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学校章程建设的思考

xiaoyuer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xiaoyuer”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深入推进学校章程建设的思考(共11篇),欢迎参阅。

篇1:深入推进学校章程建设的思考

深入推进学校章程建设的思考

作者:陈立鹏

中小学校长 06期

一、深刻认识学校章程建设的意义和紧迫性

第一,要认识到加强学校章程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现中小学依法按章程自主办学,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必然要求。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法治国家。依法治国包括社会主义事业的各个方面、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依法治理。因此,加强学校章程建设,推进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的题中之意,是教育领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必然要求。

第二,加强学校章程建设,是国家教育法律法规的明确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提出,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有“组织机构章程”,学校“按照章程自主管理”、“依法接受监督”、依章管理。教育部印发的《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更是对学校制定章程的目的、意义、原则、程序及有关要求等进行了全面规定。明确指出,学校要牢固树立依法办事、尊重章程的理念;要提高学校章程及制度建设质量,健全学校依法办学自主管理的制度体系;到20,全面形成“一校一章程”的格局。可见,加强学校章程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校、依章管理,是国家教育法律法规的明确要求,是当前广大中小学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第三,从当前学校章程建设情况来看,急需全面、深入推进学校章程建设。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提出学校要制定章程,到年已整整。20年来,我国学校章程建设不管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层面的推动,都有了较大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形成了一批有重要影响的著作和论文,产生了大量学校章程建设的典型经验。不少地方如北京市、浙江省杭州市、湖南省湘潭市等,在推进学校章程建设过程中,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规范了政府和学校的行为,加强和完善了学校内部治理,推动了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提升了学校办学和管理水平。一些学校在章程建设过程中,实现了向特色学校、品牌学校的发展,还有一些学校由薄弱学校变成了优质学校。但必须指出,从总体上看我国学校章程建设工作,尤其是中小学学校章程建设工作,仍没有全面展开,离法律的要求和现实的需要仍有较大差距。当前仍有一部分地区和学校没有认识到学校章程建设的重要意义,或是消极对待学校章程制定工作,仅当做一项工作任务被动完成、草率完事;或是还不知道学校章程是怎么回事,没有启动学校章程制定工作;或是章程制定时满腔热情,章程制定出来后,束之高阁,不关注章程的实施效果,仅是解决了有无问题,等等。因此,必须深刻认识学校章程建设的意义和紧迫性,高度重视学校章程建设工作,以学校章程的制定、实施为契机,全面推动学校办学与管理水平的提升,全面提升学校品质。

二、科学理解学校章程建设的内涵

学校章程是指为保证学校正常运行,主要就办学宗旨、内部管理体制及财务活动等重大的、基本的问题,做出全面规范而形成的自律性基本文件。它是学校办学与管理的“基本法”或叫“小宪法”,是学校成为法人组织的必备条件,同时也是政府、社会及学校自身依法治校的重要依据。全面理解学校章程的内涵,是加强学校章程建设工作的基础,是学校章程建设的关键一环。在此基础上,还应科学理解学校章程建设的内涵。

关于学校章程建设的内涵,简单讲,它包括学校章程的制定、实施、实施监督等方面;而不能仅理解成学校章程的制定,或学校章程的实施。它是包括制定、实施及实施监督、评价等方面的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加强学校章程建设,必须同等重视学校章程的制定、实施及实施监督等环节。在制定时,就要考虑章程的实施问题,考虑它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在实施阶段,要根据新的情况、新的问题,适时进行章程的修改完善。同时,为保证章程的有效实施,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自身要加强学校章程实施的监督,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要指定或设置专门机构,加强学校章程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从某种意义上说,制定好学校章程很关键。因为制定是实施的基础和前提,章程制定的质量直接影响章程实施的效果。但加强学校章程的实施和实施监督更为重要,因为制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施好章程,发挥章程在学校办学与管理中应有的统领、指导和规范作用。总之,我们要科学认识学校章程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必须充分发挥它们的整体功能,从系统的角度、整体的角度全面加强学校章程建设。

三、牢牢把握学校章程建设的目标和重点

学校章程建设的目标,简单讲,就是要通过学校章程建设,形成在政府宏观管理下,学校面向社会依法按章程自主办学的良性运行机制,实现学校的科学健康发展,使学校按教育规律办学、按管理规律治校。具体来讲,从外部环境看,学校章程建设,是为了推动政府职能改革,简政放权,加强对学校的宏观管理和监督,减少直接和微观管理,真正实现学校“按照章程自主管理”,依法接受政府和社会的监督;减少政府一些部门、社会对学校监督、管理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减少政府、社会对学校的“非法”干预和不当干预。从内部治理看,学校章程建设,是为了理顺学校内部各种关系,特别是各主体之间的权责关系,提高学校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推动学校按教育规律和管理规律办学与管理,推动现代学校制度的发展,避免学校工作的`随意性、人治化、官僚化,实现学校管理的制度文明。按章程办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形成学校在政府宏观管理下,面向社会依法按章程自主办学的局面,形成学校自主发展、自主管理、自我约束的良性运行机制。

学校章程建设的重点工作,当前尤其要突出制定环节。在学校章程制定阶段,一是章程内容要全面,要对学校重大的基本的问题进行规范,重大问题不能有遗漏,如民族团结教育问题、法制教育问题等。二是章程要重点突出,要将学校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包括学校的治理结构和权力运行规则、教育教学管理、财务管理、公共安全教育与管理等重要工作的管理,作为章程中的重要问题予以专门规定。三是章程要体现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要求,尊重学校各利益相关主体如教师、学生、家长、校友、社区人士等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科学划分各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充分体现民主管理、科学管理、开放管理、法治管理的特点。四是章程要彰显学校的个性和特色,应将学校长期以来形成的办学特色和优良传统,好的做法与经验,通过章程予以明确和凝练,避免学校章程“千校一面”。五是章程的制定要坚持民主、科学的程序,要广开言路,开门立法;避免“闭门造车”,杜绝一两个人花几天时间就完成了章程制定的做法。因此,章程制定过程中要广泛征集政府有关部门、学校教职工和学生、家长、社区、校友代表、社会贤达人士及相关方面专家的意见,群策群力,把章程制定工作做好。总之,在学校章程制定阶段,要牢牢把握学校章程的性质、特点和章程建设目标开展工作。在学校章程实施及监督环节,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校长、书记的职责更为重大。教育主管部门要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和章程意识,依法依章程实施对学校的监督和管理,依法依章程推动学校章程的贯彻落实。学校领导特别是校长和书记,对学校章程建设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学校章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在章程实施及实施监督阶段,校长和书记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严格按照章程指导和规范学校管理,严格按照章程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做章程的忠实践行者。

总之,学校章程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主管部门积极作为,加强指导和推动;需要学校主动作为,加强探索与实践;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的配合与支持,营造良好的学校章程建设环境。我们相信,随着依法治国、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不断推进,在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我国广大中小学章程建设工作将不断向纵深发展,学校在政府宏观管理下,面向社会依法按章程自主办学的局面必将形成。

作者介绍:陈立鹏,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综合研究室主任,教授。

篇2:推进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思考

推进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思考

推进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思考

加快推进小城镇进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小城镇建设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还是一个亟待探索实践的课题,她不同于县市级城市,也不同于中心镇。存在的困难及发展措施既有共性的、又有个性的,主要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加以推进:

一、 统一认识,明确目标

城镇化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结果,可说是没有农村的城镇化就没有全市的城镇化。城市发展的出路在于城乡一体化,而农村发展的出路在于城市化,两者的结合点就是发展小城镇。从现实来看,小城镇的发展,一是有助于发挥集聚功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城镇可凭借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的优势,使之成为二、三产业的首选之地,形成产业集聚,经济总量扩张。二是小城镇的发展可以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农民增收。产业集聚的直接效果是吸收劳动力,增加城镇人气,形成人口集聚。而人口的大量集聚,又会产生新的需求、带动房地产业、服务业、文化娱乐业等的连锁发展,既拉动消费,又增加群众收入。三是小城镇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人口素质。大量农民进城镇定居,逐步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使其缩短与现代文明的距离,自身的素质渐移默化得到提高。从我市的情况看,一般建制镇的城镇化进程已明显地之后于工业化。目前,我市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发现优势,趋利避害,挖掘潜力,找准符合各镇实际的发展路子和工作重点,牵住城镇建设这一城镇化进程的牛鼻子,适当超前投入,加快建设,使城镇化进程与经济社会发展齐头并进。

二、 因地制宜、精心规划

目前,在规划上主要存在着规划编制过短或过大、新建区链接难、产业布局随意性等一些问题,为此,我们要着重注意以下问题:

