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出国留学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李马克舟求剑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李马克舟求剑”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出国留学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共16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大学生出国留学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大学生出国留学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选择空间有了很大的拓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海外留学接受高等教育。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全球留学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人数,为272.84万余人,则增加到了357.28万余人。

近年来,我国出国留学生人数一直呈上升趋势。随着每年出国留学的人数不断增长,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留学生输出国。

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11.85万人,增加到41.39万人。在/,中国在美国留学生数达到23.56万人,占美国高校国际留学生总数的28.7%,位居世界第一,比排在第二位的印度更高出16.9个百分点。

近年来,虽然中国学生出国留学低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但出国接受研究生教育的人数仍然占有较大比例。这些出国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学生在将留学目的地的学术、文化和经济利益带回国内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也是留学目的地与我国沟通的重要形象大使。然而,虽然他们具有重要价值,但关于学生出国留学接受研究生教育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在我国却比较少。本研究目的主要有二:一是了解我国大学生出国留学接受研究生教育的需求状况;二是分析他们选择出国留学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影响因素。

二、理论框架

在国内外现有的有关学校选择的研究文献中,对高等教育选择的讨论多,对研究生教育选择的讨论少;在讨论研究生教育选择时,对一般意义上的学生选择研究生教育的讨论多,对期望出国留学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学生的选择讨论得少。因此,有必要在现有的有关个体学校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更为综合的模型,以便解释期望出国留学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学生的选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在以往的研究中,研究者曾提出过解释学生学校选择的多种模型。例如,计量经济模型(econometricmodels)强调,学生是根据他们感知的进入有关学校的成本和收益来选择特定的教育机构的。而社会学模型Sociologicalmodels)则认为,学生进入大学的需求或大学志向受社会经济地位、学生的学术能力、中学教育和性别等因素的影响。

本研究结合Hossler&Gallagher提出的学生选择大学的“三阶段”模型、Mazzarol&Soutar提出的“推-拉”模型》]和Park提出的“2-D”模型,提出了一个综合选择模型来解释大学生出国留学接受研究生教育的选择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图1列出了综合选择模型的基本内容。

该模型认为,学生选择出国留学接受研究生教育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作出出国留学的决定;选择留学目的国;选择留学接受研究生教育的机构。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愿意在大学毕业后继续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学生,首先要决定是出国留学接受研究生教育,还是留在国内接受研究生教育;在作出留学的决定后,会选择留学的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然后会选择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具体学校。当然,他们也可能在决定出国留学后,就直接选择某个学校接受研究生教育。本研究主要对学生第一阶段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在学校选择的每个阶段,学生的选择都是自我与环境互动的结果。一方面,学生的选择要受其个人特征方面的因素(如学生出国留学的动机与意愿、学术能力等影响;另一方面,学生的选择也会受到其家庭社会经济背景、亲戚朋友等其他重要因素,以及外部推-拉因素(如本国和外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研究生教育系统及机构的声誉、质量、水平等)的影响。在选择过程中,学生会受环境因素的制约,但又不是受环境影响的被动的实体,而是具有能动性、反思性的个体。环境的影响会经由学生内化之后,再反映到他们的选择之中。例如,学生对本国研究生教育的不满可能成为其选择出国或出境接受研究生教育的推动力之而学生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研究生教育的良好印象和期望则可能成为其出国或出境留学接受研究生教育的拉动力。以往的一些研究也说明,学生对学校的印象与其最终选择学校的决策之间存在关联。例如,Park发现,学生对有关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系统和高校的印象将对其选择留学目的地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Tucciarone的研究表明,学生对社区学院的印象和感知是影响他们最终的入学选择决定的最为关键的因素。但是,这种影响是通过学生这个代理者内化之后再外化,从而反映在他们的选择之中的。

三、研究数据与样本

本研究的数据是通过问卷调査获得的。问卷调査在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四地进行,包括北京、广州、武汉和西安;在每个地区,选择不同水平的综合性大学、师范大学和理工类高校3所,四个地区共选择12所高校。其中,“985”高校5所,“211”高校3所,普通高校4所;师范类高校3所,理工类高校4所,综合类高校5所。样本高校较好地反映了中国高校多样化的特征。在这些高校中,选择分别属于工程技术、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经济管理、外国语言等专业的4903名大学四年级毕业班学生进行调査。调査样本的基本特征如表1所示。从性别看,男生2239名,占45.7%汝生2648名,占54.0%(缺失16人,占0.3%)。从学科分布看,工程技术类专业学生1359人,占27.7%;自然科学类专业学生764人,占15.6%;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学生931人,占19.0%;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1400人,占28.6%;外国语言类专业学生390人,占8.0%缺失59人,占1.2%)。从高校层次看““985”高校学生人,占41.2%“‘211”高校学生1119人,占22.8%普通高校学生1764人,占36%。从高校类型看,师范类高校的学生1197人,占24.4%;理工类高校的学生1658人,占33.8%;综合类高校的学生2048人,占41.8%。从地区分布看,北京地区高校的学生1243人,占25.4%;广州地区高校的学生1161人,占23.7%武汉地区高校的学生1122人,占22.9%;西安地区高校的学生1377人,占28.1%。调査覆盖了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中不同学科的学生,因而对中国大学生群体有较好的代表性。

参与调査的学生需要完成一份名为“大学应届毕业生期望的留学学习经历调査”的自陈问卷。

该问卷共包括个人和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大学毕业后出国或出境继续接受研究生教育的意愿、选择出国或出境留学的影响因素、对本国和期望留学目的国的研究生教育的印象、期望获得的研究生学习经历等内容。本研究之所以选择大学四年级毕业班学生进行调査,是因为这些学生面临着升学还是工作的实际选择,选择继续升学的又面临着是出国或出境留学还是在国内继续接受研究生教育的选择。因此,较之非毕业班的学生,毕业班学生对调査所涉及的大学毕业后出国或出境继续接受研究生教育的意愿等内容会有更加清晰、明确和深入的感知。

四、研究结果

(一)学生大学毕业后出国或出境接受研究生教育的意愿

表2分析了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出国或出境接受研究生教育的意愿。在4685名作出了明确选择的学生中,有44.3%的学生在大学毕业后希望出国或出境接受研究生教育,这说明大学生在毕业后出国或出境留学的意愿是很高的。

表2大学生毕业后出国或出境接受研究生教育的意愿

(二学生出国或出境留学期望选择的目的地表3列出了学生选择的希望留学接受研究生教育的.目的地。从中可见,在选择留学目的地的数据完整的4438名学生中,选择美国的学生占42.5%,选择英国的学生占17.3%,选择澳大利亚的学生占12.9%,选择香港的学生占12.6%。这些国家或地区是希望出国或出境去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学生比较理想的留学目的地。除新加坡达到6.6%,曰本达到5.7%之外,学生选择其他国家和地区作为留学目的地的比例都低于5%。此外,大约有11.2%的学生选择的留学目的地国家或地区不止一个。

学生期望的选择格局与学生实际的选择格局是比较接近的。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20中国学生选择的留学目的地中,排在前五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美国、澳大利亚、曰本、英国和韩国H。这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学生选择意愿的客观性。

(三)学生选择出国或出境接受研究生教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1.个人因素对学生留学意愿的影响表4分析了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成绩、所学外语的书面表达与写作水平以及口头表达水平等部分个人因素对其选择出国或出境接受研究生教育意愿的影响。PearsonChhSquare检验的结果表明,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成绩、所学外语的书面表达与写作水平以及口头表达水平对学生的留学意愿具有显著的影响。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成绩越好,所学外语的书面表达与写作水平以及口头表达水平越高,学生出国或出境留学的意愿越强烈。

