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管理毕业论文怎么写

xiqoqiao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xiqoqiao”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土地资源管理毕业论文怎么写(共15篇),欢迎大家收藏分享。

篇1:土地资源管理毕业论文怎么写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国土资源开发的现状,主要就国土资源管理问题进行了认真探究,提出了加强国土资源管理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国土资源;开发;管理措施

国土资源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管辖下的领土、领海、领空范围内的全部资源,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部分,国土开发整治的对象,主要是指自然资源。国土资源是一切生产活动的基础,它的开发利用不仅影响到生产力布局的经济效果,而且影响与其相适应的生态环境。如果在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中没有遵循生态经济原理,只注重经济效益,不顾生态效益,就会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受到破坏和损害,就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笔者针对目前我国国土资源开发的现状,研究提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我国国土资源管理职能和管理实践,要加强我国国土资源合理开发,必须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具体如下:

一、保住18亿亩耕地

确保18亿亩耕地,是中央的既定方针。但落实这项任务的关键在地方政府。有些省份因违规用地量较大,下达的年度用地指标部分用于弥补超计划用地,影响了新一轮地方经济建设。此外,工业化、城市化加快形成的旺盛需求,土地出让带来的巨大收益,政绩与GDP增长挂钩,部门发展规划的用地期望,农民对种地缺乏积极性等,都成为冲击耕地保护红线的重要因素。

因此,我们首先要科学界定耕地概念,以粮食生产恢复能力为标准,将耕地细分为在耕地和宜耕地,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的农地,必要时可以恢复为耕地。其次是严控耕地流失途径。建设占用、灾毁耕地、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应通盘考虑,预防将耕地报为灾毁,然后再搞建设的现象。再次是继续强化耕地保护问责制。细化各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制,加大行政责任,约束其它规划。最后,要努力形成节约用地倒逼机制。制定集约节约用地标准,将城乡建设用地纳入整体规划,统一管理。

二、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在资源管理方面,推进节能减排,任务繁重,形势紧迫。以来,有不少地方继续通过减免税收、低价提供土地等方式对高耗能行业招商引资。一季度,钢铁、有色等六个高耗能行业的增加值占全国工业的三分之一,而能耗却占工业能耗的七成。利益驱动是企业不重视节能减排工作的主导因素:盲目强调GDP的增长是地方政府支持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发展的直接诱因;技术落后是导致企业能耗较高、废弃物排放量大的主要原因。

对此笔者建议:一是要两个轮子一齐转。既要制定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发展的强制性政策,也要制定低耗能、低污染企业的鼓励性政策。二是推行项目准入制度。提高准入门槛,在土地审批、采矿权证的发放上有效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三是增加监管环节。利用年检制度,对于不符合节能标准和污染物排放要求的企业,年检不予通过。四是采用经济手段促进节能减排。建立与资源利用水平相挂钩的浮动矿产资源补偿费率制度,调整税费、价款收入的支出结构和使用方向,支持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的'发展。五是运用关税和计划配额手段调节资源性产品的出口。

三、矿产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

在矿产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我国资源保障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本领域循环经济发展缓慢,资源利用效率不高、资源浪费和破坏严重、资源开发对环境影响较大。可以说,在矿产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形势严峻,责任重大。主要原因是政府部门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认为循环经济是后续产业管理的范畴。此外,对矿产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容与形式研究得也不够深入。

所以,国土资源系统应把矿产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当作矿政管理的一项重点内容来抓。一是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通过有偿使用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促进矿产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促进尾矿、废石等的二次资源的开发利用。二是制定导向性政策。协调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矿产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则税政策和技术政策。三是适时启动循环经济试点。选择典型矿山企业,创建矿产资源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新模式,重点促进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篇2:土地资源管理毕业论文怎么写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是决定一个地区能否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问题,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切实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指导意义。为了促使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将生态稳定、建设和发展作为中心任务,坚决实施保护、巩固、发展的建设策略,加强水土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技支持能力。控制人为因素所产生的土地荒漠化,重点控制人类不合理利用资源的行为,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筹建设、协调发展,以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经济效益最大化转变为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最大化。绿洲土地资源的综合效益最大化是维系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及区域生态环境稳定性的保证,

一、首先要摒弃开发就是开荒的传统理念。

不论是解放以前或是解放以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在人口、粮食问题的压力下,兵团经历了多次大规模开荒的时期,农业的重点由南疆拓展到了北疆,耕地由山前平原延伸到沙漠边缘,大规模的林地、草地、湿地被改造成了耕地,历史的变迁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总认为兵团的开发就是开荒,就是扩大农业的规模,直到上个世纪末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的决策后,一些政府部门立即提出大开荒的应对方略。继后中央相继提出了退耕还林还草和重视生态环境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后,才初步克服了开发就是开荒的传统理念,但远没有达到摒弃这一理念的境界,在考虑新疆兵团的发展思路时,总是念念不忘开荒,甚至还把开荒作为今后大开发的重点,把扩大农地规模视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方面,而对产业结构升级和建设用地发展的研究则远未达到应有的重视程度。这种传统观念必须尽快扭转。

二、对土地缺乏严格管理,土地浪费严重

尽管有了土地管理法,但由于执法力量不足,特别是从局部眼前利益出发开发利用土地,致使滥占滥用土地现象严重。对土地缺乏严格管理,土地浪费严重尽管有了土地管理法,但由于执法力量不足,特别是从局部眼前利益出发开发利用土地,致使滥占滥用土地现象严重。部分基建项目用地不报请批准或先用后报,宽打宽用,少征多用,早征晚用,多征少用,甚至征而不用。ixianghuibao/

三、土地退化是进行土地持续开发的起因,恢复则是进行土地持续开发的前提。

土地的退化和恢复是两个长期的过程,其机理更是需要长期的研究和探索。这项研究不仅对生态环境有着重大意义,而且对我国的经济建设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今后必须加大投入,继续深化土地退化与恢复机理的研究。

1、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耕地的需求量会日益增多,解决耕地资源稀缺问题的出路在于一方面“开源”即加大对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和复垦;另一方面“节流”即节约和合理利用及保护耕地,提高土壤质量,提高耕地的产出水平。由于农业适宜和中度适宜的土地几乎都已被开垦用于种植业,其余土地的生态条件较差,因此应当弱化后备资源开发,重视对已利用地的挖潜整理。

2、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要实现质和量的统一。切实保护耕地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增强土地利用规划的法律效力,制定耕地保护的专项规划,严格执行用途管制;加强土地产权制度建设,明晰耕地产权,建立长期稳定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土地价格、税收等经济杠杆的作用,调整土地利用行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加强对土地管理部门的监管,防止因利益驱动而多占、乱占耕地;建立耕地变化的动态监测系统。 简历大

四、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对策

1、要加强教育和宣传,使各级领导和大众充分考虑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充分认识到破坏自然、掠夺自然,就是破坏自己、掠夺自己;要关注人,也要关注自然;要满足人的需要,也要维护自然的平衡;要关注人类当前的利益,更要关注人类未来的利益。对经济效益的过度追逐,忽视生态效益,只求索取,不讲投入,掠夺式利用,将加剧地力退化和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以人为本,充分认识到土地不仅是财富之母,更是民生之本。要积极转变粗放型经济的增长方式,用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2、科学合理地制定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土地年度计划管理,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合理确定各类用地的规模、结构,使之与城市总体规划和相关专业规划衔接。将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规划引导与成片开发,标准引导与保证质量作为结构调整的原则,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

3、加强法制建设和执法力度。把规范土地市场秩序上升为法律行为,对任何破坏土地市场秩序的行为,都应当追究相应的责任,以提高违规成本。

4、严把用地审批关,坚决纠正、收回各种违规、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用地,对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项目一律不批准用地。全面落实建设用地备案和批后核查制度,建立土地利用信用评价机制。

5、完善供地政策和标准,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充分发挥市场竞争对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减少耕地占用的基础性作用。制定和完善建设用地定额指标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推行单位土地面积投资强度、土地利用强度、投入产出率等指标控制制度。进一步细化各业用地标准,严格按标准供地。

6、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对策为:挖掘耕地资源潜力,加强以水利建设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改造中低产田,提高耕地等级。

篇3: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成人高等教育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题 目

学生姓名 xx 学 号

专 业 土地资源管理 指导教师 xx

二一二年五月

中 国 地 质 大 学(北京)

继续教育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试论如何保障沧源县经济发展用地

英文题目

学 生 签 名 : 指导教师签名:

二一二年五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评语表(指导教师用)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评审表

答辩小组组长 : 成员:

毕业设计(论文)总成绩

函授站(盖章)

