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营销的内涵及其在饭店管理中的运用论文

原来ni是我的梦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原来ni是我的梦”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内部营销的内涵及其在饭店管理中的运用论文(共1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内部营销的内涵及其在饭店管理中的运用论文

内部营销的内涵及其在饭店管理中的运用论文

一、内部营销的内涵分析

内部营销这一管理学理论,最早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提出,Berry在1976年研究服务企业管理时提出了这一概念,他认为内部营销就是将员工的身份转化为企业的内部顾客,企业内部各项工作的开展就是针对员工这些内部顾客的产品,内部营销的价值就在于如何最大限度的满足这些内部顾客的需求,同时有效的实现企业内部的运行管理。这是关于内部营销这一问题最为早期的论述,在随后的几十年中,研究者又根据不同的行业、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内部营销的内涵随之更加丰富。内部营销是通过提供满足员工需要的工作产品来吸引、发展、激励和保持高素质的员工。从各种观点来看,我们能够了解到,内部营销的关键核心问题就在于通过内部员工的满意度提升来是提升顾客的满意度。这也就不可避免的带来了另一个新的问题,任何一个企业,要提升员工的满意度,投入一定的成本成为必然,而这种成本投入的价值与比率往往是让企业无所适从的。因为企业通常必须根据这种从由员工满意带来的价值回报来决定具体的投入水平,但是如何评价这种回报价值往往令企业感到为难。所以,在当前内部营销的适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普遍认为这种营销方式更加适合于服务行业。因为服务行业员工的行为对经营效果会带来直接的影响,而恰恰这种重要的行为往往又是难以监督的,利用内部营销提升员工的服务水平成为当前许多服务行业的首选。

二、内部营销在现代饭店管理中的应用

上文我们已经对内部营销的内涵、发展以及其发挥作用的途径进行了简要的了解,饭店作为当前服务业中的中坚力量,利用内部营销来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虽然说这种营销方式在理论上得到了许多学者的支持和拥护,但是内部营销在我国的饭店管理中推广以及取得的效果尚未体现出来。如何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做好这项工作,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将内部营销的理念贯穿于企业的管理活动中。内部营销,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为了提高内部员工的满意度,由员工满意转化为客户满意。这种目标的达成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在现实的操作中,内部营销不是一种具体的管理职能,不能通过某一个部门、某一项工作就能实现,它必须通过饭店内部的各项管理活动来达成。也就是说,内部营销作为一种指导思想,必须落实到具体的管理活动中,饭店必须将内部营销上升到战略管理的高度。饭店内部营销的主要对象就是饭店的服务人员,这项工作的开展就是将员工当做内部顾客,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来创造员工在工作中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的实现并不是管理者一时兴起就能够实现的,它必须在工作中长期的潜移默化,是一种应该长期坚持的战略指导思想。

第二,内部营销活动的实施。内部营销效果能否实现,归根结底还是要看这些工作是否能够落实。要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员工这一核心主要对象。首先饭店应该全方位的了解所有员工的目标与需求,因为任何一种满足感的'创造必须是从需求出发,这是最有效的方式。但是对于饭店来说,要做好这项工作往往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员工的流动性大,这也是导致很多饭店在员工管理上缺乏热情的一个重要原因。基于这种情况,我们认为饭店应该根据员工的贡献程度进行分类,也就是将所有的员工分为“核心员工”和“非核心员工”。内部营销工作的开展,集中在“核心员工”的身上,对这部分员工的需求与目标进行重点管理。这也是内部营销的市场定位工作。其次,做好内部营销的设计组合。尽管我们已经对内部营销的对象有了选择,但是在这个群体中,不同的岗位,不同的阶段,员工仍然存在着需求上的差异,也就是说,我们不能用统一死板的方式来要求所有的员工接受这种满足感,而是应该更加灵活的对营销组合进行调整。对于一个工作岗位来说,其营销组合可以是饭店愿景、工作内容、在职培训;报酬、福利;工作环境、设施、地点、工作时问以及各种奖励(奖金、表扬、提升机会)等的合理搭配。饭店企业在对员工需求了解的基础上对岗位的营销组合进行调整,可以创造出更有吸引力的工作岗位。

第三,为内部营销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内部营销,虽然要落实到一些具体的细节工作上,但是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能够更加有效的促进这项工作的开展,主要包括文化环境以及内部交流环境两个方面。文化环境,要求饭店应该为员工创造一个具有正确价值规划的氛围,这个氛围的存在,能够有效的潜移默化员工的工作行为,端正他们的工作态度。内部营销虽然提升了员工的主体地位,但是让他们树立服务顾客的理念才是最终的目的。而内部交流环境,是因为饭店本身就是一个需要信息快速传递的地方,部门之间、员工之间都必须保证相应工作信息的顺畅传递,这是饭店能够有效运转的一个重要前提。所以,建立一个和谐有效的沟通渠道、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对于企业来说意义重大。

篇2:酒店管理中内部营销的应用论文

酒店管理中内部营销的应用论文

摘要:内部营销是酒店管理中极为关键的一项内容,对于酒店在市场竞争中的健康有序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对酒店内部营销的定义进行简单介绍,阐述了积极开展酒店内部营销的意义与价值,结合现阶段实际,探讨构建科学完善的酒店管理内部营销体系的对策。

关键词:酒店管理;内部营销;对策

作为酒店管理的关键工作内容,酒店内部营销对于酒店整体市场营销中作用不容小觑,但实践中,酒店内部营销的意义与价值没有得到高度重视,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不断加剧,酒店管理理念也要及时更新,强化内部营销观念,立足酒店实际,构建科学完善的酒店管理内部营销体系。

一、酒店内部营销的定义

内部营销就是将自身员工视为消费者,取悦员工的一门哲学。具体到酒店管理,其中所涉及的内部营销就是针对全部与客户存在接触机会的员工开展有针对性的系统行性训练,并制定完善的激励措施,以刺激其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促进外部客户满意度的进一步提升。此处所谈及的酒店管理内部营销所涉及的对象,并非单纯局限于从事具体营销业务的员工,而是涉及酒店全体工作人员,从这一层面来讲,酒店内部营销倡导的是全体工作人员树立营销意识,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只有员工真正喜欢自身所从事的工作,同时对酒店具有强烈的归属感与认同感,才能全身心投入到自身工作中去,提升服务水平。因此,在酒店管理过程中,要将员工视为客户,像对待客户一样对待员工,注重员工实际需求的满足,完善福利待遇,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热情,促进员工树立起对酒店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促进外部客户满意度的不断提升。

二、酒店管理中内部营销的意义

一方面,酒店员工是酒店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酒店的是以客房与餐饮作为主要服务产品,客户在消费过程中,不但可以感受到酒店的环境、氛围、布局及设施,而且可以直接感受到员工的态度、表情、言谈以及素质。所以,酒店员工,特别是前台、客房服务以及餐饮部服务员已经是酒店产品重要部分。另一方面,酒店员工具有服务者与营销者双重身份。酒店员工在接触客户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开展酒店营销的过程,特别是前台以及餐饮服务员等,在本职工作之外,可以凭借自身良好的服务态度以及优质的服务水平完成产品推销,做好酒店的宣传工作。

三、酒店管理中内部营销的应用对策

开展酒店内部营销管理的首要任务与基本条件就是酒店工作人员从上到下树立服务内部客户的观念。服务内部客户与酒店常规管理中所关注的外部客户满意度之间并不冲突,完善内部客户服务的主要目的就是进一步提升外部客户满意度。结合现阶段我国酒店行业发展的整体情况,构建科学完善的内部营销体系对于酒店市场竞争优势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建议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构建科学完善的酒店内部营销体系。

