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信息管理与版权保护思考论文

hh5377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hh5377”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时代信息管理与版权保护思考论文(共10篇),欢迎大家收藏分享。

篇1:时代信息管理与版权保护思考论文

时代信息管理与版权保护思考论文

在如今媒体融合的相关形式之下,信息方面的交流以及传播出现了无限复制性、全球覆盖性、载体不确定性、整合交互性、形态多样性以及内容高流动性等有关特征以及趋势。对于传统之中的图书作品信息在版权保护方面的问题来说,随着融合时代的进步已经日益凸显,特别是对于作品信息在网络化方面的管理升级早已迫在眉睫,必须要尽快提出有效的策略。

1、有关媒体融合的背景下版权保护所面临的挑战

传统之中的版权保护对象大多都是指报刊文章、以及纸质图书等,一方面是保护作者所具有的著作权,另一方面是保护相关出版传播者所具有的合法权益,但凡是发表之后的作品如果需要或者是再版,必须要支付一定的稿酬。但是在如今媒体融合时代的背景下,传统当中的版权保护规则以及手段遭受破坏,有关版权保护的问题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信息数字化以及网络化给相关的版权保护添加了很大的难度。在网络信息方面的资源利用二进制代码的有关数字化形式实施编辑传播,能够随时为用户提供诸多可供选择的一些信息资源。

2、现代信息管理方面的手段和版权保护之间的关系

在传统方面对于版权的保护主要有两个方面:①在法律方面强调制度的秩序性以及安全性,从而使图书版权能够在法律机制的相关保护下得到安全传播。②在经济方面强调版权的效果以及权益,版权体现的不但是出版者以及作者自身的.权利,并且其本身也有着产业性以及商业性等有关特征,能够在传播过程当中产生一种较为复杂的经济上的价值。而如今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与版权有关的信息管理大体包括以下几点:

2.1信息资源建设

包括图像、文字、影像、声音、软件以及程序等相关的信息采集以及归类,并根据这些信息构建对应网络信息方面的数据库,其根本目的就是为所有用户提供最大容量以及数量的相关数据信息,从而方便用户对信息进行利用与选取。

2.2信息技术应用

检索软件、采集软件、服务软件以及信息利用等相关软件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能够为用户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从而达到传播、利用、交流以及共享全球信息的相关目的。因此,只要是对相关的作品信息进行合理使用,就不会涉及到侵犯版权方面的问题。

2.3信息应用方面的价值评估

对于信息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使信息利用实现最大化,从而为用户提供全面的、有效的信息服务。在如今媒体融合的背景之下,信息形态逐渐显露出了多元化的趋势,网络当中的海量信息由于不受时空限制而泛滥传播,对于用户来说,根本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价值评估,所以不能合理的对信息完成价值筛选。凭借对于信息管理以及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根据信息价值等级来完成排列、分类以及筛选,例如正式文件、公共数据信息、正规条款以及经典文学艺术相关作品等可以优先检索,这样不但能够减少在独创性作品方面的侵权问题,同时也能够为用户提供一些更有价值的信息。

3、利用多维度的有关信息管理实现版权保护与信息共享的共赢

如今,尽管在全球范围内还没有出台完善的有关新媒体版权方面的法律法规,不过对于版权保护来说基本都已经达成了共识,从而完成信息在世界范围内实现无国界共享的相关目标。这样不但可以合理维护版权利益,同时也可以使信息利用各种新旧媒体在世界范围之内进行传播,进而提高信息的贡献度以及应用价值。所以,对于信息传播以及版权保护两方面来说都离不开有关多维度信息相关的管理手段,必须要由多维度的视角应用信息集成管理的有关方法,从深度、速度以及广度等多个方面促成信息共享与版权保护的双赢。

4、结束语

切实实现信息共享与版权保护的双赢是有关信息管理方面的功能以及目的,在当今媒体融合的背景之下,只有正确的利用现代信息相关的管理手段,才有可能妥善的解决如今网络传播产生的版权侵害以及信息传播混乱等有关问题,为完成版权专有保护以及信息全球化、国际化做出一定贡献。

参考文献

[1]范继红.媒体融合中的版权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构建基于版权公共服务机构的模式[J].新闻与写作,(04):132.

[2]筱舟,王波,雷鑫.传统媒体版权管理与保护面临的四大问题[J].中国记者,(11):118.

[3]吴伟光.版权制度与新媒体技术之间的裂痕与弥补[J].现代法学,(03):109.

