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荧光粉的制备与发光特性论文

coolmoon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coolmoon”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论荧光粉的制备与发光特性论文(共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论荧光粉的制备与发光特性论文

论荧光粉的制备与发光特性论文

利用水解法得到SiO2溶胶,并在其中掺入Mn2+,Zn2+离子,加热烘干制得Zn2SiO4 :Mn胶体,将其在100C高温下煅烧2h,得到含Mn2+的Zn2SiO4 :Mn颗粒。研磨成粉,并用X射线进行物象分析。然后测定试样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结果表明Mn2+掺杂的Zn2SiO4 可绿色荧光。最后对这种物质的发光机理进行分析。

人类进入21世纪,对各种功能材料,特别是新型发光材料的研发与应用的水平不断深入。研究表明,用掺杂等手段使各种材料性能不断改进,甚至赋予新的特性。如H.X,Zhang等人将Eu2+和Tb3+ 离子掺杂在Zn2SiO4中观察到绿色和红色荧光[1]。Zn2SiO4 :Mn荧光粉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发光材料,早在19世纪80年代就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硅酸矿石能在紫外线(365nm)照射下发出可光,所以当时人们通过这种方法,能过更容易找到矿床。

Zn2SiO4 是一种很好的发光材料基质,呈白色粉末状,易于操作合成;Mn2+掺杂Zn2SiO4 是一种高效绿色磷光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等离子体显示板,阴极射线管和荧光灯上。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参与反应的各组分基本上在分子级混合,且各离子分布均匀,所以较之传统的固相反应法,大大缩短了反应时间(如sol-gel在800度下就得到Zn2SiO4晶相[5]),而且设备简单,易于操作。

1  实验

1.1 Zn2SiO4 :Mn的制备:(以下操作分两组同时进行)

将正硅酸乙酯((C2H5O)4Si)25ml,乙醇(CH3COOH)25ml ,蒸馏水15ml并加入少量盐酸(约2ml)催化,搅拌30 min水解后得到SiO2溶胶(并用PH试纸调节);取碳酸锌(ZnCO3?2HO2)48.4G和氯化锰(MnCl2?4H2O)4.3g作原料(注意;氯化锰只添加到其中的一组,另一组不用添加),然后加水溶解并逐滴加入30%的氨水助溶;将Mn2+,Zn2+(摩尔比约为1:100)的溶液加入到SIO2溶胶中,同时迅速开启磁力棒搅拌10~20min后在恒温箱中110℃环境下蒸干,制得Zn2SiO4 :Mn和不含Mn2+的Zn2SiO4胶状固体样品。

2  结果和讨论

2.1 物相分析

图1是Zn2SiO4 :Mn的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与纯Zn2SiO4 的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对比,表明掺杂Mn2+的Zn2SiO4 :Mn与不掺杂的X射线衍射图相同,结构相同,与标准卡对比相等,得到的化合物是单一相,其原因是Mn2+的掺杂很少,Mn2+取代了Zn2+形成固体溶胶[6],由于Mn2+与Zn2+离径相近(rMn=0.80A,rZn =0.74A)。所以观测到的两种物质为单一的,相是相同的。

2.2  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

图2是Zn2SiO4 的激发光谱。图3是Zn2SiO4 :Mn的'激发光谱。

由图2可看出未掺Mn2+ 情况下,Zn2SiO4 的激发光谱主要有320nm , 304nm ,   370 nm , 380nm几个吸收峰,其中吸收峰位于λ=320 nm 处的峰值吸收最强.由图3可看出掺杂Mn2+ 情况下.Zn2SiO4 :Mn的激发谱中显示了2个主要的吸收峰分别是λ=294nm和λ=422nm,所以由于Mn2+ 的引人使得基质材料的能带结构发生了变化,而激发谱与材料的能带结构有关。从而掺杂的Zn2SiO4 :Mn与不掺Mn2+  的Zn2SiO4  激发光谱完全不同.

图4是未掺Mn2+ 纯的Zn2SiO4 试样发光谱(λ=320nm). 在纯的Zn2SiO4 的发光峰λ=516nm,λ=625nm,λ=732nm等处但由于发光强度不够,使得发光现象不够明显。图5是掺杂Mn2+ 的Zn2SiO4 :Mn试样发射光谱(λ=294nm)时,然而采用λ=422nm,λ=356nm激发波长,所得谱线发光峰位置并不改变,只是荧光强度改变,通过观察在谱线中有较强的λ=528nm发光峰,同时观察到绿色荧光。

2.3 发光机理

Zn2SiO4 具有硅铍石晶体结构[2],该结构中所有金属离子均处于四配位环境中。因此,Mn2+ (3d5)也应占据四配位环境的格位。在3d5 电子组态内的所以光跃迁不可能获得较高的光输出。然而在半掺杂实验中Mn2+ 的激发通过与Zn2+  的能量转换来实现的。即Mn2+ 置换了晶格中的Zn2+ 形成连续固溶体[6],使晶格结构发生了改变,同时Zn2+ 与Mn2+ 能量得到交换。所以Zn2SiO4 基质中Mn2+ 的发射在250nm左右的区域内表现出一个较强的激发带,这很可能是电荷迁移跃迁时的Mn2+ 的4T→6A[4]发射会产生很大的光输出。

同时应当指出,不同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基质材料发光性质不一样,如水热法制备Zn2SiO4 :Mn前驱体观察到绿的荧光[3]本实验采用溶胶—凝胶法,Mn2+ 掺杂的Zn2SiO4 材料的发光过程可认为是Zn2SiO4 基质吸收光子,电子受激由电子价带被激发到导带后又被缺陷捕获,缺陷与Mn2+ 的激发产生复合而释放电子形成荧光。由于在不同波长照射下,受工艺条件及基质材料等因素影响下,缺陷与激发态复合不同,致使Mn2+ 掺杂的Zn2SiO4 中观察到蓝光和绿色荧光,例如Mn2+ 掺杂的Zn2SiO4 中有6A1→4T2[2]的d—d跃迁产生,使其形成荧光。

3  结论: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Mn2+ 掺杂的Zn2SiO4 发光材料,由于制备过程中无须机械磨合,不易引进杂质所以纯度高,又由于溶胶由溶液制得,化合物在分子水平混合,故胶粒内化学成分完全一致,掺杂均匀,颗粒细(胶粒尺寸小于0.1μm);所以体系化学均匀性较好。而且合成温度低,粉末活性高;工艺设备简单,易于操作等优点,作为发光材料的实际生产与应用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篇2:用掺杂氧化钨的制备及其功能特性研究进展的分析论文

用掺杂氧化钨的制备及其功能特性研究进展的分析论文

钨及钨化合物由于具有独特的理化性和电子特性,成为国民经济以及现代国防中不可替代的基础性材料和战略性资源,并被称为“工业的牙齿”。钨和钨化合物主要被应用于硬质合金等传统工业领域,同时在变色窗、光催化、燃料电池、化学传感器、场发射、环境净化、太阳能转换等功能性领域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因而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己成为当前功能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例如,金属钨是重要的场发射和热发射材料,应用于X射线管、粉磨管和无线电电子管中的阴极材料;非晶相氧化钨具有很好的光致变色特性和电致变色特性叫;负载型氧化钨近年来被发现具有很高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其理论基础在于氧化钨与负载颗粒之间的界而电子转移反应以及氧的多电子还原过程。此外,氧化钨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氧化物气敏材料,对某些气体具有卓越的灵敏度和选择性;氧化钨对电磁波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可在军事上用作优良的隐形涂料;氧化钨材料具有极好的紫外光吸收特性和理化特性,可作为信息显示屏、大规模信息存储器、智能变色窗等器件的基础材料。

