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芳探胜的学术之旅论文

Winnie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Winnie”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寻芳探胜的学术之旅论文(共11篇),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篇1:寻芳探胜的学术之旅论文

寻芳探胜的学术之旅论文

关键词: 新闻 公关 广告 董天策

近年来,董天策教授在他发表的许多论文中,令阅者印象最深的亮点之一是他对“新闻策划”所提出的一系列观点。最近,他和他的学生又推出了一本新作,名为《新闻公关广告之互动研究――对“传播交叉领域”的学理审视》。书名虽长,但意思很明白。作者是在为这一组研究专题“定调”:一是把三者视之为“传播交叉领域”和彼此之间存在着“互动”;二是要对新闻、公关和广告这三种带实务性的专业行为予以“学理审视”。这也就是说,作者并不满足于或不局限于原先探讨的“新闻策划”这一基本上属于新闻实务领域的议题(最多也只是媒体―主要是报业―的内容产品的制作和营销的宏观策略);而是以此为基础,进一步从学理上审视相关的众多现象。他试图梳理出这样一条思路:新闻、公关、广告三者互为犄角,产生互动关系,并形成了“传播的交叉领域”。这一重要理论视角,不论能否得到认同,至少说明了作者正努力在学术探索上走出一条新路。这种努力,可称之为寻芳探胜之旅。

对这个主题,董天策教授在“导论”中告诉我们,“新闻、公关、广告属于不同性质的传播形态,具有各自的规定性”,但“无论中外,新闻、公关、广告这些不同的传播形态在发展过程中总是紧密相连,协同发展,相互促进”。[1]而且“问题在于:当代中国的新闻、公关、广告在紧密联系的过程中已逐渐超越‘联系’的范畴,进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交融境地,产生了传播实践中的交叉领域。”[2]这也就是他称之为“传播交叉领域”的理由。

在传播实践中,公关和广告的联系是客观存在的,有时这种联系甚至还很紧密。在这个时候,“你中有我”,或“我中有你”的情况出现,也是不容置疑的事实。比如,公关活动虽有多种多样,可以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广告宣传始终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而在广告中,早就有一种名为“公关广告”的品种,干脆来个“我中有你”。此类广告不同于一般宣传消费品或劳务的广告,而是径直地宣传企业自身。同时,在美国,许多企业都是公关和广告合着开办一间公司的。其原因可能是广告运作属于实体性的行为,而公关则属于策划性或一揽子的计划与执行。前者属于硬性推销,后者更近于软性促销,两者机构“雌雄同体”,也许会相得益彰吧。

如今,“新闻”作为重要而基本的元素介入其中,问题也就更加复杂,矛盾更加凸显,也更有深入探讨的价值。对此,董天策教授在“导论”中从两个角度提出了他的看法。一是“传播文本交叉,产生了某些新的文本形态”;二是“传播行为交叉,出现了某些新的传播行为”。

他首先集中审视了新闻与广告二者交融而出现的新文本:即“新闻性广告”或“广告式新闻”,它指的是“新闻寓于广告之中,广告通过新闻的形式而起作用”[3]。值得注意的是,这类文本最初是受到媒体正面肯定和倡导的,后来才一再被明令禁止。在此情况下,又派生出仍然是新闻与广告交融的“形象广告”。形象广告和新闻性广告在实质上并无二致,因为后者仍是媒体利用新闻手法和形式为客户刊登树立其形象的广告。这两类广告,尽管至今仍与一些媒体藕断丝连,但在政策和法规(《广告法》)上都属于禁用和处罚之列。在此情况下,董天策还关注到新的替代性概念――“软广告”或“软文”。他认为,也许提出“新”概念的做法,更具包容性,更加巧妙、迂回和隐蔽。他发现,如果把这些传播文本形态放在一起加以研究,它们之间具有一种“家族相似性”。据此,他归纳道:“从理论上说,本质上是‘广告文本’与‘新闻文本’(当然还有科普知识等)杂交而成的新型传播文本”。[4]

接着,他从公关与新闻接壤之处分析了它们的传播行为。在公关界,“制造新闻”已成为一种社会现实。但由于这种理念和实践“同新闻界的价值取向与行为准则存在着巨大的矛盾与冲突,难以获得社会的普遍认同”。[5]因而公关界改变话语策略,代之以“新闻策划”。而“新闻策划”这一概念不久也为新闻界所接受和应用,并由此引发了一场争议。后来,在新闻实践中,“新闻策划”又发展为“新闻炒作”这一带负面含义的词语。在肯定新闻策划或报道策划的人们眼中,这是新闻与报道策划的异化。而早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丹尼尔布尔斯廷和郎氏夫妇等,就曾经深入研究过与此直接相关的所谓“假事件”(或“伪事件”――pseudo-event)。可是,在当时更多的是归咎于公关界这个始作俑者;人们未曾料想到于今越演越烈的却是某些媒体的专业人员!

董天策教授对此也作出相对客观的评价:“从新闻、公关、广告的互动来看,‘传播交叉领域’既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还有游走在合理与不合理之间的”。而且,在他看来,“大多数现象都游走在合理与不合理之间”。[6]

笔者认为,这一重要观点显然是正确的。他认为:“只要按照‘形象广告’的本来面目――广告信息的传播活动去做,就是合理的”。可是,他在批评某些形象广告的不合理之处,指出:这其实是有意模糊新闻与广告的界限,混淆受众或消费者的视听。作者的本意是对的,这些看法并无不妥。其“游走”现象的出现,则说明了很值得我们要继续深入予以研究。

本书在“导论”之后,展开了三个单元的详细论述。一是“新闻传播策划的多维审视”;二是“公共关系与新闻报道的互动研究”;三是“游走在新闻与广告之间”。第一单元是董天策有关论文和著作中相关内容的汇集,体现了作者对新闻传播策划的学理认识。如果再仔细分析的话,这8篇论文中直接阐述“新闻策划”的有5篇,论述新闻与公关互动的有3篇。

可能作者意识到第一单元文章内容较为分散,因而在第二单元再次集中、深入地说明上述主题。这一单元的特点是试图应用多种相关理论去解释或分析公关与新闻报道的互动关系,所以读来并不感到重复。

首先,作者企图在回顾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引出它与新闻报道互动的问题。然后再分别以“使用与满足”理论作指导,探讨社会组织向媒体提供公关新闻素材的动因,以麦克马那斯提出的“商业化新闻生产模式”去分析新闻机构自身生产公关新闻的动因,并提出了中国新闻生产的模式。同时,还引用传播模式中的“噪音”概念去揭示公关对新闻信息流通的干扰。作者并不以此而止步,还提出了对公关效果和新闻报道可量化的评估。最后,又插入“边际效用递减”这一经济学的重要论述去解释社会组织实现公关目标的效果和新闻报道量之间的关系;以“博弈论”探讨实现公共关系与新闻报道(实际上是社会组织与新闻传媒)达致双赢的可能性。

由此可见,从传播理论的角度看,作者无疑作出了很大努力,力求对复杂的公关与新闻的多重关系作出科学的解释,以提高本书的理论含金量。这种努力是值得肯定的,也是有价值的。特别是阐述“使用与满足论”和绍介麦克马那斯模式时结合实例所作的解读,深文周纳,条分缕析,令人深思;也是某些粗糙、空洞的宏观大论所远远不及的。

本书的第三单元深入剖析游走在新闻与广告之间的“软文”,集中解决的是报纸的“软性文章”现象。不过,给人的感觉是,这一部分的结构与行文类似时下的许多毕业论文,不太像专著的写法。作者对报纸“软文”所关注的四个重点,除了第二个重点,即符号学分析和话语分析功力较弱外,总的看,还是不错的。尤其是末段指出规范“软文”的出路在于按“法律+资本+权力”运作,这无疑既适用于我国目前媒体“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的体制,又对妥善解决“软文”现象大有裨益。

总之,这本新作结合新闻传播实践提出了一个理论问题,深入地“游走”在新闻、公关和广告之间进行探索。这将有利于拓宽学术视野,深化研究课题,启迪创新精神。笔者热切地期望学界和业界的广大读者都来阅读这本颇有新意的新作。

当然,本书也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有的问题仍有商榷余地。比如,本书内容一致但章节结构并不统一。有的是论文集纳,有的则独立成篇。对前者,如能打散重组,相信效果会更好些。又如,“制造新闻”之说,在新闻界基本上处于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境地,但为什么“在公关的意义上是一种合理的传播行为”?其原因恐怕不仅仅是公关界和新闻界的理念或价值取向上的不同,而是在客观上应有判断二者正确与否的统一准绳。再如,作者历数“有偿新闻”的种种问题和危害,但却又从“学术角度”上认为“有偿新闻”概念十分笼统,是“一个所指游弋不定、界限模糊不清”的概念。[7]笔者以为,问题似乎不在这里,无论介入有偿新闻的个人或组织,他们的认识是明确的,哪有拿了钱不清楚钱是怎样来的?他们是钻了法律的空子和政策和漏洞去打“擦边球”。

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看,本书做得是比较好的,但也要注意,使用多种理论观点去分析或论述同一现象时,要考虑这一做法是否确有必要。这些理论之间能否兼容,尤其对是不同学科的理论见解的引用更要审慎,况且用“药”过多不一定能药到病除。

最后,我很欣赏作者的这一见解:“学术研究所努力呈现的是真理性的认识,这是一个并不平坦的过程;而真理性的认识要为社会所接受,更是一个相当艰难的过程。”[8]冷静而客观的理性,正是做学问的人所应当持有的。

[注释]

[1]董天策等.新闻公关广告之互动研究――对“传播交叉领域”的学理审视.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第2页.