篇2:大数据时代会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思考与对论文

在当前互联网时代及大数据时代,对财务人才的要求,已经不局限于传统账务处理,更倾向于对决策相关信息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占领市场必须先占领数据”,公司财务和经营决策的制定更多的是基于信息的决策,即“用数据说话,做理性决策”,而数据分析即是从海量的数据中提取和挖掘出对企业有价值的规律和趋势,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支持。因此,在新形势下,会计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确定为数据分析引领财务决策信息化。

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需要三个层面的支撑体系,即基于财务会计、强化数据分析、服务管理决策。

篇3:大数据时代会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思考与对论文

在以数据分析引领财务决策信息化的人才培养目标指引下,我们初步形成了如下三个层次的课程体系。

(1)会计学基础课程:会计信息管理源于会计,不能脱离财务会计,仍然要以财务会计为基础。专业学生要了解财务报表的生成过程及会计账务处理流程、能够对一般企业常见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进行企业纳税申报等。

这方面课程主要有: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纳税实务。(2)数据分析技术课程:对信息的把握体现在两个层面,其一是与企业信息化相适应的一般管理软件、财务软件的使用及熟练操作以及简单维护,能够作为关键人物辅助中小企业实现财务信息化;另一层面通过对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报告,满足管理层基于信息的决策以及决策的科学化。数据的来源可以来自公司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根据需要也可以来自企业外部的国家经济产业政策、行业市场信息等。

其中,对数据的分析能力又从两方面进行培养,一方面是分析思维方式的培养,这是起主导作用的层面;另一方面是分析工具运用的培养,信息化时代,数据量的加大要求借助于一定的分析工具才能实现数据分析。企业信息化实施及数据分析方面的主要课程有:财务报表分析、财经数据分析、应用统计学、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数据处理软件应用、商务智能等。

(3)决策能力提升课程:新形势下财务人员面对和服务的更多是企业的管理层和决策层,会计信息管理专业学生要清楚公司管理层和决策层需要哪方面的决策信息支持,并通过数据分析方法进行提供,同时给出合理化建议。这方面课程主要有: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成本管理等。

具体课程名称及课程目标见表2。

其中,财经数据分析课程能够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展现及报告撰写各环节的基本理论及操作技能,同时熟练地运用数据分析的思想和方法分析企业的财务数据,为管理层决策提供信息支持。数据分析软件应用课程能够让学生熟练运用Excel等常见数据分析工具、软件进行数据录入、数据整理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操作Excel等数据分析软件的基本技能。商务智能(含数据挖掘)课程依托商务智能平台,从商务智能概念、商务智能结构、多维数据集内容、数据挖掘、交付等主要内容,使学生在了解如何运用商务智能的工具、架构以及规则的基础上,分析企业数据,为企业管理层提供信息化决策支持系统。

5 结 语

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要求有不同的专业设置及专业培养目标与之适应。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管理背后的推动力是时代的变革引发的对人才的需求。大数据时代下会计信息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为数据分析引领财务决策信息化。 相应课程体系为财务会计基础课程、数据分析技术课程、决策能力提升课程。我们共同期待,会计信息管理人才将通过数据分析对企业财务等管理决策带来价值增值。

篇4:浅析高校信息管理在大数据时代的思考与实践论文

浅析高校信息管理在大数据时代的思考与实践论文

如今,社会已经步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数据海量、结构复杂、传输速度快等。如何在大数据时代,提高高校数据存储与处理能力,加强高校的信息化管理,寻求新的信息服务途径,是高校应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对高校信息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针对如何提升高校信息化管理提出了几点策略。

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数据已成为各高校竞争的重要战略资源,对高校各项管理工作的影响非常重要。我国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从中可见国家对于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大数据时代为高校提供了很多教育信息资源,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很多方法和策略。随着高校信息管理的不断升级和改革,高校内部采用各类系统软件辅助日常管理、教学等工作。如何充分运用海量信息和数据,为高校管理和教学服务,是高校管理者应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信息管理工作的现状

1.高校信息管理系统缺乏统一的规划。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高校信息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高校信息管理体系还有待完善,还缺乏专业化、规范化的规划。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高校分别开发了供本院校使用的独立信息管理系统,但校与校之间数据交流很少,信息零散,高校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也不顺畅,受到一定因素的制约,某些信息保存在固定单位,导致信息缺乏共享性。另外,高校信息汇总工作繁琐,模式陈旧,经常采用从基层到管理层逐一统计,数据重复收集的现象,耗费了大量时间和人力。