然而,近几年研究人员在研究氧化钨的电致变色、气致变色等性能中发现,纯氧化钨材料存在一些弱点,如材料电阻大、极化电压过高、气体选择性不强等;在研究氧化钨的光催化性能中发现,纯氧化钨材料同样存在载流子复合率高、光催化效率低等缺点。为了改善这些性能,研究人员采用多种方法对纳米氧化钨进行改性,其中掺杂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国内外功能材料用掺杂氧化钨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研究进展,分析制备方法、掺杂元素种类对其性能的影响,并对掺杂氧化钨材料功能特性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一些看法。

1掺杂氧化钨材料的制备

功能材料用掺杂氧化钨的制备方法按反应环境的不同分为固相法、液相法和气相法等。氧化钨是过渡族金属氧化物,通过掺杂不同的元素、改变掺杂量、优化掺杂及复合工艺可对材料进行改性,从而改善其性能。

1. 1固相法

固相法主要有固相烧结法叫和机械粉碎法,掺杂氧化钨的制备多采用固相烧结法。机械粉碎法是用粉碎机将原料直接研磨成超细粉。固相烧结法一般是指在高温环境下通过固体与固体间的反应来合成金属氧化物的方法。利用固相烧结法合成氧化钨或者掺杂氧化钨的步骤如下:首先将原料干法混合,然后通过球磨等方法粉碎混匀,最后进行一定时间的高温锻烧。Akivama等将钨酸按经过高温锻烧,合成了固体WO3粉末。杜俊平等采用固相烧结法合成了不同Ce掺杂量的WO3光催化剂,该工艺过程简单、成本低,但反应效率低、能耗大、产物粒径不均匀。

1. 2液相法

1.2.1水热法

水热法通常是在密闭的反应体系(如反应釜)中,采用水为溶剂,经加热加压使难溶性反应物有效溶解并进行重结晶,从而合成产物(需适当的后处理)的一种有效方法。,Le等以WC16为钨源、苄醇为溶剂,经溶剂热反应及高温锻烧后得到纳米级固体WO3;研究结果表明,经微波加热方式合成的产物粒度较小,平均直径为6 nm,比表而积为140 m2/g。桂阳海等分别在Na2WO4溶液和Co(NO3)2溶液中加入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得到钨酸沉淀和钻酸沉淀,再将沉淀物转移至反应釜中水热反应12 h,得到掺CO纳米WO3.通过水热法合成的掺杂WO3粉末具有粒径均匀、纯度较高、结晶性良好等优点。

1.2.2溶胶-凝胶法

与其他制备方法相比,溶胶-凝胶法工艺简单,设备成本低,反应过程可控,且便于规模化生产薄膜材料;但由于产物烘干后易形成硬团聚,同时反应时间过长,该法的应用受到了限制。该法主要分为两步:首先利用溶质与溶剂间的水解反应,使金属盐或无机盐溶解于溶剂中,通过缩聚反应使水解产物重新聚集成纳米级粒子,形成溶胶;溶胶经陈化、聚合形成凝胶;凝胶经过干燥、烧结固化制备出分子乃至纳米亚结构的材料。研究人员根据溶胶的特性并结合不同的工艺参数,可合成各种各样的纳米级粉末、薄膜等材料.

Zayat等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掺Pt的WO3薄膜,过程如下:在Na2WO3溶液中通过离子交换得到H2 WO4溶胶,再将K2(PtCI4)加入溶胶中,并加入丙酮减缓凝胶过程,随后将玻璃基板浸入溶胶,即得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和机械强度的掺Pt的.WO3薄膜。

1.2.3沉淀法

沉淀法通常分为共沉淀法和化学沉淀法,共沉淀法一般用于合成小粒径的掺杂复合氧化物。Lee等采用共沉淀法制备WO3 /TiO2复合氧化物:将氨水和适当的表而活性剂溶解于WCl6和TiC14(质量分数4%)的水溶液,从而生成W(OH)6的沉淀,锻烧后得到纳米粒径的W O3/TiO2 . Xia等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掺Cu的WO3粉末:往水合钨酸钠中加入去离子水,滴入盐酸至白色沉淀物生成,立即加入HAuCI4. 4H2 O,调整pH值后静置,然后加入CTAB形成白色絮状沉淀,超声清洗40 min,过滤并去除沉淀物表而残留物后,将沉淀物锻烧得到Au掺杂WO3粉末。

沉淀法制备的纳米粉末的粒径分布较均匀,但由于所得沉淀物中往往包含较多的结晶水,在干燥时易产生硬团聚,以致粉末结构被破坏。

1. 3气相法

1. 3. 1物理气相沉积

物理气相沉积(PVD)一般有溅射镀膜法和蒸发镀膜法两种。溅射镀膜法通常采用磁控溅射,其原理是:利用高能粒子束轰击靶材表面,使靶材表面的原子摆脱原子间的束缚逸出;采用一定方向一定强度的磁场可控制逸出的原子或二次电子,使其以轮摆线的形式规则运动;通过将原子或二次电子束缚在靶材表面,可使辉光维持而进行溅射。蒸发镀膜法主要采用电子束蒸镀,其原理是:利用高能电子束对靶材表面进行轰击,使材料表而产生极高的温度,从而使材料由固态直接升华到气态,并沉积到工件表而形成薄膜。

胡明等为了研究WO3薄膜的气敏性,在未抛光的Al2O3基片上,采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法制备了纳米级WO3薄膜。Chatchawal等以WO3和CNT的混合粉末为原料,采用电子束蒸镀法在A12 O3基板上制得NWCNT掺杂WO3薄膜。物理气相沉积是实验室中较为广泛采用的制膜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其合成薄膜的速度较快,薄膜纯度较高,表而均匀性较好,且可将一些高熔点反应物用于掺杂WO3薄膜的制备,但反应仪器成本较高,因而不适用于规模化制备薄膜材料。

1. 3.2化学气相沉积

化学气相沉积是在反应室中使气体与原料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物经过成核、生长,最后沉积在衬底上形成薄膜的工艺方法,可分为真空CVD、常压CVD、低压CVD、等离子体增强型CVD等。杨眉等以荃青石蜂窝陶瓷为基体,采用CVD技术负载TiO2载体,沉浸于V、W化合物溶液中,最终制备出V2 O5 –WO3/ TiO2催化剂。采用CVD方法制备WO3薄膜,可得到高纯度的薄膜,且能完全控制WO3的形貌,但成本高,不适用于大规模制备。

2掺杂氧化钨的功能特性

对于一定的纳米级基体材料,在低浓度掺杂条件下,掺杂元素一般以固溶体形式进入基体晶格,不会改变基体的晶格结构。但在高浓度掺杂条件下,基体与掺杂剂可能形成复合化合物,从而改变基体的晶格结构,相应地改变材料的特性。氧化钨材料通过合理地掺杂不同的元素,可使其结构和功能特性得到明显改善,如调节其吸收光谱,提高其电致变色性能、气敏性、催化性能等。

2.1电气变色性能

2.1.1 Ni掺杂氧化钨

Ni掺杂可适当地降低WO3的极化电压,并提高WO3薄膜的稳定性和着色性能。Ni一般以杂质原子的形式进入WO3晶格中,在WO3中有一定的固溶度,形成置换固溶体,从而改变WO3的晶格结构及其性能。黄佳木等以磁控溅射法制备Ni掺杂WO3,研究结果表明掺杂Ni后,WO3的可见光透过率降低而着色性能提高,且在低浓度掺杂时效果更明显,而在高浓度掺杂时效果降低;最佳Ni掺杂量在7. 7%左右。

2. 1. 2 MO掺杂氧化钨

张旭苹等以MoO3掺杂氧化钨制备了纳米薄膜,并对其电致变色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与纯氧化钨纳米薄膜相比,Mo掺杂氧化钨纳米薄膜具有更高的电致变色响应速率和着色效率,且其光吸收峰的位置向高能方向移动。

2. 1. 3Ti掺杂氧化钨

Ti的原子半径与W的原子半径相差不大,因而当采用Ti掺杂WO3时易发生置换反应,从而改变WO3晶格结构,使其晶体缺陷减少。向氧化钨中掺杂TI,可改变其电致变色性能,使其电响应速度加快,循环使用寿命延长。胡远荣等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T1掺杂氧化钨薄膜,测试结果表明,T1掺杂纳米WO3薄膜的晶化程度降低,晶粒细化,晶格结构变疏松,从而其离子抽出和注入的通道大大增多,电响应速度提高,且循环使用寿命提高了4倍以上,但其可见光透射率与未掺杂的相比有所降低。Karuppasamy等采用共溅射法制备了TI掺杂WO3,发现改变反应条件如增加氧气室的压力,可使WO3薄膜的能带位置发生移动,由3. 07 eV增至3.24 eV,同时折射率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其电致变色性能;当氧气室的压强为0. 4 Pa时,薄膜的结构、形态、光学和电致变色性能得到了最大的改善.

