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与环境心理学的结合论文

bendan14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bendan14”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浅谈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与环境心理学的结合论文(共5篇),欢迎参阅。

篇1:浅谈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与环境心理学的结合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构建与表现的重要思想是努力模仿和回归自然山水,本于自然而高于自然,体现天与人的和谐统一,从而达到亦自然亦人工的境界。文章将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与环境心理学相结合,从深层认识传统园林造园手法到借鉴传统并赋予新意,结合时代特征和环境心理学理论进行融会贯通,发扬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中的优点和精华,舍弃或完善其不足和落后之处。

1 园林设计和环境心理学的密切联系

1.1 环境心理学的概念

环境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和他们所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的学科。它主要研究环境和人们心理的相互关系,用心理学的方法去分析人们的生活与这个社会、所处环境等各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揭示人的心理在各种环境下发生发展的规律。

1.2 园林设计与环境心理学的锲合

“人性化”的园林设计需要环境心理学。近年来,人们对自然的向往已经到达了顶峰,在当今中国园林景观设计中更提倡关注人们心理需求的功能性和实用性,主张生活的闲适,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将环境心理学理论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相结合运用到当今的园林设计中,能在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的同时,也尽可能的关注到人们的心理需求,使设计变得人性化,体现人道主义精神。

篇2:浅谈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与环境心理学的结合论文

2.1 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精神与环境心理学中“环境认知”相结合

“环境认知”简单的说就是人对于所处环境的感性认识,包括对潜在环境的感知和认识、对环境信息的获得、以及影响环境知觉的因素等。中国古典造园中讲究“情景交融”和诗文绘画的美感。当代的环境空间设计向着更加人性化、生态化的方向发展,强调“以人为本”,追求生态平衡,“建筑、人、环境”相结合的理念,这与古典造园手法中的“天人合一”理念不谋而合。园林不仅是物质产品,而且也是一副作品,因此它需要展现出一定的观赏价值,这就需要设计时将中国园林美学和环境认知相结合。

2.2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处理艺术与环境心理学中“空间行为”相结合

“空间行为”研究的是空间的使用方式,例如空间的生气感和舒适感、空间的私密性和公共性、空间行为和环境的易识别性,特别注重建筑和布局方式对个体人际关系与交往方式的影响。中国的园林在景观营造中过于强调形式主义,设计师们为了迎合商业目的沉迷于造作的设计表达之中,而没有在解决园林品质问题上投入更多的关注。古人从景点营造中总结出了18 种组景的方法,但是在把古人的组景方法运用到新时期的园林建设中时,不能生搬硬套,而是需要结合环境心理学和人机工程学的运用,创造出新意。这也是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与当代环境心理学相结合的意义所在。

2.3 中国古典园林组景方法与环境心理学中“个人空间”相结合

“个人空间”研究个人空间的形式、功能和测量,影响个人空间的因素,个人空间的使用与侵犯,人类的领域性行为,以及领域性的控制与组织。中国的古典园林在组景上普遍忽视了人们对环境心理上功能性的'需求。现代设计中人们更加注重功能和实用性,将中国古典园林组景方法与个人空间领域相结合,特别重视影响个人的因素及其实用性,处理好个人空间的尺度,会给人们呈现出休闲与享受自然的空间。

2.4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营造与环境心理学中“情感价值”相结合

在当今社会老龄化趋势日益增强和都市病日益严重的特点下,人们的情感价值取向更加趋向于回归自然、世外桃源般的田园生活,追求园林景观中时代和历史文化的结合,对园林景观的欣赏更加关注于它的意境和文化内涵,希望园林景观充满生机和趣味。将中国传统的园景文化与新时代人们的心理需求相结合,使设计作品不仅反映出其使用价值,更要表现出一种文化内涵,如此既可以满足使用价值,又可以提高园林景观的审美价值。