2.信息和数据安全体系有待完善。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逐渐呈现开放式特征,这就导致很多数据和信息容易丢失和被盗取。尽管很多高校信息管理平台已经建立,但是数据信息安全体系还不够完善。目前高校教育竞争日益激烈,数据资源对于高校来说就是一种财富,数据的高效管理和应用是大学竞争优势的具体体现。因此,完善数据信息体系是保护数据信息安全的关键环节。由于高校规模逐步扩大,高校的数据量也随之剧增,对于其中有价值的信息进行保护是十分必要的,换句话说,数据可以转化为价值。

另一方面,高校很多数据信息呈现冗余状态,很多管理平台上的信息重复,占用大量存储空间。高质量的数据是能够准确表达高校各项工作指标的依据,数据要客观、真实。很多高校通过信息化建设积累了大量数据,但是很多数据无法确保可访问性、可信度,很多信息不能被有效利用。在利用数据时,有些高校时常对数据断章取义,进行片面使用,一些个别数据是不能代表大多数的。尤其在科研项目中,数据更要经过严格审核才能使用,不能盲目地选择,这违背了研究方法中的系统性原则。高校内信息垃圾较多,数据的过剩现象很明显,但同时有些数据还缺乏,这是一种矛盾。

二、加强高校信息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

1.加强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高校的信息管理工作依赖于专业的管理团队。因此,培养专业化、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是提升高校信息管理质量的关键。首先,高校要从优化信息管理员队伍结构入手,定期组织信息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涵盖信息管理法律法规、新闻报道、计算机操作及维护、摄像技术等。其次,高校要提升信息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信息化意识,从观念上转变教师的思想,促进教师提高思想觉悟,对信息管理工作认真负责。再次,高校要建立信息管理的相关制度,内容涉及信息管理人员的专业要求、学历要求以及信息管理工作岗位的.职能要求,建立高校信息管理队伍的长效机制。

2.实现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利用。高校要在大量数据信息中整合适合自己院校的数据资料,构建高校信息管理体系,提高数据资源的利用率,为信息管理工作打好基础。高校要在政策和技术上给予支持,在资金上加大投入,有效地整合现有的数据与信息资源,才能保证高校信息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高校信息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其涵盖的内容非常广,包括招生、教学、科研、行政管理、财务管理、学生就业指导、学生校园生活等。因此,加强数据整合是实现高校信息管理高效化的重要途径。

3.完善硬件设备设施,构建数据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高校信息管理工作的开展依赖于硬件设施的完善,决策者要全方位地了解学校的教学质量和运行状态,进而实现对各项工作的审视和监督,高校要保证信息管理平台的正常运行。首先,高校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硬件设施建设,使网络信息平台的建立能够发挥其功能,并指派专人负责硬件的维护与维修,保障数据信息平台的正常运行。其次,高校要在信息管理系统中运用智能技术,建立能反映学校整体发展水平的综合信息集成系统。

总之,高校信息管理平台的建立是实现大学高效管理的有效策略,充分运用网络资源,整合数据信息,为高校管理和教学服务是高校信息管理工作人员的职责,也是大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篇5:大数据时代会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思考与对论文

时代的变革引发对人才新的需求,本文在对当前大数据时代背景进行分析以及对会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就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高职院校会计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数据分析引领财务决策信息化。

与此相适应,会计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体现为会计学基础课程、数据分析技术课程以及决策能力提升课程等三个层次。

0 引 言

以来,铺天盖地的大数据进入了我们的视线,各种流行书籍,各大网站、媒体都在谈论大数据,一时间成为这个时代最热门的话题。同时,这也引起了我们的关注。我们说,大数据,不单纯是数据规模上的大,还在多样性、速度、精确性上都有突破性增长。更重要的是,这种数据的潜在价值也是旧有数据难以企及的。我们这里暂且不论如何驾驭大数据以及有什么样的技术要求,它给我们的一点重要启示就是要注重数据分析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信息管理专业积极探索满足新形势下人才需求的培养模式,使人才更好地满足当前企业的实际需要。

