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日企提升效率管理的特点及启发论文

一只雪怪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一只雪怪”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对日企提升效率管理的特点及启发论文(共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对日企提升效率管理的特点及启发论文

对日企提升效率管理的特点及启发论文

一、日本企业提升效率管理的特点。

一是严谨的工作作风。企业制度和执行意识是日本企业在工作作风上的特点,一方面在管理上,日本企业通常都有良好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体系,而在执行意识方面,日本企业不分尊卑,无论是基层员工还是会长,都必须严格执行公司制度,无论是什么事情都要按照流程来做,这种尊重规则并遵守规则的做法是值得学习的。另一方面在工作计划上,日本企业在实施一项任务前,都会做好完善的前期准备工作,其中包含核对计划方案的完整性,数据统计的准确性,以及做好能否顺利实施的预测工作。另外中日企业还在细节管理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差距,举例来讲,日本企业的员工只要见客户,不管天气多么寒冷或者是炎热,一定会西装革履的会见客户,即便是在擦桌子的时候,也会擦上很多遍,日本企业的员工极少数会出现所谓“偷懒”的现象,在企业中,日本企业的所有东西都分门别类的整理放好,即便是垃圾也会分类摆放,正是这种认真的精神,才使得日本企业的工艺品成就了高品质、精工艺的特点。

二是认真的职业态度。日本人认为人生的本质和真正含义就是认真工作,所以世界上敬业精神要说举世闻名的只能是日本人,因为他们永远都将工作排在第一位,不仅如此,日本人还会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家,对工作有无私的奉献精神,他们会像“工蜂”一样不知疲倦地工作一生,甚至可以为了工作而牺牲自己的私人时间,这也正是和他们崇尚忠诚和奉献精神所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日企工作的员工对于加班现象习以为常,并且愿意付出自己的时间去加班。中国企业与日本企业真正的差距所在是,中国人只是单纯把工作当成工作,工作只不过是生活当中的一部分,但是对于日本人来讲,工作是生活的本质更是自己神圣的使命,他们会把工作当成是一生的事业,这也正是日本企业老板和员工往往团结一心的原因所在。

三是完善的福利保障。日本的企业大多数是民营企业,并且对待员工都有完善的福利保障。这是因为日本人的儒家思想所带来的影响,企业的发展依赖的是员工的奉献与付出,因此,制定出一套有利于员工工作的福利保障,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合情合理的。只有这样,员工才会对企业永远保持忠心,并甘心情愿为企业付出自己的一生。例如前面所讲到的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工资制等,这些管理制度有利于保证员工工作的稳定,减少人员流动,因此,无疑中提升了员工与企业的依附关系,使员工对企业更加忠心。

四是精细的成本控制。由于日本的资源极度匮乏,所以对日本来讲,企业成本内部控制做好就非常重要,这也正是日本企业内部成本控制优秀的原因所在,而日本人勤俭节约的习惯也正来自这种资源匮乏、不允许浪费的背景之下,正因为这种意识,导致日本企业视浪费为大敌,所以日本企业会用尽一切方法来组织浪费的发生,日本的很多企业都有很好的阻止浪费的方法,比如丰田的精益管理,对于日本企业来讲,不能带来任何经济效益的付出都是没有必要的行为,他们讲究“有付出一定要有回报”的做事风格,铺张浪费的行事作风对日本人来说是可耻的,这也正是中国企业应该学习的地方,例如中国企业的领导工作出差经常是开名车,只为看起来有身份。而在日企,自己开车会消耗一大笔汽油费以及各种手续费,对日本人来说是非常浪费的,因此,日企的领导在出差时往往都是采取坐出租车的方式。

五是持续改善的精神。日本人拥有持续改善的精神,这也正是日本企业能够长盛不衰,并且在发展中始终保持着充沛的生命力以及活力的原因所在。他们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去完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控制成本、改善环境等,并乐此不疲。对于日本企业来讲,在对企业进行持续改善的过程中,会组成专门的小组,对于企业的问题整理出来并专项治理。

六是人才培养机制。1958年,日本制定了《职业训练法》,日本人重视教育,一方面体现在教育是国策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日本企业上,在日本企业中,内部教育培训是被高度重视的。日本企业员工只要正式进入企业后,公司会根据其工作职位制定出相应的培训方案,培训内容包含了很多方面,如管理知识、职业素质、专业理论等。并且日企的晋升制度非常严格,普通职员想要转为正式职工需要经历半年的试用期,在试用期过后,并且各方面考察合格之后方能录用。在转职为正式工后,企业还会给每位新转正的职员安排一位资历深厚的老师,由老师带领继续工作,这也是一种培训方式,老师将会带领员工一年的时间,只有完全确定员工可以独立掌握工作知识和流程后,才能彻底独立工作。但在工作期间,企业会不断对员工进行各方面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使员工永远保持进步的状态。此外,企业还会根据员工的性格和能力特点对员工进行换岗式培养,通过互换职位来发现员工的更多优点以及擅长的职位,开发其潜能,发掘更多对企业有用的人才。从这些可以看出,日本企业非常注重对员工的教育和培养,这也是中国企业值得借鉴的地方。

七是学习精神。日本人很喜欢学习,并且还拥有非常强的再创造能力,日本人总是用尽各种方法来吸收国外精华,在吸收这些精华的同时,日本人还会结合自身国情来创造属于自己的东西,我国古代很多的东西都被日本学习过,例如儒家、道家的人文思想、文字、茶道等;明治维新时向西方的工业技术学习,发展了自己的工业,后来发动侵略战争给中国及亚洲国家带来了巨大危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更是及时地向西方强国学习,并结合自身国情和特点,准确的运用到自身的实际操作之中,如今日本在世界闻名的管理模式,就来自于当时的学习。当今有太多企业管理的方法、工具及管理模式,所以很多企业老板都陷入困惑,到底该学习哪种管理模式。对于我国的企业来讲,只要适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特色并且能够良好的融合到企业本身,那对于这个企业来说就是最好的管理模式,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该更为理性的学习外来的管理模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融入自身的实际情况中,这样才能够形成拥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模式。比如日本企业管理中的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等,就不适合我国企业竞争激烈的市场现状。