篇3:浅谈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与环境心理学的结合论文

3.1 从园林设计的发展趋势来看

现代园林设计提倡生态设计,情感化设计,强调为大众服务。当今社会由于人类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硬质的构建已被软质的更高层次、更富有人情味和个性化、更具有自然色彩的环境所取代,园林的绿化方面日益被人们所重视,这是城市环境发展的必然趋向。这些年以来,随着人们生活品位的不断提升,园林景观设计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有了更多的变化和活力,未来的园林景观设计会越来越突出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注重生态与自然,越来越富有自己的个性,越来越人性化。

3.2 从环境心理学的发展趋势来看

环境心理学今后研究的方向是进一步澄清使用者的需要,并在设计中考虑环境心理因素,使之成为设计中的组成部分,为人类造福。它将更加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重视生态化的设计,还要解决社会和个人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提倡关爱弱势群体,及时将研究成果用于实践,促使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因此现代园林的设计离不开当代环境心理学,环境心理学也可以促进园林设计更完善的发展。

篇4:浅谈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与环境心理学的结合论文

4.1 中国古典园林美学精神的运用

中国古典园林重视儒家文化和自身修养,在园林设计中可以运用白玉兰、梨花、梅花、垂丝海棠等富有古典韵味的植物以及各种楹联匾额等园林风物来体现儒家特有的高洁情怀;中国古典园林中将“气”与“韵”看作生命的形态,用落水景观和潺潺溪水的动静结合,能体现园林景观的深沉悠远之美,让园内的溪水曲折的流去,表现出曲折有情之美;中国古典园林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在园林设计中应主要突出自然的有机形态,融合以视觉为主的绘画美感、以听觉为主的音乐美感和以意境为主的古典诗文美感,使园林雅而脱俗,清而出尘。

4.2 中国古典园林中组景方法的运用

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景方法中总是用置石、假山、水景等元素造就出一种自然之美,用亭、台、楼、阁等元素造就出一种形式之美。将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分隔的方法运用于现代园林设计中,以植物、山水景观、建筑等元素起到一定的隔断视线和隔断通道的作用,能使园景虚实变换,引人入胜。古人总结组景有18 种方法,其中障景、隔景、和借景之法尤为寻常,当代新中式园林设计常继承中国古典园林中这三种经典的造景手法。“障景”就是通过隐障园中美丽的景色起到抑制游人视线,引导游人转变方向,达到欲扬先抑、柳暗花明的艺术效果;“隔景”是以虚隔、实隔等形式将园林绿地分隔为若干空间的手法,用围墙、植物、假山、建筑等景观进行隔景,具有分流各景游人和丰富园景的作用;“借景”的手法在在园中的运用最富有深意,例如用船只、人物、植物、建筑以及水中的倒影等元素进行近借、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和应时而借,为游人勾勒出一幅完美的画卷。

4.3 园林空间关系与文化氛围的结合

园林规划中讲究尺度的适宜性,例如超过100m 之后人们才会有广阔的感觉,设计中应通过对景观之间的尺寸和人与景观之间尺寸的考虑,营造一个既宜人又舒适的空间尺度。在舒适宜人的空间里加强对环境文化氛围的营造,通过借鉴中国古典园林常以特有植物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文化象征的手法,以及用对联、石碑等形式来表现园林诗情画意的手法。不仅可以提升园林的格调和内涵,在城市的喧嚣中还能造就出一种宁静、儒雅的文化氛围。

4.4 园林空间功能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现代园林设计应充分利用环境优势,遵循现代社会的客观规律,也要重视功能性与艺术性的结合,注重传统历史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根据人们向往大自然的心理需求提倡“回归自然”,创造有趣味又休闲恬静而实用的园林空间。富有古典园林韵味的现代园林一般具有休息观赏区、亭廊漫步区、亲水平台区、文娱活动区、观赏树林区、雕塑展览区等能满足各年龄段的需求的功能性空间。其中,园路是贯穿园林空间的重要元素,经过设计师精心巧妙的设计,无论是走主干道外环路线,还是走穿越树林小桥流水的内环路线,都应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并且设计师应根据游人的心理习惯在园中设计多条捷径供游人选择。整个园林设计要做到曲径通幽,耐人寻味,时刻给游者以惊喜。水体景观一般作为重点景观打造,匠心独运的跌石瀑布落水景观能使园林充满生命的气息,人们可以在亭子上倾听落水的声音,可以在亲水平台娱乐嬉戏,使视觉和听觉上都能得到愉悦和满足;而雾化喷泉装置的雾森水景仿佛营造出人间仙境,让景色充满了韵味,使人造景观也与整体气氛相和谐。