摘 要

土地是发展之基,民生之本。作为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稀缺资源,科学、合理利用土地,将会促进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滥用土地,不但会阻碍经济的增长,更会带来众多影响社会稳定的弊端。当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土地管理秩序面临较大的挑战和压力的形势下,片面强调保增长或是保用地都不是万全之策。只有加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才能有效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保障社会经济稳定快速发展。

关键词:发展 耕地 土地集约利用

Abstract

The land is the foundation of development, the people's livelihood. As economic development necessary of scarce resources, scientific, rational use of land, will promote economic health, steady progress; the abuse of land, will not only hinder the economic growth, will bring many influences social stability problems. The current rapid economic and social de第一文库网velopment, land management order is facing great challenge and pressure condition, the one-sided emphasis on the growth or warranty is not a sure card. Only by strengthening the economical 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of land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contradiction of land supply and demand, safeguard the social steady and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 development of cultivated land intensive use

目 录

一 引 言 ............................................................................................. 1 二 沧源县概况 ..................................................................................... 1 (一) 沧源县自然概况 ........................................................................ 1 (二) 沧源县社会经济条件.................................................................. 2 三 沧源县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2 (一) 土地利用现状 ........................................................................... 2 (二) 建设用地现状概况 ..................................................................... 3 四 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7 (一) 耕地资源逐年减少,人口与耕地矛盾日益突出 .............................. 7 (二) 行业和区域间用地矛盾日益突出.................................................. 7 (三) 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 8 (四) 开发区闲置土地多、违法用地时有发生 ........................................ 8 (五) 农村建设用地分散、面积大,空置超占多 ..................................... 8 五 国家用地方略.................................................................................. 8 (一) 走节约集约化之路 ..................................................................... 8 (二) 科学规划合理统筹 ..................................................................... 9 (三) 创新机制完善制度 ..................................................................... 9 (四) 法规护航政策保驾 ..................................................................... 10 六 结合实际保障建设用地 ..................................................................... 10 (一) 面对现实.转变观念.................................................................. 11 (二) 集约利用城镇建设用地 .............................................................. 11 (三) 用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 .............................................................. 11 (四) 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工作 .............................................................. 12 (五) 合理布局适当调整产业结构 ........................................................ 12 七 结束语 ........................................................................................... 13 八 致 谢 ........................................................................................... 13 参考文献 .............................................................................................. 13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

一 引 言

沧源县正处于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建设用地需求量大的阶段,由于受自然环境条件及土地总量的限制,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人地矛盾突出等一系列问题也变得更加严重。因此,加强对沧源县土地资源现状研究,掌握土地家底,成为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社会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统一的必要之举。

二 沧源县概况

(一) 沧源县自然概况

沧源佤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边陲,中缅边界中段。地处东经98°13′00″至99°43′00″北纬23°04′00″至23°30′00″之间。北邻耿马县,东邻双江县,东南与澜沧县毗邻,西南及南部与缅甸接壤。东西长86公里,南北宽47公里,总面积2449公里,国境线长147.08公里地势北高南低,群山连绵,山谷相间,河流纵横。勐省镇位于沧源县的东部地区距离县城70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99°27′16″至99°29′24″,北纬23°18′03″至23°20′00″。整理区的总面积401.78公顷,属坡旱地、水田、荒草地。规划区东至农科村大沟,南至贺孟河,西至和平村大沟,北边至安邪山。属云南高原西部横断山脉切割中下段,是耕地连片的低山丘陵宽谷地区。有坡旱地、水田。区内浅丘起伏、沟谷纵横、河床低矮,地貌类型为丘陵。

图1 沧源县地图

(二) 沧源县社会经济条件

沧源县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为17.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77万人,占人口的87.45%,是一个农业大县。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7.4亿元,同比增15.9%,其中:第一产业完成4.77亿元,同比增7.8%;第二产业完成6.3亿元,同比增28.3%;第三产业完成6.33亿元,同比增11.9%;三次产业比重由20的28.3:31:40.7调整为27.4:36.2:36.4;边贸进出口总额完成4.81亿元,同比增43%,完成年度计划的126.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4亿元,同比增16%,完成年度计划的103.4%;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4.9%;银行存款余额19.7亿元,同比增11.7%,贷款余额6.73亿元,同比增50%。全县保持了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良好局面。

三 沧源县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一) 土地利用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和人口的持续增长,我县土地利用的演变特别是建设用地的演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是经济高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据沧源县第二次土地调查显示:全县土地面积为3669643.80亩,全县耕地面积为554088.75亩,仅占全县土地面积的15.10%,人均耕地面积为3.26亩。园地面积为389139.30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10.6%,林地面积为2362598.25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64.38%,草地面积为57745.95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1.57%,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为41747.85占全县土地面积的 1.13 %,交通运输用地面积34268.10亩,占全县土地

面积的0.93%,水域和水利设施用地面积24792.6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0.68%,其它土地面积为205263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5.59%。

图2 沧源县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图

(二) 建设用地现状概况

十二五期间,沧源县牢牢把握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云南省实施“两强一堡”战略的机遇,紧紧围绕县委确定的发展思路,按照“三个一百”和财政目标考核任务的要求,在危机中抢抓机遇、以投资拉动为抓手,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2亿元,优化环境抓招商,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2.89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17%。

第一、第二批城镇建设用地、耿沧二级路、小澜线等一批重点工程贯穿县境,也占用了较多土地, 耿马(孟定)边境经济合作区沧源园区就有67个项目,在原址新建、改扩建的项目有20个,用地面积4953.32亩;已办理了农地征转用手续的有19个,用地面积1004.7亩;203月20日前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11个,面积814.34亩;其中: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597.6亩;年4月至12月开工建设的项目有17个,面积7558.55亩,其中: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2296.38亩。以上合计2012年沧源县边合区项目全部列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总共需要新增建设用地总面积8372.89亩,其中: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2893.98亩。

表1

沧源 县边合区建设项目用地情况统计表

四 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耕地资源逐年减少,人口与耕地矛盾日益突出

据统计,沧源县人均耕地4.8亩,到-人均耕地分别下降为4.7亩、4.3亩,到年下降为3.26亩,其主要原因是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城镇化减少速度不断加快而进一步增加占用耕地,人口与耕地的矛盾日益突出。

(二) 行业和区域间用地矛盾日益突出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全县各类用地需求呈现全面增长趋势,行业间、区域间和城乡间的土地利用矛盾日益突出,各行业、各部门和各乡镇的规划用地需求已远

远超出了全县土地资源的总供给能力。因此,只有协调好土地利用供需之间的矛盾,才能真正增强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

(三) 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全县已利用土地为3669643.80亩,土地利用率为97.71%,高出临沧市78.11%的平均水平,与全省87.02%的平均值相比也略高,土地利用率总体较高。自然保留地面积为4371公顷,占辖区内土地总面积的1.79%,可开垦为耕地的.荒地资源较少,故全县耕地后备资源十分短缺。

(四) 开发区闲置土地多、违法用地时有发生

新城开发区用地粗放已具体集中体现。并且利用问题严重,主要体现在:规划面积大,但开发程度不够,投入资金不足,并且还存在重复投资的情况,工业用地投资强度不够,土地产出率不高,少数企业存在土地闲置情况等问题,建设多年还无法具备城市功能。加之,地方政府部分领导和群众的法律意识不强。一些部门和乡镇领导片面的上级政策,认为加快发展重点是加快工业发展,发展工业就要使用土地,国土资源部门就应当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大局,因此就出现了有的工业项目占用农用地等违法用地现象。

(五) 农村建设用地分散、面积大,空置超占多

农村居民点缺乏有效管理、村庄建设结构不合理,布局散乱、占地规模大,空置、闲置较多,再加上近几年农民收入的提高,他们不愿意住在狭小的庭院内,纷纷往公路沿线居住。造成了土地浪费现象。

五 国家用地方略

(一) 走节约集约化之路

城镇建设要注意对土地的有效开发利用。,坚持节约集约用地。耍通过挖掘土地潜力,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开发利用荒地、荒坡、荒滩、荒沙和废弃地,少占用或不占用耕地;在对耕地的占用上应先占用低产田,在低产田占用有困难或不适当时才准许占用中产田,原则上禁止占用高产田,并对占用程序进行严格规定,从而妥善解决城镇化案

讶用地问题;推广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新技术、新材料,向空间要土地。利用城镇地下空间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节约土地资源、人车立体分流、扩充基础设施容量、改善城镇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适当提高城镇土地容积率,通过提高容积率,在有限的甩地面积上增加更多的活动空间,提高土地的相对供给能力。