2.2气敏性

2. 2. 1 ZnS掺杂氧化钨

由于ZnS是N型半导体,其化学键呈离子键向共价键过渡的性质,因而具有一定的方向性,WO3可通过掺杂适量ZnS而改善自身的气敏性。魏少红等通过沉淀法合成了ZnS- WO3纳米粉末,研究了其对H2S气体的灵敏度、选择性以及响应恢复速率;研究结果表明,适量的ZnS掺杂可提高WO3纳米粉末对H2S的灵敏度,当ZnS掺杂量为1.0%时,此性能与纯WO3相比得到最大的提升。

2. 2. 2贵金属掺杂氧化钨

N02、丙酮气体是化工场所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这些气体的检测日益受到重视,而过渡族金属氧化物,由于其在气体敏感性方而的优异性能,己成功应用于气体的检测。为了使WO3具有更好的气敏性,研究人员通过掺杂等方法对其进行改性研究。曾庆丰等以WO3粉末为原料并加入一定量的Pt,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得旁热式气体敏感元件;添加不同含量的Pt优化了材料的气敏性,测试结果表明,将0. 5%的Pt粉掺入氧化钨,所得气敏元件的灵敏度增强近8倍,响应时间减少约60%,相应的恢复时间则缩短近88%。 Hiroharu等采用直流溅射法在WO3中分别掺杂Pt、Pa及Au制备气体传感器.

2.3光催化性能

2.3.1掺杂氧化钨

为提高氧化钨的光化学稳定性,刘华俊等通过共沉淀法向WO3中掺杂Tb+3,增强了氧化钨的结晶度,使其表而生成少量的Tb6WO12,对可见光的吸收增强,从而提高了WO3对可见光的利用率以及对罗丹明B的降解率;此外WO3抗光腐蚀能力增强,为其光催化降解有机物、治理环境污染提供了可能。Chang等以氯化钵和氯化钨为前驱体,通过水热法制备了Ce掺杂WO3纳米材料,并将其用于染料甲基橙的可见光催化降解;研究结果表明,随着W与Ce的质量比降低,所得产物形貌由一维纳米线逐渐转变为团聚状颗粒,当W与Ce的质量比为15:1时,所得复合材料对水体中的甲基橙有着最高的光催化降解效率。Shibin等以氯化钨和氯化钻为原料,由水热法获得了不同形貌的Co掺杂氧化钨,证实了Co掺杂对产物形貌有着明显的控制作用,且Co掺杂WO3与纯WO3相比有着更高的光催化活性。

2. 3. 2 掺杂氧化钨

纯氧化钨金属性较弱,故其光催化性能极不稳定。为了提高氧化钨光催化性能的稳定性,通常可采取细化晶粒、提高比表面积以及掺杂等手段对其进行改性。李慧泉等利用浸渍法制备催化剂,随后对其进行了光催化测试,结果表明光催化剂的紫外光及可见光催化活性均随含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催化剂具有明显更高的紫外光和可见光催化活性以及轻基自由基形成速率;掺杂同时提升了氧化钨光催化性能的稳定性。

Xu等通过混合锻烧的方法获得了掺杂氧化钨材料,并将其应用于染料X3B的光催化降解;不同的锻烧温度以及不同的Fe2 O3掺杂量对氧化钨的光催化活性均有较大的影响,其中Fe2 O3含量为1%、经400度锻烧得到的复合材料的催化活性最高,电子顺磁共振检测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受光激发后产生的轻基自由基数量显著上升,由此可推断氧化铁与氧化钨之间存在电荷迁移,二者耦合促进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从而使材料的光催化活性提高。

3结语

氧化钨作为一种宽带系的N型过渡族金属氧化物,在电致变色、气体传感、光催化等方而具有良好的特性,且通过掺杂的方法可提高其电致变色、光致变色、气体传感、光催化等性能,从而使其广泛地应用在气体传感器、电致变色器件、光催化试剂等领域。纳米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今后对氧化钨的研究重点将集中于制备高纯度、稳定性好、粒度小的纳米级掺杂氧化钨粉末或薄膜材料,以及不同因素对其掺杂改性的影响。因此,研究人员需致力于掺杂氧化钨的微观结构形成机制的探讨,以及掺杂工艺、掺杂元素、掺杂量的确定,从而优化掺杂氧化钨的各项性能。

篇3:纳米杆的制备与表征论文

纳米杆的制备与表征论文

0 引言

近年来二氧化铈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激起了科学家们浓厚的研究兴趣. 作为最具活性的金属氧化物之一,纳米氧化铈在许多领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如生物领域、抛光材料、三效催化剂、氧传感器、固体燃料电池和紫外线屏蔽剂等领域. 目前,合成纳米氧化铈的方法有许多种,例如水热法、沉淀法、溶胶- 凝胶法等等. 其中水热法因具有一步合成、温度低、操作简单、能量消耗低且有可能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等优点而越来越受人们青睐.

对于纳米结构的氧化铈材料来讲,除了纳米尺寸效应导致的一些显著的性质变化之外,二氧化铈的性质随着形貌、形状及暴露的晶面的不同也会产生很大的差异. 因此,在过去十年研究者们投入了大量的努力去探讨纳米氧化铈形貌可控合成. 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成功地可控合成具有特殊形貌的纳米二氧化铈或者氧化铈基材料,如纳米颗粒、纳米线、中空球形、纳米立方块、花束形和其他混合结构. 在所有的.氧化铈形貌中,1D 纳米氧化铈因具有优异的性能而备受人们关注. 本文利用水热法制备了氧化铈纳米杆,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对其微观结构进行表征. 另外,检测了所制备的氧化铈纳米杆的紫外线吸收性能,为功能纳米材料的实用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1 实验

1. 1 合成

取1 mol 的Ce( Ac)3・nH2O 和0. 01 mol 的Na2HPO4溶于40 mL 的去离子水中,在磁力搅拌下反应15 min. 然后将混合溶液转移至50 mL 高压反应釜中,在230 ℃条件下反应24 h,待反应釜冷却至室温后,分别用蒸馏水和无水乙醇将制备的白色沉淀离心过滤,去除多余的离子,最后在60 ℃的温度下烘干得到氧化铈纳米杆.

1. 2 表征

采用X 射线衍射仪( XRD) ( Rigaku D/Max-1200X 型) 分析样品的物相,实验条件: Cu Kα 射线,电压30 kV,电流100 mA,扫描范围2θ 为25-80°;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 Hitachi SU8000) 观察样品的形貌; 采用200 kV 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 ( 日立JEM-F) 分析样品的晶体结构; 采用UV-vis 分光光度计测试纳米氧化铈的紫外线屏蔽性能.