1.严格把控招聘环节关

酒店实施内部营销的关键就是提升工作人员队伍整体素质,不但要对员工外部形象予以把握,同时还要注重诸如价值观、成熟度以及服务意识等员工内在素质。实践中大部分酒店在内部营销管理中都是把员工外表形象作为招聘最主要标准,这是极为狭隘的,年轻貌美与服务质量并不是直接挂钩的,对于酒店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员工的服务观念、服务意识要比年轻貌美重要的多。酒店管理中内部营销首先要从人员招聘环节着手,真正意识到员工素质对于酒店发展的重要性。在此美国的做法就值得借鉴,在美国,身穿燕尾服的男服务生已经形成酒店的一大特色,其端正的服务态度、强烈的服务意识以及高超的服务技术都给客户留下深刻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观念的进步,我国酒店内部营销中对于员工素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有些酒店尝试价聘请下岗女员工,其和蔼的服务态度、细腻的心思以及动作的灵巧性,都让客户感到十分满意,这是简单的年轻貌美所不能比拟的。

2.组织专业培训活动

酒店针对内部员工组织培训活动,第一步,就是明确培训需求,针对员工开展全面调查,明确员工知识结构、工作能力与酒店工作对员工知识与能力要求之间的差距,从而明确培训目标,确保培训目标与酒店发展目标保持一致;第二步,制定针对性、科学完善的培训方案。以前一步调查分析结果为依据,制定科学培训方案,由培训项目实际的负责服务来主抓培训方案。例如,新员工入职培训、外语、安全、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培训,由培训部负责,员工操作技能以及岗位职责等方面的培训,由对应的业务部门负责;第三步,注意把握员工培训的层次性。酒店内部营销员工培训并非某一个人或某一个部门的事,而且酒店全体人员,即从基层员工到中高层管理者都要参与和重视的,不论层级高低、不论年龄大小。从等级上,分初级、中级以及高级;从管理层次上,分基层、中层以及高层;此外,还要根据具体的层次与等级实施对应的培训计划。

3.制定并实施激励措施

激励与认同激励是酒店管理实践中应用较多的两种措施,可以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提高服务水平与质量。酒店内部营销要顺应时代潮流,以人为本,结合员工实际特点,采取科学激励措施。一方面,采用倒金字塔型组织结构,将客户置于最上层,一线员工为第二层,中层管理者为第三层,酒店决策者为最底层,同时充分授权,这样,不论是从组织结构上,还是管理模式上,酒店全体员工都对客户服务,以客户为中心,员工结合实际服务内容自主解决问题,管理层给予完成客户服务使命的员工予以支持和鼓励。另一方面,制定完善的绩效考核标准,构建科学完善的绩效考核系统是实施员工有效奖励的基础和保障,同时要确保考核系统的公平性、时效性以及公开性。将对员工的奖励与酒店形象与发展策略结合起来,制定并实施多种奖励方式,满足员工不通过心理需求,此外还要实施集体奖励机制,引导员工树立团队意识与整体观念。

4.构建顺畅的沟通机制

酒店内部营销中的沟通机制,主要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一线员工与二线员工之间的沟通,在以客户为本的理念之下,加强酒店内部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尤其是一线员工与二线员工之间的沟通,确保二线员工及时获取真正准确的客户需求信息,并在第一时间向一线员工反馈意见与指导,为一线员工提供优质服务提供保障;另一方面,管理人员与员工之间的沟通。酒店内部信息共享是构建和谐完善的酒店内部关系的关键,管理人员要准确把握员工的意见、需求以及情绪,员工也要对酒店工作充分了解,及时获取与自身利益直接相关的动态信息,做好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双向沟通。

5.建立学习型组织

酒店的核心竞争力是蕴藏于员工、公司的规章制度、企业文化及企业精神的一种“软件”资源,它有鲜明的时间性,饭店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后,如果不注意更新、提炼、再培育、再维护,起辛苦建立起来的核心竞争优势将极有可能在新一轮的争夺战中丧失,正所谓“守业要比创业难”。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不断的进行学习。为此,必须在饭店内建立“学习型”组织以不断地更新管理思想,使酒店员工跟上世界饭店发展的步伐。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环境愈加变化的情况下,寻求获得竞争优势的根本出路,就是在企业内建立起学习型组织,以提高组织的学习能力,并且提出了系统思维、超越自我、改善心志模式、建立共同目标和团队学习等。面对未来的激烈竞争,饭店要赢得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就要发挥培训的功能,致力于把饭店建成学习型企业。通过不断学习、改进和提高,使整个饭店形成一种学习意愿,一种学习文化,充满活力和保持繁荣兴旺。

四、结语

本文首先对酒店内部营销的定义进行简单介绍,阐述了积极开展酒店内部营销的意义与价值,结合现阶段实际,探讨构建科学完善的酒店管理内部营销体系的对策,提出了建立学习型组织、构建顺畅的沟通机制、制定并实施激励措施、组织专业培训活动和严格把控招聘环节关等几方面内容。

参考文献:

[1]寇蕾.浅谈酒店内部营销管理模式的建立[J].中国管理信息化,(3).

[2]刘仲培.XDF酒店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6).

[3]王军.山东莱芜雪野酒店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5).

[4]祖鹏,邓梅,王凯.内部营销对酒店员工工作满意的影响研究——以组织承诺为中介变量[J].企业经济,(9).

篇3:关系营销在寿险业中运用研究论文

摘要关系营销聚焦于买卖双方的互动,通过维持营销、质量和顾客服务之间的关系来赢得和保持顾客。简述了关系营销的理论概况,说明了寿险行业采纳和加强关系营销的必要性,结合我国寿险行业,说明寿险业应如何采纳和推进关系营销策略。

关键词关系营销中国寿险

关系营销对营销学科产生了重要影响,引发了营销学的重要变革,即从原来的以交易为基础的营销转变为以关系为重心的营销。其中一个解释如下:20世纪80年代的交易营销重点在于个人销售;90年代的关系营销则把侧重点放在单个客户,试图建立顾客与公司之间的长期关系。这种转变的结果是营销的定义把重点放在了关系上。

在人寿保险领域,由于保险服务的特殊性,使得关系营销策略在寿险营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在我国寿险领域内,关系营销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为促进我国寿险业务的发展,要双管齐下,在当前的交易营销策略下,还要实施关系营销策略。

1关系营销的理论概况

关系营销的基础在于卖方应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待顾客关系以确保能保留已有的顾客。实际上一些理论家对营销学领域只注重吸引新顾客而非保持旧顾客感到十分惊奇,而实际上,保持原有顾客远比吸引新顾客来得容易。根据美国信用卡行业统计表明:当顾客保留率提高5%,公司利润就会提高60%。

理论界对关系营销的认识可分为以下几种:保持顾客;锁住顾客;承诺与信任理论;关系、网络与互动理论;数据库营销。

主张关系营销是保持顾客的代表人物是Berry,他认为营销的目的不仅要争取更多的新顾客,还要保持原有的顾客,因为保持一个顾客比争取一个新顾客容易得多,且花费的成本也较少。

主张关系营销是锁住顾客的代表人物有Jackson、Turnbull和Wilson等人,他们认为买卖双方可以由结构纽带和社会纽带联系起来。由结构纽带联系起来的买者在前期关系结束后不能与卖者结束关系;社会纽带是指由个人之间的关系连接起来的买卖关系。关系营销通过建立和加强这两种关系形成出走障碍,把顾客锁住。

