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雪孩子》片断赏析

赵卡佳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赵卡佳”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19《雪孩子》片断赏析(共10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

篇1:课文雪孩子片断赏析

课文雪孩子精选片断赏析

走进新课程,我们的课堂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今的课堂,有学生自主学习,有学生合作学习,更有学生的创新学习。在课堂中,学生是自主的,主动的,活跃的,思路是广泛的。新的教学方式,点然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是轻松愉悦的,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想法,每个孩子们都有丰富的内心世界。让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多一些形式,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

新课程改革开始,我们的课堂形式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也与以往不同了。以下举几个例子。

天公作美,在上《雪孩子》一课前,纷纷扬扬地下了一场大雪。操场上是一片粉妆玉砌的世界。组织孩子们上操场上打雪仗,堆雪人,一是让孩子们尽情地享受冬雪的乐趣,一是为学习《雪孩子》做准备。

雪温暖了孩子们的手,温暖了孩子们的心后,我们开始上课了。

小朋友们,你们瞧,下了这么大的雪,操场上堆了好多雪人,你们想不想在教室里也堆一个雪人?(在黑板上画雪人)

孩子们的积极性一下子上来了,我选了刚才在堆雪人的一孩子上来画,他先画一个身体,再画了一个头,然后再画上眼睛、鼻子、嘴巴,最后还画画了一把扫帚。还真像!

同学们,谁愿意帮雪人取名字?孩子们都纷纷举手,要把自己取的名字送给小雪人。

小雪、雪球、雪孩子

我们就叫他雪孩子吧!(提示课题)

赶快看看书上的雪孩子是怎么样的?

下课了,孩子们冲出教室,去寻找他们堆的雪人,他们给雪人戴上帽子,围上围巾,在他们的眼中,现在的.雪人,已经比上课前堆的雪人美丽多了。因为他们知道雪人的心地是那么善良,为了朋友,连自己的生命都不顾了。

出太阳了,孩子们堆的雪人渐渐化了。他们看看天空,仿佛天上的那朵白云真的是雪孩子变的,他们也仿佛期待着雪孩子再次回到他们的身边。

生活给了孩子们感悟,有了生活,孩子们学习课文时,仿佛是身边的事,学得特别有味。学习又给了孩子们对生活的感悟,通过学习,孩子们发现了、感受了生活的美好。

尊重学生是课堂民主的前提。学生对课文,对事物有自己的感受,有自己的体验,有自己的选择,我们应该尊重他们,满足他们。

民主、自由、宽松、愉悦的环境也应该造就一群聪明可人的、欢快活泼的小朋友的,这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的吗?只有让孩子民主、自由地成长,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习习惯,上课注意力集中,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活而不乱,张扬个性,有自己的思维方式,自己的奇思妙想。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个人与世界关系的转变,意味着存在方式的转变。这里所说的学习已不是传统意义是的学习知识和形成能力。学生学习是为了掌握生存的常识和技能,以便独立地面对世界;学生学习是为了尊从生活的律则与规范,以便和谐地与人相处;学生学习是为了探索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以便有尊严地立于天地之间。

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想法,每个孩子们都有丰富的内心世界。让我们努力去丰富课堂形式,珍惜孩子独特的感受!

篇2:雪孩子教学阅读片断与赏析

雪孩子教学阅读片断与赏析

师: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请小朋友自由读第八段,想一想,你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呢?雪孩子教学片断赏析

(学生自由练读)

讨论:你觉得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生1:我觉得应该读出高兴的语气。因为雪孩子虽然已经变成了白云,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小白兔的平安,雪孩子觉得很高兴,所以要读出高兴的语气。(该生朗读)

生2:我觉得要读出伤心的语气。因为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小白兔觉得很伤心,所以要读出伤心的语气。(该生朗读)

师:其他小朋友呢,你们同意谁的意见?

(学生各抒己见)

师:刚才小朋友们分别是站在雪孩子和小白兔的角度上来理解的,所以你们的想法都是正确的。现在大家就根据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学生自由朗读)

指名学生朗读。

师:你们觉得她读出了什么语气?

生3:我觉得她在读“很美很美”时,读得比较慢,语调比较低,可以看出这时她很伤心。

生4:我觉得她在读“飞到了空中”时,也读得较慢,可以看出这时她很伤心。

该生再次朗读,全班仿读。

师:谁还能读出不同的语气呢?

(教师请了三个学生朗读)

师:评一评,谁读得好?

