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单纯黑白girl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单纯黑白girl”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张爱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共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张爱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摘要在中国现代文学领域中,女作家张爱玲的文学作品有着明显的自我风格,我们在她的诸多作品中能够品味到较为强烈的女性意识。张爱玲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会经常以女性的视野去展现女性群体的内心世界,以女性心理来审视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张爱玲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在描绘女性群体自身悲惨命运的过程中,也将其内心的苦痛挣扎展现于读者面前。而本文就以张爱玲文学作品出发,对其创作中所凸显出来的女性意识进行深入剖析与研究。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意识文学创作内心世界苦痛挣扎

引言

在中国20世纪的文坛中,张爱玲以只有三十岁不到的年轻女性的身份,凭借着小说集《传奇》与散文集《流言》一跃成为了国内文坛中的巅峰人物。曾经中国著名汉学家夏志清称赞了小说《金锁记》是中国从古至今最伟大的中篇小说,这样的评价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张爱玲的创作实力。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诸多海内外研究学者对张爱玲的文学创作多数持推崇的态度,另一方面由于张爱玲自身作品的魅力属性,使得这个女性作家再次进入到读者群体中,可以说在逐渐“经典化”趋势的中国现代文学领域中,张爱玲是一个真正值得被时间与读者考验的作家之一。张爱玲的文学创作中多数是以女性视野来剖析女性群体内心深处的苦痛,以及甘愿从属于父权制度的心态与行为,并且也在作品中对母爱的自私性、窥探性有着深刻的抨击,进而揭示出封建传统思想对母性的异化作用。作品中各处都能够凸显出张爱玲明显的女性主义思想,具有强烈且深刻的女权观念。

篇2:张爱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1社会因素

由于张爱玲通常是在上海家中从事文学创作工作,而这个城市的特殊社会环境让张爱玲文学创作内容中凸显出过多的女性意识。张爱玲不惜世界浮华,却拥有着冷静理智的分析能力,这一时期的上海社会中也逐渐对女性群体有着开明的态度,因此为其文学创作构建出轻松、明朗的环境氛围。

2家庭因素

通过资料记载,张爱玲出身于一个贵族家庭,父亲和母亲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这优质的生活环境使得张爱玲为后期文学创作打下了夯实的基础。从小张爱玲就被父母教育学习琴棋书画,这也与她后期在文坛上的成功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由于张爱玲的母亲是一个受到西方教育的贵族千金,因为不满张爱玲父亲的一些行为,所以愤愤离家出走,而张爱玲的父亲则是一个深受封建思想影响的传统男性,对父女亲情十分冷漠,而这对张爱玲的幼年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诸多原因汇集起来决定了张爱玲日后的文学作品风格与基调――主题内涵多数展现出人类内心的丑恶,社会的黑暗邪恶。

3自身因素

由于特殊的家庭环境让张爱玲从小受到负面影响,并且以女性视野最为独特的高度对当时社会环境与状态进行重新而完整地审视,这使得她在日后的文学创作中淡漠了被亲情纠缠的一切伤害。并且加上张爱玲自身性格相对内向敏感、理智冷淡,因此她会以讽刺而冷漠的状态与情绪去观察这个世界,去小心触碰社会的冷暖。在张爱玲高中的时候就创作了流露出浓郁女性意识的小说《霸王别姬》,并且在中学毕业调查的时候写出了“最恨有天才的女子忽然结了婚”这句渗透了其对女性问题思考后的结论。可以说,出生于贵族家庭,却“享受”了没落贵族的悲凉,这些矛盾的身世感触在张爱玲年幼的心灵中蒙上了一层阴影,也为她的文学创作增添了悲剧意识。