(一)、规划要注意科学性。确定合理的城镇中远期发展规模,既是规划的重点,又是规划的难点。通常情况下有二难,一是人口规模预测难,二是用地规模难确定。这“二难”往往是城镇规划会审时的焦点问题。规划期限15-20年,远期人口规模不能以城镇化目标率简单计算,而应从城镇经济规模,承载能力,集聚力、辐射力等方面综合分析,科学测算。区位优势明显、发展前景乐观、经济发展强劲的.建制镇,生产要素集聚能力明显、发展前景乐观、经发展强劲的建制镇,生产要素集聚能力就强,人口规模预测不能囿于现有全镇户籍人口,否则15-20年后,今天的规划就不尽科学。比如,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涌向沿海发达地区同样会持续,将来势必有一部分外来人口在城镇安家,即使不安家,暂住外来人口事实上也成为城镇承载负荷,其相关功能自然必须跟上。因此外来人口也是城镇预测人口的一个重要因素。建制镇用地规模,现在是按人均用地来上限控制。但事实上这一规定有其不科学性,如有的镇工业园区定位在城镇旁,成为城镇的一部分,势必会占去人均用地。因引用地规模不能一味按人均用地指标去控制,只能作为基本原则,不同城镇应区别对待。建制镇在确定规划盘子大小时,一定要建立在充分的调查研究、科学的测算之上。

(二)、规划要注意完整性。城镇规划越是完整就越有操作性。精品规划才有精品城镇。不完整的规划就可能成为一种形式,不会也不可能成为现代城镇建设的依据。规划的完整性体现在规划本身的系统性和规划制定的程序性。一是规划的系统性:根据《浙江省村镇建设管理条例》规定,建制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总体规划是总纲,它从宏观上确定城镇发展战略,落实总体规划的发展战略,具体指导城镇建设还要有近期建设规划和各项专业规划。如新区五年建设规划以及道路交通、给水、排水、排污、三线(电力、电讯、广播电视)、绿地系统等专业规划。各区块的建设必须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合理确定土地使用性质、开发强度、以及合理安排配套设施。凸现城镇形象和特色的重要部位应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有条件的镇还可以编制镇域规划,从镇域甚至区域范围来考虑增强城镇集聚和辐射功能。一般建制镇的规划不可以因陋就简人为降级,因为城镇不论大小,规划对建设的指导作用是一样的。二是规划制定的程序性,在推进民主和法治的进程中,政府城镇规划必须严格做到法定程序,如果规划的法定程序不到位,在建设和管理中就难以做到依法行政。城镇规划经会审通过,镇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同意后,再报市(县)人民政府审批,市(县)人民政府批准的规划才有合法性。有了合法性才有刚性、权威性。

(三)、规划要注意特色性。特色的营造要从宽角度,深层次去发掘。即从城镇产业、历史、文化、人文自然景观上去发现自己的特色。(1)经济特色。经济特色不能停留在农业、工业、商贸的划分上,可从产业中的闪光点、有知名度的行业上去体现。(2)历史文化特色。历史文化特色阿不能因为城镇历史不悠久,历史上没出过什么知名人士和发生过有影响的事件,就觉得没有文章可做。其实每一个镇都有一定的风俗风情和延续的历史文化。只要筛选好、操作好、营造好就是一种特色。(3)建筑风格。建筑特色是城镇形象最普遍的展现,营造建筑特色要体现城镇的地理区位、乡土风情、人文风格,并与山水风景相协调。建筑风格既不能盲目照办照抄,变成“万国城”或“千城一面”,又要在把握主体风格的前提下,运用现代先进设计标准和设计技术,体现建筑的不同个性,使建筑活泼,协调而不死板杂乱。

三、             经营城镇,加快建设

(一)、加大投入,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城镇建设应当超前投入、超前建设的重点是市政基础设施,要根据近期建设规划,坚持基础先行原则。道路、管网等主要基础设施最好提前几年建设到位,这样做至少有三条好处:一是能够促进规划蓝图的实现。道路网络是城镇的骨架,从议定意义上来说,道路建设的到位等于规划实施成功了一半;二是有利于群众和开发商对城镇规划的直观认知,联想发展前景。道路框架提前形成是对规划的最有力的宣传。三是有利于提高级差地租,促进土地增值。道路建设一旦到位,其两旁的土地就会增值,提高收益。在建设过程中,道路等级不能盲目追求宽大平直,要按照道路的性质以及人流、车流的密度确定不同的宽度和功能划分。主街道路幅议定要达到一定宽度,做到机非隔离(考虑交通工具的多样性),设置人行道(需盲人道,无障碍通道),为减少二次建设投入,在道路建设过程中,应将给排水、下埋管线、消防栓、绿化同步跟进。

(二)、完善和提升配套功能。要吸引和承载大批人群进城镇,不仅要有好的市政设施,更要有完善的配套功能。农民之所以要向城镇靠拢,最根本的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享受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教育环境、医疗保健环境、交通通讯环境、文化娱乐环境,跳出脏乱差。如果城镇的环境比村里好不了多少,对农民就没有吸引力。为此,城镇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打造优良的人居环境,着力提升配套功能。一是形成水清、灯明、路洁、地绿的静态环境。从我市一帮建制镇的情况来看,城镇绿化相对比较忽视,其实绿化是美化的重要方面,在塑造人居环境和城镇形象中,绿化与道路等基础设施一样重要。工作中要遵循植皮的地带性,选择乡土乔灌木,并少量引进外地树种和花草,达到投入少、见效快的效果。二是提升教育、文化、卫生、治安等动态环境。如城镇中带“中心”字号的如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文化中心、联防中队等设施和机构,要按社会事业建设发展规划,做大做强,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心。三是营造城镇特有环境。某些城外无城中有的设施要适量建设,有条件的镇要根据可能集中财力予以建设,如公园、广场、影剧院等综合性、群众性、大众性的文化娱乐场所,对城镇功能配套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理顺投融资机制。一般建制镇由于财政收入少,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一般都采取财政直接投资方式。由此产生两对矛盾:财政可用资金少与基础设施建设量大的矛盾,想超前作出投入与财政融资难的矛盾。这两对矛盾始终制约着城镇基础设施的超前建设,“量入为出”适应不了新的发展形势。为此,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开发,呼唤一个符合市场主体的单位,使政府行为通过市场化运作。比如可由镇政府前头有关企业组建城镇建设投资开发公司,由公司融资和投资经因城镇,形成“投资――收益――再投资――再收益”的良性循环。一切适宜于社会经营的配套设施,如幼儿园、文化娱乐、宾馆、饭店等配套设施,由政府前置条件,均可由企业和个人投资建设和经营。这样,一方面减轻了政府的投资压力,又能更好地得到这些设施周围土地资产增值的收益。

(四)、提高商业用地的开发的效益。一般建制镇由于知名度不高,人气和商业氛围不浓,商业用的不像城市和中心镇那样烫手。因此,提高商业用地开发的效益可在以下几方面作些尝试:一使加大城镇规划的宣传。如设置大型规划效果图广告,置于主要道路旁,让群众和开发商一幕了然看到你镇几年后的样子,从而驱动群众购房置业欲望和开发商的开发动机。二是做到先基础设施配套(大配套),后出让土地,增加开发土地的级差地租,提高开发收益。三是根据供求状况控制供地规模新供土地待完工和即将完工房售道85%左右时推出,预防房价下降带来连环影响,价值下滑――买房人减少(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开发商亏本,下步开发就很难出让好地价。

(五)、灵活运用多种开发方式。灵活的开发方式是一般建制镇加快建设和人口集聚的有效手段。如果将商业、居住用地完全限于工矿四出让一种形式,开发建设局面就会被僵化。一般建制镇多数处于开始的初级阶段,房地产市场相应处于培育期,主要街道两旁、商业中心周围地段,商业和住宅用地理应采取公开出让方式。但当基准地价高于市场需求价时,就会产生无路可走的尴尬。出路在于:一是鼓励老城区农居户联户翻建,按规划重建,仍保留新建房集体所有土地性质,打破因拆迁成本高而无人开发的局面,促进老城区逐步得到改造。镇制度对老城区的基础设施改造,不能唯利益,急需改造的设施应当净投入,二是在城镇区域规划农户住宅区,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分期建设。由城投公司收回土地整理成本费(个人建房土地指标来源于宅基地整理)、城建配套费和土地政策处理成本费等费用。以此大量吸收想进城而不想购置商品房的农民到城镇落户。

(六)、抓好建成区以外的开发。一是抓好土地开发文章,做好造地、土地整理、宅基地整理三大块工作,既从中实现开发效益,又为城镇建设补充建设用地指标。二是区位优势明显,山水风景秀丽的建制镇,可为大中城市配套建设乡间别墅,使之成为大城市居民的第二处居住地。

四、 加强管理,完善机制

(一)    加强规划和环卫管理。规划的实施管理是城镇管理最难重要的工作,一放松就会出现问题,一出问题就会造成损失,一心软就会带来后患。要时时注意城镇规划区内的动态,发现动土、翻建、立杆拉线、埋管挖沟、搭棚搭架(塔)、铺路筑桥、破墙开窗(门)等情况,都应到场检查审核,对照规划该阻止的阻止,该纠正的纠正,该停工的停工,该拆除的尽快拆除。建制镇在规划管理中的一些薄弱甚至放纵的几方面必须得到转变,主要是“管线”(电力线、广播电视线、电话线、无线信号站线、自来水管等)的架设、铺设要列入审批程序,方案审核同意后方可施工;2、新建防污、道路的标高要明确,并跟踪到位。3、主要道路、街道两旁建筑和重要标志性建筑,要树立美学观念,增加建筑立面审批,把握立面结构的美观和色彩的协调。环卫管理同样要提高三个方面:1、环卫设施的配套。垃圾箱、主要街道果壳箱、公厕等要提高档次,新建设的开发项目一定要把环卫设施同步规划建设到位,如果将垃圾箱、公厕等到房子出售后再去建,工作难度就会增加。2、市场化运作。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环卫费一定要理直气壮地收起来,道路保洁、垃圾运输,园林绿化管理等可先制定工作要求采取招标,以降低运行成本。3、重视垃圾填埋场的建设。随着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包括各村、各企业)的垃圾量越来越多。垃圾的去路已成头痛的问题,应从长计议,投资建设好垃圾填埋场。