主张关系营销是承诺与信任理论的代表人物有Morgan和Hunt。他们强调了关系交换与非连续交换的区别。非连续交换以实物交换为基础,且时间较短,而关系交换以无形的东西为交换基础,且时间长,反映了一个持续的过程。

主张关系营销是关系、网络与互动理论的代表人物有Gummesson,他认为关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人的联系,网络是关系的集合,互动是人们在关系和网络中的相互影响。有效的关系营销就是以“关系、网络与互动”促成各种关系的协调发展。

主张关系营销是数据库营销的代表人物有Colpulsky和Wolf,他们认为营销者与顾客发展关系的动力总是存在的,但是只有获得发展关系所需资料及资料成本较低时,发展与顾客的关系才是划算的。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对有关数据的掌握变得比以前更为容易,对数据的管理也变得更为有效。因此,关系营销就是利用数据库去保持顾客,发展与他们的关系。

关系营销的好处正由于以下4个因素受到重视:服务营销的逐步成熟、关系营销所提供的潜在利益、顾客利益和技术进步。服务营销逐步成熟的重要性在于服务产品的无形性使得那些寻求产品差异化的企业把重点放在关系这个话题上。

2在人寿保险领域,关系营销的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1)寿险产品的无形性以及顾客在购买这些无形产品时所面临的风险使得服务的持续性显得非常重要。我们来研究一下“服务相遇”。这个用语用于寿险公司与保户间在购买保险时以及售后服务时的互动。“服务相遇”发生在一个顾客与寿险公司代表直接接触进行双向交流时。因此对这种“相遇”的管理,对于寿险公司的产品传递而言十分之重要。当买卖双方的互动随着时间增长时,由互动变成交易关系的可能性也进一步提高,这就隐含着相遇双方的信任和承诺的程度。如果没有这些因素,相遇并不会演变成关系,而这个会导致我们研究寿险的销售机制。它是以个人销售为特征的。大多数的顾客仍要依靠那些有着保险产品相关专业知识的保险公司职员来作出其购买决定,人寿保险是一种无形产品,在个人销售过程中销售人员要解释这种产品的好处及特征,顾客与保险公司之间的直接接触在营销机会中显得尤为重要。

(2)寿险产品多为长期契约,保户与保险公司的关系是长期的。传统的交易营销仅注重于交易时的短期关系,与寿险契约的'长期性不相符。关系营销正是把重点放在建立和保持与保户的长期关系上,与寿险契约的长期性相适应,因此发展寿险业的关系营销是符合保险公司和保户利益的。

(3)根据英国两学者对英国15个规模较大的人寿保险公司(其雇用的销售人员多于1000人)中的5个公司进行调查,所抽取的5个公司是根据其市场份额大小来划分的。根据调查发现,许多寿险公司的销售人员更乐于发掘新顾客而不是为原有的顾客服务,而在原来顾客群体不稳的情况下去发掘新顾客的意义会大打折扣。因此,在寿险领域中采用关系营销策略,稳定原有顾客群体,再去积极发掘新顾客才是寿险公司的正确发展之道。

(4)保险产品的特殊性还在于保险合同的签定仅是保险活动的开始而非结束。保险功能体现在保险赔偿或给付,这些都是发生在契约成立之后的。传统的营销仅重视产品的出售,对售后服务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保户对保险公司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最终还是取决于保险赔偿或给付,即保险公司所提供的售后服务,如保险合同履行是否迅速、是否按合同约定赔付等。因此,与保户建立长期的关系,对提高保户的忠诚度进而促进寿险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3我国寿险营销的现状

我国寿险公司目前采纳的传统的“4P”(产品、定价、渠道和促销)模式,属于交易营销,注重于如何开发新险种,把保险产品推销出去,不注重如何维持和提高公司与原有保户之间的关系,如何使两者关系发展成保户对公司的信任与依赖的关系;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保户对公司的投诉;如何提高保户对公司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这一连串的问题都非传统“4P”模式所能解决的。而这个正是关系营销所要做的事。当前我国的寿险营销主要是依靠保险代理人制度,许多寿险公司都雇用了不少代理人,但存在的问题却不少:代理人服务意识淡薄,趋利意识强化导致其只重业务,不重本身技能,无法提高保险服务水平。而保险公司也只重业绩不重服务,对其代理人的管理不到位。殊不知,提升服务水平、维持与保户的良好合作关系才是寿险公司生存的大计。由于不注重服务,顾客与公司间的关系仅限于买卖关系,不少顾客缺乏对公司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不仅会造成顾客对公司的不信任,还会造成原有保户退保及社会信誉度降低,从而减少潜在的顾客。最终阻碍寿险业的发展。

此外,我国寿险业传统的交易营销忽略了技术在寿险营销中的重要作用。

4我国寿险业应如何采纳和推进关系营销策略

4.1保险公司本身

(1)向关系营销经理提供有关顾客的信息和数据,让其尽可能了解保户的需要及当时的环境。

(2)要考虑关系定价问题。保险公司要充分认识到,要成功地与保户建立友好的关系,公司的信誉和所提供产品的高价值性都是必不可少的,保户倾向于了解公司、相信公司,而且他们与公司的接触会加强这种了解。对一些产品和服务进行关系定价,鼓励保户购买更多本公司的产品,加深其与公司间的关系。

(3)保险公司应重视如何使保户感到其价值的所在。这主要有进行保险公司与保户间的经常往来;经常性的保户服务反馈;实施忠诚度计划,在原有保户群中提高保险产品的渗透力。如5年忠诚管理计划或3年忠诚管理计划,这种计划的基本原理在于公司与保户的整个关系都是有价值的。

4.2保险公司职员方面

保险公司职员对关系营销策略的实施十分重要。公司职员不应赞成“硬销”的策略,他们应能倾听保户的心声,即使保户对公司整体印象不好时,也能对公司职员有个良好关系,通过这个层面的接触可以为公司的改进出谋献策。

保险公司销售队伍的角色不但要反映在关系发展过程中,同时也要反映在销售培训当中。招收新成员及培训计划要进行修正以确保那些以保户为行动导向的个人能得到报酬或奖励。薪金结构也需进行调整,以奖励那些与保户接触较频繁的职员,从而表明留住保户与向保户推销同样重要。要把公司职员从交易为导向变为以保户为导向。

4.3技术方面

保户信息是公司的重要资源,保户数据的收集、管理和分析是寿险公司发展的基石。随着科技的进步,寿险公司可通过直接接触、电话、电邮等方法获取保户的相关信息,并利用电脑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管理,现在不少公司开发运用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就是关系营销的一个有力证明。当然,获得和管理这些信息不在于信息本身,而在于如何运用这些信息去发展公司与保户间的长期关系。寿险公司的客户信息主要包括了与保单相关的信息,还包括了保户本身的一些信息,如其对保险产品的购买习惯,对某种保险产品的偏爱程度,其健康状况、既往病史及受益人的情况等。这些信息可以让保险公司了解客户对保险产品的态度及信仰,了解每个保户的潜在生命周期价值,了解保户特定的“生命事件”,如是否加薪水,是否有过重大疾病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了解,整合现有体系,提高保户服务水平,还可以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开发出适合多数保户需要的新险种或新服务项目。通过这些发展与保户的友好关系,保险公司在分析客户数据时,会对有份量的保户加以重视,但这并不意味着公司可以忽略那些盈利能力较差的保户,因为这些人随时可能会成为盈利能力强的保户。

可见,传统的交易营销模式已远不能满足我国寿险业发展的需要,我们只有在传统模式基础上实施和推进关系营销策略,依靠以上三个方面的共同协调发展,使保险公司与保户建立稳固的关系,我国寿险业才能真正突飞猛进。

