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信息时代中如何实现会计理论的创新论文

流氓雪碧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流氓雪碧”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探析信息时代中如何实现会计理论的创新论文(共12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探析信息时代中如何实现会计理论的创新论文

探析信息时代中如何实现会计理论的创新论文

摘 要:信息时代,以网络和计算机为代表,并且,数据化、网络化以及知识化将成为这个时代的主体成分。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连带着,企业的管理模式也更新换代了,产生变革性影响的还有传统的会计理论,由于应用了信息技术,就可以采用数据库、网络等的技术进行管理。并且,它将改变整个商业的运营方式。本文针对信息时代会计理论的创新进行分析,指出其具体的创新部分。

关键词:信息时代 会计理论 计算机网络;

一、会计理论的内涵

会计理论,简单说来,就是以原则作为形式来进行的逻辑推理,并且,这些原则也是用来对会计实务进行评价的主要依据。会计理论主要有两个特征:

1. 会计理论时能够为我们所能观察到的会计实务进行解释、提供理由的;

2. 会计理论具有预测性。就是说,我们根据会计理论,是可以对未来的有关会计的事物

以及现象进行预测的。这里说的未来现象,主要包括那些虽然已经发生了,但是从数据中还没有搜集到和它有关理论性证据。

会计理论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按照不同的标准是可以进行分类的。就当前比较普遍的一种分类方式来说,就是依据进行会计理论研究时的方法,或者可以说是按照实证性和规范性的理论来分类:实证性理论就是着眼于“是什么”,就是对事物进行说明或者验证,并且,它是从假设的基础上开始的验证,或者说测试;而规范性理论指的是“应该是什么”,它主要是提供处方,并且是把目标当作起点,在此基础上推演出我们应该采用的行为或者措施。

会计理论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并且,对其的研讨探索已经有了非常丰富的成果。但是,追究到会计理论的基本结构的问题上时,整个会计界仍是没有统一的结果,对其的分歧主要出现在对于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的定位上。目前的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主要有:

(1)将会计假设作为逻辑起点;

(2)将会计本质作为逻辑起点;

(3)将会计对象作为逻辑起点;

(4)将会计目标作为逻辑起点;

(5)将会计环境作为逻辑起点;

虽然对于会计的逻辑起点的选择几经变化,但是就目前来说,暂时确立为将会计目标作为基点,并且由此基础上,建立起了一整套非常严密的、科学的会计理论系统。

二、会计理论的创新

1.会计环境的创新

会计环境对于现在会计学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成果,并且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时代,传统的由劳动力、资本组成的生产力要素将被人才和知识取代,并且,人才和知识将会变成社会前进和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在这样大的形势的改变下,就是的会计环境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主要的变化表现在:

(1)多元化的主体经济结构。伴随着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经济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就是不仅是以国有经济为主体,与之伴随存在的还有个体私营、中外合资和外商投资等等经济模式,这种经济主体多元化的转变带来的是日益激烈的竞争以及越来越尖锐的利益冲突。

(2)金融的市场化发展。伴随着即溶市场化的发展,必将会使得金融市场变得全球化,然后金融资产将会变为具有重要地位的经营资产,并且,金融市场也会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

(3)信息化的市场。信息时代,对于信息经济来说,创新不单单是产生了信息市场以及信息产品,最重要的是,任何的经济形式都变得离不开信息了,特别是对于市场的运行来说,更是与信息密不可分。

(4)人力资本化。如今,是一个以信息、知识、技术为主旋律的经济时代,而对于这个时代来说,人才无疑是最重要的。因为人既是社会的生产者,有时财富的创造者,因此,人力就成为了这个时代的宝贵财富,前提是具有知识和技术的人力。

(5)多样化的经济形式。企业的资本经营正在慢慢的向市场化、社会化方向发展,因此,对于企业来说,经营的形势也必然会变得多种多样,并努力寻求以更合理科学的结构和更大的规模上进行经营,因此,企业的经营形势将逐渐的向股份化、集团化、公司化的方向发展;并且,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企业纷纷采用了计算机网络系统。总总因素带来的,将会是是信息化、电子化的高潮,并且,这必然会给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企业的管理模式带来巨大的变革。

2.会计组织工作的变化

信息时代,电子商务广泛的`普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来,并逐渐的改变了生活的模式,同时,也给企业的组织和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信息社会中,会计组织的变化主要体现在:

(1)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网上银行的开通,使得会计信息可以直接在网上进行交流,快捷方便,大幅度的提高了资金结算的效率。

(2)工作地点自由。网络的普及使得会计职员可以不再受交通条件的限制,自由的选择办公地点。

(3)任务的调整。信息经济社会中,电子商务的使用使得很多工作直接可以由机器来完成,这样一来,很多传统的岗位就不再需要了,可以直接取替或是与其他部门合并,简化了机构,节省了大量的人力。

(4)对职员素质的新要求。步入了信息时代,网络技术成为了人们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同样,会计信息的处理以及传递等等工作都需要通过计算机来完成,相应的,就需要会计人员有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并且,还要掌握很多相关的软件。此外,有些软件的操作语言并非汉语,这就要求操作员可以熟练很多国家的预言。所有的这些,都是信息时代会计工作对会计职员提出的要求。

3.会计理论中目标的创新

所谓的会计目标,指的就是进行会计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它依赖于会计理论的主体而建立的,因为会计主体就是说明“谁需要会计”,但是会计目标说的就是“要会计做什么”。

在会计活动进行中,会计的方法和实施程序是有会计的目标决定的。而会计目标是不能脱离具体的环境的,它要受到时代的物质技术、经济环境等条件的影响,脱离了现实条件的会计目标是毫无意义的。

为了实现会计目标的不同,必须制定出相应的业务流程,并且,这个业务流程要与目标互相协调,密切配合。在信息时代,会计的目标首先应该是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以及宏观调控服务的;其次,仍然是为企业提供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等各方面的相关信息;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会计的信息处理方式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例如网络化、自动化、系统化等,甚至,仅仅通过提供一些数据,根据系统内部程序就可以更准确的进行预测,使得会计信息更符合大众对企业的信息需求。在网络信息时代,实现会计目标的流程将会有所变化,具体表现在:

(1)信息呈报的时间要求。传统的信息呈报时间间隔明显不能与网络时代相适应,因此,联机系统就成为了必须的报告传递方式。

(2)从内容上看,由原来的只重视财务信息到财务与非财务信息并重,并且不单单是呈报企业的经营成果,还要上报前瞻性、有关背景等等的信息。如果单纯是以传统的那种信息呈报方式的话,是没办法满足上述的要求的,只有依靠计算机网络技术才能使得这一转变变为现实。

4.会计职能的创新

会计只能,即会计的功能以及本身的作用。

三、总结: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同时,也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更是管理水平与人才相互较量的时代,总总因素的推动下,必将会使得会计理论发生重大的变革,但是,只有不断的变化,才能跟上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才能不被时代抛下。

参考文献:

[1]常红燕.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企业会计理论如何实现创新.现代经济信息.(10)

[2]张莉.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内部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01).

[3]包根梅.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下内部控制的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02).

