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论文

mnvmps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mnvmps”参与投稿,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论文(共4篇),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篇1: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论文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论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自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面临的对外贸易形势日益严峻,为了承接国际产业和产品的转移,海关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和不同的地点设立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这些区域提高了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下文研究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

摘要: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的对外贸易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进出口贸易总额严重下降,亟需通过各种方式为低迷的对外贸易注入一剂强心剂,其中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作用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提出了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建议,以期能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对外贸易;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752.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003-000-02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根据我国具体国情,积极借鉴国际成功的经验而设立的特殊区域。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主要负责承接产品转移和开展对外加工贸易,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新常态,对外贸易并不景气,我们更应该充分重视并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作用,进一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一、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模式分类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经国家批准,在境内设立的具有联接国内外市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等特殊功能的,由国家海关进行监督和管理的特殊区域。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在较多地区设立了上百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模式具体包括以下六种,分别是: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跨境工业园区、保税港区和综合保税区。其中,保税仓库、出口监管仓库和保税物流中心三种模式属于保税监管场所。这些模式都是我国海关特殊监管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联动不仅可以促进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还可以对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带动作用。

二、常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作用

(一)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及保税港区

1.保税区

保税区不仅能够增加有关部门的收入,而且有利于国际贸易往来,只要是在海关的监管范围之内,保税区就可以对运入的货物进行存储、分类、包装和展览等活动。对于从海外运来的货物,保税区也需要对存放在其中的货物收取一定的仓储费用。自1990年我国建立了第一个保税区以来,我国保税区的数量一直在增加,保税区进出口额占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出口额的比重也呈现出较快的增长速度。

2.保税物流园区

保税物流园区是为了降低企业的通关经济成本和提高企业的通关效率而建立的一个特殊区域。保税区将自身的政策优势与港口的良好区位优势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区港一体化的管理和运作。上海高虹桥保税区在通过了国务院的.批准并与邻近的港口建立了联动点,成立了保税物流园区,以来上海先后成立了十多个保税物流园区。这些正在运营的保税物流园区,大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园区内的企业数量和经营总额逐年上升并且上升速度较快,推动了保税物流园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3.保税港区

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保税港区应运而生。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保税港区是功能最齐全并且效益较好的特殊监管区域。保税港区不仅具备港口的功能,而且具备国际中转、出口加工、货物采购等多重功能,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大大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自成立第一个保税港区以来,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逐年增加并且呈现出较快的增长速度,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二)出口加工区

出口加工区一般会设立在经济比较发达、人力资源比较丰富、交通相对便捷以及贸易比较便利的地区。截止目前为止,我国出口加工区的数目有60多个。出口加工区成立的目的是为了出口货物或进行产品加工、装配、组装。作为经济特区的形式之一,出口加工区扩大了本区域的对外贸易,引进了国外的人才、资金和先进的技术,增加了地区就业机会,能够加快该区域经济结构的转型并对周围地区的发展产生辐射作用。

(三)跨境工业园区

跨境工业园区可谓是集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的政策于一身的特殊区域,因为跨境工业园区在实行保税区政策的同时,在货物进出口时执行出口加工区的政策,所以在此区域内进行贸易不会产生增值费用。但是有一点值得强调,除了海关以外,由于该区域是跨境工业园区,所以在此驻扎的边防部队还要对出入境人员进行人身检查和登记。跨境工业园区在带动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方面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并且对周围地区产生较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国民收入。

三、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建议

我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大趋势下,当前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论已不能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因此,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方式不能仅仅进行形势上的改变,还必须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完美转变。以下是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促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整合及叠加

