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抗浮设计论文

wulin2008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wulin2008”参与投稿,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地下室抗浮设计论文(共16篇),供大家参考。

篇1:地下室抗浮设计论文

地下室抗浮设计论文

摘要:

本文简述了短柱的概念,并提出了在工程设计当中如何避免短柱以及在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如何解决改善短柱的受力相。

关键词:短柱 脆性破坏 剪跨比

1、概述。

建筑物向地基传递荷载的下部结构就是基础。基础是建筑物的根本,属于地下隐蔽工程。它的勘察、设计和施工质量直接关系着整个建筑物的安危。因此基础设计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其中地下室的抗浮设计更是不容忽视。

2、地下室的'抗浮设计分为三种情况。

(1)地下室施工完毕后便停止降水,这时即便地上结构层数较多,但因上部结构还没有施工,地下室的自重无法抵抗地下水的浮力。这种情况下应对地下室进行施工阶段的抗浮验算,并采取相关的抗浮措施。

(2)下水位较高,且地下室埋深较大、地上结构层数较少。这种情况下,结构的自重无法抵抗地下水的浮力,需对整体结构进行抗浮验算。

(3)本身的自重可以抵抗地下水的浮力,但是地下室底板也需进行抗浮设计。

3、地下室的抗浮设计水位选取。

一般情况下,抗浮设计水位可采用地质勘察报告会所提供的抗浮设防水位。当地勘中没有提供该参数时,抗浮设计水位可综合考虑如下几种情况:

(1)设计基准期内抗浮设防水位应根据长期水文观测资料确定。

(2)无长期水文观测资料时,可采用丰水最高稳定水位(不含上层滞水),或按勘察期间实测最高水位并结合地形地貌、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

(3)当平整场地后的场地标高高于原有地面时,应按照整平后场地的情况来确定水位标高。

(4)对于台地可按照勘察期间的实测平均水位增加2――4m。对于一、二级阶地,可按勘察期间实测平均水位增加1――3m。雨季勘察时取小值,旱季勘察时取大值。

(5)施工期间的抗浮设防水位可以按照1――2个水文年度的最高水位确定。

4、地下室抗浮验算。

在抗浮验算当中,永久荷载的效应对结构是有利的,因此现行的《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规定荷载分项系数小于1.0,也可以按照安全系数法进行验算:

(1)S――地下水对地下室的浮力标准值。

(2)G――结构自身重量及上部永久荷载标准值之合。

(3)K――抗浮安全系数,可取1.05.

除对地下室进行抗浮验算外,还应对地下室底板进行承载力验算。

5、抗浮措施。

(1)增加自重。

当K>1.05时,如果安全系数刚刚超过限值,可以采取增加自重的方法来抗浮要求。

(2)设置抗拔桩、抗浮锚杆。

这里着重介绍一下抗浮锚杆的布置。抗浮力与水浮力平衡计算可分成两种区域:柱、墙、梁影响区域和纯底板抵抗区域。纯底板抵抗区域的计算方法应是抗浮锚杆设计承载力除以每平方米水浮力(减去每平米底板自重),得到抗浮锚杆的受力面积。而柱、墙、梁影响区域应充分利用上部建筑自重进行抗浮,验算传递的上部建筑自重是否能平衡该区域的水浮力,此外,还应验算在水浮力作用下梁强度和裂缝满足要求。

6、结论。

地下室的抗浮设计往往被忽略,而导致的不良后果便是地下室浮起、地下室底板裂缝渗水等等,都是直接影响到结构的正常使用甚至是安全的。因此,地下室的抗浮应引起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地基与基础)》.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版)》(GB 50009-).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朱丙寅,娄宇,杨琦.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方法及实例分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篇2:高层建筑中地下室的抗浮验算

引言

实际工程中,很多地下室未进行抗浮验算,给结构留下重大的隐患。一九九八年,武汉遭受特大洪水侵袭,导致多个地下室发生不同程度的损坏。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如何进行抗浮验算提出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地下水的类型和渗透性

(一)上层滞水

上层滞睡水是指埋藏在地表浅处,局部隔水透镜体的上部,且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它的分布范围有限,其来源主要是由大气降水补给。因此,它的动态变化,与气候、隔水透镜体厚度及分布范围等因素有关。

上层滞水地带只有在融雪后或大量降水时才能聚集较多的水,因而只能被作为季节性的或临时性的水源。

(二)潜水

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稳定隔水层以上的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称为潜水。潜水一般埋藏在第四纪松软沉积层及基岩的风化层中。

潜水直接受雨水渗透或河流渗入土中而得到补给,同时也直接由于蒸发或流入河流而排泄,它的分布区与补给区是一致的。因此,潜水水位变化,直接受气候条件变化的影响。

(三)承压水

承压水是指充满于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它承受一定的静水压力。在地面打井至承压水层时,水便在井中上升甚至喷出地表,形成所谓上升泉水。由于承压水的上面存在隔水顶板的作用,它的埋藏区与地表补给区不一致。因此,承压水的动态变化,受局部气候因素影响不明显。

二、地下水产生浮力的条件

存在于土中的液态水可分为结合水和自由水两类,结合水与土粒表面牢固地粘结在一起,不能自由移动,不能传递压力,因此,它不含对土粒产生浮力。自由水在土粒影响范围以外,能传递静力压力,有溶解能力。其中的重力水可以自由运动,对土粒有浮力作用

因此,只有地下室底板下有重力水,且水位高于地下室底板时,地下室才会受到浮力。当地下水位很低,在地下室底板以下或上层滞水水位较高,在地下室底板处以上时,地下室不会受到浮力,即使地下室底板周围有地下水,但四周均有不透水土层隔离时,也不会产生浮力。

三、地下室在浮力作用下的应力状态

建筑物通过地下室将荷载作用于地基上,地基土产生反力,在正常状态下,两者保持平衡,结构荷载=基底反力。

当地下水位的上升,地下室底板产生浮力,地基反力减小,根据力学平衡条件,结构荷载=基底反力+浮力。

随着浮力的增大,基底反力逐渐减小,当浮力 四、高层结构的抗浮验算

高层结构的`周围一般有较低的裙房,当两者作为一个整体验算时,高层部分的结构荷载大,基底反力仍然存在,而较低的裙房结构荷载小,基底反力可能为零,甚至存在向上的多余浮力。

除验算整体抗浮外,较低的部分还需进行局部抗浮验算。在浮力的作用下,裙房地下室的受力发生很大的变化,跨度变大,有时甚至成为悬臂结构,因此,局部抗浮不能忽略。

五、地下室抗浮验算的基本原则

(一)不考虑水浮力的情况

地下建筑物埋于不透水层,周边填土为密实的不透水土,当场地无积水时,可不考虑水的浮力作用。

(二)地下水最高水位的确定

在计算浮力时,地下水最高水位对浮力的大小起着关键作用,其取值原则如下:

①若有长期水文观测资料或历史水位记录时,浮力的计算可取历史最高水位;若无长期水文观测资料或历史水位记录时,可采用中水期最高稳定水位。

②场地有承压水且承压水与潜水有水力联系时,应按承压水和潜水的混合最高水位计算。

③在无动水压力及承压水时,最高水位不宜超过地下室顶板面标高。

(三)特殊情况下浮力的计算

①对处于斜板上的地下室或其他可能产生明显水头差的场地上的地下室,应考虑地下水渗流在地下室底板产生的非均布荷载对地下室底板的影响。

②地下室在稳定地下水位作用下,浮力按静水压力计算,临时高水位作用下的浮力,在粘性土地基中可适当折减,折减系数由勘察部门提出,在砂土不折减。

(四)具体计算中相关的系数取值

④抗拔桩配筋应按GB50010-2002规范轴心受拉构件验算裂缝宽度不大于0.2mm。

六、抗浮不满足时的处理措施

当地下室的抗浮验算不满足时,必须满足相应的措施,这些措施必须根据当地和工程实际情况,满足安全、经济和施工简便的要求,常用的处理措施有:

第一,当持力层为不透水层时,用不透水土回填地下室四周,并采取措施,防止场地积水,根据规范要求,地下室不需考虑浮力作用。

第二,加大地下室上部覆土的厚度,当厚度不能增加时,也可以采用上部压重,以满足抗浮要求。

第三,加大地下室底板的挑出长度。采取这一措施时,地基梁的受力将有很大的变化,需进行复核。

第四,在底板下加抗浮桩或锚杆,采取这一措施时,需验算结构处于正常状态下的结构受力和变形。

七、工程实例分析

笔者接触一个工程实例,一幢商住楼,上部15层,下部地下层1层,地下室作为停车场,为满足结构的整体抗倾覆要求,地下室向一侧扩大,基础采用筏板基础(梁板式),埋深6米。由于地下室的扩大部分抗浮验算不满足,设计人员在相应的柱下加人工挖孔桩,达到相关抗浮要求。但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人工挖孔桩会产生很多的隐患,首先,基础一部分采用筏板基础,而一部分采用桩基加筏板基础,不符合规范的要求;其次,高层部分未加桩,为天然地基,而很低的部分下加桩基,如此轻重倒置,必然引起高低部分的不均匀沉降,引起严重的后果。后来,抗拔桩取消,采取其它方案达到抗浮的要求。

另外在施工期间应采取可靠措施,防止基坑内积水,使用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场地积水,这既减少了浮力,对持力层的承载力也有好处。

结语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高层结构中一般都有地下室甚至多层地下室,为地下水位较高时,所受的浮力很大,而我国现行的国家地基规范中,并无相关的抗浮验算要求,因此,在正常使用下(即无地下水时)下对结构产生很大的影响,这必须引起足够的注意,采取必要措施。

参考文献

[1]裴丽娜.浅析框剪结构墙体裂缝的成因及防治[J].江西建材,,03:58-60.