篇2: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企业会计理论如何实现创新论文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企业会计理论如何实现创新论文

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通信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融合,以及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和发展,信息处理和传递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这种“即时联系”正在使整个世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革,它不仅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模式,而且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作为经济发展重要组成的会计也将发生重大变化,会计观念、会计目标、会计对象、会计职能、会计操作手段和会计监督都在朝着适应新型信息化经济的方向变革和发展。如何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使企业会计理论创新的步伐加快,是我们每一个财务工作者都应该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会计理论创新的必要性

1、会计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将发生深入的变革

知识经济是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它以人的智力的充分发挥为支撑,以信息和网络的高速发展为基础,通过合理、有效的利用资源,促进科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人类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的趋势。而会计作为知识经济的产物,在这样的.大发展环境下,其理论和方法会越来越不适应发展的需要,所以,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会计理论的创新事在必行,只有作为企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会计理论不断创新,企业才会进步、才会和时代发展的步伐始终保持一致。

2、有会计理论的创新才会有会计实践的改革

理论来源于实践,但理论又是实践的指导,会计改革不管是方向,还是方式、方法都需要会计理论的支撑,保持会计理论的先进性会使会计实践的改革事半功倍,任何一项改革的成败理论指导是关键。所以,会计理论的创新会使会计改革少走弯路,确保改革的先进性、科学性、实效性,最终实现改革的成功,会计理论研究必须坚持创新的思维、科学的方法与有效的手段三者相统一。

3、会计实践的改革呼唤会计理论的创新

任何一项改革都需要先进的理论作为支撑,会计实践的改革也不例外,而每一次会计实践的改革又会促进会计理论的创新。所以,会计实践的改革和会计理论的创新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会计实践的改革为会计理论的创新提供了基础和源泉,成为会计理论创新的动力源泉。

二、会计理论创新的内容

1、会计目标的创新

传统会计是工业经济的产物,知识经济与工业经济相比具有许多不同的特点。传统会计的目标为提供用于预测决策的信息,以支持管理活动。其特点是用交易发生时的原始成本计量资产的价值,用所耗用生产要素的原始成本与营业收入的配比来计量会计期间的收益。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既重视经济目标,又重视社会目标,因此信息化背景下的会计,既要报告企业的经济效益、又要报告社会效益。总之,知识经济下,会计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是会计发展的主旋律,代表了会计发展的方向。因此,未来会计的目标将是向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同时兼顾受托责任信息。其中有四个方面的信息将在会计信息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是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信息;二是人力资源方面的信息;三是提供市场产品和服务;四是对社会福利贡献方面的信息。

2、会计人员职能的创新

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工作将从核算工作中逐渐向财务分析、决策和监督工作转变,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过渡。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工作仍以信息归集、加工为主要工作。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原始信息通过网络等方式实时进行在线录入,但是这并不等于会计工作可以完全由计算机替代。许多会计工作还是需要会计人员来完成的。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人员在担任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者的同时还要兼任系统的维护者,在针对企业特点进行系统开发的过程中,会计人员要担任系统功能的设定和设计工作,同时还要根据成本管理来进行系统的优化工作,保证系统的安全、高效。

3、会计信息的创新

首先会计应该尽量多提供原始信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不但能够快速传递大量的信息,而且也为用户提供了直接分析利用这些信息的手段。会计部门的主要职责应该包括实时地提供能够满足不同用户需要的原始信息。其次,会计信息将由单纯的财务信息转向复合型信息。企业不仅要披露财务信息,还要披露非财务信息;不仅要披露定量信息,还要更多地披露定性信息;不仅要披露历史性信息,还要更多地披露前瞻性信息、未来信息和预测信息。不仅要披露企业整体信息,还要更多地披露分部信息,特别是新型的创新信息。总之,会计信息将成将以财务信息为主的复合型信息。三:会计报告由事后报告改为实时报告,这样有用的信息可以及时的进入网络系统,企业的各部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及时有效的选择有用的信息,不必等到定期财务报告提供后再去获取那些已经整合过的过去信息,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送的速度。

4、会计报告的创新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会计报告与现在的会计报告相比,不论是报告内容的范围上还是报告形式、传递方式上,都有很大的创新。会计报告提供的信息将更加丰富,信息技术为充分披露前瞻性信息、非财务信息、社会责任信息提供了条件。所以,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会计报告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三、结语

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会计理论的改革与创新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广大的会计理论工作者应该转变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会计理论,构建出一整套适应信息化发展需要的会计理论体系,满足我国经济越来越快的发展需要。

篇3:浅议网络信息时代会计假设创新论文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很多理论赖以生存的土壤发生了变化,传统的理论对新的环境产生了“不适应性”。新型会计主体如虚拟企业等的出现使得会计主体的内涵空前扩大,传统的季报、半年报、年报无法实时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信息,信息需求者不再仅仅满足以货币计量反应的信息等使传统会计假设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

一、传统会计基本假设的局限性

1、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特定的空间范围,它为确定特定企业所掌握的经济资源和进行的经济业务提供了基础,从而也为规定有关记录和报表所涉及的范围提供了基础。但随着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新型会计主体(虚拟企业等)的产生以及众多无形资产的出现使得很难界定会计主体的空间范围,会计主体假设的原本意义已显得过于狭窄,会计主体趋于多元化和模糊化。因此有必要重新定义网络信息时代下“会计主体”的内涵以更好地适应环境地变化。

2、持续经营假设是指会计上假设企业将继续存在下去,而不会在可预见的将来清算解散。在网络信息时代,虽然虚拟企业存在的时间长短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虚拟企业可能要在企业契约到期或中途解散,但其设立的目的是为了生存和发展,并不是为了破产。而且,虚拟企业的每个组合方都是特定链条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团队,意义格外重大。维持一定的合作稳定,哪怕是战略性稳定,也对虚拟企业相当重要。只有保持了这种内在稳定性,虚拟企业才能以相对不变和整体的形式与外部合作,继而促进其自身发展。所以,虚拟企业的稳定问题,实质上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更何况在虚拟企业契约到期之前,无法预计其何时破产、清算。因此笔者认为,该假设在网络信息时代还是适合的,因此不需要变更。

3、会计分期假设是以持续经营假设为前提的,是指企业持续不断经营过程,可以被人为地分割成序列的会计期间,以使用户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然而,在网络信息时代,各种状况复杂多变,为了正确、快捷地决策,作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要求能够及时了解企业的会计信息。因此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于会计信息的需求呈现及时化和多样化的态势,然而目前以年为时间单位的财务报表,甚至以半年、季度为时间单位的财务报表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因此在网络信息时代会计分期假设同样受到挑战。

4、货币计量假设,是指会计核算以货币为计量经济活动的`最好单位。建筑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企业信息的需求并不仅仅局限在货币所能反映的信息,人们对于一些其他的信息(如创新能力、客户满意度、市场占有率、应变能力、服务质量等)需求量日益增加,使用货币单位来计量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及其结果并不能提供完整的反映会计主体的信息。货币计量假设的另一个含义是货币的单位价值是稳定不变的。但币值不变假设在持续的通货膨胀面前显得十分“苍白”,并且在不同的时间里,货币单位的实际购买力可能发生较大的波动,这可能使得用货币计量的信息缺乏相关性和可比性。这无疑是货币计量假设的重大缺憾。网络信息时代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于会计信息多样化的需求,对于货币计量假设提出了挑战。

以上对于会计四大基本假设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会计基本假设中除了持续经营假设不需要变更以外,其它三大假设正经受着日益严峻的考验,因此创新适应网络信息时代的会计假设显得十分迫切。

二、会计假设创新

会计假设是在会计所处的特定经济环境下对经济活动所作的假设性限定,是环境的产物,应当适应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变革。网络经济的出现和发展对会计产生了极大影响,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会计的创新提供了途经。

1、经济单位体假设代替会计主体假设

应该说,在网络信息时代的今天,实体企业、公司仍然是企业存在的主要形式,对于这些主流企业传统的会计假设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会计主体假设仍然有不可动摇的地位。但是由于网络信息时代新型会计主体(如虚拟企业、网络公司等)的出现使得传统的会计主体的内涵要进行扩展。因为传统的会计假设所定义的会计主体是实实在在的“实”经济体,因此,今天所产生的虚拟企业等就无法包涵在传统的会计主体假设范围内。但是虚拟企业、网络公司等虚拟的主体也要进行会计核算,也要对外提供会计信息,因此有必要界定虚拟企业核算的空间范围。因此笔者用“经济单位体”来代替“会计主体”假设,以区别于传统的“会计主体”。

2、即时报告代替分期报告

在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部分会计信息的生成都是由计算机按指令或程序来完成,正是因为有了计算机的高速处理能力,会计信息披露的频率可以以几何级数地加快。在强调会计信息及时、准确性的今天,可以适当地缩短会计期间,如以旬为单位进行分期提供旬报,提供周报甚至日报。甚至提供更为灵活的会计分期――即时。虚拟企业有短期项目合作、中长期项目与较大项目合作、战略性合作。在短期项目合作下,虚拟企业生命周期极短,参与方在交易完成后即进行利益分配。虚拟企业本身平时不需要进行会计核算,无需考虑持续经营,采用即时报告代替分期报告更为妥当。至于中长期和战略性合作项目,其持续时间往往超过一年,有的甚至几十年,这与传统企业报告方式类似。