参考文献

1RobertEmorgan;sadjaychadha.relationmarketattheserviceencounter;thecaseof

lifeinsurance[J].Theserviceindustryjournalvol13no1,January1993

2庄贵军.关系市场和关系营销组合:关系营销的一个理论模型[J].当代经济科学,

篇4:实践性教学在汽车营销课程中的运用管理论文

实践性教学在汽车营销课程中的运用管理论文

汽车营销课程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最重要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汽车产业布局,树立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全面掌握汽车技术服务于营销的基本理论和营销技巧,培养学生应用营销学只是来分析和解决现实中汽车营销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汽车市场营销策划和汽车销售等岗位。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到教学资源和条件的制约,汽车营销课程一直采取比较单一的课堂讲授方式,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潜力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给学生一个创造的平台?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应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结合专业和地域的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突现实践性教学的意义。

一、实践性教学的意义

(一)实践性教学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衡量标准和人才价值观念也发生着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商品生产的现代化,对现实劳动力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用人单位对劳动力的选择 ,不再仅凭一张文凭,而要看他是否具有实际操作能力,是否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二)实践性教学是衡量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高职教育质量高不高,有没有自己的特色,关键要看实践性教学搞得好不好。这也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标志。高职教育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是由它的职业性决定的,实践性教学有其独特的功能与价值,从这个意义上看,它的重要性超过了理论教学。为符合高职教育培养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要求,适应社会需求和形成课程特色,我们应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汽车营销》课程实践性教学特色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平台,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应坚持以职业素质的养成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并且坚持“以激发学生的个体内在潜能”为教育目标。在《汽车营销》的授课过程中,紧密结合培养目标及层次要求,立足于实践技能的掌握,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一)“三讲”

对汽车营销专业的学生,做到精讲、讲透和讲实。讲精是指针对理论学时的压缩,实践学时增加的情况下,在有限的理论教学学时中,将讲授重点放在本课程最重要和最关键的思想、远离和方法方面,特别是经典理论远离和发展趋势,使学生明确和真正掌握本专业精髓所在;讲透就是对汽车营销学中那些经常需要实际使用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各种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的理解和掌握;讲实就是将汽车营销学的理论及案例与企业联系起来讲授,提高教学效果。

(二)“三合”

一是理论与实践并合,重视理论、突出实践。把课程学习内容联系实际工作,综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提出各种问题并形成主体任务,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将学生置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是课堂教学与社会调研相结合,注重继承、突出创新。

(三)校企合作。

一是依托校外紧密型产学合作实习基地,采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由学校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学生三方面共同确定项目学习任务,学生在企业兼职教师的指导下,根据4s店面临的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企业兼职教师、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对学后各方面表现进行评论。在培养了学生过硬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使学生在企业不仅能够较快的适应工作环境,也能表现出了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体现擅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实现“出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培养目标。

二是课外模拟时间活动。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及进程,通过举办汽车营销知识竞赛、汽车模特大赛、汽车营销技能比赛等多种形式的实践使学生对汽车营销有更深入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三 、教学方法中突出实践性教学的监视

(一)打破教室概念,以工学结合的“大课堂”代替固定的教室。

所谓“大课堂”,即将教室、实训室、实习基地有机结合。围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需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以自主创业中各项知识及技能的要求为主线进行教学与实践,突出职业核心能力训练,采取以工学交替为特色的教学组织形式,按照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分段式教学或完全以实训替代理论教学。学生除了在课堂学习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及汽车销售流程等基本销售技能之外,安排一定时间去实习基地进行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认知实习以强化职业能力为目的的顶岗实习,以实习基地为课堂,在教师和企业专家的双重指导下,通过产学结合,最大程度地位学生个性发展提供空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

(二)打破讲课的概念。

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贯彻启发教学原则,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

(三)打破考试观念,以多元化和多样化的教学评价形式代替单一的卷面考试。

为了充分发挥考核手段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鉴定、引导和激励功能,首先彻底摒弃以往唯卷面定分数这种传统考核方式,实现考试方式的多元化和多样化,以便更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已掌握知识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形成,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独特见解,“标新立异”,允许学生的多种答案并存,保持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有好处。

篇5:景观生态学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运用论文

1.1景观生态学在城市景观质量与评价中的应用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首先体现在城市景观质量与价值的评价过程中。其中城市景观价值最主要的体现是城市是否适合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并且能够在长时间内与人类共同发展,在这种城市价值观念下,城市的各项指标是否达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标准、城市的结构是否标准以及城市建设是否科学和文明成为评价城市景观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景观生态学在城市景观质量评价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首先,对城市区域景观评价中的应用,通过基底理论对城市区域景观质量进行评价,看其是否符合城市基本功能要求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功能要求,确保城市规划中的土地利用面积的科学性。其次,运用景观生态学中的廊道理论对城市各条街道和公路等系统进行科学的规划,对城市空间的密度和人群疏散等功能进行优化。另外,景观生态学在城市景观质量评价中的应用还体现在景观边际效用理论应用方面,这是确保城市规划经济性和生态性协调统一的重要基础,也就是城市规划中的城市景观生态价值。

1.2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空间结构和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景观生态学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对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目的是在一定的城市空间环境内营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系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构成了城市空间环境,其中城市生态环境又包括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区域环境以及区域整体环境三个主要层面,不论是哪一种城市空间环境,在城市规划管理中都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在城市环境中,人类与自然环境是共同存在、和谐发展的。其次,人类要对自然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造,在改造的过程中要实现城市景观的自然化和多样化,并且要对自然景观的原始形态进行合理的保护。另外,要注重城市环境的保护,如果发生了环境破坏问题要及时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将城市环境破坏的影响降至最低。

当前在我国,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成为城市空间环境发展的主要趋势,在这种发展背景下,城市规划和管理的科学性显得更加重要,景观生态学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对城市空间环境划分、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效用,这对营造丰富的城市空间环境,促进城乡一体化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3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应用

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是目前应用景观生态学较为成熟的领域。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首先,在对城市绿地系统进行规划的时候,要确保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性、美化性和经济性,这样不仅能够对城市进行绿化,增加城市中自然景观的范围,而且还能够起到美化城市景观、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的效果。其次,景观生态学对城市绿地的空间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绿地空间格局中的应用不仅丰富了城市绿地规划的理论和方法,而且还能够构建城市绿地系统景观,构建良好的城市绿地系统,进而为城市绿地空间分布格局的'科学规划和优美城市空间环境的营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外,利用景观生态学还能够对城乡环境一体化,或者说促进城乡生态环境和谐发展途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景观生态的变化,不仅能够统筹城乡景观变化,而且还能够体现出生态环境的变化,进而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以及城市规划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篇6:景观生态学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运用论文

景观生态学对城市规划及管理的启示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首先,在城市规划中一定要注重保留地方性,要尊重原有的地域传统文化,要尽量的保持城市原有的自然生态景观,然后再进行城市规划。其次,要在城市规划中保护和节约自然成本,要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浪费和消耗,注重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对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流、能流进行保护,实现资源和能源的再利用。

例如可以将过去废弃的工厂规划成具有独特文化底蕴的城市景观,通过场地的改变和修饰变废为宝。最后,在城市规划中要体现出自然性,高楼大厦的出现让城市渐渐失去了自然元素,自然元素的消失带来了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因此在城市规划中一定要注重自然过程的显露,在城市中增添绿色空间,形成城市生态系统,将人工栈道和自然野生植物进行有机结合,促进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结语

景观生态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尤其是随着人们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景观生态学在城市规划中的优势更加明显。当前景观生态学在城市景观质量评价、城市空间格局以及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应用,在未来,景观生态学能够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为促进城市环境优化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北艋.在城市规划管理中景观生态学的运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1):139.

