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临床护理的分析论文

ylx789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ylx789”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临床护理的分析论文(共16篇),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

篇1: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临床护理的分析论文

有关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临床护理的分析论文

重度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科较为常见的重症之一,以喘息、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症状为主,甚至并发低氧血症、肺性脑病等,可危及生命。患者常有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影响疾病预后。临床护理路径( CNP) 是指护士依据每日标准护理计划为一类特殊患者设定的住院护理模式。CNP 能指导护士有预见性地、主动性地工作; 同时也使患者明确自己的护理目标,自觉参与到疾病护理过程中。本研究运用Meta 分析,对重度哮喘患者采用CNP 护理和常规护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 进行客观系统评价,为CNP 在重度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提供循证依据。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 医疗诊断明确为重度支气管哮喘;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排除标准:患者因其他原因引起阻塞性肺通气障碍,以及其他合并症和并发症; 回顾性分析研究; 文献资料不完整,且和作者联系未获得回复; 重复发表的文献。RCT 无论有无采用分配隐藏和盲法,文种不限。观察组采取CNP 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1. 2 方法

1. 2. 1 检索策略以“哮喘、重度、临床护理路径”为检索词,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和万方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限从 年1 月~ 年6 月,查找在重度哮喘护理中应用CNP和常规护理RCT。

1. 2. 2 资料提取由2 名研究人员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阅读进行文献筛选,并建立表格提取纳入研究的资料,意见不一致时,通过讨论或征求第三方意见,讨论获得最终结果。

1. 3 观察指标

患者平均住院时间; 患者服药依从性和哮喘处理能力; 患者疾病认知和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 护理质量满意度。

1. 4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参考Cochrane 系统评价员手册5. 1. 0 中对RCT 的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Cochrane 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 2软件进行Meta 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比值比( OR) 作为效应量,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差( MD) 或标准化均数差( SMD) ,各效应量均给出其95%CI。首先采用χ2 检验对纳入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若不存在异质性或者异质性较小( I2≤50%,P >0. 10) ,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 分析; 若存在异质性( I2 >50%,P< 0. 10) ,则首先应分析异质性原因,若无临床异质性,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 分析,若存在临床异质性,则仅行描述性分析; 必要时采用敏感性分析检验结果的稳定性。

2 结果

2. 1 文献纳入结果

根据检索策略共获得相关文献373 篇,通过阅读文提和摘要,排除明显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再阅读全文,排除数据混乱和重复发表的文献后,最终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11 篇中文文献,用于Meta 分析系统评价,病例共计994 例。

2. 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纳入研究的11 篇文献中,医疗诊断均明确为重度哮喘,且伴有不同程度的阻塞性通气障碍,所有文献均按照随机分组,但只有2 篇提及随机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其余文献未提及具体方法; 所有文献均未报告是否实施分配隐藏、是否采用盲法。纳入研究文献的基本特征和质量评价。

2. 3 Meta 分析结果

2. 3. 1 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纳入文献中有7 篇比较了临床护理路径组和常规护理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各研究之间无明显的异质性( P >0. 10,I2 = 0%) ,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式分析,结果显示: MD = - 6. 93,95% CI ( - 7. 56,- 6. 29) ,Z =21. 37,P < 0. 01,结果提示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中,CNP有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2. 3. 2 患者疾病认知和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纳入文献中有6 篇比较了CNP 组和常规护理组患者疾病认知情况,各研究之间无明显的异质性( P >0. 10,I2 = 0%) ,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式分析,结果显示: OR = 4. 85,95% CI ( 2. 96,7. 96) ,Z =6. 25,P < 0. 01 ,纳入文献中有9 篇比较了CNP 组和常规护理组患者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各研究之间无明显的异质性( P >0. 10,I 2 = 0%) ,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式分析,结果显示: OR = 5. 07, 95%CI( 3. 41, 7. 55) ,Z = 8. 00,P < 0. 01 ,上述结果提示结果提示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中,CNP 有助于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知,掌握与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

2. 3. 3 患者服药依从性和哮喘处理能力纳入文献中有2篇比较了CNP 组和常规护理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各研究之间无明显的异质性( P >0. 10,I2 = 0%) ,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式分析,结果显示: MD = 2. 70, 95% CI( 2. 32, 3. 08) ,Z = 13. 84,P<0. 6=“” 01=“” cnp=“” p=“”>0. 10,I 2 =0%) ,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式分析,结果显示: OR = 4. 03, 95% CI( 2. 67, 6. 07) ,Z = 6. 64,P < 0. 01 ,上述结果提示结果显示CNP 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较高,处理哮喘能力高于常规护理组,提示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中,CNP 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治疗护理的配合能力。

2. 3. 4 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纳入文献中有10 篇比较了CNP 组和常规护理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各研究之间无明显的异质性( P >0. 10,I2 = 0%) ,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式分析,结果显示: OR = 6. 28,95% CI( 3. 91,10. 07) ,Z = 7. 62,P< 0. 01 ,结果提示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中,CNP 可提高护理质量,增加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3 讨论

CNP 是临床路径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是医疗卫生机构的一组成员共同制定的一种护理模式,是一种对某种疾病的大多数患者最有效护理规范,它以患者为中心,围绕康复,以患者结果为导向的管理模式。CNP 是一种具有时间性和顺序性的.整体护理计划,它包含了质量保证、循证医学、药学、护理学等多种专业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让患者从入院到出院都按照此模式进行护理。

近年来,CNP 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护理。应用CNP 对重度哮喘患者制定护理计划,对患者进行连续、全面、规范、有效地健康宣教。本研究运用Meta 分析,比较了在对重度哮喘患者中,CNP 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服药依从性、哮喘处理能力、护理质量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别,结果显示采用CNP 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低于常规护理患者; CNP 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均强于常规护理患者; 服药依从性和哮喘处理能力强于常规护理患者; 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患者。对重度哮喘采用CNP 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这对临床护理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但是,由于本研究检索到的符合标准文献仅11 篇,数量较少,且质量欠佳。纳入文献中仅有2 篇提及随机分组的方法,其余9 篇随机方法未说明,所有文献均未提及分组隐藏和盲法,可能存在选择性偏倚、实施偏倚等,导致研究结果的论证强度受限,提示需要更多样本量的、多中心合作的、设计严谨的高质量RCT,以进一步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对重度哮喘患者护理的有效性。

篇2:儿科临床护理应用效果分析论文

儿科临床护理应用效果分析论文

1护理方法

1.1对照组

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即遵医嘱进行常规护理,主要有遵循医嘱完成护理操作、观测生命体征,按时合理用药,细心照料患儿的饮食起居。

1.2治疗组

不仅遵医嘱进行常规护理,还在护理过程中加入优质护理的方法。其内容如下:

(1)营造舒适温馨的住院环境

儿科病房的多数患儿年龄较小,心理脆弱,对于医院环境是恐惧和抵触的,因此为了是儿童能够更好的接受医院环境,医院环境应是温馨的、舒适的、符合儿童心理认知的,在儿童病房的设计中要根据实际条件最大化的接近居家氛围,努力营造儿童容易接受的就医环境。