2 结果与分析

为了确定样品的物相组成,对水热法制备的样品进行了XRD 表征.与氧化铈的特征谱进行比较,其特征峰分别从左到右对应氧化铈的( 111 ) 、( 200 ) 、( 220) 、( 311) 、( 222) 、( 400) 、( 331) 、( 420) 晶面,没有其他杂峰. 这说明产物具有较高的纯度,样品只能为含有萤石结构的CeO2晶体.

可以看出样品的纳米结构呈杆状,杆的形貌较细长,经测得杆的平均直径~ 10 nm,平均长度~400 nm. 样品的TEM 图,纳米杆比较均匀,直径~ 10 nm,长度为几百纳米. TEM图中某一单根氧化铈纳米杆的放大图,氧化铈纳米杆的结晶度良好,无明显缺陷. 采用HR-TEM 进一步观察试样的微观结构,电子是沿着[110]方向入射,纳米氧化铈杆的垂直于表面方向为( 224) ,是沿着<112>方向生长.利用Ce( Ac)

3・nH2O 和Na2HPO4

作为反应试剂制备氧化铈时,Na2HPO4的水解较弱,OH―离子的释放非常缓慢,水解方程式如下:Na2HPO4 +2H2O→3Na + +2OHD +H2PO4D ( 1)Ce( Ac)3・nH2O 中提供的Ce3 + 阳离子只有少量的与Na2HPO4水解的OH―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白色Ce( OH)3・nH2O 悬浊液,而大量的Ce3 +依然游离在水溶液中,其反应如下式:Ce3+ + 3OHD + nH2O→Ce( OH)3・nH2O ( 2)在高温高压环境下,由于没有外来的氧气进为了研究纳米氧化铈的抗紫外线能力,采用UV-vis 分光光度计对其紫外线屏蔽性能进行测试,得出其紫外线吸收光谱图.样品在波长小于400 nm 的位置显示出很强的吸收能力,在波长大约大于400 nm 的波段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在波长为310 nm 处氧化铈纳米杆对紫外线的吸收出现峰值. 另外,CeO2在270 ~ 340 nm 的波段之间有强烈的紫外线吸收能力是因为O2-( 2p) 轨道和Ce4 + ( 4f) 轨道上的电子转移引起的.一个良好的紫外线屏蔽材料对波长少于400 nm 的紫外线有很好的吸收能力,而氧化铈纳米杆正正满足这个要求,因此可作为理想的紫外线屏蔽材料.

3 结论

1) 本实验通过低温水热一步法合成了氧化铈纳米杆. 纳米杆形貌比较细长,平均直径~ 10 nm,平均长度~ 40 nm,并且生长方向沿着< 112 >晶向族方向生长.

2) 制备的氧化铈纳米杆能强烈吸收紫外线,且有很宽的吸收波段,在波长为310 nm 处对紫外线的吸收出现峰值,是理想的紫外线屏蔽材料.

篇4:试析上市公司的金融特性与金融风险论文

试析上市公司的金融特性与金融风险论文

文章认为,上市公司是具有较强金融特征的特殊企业,其金融功能对企业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双重作用和要求。充分发挥上市公司的金融特性与功能,关键是以股东权益最大化为目标,搞好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的有机结合。目前上市公司在发挥其金融特性和功能中主要存在着4种风险,即盲目扩张风险、金融投资风险、证券欺诈风险和道德、信用风险。防范与化解这些风险,一是树立“审时度势、宽严皆误”的监管理念;二是树立监管与服务相结合的监管理念;三是树立事前监管、主动监管和动态监管的监管理念。

作者:高 勇,研究员,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国证监会成都证券办副主任,西南财经大学兼职教授,四川大学兼职教授。

一、上市公司是具有较强金融特征的特殊企业

(一)上市公司的金融特性是由其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上市公司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高级形态,它与一般国有企业或未上市公司有着本质上的差异。其中,最明显的差异是上市公司具有资本市场最直接的支撑和促动,具有直接同金融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相连接的金融管道,这一特点使上市公司被赋予了特殊的金融特征。

1 上市公司为市场提供金融产品―――股票和债券。

作为一个上市公司,实际上生产着两种产品―――实物产品和金融产品,并从事着两种经营―――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上市公司为市场提供的金融产品主要就是以企业实物产品和生产经营为基础、作后盾的企业股票和债券等。股票作为有价证券参与证券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流通、运动、融资、变现,其价值体现和流通、变现的质量除了与宏观政治经济环境相关外,本质上同企业效益存在正相关关系。因为,在客观上,上市公司的两种产品、两种经营是互为依存和相互促进的。一方面,上市公司与普通企业一样从事着一般商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另一方面上市公司的各种资产被以股票的方式证券化。只要上市公司生产经营及其效益稳步攀升,公司就可不断地通过发行新股、配股等融资手段,从资本市场上直接获取货币资本以投入实物产品和优势项目的经营和开发,推动上市公司生产经营的进一步发展,并由此实现上市公司两种产品、两种经营的充分结合和飞跃。可见企业股票作为上市公司的金融产品,是上市公司有形价值与无形价值的结合体。

2 上市公司具有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金融管道。

(1)股份制的重要功能之一是筹集社会资本,公司上市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融通资金。企业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介入证券市场,既是公司作为一般企业追求扩张的要求,也是公司谋求金融支持的`有效选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本身具有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内在欲望,它需要通过各种手段筹措资金、开发优势项目,实现超常规发展,发行股票并上市自然是一条捷径。企业公开发行股票筹措资金,这种筹资方式与其他方式相比,不仅具有本质上的区别,而且还具有筹资成本低、筹资数额大和见效快等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讲,筹资从一开始就成为公司上市的重要目的。因此,上市公司的金融特性自公司上市之日起即被赋予。

(2)上市公司具有从证券市场融资、投资、再融资、再投资的功能。上市公司的运作和经营绩效只要达到相应的条件要求,就可以从证券市场上多次融资、以多种方式融资。上市公司具有一条聚集、吸纳社会资本的特殊管道,它可以源源不断地从资本市场上获取资金来源。只要公司的融资与生产经营能有效结合并产生良性循环,公司的这条金融吸管就会畅通无阻。从这个意义上讲,上市公司既是生产性企业又具有准金融企业的性质和特点,它的日常运作与资本市场密切相关。

[1] [2] [3] [4] [5] [6]

篇5:公允价值本质与特性探析论文

公允价值本质与特性探析论文

公允价值的特性

1运用公允价值的信息成本较高。首先,应该承认我国在市场经济与市场交易等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欠发达、活跃,金融市场规模小、金融工具使用不普遍,因此,要取得有关的公允的市价就要花费很多成本。其次,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动态的,要求会计人员在每个会计期末分析各种因素,对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做出认定,这个过程也需要大量的信息成本。

2运用公允价值不应作为企业操纵利润的工具。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公允价值的使用会为企业操纵利润提供便利条件。这让笔者联想到:至间财政部大力提倡使用公允价值(6月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首次引入“公允价值”的概念),而到了财政部又不得不紧急刹车,在当年发布和修订的11项具体会计准则中强调了真实性和谨慎性,明确回避了公允价值计量;但是到了2月15日,在财政部正式发布的39项新会计准则中涉及公允价值的就有22个。由此可以看出: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会计准则中应用的历程比较坎坷,从一开始的大力提倡,到后来修订中的回避,直到现在的重新引入,特别是自20以来,财政部对公允价值问题公开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可以得出:公允价值与利润操纵之间并不是没有必然联系--公允价值本身可以成为利润操纵的一种手段,但只要企业都能够做到洁身自好、不投机倒把,就一定能够回避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现象。因此,公允价值的盈余管理问题也一定能得到相应的控制。

