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类导管数字化柔性制造技术

苏离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苏离”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焊接类导管数字化柔性制造技术(共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焊接类导管数字化柔性制造技术

焊接类导管数字化柔性制造技术

焊接类导管通常由支管、管接头或法兰盘焊接而成.焊接类导管除了涉及支管、管接头、法兰盘本身的'数据外,还涉及每项支管、管接头、法兰盘之间的相对位置,很难用数据直接表述.

作 者:许旭东 李光俊  作者单位: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刊 名:航空制造技术  ISTIC英文刊名:AERONAUT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年,卷(期): “”(6) 分类号:V2 关键词: 

篇2:焊接技术教程_3焊接制造

3焊接制造3.1常见焊接方法工艺要求3.1.1 焊条电弧焊工艺要求(定位焊)[12] [16]目前常用此种焊接方法进行定位焊,以下是定位焊接的要求:

(1)   焊条定位焊用的焊条应和正式焊接用的相同,焊前同样进行再烘干。不许使用费条或不知型号的焊条。(2)   位置双面焊且背面须清根的焊缝,定位焊缝最好布置在背面;形状对称的构件,定位焊缝也应对称布置;有交叉焊缝的地方不设定位焊缝,至少离开交叉点50mm;定位焊缝应距设计焊缝端部30mm以上。(3)   焊缝尺寸定位焊的尺寸视结构的刚性大小而定,原则是:在满足转配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小一些。从减小变形和填充金属考虑,可缩小定位焊的间距。TB10212-《铁路钢桥制造规范》规定,定位焊接的长度为50~100mm,焊脚尺寸不得大于设计焊脚尺寸的1/2。埋弧焊的定位焊尺寸和位置:板厚小于25mm时,定位焊缝长50~70mm,间距300~500mm;板厚大于25mm时,定位焊缝长70~100mm,间距200~300mm。(4)   工艺施焊条件应和正式焊缝的焊接相同,由于焊道短,冷却快,焊接电流应比正常焊接的电流大15%~20%。对于刚度大或有淬火倾向的焊件,应适当预热,以防止焊缝开裂;收弧时注意填满弧坑,防止该处开裂。在允许的条件下,可选用塑性和抗裂性较好而强度略低的焊条进行定位焊接。对于开裂的定位焊缝,必须先查明原因,然后再清除开裂的焊缝,在保证杆件尺寸正确的条件下补充定位焊。3.1.2 埋弧焊工艺要求[12] [5] [16]   (1)打底焊道熔深大师自动埋弧焊的基本特点,焊接有坡口的对接接头时,为保证能焊透但不至于烧穿, 在接头根部焊接第一道焊缝,称为打底焊道。焊接方法可以是焊条电弧焊或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使用的焊条或填充焊丝必须使其焊缝金属具有相似于埋弧焊焊缝金属的化学成分和性能。打底焊道尺寸必须足够大,以承受住施工过程中所施加的任何载荷。焊完打底焊道之后,须打磨或刨削接头根部,以保证在无缺陷的清洁金属上熔敷第一道正面埋弧焊缝。如果打底焊道的质量符合要求,则可保留作为整个接头的一部分。焊接质量要求高时,可在埋弧焊缝完成之后用碳弧气刨或机械加工方法将此打底焊道除掉。然后再焊上永久性的埋弧焊缝。(2)其它要求1)采用埋弧焊焊接的焊缝,应在焊缝的端部连接引弧、熄弧板(引板);引板的材质、厚度和坡口应与所焊件相同。引板长度不小于80mm;2)埋弧自动焊缝焊接过程中不应断弧,如有断弧则必须将停弧处刨成1:5斜坡,并搭接50mm再引弧施焊,焊后搭接处应修磨均匀。3.1.3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工艺要求[12] [16](1)CO2气体纯度应不大于99.5,气体流量:细丝(小于1.6mm)短路过渡焊接时一般5~15L/min,粗丝(大于1.6mm)焊接时在10~20L/min。如果焊接电流较大,焊接速度较快,焊丝伸出长度较长或在室外作业,气体流量应适当加大。(2)如有要求可采用药芯焊丝焊接,具体工艺见相关标准。3.1.4 栓钉(螺柱)焊要求[12] [16]   (1)栓钉和保护瓷环规格符合现行国家标准。(2)栓钉焊端和母材表面应具有清洁的表面,无漆层、轧鳞和油水污垢等。