从理论上看,即时财务会计报告是可行的,会计原始信息可以在线录入,由计算机进行分布和集中处理,并自动生产报表,在网络信息时代的今天,从技术的角度来考虑,实施即时会计报告不存在难题,因此笔者提出以即时报告代替会计分期。

3、以一揽子计量单位代替货币计量假设

传统会计受货币计量假设的限制,反映和披露的信息绝大部分是财务性的。大量非财务信息以及产生财务性信息所依据的会计过程和方法等方面的信息则被摒弃在外。如创新能力、客户满意度、市场占有率、应变能力、服务质量等表现企业竞争能力的指标,更能代表一个企业未来的获利能力。从而使得公众所看到的财务报告是不完整的,所得到的信息也是不充分的,因此要考虑在用货币反映会计信息的基础上,增加一些非货币反映的信息。为了使会计计量更多的反映一大批新生的并占有重要地位的无形资产的价值,必须改进计量手段,扩大财务报告的信息容量,增加非货币信息。会计计量手段就不应在局限于仅一种货币计量,而应实现多元化。如果能够充分扩大会计主表、附表、附注的信息容量,更加全面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将会提高财务报告的有用性。当不断采用新的技术来更新报告和反映方式,是会计活动的结果能真正达到其目的。

笔者认为既然仅仅以货币为计量单位无法更好地反映企业相关的信息,那么就有必要在货币计量的基础上,扩大计量的单位。因此提出用“一揽子计量单位”假设代替“货币计量”假设。这种“一揽子”单位是一种包括货币、时间、实物等能够用来衡量经济事项的计量单位。

综上所述,尽管在网络信息时代,传统的会计假设存在诸多局限性,但并不说明它完全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环境。也不是要全盘否定传统的会计假设的作用,在网络信息时代,我们应该做的是对传统的会计假设创新,以便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

篇4:简论会计理论创新论文

简论会计理论创新论文

一、会计改革的先导是会计理论创新

1.会计理论创新推动着会计改革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原来与经济管理相适应的会计政策、制度与工作规范、程式就会变得不合时宜,这种“适应一不适应一适应”的发展变化规律,必然成为会计改革的基本动因。改革的宗旨总是以先进取代落后,以合理取代不合理,以科学取代不科学,以适应取代不适应,当然会计改革也是如此。理论来源于实践,但理论又是超前于现实的先导。会计改革的方向是否正确,改革后的预期能否达到,用何种方式和途径去实现会计改革,会计改革实施操作的基本原则、规程、方法及其注意事宜等等,都需要会计理论的探索、研究、论证乃至规划设计预案。为了使会计改革少走弯路,确保改革的先进性、科学性、实效性,最终实现改革的成功,会计理论研究必须坚持创新的思维、科学的方法与有效的手段三者统一。

会计理论研究是永无止境的,每一次新理论代替旧理论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次会计理论创新目标的实现过程。会计理论研究的真正价值也就在于它的创新性。因此,丰富活跃、层出不穷的会计理论创新,必然会影响、带动和促进着会计改革步伐的加快,并为会计改革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2会计改革实践激发会计理论创新尽管每次会计改革都有诸多创新性的会计理论作为依据,但每次会计改革实践后又往往会给会计理论研究带来许多全新的课题。所以,会计改革的实践又成为会计理论创新研究的基础和源泉。会计改革实践不仅为会计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且还激发了会计理论创新性探索的强劲动力。

世界会计改革的主题是永恒的,改革的内容又是十分丰富多彩的。会计理论研究要做到不滞后于会计改革的实践,就必须彻底解放思想,打破以往传统的会计理论研究思维的束缚和落后的条条框框,以全新的理念、独特的视角、超常的胆识、科学的态度,致力于会计理论的创新性研究与探索。

二、会计理论创新的基本原则

会计理论创新既要符合事物创新的一般规律,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会计理论创新应当遵循以下

基本原则:

1.先进性会计理论创新是对有关会计理论问题的具有超前性质的思考与探索,是在原已存在的会计理论问题基础上的创造、跃迁与升华。会计理论创新应当是会计理论上的.“前所未有”和“独树一帜”是会计理论层次的提高、领域的拓展与内容的进步,是一种新的里程碑和制高点。因此,进行会计理论创新首先是要实现理论的先进性,在一定理论层面上发掘出独到的系统性的全新见解与思想归结。

会计理论创新对原先已有的会计理论是一种强烈的革命性冲击,否则,就谈不上会计理论的创新问题。

2.科学性会计理论创新是对已有会计理论体系与内容的突破,但是,这种突破应当符合事物发展与认识前进的客观规律性,体现科学性的内涵。也就是说,一种会计新理论、新观念的产生与提出,不能只考虑其“新、奇、特”的一面,更应当注重这种新理论的客观基础、价值与效益,还应当致力于研究与论证它的合理性、严密性、科学性。会计理论创新是一个艰巨的复杂脑力劳动的过程,也是一种思维灵感与会计实践进行多种理性磨合的过程,同时,它的起始点与落脚点,往往不能只从会计学科与会计实践本身去推论。

3.实践性会计理论创新源自于会计实践活动,而创新后的会计理论又要回过来指导会计实践、服务于会计实践,并接受会计实践的检验与评判。因此,进行会计理论创新不能完全脱离会计实践的现状。进行那种“空中楼阁”、“无本之木”式的理论研究只能是徒劳的,是没有实践价值的,同时也就失去了其真正的理论意义。不仅如此,一种新的会计理论出现,除了以理论本身的科学性、严密性能够立足之外,其指导会计实践的可操作性亦不可忽视。另外,还应当研究新的会计理论取代旧的会计理论的社会成本与代价。

4.导向性会计学科的社会应用属性较强,这就决定了会计理论的创新性研究不仅要紧扣社会经济生活的时代主题,把准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脉搏、旋律与趋势,而且,还应当从引导、规范和改进会计实践的高度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会计理论研究者不仅要有敢想、敢干、敢为人先、敢于突破、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同时还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会计理论创新造福于会计实践及其会计改革活动的宗旨。要特别注重先进的会计理论对现实会计实践的影响,使会计实践与会计改革具有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明确方向。

5.渐进性会计理论创新不能建立在空想的基础上,或者依靠毫无渊源的突发奇想,它应当是建立在已有会计理论母本的基础上,从原有母本体系中裂变和发展而来的。原有会计理论体系是创新性的会计理论的对比客体和原始参照物,新理论是站在旧理论的“肩膀”上成长起来的,完全抛开原有理论基础,异想天开地去创造所谓的新的会计理论学说,既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科学的。会计理论创新的过程是渐进性的,会计理论创新的结果是带有继承性的。从根本上说,会计理论创新的渐进性是由会计实践及会计改革渐进性的本质所决定的。

三、会计理论创新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前提下,会计理论创新不能不考虑到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与变化趋势。因此,会计理论创新既具有一般理论创新的共性特征,又具有其自身的特殊环境与理念。会计理论创新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符合国际会计潮流与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经济一体化态势强力推进,一大批跨国公司应运而生。由于国际竞争不断加剧,跨国公司为了加强其经济实力,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就需要不断地扩大其经营活动的范围,提高对经济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等,而这些又都需要以强大的资金实力作为保障。因此,作为具有资金筹集、核算、使用、管理等职能的会计工作,不能不产生诸多国际化运作的倾向、潮流与发展趋向。同时,会计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拥有与生俱来的国际化本性。实践表明,会计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等,都可以为世界上所有国家所采用。所以,世界经济运行方式的趋同,为会计理论创新研究的国际化思考提供了充分的理由。

2.紧密联系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变化会计作为一门经济应用学科,必然要受到新科技革命的洗礼,从会计方法到会计内容等,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会计理论创新只有紧密联系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变化,才能更好地创新与发展。

