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姑娘》教后记

忙着上学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忙着上学”参与投稿,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蚕姑娘》教后记(共8篇),希望大家喜欢!

篇1:《蚕姑娘》教后记

解的情况下,备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我首先找出放大的三幅图片,让同学们先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再指名读课文第2自然段,读后再提问,要同学们联系课文内容来回答,也可以根据自己家养的蚕,自己看到过的样子来回答 :刚从蚕卵里钻出来的蚕姑娘是什么样子? 蚕姑娘出来以后怎么样? 提示注意 :蚕吃桑叶的几天当中,它是在动着的;而从睡到醒当中的时间里,它是不吃也不动的,这叫做蚕眠。蚕眠共有四次,每次郡要脱去一层皮。第一次蚕眠脱去的是黑皮换上了黄色的皮,所以说“变成了黄姑娘”。我们要知道蚕在生长中开始阶段的情况,再读第第3、4、5自然段,注意词语换用的情况   “又黄又瘦”换成了“又白又嫩”和“又白又胖”;“变成白姑娘”换成了“从此一天天发胖”和“从此一天天发亮”;“脱下黄衣裳”换成了“脱下旧衣裳,换上新衣裳”,  又白又嫩 、 又白又胖 、 发亮这反映了蚕姑娘不断地长大了。再读第6自然段,为什么要写明“睡了四回”? 这个自然段里把茧子比作什么? (新房) 为什么说“茧子真漂亮”? 这段里为什么不写“醒了,醒了”,要写“成了,成了”? “成了,成了,茧子真漂亮”这句要怎样读? 读了这一自然段,我们知道了蚕吐丝结茧前后的情况。茧子里面的“蚕姑娘”称做什么? 自答: 茧子里的“蚕”称做蚕蛹。为什么写它“一声也不响”,不写“一动也不动”? 茧子开了窗”是什么意思? 自答: 蚕蛹长出翅膀,成为蚕蛾,蚕蛾咬破茧壁飞出来就是开天窗的意思。前面把茧子比作“新房”,这里把蛾咬破茧壁比作“开了窗”,比得合适而有趣。请看第一、二两幅图。(学生看图)“变了,变了,变成蛾姑娘。”这句要怎么读? (要读出惊异好奇的语气来) 请再读一下。(学生读)再看看第三幅图,想一想: 两个蚕蛾在干什么? (蚕蛾在产卵)提示: 蚕蛾产卵后死去,第二年春天,蚕卵又能

篇2:《蚕姑娘》一课教学后记

上《蚕姑娘》一课时,我从“蚕”开始导入新课,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蚕的了解。有学生说:“蚕最后可以变成蚕蛾。”我说“对的。”有学生说:“蚕吃的是桑叶。”我说“说得真好。”有学生说:“蚕会吐丝结茧。”我说:“你知道得真多。”有学生说:“蚕是从蚕卵里生出来的。”我说“完全正确。”

我看看没有学生举手发言了,就对同学们说:“谁能把刚才四位同学说的四句话连起来变成一段话,具体说说你对蚕的了解。”下面沉默了片刻,一位学生举手了,我让他发言。他说:“蚕是吃桑叶长大的,它从蚕卵里生出来,最后变成蚕蛾,它还会吐丝结茧。”我表扬了这位同学的大胆发言,然后说:“这位同学把刚才四位同学的意思连起来了,真了不起,但说话的顺序有些乱,能否按照蚕的生长过程来有条理地说。”此时,有几位同学跃跃欲试起来。我请了一位,他流利地说:“蚕是从蚕卵里孵化出来的,它靠吃桑叶慢慢生长,长大后,它吐丝结茧,最后变成蚕蛾。”

在备课时,我仅仅想通过教师的简要介绍来让学生对蚕有个初步的了解。但到了课上,我忽然有个念头,何不让学生简单说一说,看看学生到底对蚕有多少了解。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言语表达往往不够完整充分,也缺乏条理,此时教师的引导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师首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将自己对“蚕”的认识片言只语地表达出来,然后启发学生将这些“片言只语”组织起来,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同时丰富起来。在充分表达的过程中,学生思维和语言缺乏条理性的问题又暴露出来,此时教师灵活地引导点拨,让学生发现表述顺序上的混乱,并按一定顺序重新理顺思维并组织语言,最后达到充分而有序地表达的效果。