1 大数据时代背景引发对人才需求的变革

可以说,在未来的竞争领域,“占领市场必须先占有数据”,也就是要做到基于信息的决策——“用数据说话,做理性决策”,即进行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从海量的数据中提取和挖掘出对企业有价值的规律和趋势,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支持,这些支持体现在四个方面:①行为预见镜——帮助企业识别机会、规避风险;②问题良药——帮助企业诊断问题、亡羊补牢;③跟踪检测——帮助企业评估效果,提升效益;④引力动力器——帮助企业提高效率,加强管理。

不可否认,个别公司的决策人具有超人的战略眼光以及敏锐的洞察力,单靠直觉也能给公司带来巨大价值。那么究竟靠数据分析的决策能否优于直觉决策,我们这里也要靠数据说话。有学者比较了组织中用直觉决策以及用数据分析决策的可能性,研究发现,业绩优秀的组织更多地倾向于采用分析决策,尤其是在财务管理、运营、战略等方面。因此,可以推断,用数据分析决策比直觉决策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价值。与此同时,根据智联招聘网站显示,短短两年时间,珠三角地区数据分析人才需求已接近了需求量旺盛的传统会计专业。可见,越来越多的公司需要能够对公司财务等相关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加工、分析以为公司管理层决策提供信息支持的人才。

可以说,传统会计专业注重会计核算,即财务报表编制的整个流程及环节的掌握,而会计信息管理专业更注重对财务报表数据以及其他有用信息数据的再加工、处理、分析及呈报,以满足管理层经营决策的需要。 可以说,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要求有不同的专业设置及专业培养目标与之适应。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管理背后的推动力是时代的变革引发的对人才的需求。

然而,从当前会计信息管理专业的建设情况来看,多数院校存在培养目标不清晰、没有明确的专业定位、与会计电算化等专业没有明显区分以及缺乏明确的专业核心课程等突出问题,尤其是对会计信息管理专业名称中“信息”二字究竟如何体现没有清晰的把握和界定。 因此,会计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亟需变革。

2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会计信息管理人才工作岗位及能力分析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成功申报会计信息管理新专业,并于下半年开始首届招生。与此同时,会计信息管理的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也成为摆在专业任课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近几年来,全体专任教师围绕会计信息管理专业建设展开了一系列的咨询、调研、走访,并定期进行讨论、交流,扎扎实实了解实际中的人才需求,实现专业人才供给与人才需求无缝对接。到目前,初步形成了具有专业特色的会计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思路与方法。

首先,会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账务处理、管理会计、财务数据分析、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及内部控制等方面。具体工作任务体现在:会计核算,纳税申报,管理会计,财务数据处理、加工、分析及呈报,以及预算、成本、资金管理等。

其次,在新形势下会计信息管理人才的工作岗位领域,会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应具备如下三方面能力:

①会计核算能力,指的是熟悉并掌握会计信息生成系统,运用财务信息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评价;②数据分析能力,指的是掌握一定的.数据分析方法,运用Excel、数据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分析及呈现;③辅助决策能力,指的是能够依据相应的数据分析结果,为公司日常财务等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篇6:浅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论文

浅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论文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实践能力

摘要: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本文根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目前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指出高校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不足,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一、引言

管理信息系统(MIS)专业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20世纪70年代初有了第一批MIS博士。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清华大学试办MIS专业,1990年复旦大学首次设立MIS专业硕士点。由于各个院校的具体情况不同,MIS专业被命名为“经济信息管理”、“信息管理”、“图书情报管理”、“林业信息管理”等等,分别从属于管理学院、商学院、计算机学院或信息学院,有的偏理工,有的偏管理[1]。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以下简称《专业目录》),将科技信息、经济信息管理、信息学、管理信息系统和林业信息管理等5个MIS相关专业合并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

从学科特点来看,该学科是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交叉学科;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来看,各高校的侧重点均不同。理工科大学侧重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如清华大学;综合类大学侧重于情报学和信息学,如北京大学;财经类大学侧重于经济管理,如东北财经大学。尽管各高校的侧重点均不相同,但都属于管理学、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个学科课程的整合。目前,信管专业尚未形成统一的专业人才价值认同,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也没有统一化,这些在客观上造成了社会对信管专业毕业生认识的偏差。

二、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信管专业所培养的既非计算机软件人员,也不是管理人才,它不同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也有别于工商管理等管理专业。《专业目录》中将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既懂经济管理知识,具有管理思维,又掌握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能在国家各级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和进行信息管理的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