[2]江陆,毕可强.砖混结构建筑墙体裂缝的成因及防治[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01:236-238.

[3]张希舜,韩克胜,孙剑峰,孙立军.混合结构顶层墙体裂缝的成因及防治对策[J].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04:43-47.

[4]施亮.浅谈框架填充墙体裂缝成因和防治措施[J].科技资讯,,35:60.

篇3:换乘地铁车站抗浮设计

换乘地铁车站抗浮设计

通过对各种抗浮措施的对比分析,确定了地下车站的抗浮适宜采用大直径人工挖孔抗拔桩.对于结构不同部位的刚度和受荷都不均匀的复杂换乘车站,采用空间有限元模型计算可以达到理想的'结果.通过对一在建的大型地铁换乘车站的计算和分析讨论,提出了抗拔桩平面布置应遵守的原则,进而论述了车站抗浮计算及抗拔桩设计的全过程,可为今后复杂大型地下空间结构的抗浮设计提供参考.

作 者:朱建甫 杨林 顾文秀 ZHU Jianfu YANG Lin GU Wenxiu  作者单位: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81 刊 名:四川建材 英文刊名:SICHUAN BUILDING MATERIALS 年,卷(期): 36(1) 分类号:U231+.4 关键词:抗浮计算   抗拔桩   静载试验  

篇4:地下室建筑设计论文

地下室建筑设计论文精选

1人防工程对抗力级别的确定准确度

在战争的情况下,人防地下室的主要功能有一、二等人员掩蔽所、专业队人员掩蔽所、指挥、医疗救护、车库和物资库等。根据人防工程战时技术要求的规定,一等人员掩蔽工程的抗力等级应该为4b级或者5级;专业队人员掩蔽和医疗救护工程的抗力级别不应该低于5级;二等人员掩蔽所、车库和物资库等抗力级别全部都定为6级,该类型的人防地下室是平时修建最多的平战结合人防工程。通常为了对工程投资进行节约,不管工程规模的大小以及具体实际情况,都是确定为6级,但是这种情况会导致一些大型平战结合人防地下室抗力级别等级过低,从而导致在战争过程中一旦遭遇空袭,就会导致很多不必要的人员伤亡以及物资设备的损坏。因而在对《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修订之后,对于防空地下室的二等人员掩蔽所、车库和物资库的抗力等级可以选择5级或者6级,并且需要对6级人防工程进行严格的限制。人防工程等级标准的准确确定,是确保人防地下室工程质量,抓好防空地下室建设的基础和前提。

2合理划分防护单元和抗爆单元

防抗弹级别为二级的人防工程,可以不需要考虑750磅普通爆炸弹的直接命中,但是需要采用防航弹的技术措施。人防地下室除了智慧工程以外都属于防航弹级别为二级的人防工程。防护航弹的主要技术措施就是根据工程规模进行若干个防护单元和抗爆单元的划分,在航弹命中该人防工程的情况下,对航弹爆炸时产生的碎片以及飞散物对工程内部人员以及装备物资的杀伤和损坏进行避免和减少。上层建筑九层及不足九层时,旧规范防护单元和抗爆单元的掩蔽面积见表1。修改之后的规范中防护单元和抗爆单元的建筑面积见表2。从表1~2可看出规范修改之后,规定上部建筑层数为九层或不足九层(包括没有上部建筑)的防空地下室,工程类型为医疗救护工程防空专业队队员掩蔽部时,其防护单元建筑面积应≤1000m2,抗爆单元的建筑面积应≤500m2;工程类型为人员掩蔽工程时,其防护单元建筑面积应≤m2;工程类型为防空专业队工程装备掩蔽部和配套工程时,其防护单元建筑面积应≤4000m2,抗爆单元建筑面积应≤2000m2。防空地下室内部为小房间布置时,可不划分抗爆单元。当上部建筑的层数为十层或多于十层(其中一部分上部建筑可不足十层或没有上部建筑,但其建筑面积不得大于200m2)的防空地下室,可不划分防护单元和抗爆单元(注:位于多层地下室底层的防空地下室,其上方的地下室层数可计入上部建筑的层数)。对于多层乙类防空地下室和多层的核5级、核6级、核6B级的甲类防空地下室,当其上下相邻楼层划分为不同防护单元时,位于下层及以下的各层可不再划分防护单元和抗爆单元。防护单元和抗爆单元的划分对整个人防工程的设计有着直接的影响。正确的理解和掌握规范,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对防护单元和抗爆单元进行合理的划分,是进行人防地下室设计取得成功的关键。

3人防工程入口设计的合理性探讨

人防工程出入口应该对平时消防和战时防护掩蔽的`要求进行满足。平战结合的人防地下室出入口,应该按照“平时大口、战时小口”的原则进行设置。大口不仅能够满足平时人员和车辆进出的要求,还能够满足消防需要。为保障地面人员能够迅速、顺利地进入防空地下室,按照《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第3.3.8条要求,人员掩蔽工程战时出入口的门洞净宽之和(不包括竖井式出入口、与其它人防工程的连通口和防护单元之间的连通口),应按掩蔽人数每100人不小于0.30m计算确定。每樘门的通过人数不应超过700人,出入口通道和楼梯的净宽不应小于该门洞的净宽。两相邻防护单元共用的出入口通道和楼梯的净宽,应按两掩蔽入口通过总人数的每100人不小于0.30m计算确定。出入口的数量对工程的使用、防护性能以及造价影响较大。出入口数量增多,便于人员和设备的进出,同时可以提高工程对常规武器的防护效率;但出入口数量过多,将会影响工程对核冲击波、毒剂等的防护,使防护设施与设备增多,同时增加了非使用性面积,提高了工程造价。因此,确定出入口数量时,应考虑工程的使用性质、规模及容量,以及地面建筑和人员分布情况。根据《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第3.3.1条强制性条文的要求:“防空地下室每个防护单元不应少于两个出入口(不包括竖井式出入口、防护单元之间的连通口),其中至少有一个室外出入口(竖井式除外)。战时主要出入口应设在室外出入口”。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人防工程设计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的要求进行设计,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准确的确定人防工程抗力级别,合理的划分防护单元和抗爆单元,同时还应该对人防工程出入口进行合理的设计,从而对人防地下室的设计质量进行最基本的保障。

作者:石玉 单位:广州市花都区

参考文献

[1]《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2]刘荣,林路雯,徐鑫鑫.有关人防地下室设计问题的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7):37~40.

[3]俞帆.地下室人防建筑设计问题探讨[J].建设科技,2009(14):74~75.

[4]丁建光.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的几个问题[J].安徽建筑大学学报,2005,13(4):21~23.

[5]朱杰利.谈高层建筑人防地下室设计[J].煤炭工程,(10):24~26.

篇5:浅谈地下室停车库的排水设计论文

浅谈地下室停车库的排水设计论文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住宅小区要求将环境、使用功能统一协调。建筑设计师往往在小区中心绿华带下方或者建筑物地下层结合人防建造地下停车库,同时满足人防,绿化和停车位配置要求。可是,由于地下室的地面标高多数情况下均低于室外地面标高,导致地下室室内排水不能靠重力作用自流排入市政排水管网,特别是南方多雨季节或者暴雨时节,如果排水措施设计不合理,常会造成雨水倒灌或者聚积而影响车库的安全和使用。所以,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地下室的排水部分必须要倍加重视。下面简要的分析大型及多层的地下停车库的排水设计。

1 地下车库坡道入口的防水

众所周知,由于地下车库地面标高低于室外道路地平标高,且地下室车库坡道入口处的敞开面均较大,下雨时会有飘雨; 暴雨时,由于地下室坡道入口处的排水不及时,就会有大量雨水沿地下室坡道流向地下室,因此将给地下室带来重大损失,所以在车道上设置两道或者两道以上的排水沟,首先需要在坡道入口处设置雨水截水沟,用来防止雨水顺流进入地下室。这部分截留下来的雨水在重力作用下排至室外雨水检查井。其次在坡道转弯平台处设置雨水沟,雨水沟的终点设置集水坑。通过坡道顺坡流下来的雨水通过第二道雨水沟汇集后排至集水坑内,再通过集水坑内的'排水泵的动力作用将坑内积水排至就近室外雨水检查井。

2 地下车库室内地面的排水

2. 1 地下车库集水坑的设置

对于只有地下一层的车库,一般在地下室底板的一定汇水面积内设置地漏及其相应的排水埋地管,再排至集水坑; 对于多层的地下停车库,只需在各层的地坪标高上设置地漏及其相应的排水埋地管,排至最底层的集水坑内。值得注意的是: 多层地下车库在穿越各层楼板处应设置阻火装置; 如此排水管设置在人防范围内,穿越人防防护单元时,于防护范围内设置防爆铜芯闸阀。

