学《灰雀》这篇课文时,在指导学生用喜爱的语气朗读描写灰雀的句子时,教师可先以板画、粘贴或电脑课件等形式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灰雀的外形美,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后,再用语言稍加点拨,“看到这么活泼、欢快的灰雀,你们一定非常喜爱,谁愿意读一读这句话,看你是否真的喜爱灰雀呢?”这样给学生创设了读的情境,他们一定会跃跃欲试,对灰雀的喜爱之情自然就通过朗读流露出来了。另外,教师可根据学生需要,对于某些课文可以让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角色演一演、读一读,或者是动笔画一画,这些都能很好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以疑激思,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除了向学生设疑外,还应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热情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以疑促思,以思释疑,把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中来。《灰雀》一课,应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设疑讨论,每一个环节都应设有疑问,就连过渡语都设有问题。目的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主动学习。除此之外,教学中还应鼓励学生质疑,因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以要把质疑权交给学生。课堂上多创造让学生质疑的机会,并且逐步培养学生敢问、善问、会问的能力,那么这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就形成了。有句话“创新始于问题”,因此,平时在教学中教师多注重从多角度去设疑,还要让学生多质疑。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设疑时应注意提问的方式,拿教材中比较两个句子的不同这种类型题来说,这是在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教师常采用比较的方法。但如果教师提问方式不同,其给学生获得的结果也截然不同。比如拿“灰雀在枝头唱歌,惹人喜爱。”这句话同书中原句相比,如果教师这样问:“比较这两句话,哪句写得好?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其实无需细读或推敲,学生都能答出书中的句子写得好。但如果我们变一种方式提问:“读一读这两个句子,把你想到的说给同学们听。”这样就给了学生一个自读自悟的空间,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从而逐渐掌握语言的技巧。这种比较的训练体现了语言学习的过程,学生真正学习了语文。

三、激励想象,培养自主延伸的能力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能力,想象力是一种强大的创造力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充分发挥想象力,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发展。在教学《灰雀》一课时,有多处可运用激励想象的教学方法。例如,课文第2自然段写列宁发现少了一只灰雀而找遍整个树林,教学时可让学生想象列宁边找边会想些什么,通过合理想象,更能真切体会到列宁当时的心情有多么的焦急。再如,学完课文后,教师可提出:“你想对列宁和小男孩说些什么?”意在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思考、想象的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同时还要不断地为学生营造一种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和谐氛围,引导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思中分析问题、理清问题;在议中解决问题,共同提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

篇7: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索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索

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如能设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就能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学习,并充分发挥主动精神,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学就能获得较大的成功。我在自然教学实践中,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一、通过诱发学生好奇心,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来引起兴趣。

怎样使学生爱上自然课呢?怎样来激起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呢?首先要引起他们对知识强烈的渴求感。根据小学生爱新鲜、好奇心强这一特点,我在每次教学新知识前,尽量设计一些学生觉得新鲜有趣的问题或安排一些新奇有趣的实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就能有最短的时间,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帮助他们高度集中地进入探求新知识的情境中来,提高教学新知识的效果。

如在教学《磁铁的性质》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一开始,老师做了一个小魔术――会走的回形针。首先老师竖放着一张白纸,在对着学生的一面纸放上回形针,背着学生的一面纸用磁铁吸引着回形针,并慢慢地移动磁铁,使回形针随意地走动。同学们,你们看一看回形针不但不会掉下来,而且还会走呢?真神奇呀!我把“神奇”两个字特别加重了语气。这一下,同学们的情绪可高涨了,一双双小眼睛紧盯着老师,流露出急切的神情。我不慌不忙地把纸的背面反过来,让同学们看到用条形磁铁遥控着回形针的走动。学生惊奇得瞪大了眼睛,有的禁不住发出了惊叹声。这时,我又说“回形针自如地走动的奥妙在哪里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知道了。”短短2分钟的演示,通过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学习的兴趣,我把同学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了。

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起来后,老师就要精心组织教学,或通过讲解,或通过实验、讨论等,及时帮助学生解决他们渴望知道的问题,尽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这是使学生对学科产生兴趣味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二、通过组织饶有趣味的游戏,寓教学于游戏活动之中来增强兴趣。

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在贯彻愉快教学中,把游戏相进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之中,让学生运用自然知识开展饶有趣味的游戏,同时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自然知识。