生5:我觉得缘缘读得好,她读到“很美很美”时,语调比较高,也读得比较快,读出了高兴的语气。

生6:我也觉得缘缘读得好,她在读“飞到了空中”时,语调比较高,也读得比较快,读出了高兴的语气。

生7:我认为从“美”这个词,还能看出雪孩子的心灵美。

教师及时给予肯定。

(该生再次朗读,全班仿读)

[评析]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来实现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这教学片断中,教师能充分信任学生,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相信学生能读懂课文,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寻找自信的.力量,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读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要是在以前,教师往往会根据教参,给予学生一个统一的答案。而在此教学片断中,教师努力创设了一种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教学气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了不同的感情色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对雪孩子舍己救人的精神给予肯定,对这种行为表示赞赏,因此才会体验到雪孩子救了小白兔后的高兴心情;而从另一角度,学生们也体验到了生命的宝贵,才感悟到小白兔失去雪孩子后的悲伤之情。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体现了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

篇3:《雪孩子》教学片断反思

《雪孩子》教学片断反思

师:刚才我们抓住一段进行了朗读训练,现在请你找你的好伙伴把全文读给他听。看看你能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什么?

(生积极踊跃地找小伙伴读,有的摇头晃脑地读,有的边演边读)

生:我的小伙伴是XX,听了他的朗读,我感觉到这只小兔子和雪孩子都很可爱,我也很想去和他们玩。

生:我觉得XX就像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

生:我从XX的`朗读中感受到:这个雪孩子很可爱,但是他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又很可惜。后来他变成了美丽的云,我以后会更喜欢白云。因为他(白云)可能就是雪孩子,我也很喜欢雪孩子。

生:听了XX的朗读,我想对小白兔说:“如果你当时不贪睡,那该多好哇!雪孩子就不会化了。”

生:XX如果像小兔子一样,一边演一边读就更好了。

教学反思:巧评价,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如今,校园里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他们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意识。在课堂上,他们都爱自己读,不爱听别人朗读。针对这种现象,教师用评价语言激励学生找自己的好伙伴朗读,他们自然很乐意,再让他们把课文读给自己喜欢的人听,就更不难了。有情感做基础,合作学习会更成功。

此外,以往的朗读合作学习常常建立在片段或部分的基础上,很少涉及到整体。其原因也许是因为朗读全文较费时,不好评价,不利指导,特别是合作前教师不能提出单一的开放的学习目标。此片断中,教师巧妙地应用评价语言让“学生谈谈听同伴读了之后的感受”,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道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给了孩子们更广阔的表达空间。他们通过倾听同伴的朗读,有的谈出了自己对主人公的喜爱之情;有的对同伴的朗读水平给予了肯定;有的给小兔子以中肯的建议;还有的对同伴的朗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不同程度,不同角度的评价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孩子们朗读水平的差异。

篇4:《雪孩子》教学片断反思三

作者:孙微

片断三

师:刚才我们抓住一段进行了朗读训练,现在请你找你的好伙伴把全文读给他听。看看你能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什么?

(生积极踊跃地找小伙伴读,有的摇头晃脑地读,有的边演边读)

生:我的小伙伴是,听了他的朗读,我感觉到这只小兔子和雪孩子都很可爱,我也很想去和他们玩。

生:我觉得就像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

生:我从朗读中感受到:这个雪孩子很可爱,但是他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又很可惜。后来他变成了美丽的云,我以后会更喜欢白云。因为他(白云)可能就是雪孩子,我也很喜欢雪孩子。

生:听了朗读,我想对小白兔说:“如果你当时不贪睡,那该多好哇!雪孩子就不会化了。”

生:如果像小兔子一样,一边演一边读就更好了。

教学反思:巧评价,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如今,校园里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他们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意识。在课堂上,他们都爱自己读,不爱听别人朗读。针对这种现象,教师用评价语言激励学生找自己的好伙伴朗读,他们自然很乐意,再让他们把课文读给自己喜欢的人听,就更不难了。有情感做基础,合作学习会更成功。

此外,以往的朗读合作学习常常建立在片段或部分的基础上,很少涉及到整体。其原因也许是因为朗读全文较费时,不好评价,不利指导,特别是合作前教师不能提出单一的开放的学习目标。此片断中,教师巧妙地应用评价语言让“学生谈谈听同伴读了之后的感受”,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道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给了孩子们更广阔的表达空间。他们通过倾听同伴的朗读,有的谈出了自己对主人公的喜爱之情;有的对同伴的朗读水平给予了肯定;有的给小兔子以中肯的建议;还有的对同伴的朗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不同程度,不同角度的评价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孩子们朗读水平的差异。

(diy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

篇5:《雪孩子》教学片断与反思

《雪孩子》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文,配有八幅漂亮的插图,以连环画的形式讲述了一个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欢乐的童话故事。在教学时,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巧用评价语言,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建构,引导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片断一〗

(CAI出示文中八张图片,学生已结合图了解了故事的大意。)

师: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幅图?