三、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

目前多数学校的信管专业普遍存在着实践不足、专业特色不突出、人才走向与专业培养目标发生偏离的现状。经调查,信管专业的课程由不同学科中的课程组成,学生普遍反映课程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学习内容方面,知识面广但课程深度不够,表现为什么课程都学,而结果是什么课程都没有学会;二是就业竞争力方面,学生无一技之长,专业特色不明显,表现为经济理论与管理能力上不如经济管理与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计算机实力上不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信管专业学生普遍认为就业方向介于“计算机应用”和“经济管理”之间,就业前景不明朗,就业满意率不高。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具体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

各高校课程体系多是专业知识“拼盘式”的简单累加.缺乏系统性和关联性。大多数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很困惑,不清楚信管专业的特点和优势在哪里。在四年的学习中学生大多没有掌握一技之长,学生普遍觉得自己的竞争力不够强,未能在某一领域做到精通,在市场竞争中无法凸显自己的特点,其结果为毕业的时候找工作困难,就业率低。

2.课程设置不合理

以信息技术应用为导向的高校是在原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经济学、管理学课程,以管理为导向的高校是在原来工商管理专业的基础上增加数据库、程序设计语言、系统分析设计等计算机课程,管理类的课程与信息技术的课程没有很好的融合,所以导致从管理专业的角度看,学生的管理知识基础不扎实:从计算机专业的角度看,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欠缺。[3]

3.教师队伍不合理

信管专业的老师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专业不对口。担任信息技术模块课程的老师大多来自计算机专业,担任管理知识模块课程的老师大多来自于经济管理专业,多数教师缺乏的是讲授多学科知识融合的能力。[4]

4.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不完善

各高校信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多数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内容仅针对本课程,没有做到课程体系之间的相互衔接。各高校所开设的实验大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没有开设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结果学生往往是什么都会一点,但又不能在综合实践中灵活应用.其根本原因在于各高校没有明确的实践训练培养目标,缺乏完善的培训体系,实践训练缺乏系统性,达不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另外,许多高校信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都是根据相近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内容作一定修改和扩展而成,很少根据信管专业的特点制定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计划。

四、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如何培养信管专业的学生,使之能学有所长,是学术界应该引以重视的问题。为此,本人特提出以下思考。

1.创建信管专业区别于其它专业的特色[5]

普通高校信管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要参照教育部信管专业目录的要求,根据自身的办学层次、办学特色,确立信息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专业人才应具有的知识体系、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使得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目标明确。信管专业所培养的复合型人才的特色和优势在于,既具有计算机专业人才所缺少的管理素质,又具有管理人才所缺少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社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人才。

2.注重学科知识之间的融合

信管专业的建设不能由管理和计算机专业知识简单拼凑,应以经济管理为基础,以信息学科体系为支撑,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来构建,把管理类的课程与信息技术类的课程很好的融合在一起[6]。另外,各高校可以考虑把四年制的信管专业改为五年制,这样在课程设置上就更加全面,学生的实践课程就会更多些,更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3.建设和优化师资队伍

由于信管专业是涉及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等多学科融合的专业,因此,专业教师既要具备较扎实的管理理论基础,又要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目前复合型师资人才缺乏的情况下,建设优化信管专业师资队伍应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各高校可从IT业界聘请高级项目经理和系统分析师兼职上课,建立相对稳定的兼职队伍;其次,要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为教师创造到企业界进行信息管理实践的机会,加强同国内外信息管理教育同行的交流,通过吸收信息研究新成果来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科研、教学水平,努力使自己成为“双师型”的复合型人才;最后,各高校在招聘新教师时应注意适当引进一些已经在社会上从事过相关专业工作,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专业人才,不要老是招聘应届毕业生。[5]

4.完善信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首先,要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强化模拟实验,确保实验课程与教学配套,并且加大实验课的比例;其次是专业综合实践技能训练,它以课程设计的形式体现,将相关课程实践串联起来.实现课程知识点和技能的集成应用,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实践技能,如管理信息系统案例开发实践;最后,在教学中需要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让学生参与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结束语

我国信管专业的发展历史不长,信管专业建设还不成熟,各高校的信管专业都处于探索中。因此,普通高校信管专业发展的关键是抓住自身的特点,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找到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具有信管专业特色的信息化人才。

参考文献:

[1]何永刚,黄丽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研究综述[J].情报杂志,(08).

[2]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董焱.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初探[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04).

[4]赵苑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科技经济市场,(06).

[5]陈延寿.关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情报杂志,(08).

[6]李东亚.关于信息管理专业教育的若干思考[J].图书与情报,2003(02).