2.家庭因素对学生留学意愿的影响在进行问卷调査时,我们向学生询问了家庭的经济支持、家庭提供的信息以及家庭的期望等因素对其选择是否到海外接受研究生教育及其留学的国家或地区、城市、大学与专业等方面的影响。学生的回答从“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共分为6个等级,分别赋值1-6分。表5比较了家庭经济支持等因素对本科毕业后希望出国或出境接受研究生教育和不希望出国或出境接受研究生教育的两组学生选择是否到海外接受研究生教育以及留学的国家或地区、城市、大学与专业等方面的影响情况。检验的结果表明,家庭经济支持等因素对学生的留学选择具有显著影响。较之本科毕业后不希望出国或出境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学生,本科毕业后希望出国或出境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学生

更认同家庭经济支持等因素对其留学选择的影响。

3.大学生对中国研究生教育的不满意程度对其留学意愿的影响

如前所述,学生对本国研究生教育的不满可能是其选择出国或出境接受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推动力。为了检验两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调查了大学生对国内研究生教育有关方面的不满意程度与其留学意愿之间的联系。学生对国内研究生教育某个方面的不满意程度,如“国内接受研究生教育的机会少”,在本研究中用学生对该陈述的同意程度表示。学生的同意程度分为“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6个等级,分别赋值1-6分。因此,学生对国内研究生教育某个方面陈述的评分越低,说明学生越不满意该方面。表6列出了分析的结果。

从表6可见,大学毕业后希望出国或出境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学生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不满意程度要显著高于大学毕业后不希望出国或出境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这一结果表明,我国大学生对本国研究生教育的不满意程度与其留学意愿之间存在显著关联。也就是说,学生对我国研究生教育越不满意,他们越可能倾向于选择出国或出境接受研究生教育。因此,大学生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不满是促使他们本科毕业后出国或出境接受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推动力。

在表6第2栏,我们列出了学生对本国研究生教育的不满意程度,并按不满意程度由高到低进行了排序。从中可以看到,缺乏创新性和国际化的高质量研究生教育,没有机会接触良好的研究设施和条件,找

不到高水平的导师,在国内接受研究生教育后就业前景不明确,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少,长期的经济收益低,

国内研究生入学考试竞争激烈,奖学金等资助数量少,这些因素是导致我国大学生对本国研究生教育不满的重要原因。

4.学生选择留学国家或地区的影响因素分析为了进一步分析学生选择留学国家或地区的影响因素,在问卷调查中我们设计了32项有关学生对留学目的地社会文化偏好、学习成本效益、留学信息获取渠道、留学目的地教育水平与入学要求等因素对学生选择留学国家或地区的影响。表7列出了因素分析的结果。在进行因素分析时,本研究以特征值Eigenvalue)大于1作为提取因素的原则,以主成分分析方法(principalcomponents)并应用最大方差(varinax)方法进行旋转提取因素。如果一个项目在两个因素上负荷都大于0.55,因其在因子归属上存在的冲突,在因素分析中将删除这个项目。基于此,“专业/学位在国际上的地位和认可度”、“研究生教育质量和声誉”、“师资水平”这三个项目在因素分析中被删除。从表7可知,29项影响学生选择留学国家或地区的项目可以概括为5个因子,根据每个因子所包含的题目,可以将它们分别命名为“信息来源”、“文化生活”、“成本效益”、“教育水平”和“入学机会”这5个因子累计可以解释的方差达到68.98%。

5.学生留学意愿的逻辑回归分析为了进一步分析学生选择留学国家或地区的影响因素,我们以学生留学意愿大学毕业后希望出国或出境接受研究生教育赋值为1,不希望出国或出境接受研究生教育赋值为0)为因变量,以学生的性别、学习成绩和英语能力等个体因素,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因也显著高于母亲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学生;父亲职业为经营管理人员、一般办事人员的学生,其留学意愿显著低于父亲职业为政府及事业单位管理干部的学生;母亲职业为专业技术人员、一般办事人员和其他职业的学生,其留学意愿也显著低于母亲职业为政府及事业单位管理干部的学生。

从学校教育因素看,学生就读的专业对其留学意素对学生的留学意愿则没有显著影响。愿具有显著影响: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留学意愿要在综合考虑个体因素、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因素、显著低于工程技术类专业的学生。学校类型及层次因学校因素和学生选择留学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因素时,学生选择留学国家和地区影响因素中的成本效益、教育水平、入学要求等因素仍然对学生的留学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学生越认为这些因素重要,其留学意愿越强;而信息来源、文化生活因素对学生的留学意愿不再具有显著影响。

五、结论和建议

本研究应用对中国北京、广州、武汉、西安四地不同层次、类型高校大学毕业生的调査数据,分析了中国大学毕业生的留学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大学毕业生有很强的出国或出境留学接受研究生教育的需求,有44.3%的学生在大学毕业后希望出国或出境接受研究生教育。学生的留学意愿受学生自我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成绩等学术成就因素、家庭背景因素、就读专业等因素对留学意愿都有重要影响。学生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不满意程度与其留学意愿之间也存在着显著联系:学生对我国研究生教育越不满意,他们越可能倾向于选择出国或出境接受研究生教育。学生选择留学目的地时,该国家或地区研究生教育的成本效益、教育水平、入学要求等因素对其留学意愿也有重要影响。

了解中国大学毕业生出国或出境接受研究生教育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可以为国外或境外研究生教育机构更好地设计招收中国学生的策略,以及为中国留学生提供更好、更优质的研究生教育提供重要参考,也对改进和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学生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不满对其留学意愿具有重要影响。如何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创新性和国际化水平,为学生接触良好的研究设施和条件提供机会,培养高水平的导师,提升研究生教育的成本效益等,是发展我国研究生教育、提升我国研究生教育竞争力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

篇2:三因素影响大学生择业意愿

昨天,由复旦大学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所长胡君辰教授领衔的课题组,公布了关于影响上海大学生择业意愿的环境因素的研究成果,

三因素影响大学生择业意愿

研究发现,大学生的择业意愿主要受三大因素影响:环境因素、个体客观因素和个体心理因素。而且研究发现,改善环境因素对于有效地指导大学毕业生正确择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成学生愿意考虑西部就业优惠政策

课题组通过对12所部属院校、地方性院校、职业院校的两千余名学生的问卷和访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地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希望到西部大开发地区与人才紧缺经济落后的边远地区工作的大学生分别仅占总被访大学生的4.98%和3.48%。其中有50%以上的学生愿意选择到沿海城市工作。愿意把内陆省会城市作为理想就业地域的学生也有20.44%。愿意到西部开发城市(西安、成都、重庆)的学生占到10.39%。

虽然愿意到国家急需人才的边远城市或农村地区就业的大学生只占到调查人数的5.70%,但是开发大西部背景下的就业优惠政策、二三线城市的人才引进政策都影响着大学生的择业意愿。在被问到“会不会把西部开发人才引进政策作为择业的考虑对象”时,有10%的受访学生表示愿意考虑。

逾八成上海大学生看重行业发展前景

行业的发展前景成为大学生择业的重要考虑因素。81%的上海大学生认为产业未来的发展性重要或者非常重要,

而且许多学生都表示,工资收入高低,也是他们考虑进入什么行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问卷调查中,研究者特别把“福利待遇”、“薪资与奖金”、“提供社会保险”三项定义为职业的物质回报性。结果显示,上海大学生对职业物质回报性重要程度的认知程度很高。76.1%的同学认为福利待遇重要或者非常重要;84%的大学生认为薪资和奖金重要或者非常重要;73.6%的大学生认为在择业的过程中用人提供社会保险重要或者非常重要。

本次调查显示,上海大学生非常青睐跨国企业,其中外商独资企业排在第一位,其次是中外合资企业。但是近年来国家公务员工资的上调和国有企业的改制,许多优秀的大学生也愿意将 机关和国有企业作为自己就业的首选,把这类单位作为首选的学生比例与选择外企作为首选的相差极小。

职业指导员作用仍然没完全发挥

调查还发现,大多数学生在择业时会首先选择父母作为主要参考意见的来源。职业指导员对大学生择业所能起的作用微乎其微。一个原因是大学毕业生对职业指导员的存在与角色定位认识模糊。但是访谈也显示,大学生非常希望能够从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获得性格测试、职业测试或者职业、心理咨询等方面的专业和个性化服务。