生:我最喜欢第三幅:因为上面有雪孩子和小白兔在做游戏。

生:我也喜欢这一幅,小白兔和雪孩子玩得很开心,小鸟在为他们唱歌。

师:是呀,多令人羡慕啊!请你读一读写这幅图的句子。

生朗读:“看着可爱的雪孩子,小白兔真高兴。他和雪孩子又唱又跳,玩得很开心。”

师:我感觉到这只小兔子有点儿高兴。再来读一读。

(生再读。)

师:哎呀,这只小兔子满脸笑容,是很高兴。

(生又读。)

师:瞧,你把“真高兴”的“真”字和“又唱又跳”的“又”字读得很重,我感受到了是只开心的小兔子。再来试一试。

(生读。)

师:你边读边跳,的确很高兴。

(生又朗读这一段。)

师:行,再读高兴点儿。

(连续指名学生读,掀起朗读的第一次高潮。)

〖教学反思〗

巧评价,引导学生发展个性。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阅读实践中,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本课例中教师珍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用自己的体验表达出高兴、开心的心情。在此,教师没有像以前一样,用一个统一而模糊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请大家带着高兴的心情读这一段”,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理解用表情(满脸笑容)动作(边读边跳)等方式表达出来。也就是说,学生心目中的高兴开心是什么样就怎么读,教师只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进行巧妙的评价,这种评价不是单纯的一味的“好”“很好”“你真棒”,它更重要的是一种潜藏的巧妙的引导,是教师在引导和鼓励学生从评价中找到朗读技巧和方法。作为新课程改革中的新型教师,我们不仅不能以“标准答案”来恒定学生,相反应该给予鼓励,加以引导。正如萨特所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在阅读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地发现,积极地创造,发展自己的个性。

〖片断二〗

师:你还喜欢哪幅图?讲一讲。

生:我还喜欢第七幅图:雪孩子救了小白兔,他爱帮助别人。我喜欢雪孩子。

生: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被火烧化了,成了水,他很了不起。

师:你能结合前几幅图的内容来谈,也很了不起。来,老师奖给你一次读书的机会,把写这幅图的句子读一读。

生:朗读(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了。)

师:是呀,多可惜啊!

生:朗读……

师:你把“自己却化了”读的很慢,可见你对小兔子伤心的心情有所感悟。

生:再读……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我觉得雪孩子被火烤化了,变成了水,我心里很难受。

师:看,雪孩子被火烤了,温度升高,化成了水。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东西可以化呢?

生:夏天里,我吃雪糕,含在嘴里雪糕一会儿就化了。

生:我们把糖含在嘴里,糖慢慢地就化了。

生:有一次,我把塑料碗放在火炉上,结果就烧化了,变黑了。

〖教学反思〗

巧评价,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全部的课程就是全部的生活,一切生活就是一切课程。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让学生联系周围的生活学语文。在此片断中,教师巧妙地抓住学生朗读中的独特感受(雪孩子化成了水,自己很难受),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搜集生活中的信息,在生活中寻找“化”的现象。孩子们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了重点词“化”,扩展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孩子的表达能力,同时也是语文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充分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的特点。

〖片断四〗

师:刚才我们小伙伴之间再次朗读了全文。现在我们来做一个“考考你争当小博士”的游戏,请你根据课文提几个问题考考大家。

师生:“考──考──你”争当“小博士”现在开始:

生:我想提个问题:雪孩子到哪里去了呢?

生:我知道:他化成水,飞到天上变成了白云。

生:水怎么会飞到天上呢?

生:我妈妈说过:太阳出来,水会变成水蒸气就飞到天上去了。

师:你知道得真多,真是个“小博士”。(掌声)大家看──

CAI课件:

雪融化变成水──水变成水蒸气慢慢蒸发──水蒸气空中会聚集成云。

师:那你们觉得雪孩子还会回来吗?

生:还会回来。第二年冬天下雪的时候,小白兔就可以堆个雪孩子。

生:不对,过几天下雪的时候,小白兔就可以堆个雪孩子了。

师:你们说的都对。请看──CAI课件:云变成雪的过程。

师:只要云能变成雪花落在地面,小白兔就可以再堆个雪孩子了。下面,大家可以继续提问。

生:雪孩子家着火了,他为什么不知道?

生:雪孩子和小白兔玩得太累了。

生:因为雪孩子睡得很香,睡得很沉,发生的事他一点儿也不知道。

生:雪孩子为什么要去救小白兔?

生:因为雪孩子很喜欢小白兔,他不想让火把小白兔烧死。

生:因为是免妈妈做的雪孩子,小白兔是他的小主人。所以他要救小白兔。

生:雪孩子很爱帮助别人。

生:雪孩子是一个雪人儿,就像我们冬天堆的雪人一样,他怎么还会走路,还会跑呢?