国务院及海关总署加大了对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功能整合和政策叠加的力度,其根本目的在于加强各个区域间的联动作用,并以此推动和促进经济的发展。在功能整合方面,中央要具体明确各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功能,做到明确分工和错位发展,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模式,相关部门不仅要建立具体负责联动的机构,还要创新区域的发展模式。同时国家应建立新的发展体制,如在保税区建立绿色的运输通道,形成一个高效的保税网络体系。此外,各个特殊区域内的产业也可以采取合作的方式,促进各个区域的功能、管理模式的有效整合,争取形成统一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管理模式,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形成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有效政策导向 作为促进对外贸易发展力量之一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其政策必须不断地进行更新和优化,以适应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发展,为此国家要根据具体的时代背景和经济的发展阶段出台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有效政策。首先,相关部门应该调整目前的有关政策,加快引导区域内现有产业的升级。其具体政策包括结合经济的具体发展状况制定产业发展的正确方向,避免规模较小和资源消耗较大的企业进入,避免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关联不大的企业进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应拉动国内知名的、有实力的企业进驻园区,起到拉动内需的作用,同时要引进国外的企业进入特殊监管区域,为该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其次,相关部门必须优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退出机制,实现资源的高效优化组合和效益的最大化,通过制定多样化的退出模式,降低企业的损失,形成高效的市场退出政策。

(三)完善海关监管制度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前制定的许多经济制度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不能处理当下遇到的问题。同样,我国对海关的监管制度也不能较好适应当前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经济发展需要。因此,根据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的特殊情况,相关部门在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时,一定要体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的具体情况。例如。货物管理的备案及其后续手续办理过程复杂,阻碍了管理效率的提高,所以国家应将货物管理陆续放开;手续的复杂增加了企业的通关成本,进一步影响了区域的联动性发展。只有进一步完善海关的监管制度,才能促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中转功能得以有效发挥。

(四)实现功能效应最大化

要实现功能效应的最大化,首先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实现物流、贸易、加工等功能的融合与统一,尽量扩大区域内企业的经营范围。其次,管理部门应允许国内不属于保税区域内的转关产品进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开展转货、集拼等相关业务,并且开展转口贸易,进一步拓展国际中转等相关功能。再次,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应增加保税仓库等,允许进行加工、维修、组装等业务,尤其要开展国际维修的保税业务。

四、结语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虽然目前而言,其在促进对外贸易发展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但是我们有足够的信心相信,经过政府部门和海关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必将很好地实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推动作用。今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发展的重点应放在促进区域联动方面,以此带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功能整合和政策叠加,不断优化升级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政策导向,并形成促进对外贸易良好发展的政策环境,更好地推动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叶青.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促进外贸发展的作用探讨[J].经营管理者,(8).

[2]王明达.特殊监管区域的发展之路[J].物流工程与管理,(11).

[3]赵燕.保税监管区税收政策浅析[J].市场周刊,2008(8).

篇2:浅论工程质量检测在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中的作用及存在论文

浅论工程质量检测在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中的作用及存在论文

论文关键词:

建筑工程工程检测重要性质量控制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检测重要性质量控制

论文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也随之不断增多,建筑工程的质量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这是因为建筑工程的质量不仅关系到工程本身的适用性和项目的投资效果,同时也和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基于此点原因,必须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加以高度重视。工程质量检测作为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也是不容忽视的。本文首先对工程质量检测的重点进行分析,随后介绍了工程质量检测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工程检测在工程质量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期望能够为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给予一定的帮助。

引言

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工作是整个工程建设中控制工程质量最重要的手段,工程质量的具体结果也是判定工程质量是否合格的重要依据。所以检测工作的质量好坏,必将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工程检测工作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本文就工程检测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重要性展开探讨,仅供参考。

一、工程质量检测的重点

在建筑工程中,影响工程的质量的'因素较多,尤其是施工阶段关键工序的质量。因此,在进行工程质量检测时,重点应以施工阶段为主。下面对建筑工程中关键工序的质量检测要点进行分析。

(一)地基基础工程

地基基础主要指的是基坑工程,这一工序属于整个建筑工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一旦地基基础发生问题,则会对整个工程造成不可弥补的后果,因此,对该环节的质量检测,应作为重中之重。

1.地基质量检测。

地基大致可分为天然地基和改良地基两种。常用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触探试验、荷载试验、剪切力试验以及动力测试等。