(二) 科学规划合理统筹

必须建立科学的城镇规划体系,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优化区域城镇布局。城镇规划体系应该是由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土地整理规划等一系列规划组成,各项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应该反映城镇发展的客观规律。各项规划之间还应该相互协调,构成一个科学的规划体系。我国城镇化建设应该走一条新型城镇化道路,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按照产业集聚、功能完善、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各县特色的原则,以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有机结合、协调发展为方向。统筹推进城乡和区域发展,加快构建合理的城市等级规模结构和城乡一体化的城镇体系,努力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城镇发展新格局。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按照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的要求,把农村和城镇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在统一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明确分区功能定位,统一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居民生活区、工业区、商贸区、休闲区、生态涵养区等,使城乡发展能够互相衔接、互相促进。推进城镇化建设,应打破行政区划壁垒:着眼于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实现各城镇之间的产业互朴和产业对接,从而实现区域城镇布局的优化。

(三) 创新机制完善制度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重要的一点就是改变过去的城镇化模式,在现有的资源、环境条件下:充分利用市场手段,从城镇化的核心问题和核心价值出发,探索一条适合国情和区域特点的城镇化道路。积极贯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解决城镇化建设用地不足问题。以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和城乡土地一体化为方问,进一步深化土地有偿使用改革。鼓励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以转让、租赁、作价入股等方式进入土地市场流转,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县市攻府利土地置换收益,推动农民住宅向城镇集中,引导农民向中心城镇转移。确保建设用地总最不增加、耕地保有面积不减少为前提,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使拆旧与建新结合,零拆与整建同步,促进中心城镇建设和产业集中布局,最大限度扩大用地指标;城镇化需要建立规范有序的土地

市场,利用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实现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首先,要完善土地的拍卖制度;其次,要完善土地储备制度。完善土地储备制度一是出台土地储备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土地储备制度的运行;二是拓宽土地融资渠道,建立城镇土地储备基金,为土地储备提供资金支持。城镇化还需要建立健全土地评价制度和土地供求制度。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一是要限制增量,二是要盘活存量从而盘活总量,严格审批制度、限额供地。

(四) 法规护航政策保驾

法制是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保障。土地的供给既要满足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的需要,又要控制用地规模,节约用地,这就要求有―个合理的标椎来指导城镇土地的供给。立法机关应根据城镇土地利用的现状,结合我国的国情对城镇士地集约节约利用进行立法;首先,要明确土地的所有权,特别是集体土地:其次,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土地征用是我国城镇建设中土地配置的主要方式.因此,必须严格规范土地征用行为、土地征用程序。促使土地征用与土地市场机制接轨。第三规范多元化土地市场的运转。规范多元化的土地市场需要对土地流转的对象、范围、形式、年限、价格、收益分配等作出明确的规定。第四,要严格执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法律法规;三:没有强有力的法律法规作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保障,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就无法实现。

六 结合实际保障建设用地

沧源是面问缅甸佤邦的要塞,而云南省“桥头堡”建设、耿马(孟定)边境合作贸易区项目建设,必将会带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土地资源的有力支撑.但是今后保障县域经济发展所需的土地资源哪里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土地管理工作历来十分重视。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严把土地“闸门”,专门就严格土地管理先后下发了一系列重要文件。面对现实,我们已经在了风口浪尖上,一方而,经济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土地资源的严重不足,所以说,坚持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对于沧源县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我们保障县域经济发展用地要从存量建设用地来。存量建设用地包括现有的城镇建设用地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对城镇建设用地,主要是提高集约利用水平,挖掘潜力有限;农村集体建没用地、工矿仓储用地,公益性建设用地和农村宅基地,目前处于低效利用状态,潜力巨大。如何把潜力变为支撑力,应从以下五个方面想办法:

(一) 面对现实.转变观念

我们必须面对建设用地不足的现实,着力宣传好土地国情、国策、国法,大力开展县乡(镇)村三级干部土地法律法规教育培训,特别足政府领导干部的培训,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土地管理的一系列重大决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国土资源管理,围绕坚守耕地红线的重大科学决策,更新观念,敢于率先作为,树立“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破解保护资源的难题,破除保障用地的瓶颈,以集约用地推动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引导集约用地.确保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实现“双赢”。

(二) 集约利用城镇建设用地

集约用地不等同于刻意少用地,而是要充分掌控用地面积、投资额和产出额三者之间的比例,同时还要兼顾动态发展,认真做好拆迁和土地再利用这篇文章。国土部门应该提前介人.主动服务,积极发挥作用,而不是被动地跟进,被动地服务,要转变工作方式方法,主动加强与县委政府的沟通协调,提前介入发展战略研究.提前介入经济结构调整,提前介入具体项目的招商引资,具体工作中要严格把好“四个关”:一足充分发挥规划“龙头”作用,严把规划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修编是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科学依据,我们一定要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用地,严格规范建没项目用地审批,严格土地使用标准和条件。二是切实发挥预审职能作用,严把预审关。所有申报项目由国土资源部门提前介入选址和论证,严格进行土地预审,对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等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子预审。预审未通过的,计划部门一律不得批准立项。三足严把土地供应关:严格执行国家供地政策,从严控制划拨供地范用,从土地供应上制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从源头上把好集约用地关。四是把好土地批后监管关。着力解决闲置土地和土地低效利用的问题,防止囤地和供需矛盾恶化。

(三) 用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

我县存在较大面积的集体所有的土地,这既是历史的产物,也是现实的需要。随着我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将不断扩大。为了满足对土地的需求,填补需求缺口,除了向高空发展外,就剩下向农村索取集体土地这一唯一途径了,这是必然的,也是解决城镇土地需求问题的根本途径。沧源土地资源丰富,但耕地不足。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建设用地与耕地又集中在一个小区域,发展需要土地,一建设就得占

用耕地,然而耕地保护是基本国策,占用多少耕地就得补充多少,就沧源县城而言不太现实,发展所需土地就要科学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要用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我们必须处理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尽快完成集体土地两权发证工作。让集体土地产权明晰。二是建立健全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相关政策和法规,使其能在宏观调控之下,有据可循,有法可依。三是要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建立统一的农民不动产登记制度,严格执行一户一宅政策,控制超标准建房。应在坚持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的原则下,合理引导农民住宅相对集中建设,盘活用好现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和村庄整理所节约的土地首先要复垦为耕地,调剂为建设用地的必须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纳人年度建设用地计划,并优安排满足集体建设用地需要。

(四) 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工作

土地整理工作一是可以大幅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单位面积的产出率;二是通过整理可以增加一部份新的耕地,补充一定量的耕地面积,减少耕地保护压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制度创新,我们要积极争取试点建设,通过“增减挂钩”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相结合,促进农田集中连片,沟渠、道路配套,为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创造条件,使建设用地集约、节约,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村容村貌的同时,实现耕地总量平衡,解决城镇建设用地紧张、农村建设用地闲置的矛盾。

(五) 合理布局适当调整产业结构

依据沧源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相关要求,优化配置各类用地空间布局刻不容缓。优化配置各类用地空间布局,应满足城乡发展建设用地实际需要,一是要设定国土生态屏障网络用地布局。根据沧源县自然地貌、河流水系等的分布现状,县内生态屏障用地主要分布在东米山、邦盆山、班考大山、公答山、芒告山、班列大黑山;南汀河、新牙河、南令河、小黑河、小黑江、芒库河、挡怕河、拉勐河、贺勐河、勐董河及沿岸地区。二是优先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划定基本农田整备区,使零星分散的基本农田集中布局,形成集中连片的、高标准粮食和瓜菜等优质特殊农产品生产基地。三是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布局。四是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按照“控制增量、盘活存量、建设总量”的原则,严格控制新增农村居民点户均用地面积在125平米以内,禁止超标准占地建房。

五是拓展城乡生产绿色空间布局,妥善安排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用地,保障沧源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七 结束语

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土地的支撑,在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两难的情况下,我们必须立足现实,充分挖掘潜力。向管理要土地,向存量要土地,通过城镇建设用地的再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依法流转、土地综合整理以及调整产业结构来保障用地。

八 致 谢

在本文的撰写过程中,沈应政老师作为我的指导老师,他治学严谨,学识渊博,视野广阔,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术氛围。置身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我不仅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树立了明确的学术目标,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掌握了通用的研究方法,而且还明白了许多待人接物与为人处世的道理。其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与无微不至、感人至深的人文关怀,令人如沐春风,倍感温馨。正是由于她在百忙之中多次审阅全文,对细节进行修改,并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许多中肯而且宝贵的意见,本文才得以成型。

参考文献

【1】沧源县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著.《沧源县第二次土地调查报告》.2010年5月

【2】沧源县国土资源局. 沧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 201月

【3】张开发. 沧源佤族自治县土地志 .沧源限国土资源局 .20

【4】刘明方.保障县域经济发展地从何来.勐腊县国土资源局.2011年12月

【5】李明富. 沧源佤族自治县土地利用现状详查. 沧源县国土资源局 .年

【6】沧源县统计局. 沧源佤族自治县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告. 沧源县统计局 .2010年11月