生:──(无言以对)这是假的。

师:你连这样的问题都能提出来,了不起!(奖励“小博士”)其实呀!这篇课文是一个童话故事。童话故事中的动物、植物都像人一样会说话,会走路还会思考呢!小朋友们在课外可以读一读更多的童话故事。

〖教学反思〗

巧评价,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有人认为:一年级的孩子,刚刚入学连话都说不清楚,就更谈不上什么质疑能力啦!但是,我觉得质疑要从小抓起,质疑能力要从小开始培养。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由于孩子们年龄小、知识少、经验缺乏,起初我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对孩子们的质疑能力作个了解。但是,上述片断向我们证实:孩子们不仅有提出问题的潜能,而且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令我完全出乎意料的是,经过短期的训练,孩子们竞能提出如此有价值的问题,真是让我感到既惊奇又惊喜呀!事实证明:只要教师巧于评价,善于引导,孩子们就会最大程度地展示自己的质疑潜能。

在课程改革的指引下,有些教师的评价语言的确注重了激励性、全面性。课堂上,“你真棒”“行”“可以”“对”“不错”等鼓励性的语言随处可听,“你说”“请他说”“你读”“他读”等客串性的语言随处可闻。但我们细想一下,这些评价语言能真正地引起学生对语言文字本身产生兴趣吗?没有深入引导的评价语言对学生的作用只是表面的,短效的。教师的评价语言只有“引之得当”“引之有法”“引之得益”,学生才会有所建构,有所发展。善引导的评价语言对学生的作用才是长效的,内在的。

篇6:《雪孩子》教学片断与反思

《雪孩子》教学片断与反思

《雪孩子》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文,配有八幅漂亮的插图,以连环画的形式讲述了一个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欢乐的童话故事。在教学时,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巧用评价语言,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建构,引导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片断一

(CAI出示文中八张图片,学生已结合图了解了故事的大意)

师: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幅图?

生:我最喜欢第三幅:因为上面有雪孩子和小白兔在做游戏。

生:我也喜欢这一幅,小白兔和雪孩子玩得很开心,小鸟在为他们唱歌。

师:是呀,多令人羡慕啊!请你读一读写这幅图的句子。

生朗读:看着可爱的雪孩子,小白兔真高兴。他和雪孩子又唱又跳,玩得很开心。

师:我感觉到这只小兔子有点儿高兴。再来读一读。

(生再读)

师:哎呀,这只小兔子满脸笑容,是很高兴。

(生又读)

师:瞧,你把真高兴 的真 字和又唱又跳 的又字读得很重,我感受到了是只开心的小兔子。再来试一试。

(生读)

师:你边读边跳,的确很高兴。

(生又朗读这一段)

师:行,再读高兴点儿。

(连续指名学生读,掀起朗读的第一次高潮)

教学反思:巧评价,引导学生发展个性。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阅读实践中,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本课例中教师珍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用自己的体验表达出高兴、开心的心情。在此,教师没有像以前一样,用一个统一而模糊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请大家带着高兴的心情读这一段,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理解用表情(满脸笑容)、动作(边读边跳)等方式表达出来。也就是说,学生心目中的高兴开心是什么样就怎么读,教师只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进行巧妙的评价,这种评价不是单纯的一味的好很好你真棒,它更重要的是一种潜藏的巧妙的引导,是教师在引导和鼓励学生从评价中找到朗读技巧和方法。作为新课程改革中的新型教师,我们不仅不能以标准答案 来恒定学生,相反应该给予鼓励,加以引导。正如萨特所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在阅读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地发现,积极地创造,发展自己的个性。

片断二

师:你还喜欢哪幅图?讲一讲。

生:我还喜欢第七幅图:雪孩子救了小白兔,他爱帮助别人。我喜欢雪孩子。

生: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被火烧化了,成了水,他很了不起。

师:你能结合前几幅图的内容来谈,也很了不起。来,老师奖给你一次读书的机会,把写这幅图的句子读一读。

生;:朗读(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了。)

师:是呀,多可惜啊!

生。:朗读

师:你把自己却化了读的很慢,可见你对小兔子伤心的心情有所感悟。

生:再读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我觉得雪孩子被火烤化了,变成了水,我心里很难受。

师:看,雪孩子被火烤了,温度升高,化成了水。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东西可以化呢?

生:夏天里,我吃雪糕,含在嘴里雪糕一会儿就化了。

生:我们把糖含在嘴里,糖慢慢地就化了。

生:有一次,我把塑料碗放在火炉上,结果就烧化了,变黑了。

教学反思:巧评价,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全部的课程就是全部的生活,一切生活就是一切课程。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让学生联系周围的生活学语文。在此片断中,教师巧妙地抓住学生朗读中的独特感受(雪孩子化成了水,自己很难受),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搜集生活中的信息,在生活中寻找化 的现象。孩子们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了重点词化,扩展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孩子的表达能力,同时也是语文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充分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的特点。

片断三

师:刚才我们抓住一段进行了朗读训练,现在请你找你的好伙伴把全文读给他听。看看你能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什么?