二、日本企业效率管理对我国企业的启发。

1、整理和区分。

在我国的很多企业中存在着留有大量无用物品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应学习日本的先进经验,我们应该对企业内部的物品进行整理和区分,将必要的和不需要的物品区分开来,并在区分之后分别管理,这样能够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并能够提升企业的效率,而且也能够使得企业的经营和实际操作更有条理。

2、及时获取信息。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尤其对于现在正处在新经济时代的中国企业来讲,时间对于企业来讲一天比一天都更为重要也更为关键,现在的社会要求我国企业能够第一时间的得到有效的信息,并能够用最少的时间来实现最大的效益,不仅是销售,在宣传、交流、开发等方面都需要将时间和信息紧紧的掌握住,如今信息已经成为企业发展最为重要都有利因素,所以企业应该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并且要在较少的时间内获取,这样才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

3、技术创新。

要争取属于自己的市场,并拓宽企业自身的发展空间,一个企业拥有很多的方法,在这些方法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于企业自身技术的创新,尤其是在高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新技术层出不穷,这就要求企业对于技术创新更为重视,在引进外来技术的同时,组织专门的团队,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操作情况,来创新拥有企业自身特色的高新技术,这些技术能够加强企业自主技术的竞争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企业的效率效益得到提升,使得生产的速度变得更为快速。正是因为企业经营连接着创新和消费者两个端点,所以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才显得尤为重要。

4、质量提升。

一个企业为什么要实施效率管理,其根本的目的就在于为了增加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那么提升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除了要创新技术和获取最新信息的同时,还要提升企业自身的质量,除了服务的质量之外还要增强产品的质量,这种质量上的优势能够更好地为企业开拓市场,打开销售通道。而我国的企业也应该明白,只有质量上拥有优势,才能涌现出更多的消费者,才能够在市场上有更大的作为,并借此扩大市场占有率,这不仅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也能够为企业带来其他方面的利益,不仅增加了销售量,也加大了生产量。

5、组织调整。

现在的社会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在今天的社会里,所有的事物都在高速地发展着,这种情况下,就要求企业本身能够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进行自我调整,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考验了一个企业的适应能力。而对于我国的很多企业来讲,其所缺少的正是这种对于外部环境快速变化的适应能力,只有拥有了这种适应能力,才能在浩大的经济洪流下快速发展,并拓宽自身的发展空间。

如今,日本的经济迅速崛起在全世界都是有目共睹的,其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已经成为日本企业管理中独具特色的内容之一,这种管理理念不仅能够有助于员工工作稳定,培养员工长期发展,还有助于提升企业生产效率。中国企业应借鉴日本企业的人文管理理念,吸取其优点,并结合我国国情与企业本身特点,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管理效率与生产效率,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篇2:论日企提升效率管理的特点及启发论文

一是严谨的工作作风。企业制度和执行意识是日本企业在工作作风上的特点,一方面在管理上,日本企业通常都有良好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体系,而在执行意识方面,日本企业不分尊卑,无论是基层员工还是会长,都必须严格执行公司制度,无论是什么事情都要按照流程来做,这种尊重规则并遵守规则的做法是值得学习的。另一方面在工作计划上,日本企业在实施一项任务前,都会做好完善的前期准备工作,其中包含核对计划方案的完整性,数据统计的准确性,以及做好能否顺利实施的预测工作。另外中日企业还在细节管理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差距,举例来讲,日本企业的员工只要见客户,不管天气多么寒冷或者是炎热,一定会西装革履的会见客户,即便是在擦桌子的时候,也会擦上很多遍,日本企业的员工极少数会出现所谓“偷懒”的现象,在企业中,日本企业的所有东西都分门别类的整理放好,即便是垃圾也会分类摆放,正是这种认真的精神,才使得日本企业的工艺品成就了高品质、精工艺的特点。

二是认真的职业态度。日本人认为人生的本质和真正含义就是认真工作,所以世界上敬业精神要说举世闻名的只能是日本人,因为他们永远都将工作排在第一位,不仅如此,日本人还会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家,对工作有无私的奉献精神,他们会像“工蜂”一样不知疲倦地工作一生,甚至可以为了工作而牺牲自己的私人时间,这也正是和他们崇尚忠诚和奉献精神所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日企工作的员工对于加班现象习以为常,并且愿意付出自己的时间去加班。中国企业与日本企业真正的差距所在是,中国人只是单纯把工作当成工作,工作只不过是生活当中的一部分,但是对于日本人来讲,工作是生活的本质更是自己神圣的使命,他们会把工作当成是一生的事业,这也正是日本企业老板和员工往往团结一心的原因所在。

三是完善的福利保障。日本的企业大多数是民营企业,并且对待员工都有完善的福利保障。这是因为日本人的儒家思想所带来的影响,企业的发展依赖的是员工的奉献与付出,因此,制定出一套有利于员工工作的福利保障,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合情合理的。只有这样,员工才会对企业永远保持忠心,并甘心情愿为企业付出自己的一生。例如前面所讲到的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工资制等,这些管理制度有利于保证员工工作的稳定,减少人员流动,因此,无疑中提升了员工与企业的依附关系,使员工对企业更加忠心。

四是精细的成本控制。由于日本的资源极度匮乏,所以对日本来讲,企业成本内部控制做好就非常重要,这也正是日本企业内部成本控制优秀的原因所在,而日本人勤俭节约的习惯也正来自这种资源匮乏、不允许浪费的背景之下,正因为这种意识,导致日本企业视浪费为大敌,所以日本企业会用尽一切方法来组织浪费的发生,日本的很多企业都有很好的阻止浪费的方法,比如丰田的精益管理,对于日本企业来讲,不能带来任何经济效益的付出都是没有必要的行为,他们讲究“有付出一定要有回报”的做事风格,铺张浪费的行事作风对日本人来说是可耻的,这也正是中国企业应该学习的地方,例如中国企业的领导工作出差经常是开名车,只为看起来有身份。而在日企,自己开车会消耗一大笔汽油费以及各种手续费,对日本人来说是非常浪费的,因此,日企的领导在出差时往往都是采取坐出租车的方式。