3可操作性。在公允价值的实际操作这方面,确实含有很多不确定性,这与我国单独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及相关指引内容的缺失有很大关联。因此,可能会阻碍公允价值计量的合理性、有效性,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较多的可操作空间。

4可靠性。很多人认为公允价值存在很大程度上的估计、假设和判断,可靠性不足。原因在于公允价值产生的前提必须是公平交易,非市场化的因素还在很多领域存在着,使得企业的部分资产与负债缺乏统一的完善的市场评价标准,难以使得公允价值有凭有据,所以信息质量很难保证。就拿公允价值在垄断市场上的情形来说吧: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垄断行业真实存在,因此垄断企业作为垄断方具有绝对的价格决定权这一优势,被垄断方对于交易的价格多少存在一些非自愿性。但市场始终是资产或负债价格的决定者,在垄断市场上交易双方如果最终在自愿的情况下进行交易,则垄断价格仍可作为公允价值;但问题是价格的垄断源于市场的缺陷,背离市场评价,显然会引起公允价值的操纵问题,影响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因此不得不承认公允价值在垄断行业的公允性是存在争议的'。当然,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是十全十美的,会计核算也一样,估计、假设、判断原本就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并互相影响可靠性。在会计领域,可靠性不等于精确性和绝对性,而应该理解为合理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在实际应用中,只要根据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实际需求,选择合理的计量基础和计量方式,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就能很好的体现。

应用建议

1建立规范的公允价值计量理论框架体系。自以来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中涉及公允价值计量的已有22个准则,这是我国经济发展和会计体系进步的结果,但是还应看到:目前,我国经济事项中涉及公允价值的相关事项很多、且缺乏规范的指导公允价值的理论基础和缺少计量公允价值的实务基础。随着我国经济与资本市场的逐步放开,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紧迫性将会越来越引起我国会计理论界的重视,因此加速完善公允价值理论体系,对具体指导和规范经济活动的发生、堵塞原有会计计量方法的漏洞、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度,具有积极的意义。

2建立与公允价值相适应的市场环境。随着我国的生产资料交易市场、人力资源市场、金融市场以及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公允价值将成为我国会计工作领域中应用与实践的关键,而公开、活跃、健全的市场环境恰恰是实现公允价值计量的基础。作为研究公允价值理论最有代表性的美国,可以成为我们的榜样。市场规则为主、政府监管为辅--只有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公开活跃的交易市场,才能使公允价值计量不受利益集团的操纵,从而实现经济交易的“公平”、“公正”。

结束语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充分的运用,既符合现代会计理论的发展,也符合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是我国会计发展的一个巨大进步。当然,在目前我国现有的情况下,马上完全实行公允价值会计可能操之过急,还需等待时机。只有不断的完善和修正才能充分发挥公允价值的优势,并将我国的会计计量水平推上新的台阶。因此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体系的越来越完善,我们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理论与知识素养将不断提高,公允价值计量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将越来越规范,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实务运用中必将会逐步走向成熟。

篇6:美国文化特性与外交行为文化战略研究论文

美国文化特性与外交行为文化战略研究论文

【内容提要】文化是美国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具有强大辐射性和渗透性的软国力,文化和政治、经济、军事等要素一样,一直是美国外交行为的基本驱动力之一。文化要素对美国外交行为的作用不象其它要素的作用那么明晰和直接,但它象幽灵一般控制着美国外交行为的基本走向和基本方式,其作用更具有本原性。文化对美国外交行为的作用机理可以表达为“文化控制”。美国的外交行为的那种世所共知的独特个性来源于这个国家的文化特性,外交行为的特性是文化特性的一种转移、复制和表达。文化的工具性功能和它在外交行为中发挥的导向性功能使它在美国国际战略的实施中具有双重意义。

美国学者罗兰·罗伯森认为:“文化因素进入现实政治领域的程度,要比专攻国际关系和相关研究的许多人——当然不是所有的人——所承认的要大得多。也许可以再一次在不同程度上说,一切国际政治都是文化性的……”他在这里强调了文化与现实国际政治的深刻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向我们提示了文化要素在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本原意义。

文化是美国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具有强大辐射性和渗透性的软国力,文化和政治、经济、军事等要素一样,一直是美国外交行为的基本驱动力之一。文化要素对美国外交行为的作用不象其它要素的作用那么明晰和直接,但它象幽灵一般控制着美国外交行为的基本走向和基本方式,其作用更具有本原性。

一、作用机理与控制模式

迈克尔·H·亨特在《意识形态与美国外交政策》一书中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审视了建国以来美国外交政策的历程。他认为,为了更好地把握意识形态,应该从与文化体系相关联的角度去理解它,忽视文化价值的作用会走入误区。的确,文化作为一种本原性和导向性的要素,影响着美国外交行为的每一个方面和每一个环节。那些曾经左右过以及现在正在左右美国外交政策的政治人物,都或多或少表达过这方面的体验。吉米·卡特就曾说过,世界的新现实要求“一种新型的美国外交政策——永远坚持我们的价值观与传统的乐观主义基础上的政策”。乔治·W·布什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谈到了外交政策中的一些不变的精神:“自我们国家的初建时日以来,许多已经改变了,但指导我们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仍然相同。在未来的年月中,外交政策必须服务于我们在这个世界中的国家利益,与此同时,体现美国的最高理想。”这里所说的数百年不变的基本原则、国家利益和最高理想,都来源于他们的文化价值观。亨利·基辛格曾经从观念的角度谈论文化对决策者的影响,“领导人登上高位前形成的观点,是一笔智力财富,他们在整个任职期间会经常用到。”这里所说的观点是指这些领导人在共同的美国文化的熏陶下形成的政治观念和道德观念。

外交行为作为一种由特定的人和人群实施的国家行为,从其内容到实现方式和手段都显示出浸润在行为者身上的独特的文化底蕴。正如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在论述文化对人类进化的意义所指出的,“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最重要的是大脑皮层——部分是在与文化的交互作用中成长起来的,因此没有有意义的符号体系提供的指导,它就不能指引我们的行为或组织我们的经验。”“我们的思想、我们的价值、我们的行动,甚至我们的情感,象我们的神经系统自身一样,都是文化的产物”。我们可以说,文化决定了一个国家外交行为的基本内涵,因为作为外交行为主体的人——无论是决策者(或决策集体)还是实施者(或实施集体)——都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的任何行为(包括外交行为)都必然带有深刻的文化印记,这种文化印记构成了外交行为的内在品质。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对人类行为起着一种广义的控制作用。格尔茨曾提出过有关人类行为控制的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文化控制。这一概念为我们提供了解读文化对外交行为的作用机理的文化人类学方面的思路。他认为,人类“极度依赖于超出遗传的、在其皮肤之外的控制机制和文化程序来控制自己的行为”,他把这称为文化的“控制机制”。事实上,文化控制确定了人类行为、尤其是包括外交行为在内的人类复杂行为的社会意义。

文化对美国外交行为的作用机理可以表达为“文化控制”。文化控制使美国的外交行为具有一贯的和确定不变的基本走向,并确保它不会偏离美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对于外交行为的主体而言,文化不是附加物和附属品,而是他的“中心的组成部分”。因此,这种控制不是来自于外在的力量,而是来自于内在的非强制性的力量。这种控制机制是一种内在的机制。

总统、总统的顾问们、国务卿、国会议员们、外交官们以及由他们组成的政府机构、相关的国会机构以及各种外交机构都是美国文化的产物,这些美国外交行为的主体决定外交政策、采取外交行动、判断各项政策和行动的利弊得失。所有的外交行为因行为主体的不同可以表现出各种不同的风格,例如人们很容易看出威尔逊和哈定、卡特和里根、克林顿和布什之间的差异,但人们同样也很容易认定,他们的外交行为都是典型的美国的外交行为,都具有同样的价值倾向。共同的文化控制着不同的行为者的外交行为,使这些行为指向同一个价值目标,并使这些行为获得由美国文化带来的某些特征。