(生积极踊跃地找小伙伴读,有的摇头晃脑地读,有的'边演边读)

生:我的小伙伴是XX,听了他的朗读,我感觉到这只小兔子和雪孩子都很可爱,我也很想去和他们玩。

生:我觉得XX就像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

生:我从XX的朗读中感受到:这个雪孩子很可爱,但是他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又很可惜。后来他变成了美丽的云,我以后会更喜欢白云。因为他(白云)可能就是雪孩子,我也很喜欢雪孩子。

生:听了XX的朗读,我想对小白兔说:如果你当时不贪睡,那该多好哇!雪孩子就不会化了。

生:XX如果像小兔子一样,一边演一边读就更好了。

教学反思:巧评价,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如今,校园里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他们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意识。在课堂上,他们都爱自己读,不爱听别人朗读。针对这种现象,教师用评价语言激励学生找自己的好伙伴朗读,他们自然很乐意,再让他们把课文读给自己喜欢的人听,就更不难了。有情感做基础,合作学习会更成功。

此外,以往的朗读合作学习常常建立在片段或部分的基础上,很少涉及到整体。其原因也许是因为朗读全文较费时,不好评价,不利指导,特别是合作前教师不能提出单一的开放的学习目标。此片断中,教师巧妙地应用评价语言让学生谈谈听同伴读了之后的感受,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道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给了孩子们更广阔的表达空间。他们通过倾听同伴的朗读,有的谈出了自己对主人公的喜爱之情;有的对同伴的朗读水平给予了肯定;有的给小兔子以中肯的建议;还有的对同伴的朗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不同程度,不同角度的评价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孩子们朗读水平的差异。

片断四

师:刚才我们小伙伴之间再次朗读了全文。现在我们来做一个考考你争当小博士的游戏,请你根据课文提几个问题考考大家。

师生:考──考──你争当小博士现在开始:

生:我想提个问题:雪孩子到哪里去了呢?

生:我知道:他化成水,飞到天上变成了白云。

生:水怎么会飞到天上呢?

生:我妈妈说过:太阳出来,水会变成水蒸气就飞到天上去了。

师:你知道得真多,真是个小博士。(掌声)大家看──

CAI课件:雪融化变成水──水变成水蒸气慢慢蒸发──水蒸气空中会聚集成云。

师:那你们觉得雪孩子还会回来吗?

生:还会回来。第二年冬天下雪的时候,小白兔就可以堆个雪孩子。

生:不对,过几天下雪的时候,小白兔就可以堆个雪孩子了。

师;你们说的都对。请看──CAI课件:云变成雪的过程。

师:只要云能变成雪花落在地面,小白兔就可以再堆个雪孩子了。下面,大家可以继续提问:

篇7:《雪孩子》教学片断反思之四

多,真是个“小博士”。(掌声)大家看──

CAI课件:雪融化变成水──水变成水蒸气慢慢蒸发──水蒸气空中会聚集成云。

师:那你们觉得雪孩子还会回来吗?

生:还会回来。第二年冬天下雪的时候,小白兔就可以堆个雪孩子。

生:不对,过几天下雪的时候,小白兔就可以堆个雪孩子了。

师;你们说的都对。请看──CAI课件:云变成雪的过程。

师:只要云能变成雪花落在地面,小白兔就可以再堆个雪孩子了。下面,大家可以继续提问:

生:雪孩子家着火了,他为什么不知道?

生:雪孩子和小白兔玩得太累了。

生:因为雪孩子睡得很香,睡得很沉,发生的事他一点儿也不知道。

生:雪孩子为什么要去救小白兔?

生:因为雪孩子很喜欢小白兔,他不想让火把小白兔烧死。

生:因为是免妈妈做的雪孩子,小白兔是他的小主人。所以他要救小白兔。

生:雪孩子很爱帮助别人。

生:雪孩子是一个雪人儿,就像我们冬天堆的雪人一样,他怎么还会走路,还会跑呢?

生:──(无言以对)这是假的。

师:你连这样的问题都能提出来,了不起!(奖励“小博士”)其实呀!这篇课文是一个童话故事。童话故事中的动物、植物都像人一样会说话,会走路还会思考呢!小朋友们在课外可以读一读更多的童话故事。

教学反思:巧评价,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篇8:19 第一场雪

19 第一场雪

师:雪整整下了一夜,第二天,天放晴了,是一幅怎样的图景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段,一边读,一边在脑海中展现画面。

生:(自由读)

师:读了这一段,你眼前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感到雪后的景象怎样?

生:我眼前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我感到雪后的景象非常美。

生:我眼前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瑞雪图,非常迷人,使我感到轻松愉快。

生:我仿佛看到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

师:大家都有一个同感:雪后是一幅美丽壮观的景象,给我们以美感。再读一读,想一想,你从哪些词语中品味出这种美的?

生:“山川、河流、树林、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我从“粉妆玉砌”这个词品味出美。

师:什么是粉妆玉砌?