4.5 “生态设计”和“通用设计”的运用

现代园林设计中应强调“生态设计”和“通用设计”创新理念,充分体现环境心理学与造园手法的结合。设计中以自然材料为主,减少物质资源消耗和浪费,体现生态设计的要求。例如在园林环境中种植数量最多的植物是樟树,它具有一定净化空气的能力和抗癌功效,长期生活在有樟树的环境中,人们就会避免患上许多疑难病症,起到了美化环境和净化环境的作用。

园林中的“通用设计”,也就是克服使用中的障碍,尽可能的面向所有使用者而进行的设计,将人机工程学原理用于实践。这里强调为大众服务,结合环境心理学和运用人机工程学原理,使设计出来的空间能被老龄人、儿童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所使用,继而被所有人使用。例如一座景观拱桥的设计,如果中间是楼梯,两侧是平滑的拱路,这样的设计既方便了残疾人通行又丰富了小桥的功能,并且给游客带来多元化的乐趣。园林的布局、路面材料的选择、以及各种细节设计的处理上都要全面考虑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生理障碍和心理需求,充分结合人机工程学,为大家营造爱与关怀的园林环境。

5 结束语

园林景观设计和环境心理学相互之间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环境心理学在造园艺术中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当代园林设计离不开环境心理学,环境心理学也可以促进园林设计更完善的发展。通过将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与环境心理学相结合,对民族优秀的文化艺术传统进行吸收和借鉴,在综合传统和现代文化精髓的同时又能有所超越。将环境心理学融入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中去,是人们生活的需要,是未来园林建设的发展趋势,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的传承,以及现代设计中人文理念的发扬和创新。

篇5:中国古典园林美学与现代园林设计结合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美学与现代园林设计结合论文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美学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重要的文化遗产,其具有非常典型的美学特征,注重对自然的追求与表现。为表现自然,创造了一系列独特的构景手法,比如抑景、添景、夹景、对景、框景、漏景、借景等手段,这些构景手段的组合运用,创造出具有意境之美的古典园林审美特征,符合当时人的审美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园林出现和发展,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特征,比如开放性、规模性、参与性、科技性等,这使得现代园林与古典园林有了很大的不同。本文在研究现代园林与古典园林不同的基础上,讨论了现代园林设计中对古典园林美学的运用。

关键词:古典园林美学现代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周朝时期。自周朝始,就已经出现了为贵族享乐而圈设的“囿”,而后发展为“苑”,继而发展为更为完备的“园林”。园林审美风格随着社会文化、经济、艺术、宗教等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如魏晋时期的宗教发展,极大地影响了园林设计,使园林设计偏重于幽深静谧之美;在国力强盛的隋唐时期,园林设计也同样呈现出大气恢弘的风貌景观。但总体来说,古典园林亲山近水、崇尚自然的艺术风格贯穿始终,同时也与儒家文化的和谐包容、顺从自然的文化特征相吻合,呈现出属于中国的一种独特的审美风趣,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古典园林美学特征

(一)造园艺术师法自然

古典园林最初起源于“囿”,即对野外自然空间进行圈禁,为贵族提供捕猎、娱乐等活动的休闲场所。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园林设计虽然受到社会、宗教、文化等不同因素的影响,风格上不断发生演变,但其根本的对自然的追求一直贯彻始终。在设计风格上不仅尊重自然,而且一直以自然为师,以自然的“眼光”来设计建造远离郊野的园林,将自然景观纳入生活范围之中,形成游于园林,居于自然的惬意生活环境。