[2]同上书,第2页。

[3]同上书,第3页。

[4]同上书,第7页。

[5]同上书,第8页。

[6]同上书,第14页。

[7]同上书,第18页。

[8]同上书,第324页。

篇2:生物论文学术

荔枝果肉多糖之分离纯化与结构表征、抗氧化活性研究

第一章 绪 论

1.1 引言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属无患子科,古称荔枝、离支、丽支,果实成熟时果皮红艳诱人,故又俗称丹荔;果肉(实际上是荔枝的假种皮)为白色、半透明、香甜多汁、柔软而脆[3]。

荔枝为广东四大名果之一,俗有“岭南果王”之称,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多种滋补养颜效果,一直被视为“果中珍品”。

我国是世界上栽培荔枝最早的国家,已知有 100 多个品种。

目前,亚热带地区气候和土壤合适的地方都有荔枝种植[4],我国荔枝栽培主要在广东、海南、广西、四川、福建、云南、台湾等省区。

在国外,越南、老挝、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波多黎各、菲律宾、毛里求斯、马尔加什、南非、古巴等也产荔枝,但都是直接或间接从我国引入栽培的[5-6]。

年广东荔枝种植面积 400 万亩,产量达到 96 万吨,2008 年种植面积 413 万亩,产量达到 91 万吨,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 60%,面积为全国种植面积的一半[7]。

但是荔枝不耐贮藏,采后短时间内极易发生褐变和腐烂变质,加之产量的大幅增加与贮藏、运输和市场方面的制约,往往造成大量鲜果因未及时处理而败坏,屡屡出现丰产不丰收的现象。

所以,开展荔枝精深加工,开发荔枝功能性食品已迫在眉睫,这对于提高广东省农业生产效率,推动荔枝产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章阐述了荔枝及荔枝果肉多糖研究现状、国内外多糖研究进展并简要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1.2 荔枝及荔枝果肉多糖的研究进展

荔枝具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据《开宝本草》记载,荔枝可止渴、美容。

荔枝全身都可入药,荔枝树根(行气止痛、固肾涩精)、树皮(疏肝解郁、祛风健胃)、树枝(治虚喘)、叶(解暑消滞、收湿敛疮)、

花(治喉痹肿痛)、果壳(治血崩)、果核(行气散结、祛寒止痛) 均可药用,荔枝果肉则是岭南佳果之一,适量食用,有补脾、益肝、养血、悦颜之功效[8]。

结合本课题我们主要讨论有关荔枝果肉营养成分和果肉多糖功能的研究概况。

1.2.1 荔枝果肉营养成分

荔枝果实中含有大量的糖分、维生素C、磷、钙以及少量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等营养物质,荔枝果肉中矿物质元素含量也较丰富。

研究认为荔枝中的酸主要是苹果酸、琥珀酸和柠檬酸[9],而另有报道在荔枝果肉中采用相同的方法没有发现琥珀酸[10]。

荔枝果实的糖/酸比较高,存在品种差异,妃子笑为 65.7,糯米糍高达 92.3[10]。

Chyau等[11]发现荔枝果肉的香气成分由游离态和结合态两种形态组成,游离态气味成分主要有三羟基-2-丁酮(30.1%),香叶醇(15.6%)等;结合态气味成分主要为香叶醇(73.7%)和香叶醛(7.95%)。

刑其毅等[12]用冷冻收集法收集到的荔枝果肉头香水溶液研究荔枝香味成分,鉴定出 34 种香味成分,主要成分有醋酸、异戊醇、醋酸甲酯等。

荔枝果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13];荔枝汁中氨基酸种类齐全(17 种)、含量高,每 100mL含 136.44mg氨基酸,

除色氨酸外,含有人体所必需的 4 种氨基酸;总氨基酸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高达 44%,其中天冬氨酸、苏氨酸、丙氨酸、蛋氨酸含量较高[14]。

有关荔枝果肉的功能性有效成分的研究,国内外都有报道。

日本学者Minakata等报道荔枝果肉提取物在抗诱变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Shela等[15]研究发现荔枝鲜果中总的多酚含量为 3.35mg/100g鲜果,五倍子酸的含量为 307.2 ug/100g鲜果,这些成分可能对人体有保健功能。

第二章 不同荔枝品种多糖含量及不同干燥方法对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2.1 引言

荔枝品种是由来自一个实生单株的营养繁殖系的群体组成。

通常认为生产种植广、栽培面积大、产量较高、适应性较强、品质较好的品种为优良品种。

荔枝品种在生产上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且遗传组成基本相同,遗传性状稳定。

广东省作为我国荔枝的第一产区,种质资源之丰富为世界鲜见[1],目前已经收集和记载的优良品种、品系和单株就有 200 个以上,

其中作为商品性生产栽培面积 亩以上的主栽品种就有 26 个,包括:三月红、白糖罂、白蜡、状元红、园枝、大造、进奉、妃子笑、黑叶、怀枝、桂味、糯米糍、挂绿、雪怀子、红糯、香荔、尚枝等[2]。

目前还没有关于荔枝多糖含量与品种差异的报道,而且荔枝在品种上存在同名异物,同物异名及多名的现象比较严重。

所以,本章从广东省果树研究所荔枝资源库中选取经果树所专家鉴定的在广东省主栽的 21 个荔枝品种,研究其活性成分,以期弄清楚广东地区主栽荔枝品种间多糖含量的差别,为后续研究材料的选取提供依据。

荔枝生产季节比较集中,不容易保藏,所以大量荔枝需要通过加工消化。

目前,荔枝加工主要是荔枝干,占全部荔枝加工品的 80%以上[3]。

传统荔枝干的加工方法主要有日晒法和火焙法,这两种方法加工的荔枝干风味较淡,果肉颜色较深,烘干过程干燥不均匀等。

微波干燥起源于 20 世纪 40 年代,微波辅助干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和农产品加工等领域[4]。

研究发现微波干燥与传统干燥方法相比较提高了干燥速率,减少了干燥时间,提高了工业产量和产品的品质[5-7]。

目前,微波干燥技术已被应用到农产品的干燥技术的研究中[8-12],在果蔬产品干燥方面,分别对荔枝[13]、龙眼[14-15]等进行了微波干燥研究。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荔枝原料

荔枝为采自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的新鲜荔枝。

所采摘的荔枝大小、形状和成熟度尽可能保持均一。

根据荔枝成熟时间及栽培面积,选取广东地区21个品种,其中早熟品种包括:称砣、白蜡、妃子笑、白糖罂、园枝、黑叶、大造、状元红8个品种;

中熟品种包括:丁香、桂味、鸡嘴、青皮、田岩、水晶球6个品种;晚熟品种包括:糯米糍、红糯、玉荷包、挂绿、怀枝、尚枝、雪怀子7个品种。

干燥方法试验采用荔枝品种为黑叶,采自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的新鲜荔枝。

所采摘的荔枝大小、形状和成熟度尽可能保持均一。

2.2.2 主要试剂

试剂名称 规格 产地和生产厂家

重蒸酚 分析纯 北京鼎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正丁醇 分析纯 广州化学试剂厂

氯仿 分析纯 广州化学试剂厂

牛血清白蛋白 分析纯 上海伯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考马斯亮蓝 G-250 分析纯 北京鼎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没食子酸 分析纯 上海中药标准化研究

中心硫酸亚铁 分析纯 西安化学试剂厂

碳酸钠 分析纯 汕头市光华化学厂

葡萄糖 分析纯 广州化学试剂厂

第三章 荔枝果肉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研究……………38

3.1 引言……………………………38

3.2 材料与方法………………………38

3.3 结果与讨论……………………………42

3.4 本章小结…………………………………58

参考文献………………………………58

第四章 荔枝多糖分级沉降制备、纯化及结构表征……………62

4.1 引言…………………………………62

4.2 材料与方法……………………63

4.3 结果与分析…………………69

篇3:学术英文论文

摘要:语用模糊是语言运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本文简明扼要地阐述了语用模糊的概念,产生,类型,功能和存在的意义,目的在于给读者提供一个语用模糊的基本概念并希望以此引起更多学者关注这一现象。

论文关键词:语用模糊,功能理解,语境

1. 语用模糊的概念

语用模糊指的是说话人在特定语境或上下文中使用不确定的,模糊的或间接的话语向听话人同时表达数种言外行为或言外之力(illocutionary acts or forces)的现象(Thomas, 1995; 俞东明,1993)。例如:

例(1)Would you like to come in and sit down?

这句话可以同时实施邀请,请求或命令等不同的言外行为,也可以是三种言外行为兼而有之,其界限是模糊的。

语用模糊比较常见的英文表述是“pragmatic ambivalence”(根据《英汉双解剑桥国际英语词典》“ambivalence”意指“矛盾情绪,矛盾心理”,笔者认为这里可能指语言结构形式进入运用中所遇到的各种矛盾),但是也有人称语用模糊为语用歧义,用“pragmatic ambiguity/ambivalence”来表达(项成东,;周红,)。笔者认为无论是“语用模糊”还是“语用歧义”,只要是从语用学角度,在语用学的范围内进行的研究,就都可以接受。

2. 语用模糊的产生

根据Thomas(1995:22) 的动态语用学理论,语义的产生与理解是一个动态过程,必须有以下要素的共同参与才能完成:说话人与听话人对意义的商榷讨论,话语产生的语境(包括物质,社会和语言等诸方面),话语可能表示的各种潜在意义。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把语用模糊产生的原因分为以下几种(周红,2002):

2.1 指示语引起的语用模糊。指示语是指那些表示指示信息的词语,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定冠词以及一些表示地点和时间的副词。指示信息不清楚的话语往往很难理解甚至会产生语用模糊。例如:

例(2)He said he was a teacher.

例(3)He said he was coming today.