篇7: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定位的思考论文

1998年,教育部整合了分属于不同学科领域的经济信息管理、科技信息学、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学、林业信息管理等5个专业,设立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该专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不同的发展方向和流派,出现了各式各样、各具特色的信管专业。在这些已开设的专业中,有偏重于计算机方面的,有偏重信息情报的,还有偏重经济信息管理的,所开设的课程也多种多样。那么,信息专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其专业到底应该如何定位?本文尝试从以下4个方面对其进行探讨。

1 专业性质与培养目标

一般认为,信管专业是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学科,涉及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行为科学、运筹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内容。同时,该专业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服务能力。在课程设置上,还需要注意课程的更新问题,这些都使得该专业有很多有别于其他专业的特点。

在教育部1998年的专业目录中,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这样确定的:“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WWW.133229.Com”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信管专业是一个边缘性学科,且是多学科交叉的,强调实践性和动手能力。那么,其实践性和动手能力又体现在何处呢?所从事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方面的工作是其全部还是部分?是组织领导还是具体实施?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思考。

2 从理论与学科角度看

信管专业的基本理论是什么?其学科基础又是什么呢?如果说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信息的话,那么,信息的概念又如何界定呢?同时,信息这一过于抽象化的概念又如何在具体的环境条件下体现呢?信管专业是由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两部分组成的,目前,对信息管理的理论的研究比较多,但也很乱,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

信管专业是计算机专业吗?显然不是。信管专业是管理学科吗?至少不全是。所以,我们说信管专业是学科交叉的产物。那么,交叉点在哪儿呢?假定是计算机与管理的交叉,那么,是把计算机作为工具,用于管理领域,还是用计算机来实现管理?是偏重计算机,还是偏重管理,还是不偏不倚,走中间路线?反映在教学上,就是什么都开,什么都学,最后什么也不知道。

如果把信息科学作为信管专业的学科基础,那么,信管专业是侧重于哪一方面呢?是信息生成、信息加工处理、噪声控制、信息展示还是全部?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作为信管专业的专业概论课,有开“信息管理基础”或是“信息管理概论”的,也有开“信息资源管理”的,我们又需要研究信息管理与信息资源管理的区别与联系了。

笔者认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学科,其核心是多学科的融合。我们应该坚定地走融合之路,把这些理论或是学科基础真正地融合在一起。这样,这个专业才会发展壮大,才会逐步形成自己所特有的理论。

3 从行业及岗位角度看

按教育部设定的培养目标,信管专业是适合于全行业的。至于岗位,“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工作。这也就是说,本专业可以做系统分析工作,系统设计工作,系统实施管理或者评价、评估等工作。那么,系统分析工作、系统设计工作是不是就是我们所说的系统分析员、系统设计员或者程序员呢?

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即该专业的人在一个组织或者单位中的角色,是系统开发,还是系统使用。如果是系统开发,目前自行开发系统的组织已经很少了,多数通过专门的软件公司来开发,这时,信管专业的角色应该是开发公司与本组织之间的中间人。况且,不论是在软件公司里做开发,还是在本单位做开发,与软件专业的、计算机专业的人相比,信管专业的人是没有优势的。基于此,信管专业更多的是系统的使用。准确地说,信管专业在组织中的角色应该是信息分析与处理(也可称为数据

分析与处理)。

总之,作为系统的使用者,信管专业所应承担的是现有系统的管理、使用以及数据的整理、分析和挖掘,新系统需求的提出等工作,是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参与者,而不是主导者。

我们认为,就岗位而言,信管专业应该是“一文一武”的。“一文”指的是信息管理,主要是现有信息资料的整理、分析等;“一武”指的是系统的使用者和系统开发的中间人。

4 从技术角度看

信管专业有什么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需要什么样的技术?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还是什么?如果单从信管专业的课程来看,上述这些都是信管专业的技术。但不论在授课过程中还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疑问,这与计算机专业有区别吗?