①预压改良地基。质量检测要点如下:塑料排水带的滤膜渗透系数、纵向排水量和复合体的抗拉强度等性能指标须符合设计要求;通过透水性试验和颗粒分析对砂料的含泥量和渗透系数进行检测,以此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地基预压前后均需采集适量的土样进行剪切试验,检验处理效果;预压加载期间,应对加载速度、位移、变形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以确保地基稳定。

②换填垫层地基。对于该种地基基础应采用分层法对垫层的质量进行检测,并且需根据垫层土质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③复合地基。可以采用钻孔取芯试验、触探试验、静荷载试验等方法对此类地基进行检测。在检测过程中应注意的是场地较为复杂的复合地基应认真检测处理效果。

2.桩基工程。

①混凝土灌注桩持力层检验。需根据设计要求对桩端持力层、桩孔走向和表面岩层等进行检测,并对孔底土层的承载力进行复验。

②单桩承载力试验。可采用静荷载加载试验来确定桩的竖向承载力。

3.地下结构施工监测。

①支护结构变形监测。可以利用测斜仪测量结构及土体的变形程度。②内力监测。通过事先安置在钢筋笼上钢筋应力计监测结构的应力变化情况。③地下水位监测。可采用布井的方法监测地下水位,并根据监测结果适当调整降水设计方案。

(二)钢混结构工程

1.钢筋检测。①钢筋位置。可采用钢筋位置检测仪进行检测,该仪器能够准确的测定钢筋在混凝土中的具体位置以及混凝土保护层的具体厚度。②钢筋锈蚀。在钢混结构中一旦钢筋出现锈蚀,会使整个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受到直接影响,所以应对钢筋的锈蚀情况进行重点监测。可采用半电池检测法进行钢筋锈蚀程度的检测。

2.混凝土内况。主要是指混凝土材料本身的缺陷或是施工不当造成的缺陷,超声波检测法是目前较为常用的一种混凝土缺陷检测方法,该方法能够探明缺陷的具体位置,便于及时补救。

3.混凝土强度检测。可采用回弹法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检测。

二、工程质量检测的重要性

工程质量检测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之中,包括工程施工前期质量检测、施工过程质量检测,对于确保工程建筑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一)工程施工前期质量检测的重要性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所用原材料的质量是影响工程整体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对原材料进行检测,以确保原材料质量合格并符合工程设计要求,这对于确保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工程施工前,原材料应由检测部门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不合格的原材料严禁投入使用。

(二)工程施工过程质量检测的重要性

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测是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性环节,这一过程的质量检测重点是对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的质量进行检验,如果发现某道工序存在质量不合格的现象,坚决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这样才能确保每道工序合格,确保工程整体质量。

三、工程检测在工程质量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一)检测机构的人员。

1、人员素质与水平。

一个检测机构的水平高低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员素质与水平。人是检测活动中最关键的因素,特别是对关键人员的任职条件应加以规定,如受教育程度、理论基础、实际工作能力(包括组织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工作经验等。当前,由于检测市场的恶性竞争,生存问题已成为众多检测机构的难题,由此对检测员的检测质量意识有很大的冲击。为了迎合市场的需要,有些检测人员放弃了应有的职业道德,因此,检测机构不仅应有长远的教育、培训和技能目标计划,更应重视检测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广大检测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检测人员进行监督,特别是对短期雇佣人员和在培员工的监督。

2、对检测机构的检测质量的监督。

随着检测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很多检测机构为了抢占市场。为了经济上的利益去迎合委托方,甚至弄虚作假,导致检测质量无法保证。当前这样的形势下。检测机构的检测质量除了自身要加强内部监督管理外,外部对检测质量的监督显得更为有效和必要