五是持续改善的精神。日本人拥有持续改善的精神,这也正是日本企业能够长盛不衰,并且在发展中始终保持着充沛的生命力以及活力的原因所在。他们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去完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控制成本、改善环境等,并乐此不疲。对于日本企业来讲,在对企业进行持续改善的过程中,会组成专门的小组,对于企业的问题整理出来并专项治理。

六是人才培养机制。1958年,日本制定了《职业训练法》,日本人重视教育,一方面体现在教育是国策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日本企业上,在日本企业中,内部教育培训是被高度重视的。日本企业员工只要正式进入企业后,公司会根据其工作职位制定出相应的培训方案,培训内容包含了很多方面,如管理知识、职业素质、专业理论等。并且日企的晋升制度非常严格,普通职员想要转为正式职工需要经历半年的试用期,在试用期过后,并且各方面考察合格之后方能录用。在转职为正式工后,企业还会给每位新转正的职员安排一位资历深厚的老师,由老师带领继续工作,这也是一种培训方式,老师将会带领员工一年的时间,只有完全确定员工可以独立掌握工作知识和流程后,才能彻底独立工作。但在工作期间,企业会不断对员工进行各方面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使员工永远保持进步的状态。此外,企业还会根据员工的性格和能力特点对员工进行换岗式培养,通过互换职位来发现员工的.更多优点以及擅长的职位,开发其潜能,发掘更多对企业有用的人才。从这些可以看出,日本企业非常注重对员工的教育和培养,这也是中国企业值得借鉴的地方。

七是学习精神。日本人很喜欢学习,并且还拥有非常强的再创造能力,日本人总是用尽各种方法来吸收国外精华,在吸收这些精华的同时,日本人还会结合自身国情来创造属于自己的东西,我国古代很多的东西都被日本学习过,例如儒家、道家的人文思想、文字、茶道等;明治维新时向西方的工业技术学习,发展了自己的工业,后来发动侵略战争给中国及亚洲国家带来了巨大危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更是及时地向西方强国学习,并结合自身国情和特点,准确的运用到自身的实际操作之中,如今日本在世界闻名的管理模式,就来自于当时的学习。当今有太多企业管理的方法、工具及管理模式,所以很多企业老板都陷入困惑,到底该学习哪种管理模式。对于我国的企业来讲,只要适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特色并且能够良好的融合到企业本身,那对于这个企业来说就是最好的管理模式,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该更为理性的学习外来的管理模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融入自身的实际情况中,这样才能够形成拥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模式。比如日本企业管理中的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等,就不适合我国企业竞争激烈的市场现状。

日本企业效率管理对我国企业的启发

1、整理和区分:在我国的很多企业中存在着留有大量无用物品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应学习日本的先进经验,我们应该对企业内部的物品进行整理和区分,将必要的和不需要的物品区分开来,并在区分之后分别管理,这样能够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并能够提升企业的效率,而且也能够使得企业的经营和实际操作更有条理。

2、及时获取信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尤其对于现在正处在新经济时代的中国企业来讲,时间对于企业来讲一天比一天都更为重要也更为关键,现在的社会要求我国企业能够第一时间的得到有效的信息,并能够用最少的时间来实现最大的效益,不仅是销售,在宣传、交流、开发等方面都需要将时间和信息紧紧的掌握住,如今信息已经成为企业发展最为重要都有利因素,所以企业应该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并且要在较少的时间内获取,这样才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

3、技术创新:要争取属于自己的市场,并拓宽企业自身的发展空间,一个企业拥有很多的方法,在这些方法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于企业自身技术的创新,尤其是在高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新技术层出不穷,这就要求企业对于技术创新更为重视,在引进外来技术的同时,组织专门的团队,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操作情况,来创新拥有企业自身特色的高新技术,这些技术能够加强企业自主技术的竞争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企业的效率效益得到提升,使得生产的速度变得更为快速。正是因为企业经营连接着创新和消费者两个端点,所以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才显得尤为重要。

4、质量提升:一个企业为什么要实施效率管理,其根本的目的就在于为了增加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那么提升企业本身的经济效益,除了要创新技术和获取最新信息的同时,还要提升企业自身的质量,除了服务的质量之外还要增强产品的质量,这种质量上的优势能够更好地为企业开拓市场,打开销售通道。而我国的企业也应该明白,只有质量上拥有优势,才能涌现出更多的消费者,才能够在市场上有更大的作为,并借此扩大市场占有率,这不仅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也能够为企业带来其他方面的利益,不仅增加了销售量,也加大了生产量。

5、组织调整:现在的社会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在今天的社会里,所有的事物都在高速地发展着,这种情况下,就要求企业本身能够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进行自我调整,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考验了一个企业的适应能力。而对于我国的很多企业来讲,其所缺少的正是这种对于外部环境快速变化的适应能力,只有拥有了这种适应能力,才能在浩大的经济洪流下快速发展,并拓宽自身的发展空间。

如今,日本的经济迅速崛起在全世界都是有目共睹的,其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已经成为日本企业管理中独具特色的内容之一,这种管理理念不仅能够有助于员工工作稳定,培养员工长期发展,还有助于提升企业生产效率。中国企业应借鉴日本企业的人文管理理念,吸取其优点,并结合我国国情与企业本身特点,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管理效率与生产效率,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篇3:论日企提升效率管理的特点及启发

一是严谨的工作作风。企业制度和执行意识是日本企业在工作作风上的特点,一方面在管理上,日本企业通常都有良好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体系,而在执行意识方面,日本企业不分尊卑,无论是基层员工还是会长,都必须严格执行公司制度,无论是什么事情都要按照流程来做,这种尊重规则并遵守规则的做法是值得学习的。另一方面在工作计划上,日本企业在实施一项任务前,都会做好完善的前期准备工作,其中包含核对计划方案的完整性,数据统计的准确性,以及做好能否顺利实施的预测工作。另外中日企业还在细节管理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差距,举例来讲,日本企业的员工只要见客户,不管天气多么寒冷或者是炎热,一定会西装革履的会见客户,即便是在擦桌子的时候,也会擦上很多遍,日本企业的员工极少数会出现所谓“偷懒”的现象,在企业中,日本企业的所有东西都分门别类的整理放好,即便是垃圾也会分类摆放,正是这种认真的精神,才使得日本企业的工艺品成就了高品质、精工艺的特点。