3.适应人们的认识与实践规律会计作为国民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对于宏观经济还是对于微观经济都将是不可或缺的。会计作用的充分发挥,有赖于会计自身的内部调适及其与国民经济发展新的运行机制相适应。会计理论创新应当围绕会计作用在经济运行中的有效发挥循序渐进地引导人们会计理念的形成,既致力研究新形势下的会计理论体系、新的技术方法,并分析预测未来发展的趋向,又要尊重和兼顾人们的认识与实践规律,研究新旧体制的转换及新旧制度与方法的科学衔接,在平稳过渡的基础上实现新的发展。

4.符合基本国情与经济发展状况由于各国之间在思想、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历史、教育等诸多方面还存在着无法消除的差异,无论是会计改革还是会计理论创新,都不能不考虑基本国情与经济发展状况。即使抛开会计传统的影响、会计人员队伍的素质状况以及经济体制转轨的特殊情况等不说,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及法律制度的完备性,也是远远不能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及会计理论创新,不仅要为一般的投资者和债权人等服务,同时还要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服务。

5.加强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创新教育一种创新观念和精神的形成需要有一个过程,会计创新要形成氛围和习性,应当及早从源头抓起。长期以来,我国财经院校对会计专业学生的教育方式较为呆板与程式化,过于强调按部就班和循规蹈矩,实行的是千篇 一律与千人一面的共性化和结论性的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思维与个性特征,抑制甚至扼杀了专业技术与专业理论创新的灵感和激情。学生毕业后走到会计工作岗位,又过于尊崇传统会计工作的作风和服从于既定会计理论体系的束缚,不敢越“雷池”半步。这种现象不仅极大地制约了会计改革的进程,而且也置会计理论创新于匮乏与尴尬的境地。因此,彻底改变会计专业学生的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乐趣和创新方法,是关系到我国会计理论创新能否后继有人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现实课题。

篇5:会计理论中的博弈的论文

会计理论中的博弈的论文

博弈论又有人译为游戏理论、对策论。在某一经济活动中,常有相互影响的两方或各方参加,而各方将采取的行动具有不确定性,各方都期望得到最大的利益。参与博奕的各方在进行决策时,需要了解对方的行动,要得到明确的信息非常困难,因为某一方将采取的行动取决于其他各方将采取的行动。博弈就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的相互作用时,行为主体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博奕论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当时,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和经济学家摩根斯坦合作出版了《博弈论和经济行为》一书。后来,博弈论被广泛地用于经济学、政治学和工程等领域。博弈论可用于经济学,同样可用于管理学。

1 博弈论与历史成本会计原则

从上述博弈论回顾会计理论。早期称会计为“管账先生”,即管家论。管家论认为企业的所有者信任管理者,通过资产负债表反映所有者拥有的净资产,损益表反映管理者运用资本所获得的利润。财务报表是专门为所有者服务的,借人的资金仅仅是负债。

随着会计理论的发展,由管家论已发展成为现在的“主体论”。凡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企业就是一个会计主体。它是独立于所有者的主体,即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应与所有者相分离。它的责任是为投资人、潜在的投资人、现在的和潜在的债权人及政府等报表的使用者服务的。

根据有关博弈论的案例分析,为了双方都能获取较满意的经济利益,投资人和管理者必须通过合同方式,明确责任和义务,考核管理者业绩的主要指标就是企业的净收益。用什么方法来确定净收益呢?近年来,国际上会计界有一股否定历史成本法的趋势,他们认为应采用现行成本法来计算净收益。根据博弈论,笔者以为,用历史成本法来确认净收益是最好的`方法。

1 1 历史成本法确认净收益最客观。投资人与管理者订立合同时,他们都需要一种客观的方法来计算收益。而历史成本是双方已知的,是客观存在的,并可用此预测将来的经营成果。这样,管理者知道只要自己努力工作,是能够超额完成利润指标,是能够获得一定的奖金的;投资人也不必直接监控管理者,只要不发生意外,投资人是能够获得满意的回报的。

如果采用现行成本法来确认净收益,其可知性与可预测性较差。首先,大多数投资人与管理者对历史成本法是熟悉的,而对其他的方法或多或少有些陌生。其次,其他的计算方法(除历史成本法外)确定利润要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如果用现行成本法来确定利润,管理者会担心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企业的净利润而降低自己的收入。

1 2 历史成本法确认净收益最可靠。信息资料的可靠性包括产生差错的可能性与计量调整的频繁性,即某计算方法发生差错的概率高,或计量调整的次数多,那么该方法的可靠性则差。当然,历史成本法也不是十分可靠的,但相对于现行成本法和确认储备法而言,用历史成本法计算损益发生差错的可能性要低些,而且不需要调整,所以,在各种会计计量方法中,历史成本法最为可靠。

1 3 历史成本法更能适当地披露会计信息。企业的任何生产经营活动都可以被管理者控制,包括影响经营利润的交易和不影响经营利润的交易。如果投资人与管理者的合同是以资产总值来考核管理者的业绩,那么管理者可通过少发股利或借款来增加资产总值,而这些活动是不需要管理者付诸努力的。如果用现行成本法来考核管理者业绩,也不尽合理,因为采用现行成本法时,价格的变动很难预测,合同双方都认为此方法的可观察性差。

2 博弈论与财务信息的可知性

如果净收益作为投资人和管理者订立合同的基础,那么该指标应是双方均可观察到的。事实上,管理者是能观察净收益的,因为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是由他控制的。但是,由于投资人没有直接参与经营管理活动,所以他对净收益的可知性大大低于管理者,投资人会认为管理者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弄虚作假,故意多报利润。因此,投资人不大愿意按此指标签订合同。

那么,根据博弈论,为了使双方签订合同,就必须根据公认会计原则进行会计处理。虽然管理者可选择会计方法或改变会计政策来确认企业净收益, 但必须在公认会计原则所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这样,便增强了投资人对会计信息的可知性。

会计信息不仅应可知,还应可靠。为此,会计信息还必须由第三者进行审计。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首先,投资人应在企业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对会计核算进行监督审查,以防止舞弊和差错的产生。其次,审计人员必须根据公认会计原则对会计处理进行审计,以保证净收益的计算没有违背会计原则。再次,审计人员必须具有独立性和应具有的专业水平。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有公认会计原则和审计制度,但是净收益的计算仍然有被管理人员操纵的余地,因为历史成本法与配比原则允许管理者选择计算方法和改变会计政策。同时,审计人员一般采用抽样审计,审计人员也会出现差错。要建立很完善的审计制度又被成本效益原则所制约,即不能耗费很大的代价来保证会计信息非常准确。只要会计信息具有可知性又有公认会计原则和适当的审计制度作保证,所有者是愿意与管理者签订合同。

3 管理者与会计信息

从上述博弈论可看出,管理者是十分关心净收益与其他有关会计信息的。因为净收益是考核管理者业绩的主要指标,管理者奖金的高低取决于净收益的大小。另外,根据博弈论中分析的管理者与债权人的关系,企业要取得借款,应与债权人签订合同,合同中应包括一些限制性条款。会计报表中的有关信息,能说明企业是否遵守合同。例如,合同中规定企业不能因发放现金股利而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该规定可通过会计报表所披露的流动比率或资产负债率来考核。因此,管理者十分关心财务信息,特别是在变更会计方法与会计政策时更是如此,不能因为会计变更而降低净收益和合同规定的偿债能力。

管理者并不是总希望能计算出较高的净收益,有时希望低报利润。例如,我国有的企业为了偷漏税而少报利润;又如有的企业可得到国家的政策性补贴,这些企业往往会因担心利润水平高而少得补贴,尽量少报利润。当然,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人会与管理者达成某种默契,不会因此降低管理者收入。

篇6:会计理论应用电子商务的创新论文

会计理论应用电子商务的创新论文

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产生了传统的会计理论,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电子商务成为了商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它不同于传统的会计理论,需要对传统会计理论进行创新,是有效结合电子商务金融结算和传统的会计理论的新兴商业模式。在电子商务背景下,能够有效实现部门间的会计信息共享,将会计核算的效率和透明度提高,同时使得会计核算的成本不断降低。电子商务能够有效利用当前的一些先进的工具和软件对电子商务活动的实质进行有效反映,使得会计业务的日常处理工作得以方便进行。会计信息可以通过电子商务中的电子邮件等进行有效传递,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财务业务的处理效率,同时还便于系统报表的录入。