文化对美国外交行为的控制是多方面的:

(一)引导外交行为的走向。形象地说,文化是美国领导人决策的“导航仪”。伊恩·约翰斯顿在1995年指出,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战略重点,而战略重点来自该国早期的或已经形成的经验,并在某种程度上受其国家或精英们的哲学、政治、文化和认识特性的影响。因此可以说,文化作为“导航仪”引导着国家在国际关系海洋中航行的方向。在变幻莫测的复杂国际环境中,美国的国家领导阶层观察世界和作出决定总是通过自身的文化棱镜来进行的。美国文化为他们提供了独特的道德伦理和价值取向,强烈地影响着他们对国际关系中各种问题的看法。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他们都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以其文化观念作为选择坐标。显然,文化对美国的外交行为的方向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篇7:仪俗与少数民族小说审美特性论文

仪俗与少数民族小说审美特性论文

本文所指的仪俗则主要由仪式和习俗综合而来,强调一个民族传统性的、重复的、集体的和程式的行为和活动。之所以采取该术语,是因为这样能借鉴人类学、民俗学等学科广泛的理论资源,而不仅仅是民俗(文化)与文学的循环互证。在各种文化形式交流越来越频繁、各种理论的对话越来越深入的学术趋势下,固守学科边界必然是画地为牢,多学科资源的互动是研究的必然要求。除了高屋建瓴地构建了理论的可能性,仪俗批评强调文本。因为可能性并不意味着存在的必然性,具体的文本是如何体现的、在体现的过程中有哪些差异这些问题不是沉思就能解决的。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深入到文本,研究可能性与文本现实之间的转换关系,从而得出更经得起推敲的成果。总而言之,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研究当代少数民族小说中的仪俗所体现的民族审美内涵。之所以强调“小说”中的仪俗,是因为文本内和文本外的仪俗同中有异,不可等一视之。循此思路则立足于文学,在文化传统与小说文本的双向交流中,探讨小说文本是如何通过仪俗来构建自己的民族审美意蕴。这项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本文尝试以“空间”为切入点,对仪俗与民族审美意蕴进行阶段性研究。上世纪70年代开始,空间批评兴起,其中的领航者是福柯、列斐伏尔等学者,他们实现了空间研究从地理学到社会学的转向。90年代后,迈克克朗、菲利普E韦格勒、大卫哈维、爱德华W索杰、罗伯特戴维萨克、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等学者借鉴多种后现代理论和方法,使空间批评逐渐成为了文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美学等多学科的研究焦点。因此本文所说的“空间”也不同于(但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地域环境,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涵:地理空间(文化空间)、精神空间(无意识空间)、生态空间以及小说结构的空间形式。这里主要探讨仪俗与这些空间形式所体现出来的民族美学意蕴之关系。

地理空间及其文化隐喻

在这个层面上,地理空间基本上等同于地域、环境。仪俗虽然跟人的行为和观念相关,但仪俗也需要地域空间来表演,这一点在现实和小说中都是一样的。因此,对地理空间的描述是仪俗写作的一个必然内容。如孙健忠《舍巴日》:“这里也有一弯弯镜面似的水田。水牛在田里拖着犁耙,任人吆喝,慢腾腾地走。山边寨落里,鸡鸣狗吠,人声沸沸。一幢幢木板装的大瓦房,错落有致,屋前挂满一串串红辣椒和包谷。炊烟从屋顶上升起,飘然而上,汇成一堆淡灰色的积云。好一派祥和、宁静、富足的景象。”[6]显然,这已经给读者一种静谧、悠远的审美感受。而这样的地理空间正是少数民族人民生活的环境,它熏陶着他们的民族精神,影响着他们的审美感知。这是较为直接的仪俗环境(自然景色)描述所体现出来的民族美学氛围。进一步看,正因为仪俗与人的行为和观念相关,作家的仪俗描写和地理空间描写才会呈现出某种关系。这种关系如果策略性简化的话,则包括仪俗与地理空间相契合和相矛盾两个层面。藏族作家次仁罗布的中篇小说《神授》可以说是将这两个层面统一到一起的极好个案。小说讲述了放牧娃亚尔杰变成格萨尔说唱艺人,先是在辽阔的色尖草原各部落中游走,后来又被邀请到拉萨专职说唱录制。在这个过程中,随着现代化的推进,草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化的交通工具、现代化的生活方式进入了原本闭塞自足的草原,人们开始喜欢收音机、电视、歌舞,开始冷漠说唱艺术了,而说唱艺人亚尔杰也从开始的欣喜、激动、自豪、激情澎湃、思维活跃慢慢变得无奈、乏味、迷茫、失落和焦虑,最后是“头脑里再也唤不回那些影像,再也无法通神地说唱格萨尔王”[7]。现在将目光聚焦到小说的仪俗空间。在《神授》中,说唱作为仪俗为文本的场域变化起到自然的过渡。因为说唱的地理空间是不断变化的,地理空间的变化伴随精神空间的差异。游走在色尖草原各个部落时,亚尔杰充满了“喜悦”、“亲切”、“快乐”、“冲动”、“激动”、“幸福”,“感觉不到孤寂与恐惧”;而来到拉萨的研究院后,说唱艺人感觉到的却是“沉重”、“嘈杂”、“孤独”、“无助”、“疼痛”、“压迫”、“茫然”、“歉疚”、“焦虑”……显然,仪俗与两个不同空间的关系是不同的。如果将亚尔杰看作仪俗的化身,可以看出前一阶段他自由自在,后一阶段则苦如困兽。何以如此?这便引导读者对两个地理空间所象征的文化形态进行分析。很容易就能发现色尖草原和拉萨这两个空间具有不同的文化隐喻,前者是传统的草原文化,后者是现代化的技术文化。从时间上看,前者代表草原的历史和传统,后者则是草原的未来。未来通常给人以强烈的希望和期待,但通过两个空间的尖锐对立,可以看出作者对未来的深深担忧。反过来说,也就是对历史、传统的深深担忧。澳大利亚学者DavidCarter在研究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时指出:“种族多样性和差异性,或许就是其中最深刻的多元文化的影响结果。”[8]在我国,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然而,在加速的现代化、全球化进程中,文化碰撞随之加速,少数民族文化面临同质化的危机。作为自己民族的代言人,作为民族文化的持有者和传承者,民族作家必然会通过文学这一形式以不同的策略构建民族认同予以应对这场危机。这正是当代中国少数民族作家以仪俗和空间作为文化隐喻,进而思考民族文化价值、民族命运的现实根源。