二是认真的职业态度。日本人认为人生的本质和真正含义就是认真工作,所以世界上敬业精神要说举世闻名的只能是日本人,因为他们永远都将工作排在第一位,不仅如此,日本人还会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家,对工作有无私的奉献精神,他们会像“工蜂”一样不知疲倦地工作一生,甚至可以为了工作而牺牲自己的私人时间,这也正是和他们崇尚忠诚和奉献精神所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日企工作的员工对于加班现象习以为常,并且愿意付出自己的时间去加班。中国企业与日本企业真正的差距所在是,中国人只是单纯把工作当成工作,工作只不过是生活当中的一部分,但是对于日本人来讲,工作是生活的本质更是自己神圣的使命,他们会把工作当成是一生的事业,这也正是日本企业老板和员工往往团结一心的原因所在。

三是完善的福利保障。日本的企业大多数是民营企业,并且对待员工都有完善的福利保障。这是因为日本人的儒家思想所带来的影响,企业的发展依赖的是员工的奉献与付出,因此,制定出一套有利于员工工作的福利保障,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合情合理的。只有这样,员工才会对企业永远保持忠心,并甘心情愿为企业付出自己的一生。例如前面所讲到的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工资制等,这些管理制度有利于保证员工工作的稳定,减少人员流动,因此,无疑中提升了员工与企业的依附关系,使员工对企业更加忠心。

四是精细的成本控制。由于日本的资源极度匮乏,所以对日本来讲,企业成本内部控制做好就非常重要,这也正是日本企业内部成本控制优秀的原因所在,而日本人勤俭节约的习惯也正来自这种资源匮乏、不允许浪费的背景之下,正因为这种意识,导致日本企业视浪费为大敌,所以日本企业会用尽一切方法来组织浪费的发生,日本的很多企业都有很好的阻止浪费的方法,比如丰田的.精益管理,对于日本企业来讲,不能带来任何经济效益的付出都是没有必要的行为,他们讲究“有付出一定要有回报”的做事风格,铺张浪费的行事作风对日本人来说是可耻的,这也正是中国企业应该学习的地方,例如中国企业的领导工作出差经常是开名车,只为看起来有身份。而在日企,自己开车会消耗一大笔汽油费以及各种手续费,对日本人来说是非常浪费的,因此,日企的领导在出差时往往都是采取坐出租车的方式。

五是持续改善的精神。日本人拥有持续改善的精神,这也正是日本企业能够长盛不衰,并且在发展中始终保持着充沛的生命力以及活力的原因所在。他们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去完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控制成本、改善环境等,并乐此不疲。对于日本企业来讲,在对企业进行持续改善的过程中,会组成专门的小组,对于企业的问题整理出来并专项治理。

六是人才培养机制。1958年,日本制定了《职业训练法》,日本人重视教育,一方面体现在教育是国策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日本企业上,在日本企业中,内部教育培训是被高度重视的。日本企业员工只要正式进入企业后,公司会根据其工作职位制定出相应的培训方案,培训内容包含了很多方面,如管理知识、职业素质、专业理论等。并且日企的晋升制度非常严格,普通职员想要转为正式职工需要经历半年的试用期,在试用期过后,并且各方面考察合格之后方能录用。在转职为正式工后,企业还会给每位新转正的职员安排一位资历深厚的老师,由老师带领继续工作,这也是一种培训方式,老师将会带领员工一年的时间,只有完全确定员工可以独立掌握工作知识和流程后,才能彻底独立工作。但在工作期间,企业会不断对员工进行各方面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使员工永远保持进步的状态。此外,企业还会根据员工的性格和能力特点对员工进行换岗式培养,通过互换职位来发现员工的更多优点以及擅长的职位,开发其潜能,发掘更多对企业有用的人才。从这些可以看出,日本企业非常注重对员工的教育和培养,这也是中国企业值得借鉴的地方。

七是学习精神。日本人很喜欢学习,并且还拥有非常强的再创造能力,日本人总是用尽各种方法来吸收国外精华,在吸收这些精华的同时,日本人还会结合自身国情来创造属于自己的东西,我国古代很多的东西都被日本学习过,例如儒家、道家的人文思想、文字、茶道等;明治维新时向西方的工业技术学习,发展了自己的工业,后来发动侵略战争给中国及亚洲国家带来了巨大危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更是及时地向西方强国学习,并结合自身国情和特点,准确的运用到自身的实际操作之中,如今日本在世界闻名的管理模式,就来自于当时的学习。当今有太多企业管理的方法、工具及管理模式,所以很多企业老板都陷入困惑,到底该学习哪种管理模式。对于我国的企业来讲,只要适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特色并且能够良好的融合到企业本身,那对于这个企业来说就是最好的管理模式,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该更为理性的学习外来的管理模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融入自身的实际情况中,这样才能够形成拥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模式。比如日本企业管理中的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等,就不适合我国企业竞争激烈的市场现状。

日本企业效率管理对我国企业的启发

篇4:海洋工程项目管理效率提升策略论文

一、海洋工程项目的特点

1、作业技术标准要求高

在我国的战略性发展计划中,海洋产业是其中的重要产业之一。国家为了提升我国的海洋产业竞争水平,相关部门也提出了海洋工程项目的发展策略,力争管理水平达到国际化标准。由于是海上作业,海洋管理项目工程突出的特点便是:工作地点特殊,工作环境复杂,气象环境变化无常,对作业技术的标准要求较高。所以针对这一特点来说,工程师们不仅需要丰富的管理经验,而且要注重细节,善于精算。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开发,海洋管理工程也陆续的投入新技术和新产品,海洋管理工程的配置人员和操作人员必须时事填充新的管理知识和掌握新型科技技术,保证海洋工程的技术含量。由于海洋环境的特殊性,海上作业的危险系数比较高,工作时间比较紧迫,所以对工作人员的身体条件要求比较高,对警报系统和安全防护措施的设置也比较复杂。