1.关于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指的是在网上进行的交易活动,即通过互联网进行各种商品的买卖并提供相关的服务。这其中的交易对象,包括一些实体类的商品比如百货类产品等,同时也包括一些能够提供的服务,比如远程教育等。在整个交易过程中,电子商务并不需要传统会计所需的纸质发票等,它的交易是虚拟化的,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优点。

2.传统会计理论受到电子商务的影响分析

2.1影响到了会计目标

在传统的企业经营中,会计目标是提供经营状况活动的相关信息,而在当前的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的会计目标变成了以企业的人力资源构建和企业受益状况的评价为主。在电子商务模式下,会计目标是对信息使用者的多样化需求进行的必要信息满足。通过企业内外网络的连接,使得企业能够及时对外披露自己的财务信息,需要信息的'人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了解企业的财务信息及相关的企业动态,同时还可以通过对企业各项财务指标的分析来判断信息的准确性。

2.2影响到了会计基本假设

首先,影响到了会计主体假设,网络公司本身具有的分合性使得会计主体难以得到界定。其次,影响到了持续经营假设,网络公司本身具有的分合性使得企业的费用分配问题很少被涉及到,这就使得传统的持续经营假设面临巨大挑战。再次,影响到了会计分期假设,在传统的会计理论下会在一年内的一个周期进行核算,而电子商务没有时间上的限制,使得会计分期需要进行改进。最后,影响到了货币计量假设,在传统的会计核算中,会假定货币值不变,但是受到电子商务的影响,企业会更多使用电子货币进行交易,所以传统的货币计量不能将会计信息充分反映出来。

2.3影响到了会计确认

传统的会计准则是规定了如何进行相关要素的确认及如何进行确认,但是在实际的电子商务中,交易双方需要依靠第三方进行交易,交易中的款项,双方都不能进行随意调取,直到完成交易。所以,择统的会计准则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资金无法确认。

2.4影响到了会计计量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无法计量人力资源等内容,难以满足相关的利益群体的需求,所以亟需对传统的计量模式进行改变。

3.会计理论应用电子商务的创新

3.1创新会计分期

传统的会计分期存在着无法及时提供会计信息给用户的难题,需要进行修订。当产品的寿命周期较短时,可以将交易的完成作为一个会计期;若是产品的寿命周期较长,则将一年作为一个会计期,这样能便于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3.2创新货币计量

传统会计下,很多的资产是按照历史成本进行记录的,这样不利于其价值的公允体现。在电子商务背景下,信息需求者更多的是关心所接受的服务和购买商品的真实价值。所以,不仅需要进行成本记账,同时还需进行使用价值的记账。

3.3创新会计信息栽体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会计软件完成了大部分的核算工作,在光盘和硬盘中存储了大部分的会计信息,这样能有效将会计信息的存储方法进行改变,便于信息的存储和传递。

3.4创新会计教育

在当前的电子商务背景下,需要相关的会计人员不断加强知识学习并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会计人员不仅需要完成自己的工作职责,同时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道德素养,以此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做社会#要的合格人才。

4.小结

电子商务的普及,使得传统的会计理论面临巨大挑战,这会推动我国的会计理论改革,推动其不断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成熟,会计理论也会逐步趋向成熟,以此来满足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篇7:管理会计理论创新与发展论文

管理会计理论创新与发展论文

摘要:在供给侧改革不断的推进的今天,企业需要重视创新驱动发展,在管理会计模式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基础上,使得企业效率和质量都得到有效提高。所以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就管理会计理论创新与发展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不仅是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得以发展的关键,也是时代使然。基于此,笔者在阐述了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与内涵之后,论述了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创新与发展管理会计理论的必要性,并就如何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创新与发展管理会计理论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管理会计;创新发展

一、供给侧改革提出的背景与内涵

1月27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而供给侧改革主要是指从供给和生产端入手,不断的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在确保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得我国的经济实现良性的发展和进步。具体来说,就是要将僵尸企业清理掉,要将产能落后的企业清理掉,将我国企业发展的方向和落脚点放在创新上,进而使得供给产品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也使得供给结构需求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得到有效的提高,在使得大众的需求得到有效满足的基础上,促进我国的'经济实现健康持续的发展和进步。

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创新与发展管理会计理论的必要性

在掌握了供给侧改革提出的背景和内涵之后,笔者就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创新与发展管理会计理论的必要性进行了如下分析和研究。第一,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企业创造财务和价值的增值体系发生了变化,更加强调惬意的供给端,所以企业管理会计的建设思路也需要发生相应的变化。第二,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催生了很多与传统商业模式有很大区别的新的商业模式,所以,企业要想在此时代下发展生存就需要跟上时代的潮流,改变既有的商业模式,而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需要做出相应的变化和改革。第三,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形成了全新的价值理念,更加强调人文、环境保护、生态发展的重要地位,所以,在此背景下,企业的管理会计既有的模式需要发展和创新。

三、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创新与发展管理会计理论的建议

由上述分析可知,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创新与发展管理会计理论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作为相关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在掌握供给侧改革内涵和精髓的基础上,落实好管理会计的改革与发展创新工作。以下是针对如何做好这项工作提出的几点建议和意见:

(一)加强对生态型管理会计的发展力度

总的来说,生态型管理会计是适应时代发展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我国的环境现状不尽人意。在人口逐渐增加,需求逐渐膨胀的背景下,自然资源日渐枯竭,环境污染愈发严重,此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所以在此背景下诞生了生态型管理会计,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相比传统的管理会计模式,生态型管理会计旨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统一,在企业的成本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型管理会计模式在强调企业获得更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引导和监督企业通过一系列的社会经济活动来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减少资源浪费。最终在找到环境与企业发展平衡点的基础上使得生态型企业和生态型管理会计都得到发展和进步。所以说,就当今我国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国际背景来看,加强对生态型管理会计的发展力度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二)从企业的整个价值链上着手来提升管理会计的价值

现阶段企业所处的时代是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经济结构逐渐优化、动力逐渐转换的时刻。此时要想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就需要企业掌握最新的技术,以实现更好的发展和进步。所以说,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企业要顺应时代的潮流,从整个价值链上着手来提升企业管理会计的价值,使得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这一重要组成部实现价值最大化。在实际发展与创新的管理会计的过程中,就像城市智能生态家居一样,能够以市场和顾客的需求为导向,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以提升价值链的整体价值和核心竞争力为创新与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将顾客的满意度和市场占有率作为企业发展的具体目标,在不断提高其适应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上使得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三)加强企业创新发展的力度

当今时代,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就需要加强创新与发展的力度。而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企业需要重视的问题就是效率和质量。所以,管理会计创新的过程中也需要以其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这就需要企业能够从以下几个基本点着手,一是在产品端,要以开发环保、节能、健康的产品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在渠道模式端,要加强对客户体验和服务生态的重视程度,并能够将其落到实处;三是在供应链端,要将客户关系和产业链生态作为重点关心和关注的内容。也就是说,企业只有将财务、企业管理等各个方面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才能促进我国的管理会计实现价值最大化,并形成具有竞争力的高质量企业。

四、结语

总的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有助于企业深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对于企业生存与发展过程中适应性和灵活性的提高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从目前我国企业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市场经济环境来看,在未来的日子里,在供给侧改革的思路下,管理会计将得到不断的深化和改革发展。而由于笔者能力有限,本文对于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管理会计理论创新与发展的相关建议仅是探索性分析,愿意抛砖引玉,笔者也将在今后的实践和理论知识学习中不断的努力,不断的探索,希望能够为我国企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一己之力。

作者:李思锦 戚丽影 李婷婷 单位:大连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吴晓静.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管理会计的作用及发展[J].江苏商论,(29):151-152.

[2]李航.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管理会计改革思路[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22).

[3]舒玉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浅析如何加强企业的管理会计创新[J].财经界:学术版,2016(29).