(2)护理操作时的护理

在治疗过程中,很多护理操作是痛苦和有创的,如静脉穿刺、插胃管等,这些痛苦在成人是可以忍受的,而在儿童身上却是难以接受的,操作中的痛苦会让孩子哭闹、恐惧,从而抵触治疗和医院。针对这一情况护理人员一方面要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积极优化护理操作,减轻患者的痛苦。另一方面要在进行有创操作时和患儿取得有效的沟通,用儿童能听懂的方式告诉他治疗的时候可能有点痛,但是对于病情是有好处的,相对于疾病的痛苦治疗时小疼痛不算什么。

(3)沟通技巧的护理

儿科护理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还要懂得儿童的心理,有护理的耐心和爱心。儿科病房中多是年龄较低的患儿,护士的护理工作包含患儿的医学治疗、康复训练、饮食起居、心理护理等,护理人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患儿及其家属的感觉和信任,因此在儿科临床护理中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懂得良好的沟通技巧。护士在与患儿接触时要注意自己的仪容、态度,对待患儿家属要做到端庄、大方、礼貌,对待患儿要多拥抱、抚摸、夸奖和鼓励,有时间的时候多陪患儿玩游戏、讲故事,关心患儿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在仪表上要做到笑容甜美、眼神温柔,让患儿感受到温暖和真诚,从而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

1.3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

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价,其中包括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最满意护士来进行判定。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两组患儿临床护理的对比,治疗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儿科患儿机体防御力低,病情变化快,在治疗中存在的风险较大,作好细节护理,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优质护理是符合儿科疾病和护理特点的必然走向,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医疗服务也要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向更高层次发展。儿科病房是医疗纠纷、护患矛盾较为突出的科室,优质护理服务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理念,以患者为中心,从就医环境、护理操作、沟通技巧、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努力提供满意护理服务。

篇3: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分析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11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观察两组患者入组后的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率为98.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进一步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临床可积极应用。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健康教育;依从性;临床护理路径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该病具有气道高反应、病程长和易复发的特点[1],支气管哮喘目前难以根治,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自觉的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治疗,巩固临床疗效,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为进一步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本文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月~2月收治的11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均符合全球哮喘防治会议制定的哮喘诊断标准,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及精神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7例。观察组患者男31例,女26例,平均年龄(41.7±5.5)岁,平均病程(2.6±0.6)年,中度哮喘39例,重度哮喘18例。对照组患者男30例,女27例,平均年龄(43.1±5.4)岁,平均病程(3.1±0.9)年,中度哮喘43例,重度哮喘1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如下。

1. 2. 1 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 护士长组织科室所有成员通过头脑风暴法讨论支气管哮喘的护理流程、规范及注意事项,此外通过查阅支气管哮喘护理的文献,并咨询临床及护理专家,制定科学的支气管哮喘临床护理路径。护士长负责监督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要求按照临床护理路径逐条落实,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1. 2. 2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 ①入院第1天对患者病情进行初步的评估,向患者介绍科室的环境、主管医护人员,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对患者进行面对面的健康宣教[2],包括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诱发原因、治疗方法、预后及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尤其向患者强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重要性。②入院第2天向患者讲解各项检查的时间安排,并协助患者完善各项检查,根据临床症状、呼吸功能及血气变化对第1天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合理安排患者饮食,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同时积极与患者交流沟通,及时向其解释病情,对其的心理进行疏导,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③入院第3~4天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如召开病友会、PPT演示、专家讲解等形式向患者详细介绍治疗过程中药物使用的具体方法,包括药物使用剂量、用法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护理人员亲自示范,指导患者正确掌握干粉吸入剂和气雾剂的吸入方法[3],嘱患者遵医嘱严格用药。④入院第5~6天对患者病情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估,为临床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依据,向患者介绍预后情况,指导患者进行科学的肺功能锻炼。⑤入院第7天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告知患者哮喘复发的机制与自我监控措施,警惕哮喘的复发。为进一步巩固住院治疗效果,患者应在出院后继续遵医嘱用药[4]。同时为患者制定合理复诊计划,告知哮喘发作时紧急处理措施,嘱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运动锻炼,保持好心情。

1. 3 依从性判定标准[5] 出院后对患者进行2个月的随访,从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合理饮食、自我监控4个方面对依从性进行综合评价。能够遵照以上4个方面者为完全依从;遵照3个方面者为部分依从;坚持 2个方面及以下者为不依从。依从率=(完全依从+部分依从)/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率为98.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三、小结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科学的护理模式,该护理方法以时间为横轴,以护理手段为纵轴,具有高效率、低成本的特点,能使临床护理工作有序的进行,可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护理质量[6]。此外,临床护理路径可以促进个性化健康教育的开展,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健康教育的作用。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加强了护患之间的交流,形成主动护理与主动参与相结合的护理模式,使患者关于支气管哮喘的知识不断增加,及时纠正错误观念,加强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艳郁,孙宏伟,宋玉萍.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应对方式、防御方式与身心健康的关系.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7(1): 29-31.

[2] 洪晓燕,方跃伟,王建跃,等.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患者依从性影响的研究.浙江预防医学,,26(6):631-632.

[3] 张岩,刘晓丽.临床护理路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护理实践与研究,,9(17):29-30.

[4] 王银珂.临床护理路径用于重度支气管哮喘治疗的效果评价.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4):201-202.

[5] 李琳,李辉 .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对患者依从性影响的观察.基层医学论坛 ,2012,16(13):1652-1653.

篇4:临床护理路径在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论文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2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列为治疗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随机将另32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列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患者在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住院时间、病人满意度方面相比,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规范护理行为,使患者受益,值得临床推广。

【论文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 上呼吸道感染 满意度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主要指鼻、鼻咽和咽部的急性感染。大多是由病毒引起,如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也可继发细菌感染。主要症状是鼻塞,流涕,发热等。临床路径是美国医疗机构为顺应医院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医疗服务模式。其是由医师或护士及其他人对一特定的诊断或手术,做最适当的、有顺序和时间性的照护计划,从而避免康复的延迟并减少资源的浪费。本院内科自月份开始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上,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为年1月至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64例,其中男50例,女14例,年龄2-95岁,平均40.6岁,其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合并哮喘20例,伴有高血压20例,合并脑血栓后遗症18例,合并冠心病6例,合并糖尿病5例。把上述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情况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与护理方法

两组治疗上给予抗感染、止咳、对症、平喘治疗,护理上加临床护理路径强基础护理,落实护理程序。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积极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方法

1.2.1 入院时

向患者及其家属作入院介绍,包括详细介绍主管医护人员、医院环境、医疗作息时间、规章制度、住院期间的注意事项;作入院评估,向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注意卫生习惯,常规的检查项目及注意事项,讲解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适,让患者做好充分准备迎接治疗。

1.2.2 治疗中

观察抗生素使用的作用及副作用;并发血栓性静脉炎患者,使用活血化瘀中药及溶栓类药物,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对有感染性休克征象的患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1.2.3 治疗后

即出院评价内容主要是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的程度,住院的时间,住院的费用和病人的满意度。出院指导包括饮食指导、自我保健知识、复诊指导等。

2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患者在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住院时间、病人满意度方面相比,P<0.01,有显著性差异,表明临床护理路径在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明显。

3 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以全身症状较重,常骤起高热,伴哭闹、烦躁不安、呕吐、腹泻,甚至出现高热惊厥为多见。年长人以呼吸道局部症状为主,表现鼻塞、流涕、喷嚏,咽部不适、咽部疼痛、轻度咳嗽和声音嘶哑。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易继发细菌感染,并向邻近器官及下呼吸道蔓延,引起中耳炎、鼻窦炎、咽后壁脓肿、颈淋巴结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等。