(二)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尽管一般建制镇集聚的人口规模并不大,但目前毕竟已吸纳了一部分人到城镇工作和居住,根据形势分析,今后几年会更快。这些“外来户”如果因为户口问题而不能与“本地户”平等享受城镇设施,就会反过来影响人口集聚,也是对“外来户”的歧视。为什么要把出生地人为地成为人们自由发展的障碍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第十条指出:“为鼓励农民进入小城镇,从起,凡在县级市市区、县人民政府驻地镇及县以下小城镇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农民,均可根据本人意愿转为城镇户口,并在子女入学、参军、就业等方面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不得实行歧视政策。”而《浙江省人民政府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浙江城镇化若干政策的通知》中明确,按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制度近期先在县(市)政府驻地镇,中心镇和经批准的省市试点镇施行的规定,使一般建制镇按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无法实行。为此,一般建制镇目前要解决好“外来户”一个现实的困难,即子女入学问题,镇政府可以出台凡却确实在城镇居住和有私房的户,一律予以取消其子女入学的借读费。

(三)落实集镇失地农民保障。城镇要发展就要用土地,城镇(含工业园区)所在村的农民将会市区承包的土地(许多农民将不存在一分土地),如何处理好征地补偿政策,级影响当前发展环境和社会稳定,更关系农民长远的生活保障问题。目前,一般建制镇在征用土地的政策处理上不仅相同,赔偿政策各异,且有一个共同的问题是没有考虑失地农民今后的生活保障问题。征地之所以难,恐怕我们的政策处理缺少合理性。是否可以考虑将征地款的一部分用于农民的养老保险,低门槛进入,低标准享受。以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缓解征地难问题。

篇3: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通过学习新农村建设的资料文件,赴遵义地区参观考察,深入拟定的试点村调查研究和县级干部研讨班的系统学习,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一、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几个关系问题

(一)重大与具体的关系。温总理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绝不仅仅是为了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富裕,而是关系到实文章来源于本网网本资料权属本网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本网网更多资料现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从政治上、战略上、稳定上等方面充分说明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不仅仅是三农本身问题,是全国、全社会政权问题。新农村建设涉及经济、政治、社会事业、党建等诸多方面,但最具体、最迫切的任务是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最长久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生活质量。建设新农村同农民的关系最密切、利益最直接。所以,我们加快建设新农村,意义重大,同时又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直接、具体。

(二)长远与紧迫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提出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城乡互动、协同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长期历史任务,不能一蹴而就。胡锦涛指出,“从本世纪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要彻底改变广大农村落后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

当前,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机制体制尚未建立。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因此,建设新农村又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绝不能等待观望。包头市工业城市变化非常大,但农村、农业发展滞后,构建和谐社会,全民建设小康社会,务必要求主动抓紧推进新农村建设。

(三)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主体,是主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建设新农村必须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建设新农村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单依靠投资是不够的,必须激发广大农民的自主创业潜能,引导农民经过投工投劳等形式,辛勤劳动,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建设自己的`家园。

各级政府是主导。主要经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增加投入、典型示范、地区部门帮扶等形式,动员和组织农民建设新农村,但不能包办代替,更不能强迫命令。从以往经验和教训来看,完全靠政府包办可能会出问题。

(四)点与面的关系。当前,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重点是抓试点建设。根据基础条件、农民愿望等因素,选择新农村本文来源于本网网本资料权属本网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本网网更多资料建设试点。通过不断总结新农村建设的试点经验,推进面上工作。同时,在面上,涉及国家政策和关系农村方面的工作要整体推进。如,农业方面的“三补一免”、教育方面的“两免一补”、卫生方面的村镇卫生院建设、广播电视方面的“村村通”以及交通方面的道路建设等等。所以,加快建设新农村,要坚持试点起步、点面结合、整体推进。

(五)城市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过去,在不同历史时期,多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但是,这次提出有着很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是特别强调科学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全面小康进程;二是特别强调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动员全社会参与。

目前,我市农村依然处于落后状态,城市工业处于工业化的发展中期,已经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实力和能力。所以,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农村的任务,更是城市支持农村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一点在我市具有特别明显的特点和意义。我理解包头市推进新农村建设,主要应该是城市支持农村,共建农村美好家园。

二、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方式

(一)开展调查研究。温总理指出:新农村建设不缺认识、不缺口号、缺的是“实招”。“实招”从哪里来?需要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深入县、乡、村调查研究,了解农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形成初步意见,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目前,我局已经组织四个工作小组,分别深入到四个重点农业旗县区进行调研。

(二)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围绕包头市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研究提出包括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建设重点、建设时限、方法步骤、保障措施和工作机构等内容的具体实施方案,经研究同意后,认真组织实施。目前,我局按照市领导要求,正在研究核实全市新农村建设实施具体方案。

(三)抓紧编制试点规划。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组织力量对试点进行规划编制和审批。做到规划一次编制、项目分年建设、整体逐步完善。在编制试点村村庄规划的同时,兼固生产发展规划,同步推进人居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我理解试点规划重点是村庄规划,但应该生产规划,否则是不完整的。

(四)加快推进新农村试点建设。按照整体启动、试点起步的原则,抓紧研究制定试点选择、试点模式、试点规划、建设重点、部门帮扶、资金投入、思想发动等具体意见。市委、市政府拟定选择100个行政村(主村)进行试点,目前,我局正在开展选择试点等有关工作。初步想法:试点选择上,要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群众有着强烈愿望的村;试点模式上,推进建设示范村和整治村;建设内容上,重点是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等。

(五)建立有效工作机制。一是明确市、县两级的职责。市级负责指导、督促、协调等,县级重点负责组织实施。二是实行城区和农业旗县区的结对共建。一个城区和一个农业旗县区通过结对的形式,形成协同共建。三是市直有关部门、单位、企业等,对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进行帮扶。四是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实行目标管理。

三、关于发展生产和增加收入的问题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20个字,5个方面。涉及经济、政治、社会、党建等各方面,是一个有机整体。完整体系,必须全面把握,协调推进。但首要的任务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生产,这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其它方面都无从谈起。建设新农村绝不等于建新村。

(一)全力推进现代农业。一是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借鉴现代工业组织形式,推进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不断提高农业的产业化水平;借鉴工业融资方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农业多元化的投入格局;借鉴工业质量标准理念,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借鉴工业市场营销理念,通过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推进农产品营销。通过以上四个借鉴,加快谋划和推进现代农业。二是加快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扶持、引导农畜产品加工、流通龙头企业。对现有龙头企业,要加大扶持、服务力度;对在建的龙头企业,要搞好全方位服务,争取尽快投产达效;对拟建的龙头企业,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做好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大力发展各类合作经济组织。从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发展各级、各类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抓紧成立包头市肉羊、饲草和渔业等协会。关于草业协会,计划在下星期召开成立大会。三是加快发展乳、肉、薯、菜等主导产业基地建设。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实施奶牛和肉羊富民工程、种植业节本增效工程等。同时,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订单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和无公害农业等。四是加快农牧业科技进步。加紧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机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转变农牧业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效益。加快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重点是要组织实施主体培训,提高农牧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大力推进农牧业机械化,推行集约化生产、规范化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扩大农牧民增收渠道

在最近召开的市委九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全市农村牧区工作会议上,提出“十一五”时期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6,到达到1万元。今年确保5300元,力争5500元。实现这一目标,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一是生产增收。围绕乳、肉、薯、菜四大主导产业,重点发展奶牛、肉羊产业,实施种植业节本增效工程等。二是政策增收。认真落实农业方面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补贴,教育方面的“两免一补”以及医疗卫生、社保等相关政策。三是减负增收。工作重点是由减负监管转移到收益性和社会负担的监督上来,严格执行收费“公示制”、订报“限额制”和涉农案件“责任追究制”等。节约的也等于增收。四是转移增收。按照全市城镇化和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以转移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性培训为重点,会同有关部门和旗县区,抓住包头市“城中村”改造和煤化工等项目的建设机遇。协调和组织农牧民参与项目建设。引导具有一技之长的农牧民转入城市或城镇,从事二、三产业,实现就地转移。五是扶贫增收。通过实施各种扶贫项目,提高“造血”功能,促进农牧民增收。

篇4:学校章程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XX学校章程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全;一、指导思想;以国家宪法、法律法规为依据,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二、组织领导;(一)成立章程建设领导小组;组长:XX(校长,负责全面工作);副组长:XX(副校长,分管德育、安全工作);XX(副校长,分管教学工作);XX(工会主席,分管后勤工作);成员:XX(总务处负责人)、XX(政教处主任)、;(二)起草小组

XX学校章程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和《XX省教育厅中小学校章程建设工作方案》(XX教法〔〕20号文)文件精神,根据《XX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关于印发《XX县中小学校(幼儿园)章程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XX教科〔2015〕268号)的通知要求,为加快推进“一校一章程”工作,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更好地推进我校教育内涵发展、科学发展,提高学校治理的科学性、规范性,真正做到依法治校,特制定XX学校学校章程建设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宪法、法律法规为依据,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教育法》、《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健全科学决策、民主管理机制;落实师生主体地位,形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育人环境;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改革创新成功经验和制度成果,为推进学校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以及各项事务治理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二、组织领导

(一)成立章程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XX(校长,负责全面工作)

副组长:XX(副校长,分管德育、安全工作)

XX(副校长,分管教学工作)

XX(工会主席,分管后勤工作)

成 员:XX(总务处负责人)、XX(政教处主任)、XX??..