[《蚕姑娘》一课教学后记]

篇3: 《蚕姑娘》教后反思

《蚕姑娘》教后反思

蚕宝宝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已经很陌生了,想借助投影放图片吧,投影仪又处在返场修理间,不知啥时候能回来,所以用PPT也是不行了。书本上的插图虽然很可爱,但是毕竟和现实中的`蚕宝宝差别较大,所以我提前让家长们想办法买几只蚕,让孩子自己观察,再上网搜集一些有关蚕的图片和资料。总之,教材和生活相结合,学习效果也才会更好。

课堂上,为了让孩子们更感兴趣,我把自己的丝巾带到班级,让他们亲手触摸感受蚕丝的软、滑以及舒适,孩子们可喜欢了。另外,还有孩子带了蚕卵和桑叶来,这样教学起来就更直观了,孩子们也听得兴趣盎然。

本课的一大重点在于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我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读完就不难发现答案概括起来是“卵-蚕-茧-蛾”。此外,本文要求背诵,虽然篇幅较长,其实2--5自然段句式相仿,只是少部分字词发生了变化,所以我教孩子们绘制了一张简易的表格,把4次蚕眠前后的变化写出来,这样思路一清晰,把握住关键词语,背诵起来难度就小多了。而且,也要渐渐开始教他们学会记笔记,毕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还顺便练了字,一举多得。

总之,这堂课是充实的,有趣的,快乐的!

篇4:蚕姑娘

蚕姑娘

蚕姑娘正文:

蚕姑娘 江苏省  海安县南莫小学 二(1)班  黄晓磊    今天,我和妈妈到外婆家去玩。听妈妈说,外婆家的.蚕又长大了许多,蚕姑娘已经进入了三眠期。    饭后,我说要帮外婆喂蚕,外婆同意了,我乐得直跳。走进蚕房,里面热乎乎的,蚕床上睡满了蚕姑娘,上面一点儿桑叶都没有了。蚕姑娘看到我们来了,头摇得很凶,像是饿疯了,但它一点儿也不哭,一点儿也不闹,只是耐心地等着。我赶紧抓了一把桑叶放在上面,嘿,蚕姑娘马上拥了过来,抢着吃,脚死死地抓住桑叶,生怕被别人抢走,瞧,它们吃得多香啊!一会儿,一个完整的桑叶出现了许多小洞。所有的蚕都在开心地吃着,发出沙沙的响声,像在下雨。    蚕姑娘真有意思!指导教师:王生祥投稿:-5-19蚕姑娘一文由湘教在线www.xj-zx.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5:《蚕姑娘》 之三

教学要求:

1.学会10个生字(读准音、认清形、记住意、写美观),4个只识字;

2.读通课文,了解蚕生长的`自然常识;

3.熟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蚕生长的不容易,以及它对人类的贡献,所谓“春蚕到死丝方尽”。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课外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人,解读课题

认识“蚕”(出示图片)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认读生字词;

2.指名读,指导正音;

3.齐读生字词(词语分类),齐读古诗。

蚕姑娘又黑又小换上

蚕卵又黄又瘦旧衣裳

蚕叶又白又嫩漂亮

蚕床又白又胖

蚕茧

盖新房

篇6:《蚕姑娘》 之三

4.分段读课文

三.解读课文,读通课文

1. 自读课文,理清条理――“蚕卵、蚕、蚕茧、蛾”怎样排序?

2. 引读全文:蚕卵――1自然段

蚕――2-5自然段

蚕茧――6自然段

蛾――7自然段

3. 读通全文――认清蚕各个生长时期的身体特点(贴词语游戏

词语:又黑又小

又黄又瘦

又白又嫩

又白又胖)

4. 齐读全文

第二课时

四.认读生字,齐读全文,巩固复习

五.游戏表演――“蚕的一生”