篇4: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摘要:

土地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美、日、韩、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在土地管理中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突出法制建设,加强规划控制、运用市场机制等措施,为我国的土地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借鉴。我国应在科学规划,完善法律法规,提高土地利用水平,引入市场机制等方面下大气力,扎实推进土地管理各项工作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

土地管理;国外经验;策略选择

一、国外土地管理的成功经验分析

1、法制健全。为了规范土地管理,明确土地的取得、使用、保有、保护和处分的具体规定与程序,很多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都制定有相关的法律。如美国拥有一整套比较健全的有极强约束力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从联邦政府到州、郡、市都有相配套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且下级不得与上级法律相冲突。土地资源的权益、地籍管理、保护、规划、开发利用、复垦、征用、地役权、执法力量及地产交易、捐赠、继承和管理、仲裁等均有法可依[1]。美国制定的《联邦土地政策和管理法》是土地管理的基本准则;日本规范土地的法律主要为《国有财产法》;韩国为了有效地管理国有土地,1950年首次制定了国有财产法,1976年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全面修订了国有财产法,要求利用国有土地引导私人土地开发,稳定土地市场,及时灵活地提供国民生活所需的公共用地;新加坡政府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土地管理体系和约束程序,以保障土地出让合法合理。此外,在专业法津方面,道路法、河流法、森林法、水资源法、海洋法、矿产法、能源法等都是与国有土地管理相关的法律,在制定与执行的过程中要确保互相之间不能冲突。在综合法方面,财政法、会计法等也都与国有土以地管理密切相关。

2、规划合理。加拿大、韩国以及日本等国家在土地管理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土地的规划管理。加拿大政府制定了一系列规划进行管理,大体分为省级、地区级和市级规划。省级规划是一种政策性和战略性文件,主要是划分城市和农村地区的界线,强调保护农业用地,增强土地管理的经济社会服务功能等等;地区级规划是由地方政府制定,省政府批准,是政策性文件。主要目的是省级政策宣言变成自己的行动纲领,以指导地方政府以下几项工作;市级规划,又称《土地分区管理法》,是法律条文,非常详细和具体,具有强制性。主要内容包括:用途(住宅、商业和工业)、密度、建筑体积等[2]。韩国从1977年开始引人并实施国有财产管理计划,定下了尽可能限制出售国有财产、侧重保存的政策基调。国有土地管理计划在一个会计年度来说,是管理和处理国有土地的预定准则。日本高度重视国土综合开发规划,在20世纪50年代经过战后恢复阶段后,自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先后进行了五次全国国土综合开发规划,为保障国土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日本的土地利用规划就其类型而言可分为国土综合开发规划、国土利用规划、土地利用基本规划及部门土地利用规划,各个不同层次规划之间的相互协调,有效促进了国土资源的综合利用。

3、市场运作。美国有发达的房地产交易市场,这有利于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日本的土地市场管理:第一是土地供应与总量控制。日本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地下空间,有效扩展城市容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大力开发地下交通,发展地铁体系,努力扩展土地经济供给能力。同时,为了缓和土地供需矛盾,日本鼓励建设高层公共住宅;第二是土地交易管理。日本政府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建立了一整套的以限制土地交易为主要目的的土地交易管理制度。在该制度体系中,最重要的是土地交易审批制度,用以直接控制某些地区的地价水平及土地使用目的。日本的都、道、府、县各地方政府在自己的行政区范围内确定“限制区域”,其时效一般为5年,限制区域确定后,在这个区域内的土地交易如果面积超过一定的标准,就必须得到地方政府的批准。土地交易双方正式签订交易合同以前,必须向地方政府提出申请,政府对土地交易主要是从土地交易价格和土地使用目的两个方面进行审查。交易价格审查以交易土地附近的地价水平及政府确定的限制价格为依据。

4、政府调控。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土地管理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90%以上的国家都会在中央设立专门负责国有土地管理的机构;二是横向管理普遍采取1+N模式,不仅有一个主导的国有土地管理机构,还有多个相关的法定管理机构;三是纵向管理体制多为垂直模式[3]。如新加坡土地管理局作为全国最大的公有土地管理者和持有者,负责监督其他国有土地管理与执法部门的活动;财务省是日本最主要的国有土地管理机构,但根据日本法律规定,农林水产省、国土交通省和法务省也具有相应国有土地管理职能;为协调中央与方政府间的关系和部门间的关系,加拿大组建了许多专门的政府协调机构,如加拿大土地利用委员会、联邦政府土地利用委员会、加拿大海洋事务机构委员会等。美国内政部代表美国联邦政府管理土地,下设土地管理局、矿产管理局、复垦局、地质调查局、地表采矿办公室、国家公园管理局、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印第安人事务局等,并在美国各地设立了13个区域性办公室、58个地区性办公室、143个资源区办公室作为土地管理派出机构[4]。

二、对我国的启示

1、完善法律法规。为建立完善的国土规划利用体系,应进一步通过立法,巩固和保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国土规划体系中的龙头地位和具体实施。一要加强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建设。目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村镇规划等每一项规划,在规划的要求、程度、程序上都有法律规定,但尚缺乏一个能将上述规划之间的衔接加以明确化的法律。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将规划管理体制法制化,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国土资源合理配置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引导作用。为保障规划的实施,财政部门应在金融、税收方面给予积极稳妥的优惠政策,以保障地方建设的顺利开展。有效利用民间力量,并保证公共投资适当分配。政府部门与民间部门密切合作,共同进行地方建设,要增加居民及民间团体参与决策的机会和渠道,建立和完善土地管理的群众参与与监督机制。

2、制定长远规划。在我国,由于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审批早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当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与布局不一致时,它们之间的衔接难度就会很大。因此,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明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各级专门规划之间的关系,明确各级专门、专项规划应该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内布局,使城市规划在不超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用地控制区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各类用地的发展规模。为了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同时不断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国土规划理论和方法,以增加规划的弹性,中国的国土规划在理论和方法上应不断创新,建立符合不同层次需要的国土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国土规划的编制方法还应侧重于公众参与的方法,采取开放、包容和交互的方式将公民的意识纳入规划的过程;同时增加公告和听证程序,提高国土规划的社会可接受性。中国的国土规划体系应由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各类专项规划构成[5]。不同规划类型根据其目的,再按行政区域分为全国规划和区域规划;目前尚缺乏对土地利用规划具有指导意义的国土规划。国土规划不仅应平衡资源环境供给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矛盾,为经济发展提供资源保障,而且应以各单项规划为基础,从土地、矿产、水资源的耦合机制出发,在更高层次和更远的时间上检讨、协调并提出综合开发与整治方案。

3、引入市场机制。根据国务院的有关规定,目前我国土地市场的六项基本制度正在积极建立与完善,即:城市建设用地统一供应制度,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制度,土地使用权入市交易制度,基准地价更新和公布制度,土地登记公开查询制度和集体决策内部会审制度[6]。我国目前的土地需求量持续增长,地价也在快速上涨。但我们要看到日本土地市场在高速增长后正经历着长时期的持续下跌,因此,我们要引以为诫,不断建立与健全土地市场制度,继续推进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工作,要加强土地市场建设,促进市场稳定发展。同时,要建立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制度,有效利用土地税收、国家财政政策等对土地交易与地价市场进行干预,积极稳妥地促进土地市场的稳步规范发展。

4、提高土地利用水平。目前中国许多城乡的布局和结构不够合理,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不是很高,城市扩张占用耕地的现象尤为突出。中国应借鉴他国集约利用土地的经验,以都市圈的紧凑型发展来带动中国整个的城市化进程,既有利于控制目前中小城市过度扩张浪费土地资源的现象,又有利于提高大都市圈土地的承载力和区域协调能力,避免重复建设、促进资源共享、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除此之外,还要及时开展农村居民点合并,整顿因人口转移而闲置的土地,恢复耕作或转作城市用地,及时调整农村占地结构减少不必要的双重占地问题,合理调整村镇结构,改变分散布局多占耕地的局面。针对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应建立更为具体和更加完善的耕地保护机制,提高土地利用水平。加强耕地资源保护和自然环境保护;加强对土地市场的管理;强化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作用,逐步建立起耕地异地占补平衡及相应的补偿机制;逐步调整税制,逐步建立一个长效的、理性的地方政府负债机制,减轻“以地取财”违法圈占耕地的短期行为;通过立法和政策引导,促进农地权利流转和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农地的产出效益;加强对农民的经济补贴力度,通过发挥农民种田的积极性来有效保护土地等等。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应该借鉴他国土地管理的优势,建立健全完善的土地法律体系;采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实行实时地籍管理;加快国有土地交易市场的建设,加强国有土地交易的管理,提高土地使用效率;解决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提高土地管理效率;这对于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优势,高效地实行土地管理,将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利.美国土地管理的机制和特点[J].国土资源导刊,,(6).P76-78.