(二)起草小组

组 长:XX

副组长:XX

组 员:XX(总务处负责人)、XX(政教处主任)、XX(教师代表)、XX职工代表)、XX(家长代表)、XX(学生代表)

二、起草分工

(一)序言,总则(包括学校名称、办学地点、学校性质、学制、办学规模、隶属关系、官方网址等);(XX、XX)

(二)办学理念与学校文化(包括校风、校训、校歌、校微、校旗、校庆日、主要任务、发展定位、办学特色等);(XX、XX、XX)

(三)学校治理结构与运行机制;(XX、XX)

(四)教育教学管理;(XX、XX、XX)

(五)学生(含学生入学及学籍管理、日常管理工作制度规范、学生的权利与义务);(XX、XX)

(六)教职工(含教职工聘任或解聘、奖励或处分等权利与义务等);(XX)

(七)学校资产;(XX)

(八)学校与家庭、社会;(XX)

(九)附则(包括章程修改程序、审议、发布、解释权限等;(XX)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全面领导章程的制定与推动工作;听取章程起草办公室的汇报,提出意见建议;组织及推动各部门做好相关制度的协调梳理、修订编撰、报审发布等工作。

章程起草小组职责:负责章程起草工作实施方案的制定与实施、起草工作计划制订及推进、起草工作的组织、研究和撰写、修改等。按照工作

要求和各自分管的任务分工,组织开展校内专题培训及研讨,认真梳理各项部门规章制度,对照有关政策、法规,深入研究、分析学校特色与需求,广泛听取意见,完成章程的起草工作。筹备召开学校章程制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并汇报有关工作,组织开展学校章程修改、材料汇总及章程核准稿编印等工作。

三、工作原则

根据XX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关于印发《XX县中小学校(幼儿园)章程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XX教科[2015]343号)要求,制定学校(幼儿园)章程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合法性原则。权限法定,程序规范,于法有据,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规定,体现并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及教育规划纲要。

2.基础性原则。对学校(幼儿园)重大、基本问题做出全面、原则规定,纲举目张,统领学校(幼儿园)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对校内全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有普遍的约束力。

3.发展性原则。将校(园)情与发展愿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要求相结合,明确学校(幼儿园)发展定位,力求体现本学校(幼儿园)的.特点和文化,坚持适用、实效与前瞻,为学校(幼儿园)改革和发展留有空间。

4.人本性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体现核心价值引领,凝聚共同愿景,促进校、师、生三重价值的共同实现。

5.特色性原则。提炼学校文化精神,凸显学校文化品牌,提升现有学校文化,彰显本校的办学特色。

四、主要任务

制定章程的主要任务包括前期的学习调研、形成草案、征求意见、校内审定、主管部门核准等,其中确定章程内容、形成草案是章程制定的重点和核心,涉及学校建设的方方面面,包括学校的发展定位、战略布局、培养目标、办学特色、治理结构、机构体系、办学活动、对外交流、管理保障、落实师生主体地位和合法权、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等。

五、进度安排

(一)学习调研阶段(8―9月)

成立章程建设工作机构,召开章程建设工作启动会,开展宣传活动,营造氛围。组织教职工学习《中小学校(幼儿园)章程管理办法(试行)》,深入各级科组和职能部门实地调研,了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指导相关体制机制的修订与完善。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组织章程起草小组人员外出调研,学习相关学校章程建设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明确我校章程建设工作重点和难点,形成对本校章程编制工作的初步思考。

(二)调研论证及起草阶段(月―6月)

对照《全面依法治校实施纲要》的要求,全面启动章程建设工作。各有关部门按照任务分工和工作进度要求(见附件二),认真梳理近年来学校内部治理的改革成果以及与目前小学学校制度相匹配的制度体系,修订、完善各项工作规定、程序和机制,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科学发展的眼光,深入开展研讨、论证,明确章程各部分的内容,完成章程草案初稿。

(三)征求意见阶段(207月―10月)

通过网络调查、小型访谈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专家咨询小组、政府社区有关部门、行业组织、师生员工、离退休教师、民主党派人士、校友代表等的意见建议,尤其是涉及学校发展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管理体制机制,以及关乎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要充分听取意见,科学论证,形成共识。根据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完成修订工作,形成修订稿。并将章程草案提交教职工大会(或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同时,章程起草小组将章程起草情况与主要问题,在大会上做出说明。经过大会讨论通过后,起草小组审议并修正草案。

(四)提交审核阶段(年11月―3月)

征求意见结束后,将章程草案提交学校领导班子全体成员会议审定,形成审定稿。提交教职工大会(或教职工代表大会)表决。

(五)审定核准阶段(204月至7月)

将审定稿上报县教科局审核备案。

(六)发布实施阶段(年8月至11月)

经核准后的章程文本为正式文本,以学校名义向本校和社会公开并发布实施。

六、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章程建设意义重大,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各处部门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深刻理解和高度重视学校章程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和迫切性。要加强理论学习和专题研究,根据各自工作分工,认真开展调研,以高度的主人翁意识和使命感,扎实做好章程建设工作。

(二)严格程序,精心组织;(三)注重民主,集思广益;(四)彰显特色,科学规范;附件:XX学校章程建设工作任务分解及时间进度表;时间2015年7月10月工作内容宣传发动工作、学;2016年10月2016年10月中旬各部门收集整;XX学校2015年8月25日;

(二)严格程序,精心组织。严格遵照制定程序,确保重要内容和核心要件不遗漏不模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是负责章程制定项目的主要责任人,同时要明确本部门相关人员负责章程制定的具体工作。

(三)注重民主,集思广益。在章程建设的过程中,要发动师生员工广泛参与,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积极作用,保障各方表达和参与渠道的畅通,遇有冲突矛盾的细则条文要相互协商一致,达到集思广益、提高认识、达成共识的目的,使章程建设真正成为学校凝聚发展共识、形成发展合力的过程。

(四)彰显特色,科学规范。章程建设要充分体现我校办学特色,要力求做到科学规范,所有条文都要做到有依据、有出处,用语要准确、简洁,条文内容要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篇5:推进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思考

推进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思考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当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农业发展的热点之一。信息技术目前被广泛用在农业的各个领域,农业信息化已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是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增强信息意识,为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奠定思想基础

要进一步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必须卓有成效地开展信息知识宣传和教育,增强政府管理部门及农业生产经营者的信息意识,提高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以观念的更新,思想的解放,来推动农业信息化的建设。政府作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组织管理者,同时也是信息服务的重要提供者,其管理人员的信息意识对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起着重要作用。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提高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对信息的重要性、严肃性、风险性、时效性的认识;基层科技人员作为农业基层科技的主体,要加深对农业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正确认识,找准自身的位置,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农业企业和农户是信息服务的最终用户的接受主体,要加大信息的宣传力度,扩大宣传领域,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刺激农民利用农业信息的欲望、动机,并积极引导其投入到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之中,使他们不仅成为农业信息所带来利益的享受者,而且成为农业信息的生产者。

二、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业信息化建设奠定物质基础

农业信息化建设是高技术、高投入的社会公益性工程项目,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统筹规划下,严格资金管理和项目管理,使有限资金按需合理使用,真正发挥实效,避免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农业信息化建设又是一项新兴的`事业,政府要充分利用计划和市场的作用,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个人、集体、企业和外商多方投资,形成多元化投资渠道,共同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同时要尽快建立农业信息化引导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以扶持农业信息技术业和农业信息服务业的顺利健康发展。不断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尽快建成相对完整的县、乡、村三级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创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农业信息网站,建立和完善计算机局域网,加快信息网络软硬件设施的更新换代,加强各种农业适用数据库的研制与开发,加强并完善包括农业自然资源信息、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科技信息、农业实用技术及科研成果等数据信息在内的各种类型数据库。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现有涉农信息资源,继续拓展实用性的信息资源的整合。在不断完善现有的信息资源的同时,应着手研发构建高质量的实用性农业应用系统。