2.2 会话涵义引起的语用模糊。在我们所说的话和我们说话的用意之间常有一定的距离,这种话语的用意就是“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何兆熊,2001:152)。说话人的交际意图一般是隐而不宣的,不能靠所说话语的字面意义来确定,而要靠听话人根据语境进行辨认和推导,真正认识到说话人在说这句话时赋予话语的施事行为用意。例如:

例(4)Is that your coat on the floor?(可能是“指责”“命令”)

例(5)Waiter, there is a fly in my soup.(可能是“抱怨”“指令”)

2.3 间接言语行为引起的语用模糊。

Searle认为间接语言现象实际上是“通过实施另一种言语行为来间接的实施某一种言语行为”(1975:60),是一种以言行事(illocutionary act)。要理解间接言语行为,首先要理解“字面用意”(literal force),然后从“字面用意”推断出间接用意,即说话人所要表达的施事行为用意,这也是引起语用歧义的具体表现。例如:

例(6)Can you pass the salt?(可能是“询问”“请求”)

例(7)There is a wolf in the mountain.(可能是“陈述”“警告,吓唬”)

2.4 语境制约缺失引起的语用模糊。Leech(1974:67)清楚的谈到语境在确定语义时的三大作用:语境消除信息中的歧义和多义;语境指出某些指称词的所指;语境能提供被说话人和作者省略的信息(转自胡壮麟,2002)。语境的构成因素包罗万象,某一种语境因素的缺失都可能对语境的制约功能产生影响。例如:

例(8)鸡不吃了。

例(9)小王上课去了。

2.5 多语境叠加引起的语用模糊。不同类型的语境对同一语言表达片断叠加影响会变异出不同的语用用意,同一段语言在篇内语境中是一种语用用意,在篇外语境中又是另一种语用用意,因而使该表达片断形成语用歧义。例如:

例(10)三太太:高医生,高医生来啦!

高医生:奥,是三太太,上回给你开的药吃了怎么样?

三太太:好多了,就是夜里总不踏实。

高医生:哦,嗯―那我抽空再给你换两味药。

三太太:好啊!

―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

上述对话在电影篇内场景衬托下的语用用意是病人与医生之间的关于病情的对话,而篇内情境变异出的篇外语用意义是二人在当众巧妙的回味前情并暗定幽会。

3 语用模糊的类型

语用模糊大致有下列几种类型(Thomas,1991; 俞东明,1993;何兆熊,2001):

A) 多重语用模糊(pragmatic multivalence),即说话人在一话语中对不同的听话人表达

其不同的言外行为。例如:

例(12)(Old man to an infant crying in its pram and his mother was present) Doesn’t your mother change your diapers?

B) 双重或数重语用模糊(pragmatic bivalence/plurivalence)即指一话语对同一位听话

人表达两个或两个以上,有时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言外之力。例如:

例(13)Speaker a : Next-door’s dog is in our garden.

Speaker b: I must have left the gate open.

C) 条件性的双重言外行为(conditional bivalent illocutionary act),可以用句式“if X then

Y; if not X then Z”表示,例如:

例(14)(a在卫生间外等着使用,b不知他在一旁等着,看到卫生间空了便径直走了进去)

a: I was waiting.

b: Oh, were you? I’m sorry.

D) 话语性模糊(discourse ambivalence),即在话语层面上的复杂的言外言语行为或言

外之力。例如:

例(15) Wife: Will you be home early today?

Husband: When do you need the car?

Wife: I don’t, I just wondered if you’d be home early.

在上述四种类型的基础上,丁建民、严爽(2002)提出了与之对应的语用模糊的四种类型,其内涵是一致的,只是所用的术语表述更加通俗易懂,它们是:a)转移型语用模糊; b)分支型语用模糊; c)转变型语用模糊; d)暗示型语用模糊。

4. 语用模糊的功能

Thomas(1995:195)认为,语用模糊源于说话人不愿意明确表示与其话语相关的言外价值(illocutionary values),而让听话人来推测,决定解释其话语之力的意图。通过使用模糊话语,说话人可以避免与听话人对抗的风险或因遭听话人拒绝而引起的尴尬。由此可见,恰当的使用语用模糊往往能收到其他表达手段所不能替代的良好的表达效果。笔者对语用模糊的功能进行了归纳总结,简要概括如下:

4.1 从话语效果来看,使话语更有趣或不那么有趣,创造幽默的氛围;增强话语的感染力或使其陌生化以增强话语效果。例如:

例(16)“爸爸,我哪儿也不去,就愿意进公安局”。

“好小子,胆不小,人家怕进公安局,你却志愿进公安局”。老子跟儿子逗趣哩。

(李传信,达理:《泰山疑案》)

4.2 从交际目的来看,协调彼此冲突的交际目的,一般是“命题目标”与“言外之的”

的冲突;出于礼貌的考虑或照顾对方的面子,使话语显得更委婉,使不满情绪的表达或请求显得间接些,不使听话人丢面子或难堪等;转移话题,摆脱困境;灵活利己,增强语言表达的灵活性;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例如:

例(17)Notice in the Junior Common Room, Queens College, Cambridge:

“These newspapers are for all the students, not the privileged few who arrive first.”

(Thomas, 1995:159)

例(18)a: “Have you ever repaired this sort of watch?”

b: “Well, let me have a try.”

4.3 从文学作品来看,提供信息,提高语言的表达效率;塑造人物形象,展开故事情节,使言语表达更生动,形象。例如:

例(19)小崔:“处座,你得给个伴吧?”

处长:“就让小江和你做伴吧。”

小崔一跳老高:“嘿,听见没有,做什么?”

女民警江伶悄悄伸出手在小崔脚上狠狠掐了一下。

(关玺华:《归期》)

5. 语用模糊的意义

不可否认,模糊语言的使用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都很容易分辨某一个人是一个胖子或一个瘦子,但是很少有人能说清楚胖到什么程度是胖子,瘦到什么程度是瘦子。胖瘦的精确界限是模糊的,但是在具体的语境中却是清晰的。世界上确定的,精确的,清晰的表现只有一个,而其反面不确定的,不精确的,不清晰的表现却是多种多样。语言的模糊性并不会妨碍交际,事实上,日常的言语交际中需要大量的模糊言语。正如波兰语义学家沙夫指出,“交际需要语词的模糊性,这听起来似乎是奇怪的。但是,假如我们通过约定的方法完全消除了语词的模糊性,那么我们就会使我们的语言变得如此贫乏,就会使它的交际的和表达的作用受到如此大的限制,而且结果就摧毁了语言的目的,人的交际就很难进行,因为我们用以互相交际的那种工具遭到了损害”(转自陈治安,文旭,)。钱歌川在《翻译漫谈》(1980:55)中也说过:“英语是一种歧义的语言。”由此可见,对语言模糊的研究,尤其是对动态的语言模糊即语用模糊的研究是为了对模糊性达到精确而清晰的认识和理解,使交际双方成功的完成交际任务。

结语

本文简要论述了语用模糊的概念,产生,分类,功能和存在的意义,尽管长期以来“明白”与“精确”被看作讲话或写作的标准,但在现实语言交流中,模糊语言却大量存在,这是由语言本身的特性及语用需要所决定的。若能恰当的在交际中使用语用模糊,不仅不会产生误解,而且会使语言或文章增添表达效果。因此,“精确”与“模糊”语言的使用的“好”与“坏”并没有标准的定论,重要的是所选择的语言形式是否与语言所表达的内容,所处的环境及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否匹配,是否能发挥其恰当的语用功能。

参考文献:

[1] Channell, J. Vague Language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 Brown, P. & Levinson, S. Politeness: Some Universals of Language Usage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3] Leech, G.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 London: Longman, 1983.

[4] Searle, J. A Classification of Illocutionary Acts. Language in Sociery 5, 1976: 1-24 Expression and Meaning: Studies in Theory of Speech Act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9.

[5] Searle, J. Indirect Speech Acts. In Cole, P. & Morgan, J. (eds.) Syntax and Semantics, Vol.3: Speech Acts,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5.

[6] Thomas. J. A. Meaning in Interaction: An Introduction to Pragmatics [M]. London: Longman, 1995

[7] Thomas, J. A. Pragmatics: Lecture Notes[M]. Lancaster University, 1991.

[8] 陈治安,文旭. 模糊语言学研究的回顾和展望[J]. 外国语,1996(5.)

[9] 戴建东. 试论模糊语言的交际功能[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6).