生:“粉妆玉砌”是用白粉装饰、玉石砌成的意思,形容一片白色世界。

师:在课文中指用什么装饰,用什么砌成,结合课文内容再解释具体些。

生:在这里是指用白雪装饰,用白雪砌成,形容雪后世界一片白色。

师:还可以说成是怎样的世界呢?

生:银白色的世界。

生:洁白的银色世界。

生:洁白晶莹的世界。

师:很好。这晶莹世界给了你美感。还从哪些词语品味出美?

生:我从“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品味出美。这些词语写出了雪落在树上以后,树枝的样子和色彩,使我仿佛看到了那“银条儿”和“雪球儿”。

师:说得非常好。“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这四个叠词,紧扣特点,贴切地描绘了“银条儿、雪球儿”的形态,生动传神地描绘了雪落枝头的美景,的确让人感到非常美。

生:我从“玉屑似的雪末儿”这个词语中体会到美。

师:“玉屑似的雪末儿”怎么使你感受到美呢?

生:“玉屑似的雪末儿”是说雪末儿像玉石的粉末,在阳光照射下,十分美丽。

师:是啊,玉石既美又珍贵,用它来形容雪,当然让人感到美了。

生:“五光十色的彩虹”使我感到美。雪本来是晶莹透明的,在清晨阳光的照耀下,现出五光十色,像七色彩虹一般,所以很美。

师:理解得好。我也仿佛看到了这彩虹。

生:我从“簌簌地落下来”“雪末儿随风飘扬”两个地方体会到美。因为读到这两个地方我感到雪末在落,在飘,在动,使雪后的'画面活起来了。

师:想象得很好。刚才,大家把表现雪后景美的词语都做了分析,理解和体味得好。谁能把同学们的发言综合一下,说一说,从哪些词语品味出美。

生:在这一段中,我们通过“粉妆玉砌、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玉屑似的雪末、五光十色的彩虹、轻轻摇晃、随风飘扬、簌簌地”这些词语中,品味出美。

师:概括得很全面。读这一段时,要一边读,一边在脑海中展现这幅美的画面,体会雪景这美。请同学们练习读一读。

生:(朗读第三段)

师:读得不错。你仿佛站在雪地里,置身于美景之中。有一个地方,语气读得还不够。哪一句?

生:“嗬!好大的雪啊!”这个地方语气读得还不够。

师:对。“嗬!”表露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生:惊讶。

生:惊奇。

师:只是惊讶吗?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生:还有高兴和赞叹。

师:对,是又惊又喜,发出赞叹。赞叹什么呢?

生:赞叹雪下得大。

生:赞叹雪景非常美。

师:还赞叹什么?

生:还赞叹雪后人们喜悦的心情。

师:是啊,这一“嗬!”含三赞:一赞雪之大,二赞雪景美,三赞人之欢。应该把这种情感读出来。(范读:嗬!好大的雪啊!)

生:练习读。

师:除了写景美,这一段还写了什么?请一位同学读下一节。

生:朗读第七节。

师:这一节主要写什么?

生:这一节主要写小孩子们玩雪。

师:当你踏上这厚厚的积雪,当你和伙伴们在雪地里掷雪球、堆雪人时,你有何感受?

生:我非常快乐。

生:我是兴高采烈的。

生:我在雪地里玩的时候,是自由自在的,心里特别愉快。

师:你为什么是兴高采烈的?为什么心里特别舒服?

生:因为我非常喜欢雪,很愿意在雪地里玩耍。

师:那末,作者此时的心情怎样?你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生:作者也很高兴。我从“那欢乐的叫喊声,把树枝上的雪都震落下来了”一句中看出来的。

师:孩子们“那欢乐的叫喊声,把树枝上的雪都震落下来了。”是真的吗?为什么这样写?

生:不是真的。这样写主要表现了孩子们欢乐的心情。

生:这样写,突出了孩子们玩雪时的欢乐气氛,表达了孩子们的欢快心情。

生:这样写突出的是孩子们的欢乐,表达的是作者的喜悦心情。

师:好。这是什么写法?

生:夸张的写法。

师:对。也许是一阵风把树枝上的雪吹落下来,也许是孩子们掷的雪球把雪打落下来,而作者把它写成“孩子们的叫喊声把雪震落下来”这就突出了孩子们欢乐情绪之高涨,表达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师: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生:作者赏雪。

生:雪后美丽的景象。

师:好。你在雪地里只是自由自在地游戏玩耍,而作者见到这场大雪联想到什么?我们接着学习最后一段。请自由读这一段。

(生自由读最后一段)

师:这一段写什么?

生:这一段.写作者的联系。

师:作者联想到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吧!

生齐答:瑞雪兆丰年。

师:什么是“瑞雪兆丰年”?

生:“瑞雪”就是吉祥的及时的雪,“兆”就是预示,“瑞雪兆丰年”就是指吉祥的及时的大雪,预示着来年是个丰收年。

师:对。为什么说瑞雪兆丰年?