[2]何芳,肖宗仁,唐龙.国外土地管理服务理念[J].资源导刊,,(11).P44-45.

[3]刘丽.世界主要国家国有土地管理概述[J].国土资源情报,2008,(1).P2-7.

[4]孙利.中美土地管理机构及职能的对比分析[J].国土资源导刊,2007,(1).P58-60.

[5]孙强等.日本耕地保护与土地管理的历史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P249-256.

[6]靳凤梅.日本土地管理经验对我们的启示[J].时代经贸,2008,(6).P71.

篇5: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毕业论文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毕业论文

摘要:硕士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教学计划中的重要一环,其质量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以海南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届硕士毕业论文作为分析对象,从选题、时间投入、规范性、学术道德、导师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期为提升高校硕士毕业论文质量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等院校 硕士毕业论文 质量提升 策略

毕业论文的撰写作为高等院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最后环节,在教学大纲里面单独设置,是对本科阶段专业学习的总结性专业成果体现。高等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开展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是衡量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达成的指标之一。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关于高等院校硕士毕业论文的存废问题不断引起社会各界的热议和关注[1],身处其中的本科生和论文指导老师也各有不同的观点。教育部专门发文强调毕业论文管理不能降低要求,更不能放任自流。[2]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中规定,高等院校本科生完成教学计划的各项要求方准予毕业,而毕业论文撰写是本科专业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体现了高校专业教学水平和质量。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里,也着重强调要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海南大学是 “211”工程建设高校,是省属综合性重点大学,承担着十大学科门类、81个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近年来,海南大学紧紧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把硕士毕业论文质量的管控作为目标保证的重要手段,2017届硕士毕业论文首次推出论文查重检测,以期通过这种方式杜绝论文抄袭、剽窃,实现毕业论文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双提升。本文选择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专业硕士毕业论文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提升论文质量的策略思路。

二、现状分析

海南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1993年成立,批准为海南省级特色专业。确立了土地资源管理与规划、房地产经营管理、土地信息系统等三个专业发展方向,在校生430余人。本次分析对象为该专业2017届本科毕业生,在籍学生共计97人,其中3名学生因未能按时参加论文查重检测而延期毕业,后续纳入分析的对象实际为本届参加论文答辩的94名学生。

(一)现状

按照培养方案,毕业论文安排在第八学期完成,在学时学分安排上共安排了10周10个学分。在专业实际工作安排中,考虑到学生毕业实习在第七学期,为了让学生把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和就业等关联起来,增加毕业论文与社会实践结合的紧密型,方便收集毕业论文撰写中所需要的基础数据等,在第七学期开学后的一个月左右就开始安排学生的论文选题和导师分配,让学生在毕业实习开始之前就可以确定选题,从实质上延长了学生的论文撰写周期。

毕业论文分配考虑到论文指导过程中师生互动的便利性,指导老师限定为本专业10名专任教师,实施双向选择,即导师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提供选题,学生根据所有选题汇总进行选择,在学生初次选择统计结果的基础上,再根据导师的职称、研究方向等进行二次调整,最终确定每位导师的指导对象。94名学生中,按照专业所确定的三个发展方向,又细分了土地利用与评价(24.47%)、土地政策制度(18.09%)、耕地保护(13.83%)、土地信息系统(6.38%)、城镇化(12.77%)、房地产经营管理(20.21%)等6个子方向,另有4个为综合性选题(4.26%),选题重复率为7%。

根据要求,查重率控制在30%以内,查重率在30%—60%的可以在一个周内申请二次检测,查重率60%以上的论文不予参加本次论文答辩。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所提交的毕业论文不乏高质量的论文,体现了学生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熟练的专业技能。结合往届毕业论文的质量水平,在本科生毕业论文教学环节,整体存在着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破解的困境。

1.选题“大”,内容“空”

论文选题设定时,考虑到本科生在理论基础、实践技能和数据可得性方面的局限性,要求选题避免纯理论的研究,多做实证分析,注重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与专业相关的问题。但在学生选题中,依然存在着“大而空”题目,如“农村土地制度探讨”。此类题目所涉及内容广,需要较高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专业积累,通过海量文献梳理,一个普通本科生通过篇幅有限的毕业论文很难完成,其结果就是不免论述浮于表面、以偏概全,论文内容多零散、碎片化,论文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2.短期突击完成,论文投入时间不足

在论文写作期间,相当一部分学生因考研复试、公务员考试等原因延迟返校,在校外滞留时间很难投入到毕业论文写作上。从实际情况看,数量不少的学生毕业论文是在一个月内,甚至更短的时间内突击完成的。这么短的时间内,导师所能给予的论文修改空间也就有限,极大影响了论文的写作质量。

3.论文规范性差,格式问题突出

在论文指导过程中,导師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对论文观点、方法、论证过程等方面,而在格式方面则往往由学生按照学校统一印发的毕业论文格式规范(文理科不同)来调整完成。但是由于学生投入论文写作时间有限,加之平时缺乏规范的学术论文写作训练和学生自身的态度问题,导致论文的基本格式问题比较突出,诸如分级标题、目录等细节缺乏规范性。

4.“复制”+“粘贴”,论文存在道德风险

本次以查重率≦30%作为能否参加论文答辩的标准,从数据可以看出,尽管92.55%的论文通过了查重,但仍有7.45%的论文查重率没有达标,经过修改后二次检测才通过。一次检测查重率最高达到56.63%,复制粘贴的痕迹较重,论文的原创性极度缺乏。另外,在对学生的访谈中发现,即使一次检测通过的论文中,也不乏是在自检过程中根据检测结果进行了技术性规避,并不能提升论文本身的学术质量。endprint

5.导师指导缺位,论文学术水平提升困难

部分论文指导老师在没有教学任务期间多自行开展科研活动,加上学生本身存在延迟返校的现象,所以在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着师生互动性差、导师指导缺位的情况。从本届毕业论文来看,部分论文存在着基本概念混淆、缺乏理论支撑、学术观点谬误等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影响论文质量。

三、提升硕士毕业论文质量的策略

毕业论文是高校本科学生在经过大学期间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掌握程度的综合体现,通过论文的撰写过程,可以让学生系统梳理所学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并能够检验其理论应用实践的.能力。毕业论文的设置对于培养高素质的、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型人才是极为重要的环节,因此提升毕业论文的质量也应该是高校保证其教学质量水平的重要手段。

(一)把好选题关,质量从“头”抓起

选题是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的第一步,论文选题确定了论文的研究方向,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毕业论文的质量。把好选题关,避免“大而空”的选题,就需要导师在选题确定环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针对具体的研究区域开展实证研究,保证在论文撰写的过程中有的放矢,通过研究区域调研,做到论点有论据,论证有方法,论文有内容。

(二)加强学生返校管理,树立“时间”观

尽管已经将毕业论文的撰写工作提前到第七学期,但是因为考研、考公务员、毕业实习、求职等各种原因的影响,导致学生真正用于论文写作的时间极为有限。以往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学生返校时间没有进行严格的管控,一部分学生指导论文答辩前一个月才返校,即使在校的学生也多已经在用人单位就职,每天除掉上班时间,很难有足够的精力投入论文写作。为了保证毕业论文写作时间,需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返校时间管理,并制定相应的考勤制度。

(三)严格导师管理制度,把好“过程”关,引入“加减法”

在要求学生投入足够的时间的同时,还需要严格导师管理。毕业论文是学术性的专业论文,其写作需要理论功底、学术水平和文字功底,这对于平时缺少这些方面训练的学生来说,是很难把握好的。导师作为一对一的指导者,需要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文献梳理,并进行理论体系的建构和研究方法的指导,利用自己的专业能力把控好论文的学术水平。毕业论文的质量是最终成果的体现,但是成果是需要一个好的过程来保证的,这个过程就需要导师的大量参与,通过定期的周报制、月报制等来实时追踪学生论文的写作情况,避免临时抱佛脚、仓促了事的情况。根据导师履行论文指导责任的情况在后续论文分配中进行“增减”处理,即所指导的学生论文指导水平高的、推荐为优秀的论文指导老师增加其下届论文指导数量,反之则减少其论文指导数量,直至取消其导师资格,做好导师的优胜劣汰。

(四)严格查重管理,守好“道德”底线

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考验着人们的道德底线。学术研究应该强调严谨、原创,但是在现实中总是存在着各种突破学术道德底线的现象。硕士毕业论文作为一篇学术论文,同样应该恪守学术道德底线,对已有文献资料的梳理整理并不等同于照搬照抄,快捷的来自于网络的复制粘贴造就了一批高查重率的“掺水”论文。毕业论文写作的过程不仅仅是教学工作的总结,同时也是育人目标的体现,因此高校应该严格毕业论文查重管理,从查重软件的选择到查重率标准的确定,到非达标论文的二次审查等环节均应严格把关,这不仅仅关于论文质量本身,还关乎所培养的人才的道德底线。