三、强化组织和引导,为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领导保证

政府部门特别是涉农部门要把推进农业信息化作为一项重要职能,把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作为一项重要职责,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四、加强专业队伍建设,为推进农业信息化提供人才保障

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三农”服务,人才是农业信息化建设中最重要的因素。要强化农业信息管理和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组织开展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的能力和自身的服务水平。可以通过培养培训一批、引进一批的方法,建立一支由政府部门信息管理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村信息员组成的信息服务队伍。以村组干部、农村经纪人、产业化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经营大户等为重点,通过培训考核和资格认证,建立农村信息员队伍,及时收集传播信息,发挥好政府与广大农户之间的信息“二传手”作用。有效解决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突破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制约瓶颈。“最后一公里”实际上是从乡镇到农民的信息传递问题,也是制约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的最大障碍。

五、正确地处理好“四个”关系,推进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

一是处理好农业信息体系建设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大局的关系。避免孤立地“就信息体系建设谈信息体系建设”。农业信息体系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体系之一。信息体系建设必须从本地的实际出发,与时俱进,抓住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信息的迫切需求,重点突破,带动全局。

二是处理好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的关系。注意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信息服务,必须尽快建立及时、准确、系统、权威的农业信息体系。因为仅仅依靠政府部门自身的力量,难以完全解决面向广大农民的信息服务问题。可以预见,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其信息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也越高。除政府部门外,各种农业专业协会、科研推广机构、中介组织以及各类信息咨询服务企业等也都成为直接的信息服务主体。政府从中扮演的角色是组织推动和监督管理者。因此,在加强政府部门自身信息体系建设的同时,要积极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鼓励和扶持各类有条件的协会、企业以及生产经营大户等社会力量开展直接面向广大农民的信息服务,推动信息服务的社会化。

三是处理好基础设施建设与资源开发及服务的关系,力戒“重建设轻服务”和“重硬件轻软件”的工作作风。必须调整建设思路,在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更要注重资源的开发,坚持边建设、边应用、边服务。以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资源开发和信息服务的发展,根

据信息服务需要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注重硬件与软件建设相结合。加大应用软件的开发力度,提高信息基础设施的科技含量和利用效率。

四是处理好现代信息网络与传统媒体的关系,注重信息服务的实效性。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覆盖全县的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网络,是新形势下开展信息服务的一个重要途径。但也必须看到、传统媒体有其独特的优势,覆盖面广、直观、传播速度也很快,加之目前农民中拥有计算机的比率还很低,电视、广播等常规传播渠道仍然是当前农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要搞好对农民的信息服务,必须充分利用好这些传播媒介,重点解决好广大农村的信息覆盖问题,使计算机网络和传统媒体在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中心优势互补。

篇6: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会计信息化的实现不仅是会计核算手段或财务管理、分析、决策手段的变革,而且还将对会计核算的方式方法、程序、内容产生重大影响,从而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结合我校实际,笔者就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谈几点体会和看法.

作 者:谢岗 张威虎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财务处,陕西,延安,716000 刊 名: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英文刊名:SUN YATSEN UNIVERSITY FORUM 年,卷(期): 24(4) 分类号:F235.99 关键词:会计   信息化   转变   思考  

篇7:浅谈推进价格诚信建设的思考

浅谈推进价格诚信建设的思考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的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的要求。其核心就是“以诚实守信为重”,建设诚信社会。价格是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一个重要领域,价格诚信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在价格、诚信方面存在许多发人深省的现象,市场上价格欺诈违法行为屡禁不止,失信的方法、手段层出不穷,某些产业出现整体性的诚信危机。建立健全价格诚信体系,既是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营造良好价格环境,保障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必然要求。     一、价格诚信缺失的种种表现     市场的运行需要统一、开放、竞争和有序,而有序是保证。有序就是要有一定的规则来维持市场的正常秩序,保证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这种规则既包括法律、法规,也包括正式、非正式的行业规范、国际惯例和商业诚信等。诚信是市场秩序的支柱,是市场繁荣的基石。在现实中,商家不讲信用的现象普遍存在,其中尤以缺失价格信用为最。缺失价格信用,就是在经营活动中搞价格欺诈。时下在市场运行中,价格缺失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主要表现有:     从生产到消费环节看,存在商品质量、计量失信;从追求市场经济和广告效应来看,使用欺骗性、误导性的语言、文字、图片、计量单位;从市场价格行为规范程度上看,存在商品销售与服务收费明码标价失信;从企业与企业、经营者与消费者经营过程中看,存在经济合同承诺失信;从一些行业职业道德上看,存在经营者见钱眼开,不讲信誉、不守信用、职业道德失信。等等。     二、价格信用缺失的主要原因     在目前,不讲诚信,像“病毒”一样侵蚀着社会健康的肌体,像“沙尘暴”一样吞噬着信用的“绿洲”,严重扰乱了市场公开、公正、公平有序的竞争秩序,使整个社会的信用状况和道德水准有所下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1、社会诚信意识淡薄,对诚信建设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     在思想认识上主要存在三种误区:     其一“赚钱论”,认为讲不讲诚信无关紧要,片面理解市场经济只讲赚钱,不问手段,奉行“赚钱是好汉,没钱玩不转”的信条。殊不知,“业无诚信不兴,市无诚信则乱”,失信必然损害市场,丧失市场。     其二“吃亏论”,认为诚信是一种理想化的美德,现实生活中,老老实实做生意的“诚信者”吃亏,靠坑蒙拐骗做买卖的“耍滑者”得利。     其三“环境论”,认为我想讲诚信,但别人不讲,我也只好不讲了,把不讲诚信的行为,归结于社会环境所造成的。     2、企业内部价格信用缺乏管理制度,价格信用信息不透明。拥有定价自主权的企业和经营者,在制定价格时,违背价格形成的基本准则和“公平、合法诚实信用”的原则。一方面,由于企业内部缺乏自主定价、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督的信用制度,在企业中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价格诚信评价标准、运作程序、管理方式和考核体系。另一方面,市场价格信息严重不对称,价格信用信息还未完全开放。还未形成一套有效的机制来保证价格信用信息的公正、公开和有效传递,这就使得市场交易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给价格失信提供可能。     3、政府的价格诚信倡导和培育者作用发挥不够。从建设诚信社会的主体看,主要有政府、企业、个人三大主体,个人信用是基础、企业信用是重点、而政府信用是关键。各级政府尤其是各级物价部门担负营造诚信环境的重大使命。培育市场信誉,履行价格承诺是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培育和发展市场的主要举措。当前我国的价格诚信还处在市场诚信经营的起步阶段,强化政府监管更显重要。但政府用于价格诚信监督的资源是有限的。目前政府的主要集中力在于经济增长和社会的稳定,介于当前的人力和物力,物价主管部门在价格监督检查方面还存在许多困难,如人手少、素质参差不齐、知识结构不合理、对价格监督检查的方法和手段不够科学,对价格缺失很难做到及时有效的监督与查处。     4、价格法规体系还不完善,价格失信惩罚措施不力。     法规的.不健全、不完善使得价格失信的行为,不能得到有效的监管和治理。《价格法》颁布实施,基本上确立了价格管理的法规体系。但由于其中的有些条款规定还不够细,针对性不强,所以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处理难以及时、到位。这是价格诚信难以确立的一个原因。另一个重要原因,信用制度和失信惩戒机制不健全。虽然民法通则、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价格法中都有诚实守信的法律原则,但这些法律法规没有形成系统性的信用法律体系,普遍存在着操作性不强、适用范围有限、地方法规之间相互冲突等问题,造成价格缺失惩罚不力。     总之,法制的不健全、政府监督力度不够,又使得价格失信者难以受到应有的惩罚,或即便受到惩罚,失信者的代价远低于价格失信带来的收益。这就使得价格失信从可能转化为现实。     三、开展建设价格诚信体系的对策     为有效遏制价格诚信缺失现象的发生,维护市场有序健康发展,必须加快价格诚信体系建设,一手抓教育引导,一手抓法制建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作为政府经济管理的主要部门物价局,就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为建诚信南京城,做诚实建邺人做出应有的贡献。为此,应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加大价格诚信宣传教育力度,努力提高价格信用意识。抓好诚信宣传教育,提高价格诚信意识,是推进价格诚信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首先,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价格法制的宣传。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通过开办专栏、举办专题讲座、设立宣传橱窗、利用“3.15消费者权益日”活动、“规范明码标价月”活动、“价格法宣传月”活动、送法律政策进企业社区以及发表文章等生动有效的宣传方式,广泛宣传价格法律、法规,广造价格诚信声势,提高全民价格诚信意识。其次,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开展价格法律、法规培训,对企事业单位和各行业进行普法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价格守法意识。通过大力开展“价格、质量、计量信得过,优质服务、优美环境、优良管理”活动,进一步扩大“三信三优”评选的行业和范围,引导经营者加强自我价格约束,使企业强化自律意识,内强管理,外树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引导正当竞争,规范市场行为。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观念,营造“诚信者受尊重,不诚信者遭鄙视”的社会氛围。     2、建立企业价格信用管理 制度,完善监督职能。当前重要的是:一要建立一整套企业价格信用制度和法规,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如在企事业单位内部建立物价员制度、价格定调价制度、产品质量保证制度、商品与服务明码标价制度、生产经营监督制度、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员工权益保障制度、行业形象管理制度、客户服务制度等等,强化企业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使命。二要建立企业“价格诚信信誉证”制度。对价格诚信的企业颁发“价格诚信信誉证”,并通过新闻媒体予以公示,以扩大企业在百姓和社会中的影响。对“价格诚信信誉证”的颁发价格主管部门要严格把关,对企业的价格制定、价格标示、价格履行等情况进行全面跟踪,并同企业签订“价格诚信承诺书”,建立“承诺卡”。“信誉证”制度不搞终身制,若企业出现缺失诚信的不良行为,那么就吊销“信誉证”,将“吊证”企业给予公示,同时,建立价格失信企业档案,以便群众查询,接受社会监督。     3、切实规范政府行为,维护价格信用秩序。政府既是信用规则的制定者,又是惩罚失信的执行者。将“诚信政府、责任政府、法制政府和‘学习’型政府”作为新的政府理念,各级政府要建立行政审批责任制、首问负责制和过错追究制,逐步实施公务员信用承诺制度,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解决失信于企业、失信于民的问题。以政府的诚信建设带动全社会诚信建设,真正把诚信原则贯穿到履行管理、监督和服务的职责中,讲信誉、重效率,为全社会的诚信建设做出表率。     4、健全价格诚信法律体系,惩罚价格失信行为。市场经济归根结底是法制经济,市场的一切行为要法制来规范。建立价格诚信体系同样要靠法制。失信行为之所以普遍存在,与我国目前信用法制不健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大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抓紧建立一部规范统一、综合的以“诚信建设”为核心的信用法律体系。在现阶段,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充分利用现行法律法规,加大对价格失信行为的打击力度,使价格守信者不断发展壮大,失信者受到惩处,加大失信者的违规成本。当前,一是要结合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以人为本,始终围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医药、房地产、物业管理、教育、中介服务机构收费以及价格欺诈、价格垄断等突出问题,加大执法与处罚力度。二是加强同监察、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公安等部门的联系与配合,改变过去“条块分割”的现象,建立联动机制,完善价格信用监管执法体系。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严格依法治价,让失信者破产出局,保护广大守信者的合法权益。还要充分发挥12358价格投诉举报电话的作用,及时严厉查处价格失信行为,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整个社会的价格诚信水平,无论从道德层还是从制度层面上,都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通过正确的教育导向、舆论导向、制度导向、利益导向的推动,形成共铸诚信人人有责、