但允许有少量锈迹。(3)质量控制。投产前应对所选的焊接工艺进行评定,通常是与生产相同的条件下对焊成接头作破坏性试验。如弯曲等。3.1.5 焊缝磨修和返修焊要求[16]  1.杆件焊接后,两端的引板或产品试板必须用气割切掉,并磨平切口,不得损伤杆件;2.垂直应力方向的对接焊缝必须除去余高,并顺应力方向磨平;3.焊脚尺寸、焊坡或余高等超出规定的上限值的焊缝及小于1mm且超差的咬边必须修磨匀顺;3焊接制造3.1常见焊接方法工艺要求3.1.1 焊条电弧焊工艺要求(定位焊)[12] [16]目前常用此种焊接方法进行定位焊。以下是定位焊接的要求:(1)   焊条定位焊用的焊条应和正式焊接用的相同,焊前同样进行再烘干。不许使用费条或不知型号的焊条。(2)   位置双面焊且背面须清根的焊缝,定位焊缝最好布置在背面;形状对称的构件,定位焊缝也应对称布置;有交叉焊缝的地方不设定位焊缝,至少离开交叉点50mm;定位焊缝应距设计焊缝端部30mm以上。(3)   焊缝尺寸定位焊的尺寸视结构的刚性大小而定,原则是:在满足转配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小一些。从减小变形和填充金属考虑,可缩小定位焊的间距。TB10212-1998《铁路钢桥制造规范》规定,定位焊接的长度为50~100mm,焊脚尺寸不得大于设计焊脚尺寸的1/2。埋弧焊的定位焊尺寸和位置:板厚小于25mm时,定位焊缝长50~70mm,间距300~500mm;板厚大于25mm时,定位焊缝长70~100mm,间距200~300mm。(4)   工艺施焊条件应和正式焊缝的焊接相同,由于焊道短,冷却快,焊接电流应比正常焊接的电流大15%~20%。对于刚度大或有淬火倾向的焊件,应适当预热,以防止焊缝开裂;收弧时注意填满弧坑,防止该处开裂。在允许的条件下,可选用塑性和抗裂性较好而强度略低的焊条进行定位焊接。对于开裂的定位焊缝,必须先查明原因,然后再清除开裂的焊缝,在保证杆件尺寸正确的条件下补充定位焊。3.1.2 埋弧焊工艺要求[12] [5] [16]   (1)打底焊道熔深大师自动埋弧焊的基本特点,焊接有坡口的对接接头时,为保证能焊透但不至于烧穿, 在接头根部焊接第一道焊缝,称为打底焊道。焊接方法可以是焊条电弧焊或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使用的焊条或填充焊丝必须使其焊缝金属具有相似于埋弧焊焊缝金属的化学成分和性能。打底焊道尺寸必须足够大,以承受住施工过程中所施加的任何载荷。焊完打底焊道之后,须打磨或刨削接头根部,以保证在无缺陷的清洁金属上熔敷第一道正面埋弧焊缝。如果打底焊道的质量符合要求,则可保留作为整个接头的一部分。焊接质量要求高时,可在埋弧焊缝完成之后用碳弧气刨或机械加工方法将此打底焊道除掉。然后再焊上永久性的埋弧焊缝。(2)其它要求1)采用埋弧焊焊接的焊缝,应在焊缝的端部连接引弧、熄弧板(引板);引板的材质、厚度和坡口应与所焊件相同。引板长度不小于80mm;2)埋弧自动焊缝焊接过程中不应断弧,如有断弧则必须将停弧处刨成1:5斜坡,并搭接50mm再引弧施焊,焊后搭接处应修磨均匀。3.1.3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工艺要求[12] [16](1)CO2气体纯度应不大于99.5,气体流量:细丝(小于1.6mm)短路过渡焊接时一般5~15L/min,粗丝(大于1.6mm)焊接时在10~20L/min,如果焊接电流较大,焊接速度较快,焊丝伸出长度较长或在室外作业,气体流量应适当加大。(2)如有要求可采用药芯焊丝焊接,具体工艺见相关标准。3.1.4 栓钉(螺柱)焊要求[12] [16]   (1)栓钉和保护瓷环规格符合现行国家标准。(2)栓钉焊端和母材表面应具有清洁的表面,无漆层、轧鳞和油水污垢等。但允许有少量锈迹。(3)质量控制。投产前应对所选的焊接工艺进行评定,通常是与生产相同的条件下对焊成接头作破坏性试验。如弯曲等。3.1.5 焊缝磨修和返修焊要求[16]  1.杆件焊接后,两端的引板或产品试板必须用气割切掉,并磨平切口,不得损伤杆件;2.垂直应力方向的对接焊缝必须除去余高,并顺应力方向磨平;3.焊脚尺寸、焊坡或余高等超出规定的上限值的焊缝及小于1mm且超差的咬边必须修磨匀顺;4.焊缝咬边超过1mm或焊脚尺寸不足时,可采用手弧焊进行返修焊;5.应采用碳弧气刨或其他机械方法清除焊接缺陷,在清除缺陷时应刨出利于返修焊的坡口,并用砂轮磨掉坡口表面的氧化皮,露出金属光泽;6.焊接裂纹的清除长度应由裂纹端各外延50mm;7.用埋弧焊返修焊缝时,必须将焊缝清除部位的两端刨成1:5的斜坡;8.