篇8: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创新策略探析论文

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创新策略探析论文

目前是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导致以往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依赖的环境有巨大的变化。因此,企业就要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重视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创新,以应对新时期经济发展的挑战。本文主要分析了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关系,重点论述了实现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创新的新途径。

伴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在生产理念和经营方式上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作为经济管理工作基础内容的会计也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因此,就需要财务工作人员积极主动探索创新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新途径,以更好地提供准确的会计资源信息。

一、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关系

(一)以往和目前的会计实务都是由会计理论做出总结评价

在会计学课程中,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两者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关系,会计理论经常在会计实务的具体运用中,以及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状况中获得先进的生产经营经验,从中总结出有效的措施和理论,进一步提高会计理论的水准。会计理论还是会计实务顺利实施的前提和基础,能够保证对会计实务的评价实现逻辑性和可行性。当前大多数企业都是基于会计理论来对会计实务进行评价。

(二)会计理论对会计实务有很好地指导作用

近些年以来,企业的生产经营项目逐渐实现多元化发展,会计工作的种类和成果也就表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有些刚接触会计实务工作的人员,不了解会计工作的相关事项,就需要会计理论的对其正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找到更好地解决办法,做好会计实务的工作[1]。

(三)会计实务的发展需要会计理论为其指出方向

会计理论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而相应改变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会计理论始终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沿,它是对相关会计问题的全面总结和高度概括,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因而可以为会计实务在一定程度上指明发展的方向,避免会计实务没有目标和没有方向的现象。

二、创新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新途径

(一)实现会计目标的创新

在会计学中,会计目标就是指财务报告目标,它是会计理论形成的前提,基于会计目标,企业财务管理者就可以准确向领导层提供财务情况、生产成果以及资金收入和支出等信息,以使企业领导者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2]。因此,要实现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创新,就要先实现会计目标的创新。企业会计目标实现创新,就要非常清楚把会计实际信息提供给哪个管理者,具体提供什么会计信息等。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会计目标提供的内容主要有总体的经营成果,实现的社会效益等,这些内容是会计发展的主要目标。

(二)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创新

企业为了保证生产经营过程的安全和顺利展开,确保会计信息资源的准确可信,使企业各个工作人员在实际的运营中可以实现良好的经济性和社会性,同时遵循相关制度的`规定,进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制度和规范的过程就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3]。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创新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可以很大程度上实现企业的有效生产经营。企业要做到内部控制创新,就要加强内部控制的薄弱部分,主要有:业务授权控制管理、凭证记录控制、职责分工控制管理等,把每个人员的职责明确划分,尽可能地不出现职责互容的情况,这样也可以降低财务舞弊的几率,进一步确保企业财务资金的安全。同时,还要监督和规范财务会计的核算过程,强化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把全部的企业资产定期要实行审核和检查,保证资金到账,财务报表和实际账目相吻合。

(三)实现会计报告的创新

企业在一段时间内向相关单位或者是机构提供的企业财务实际信息和该时间段内的生产经营成果以及资金流动的信息文件就是会计报告。在以往的会计财务报告中,所包含的多种信息无法满足财务工作者对会计信息的特殊要求。由于当前信息化技术发展和市场经济制度逐渐改革,财务会计报告也相应地做出了变化。现在企业财务管理者需要了解有关的财务会计信息时,就可以随时掌握财务的实际状况、该段时间内的生产经营成果以及企业的资金流动情况,并且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合乎实际的经济发展决策[4]。在这个过程中,会计报告实现了事后报告向实时报告的重大转变,就可以极大地促进企业各部门之间会计信息的传递。同时,会计报告向财务管理者提供的财务信息也更加详细。由此看出,企业会计报告在具体报告的方式、信息传递的过程、报告的内容和范围都实现了创新,突破了传统会计信息报告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约束。

(四)创新和完善人力资源会计理论

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渐完善,使得企业财务管理越来越重视设置职责、权利和利益互相结合的财务会计管理体制,注重对企业人员的鼓励和相应地限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激发起员工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人力资源是一种流动性非常强的资源,其在不同的利益驱动之下可以自由地实现转移,这种转移不利于企业形成固定的人力资源基础,会使企业的固定资产有很大地损失。因此,企业要实现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创新,就必须要创新和完善人力资源会计理论,进一步加强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确认。

三、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财务会计的作用也就更加重要,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就需要企业必须重视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创新,从思想上认识到其对企业财务会计的重要性,同时结合目前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进一步丰富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具体内容,采取符合实际的创新方法和途径,创新人力资源会计理论,以便可以更好地为会计实务指明方向和发挥出指导作用。

篇9:信息时代中职教育管理创新改革论文

信息化时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大量优秀人才的培养和输送,离不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创新。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了许多高素质的技术性人才,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一、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管理制度的现状分析

中职教育与普通的高等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中职教育的生源往往以初中毕业生为主,所接受的教育教学以普通高中的教学内容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形式为主,侧重于教授学生与就业相关的技能,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大量的教学案例表明,许多人对中职院校的观念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认为中职教育一直属于较为“低端”的教育;其次,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中职教师对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和职业认知水平的提高不够重视,导致日常教学仍然通过枯燥乏味、单一机械的教学套路来实现,无法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再次,学校领导及管理层对信息化教育管理的实践程度不够重视,网络化管理平台相对欠缺或尚不完善,高效、便捷、准确、系统性教育管理机制无法充分发挥有效性,信息化教育管理水平存在很大程度的提升空间。

二、信息技术支持下中职教育管理革新的策略分析

1.坚持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为学生营造信息化校园环境

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是素质教育理念的.核心和灵魂,这一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在中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应积极贯彻、渗透和有效实践。相关的调查研究表明,处于中职教育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尚不够成熟,对客观事物的认知也较为主观和片面。信息化教学氛围的营造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接触到更丰富、具体的社会化信息,对学生的日常学习以及今后的就业、择业都大有裨益。另外,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校可以为教师构建更多元化的教学平台,如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等,丰富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增强教育教学的趣味性,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范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培养,鼓励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创设

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开发离不开信息化教育体制的构建,多角度、多层次管理理念的实现同样离不开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创设。首先,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有机的个体,有着丰富的情感表达能力,通过信息手段的应用可以为学生营造更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真正实现情感化教育;其次,将多种教育理念变为教育模式进行实践,可以促进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并且切实提高中职教育教学的质量;再次,信息手段与教育管理的有机结合,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方面也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合理整合实现资源网络化共享,提高管理的系统性、准确性

中职教育管理的开发性、系统性和高效性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覆盖来有效解决。网络平台可以快速、准确地定位和搜索相关的管理信息,可以将现有的教育管理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优化管理机构的同时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多的信息获取渠道。例如,学生的学籍管理方面实现信息化,将使工作更加准确、透明、全面,尤其可以为学生学籍信息的查找省去许多不必要的环节;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资料库下载相关信息,也可以将学习资料有选择性地保存于个人信息账户中,便于日后巩固、复习;教师通过信息化平台,可以采集更加鲜活、生动的素材作为实例进行课堂讲解,也可以通过网络渠道接触到新的教学理念,开发新的教学思路,创设更适宜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校通过网络平台建立教学评价体系,学生将自身的课堂学习感受和体验通过信息化平台反馈给教师,便于教师及时进行教学调整、改进,教师自身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参与教学评价过程,与其他教师相互交流、探讨,分享教学心得,以评价和反馈的信息为依据进行教学反思和剖析,合理引导、调节、激励教育管理工作进程。

信息化技术的合理应用,在中职院校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方面收获了良好的效果和评价,为整个教育体制的完善带来了有利机遇,但信息泛滥、信息误差等现实问题也给中职教育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中职院校的领导、相关管理层以及教师应该充分重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践价值和意义,不断更新教学、教育及管理观念,提高自身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促进教学革新,强化信息化教育意识,协调统一各教育管理环节,培养更多社会需要的专业性人才。

篇10:信息时代下财务会计工作的创新论文

信息时代下财务会计工作的创新论文

一、信息时代下财务会计工作创新的意义

信息时代背景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财务会计工作也出现了全新变革,给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带来重要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出财务会计工作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1.顺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当前,计算机和互联网已经融入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给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带来全新变革。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想提高财务会计工作水平,应该有针对性的采取改进和完善对策,实现工作创新,这是顺利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