由此可见,就对大学生择业的影响而言,父母、朋友、学长、年长的亲戚对大学生的择业影响程度最大,而老师、企业的工作人员、职业指导员等对学生择业的影响相对前一个群体要弱一些。

调查也显示,女性对工作的发展性认知高于男性,在择业的时候受的影响更大。这一结果反驳了“男性希望获得更大的事业发展空间”这一成见。

篇3: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1多元价值观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1.1不成熟性与可塑性

现代的大学生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社会实践知识比较匮乏,对社会的复杂与生活的艰辛估计不足,其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对社会适应性差,常常表现出情绪化、极端化、人格障碍等不成熟的心理健康现象,这表现出大学生心理不成熟现象。但是大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校期间我们高调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人生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能使大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在工作岗位上游刃有余,当面对挫折,能用一个正确的姿态去解决问题,表现其非常成熟的一面。

1.2多样性和复杂性

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也有很多问题,比如对生活的适应性,情感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就业问题,每个问题处理不好,都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现在很多大学生毕业就失业,尤其对一些985高校的一些大学生,心理根本承受不了,必须加强正确的心理疏导,情感问题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由此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1.3矛盾性与困惑性

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和网络、视频等现代传媒而产生现代功利性的价值观和网络价值观,必将对大学生原有的价值观念产生较大的冲击,这就要求大学生有较深刻的辨析能力,否则大学生在心理抉择的过程中很可能迷失方向,产生矛盾和困惑的心理。是‘见义勇为’还是‘见死不救’,社会上道德价值观这种格外引人关注而又无休止的争论,存在于当代大学生中。”

1.4不稳定性和易变性

大学生的.年龄是一个不成熟的年龄,这个年龄段的人具有很高的心气,一旦受到挫折,心理会产生很大影响,不能正确解决会影响这个人的一生。其心理健康具有不稳定性和易变性,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会很快解决其问题,心理会更加阳光。

2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互动

2.1国家与社会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宣传

(1)加强宣传力度。利用新闻媒体,互联网、文艺作品等大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每个大学生都要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树立正面典型。对一些社会雷锋精神等要积极宣传,树立一批正面典型,比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等等。对这些正面典型案例,有条件让其宣讲团到学校给学生宣讲,在心灵深处理解。

2.2高校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互动

(1)转变观念,高度重视两者的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中就包含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今后高校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把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共同教育学生。(2)创新两者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大,传播媒体及互联网等为我们更新两者结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以及提高教育效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3)注重培养两者结合的高素质教育人才。在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同时,要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让二者同等重要,培养出社会认可的高素质人才。

3总结

大学生的价值观多元化,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取向指明了方向,同时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使二者同等重要地位,现在社会也需要二者结合的高素质人才。

篇4:影响大学生创业者因素论文

影响大学生创业者因素论文

【摘要】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有许多,本文认为可分为四大因素:激励因素、阻碍因素、能力因素和环境因素,并通过调查问卷,对四大影响因素作因子分析,以期为以后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个简便有效的基础,也为高校促进大学生创业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

【关键词】创业 大学生 因子分析

一、文献综述

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创新存在于:新产品和服务、新生产方法、新原材料、新组织方法、新市场。同时他还认为,真正有价值的创业机会来源于外部环境的变革,这些变化使人们可以做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或使人们能够以更有价值的方式做事。

Kolvereid和Isaksen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创业者所具备的能力进行研究,其中对18个测量项目进行提炼,获取了四个维度:机会识别、投资关联性、冒险和经营管理。

范巍和王重鸣探讨了个体的个性特征以及环境、背景等因素对其创业倾向的影响。研究的结果表明,创业倾向与个人特征(如外向性、责任认真性、经验开放性和自我功效感)、环境因素(如创业成就感、仓业经济回报)以及背景因素(如学历、专业、年龄、家庭结构等)有关。

李永强采用多变量测量方法将创业意愿分为责任性承担与非责任承担意愿,并且用主观规范、创业态度、感知行为控制三个变量来探讨其对中国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创业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到创业意愿的标准路经系数分别为:0.430、0.289和0.136。

马淑文对浙江省大学生创业者进行了调查,对影响创业的九大因素进行排序,实证结果表明,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关键因素依次是:商业机会,包括市场需求和获利能力分析;创业团队,包括创业带头人和团队的整体素质;流动资金的充裕性以及其他财务、资产等创业资源。

二、大学生创业的四大影响因素

本文通过对文献的查阅、综合,结合对大学生的访谈、调查,总结出对大学生创业影响比较大的四个因素:激励因素、阻碍因素、能力因素和环境因素。这四个因素共同作用,对创业意识产生影响,其相互作用见图1。

1、激励因素

激励因素是鼓舞大学生创业的动力来源,是正面的力量。可以让学生产生创业的冲动,促成创业行为的发生。本文对激励因素设有十项:自己当老板、实现梦想、挑战自我、满足成就感、挣很多钱、提升社会地位、解决个人就业、自己支配时间、掌握自己的命运、为社会做贡献。

2、阻碍因素

阻碍因素是对创业的阻力,会迫使大学生放弃创业的念头。本文列出以下十项:创业风险大、未来无保证、担心负债、害怕失败、信心不足、困难太多、缺乏合作伙伴、缺乏资金、难以坚持、缺乏好项目。

3、能力因素

能力因素是大学生创业的个人素质要求,有先天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培养和锻炼。本文认为有十一项: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心里调节能力、洞察力、乐观情绪、人际交往能力、领导能力、冒险精神、创新能力、专业能力、合作能力。

4、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大学生创业的土壤,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其它三个因素,是不可或缺的。本文列有十二项:实习(打工)机会、有指导老师、有创业课程、校方提供启动资金、有风险投资商、获得家庭的资助、获得家人的鼓励和指导、社会对创业的.鼓励、校园文化对创业的鼓励、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国家的经济形势、毕业生的就业形势。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信息,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降维因子分析对影响因素进行归类。

问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大学生基本情况调查,项目为:性别、家庭所在地、直系亲属是否有经商、对创业的兴趣、毕业后创业的可能性。后两项为5分度量(5分代表最强烈,1分代表最不强烈)。前一部分主要是想了解性别、家庭所在地(城市或农村)、家里是否经商等方面对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是否产生显著影响。第二部分是四个因素的调查,仍为5分度量(5分代表最强烈,1分代表最不强烈),给每一个因素下的项目赋分。收集数据后采用因子分析,通过降维进行归类。本次调查的对象是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其发放调查问卷94份,全部回收,均为有效答卷。

四、数据分析

1、描述性统计分析

(1)性别因素的影响。采用levene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测量性别因素对创业兴趣以及创业可能性的影响,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对创业兴趣的t检验统计量的显著性概率sig=0.000<0.05,因此可以认为男女生在创业兴趣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同样的,对于毕业后创业的可能性分析,t检验统计量的显著性概率sig=0.004<0.05,因此男女生在毕业后创业的可能性上也有显著性差异。

由此可见,性别差异对于学生创业的兴趣以及毕业后创业的动机有着显著的影响,男生相比较而言有着更加强烈的创业愿望。这样的结果也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一般中国的社会观念倾向于男性负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要求在社会上获得成功,并以此作为衡量标准;而对于女性则更多要求家庭上的美满。所以男性更有通过创业实现社会认可的强烈欲望。

(2)家庭所在地的影响。通过相同的统计方法,可以得到家庭所在地所产生的影响(见表2)。

由表2可知,创业兴趣的t检验统计量的显著性概率sig=0.052>0.05,所以家庭所在地对创业兴趣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同样,在毕业后创业的可能性上,t检验统计量的显著性概率sig=0.054>0.05,因此认为在毕业后创业的可能性上也没有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学生来源于何处并不会对其创业兴趣和可能性产生重要影响。