翻修焊缝应按原焊缝质量要求检验;同一部位的返修焊不宜超过两次。3.1.6 其它要求[16]   1.焊工和无损检测人员必须通过考试并取得资格证书,且只能从事资格证书中认定范围内的工作。2.焊接工艺必须根据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编制,施焊时应严格执行焊接工艺,焊接工艺评定应符合相关标准。3.焊接工艺宜在室内进行,环境湿度应小于80%;焊接低合金钢的环境温度不低于5℃,焊接普通碳素钢不应低于0℃;主要杆件应在组装后24h 内焊接。4.焊接前必须彻底清除等焊区域内的有害物,焊接时严禁在母材的非焊接部位引弧,焊接后应清理焊缝表面的熔渣及两侧的飞溅。5.焊接材料应通过焊接工艺评定确定;焊剂、焊条必须按产品说明书烘干使用;焊剂中的脏物,焊丝上的油锈等必须清除干净;CO2气体的纯度应大于99.5%。6.焊前预热温度应通过焊接性试验和焊接工艺评定确定;预热范围一般为焊缝每侧100mm以上,距焊缝30~50mm范围内测温。7.采用埋弧焊、CO2气体(混合气体)保护焊及低氢型焊条手工焊方法焊接的接头,组装前必须彻底清除待焊区域的铁锈、氧化铁皮、油污、水分等有害物,使其表面显露出金属光泽。清除范围应符合图3-1-1的规定。图3-1-1组装前的清除范围3.2 焊接工艺评定[16] [17] [18]具体可参照GBT19866-《焊接工艺规程及评定的一般原则》、TB10212-1998《铁路钢桥制造规范》附录C和 DL/T868-《电力行业焊接评定规程》。3.3 焊接残余应力与变形的控制[5] [12] [13]3.3.1控制焊接残余应力的工艺措施(1)采用合理的焊接顺序和方向1)   先焊接收缩量较大的焊缝,使焊缝能较自由的收缩。2)   焊缝交叉时,先焊错开的短焊缝,后焊直通长焊缝,使焊缝有较大的横向收缩余地。3)   先焊在工作时受力较大的焊缝,使内应力合理分布。(2)降低焊缝的拘束度在焊接镶块的封闭焊缝或其它拘束度大的焊缝时,可采用反变形法降低焊件的局部刚度,从而减小焊缝的拘束度 。(3)锤击焊缝可用头部带小圆弧的工具锤击焊缝,使焊缝得到延展,降低内应力,锤击应保持均匀适度,避免锤击过分,以防止产生裂缝。一般不锤击第一层和表面层。(4)局部加热造成反变形(加热减应区法)在焊接结构的适当部位加热使之伸长,加热区的伸长带动焊接部位,使它产生一个与焊缝收缩方向相反的变形。在加热区冷却收缩时,焊缝就可能比较自由地收缩,从而减少内应力。(5)采用线能量小的工艺措施和焊接方法,或强制冷却措施。(6)预拉伸补偿焊缝收缩(机械拉伸或加热拉伸)。3.3.2 焊后降低或消除残余应力的方法   有用机械力或冲击能的办法和热处理方法。具体工艺措施略。3.3.3控制焊接变形的工艺措施(1)反措施当构件刚度过大(如大型箱形梁等),采用上述强制反变形有困难时,可以先将梁的腹板在下料拼板时作成上挠的,然后再进行装配焊接(如桥式起重机箱形大梁)。在薄板上焊接骨架时,对薄板采用加热(SH法)、机械预拉伸(SS法)、或者两者同时使用(SSH法)使其伸长,然后再薄板上装配焊接骨架,薄板预拉伸和加热后再冷却所产生的拉应力可以有效地降低焊接应力防止失稳波浪变形。在薄板对接时也可采用在焊缝两侧一定距离处适当宽度上加热,使焊缝得到拉伸,从而减少压缩塑性变形,降低残余内应力,而消除波浪变形,此法即为低应力无变形法(LSND法)。(2)刚性固定法对防止弯曲变形的效果远不如反变形法。但对角变形和波浪变形较有效。例如法兰面的角变形。焊接薄板时为防止波浪变形,在焊缝两侧紧压固定,加压位置应尽量接近焊缝并保持压力均匀。为此,可采用带一定挠度的压块或者采用琴键式的多点压块。(3)选用合理的焊接方法和规范选用能量比较集中的焊接方法,如CO2保护焊、等离子弧焊代替气焊和手工电弧焊进行薄板焊接可减少变形量。焊缝不对称的焊件,可通过选用适当的焊接工艺参数,在没有反变形或夹具的条件下,控制弯曲变形。在焊缝两侧采用直接水冷或水冷铜块散热,可限制和缩小焊接热场,减少变形。但对有淬火倾向的钢材应慎用。(4)选择合理的装配焊接次序把结构适当地分成部件,分别装配焊接,然后再拼焊成整体。使不对称的焊缝或收缩量较大的焊缝能自由地收缩而不影响整体结构。按照这个原则生产复杂的大型焊接结构既有利于控制焊接变形,又能扩大作业面,缩短生产周期。3.3.4矫正焊接残余变形的方法(1) 机械矫正法利用外力使构件产生与焊接变形方向相反的塑性变形,使两者互相抵消。(2) 火焰矫正法本法是利用火焰局部加热时产生压缩塑性变形,使较长的金属在冷却后收缩,来达到矫正变形的目的。(3) 强电磁脉冲矫正法(电磁锤法)其基本原理与电磁成形相同,不过反其道而行之,可以利用它来矫正变形。