我们认为,信管专业主要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对于组织而言,这更多地是对现有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加工,而对于一个计算机系统来说,它更多地应该是对数据的操作。具体说,就是对数据的规范化处理,即数据预处理、索引的建立,然后按一定的格式存储起来,这是初级技术也是信管专业的'基本技术,信管专业高级一点的技术应该是对数据处理后的分析、规律的探寻甚至是模型的建立。至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信管专业与计算机相关,但更着重于对数据的处理,而不是整个系统的完整的开发。

如果从手工和计算机操作两个不同的角度来看信息处理,也许可以把问题看得更清楚一点。

手工过程:信息搜集→整理(预处理)→加工处理(建索引)→保存(建目录等)→使用。

计算机处理过程:数据输入(导入)→加工处理(格式的统一,包括建索引、排序)→存储→查询检索。

如果从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来看,其过程是: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系统开发→系统实施。信管专业在这其中应该做的是:需求分析中向开发单位提供本组织最基本的需求,并在此过程中与之反复交流和沟通,以确定需求。总体设计中能够起到辅助作用,详细设计中应侧重于数据库及数据问题,开发过程积极参与,系统实施中验收通过。上述是从一个组织的系统开发过程来看的。需要强调的是,不是说信管专业的学生不能学习计算机语言,不能去做系统开发,而是说,信管专业应主要侧重于数据处理,对其他的知识,可以了解,掌握基本的技能,但谈不上精通。

5 结 论

综上所述,不论是从专业性质与培养目标、理论及学科基础,还是从行业及岗位,以及技术等多个角度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都是一个多科学交叉的边缘性学科,信管专业本身应定位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实施和管理工作,做好组织内系统开发的参与者和中间人,并充分利用所掌握的数据处理方面的专业技能,做好数据(资料)的分析工作;更进一步,可以做一些数据模型的建立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1] 唐志豪,王衍,等. 财经类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15):112-114.

[2] 张广钦. 信息管理教程[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 蒋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12):118-121.

[4] 张劲松.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创新研究[j]. 情报杂志,2008,27(11):102-110.

篇8:浅析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定位的思考的论文

浅析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定位的思考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培养目标 专业定位

[论文摘要]本文分别从专业性质与培养目标、信息管理理论与学科基础、行业与岗位以及技术等角度,探讨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定位。指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应该定位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实施与管理,应该是组织中系统开发的参与者和中间人,更主要的,应做好数据(资料)的分析工作。

1998年,教育部整合了分属于不同学科领域的经济信息管理、科技信息学、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学、林业信息管理等5个专业,设立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该专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形成了不同的发展方向和流派,出现了各式各样、各具特色的信管专业。在这些已开设的专业中,有偏重于计算机方面的,有偏重信息情报的,还有偏重经济信息管理的,所开设的课程也多种多样。那么,信息专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其专业到底应该如何定位?本文尝试从以下4个方面对其进行探讨。

1专业性质与培养目标

一般认为,信管专业是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学科,涉及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行为科学、运筹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内容。同时,该专业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服务能力。在课程设置上,还需要注意课程的更新问题,这些都使得该专业有很多有别于其他专业的特点。

在教育部1998年的专业目录中,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这样确定的:“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出,信管专业是一个边缘性学科,且是多学科交叉的,强调实践性和动手能力。那么,其实践性和动手能力又体现在何处呢?所从事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方面的工作是其全部还是部分?是组织领导还是具体实施?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思考。

2从理论与学科角度看

信管专业的基本理论是什么?其学科基础又是什么呢?如果说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信息的话,那么,信息的概念又如何界定呢?同时,信息这一过于抽象化的概念又如何在具体的环境条件下体现呢?信管专业是由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两部分组成的,目前,对信息管理的理论的研究比较多,但也很乱,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

信管专业是计算机专业吗?显然不是。信管专业是管理学科吗?至少不全是。所以,我们说信管专业是学科交叉的产物。那么,交叉点在哪儿呢?假定是计算机与管理的交叉,那么,是把计算机作为工具,用于管理领域,还是用计算机来实现管理?是偏重计算机,还是偏重管理,还是不偏不倚,走中间路线?反映在教学上,就是什么都开,什么都学,最后什么也不知道。

如果把信息科学作为信管专业的学科基础,那么,信管专业是侧重于哪一方面呢?是信息生成、信息加工处理、噪声控制、信息展示还是全部?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作为信管专业的专业概论课,有开“信息管理基础”或是“信息管理概论”的,也有开“信息资源管理”的,我们又需要研究信息管理与信息资源管理的区别与联系了。

笔者认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学科,其核心是多学科的'融合。我们应该坚定地走融合之路,把这些理论或是学科基础真正地融合在一起。这样,这个专业才会发展壮大,才会逐步形成自己所特有的理论。

3从行业及岗位角度看

按教育部设定的培养目标,信管专业是适合于全行业的。至于岗位,“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工作。这也就是说,本专业可以做系统分析工作,系统设计工作,系统实施管理或者评价、评估等工作。那么,系统分析工作、系统设计工作是不是就是我们所说的系统分析员、系统设计员或者程序员呢?