生:“寒冬大雪,可以冻死一部分越冬的害虫,雪融化成水渗进土层深处,又能供应庄稼生长的需要。”所以说瑞雪兆丰年。

师:还有补充吗?

生:“有经验的老农把雪比做麦子的棉被,冬天棉被盖得越厚,春天麦子就长得越好,所以有这样一句谚语: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师:两位同学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了这个问题,谁能用自己的话归纳一下,“瑞雪兆丰年”有何科学根据?

生:有三方面的根据:第一,寒冬大雪能冻死害虫;第二,雪水能供应麦子生长;第三,雪是麦子的棉被。

师:归纳得很好。你知道“棉被”起什么作用?

生:“棉被”能保护麦子过冬。

师:从“冻死害虫、供应水分、保护过冬”三方面说明瑞雪兆丰年是有充分的科学根据的。同学们,看到雪景美,作者心里充满喜悦,想到来年的丰收,作者心里怎样?

生:作者更加欢喜。

师:这一段写的什么?

生:这一段.写作者的联想。

师:联想到什么?

生:这一段.写作者联想到瑞雪兆丰年。

师:好。课文学习完了,你知道作者是谁?

生:作者是峻青。

师:谁能介绍一下峻青的情况?

生:(沉默)

师:同学们不了解,听老师来介绍。峻青是现代作家,山东海阳县人。本文写于1962年。1960?962正是我国遭受自然灾害时期,三年间,粮棉欠收,国民经常遭到暂时困难,在这期间,人们多么盼望能有一个好收成啊!1962年冬天,作者在胶东半岛看到了这第一场雪,联想到“瑞雪兆丰年”,心里无比喜悦,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触景生情,写下了这篇散文《第一场雪》。同学们齐读课题,想一想:一场雪和第一场雪有什么不同?

生:一场雪指的是任何一次,第一场雪指的是第一次下雪。

师:是的。第一场雪强调了“第一”,就本课来说,这的的确确是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但在作者的内心深处,这是国家战胜三年自然灾害,走出困境的第一个信号。作者见到了这第一场大雪,想到了光明前景,充满了战胜自然灾害的信心和希望,所以也就倍加喜爱这第一场雪,文章的字里行间才洋溢着这种喜悦感情。这就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背景。

同学们喜欢这篇课文吗?

生:喜欢。(齐答)

师:读一读课文,想一想,你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为什么喜欢?

生:我喜欢课文的第三段,雪景描写得很美。有动态描写,有静态描写。“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等是静态描写,“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雪末儿随风飘扬”是动态描写。

师:很好。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静态描写给人以幽静秀雅之感,动态描写给人明快热烈之感。这一动一静使景物的特生更加鲜明,使画面更加迷人。

生:我喜欢最后这一段。作者在写景写人时结合写情。例如:“嗬!好大的雪啊!”“那欢乐的叫喊声把树枝上的积雪都震落下来”等句子中透露出作者喜悦心情。

师:说得好。这一段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关心农业生产、与农民心心相连的思想感情。

生:我喜欢联想部分。它使我懂得了“瑞雪兆丰年”的道理。我原以为不就是下雪吗,有什么可高兴的。读了联想部分,听了老师的介绍,我也不由自主地喜欢这场雪了。

师:这说明通过学习课文,你的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你能联系实际,谈得很好。作者不仅写了事物:第一场雪,还写了联想:瑞雪兆丰年,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点明了喜悦的原因,使文章的内容更加充实,也深化了课文的主题。

同学们都很喜欢这篇课文,请把你最喜欢的部分,反复朗读,达到背诵。

19 第一场雪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9:19 第一场雪

19 第一场雪

师:雪整整下了一夜,第二天,天放晴了,是一幅怎样的图景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段,一边读,一边在脑海中展现画面。

生:(自由读)

师:读了这一段,你眼前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感到雪后的景象怎样?

生:我眼前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我感到雪后的景象非常美。

生:我眼前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瑞雪图,非常迷人,使我感到轻松愉快。

生:我仿佛看到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

师:大家都有一个同感:雪后是一幅美丽壮观的景象,给我们以美感。再读一读,想一想,你从哪些词语中品味出这种美的?

生:“山川、河流、树林、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我从“粉妆玉砌”这个词品味出美。

师:什么是粉妆玉砌?

生:“粉妆玉砌”是用白粉装饰、玉石砌成的意思,形容一片白色世界。

师:在课文中指用什么装饰,用什么砌成,结合课文内容再解释具体些。

生:在这里是指用白雪装饰,用白雪砌成,形容雪后世界一片白色。

师:还可以说成是怎样的世界呢?

生:银白色的世界。

生:洁白的银色世界。

生:洁白晶莹的`世界。

师:很好。这晶莹世界给了你美感。还从哪些词语品味出美?