(3)直系亲属是否经商的影响。同样在此方面作统计分析,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两个t检验统计量均小于0.05,说明在这两个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亲属中有经商的学生比没有的学生,有着更大的创业兴趣和可能。亲属中有人经商,会对学生从小就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榜样的效应,同时还能对学生提供商业的知识和经验,方便其创业。   2、激励因素分析

对激励因素的10个因子进行因子分析并分类,结果见表4和表5。

从KMO的检验结果来看,该因素基本上可以作因子分析。10个因子可以降维为4个因子。其中自己支配时间、为社会做贡献、掌握自己命运、解决个人就业、提升社会地位可以归为一类,称之为工作保障因子;挑战自我、实现梦想、满足成就感可以归为一类,称之为自我实现因子;第3个是挣很多钱,可以归为金钱因子;第4个是自己当老板,可以归为当老板因子。由此可以看出,在激励因素中,对金钱的渴望和对成为老板的渴望占有显著的地位,成为最重要的因子。

3、阻碍因素分析

对阻碍因素的10个因子作因子分析。结果见表6和表7。

从KMO的检验数据来看,阻碍因素适合作因子分析。共能归纳为2个因子:前4个因子创业风险大、未来无保证、担心负债、害怕失败可以归为一类,这些都是由创业自身所带来的,具有内在规定性,所以可以称之为固有风险因子;后6个因子可以归结为一类,它们涉及的主要是对创业所给予的支持,所以可称之为支持风险因子。任何创业都有其固有的风险,这是人们创业的主要障碍,而缺乏创业支持是人们创业时必须克服的另一个大障碍,前一种障碍人们都有意识,而后一种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比较难以把握,所以更加难以逾越。

4、能力因素分析

能力因素列有11项,同样作因子分析,结果见表8和表9。

根据KMO检验可知,该因素适合作因子分析。11个因子可以归为3类。前5个因子可以归为一类,它们表现出积极主动的情绪和行为,可以称之为亲和能力因子;其后的4个因子可以归为一类,称之为领导开拓能力因子;最后2项可以归为学习获得能力因子。从这三类因子可以看出对创业者能力的要求,首先要创建一支创业队伍,汇集志同道合的伙伴,这要求有洞察了解人性的能力,相互合作、包容的心怀,将他们凝聚成一个有所作为的团队;然后要有前瞻性,向这个团队指出前进的方向,将他们的思想统一,面对风险也毫不动摇,努力达成目标;这些能力并非天生的,都是靠后天的实践逐步获得培养出来的,所以学习能力(既有对书本知识的学习,也有在实践中的学习)是创业者必备且最为关键的。

5、环境因素分析

环境因素共有12个因子,作降维分析,结果见表10和表11。

KMO的检验数值为0.79,适合采用因子分析。环境因素可以归为3类因子。前4个因子可以归为一类,称为社会经济环境因子;其后5个因子可以归为一类,称为人文环境因子;最后3个可归为一类,称为资本供给因子。环境因素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很大,对上面的3个因素都发生作用。社会经济环境因子直接影响大学生未来创业的经商环境;人文环境因子体现了学校和家庭对学生创业的鼓励与支持;而资本供给因子是学生实现创业行为必备的资源环境。

五、结论

1、基本情况

男女生在创业的兴趣方面具有显著差异,男生的创业兴趣明显比女生高。这可以看出文化的价值取向对此产生的影响。其实有许多创业项目对女性而言是有优势的,尤其是针对女性消费者的产品和服务,因此有必要注重对女生创业意识的培养,鼓励她们勇于创业实践。在地域方面,城市和农村的学生无显著差异,说明现今资讯的发达,人员的流动,使得城乡差别在此已无显著影响。家庭成员是否经商对学生的创业兴趣有显著影响,家中有经商的学生其创业热情更大,说明家庭的熏陶对学生的影响是很重要的。

2、激励因素

激励因素被归结为4个因子:工作保障因子、自我实现因子、金钱因子、当老板因子。其中后2个因子表现突出,反映了当前社会的价值取向,以金钱衡量成功,以当老板衡量社会地位。这成为对大学生创业最直接显著的推动力。

3、阻碍因素

阻碍因素被归为2类:固有风险因子、支持风险因子。创业肯定有风险,走这条路必定要付出更多的辛苦,所以创业的人比找一个工作、求一个饭碗的人要少得多。固有风险与支持(系统)风险是相联系的,支持系统的强大不仅能降低支持风险,而且也能有效地降低化解固有的风险,从而降低阻碍因素的作用。所以如何提高自己的信心,如何寻找合作伙伴,如何培养自身的毅力,这些都是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所应考虑的。

4、能力因素

能力因素归纳为3个因子:亲和能力、领导开拓能力、学习能力。其中学习能力最为重要,大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不仅仅是对书本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更多意味着要在干中学,从他人身上学习,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有意识地培养锻炼其它能力,尤其是领导和前瞻能力,以一颗创业的心来观察周围的世界,学习发现商机,调查市场,了解消费心理,整合各类资源,为以后的创业打下基础。

5、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有3类:社会经济环境、人文环境、资本供给。大家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是基本相同的,而人为环境则有较大差异。人文环境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家庭环境,涉及家人的关心和资助;另一类就是学校环境,包括开设创业课程、老师指导、实习机会等。笔者通过有关大学生创业动机的研究发现,创业课程和校园创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产生创业动机的影响最大。这说明人文环境因素对大学生的创业行为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在此方面校方和老师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很多,相互之间作用复杂,每一个因素又有众多因子,所以本文对这些因子进行降维分析,简化结构,探析它们内在的相互关联性,也为以后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创造了条件。同时这些分析也对学校在大学生创业方面的工作有指导意义。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创业,创造更多的创业实践机会,开展创业竞赛,帮助学生编写创业计划书,选择优秀的创业计划,给予资本资助,促进学生实现创业梦想。而老师还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专利、课题等资源,组建一个创业团队,带领学生一起创业,共同发展。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知道,大学不只要向社会提供合格的专业人才,更要培养出未来的创新领导者。

【参考文献】

[1] Schumpeter J.A. 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An inquiry into profits credit,interest and the business cycle[M]. Cambridge M.A:University press,1934.

[2] Kolvereid L,Isaksen E. New business start-up and subsequent entry into self-employment[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1(6).

[3] 范巍、王重鸣:创业意向维度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J].人工效学,2006(12).

[4] 李永强:基于TPB模型的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软科学,(5).

[5] 马淑文:大学生创业关键因素的实证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3).

篇5:二孩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调查报告论文

二孩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调查报告论文

一、二孩生育意愿的基本情况

我区符合二孩生育条件的初婚家庭中,扣除病患、结扎等特殊情况,有生育能力的育龄家庭共计48093个。在这些家庭中,育龄妇女为30岁以下的家庭有5993个,占符合条件的育龄家庭的13%;30-35岁的家庭有10703个,占符合条件的育龄家庭的22%;36-40岁的家庭有11025个,占符合条件的育龄家庭的23%;40岁以上的家庭有20372个,占符合条件的育龄家庭的42%。我们将有生育条件的家庭按育龄妇女年龄进行比例抽样,共抽取500个家庭进行问卷调查。

在被调查的家庭中,有生育意愿的占调查总数的16%,没有生育意愿的占调査总数的63%,不确定的占调査总数的21%(如图)。

生育意愿随育龄妇女年龄影响很大,年龄越大生育意愿越小。不同年龄段的家庭中,30岁以下的家庭,有生育意愿的占该年龄段家庭的35%,没有生育意愿的占38%,不确定的占27%;30-35岁的家庭中,有生育意愿的占24%,没有生育意愿的占44%,不确定的占32%;36-40岁的家庭中,有生育意愿的占15%,没有生育意愿的占66%,不确定的占18%;40岁以上家庭中,有生育意愿的占3%,没有生育意愿的占88%,不确定的占9%。(如图)