上呼吸道感染处理得当,会很快好转。若不及时处理,可致高热惊厥及脑部损害,有时可并发中耳炎、咽后壁脓肿、急性肾小球肾炎等。临床路径在上呼吸道感染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改变上呼吸道感染管理和临床医疗两条轨的'局面,是上呼吸道感染管理者和临床紧密结合的切入点,对于全面提升上呼吸道感染管理水平和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就在护理中充分运用临床路径:密切护士与患者的关系,增强患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行体格检查及各种操作时,需照顾到患者的自尊心;创造条件让患者参加适宜的游戏、看电视等活动,以帮助减轻患者的恐惧和担忧。对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应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多进行户外活动,及时随气温的变化,添减衣服,避免过热或过冷,另外要积极防治各种慢性病,如佝偻病、营养不良及贫血等病症。应重点介绍如何规范及时留取合格的痰标本,吸氧及雾化的目的,对卧床患者及时讲解并示范翻身方法及意义,介绍合理饮食对疾病康复的意义。通过本组观察及护理,临床护理路径加强了护士责任心,提高了科室质控管理手段,注重加强老年患者基础护理,取得患者住院配合、治疗效果确切,使患者满意,减少护理并发症。

参 考 文 献

张友惠,王琴,尹金贵,等.导入ISO质量标准全面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质量[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6(3):313-314.

韩传平,周丽,刘慧,等.全面质量管理用于医院感染管理的效果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3(7):656-658.

熊洪,王怀莲,潘碧,等.健康教育对哮喘患者吸人治疗的依从性和疗效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7):611.

江迎丽,李玲.盘|产科护理学与儿科护理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8(2):319-320.

篇5: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与分析

心衰是指心力衰竭,主要是心脏不能搏出同静脉回流以及身体组织代谢所需的血液供应,通常是由各种疾病引起的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使得心脏血液输出量逐渐下降,不足以供应身体的需求,因此引发一系列的症状[1]。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咳嗽等。由于老年人各个器官以及系统出现不同程度的`生理老化现象,其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容易引发心力衰竭等疾病[2]。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0例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5月~3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男13例,女7例,年龄58~82岁,平均年龄((68.6±3.8)岁。实验组男14例,女6例,年龄59~83岁,平均年龄(69.7±3.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告知患者注意事项等。实验组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其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 基础护理

护理人员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体征,并确定患者下肢是否出现浮肿,对浮肿程度进行分析。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加强病房巡视,尤其是夜间巡视,以便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一旦发现心律失常等异常现象,应及时告知医生,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如果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恶心、心律不齐等症状,需要及时通知医生,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

1.2.2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入院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抑郁、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密切观察,并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有效评估。护理人员为患者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加强与患者、家属的交流与沟通,取得患者与家属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能够使用积极、鼓励、暗示性语言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自信心,确保患者接配合治疗。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心理变化情况,了解患者出现心理变化的原因,并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干预。

1.2.3 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有效的饮食方案,并告知患者与家属,禁烟酒,尽量避免食用生冷辛辣的食物,多食用低钠低盐、维生素高以及低脂肪的食物,确保患者每天摄入充足的水,最好维持在600~800 mL左右。针对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告知禁止食用经过烟熏等工艺制作的食物,多食用钾、镁含量高的食物,以便降低血压,保护心脏。

1.2.4 健康教育

首先,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讲解,向患者以及家属讲解不典型心衰的发病因素、治疗措施、护理措施、疗效、注意事项等,让患者充分了解该病。告知患者如何控制好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需要根据天气情况来增减衣服,有效的预防感冒。其次,药物指导。告知患者以及家属药物的用法与用量,服药时应注意的事项等,向患者讲解坚持服药的作用与意义,并了解其不良反应,确保患者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另外,出院指导。在患者出院之前做好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在家需要加强锻炼,坚持按医嘱用药,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与生活习惯,护理人员需要对其进行定期电话随访,1次/周,了解患者的病情,并提醒患者按时复诊。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 果

护理后,实验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率、死亡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见表1。

3 讨 论

由于心衰具有复杂性、反复性以及长期性等特点,给患者的生活与健康带来较大的威胁,通常心衰的发生与呼吸道感染、过度劳累以及情绪波动有关,在对其治疗的同时,需要对这些诱发因素进行抑制。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其进行护理干预,以便提高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4-5]。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40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通过护理后,实验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率、死亡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综上所述,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篇6:老年尘肺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论文

老年尘肺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论文

【关键词】尘肺;老年人;护理

尘肺病是我国发病最多、危害最严重的一种职业病,据职业病统计数字表明我国累计尘肺病人55万多例,并且新尘肺患者以每年1~2万的速度递增[1]。尘肺患者临床表现为胸闷、胸痛、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呼吸功能下降。尤其是老年尘肺患者,合并症多,往往病情重,病程长,病情易反复,因此做好护理尤为重要。我科自6月~10月共收治老年尘肺患者513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13例中,男474例,女39例;年龄60岁~341例,70岁~133例,80~90岁39例,平均73.5岁;一期尘肺121 例,二期尘肺176例,三期尘肺216例;无合并症92例,有合并症421 例。所有病人均经广西职业病尘肺诊断组集体会诊确诊(按照尘肺病诊断标准[2])。

1.2 临床特点 ①男性多于女性,本组比例为12.15∶1;②老年尘肺病人基础疾病多,并发症多,症状不典型,本组病例大多数病人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肺心病、肺气肿、肺结核、肺部感染等。③老年尘肺病人免疫功能低下,呼吸道防御功能减退,合并肺部感染不易控制。④不少老人因和子女分居或丧偶而感到孤独寂寞或因患病忧虑而自怜自弃,感情脆弱,性情固执,任性怪癖,难于沟通[3]。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尘肺患者存在各种不同的心理状态:焦虑恐惧心理、功大赔偿心理、抑郁自卑心理。针对不同心理状态,应耐心、细致地做好疏导工作。在生活上多关心、体贴、鼓励患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病情轻的患者,看到重病患者出现肺心病、气胸并发症也易产生情绪波动,导致恐惧、失望,对疾病的康复很不利。因此应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安排不同病房。

2.1.1 入院宣教 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病友间的团结互助。对于首次入院的病人,护士应将同病房的病人介绍给新病人,促进患者之间的沟通,主动作自我介绍及介绍主管医生、科主任及护士长的姓名,介绍病区环境,以帮助病人尽快熟悉周围的环境,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对于多次住院的老“顾客”,把入院宣教变为轻松的交谈方式来进行,病人提出问题护士尽量给予解答。

2.1.2 注重人性化护理 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责任护士以病人为中心,与病人交朋友,将心比心,关心、体贴他们。本组病人住院时间较长,一般3~6个月,为其提供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如玩象棋、跳健身操、阅览室看书等。

2.2 做好排痰护理 老年尘肺病人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呈进行性加重。严重的痰阻常危及病人的生命。在护理工作中,要根据病人的个体情况,制定具体措施,采取正确的排痰方式,有效地缓解病人的症状,减轻病人的痛苦。

2.2.1 指导病人有效咳痰 咳嗽时指导患者在深吸气后停止片刻,利用呼吸肌收缩用力咳嗽,使痰液快速咳出。协助患者拍背时,要注意手法的姿势,做到五指并拢,手指关节微曲,掌呈凹式,以肺底由外向内,由下向上轻拍,力量的强弱以病人能承受为宜。