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即该专业的人在一个组织或者单位中的角色,是系统开发,还是系统使用。如果是系统开发,目前自行开发系统的组织已经很少了,多数通过专门的软件公司来开发,这时,信管专业的角色应该是开发公司与本组织之间的中间人。况且,不论是在软件公司里做开发,还是在本单位做开发,与软件专业的、计算机专业的人相比,信管专业的人是没有优势的。基于此,信管专业更多的是系统的使用。准确地说,信管专业在组织中的角色应该是信息分析与处理(也可称为数据分析与处理)。

总之,作为系统的使用者,信管专业所应承担的是现有系统的管理、使用以及数据的整理、分析和挖掘,新系统需求的提出等工作,是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参与者,而不是主导者。

我们认为,就岗位而言,信管专业应该是“一文一武”的。“一文”指的是信息管理,主要是现有信息资料的整理、分析等;“一武”指的是系统的使用者和系统开发的中间人。

4从技术角度看

信管专业有什么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需要什么样的技术?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还是什么?如果单从信管专业的课程来看,上述这些都是信管专业的技术。但不论在授课过程中还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疑问,这与计算机专业有区别吗?

我们认为,信管专业主要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对于组织而言,这更多地是对现有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加工,而对于一个计算机系统来说,它更多地应该是对数据的操作。具体说,就是对数据的规范化处理,即数据预处理、索引的建立,然后按一定的格式存储起来,这是初级技术也是信管专业的基本技术,信管专业高级一点的技术应该是对数据处理后的分析、规律的探寻甚至是模型的建立。至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信管专业与计算机相关,但更着重于对数据的处理,而不是整个系统的完整的开发。

如果从手工和计算机操作两个不同的角度来看信息处理,也许可以把问题看得更清楚一点。

手工过程:信息搜集→整理(预处理)→加工处理(建索引)→保存(建目录等)→使用。

计算机处理过程:数据输入(导入)→加工处理(格式的统一,包括建索引、排序)→存储→查询检索。

如果从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来看,其过程是: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系统开发→系统实施。信管专业在这其中应该做的是:需求分析中向开发单位提供本组织最基本的需求,并在此过程中与之反复交流和沟通,以确定需求。总体设计中能够起到辅助作用,详细设计中应侧重于数据库及数据问题,开发过程积极参与,系统实施中验收通过。上述是从一个组织的系统开发过程来看的。需要强调的是,不是说信管专业的学生不能学习计算机语言,不能去做系统开发,而是说,信管专业应主要侧重于数据处理,对其他的知识,可以了解,掌握基本的技能,但谈不上精通。

5结论

综上所述,不论是从专业性质与培养目标、理论及学科基础,还是从行业及岗位,以及技术等多个角度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都是一个多科学交叉的边缘性学科,信管专业本身应定位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实施和管理工作,做好组织内系统开发的参与者和中间人,并充分利用所掌握的数据处理方面的专业技能,做好数据(资料)的分析工作;更进一步,可以做一些数据模型的建立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1]唐志豪,王衍,等.财经类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15):112-114.

[2]张广钦.信息管理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蒋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12):118-121.

[4]张劲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创新研究[j].情报杂志,2008,27(11):102-110.

篇9:大数据时代下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论文

摘要:

大数据时代下信息技术发展异常迅猛,发展至今在社会各领域获得了广泛的普及,极大便利了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但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相应的困扰,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网络安全问题。因此,如何在大数据时代下解决好网络安全问题,保护好人们的隐私数据不被泄露成为众多相关学者与相关研究人员重点关注、研究的一个问题。而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深入分析其背后成因,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策略予以应对。文章从大数据的内涵分析着手,探讨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篇10:大数据时代下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论文

目前,世界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提高大数据的安全性,从而更好地发挥大数据的应用价值,这些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安全问题始终存在,甚至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正确认识大数据及其特征。

1大数据的内涵

大数据就是一种获取规模、存储规模、管理规模以及分析规模等,此类规模均远远超出传统数据库软件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大数据具有十分显著的特征:

(1)数据规模极其庞大,并且与日俱增。

(2)数据的类型多种多样,较为常见的有视频、音频、图片、文本等。

(3)数据等流传速度非常快。

(4)数据等价值密度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