二、影响生育意愿因素

1、从受教育程度看,受过高等教育的家庭的二孩生育意愿要高于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家庭。在有生育意愿的家庭中,受过初中及以下教育为9%,高中教育的30%,受过大学及以上教育的有61%;没有生育意愿的家庭中,受过初中及以下教育的占20%,高中教育的占42%,大学教育及以上的占38%;在不确定生育意愿的家庭中,受过初中及以下教育的占12%,高中教育占35%,大学及以上教育的占53%。

2、从职业分类看,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生育意愿要高于其他职业。而企业职工的生育意愿最低。在职业分类中,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的二孩生育意愿最髙,为23%,其次是个体工作者、无业人员和企业职工,所占比例分别是19%、15%和14%。没有生育意愿的职业分类中,企业职工排名最高,为67%,其次是无业人员、机关事业单位和个体工作者,所占比例为64%、59%和56%。

3、从家庭收人看,生育意愿受家庭收入影响明显,在相同收人层次中,收人高的家庭选择“想生”的比例高于“不想生”,而收人最低的家庭犹豫度最高。在接受调查的家庭中,收人低于5万的家庭占38%,收人5-10万的家庭占46%,收人10-20万的家庭占20%,20万以上的仅占1%。由于家庭收人问题较为敏感,所以这个数据应低于实际水平,但能够较真实地反映不同收人水平的生育意愿。

在调查的有生育意愿的家庭中,收人小于5万的家庭占26%,5-10万的家庭占44%,10-20万的家庭占29%,20万以上的家庭占1%;在没有生育意愿的家庭中,收人小于5万的家庭占35%,5-10万的家庭占47%,10-20万的家庭占1*7%,20万以上的家庭占1%;在选择不确定的家庭中,收人小于5万的家庭占37%,5-10万的家庭占42%,10-20万的家庭占21%,20万以上的'家庭没有选择。

4、“为大宝”是选择生育二孩的主要原因。选择“有生育意愿”和“无所谓”的调查者中,有86%的调查者选择“给大宝一个伴,利于大宝性格培养”作为选择生育的原因之一。33%的调查者是因为自己喜欢孩子选择生育,31%的调查者是因为多孩多保障选择生育,18%的调查者是因父母意愿选择生育。

三、存在的问题

1、扎堆生育考验社会公共资源的承受能力。系农历羊年,有属相偏好的的人群会选择提前或者推迟生育,政策放开后,有政策预期的,特别是年龄偏大的群众会选择在生育,预计20出生将会有爆发性增长。在生育高峰年,医疗机构的孕产资源、孕婴行业的服务资源以及后期的教育资源等种种资源分配紧张的问题都将考验正常的社会秩序。

2、二孩生育的配套服务和保障机制不完善。在本次调查中,74%的调查者因无人照看孩子而选择不再生育,80%的调查者希望社会提供更多更优惠的0-3周岁的托儿服务;76%的调查者希望增加看护假。在影响二孩生育意愿的诸多因素中除了年龄、经济因素外,社会配套服务和保障机制的不完善更是影响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

3、“想生”但不能生和不敢生的问题。在本次调查中,育龄妇女年龄在40岁以上家庭有20372个,占符合条件家庭的42%,这个数据是排除已知的绝经或手术失去生育能力的家庭,但疾病或其他因素影响生育效果的情况未知。选择因育龄妇女年龄过大而没有生育意愿的占调查总数的45%。年龄偏大的家庭会担忧生育能力和生育效果,也是现实存在“想生”却不能生和不敢生的问题。

四、做好二孩政策实施保障工作的建议

1、随时做好政策咨询和办理工作。卫计部门随时提供政策咨询,一旦政策可以实施,要广泛宣传并做好各项手续办理工作。本次调查有意愿生育的家庭中,希望马上怀孕的占近65%,在政策实施后将会有一个手续办理髙潮期,要提前做好预测和准备工作,保证快捷方便。

2、提供全面的孕产期服务。卫计部门应根据出生预报,提前做好规划,提高产科门诊和病房的接待能力,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流作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设立专业的服务机构,方便有需求的育龄群众随时咨询访问,服务机构孕期随访工作也要做全做细。特别是希望马上怀孕的人群中涉及到相当一部分的高龄产妇,对高龄产妇要建立一套专门孕前、孕中的检査方案,对每一位高龄产妇要独立建档,提高随访密度,加强保障服务力度。

3、提供更多更优惠的托儿、育儿机构服务。祖辈帮忙带孩子一直是我区的家庭养育传统,现政策放开,很多家庭的祖辈年龄已大,无法胜任带孩子的工作。我区现在0-3周岁的托儿机构几乎空白,政府可推出或鼓励社会推出更多优质优惠的服务机构解决这一问题。

4、相关部门可信息共享,协调联动,做好保障工作。劳动人事部门要提前做好行业指导和就业培训,向社会输送更多保姆、月嫂、育婴员等专业服务人员,保障需求;物价部门要监控“婴儿潮”概念商品和服务的价格,防止漫天要价,保障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教育部门要根据出生情况,预测生源,做好弹性应对,对于生源陡增的年份,要做好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的配备,保障正常的教育秩序。

篇6: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一、前言

自主学习的能力其实就是通过主观、自觉地学习所形成的能力,和传统机械的接受式的学习情况不同,是社会发展所推行的、真正需要的学习状态和能力。其不仅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可以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深入研究,获得更多的研究成果,提高自身的发展能力。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受到了较大的影响。本文就当下的新媒体环境进行分析,提出了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问题,并提供了一些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建议。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影响的现状

大学生作为新媒体的最先体验者,在生活习惯以及学习方式等方面的表现,都是对新媒体时代相关特点的最好体现。国家相关部门也认识到了新媒体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于是制定了相关的文件以促进大学生的思想进步。既要求教育与新媒体相结合,也要求在新媒体环境中规避不利因素的影响,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管理和服务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新媒体是依托计算机等先进的技术进行信息传播的巨大网络体系,具有传播快捷、信息容量大等特点。新媒体凭借形式多样的优势完全可以成为教学工作中起到积极作用的辅助工具,成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为大学生的自我发展提供广阔的前景和丰富的空间资源。新媒体的发展特点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又因为自身的复杂性和相关措施不完善,以及实际环境的影响等,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受新媒体影响的问题

新媒体环境的复杂性使得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经过相关调查和分析,笔者发现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自主学习的环境复杂化

由于缺乏及时的引导和相应的发展规范,新媒体环境受到许多不利的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中,新媒体中存在不良信息泛滥的问题,不仅扰乱了信息传播秩序,还对人们正常使用新媒体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另外,新媒体在信息管理和控制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大学生在寻找自主学习材料的过程中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干扰,不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随着现实世界的虚拟化以及文化的跨界传播,信息鱼龙混杂,其影响力不断扩大,大学生自主学习环境日益恶化和复杂化。

(二)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高校教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体,所以高校教师对新媒体是否熟悉以及能否熟练运用都会影响到具体的教学质量以及对大学生的能力培养效果。但是当下许多高校教师仍然坚持采取传统的方式,跟不上新媒体发展的步伐,对新媒体的认识不够深刻,没有全面掌握新媒体技术。如果高校教师不能在新媒体环境中不断提升自己,又怎么能充分发挥引导学生的积极作用呢?所以,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实际意义。

(三)实现有效学习的自主平台较少

新媒体中充斥着各种信息和内容,大学生要想找到一个有效的自主学习的平台有一定的难度。在新媒体环境中掌握相关知识是必然要求,但是很多平台的内容都存在乱、杂、差的问题,能实现自主学习的平台不多,且在内容质量方面也不符合相关的要求。

(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淡薄

学生的自主学习应该是主动的,但是中国的教育体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大学生习惯了被动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大学生自主学习遇到了一些阻碍。应试教育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持久性,所以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难度较大。如果大学生不摆脱被动学习模式的影响,那么整个大学阶段就会处于茫然的状态。所以,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新媒体环境的特点具有实际意义。

四、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影响的建议

为了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效率,增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相关能力,解决相关问题就成为不断向前发展的前提条件。笔者通过分析具体问题以及研究相关资料,提供以下几点建议:

(一)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大学生的空闲时间较多,这为大学生不断增强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同时,大学生在生活中也容易受到各种诱惑,从而沉迷于不利于自身发展的活动中。他们虽然知道参与某些活动会带来不利的影响,但是却无法控制自己。其实养成好习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习惯,避免不良习惯对自己造成负面影响。例如,在利用网络学习知识时,就要杜绝在学习时间打游戏,制定了相应的学习措施后就要尽可能地认真执行,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后,便能产生持久的影响。

(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教师自身的能力也要有所提高,要能跟上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步伐,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将各种新媒体技术应用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同时提高学生对新媒体的认知能力和使用能力。利用新媒体开展教学工作后,对课堂笔记等的检查频率就应该大大降低,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开展自主学习,让他们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获取相关资源,这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结语

当前已经步入新媒体时代,各种移动终端几乎成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标配,使用手机移动终端和电脑为主要载体的新媒体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新媒体不仅给学生带来了海量的信息,同时还具备信息交流便捷等优点,但它也给大学生自主学习带来了诸多挑战。新媒体为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一种新模式,为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条件,所以在新媒体环境下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曹东波.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英语视听说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4):180-181.