篇3:柔性制造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 要 文章简述了柔性、柔性制造技术的概念、分类、所涉及的关键技术,以及发展应用趋势,以促使人们对新的制造技术认识和重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产品多样化,低制造成本及短制造周期等需求日趋迫切,传统的制造技术已不能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更具特色符合顾客个人要求样式和功能的产品的需求。90年代后,由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机械与控制设备的发展,制造业自动化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技术日臻成熟。柔性制造技术已成为各工业化国家机械制造自动化的研制发展重点。

1 基本概念

1 1 柔性柔性可以表述为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系统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可用系统满足新产品要求的程度来衡量;第二方面是系统适应内部变化的能力,可用在有干扰(如机器出现故障)情况下,系统的生产率与无干扰情况下的生产率期望值之比来衡量。“柔性”是相对于“刚性”而言的,传统的“刚性”自动化生产线主要实现单一品种的大批量生产。其优点是生产率很高,由于设备是固定的,所以设备利用率也很高,单件产品的成本低。但价格相当昂贵,且只能加工一个或几个相类似的零件,难以应付多品种中小批量的生产。随着批量生产时代正逐渐被适应市场动态变化的生产所替换,一个制造自动化系统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能在很短的开发周期内,生产出较低成本、较高质量的不同品种产品的能力。柔性已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柔性主要包括 1) 机器柔性 当要求生产一系列不同类型的产品时,机器随产品变化而加工不同零件的难易程度。