2.为财务会计工作提供支撑。传统财务会计工作主要依靠人力,不仅统计和计算工作量大,而且容易出错。而在信息时代,这种情况得到彻底改变,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通过建立数据库,满足信息技术的需要,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支撑,促进工作水平提高,更好满足财务会计工作开展的需要。

3.有利于提高财务会计工作水平。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推动各项工作有效开展,促进工作水平提升,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日常工作差错的出现,为确保财务会计工作水平提供保障,从而更为有效的开展日常工作。

二、信息时代下财务会计工作创新的不足

虽然信息时代给财务会计工作带来新挑战,但由于一些制度没有严格落实,工作人员素质偏低,目前财务会计工作仍然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重视程度不足。一些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落后,对财务会计的重视程度不够,忽视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工作水平。没有严格落实相关制度,未能有效顺应新时代和新变化,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存在不足,熟练程度不够,难以促进工作水平提升。

2.会计信息失真。缺乏规范化管理,没有严格落实相关规定,未能明确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财务会计人员的流动性较大,工作范围模糊,不仅加大工作人员的压力,还容易出现违法违纪现象,相关数据造假,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出现原始数据和凭证造假情况,制约工作水平提高。会计信息失真比较普遍,制约财务会计工作水平的有效提升。

3.管理制度缺失。一些单位没有建立并严格落实管理制度,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对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长远认识。或者没有严格制定相应的制度措施,往往依靠经验开展财务管理工作,随意性较大,难以全面提高工作水平,未能与信息时代财务会计信息工作对接。

三、信息时代下财务会计工作创新的路径

为弥补存在的不足,顺应信息时代的要求,结合财务会计工作需要,笔者认为今后应该采取以下方法,实现财务会计工作的创新。

1.提高思想认识。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应该提高思想认识,明确信息时代对财务会计工作的要求,加强相关制度建设,结合具体工作需要,采取相应的创新管理对策,顺应新时代和新要求,实现工作的创新发展。摒弃传统的财务会计工作理念,增强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意识,加强财务会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步伐,促进自身工作水平不断提升。从而有效顺应时代变化发展要求,为财务会计工作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2.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实现财务会计信息化管理,增强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工作人员严格遵循相关制度规范,遵守职业道德,严格落实相关规范要求,不得弄虚作假,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同时,精准的财务会计信息能够为决策提供有效参考,也是信息时代的要求,因而必须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和系统性。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构建先进的财务管理系统,加强数据库建设,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适当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达到提高财务会计工作水平的目的。

3.完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结合信息时代的要求,加强相关制度建设,为各项工作有效开展奠定基础。明确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权限,让他们严格按照规定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好每一项工作。结合新形势和新时代的要求,健全和完善相关规定,制定有效的制度措施,明确财务会计工作流程和目标,有效规范和引导日常工作,促进工作水平提升。

4.重视信息技术应用。注重信息技术应用,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建立相关的数据库,完善财务会计管理系统,推动各项工作有效开展下去。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撑,能够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也有利于增强工作水平,减少财务会计人员工作的失误,降低出错的概率,提升财务会计工作水平。

5.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引进和吸收基础扎实、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强的工作人员,充实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地位。加强日常管理和培训,促进工作水平提升,让他们更为有效的顺应时代变化发展要求,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技巧,促进财务会计工作水平提高。

四、结束语

信息时代给财务会计工作带来新挑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该认识财务会计工作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具体需要,有针对性的采取改进和完善对策,实现财务会计工作创新,更好适应新形势和新情况,为财务会计工作水平提升提供保障。

篇11:构建中国特色会计理论论文

构建中国特色会计理论论文

[摘要]会计理论是人们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在取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思维的运动所产生的关于会计的理性认识。构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会计理论体系是当前会计界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管理会计;体系构建;西方会计理论;会计环境

1中国管理会计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我国引进西方管理会计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但建国初期便有西方管理会计中的“责任会计”,只是当时不称为“管理会计”。50年代初,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围绕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我国采取了许多措施。主要包括:①班组核算。通过班组核算和劳动竞赛相结合。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取得了显著成效。班组核算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责任会计,解决了西方责任会计难以解决的问题。②经济活动分析。

从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来看,我国企业运用得比较多的是责任会计,并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其注重的只是方法的应用,较少进行理论总结,而在引入企业西7b-的管理会计时,却忽视了研究其产生的社会经济环境与我国现有实践的异同,导致我国原有的管理会计实践难以推F-或少有成效。另一方面,管理会计内容包括了决策会计和执行会计两大部分,责任会计只是其执行会计的一个部分。

2如何确定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会计理论的'起点

现代会计理论体系是以会计目标为中心,由一些相互有逻辑关系的概念所构成。目标与概念是前后一致的,其目的是为了制定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提供会计理论支持。

首先,要构建我国特色会计理论体系,必须对我国会计理论的研究现状有一个完整而深刻的全面认识。总的来说,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缺乏系统性与完整性,因而人们对会计理论体系的认识也不一致,具体表现:

(1)缺乏对现代会计理论体系要素的科学归类。目前,理论界既没有按各要素的本质属性及其特征将其进行科学的归类,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加以组合,也没有确立各要素在体系中的方位,因而不成为体系。

(2)缺乏系统性。由于没有按各要素的内在逻辑关系排列组合,对每一项要素也没有系统地研究,将他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因而也不成为体系。

(3)缺乏首尾一贯性。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应该首尾一贯。

(4)缺乏国际相似性。现代会计理论起源于西方会计理论,然而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有时与西方会计规则格格不入。

其次,在着手构建我国现代会计理论框架结构之前,首先应确立构建的起点和基本思路,即现代会计理论框架结构的构建应从何处入手。会计理论体系的构建要从宏观上把握以下3点:①合理地选择逻辑起点;②以逻辑起点为连接环,归纳会计理论体系应包括的内容,并进行科学分类;③建立各种理论之间的联系,确立各种理论的功能的配合与互补。适当的逻辑起点是“纲”,合理的内容是“目”,只有将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做到纲目并举。

目标决定论中会计目标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和外在性。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会计目标主要取决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会计信息提供者(即企业管理人员)的意愿、会计特征和会计技术水平等因素,而这些因素本身又总是受到当时客观环境的制约,因而会计目标会极大地受到社会经济环境变动的影响,会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经济体制,会对会计目标提出不同的要求。我国的会计目标可以说是“经济效益系统理论体系”,而西方的会计目标可以说是“信息系统理论体系”,两者显然不同。考虑到当前的改革开放和国际经济一体化格局,以会计目标作为构建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我们认为,应以会计环境作为逻辑起点。

3以会计环境为逻辑起点而构建我国特色的理论体系

以会计环境为逻辑起点而构建的理论体系,可大致划分为以下两大模块。

3.1会计本体理论

主要指会计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原理等基本会计理论问题及由此推演出来的派生概念、条件、规定与方法等。它是具体时间与空间范围内的会计理论,而不包括其在时间或空间上的追溯或拓延,它构成会计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会计本体理论又可分为以下两部分:

①会计基本理论。主要指会计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原理等基本性的会计理论问题,包括会计环境、会计目标、会计本质、会计职能、信息质量特征、会计对象及要素、会计程序与方法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等。②会计应用理论。主要指由基本概念与原理推演出来的派生概念、条件、规定与方法等。包括会计假设、会计原则、准则与制度,它们是人们为了保障会计目标的实现而制定的,由会计环境与会计目标决定,并对会计具体目标的实现手段及会计实践过程起指导与限制作用,实际可操作性很强,是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的接口,与具体理论层一起决定了会计行为的方式。

3.2会计外延理论

主要指由会计主体拓延和派生出来的各种会计理论。它又可分为会计事项理论、会计教研理论和会计行为理论等不同的部分。会计事项理论包括会计工作组织理论、会计管理体制理论、会计法制理论和会计改革理论等;会计教研理论包括会计教育理论、会计学科设置理论、会计研究方法理论、会计思想发展理论、比较会计理论等;会计行为理论包括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理论等。