2.2.2 雾化吸入排痰 痰液粘稠,常用0.9% NaCl 10ml加淋舒坦30ml作雾化吸入排痰。雾化时,要指导病人正确的方法:病人取坐位,做深而慢的吸气,频率不宜过快,同时给氧。雾化过程中,要严密观察病人心率、呼吸,注意有无呛咳、缺氧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3 氧疗护理 二期以上尘肺病人肺换气有明显障碍,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缺氧。氧疗能直接提高患者的肺泡和动脉血氧分压,增加组织供氧,改善心、肺、肾功能。通过鼻塞吸入低浓度氧(氧浓度为24%~35%,氧流量为1~2L/min),每天吸氧10~12h为宜。

2.3.1 注意氧疗的湿化和温化 吸氧前对氧气进行充分的湿化和温化,以增加氧分子的弥散能力,提高氧疗效果。在湿化瓶内盛温水(60℃左右),以湿化和温化氧气,减少对气道的刺激。

2.3.2 氧疗效果的观察 主要观察病人的缺氧症状是否得到改善,如胸闷、咳嗽、气短等症状是否减轻,口唇指端末梢血液循环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护理计划。氧疗后,如果病人呼吸平稳,情绪安静,胸闷、气短等症状减轻,皮肤红润,监测的血氧饱和度达95%以上,说明氧疗的效果好。

2.3.3 增强用氧的安全意识 氧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有无氧中毒的表现,不宜长时间高浓度吸入氧气,禁止病人私自调节氧流量,同时注意防火、防油、防震、防热。

2.4 饮食护理 本组病例大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这对改善机体代谢功能、增强抵抗力、促进疾病痊愈不利[4]。营养补充尽量经胃肠道给予,尤以饮食调整为主。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清淡、高维生素食物,少量多餐,对不能进食或纳差的患者可适当静脉补充营养,如静脉输入白蛋白、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

2.5 做好尘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自发性气胸是尘肺病常见的并发症。由于老年尘肺病人本就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发生气胸后有些仅表现为呼吸困难加重或胸闷,易漏诊。尘肺合并气胸发病突然,症状严重,如果不及时抢救,将危及生命。一旦发现尘肺合并气胸患者,立即启动自发性气胸的护理应急预案。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持续低流量吸氧,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呼吸频率、深浅度及呼吸困难的程度,备好胸穿包、缝合包、胸膜腔闭式引流装置,协助医生做好胸腔内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

2.6 注意观察药物的反应 目前,国内外有许多抗尘肺药物,要严格按照药物手册规定的药物适应证与禁忌证临床用药。病人用药后,要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详细询问病人用药后的反应,有无胸闷、气促加重、有无心慌,皮疹等出现;对于长期应用抗生素者,注意有无发生二重感染。

2.7 指导病人正确认识相关疾病知识及职业病防治知识 向病人介绍尘肺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使病人对自身所患疾病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让病人知道,尘肺病虽然不能根治,但是经过系统规范的治疗,可以预防和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病人的寿命。向病人介绍职业病防治知识,增强自我防护和自我保健意识。当自身健康权益受到侵害时,懂得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8 出院指导 出院时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责任护士负责做好科学细致的出院指导。指导病人坚持缩唇腹式有效呼吸方式,有助于改善换气功能。老年尘肺病人易感染肺结核,指导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尽量减少去公共场所,天气变化时及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凉及感冒。生活要有规律,注意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出现不适或病情加重时随时到医院复查。

2.9 争取家庭及社会支持 尘肺病是一个没有医疗终结的致残性职业病,一旦诊断尘肺病,终身带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护理工作中应帮助患者争取得到家庭的支持及社会的关爱,鼓励患者家属、亲友参与护理,为老年尘肺患者创造一个和谐、友好、互助的环境,组成一个真诚、关爱的社会支持系统,使其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从而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罗军,张柏林,夏养萱,等.尘肺病人的螺旋CT表现[J].中国职业医学,,35(1):37-3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70- 尘肺病诊断标准[S].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3] 周郁秋.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36-137.

[4] 于康.临床营养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20.

篇7:妇科手术患者个性化护理应用论文

妇科手术患者个性化护理应用论文

患者在手术前常会出现焦虑和紧张,失眠为其突出表现。由于失眠会对手术过程及术后的恢复,尤其是免疫功能带来负面影响,为探讨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改善妇科手术患者睡眠质量的应用价值,-04—-06间,我们对34例妇科择期手术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围术期患者睡眠情况,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34例妇科病患者,年龄33~71岁,平均46.28岁。其中子宫肌瘤手术16例,卵巢囊肿手术10例,宫外孕手术6例,妇科肿瘤手术2例。所有患者入院前均睡眠正常,并正常交流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和需要。随机将3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7例。2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术前健康教育、保持病室洁静,改善睡眠环境、术后病情观察等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围术期个性化护理干预:

(1)心理护理:患者首次进入较为陌生的医院环境后,常产生消极抵抗或者紧张情绪。护理人员应通过与患者及亲友充分交流,对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经济状态、文化知识等背景等综合评估,正确分析患者个体性格特点、文化程度、经济状况、认知能力等情况。鼓励患者说出内心各种不适感,对部分缺乏自身病情了解产生不良情绪患者,应详细讲述妇科疾病基础知识及手术必要性和安全性。让病区恢复较好患者与其交流,改善焦虑、恐惧心理。术后第1时间及时告知手术成功消息,缓解患者顾虑,为保证睡眠打下良好基础。

(2)个性化控制疼痛护理措施:疼痛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所以控制疼痛的个性心理护理可缓解疼痛及抑郁。抑郁是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常见原因之一,护士应及时准确对疼痛进行评估,加强疼痛控制。在病情许可的前提下,鼓励患者从事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如听音乐、看电视、读书等,以转移对疼痛的注意力。开展心理疏导,必要时应用镇痛剂,有效控制睡眠障碍。

(3)体位护理: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体位是护理人员的职责,在病情许可前提下,可根据患者自我感受及需要决定是否可以垫枕,是否可以自由翻身等。通过调整体位护理干预后,减少患者因体位不适而引起的.失眠。

1.3调查方法

入院后发放睡眠时间情况调查表34份,由患者或家属填写,了解术前第2天,术前第1天,手术当天,术后第1天以及术后第2天的睡眠时间情况,并于出院时全部有效回收。

2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出院后34份调查表均有效回收。睡眠情况调查表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术前第2天,术前第1天,手术当天,术后第1天以及术后第2天等各个调查时间段睡眠时间均多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小结

手术是一种强烈的应激源,可引起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应激反应,从而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加之手术后疼痛、陌生住院环境、卧位改变等因素的影响,睡眠障碍在择期手术患者住院期间发病率较高,择期手术患者围术期良好的睡眠是保持和恢复体力的有效办法之一。不仅是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能促进伤口愈合,尽快康复。我们通过心理疏导,使患者对病情及手术治疗充分了解,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和焦虑。同时做好体位和控制疼痛等个性化护理干预,减轻各种不利因素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手术及术后恢复,改善睡眠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篇8:妇产科患者舒适护理分析的论文