[10] 丁建民,严爽. 《红楼梦》对话之语用模糊分析[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3)

篇4:学术英文论文

一、隐喻与科技语言

人类社会从诞生起,对世界认识的规律便是由“已知”推测“未知”,由“熟悉”推测“陌生”,这种由近及远的模式,就是隐喻。

隐喻是人类理解自身和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带有广泛普遍性。正因为此,隐喻思维才引导人类不断扩大自己的认知范畴,不断创新,不断从把握事物的局部到了解整体。隐喻在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促成了语言的隐喻式发展。德国语言学家威廉・洪堡特说: “语言不仅是表达已知真理的手段,而且在更大程度上是揭示未知真理的手段。”

人们需要利用隐喻的认知功能来洞察客观世界中隐含的各种相似性和规律。

众所周知,词语的隐喻性使用是发现和创造新事物,新意义,新经验的基本途径,在认知过程中,通过对已知概念的隐喻化处理来比拟或概括新生的概念或事物。科技发明创新的实施,受到隐喻性思维的影响,与语言的隐喻使用密不可分,同步进行。科学、隐喻和语言有着天生的必然联系,因此科技语言在反映人类认知的共同特点上就显得尤为突出。

本文以科技语言为研究载体是因为科技语言能彻底地表现出语言的本质属性,即隐喻性、高概括性、技术性、抽象性、客观性和信息高密度性。

这为我们研究不同语言的翻译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样板。下面笔者将对科技语言从词汇,语法,语义和语篇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从隐喻视角看科技英语特点

( 一) 词汇层面

为了使范畴的界定精准,当代科技英语用词都规范严谨,不采用日常生活中的口语。其表现特征主要有: 首先是多专业术语。科技英语专业术语的词根主要集中在希腊语,拉丁语等词汇上。这些专有名词大量来自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学者的拉丁文论文。

“Science 科学”一词就来自拉丁语。正是英语有使用借词的传统,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国际的科技交流往来频繁,在科技语体的词汇中产生大量的新生外来词,所有的外来词按照以英语的生成规则,要么以“直接音译”构词,要么以“概念叠加”构词,要么以“首字母缩略语”的形式构词。如“Moho surface 莫霍面”、“Fourier Series 富里叶级数”、“Laplacian operator 拉普拉斯算子”和“DYI”等等。

( 二) 语法层面

英语语言表意的逻辑性很强,英语是音标文字,文字符号本身是发音的抽象化表示。英语的表意,必须在语言符号上体现思维的逻辑,否则就会造成语义混乱。比如: 英语中动词的形式变化是其表意的核心,动词在不同的时间,跟随不同的主语,不同的语气下都要呈现不同的形式,而汉语的动词则没有此类变化,靠叠加不同的状语来体现时间,语气等。由于符号的逻辑化程度高,英语的表意依赖语境因素小。而汉语对上下文的依赖很大。英语的表意结构中,有一个基本的表意体系( S + V: 主语 + 动词) ,派生出两大基本句型:主系表和主谓宾,分别用于描述现实中事物的性质和关系以及对动作的描述。

科技语言的释理和说明,要求语言信息密度高,简单小句的堆积很难把烦琐的科技理论或模型解释清楚,还容易产生歧义。在英语科技文献的行文中,会尽量避免口语中多个小句的松散排列,而是让每个小句尽可能按照逻辑关系进行排列重组,使得语篇整体结构紧凑、简练。在英语科技文献中,小句较少,而长句和复合句较多。为了照顾语言的经济简练原则,大量的定语从句也往往被压缩成由分词短语或不定式短语构成的后置定语。而在状语从句中因果、递进关系较多,这主要用于说明小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大量使用复合句,强化表意的信息量和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以最紧凑的结构形式包含最大限度的信息量是英语科技语言的另一特点。

( 三) 语义层面

英语语法中的时态,在科技语言中几乎都使用一般现在时,用于表达其描述的是客观真理,所以在行文中一旦出现其他时态成分,就需格外注意。时态的改变,凸显了表述的特殊属性,这往往用于客观现象的对比,某种意义的强化等。在英语科技语言中大量使用被动语态,高频率的被动语态主要聚焦动作的受动者,所以“物体”便作为语义的焦点,这符合科学分析重点是研究物而非研究者。这样的使用也是为了追求叙述客观性和规范性的一个重要手段。科技语体论述的往往是事实、现象或过程等,因此使用被动语态可以突出动作的对象,突出所论证及说明的主旨。英语中起到同等作用的还有以 IT 为形式主语的无人称句式,话题往往作为动作的对象或动作的本身而非动作的执行者。这在各类科技文献和论文中,尤其是在描述实验过程中尤为突出。

( 四) 语篇的角度

科技语篇的交际功能主要是为了阅读对象能从语言文字中理解作者意图,从而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因此语言表述的逻辑性和思维的逻辑性应高度一致。所以英语科技语篇的结构基本上都是分为“提出论题”,“列出论据”,“分析数据”,“形成结论”等几个结构项。

在每一个结构项里,实行诸位接近与同类相聚的原则,这也符合范畴化的特点。其分析的逻辑线索要么以时间关系展开,要么以空间关系,要么以因果关系展开。而语篇的各个结构项之间多以蕴含逻辑关系的副词或者连词进行连接。

三、英汉认知模式差异在科技语言上的表现

语言的特色和语言使用者的认知模式有极大关联,但不同文化的语言发展模式是不尽相同的。认知模式的不同必然会导致表达方式的不同。英语文化的认知模式“重物轻人”,强调客观实在和逻辑表征。

重“物”的价值观强化改造客观世界为本位,人在自然面前是作为施动者出现的。其语言的基本表意结构为S + V( 主语 + 动词) ,并由此派生各种句式。而汉文化一直强化“天人合一”,以人和客观世界互融合为本位,这从汉语言的最早象形符号开始,都在表征着一个逻辑不太严格的混沌表达方式。

基于上述观点,汉语科技语言和英语相比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差异:

第一,汉语注重宏观,强调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整体性认识。所以汉语行文时,主要凭借语句间的逻辑关系,尤其是副词和连词来实现句子之间的连接。汉语科技语言的表述往往是线性的,按时间逻辑顺序依次展开。这和英语大量使用从句,介词和非谓语动词截然不同。从科技语言的精炼性和逻辑性上来讲,汉语表达有一定劣势。同样一个概念,英语只要一个句子能说清的,汉语往往要两三句话才能表意完整。

第二,汉语表意过度强化人的主观判断,不太重视事物本身的规律和属性。反映在语言表现形式上,主语多为人,主动语态也比较多。在科技语篇中,大量出现“发现”,“认为”,“对比”,“分析”等词汇。而英语科技语言,如上文所述,常以物和抽象概念等非人称为主语,大量使用被动句。凸显了研究物本身,掩盖了研究者的施动行为,更显得客观真实。据统计,科技英语教科书里约有 1/3 的动词用于被动语态句,而科技汉语则大量使用主动语态。其使用频率为 85%。

第三,由于价值观的差异,汉语思维较少考虑抽象概念,在名词化这一重要隐喻认知领域,变得不够充分,随着新生事物的大量出现,科技的复杂性越来越重,汉语过于注重具体的表达方式已明显不适应。近代以来,汉语新词,很多都是英语直接音译过来的科技名词。这从一个侧面也突出了英语在科技语言表达方面的优势。科技英语的特征之一就是大量使用抽象名词,英语中词缀“……lization( ……化) ”就是典型。用名词来表述复杂的动态概念,既一目了然,也符合语言的认知规律。

综上所述,隐喻在整个语言表述中起到核心作用,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工具和手段。对科技语言而言,深刻受到隐喻化思维的影响。由于英语语言发展的自身特性和历史背景,近现代科技语言的描述以英语为主。通过分析,我们应当看到英语作为科技语言的优势在于补充以及它在认知模式上很巧妙地实现了复杂科技现象的语言表征。同时应看汉语的表意体系与英文的主要差异,特别在科研语言表述上的不同。掌握了这些规律和特点,不但能更有效地进行英汉科技语篇的互译,而且对科技的拓展和创新,对新技术的传播和推广都有益处。

参考文献:

[1]龚玲. 科技语言的隐喻特征[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15) .

[2]高倩倩. 中西思维差异与汉英科技文体对比[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4) .

[3]胡密密. 从思维差异看汉英科技文体与科技论文的英译[J]. 中国科技翻译,,( 3) .

[4]健斌,励康. 汉语科技论文句群及其英译[J]. 中国科技翻译,1996,( 4) .

[5]吴菊红. 功能翻译理论在科技翻译中的应用[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4) .

[6]徐存善. 情感隐喻的认知功能与翻译[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 4)

[7]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8]王武兴.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篇5:学术英文论文

摘 要

随着互联网不断更新发展以及移动设备的换代更新,移动学习进入了大众的视野。教育领域移动学习也备受关注,不仅仅因为它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新模式,也因为移动学习可以使学习者不受限制地利用移动设备整合学习资源实现随时随地学习。 本文梳理了国内外移动学习的相关文献及研究成果,基于终身学习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本文的理论基础,探究大学英语移动学习现状。本研究分为英语移动学习工具、英语移动学习信息资源、英语移动学习行为以及英语移动学习态度四个维度,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法分析大学英语移动学习的应用情况。

全面了解了被调查者的性别、年级、专业、自主学习类型以及对移动学习的认识。

英语移动学习工具的使用情况;英语移动学习时学者倾向的资源类型及内容、获取学习资源方式;英语移动学习行为;学习者对英语移动学习资源的利用程度、学习目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态度。

结果发现:(1)英语移动学习工具在大学生中普及的很好;(2)英语移动学习资源的开发需要更契合学习者需求;(3)英语移动学习行为在大学生中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4)多数大学生对待英语移动学习的态度是积极的;(5)英语成绩影响着学习者英语移动学习的效果。根据调查研究得出的情况,提出一些意见;一是相关部门加大对英语移动学习的政策扶持;二是学习资源应契合学习者的特点,开发更多优秀、更有针对性的英语移动学习资源;三是大多数学习者英语移动学习行为主要发生在碎片化时间内;四是培养学习者对英语移动学习明确的学习目的;五是构建有效的英语移动学习策略。

关键词:英语移动学习;大学生;调查研究

目 录

摘 要

第一章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一)移动设备及互联网的迅猛发展

(二)教育领域移动学习研究的重要性

(三)大学校园移动学习研究的必要性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章 移动学习理论概述

一、移动学习定义

二、理论依据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四章 实验设计与分析

一、英语移动学习问卷研究设计与分析

(一) 研究途径

(二) 研究对象

(三) 问卷的设计

(四) 可靠性分析

(五) 研究结果描述分析

二、大学英语移动学习影响因素分析

(一) 问卷信度及可靠性分析

(二) 英语成绩与相关因素的 T 检验和差异性检验

第五章 总 结

一、研究结论

二、建议

三、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学术英文论文大全]

篇6:寻芳探幽妙启窗论文

寻芳探幽妙启窗论文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选择和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师生负担,使新课改的理念真正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去,从而打开学生的心窗,走进学生的心扉,这是教育教学取得实效的关键举措。在新课改当中,要想改进课堂教育教学行为,实现教育有效性,教师角色的转变起着重要的作用。