(二)分割空间融于自然

园林设计与自然的结合需要一些造园手段来完成,比如抑景、添景、夹景、对景、框景、漏景、借景等手段。利用假山、长廊、漏窗、树木、花卉等元素,经过巧妙搭配,形成造园手段中的重要组成要素。比如假山,常常被用于抑景手段,通过高大假山的遮挡,来为后面园林的景观造势,引起游客期待,而其本身又是整个园林中的重要景观。而长廊、漏窗更是漏景的重要手段,隔而不绝的手段使得空间产生一种有限与无限交替进行的错觉,在有限空间内营造出无限的空间层次、空间大小,以使得游园者深陷其中,乐而忘返。而树木、花卉等元素更是让景与情、意与境、虚与实、动与静相互交融,自然之境跨越时空,与生活交织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三)园林建筑顺应自然

自然之中少人工建筑,多山水林木。为顺应自然之美,园林设计中的建筑物依山林而建,掩映于植物之中,形成山间一屋,林间一亭的妙趣。同时园林建筑多为观景而设,多建于驻足观景较好的位置,而其本身也为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遵循着自然之美。比如小桥、小路要曲径通幽,讲求移步换景;水边香榭掩映成趣等等。园林建筑遵循野趣,虽是人工建筑,却更是园林一景,通过楹联、匾额、石刻等手法,用字、词、对联形成点题效果,园林小筑怡景怡情,将文化与自然紧密结合,虚实相生、寄情于景,形成独特的意境之美。

(四)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自然之美在于自然之趣,即野趣之美。自然中的树木花卉自生自长,受天地恩泽,无人为干扰,活得自在惬意。而人工养殖的树木花卉往往缺少了这种自然野趣,常常被修剪整齐,加入人工雕琢,看似漂亮整洁,却因刻意为之反而失去了本该有的自然趣味,少了自然灵性。园林中的树木花卉养殖为使之能够表现出自然的野趣之美,在设计方面也会按照自然的方式增添一些随性而为,少一些刻意雕琢,来表现自然之趣。在树木花卉的成长过程中,甚至会运用一些培植方法,引导树木花卉像自然生长一样展现出“野生”的状态样貌。

二、现代园林特点

(一)开放性

古典园林可分为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寺院园林三部分。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都是为私人服务的,皇家园林更是拒绝普通人进入,只有皇室成员能够享用,而寺院园林虽然能够进入,但其服务对象也多为香客,并非是大规模游览使用。由此可见,古典园林是较为私密的私人空间,个人意趣占据主要支配地位。而现代园林以公园、小区景观为主要体现方式,是开放性的场所,任何普通人都可以随意参观游览,其服务对象是普通百姓,因此现代园林是公共性场所,要以主流的审美观为主导设计,而且私密性较差,不适宜设计选用私密性较强的景观。

(二)规模性

传统园林由于是为私人服务,其空间不需要非常大,所以私家园林一般小巧玲珑,占地空间较小,各种设施、建筑也只需要满足少部分人的需求即可,不需要设置过多的建筑、服务设施。即便是皇家园林,除了在占地空间上满足皇家风范的要求,建筑设施上要体现出皇家的大气,但服务对象依旧是少量的皇室成员,规模依旧不需要特别大。现代园林则不同,其是公共场所,使用人较多,因此不论是占地空间,还是建筑设施,都要具有满足大量游客需求的能力,因此在建设规模上相对较大。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现代园林的游客量猛增,即便是普通公园园林,日参观量也在几百人上下,著名园林日参观量更是达到上万人之多,因此园林必须具有一定规模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游客需求。

(三)参与性

古典园林主要为游览者提供休闲场所,娱乐性不是特别高,因此注重风景观赏、野趣盎然。现代园林则是要为普通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其功能上侧重于娱乐、休闲,因此在注重观赏性的基础上,更要注重游客的参与性体验。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得人们越来越想要逃离高强度的生活,追求一种闲适的生活体验,但这种“闲适”需要的不再是靠在水榭边看看书那么简单。现代园林虽然开放度高,但现代人想要去休闲观赏依旧不容易,重要原因是缺少时间,即便能去一次也仅限于休息日的一天或者两天,因此节省时间的参与性强的休闲放松的娱乐方式更受青睐。