无意识空间的酒神美学特征

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提出了著名的“日神”和“酒神”的区分。如果各举一个关键词以相对照的话,“适度”和“狂欢”则再合适不过了。正如周国平先生所言:“适度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个人界限的遵守,是伦理的尺度,另一方面是对美丽外观的界限的遵守,是美的尺度。这两个方面都是为了肯定个体及其所生活的现象世界。……过度意味着一切界限的打破,既打破个体存在的界限,进入众生一体的境界,也打破了现象的美的尺度,向世界的本质回归。”[9]狂欢即过度,用“狂欢”一词是为了强调酒神精神的美学特征。整体而言,日神美学强调整体、经验、理性、宁静、优美,需要凝神静观;而酒神美学则强调混乱、激情、狂欢、神秘、冲动,期待直接的参与。尼采将“酒神精神”的源头追溯到狄奥尼索斯庆典,这一庆典隐含着对丰产的强烈渴求。另外,尼采也认为酒神精神更多地体现在民间庆典、音乐、民歌等形式中,这启发我们从仪俗考察少数民族小说体现出来的酒神美学特征。需要注意的是,尼采本人也一直强调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相互统摄,从来没有将二者完全对立起来。在少数民族小说中也如此,强烈的情感冲动、神秘的内在体验以及狂欢的仪俗表演都与作家的理性把握和选择无法分开。黄光耀的长篇小说《土司王朝》即是通过仪俗展现土家文化的酒神特征。小说第一章标题便是《血祭》,该章不仅有血祭的详细描述,更有梯玛做法、初夜、火葬、水葬等仪俗形式,也就是说,作者在第一章就向读者展示了丰富的土家仪俗。从土家民族的源流和历史来看,土家文化传统具有强烈的巫术文化内涵。不但土家民族所源起和聚居的武陵山区属于古代楚巫文化范围,从土家古代巫政一体的政治格局以及流传的.神话传说等可以断定土家文化传统本质上即是巫术文化[10]。而反映土家民族巫术文化传统及酒神特征的,莫过于跳丧仪式了。族中有人过世,通常被当作是一件悲伤的事情。这点在土家民族的跳丧中却不会发现,相反,狂欢的舞蹈、尽情的歌唱、放肆的笑谈以及毫不顾忌的打情骂俏显而易见。《长乐县志》记载:“家有亲丧,乡邻来吊,至夜不去,曰‘伴亡’,于灵旁击鼓,曰‘丧鼓’,互唱俚语哀辞,曰‘丧鼓歌’。”对此,《土司王朝》的《葬礼》一章不乏精彩的笔墨。无独有偶,在土家族作家叶梅的小说《撒忧的龙船河》中,跳丧仪式在渲染情感、凸显土家文化方面也起到了核心的作用,在她的《最后的土司》中,初夜权又成了文化冲突的焦点;另外,在土家族作家孙建忠的《舍巴日》、蔡测海的《楚傩巴猜想》中,巫术氛围也相当浓郁,可见,土家族文学作品中巫术现象并不是个别的。而作家们热衷于此的原因除了主观的选择,更深层的却是巫术思维的深层无意识。对于不熟悉土家文化的读者来说,这一切无异会具有神秘化、陌生化的效果。巫文化形态所体现出来的酒神精神,正是许多少数民族文学作品独特意蕴的来源之一。

仪俗空间的生态美学意蕴

随着现代化、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随着科学技术的急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能源的消耗也越来越大,并由此造成了地球目前越来越严峻的生态危机。因此,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学科对生态问题的关注逐渐升温,形成了一系列新的交叉性学科,如生态科学、生态人类学、生态美学、生态伦理学、生态民俗学等等。而生态问题进入文学研究相对而言要晚一些,不过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文学的生态批评成为了显学。从21世纪以来,国内有一大批学者陆续进入这一领域,取得了许多有较大影响的研究成果。简言之,“生态批评是在生态主义、特别是生态整体主义思想指导下探讨文学与自然之关系的文学批评,它要揭示文学作品所反映出来的生态危机之思想文化根源,同时也要探索文学的生态审美及其艺术表现”[11]。“生态批评遵循的基本前提是:人类文化与物质世界息息相关,互相影响。生态批评的主题就是环境与文化(特别是语言和文学)之间的内在联系”[12]。对少数民族文学进行生态批评的学理基础在于:民族文学较多地关注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地区现代化进程相对缓慢一些,加之各民族的民族文化、民族生态观念有所不同,所以对其生态意识的揭示及研究,可以促进生态问题的思考;另一个层面,少数民族地区在现代化进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生态问题,将这些生态问题予以呈现是生态批评的必然内容。仪俗书写是展示民族生态观念、体现作者生态思考的一个重要形式。以白族女作家景宜的中篇小说《谁有美丽的红指甲》为例,作品中生活在洱海上的渔民老海东、阿黑、白姐阿爹等人都体现出了与生长环境融洽不可分的情结。尽管他们也捕鱼,要从自然中有所取,但他们爱护这个地方,并不是单单将环境作为生存的外在因素,他们感觉自己的精神是整个地融合在这个地方的。那么,从生态批评的角度看,白姐和海生离婚,忍受着闲言闲语但毅然勇敢地对阿黑的追求,实际上也就体现出了洱海的白族人对都市化生活的拒绝,对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快乐生活的追寻。因此,作品通过仪俗体现出白族人的生活方式,从中可看到他们那种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生态观念。换言之,这样一种生态价值观即是作品通过仪俗所传达出来的生态审美意蕴。检视民族文学作品,会发现一个比较显著的现象,即是被称之为动物小说或者说动物叙事的作品非常丰富,其中的佼佼者如鄂温克族作家乌热尔图、哈萨克族作家朱玛拜比拉勒、土家族作家李传峰、满族作家叶广芩、回族作家石舒清等等。在拥挤、忙碌的都市生活中,动物和市民间已经丧失了休戚相关的亲密关系。动物要么被当作食物,要么被当作宠物,两者实际上都没有给予动物应有的尊重。而在乡村地区,传统的生活方式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持,牛羊马猪、鸡鸭猫狗虽然也可能被杀死,但因为人和动物在一起生活,甚至可以说人的生活依赖于这些动物,因此,人和动物间形成了亲密的伙伴关系。除了家禽,其他的一些动物或者是农作的时间信号,或者被族人神化。城市化则是对这一切的破坏,在生态危机的当下,对人类中心主义的置疑必然使得作家们对传统生活的重视。其结果之一,便是乡土生活的人与物关系形成对自大的人类中心主义的批评。这一点,在朱玛拜比拉勒的《天之骄子》、《皮笼套》等小说中得到了淋漓至尽的展现。因此,对民族文学生态美学的揭示和批评势在必行,这为应对日益恶化的生态危机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同时,生态危机不是单独出现的,它伴随着一定程度的精神危机。后者如果不能得到解决,前者也就谈不上彻底的解决。因此,民族文学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等情感和价值观才异常吸引人,这才是生态批评的重中之重。

少数民族小说的空间结构美

最后,仪俗还可以赋予小说结构以空间形式,从而形成文学形式上的空间美学价值。回到次仁罗布的小说《神授》上来看,小说的独特之处是通过仪俗的展演改变地理空间从而推进故事,这一点类似于旅行小说以地点变化来结构全篇。但两者的区别是明显的,旅行小说的空间变化虽然推进了故事,但各个空间之间的联系往往是随意的。《神授》则不同,每一次表演,每一次表演空间的变化,都被赋予了独特的意义,也都参与了整体意蕴的表达,这其中又以文化空间、精神空间的对立作为核心的线索。因此,小说不是以时间变化而是以空间转换推进叙事进程。同时,如上面所分析的小说不同空间的共时并置、说唱表演的反复呈现、狼意象的多次重复等艺术手法都使得该文本的空间形式复杂而独特。当然,还需说明的是,作者并没有抛弃时间结构,草原和拉萨两个空间的对立也是时间上不同内涵的对立。总结而言,作者将时间空间化,用空间转换凸显时间变化,同时也用空间融合激化对立、深化主题。而之所以能实现这一切,作为藏文化仪俗的说唱表演是关键。通过这一个案可以发现,所谓结构的空间形式,指的是作品不再采取传统的、单一的按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线性叙述方式,而是通过叙述顺序的打乱、意象的重复、主题的并置、不同空间的组合、故事时间的停顿等多种方式,让作品的结构变得更加复杂和立体化。正因为这种立体化,文本具有了多重的阐释途径,显得更加含蓄隽永,从而具有了空间美。除了《神授》,土家族作家蔡测海的《舍巴日》,则利用文化个体将土家文化发展的不同时代并置;而叶梅的《撒忧的龙船河》,经由神话传说、巫术仪式,将不同历史空间、巫术空间、现实空间巧妙组合,同时也借助仪俗将不同视角共时组合,形成文本独特的审美张力。类似的作家举不胜举,扎西达娃、阿来、张承志、郭雪波、朱春雨、娜朵、田瑛、董秀英……随手可列一大串,可见其普遍性和重要性。