2) 工艺柔性 一是工艺流程不变时自身适应产品或原材料变化的能力;二是制造系统内为适应产品或原材料变化而改变相应工艺的难易程度。

3) 产品柔性 一是产品更新或完全转向后,系统能够非常经济和迅速地生产出新产品的能力;二是产品更新后,对老产品有用特性的继承能力和兼容能力。

4) 维护柔性 采用多种方式查询、处理故障,保障生产正常进行的能力。

5) 生产能力柔性 当生产量改变、系统也能经济地运行的能力。对于根据订货而组织生产的制造系统,这一点尤为重要。

6) 扩展柔性 当生产需要的时候,可以很容易地扩展系统结构,增加模块,构成一个更大系统的能力。

7) 运行柔性 利用不同的机器、材料、工艺流程来生产一系列产品的能力和同样的产品,换用不同工序加工的能力。

1 2 柔性制造技术柔性制造技术是对各种不同形状加工对象实现程序化柔性制造加工的各种技术的总和。柔性制造技术是技术密集型的技术群,我们认为凡是侧重于柔性,适应于多品种、中小批量(包括单件产品)的加工技术都属于柔性制造技术。目前按规模大小划分为:

1) 柔性制造系统(FMS)

关于柔性制造系统的定义很多,权威性的定义有:

美国国家标准局把FMS定义为:“由一个传输系统联系起来的一些设备,传输装置把工件放在其他联结装置上送到各加工设备,使工件加工准确、迅速和自动化。中央计算机控制机床和传输系统,柔性制造系统有时可同时加工几种不同的零件。 国际生产工程研究协会指出“柔性制造系统是一个自动化的生产制造系统,在最少人的干预下,能够生产任何范围的产品族,系统的柔性通常受到系统设计时所考虑的产品族的限制。” 而我国国家军用标准则定义为“柔性制造系统是由数控加工设备、物料运储装置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的自动化制造系统,它包括多个柔性制造单元,能根据制造任务或生产环境的变化迅速进行调整,适用于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 简单地说,FMS是由若干数控设备、物料运贮装置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的并能根据制造任务和生产品种变化而迅速进行调整的自动化制造系统。 目前常见的组成通常包括4台或更多台全自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与车削中心等),由集中的控制系统及物料搬运系统连接起来,可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实现多品种、中小批量的加工及管理。目前反映工厂整体水平的`FMS是第一代FMS,日本从1991年开始实施的“智能制造系统”(IMS)国际性开发项目,属于第二代FMS;而真正完善的第二代FMS预计本世纪十年代后才会实现。

2) 柔性制造单元(FMC)

FMC的问世并在生产中使用约比FMS晚6~8年,FMC可视为一个规模最小的FMS,是FMS向廉价化及小型化方向发展的一种产物,它是由1~2台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及物料运送存贮设备构成,其特点是实现单机柔性化及自动化,具有适应加工多品种产品的灵活性。迄今已进入普及应用阶段。

3) 柔性制造线(FML)

它是处于单一或少品种大批量非柔性自动线与中小批量多品种FMS之间的生产线。其加工设备可以是通用的加工中心、CNC机床;亦可采用专用机床或NC专用机床,对物料搬运系统柔性的要求低于FMS,但生产率更高。它是以离散型生产中的柔性制造系统和连续生过程中的分散型控制系统(DCS)为代表,其特点是实现生产线柔性化及自动化,其技术已日臻成熟,迄今已进入实用化阶段。