长期以来,教师角色具有权威性,教师们往往扮演知识的传授者、学生纪律的管理者和国家课程标准的执行者的角色。在学生和家长的眼里,教师就是权威。然而这种角色定位与新课改的理念发生了直接的冲突。结合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际,教师应建立这样一种理念:注重学生发展,关注学生个性需要;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多样学习方式;构建多元评价,激励学生走向成功。新的课程理念的落实,新的课程标准的实现,强烈要求教师转变角色。

一、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学方式,高度重视有效教学

1.鼓励学生创新,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

问题意识是创新思维的基石,是探究性教学的前提,要创设让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条件,要把发现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质疑。政治课理论性较强,难理解的内容很多,如物质、矛盾等知识,应在必要解释下,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质疑,通过质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启发、点拔,让学生尝试自己理解,归纳总结,教师适时补充,这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牢固。教师在教学中要允许学生出错,不计较学生质疑水平,培养其质疑的信心,久而久之,就会增强学生质疑的意识,探究式教学便能得到顺利开展。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空间

让学生多说、多做是展现学生思维空间、参与实践的有效途径。如让学生谈谈对某一问题的看法、解题的思路、存在的问题及错因分析等。让学生在实践与发展中前进,不仅可以展现学生的思维,更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实现新课程目标。

二、课堂教学中变革教学方法,注重因材施教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满堂灌”。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它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轻学生主体,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因此要改革教学方法,就必须彻底打破这种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

1.要处理好统一要求与差异施教的关系

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也就不一样。因此,在统一要求,集体施教的同时,承认学生的差别,要让优秀者更好,中等生不断提高,学困生迎头赶上,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自己的成功,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健康地发展。 2.重视学生主体,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比如,开展课堂讨论的教学法,要求学生在认真阅读图书资料、收集材料等的基础上,充分做好发言准备。在讨论课上,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最后由教师归纳,将学生们的思路引导、统一到正确的观点上来。这样的教学方法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学行为,倡导以人为本

思想政治课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发展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政治课教师的价值观念、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的改善和变革是实现政治教学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关键,因此,作为政治课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价值观、知识结构和新思维方式,充分挖掘、合理建构思想政治课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教学内容,在人文精神的指导下,构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实现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从而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的张扬。

总之,在新的课程改革下改进课堂教学,实现教育教学有效性,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及时转变观念,让生命的鲜活气息在课堂中自由的涌动。科学利用先进的资源提高教学的效率,使教师和学生达到“双赢”目的,从而让新课改下的思想政治课呈现出新气象、新风尚、新时尚。

参考文献:

[1]牛永祥.思想政治课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考试(教研版),,(12).

[2]高彩芹.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气氛的建立[J].商情(科学教育家),,(04).

[3]邓梅.注重课堂评价的有效性[J].新课程教学案例,,(6)23.

篇7:论文的学术评语

论文的学术评语模板

xxx同学的学位论文《基于数据挖掘的高校本科专业设置预测系统数据模型的分析和研究》选题于教育部委托中山大学开展的高校本科专业设置预测系统项目。该论文研究成果对于构建高校本科专业设置预测系统具有一定的先导性意义。

本文主要围绕着高校本科专业设置预测系统的数据模型这个问题展开分析和研究。论文首先对已有的专业设置数据模型进行综述,分析其在功能性、预测性、分析性以及挖掘性方面的不足之处,然后结合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的实际需求,引入数据挖掘技术、数据仓库和olap,构建基于数据挖掘的高校本科专业设置预测系统的数据模型。总的.来说,论文框架清晰,逻辑严谨,行文体现了自己的学术思考及思辨结论,有自己的创见。

本文的写作符合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规范,学术水准较好,体现了两年学习的成果,可进入答辩程序。

论文长于思辨和综合,而短于对实际需求和现实情况的考量,比如各用户对于专业设置的需求以及数据挖掘中数据的可采集性及可用性等。建议今后在相关研究中采取更广泛视角。

xxx同学的硕士毕业论文《消费者网上购物的网站体验对网上购买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在相关文献研究和时事动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网站体验的组成要素,以及网站体验对消费者网络购买意愿的影响,其选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论文发现论网站的易用性体验、网站的有用性体验、网站的视觉体验、价格体验、商品体验、服务体验、信誉体验等七个方面的体验可以很好地解释网站体验的内涵,利用sor模型分析得知网站体验对购买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情绪和感知风险是网站体验和购买意愿之间的部分中介变量。论文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等方法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研究方法较为科学。论文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一是构建了网站体验研究的新模型,二是比较系统地运用实证分析方法从多角度分析影响网络购买意愿的因素。论文有相当的理论深度。论文观点鲜明,论证清晰有力,论据充分可靠,数据准确,资料详实,文献综述丰富而规范,其中论文关于网站体验对购买意愿的影响的观点具有一定的新的见解。不足之处在于网站体验的维度还不够全面,尤其是网站技术因素部分,未来还可以考虑研究网速等网站技术因素对网站体验的解释力度。

xxx同学的学位论文,将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覆盖产品设计的全过程是当前cad研究的主要内容。传统意义下的cad技术着重于辅助产品的详细设计和绘图输出,因而有较大的局限性。本文以图形单元作为产品设计资讯的载体,通过运动分析、功能映射、变型设计、关联设计等手段,将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全面地融入产品概念设计过程,取得了一系列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1.将零件结构划分为零件、功能结构和基因单元三个层次,以功能结构为单位组织基因单元,有利于实现基于功能的零件概念设计。

2.提出了产品骨架单元的提取方法,通过插入、删除、替代、分解、整合、克隆、派生等多种骨架单元置换手段,在保持功能不变的条件下,对产品进行变型设计。与传统的基于尺寸的产品参数化设计不同,上述变形设计能导致产品结构的变化,因而为创新型设计提供了有效的cad手段。骨架单元表示完整地体现了该结构与产品中其他结构的约束关系。在保证产品中各结构单元有序性、一致性的前提下,减少了所附加大数据量,有利于在概念设计中,对设计方案反复进行斟酌与修改。

3.在关联设计中,归纳总结了五种关联的约束模型,为详细设计阶段自动生成导出单元提供了设计依据。

4.以图形单元置换、叠代技术为核心,构造了单元化产品信息建模原型系统。在此基础上开发了mcadds系统,并在冲剪机床设计xjd型转辙机传统系统设计中获得了成功的应用。

5.论文内容丰富、条理清晰、结构完整,特别是在运用cad技术辅助产品的变型设计以及在设计过程中对设计方案的反复修改方面有重要突破。本文是一篇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建议提交答辩。

从某种角度来说,研究生学位论文评语既是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评价,也反映了评阅人综合水平。既反映了评阅人的学术水平,也反映了评阅人的写作文风。它属于应用写作中一种专业应用文写作,值得我们研究。

论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采用了递进式的分析结构,逻辑性强,文笔流畅,表达清晰,重点突出。文章格式符合学术规范。反映作者具有较强的独立科研能力。论文表明作者掌握了企业管理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论文达到了硕士学位论文水平,同意其参加论文答辩,并建议授予硕士学位。

篇8:本科论文学术评语

本科论文学术评语

1. 本文立意新颖。全文以-------为线索,结合各地的准规较全面的分析了------的问题和原因。 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内容论证也教科学合理。 全文充分体现行政管理专业特色,格式规范。但创新点不够。

2. 该文选题符合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能较好地综合运用行政管理知识 来分析企业行政管理实践问题,论文写作态度比较认真负责,论文内容较充分, 参考的相关资料比较切合论题的需要,层次结构比较合理,主要观点表达的比较 明确,逻辑思路基本符合要求,语言表达基本通顺。但论证的深度还不够,创新 点不足。

3. . 本文选题较合理,符合行政管理专业要求。全文以……为主题来分析论证, 对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的…………..具有参考与借鉴意义。 内容论证也较科学合理, 格式较规范,参考的资料紧扣文章主题需要,但创新点不够,论证不够,尤其文 章最后一部分论证太薄弱,缺乏说服力。总体上基本达到毕业论文的要求。

4. 本文以……为主题,重点探讨……..问题,选题基本符合行政管理专业范畴, 充分体现出专业特色。全文结构符合要求,逻辑思路清晰,论据较充分,观点表 达准确,语言流畅,论证方法也较合理,但创新点不够,部分观点论证不充分, 格式还不是非常的规范,真正属于自己的思想不多。总体上基本合格。

5. 该文选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结构安排科学合理,思路清 晰,层次分明。各部分之间联系比较紧密,观点表述也基本准确,论证内容比较 具有说服力。 在论证过程中基本上运用了行政管理专业基本知识原理来分析文中 的主要问题,但参考的资料还欠充分,文章缺乏自己原创的内容,少数观点论证 不深刻和全面。

6. 本文以官员问责制为题进行研究,能为解决我国官员问责制存在的问题提供 参考和借鉴作用。在全文结构中,首先对官员问责制的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然 后再对我国官员问责制的困境进行深入的分析,最后提出化解困境的有效建议。 全文体现专业特色要求,符合行政管理专业培养要求,参考的文献资料符合论文 观点与主题的需要, 实践论证还不够, 但, 真正属于自己创新的内容还不是很多。 总体上达到毕业论文要求。