2.1检测行业协会的自律监督。

通过行业自律规范检测机构的检测行为。

2.2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对检测机构的检查监督。

即通过有计划的安排部分检测项目的样品由建设或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监督单位共同见证取样,然后在监理单位的监督下送检,检测机构也必须对该部分的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负责。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实践。同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对检测机构定期不定期的检查监督,对检测质量也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在当前的形势下,以上的监督还是不足够的,各有其局限性。应该建立一个对检测全过程进行独立见证和评价的机构(所谓的检测全过程就是指从样品的抽取或制作到检测报告的生成),该机构完全独立于建设、施工、设计、监理、检测单位,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设立或直接领导。由精通各专业检测的技术人员组成。由该机构对每一家检测机构进行独立见证和评价。由该机构定期不定期地抽查一定比例进行独立见证和评价。该机构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交每个检测机构的独立见证和评价报告。把独立见证和评价报告纳入到检测机构和相关检测人员的信用档案中。对于信用不好的检测机构和检测人员采取限制从业的措施.并把检测机构的信用作为今后的检测机构资质就位、政府工程检测招标的重要评判依据。这样会大大促进检测机构的检测质量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田茂勇.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城市建设.(14).

[2]朱晓莹.建筑工程检测质量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初探[J].中华民居.(11).

[3]张晏.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

[4]韦.关于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30).

[5]王星亮.工程施工企业质量管理和质量检测的重要性和作用[J].水利技术监督.(6).

篇3:高等教育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作用探析论文

论文摘要:建立和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就要重视和发挥高等学校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在区域创新体系中,高等学校肩负着创新知识的产出和创新人才培养的责任。因此,必须加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高校自主创新能力。高等学校的科技创新体系也要融入区域创新体系之中,做好知识和技术的研究和创新工作,促进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论文关键词:区域经济 创新体系 高等学校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因此必须加强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保证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做好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是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保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是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和人才的作用,把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转移到依靠科学技术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与创新以及为社会服务的重要职能,在区域创新体系中,高等学校要积极参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加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能力,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的作用,努力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效果,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科学技术和科技人才。只有如此,才能赢得社会的支持和重视。

1区域创新体系的现状与特点

我国的各个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在经过多年的努力下,基本形成了国家与区域政府、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各级技术创新支撑服务机构组成的系统体系。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以促进科学技术与区域经济相结合为重点,实施了一系列科技体制的改革措施,开展了科技结构的调整与机制的转换,极大地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效果,取得了重要突破和实质性进展。区域创新体系是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1.1区域创新体系的主要特点

(1)创新体系的行为主体构成了有机的创新系统。

它包含国家和地方的科学研究机构、企业、高等院校、中介机构等。科学研究机构的职责是围绕区域的经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开展系统的基础性和前瞻性的创新研究。企业的主要职责是,根据企业发展方向和产品的技术要求,开展经营与技术的创新研究和技术推广,是创新投入产出和市场开拓的主体。高等院校的主要职责是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从事科学技术基础研究和技术前沿探索,是知识创新体系中的创新基地,为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提供和培训各类高素质人才。在创新体系的'整体系统中,各个环节相互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赖,构成了完整的区域经济体系。

(2)创新体系中,知识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

通过对创新过程的研究分析可知,创新体系的组成包括:知识的生产、知识的流动、知识的应用等。所以,知识创新活动是知识经济价值链中的核心环节。高等院校和各级公共研究机构的主要职能就是紧跟科学技术的前沿问题,开展探索与创新,为科技创新与技术应用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创新活动,提供知识与技术基础和创新人才。

(3)完善的创新体系要求能够形成自我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政府的主要职能是运用政策、法律、法规、资源配置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保证国家或区域经济目标的实现,创新体系的整体有序运行。高等院校要根据国家或区域发展的战略需求和科技发展规划,承担国家或区域的科技发展、合理布局、有效实施的重任,成为国家或区域经济发展的思想库和知识库。

(4)创新体系是一个开放系统,应该建立充分体现公平竞争规范和市场环境。

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教育平台、信息平台、文化平台和法制平台,作为创新体系健康持久运行的支撑和保障。

1.2主要表现形式

在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重点关注和及时解决,其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点:

(1)存在着管理体制和创新体系运行机制不适应。在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初期,往往存在着科学研究与经济发展脱节,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有效的生产力,使得高等学校的研究不能有效支持区域经济的发展,政策导向不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等问题。这表明,切实真正解决技术经济相结合的好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