4) 柔性制造工厂(FMF) FMF是将多条FMS连接起来,配以自动化立体仓库,用计算机系统进行联系,采用从订货、设计、加工、装配、检验、运送至发货的完整FMS。它包括了CAD/CAM,并使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投入实际,实现生产系统柔性化及自动化,进而实现全厂范围的生产管理、产品加工及物料贮运进程的全盘化。FMF是自动化生产的最高水平,反映出世界上最先进的自动化应用技术。它是将制造、产品开发及经营管理的自动化连成一个整体,以信息流控制物质流的智能制造系统(IMS)为代表,其特点是实现工厂柔性化及自动化。

2 柔性制造所采用的关键技术

2.1 计算机辅助设计

未来CAD技术发展将会引入专家系统,使之具有智能化,可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当前设计技术最新的一个突破是光敏立体成形技术,该项新技术是直接利用CAD数据,通过计算机控制的激光扫描系统,将三维数字模型分成若干层二维片状图形,并按二维片状图形对池内的光敏树脂液面进行光学扫描,被扫描到的液面则变成固化塑料,如此循环操作,逐层扫描成形,并自动地将分层成形的各片状固化塑料粘合在一起,仅需确定数据,数小时内便可制出精确的原型。它有助于加快开发新产品和研制新结构的速度。

2.2 模糊控制技术

模糊数学的实际应用是模糊控制器。最近开发出的高性能模糊控制器具有自学习功能,可在控制过程中不断获取新的信息并自动地对控制量作调整,使系统性能大为改善,其中尤其以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自学方法更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

2.3 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及智能传感器技术

迄今,柔性制造技术中所采用的人工智能大多指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专家系统利用专家知识和推理规则进行推理,求解各类问题(如解释、预测、诊断、查找

故障、设计、计划、监视、修复、命令及控制等)。由于专家系统能简便地将各种事实及经验证过的理论与通过经验获得的知识相结合,因而专家系统为柔性制造的诸方面工作增强了柔性。展望未来,以知识密集为特征,以知识处理为手段的人工智能(包括专家系统)技术必将在柔性制造业(尤其智能型)中起着日趋重要的关键性的作用。目前用于柔性制造中的各种技术,预计最有发展前途的仍是人工智能。预计到21世纪初,人工智能在柔性制造技术中的应用规模将在比目前大4倍。智能制造技术(IMT)旨在将人工智能融入制造过程的各个环节,借助模拟专家的智能活动,取代或延伸制造环境中人的部分脑力劳动。在制造过程,系统能自动监测其运行状态,在受到外界或内部激励时能自动调节其参数,以达到最佳工作状态,具备自组织能力。故IMT被称为未来21世纪的制造技术。对未来智能化柔性制造技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正在急速发展的领域是智能传感器技术。该项技术是伴随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人工智能而产生的,它使传感器具有内在的“决策”功能。

2 4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

人工神经网络(ANN)是模拟智能生物的神经网络对信息进行并处理的一种方法。故人工神经网络也就是一种人工智能工具。在自动控制领域,神经网络不久将并列于专家系统和模糊控制系统,成为现代自动化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篇4:柔性制造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3 1 FMC将成为发展和应用的热门技术

这是因为FMC的投资比FMS少得多而经济效益相接近,更适用于财力有限的中小型企业。目前国外众多厂家将FMC列为发展之重。

3 2 发展效率更高的FML

多品种大批量的生产企业如汽车及拖拉机等工厂对FML的需求引起了FMS制造厂的极大关注。采用价格低廉的专用数控机床替代通用的加工中心将是FML的发展趋势。

3 3 朝多功能方向发展

由单纯加工型FMS进一步开发以焊接、装配、检验及钣材加工乃至铸、锻等制造工序兼具的多种功能FMS。

4 结束语

柔性制造技术是实现未来工厂的新颖概念模式和新的发展趋势,是决定制造企业未来发展前途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届时,智能化机械与人之间将相互融合,柔性地全面协调从接受订货单至生产、销售这一企业生产经营的全部活动。