如在教学《杠杆》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游戏“看谁力气大”。老师故意挑选了班上身材较高大的男同学与身材较瘦小的'女同学作为对手。女同学胆小畏缩的样子,引起了同学们的哄堂大笑,都以为不用比赛,就能断定谁胜谁负了。力量悬殊的两位对手也不愿作比试,但在老师的激将动员后,要求男同学在接近门铰链处,把门往外推,让女孩子在远离门铰链的门把手处,用力把门往里推,比赛开始前,老师用粉笔在门板的前后两面中间划上一条白线,要求参赛者双手都不能超越白线,看来极其公正。比赛结果,小女孩竟出乎意外地获胜利,这是什么道理?同学们学习兴趣一下子激发起来了。

在自然教学中,我经常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各种游戏,提高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加深了对自然知识的理解,他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学得有劲,玩得愉快,让学生能轻松地学习自然知识。

三、通过带领孩子们开展“认识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实践活动来发展兴趣。

自然教师要充分利用班队活动的机

[1] [2] [3]

篇8:激发学生体育兴趣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论文

激发学生体育兴趣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论文

新课程改革十分强调要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每个学生,使他们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是深化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之一。传统的低年级体育教学,多由教师“手把手”地教学生,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师围着教材转,教师一板一眼地教,学生跟着一步一步地学练,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传授者和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这种传习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身顺而面违”,成为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的机器,课堂气氛沉闷,一定程度上压抑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

以下结合我校主体参与课堂教学创新策略课题的研究和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实际,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进行探讨。

一、给学生多一些选择,多一些思考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8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暴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另一方面也展示学生D的'聪明才智、独特个性与创造成果。小学低年D级学生活泼好动,兴趣广泛,有意注意持续时n较短。在体育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意识与能力,课上应有意识地盼排具有选择性的练习内容,让学生通过自主限试选择练习场地与器材,独立地进行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法指导,在激发学日兴趣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并鼓励学生独立或与他人合作进行学习,力求改变由老师讲解──示范──学生跟着练的做法,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自主选择、独立思考和实践操作的机会,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向主动,由接受模仿转向主动探索。例如:进行跳跃教学时,根据教材内容难易程度和学生实际水平,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式:设计了不同远度、不同大小圈的4个练习场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进行选择,自主进行练习,教师及时进行提示与指导。在练习前与练习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何起跳?单起双落时应注意什么?结合练习尝试说一说怎样才能跳得远?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练习和思考,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并在练习实践中逐步掌握和提高。对难以达到基本要求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对能较好完成的学生提出新的要求,鼓励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寻求自我发展,不断提高自主探究、自主学练的意识与能力,养成善于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二、让学生多一些想象,多一份自信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他们的想象逐渐丰富、生动而复杂,想象的有意性逐渐增强,想象中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多,想象的现实性不断发展。因此,教材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特点,教学方法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也是落实《课程标准》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领域目标的具体要求。

要拓展学生的视野,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倡与众不同、高人一筹、富于想象,并渗透到课堂教学的相关环节。例如:学习前滚翻动作时,在动作要领提示和示范后,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练习,并带着“怎样才能滚得正”“怎样才能团身紧”的问题到实践中寻求答案。对学生在练习中想象出来又有实效性的方法,如“双手握踝前滚翻”、“胯下夹手帕”“利用厚垫、跳箱盖、体操凳上进行前滚翻练习”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应充分给予肯定。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练。教师不但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练的时间,还应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如做“拍球游戏”时,当学生学会体前拍球后,在进行自主练习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做其它运球动作的练习,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结合已有生活经验,大胆实践,于是学生完成了体侧运球、体前低手运球、体前高手运球等。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丰富了自己的想象力,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自信心,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欲望就容易被激发起来。

体育教学具有规范性和技术性较强的特点,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优美准确的示范,都有助于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感悟动作要领,启发创新思维。同时,教师要善于爱护和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除进行口头表扬外,还可以请具有创新意识并在实践中有特点的学生进行现场表演,分组进行评议和讨论,并及时给予奖励。可给戴上“小红花”“小红星”“小奖杯”等,不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究兴趣、创新意识。

总之,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学习,锐意进取,积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不断探索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策略,逐步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新体育课堂教学格局,切实把“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的课程理念落到实处。

篇9:浅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论文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论文