[2]王华新,曲艳鹏.我国城市规划中景观生态学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16):174.

[3]赵华萍,戴少伟,鄢蓉.景观生态学在城市园林建设中的应用进展[J].绿色科技,2014(9):144-147.

篇7:成本核算在医院管理中的运用的论文。

成本核算作为 企业 经济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如何成功地运用在医疗服务和医院管理中,是医院管理者面临的任务和研究的课题。 现代 成本管理提出了很多新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医院同样也要关注成本管理发展趋势,必须随着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变化不断实践 科学 发展观,适时更新成本管理理念和加强成本核算管理。

一、加强医院成本管理的基本要求

(一)建立健全成本管理组织体系

医院成本管理涉及医院和部门(科室)以及职工三方面的利益,为了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医院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多个职能部门协力合作的成本核算管理组织。

(二)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医院成本核算是指对医疗服务活动过程中的劳动耗费进行完整、系统的记录和 计算 分析,并加以控制和考核。开展医院成本核算是加强成本管理的前提,是医院经济管理的中心环节;开展成本核算可以及时了解成本执行情况,分析成本升降原因,挖掘潜力,改进管理,降低劳动消耗;为国家合理制定医院补偿政策和医疗收费标准提供 参考 依据。逐步改变过去医院投入不计成本,产出不计效益,缺乏严格的内部经济核算的现象,同时清产核资、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消耗定额,健全原始记录和内部核算体系;制定开支标准,明确审批权限等。

(三)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

重点是区分成本费用和其它费用开支的界限;成本费用和专项支出的界限;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界限;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界限等。

(四)建立医院成本核算服务体系

由于成本核算不同于财务核算,而现行的医院财务制度和 会计 制度对成本核算没有作出具体的规定,医院在进行成本核算之前,应根据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的需要,建立成本核算账户和账簿体系,便于成本费用的归结和分摊。

二、由现在的预、决算管理向成本核算管理发展

预、决算管理能够综合地反映医院在完成提供医疗服务任务中的财力规模和各项经费的保障程度,有利于医院领导加强对财务工作的指导,保证医院经费的正确使用方向,并在上级下拨的经费和医院医疗收入所带来的经费数额内合理使用,实现收支平衡。预、决算管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医院开支起到计划调节和监督的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重收入、轻支出,重追加、轻效益,重拨付、轻核算等问题。在新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单纯靠预、决算已远远不能满足医院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医院迫切要求加强重支出、重效益、重核算的成本核算管理,对医院成本消耗进行有效控制,使医院经济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定性向定量管理转变,提高管理效益,向企业经营型管理发展,积极探索符合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方向的医院经济管理体制,为下一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奠定基础,建立高效规范的医药卫生运行机制。

篇8: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运用论文

关键词:预算管理;企业;应用;管理模式

预算管理是企业实现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其具有鲜明的特点和先进的管理方法,是企业进行各项经济活动的重要保障,预算管理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企业资源的整合情况。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在运行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风险,而风险的规避就需要将预算管理应用其中,从企业当前的发展状况出发,逐步完善企业的管理体系,将预算管理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资金消耗及浪费现象。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对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应对企业运行过程中预算管理的应用予以重视。

1、预算管理在企业应用中的特点和意义

1.1预算管理的特点

1)全面性。预算管理涉及了企业内部多项经营活动及内容,比如企业日常的收入与支出管理、企业固定资产的使用与配置、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和投资等,覆盖到企业的各个流程、各个环节的管理上,是一种全面效应较强的管理手段。

2)灵活性。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可对企业内部的一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蒋灿(重庆渝高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切经营行为进行预算控制,以根据企业内部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针对性管理,同时采取灵活的处理手段进行整改与调整。

3)战略性。预算管理的实质主要是对企业下一步的经营目标作出预算和计划,利于全面掌握企业的实际经营和发展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合理利用企业的现有资源,结合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制定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新计划,以实现企业战略性目标。

4)监管性。预算管理是对企业发展情况和运行状况的控制,可对企业内部的具体操作和目标实现进行调整,具有较强的监察性。

1.2预算管理的意义

良好的预算管理工作可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有效降低企业的财务支出,将更多的资金应用在企业基础设施建设中,以实现企业运营成本的优化,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实行预算管理,结合市场发展动向和变化趋势,合理估算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支出,使企业各项支出达到最佳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企业的`发展风险,对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具有积极作用。利用预算管理工作,能及时应对企业发展环境中所面临的困难及挑战,并抓住发展机遇,为企业对发展战略进行调整和变更提供了可靠平台,促使企业更好的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处理能力。

篇9: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运用论文

2.1采取有效的预算模式

针对企业的实际运作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预算方法,适当调整工作体系,做好相关的评估工作,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损耗,促进企业的高效发展。一般情况下,预算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固定预算。主要应用于群体客户中,固定预算法在企业中的应用,对提高预算数据的准确性、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滚动预算。滚动预算的运行效果不同于固定预算,其是一种动态的预算管理方法,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良好的动态预算效果,在企业资金信息变化的过程中,要求企业管理人员结合当前企业的发展特点,对预算体系进行调整,明确行业市场的发展趋势与动态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战略计划进行调整,以拓宽企业的发展渠道,为企业发展寻求更多的发展机遇。

3)以成本为核心的预算。该预算管理模式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同时还有利于企业采取低成本扩张战略,扩大市场占有率,加快企业的快速发展;但在降低成本的过程中,极易忽视新产品的开发。

2.2加强预算执行控制

预算执行控制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即是对企业各类事项的逐级授权审批的过程,因此,预算执行控制应与企业审批权限制度结合起来。在企业内部各部门职责明确的前提下,可实行预算内事项与预算外差异化审批制度,即预算内事项可采取简化流程总额控制等措施进行审批,而预算外事项则遵循一事一报的原则。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极有可能出现与年初预算存在较大偏差的现象,为了保证预算的严肃性,不允许对已批复的预算进行随意调整。

2.3重视预算的激励作用

目前,诸多企业注重预算的控制效果,而忽视了预算的激励作用。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有利于促使企业实现战略性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一方面可直接形成一种精神动力,另一方面可通过目标的实现而获得奖励,又将形成一种物质动力,这对员工提高自身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自身价值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提高企业整体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这就是所谓的预算管理的激励作用。但在预算管理的实际应用中,这种积极作用并未被企业所重视,因此,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评和调整全过程的工作人员及企业领导层应对预算的激励作用予以重视,从而确保企业预算管理工作达到有效性的目标。

2.4提高对预算管理的认识

企业预算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企业领导应对预算管理予以重视,强化全面预算管理的理念,使企业员工意识到预算管理是一项全民参与的系统性工程,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提高员工对预算管理工作的认识。另外,为了确保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企业可建立完善的责任机制,明确各员工所处岗位的职责与权利,将预算工作落实到每个人,并将其与员工的薪酬挂钩,提高全员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5多种预算管理方法在企业中的应用

1)EVA模型。其是对企业经营业绩进行评价的指标,通过对企业内部的营运业绩进行比较,对企业的近期盈利结果及其未来发展动向进行指导。EVA主要反映的是企业股东和经验者之间的共同利益,有利于企业目标的明确,可有效提升企业整体的竞争力与管理能力。

2)PDCA循环方法。其实质是在控制企业产品质量的同时,对企业的管理质量和工作质量进行控制,根据预算计划对企业内部工作进行安排和执行,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重新进行整改,即使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始终处于一个循环与整改的过程中,促使企业的管理处于一个不断循环和不断进步的过程,确保企业的一切质量问题均在循环中得到整改和完善。