2. 2 地下车库集水坑的设置

( 1) 集水坑设置原则。避开结构基础承台、地梁布置; 尽量避开车道、车位、电梯前室布置。当无法避开时应尽量减小其影响,集水坑位置宜尽量布置在不显眼的地方。

( 2) 一般情况下集水坑设置如下: ①地下室坡道的入口处; ②消防电梯集水坑: 直接设于消防电梯基坑下的集水坑; 或者异地设计,且要用一根DN100 的排水连接管将消防电梯基坑内的积水引至此集水坑内; ③水暖设备用房排水集水坑: 设于水暖设备用房内,主要排除设于设备用房内消防水池、生活水池的溢流水及排空水; ④地下室地面集水坑: 主要排除地面冲洗水以及排除火灾时室内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或者其他消防系统等使用后的消防用水。此类集水坑一般每隔30 ~50 米设置一个。此类最为常见; ⑤地下室生活污水集水坑: 当地下室设置厨房、卫生间或者洗衣房等功能时,生活污水必须先排至地下室生活污水集水坑或者调节池,再通过排水泵的提升排至室外污水管网时;⑥人防集水坑: 主要是排除人防口部洗消排水及人防时人们的生活污水; 人防集水坑可兼做排除平时地面冲洗水及排除消防系统作用后的消防用水的平时排水集水坑; ⑦敞开式采光井处的雨水会沿着采光井的边缘进入到地下室,在其下方设置集水坑; ⑧地下室内局部下沉的房间内须设置集水坑。

( 3) 集水坑的设计尺寸。集水坑长、宽不宜小于1200mm,深不宜小于1500mm; 车道截水沟处、消防电梯集水坑、水暖设备用房集水坑及人防干厕集水坑容积不应小于2m3,尺寸可按1600 ( 长) X1200 ( 宽)X1500( 深) 、1800 ( 长) X1000 ( 宽) X1500 ( 深) 、1400 ( 长) X1300 ( 宽)X1500( 深) 等考虑; 其余集水坑宜按1200( 长) X1200( 宽) X1500( 深)考虑。集水坑可平战结合使用,如消防电梯集水坑可兼排人防口部洗消废水,人防内部集水坑可兼做平时地面排水集水坑。消防电梯距离较近时也可考虑集水坑合用,车道截水沟及水暖设备用房处的集水坑可兼做平时地面排水集水坑。

2. 3 集水坑排水泵的选择、参数及电控技术要求

( 1) 排水泵的类型。排水泵包括三种类型: 大口径无堵塞潜水排污泵; 带刀自动切割布条、杂草的自动搅匀潜水排污泵; 泵体安装在水边的自吸式排污泵; 潜水排污泵- 泵体可以潜入原料里的排污泵; 防腐耐磨性能良好的砂浆泵也是排污泵的一种。

( 2) 排水泵的选择。排水泵的流量计算: Q = ψqF 式中: ψ 为径流系数; q 为设计降雨强度( L /S・m2) ; F 为汇水面积( m2) ,应为车行坡道敞开面积及其侧墙面积之积,F = A + A1 /2,其中A 为坡道露天面积,A1为坡道侧墙面积。水泵台数不应少于2 台,互为备用。水泵的运行由池内水位自动控制。

( 3) 排水泵的连接方式。根据地下室内需要提升水的性质来确定各排水泵的连接管是否合并排出。一般情况下,地下室为一般废水,可考虑不同集水坑的排污泵排出管合并排出。但潜水泵排出管上的单向阀采用滑道滚球式排水专用止回阀,其余止回阀采用静音式止回阀。潜水泵排水管多采用镀锌钢管,法兰连接。

( 4) 排水泵的控制水位。排水泵为二用型分段投入运行,当集水坑内水位上升到启泵水位一半时,第一台潜水泵自动启动,当坑内水位继续上升到启泵水位时,第二台潜水泵自动启动; 当集水坑水位下降到停泵水位时,潜水泵自动停泵。一用一备型,当坑内水位上升到启泵水位时,潜水泵自动启动,工作泵故障时备用泵自动投入使用; 当集水坑水位下降到停泵水位时,潜水泵自动停泵。潜水泵均设有自动及手动启动装置,浮球开关及控制柜,厂家成套供货。

( 5) 扬程计算。排水泵的扬程计算: H = Z + h + 2; 式中: Z 为雨水管出口标高与集水坑运行最低水位的高差( m) ; h 为水泵进、出口管道水头损失( m) ; 2 为出水口的自由水头( m) 。

( 6) 潜水泵的经济比较。响应国家节能号召,在功能得到满足的前提下,应选择低功率是水泵,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作为为业主服务的设计方,应选择可靠及经济的产品,符合整体利益。

3 结束语

总之,地下室的排水非常重要,首先对地下室所有坡道入口处做好雨水截留设计; 再者根据地下室底板的性质,采用相应的排水系统。并根据其内部需要排除水的水量来确定各个集水坑的设置位置; 再根据上述扬程计算公式通过计算后,确定排水泵型号。

篇6:浅谈人防地下室平战结合的设计论文

浅谈人防地下室平战结合的设计论文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及国家人防政策的颁布,基于平战结合功能的人防地下室,已逐步成为现代化社区发展必不可少的构成因素。基于平战结合的人防工程,如果遇到战争情况,可以有效掩蔽人员及物资,预防敌人突然袭击,保存战争潜力。如果是和平时期,可以将人防工程建设与城市建设有效融合,合理开辟地下空间,符合现代化城市的发展需求,从而维护社会和谐和国家安定。

1人防地下室的设计要点与原则

1.1战时的设计要点

人防地下室的设计必然要考虑战争时期的功能,从结构考虑,应是核武器及普通武器发生爆炸引起的荷载作用。从建筑考虑,应是满足各种人防工程各项战时功能的需要,以达到掩蔽人员或物资等战时使用功能。

1.2平时的设计要点

人防地下室在布局上力求与该地块总体规划保持一致,其中人防工程尽量设置在地下室的最底层。人防结构则根据实际用途合理确定结构受力体系,同时人防墙体应预留好战时和平时需要的管线并做好防护处理。

2人防地下室的设计原则

(1)满足各项人防工程战时常规武器爆炸、防核武器爆炸等各项防护要求

(2)平战结合,科学合理布局,与地下空间综合开发互成体系

(3)统筹兼顾结构、电气、通风、给排水各专业要求,优化建筑功能使用

(4)防护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合理控制工程造价,(5)平战转换尽可能快捷、便利、简单,不需机械设备及专业人员的辅助,

3人防地下室设计内容和特点

3.1人防地下室的设计内容

地下室的设计要协调上部建筑的结构体系。墙、柱等承受竖向荷载的构件要配合上部结构的承重构件,从而使上部结构的荷载通过地下室的承重构件传送到地基上,增加稳定性。结构设计重点是主体结构设计及孔口防护设计。孔口防护系统包括:出入口防护系统、消波系统。防护系统包括:防护密闭门、临空墙、门框墙、风井、出入口通道等,消波系统包括:防爆破活门、扩散室。

3. 2平战转换设计

地下室的平战转换设计实现要求在平时可以按照常规的功能进行设计,但是也要做好战时的防护准备措施及工作,以便实现良好的平战转换任务。比如,针对某些要求进行平战转换的结构构件,在设计前期要计算出转换前后受力人小及性能的改变裕量,以及解决办法。平战转换的.完成要尽可能快捷、便利、简单,不需机械设备及专业人员的辅助。

4人防地下室设计的注意事项及其优化

4. 1消防分区与人防分区的关系

人防防护单元分区与防火分区尽量结合设置,使得地下室的各项专业布置更加合理化、高效化。避免人防分区跨越消防分区。最佳的结合就是一个防火分区内设两个防护单元,或一个防火分区即为一个防护单元。

4. 2人防地下室的停车库优化设计

近儿年来,现平战结合的人防地下室中已逐渐取消立体车架,追究原因是考虑到立体车架在平战转换的工程量人、耗时,与平战转换的快捷便利的基本要求相冲突。人防区内地车位对于任何项目来说依然是紧缺的。因此更需要在前期设计过程中对车位的保留投以重视。人防在平而布局上尽量在尽端处布置设备房间,或者生长利用车位后的地方,以实现车库而积有效停车数的最人化。

5结论

基于平战结合的人防地下室,不仅仅是单纯为实现特定功能而进行的建筑设计,而是一项具有很强综合性的建筑设计。在对其进行设计时,要充分满足平常状况使用的实用性、经济性、舒适性,要满足战争状况使用的高效性、安全性、稳定性,要满足平战转换状况的迅速性、便捷性、高效性。人防地下室涉及的问题有很多方而,要求建筑工程师能够努力研究,吸取经验,设计出多功能的人防地下室。

篇7:地下室防水设计的讨论工学论文

关于地下室防水设计的讨论工学论文

摘要:针对明挖法施工的地下室防水设计,指出地下室能否长久防水,关键在于结构自防水,附加外防水是重要的保护措施,但不宜“一刀切”;应根据地下室结构特点、水文地质和施工条件等,来选择业已成熟的防水设计方案,如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做底板的结构自防水,可取消外防水,尤其对于桩板或厚板结构的底板。