2、团队合作能力较强

海洋项目管理是一个精密度要求极高的工程,海洋工程项目管理所利用的资源和资金都通过严格的预算。海洋工程的要求条件高,工作时间又控制的比较紧张,所以对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有较高的挑战性。因此,海洋工程项目管理的完成需要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然后制定系统的工作计划。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要有良好的沟通和协作间的探讨。为了时事了解问题出自哪个工作环节,监督工作和问题反馈平台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

3、环保意识要求高

由于海洋产业是我国重点发展产业之一,所以参加建设的企业较多,海洋产业建设的环境多变复杂。因此,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已经不适用于当今的海洋产业建设发展要求,而海洋工程项目管理方式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管理效率。随着我国环保意识的增强,在海洋产业的建设中提出了“低污染,高环保”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在海洋工程项目中做到零污染的可能性是很低的,但是严禁工业对海洋造成严重污染。环保技术的实施在整个工期中所占的比例是比较少的,所以环保技术一般是在产业实施的过程中平行投入的。海洋工程的管理目标是非常明确的,管理工期严格控制,安全环保质量要求高。为了提升海洋建设企业的环保意识,管理技术和产业达标标准都有明文规定,海洋项目工程的管理也由特别设定的工作人员来管理、执行,环保工作也由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技术操作。工程项目的实施也指定必须配备有工序、有文件的追踪系统。

二、海洋工程项目管理效率提升策略

1、加大技术研究和应用水平,提升海洋工程管理效率

海洋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例如海况、气象条件等因素的`存在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程项目管理难度。而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有关海洋工程项目管理技术的研究成为了当下的热点,例如计算机技术应用有效的提升了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而这对保障海洋工程安全进行创造了条件。另外海洋工程与普通工程项目相比,前者作业中使用了完工管理系统,对机械完工、预调试和调试移交等进行了全面的系统化管理,这也是海洋工程项目管理中技术应用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在今后项目管理工作中,应当加大对CMS系统设计及运行的监督管理制度,以作业总量设计为依托,制定科学合理的作业计划、确定作业周期、协调各个环节之间的层次递进关系,提升整个工程项目管理的数字化水平,为管理效率的提升创造条件。

2、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在进行海洋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应当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创新管理模式组合方式,通过对管理模式的灵活运用来提升整个项目管理工作的水平。通常情况下,不同管理模式的管理方法是不同的,这就要求在项目管理工作中,工作技术人员应当不断的积累经验,并加大创新研究力度,满足海洋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要求,弥补传统管理模式应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进行海洋工程的项目建设的过程当中,项目建设的监督管理和决策工作是首要任务,也是最基础和最重要的程序之一,只有做好这一步才能够充分保障海洋工程的合法性以及它在竞争市场中的公平性,这才能够促使相关部门及人员会积极主动地建立健全并不断优化相关市场的组织项目及其管理工作。只有拥有完善的海洋管理体系才能够使花样工程的发展趋于顺利和发展。

3、强化管理模式的灵活性

增强管理模式在实际海洋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的应用,选择PMC管理模式会引发很多层面上的代理关系,这就要求相关部门或单位建立健全完善的权责机制和奖励标准,努力做到奖惩分明,并适当加大投资的成本,这样才能够使PMC管理模式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PMC管理模式在大型的投资项目中也能够适应并发挥很好作用,因此,很大一部分的边际海洋投资项目的投资方会选择PMC管理模式来规避和转移风险;相反的,较为小型的投资项目的投资方,尤其是指那些开发人员数量少,在相应市场中必须进行战略转型的投资方,可以采用PMC+EPC的管理模式,该模式绝大部分上是通过相关投资项目的建设程序以及销售项目的业务链条进行的。此外,选择STCQI的管理模式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海洋工程项目管理的管理水平。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海洋工程采取适当的项目管理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海洋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和建设成效,海洋工程项目管理效率的有效提升是海洋工程各大项目效率提升的根本和重要方法,进而使得项目建设的进度和结果受到广泛的认可,才能够使海洋工程项目更加趋于国际化,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和展现自我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章国庆。海洋工程项目管理应用与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35(4):110—111。

[2]王钊,崔纪云,刘晓利。项目管理在海洋工程中的应用及研究[J]。工程技术:引文版,,(3):214。

[3]郭志农。项目管理方法在海洋工程中的运用[J]。化工管理,2016,(28):133—134。

篇5:高中班主任学生管理效率提升策略论文

高中班主任学生管理效率提升策略论文

【摘要】本篇文章针对高中班主任提升学生管理的工作效率一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同时结合当前高中班主任学生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与笔者的自身经验总结出了几点可行性较高的应对措施,其中包括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提高师生间的思想交流频率以及利用鼓励来取代批评等等,以期能够对我国高中教学水平的提高献上笔者的一点绵薄之力。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学生管理;管理效率

一、前言

在我国当前的发展阶段中,教育的主要目标与价值就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让他们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均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增强。基于此,高中院校中的班主任也要着重注意学生管理的科学性与全面性,在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机会的同时将管理重点放在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培养上。在日后的管理工作中,班主任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专业能力,另一方面则要对当前学生管理模式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加以改善,争取运用最短的时间来将高中阶段的学生管理效率提高上来。

二、当前高中班主任学生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束缚学生思想。如今,在当前高中班主任的学生管理模式中较为常见的一项问题即为过于强求对学生思想的束缚,只是一味的去为了达成某一管理目标而忽略了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养成。此外,还有一些班主任为了能够让管理工作开展的更加顺利,经常会去制定一些硬性的班级制度,让学生必须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完全按照规矩来进行。此种方式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提高了班主任的管理力度,但也由于其制度内容太过于严苛,从而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思考能力均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制约。

(二)过于重视教育质量。由于受到了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高中班主任仍然会将升学率与考试成绩放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长此以往,班主任在开展管理工作时难免会更加偏重于教学质量而忽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针对此种情况,高中阶段的教育者应当在保证完成教学基础内容的前提下,花费中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放到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上,进而争取早日达成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教学目标。