7. 论文思路比较清晰,语句基本通顺,层次清晰,观点表达准确。作者比较很 好的将行政管理专业基本原理知识与党内监督实践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并针对党内监督的现实问题提出了一些比较好的解决建议, 查阅与参考的文献资 料与主题结合的比较紧密,但个别地方论证的观点不是很明确和有说服力,总体 上达到毕业论文要求,部分内容与主题结合的还不是很好,逻辑结构也存在一点 小问题。总体上说,基本达到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8. 论文主题明确,语句基本通顺,层次基本清晰,观点表达基本准确。作者比较很好的将 行政管理专业基本原理知识与邓小平关于行政改革的思想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格式基本 规范,选题符合行政管理专业培养要求,但查阅与参考的文献资料太少,部分论证内容与主 题结合不紧密,逻辑结构也存在一点小问题。总体上说,基本达到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9. 本文符合专业要求,反映社会热点问题。因此,该主题的研究有利于推进我 国-------的进一步发展。全文首先-------的问题,然后分析--------的原因。在此基 础上又分析出相关的------。全文结构恰当,思路清晰,观点基本正确。

10. 论文思路清晰,语句通顺。能很好的调查--------存在的问题。作者对于论文 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和熟悉。 思路清晰, 层次清晰, 逻辑结构合理。 观点表达准确。 研究原理采用恰当。在论证过程中能有效的将专业原理与要研究的主题结合起 来。个别地方论证的观点不是很明确,总体上达到毕业论文要求。

11. 全文以-------为题。 重点探讨出--------的问题, 然后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建议。 全文结构符合要求,逻辑思路清晰,论据较充分,观点表达准确,语言流畅,论 证方法教合理。参考的资料与主题结合紧密。

12. 全文以-------为题。重点探讨分析--------的问题及原因,然后针对问题提出一 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 全文选题新颖, 具有很强的研究性。 全文结构符合要求, 逻辑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观点鲜明,论据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论证方法合理, 了大量的数据来论证,更增加了论证的可靠性。能综合运用行政管理专业知识来 分析--------,但不足之处主要是语言不是很精炼。

13. 该文参考的文献资料充分且符合论题的需要。该文以--------为例,重点探讨 --------。该文选题符合行政管理专业要求,结构完整,思路清晰,观点表达准确, 格式规范,能较好的将行政管理专业知识运用来分析现实中的行政管理实践问 题。但个别观点论证还不充分。总体上符合毕业论文要求。

14. 该文选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结构安排科学合理,思路清 晰, 层次分明。 各部分之间联系紧密, 观点表述准确, 论证内容比较具有说服力, 但文章缺乏自己原创的内容。

15. 本文以--------为题,重点探讨--------。选题符合符合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 目标与专业特色,而且选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文章结构安排合理, 层次清晰,写作时参考的相关文献资料与主题联系紧密,而且参考的资料较新, 在写作过程中作者能较好地运用行政管理专业基本知识原来来分析行政-------, 在论证过程中,主要用理论论证和事实论证。但文章不足之处在与部分语句表达 不清晰,论证还不够深刻充分,创新点不够。总体上符合毕业论文要求。

16. 全文以-------为题,选题具有较强的新颖性和实用性。全文结构科学合理, 逻辑性强,思路清晰,查阅的参考文献资料符合论文要求。论证方法较合理。论 证内容较有说服力。对问题的分析比较透彻。该生在论证过程中也能很好的将行 政管理专业知识原理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 无论从选题上还是观点论证上都符合 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但创新点不够。

17. 本文以--------为题,首先对---------的论述,然后在重点分析-------的原因,并 针对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因此该文在选题上紧扣专业要求,文章结构 科学合理,文章观点表达准确,用词正确,语句通顺,思路清晰。部分与部分之 间联系非常紧密, 在论证方法上采用事例论证与案例论证。 查阅的资料充分合理。 不足之处解决问题的对策还缺少可操作性。

18. 该文以--------为主题,充分体现出时代性和现实的社会价值。全文分------个大部分。首先对-------进行了论述,然后重点分析---------。全文基本上都是紧 扣主题来展开论述。 在论述过程中该生较好的运用了行政管理专业知识来分析解 决--------问题。语言较流畅,但观点不够精炼。在论证过程中能恰到好处地运用 理论论证方法与实践论证方法。观点表达准确,思路清晰,文章整体性较强。整 体上符合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要求。

19. 本文以-------为主题,选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应用性且符合行政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要求。该论文结构基本合理,全文共分-------大部分。其中第一部分 ---------,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在论证过程中,该生的参考文献资料与所 要论证的观点及内容结合紧密,运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理论研究与事例研究法。 用词基本准确。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论据不够充分,还缺乏说服力,个别引用内 容没有标明出处。

20. 选题较具时代性和现实性,全文结构安排合理,观点表达基本准确,思路基 本清晰,全文内容基本上按照行政管理专业培养要求来写,查阅的相关资料也较 多,但行政管理专业特色体现的还不够充分,属于自己创新的东西也还不多。总 体上符合毕业论文要求。

21. 本文以官员问责制为题进行研究,能为解决我国官员问责制存在的问题提供 参考和借鉴作用。 在全文结构中, 首先对官员问责制的基本原理问题进行了分析, 然后再对我国官员问责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最后为解决前面的问题提 出有效的建议。全文体现专业特色要求,部分与本分之间衔接的比较紧密,真正 属于自己创新的内容还不是很多。总体上达到毕业论文要求。

22. 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也体现出较强的时代特色性与实践应 用性,全文结构基本合理,思路比较清晰,语言比较通顺,层次分明,观点表达 基本准确,论据与论点基本上保持一致,参考的文献资料与论题和论文内容结合 紧密,能综合运用行政管理专业原理知识并结合社会实际来分析文中的主要问 题,但格式还不是很规范,创新点不够,部分论点的论证还缺乏说服力,语言凝 练的还不够,总体上说,基本达到毕业论文的要求。 以…….为主题, 全文首先分析了……, 然后再分析….., 最后重点探讨了……,

23. 全文结构基本合理科学,逻辑思路清晰,观点表达准确,语言流畅,论证方法较 合理,参考的文献资料符合主题要求,从主题到内容符合专业要求,部分与本分 之间衔接的比较紧密,但个别引文没有标著出来,真正属于自己创新的内容还不 是很多,个别概念比较模糊,总体上达到毕业论文要求。

24. 研究内容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选题社会热点问题,逻辑结构严谨。观点 表达清楚,论述全面。语言平实简洁,通俗易懂。在论证过程中也能较好地将专 业知识原理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但论据还不够。总体上符合毕业论文要求。

25. 选题较具时代性和现实性。全文结构安排合理。观点表达基本准确。全文内 容紧扣行政管理专业要求来写,充分体现出行政管理专业特色。查阅的相关资料 较多。 但不足之处主要是属于自己创新的东西还不多。 总体上符合毕业论文要求。

26. 研究-------为题,充分的体现时代特色性。能为中国行政管理问题的解决提供 参考价值。全文结构合理,思路清晰,观点明显。在论证过程中能教好的将论证 与案例论证结合起来。不足之处是部分论点的论据还缺乏说服力。

27. 以-------为题进行研究。能为解决--------的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在全文 结构中,首先要调整基本概念提出问题,然后在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最后为 ------提出有效的建议。 全文体现专业特色要求, 部分与本分之间衔接的比较紧密, 真正属于自己创新的内容还不是很多。总体上达到毕业论文要求。

28. 选题符合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目标,能较好地综合运用社会理论和专业知 识。论文写作态度认真负责。论文内容教充分,参考的相关资料比较充分,层次 结构较合理。主要观点突出,逻辑观点清晰,语言表达流畅。但论证的深度还不 够。

29. 本文选题符合行政管理专业要求,又充分反映出社会现实的需要性。全 文结构安排合理,思路清晰,观点正确,能很好的将行政管理专业知识与要分析 论证的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 该文在写作的过程中查阅的资料不仅充分而且与主 题结合紧密。但格式欠规范,案例论证不够。

本科论文学术评语精选

1、在五分钟的陈述中,该生介绍了论文的主要观点、论文的内容与结构,以及论文的写作过程,条理比较清晰,语言无大错,但有时得看讲稿,因此显得准备不足。对教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该生只是在教师的启发后才做出了基本正确的回答。对教师提出的第二个问题,该生的回答基本正确,但无形中暴露了将tragic faith写作tragic fate并非笔误。对第三个问题,该生的答辩令人满意,但有少量语言错误。在语音、语调方面,该生存在若干问题。流利程度不及同一答辩组中的其他同学。答辩组经过认真讨论,仍然同意通过该生的毕业论文,但要求该生纠正论文中尚存的部分语言错误。

2、在五分钟的陈述中,该生介绍了论文的主要观点、内容与结构,以及为此进行的研究。陈述简明扼要,显示对所研究的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对教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该生的回答准确无误;对有关资料来源的问题,该生作了如实的回答,但在论文中的许多地方,她却没有标明数据的出处,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缺陷。对第三个问题的回答显然不够切题,可能没听清老师口头提出的问题。该生的答辩语言流利,但语音、语调存在一定的问题。答辩组经过认真讨论,一致同意通过该生的毕业论文,但要求该生纠正论文中尚存的某些错误。

3、在答辩过程红看,该同学介绍了论文的主要观点内容并回答了答辩委员的提问。答辩表明:该同学对土地征收补偿制度作了较深入的研究,整理了较多的文献资料看,具备了一定的文献 能力,在土地征收补偿研究方面有新意。该同学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基本正确。另外,论文也有不足之处,如对土地征收所涉及到的深层次的基础理论问题讨论不够深入。。。。。。 综合指导教师、评阅人的意见和该学生在答辩过程中的表现,答辩小组经过认真讨论,一致同意通过该同学的毕业论文答辩,并建议授予学士学位。

4、在答辩过程中,该同学介绍了论文的主要观点、内容并回答了答辩委员的提问。答辩表明:该同学对土地征收补偿制度作了较深入的研究,整理了较多的文献资料,具备了一定的文献综述能力,在土地征收补偿研究方面有新意。该同学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基本正确。另外,论文也有不足指出,如对土地征收所涉及到的深层次的基础理论问题讨论不够深入,.........。