妇产科患者舒适护理分析的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9月~9月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80例住院患者,她们的年龄为19~44岁,平均年龄为(31.2±3.8)岁,婚姻状况为未婚的患者有36例,为已婚的患者有44例,其中有孕产史的已婚患者有40例,尚未生育的已婚患者有4例。在这80例患者中,患有慢性盆腔炎的患者有22例,患有子宫肌瘤的患者有23例,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有15例,患有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患者有9例,患有慢性宫颈炎的患者有11例。我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婚史、孕产史、患病类型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进行用药护理、围手术期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对症护理及日常护理等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上述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进行舒适护理干预的具体方法是:

1.2.1环境护理

①护理人员应保证病房的干净整洁、通风良好,并保持适宜的温度与湿度。②为患者播放轻音乐,以使其能够保持舒缓的心情。③护理人员需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向患者介绍医院的具体情况,并了解患者的实际需求,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以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④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时,应保持和蔼的态度,并注意其眼神、肢体动作等,若发现患者有难言之隐,则应及时与其谈心,并帮助其解决问题。⑤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操作的过程中,应保持动作轻柔,切忌过于粗暴,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1.2.2心理护理

许多患者在接受治疗前或手术后需接受会阴处清洁、灌肠、导入尿管及阴道填塞等操作,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因此许多患者会出现心理及生理上的不适。此时,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为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并向其讲解进行上述操作的必要性,以舒缓其紧张或过激的情绪,使其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

1.2.3疼痛护理

患者因受到病情及手术的影响,会出现疼痛、不适的情况,此时,护理人员应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尽量满足其提出的合理需求,并通过心理暗示、按摩、热水袋敷贴或局部冷敷等方法缓解其疼痛感,必要时还可使用适量的镇痛药物为其进行治疗。

1.2.4饮食指导

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合理地安排饮食,多食富含蛋白质及维生素的食物,充分保证营养摄入,从而增强其机体的抵抗力。

1.3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②两组患者对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的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1.4±5.8)d,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6.8±4.4)d,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对治疗及护理依从性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按时服药、规律饮食、按时复诊及按时休息等方面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渐提高,人们对医疗水平及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在本次研究中,为了探讨分析对妇产科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笔者选取209月~209月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住院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1.4±5.8)d,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6.8±4.4)d,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在按时服药、规律饮食、按时复诊及按时休息等方面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对妇产科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此护理方法不仅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还能提高其对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篇9:神经症患者人性化护理疗效分析论文

神经症患者人性化护理疗效分析论文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提升了对医疗保健服务质量的要求,另外也逐渐的提升了对医疗保健过程中的人文关怀需求。人性化管理更加关注人的主观能动性,以积极的观念对患者进行指导。作为一名神经科护理人员,需要真正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逐渐的提升服务竞争意识,充分理解人性化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也是传统护理模式的更新和完善,提升护理质量,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提升护士的素质,将医院的形象提升,扩展了整个医疗市场[2]。我院选择年4月~年4月诊治的172例神经症患者,对其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我院选择2012年4月~2014年4月诊治的172例神经症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CCMD-3标准对神经症的诊断标准,排除患有严重躯体疾病的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中,34例为男性,52例为女性;年龄30~57岁,平均(42.1±4.8)岁;病程1~,平均(10.6±2.6)年;文化程度:6例为文盲,20例为小学,26例为初中,34例为高中。观察组中,40例为男性,46例为女性;年龄28~59岁,平均(43.8±3.9)岁;病程1.5~,平均(9.9±1.8)年;文化程度:4例为文盲,22例为小学,28例为初中,32例为高中。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等基本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比较(P>0.05)。

1.2护理措施

对照组的患者实施一般临床护理措施,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具体要求如下:

(1)护理中动作要轻柔:首先需要确保护理动作轻柔,因患者属于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机体本身患有疾病,心理相对敏感,实施的护理操作应轻柔,进而加快患者的康复。

(2)护理态度要友好:护理人员在面对患者时,要始终保持友好的态度,让患者感觉护理人员是朋友、家人,而不是自己的敌人,在患者的配合下,更有助于护理操作的实施,加快患者恢复健康。

(3)实施心理指导: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了解,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实施心理指导,才能在不断的努力下平复患者的心情,积极的配合治疗,加快患者恢复健康。

(4)尊重患者的人格和尊严:护理人员要多到病房与患者沟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人格尊重和人性化关怀。当患者提出合理的要求时应给予满足,如无法达到其提出的条件,应耐心的向患者解释。

(5)出院后指导:根据出院后患者的`饮食用药、运动以及家属护理等方面实施指导,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快患者恢复健康[4]。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实施护理操作后的4周、8周时分别对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以及8周时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进行评定。

1.4统计学方法

进行统计学分析时运用SPSS14.0系统软件,资料进行2检验及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研究发现,两组患者经过4周的护理措施后,SCL-90中之后偏执因素分值降低,其它各项均未见明显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8周的护理操作后,SCL-90中的恐怖、焦虑、躯体化因组分值降低,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8周的护理措施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97.6%,对照组为87.5%,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变化,人们更加注重心理因素对疾病发生、治疗、发展以及预后的影响,然而神经症疾病与其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神经症患者多表现为个性易感,多数患者存在多愁善感、骨板、焦虑不安、严肃、敏感、保守、孤僻、悲观的性格,在这类患者眼中常常存在美中不足和遗憾,然而面对困难时常常选择回避。人性化护理模式其本质为以患者为中心,从患者的切身利益考虑,在关注患者疾病的同时,还要注意尊重和满足人的心理需求。这正符合神经症患者的期望和需要,对患者的不足给予补充,同时充分利用社会支持来缓解患者的心理应激程度,通过实施人性化护理,发挥正确的心理干预,实施人文关怀,以免出现疾病的恶性循环。综上所述,通过对神经症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能够提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及社会功能,同时提升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对神经症患者的病情有促进康复的作用。