(三)管理模式缺乏科学性。很多高中班主任都仍然采用老一套的学生管理方法,此种缺少现代性与科学性特征的管理模式不仅会让管理工作缺少应有的实效性,同时还会在学生中间带来不同程度上的负面效应。例如,在某市一所中学的教学课堂中,班主任曾发现有两名学生在上课期间交头接耳,随后便将这两名学生带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并且不由分说的展开了十分严厉的批评与责罚。通过这一例子不难看出,班主任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不仅没有做到详细的了解事情原委,而且还并不会充分的顾及到学生的情感变化与承受能力,进而让师生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对教学水平的提高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三、高中班主任提升学生管理效率的措施

(一)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可知,高中阶段中班主任的个人素质与人格魅力同教学水平的高低与否有着直接性的联系,他们的言行举止对于学生来说是极为重要且有力度的。在班主任强大人格魅力的渲染下,很多学生都会开始对自己的学习状态、人生观念与价值观念进行重新的审视,进而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更好的渠道来让自己早日成为像班主任一样的人。基于此,作为高中班主任来说,一定要在日后的工作当中不断的提高和修养自身的人格魅力,尽可能的在教学与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展现出不畏艰难、勇于奋斗以及上下求索的人生态度,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来为学生树立起优质的学习榜样,让他们可以在潜移默化的持久刺激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激发出学生积极进步、努力向上的强大学习动力。

(二)提高师生间的思想交流频率。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开始逐渐褪去中小学阶段时期的单纯和稚嫩,他们的思想与情感都开始逐渐的从简单过渡到复杂,这时候的他们不仅不希望别人来窥探自己的内心,并且还急切的想要拥有一个密闭的私人空间。在此种状态下,班主任的学生管理工作就变得愈发的困难,如果再一味的去选择传统类型的.管理模式,势必会让师生之间的隔阂变得越来越深。笔者以让老师与家长都倍感头痛的高中生早恋问题来加以分析,班主任在发现班级同学出现早恋行为后切记不可盲目去管束和阻拦,使用过激的打压方法不仅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来严重影响,而且还会让学生感觉到自尊心受到伤害,进而更加激起他们的叛逆心理。因此,教育者应当主动找到早恋的学生去谈心,运用自己仁爱的胸怀与做法来打动学生,帮助他们真理去理解早恋的弊端与不妥之处,进而一步一步的将学生重新带回到学习的正轨中来。

(三)利用鼓励来取代批评。纵观我国当前绝大多数高中班主任的学生管理现状来看,批评之声可谓是比比皆是。的确,很多班主任的初衷为的是能够利用自己严厉的批评与苛责来加深学生的反思,但是在当前的时代中,这种“严师出高徒”的教育理念也必须要做出适当的调整与改变,从而来改善学生所出现的叛逆心理。首先,班主任要善于运用鼓励的激励方式来代替批评,让学生可以在一种相对放松且更容易接受的状态中来找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进而更加虚心的听取和接受老师给自己所提出的改变建议;其次,如果班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出现的不得不去立即批评的错误,班主任也要注意对学生的批评方法,切记要严格控制自己的情绪与言行,充分保护好正处于青春期学生的自尊心;最后,针对班级中比较调皮且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来说,班主任也要经常性的去关注他们,一旦发现以这些学生有些许进步时要及时提出表扬,让他们可以感受到由表扬所带来的成就感,进而达到树立学会僧自信心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周崇山.新课改下高中班级管理工作要在“变”上突破[J].新课程(教研),10(4):197-198.

[2]杨亦青.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谈新时期高中班主任的工作技巧[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11,44(02):122-124.

[3]黄漪卉.“爱”与“严”的界限:浅谈新课程下的高中班主任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S3).

篇6:资源型央企生态效率提升模型的建立论文

资源型央企生态效率提升模型的建立论文

摘要:

资源型央企是以地理空间上特定的自然资源为劳动对象,生产制造人们生活所需的基础原材料,且由中央政府直接监督管理的国有企业。通过分析企业、产业和区域生态效率的基本内涵及3者之间的层次性关系,研究资源型央企生态效率提升机制,构建资源型央企生态效率提升的一体化模型。

关键词:资源型央企;区域生态效率;产业生态效率;企业生态效率

一、生态效率理论。

生态效率是指为了符合人类需求而使用生态资源的效率。它可表示为:生态效率=产品或服务的价值/环境影响。环境影响指的是原材料、能源的使用和废弃物的排放。目前,生态效率逐渐应用于区域和国家层面,产生了循环系统和区域生态效率指标〔1〕。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的主要目标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对自然界的影响和提高产品或服务价值。把经济效率和环境效率进行有效整合,强调经济上的效率,同时兼顾考虑环境效益,通过对产品或服务价值的提升,使生态效率值增大。

二、3种生态效率的层次性关系。

区域生态效率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共同产生的生态效率。产业生态效率是在整个国民经济的背景下,具有某种同一属性而组合到一起的企业集合的产出与投入的比值。企业生态效率着重考虑单位生产与消费对环境的影响。较高的企业生态效率意味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协同发展,从而影响从资源开发到分解处理的企业运作全过程。这样,企业便可以利用较少的能源和原材料,制造数量更多、品质更好的商品和服务,同时,把废弃物与污染能降至最低。企业生态效率的提升会直接关系到企业所属区域的区域生态效率以及其所属产业的产业生态效率。只有企业生态效率提高了,才能服务于区域生态效率和产业生态效率,最终促使两者的有效提高。反映出了三者之间的层次性关系。

3种生态效率的层次关系图可看出企业生态效率、区域生态效率和产业生态效率之间存在着“一主二辅”的层次关系,即:企业生态效率是主要核心,区域生态效率和产业生态效率辅助提升企业生态效率。在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保证下,企业通过资源、资金、技术、人才、外界支持等使企业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得以优化,这就造成了2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会促进作为企业集合所构成的产业中的一分子的企业生态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会促进作为区域集合所构成的区域中的一分子的企业生态效率的提升。与此同时,产业生态效率和区域生态效率相互渗透,产业生态效率和区域生态效率共同作用于企业生态效率,较高的产业生态效率和区域生态效率能保障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带动企业生态效益的提升。