关键词:地下室;底板;外防水;结构自防水;补偿收缩混凝土

《中国建筑防水》杂志刊登了李书山、王天、牛光全、牛亚辉和朱祖熹等同志关于地下室防水设计的文章,发表了不同意见,引起大家关注。笔者认为,该刊敢于发表不同观点的文章,让大家讨论,这是很好的举措。笔者主要从事膨胀剂及补偿收缩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曾在该刊发表过关于结构自防水的文章,指出地下工程的特殊性(地下室是埋于土中的承重结构,设计使用寿命在50~1,而外包防水层的使用寿命只有15~),提出地下工程的防水新概念:结构自防水是治本,抗裂防渗更重要。当然,并不是排除迎水面的柔性防水层。《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把结构本体自防水明确规定为“应选”.而不是原规范的“宜选”。这是我国地下防水设计的一大进步,纠正了倚重柔性防水的错误设计观念。考虑到混凝土收缩开裂的施工缺陷,在规范中同时规定,根据不同建筑物的防水等级和使用功能,应在防水结构迎水面作一种或二种柔性防水层,这是十分科学的。但是否应“一刀切”?在设计和施工界仍存在不同看法。笔者根据本院的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对明挖法施工的地下室防水设计提出一些看法,供大家讨论。

1、关于柔性防水层的设计问题

李书山等从工程实际出发,指出地下室底板迎水面柔性防水层的种种弊端,主要是“柔性防水层与需防水的结构主体实际上是不密贴,防水层与结构底板之间容易产生剥离脱落”,“柔性防水层只要一处有缺陷而漏水时,则整个隙缝将会充满水,柔性防水层失去其意义”。因此,他们建议改为背水面刚韧性防水,即在底板面上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或渗透结晶刚性防水材料等作内防水层。而王天网认为“地下室内防水,无论选用卷材还是涂料都和基层难以达到牢固粘结。一旦混凝土渗水,会把内防水层破坏,劳民伤财”。牛光全认为“从原则上否定外防水是不恰当的,外防水将水拒之地下结构物之外,是真正的防水层,实为上策;一旦地下水侵入地下结构,内防水层就难以长期抵抗水压,难免渗漏之虞,应该视内防水为不得已而为之的下策”。

笔者同意王天、牛光全之观点,在迎水面作防水层是阻挡水侵入混凝土结构的附加措施,从理论上讲得通。在背水面作防水层,如何防止地下水侵蚀混凝土,这一内防水层能否抵挡水压产生的渗漏,令人存在疑虑。作为规范不能把外防水改为内防水,这是原则问题。

业内人士普遍反映,近年地下结构长大化,地基复杂,且受施工气候和工期影响,搞好外防水、使其“天衣无缝”确实困难。以笔者指导施工的地下室为例: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地下二层,平面尺寸161m×153m,用SBS卷材作外防水层,正值雨季施工,由于工期紧,雨停稍干后就铺卷材,施工时也没有涂刷潮湿界面隔离剂,这层外防水整体质量就难以保证。该工程采用掺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竣工五年无渗漏,业主认为,防水全靠混凝土。

笔者遇到许多地下室为桩板结构,桩头几百个至几千个,底板与桩头的柔性防水层如何联成一体,施工单位十分头痛,质量也难以保证。难怪李书山等提出内防水的工法。笔者不是反对外防水做法,在实际工程中,确实存在设计与施工、防水施工与工期等矛盾的现象,外防水如同虚设,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2、结构自防水是否可靠

王天认为,钢筋混凝土自防水在南方成功事例多,而在北方成功者鲜见。因为“混凝土密实是阻止渗水的.关键,然而高的密实度又很难达到”,“既然自防水难以实现,外加柔性防水层对混凝土结构进行保护就成了必需”。我认为这一观点颇有偏误。从1990年起,我国大力发展泵送(商品混凝土,在混凝土中加入减水剂后,水胶比从以往0.5以上降至0.35~0.50,而混凝土的坍落度从60~80mm提高到160~180mm,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流动度,只要稍为震捣,混凝土变得很密实,极少出现蜂窝现象。大量工程实践表明,这种泵送混凝土不但强度高,而且抗渗标号大于S15,渗透系数远小于(5~8)×10-10cm/s。根据我国现有混凝土技术,使混凝土高度密实已不成问题。由于混凝土存在收缩开裂的弱点,可能成为渗水通道,我国在设计上采用每30~40m设一道后浇带,等混凝土收缩40~50d后再用膨胀混凝土回填,这是解决结构收缩裂缝的有效措施。近10多年来,许多地下工程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和纤维混凝土作地下室的结构自防水材料,进一步提高了地下结构的抗裂防渗功能。据统计,全国膨胀剂用量约80万t,以平均40kg/m3计,折合防水混凝土达万m3。目前我国混凝土外加剂和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已普及,混凝土质量已大大提高,这是地下结构自防水的保证。另外,王天提出的钢筋混凝土自防水施工中存在的一些不利因素,其实在柔性防水层施工中也存在,这只能靠工程质量“终身制”去解决。

3、外防水层设计是否应“一刀切”

GB 50108―200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实施后,北方许多设计院不管地下室大小,一律要设外防水层,因为要执行规范。而在南方许多地下室设计中,尤其底板为桩板结构,或反梁底板,或1~2m厚的大底板,多采用混凝土结构自防水而取消外防水。这就存在是否“一刀切”问题,它的依据是什么?

笔者认为GB 50108―200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要遵守,它是成功经验的总结,但是,也要根据地下室的结构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切实可行的防水设计。对于地下有侵蚀水的地下室,一般要设外防水层。

篇8:超长建筑地下室的结构无缝设计论文

超长建筑地下室的结构无缝设计论文

摘 要:文章结合某工程对超长地下室结构裂缝控制进行分析研究,并全面介绍该工程超长无缝设计及施工处理方法,希望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超长建筑;无缝设计;裂缝控制

工程为某房产公司开发的住宅小区,设一层地下室,其建筑面积约14400m2,地下室长约190m,宽约115m,底板板厚300mm,外墙厚350mm,砼强度等级:墙、柱为C35;梁、板为C30,砼抗渗等级均为P6级。

1 裂缝成因分析

在建筑工程中,超长地下室外墙与底板裂缝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所影响带来的收缩应力造成的。从已建成的建筑来观察,超长地下室底板裂缝呈现出:裂缝与地下室底板的长向垂直,同时,按一定的间距沿着长向分布的规律。文章将从收缩应力的角度对超长地下室底板及外墙裂缝产生的原理进行相应的分析。

超长地下室底板及外墙处在收缩变形的作用之下时,混凝土会产生从两端至中心的.位移趋势;这一趋势的产生,必然会受到地基土对其的约束,所以,底板的全载面会产生水平法向应力。通过工程实践可知,砼水平法向应力是造成底板垂直裂缝的主要应力,是设计的主要控制应力。同时,地基土对底板的约束作用,是沿着底板长向连续式的进行约束,所以,由端部至中心,混凝土底板载面上的水平法向应力,将随着地基土的约束而累积并增大,其最大值出现在底板截面的中心位置。当最大法向应力大于混凝土底板的抗拉强度时,底板中心位置将产生第一批垂直裂缝。底板开裂之后,每块底板的水平法向应力又将按相同原理进行分布,并产生下一批裂缝,如此继续下去。

2 补偿收缩砼抗裂原理

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一般直接由砼干缩及温差引起,当地下室底板和外墙均采用普通砼时,干缩及温差均较大,容易产生裂缝。对于超长地下室砼结构,如果采用传统的施工方法,每隔30~40设置一条后浇带来解决砼的开裂问题,会导致施工工期延长,后浇带的清理及浇捣也非常麻烦,处理不好极易导致地下室渗漏,此外,后浇带不封闭,则需一直进行施工降水,也会导致工程费用增加。

3 无缝设计中采取的设计及施工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本工程超长地下室的设计,即地下室砼采用膨胀混凝土,混凝土中掺入适量膨胀剂,同时每隔30m左右设置一条膨胀加强带,加强带内采用膨胀砼,膨胀剂掺量适当提高;此外,结合上部主楼设置膨胀后浇带,后浇带除上部主楼周边设置外,沿长度方向设置三条,沿宽度方向设置两条。膨胀后浇带及加强带具体做法如下:

3.1 膨胀后浇带。当前超长地下室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中,设置后浇带是常用的方法。它的主要作用是,将混凝土早期的收缩应力释放出来,减少混凝土的变形。后浇带设置间距通常在30~40m之间,设置于梁跨的三分之一位置,且应避免将其设置于大跨处。其宽度通常在800~1000mm之间,本工程采用800mm。后浇带内纵向受力钢筋处理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1)梁板钢筋都断开之后再搭接,此种方法会导致梁钢筋焊接、搭接处理困难,质量很难保证,易造成结构隐患;(2)梁板钢筋都不断开,施工方便,但钢筋会约束混凝土的收缩,进而影响后浇带的效果;(3)梁钢筋不断,板钢筋断开,这样能大量减小钢筋全部不断对混凝土收缩形成的约束,同时避免梁钢筋全部焊接、搭接的困难。后浇带经过跨的梁板配筋适当加大。