综合指导教师、评阅人的意见和该学生在答辩过程中的表现,答辩小组经过认真讨论,一致同意通过该同学的毕业论文答辩,并建议授予学士学位。

5、立意较好,也很有研究价值。但此题构架和内容都比较庞大,也需要较强较成熟的独立研究能力,因此,对于本科生来说,难度不小。如果作者能多吸取和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加强对文献的阅读和分析,则更能帮助其在论题的论证上,理顺逻辑,顺畅思辨。在论文陈述上,还需大胆、自信,这样才能提高临场语言的提炼能力,对问题的应变能力。

6、该生能在规定时间内熟练、扼要地陈述论文的主要内容,回答问题时反映敏捷,思路清晰,表达准确。答辩小组经过充分讨论,根据该生论文质量和答辩中的表现,同意评定论文为优秀。该生能在规定时间叙述论文的主要内容,对提出的问题一般能回答,无原则错误。答辩小组经过充分讨论,根据该生论文质量和答辩中的表现,同意评定论文成绩为中等。

7、该生能在规定时间内比较流利、清晰地阐述论文的主要内容,能恰当回答与论文有关的问题。答辩小组经过充分讨论,根据该生论文质量和答辩中的表现,同意评定论文成绩为“良好”。

8、该生能在规定时间内能陈述论文的主要内容,但条理不够明确,对某些主要问题的回答不够恰当,但经提示后能作补充说明。答辩小组经过充分讨论,根据该生论文质量和答辩中的表现,同意评定论文成绩为及格。

本科论文学术评语优秀

1、该课题选题新颖,紧密结合临床,设计合理,属于本学科研究热点,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际价值。论文的内容与题目基本相符,结构完整,格式规范,层次清楚,条理分明,语言通顺流畅,内容丰富。文献材料收集丰富详实,基本涵盖了本学科相关的主要文献,并对本学科发展趋势有一定的归纳作用。数据资料充分,论述过程严谨,思路清晰,综合运用了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分析方法选用得当,结果可信。论文撰写严肃认真,推理符合逻辑,结论和建议具有现实意义,是一篇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硕士生论文。

2、从答辩可以看出该生总体专业基础比较扎实,准备工作充分,对论文内容非常熟悉,能简洁明了的陈述设计思想和过程,系统展示流畅,回答问题有理有据,基本概念清楚,论文有一定创新。希望继续完善论文中的部分文字和符号,争取规范使用。

3、___同学的硕士毕业论文《消费者网上购物的网站体验对网上购买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在相关文献研究和时事动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网站体验的组成要素,以及网站体验对消费者网络购买意愿的影响,其选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4、该论文引用文献具有代表性和科学性,对有关的中外文献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纳整理,掌握了____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文献综述丰富而规范。

5、在十分钟的陈述中,该生介绍了论文的主要观点、内容与结构,以及论文的写作过程,条理清晰,语言无大错,对老师的提问做出了基本正确的回答,体现了一定的专业素养。但设计过程有点小问题,流程图不很完善,希望及时纠正。

6、___同学的学位论文《基于数据挖掘的高校本科专业设置预测系统数据模型的分析和研究》选题于教育部委托中山大学开展的高校本科专业设置预测系统项目。该论文研究成果对于构建高校本科专业设置预测系统具有一定的先导性意义。

7、在五分钟的陈述中,该生介绍了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结构,以及为此进行的研究,显示出对所研究的问题有一定的认识。视频设计很漂亮,但不太符合专业要求,若多从计算机专业的角度对实现过程进行设计则更好。

8、论文借助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了因素分析,论文内容丰富、条理清晰、结构完整,资料收集详实,数据准确,论证清晰有力,论据充分可靠,结论可靠。

9、该生专业素养比较好,对所提问题回答流利,正确率高,对实现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认识到位,时间把握得当,若能用比较新的运行环境进行实现相对好。

10、论文陈述清晰明白,开门见山,直接入题。对老师的提问能流利作答,思路清晰,但对论文中的部分代码解释不楚,有少量语言错误,望今后的研究中多创新。

11、结合数学知识用计算机技术来处理地质问题,对方法原理掌握透彻,论文有比较好的创新。对快速傅里叶和小波变换图的结果分析到位,处理结果良好,计算机基础素养好。答辩中主要问题回答准确、深入。论文中变换的指标若有对比会更好。

12、该生在规定时间内比较流利、清楚的阐述论文的主要内容,能恰当回答与论文有关的问题,态度谦虚,体现了比较扎实的计算机基础。建议把图像的打开功能用适当的文字表达出来,继续完善使论文格式规范化。

13、该论文选题合理,为____提供理论支持,研究意义重大。

14、该生流利地陈述了写作该论文的目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古玩网站设计过程很规范,但实体和概念之间联系少,整个设计应该尽量符合计算机方面的要求。

15、该论文反映出了作者在本门学科方面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科研能力。达到了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建议安排答辩。

看过本科论文学术评语的人还看了:

1.指导老师对论文的学术评语

2.毕业设计论文评语

3.本科毕业论文评语全集

4.指导教师毕业论文评语范文

5.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语

篇9:学位论文学术评语

1. 论文结构完整,各部分基本符合xxxxx论文的写作规范。论文的选题很好,有创意。为了写好这篇论文,作者作了一定研究,特别是斯坦贝克的原著。从作者对原著的引用情况不难看出,作者对原著的内容是相当熟悉的。语言也非常犀利,论文条理清晰说理充分,观点具有独创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失为一篇好文章。

2. 本论文选题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文献材料收集详实,综合运用了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所得数据合理,结论正确,有创新见解。另外论文格式正确,书写规范,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3. 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题目有较高难度,工作量大。选题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参考价值(较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4. 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强,能全面收集关于考试系统的资料,写作过程中能综合运用考试系统知识,全面分析考试系统问题毕业论文,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强。文章篇幅完全符合学院规定,内容完整,层次结构安排科学,主要观点突出,逻辑关系清楚,有一定的个人见解。文题完全相符,论点突出,论述紧扣主题。语言表达流畅,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参考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其时效性较强;没有抄袭现象。

5. 论文选题有意义,在吸收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提出自己的看法,言之成理。论述观点正确,材料比较充实,叙述层次分明,有较强的逻辑性。文字通顺流畅。行文符合学术规范。今后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对音乐教育模式进行比较,这样可以把音乐教学教得更好。论文能按时交稿,经过认真修改,已经达到本科论文的要求。

6. 本论文选题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文献材料收集详实,综合运用了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所得数据合理,结论正确,有创新见解。另外论文格式正确,书写规范,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今后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对德育教育模式进行比较,这样可以把德育教育工作得更好。论文能按时交稿,经过认真修改,已经达到本科论文的要求。

7. 在为期三个月的毕业设计中,该同学能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下顺利完成整个毕业设计工作和论文的撰写。程序能正确的运行,界面安排合理,论文符合要求。在整个毕业设计的过程,态度端正,学习也比较认真,时间安排也很合理,能按时到实验室,不存在无故早退或迟到的情况。能基本在每个阶段完成相应的任务,还能主动加班,做到时间上前紧后松。当然,在这其间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提高的地方。例如,知识面不够广,处理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不能积极主动的和老师交流工作的进程。希望该同学在以后的工作或学习中注意这些问题,争取更大的提高和进步。

8. 本文研究了xxxx对处理会计信息失真有较强的实用价值,提供了新的依据。作者思路清晰,论述过程严谨,分析合理,结果于实际应用性较强。论文写作规范,语句通顺,达到了学校对学位论文的各种要求。

9. 该文以××××××××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论文选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或现实指导意义;该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态度较为认真,能在老师指导下查阅文献与搜集资料,且提出了论述课题的实施方案;工作努力,基本按时完成了写作任务;论文论述全面,但内容有待深入,逻辑较为严谨结构合理结论无误,格式基本符合论文写作要求;工作中有一定的创新意思,但对前人工作突破不大。

10. 论文选题不符合财务管理专业要求;该生在写作过程中态度不认真,不能够完成写作任务;论文论述不全面,研究内容过浅,论文结构不合理逻辑不严谨,;论文结论有误,格式不基本符合论文写作要求;工作中无创新。

11. 论文结构完整,各部分基本符合xxxxx论文的写作规范。论文的选题很好,有创意。为了写好这篇论文,作者作了一定研究,特别是斯坦贝克的原著。从作者对原著的引用情况不难看出,作者对原著的内容是相当熟悉的。语言也非常犀利,论文条理清晰说理充分,观点具有独创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2. 论文题与论文的内容基本相符,结构完整,语言比较流畅。即或在初稿中除了分段过细外,也没有发现多少严重的语法或拼写错误。作者试图从列夫•托尔斯泰和曹禺的作品中寻找其小说中某个人物的关联。从内容看,作者对原著比较了解,也收集到了相关的资料,如何通过分析资料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是论文写作应达到的目的,而恰恰在这一点上,作者下了苦功夫。

13. 答辩小组意见该生能在规定时间内熟练扼要地陈述论文的主要内容,回答问题时反映敏捷,思路清晰,表达准确。答辩小组经过充分讨论,根据该生论文质量和答辩中的表现,同意评定论文为优秀。

14. 答辩组认为,该同学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态度端正,论证严谨,论文写作规范,论文写作水平较高,运用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答辩应对沉着,回答流利准确。故该同学的毕业论文达到了本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建议授予本科学士学位。

篇10:学位论文学术评语

1. 本文选题较合理,符合行政管理专业要求。全文以……为主题来分析论证,对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的…………具有参考与借鉴意义。内容论证也较科学合理,格式较规范,参考的资料紧扣文章主题需要,但创新点不够,论证不够,尤其文章最后一部分论证太薄弱,缺乏说服力。总体上基本达到毕业论文的要求。