学习是学生的主体行为,即学习者应该自始至终把自己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积极探索、主动思维、自觉实践、生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自己。作为教师,应积极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创造条件。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倡导教学民主,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空间和时间,给学生最好的学习素材,凡学生能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给学生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些成功的体验。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由于数学课程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并且“过程”成为课程内容的一部分,因此课程本身就应该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数学的学习方式不再是单一、枯燥的、机械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学习方式,它应该是一个多样、有意义、主动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过程。学生本身也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主体。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如何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引导学生充满活力地自主学习,这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也符合学生的求知欲,符合学生好玩、好活动、好表现自我的心理特征,符合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探索创新精神,促进学生主动性的发展要求。有利于学生终身受益,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主参与

学生学习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需要有学习数学的动机去激励他们、推动他们。当然动机可能是外部动机,也可能是内部动机,但最重要的是内部动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向往。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要善于动脑筋,创设民主、和谐、愉快的教学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如:在教学循环小数知识时,教师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故事的内容是,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故事的内容是,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学生不由自主地也跟着说起来,自主参与到讲故事中。此时让学生停下教师提问,这个故事能讲完吗?为什么讲不完?学生回答这个故事的内容在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老师接着利用问题创设情境,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这样依次不断重复的数,同学们想知道吗?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样小数位数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小数。这样导入新课的方式,这样情境的创设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动机,而且对本节课循环小数知识重难点的突破作了铺垫,有利于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样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效果是显著的。不但让孩子学到了知识,而且让孩子知道了学习知识的过程,更能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巧设认识冲突,让学生自主探究

现代认识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一个新知识的有意义习得,必需在学习主体积极思维的参与下,经历认知结构的调整和重新组织,最终把新知同化,纳入原认知结构中。而学生的认知突破是学生参与学习的根本原因。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适时、适度设置认知冲突,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教学能被2、3整除数的特征时,教师设置师生竞赛的场面。让学生先说一个数,教师和其余学生抢答,判断这个数是否能被2整除。教师当然会出奇制胜。学生当然也就会速度慢,甚至判断不准确。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好奇心,认知产生了冲突,为什么老师的速度快、判断又准确,奥妙在何处?学生的思维就被激活了,就会带着渴求的心态自主去探究其中的规律,最终得出结论。此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索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学生会利用能被2整除的规律去寻找能被3整除数的规律,得出的结论不正确。这样新的认知冲突产生,此时教师让学生小组讨论,学生的思维再一次被激活,学生再一次自主参与到小组学习中,自主的发现规律。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才是真正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学生才是真正学习的主体,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

三、提供生活场景,让学生自主实践

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应该是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小学生因其思维特点的限制,在学习活动中要具体的场景支持,他更会把自己当成主体。因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利用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美,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学习场景,能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提高学生学习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深化所学知识,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后,在教室里布置超市的场景,让学生“超市购物”,一部分学生充当售货员,另一部分的学生充当消费者来买东西。这样的生活场景安排,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服务于生活,同时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培养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又如:在学了24时计时法后,让学生用24时计时法,说出自己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的时间,说出你爸爸和妈妈上下班的时间,并用24时计时法为自己设计一张星期天生活、学习时间表。这样的生活场景,既有感性知识,又有理性知识,学生不但可以掌握24时计时法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培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还为孩子将来的生活提供了原生态的“实习”。

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地设计问题冲突,适时地提供生活场景,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然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参与、自主探究、自主实践,也必然会点燃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火花,使他们尝到追求真知的乐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10:高中文言文自主探究性学习探索论文

高中文言文自主探究性学习探索论文

高中文言文教学历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尤其是新教材中出现古诗文大量增加,美文不断增多的情况,如何把自主探究性学习与文言文教学有机结合,是改革文言文教学的关键之一。一个恰当且适宜的结合点,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使学生从文言文知识的学习、能力培养与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之间得到相互转换,从而在理解与探究、质疑与解疑、自主与合作中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鉴赏水平、审美意识以及文化素养,激活高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本文就结合这些方面谈一些构想。