3.2 膨胀加强带。由于后浇带部分不可以和主体一起施工,给施工带来了:钢筋裁断之后需要焊接、搭接;后浇带两侧要设可靠的支撑;影响模板的周转、延长工期、使得施工和降水变得更加复杂,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留下隐患;后浇带混凝土的凿毛和清理麻烦等问题。本工程每隔30m左右设置一道膨胀加强带,带宽2m,两侧设密孔铁丝网,加强带外侧为普通膨胀砼,到加强带时改用大膨胀混凝土,设置加强带可以连续浇捣超长砼结构。此外,在加强带部位设置了附加钢筋。

4 设计措施

在设计时,应当注意一下几点:(1)材料选用:应按《混凝土膨胀剂》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的规定选择膨胀剂,其具体掺量应通过实验确定。(2)构造措施:合理提高超长地下室墙、板受力钢筋配筋率,墙、板受力钢筋应以细且密的原则设计,由于墙体的养护和施工易受外界温差的影响,很容易产生竖向的裂缝,所以,应以细且密的原则设计墙体水平筋。墙体水平构造筋之间的间距最好小于150mm,并应适当控制其配筋率,另外,墙的中部应当加密水平筋之间的间距。(3)混凝土的收缩率和其强度的等级成正比,所以,不能用等级太高的混凝土浇筑地下室,通常不能超过C40。地下室通常都选择自防水混凝土,应注意地下室底板及外墙的防水施工,设置多道防护线,在地下室的防渗漏方面也是很重要的。

5 施工措施

5.1 底板混凝土可选择90d或60d强度,来减少水泥的用量,降低混凝土的早期水化热。

5.2 确保膨胀剂的掺量准确。

5.3 如果施工条件充足,浇筑完混凝土之后,在其顶部可设水管慢淋对墙体进行养护,有良好的效果。

5.4 混凝土的振捣和布料应当按照施工规范进行,以保证混凝土振捣匀质、密实。

5.5 在完成地下室施工后,应当及时覆土回填,同时尽快做好墙体的围护结构。

5.6 在工程建设中,超长地下室的混凝土养护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采取保湿养护膨胀混凝土的方法,才能更好将其膨胀效应发挥出来。

6 结语

本工程控制地下室裂缝可分为“堵”和“疏”两种方法。以“堵”为主,控制裂缝的产生,对施工图进行优化,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对混凝土的浇捣及养护严格把关;以“疏”为辅,在地下室适当部位设置后浇带,尽量减小混凝土约束应力的积聚,以达到控制裂缝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游宝坤,李光明,王栋民.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UEA无缝设计施工[J].建筑结构,(6):21~23.

[2] 王钐瞪,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篇9:简析人防地下室平战结合的设计论文

简析人防地下室平战结合的设计论文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及国家人防政策的颁布,基于平战结合功能的人防地下室,已逐步成为现代化社区发展必不可少的构成因素。基于平战结合的人防工程,如果遇到战争情况,可以有效掩蔽人员及物资,预防敌人突然袭击,保存战争潜力。如果是和平时期,可以将人防工程建设与城市建设有效融合,合理开辟地下空间,符合现代化城市的发展需求,从而维护社会和谐和国家安定。

1人防地下室的设计要点与原则

1.1战时的设计要点

人防地下室的设计必然要考虑战争时期的功能,从结构考虑,应是核武器及普通武器发生爆炸引起的荷载作用。从建筑考虑,应是满足各种人防工程各项战时功能的需要,以达到掩蔽人员或物资等战时使用功能。

1.2平时的设计要点

人防地下室在布局上力求与该地块总体规划保持一致,其中人防工程尽量设置在地下室的最底层。人防结构则根据实际用途合理确定结构受力体系,同时人防墙体应预留好战时和平时需要的管线并做好防护处理。

1.3平时和战时的设计结合

设计人防地下室要注重平时和战时的使用功能组合。工程平战用途相近,如火分区的疏散口部可与人防单元的口部相结合:地下室中的消防水池亦可考虑作为人防单元的人防水池,这样不仅可以达到战争时期使用的需要,而且完成和平时期各项指标的日常要求。总之,地下室的设计要尽可能满足平时及战时的功能,若无法协调,要短时间内实现平战功能转换。

2人防地下室的设计原则

(1)满足各项人防工程战时常规武器爆炸、防核武器爆炸等各项防护要求:

(2)平战结合,科学合理布局,与地下空间综合开发互成体系:

(3)统筹兼顾结构、电气、通风、给排水各专业要求,优化建筑功能使用:

(4)防护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合理控制工程造价:(5)平战转换尽可能快捷、便利、简单,不需机械设备及专业人员的辅助:

3人防地下室设计内容和特点

3.1人防地下室的设计内容

地下室的设计要协调上部建筑的结构体系。墙、柱等承受竖向荷载的构件要配合上部结构的承重构件,从而使上部结构的荷载通过地下室的承重构件传送到地基上,增加稳定性。结构设计重点是主体结构设计及孔口防护设计。孔口防护系统包括:出入口防护系统、消波系统。防护系统包括:防护密闭门、临空墙、门框墙、风井、出入口通道等:消波系统包括:防爆破活门、扩散室。

3.2常见人防地下室的工程类型及其设计特点

常见的人防工程有:防空专业队队员掩蔽部、防空专业队装备掩蔽部、二等人员掩蔽所以及人防物资库和人防电站:(1)防空专业队队员掩蔽部,是在战争时期仍需坚持工作及生产的人员设计的掩蔽工程,需设计保证隔绝防护的出入口和室外染毒情况下允许人员通行的出入口。人防面积在1000 ㎡以内为一个防护单元:(2)防空专业队装备掩蔽部,战时室内无人员,停泊人防车辆为主,因此有净高2. 9米至3. 0米要求:主体允许轻微染毒:空袭时可暂停通风:主要出入口为车辆进出口(不设人员洗消设施)。人防单元面积4000 ㎡以内:(3)二等人员掩蔽所,是为留城居民提供的掩蔽工程,需设计保证隔绝防护的出入口和室外染毒情况下允许人员通行的出入口。人防单元面积在 ㎡以内:(4)人防物资库,战时室内有人员,但人员不多,以掩蔽物资为主:主体为清洁区:空间大人员少,采用隔绝防护,不设滤毒通风:空袭时可暂停通风:主要出入口为物资进出口,染毒时不能进出物资(不设人员洗消设施)。人防单元面积4000 ㎡以内:(5)人防电站,当人防面积大于5000 ㎡时应设置人防柴油发电站,当机组容量小于或等于120kw时为移动电站,当机组容量大于120kw为固定电站。设计时应考虑发电机组的运输问题,发电机房的室内净高不宜小于3. 0m,电站进风井与排风、排烟井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小于15m,或高差大于6m。

3.3平战转换设计

地下室的平战转换设计实现要求在平时可以按照常规的功能进行设计,但是也要做好战时的防护准备措施及工作,以便实现良好的平战转换任务。比如,针对某些要求进行平战转换的结构构件,在设计前期要计算出转换前后受力大小及性能的改变裕量,以及解决办法。平战转换的完成要尽可能快捷、便利、简单,不需机械设备及专业人员的辅助。

4人防地下室设计的注意事项及其优化

4. 1消防分区与人防分区的关系

人防防护单元分区与防火分区尽量结合设置,使得地下室的各项专业布置更加合理化、高效化。避免人防分区跨越消防分区。最佳的结合就是一个防火分区内设两个防护单元,或一个防火分区即为一个防护单元。

如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中允许地下室若设有火灾自动报警及灭火系统,某些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可允许达到4000 ㎡。因此有人防物资库或防空专业队装备掩蔽部则可单独划分一个防火分区:两个二等人员掩蔽所合一个防火分区。但这其中有两点要注意到是,一是楼梯间消防前室、电梯室、水泵房,平时配电房、风井电井等是不划入人防区的',这意味着人防单元的面积数不能完全尽做4000 m,或2000 ㎡一个单元:二是防空专业队队员掩蔽部是防空专业队装备掩蔽部同时存在的,且必须相连,因此若附有人防电站的时候,可考虑将防空专业队队员掩蔽部、人防电站和二等人员掩蔽一起合并一个防火分区。

4. 2人防地下室的停车库优化设计

近几年来,现平战结合的人防地下室中已逐渐取消立体车架,追究原因是考虑到立体车架在平战转换的工程量大、耗时,与平战转换的快捷便利的基本要求相冲突。人防区内地车位对于任何项目来说依然是紧缺的。因此更需要在前期设计过程中对车位的保留投以重视。人防在平面布局上尽量在尽端处布置设备房间,或者生长利用车位后的地方,以实现车库面积有效停车数的最大化。

5结论

基于平战结合的人防地下室,不仅仅是单纯为实现特定功能而进行的建筑设计,而是一项具有很强综合性的建筑设计。在对其进行设计时,要充分满足平常状况使用的实用性、经济性、舒适性,要满足战争状况使用的高效性、安全性、稳定性,要满足平战转换状况的迅速性、便捷性、高效性。人防地下室涉及的问题有很多方面,要求建筑工程师能够努力研究,吸取经验,设计出多功能的人防地下室。