2. 这篇议论文观点明确,题记就亮明自己的看法,正文部分运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论证方法有力的论证了自己的观点,论述条理清晰,是一篇成功的习作。

3. 论文选题比较适当,观点正确,但缺少独创性的思想,论证内容比较充分,但缺乏论证深度。英语表达比较通顺,但存在少量语法错误。论文格式符合规范要求。

4. 论文选题缺乏新意,论证不够充分,具体例证较少,老生常谈的内容偏多,引用他人观点的比例偏大。英语表达基本达意,但存在较多的语法错误。论文格式基本符合要求。

5. 选题不适当;观点不正确;语法错误过多;抄袭现象严重;论文格式不符合规范要求;没有按时间要求完成论文。

6. 论文选题有新意,有实际应用价值,论文有自己独到的观点,能够反映出学生的创造性劳动,结构安排合理,论证充分透彻,有足够的理论和实例支撑,英语语言表达顺畅得体,没有语法错误,论文格式符合规范要求。

7. 本论文选题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文献材料收集详实,综合运用了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所得书记合理,结论正确,有创新见解。另外论文格式正确,书写规范,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8. 该论文的文献调研全面系统,立题指导思想明确,实验设计合理可行,能够按照实验计划进行,并达到预期效果。

9. 论文撰写思路清晰,语言流畅简练,层次清晰,逻辑性较强,用词准确,各种数据图表齐备规范,文献引用正确,科学性较强。表明该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科研能力。

10. 该论文选题正确,结构合理,内容丰富,数据资料充分,分析方法先进,写作进度安排合理,结论和建议具有区域现实意义,建议推荐为校级优秀毕业论文

11. 论文选题适当,有一定的独立见解,论证充分,占有资料广泛,但理论和实例支撑不够。英语语言表达基本顺畅,仅存在个别语法错误,论文格式符合规范要求。

12. 该论文选题较为新颖,视角较为独特,体现了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扎实功底,特别是文章能够结合相关的案例对课题进行论证分析,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经过对论文的审核可以看出,作者在资料和案例收集上花了不少功夫,也能够提出一些较为深刻的观点,但在理论的深度和部分论据的引证上还存在一定的欠缺之处。总体而言,这是一篇合格的论文。

13. 该同学针对当前实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完成了资产减值准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写作工作。论文以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调节利润的现象为出发点,以资产减值准备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为主要议题,采用规范分析法,重点讨论了资产减值准备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得到了完善企业会计准则,并采取相关措施来规范准则,以进一步完善资产减值会计,科学合理地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结论。整个写作过程该生思维较严谨,能够面对复杂的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

14. 该生对待毕业论文写作态度较端正,写作过程认真刻苦勇于专研,较主动地与指导教师沟通,虚心听取指导教师的指导及修改意见,修改及完成毕业论文。

15. 该生能够较熟练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本文提出的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的可操作性差资产减值准备存在的特殊问题和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外部监管难度大等几个方面问题,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的较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

16. 论文选题有意义,在吸收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提出自己的看法,言之成理。论述观点正确,材料比较充实,叙述层次分明,有较强的逻辑性。文字通顺流畅。行文符合学术规范。今后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对音乐教育模式进行比较,这样可以把音乐教学教得更好。论文能按时交稿,经过认真修改,已经达到本科论文的要求。

17. 本论文选题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文献材料收集详实,综合运用了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所得数据合理,结论正确,有创新见解。另外论文格式正确,书写规范,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今后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对德育教育模式进行比较,这样可以把德育教育工作得更好。论文能按时交稿,经过认真修改,已经达到本科论文的要求。

18. 在为期三个月的毕业设计中,该同学能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下顺利完成整个毕业设计工作和论文的撰写。程序能正确的运行,界面安排合理,论文符合要求。在整个毕业设计的过程,态度端正,学习也比较认真,时间安排也很合理,能按时到实验室,不存在无故早退或迟到的情况。能基本在每个阶段完成相应的任务,还能主动加班,做到时间上前紧后松。当然,在这其间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提高的地方。例如,知识面不够广,处理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不能积极主动的和老师交流工作的进程。希望该同学在以后的工作或学习中注意这些问题,争取更大的提高和进步。

19. 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题目有较高难度,工作量大。选题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参考价值(较大的实践指导意义。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强,能全面收集关于考试系统的资料,写作过程中能综合运用考试系统知识,全面分析考试系统问题毕业论文,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强。文章篇幅完全符合学院规定,内容完整,层次结构安排科学,主要观点突出,逻辑关系清楚,有一定的个人见解。文题完全相符,论点突出,论述紧扣主题。语言表达流畅,格式完全符合规范要求;参考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其时效性较强;没有抄袭现象。

20. 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论文,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题目有难度,工作量较大。选题具有学术研究(参考价值(实践指导意义。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较强,能较为全面收集关于考试系统的资料,写作过程中能综合运用考试系统知识,全面分析考试系统问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较强。文章篇幅完全符合学院规定,内容较为完整,层次结构安排科学,主要观点突出,逻辑关系清楚,但缺乏个人见解。文题相符,论点突出,论述紧扣主题。

篇11:学位论文学术评语

1. 本论文选题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文献材料收集详实,综合运用了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所得数据合理,结论正确,有创新见解。另外论文格式正确,书写规范,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今后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对德育教育模式进行比较,这样可以把德育教育工作得更好。论文能按时交稿,经过认真修改,已经达到本科论文的要求。

2.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德城区小学足球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影响开展的因素,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这对德城区小学足球运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3.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调查问卷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德州学院普通大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成因,提出自己的结论与建议,这提高大学生足球运动参与的积极性和德州学院足球运动的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 某某同学在实习期间能够认真遵守实习生守则,工作较为负责,在实习主副班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能够认真制订活动计划,主动向指导老师请教,认真制作各类教学具投放于区域活动中,尽力做好课前准备,认真地组织好同学们的一日活动,基本达到教学目标。实习副班工作时,能配合主班老师做好课前准备及课程活动的配合指导,做好同学们一日的工作,有较强的协作能力,与同学也能建立较为融洽的师生关系,希望今后能再接再厉,继续进步!

5. 该实习生实习期间认真负责,能独立处理教材,备课完整。课堂教学组织严密,应变能力强,能根据学生反应及教师指导调整板书内容,教态自然,优秀稳剑批改作业仔细正确,并能注意学生共同的错误,晚自修期间能下班辅导,具备了一个教师应有的素质。经验。通过担任助理班主任,使我们认识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和辛苦,也了解和积累了一些班主任工作的方法和经验。通过与学生的接触,对现今中学生的思想和观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体会,对今后从事教师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6. 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较差,不能全面收集关于考试系统的资料,写作过程中综合运用考试系统知识,全面分析考试系统问题的能力较差强。

7. 文章篇幅符合学院规定,内容不够完整,层次结构安排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观点不够突出,逻辑性较差,没有个人见解。

8. 文题有偏差,论点不够突出,论述不能紧紧围绕主题。

9. 语言表达较差,格式符合规范要求;占有资料较少,其时效性较差;有部分内容与他人成果雷同

10. 能正确理解党和国家有关方针与政策,在理论上没有原则性的错误,能基本掌握和运用本专业已学的有关知识。

11. 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题目有较高难度,工作量大。选题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参考价值(较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12. 该文参考的文献资料充分且符合论题的需要。该文以——————为例,重点探讨——————。该文选题符合行政管理专业要求,结构完整,思路清晰,观点表达准确,格式规范,能较好的将行政管理专业知识运用来分析现实中的行政管理实践问题。但个别观点论证还不充分。总体上符合毕业论文要求。

13. 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题目有一定难度,工作量一般。选题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14. 本文符合专业要求,反映社会热点问题。因此,该主题的研究有利于推进我国————-的进一步发展。全文首先————-的问题,然后分析——————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又分析出相关的————。全文结构恰当,思路清晰,观点基本正确。

15. 该文以——————为主题,充分体现出时代性和现实的社会价值。全文分————个大部分。首先对————-进行了论述,然后重点分析——————-。全文基本上都是紧扣主题来展开论述。在论述过程中该生较好的运用了行政管理专业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语言较流畅,但观点不够精炼。在论证过程中能恰到好处地运用理论论证方法与实践论证方法。观点表达准确,思路清晰,文章整体性较强。整体上符合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要求。

16. 研究内容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选题社会热点问题,逻辑结构严谨。观点表达清楚,论述全面。语言平实简洁,通俗易懂。在论证过程中也能较好地将专业知识原理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但论据还不够。总体上符合毕业论文要求。

17. 以————-为题进行研究。能为解决————的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在全文结构中,首先要调整基本概念提出问题,然后在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最后为————提出有效的建议。全文体现专业特色要求,部分与本分之间衔接的比较紧密,真正属于自己创新的内容还不是很多。总体上达到毕业论文要求。

18. 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一般,能收集关于论文的资料,写作过程中基本能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全面分析问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一般。

19. 论文选题有意义,在吸收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提出自己的看法,言之成理。论述观点正确,材料比较充实,叙述层次分明,有较强的逻辑性。文字通顺流畅。行文符合学术规范。今后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对音乐教育模式进行比较,这样可以把音乐教学教得更好。论文能按时交稿,经过认真修改,已经达到本科论文的要求。

20. 该文选题符合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能较好地综合运用行政管理知识来分析企业行政管理实践问题,论文写作态度比较认真负责,论文内容较充分,参考的相关资料比较切合论题的需要,层次结构比较合理,主要观点表达的比较明确,逻辑思路基本符合要求,语言表达基本通顺。但论证的深度还不够,创新点不足。

相关专题 之旅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