篇8: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始终是党中央国务院关心关注的重大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工业现代化,城镇化进程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实施可持续发展观的必经之路,是时代的呼吁,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心声。我作为一名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如何结合实际,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服务和指导搞好新农村建设,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因此我们必须更新政府管理理念,强化综合服务职能,适应发展需要,全面推进我镇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我们在思想认识上要有长期打算,在发展规划上要有长远眼光,在制定目标上要把握关键,在工作开展上要有重点。同时要通过全民动员,城乡互动,各部门上下协调,共同促进我镇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我们县河镇位于**城区以东,距城10公里。**河横穿我镇,有丰富的水资源,山青水秀,集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为一体。全镇总面积137平方公里,下辖29个村、250个村民小组,26699人。有耕地24000亩,其中水田60OO亩,全镇人均耕地不到一亩,人多地少,自然条件较差,严重制约县河的发展。从起,我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抢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机遇,将条件较好的红侠、县河村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按照“二十字”标准,通过三年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县河村成为省级特色旅游村,生态观光旅游是县河村一大特色,现拥有农家乐80户,人均收入5800元。将牛岭、红升两村,又将灯塔村、牛岭沟村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并逐步向全镇扩展,目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在我镇掀起了高潮,从而给我们带来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未曾有过的激动和憧憬。但是,对于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警惕,时刻保持理情,才能取得重点突破和全面推进。

一、建设新农村,必须进一步搞好科学规划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然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所以要把制定规划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去年,省政府开始实施陕南避灾移民搬迁工程,这为我镇实施新农村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结合陕南避灾移民搬迁工程,编制好新型社区建设发展规划,发挥好规划的导向作用,是关系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五个方面的要求,分村分项精心制定好规划。制定规划时要把握三个关键问题。一是要突出抓好产业发展规划,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蓝图。二是要因地制宜抓好村容村貌和新社区发展规划,治理脏、乱、差、散,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使环境“美”起来。三是要扎实抓好农民培训规划,使农民掌握致富本领,提高综合素质,培养新型农民。

二、建设新农村,中心任务是要发展农村经济

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才能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我镇按照区委“一抓三建一统揽”的总体要求,搞好产业发展规划:“山上退耕建果园、河边开发建乐园、社区创建生态园、服务创新建家园”。从我们县河镇发展状况来看,关键是抓好生态旅游、经济林果、蚕桑、畜牧、食用菌、旅游、劳务输出六大支柱产业发展。一是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科技种田,在提高单产上下功夫,保证全镇农民有饭吃。二是按照“一村一品”,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在黄洋河沿岸牛岭、红霞、县河、红升、毛坝等十个村发展生态旅游业,开办“农家乐”带动全镇种植养殖发展。三是在边远的村发展畜牧、食用菌和经济林果园,为旅游农家乐,提供天然的绿色食品。四是引导蚕桑大户进行土地流转、做大做强传统的蚕桑产业,将凡庙、关沟、枫树村打造成蚕桑专业村,年发种5000张,产值达400万元。五是组织剩余劳动力进行技术培训,定单输出,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

三、建设新农村,必须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解决经济发展“瓶颈”制约问题。一是搞好公路硬化,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目标,解决群众出行问题。我镇大多数村实现了通水泥路目标,通组路仅达60%,力争再用三年时间使通村路达到100%,彻底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二是积极争取项目,搞好安全饮水,力争全镇90%以上农民饮上安全的自来水。三是加大电网改造力度,力争两年内使全镇100%的农户用高质的电,彻底解决用电难问题,使农民“活”起来。

四、建设新农村,根本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思想保证。大力加强舆论宣传,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大力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为新农村建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大力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以“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切入点,大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评选“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评选活动。下功夫解决“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粪便乱堆、柴草乱垛、禽畜乱跑和乱建、乱占等脏、乱、差”问题。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倡导文明新风,引导农民增强健康意识、卫生意识和环境意识,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使农民“跃”起来。

五、建设新村,重点是加强社会各项事业建设

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要加强硬件建设,健全和完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计生、社保事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备。另一方面要加强软件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及时高效的为农民搞好服务。(www.fwsir.Com)同时要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特别是低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等各项社会保障政策,使农民得到实惠,真正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六、建设新村,关键是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毛主席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因素。因此要解决有人办事问题,今年我镇借村“三委会”换届之机,一是配齐、配硬了村“三委会”班子成员。严格按照《党章》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要求,按照“两推一选”程序,充分尊重党员群众意愿,将一批政治坚定、办事公道、作风正派、群众威望高、有致富头脑和较高素质的党员选进“三委会”班子。二是要深化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规范村级组织工作机制,发挥好村民监督委员会的作用,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建全学习、工作、财务管理等各项制度,促进基层民主规范化进程。三是要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在加强党员队伍管理的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吸纳带头致富户、返乡青年、复退军人等青状年加入党组织、补充新鲜血液,克服农村党员青黄不接,普遍老化现象。要敞开出口,对不履行党员义务或不发挥作用的党员,要严格程序,该批评教育的批评教育,该除名的予以除名。

篇9:学校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推进依法治校,规范学校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学校全称:xx市信息职业技术学校,英文表述为xxxxxxxxxxx(简称:CITS)。学校住所地为xx市xx区环保科技园xx路108号,邮编:xxxxxx。学校官方网址:xxxxxxxxxx

第三条 学校是由xx市人民政府举办、主要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经登记机关批准的非营利性事业单位法人。学校依法自主办学,接受国家监管和社会监督。xx市教育局为学校的主管部门。

校长为学校的法定代表人。

第四条 xx市人民政府依法对本校进行监管:核准学校章程、任免学校负责人、提供办学资源、保障稳定的经费投入、尊重学校的独立法人地位和办学自主权,保障学校办学活动不受校外任何组织、机构和个人的非法干涉;治理学校周边环境,为学校营造一种良好的育人环境;对学校资产设备使用进行监督,对学校办学质量进行督查。

第五条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阳光自信、自强自立人格,在生产、服务、技术、管理等一线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第六条 学校根据xx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本校实际,依法依规自主设置专业,主要开设师范类、信息技术类和现代服务类三大类专业。

第七条 学校以举办中等职业学历教育为主,同时承担xx市幼儿园教师培训,开展职业技术培训。

第八条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中国共产党学校委员会(以下简称“学校党委”)发挥政治核心与监督保障作用,教职工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第九条 学校实行信息公开制度。学校实行校务公开、党务公开,切实保障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同时向社会公开学校相关信息,以适当方式为学生及其家长了解学生的有关情况提供便利,主动接受上级主管部门、本校师生和社会的监督。