篇10:人防地下室通风排烟平战结合设计探析论文

战时,人防地下室主要是用来防冲击波和防毒。建筑结构上要充分考虑用于防冲击波的人防护结构的设置以及消波设施的构造等,人防地下室战时的通风设计主要是采用滤毒通风、隔绝通风和清洁通风凡是,其设计不但要满足平时同分的要求,即能够很好的排除汽车尾气等并且送入新鲜空气,控制有害物质的含量在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之内,还要满足火灾使的排烟要求,能够保障如果发生火灾要迅速扑灭火源、阻止火灾蔓延,进而保障人员车辆的安全撤离,具有消防安全的作用。

一、平战结合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特点分析

人防地下室在外观上是个无任何外窗的高封闭性的空间,除了有少许的与外界相通的出入口之外。战时,使用人员多而且密度大,防护等级不高,由于考虑到平战结合,人防地下室的通风系统的设计要考虑到战时防护的通风系统、平时人防地下室的排风、送风系统和其发生火灾时消防功能即排烟补风系统。

二、战时防护通风系统的设置和其主要设备的选择

首先是人防地下室战时的送风系统的设置。此时的防护通风系统要同时具备和满足过滤通风、隔绝通风和清洁通风。清洁通风主要用于战时人防地下室周围的空气符合国家卫生条件的情况下即没有被核武器、生化武器等污染情况的通风。如果地下室控制被这些物质污染侧要用过滤通风方式,隔绝通风是在不明人防地下室周围环境是否被污染而且不明污染源是何种物质的情况下使用,在这种情况下,过滤设备已经没有消除这些污染的能力,而不得不采用内循环式的隔绝通风方式。这三种通风方式也不是独立使用的,存在一定的转换方式。在敌人用原子、化学和细菌三种武器进行攻击时,清洁通风应该立即转入隔绝通风,在得知毒剂的浓度和性质之后,确认是否转入滤毒通风。如果人防外的空气污染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或者除尘、过滤吸收器对毒素无作用的情况下,要采用隔绝通风方式。

清洁通风、过滤通风和隔绝通风的`流程如下。清洁通风进风过程:人防地下室外、消波设施、人防地下室密闭阀、人防地下室内。清洁通风排风过程:人防地下室内、人防地下室排风机、人防地下室密闭阀、消防设施、人防地下室外。隔绝式通风过程:人防地下室内、插板阀门、人防地下室送风机、人防地下室外。虑毒通风排风过程:人防地下室内、自动排气阀、消防间、防毒通道、人防地下室密闭阀、消波设施、人防地下室外。

其次是送风设备的选择。对通风设备进行选择时要考虑的内容主要包括:送风机、粗过滤器、过滤吸收器的选择。送风机应该选择电工脚踏的这种两用风机。要根据实际的掩蔽人员来确定虑毒通风量和清洁通风量。清洁通风量按照公式:

清洁通风量=(5·6)m3/(p.h)*掩蔽人数

滤毒通风量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滤毒通风量=(2·3)m3/(p.h)*掩蔽人数

选取粗过滤器时,要考虑到其不仅要用于平时清洁痛风石消除空气中的灰尘,也要用于战时滤除爆炸残余物、毒物或者放射性物质。经常采用片式或块式结构的LWP-X(D)型。设计时要在除尘器两端的官道上预留测压管,用来测定除尘器阻力。

过滤吸尘器是通风系统中非常关键的设备,它主要用来过滤吸收人防地下室外的有毒物质气体、烟雾等。通常会选择SR型的过滤器,在安装时,要在其两端官道上预留测压管。

三、通风系统的平战结合以及相互转换

⑴平时通风管和战时通风管公用的情况是,二等人员掩蔽所防护区是和防火分区是同一个系统时。在这种情况下,战时送风机、送风管道、平时排烟管道以及排风机相连,战时排风机和送风机入口温度达到70度时熔断手动关闭阀与防火阀。在平时如果发生火灾,人防地下室只需开启排烟机与补风机,平时无状况时,开启送风机、排风机即可,这个时候应关闭战时送风机、排风机的入口阀门;如果是在战时,送风机和排风机要打开,平时的通风机入口及出口阀门都不应该被打开。

⑵战时平时公用同一个通风系统时,平时的送风机和排烟管道风口要均匀布置,这样才能够满足战时掩护人员送排风的要求。平时送风和平时排烟竖井的方案有两种,其中之一时平时与战时进排风竖井的设置要分开,战时将其封死。另外一个是如果平时排风量小于一定值时,平时、战时的进、排风竖井合为一个。主要是由于防爆波活门进风量小于一定值时,战时要关闭平时所用的取风阀门。

⑶人防地下室在平时与战时的功能是不相同的,有时候会产生矛盾,关于这个问题在设计过程中是难以避免的。不过再设计中也要尽最大可能减小这种矛盾。所以为了缓解这个矛盾,有关人防设计规范就允许采用平战转换的措施,这样就可以非常有效的满足战时以及平时使用时的要求。在临战状态下,整个地区的人员都会动员起来进行紧急备战,这种状况下的人力、运输与物力等条件就不会像平时那样充分,所以在平战转换时就不应该考虑机械设备的使用,即使是不熟悉的人员也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两者的转换。

结论

在建筑设计时要做到合理分区、设置系统简单实用、通风设备容量计算精度和平战转换方便等。设计图纸中要明确指出战时、平时的通风原理,站时的滤毒、隔绝和清洁以及平战转换过程中有观设施的使用,使施工单位、使用单位能够最大限度的使用保证这些设备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进而保证人防地下室无论是在平时,还是在战时都处在安全和卫生的环境中,使其经济和社会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 ] G B 500382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S] .

[2 ]陆耀庆.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3 ]浙江省城市居民住宅防空地下室设防要求(试行) [ S] .

篇11:防空地下室平战结合的通风方式设计论文

防空地下室平战结合的通风方式设计论文

【摘 要】结合实际工程,介绍了对人防地下室平战结合的通风方式进行了选择,并对其进行了设计。

【关键词】人防; 地下室; 通风系统; 通风设备。

随着社会的进步、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防空的职能范围也在不段的扩展。除了战时防备敌人空中袭击、减轻战争危害外,在应对和平期自然灾害、突发事故以及保障和促进经济发展,人防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人员掩蔽工程在城市中更是及其重要。附建式人防工程( 防空地下室) 是城市人防体系的主干力量,我国按其建筑面积计算占 80 %以上。合理可靠的设计不仅仅能满足平、战时功能的需求,节省了投资,也能提高战时转换效率。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四川省温江区,为附建式防空地下室。人防总建筑面积 3 071 m2,设有 2 个防护单元,平时为汽车库和设备用房; 战时均为二等人员掩蔽部。本工事防护类别为乙类,抗力级别为常 6 级,二等人员掩蔽部防化级别为丙级。

2平战结合通风系统形式的选择。

GB 50038-2005《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第 5.3.7 条规定: “防空地下室战时的通风管道及风口应尽量利用平时的通风管道及风口,但应在接口处设置转换阀门。”根据此条规范,把平时地下车库的通风及防排烟的设计与战时防护通风设计有机的结合,既能满足平、战时功能的需求,也能减少战时工作量,节省投资。

本工程采用平时排风( 兼排烟系统) 与战时的.防护通风送风系统共用一条风管及风口的形式。设计原则为: 按照排风和排烟最大者计算风管及风口的尺寸,校核风量是否满足要求。在风管的相关部位还需设置转换阀门或法兰接口,以便实现风管的平战转换。

3 通风量计算。

本工程战时防护通风设计包括清洁通风、滤毒通风、隔绝通风。

本工程分为 2 个防护单元,本文以防护单元一为例计算风量。

掩蔽人员数: N=650 p( p 为人数) ; 滤毒新风量: q = 2.6m3/ ( p·h) ; 最小防毒通道体积: V0= 23.5 m3; 清洁区容积: V= 4 355 m3.

( 1) 清洁通风: 根据规范清洁通风: 二等人员掩蔽≥5m3/ ( p·h) ,取清洁新风量为 q = 6.8 m3/ ( p·h) .

送风量: LQ= N×q1= 650×6.8 = 4 420 m3/ h.

排风量: LQP= LQ-0.04V = 4 420-174 = 4 246 m3/ h.

( 2) 滤毒式通风: 根据规范二等人员掩蔽滤毒式通风≥2m3/ ( p·h) ; 最小防毒通道换气次数≥40 次 / h; 清洁区超压≥30 Pa; 取滤毒新风量: q2= 2.6 m3/ ( p·h) ;送风量: LDR= N×q2= 650×2.6 = 1 690 m3/ h.

LDH= 40 V0+0.04 V = 23.5×40+174 = 1 114 m3/ h.

LDR>LDH,LD= 1 690 m3/ h.

排风量: LDP= LD-0.04 V = 1 690-174 = 1 516 m3/ h.

( 3) 隔绝通风。

根据规范要求二等人员掩蔽需满足: 隔绝防护时间≥3 h,CO2容许体积浓度≤2.5 %.