篇10:优质护理的儿科临床护理应用的论文

优质护理的儿科临床护理应用的论文

【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儿科临床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了~我院儿科患者60例,按照随机分配法分为了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了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经过对于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分析,对比两组患儿与家属满意度,其中对照组满意度为63.3%,研究组满意度为90%,明显研究组患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科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对于患者的病情恢复以及患者后期并发症方面均有明显的效果,且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儿科;优质护理;常规护理;满意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在就医治疗病情的同时,逐渐对于护理的服务越来越重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以患者满意度为中心的医疗制度下,对于医师来说考验的不仅是医疗技术水平的高低,更是对整个医疗服务系统有了更高的要求[1]。所以本次研究针对于不同的服务在儿科护理中效果进行分析,观察其服务满意度,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了我院20~20儿科患者60例,按照随机分配法分为了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年龄2~10岁,平均年龄6.8岁,男13例,女17例,病程2d~3个月。研究组患儿男14例,女16例,年龄3~11岁,平均年龄7.2岁,病程3d~3.5个月,对比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吃药提醒以及患儿的饮食起居等。研究组采取了优质护理,其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儿科相比起其他科室,由于多数患儿年龄较小,心智尚不成熟,医院环境对于儿童往往会产生抵触,所以为了患儿的情绪和内心感受,减轻儿童的紧张感,医院可以给患儿提供一个舒适温馨的住院环境[2],比如在病房内用暖色系的墙漆进行布置,同时装饰一些儿童喜欢的卡通人物,减轻患儿的紧张和恐惧的不良情绪。对于走廊和其他地方可以布置一些有趣的图画,来转移患儿就诊时的注意力。另外对于护理来说优质的护理制度可有效的提升护理质量[3],所以医院要建立完善的科学的规章制度来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尤其对于儿科来说,年龄较小,不宜管理,突发时间也较多,所以对于工作来说更是要求规范化、标准化。同时为了更好的提升服务质量,应加强护理人员技术培训,组织定期的院内和院外培训,不断更新理念,完善自我,来达到提升综合自身素质的目的。对于医院来说,可定期的举行一两次的护理技术比赛,促进护理人员对于工作的热情和提升护理服务技巧[4]。另外对于儿科病房的患儿来说,护理人员更要求有爱心、责任心,除了单独的日常服务来帮助患儿进行身体的康复,更重要的.就是患儿的心理护理,所以护理人员要掌握好与患儿的沟通技巧,安抚患儿不良情绪。对患儿每天进行身体和心理情况的了解,了解患儿喜欢的音乐、故事等以便与患儿进行更好的沟通,使其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最后加强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做到工作时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使患儿在就诊过程中享受到温暖、细致满意的护理服务。在治疗过程中有任何情况要及时的与家属进行沟通,同时吸取家属和患儿意见进行工作的改善,减少不良事故的发生。1.3疗效判定:对比两组患者对于护理满意程度,评价标准以我院患者满意调查表为准,其分为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三种情况。1.4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2进行检验,以P<0.05表示两组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者满意度,其中对照组组患者中12例满意,7例较满意,11例不满意,满意度为63.3%。对照组中其中19例满意,8例较满意,3例不满意,满意度为90%,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调查,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儿科患者相对来说往往病情较为复杂,变化较大,所以在护理工作中任务较重且承担着较多风险,对于优质护理,应从患儿心理上给与安慰。首先对于就医环境来说,尽量使患儿不产生恐惧心理,同时通过细致的耐心的沟通,与患儿建立良好的关系,取得初步信任,缓解了不良情绪,促进了患者病情的恢复。另外优质护理多从患者出发,与患者本人和家属建立了良好的信任感,可有效的提高了患者对于医护人员的配合,提高了治疗效果[5]。尤其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护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儿科护理相对其他科室来说由于患儿年龄小,存在着很多不定因素,在治疗病情的同时,安抚其不良情绪十分重要,所以在整个护理中不仅护理人员技能过关,而且有更多的责任心和爱心,按照严格的标准和程序进行细致的服务。通过本文的研究也可以看出对于两组患者满意度的调查,研究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说明了优质护理在儿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篇11: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临床效果分析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的68例患者均为2月至年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其中有41例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其年龄为35~78岁,平均年龄为(56.8±3.4)岁,其病程为1~,平均病程为(9.8±1.2)年。其中有37例患者的学历为小学及小学以下,有31例患者的学历为初中及初中以上。将本研究中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为参照组患者进行病情观察、生活护理、用药护理等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包括:在患者就诊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其讲解与高血压有关的知识,并为其发放高血压知识宣传手册。在卫生院的院内及走廊等醒目处张贴高血压知识宣传海报。定期在卫生院内组织高血压患者进行集体健康知识讲座。为患者建立个人档案,指导其定期检测血压。嘱患者控制钠盐的'摄入量(将每日钠盐的摄入量控制在6g以内),并多吃富含钙质的饮食。嘱患者坚持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并在将血压降至正常的范围内以后仍需坚持服药。向患者介绍服用降压药的注意事项,嘱其不能擅自停药或改变用药量。告知患者应坚持进行散步、慢跑等适宜的体育锻炼,并应避免进行剧烈的运动,应将运动的频率控制在每周3~5次左右,将每次运动的时间控制在45~50min之间。对比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前后血压的变化,并分析其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度。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软件SPSS18.0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前后血压情况的比较

接受护理和健康教育后在接受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接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度的比较

在参照组患者中,有21例患者能够全面掌握相关的健康知识,其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度为61.76%。在观察组患者中,有32例患者能够全面掌握相关的健康知识,其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度为94.12%。观察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度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此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其生活质量可受到严重的影响。健康教育是一种以宣传疾病相关知识为主要目标的护理方式,其内容应与患者的实际病情密切相关。在为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应为其建立个人血压记录档案,并从饮食、用药、运动等方面对其进行持续的宣教,以更有效地控制其血压,改善其生活质量。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在接受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接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度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可见,为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加强其对此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提高其血压的控制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吴萍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皋磨头医院

篇12:儿科临床护理质量影响分析论文

儿科临床护理质量影响分析论文

随着医学技术突飞猛进,医疗护理工作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疗设备运用于护理临床工作,取代了护士的传统工作,在护理工作中越发其重要。是护理工作重要的基础设备,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基本条件,能有效规避操作使用风险,提升临床护理工作质量[1]。在儿科病房里,也有着不少的医疗设备,如心电监护仪,微量注射泵,输液泵,理疗仪,除颤仪,呼吸机等,如何让这些医疗设备更好地为医疗护理工作服务,提高使用寿命,降低损耗,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1目前医疗设备使用中的问题

1.1医疗设备管理制度不健全,未设立院部、设备管理科及科室三级管理体系,没能充分发挥医疗设备的作用。未定时巡检维修。

1.2缺乏专人管理:往往在医疗护理工作中,临床一线的儿科护理人员整天奔波于临床繁重而琐碎的护理工作,医疗仪器是作为病区的.固定资产,医院购进后就配给病区所有,缺乏专门的监管,无专人或者专门的部门进行监管。往往要等到机器损坏或无法使用后才会送去维修。护士又会直觉地认为,护士的服务对象是患者,仪器跟我们不相干,思想上认识不足,从而不重视仪器的维护与保养,行为习惯与思维未养成。

1.3医疗设备使用不规范,对于科室的医务人员没有专门进行医疗设备使用的培训,特别是新进人员或实习进修人员,没有按照使用流程进行,使用习惯不良,例如:停止使用不按停止键而直接拔掉电源等,平时清洁维护不到位,机器表面积灰,空气过滤网未及时清洗从而缩短压缩机的寿命。医务人员存在重使用而轻管理的念头,导致医疗设备的性能稳定性不良,仪器或长时间不用或又超负荷运载。

1.4准备工作不到位,微泵在儿科使用非常常见,由于患儿外出检查往往需要携带微泵,但由于微泵没有及时充放电,机器没有储备电源,往往会中断治疗,在医患矛盾日益凸显的今天,很容易引起医患矛盾,另外急救仪器平时缺乏正确的保养与维护,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导致故障,而影响患儿救治,从而降低护理质量。1.5医疗仪器设备管理台账未建立,使用记录与维修记录不规范,缺乏定期保养、定点放置、定时检测。

2正确管理与维护医疗设备,提高护理质量

2.1健全制度。建立医疗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行院部-医学工程部(维修组)-科室管理三级管理体系。使医疗仪器设备的管理井然有序,有章可循,从而使得医疗仪器设备更好地为临床医疗护理工作服务。完善的医疗设备验收制度,加强医疗设备的现场点验和技术验收,逐步建立起由工程技术人员、医疗设备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共同参与完成的验收工作制度,确保医疗设备的质量和使用安全[2]。