六.指导朗读――了解蚕的每次蜕变都不容易,最后却把自己奉献给了人类

七.引导背诵

八.学习生字

1. 认读生字,巩固字音

2. 自学生字,主动记字

3. 老师重点指导:桑、盖的书写

4. 学生临描,老师巡视

《蚕姑娘》教学设计之三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7:《蚕姑娘》说课稿

一、 说教材

1、 教材简析

《蚕姑娘》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春光篇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形象地介绍了蚕孵化出来后生长、结茧、由蛹变成蛾的过程。课文共有七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了春暖是蚕从蚕卵里孵化出来,第二至五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四次蚕眠蜕皮的情况,具体地写出了这一过程中蚕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第六至七自然段写了蚕吐丝结茧,最后变成蛾的情况。

2、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

3、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新课程标准提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因此我将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因此我把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作为本课的难点。

4、 教时安排 三课时

二、 说教法、学法

1、 教法

新课程要求教师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因此,我在教学时,采用“指导观察,启发思维;看说结合,培养能力;读写结合,“读”中学写”的教法。

2、学法

新课程要求教师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

三、说教学过程

1、 课件导入,激趣示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刚开始,我引出了小朋友喜欢的春姑娘带小朋友去蚕房里看望蚕姑娘,由此引出课题。

2、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初读感知课文内容,给自然段标上序号,知道蚕的生长过程,并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情况。

3、精读课文,突破重点

(1)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因此我用动画导入第一节,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并将课文的相关内容有感情朗读。

(2)蚕眠是这篇课文的重点,但课文运用的写法是差不多的,因此学生只要知道其中的不同就可以了,而新课程又要求教师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设计了一个表格,要求学生在自学课文以后,四人小组讨论,共同合作完成表格。

在填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同时,这个过程也在帮助学生背诵。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真正达到了“教就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我渗透了朗读的指导。使学生不仅仅是读,还要会读,有感情读,从读中体会,以多种形式练读。

在课后的练习中有将两句句子合成一句句子的练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渗透了这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掌握方法。

(3)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二年级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生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因此,在教学最后两小节是,我主要让学生联系自己养蚕的经历,说说蚕眠后蚕要做什么了?“蚕山”是怎样的?“盖新房”是指什么?,并通过实物“茧子”,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最后一小节。通过朗读,懂得茧子开窗,蚕姑娘变成蛾姑娘,而蛾姑娘产子后又能孵出蚕姑娘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4、总结课文,引导背诵

请学生脱离书本,用自己的话说说蚕的生长过程,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又黑又小

又黄又瘦

2、蚕姑娘 又白又嫩 吐丝结茧 蛾姑娘

又白又胖

一天天发亮

5、练习设计

(1) 根据板书背诵

(2) 完成课后练习4

(3) 照样子写词语

暖洋洋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又黑又小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4)饲养春蚕,观察生长过程。

篇8:蚕姑娘说课稿

一、说教材

《蚕姑娘》这是一篇老课文,老师们都比较熟悉。这篇课文现编写进了苏教版的第四册第二单元的第2课中,是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课文形象地描写了蚕由“蚕卵→蚕→蛹”的生长变化过程的相关知识:从蚕卵里孵化出来,四次蚕眠,蜕皮,上蚕山,吐丝结茧,变成蛾。全文结构方式基本相同,清晰醒目,前后贯通,易于学生阅读把握。特别是文章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和惟妙惟肖的插图,传达了有如孩子般的喜爱之情。如此充满情趣的课文,孩子们乐学、爱学。

1、课题分析

题目是文章的窗口,抓住题目,就能引领出整篇文章的思路。课题为什么称蚕为姑娘,它含有亲切的意味。把蚕看成美丽能干的姑娘,表达了作者对蚕的喜爱之情。这样的课题也告诉了我们,文章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来介绍蚕的相关知识。

2、课文分析

课文共有7个自然段,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讲春暖时节,蚕从卵里孵化出来。

第二部分(第二―五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第一次蜕皮,从又黑又小变成黄姑娘。

第二次蜕皮,从又黄又瘦变成白姑娘。

第三次蜕皮,从又白又嫩变成胖姑娘。

第四次蜕皮,从又白又胖变成亮姑娘。

第三部分(第六、七自然段):讲蚕吐丝结茧,最后变成蛾姑娘的情况。

3、教材的重、难点:

低段教学以识字为主,因此本课的重点:

①还应是掌握10个生字,做到会读、会写、会用。会认识4个二类识字。通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②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牢记课文的内容,最后能进行背诵。