第十条 学校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学校建立档案室,加强档案资料的建设和管理,负责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第十一条 学校按照依法治校、规范办学、自主发展的要求,定期制定中长期事业发展规划,并形成和健全自评机制,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 职能与任务

第十二条 学校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开展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活动,传播知识,传承文化,促进发展。

第十三条 学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国家有关政策,制定招生方案、标准、程序和规则。主要面向xx地区、辐射湖南全省招生,招生对象为合格初中毕业生。

第十四条 学校根据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的指导性教学文件制订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构建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对经考核合格的学生,颁发学历证书。

第十五条 学校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建立健全毕业生跟踪服务制度,维护毕业生的合法权益。

第十六条 学校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制定内部管理办法并报上级部门核准,确定学校内设机构及岗位设置,实行公开招聘和全员聘任制,实施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制。

第十七条 学校严格规范财务管理,依法管理、使用、处置资产。

第十八条 学校不断拓展办学功能。开展联合办学,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和服务能力;开办各类培训,为当地社会经济服务。

第十九条 学校加强校园建设和管理,建设安全、整洁、文明、优美、和谐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

第三章 治理结构

第二十条 校长是学校行政主要负责人,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行政管理工作,依法履行下列主要职权:

(一)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执行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和决定,努力按教育规律办学,完成教育任务。

(二)领导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人事、财务、总务、校产等行政工作。

(三)主持制定和组织实施学校章程、发展规划、任期责任目标和学年学期计划,定期检查执行情况,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工作。

(四)主持学校校务会议及行政会议,统筹安排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工作,结合学校实际,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等改革活动。

(五)依靠学校党委,积极做好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安排教职工的政治、业务学习及教职工的调配管理,提高教职工的思想文化、业务水平,发挥教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六)负责教职工的聘任、考核、奖惩等工作,对学校中层干部提出使用和奖惩建议。

(七)坚持勤俭办学方针,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审批学校财务开支,管好用好校舍、设备和经费。

(八)保障学校教职工行使其职权,在决定同广大教职工切身利益有关的重大问题时应广泛征求意见,坚持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九)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努力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十)执行法律法规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职权。

学校设副校长若干名,在校长领导下开展工作。

第二十一条 校务委员会是在校长领导下的对学校重大问题进行决策的组织机构,由校级领导、工会主席和中层干部代表组成。校务会议由校长主持,负责审议学校章程、发展规划、规章制度、人事财务等校内重大事项。学校重大问题决策要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根据有关决策程序,会前个别酝酿,会上充分讨论,民主集中,校长决策。根据管理权限,须报上级有关部门批准的重大问题应按规定程序报批后方可实施。

校长办公会是校长处理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事务的工作机构。

第二十二条 学校实行行政办公会议制度。行政办公会议是学校管理的日常工作机构,贯彻落实执行校务会议决定,校级领导和行政职能部门及工会、团委主要负责人参加,由校长主持。行政办公会议原则上每周召开一次。

第二十三条 学校党委是党在学校中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全面负责学校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把握学校发展方向,参与决定重大问题并监督实施,支持和保证校长依法行使职权,领导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各方合法权益,推动学校健康发展。主要职责是:

(一) 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

党的教育方针,引导监督学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依法治校、规范管理,确保正确办学方向。

(二)参与讨论决定学校发展规划、重要改革、财务预决

算和教学科研、招生录取、基本建设等方面的重大事项,以及涉及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

(三)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在选人用人中发挥主导作用,

负责学校内设机构负责人的教育培养和选拔工作,协助上级党组织做好学校领导人员的教育管理监督等工作。

(四)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参与讨论决定人才工作政策措

施,会同有关方面做好各类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管理、服务和奖惩工作,对教职工聘用考评、职称评审等提出意见。

(五)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意

识形态工作,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学校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形成良好校风教风学风。

(六)建立党组织参与决策和监督、有效发挥作用的制度机制。健全议事决策制度,明确党组织参与决策具体内容和程序,规范党组织会议、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集体讨论决定重要事项。健全沟通协调机制,对重大议题和事项,党组织与行政领导班子成员要充分沟通酝酿、形成共识。定期组织党员、教职工代表等听取校长工作报告和重大事项情况通报,保证对决策实施的监督。对不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或不按程序决策的做法,党组织要及时提出意见或向上级党组织报告。

(七)完善学校党组织设置和工作机制,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扩大党内基层民主,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做好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

(八)领导学校党的纪律检查工作,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

任制,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规定,加强对违纪违法问题的预防、监督和查处。

(九)领导学校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和教职工代表大会。

(十)领导统一战线工作,对学校内各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实行政治领导,支持其依照各自章程开展活动,支持无党派人士参加统一战线相关活动,发挥积极作用。

第二十四条 中国共产党学校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学校的党内监督机构,依据党的章程和党内法规履行职责,协助学校党委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保障学校事业健康发展。

第二十五条 学校建立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以下简称“教代会”),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教代会在学校党委领导下,行使以下职权:

(一)听取学校章程草案的制定和修订情况报告,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篇10:学校章程

章程,是组织、社团经特定的程序制定的关于组织规程和办事规则的规范性文书,是一种根本性的规章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学校全称为青州市庙子小学,是一所公立全日制学校。

学校地址:青州市庙子镇庙子村

第三条:办学理念: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为办学理念。

第四条:办学目标: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中,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办学理念先进、教育手段新、教学质量高、育人环境美、办学特色鲜明的农村学校。

育人目标:在最恰当的时期,用最恰当的方法,给学生最恰当的教育,使他们成为最优秀最完整的人才。

管理目标: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人本化

办学特色:传统文化熏陶、良好习惯养成教育

学校校训:读经典书,做高尚人

第五条:干部作风:勤政、务实、团结、廉洁

教风:博学善导、爱生乐教

学风:勤学善思、探索求新

校风:明理、诚信,文明、和谐

第六条:学校实施初等义务教育,学制为6年。

第七条:学校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为汉语文字。学校使用普通话的规范字。

第八条: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全面负责学校行政工作。学校在庙子镇教管办直接领导下实施教育教学工作,同时接受上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检查监督指导。学校实行全员聘用制,岗位责任制,责任追究制,绩效工资或奖惩制。

第二章 学校管理体制

第九条: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工会监督、教代会民主管理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学校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和监督,并定期通过学校教职工、学生家长、学生会议和社区调查等形式听取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建议和批评,把学校办成人民群众满意的学校。

第十条:全面推行干部任期制、任期目标责任制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干部任期一般为三年。任职期满后,经考核合格需连任连聘的,须重新任命或聘任。学校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岗位目标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制。

第十一条:学校设有工会委员会、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等行政职能机构。教导处负责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学校科研工作,总务处负责后勤保障及相关其它工作,政教处负责学生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有下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赋予的办学自主权利:

(一)重大事务决策权。在综合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校长对学校的重大行政事务有最后决定权;

(二)人事任免决定权。校长有权按规定程序任免中层干部,有权决定对教职工的聘用。

(三)财务审批权。学校财务在校长的领导下实行校长一支笔审批制。有对学校经费的合理使用权。重大基建维修、添置项目经行政研究或教代会通过并报请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有对绩效工资的合理分配权。

(四)教育教学工作的指挥权。积极实施三个“面向”的办学方针,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

第十三条:校长履行下列义务:

(一)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遵循《宪法》和《教育法》确定的基本原则,依法治校,认真组织开展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保护师生的合法权益。

(二)严格执行教育教学法律法规,保证课程标准和教育计划的实施。

(三)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指导和监督,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和汇报工作。

(四)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集体智慧和力量,并接受教职工代表大会的监督。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组织教师学习政治与钻研业务,注意培养班主任、中青年教师和业务骨干。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稳定提高。

(六)加快校园、校舍、教学设施、设备等硬件建设。

(七)强化法制安全教育,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师生的人身安全。

(八)廉洁从政,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团结协作,开拓进取。

(九)领导组织教育工作,发动全体教职工坚持不懈地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教育。

(十)领导组织教学工作,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按照国家规定开齐开足课程,正确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活动。

第十四条:副校长协助校长工作,是校长的助手,受校长的委托分管负责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工作。分管副校长在分管部门代行校长职权,并承担相应责任,除规定不准代行职权外,主管副校长须尽职尽责,履行相应义务,否则应受责任追究。

第十五条:学校党支部是学校的政治核心,应积极发挥其在贯彻执行教育方针和学校工作中的核心、监督和保证作用,除完成好上级党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外,在学校的任务主要包括:

(一)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认真抓好党组织自身的思想政治和组织建设,教育广大党员在学校各项工作中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切实加强对学校工会、团队的领导,充分调动群团组织的积极性。

(三)加强对学校干部的培养、教育、管理和监督。

(四)积极参加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

(五)支持校长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保证监督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等各项任务的完成。

(六)其组织机构及相关事项依照《中国共产党章程》。

第十六条:教职工代表大会与工会。教职工代表大会行使的职权:

(一)听取校长(或分管副校长)的工作报告,讨论审议学校的办学思想、发展规划、改革方案、财务预决算等事关学校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建议。