(五)引入盲审制,划好“出口”线

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说,一般本科生规模较大,远高于硕博士培养规模,因此在硕博士培养过程中的毕业论文盲审制、外审制很难在本科生培养中实施。但是本着提升毕业论文质量的需要,可以采用抽审、内部匿名评审,这种方式类似于盲审。在去除掉所有导师和学生相关身份信息的基础上,在专业内部或学院内部同类专业的导师之间进行论文审核,避免人情分影响,真正从客观的角度把控论文质量,决定其是否可以进入答辩环节,守好论文质量提升的关键关口。

四、结语

高校毕业论文质量就像其存废问题一样牵动着各方的关注,和人才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样,论文质量的提升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高校硕士毕业论文是专业人才培養的重要环节,是体现高校教研能力的重要方面,应规范毕业论文写作要求,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对毕业论文的撰写实行全过程监督。高校作为提升硕士毕业论文质量的主体,需要从教学计划的制定、导师制的完善和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等方面着手来做。本文结合在专业硕士毕业论文工作过程中的体会提出几点建议,限于篇幅,未能就论文质量标准量化、学生认知等层面进行分析,希望在后续实践中能够继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春芝.硕士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策略[J].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17,19(2):171-177.

[2]时伟.大学硕士毕业论文的弃与存[J].中国高等教育,(7):45-47.

篇6:土地资源管理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研究问题与文献综述(研究背景与问题、相关文献综述、主要参考文献)

研究背景

城市化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必经途径。而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因此,由于其特殊的区域位置,城市规划区内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显得尤为重要。提高城市化水平的现实道路就是发展、建设城市规划区。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建设用地需求大量增加、农地非农化明显加快的过程当中,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相比,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耕地更少,这就决定了我国只能走土地集约利用的道路。

近年来,我国实行了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严格控制农用地特别是耕地转为城镇建设用地,这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发展经济、提高城市化水平与保护耕地之间的矛盾之中,研究和探索城市特别是城市规划区土地集约利用有利于从宏观上把握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中土地供需的关系,从而最大程度地化解这个矛盾。因此,无论从加强土地管理、保护土地资源还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处于城市化加速期的城市规划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是深化土地利用研究内容的重要手段。城市土地利用研究的过程,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新思路、新理论的提出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方法、翔实的数据来保证。因此,城市规划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案的提出就是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在获得大量翔实可靠的数据和信息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提炼和升华,以进一步完善理论体系。城市规划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就是要在获取大量信息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一套能够较为准确地衡量城市规划区土地利用状况的指标体系,并经过数学统计与评价方法,通过对几年数据变化的对比,利用GIS技术完成对城市规划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和挖掘程度的分析,更为直观的显示出近几年时空变异特征。这一评价能够对探索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新方法、新思路以及对土地利用的理论的深化提供具体的佐证。

二是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保障新时期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得到迅速提高,是近半个世纪中我国城市发展的最快时期。在未来50多年中,将有约5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其家属进城,变为城市人口。这样不仅要建立大量新城镇,而且现有的许多城镇都要程度不同地扩大其规模。客观上,城镇的发展和扩大必定要占用一部分土地,城市化建设与保护耕地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必须找出一条既能减少耕地占用,又能及时为城乡各项建设提供必需的建设用地,保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以缓解城市化建设与保护耕地之间的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途径是走土地集约化利用的道路。

三是加强土地参与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基本手段。中央在制订宏观调控政策时将“地根”与“银根”一道当成宏观调控的两个重要闸门,要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参与宏观调控。国发32号文要求把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作为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切入点、突破口,通过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的相关研究,制订相关的土地利用对策和措施,引导和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四是提高规划科学性、改进规划操作性的重要方面。我国在内生动力与外部发展机遇的双重催化下,资源开发与城乡建设热潮蓄势待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进入加速发展期,城市的扩张与耕地保护矛盾日趋尖锐。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研究有助于土地管理部门充分了解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科学地制定土地利用的指导方针和对策,正确引导土地使用方向。同时还有助于土地管理部门了解存量土地的利用潜力,加强增量土地供给和存量土地供给的衔接,使土地供应计划的制定依据更为充分,以确保各城镇土地供给的科学性、台理性和公平性。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还有助于土地管理部门制定和完善城市土地利用的有关法律、法规,推动我国土地管理法制建设的进程。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的发展以及应用的不断深化,GIS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各个领域之中。近几年,学术界对GIS技术在土地集约利用、城市规划、土地动态监测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相应的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GIS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监测土地动态变化,同时也可以应用于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分析当中。

综上所述,土地集约利用是当前国土资源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缓解我们当前日益突出的土地供需矛盾、保障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开展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不仅是贯彻土地利用基本国策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提高规划科学性、改进规划操作性的重要方面。同时,GIS方法的应用,更科学的说明时间与空间上的变化规律,直观的表现出土地利用当中所暴露出的问题。

篇7:土地资源管理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相关文献综述

土地集约利用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等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在地租理论中首次提出,是相对于粗放式土地利用而言的。所谓农业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集中地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生活劳动,使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以求在较小面积的土地上获得高额产量和收入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按照生产要素投入的构成不同,农业土地集约利用分为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飞速时期,因粗放用地所产生的矛盾和问题已经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平稳的运行。中央领导多次强调,要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和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积极探索建立国土资源管理的新机制,全面落实土地管理的各项措施,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

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单位土地面积上投入适当的资金、物质、和技术以提高集约度的土地经营方式。其内涵扩展包括以下3层含义:

1、土地地块集约利用,它是指区域某一土地利用类型的地块集约化利用。

2、土地类型集约利用,它是指区域同一土地利用类型土地集约化利用。

3、区域土地集约利用,主要是根据有限土地资源自然属性(土地经济、生态、适用性)和社会属性(市场供求关系、城市发展需求、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对土地资源利用的优化配置。

有鉴于此,本文对国内外的一些相关土地集约利用的文献进行了分析和整理,以此找出一些适合于特殊区域的检验方法。

参考文献

[1] S.S.Y. Lau, R. Giridharan, S. Ganesan. Multiple and intensive land use: case studies in Hong Kong[J]. Habitat International, . (29) .527C546.

[2] A.M.M. Liu. Residential satisfaction in housing estates: a Hong Kong[J]. Automati

篇8:土地资源管理

认真组织本区域内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执行工作,组织实施乡(镇)级国土资源利用总体规划,并实施监督检查,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对本区域内的土地、矿业权属纠纷,依法组织进行调处,办理相关业务,并完善痕迹资料。

认真完成县国土局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积极完成乡(镇)人民政府中心工作。

1、负责全镇的土地管理、清理、登记和统计工作;

2、负责建立农村初始土地统计台账,完成年度土地变更调查。

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搞好土地的权属管理、地籍管理;

3、负责单位和个人使用土地的查看、审查、报批工作。

按法律规定颁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书,负责做好新建房屋农村居民宅基地使用证换发、归档工作。

对全镇土地的利用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并做好协调工作;

4、协助市国土资源局收缴好土地征(使)用的有关费用,建立、管好土地档案、资料保管齐全;认真处理督办、转办信访,全程跟踪管理工作到位;

5、会同有关部门解决土地纠纷,配合协助局做好土地监察执法工作;

6、围绕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自身业务工作,宣传工作到位,行风廉政建设目标明确,措施落实,工作人员无违法、无违纪、无违示,积极完成所在镇有关中心工作和市局布置的各项业务工作。

篇9:土地资源管理

1、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2、负责本区域的土地调查、分等定级、登记、统计、建档、核发土地使用证书等管理工作。

3、负责本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并实行严格管理,切实保护耕地。

4、负责执行市下达的建设用地计划,依法办理国家、集体建设用地、农民个人建房用地和农业建设用地的审查报批手续。

协助上级土地管理部门做好各项建设用地的征用、划拨、使用的审查和报批工作,控制建设用地计划指标。

5、负责制定本区域的土地复垦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

6、负责本区域地籍、地政管理,预防和防止违法占地,协调和调解土地权属纠纷,依法查处土地违法案件。

7、根据有关规定,做好本区域各项土地税费的收缴管理工作。

8、承办上级部门和乡镇政府交办的其他土地管理工作。

9、负责本区域土地使用权转让审查工作及土地补偿费的兑付工作。

篇10:土地资源管理

(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国土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负责起草全市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管理和地质环境保护的政策和规范性文件,经审议通过后组织实施。

(二)组织编制和实施全市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地质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及其他专项规划;参与审核城市总体规划。