[2]曹东波.新媒体环境下90后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J].企业导报,(10):173.

[3]吴伏英.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调查与引导策略研究[D].扬州大学,2015.

篇7:澳洲留学影响就业因素论文

澳洲留学影响就业因素论文

1、专业

在澳大利亚是否有某些专业容易找到工作?这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很多人都希望留学后能够移民澳大利亚从技术移民提名的'职业打分中可见会计、护士、计算机lt类、工程、中小学教师、翻译、厨师、机械维修等专业都可以拿到最高的60分,这说明这些专业是澳大利亚目前需求量比较大的。但按照供求关系的原理,热门专业报读的人很多,将来的竞争也会很大,而且说不定会成为就业的冷门。

2、冷门

如某段时间大家都一窝蜂学会计,毕业的学生越来越多结果会计岗位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反过来说,有些冷门专业因为学生不多,说不定就业还比较容易。

如果回国发展主要的竞争对手是国内毕业生或者是海归派,外语优势不见得就一定明显。这时就需要证明你能给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如你的国际化眼界,你拥有的全球通用标准化技能,你在国外的网络和渠道这些会让你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你会因为你的国际化思维方式和专业从业态度而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3、心态

在国外,留学生毕业后找工作的主要竞争对手是澳大利亚本国人和其他国家的留学生。在职业竞争面前,英语过硬与否是竞争获胜与否的必要条件。如果你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比其他留学生强,那你的职业竞争优势就很明显。如果你在同等职业竞争力下还能接受较低薪水,那么,你很容易在职场上胜出。

4、运气

此外有时候运气也很重要。在找工作时正好有公司在招聘或者学校安排的实习项目使你有机会进入某家企业,或者平时认识某个朋友,如上课的教授或同学等,甚至是参加某个职业协会早餐时结识的一个ceo他(她)帮你介绍了一个就业岗位,这要比你一家一家投简历机会大得多。

所以建议留学生们在国外读书时要尽量多地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社会活动。因为除了学业建立好自己的网络对未来的就业很重要。

篇8:大学生户外运动参与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户外运动参与影响因素分析

户外运动本身风险系数高,学生群体经济理论弱以及户外运动组织松散等因素制约着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为了更好地在大学生中开展户外运动,应该在高校设立专门的`机构进行户外运动的教学和管理,并提供可以租借到的装备解决学生购买不起相对昂贵的户外运动装备的问题.

作 者:李萍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体育艺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28 刊 名:科教文汇 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 年,卷(期): “”(23) 分类号:G645 关键词:大学生   户外运动   参与  

篇9: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因素分析

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因素分析

本文通过具体的调查数据,运用方差分析理论,探讨了性别、年级、专业类别、家庭类型、恋爱状态、消费观念等六个定性因素对大学生消费影响的.显著性.结果表明性别、年级、家庭类型、恋爱状态等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消费的重要因素.

作 者:周丽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浙江,温州,325035 刊 名:统计与决策  PKU CSSCI英文刊名:STATISTICS AND DECISION 年,卷(期): “”(22) 分类号:O212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   方差分析   显著性  

篇10:文化产业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文化产业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摘要:运用DEA模型与Pearson相关系数对~间上海市文化产业投入效率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上海市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文化产业投入效率处于较高水平,不同时期的规模收益存在差异,规模效率对总效率的影响强于纯技术效率;文化产业增加值与文化事业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生产总值表现出正向的强相关性。根据分析的结论,提出了提高上海市文化产业效率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文化产业;DEA;投入效率;影响因素

一、引言

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和竞争力量成为经济软着陆,转变经济发展,形成更加持久,优质的经济体不可或缺的承载体和催化剂。《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40)》中,将上海打造成“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的规划。这也对上海市文化产业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准确把握上海市文化产业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变得尤为重要。国内学者在文化产业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方面成果丰硕。李兴江、孙亮分析了~省际文化产业发展效率,结果表明全国的文化发展效率呈现从东向西逐步降低的趋势;蒋萍等对我国31个省份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各省份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且大部分省区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袁海等测算了~20中国各省份文化产业的效率,结果表明中国文化产业效率稳步提高,文化产业效率的影响因素存在区域差异。黄永兴等实证分析了我国文化产业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文化消费、文化企业集聚、交通通信的提高有利于文化产业效率的提升。高云虹等对我国西部地区文化产业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地区整体文化产业效率偏低,外部环境和随机变量对西部各省份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影响较大。基于以上研究发现目前国内外学者从国家层面以各省为决策单元对其文化创意产业效率进行研究的较多,而聚焦单一地级市进行投入产出分析的较少。为此,文章以上海市文化产业作为研究对象,将时间样本作为决策单元,依据面板数据,引用DEA模型与相关性分析对其文化产业效率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二、上海市区域文化产业效率分析

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EnvelopmentAnalysis,DEA)是交叉学科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根据多项投入、多项产出指标,进行相对有效性评价的一种数量分析方法。运用DEA测算上海市2005~20文化产业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及规模效率。根据指标构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比性等原则,构建上海市文化产业效率指标体系。选取文化机构从业人员(万人)、文化事业费(万元)、文化机构数(个),作为投入指标。将文化产业增加值(亿元)、地区生产总值(亿元)作为产出指标。通过从《中国统计年鉴》、《2016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报告》获得的指标数据,运用Deap2.1软件获取的2005~年上海市文化产业综合效率分解值的均值情况。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中的数据得到上海市11年的TE、PTE和SE分别为0.984,0.991和0.993,表明上海市文化产业发展到一个很高的水平,要达到最优和持续最优的状态,需要不断努力。从综合效率来看,2005~2015年之间,综合效率达到有效的年数是6,占比54.55%,未达到有效的年数为5,占比45.45%,而且在综合效率最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无效,也造成综合效率无效;从纯技术效率来看,2005~20和~2015年之间,纯技术效率都达到了有效。然而在~之间,纯技术效率的都小于1,且小于平均值,未达到有效;从规模效益分析来看,,上海市文化产业的`规模效益是递增的,2006~年的规模效益不变,说明这6年文化产业的产出已经达到最大化。而2011~规模效益是递减的,说明这几年文化产业产出效率较前几年有所下降。