(2)企业不能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机制没有真正形成。很多企业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存在着重技术引进、轻消化吸收的现象,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结合点,产、学、研有效结合的机制没有真正建立。

(3)在区域创新体系中各要素之间相互的作用、协调发展的机制还没有很好的建立起来。受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仍然用行政手段来协调创新体系各要素的关系,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的协调集成作用大大减弱,创新体系各要素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市场机制没有及时建立起来,导致创新体系的整体作用效果不佳。

篇4:高等教育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作用探析论文

要重视和发挥大学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促进创新知识的生产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区域创新体系的主体包括参与科技工作的企业、高等学校和各个科研单位,同时有不同形式的科技中介组织的广泛介入和各级政府的适当参与,由此构成了相互支持的组织系统。在区域创新系统中,高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基础理论和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和人才培养,这些工作对于区域经济和科技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1高校是知识创新的产出核心

知识创新的主要内容是基础理论和科学技术的研究,知识创新中的原始性创新,是保持国家和区域核心竞争能力的基本条件。高等学校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具备了从事基础理论和科学技术研究的必要条件和人才优势,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技术创新指通过对科学技术的研究、完善、更新、改造等方式生产新技术的过程,执行这一职能的行为主体主要是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创新体系中的科技传播是通过传授和培训新知识、新技术,使新的科学技术能为人们所掌握,同时肩负着培养和造就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专门技术和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实现这一职能的主体是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而企业和科技中介组织也广泛参与。而在知识创新和知识传播环节中,高校处于核心行为的主体地位。根据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发布的《中国高校科技奖励报告2oo8~显示,近5年来,高等学校的科研成果呈逐年递增趋势,在国家科技奖励项目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以2009年度统计为例,高等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6项,占授奖总数的57.1%;高等学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通用项目151项,占通用项目总数的68%;高等学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为31项,占通用项目总数的79.5%。

2.2高校是创新人才的主要培养者

高等教育承担着推动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发展与进步的重要职能,通过高等教育培养造就了成千上万的具有创新思维、掌握科学技术、具有良好品质的各级各类人才。在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如果教育只是简单地复制社会经验,并将这些复制的经验在复制给受教育者,这样,社会就缺少创新能力,只是原地踏步,难以持续发展。教育的目的就是靠知识创新、人才创新来达到更新社会和变革社会。

创新人才的培养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处于关键地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主要靠高等学校。高等教育所传授的知识是高层次上的知识,进行的教育是以就业、创业和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专业教育、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高等学校为人才发展和成长提供了必要的内外环境,它有明确的教育目标、有规定的课程体系、有知识渊博的教师、丰富的图书馆及方便的网络系统。在高校接受教育的人,通过高校各种学术流派、社会思潮的影响,在各种专业学科知识、各种技术技能的培养下健康成长。在高等学校浓厚的学术氛围、浩大的科技资源环境中,大学能为社会培养出大量的各种类型的创新人才。

3高校创新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重视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加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内涵、目标、评价方式的分析与研究。要针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结合不同类型高等学校的特点,认真做好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研究,重点关注高校科技创新体系与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有效融合与协调发展。

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以科技创新为支持和依靠。要保证区域发展目标的实现,就必须建立完善科学的创新体系。要重视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将高校的科技创新体系与区域的创新体系和区域经济发展融合在一起,有效地发挥高等学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建设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是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建设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注重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与主体,在高校中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推动学科建设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高校要以学科建设为载体,集中优势、突出特色。大力推进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加强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建立一支有创新性、能吃苦肯钻研的科技创新团队。

(2)要加强创新人才培养。

构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实现人才培养,完成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就需要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由他们来承担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通过优质的大学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建立高校科技创新体系,不可忽视科技管理的作用,高校的科技管理人员也要具有创新意识,具有合理的知识能力结构、较宽的知识面,熟悉国家的科技方针、政策,做好学校科技活动的服务工作。

(3)完善高校科技管理体制。

在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要积极推进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有效促进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以适应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相关专题 对外贸易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