(三)实施耕地特殊保护和鼓励耕地开垦政策;实施农用地用途管理,保护基本农田,指导和监督未利用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耕地开垦工作,确保耕地占补平衡;

(四)依法保护土地、矿产资源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承办全市权属纠纷调处,查处土地、矿产违法案件,受理群众来信来访。

(五)管理全市土地资源和城乡地籍、地政工作,组织土地资源调查、地籍调查、土地统计和动态监测;负责土地产权管理。

(六)负责全市农用地转用、征用的方案编制、审核、报批;负责旧城改造收回土地的审核报批及其地上建筑物拆迁量的审核工作。

(七)编制、实施全市基准地价、标定地价;测算拟定各类建设用地的供地地价标准和出让地价,确认土地使用权价格,拟定征用和收回土地的补偿标准。

(八)负责全市各类建设用地的审核、报批;负责临时建设用地的审批和建设项目用地的预审;组织实施土地储备和土地市场管理。

(九)依法管理采矿权,规范矿业权市场,组织实施采矿权的行政授予、招标投标和拍卖;监督、指导采矿业安全生产工作。

(十)依法管理地质矿产勘查,组织矿产资源储备评审、认定及其登记管理;依法监督管理地质环境保护工作,负责地质灾害的防治和突发事件的调处工作。

(十一)做好土地、矿产资源有关规费征收,安排并监督检查财政拨给的国土资源工作经费及其他资金的使用。

(十二)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篇11:土地资源管理论文

【论文摘要】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以下简称集体土地)一直处于三大方面的威胁之下:政府动用征收权征收集体土地、村委会及其干部乱批乱占集体土地、村民个人乱占集体土地。

究其根源在于我国现行集体土地管理制度的立法及其执法均存在问题,亟须解决。

【论文关键词】集体土地;存在问题;对策

我国的土地分为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剧,城乡差距不断拉大,“三农”问题特别是土地问题尤显突出。

自改革开放以来,集体土地一直处于三大方面的威胁之下:政府动用征收权征收土地、村委会及其干部乱批乱占土地、村民乱占土地用于非农建设。

东南沿海有些地方的农民甚至出现无地可耕现象。

笔者长期关注集体土地问题,并代理过一系列涉及集体土地的诉讼案件,发现集体土地的权利者很难在目前法律框架内保护自己的利益,究其根源在于我国现行集体土地管理制度的立法及执法均存在问题。

如果相关立法机关不尽早予以修正,相关执法机关不依法行使职权,那么集体土地难免被继续侵害,我国坚守18亿亩耕地的红线迟早会被突破。

一、现行集体土地管理制度立法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在立法中关于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四项权能规定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

《民法通则》第71条规定:“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一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但从我国目前情况看,集体土地所有权上述的四项权利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首先,关于集体土地使用权权利受限制问题。

集体土地使用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农用地的承包经营权,二是建设用地的使用权。

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第8条第l款规定:“农村土地承包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保护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

未经依法批准不得将承包地用于非农建设。

”可见,对于承包经营的农用地,国家规定只能用于农业用途,不能用于非农用途。

《土地管理法》第63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但是,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依法取得建设用地的企业,因破产、兼并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权发生转移的情况除外。

”从以上规定可见,集体土地使用权是一种被限制的物权。

我国集体土地的占有权及收益权源于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人仅能在农业用地和本集体内部的建设用地范围内行使有限的占有和收益权能,而对非农用地没有占有和收益的权利。

其次,集体土地的所有权人对其集体所有土地的处置权几乎被剥夺。

根据《土地管理法》第2条第4款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这里的土地当然包括集体土地。

可见,集体土地的最终处置权实际上属于国家。

这不仅剥夺了集体土地的出让权,也使本应由农民集体享有的收益流入国库,导致集体土地所有权缺失处分权。

(二)在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中关于集体土地征收规定存在问题。

根据《土地管理法》第2条第4款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但问题是相关法律至今没有对所谓的“公共利益”进行明确界定,导致凡是只要取得土地征收的批文,无论其用来干什么,似乎均符合“公共利益”;尽管《土地管理法》及《物权法》对征收土地均规定应依法予以补偿,但问题是相关法律法规的补偿标准太低,根本无法保障土地被征收农民的生活;根据《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25条第1款规定:“征用土地方案经批准后,由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市、县政府组织实施”、第2款规定:“市、县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经批准的征用

土地方案,会同有关部门拟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在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乡镇、村予以公告,听取被征用土地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意见。

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报市、县政府批准后,由市、县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对补偿标准有争议的,由县级政府协调;协调不成的,由批准征用土地的政府裁决。

征地补偿、安置争议不影响征用土地方案的实施。

”可见,市、县政府既是土地征收者,又是补偿标准的批准者,更是争议的协调者,集运动员、裁判员于一身,法律赋予如此权力,本身就无法保障土地被征收者的利益。

而对土地征收行为不服,相关法律法规至今也没有赋予被征收者相应的救济权利。

(三)在部分法律、法规中无视村民小组作为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存在。

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19条规定:“涉及村民利益的下列事项,村民委员会必须提请村民会议讨论决定,方可办理:……(七)宅基地的使用方案”、根据《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办法》第42条第1款规定:“农村村民申请住宅用地,应当持户口簿、家庭成年成员的身份证,向村委会提出申请,经村委会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同意后,公布征询本村村民的意见,在十五日内未提出异议的,经乡镇政府审核后,报县级政府批准。

”但现实是我国目前集体土地所有权几乎属于村民小组集体,并不属于村委会,以致村民取得宅基地的相关权利凭证,可以不经土地所有权人村民小组集体的同意,实际上剥夺了村民小组集体所有权人的权利。

(四)我国刑事立法对土地违法案件规定的惩处力度不够。

根据《刑法》第342条规定:“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改作他用,数量较大,造成耕地大量毁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第410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土地管理法规,滥权,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或者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或者集体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可见,《刑法》对侵犯土地的犯罪规定四种罪名,即非法占用耕地罪、非法批准征用罪、非法批准占用土地罪、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罪,法定最高刑为7年有期徒刑。

我国《刑法》第5条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这就是《刑法》所确立的罪刑相适应原则。

现行《刑法》规定的侵犯土地犯罪所承担的刑事责任,与犯罪分子所造成的严重后果相比显得太轻,不符合我国《刑法》确立的罪刑相适应原则,屡禁不止的土地违法案件充分证明这一点。

二、现行集体土地管理制度执法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尽管法律早已对土地利用应规划作出明确规定。

但有些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并没有依法行政。

土地用途包括集体土地用途至今仍缺乏规划。

《土地管理法》第4条第2款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第17条第1款规定:“各级政府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用地对土地的要求,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篇12:土地资源管理自荐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是西南大学的一名学生,即将面临毕业。

西南大学是我国“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具有悠久的历

史和优良的传统,并且素以治学严谨、育人有方而著称;在这

样的学习环境下,无论是在知识能力,还是在个人素质修养方

面,我都受益非浅。四年来,在师友的严格教益及个人的努

力下,我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熟悉涉外工作常用礼

仪;具备较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能力;能熟练操作

计算机办公软件。同时,我利用课余时间广泛地涉猎了大量书

籍,不但充实了自己,也培养了自己多方面的技能。更重要的

是,严谨的学风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塑造了我朴实、稳重、创新

的性格特点。

此外,我还积极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抓住每一个机

会,锻炼自己。大学四年,我深深地感受到,与优秀学生共

事,使我在竞争中获益;向实际困难挑战,让我在挫折中成

长。祖辈们教我勤奋、尽责、善良、正直;中国人民大学培养

了我实事求是、开拓进取的作风。我热爱贵单位所从事的事

业,殷切地期望能够在您的领导下,为这一光荣的事业添砖加

瓦;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学习、进步。

收笔之际,郑重地提一个小小的要求:无论您是否选择

我,尊敬的领导,希望您能够接受我诚恳的谢意!

祝愿贵单位事业蒸蒸日上!

李建国

1月

篇13:土地资源管理个人简历

土地资源管理个人简历模板

简历中写教育的背景的时候,首先要知道有哪些一定要写,有哪些是可以选择性的写。教育背景所关系到是个人的能力,以及学历方面,也就是硬实力,对求职的成功与否关系非常大。因此,求职者也要慎重对待。

必填信息基本上就是求职者的基本教育信息,所需要占有的空间也不是很 大,包括有教育的时间段,要注意时间不要弄混;所就读的学校,这一点很重要是招聘方核对个人简历的主要信息;在接受教育期间,所学习的专业以及学院,如此 也能让招聘方了解自己身的有用之处,最后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个人的学历信息,是招聘初步筛选的主要条件之一。

可选性教育信息,一般是有针对性的教育信息,不如说你在本科阶段学习的 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想要应聘一家酒店集团,那么你曾经考取国的餐饮执照信息就可以写。但是如果是应聘一家广告公司,那这个教育信息就可以不用写了。总体 来说,学习的`研究方向、学校成绩排名、参与的活动,还有一些职业证书等等,都是可选性的信息。

下面是yjbys小编和大家分享的土地资源管理个人简历模板,更多资料请点击(/jianli)。

姓    名: yjbys性    别:  
出生年月: ***联系电话: ***
学    历: 本科专    业: 土地资源管理
工作经验: 1年以上民    族:
毕业学校: ***师范学院
住    址: ***
电子信箱: /jianli
自我简介:

认真,有责任心!年轻是我的资本,胜不骄,败不馁!