根据规范,按下式校核隔绝防护时间: τ=10 V( C -C0) /( N·C1)。

式中: τ 为隔绝防护时间( h) ;V 为防空地下室密闭区容积( m3) ;C 为防空地下室室内 CO2容许浓度( %) ,应按规范表取值;C0为隔绝防护前防空地下室室内 CO2初始浓度( %) ,按规范选取;C1为每人呼出 CO2量( L/h) ,对掩蔽人员宜取 20;N 为隔绝防护时室内实际容纳人数。

τ = 1000×4355×( 2.5 %-0.45 %) /( 650×20) = 6.8>3 h; 满足要求。

( 4) 防毒通道换气次数 K = LDP/ V0= 1516 / 23. 5 = 64 >40; 满足要求。

( 5) 超压排气活门数量 n= LDP/ L0= 1516 /700 = 2.16,故选用 3 只 PS-D250.

( 同理,计算出防护单元二,LQ= 4 480 m3/ h; LQP=4 292 m3/ h; LD= 1 680 m3/ h; LDP= 1 492 m3/ h; 隔绝防护时间为 6.8 h>3 h ; 满足要求; 防毒通道换气次数 45>40; 满足要求; 超压排气活门数量选用 3 只 PS-D250.)4 防护通风系统原理。

( 1) 清洁式通风: 新风---防爆波悬板活门---扩散室---除尘室---送风机---送风---排风---厕所---排风机---扩散室---防爆波活门---室外。

( 2) 滤毒式通风: 新风---防爆波悬板活门---扩散室---除尘室---过滤吸收器---送风机---送风---自动排气活门---防毒通道---密闭阀---扩散室---防爆波活门---室外。

( 3) 隔绝式防护: 开启回风插板阀和进风机,关闭排风机和其他密闭阀门。防护单元进排风口部原理图见图 1、图 2,操作表见表 1.

5 防护通风系统及设备确定。

( 1) 本工事各防护单元均从楼梯间进新风,清洁式与滤毒式通风风机采用分设方式,根据防护单元进、排风量进行设备选型,第 1、2 防护单元每个进风口部清洁式通风均选用1 台斜流风机送风,第 1、2 防护单元每个排风口部均选用 1台斜流风机排风; 第 1、2 防护单元每个进风口部滤毒通风均选用 2 台过滤吸收器和 2 台电动、人力两用风机送风; 各防护单元风量计算详战时通风简要计算表。

( 2) 滤毒通风时,本工事防护单元的室内应保持≥30 Pa的超压值,战时在防化值班室内设置测压装置 1 套。

( 3) 设置在染毒区的进、排风管均应采用 3 mm 厚的钢板焊接成型,其抗力和密闭防毒性能均满足战时需要,且风管应有 0.5 %的坡度坡向室外。

( 4) 设置在染毒区的各设备与风管的连接,以及设备与设备之间的连接,风管管段之间的连接,必须均采用焊接,应保证连接密实,气体不得渗漏。

( 5) 穿过密闭墙的风管应采取防护密闭措施,即于穿墙管段上应焊接密闭翼环,在施工时直接预埋于墙体,其主要设备见表 2.

根据计算结果和系统的形式,绘画出本工程人防地下通风平面图( 图 3) .

6平战设备的安装。

战时通风系统利用平时风管作为送风管道,部分平时风管因影响战时功能房间使用,临战转换时需拆除。为使气流组织尽量合理,应在断开处用盲板作封堵处理,战时专用通风管道可在临战转换时安装。

6.1平时施工安装项目。

( 1) 进、排风扩散室至清洁区最后一道密闭阀门范围内的所有通风设备和管道( 不包括过滤吸收器) .

( 2) 超压排风系统中的自动排气活门,通风密闭短管。

( 3) 超压测压管、压差测量管、尾气监测取样管、气密性测量管。

6.2 临战转换时限内安装项目。

( 1) 送风机、排风机以及清洁区通风设备、部件和管道。

( 2) 滤毒室内过滤吸收器。

7 结束语。

笔者根据规范及经验介绍了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思路和过程,把平时地下车库的通风及防排烟的设计与战时防护通风设计有机的结合,既能满足平、战时功能的需求,也能减少战时工作量,节省投资。

参考文献:

[1] GB 50225-2005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S].

[2] GB 50038-2005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S].

[3] GB 50098-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S].

[4]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5] GB 50067-2014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S].

篇12:人防地下室墙体结构设计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规模日趋加大,人防地下室工程将日益扩大,对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人防地下室的设计相对于传统的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来说具备着较为突出的复杂性和设计难度,其不仅仅需要关注于施工材料的强度选择,还需要重点针对人防地下室的相关特点和功能需求进行恰当处理,如此才能够保障人防地下室结构的稳定性,但是,目前人防地下室墙体结构设计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应针对问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人防地下室设计,提升人防地下室设计质量。

篇13:人防地下室墙体结构设计论文

1.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特点

人防地下室全称为人民防空地下室人防地下室,是现代人防工程中的重要组成环节,是落实人民防空系统的重要物质性基础,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特点:(1)由于人防地下室在人民防空系统中占有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在对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战时规定武器爆炸动荷载。对于武器爆炸动荷载而言,具有荷载量偶然性、持续衰减性等特点,对于人防地下室结构冲击形式以空气冲击波为主,且人防地下室主要承载结构则以墙体、建筑物支撑柱为主。因此,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应着重考虑武器爆炸动荷载对其墙体、建筑物支撑柱影响。(2)人防地下室另一个重要用途是作为和平时常规建筑物使用,其建筑物结构设计与战时建筑物使用要求不同。因此,在对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过程中,应兼顾考虑战时和和平时建筑物结构设计特点,做好二者差异化标准,并可以实现战时和和平时功能的转换。(3)由于人防地下室特殊的使用特点,其在支撑墙、外墙等结构构件选择方面与常规建筑物有所不同。为应对规定武器爆炸动荷载,人防地下室外墙、支撑墙结构构件选择时,使用了诸如受弯构件替代常规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对于确保其动力载荷承受能力方面具有显著意义。(4)据试验数据统计,人防地下室结构件要求较常规标准化静载试验时,其对动荷载要求更高,其材料力学性能应更加稳定。因此,为满足人防地下室使用要求,可提高其建筑材料设计强度,降低其建筑构件的安全度、可适度。

2.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原则

(1)开展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人防地下室平战两用的特点,对建筑物设计时兼顾同时满足日常使用和战时需求的原则,且满足战时与日常使用时载荷差异,进而确保人防地下室可以满足实际多方面的承载需求标准。(2)由于人防地下室使用特点,其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应着重考虑建筑物结构强度,即坚持结构设计符合强度检测标准原则。在人防地下室墙体结构设计中,应确定建筑物内各构件的延性比,及时关注建筑物防护密闭需求与变形限制的关系。(3)由于人防地下室在战时使用过程中起到预防核武器或者其他常规武器破坏作用,这就要求人防地下室设计过程中应在强度设计参数时,以最强烈破坏情况下作用力后果为基准,以确保战时武器破坏力对人防地下室无法产生破坏。

3.人防地下室墙体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3.1明确墙体水平等效静荷载标准值

对于人防地下室墙体结构设计工作来说,其自身稳定性的提升需要首先从墙体水平等效静荷载标准值的确定人手进行控制,参照人防地下室结构的抗力级别进行分析,随着抗力级别的提升,相应的荷载水平也不断提升。对于一般的墙体水平等效静荷载标准值的确定来说,其在具体的规范中都存在着明确的标识,但是在具体的选择应用过程中却需要引起设计人员的多方面思考,比如对于顶板荷载是否涉及到上部建筑结构就需要进行重点分析,而对于墙体结构两侧空间的不同功能同样也需要进行重点把握,结合其功能需求进行判定,选择佳的荷载标准值。

3.2做好荷载组合和内力分析工作

在人防地下室墙体结构设计工作中,还需要重点针对荷载组合以及内力进行全面分析,确保其满足应用需求。因为人防地下室的应用一般都需要具备较长的使用期限,短也需要维持在50年左右,因此,在荷载组合以及内力的相关设计中就需要考虑这种耐久性方面的内容。此外,相对于具体的荷载组合工作来说,还需要全面了解荷载的各个不同来源和大小,比如对于建筑物自重、地下水压力以及土压力都需要进行全面分析,并且了解其在人防地下室墙体结构中发挥的作用,并且通过图表的方式进行充分设计,进而才能够较好提升其组合的可靠性,在该分析过程中同样需要重点关注临空墙的相关内容。

3.3墙体结构最小配筋率的确定

对于人防地下室墙体结构的有效设计应用一般都是采用混凝土结构的方式进行处理,基于混凝土结构的应用来说,明确其配筋率也就显得极为必要,这种配筋率的确定一般要求分析计算出小配筋率,如此才能够在保障人防地下室墙体结构稳定性的.前提下保障相应施工的经济性。在这种小配筋率的计算分析中,需要首先结合人防规范的相关要求进行分析,然后再参考人防地下室墙体结构的基本性能需求,分析其对于强度以及荷载等方面的要求,如此也就能够确定墙体结构受压的小配筋率数值。在小配筋率明确后,还应该进行认真的验算分析,确保其能够维系人防地下室墙体结构的稳定性效果。

4.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建筑行业得到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城市地下建筑发展迅速。随着社会和人们对防空安全、抗灾意识的提升,人防地下建筑工程无论是建设规模,还是建设水平都有较高的提升。但是对于墙体结构的设计来说,除了稳定性方面的思考之外,在具w的墙体结构设计中还需要围绕着经济性以及实用性等方面进行探索,如此才能够切实提升整体设计的有效性,保障后续人防地下室墙体结构施工的有序性。