3实例分析

某企业成立于,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业务量需求增加,为进一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该企业在先后完成了两次增资,经过一系列改革与创新后,,企业营业收入3425万元,净利润700万元。该企业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预算管理体制,涉及到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但结合当前企业的实际情况,预算管理方面存在以下以下几点问题:

1)忽视长期规划。企业领导阶层更注重的是当前利润目标及经营计划的完成情况,导致下级执行部门更关注企业下达的业绩目标,而忽视了对业绩目标达成的长远规划。

2)缺少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相关部门只是简单的将各部门所提交的预算进行机械性整理,导致预算管理缺乏一定的科学性,造成预算管理出现混乱。

3)预算监控体系不完善。预算管理模式不够精细,无法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导致预算动态调整无法合理进行,不能做好相应的预算分析工作。

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落实不到位,导致企业各部门的基础数据不统一、不真实。针对上述情况,该企业制定一系列改革方案,具体内容为:

1)将预算管理作为公司战略管理的一部分,将预算目标作为企业的战略目标,并将其体现在企业的长期预算中,而将短期预算作为具体实施的行动安排。

2)完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企业在推行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应设置一个权威性的预算管理机构,并成立一个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全面负责预算管理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将预算的真实执行情况及时反映出来,对出现预算偏离的情况,应及时制定措施予以纠正,实现预算管理的全员参与。

3)强化并完善监控体系。为了保证预期目标,应对预算指标进行逐层分解,并按照时间进行细分,在企业内部全面宣传预算目标和编制依据的过程中,促使企业员工在了解自身责任和义务的基础上,主动、积极的执行预算。另外,预算目标一旦下达,除非发生特殊情况,否则不允许轻易改动,以对预算单位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

4、结语

综上所述,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对企业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企业要想提高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应加强预算管理人才的引入,合理应用良好的预算方法,建立有效的预算管理机制,采取有效的预算模式,确保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柯贵根.浅析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4(4):56-58.

[2]幸佳,何凡.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运用分析:以福建某水产开发有限公司为例[J].价值工程,,29(22):45-45.

[3]赵蕾.探索全面预算管理在军工企业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18(1):14-15.

篇10:管理会计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论文

管理会计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文章以管理会计与传统财务会计的不同为切入点,综合分析了管理会计在会计实务中的几种常用工具及其应用作用,并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管理会计在实务中的应用建议,以资参考。

关键词: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会计实务;应用建议

一、管理会计与传统财务会计的不同处

归根结底,管理会计与传统财务会计属于“同根同源”的关系。首先,从出现的时间上来看,管理会计来源于财务会计。其次,从管理层面来讲,为加强内部管理,提升市场竞争地位,管理会计是会计与管理理念的结合产物,其涵盖了平衡记分卡、经济增加值、市场增加值、全面预算制度、环境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等多项应用工具,有助于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提升市场核心竞争能力,因而管理会计的管理价值明显高于财务会计。尤其在近些年,管理会计已逐渐“自成一派”,形成理论体系,并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此外,从工作性质与范围来看,管理会计相较于传统财务会计而言,可以说是一种内部“报告会计”,其工作内容主要是围绕财务会计资料而进行预测、决策、考核、管理等。换言之,相较于传统财务会计“对外活动”属性,专门“对内开展活动”的管理会计更侧重于将目光集中在对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和经营决策、生产经营的全局利益、面向未来发展、管理经营理念等方面。

二、管理会计在会计实务中的常用工具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市场结构变化日趋明显,各行各业在追求利润的道路上,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改革创新措施,力求通过规模的扩大来实现规模经济所带来的效益。因此,为达到这一目的,企业在不断强化自身“力量”的同时,也积极采取了合作、兼并等方式来实行强强联合。一时间,如何站在宏观视角统筹管理各部门的业务、活动、成本、效益等,成为了各企业推动科学化管理进程中重点。正是基于这一发展形势,管理会计中的先进理念走进了人们视角,其中一系列诸如平衡记分卡、经济增加值、市场增加值、全面预算制度、环境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等管理会计工具,逐渐成为各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和提升市场竞争地位的常用手段。下文将例举实务中管理会计常用工具以供参考。

(一)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主要是根据产品和服务的经济特性、运用经济学统计方法来抓住作业、产品的主要矛盾,以有区别地管理各项业务。在会计实务中,作业成本法主要是通过资源、作业消耗的因果关系,来对企业资源进行合理的成本分配。同时,根据企业具体的作业活动耗用资源的情况,将资源耗费分配给作业;再依照成本对象消耗作业的情况,将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对象,能够显著降低企业运营与管理成本,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平衡计分法

(BSC)平衡记分卡的合理应用不仅能够辅助职工考核和评估工作的开展,还能够帮助企业的领导及管理人员科学制定和形成统筹战略规划以及规范的实施流程,是企业各项业务执行和落实的关键管理工具。但实践中,仍然有部分企业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和掌握平衡积分卡“四个维度”的实际应用程序和方法,导致平衡计分卡被单一、片面地列入了职工绩效考核工具。与此同时,由于平衡计分卡本身存在指标过多、各指标的权重分配主观性大、部分指标量化难等问题,使得部分企业吝于对其应用给予相应资源和提供相应支撑,导致后期工作更难以开展,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三)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以预测为起点,通过对企业管理运营中产生的物资费用、人工费用、管理费用等支出进行预算,并编制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利润表和预计现金流量表来反映企业在未来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合理运用这一工具,能够确保企业的目标具体化,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有效节约管理成本;同时,还有助于强化企业的战略管理能力和风险防控管理能力。因此,相较于其他管理会计工具,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日常运营管理更为贴近,故其应用程度更高,也更为普遍。

三、管理会计在会计实务中的积极作用

在社会市场结构体系及制度改革的进程中,重视并强化管理会计工具的实际应用,对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催生管理创新意识,以及保障企业优质发展兼具重要的积极意义。从整体上看,管理会计在会计实务中的积极价值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能够确保会计基础工作的精准性,为预算数据的分析、预算方案的编制、成本费用定额及BOM标准的制定夯实基础。第二、能够清晰梳理管理流程,厘清各部门职责,为业务模型化提供决策信息,全面落实企业管理控制各项措施。第三、有助于建立内部考评体系,建立健全预算责任考评指标体系,提升企业管理控制整体水平。

四、管理会计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建议

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改革措施的全面推行的背景下,重视并强化管理会计工具的实际应用,对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催生管理创新意识,以及实现企业优质发展有着积极意义。对此,笔者就管理会计工具在企业会计实务中的应用提出如下建议。

1.端正对管理会计工具作用和价值的认识。在过去,大多数企业管理更侧重于对财务会计的应用,而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略显不足。再加上管理者大多非出身于财务,平时忙于业务,鲜有参加相关财务的培训,自然对繁杂的会计报表、复杂的数据分析感觉吃力,当碰到专业性更强的财务数据时更是力不从心,导致实践中“重视业务而忽视行政”、“重视对外管理而疏忽内部财务管理”等现象长期存在。对此,要想充分发挥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价值,首要及时端正认识,在企业内部进行管理会计相关知识的宣传指引,让全体职工对管理会计工具形成清晰、明确的.认识,从而在日常工作中都能够为管理会计工具的实践应用提供帮助力,将相关措施、任务落到实处。