2.2规范流程。病区成立医疗设备管理小组,科主任任组长,护士长任副组长,病区每种医疗仪器设备均有其量身定制的使用操作流程及维护方法。病区建立统一的医疗设备台账。将病房所有的医疗仪器设备记录在册,由专管员负责定期维护与保养,对于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由医学工程处每季度下临床巡检,发现问题及时与病区医护人员沟通整改。每季度由科主任召开医疗设备台账管理小组会议,除了进行本季度仪器使用情况的评析外,另外每季度进行医疗仪器设备操作的抽考,不合格者,与新进人员一起进行再培训。职能科室定时进行巡视检查,科室加强与职能科室、医学工程处等部门的横向联系与沟通,定期开展医疗设备维护保养,定时送检校定医学计量器具,从而保证临床科室医疗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及备用状态。

2.3加强培训。科室利用科务会或每季度的医疗设备管理会议对全科医护人员进行培训,认真学习新进医疗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知识,学习与医疗设备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大家认识到管理设备对于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性,增强其主人翁意识与社会责任感,以饱满的工作状态迎接挑战。

2.4职能科室的无缝隙接轨。一旦发生医疗仪器设备的故障,维修组接到报修电话后2h赶赴现场,及时处理,医疗设备保养实行临床、设备科、厂家保养三级责任制,严格落实维护规程,分级管理,定期督查;医工处建立科室维修技术档案,提高维修人员的维修经验和能力,降低维修中不必要的支出对于计量不合格的医疗设备严禁临床使用,确保医疗设备使用的安全性[3]。保养巡检应每个月进行一次。巡检内容包括设备运行环境检查、设备外观检查、电源系统检查、设备自检程序检查、光学系统检查、故障报警测试、设备除尘等,要求做好详细的保养巡检记录[4]。医学的迅速发展,使得医疗仪器设备在医疗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越发重要。所以医护人员正确掌握医疗设备的维护与使用及保养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医疗仪器设备能让医疗护理工作如虎添翼,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护士观察疾病的能力,从而有效提高病区的护理质量,而医疗仪器设备发挥的作用和产生的效益,也促进了医院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春丽,王倩,朱文娇,等.医疗设备管理对临床护理质量的影响[J].西南国防医药,2014,24(6):660-661.

[2]李正祥,葛建新.浅谈现代化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意义[J].中国医学装,,9(3):57-59.

[3]丁忠,邓勇,陆银春,等.医疗设备管理的方法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6(12):76-78.

[4]申卫.医疗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30(6):220-222.

作者:毛红英 单位:无锡市儿童医院

篇13: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的临床价值研究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的临床价值研究

【摘要】目的:探究针对性护理干预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5月一5月收治的92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患者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治疗效果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总满意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预可明显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且患者满意度高,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针对性护理干预;总有效率;满意程度

慢性支气管炎是临床内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明确,临床表现为咳嗽、活动后呼吸困难,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干扰患者日常生活与工作。该病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近年来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率明显上升。良好的护理干预不仅可提升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治疗效果,且患者满意度高,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因而我院选取92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研究。取得一定成果,现将研究成果进行如下详细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5月-205月收治的92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诊断标准。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性23例,女性23例,年龄48岁-79岁,平均年龄(67.5±5.3)岁,病程1.4—,平均病程(3.8土2.1)年;实验组患者男性24例,女性22例,年龄49岁-78岁,平均年龄(67.6土5.2)岁,病程1.6-11.4年,平均病程(3.7土2.3)年。两组患者平均病程、年龄及性别比例等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分组高度可比。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密切注意患者情况,若发现异常立即报告主治医师处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干预如下:①心理干预。针对不同患者心理状况,予以患者心理开导,鼓励患者,帮助患者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②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支气管炎相关知识点,让其了解自身疾病情况,提升患者治疗信心,提升患者治疗及护理依从性。③环境护理。保持患者病房整洁、干净,室内保持通风,温度、湿度适宜。摆放患者喜欢的鲜花,给患者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④饮食营养护理干预。根据患者个人爱好及个体差异制定针对性食谱,给予患者优质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容易消化食物,禁食辛辣及油腻食物,少食多餐,以增强患者免疫力,促进患者更快恢复健康。⑤出院指导。患者出院时叮嘱患者注意事项,患者耐心范围内保持适当锻炼,若有异常立即来院就诊。

1.3观察疗效评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临床效果评定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显效一治疗后患者咳嗽、咯痰等症状消失,恢复健康;有效一治疗后患者咳嗽、咯痰等症状明显改善;无效一治疗后患者咳嗽、咯痰等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初步录入时要确保其科学性、真实性。将数据输入EXCEL(版)进行逻辑校对并分析,得出清洁数据后经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F检验,以频数(%)表示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最后结果若P<0.05,则表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详情见表1。

(2)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91.67% (33/36),对照组总满意率为61.11% (22/36),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对比X2=25.2823 (p=0.00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医疗技术的要求升高的同时对护理干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慢性支气管炎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对患者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及幸福感均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是长期疾病患者,心理也会受到一定伤害,因而良好的护理干预十分重要。针对性护理干预针对患者的心理、饮食、住院环境、健康宣教等方面进行护理干预,干预效果良好,患者经干预后临床效果明显提升。

本文研究发现,经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为83.33%,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明显提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总满意率对比,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患者对于针对性护理干预高度认可。

综上所述,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明显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症状,且患者满意度高,是临床护理慢性支气管炎的良好方法。

篇14:颅脑外伤患者优质护理的应用论文

颅脑外伤患者优质护理的应用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年2月~年2月收治的76例颅脑外伤患者,根据《外科学》中关于颅脑外伤诊断标准诊断,确诊为颅脑外伤。其中男52例,女25例,年龄27~63岁,平均年龄(37。4±8。5)岁。术前患者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均<8分。颅脑外伤类型:硬膜下血肿22例,硬膜外血肿26例,多发性颅内血肿10例,广泛脑挫裂伤5例,脑内血肿9例,弥漫性脑肿胀3例,原发性脑损伤1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外伤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措施依据颅脑外伤基础护理指南进行,具体包括入院后评估患者的伤情,无手术指针患者送入神经外科监护室(NICU)救治。进入NICU后,护理人员立即给予多系统综合监护护理。首先,以正确体位安置患者。如以平卧位安置患者,抬高头部15~30°,减轻并预防脑水肿。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内异物,预防异物堵塞呼吸道。给予吸痰护理,预防肺部感染。做好各项观察,包括颅内压、脑灌注压、心电图及意识、呼吸、血压、瞳孔等生命体征的观察。做好各项检查和分析,包括血液生化检查、血气分析。使用冰帽、降温毯给予物理降温,加强脑保护。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包括定期检测患者的血压和脉搏;意识不清患者,每2小时观察1次患者的呼吸道畅通情况和瞳孔变化情况,预防瞳孔缩小及光反射消失。检测患者的凝血功能,减少试验检测误差。住院治疗期间定期检查患者的血脂和血糖水平,控制患者的饮食,重点控制脂类和糖类食物摄入量。病情允许下,尽早鼓励患者下床活动,无法下床活动患者则鼓励患者进行床上锻炼,包括主动翻身、活动四肢,或者做适量起卧锻炼。帮助患者制定锻炼计划,包括站立和下蹲锻炼,预防血栓和压疮。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等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水平显著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颅脑外伤基础护理指南是对颅脑外伤患者实施护理的主要参考依据,有助于改善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质量。但是,颅脑外伤基础护理指南实施的护理方案更多地关注于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检测以及其项目的观察和检测。颅脑外伤患者由于长期卧床缺乏运动,患者的血脂和血糖水平会显著降低,进而引起患者继发高血脂、高血糖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状况。不仅患者长期卧床会引起血脂和血糖升高,有研究发现创伤危重症患者的总胆固醇水平降低与患者预后质量呈负相关。颅脑外伤作为强烈的应激源,颅脑外伤患者机体可会产生相应的应激反应,使三酰甘油水平下降。而颅脑损伤患者出现的高钠血症会引起颅脑外伤患者病变并累及丘脑,引起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异常,加快兴奋醛固酮分泌水平,引起血糖升高。因此,对于颅脑外伤患者,还需密切关注患者的血糖、血脂变化情况。在本研究中,通过对患者定期检测、做好饮食护理以及帮助患者制定肢体功能锻炼方案等优质护理措施后,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血脂水平显著低于护理前,且优于对照组患者的血糖和血脂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一致,提示优质护理对降低颅脑外伤患者的血糖和血脂水平有积极的影响。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可引起颅脑外伤患者的血糖、血脂下降,优质护理可作为颅脑外伤治疗与康复的辅助手段,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包改辉 单位:许昌市中心医院