篇14:地下室挡土墙结构设计分析论文

地下室挡土墙结构设计分析论文

摘要:地下室挡土墙按常规设计时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综合考虑不同部位挡土墙的具体受力情况,对挡土墙结构设计进行分析整理与总结,并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建议。

关键词:地下室;挡土墙;设计;建议

目前地下室设计最常用的解决土压力作用的方法即是结构自挡土,地下室挡土墙是直接接触土压力的构件,当按常规设计时,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挡土墙设计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本文将从挡土墙结构设计中计算简图的选取、荷载取值、一般部位及特殊部位进行分析整理,总结了地下室挡土墙结构设计时的设计方法及要点。

1地下室挡土墙的计算简图的确定常

规设计时,将地下室各层楼板、基础底板等作为地下室挡土墙的支承,计算简图通常按下述方式处理:顶板处简化为铰接,基础底板处简化为固端,其他地下室楼层作为连续支座,将挡土墙按1m宽板带简化为多跨连续梁进行内力计算和配筋,这也是设计人员通常所采用的挡土墙的计算简图。但是还应该考虑基础底板及顶板约束作用的实际大小,否则可能会给相关部分的受力构件带来安全隐患。且地下室楼板因为使用功能的需要,在车道、楼梯、开洞等处楼板的传力途径并不直接,甚至无法作为支承。故在确定地下室外墙的计算简图时,必须熟悉地下室各层的布置和楼板的缺失情况等,考虑由外墙传来的.土压力的传力途径,并保证传力途径简单直接。

2土压力的取值

2.1静止土压力

当挡土墙的刚度很大,在土压力作用下墙处于静止状态即位移为零时,墙后土体处于弹性平衡状态,因此,地下室挡土墙的土压力按静止土压力计算。土压力计算公式为:p=γhKo,静止土压力系数Ko与土性、土的密实程度等因素有关,在一般情况下,砂土Ko=0.35~0.5,黏性土Ko=0.5~0.7,计算时可近似取为0.5。地下水位以上取土的饱和容重,地下水位以下取土的浮容重并采用水土分算法进行计算。静止土压力按下述公式计算:p=K0(q+“z)(z≤hw)p=K0[q+”hw+“’(z-hw)](z>hw)式中q—作用于地表的室外荷载,kN/m2;”─土的重度,kN/m3;z─计算土压力点的深度,m;K0─静止土压力系数;\"’─土的浮重度,kN/m3;hw─地下水的埋藏深度,m。

2.2室外堆载和消防车荷载对土压力取值

计算地下室挡土墙时,要考虑室外堆载和消防车荷载的影响,但两者不同时考虑。室外堆载荷载一般取10kN/m2;根据《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明确给出停放消防车的室外地面活荷载取5kN/m2。综合考虑室外活荷载取值按10kN/m2满足各工况要求。

3一般部位地下室挡土墙受力分析与设计

3.1地下室挡土墙底部嵌固条件

当基础底板对侧墙有较好的约束时才可以满足简化计算模型中固端的条件。当仅采用柱下独立基础且没有抗水板,或者抗水板置于较软的土层上时,抗水板无法对侧墙形成有效的约束作用,此时依然采用基础底板处简化为固端的简化计算模型会导致外墙靠底板处的外侧弯矩偏大,而内侧弯矩偏小,偏不安全。因此,在进行地下室挡土墙设计时,应对这种情况的地下室侧墙跨中弯矩采取乘以放大系数的方式或者按照底部采用不动铰支座进行包络设计。

3.2水浮力的附加弯矩作用

当地下室抗浮水位很高时,由于地下水对于底板的作用,会导致底板与外侧墙相交处产生一个与侧墙根部弯矩方向相反的转动,此时底板对于侧墙的约束作用超过计算模型中固端的假定,实际的负弯矩可能会大于按照计算模型中固端计算的负弯矩,此时应将地下室底板与侧墙弯矩共同计算设计。

3.3次梁对地下室挡土墙的约束作用

由于次梁对地下室挡土墙的约束作用,在有次梁的地方侧墙会产生一个较大的负弯矩,这种情况与侧墙上部不动铰支座的计算假定有较大的出入,而计算弯矩值较大,因此,在有次梁的地方应采取特殊的构造措施。建议将次梁的上部钢筋锚入侧墙后往下延伸一段后进行锚固。

4特殊部位地下室挡土墙受力分析与设计

4.1地下室挡土墙转角处

由于地下室挡土墙转角处形成了连续支座,按单向板计算时水平向在该处应考虑墙体的嵌固作用,应按转角处简化为固端的双向板计算支座弯矩值(水平向的计算跨度可取墙体高度的2倍),并按该弯矩配筋。选筋时可考虑分离式配筋,不必与墙体分布筋协调,支座钢筋与水平分布钢筋采用搭接连接。

4.2临边坡道处地下室挡土墙计算

沿地下室外墙布置车道时,由于车道打断了地下室外墙的楼板支承,当考虑车道板作为外墙的支承时,应注意车道板是否能有效传递水土压力。因车道板与楼板不在一个标高,须通过柱或墙来间接传递,建议在车道板的另一侧增设钢筋混凝土墙体,以平衡车道板传来的水土压力。车道处由于车道板倾斜,地下室外墙的受力情况相对较复杂。1)车道范围地下室挡土墙各处的计算跨度均不同。2)由于车道板倾斜,与楼面标高不一致,导致支承地下外墙的水平力不能直接传递,其传力方式有:①车道板一端支承于地下室外墙,一端支承于梁上时,地下室外墙传递的水平力先传给车道板,车道梁板整体作为一个水平放置的受弯构件承受地下室外墙传来的荷载,受弯构件的跨度为车道板的斜长或有效支承间的距离;②车道板一端支承于地下室外墙,另一端支承于钢筋混凝土内墙上时,地下室外墙传递的水平力先传给车道板,车道板再将集中力传递至内墙上,即内墙需考虑承受外墙传来的水平荷载,而不仅仅是按构造配筋;③当不符合①、②两种传力方式时,则地下室外墙应作为支承于地下室底板的悬挑构件计算。针对车道处地下室外墙的受力特点,计算时对地下室外墙可采取分区段计算的方法,根据计算结果对其分区段采用不同的配筋方式或构造。然后根据车道板的支承情况,将车道梁板整体作为受弯构件进行计算,或将车道板传递的集中荷载传给地下室内墙进行计算。沿地下室外墙布置车道时,车道处外墙的高度是变数,跨度变化大,应适当分段计算并配筋,配筋方式应特别注意这一特点,对应力集中处应加强配筋构造,以优化设计。

4.3地下室外墙处楼板开洞

由于地下室外墙在楼层板处的支承楼板缺失,外墙的支承条件发生了改变,对该部分墙体的计算和配筋构造需专门分析,并采取符合实际受力特点的计算简图进行计算。对该类墙体可采用双向板的计算简图进行计算,上端简化为自由端,下端为固定端,左右为固定端并考虑弯矩折减,适当增大挡土墙内侧分布钢筋。

5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地下室挡土墙的设计,要达到安全、经济、合理,应该从头至尾做到正确的概念设计,准确的计算模式、构造和合理的配筋,才能够保证设计结果既安全又经济,也是减少或者避免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GB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地基与基础)[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3]张克恭,刘松玉.土力学[M].3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4]GB5000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

篇15:建筑半地下室框架结构设计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进步,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化发展,我国建筑行业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发展的高峰期。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各个地区的建筑工程数量和规模在不断提升和扩大,建筑物结构逐渐趋于复杂化和多样化,国家人口数量增多,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对建筑物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建筑用地资源稀缺,地下建筑施工就成为提高土地利用资源的重要措施。但是由于地下室使用有其独特技术要求,加上地下结构复杂,因此,在地下室结构设计过程中一定要保证科学合理。对于建筑物来说,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建设施工的重要环节,文章主要结合实际案例,就建筑物半地下室框架结构设计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的提升半地下室框架结构设计质量有一定助益。

篇16:建筑半地下室框架结构设计论文

进入新世纪以来,建筑领域在国民经济建设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最近几年建筑逐渐向着多功能化,多样化和结构的复杂化角度转变,这主要是基于消费者对建筑需求多样性要求。建筑功能和结构的复杂化,是基于科学合理结构设计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的。最近几年,建筑框架结构的合理性就成为消费者高度关注的问题。建筑物地下室框架结构设计对整个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有着较为严重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建筑物半地下室框架设计,需要综合分析好各个方面优势和缺点,综合采取多样化的设计理念,保证整个框架结构设计和合理性和科学性。

1建筑框架结构设计原则分析

在地下室框架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就是整个地下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科学性,做好抗震设计工作,避免地震对地下结构产生威胁和影响。在地下室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计算过程中,需要结合不同的地质特点以及整个建筑物的整体性质,决定是采用刚性计算还是柔性计算,亦或者采用刚柔兼备的理论计算模式进行计算。同时在对建筑物地下室框架结构性能计算过程中还要对建筑物地基类型进行充分考虑。在地下室结构设计过程中,可以考虑将建筑物设计成双向梁柱承载体系,可以显著提升地下室框架结构的稳定性。

相关专题 地下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