近年来,柔性制造作为一种现代化工业生产的科学“哲理”和工厂自动化的先进模式已为国际上所公认,可以这样认为:柔性制造技术是在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及制造技术的基础上,将以往企业中相互独立的工程设计、生产制造及经营管理等过程,在计算机及其软件的支撑下,构成一个覆盖整个企业的完整而有机的系统,以实现全局动态最优化,总体高效益、高柔性,并进而赢得竞争全胜的智能制造技术。它作为当今世界制造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前沿科技,为未来机构制造工厂提供了一幅宏伟的蓝图,将成为21世纪机构制造业的主要生产模式。实现了按端口、MAC地址、应用等来划分虚拟网络,有效地控制了企业内部网络的广播流量和提高了企业内部网络的安全性。

4 结 论

现实中存在许多不同类型的网络,有支持TCP/IP的,有遵循OSI标准协议的,每台机器的对应层协议都不同,对哪一层实施连接,需采用相应的网络互联设备。

通俗地讲,第二层交换是指多口的交换集线路,即网络交换机。其目的是替代传统的集线器,提升网络的有效带宽。主要应用于局域网中。 在不同或相同类型的局域网之间采用桥接器(集线器),从协议层上讲属于数据链路层的设备,但它们仍然是网络连接的方法,因为局域网IMP本身没有网络层,只有在主机站点上才有网络层或提供网络层服务的功能。 与桥接器不同,网关在网络层一级工作。这样就有了更大的灵活性。例如,在差别很大的网络间翻译地址等,但这也导致了网关的速度很慢,因此,网关一般都用于广域网间的连接或局域网与广域网的互联。随着网络的演进,100M高速以太网的出现,路由器在网段之间通信中造成的时延越来越成为网络信息传输的瓶颈[4]。第三层交换技术的出现,解决了大规模局域网中各子网段之间网络信息传输的瓶颈问题,取代了昂贵的路由器,成为一种实用、经济的组网技术。

篇5:机翼整体壁板数字化制造技术

机翼整体壁板数字化制造技术

随着现代机翼整体壁板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制造模式已不能满足其制造要求.分析了现代机翼整体壁板制造过程,论述了现代机翼整体壁板数字化制造的优势及数字化设计、成形性评估、展开与板坯建模、喷丸路径规划与映射、辅助工艺设计等主要支撑技术,同时阐述了各支撑技术的具体关键技术.

作 者:王关峰 王俊彪 王淑侠 WANG Guanfeng WANG Junbiao WANG Shuxia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陕西,西安,710072 刊 名:制造技术与机床  ISTIC PKU英文刊名: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MACHINE TOOL 年,卷(期): “”(5) 分类号:V2 关键词:整体壁板   数字化制造   特征映射  

篇6:大型复合材料构件数字化制造技术

大型复合材料构件数字化制造技术

大型复合材料构件数字化制造技术包括预浸料数控下料技术、铺层激光定位技术、自动铺带技术、纤维丝束铺放技术等.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不仅满足大型飞机复合材料构件的制造要求,而且还将推动我国航空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作 者:陈利平曹正华 郭健 Chen Liping Cao Zhenghua Guo Jian  作者单位:陈利平,曹正华,Chen Liping,Cao Zhenghua(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

郭健,Guo Jian(海军驻沈阳地区某航空军事代表室)

刊 名:航空制造技术  ISTIC英文刊名:AERONAUT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年,卷(期): “”(z1) 分类号:V2 关键词:大型飞机   大型复合材料构件   数字化制造技术  

篇7:壳体类零件高效数字化制造技术研究

壳体类零件高效数字化制造技术研究

随着CAD/CAM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在三维模型上设计刀轨等加工数据变得越来越简单,数控编程变得越来越方便,加工过程仿真使数控加工变得越来越安全.数字化制造技术为制造业提供了一套完整、系统、先进的平台.能促进各种先进制造方法、思想和理念的实现.但它仅仅是提供了一个较高的平台,需要进行相应的开发,同时必须大力发展研究工艺技术.数字化制造技术只有形成体系,与具体的工艺技术、知识、方法及与之适应的'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才能更大程度地提高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真正形成并提高我们的核心制造能力.

作 者:何永红  作者单位:中航工业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 刊 名:航空精密制造技术  ISTIC英文刊名:AVIATION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年,卷(期):2010 46(2) 分类号:V2 关键词: 

相关专题 导管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