2.正确认识管理会计工具特点,有目的地将其作用于管理实际。即,企业要根据内外部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相匹配、相适应的管理会计工具,以促使其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其次,在选定管理会计工具后,应当进行后续跟踪记录,及时反馈状态,一旦出现原先适用环境变化,要及时对管理会计工具进行动态调整,以确保工具的应用符合预定要求,达到预期效果。此外,还要结合企业现状,构建管理会计组织框架。具体地说,即在现有财务管理模式基础上,改变传统的以“财务会计”为主体的财务管理模式,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下“报账型模式”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经营管理型模式”的转变,建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并行的财务管理模式,并运用管理会计学的原理和方法拓展传统财务管理的内涵。例如,将企业业务的本量利分析,内外部风险控制与管理,物资存货控制等一并纳入管理范围。

3.与时俱进,建立符合现代化发展规律的管理会计组织形式,采取逐步引入、持续提高的渐进模式,将管理会计逐渐融入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在构建和完善上述组织架构的同时,还应当强调和重视企业审计部门职能作用的发挥,建立独立于财务部门的审计部门,确保审计工作能够全面覆盖企业运营管理和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五、结语

管理会计作为财务会计的新分支,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逐渐成为专业领域的重要组成,在实践中不仅能够助力企业提升整体管理效率,对其经济效益的提升亦大有裨益。因此,各企业在日常经营决策过程和业务活动中,应充分利用和发挥管理会计工具价值,强化成本控制,以降低运营成本,实现人、财、物等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篇11:浅谈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饭店服务与管理》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浅谈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饭店服务与管理》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一、背景分析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进和深化,中职教学更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做中学,学中做”。而旅游专业课具有理论性、应用性、可操作性强的特点,科学地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让旅游专业学生愉快的“做中学,学中做”,则不失为一个有效途径。

那么,什么是行为导向教学法呢? 所谓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一种能力本位的教学方法,但更确切地说则是一种培养学习者将来具备自我判断能力和责任行为的指导,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方法。行为导向教学法以学习行为的理论( 方法论、心理学等) 依据为基础,寻求学习的最佳效果。而它所追求的教学目标以学生行为表现为标志,强调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而关键能力是指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适应不断变换,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所需要的一种综合职业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课教学的目的:通过课程学习积极提高职业技能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具备一定旅游服务技能和综合能力。而行为导向教学法以学生行为的积极改变为教学的最终目标。这就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合作学习、案例分析、角色扮演、项目教学等各种不同的教学样式来塑造学生认知、社会、情感等方面的多维人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形式有所不同,但他们的活动多表现为隐性的;而学生学的活动则跃然眼前,表现为自主性的学习活动。因此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思维模式,是以后中职教育先进观念和新课程理念。更是我们中职教育指导思想、核心和完整不可替代的中等职业教育模式。下面本人用《饭店管理与服务》中的一些教学片段为例,浅谈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旅游专业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问题。

二、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1. 运用情景教学法,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情景教学法是将传统的教学过程转换成是在一个模拟的、特定的情景之中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将课本知识点设计成特定的模拟情景,并组织学生参与演练,体现“做中学、学中做”。锻炼了学生临场应变能力的同时,又活跃了教学氛围,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如对提供周到的餐饮服务这一任务时,可以将学生分小组完成对不同类型特殊宾客的餐饮服务,学生先自主学习相关内容,让学生先获得理性认识,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共同商讨服务方案。组内同学各抒己见对方案进行反复斟酌,最终统一意见,形成小组的共同意见,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展示,形成“专家”。这样学生通过对学习内容的主动探索和反复的沟通和商榷,使他们对服务方案的理性认识上升为感性认知,既提高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又激发了学生专项技能的学习兴趣。

2. 运用角色扮演教学法,增强学生的感性体验与认知

运用角色扮演教学法,让学生愉快的“做中学,学中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同时,增强对服务技能技巧的感性体验与认知;通过师生双方在现场的教学过程中共同进行的“做中学、学中做”来完成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对这个教学项目的感性认知。如在前厅、客房、餐饮项目中的服务技能教学,老师可通过学生对任务分析、判断、演示和评价来提高学生对操作技能的理解,老师在学生小组分组探究时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方案的设计,人员的安排,时间管理以及展示时候的注意事项,操作要领等;教学过程中小组每一位成员完成对客服务后,其他小组成员要针对他的服务技能和服务语言进行评价,被评价者结合同学的评价和自已的感觉来理解和提高认知,而评价者更是从对整个服务过程的服务质量的判断提高了对服务方案以及服务规范的理解。在这种亦教亦学氛围,更易于达到学生能力与素质同步培养的目的,缩短课堂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距离。

3. 运用问题探究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问激起千层浪”。问题探究法强调教学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在尝试中探究问题―――在探究中解决问题―――在评价中形成新问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思考、讨论、训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项目一任务三造就优秀的“饭店人”时,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假如你是饭店人力资源部总监,你希望饭店员工具备怎样的素质和能力? 按照“提出问题―――查阅资料、现场观察―――探究分析―――得出结论―――总结”的教学过程,教师先提出几个问题,然后由学生分组带着问题去查阅相关的资料,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观察分析并记录,再通过实践应用,这样完全由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学习,综合形成结论:具备优良的'职业意识、正确的职业心态、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娴熟的职业技能的优秀人才最受欢迎。这样通过合作探究性教学,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不但提高学生的对优秀员工的必备良好的专业素质的理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4. 运用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项目教学法”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项目交给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收集、方案设计与实施、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主要起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通过项目的实地进行,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如在饭店常见安全问题及处理方法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就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项目六:饭店常见安全问题及处理方法

第一:教学目标。

专业教学目标:饭店常见安全问题及处理。社会能力目标: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组织能力与沟通能力,通过相互合作完成教学任务;方法能力目标:主动分析、饭店中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能在实际的服务工作过程中完成任务。

第二: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

学生自由组合小组(6 人)。老师向学生展示火灾、食物中毒、客人意外受伤与发病等的视频资料和相关文字资料,让每组学生归纳内容的要点及要注意的问题。向学生讲解服务时容易忽略的问题,让学生总结说明产生错误的原因及提出改进的措施。然后,各组派代表上台做实施过程的简要表述。各小组完成一份针对不同安全问题的处理方案。学生总结评价可从操作过程、结果等方面的进行评价;可对学生个人的综合能力或小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进行点评,目的在于评价别人是提高自己。教师评价重在表扬优秀的一面并给予鼓励,点出学生的实际操作中应改进的方向。点评各个小组甚至小组和某个队员在整个参与过程中的关键性环节及不同角色的任务完成情况。全班共同评选最佳的合作小组和最佳表现者和最佳方案。

在此项目的实施和完成过程中老师始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学生进行方案制定前资料寻找,实际工作中的服务技巧、安全问题的分析判断,相互之间的配合与补位等,实施项目时要给学生及时的指导。通过合作完成一个项目的教学,既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同时又提高学生社会合作能力。

三、行为导向教学法实施时需注意的问题

1. 教法选择要恰当

行为导向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实际上包括模拟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和角色扮演等多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因此要根据具体课程及课型选择不同的教法。如饭店课程教学中前厅、客房、餐饮服务技能学习,可操作性强,就比较适合角色扮演教学法,让学生模拟服务生操作,体验这些服务技能,实现“做中学,学中做”。

2. 教学设计要合理

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大特点是强调团队活动、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因此课程教学设计的最重要的原则就是目的性和可实践性。教师要不为设计而设计,要使设计服务于教学,围绕教学目的而开展,同时便于学生进行实践与操作。离开了这一目的,任何精彩的设计都没有半点使用价值。

3. 学生评估要准确

学生的素质各异,因此在进行教学分组前老师应准确评估每一位学生的能力( 包括学习能力、分析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 ,通过“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在大致平衡的基础上兼顾优秀生和后进生,合理进行分组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师生关系要正确