4结论

我国当前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会计模式也正在进行根本性的变革,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必须理论联系实际,从中国的具体情况出发,充分考虑我国的会计环境。因此,只有把会计环境纳入会计理论体系,并以其作为理论研究的起点,才能建立起科学的、符合我国国情的会计理论体系。

篇12:实证会计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会计理论论文

实证会计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会计理论论文1000字

[摘要]实证会计研究在我国已经有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探讨,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将有利于我们对实证会计研究的理解和研究水平的提高,以下仅是我们所思考的问题和一些建议,希望对研究者有所帮助。

近年来的实证会计研究给中国会计学界带来了一股新鲜空气,它对中国会计学的发展意义不可低估。目前,我国的实证会计研究己经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我国的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不少文章,从各个角度介绍和评价了实证会计研究,使我国的读者对实证会计研究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可以说早期的讨论对于我国实证会计研究的发展是至关重要和必不可少的;第二,一些敢为人先的会计学者首先开始了对实证会计研究的尝试,他们带动了一批学者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便研究人数逐步增加,研究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在包括财务、会计、审计的各个领域都有实证研究的成果出现,虽然这些成果还只是初步的,但己经足以让人感受到我国实证会计研究前进的步伐和广阔的前景;第三,最近几年我国出现了一批接受过良好培训的从事实证会计研究的学者,这是我国会计学界的一笔宝贵财产,虽然在目前他们所取得的成果还显得稚嫩,但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和会计改革的深入,他们将成为我国实证会计研究的主力军,假以时日他们中或许会有大家出现;第四,目前的实证会计研究已经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同时他们也开始关注与实证会计研究密切相关的领域,如财务学理论、经济学理论、计算机技术、统计方法和软件、数据库建设等,这些都预示着我们这一代人要为我国的实证会计研究打造一个扎实的基础。

一、实证会计研究中的基本问题

1.实证会计研究的本质。

一个被普遍接受的观点是,规范会计研究所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实证会计研究所回答的是 “实际是什么”的问题,实证会计研究的目的是解释和预测会计实务,规范会计研究的目的在于规范会计实务。一个简单的类比是,如果你舅、一条河,实证会计研究告诉你的是以前人们是摆渡过去的,而规范会计研究告诉你的是应该从桥梁上过去,还是摆渡过去。从这个意义上讲,实证会计研究更重视科学性,规范会计研究更重视哲学性。

2.开展实证会计研究的原因。

实证会计研究在美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瓦茨 (Ross L. Watts)和齐默尔曼 (Jerold L. Zimmerman)认为主要是需求推动的,这种需求主要来自三方面,(1)信息需求,公司的许多利益相关者都需要做出与会计报告有关的决策,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他们需要了解有关的实证会计研究成果;(2)教学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向学生解释各种会计程序的差异,从而使学生容易理解,实证会计研究正好满足了这一要求;(3)政策需求,政府在制订政策的过程中,各方面的人士都为了一定的目标不断进行涛说,他们需要证明自己的见解是正确的,实证会计研究也符合了他们的需要,有时研究人员并不是有意为他们提供证据的,却被他们用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我国的情况却有所不同,对实证会计研究成果的需求没有美国那么强烈。在信息需求方面,我国的投资者和证券市场的.现状决定了他们对会计信息本身就不够重视,更不用说是利用会计信息而得到的研究成果了;在教学需求方面,采用了实证会计研究成果教学的院校和教师还只是极少数,这方面的工作需要更多的人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完成;我国在制订政策过程中的游说还很少,争论的各方也没有注意到实证会计研究成果的出现。这并不是说我国没有对实证会计研究的需求,比如说学者们对学术成果的追求就是一个重要的需求。近年来在实证会计研究的供给方面却出现了一些变化,证券市场的发展、数据的丰富以及相关学科的融大都为实证会计研究提供了可能和基础,也降低了研究成本,尤其是一批年轻学者的加入更推动了实证会计研究的发展。所以,我国的实证会计研究主要是由供给推动的,而不是主要由需求推动的。

3.对实证会计研究的态度。

虽然实证会计研究己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从事这项研究的学者也越来越多,但人们仍然不停地间:实证会计研究到底有没有用?我们猜想他们所关心的是实证会计研究对我国的会计理论和实务有没有贡献。回答是肯定的,只是贡献的形式有所不同。有些实证成果对理论和实务是有直接贡献的,但大多数实证成果不能直接作用于理论或实务,而只是有间接的贡献。一项研究 (如对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好比一堵墙,每一篇文章都只是一块砖,有些砖会被埋在墙里面,好像没有作用,但如果整堵墙可以撑起高楼大厦,那么我们就认为每一块砖都是有贡献的。因为每一篇文章都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向前跨出一小步,“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所以,这些研究成果对理论和实务也是有贡献的。我们相信 “真理”是存在的,但我们并不知道 “真理”在哪里,“真理”到底哪里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进步,在向前走。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客观环境是错综复杂的,实证会计研究中所用的数据是对客观环境的抽象,我们用这样的数据来研究一个具体的问题,难免会顾此失彼,所以,每一篇实证文章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想做到十全十美是很困难的。实证文章应该允许批评,批评若能针对实证的过程 (包括结论的解释),而不是以自己的逻辑对结论进行评价,则有助于实证会计研究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实证会计研究的哲学基础是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它说明一个理论只能够被证明是错误的,而不能被证明是正确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实证会计研究才会有向前发展的动力,才能够不断完善自己。对于实证会计研究,我们注意到人们对研究态度和数学方法两方面的批评较多,实证会计研究主要是依靠数据来说话的,但研究的选题、方法和结论往往也会受到研究态度的影响,一个严谨的学者得到的结论会更可信。研究结论不仅要让别人相信,而且要让自己相信,后者是一个比前者更难的过程。一些学者在实证过程中,先经过了多次试验才找到最终的结果,而只对外报告最终结果,别人只看到最终结果当然容易相信,只有这些学者自己才知道选择这个模型只是因为它符合自己的结果罢了。规范的实证会计研究过程是先提出假设,再收集数据进行检验,而有些学者经常是先收集数据进行检验,再提出假设,这个过程已经违背了实证会计研究的初衷。个别学者不端正的学术态度只是他的个人问题,而不能代表整个学术界,作为研究社会科学的学者应该受到社会责任感的驱使,这样的学者才能得到真正有用的研究结论。人们对实证会计研究的另一个批评是数学方法太过复杂,在做数字游戏,这在美国也许比较突出,我国大多数实证会计研究所使用的方法还很简单,不存在过于复杂的问题,但这也提醒我们,数学方法是否简洁与实证研究结论的可接受性有着很大的关系。

4.实证会计研究的方法论。

实证会计研究所涉足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所使用的方法也越来越复杂,广义的实证会计研究 (empirical accounting research)也称为经验会计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五种方法:实验室实验 (laboratory experiments)、实地试验 (field ecperiments)、实地研究或案例研究 (field studies or case studies)、调查研究 (survey research)和档案研究 (archival research),所研究的领域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审计的各个方面。但狭义的实证会计研究 (survey research)多指档案研究 (archival research),主要涉及关于财务会计的研究,也有一些关于审计的研究。另一个相关的概念(positive accounting research)只是档案研究 (archival research)的一个分支,研究范围比实证会计研究 (empirical accounting research)小得多,主要研究经理人员对会计政策的选择问题。

我国的会计学者对方法论的研究还很少,尤其是对实证会计研究方法的研究更少,但方法论的学习对实证会计研究是有益的。一般认为实证会计研究的方法论只能在实践中逐步学习,通过动手才能够掌握,而不能从书本中直接获得,但在方法论上的指导无疑对研究者是有帮助的。目前我国的研究者在实证会计研究过程中主要参考己有文献中的研究方法,但这些文献只能教研究者们怎么做,而不能教会研究者们为什么这样做和这样做对研究结论的影响,对于一项深入的研究来说,仅仅知道怎么做 (how)是不够的,还要知道为什么这么做 (why),只有这样才能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再向前走。目前,我国还很缺少在方法论上对研究者们的指导。

相关专题 探析如何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