(四)科技性

现代社会是科技社会,科技性是现代人所追求的主题,也是各种设施建设中所要追求的重点。科技在带来新鲜感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便利,科学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带来了健康的身体。园林建设中科技性元素层出不穷,比如模拟仿生系统既能够保护环境又具有科普功效,同时以科技的力量减少生态破坏,加强生态保护也是现代人必须做的对地球的反哺义务。再比如各种娱乐设施,参与度高的娱乐设施一般也是科技元素较高的设施设备。门禁系统以及电子导游系统的开发在保护游客安全的基础上也能为游客提供更好的观景体验。

三、现代园林设计中对古典园林美学的运用

(一)适当扬弃

传统园林美学中的“自然”观念与当代生态保护、绿色园林的造园观念是相契合的,将传统“自然”观引入现代园林建设中,有利于正确对待生态、自然、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但现代园林的“自然观”又与传统园林美学有些不同,现代理念中侧重于“仿生”自然观,比如将垃圾箱设计成树桩的模样,既与环境相协调,又不破坏树木,保持了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又模仿了自然生态系统,这种类似的“仿生”自然观体现了综合性规划的思想。现代园林理念中更倾向于动态化的现代化系统建设,即将景观作为一个动态变化的系统来对待,用现代更为科学的自然生态系统观念体现审美价值。

(二)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意境之美,是古典园林的核心审美,在中国古典园林之中,几乎所有的构景手法都为“意境”服务。古典园林意境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值得现代园林借鉴使用。在构建意境美的过程中,注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借鉴文化典故,寄情于景,突出景观的文化属性,比如杭州西湖,由于是著名爱情故事《白蛇传》的发生地,逐渐演变为爱情圣地。运用优秀诗文,追求诗情画意。由于现代人的审美心理已不同于建造古典园林的士大夫们,现代园林意境所要表现的主题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发掘出更多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的意境。

(三)空间场景突破

古典园林对空间的把控非常到位,注重层次性、无限性。在古典园林中,运用借景、隔景等构景手段,将空间分隔为多个层次,并且借用外界空间来无限度延伸园林本身有限度的空间,就造成了视觉空间上的无限放大。这种对空间的组织手法可以被现代园林所借鉴,但又与现代园林开放性特点有些不符,所以在继承的基础上要有所突破。比如古典园林中的“曲径通幽”做法,是隔景与借景的巧妙配合,讲求的就是幽深曲折,含蓄探究,然而放在现代园林中显然不合时宜。首先,幽深的场所由于视觉的隐蔽,有可能造成不安全隐患,不利于公共场所的安全需求。其次,“幽深曲折”在空间上需要小巧玲珑,宜窄忌宽,不利于大规模游览的现代化园林要求。最后,借景难以融合。古典园林因地而借,将外部空间的建筑借景到内部空间,以达到放大内部空间的目的。现代建筑以高楼大厦为主,钢筋水泥的城市建筑缺乏野趣和意境,显然和园林的放松、自然的追求难以契合,所以在空间借鉴的手段上要以现代人的开放式布局为手段,扩大公众的参与度,来达到扩充空间的目的。

四、结语

中国古典园林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艺术宝藏,它集艺术、美学、植物学、动物学、建筑学等学科门类于一身,是综合性非常高的艺术珍品。古典园林不仅仅作为艺术品被东西方文化所膜拜,同时其深邃的艺术手段和文化内涵也能够影响现代园林建设。现代园林对古典园林的借鉴使得古典园林又重新具有了蓬勃的生命力,在现代园林中继续为现代人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但由于时代的变迁,一些古典园林的艺术手段也不再适合现代园林使用,因此现代园林在借鉴古典园林的同时要注意有所扬弃,结合现代人的审美特点来合理化继承和发展古典园林艺术。

参考文献:

[1]徐美叶.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美学和对现代园林的影响[J].现代园艺,2013(2).

[2]丁灿,吴德政.现代园林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观念的扬弃[J].美术大观,2007(10).

[3]王其钧.中国园林建筑语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相关专题 浅谈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