三、上海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影响因素分析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得到上海市文化产业效率水平情况,选取文化机构从业人员/万人(Peo)、文化事业费/万元(Fee)、文化机构数/个(Org)、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亿元(No1)、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亿元(No2)、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亿元(No3)等6个经济指标与文化产业增加值/亿元(Inc)进行相关性分析,进而探究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影响因素。运用SPSS22.软件对以上七个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到的分析结果表2、表3所示。由表2可知,文化产业的增加值逐年递增,最大值为1632.68,最小值为509.23,经过近十一年的发展,上海市文化产业稳步向前,不断发展的更好。增加值增长3倍以上,而且维持较高水平,年平均值为1013.875。文化产业的良好发展也直接推动了第三产业生产值的增加,间接拉动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持续地增长,也来源与政府对文化事业持续的投入。文化事业费最大值为36.5523,最小值为7.9201。从20的7.9201到2015年的36.5523,十一年间投入增长近5倍多。文化事业费的不断投入,助力文化产业值的增加,这种正效应也验证了上海市文化产业效率的有效性。由图1可以看出文化产业增加值与文化事业费的正向相关性。文化机构从业人数最大值29.5302,最小值22.8176.浮动较小,维持较为稳定的水平。同样文化机构数的变化幅度也较小,最大值19904,最小值15016,平均年变化值444。表3给出了各变量之间相关性分析值,从表3我们可以看出文化产业增加值与文化事业费具有正向的强相关性,验证了图1所示的增长趋势情况。不仅如此。文化产业增加值与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也存在正向的相关性,与第二,第三产业的生产总值也表现出正向的强相关性。不同的是,文化产业增加值与文化机构从业人数并无很强的相关性。相反的,文化产业增加值与文化机构数有负向的相关性。可以分析,上海市文化产业已经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文化机构从业人员的增加并不能显著提升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提升。区域范围内,文化机构数的增加对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提升有负的促进作用。这也说明,上海是文化产业的固定承载体已趋近完善,需要寻求新的增长模式。根据以上分析的结果可以知道,文化事业费的投入有助于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提升。文化事业费的投入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能够吸引更多的先进技术涌入文化产业中去,带动文化产业的升级。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促进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提升。良好的经济基础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从而使得文化产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产业的融合也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保持经济较快稳定的增长,促进文化产业值的增加。

四、提高上海市区域

文化产业效率的对策建议本文运用DEA模型分析了上海市区域文化产业效率,运用相关性分析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测度。为进一步提高上海市文化产业的生产效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产业跨界融合,互联互通,激发新活力

文化产业根植于其他产业,需要与其他产业共生共荣。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不断壮大,为文化繁荣积淀了肥沃的土壤,文化的繁荣正向刺激第三产业的发展。优化科技力量,吸引世界目光,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对于上海来说,文化产业与金融、科技、商业、制造等行业融合,为文化产业注入新的动力,以新的生产模式,让文化产业更智能,逐步实现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目标。

(二)发挥资源潜藏优势,培育特色文化产业集群

文化项目带动文化产业,打造产业集群。文化产业集群的建设,即提高产业收益的稳定性,又提高了风险抵抗力。产业集群的规模增长,不仅仅是文化产业在规模上简单地增长,根本在于质量上的和效率上的提升。培育特色文化产业集群,有助于文化产业稳定且又快速的发展。其次要把握地理位置优势,上海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与安徽、江苏、浙江共同构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加强长江三角洲地区文化产业横向的广度和纵向的深度合作,促进文化产业不同领域的重组与合作,以推动上海市文化产业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兴江,孙亮.中国省际文化产业效率的区域差异分析[J].统计与决策,(20).

[2]蒋萍,王勇.全口径中国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研究———基于三阶段DEA模型和超效率DEA模型的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12).

[3]袁海,吴振荣.中国省域文化产业效率测算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软科学,(03).

[4]黄永兴,徐鹏.中国文化产业效率及其决定因素:基于Bootstrap-DEA的空间计量分析[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4(03).

[5]高云虹,李学慧.西部地区文化产业效率研究[J].财经科学,(02).

[6]程敏,裴新杰.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基础设施投入效率的时空差异研究———基于DEA和Malmquist指数模型[J].管理评论,2017(06).

篇11: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摘要:加强建筑工程管理对于确保工程质量、规避工程风险、提升效益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从以往实践中可以看到,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包括管理意识、管理技术、管理体制和管理法规。因此,为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企业应当树立全新的管理意识、应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健全工程管理体制;政府部门也应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加强对工程的监督。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对策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项目广泛开展。加强建筑工程管理对于确保工期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从工程实践来看,技术水平、工程环境以及一些不可控的因素等都有可能对管理工作产生影响。因此,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企业必须强化管理意识,积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从而促进工程的顺利实施。

1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的内容很多,管理结构也十分复杂。整个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都需要进行科学的管理,履行管理义务。特别是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范围内的建筑工程项目与日俱增,并且社会对工程施工的质量以及环保要求不断提高,各种新技术、新材料应用到工程项目当中,导致工程建设中影响工期、质量的因素增加。因此,加强建筑工程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建筑工程管理是质量确保的基础。质量不仅是企业创造利润的前提,也是工程发挥使用价值的保证。建筑工程不同于一般产品,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将会带来严重的社会危害。只有强化管理,才能有效保护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其次,建筑工程管理是降低风险的需求所在。工程项目的实施会遇到多方面风险因素的.考验,如施工技术难题、工程款项拖欠、施工进度受阻等。所以企业必须提升工程管理水平,增强前瞻性的管理意识,进而规避风险。最后,建筑工程管理是实现目标效益的必然选择。工程项目的开展需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必须对工程进行严格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损耗,防止工期拖延,才能实现既定的经济效益,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

2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

从工程项目的实践中可以知道,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包括管理意识、管理技术、管理体制和管理法规。第一,管理意识因素。建筑工程管理离不开专业的人才支持,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精神、责任心、管理水平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工程管理的进行,缺乏管理意识就会使工作出现混乱,影响工程造价以及工程质量。施工技术人员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不仅是主体,也是受体,属于被管理者。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综合素质同样和工程质量有着紧密的关联。另外如若监理人员监督不到位,也有可能发生偷工减料的情况。第二,管理技术因素。建筑工程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所以对于工程的管理也会受到技术因素的影响。从工程设计开始,就需要全面考虑施工可能遇到的问题。工程现场施工可能会存在诸多技术难题,如若缺乏对技术难题的预估并且没有设计好相应的解决方案,施工现场势必会陷入困境。另外工程的安全性也与技术因素密切相关,盲目施工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建筑工程质量缺陷也会影响后期的投入使用。第三,管理体制因素。严格的管理体制是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健全的管理体制可以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但是当前建筑施工行业竞争激烈,企业将主要精力用于市场开拓和工程施工,缺少对管理体制的建设,导致管理体制不严也成为工程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例如企业为节省成本、缩短工期,没有安排相应的管理人员,施工过程中就有可能出现各种隐患,影响工程的顺利进行。第四,管理监督因素。建筑工程的开展需要有政府部门的监管,对于工程质量和进度等形成有效的监督。这就要求政府部门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赋予机构明确的职责和使命,使工作人员履行责任。但实践当中仍然存在监督管理机构不健全、责任不清、对一些建筑工程尚未达标的问题制止不及时的情况。

3加强建筑工程管理的对策

为加强建筑工程管理,企业应当树立全新的管理意识,应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健全工程管理体制,完善法律法规建设,从而推动建筑工程的稳定发展。第一,树立全新的管理意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建筑工程管理理念也需要及时创新,将富有时代元素的内容注入到传统的管理当中,用新的观点和方式提升管理水平。作为工程管理人员,必须树立前瞻意识,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管理责任心,积极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知识。施工技术人员更要重视自身的职责和使命,将工程质量作为工作的重心,全面审视和思考工程施工工作。另外监理人员应当立足全局,明确监督工作的深远影响,细化工程监理工作。第二,应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建筑工程管理也应当积极借助先进技术的支持,提升管理质量。例如,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对工程各个环节的定位、监督,有助于落实管理举措。工程管理人员要善于开展协同合作,通过广泛参与和信息共享,促进对工程相关信息的分析和研究,对工程技术难题进行预测,并制定具体的解决方案以及应急方案,防止盲目施工,避免出现工程质量问题。第三,健全工程管理体制。完善的管理体制是确保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提升的基础,与国外相比,国内的体制建设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因而需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同时结合国内建筑工程的具体情况,重塑管理体制,优化企业部门设置。既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管理,又能够全面考虑风险因素,合理分配人员设置,确保各个管理岗位的人员齐备,并制定明确的管理职责归属,从而确保各项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第四,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建筑工程项目关系社会整体的建设发展,政府作为监督执法部门,需要严格履行自身的义务,结合建筑行业实际情况,制定系统的监督管理方法,促使企业改进对建筑工程的管理。为此,政府部门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执法监督提供依据,通过对申请施工的单位进行严格考核,确保图纸合理后再开始施工,并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全面了解工程进展及管理情况。对于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督促整改,确保工程质量。

4总结

建筑施工行业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新时期各项建设的蓬勃开展,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只有努力加强建筑工程管理,提高工程质量,方能实现预期的目标。因此,企业应当深入研究影响工程管理的各项因素,制定系统的应对策略,从而提升建筑施工管理水平和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戴履财.关于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应对策略[J].江西建材,2017(8):257.