一、提升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自主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接受学习的过程,它不是来自教师课外作业布置的推动,而是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也就是学生自身兴趣使然,只有让学生产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才能推动他们自主探究学习的进程。因此,在教学中就要寻找结合点,使自主探究性学习与文言文教学结合这一过程充满生动,不可消灭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内驱力,激发对文言文学习的探究欲。如教师讲“祸患常识于忽微”(《伶官传序》)一句中的“忽微”一词时,可让学生动手做三件事:一让学生查注释,弄懂“忽微”的意思;二让学生找出类似“祸患常积于忽微”一句意思的成语,俗语;三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祸患常积于忽微”的典型实例。这三件事,不仅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而且使学生真正弄懂了“祸患常积于忽微”一句所蕴含的深刻哲理。这样的教学实例给自主探究性学习找到了兴趣的结合点。自主探究性学习是个实践性的活动,教师的引导非常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地把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挖掘学生的兴趣点。这里的课外包括所学课文涉及的文史知识、相关作家作品、秩事趣闻、常用的文言诗文工具书查阅等内容,教师或介绍内容,或推荐书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知识范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高中许多文言文篇章的教学离不开背景介绍,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握相关背景,在阅读中发现疑难问题,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去,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自己讲述背景故事。可以在课前给学生介绍一些资料,甚至把学生不易借到的资料借给他们,有时还允许他们把一些资料带到课堂上“照本宣科”。以期在背景资料的学习中激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的兴趣可增可减,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好引路人,使学生走上自主探究之路。兴趣这个结合点是前提,它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基本,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点燃学生的热情,使之积极主动参与,文言文探究学习才有可能性。

二、引导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

由于时代的原因,文言文在长期教学中,少不了逐字逐句的讲解和翻译。许多教师生怕学生对文言文的字、词、句的“不知”和“不懂”,造成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困难,大多采取两种方法:一种是“包办”政策,从字、词、句的理解翻译,到思想内容的概括无所不讲,学生成了盛装知识的容器,在被动中接受老师所谓的知识的传播。无法激起学生求知的兴趣,更谈不上自主探究学习。另一种教法目前较为盛行,教师习惯于自己先提出问题,然后要求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这种方式有时固然能引导学生思考,但教师的问题不一定就是学生的问题,很可能还会束缚学生的情感指向和思维路径,而自主探究性学习重点是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培养问题意识,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鼓励学生自由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完成对课文内容的深入探索。例如,针对学生中普遍常见文言文词句的解释问题,可要求学生在每篇课文授课前,借助注释及工具书去读、去悟、去积累归纳。自己发现难点,自己解决,在对全文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一部分学生很可能对文章的个别翻译有些疑问,教师则可顺势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法和见解,然后在全班讨论,充分肯定学生的勇气与合理部分,给学生提出问题创造机会。问题的提出是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开始,要使之与教学结合延伸化,还必须激活学生读后写作意识,抓住文章的主旨或某一方面的感受,抒发己见,是对问题探究的深化、创新。如学习了杜牧《阿房宫赋》之后,可让学生自主命题写读后感,揭示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联系今天的社会现实,告诫人们勿忘节俭,居安思危。不仅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课文问题探究的再认识。

三、培养学生自主与合作的精神

自主探究性学习不但立足于自主探究,而且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在实施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应构建起人格互重、平等自主、共同合作的学习的平台和运作机制,从而以主人的身份去完成自主探究教学任务,让每一个学生的创造精神得到最佳的发挥。如在一堂文言文课的最后环节,把学生分成小组来学习———理读文言文,有条理地整理课文知识,积累实词、虚词、佳句或讨论课后作业,小组的同学坐在一起,共同讨论、分析,甚至争论。疑难问题交由小组讨论,小组讨论解决不了,可由全班共同研讨,在教师指导下解决。学生积累的实词、虚词、由小组派代表写在黑板上,感知到名言佳句当堂诵读。这样既增加课堂自主合作学习的机会,又训练学法,而且在诵读中共同体验到文言佳句的`艺术魅力。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在合作这一组织形式中,应重新定位,以平等的身份、民主的态度,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比如在教文言文自读课时,可以尝试让学生当教师,让学生主动承担教学任务,由所在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共同探讨,完成对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内容的设计,一篇文章通常让三至四个人共同承担。然后从中挑选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上台讲课。这样大大调动了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在探讨中促进学生的合作精神,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树立学生的信心,开发了创新的智能。当然,在授课过程中,难免出现讲课的学生有时对教材的重难点把握不当,对同学提出的问题阐述不够清楚、全面等。教师在这一环节应起到引导、启发作用,指导他们尽量不偏离学习目标的轨道,应该意识到合作不仅是为了集思广益,相互切磋,提高学生学业成绩,而且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行为,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顺应教育社会化的需求,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自主探究性学习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实施这一教学变革过程中,还需要教师的自身素质和观念的提高和更新,学生良好的学习意识和习惯的培养。自主探究性学习与文言文教学结合的这三个方面是一个有序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循序渐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专题 激发学生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