进而言之,形成民族文学作品独特空间结构的因素是多重的,但毫无疑问仪俗是一种重要的因素。因为优秀的民族文学作家通常会挖掘民族文化的精髓并以各种方式在作品中予以展现,仪俗既是生活内容,又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载体,这自然而然会使得民族作家以仪俗来形成文本的空间形式。再者,少数民族文化中具有强烈的巫术—宗教传统,这使得生活于其中的民众感知世界的方式绝不是线性的、单一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也并非所有的民族文学作品都会出现这种情况,一些具有空间美学特征的民族文学作品甚至也可能与民族文学传统没有关系,比如一些仅具有民族身份、在写作过程中也从未关注民族传统的作家,还比如在特定的政治、社会语境中的作家。因此,考察民族文学的空间美学特征,始终要将民族文学放在中国文学整体中甚至放到世界文**流中来加以细致的甄别和分析,进而得出具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考察,可以发现:仪俗在优秀的少数民族小说作品中并不仅仅是作为文化饰品来点缀民族风情,它与小说的审美意蕴、叙述方式、主题结构等各方面都具有复杂而深层的联系,通过仪俗凸显出来的空间美学意蕴只是这其中的一个方面。从仪俗角度展开文本分析,在以往的民族文学研究中并没有受到重视,该课题的重要价值在于:这为挖掘并论证民族文学的独特性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同时也为读者理解、阐释少数民族小说提供了新的视角。

篇8:MgO 纳米粉体的制备与分析论文

MgO 纳米粉体的制备与分析论文

1 MgO粉体的制备

1.1 熔盐合成法介绍

熔盐法合成材料的主要原理是:采用一种或数种低熔点的盐类作为反应介质,反应原料在高温熔融盐中完成合成反应。反应结束后,将熔融盐冷却,用合适的溶剂将盐类溶解,过滤洗涤后即可得到合成产物。熔盐合成法主要是利用参与合成的反应物在熔融态盐中有一定的溶解度,这样就可以使反应物在液相中实现很好的混合。另一方面,反应物在液相介质中具有更快的扩散速度。这两种效应能使合成反应在较短的时间内和较低的温度下完成。另外由于反应体系为液相,因而合成产物各组分配比准确,成分均匀,无偏析。同时在反应过程中,熔融盐贯穿在生成的粉体颗粒之间,阻止了颗粒之间的相互连接,使合成的粉体的分散性很好,经溶解洗涤后的产物几乎没有团聚现象存在。

1.2 制备氧化镁粉体的影响条件

制备氧化镁粉体过程中主要是研究不同条件下制备的氧化镁粉体的特性,最终选择一种有效的合适的制备方法,来帮助我们减小粒径,制备出想要的氧化镁粉体。制备氧化镁粉体的影响因素有:1)熔盐法中使用的盐类成分的不同。不同的盐类对氧化镁粉体的`尺寸大小影响不同。2)使用的原料的不同。例如,在制备实验中使用氯化镁作为原料需要通入氧气以供其反应,而使用碱式碳酸镁作为原料则可以直接在空气中进行反应,并且它们制备的氧化镁粉体尺寸、特性也不尽相同。3)温度的影响。不同温度条件下,制备的氧化镁粉体尺寸大小不同,我们应该根据实验选择一个合适的温度进行实验。4)盐类与原料质量比的影响。它对氧化镁粉体尺寸、特性也有很多影响。

此次制备氧化镁粉体,需要将氧化镁粉体中的颗粒进行细化,使粉体到达纳米级别,同时对颗粒表面进行处理,这样氧化镁粉体会发生改变,具有良好的光特性,对400nm 下的紫外线有良好的吸收作用。

1.3 氧化镁粉体的制备过程

1) 实验制备设计。通过设计对照实验,用最少的试验次数分析最多的影响参数,包括加热温度,熔盐比例,等影响因素,并通过对照试验分析判断哪些因素大,哪些影响因素作用小,并重点分析影响大的影响因素,得到最优结果。

2) 实验制备原料。利用碱式碳酸镁为反应物,氯化钾,氯化钠作为熔盐,无水乙醇用来洗涤熔盐,在烧结完成后将除M gO 外的杂志清洗掉加热的灼烧温度在750~1200℃范围内变化。

3) 实验设备。氧化铝坩埚、烘箱、离心机、SEM 、X R D 等。

4) 实验路线。热重分析——原料选择——称量、混匀——清洗、离心、烘干——SEM 分析,X R D 分析和光谱分析——改变反应参数,重复上述操作。

2 实验的结果与分析

我们已经完成了多次实验。并对其进行材料的分析实验,即做光谱与SEM 分析。主要实验内容进行了如下的操作:

我们以氯化钠与氯化钾(质量比1:1) 共2 克作为复合熔盐,主要以碱式碳酸镁为原料(辅助的以氯化镁为原料(此次试验熔盐为20克))。后让原料与熔盐分别以质量比1:3、1:4、1:5 混合。后在1200 摄氏度下加热及保温3 小时。烘干4 个小时,取出后过筛并选出粒径大小合适的粉末装入袋中作为粉末分析样品。

2.1 温度

通过实验测试温度的影响,从宏观来看温度越高颗粒越粗,并且达不到应有结果,这可能由于温度越高,颗粒保温时间越长,分解量变大导致产生的粉末越多,他们逐渐聚集,最终形成大块的颗粒。不同的加热温度决定了M gO 的聚集状态与碱式碳酸镁分解程度,所以它导致的颗粒大小也会不一样。我们一共采用了多个范围温度进行分析,分别从700~1200℃,总体确实呈现变大的趋势

2.2 熔盐的比例

其次是反应物与熔盐的比例的影响,它对于颗粒尺寸还是有一定的影响,我们分别选择了2:1,3:1,4:1,5:1。从颗粒的大小可以看出,颗粒的大小随熔盐比例变化不大,但仍有长大变化,这可以帮助制备出性能优异的氧化镁粉体。

2.3 反应物

其他影响因素为原料的选择,他们对于颗粒大小的影响也有一些,但影响不是很明显,开始我们选用M gC l作为制备M gO 的基体,颗粒大小与后来的碱式碳酸镁有一定差别,但差别不大,基本可以认为是无太大影响。但由于试验中有一定环境影响,具体变化还需进行精确研究。

3 结论及改进措施

本实验主要通过熔盐法制备氧化镁粉体,最终的到了纳米级别的氧化镁颗粒。研究在不同影响因素下制备出的氧化镁粉体形貌及尺寸的变化,得到结论如下:1) 氧化镁粉体形貌和尺寸受烧结温度和反应物与熔盐的比例的影响;2) 不同影响因素影响程度不同。

为了使氧化镁尺寸最小化我们得到了最优数据,我们应寻找合适尺寸来获得纳米材料尺寸最小的结果。需要进行更多对照组的分析来得出最优结论。对此可以采取一些改进措施,首先我们第一次使用的原料为氯化镁,并使用了4 克。熔盐20 克,这一次由于装入的材料过多,导致有部分从坩埚溢出,导致成品较少,另一方面,氯化镁在熔盐中接触氧气的机会也比较少,也是导致成品较少得原因。我们开始改进使用碱式碳酸镁,并将原料从4 克减为2 克有分别做了很多组,结果就有了很大改善。但还是存在晶体粒径较大的情况,后期我们准备在样品混合时用喷雾的方法在加热前就缩小其粒径,让原料的尺寸更小。另一方面,还可以对表面用酸进行一定腐蚀,使表面有更好的光学特性。

相关专题 荧光粉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