(二)评议监督学校的领导干部,建议校长或上级主管部门,给教职工予以记功、晋升或处分、免职。根据区教育局统一部署,参与民主推荐学校行政领导人选。

(三)审议学校内部人事管理体制和绩效制度改革方案及学校章程制度。

(四)依法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每学年召开一次教代会,对学校重大事项进行决策。

学校教育工会接受学校党组织和上级教育工会的领导,在学校中配合党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团结、教育广大教职工,为推进学校各项工作、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设、促进良好教风的形成发挥积极作用。其组织机构及相关事宜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国工会章程》。

第十七条:学校少先队组织接受学校党组织的领导,要认真搞好自身建设,配合党政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在团结、教育青少年学生推进素质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其组织机构及相关事项依照《中国少年先锋队章程》。

第十八条:学校校长办公会是学校的决策机构,决策学校重大事项,研究布置全面工作。行政会议是学校管理的日常工作机构,一般每周召开一次行政例会和分部门召开一次全体部门成员会议,行政例会由校长主持,成员为校党政全体负责人和行政职能部门、工会主要负责人。主要工作为落实有关文件及会议精神;贯彻执行和落实学校工作计划。布置一周各部门工作,行政例会后分部门召开部门全体成员例会。贯彻执行行政例会精神,加强部门成员师德师风建设,布置部门工作。

第十九条:学校设立校长信箱,广泛征求教职工、学生、社会人士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行政工作思路。学校成立校务公开领导小组及校务公开工作组,认真做好校务公开工作。

第二十条:在实施过程中,教导处、政教处和总务处要对分管的各个岗位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及履行岗位职责考评细则,严格按细则考评并兑现奖惩。

第二十一条:学校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

(一)学校与教职工以签定聘用合同的形式确定劳动关系,形成人员流动能进能出、职务岗位能上能下、工资待遇能高能低的用人机制。

(二)学校依据上级核定的编制数,聘用符合条件的教职工。与学校签订聘用合同的教职工,须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努力加强自身师德修养,严格服从学校管理,否则学校可按相关法规予以解聘和追究相关责任。凡师德修养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圆满完成工作任务、严格服从学校管理的受聘者,学校须给予相应的待遇,对各类优秀人员学校要给予相应的表彰奖励。

第三章 教育教学管理

第二十二条:学校坚持德育为首,不断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构建德育工作体系,携手社区、家庭,形成合力。突出对学生的教育,树立“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个个成人”的观念。努力追求德育工作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注重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注重德育“内化”与“渗透”,注重高起点、低起步、系列化、务求实效。

第二十三条:德育工作方针:坚持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为主线,以行为规范养成训练为主要内容,寓德育于其他各项教育之中,于各科教学之中,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于社会实践之中。

第二十四条:德育教育的目标是:立足区域文化背景,以诵读经典为突破口,培养“明理诚信,文明上进”的一代新人 。

第二十五条: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积极开展有效教学行动,大胆探索新课改实验,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二十六条:学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尊重每一个人,发展每一个人”的办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树立“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观念,让全体学生平等地享有受教育权,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感。把学生的健康和快乐作为教育的起点和终点。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让每个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发展,让课堂充满活力,让校园成为师生的乐园。学校和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素质提高,重视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努力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思想觉悟、道德情操、知识视野、兴趣特长、心理体魄等基本素质方面都得到普遍提高,使学生全面发展,学有特长。

第二十七条:教导处每学期要根据学校工作计划确定教育教学教研管理目标和质量目标,制定教育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教导处在严格计划管理的同时,要狠抓过程与结果管理,向精细化过程管理要质量。教科室制定好教科研工作计划,每期按要求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抓好课题的推进工作,制定骨干教师培养管理办法,通过骨干教师带动教师专业成长。

第二十八条:学校以班为教育教学工作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集体组织者和领导者,并负有协调本班各科教育教学工作和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联系的责任。学校坚持平行编班。学校实行班主任管理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制。

第二十九条:学校严格执行国家教委颁布的课程标准、课程计划、教学计划。积极探索“三级课程”管理,开发校本课程。

第三十条:按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组织好期末教学质量检查。注重学习过程评价,不以分数高低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不公布学生学习成绩,不排列学生名次。

第三十一条:努力改进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与学生素质评价方案,既重结果,又重过程,坚持发展性评价,运用多种方式力求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全面公正准确。教导处要结合实际制定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教师评价方案,并在实践中调整完善。由总务处结合实际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后勤工作人员评价方案,并在实践中调整完善。

第三十二条:学校加强档案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收集整理各类教育教学档案,实行专人负责。学校安排分管副校长负责档案工作,要充分发挥档案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第三十三条:学校重视劳动教育,定期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教育学生爱劳动、会劳动。

第三十四条:学校重视法规法纪教育,把学生培养成遵守法纪的一代新人。

第三十五条:学校重视安全教育管理,教职工实行“一岗双责”。校长是学校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分管副校长具体负责学校安全工作的领导。学校设立安全办公室,主抓学校的安全工作。

第三十六条:全校师生要牢固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责任意识,各职能部门要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严格安全管理,认真履行职责,严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确保校园平安。

第三十七条:切实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坚持做好防火、防盗、防电、防毒、防病工作,认真抓好饮食卫生,及时发现和排除各种安全隐患,确保学校师生和财产的安全。

篇11:学校章程

第一条 依据和目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教育法规,结合学校实际,针对市内外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状况,为了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职业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章程,职业技术学校章程。

第二条 学校全称:xx市五星职业技术学校

第三条 学校性质:学校是一所全日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制均为三年。学校为民营单位。

第四条 主办单位:xx市五星教育集团。

第五条 协办支持单位:市内各级政府各部门及市内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人民群众及私营工商业者。

第六条 主管部门:xx市教育局。

第七条 服务范围:面向市内外初高中应届和往届毕业生。

第八条 服务宗旨:以育人培技为本,探索科学有效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懂技术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能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第九条 校训校风:诚实、和谐、教书、育人;务实、求真、开拓、创新。

第十条 教风学风:敬业、爱生、求实、进取;尊师、守纪、勤学、苦练。

第十一条 办学方向:诚信办校、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科研兴校。

第十二条 教育理念:遵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

第十三条 育人目标: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创新。

第二章 机构设置

第十四条 学校在xx市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学校设董事会,董事会由董事长和董事等若干人组成。

第十五条 学校实行董事长负责制,董事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和行政负责人。董事长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学校董事会的监督下,在教职工代表大会民主管理下,全面负责学校工作。董事会成员协助董事长负责某一方面或有关方面的工作。

1、董事长应定期向上级汇报工作,向学校董事会通报工作,自觉接受学校董事会的监督。董事长在对学校重大问题决策前,应主动征询董事会的意见,学校中层以上干部的聘任与解聘,应经校董事会考核、研究决定。

2、董事长应定期向教代会报告工作,接受民主监督。董事长在对有关重大问题进行决策时,应注意听取教代会的意见和建议。

3、董事长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工作,接受上级领导的监督和考核。

第十六条 在学校董事会领导下,在上级群团组织部门指导下,学校设置基层工会工作委员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等组织。

第十七条 在上级主管部门领导下,在董事会的参与协调下,学校设董事办公室、学生工作处、教务处、团委、总务处、招生就业办等中层机构。

1、董事办公室在董事长指导下处理学校日常事务工作。

2、学生工作处负责学生行为规范的管理、学籍档案管理、国家资助款的申报和发放、保险办理及理赔工作,校园安全保卫及综合治理、校园广播室的管理、学生寝室管理、学生会等组织的管理与协调工作。

3、教务处负责教学教研工作,具体负责教学计划编制及课程安排、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比武、教学考试考核等工作。

4、总务处负责食堂监管、教学用品采购及保管、卫生保洁、基建维修等工作。

5、招生就业办负责招生、学生顶岗实训的安排和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

第十八条 教研组 根据培训工种及专业情况,分设理论教研组和实训教研组,在教务处指导下开展教学研究工作。

第十九条 学校设图书资料室,主要负责图书和教材保管以及发放工作。

第三章 运行机制

第二十条 学校根据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以及业务主管部门的指示,结合新时代需要和社会实际,制定学校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1、学校中期发展规划一般为五年,可与国家及地方政府五年规划在时间上同步。

2、学校长期发展规划一般为十年,可与国家及地方政府十年规划同步。

3、学校年度工作计划为公历自然年度,兼顾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学年度的特点。

第二十一条 学校工作规划由学校董事会组织拟定,交学校教职工大会通过,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查备案或相应批复后,学校方可组织实施。

第二十二条 学校及学校内设部门、组织工作规划、计划、方案等在工作实施过程中,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政策变更等不可抗拒因素,可作适当变更。变更内容需交董事会通过后予以实施。

2、注意工作过程中相应文字、图片实物、典型经验、学术成果等资料的整理。

3、规划、计划、方案等实施结束后必须提前做出相应的工作总结,经董事会通过并报上级有关部门备案。

4、学校内设部门、组织等,在学校整体规划、计划的指导下,结合本部门、本组织的特点和政策法规以及上级相关部门、组织的要求,结合学校整体工作实际制定相应的工作规划和工作计划,交董事长审阅批准后,报上级相关部门,组织备案。

相关专题 章程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