[2]李君.浅析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有效策略[J].建材与装饰,(3):33-34.

[3]唐建华.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应对方法分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7(8):50-51.

篇12:影响大学生心理障碍分析论文

论文摘要:

运用精神健康测试题(phi168题)对医学院在校新生本科352人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本科专业的学生存在的问题较多,尤其是中药、管理和护理专业的学生。通过对这些学生造成心理疾病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运用体育锻炼进行治疗的建议,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加快,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发展趋势越来越严峻,心理问题已严重困扰大学生的健康,使之丧失学习以及工作能力。笔者对医学院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有效的对策进行了调查,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借鉴和科学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医学院在校选修心理卫生课的新生352人(男191人、女161人)。

1.2研究方法

运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宋维贞修订编制的精神健康测试(phi为168道题目),是mmpi人格测试的简式,主要了解被测试者的精神艰苦程度及有无病理性人格与各种心理障碍,人格问题按统一指导语进行,对测试答卷在计算机上用测验软件进行分析报告。

2结果与分析

从表飞来分析,在躯体化土(sm),管理专业与其它班比较有极显著特点。在抑郁上(dep),在焦虑上(anx),在反社会人格上(psd)和在兴奋方面(hma),中药本科与其它班比较有极显著特点。在疑病上(hyp),在脱离现实方面(unr),护理专业与其它班比较有极显著特点。

3影响心理障碍的因素与对策

3.1心理障碍的因素

3.1.1环境和学习方面的因素

多数新生第一次离开父母,远离家门,面对陌生的环境,生疏的集体,学习方式的差异,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独立自理能力差,缺乏生活规律,对学习、生活环境缺乏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和适应平衡能力,往往遇到挫折就失眠、神经衰弱、苦闷、抑郁等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孤僻的新生,严重的发展成心理疾病。

3.1.2身心特点因素

大学生无论从生理、心理上都处于一个不成熟到逐渐成熟,并迅速向成年人过渡的动态变化期。心理年龄滞后于生理年龄,阅历浅、社会经验不足,对自己缺乏全面了解因而,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

3.1.3情感因素

大学生性意识和爱意识很朦胧又敏感,其特点是单纯狂热、富于幻想,在生活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量,且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当感情受到冲突和危机时,随之产生的苦闷、抑郁、失望、愤怒等情绪,导致心理障碍。

3.1.4社会、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主要表现为父母对子女的态度、期望、要求、教育方式,父母的政治、经济等社会地位、生活条件等方面的影

响。早期经历主要表现在单亲、孤儿、分离、寄宿、不良经验等方面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心理障碍者都与家庭环境和早期经历有关。这些影响对刚刚从家庭步人社会的大学生来讲,由于人际交往范围扩大并复杂化,生活方式与学习方式改变,使他们难以很快适应,导致心理障碍。

4心理障碍对策

通过对测量表的分析总结:主要表现在紧张、焦虑、自信心低抑郁、孤僻、神经衰弱等方面,从这些心理疾病来看都属于神经官能症。这些疾病通过合理的心理治疗,完全可以恢复。据有关运动心理学研究证明,体育锻炼是治疗神经官能症的有效手段。中药本科主要表现出在焦虑、抑郁、自信心偏低方面,针对这些学生可以选一些简单、易做的体育活动。例如:跳绳、跑步、做徒手操、爬山等,坚持一段时间自信心会逐步提高。管理专业的学生主要表现在急躁、自控力差等方面,针对这些学生可以选一些有耐性、耐力的项目。例如:打太极拳、慢跑、下棋等可以得到改善。护理专业的学生主要表现在抑郁、孤僻、神经衰弱等方面,针对这些学生可以选一些集体性较强的项目。例如:篮球、足球、排球和接力赛,通过可以慢慢改变他们的性格,适宜于同学交往并热爱集体。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体育运动不仅是肌肉的运动,更是神经系统和心理运动,它能使人精神振奋,心情愉快,达到治疗与锻炼的双重效果,从而减轻或治疗心理疾病,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5结语

1)通过对精神健康量表的测试结果分析,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本科学生发现问题最多,尤其是中药本科,表现出紧张、焦虑和反复思考,常为琐事而烦恼,自信心低,严重者有自责、自罪倾向,对挫折耐受性低,有时又表现过度充沛,思维过度活跃,自我评价过高,行为自控力差,具有冲动性和反复无常性。

2)针对学生的不同专业、性别、年龄有的放矢的开展心理工作,结合体育锻炼治疗心理障碍,达到心理转化的目的。

3)建议学校体育改革的各环节要与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紧密结合,创建一个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和心理环境,从而不断改善和提高大学生们的健康水准。

4)建议高校体育教学以大学生的兴趣为中心内容安排,充分体现教学的娱乐性、选择性、社会使用价值和个性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

篇13:一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main influence factors of freshmen,so that we can carry out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psychological consults and guidance on purpose.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re wer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in 13.65% of them.They were absent-minded,stamina and deficient,self-confidence,and if anything weren?t repeatedly trust that they couldn?t set one?s mind at rest.The memory was lower and the mood was easily destroyed and so on.There were many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They were mainly about study,life,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personal future.This shows that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freshmen can?t neglected.We should carry ou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rom entrance and form step by step a protection network of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problems,so as to assure that all over the college students can successfully graduate and become a senior person of ability to possess composite quality.

作 者:范存欣 马绍斌 王慧苏 刘国宁 吴赤蓬  作者单位:中国.暨南大学医学院 刊 名:健康心理学杂志  ISTIC英文刊名:Health Psychology Journal 年,卷(期): 9(1) 分类号:B84 G444 关键词: 

篇14:农村大学生的心理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大学生的心理影响因素分析

近年来,各大高校农村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而且有可能发展成为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它不仅关系到个人今后的人生发展,还关系到学校乃至社会的整体健康发展,主要论述分析社会环境对农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影响以及不良的个体心理品质对农村大学生的影响.以求寻找有效的途径去改善这种状况.

作 者:张娜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软件学院会计电算化,河南,郑州,450000 刊 名:现代商贸工业 英文刊名: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 年,卷(期): 21(15) 分类号:G444 关键词:农村大学生   社会环境   个体心理品质  

篇15:影响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因素分析

创业不是仅凭热情可梦想就能支撑起来的,因此在创业前期制定一份完整的、可执行的创业计划书应该是每位创业者必做的功课。通过调查和资料参考,要规划出项目的短期及长期经营模式,以及预估出能否赚钱、赚多少钱、何时赚钱、如何赚钱以及所需条件等。当然,以上分析必须建立在现实、有效的市场调查基础上,不能凭空想象,主观判断。根据计划书的分析,再制定出创业目标并将目标分解成各阶段的分目标,同时订出详细的工作步骤。

篇16:影响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因素分析

周密的资金运作计划是保证“有粮吃”的重要步骤。在项目刚启动时,一定要做好3个月以上或到预测盈利期之前的资金准备。但启动项目后遇到不可避免的变化,则需适时调整资金运作计划。如果能懂得一些必要的财务知识,计划好收入和支出,始终使资金处于流动中而不出现“断链现象”,那么项目的初级就能为未来发展大好基础。

相关专题 意愿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