在行为导向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起主导或者说引导的作用。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教学主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或主持人。教师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充分发挥课堂民主,把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愉快地“做中学、学中做”。

总之,在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教学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在《饭店服务与管理》教学课堂上,教师位置由传统的主角、教学的组织者变为教学的引导者、学习辅导者和主持人角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富有吸引力,真正实现了教学主体由教师向学生的转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相应的民航服务知识和服务技能,而且各种社会适应能力亦可以得到充分的提高。其教学组织形式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可以灵活变化,从而增强学生对饭店专业知识的更深刻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思维的敏捷力,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创新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提升了我们中等职业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适应上岗就业的需要。

篇12:体验营销在新产品推广中的运用的论文

摘 要:在产品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消费的个性化逐渐趋强的今天,依赖于传统的营销方式推广新产品,提高产品的知名度,使消费者能够认同和接受新产品,并体现产品的差异化特征,越来越困难,体验营销在新的消费趋势下为企业营销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体验,从生活与情境出发,塑造感官体验及思维认同,改变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为产品找到新的生存价值与空间,有效地解决了传统营销模式的环境适应问题

关键词:体验营销;新产品?

在新产品的推广中,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增强消费者的认知,然而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物质产品的日趋丰富,消费者对产品功能、价格的敏感度却在逐渐下降,人们在消费中追求更多的是某种特定产品与理想的自我概念的吻合,这使心理需求的满足被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与此同时,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由于企业的产品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所复制,导致了市场上的产品从核心、到形式再到附加产品的差异性越来越小,产品的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在这些前提之下,传统的以产品功能、价值为重点的营销模式对于解决新产品的市场扩张问题越来越困难,体验营销的出现由于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这一消费需求的变化趋势,从而受到企业界的广泛关注。按照科特勒的定义,所谓体验营销,是以商品为素材,塑造感官体验和思维认同,抓住消费者注意力,为他们制造出值得回忆的感受,并为产品找到新的存在价值与空间。体验营销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营销模式下新产品推广的困难与障碍

1 传统营销模式下新产品推广中的困难与障碍

(1)传统产品推广中对产品价值的界定过于狭窄。传统营销中,理论上认为产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功能利益、情感价值、社交价值和个人价值,并以此作为推广的核心,但却忽略了消费者购买过程中追求的体验价值。虽然一些知名企业也曾提出,未来市场竞争的关键不在于提供什么产品,而在于提供什么服务,但是不难看出,仅将服务作为附加产品的构成内容,仍然过于狭窄。比如,在营销教科书中早已强调,不仅是卖牛排,更是卖煎牛排的咝咝声。从这个意义上说,有时卖体验要多于卖产品。因此,忽略体验价值,紧紧依托于产品或服务,为卖产品而卖产品,使品牌的内涵仅限于产品的质量、性能、款式或服务,显然不适应当今消费者对产品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必将阻碍新产品的推广

(2)产品诉求中,理性诉求多于感性诉求。在传统的营销方式下,假定消费者都是理性的,在消费中他们按重要性、实用性原则衡量产品的功能,判定产品“比较优势”,从而选择整体效用最大的产品,于是,企业在营销中注重的是对于产品的特色以及带给消费者的利益的宣传。但是事实上,消费有时是难以区分同质化较高的产品的,正如多数消费者不能分出娃哈哈纯净水和乐百氏纯净水,到底哪一个更解渴、更有营养一样。因此,往往导致理性的诉求方式下即使花费了较多地广告费用,却不能形成消费者认知速度的提升

(3)传统的促销方式难以满足消费者体验式信息的获得。在传统的促销方式中,只关心如何说服消费者购买,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不太关心,忽略了消费者在进行具体的消费品的选择时,以对产品的直观、感觉、情感、主观偏好和象征意义作为消费选择的原则。同时,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做出也依赖于对所获得的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比较评价的结果,然而,在无法体验产品之前,消费者是无法获得全面的信息的,因此,新产品的推广如果无法带给消费者生动、丰富、个性化的体验,无法通过刺激消费者的感官认知、引发消费者的思考,从而获得情感共鸣,可以说,在个性特色并不明显的情况下,新产品将很难得到消费者在行动上的接受与认可

篇13:体验营销在新产品推广中的运用的论文

2.1 赋予产品独特的心理属性,强调对消费者的体验价值

体验营销设定的核心在于给体验进行准确的定位。在定位过程中,从分析顾客心理需求和产品心理属性出发,以新鲜体验元素作为主题,建立区别于竞争产品的特色化的体验式定位,并借助有效的诉求方式传递给消费者企业所要展现的体验价值,使消费者能切身感受并产生心理共鸣,这是借助体验模式迈向成功的产品推广的关键一步。许多企业在此方面都有成功的例子:例如雪花啤酒通过塑造畅想成长的故事,有效的丰富了产品的价值,实现了产品的差异化定位;而农夫果园以一个经典的体验式动作“摇一摇”作为体验式定位的核心,有效的传达了其混合型果汁饮料的'特性,且使该定位深入人心,为产品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2.2 在广告诉求中有效传达体验定位,以体验引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

在借助广告传达体验信息的过程中,情感沟通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情感沟通,调动受众内在的感性和情绪,创造情感体验,给予其美好的心理感受,从而达到诱发其购买需求的目的。在情感诉求中,从温和、柔情的正面心情到欢乐、自豪甚至是激动的强烈情绪,从喜怒哀乐到爱恨悲愁,都可纳入情感的范畴。在运用中,关键在于认真探究消费者的情感反应模式,真正了解什么刺激可以引起某种情绪,以及通过何种表现形式能使消费者自然的受到感染,并融入到这种情景中来,最终有效引导消费者对企业及其产品和服务产生良好印象,直至形成偏爱。例如,陈酿贵州青酒的广告词 “喝杯青酒,交个朋友”, 以“友情”的体验为诉求核心,为单纯的产品赋予了人性化的情感,塑造了独特的人格化形象。而金龙鱼一封家书的广告则以游子思乡情为情感诉求的切入点,巧妙地传达了产品以外的情感,与消费者之间建立一种美好的情感共鸣。因此,以情感体验为基础的广告诉求,能有效地产生感官刺激和心灵触动作用,往往比宣传产品的质量更能深入人心,从而更易于实现营销目标

2.3 让消费者积极参与体验活动,实现体验信息传播

体验是消费者信息获得的主要来源,是最具说服力的促销方式,因此,新产品推广可以通过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体验信息,对其最终购买决定产生直接影响。企业可以通过设置体验场景,组织体验活动,让消费者参与进来,通过消费者亲身感知、参与,获得消费经验与消费信息,有效的达到减少消费者购买新产品的风险感的目的。这样,消费者在获得快乐体验的同时,在感性的驱使之下,会增加其购买的几率。因此,通过营造自由的消费氛围,有助于提升消费者的认知,远比单纯依靠传统的说服教育的促销方式效果好的多。如汽车制造商推出的新款车型的试驾活动,既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又使消费者得到了体验式信息,从而对产品的推广起到了助推作用

3 体验营销的局限性

体验消费趋势的到来,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体验营销在产品推广中的重要性,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体验营销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体验营销是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建立在消费者消费需求向更高层次转移的条件下,因此,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人们更为关注的仍是产品的质量或利益。此外,体验营销必须建立在产品优越的质量基础之上,如果企业不顾自己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盲目追求体验经济利益,不但不会给消费者带来快乐享受,反而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企业应根据具体的营销环境以及消费心理的变化选择性的运用

相关专题 内涵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