篇15:人格障碍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论文

人格障碍指的是存在认知缺陷、智力下降、意识异常以及人格改变等特有症状和表现的一种疾病,对于人格障碍患者,主要的治疗还是依靠护理干预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和疏导,为了提高人格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文对7月起到7月期间的57例人格障碍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观察和总结护理干预的方法[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7月起到20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所有人格障碍患者中选取其中的`57例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研究对象,在这57例患者当中,男34例,女23例,年龄在21-5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52±3.42)岁。

1.2方法

1.2.1心理分析

首先,在患者入院以后,护理人员需要对这57例人格障碍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和评估,具体的心理分析评估方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护理人员通过向患者家属或者其他知情人询问,了解患者的人格障碍形成原因和心理上的动态发展特点,通过调查的方式尽快的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了解患者的家庭状况。

第二,在患者入院以后,护理人员要在日常的治疗、护理和其他接触当中对患者的语言、表情、神态、动作行为等仔细观察,通过觀察患者语言、表明、动作举止等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情况。

第三,护理人员和患者进行单独的面对面沟通和交流,护理人员要结合语言和非语言懂多种不同的形式和患者进行沟通,并在沟通过程当中仔细观察和分析患者的面部表情、神态姿势、行为举止。

1.2.2护理干预

1.2.2.1安全护理

安全护理是人格障碍患者护理工作当中的首要内容,要求护理人员要注意患者的安全和自身的安全,在患者入院后,要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自己的身份,将医院的治疗过程和相关制度告知给患者及其家属,带领患者参观医院病区,保证病区环境的安全。

1.2.2.2心理护理

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热情接待患者,对患者给予足够的耐心、关心,主动与患者进行接触,倾听患者的诉说,尽可能满足患者合理的诉求,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然后采用合适的方式将患者的不合理行为、不正确行为告知给患者,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1.2.2.3其他护理

对于有睡眠障碍的患者,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原因,然后为患者营造温馨、舒适的休息、睡眠环境,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进行纠正,指导和协助患者养成正确的生活、饮食和作息习惯。根据不同类型的人格障碍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行为限制条例,建立行为规范制度,将行为条例和规范制度告知给患者,将违反规范和条例的后果告知给患者,对违反条例和行为规范的患者给予一定的惩罚,让患者逐渐意识到自己行为上的妥当与否,并逐渐改正自己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意识。

2结果

对这57例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后发现,人格障碍患者的心理状态各不相同,根据不同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大致可以将人格障碍分为三种类型,对人格障碍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人格障碍症状和表现,提高人格障碍的治疗效果。

3结论

总而言之,人格障碍对患者、患者的家庭、社会都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需要对人格障碍患者进行治疗。在对人格障碍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当中,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在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人格障碍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2]。

参考文献

[1] 刘勉.人格障碍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2(19):104-105.

[2] 黄新英,黄新丽,李玲.人格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及其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7):102-105.

篇16:缺血性脑中风患者高压氧治疗护理分析论文

缺血性脑中风患者高压氧治疗护理分析论文

缺血性脑中风是由于脑动脉闭塞或狭窄,引起脑血流量阻塞会导致脑组织缺氧缺血脑组织坏死,甚至导致大脑血管和神经功能障碍。缺血性中风发生在老年人,有更高的患病和病死率。各种临床治疗,疗效不一,高压氧治疗已被临床接受治疗。48例缺血性中风治疗的高压氧治疗,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经临床检查、头颅CT或者MRI确诊,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相关标准的96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42~86岁,平均(66.42±10.35)岁:轻度24例,中度18例,重度6例。治疗组中男29例,女19例,年龄38~82岁,平均(63.26±11.03)岁;轻度16例,中度22例,重度1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重程度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降低颅内压,扩张血管,预防感染,抗血小板,控制血糖和血压,抗凝治疗,保护脑细胞,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和高压氧治疗,治疗前进行心理咨询,消除焦虑,恐惧,使其能配合治疗。使用单人的纯氧加压舱,治疗后20min将压力逐渐上升到0.2~0.25MPa(2~2.5ATA)稳压。治疗50min后舱内压逐渐减到正常压;每次治疗时间约90min,每日一次,一疗程10天,视患者恢复情况给予3~4疗程治疗。

1.3疗效评定标准

使用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结合临床疗效评价标准评分。分数92%~100%,患病程度级别0为基本复苏;分数在46%~90%的病人在不同层次1~3水平显著提高;得分在18%~45%好转;得分低于17%为无效。死亡,其中包括基本恢复,显著改善、改进方案是有效的。

2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基本痊愈率18.75%,总有效率为77.08%;治疗组基本痊愈率为27.08%,总有效率91.66%;治疗组基本治总率与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中风临床治疗是基于大脑可塑理论和大脑功能重建理论为基础。中风的病理损害大脑血液供应区域减少或消失,导致脑组织氧障碍,造成缺氧脑组织和神经功能不可逆转损害。在正常压力下给氧治疗方法不能完全正确的纠正大脑缺氧症状,高压氧可迅速改善脑组织氧供应和存储。2ATA氧疗法能增强氧气扩散的能力,增加氧气弥散在组织内有效的扩散。高压氧疗法通过增加氧气有效分散和满足所需的氧气,大脑细胞的重组和再生神经细胞功能提供了必要的基础。高压氧治疗的机制主要是:高压氧气增加血液中的氧含量,并增加血液氧气分压,加强氧气扩散和地区,使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一系列生理变化,高压氧气可以提高氧气传输和传输速度,进入氧细胞在脑缺血区域,有效地减少梗死面积,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高氧含量会导致脑血管收缩,减少大脑的血流量,因此,高压氧可以有效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的症状,因此,高压氧治疗效果早期缺血性中风二级水肿;高压氧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降低血液粘度会增加血红细胞变性和变形能力,有利于脑组织氧合过程,加速血栓的溶解和吸收,促进局部血液供应,微循环改善,高压氧对大脑病变区域毛细血管再生刺激,有助于建立侧肢循环。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发现治疗前采用心理护理,足够疗程的高压氧治疗后,治疗组临床基本治愈率与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充分说明了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脑中风有确切疗效。

相关专题 支气管哮喘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