从事测绘行业一年,有相关的专业经验。

在工作期间参加了全国第x次土地调查——城镇地籍调查方面的工作。

求职意向:

目标职位: 测绘·测量 | 路桥·隧道·港口·航道工程
目标行业: 房地产开发·建筑与工程 | 能源(电力·石油)·水利
期望薪资: 面议
期望地区: ***
到岗时间: 1周内
工作经历:

20xx—至今***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测量员
  职责和业绩:

① 在工作期间参加了城镇地籍调查相关工作,了解城调的方法和内容,参加了一个县的地籍测量工作,并且在进行城调期间编写了4县区的城镇地籍调查技术总结,技术设计书,GPS技术总结,工作报告等一系列城调验收文字报告,且参与绘制街坊分布图,GPS控制网图,宗地图,地籍图,全要素街坊图等城调验收图件。

② 在工作期间参与编写了8县区的农村土地调查文字报告,包括基本农田上图精度分析报告,农村土地调查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工作报告,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报告等。

③ 工作期间参与了GPS动态测量,会熟练运用中海达 RTK-V8,进行过放线测量,地形测量,勘测定界测量及土方量计算测量等相关测量工作。

④ 会熟练运用Office,WPS等办公自动化软件及南方cass,中地MAPGIS等测量相关软件。

教育培训:

.9--.7***师范学院  本科
  专业描述与主修课程:测量学,地籍测量学,土地法学,管理学,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遥感概论,高等数学,计算机,大学英语,资产评估,不动产估价

篇14:土地资源管理硕士点

土地资源管理硕士点

湖南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国家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点,开始招收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目前已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90余人.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年,卷(期): 10(3) 分类号: 关键词: 

篇15:土地资源管理论文

摘要: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是通过对国内土地利用冲突的驱动力及原因分析,从土地管理制度着手,致力于土地制度的创新来提高土地要素的空间配置效率,缓解土地资源压力,促进其空间结构向良性方向演进,最终实现土地利用的综合协调管理。

关键词:土地利用;、利益冲突;、土地管理;制度创新

0、前言

中国频繁暴发的土地利用冲突事件,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也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重视[1]。

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存在诸多问题急待解决,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保护难度加大、违法用地普遍存在,导致依法管理土地形式严峻、农民集体与政府征地冲突日益加剧、现有土地利用冲突管理手段不足等,都是造成我国土地利用冲突的现实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显得日趋重要。

1、土地利用冲突产生的驱动力及原因

土地资源的多宜性和土地供给的有限性是冲突产生的根本原因,而人口及其需求的增长则是冲突发生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2]。

土地利用冲突受到经济、政治、政策和机制、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可以概括为土地利用冲突产生的自然因素,即冲突产生的内部因素;土地利用冲突产生的社会经济因素,即冲突产生的外部因素[3]。

相比内部因素的不可变性,外部因素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方向,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1、各级政府规划理念的不同导致的土地利益分歧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由于在土地利用规划理念上不同而产生土地利用冲突,主要表现为指标数量的控制和扩张之间的矛盾。

中央政府要求把节约用地放在首位,以盘活存量、控制增量为原则,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占用耕地。

相比征用土地的成本而言盘活城市存量土地的成本太高,地方政府更乐意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坚持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是中央政府基本国策,而地方政府普遍认为发展二、三产业经济产出效率高,而对耕地的保护积极性不高。

1.2、集体主体界定不明确导致土地产权模糊

我国《土地管理法》、《承包法》中规定我国的农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所谓的集体指的是集体经济组织,而我国没有一部法律对集体经济组织有明确的描述和界定,其存在性与合理性都受到置疑。

由于集体主体在法律中概念的模糊使得其土地所有权的实施受到政府的干预和影响,从而导致其主体功能的缺失。

具体表现在农民获得的土地的使用权得不到保障,农业生产的公共建设也跟不上。

1.3、土地征用法律把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成本强加于农民身上

我国法律限制了集体组织和农民转让土地的权利,采取国家经营土地市场的方式,政府行政垄断了土地的转让。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实行征用。

”而什么是“国家利益”却没有任何具体的界定。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需要征用集体土地时,一般由政府通过低廉价格从集体手中征得土地再以高额的出让价格出让。

整个过程中农民既没有参与其中也没有获得相应的利益,甚至连最基本的土地利益也得不到保证,丧失土地后面临着失业和无社会保障的困境使农民难以维持基本生活,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成本被政府的行政权力强加于农民身上。

2、解决土地利用冲突的方向

土地是是农业活动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而土地利用冲突存在的根源在于各利益集团追求各自不同的利益,而如何协调这种利益冲突就需要在制度上来指导,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

土地管理制度创新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明确土地产权主体,完善土地产权制度

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城市地区的土地归国家所有,其权利所代表的是国务院。

实际上,各项土地管理工作都是由地方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和中央政府国土资源部门所共同承担的,而中央政府职能部门对各级地方土地管理部门实行垂直管理[4]。

从这一规定来看我国的土地产权主体不明确和制度不够完善。

因此,需制定更详细土地产权相关的国家和地区政策,明确土地确权登记的范围、程序、条件、时限等完善政策支持;尊重确权主体地位,发挥自主作用;保证协同推进,提高工作效率;鼓励土地依法有序流转、设立土地交易平台、加大配套服务等创新措施来完善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2.2、统一土地市场,健全土地监督惩罚机制

土地市场是我国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土地市场进展十分缓慢,使得城乡独立、分离运行,无法提高市场化程度。

因此,健全土地监督管理体系任重道远。

首先,强化社会公众参与规划过程监督。

构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全过程社会公众参与新机制,增强重大决策过程的信息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健全多元利益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形成中央与地方政府及社会公众协商型编制、管理和监督体系[5]。

其次,通过法制建设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建立公检法、纪检监察、工商、城市规划等部门联合的土地执法联动机制,提高执法的力度。

同时,运用3S等高科技手段动态监察,有效预防地方政府违法利用土地,避免土地利用冲突的发生。

2.3、严控“占补平衡”,强化用地指标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严格保护耕地”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地方政府一方面在规划编制中基于地方经济发展合法争取农地非农化指标和减少耕地与基本农田规模,另一方面在规划实施过程中非法突破规定的建设用地指标和克扣补充耕地数量与质量,使得更多土地违法行为出现[6]。

对于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中央政府明确提出需要“占一补一”,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对于新增项目用地,要严格限制用地规模,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严格执行各项指标,对超标准用地的,坚决核减用地面积。

2.4、规范用地合理布局,开展土地综合治理

随着现代化建设过程的加快,城市结构、功能、布局都将发生根本性转变,城市人口大量往城郊区移动使得城市面积快速扩大。

因此,优化城市用地布局,规范用地行为,使其完整统一,进而形成城市和农村相协调、产业群和农田相衬托的新格局。

根据土地编制规划,严格依照规划进行综合整治,另外要整合资源,实施高标准建设,积极保护自然资源,实现人类与环境的相融。

3、结语

随着我国实行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各地区之间土地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千差万别,、土地利用冲突在不同区位、不同时间的表现不一样。

因此,在分析冲突在具体区域的表现形式、发生冲突的原因、土地利用冲突的驱动力、跟踪土地利用冲突的发生与发展变化的同时开展土地管理制度创新,改革土地利用制度,健全土地交易市场机制,规范土地利用制度势在必行。

为建立起功能明确、优势互补的区域发展格局,促进土地资源空间结构向良性方向演进,最终使土地利用冲突得以缓解实现土地利用的综合协调管理。

参考文献

[1]、谭术魁.、中国土地冲突的概念、特征与触发因素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8,22(、4)、:、4-10.

[2]、于伯华,吕昌河.土地利用冲突分析:概念与方法[J].地理科学进展,2006,25(3):106-115.

[3]、贾生华,陈宏辉.基于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战略性环境管理[J].科学学研究,2002,20(2):209-213.

[4]、李名峰,曹、阳,王春超.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土地垂直管理制度改革中的利益博弈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10,24(6)、:、10-12.

[5]蒋军成,赵志明.基于中央与地方政府博弈分析的土地政策优化方略[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9(1)、:、8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