三、资源型央企生态效率提升机制。

资源型央企对自然资源使用强度比较高,主要依靠资源的消耗来实现企业增长,以资源占有优势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依据企业生态效率、区域生态效率和产业生态效率的层次关系,要提高资源型央企的生态效率,必须注重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以及政府的主导作用,促使区域生态效率和产业生态效率相互渗透融合,兼顾三者的同步提升。

资源型央企生态效率提升机制该机制反应出资源型央企与外部资源、资源型企业、政府、竞争者、其他利益相关者发生联系,同时,还需要有基础设施、技术、人才和资金作为保证,在此环境中,从资源型央企内部、企业间以及企业外部 3个层面分析了资源型央企生态效率提升机制,其目的是保证企业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提升。在企业内部,通过标准化生产、流水线生产、价值工程等方法有效地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通过统计过程控制(SPC)与质量功能展开(QFD)等方法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通过柔性制造与敏捷制造提升企业自身对市场需求响应的速度;通过智能化和ERP 系统促进企业的有效管理;通过清洁生产(CP)与绿色制造(GM)技术,使企业的环境友好水平得以提升〔3〕。在企业间运用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虚拟企业(VE)等企业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实现企业之间的协同运作管理。在企业外部,通过生态工业系统规划、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能够实现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协同发展。

四、资源型央企。

生态效率提升的一体化模型资源型央企生态效率的提升不是一种个体的行为,在其生态效率的不断提升过程中,必然存在着与资源型央企有共同目的并且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即:区域生态效率和产业生态效率。资源型央企生态效率提升的一体化,就是在实现资源型央企生态效率最大化的同时,保证区域生态效率和产业生态效率的最大化,即三方同时兼顾,并实现获益。

1、企业生态效率、

在企业内部,通过生态文化建设来使企业的发展站在生态战略高度,使全体员工对企业的生态型发展目标有一个基本认识,了解企业文化,从而促进产业生态效率和区域生态效率的提升,进而保证企业生态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企业生态效率要求企业从资源开采、运输、制造、销售、使用、回收、再利用到分解处理全过程内,将能源和原材料的使用以及废弃物和污染物的排放降至最低。 具体地,企业生态效率可从以下3个方面来提高。

第一,减少企业资源的消耗。以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的消耗最小化为目的,增强产品的可回收性和耐久性原料的封闭循环。

第二,减少对自然的影响。主要包括减少气体的排放、废水的流出、废物的处理、有毒物质的处理和培育可持续使用的再生资源。它强调生产过程中原料转化率的最大化,可将副产品直接转化成为有用的工业原料,而非把它们变成污染物。

第三,提高产品或服务的价值。通过提高产品功能性、灵活性、模块化来提供各种增值服务,按照消费者需求,提供消费者所需的功能。

2、产业生态效率。

在某一产业内,单个企业的生态效率的提升会影响到产业内的其他企业的生态效率,由于产业是由具备相同属性而组合到一起的企业集合,所以必然会导致整个产业生态效率的提升。

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首先,由政府参与干预和扶持产业发展,政府通过制定产业政策、行业规划和行业管理,引导投资方向,指导产业中的各企业健康发展。

第二,充分利用“规模经济”,从行业的整体发展的角度出发,充分发展产业中各企业中的优势企业,对其进行合并、重组,达到规模化、技术创新规模化的程度,围绕一些核心企业,发展其相关产业,形成互补型产业集群。

第三,改善企业经营,以国家产业政策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资源、地理和企业的规模、资信、管理、技术等优势,加快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大力发展新产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依靠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

第四,努力提高技术,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健全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服务的社会服务体系〔4〕。

第五,正确处理企业竞争,企业应该在协作互补中求共赢。通过学习模仿与试错逐步寻优,借助频繁的交往和经常性的合作,实现较强的联合行动效应〔5〕。产业生态效率的高低也会直接对政府以及产业中的各企业甚至是环境产生一定的反馈作用,影响政府和产业内所有企业的行为。

3、区域生态效率。

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单个企业的生态效率的提升会影响到区域范围内其他企业的生态效率,区域中各企业的生态效率共同作用于区域生态效率,所以区域生态效率会因各企业的生态效率的提升而得到提升。

首先,政府的正确引导和有力监管。政府必须确认环境资源的产权制度,并实行可交易的产权制度,产权交易包括排污权、自然资源开发权的拍卖和交易等。同时,应该放松对原材料价格的政府控制,形成能反映资源价值的资源价格信息。自然资源开发产品即原材料的价格要反映开发过程的完全成本,放松对原材料价格的政府控制后,价格能够对资源开发者和利用者产生调节和刺激作用〔6〕。

第二,区域中各企业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将自然资源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实现自然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合理分离,建立和完善一系列有利于对自然资源进行资产化管理的经济技术条件,对待不同的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和区别对待。

第三,重视区域经济。一方面,可以利用创意产业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发展〔7〕。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五、结语。

资源型央企生态效率提升需要同时兼顾企业生态效率、产业生态效率和区域生态效率,在3种生态效率的层次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起的资源型央企生态效率提升的一体化模型,能保障企业内部、企业间、企业外部的协同发展,最终促进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同提升。

参考文献:

〔3〕桑金琰.环境友好型制造企业的协同运作与优化提升机制研究〔D〕.淄博:山东理工大学,2009。

〔4〕康继红,陈爱祖.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践与启示〔J〕.河北企业,( 10)。

〔5〕张忠德.产业集群内企业竞争与合作的博弈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0( 19)。

〔6〕蒋满元.我国自然资源开发管理制度安排的缺失与对策〔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0)。

〔7〕孙东升.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J〕.江东论坛,( 3)。

篇7:以校企合作为平台,提升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职业适应能力论文

以校企合作为平台,提升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职业适应能力论文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职业适应能力是该专业的核心能力之一,在专业课程设置、培养目标中应充分考虑这一理念。依据专业特色,实行“课堂、实验、见习、实习”“四段式”教学方式,其企业岗位能力需求为标杆,依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变化,调整教学方案、课程体系、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构建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不断提升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就业能力。