本课的难点:我认为是要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激发学生对昆虫的研究兴趣。因为生在城市的孩子,有的根本就没有见过蚕,多数学生缺乏对蚕的感性认识。但由于童心,他们会对新鲜的东西感兴趣,所以激发学生对昆虫强烈的研究兴趣,应作为本课的难点。

二、说学生

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在教学这一课时,通过课文中那些形象、生动的语句,有趣的生长变化过程,前后贯通的文章结构,是学生学习本课最有利的因素,也很容易激发出学生对学习本课的极大兴趣。

三、说教、学方法

1、教法

在教学生字词时,用猜谜法:15天是半个月“胖”;24小时是1天“旧”;上面的羊没尾,下面的血没撇“盖”。再用部件法学习“蚕”天虫;“姑”女古;“娘”女良;“床”广木;“响”口向,“桑”三“又”加一“木”。这些内容安排在第一课时完成。

在学习课文时,用情境教学法,导读法。一些较难理解的句子,用讲解的方法。以上的内容安排在第二课时完成。

利用板书,指导学生背诵课文,安排在第三课时完成。

2、学法

学生预习课文时采用自学法。学习课文内容时,采用读读、想想、划划、写写的方法。在巩固时采用练习法。

我把学习生字安排在第一课时,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四、说教学过程

1、板书课题,引起悬念

首先板书“蚕”,请学习齐声读(cán),检查学生是否能准确读准平舌音。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蚕吗?这时学生的回答可能有好几种。最后出示“姑娘”两个字,学生齐读“蚕姑娘”。向学生提出蚕是昆虫,姑娘是小女子,为什么要把这种昆虫叫做蚕姑娘呢?我们学了这篇课文,就知道为什么了。

我这样做,是用课题,来引起同学们的好奇,激发他们学习课文,了解蚕的欲望。

2、学习生字

要求读准字音,分析字形,找出部首,准确书空笔画。

3、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

课文共有四幅图画,通过观察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能使学生增加对蚕的感性认识。

现在我们学习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表现图画意思的,蚕究竟是怎样生长变化的。

4、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让学生知道蚕的生长季节,蚕是怎样出生的。

5、学习课文的第二、三部分

我把这部分的教法主要用在解答问题上:如蚕的一生要睡几次?是怎样进行变化的?蚕最后是变成了什么样的?还有让学生自己找出不明白的地方,让大家来解答。这样能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自己去找出课文中有关的答案。自己不明白,在听了别人的解答后,也有了明确的认识。这种解问的方法,可以使多数的学生都动脑想想。

6、阅读

在阅读上,重点指导学生的阅读情感,语气。如“春天天气暖洋洋,蚕卵里钻出蚕姑娘。”让学生在读的时候,把春天来了和小蚕出生时的喜悦语气读出来。在读“睡了四回的蚕姑娘,吃了几天桑叶,就爬到蚕山上,吐出丝来,要盖新的房。”这是蚕姑娘的最后变化,要把蚕快要完成它一生的历史使命和就要结束蚕姑娘的日子,那种充满激情的语气读出来。

这样读,能加深同学们对句子的理解,特别是老师对阅读情感与语气的指导,能使学生融情于文中。我把阅读穿插在理解课文中进行。

7、理解词语

在对词语的理解上,我采用划的方法,把一些重点词语勾画下来。如脱下、醒了、又黑又小、又黄又瘦、又白又嫩、又白又胖、爬到、丝儿、茧子、开了窗、蛾姑娘,学生们能记住这些词,也就基本记住了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对背诵这篇课文,也就有了一定的基础。我让学生边理解内容,边勾画词语。

8、总结

在总结中,我抓住一些拟人化的词语,把为什么叫蚕姑娘的问题揭示出来。特别是通过对课文中反复出现的“变成”,黑姑娘变成黄姑娘,变成白姑娘,变成胖姑娘,变成蛾姑娘这些活泼生动的句子,让学生掌握了蚕的生长知识。明确为什么把蚕当作人来写。

五、说板书设计

为了帮助学生熟记住蚕的生长过程,我采用了如下的板书。

2、蚕姑娘

春蚕卵钻

又黑又小(不吃不动)变黄

又黄又瘦变白

又白又嫩变胖

又白又胖变亮

吐丝结茧开窗变

相关专题 后记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