生:我从“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品味出美。这些词语写出了雪落在树上以后,树枝的样子和色彩,使我仿佛看到了那“银条儿”和“雪球儿”。

师:说得非常好。“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这四个叠词,紧扣特点,贴切地描绘了“银条儿、雪球儿”的形态,生动传神地描绘了雪落枝头的美景,的确让人感到非常美。

生:我从“玉屑似的雪末儿”这个词语中体会到美。

师:“玉屑似的雪末儿”怎么使你感受到美呢?

生:“玉屑似的雪末儿”是说雪末儿像玉石的粉末,在阳光照射下,十分美丽。

师:是啊,玉石既美又珍贵,用它来形容雪,当然让人感到美了。

生:“五光十色的彩虹”使我感到美。雪本来是晶莹透明的,在清晨阳光的照耀下,现出五光十色,像七色彩虹一般,所以很美。

师:理解得好。我也仿佛看到了这彩虹。

生:我从“簌簌地落下来”“雪末儿随风飘扬”两个地方体会到美。因为读到这两个地方我感到雪末在落,在飘,在动,使雪后的画面活起来了。

师:想象得很好。刚才,大家把表现雪后景美的词语都做了分析,理解和体味得好。谁能把同学们的发言综合一下,说一说,从哪些词语品味出美。

生:在这一段中,我们通过“粉妆玉砌、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玉屑似的雪末、五光十色的彩虹、轻轻摇晃、随风飘扬、簌簌地”这些词语中,品味出美。

师:概括得很全面。读这一段时,要一边读,一边在脑海中展现这幅美的画面,体会雪景这美。请同学们练习读一读。

生:(朗读第三段)

师:读得不错。你仿佛站在雪地里,置身于美景之中。有一个地方,语气读得还不够。哪一句?

生:“嗬!好大的雪啊!”这个地方语气读得还不够。

师:对。“嗬!”表露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生:惊讶。

生:惊奇。

师:只是惊讶吗?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生:还有高兴和赞叹。

师:对,是又惊又喜,发出赞叹。赞叹什么呢?

生:赞叹雪下得大。

生:赞叹雪景非常美。

师:还赞叹什么?

生:还赞叹雪后人们喜悦的心情。

师:是啊,这一“嗬!”含三赞:一赞雪之大,二赞雪景美,三赞人之欢。应该把这种情感读出来。(范读:嗬!好大的雪啊!)

生:练习读。

师:除了写景美,这一段还写了什么?请一位同学读下一节。

生:朗读第七节。

师:这一节主要写什么?

生:这一节主要写小孩子们玩雪。

师:当你踏上这厚厚的积雪,当你和伙伴们在雪地里掷雪球、堆雪人时,你有何感受?

生:我非常快乐。

生:我是兴高采烈的。

生:我在雪地里玩的时候,是自由自在的,心里特别愉快。

师:你为什么是兴高采烈的?为什么心里特别舒服?

生:因为我非常喜欢雪,很愿意在雪地里玩耍。

师:那末,作者此时的心情怎样?你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生:作者也很高兴。我从“那欢乐的叫喊声,把树枝上的雪都震落下来了”一句中看出来的。

师:孩子们“那欢乐的叫喊声,把树枝上的雪都震落下来了。”是真的吗?为什么这样写?

---------------------------

生:不是真的。这样写主要表现了孩子们欢乐的心情。

生:这样写,突出了孩子们玩雪时的欢乐气氛,表达了孩子们的欢快心情。

生:这样写突出的是孩子们的欢乐,表达的是作者的喜悦心情。

师:好。这是什么写法?

篇10:观潮片断赏析

观潮片断赏析

背景分析:

《观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6课。本文是一篇写景的课文。课文描绘了农历十八日钱塘江观潮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问题分析: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通过“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这样的顺序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景观,语言文字优美,气势磅礴。但由于我们身处四川盆地,即使有部分学生出外旅游观看过涨潮,对于钱塘江大潮涨潮时的`景象还是比较陌生的。光靠课文中的文字学习不仅抽象而且教枯燥,这就需要我们的课外拓展学习。我们知道四年级的学生虽然处于小学中段,可是对于直观形象的事物仍然十分感兴趣。因此,我课前让学生自己先去收集一些自己了解到的钱塘江大潮的知识。他们可以通过上网、查资料等方式进行收集,也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

问题解决:

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中,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他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我想以情景教学法,通过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让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在涨潮时的特点,从而在直观形象的过程中感受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课件,为学生直观展示。制作课件时,我提前在网上收集的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利用power point来辅助教学。我在网上收集了关于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图片,还利用影音文件播放了潮来时震耳欲聋的潮声,让学生直观感受钱塘江大潮涨潮时的雄伟壮观。最后,我还为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诵“潮来时”的语段,学生为我们祖国有如此壮丽的“天下奇观”而自豪,不由自主地读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相关专题 片断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