国外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最为典型的有德国双元制模式、澳大利亚TAFE教育模式、美国合作教育模式。由于国外和国内具体环境的差异,国际现有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国内旅游高等教育中直接移植应用往往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①国内高校在这方面也积极探索形成了一定的办学模式,如工学交替/岗位实习实践的浅层次实习基地式合作模式;校企联合的中层次实习就业基地合作模式;人才订单与股份合作等深层全方位合作模式。每一种模式都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的企业发展环境中适应和发展,和市场发展、企业需求有机结合。本文主要探索地方本科旅游专业在校企合作发展理念下专业的建设发展思路。

1 以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岗位技能培训为核心,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

(1)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本学年先后在11版、13版人才方案的基础上,依据学院人才培养要求及地方旅游经济发展的需求,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认真细致的修改和完善,将专业方向分为三个方向:酒店方向、景区方向、旅行社方向,并参照同类院校的课程设置,调整了课程体系,每个方向设置六门课程,使得专业培养方案方向更为细化、针对性更强,课程安排更为合理科学。

在培养方案中,以“高素质+强技能”为教学理念;以“四段式”实践教学模式为切入点;以三个培养方向为主线,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专业技能、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加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的课程比重,构建实践教学课程模块,利用导游模拟实验室、餐厅、宾馆客房实训室等校内实习基地,开展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培训。在实践教学中,要求学生从最简单、最基本的服务技能培训做起,定期进行岗位轮换,教师和同学对其工作流程进行指导评价,做到人人参与,个个过关,熟练掌握。从而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渗透与理解,并掌握前厅与客房服务、餐厅服务及管理最基本的技能、技巧,积累从业知识和提升职业技能。

(2)提高授课质量,完善课程建设。按照专业综合改革计划,2015年内本专业所有课程实现了教案、讲义、大纲、课件、试题库的建构。目前,建立两门校:级精品课程旅游政策与法规、旅行社经营与管理、3门优质课程:旅游景区管理、旅游地理学、旅游学。在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力争申请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

2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重视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提高课程教学水平

(1)多媒体授课。专业建设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积极推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多媒体授课时数超过95%,使用效果良好。

(2)邀请国内外名师、知名旅游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来校来我院兼职,定期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根据专业特点,聘请校内外专家进行动态教育和讲座。加强专业教育,通过举办名师讲座、专题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热爱学习的良好风气。

(3)积极开展学生创新思维训练,培养开拓性思维能力。通过开展创新教育报告、创新思维大赛、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课程

3 加强实践教学建设,稳定教学实践基地

(1)校内实训实验室建设:建设有旅游管理实验室、客房、前厅管理实训室、餐厅管理实训室,能保证旅游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训教学。

(2)构建学生专业技能发展平台:成立生态旅游协会,举办第三届导游模拟大赛。

(3)建立校外见习、实习基地:先后与义乌国际大厦、陕西世纪金源大饭店有限责任公司、秦始皇兵马俑景区、华山旅游管委会、骊山国家森林公园、北京市中西国际旅游行社西安分公司、中国国际旅行社西安分公司等签订共建实习基地协议,每年外出专业见习旅行社两次,景区参观2次,大四学生分别第一学期在义乌国际大厦、三亚国际酒店进行集中岗位轮训,为学生将来尽快适应工作,进行了有效的对接。加强对学生实习的过程管理,建立校企共管的机制,建立学生实习档案库,建立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考核评价制度,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表现直接与毕业鉴定、实习学分挂钩。②

(4)积极参与地方旅游资源建设。2014年7月中旬,12级旅游管理专业30名学生在专业教师带领下,参与渭南市旅游资源普查与调研,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对全市区旅游资源进行摸底,并以微博、通讯稿件等形式对渭南旅游资源进行宣传,增长了见识,开拓了视野。

4 以大赛为依托,以项目驱动,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实践能力

(1)以学生旅游团队为平台,以“导游大赛”为契机,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学生就业期望值和社会需求差异较大影响了学习动力不足,生产的产品(毕业生)质量不高——社会需求不足。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刚毕业,基本从事基层琐碎的管理工作,对学生来说,内心产生失落,如何提升学生的管理素质和管理技能,是专业培养的难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旅游管理专业利用生态旅游这个学生团体平台,开展“明日之星”导游模拟大赛,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2)和地方旅游部门合作,积极参与渭南旅游资源开发与建设,扩大专业知名度。2014年7月中旬,2012级旅游管理专业30名学生在专业教师带领下,参与渭南市旅游资源普查与调研,建立“渭你而来”微博平台,在渭南旅游网、腾讯网等平台发布每日调研通讯报告,发布景区照片,扩大了渭南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吃苦精神受到了旅游局领导的肯定,30名学生被评为旅游资源普查“优秀调研员”。通过该活动,建立了旅游管理专业和旅游局的产学研关系,为以后专业人才培养与地方旅游发展需求有机结合奠定基础。

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1)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培养双师型教师。一流的教师造就一流的学生,师资队伍的建设关系到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成败,③因此,师资是影响旅游院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旅游教育的专业队伍建设无论在数量上还是结构上都远跟不上旅游企业的迅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实践经验表明,对于从事高等院校教学工作的教师,可采用与企业签订挂职锻炼协议的办法加以培养,以丰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行业经验。为了提高教师专业技能,鼓励年轻教师通过考博、在职学习不断提升自身学历,先后安排专业教师外出学习2人次;要求所有专业教师参加教育部网络在线学习,按期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同时鼓励老师在相关企业兼职,并邀请校外专家、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来我校做专业讲座,与师生进行交流,开拓视野,提升技能。

2014年7月中旬,2012级旅游管理专业30名学生在专业教师带领下,参与渭南市旅游资源普查与调研,在为期20多天的调研摸底中,双方关系融洽,初步建立了较为良好的产学研关系,为专业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构筑了桥梁。

(2)队伍建设成效;依据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建立了专业建设团队,校内共六人,外聘旅游局专家2人,并对其进行分工,经过一年的工作建设,团队成员职业道德良好、教育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效果优良、科研成果突出,是一支合格的专业教师队伍。

相关专题 启发对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