篇3:张爱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1几近泯灭的母爱

纵观张爱玲文学创作,对女性群体有着重新的审视,尤其是对“母亲”角色的剖析。我们看到的传统文学作品中描绘的母爱几乎都是和蔼、圣洁、温柔的代言词,尤其是同时期的女性作家冰心等人,在自身创作中用尽全力去讴歌母爱,在她们的文字下,母亲是一个能给予人们安逸、美好港湾的圣人角色,可以让我们在遇到困难、无限伤感的时候去躲避风雨。但是,反观张爱玲的文学作品,却将笔尖触及到母亲内心的最底层,用一种理性的角度去看母亲内心的苦痛与崩溃的精神,去深入了解母亲心灵深处那难以让常人察觉的无意识的所在。在张爱玲的小说作品中的母亲形象通常分成了两大类:一种类似于小说《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的梁太太等,这些女人有着美丽的外表,内心却长期压抑着情感,对金钱有着无限的控制欲,平时有着残暴的行为;而另一种母亲形象类似于小说《小艾》中的席五太太、《鸿鸾禧》中的娄太太等,这些女性形象并没有被张爱玲刻画出清晰的面容,原本是一些在小说中可有可无的角色,这些女性并没有自己的思想历程,只不过在生活中去小心翼翼地讨好丈夫、照顾孩子,随着周围人们的思想波动而变化。

在小说《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本来是一个在封建传统社会中常见的女性角色,但是她的出现又显得非同一般。曹七巧并没有传统母性的神圣光环,只不过是一个传统封建父权社会的殉葬品,但是却也是父权社会的合谋者,表现出自身人性的丑恶一面。曹七巧一生中背负着沉重的黄金枷锁,禁锢着一生的情欲与爱情,并且亲手扼杀了儿子长白与女儿长安的一生幸福。在曹七巧的一生中,获得黄金是她的毕生愿望,是一辈子想要去得到的东西。渴望美好幸福的爱情,但是这种生活幻想却断送于大哥手中。在姜家,曹七巧也曾经为爱情挣扎过,但是这唯一的一次却被自己的小叔子断然拒绝,因为这个女人并不是小叔子棋盘上需要的棋子。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后,曹七巧终于拿到了财产,这次她直接拒绝了小叔子的主动示爱,因为她想要去保护好自己唯一的信念所在――黄金。爱情这时候只不过是多余的东西,这一次的拒绝行为让她彻底失去了把握情感的机会,成为了金钱的奴隶。

2疯狂盲目的情爱

我们看到,在张爱玲笔下不管是新派的女性亦或是旧派的女性,几乎都难以脱离对男性的依附心理。在旧派女性群体中,她们缺少着一种主观自觉性,认为女性天生就是要依靠男性的,而找到自己附庸的男性就是需要来借助婚姻这个唯一的手段,而步入婚姻殿堂才是一辈子最终的归宿。而在新派女性群体中,她们顺其自然地去接受了现代社会产生的物质文明,大谈西方世界的恋爱,经常参与到一些社会活动中来,但是从内心来说,依旧愿意成为男性社会中的奴隶,即便这些女性群体外表似乎脱离了封建传统家庭,但是从本质上来说是永远不会脱离生命中男权控制自身的轨迹的。

纵观张爱玲笔下塑造的角色,多数都失去了求生的能力,这些女性群体都希望在身边有个依靠,必须先去解决生活中的物质困境。这些女性除了去担任“女结婚员”角色外,并无一技之长,因此张爱玲也曾经说过:“每个人都拥有追求安稳的想法,这也可以叫做妇人性。”这里所说的追求安稳,就是能够找一个值得托付的男人去把一生幸福押上。而最能够对应上这个观念的代表就是小说《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主人公经历了曲折的情感经历,而这场经历正是一场寻求安稳爱情的大冒险之旅。在离婚之后,白流苏离开了前夫的家中,独自来到娘家居住,但是哥哥和嫂子骗取了她的全部家产,然后恶言恶语地去排挤她。之后邂逅了留学生范柳原,白流苏为了与他在一起,从上海追到了香港,但是却发现这个男人对自己并非真心,这让白流苏十分痛苦与挣扎。本来想回到上海的娘家,但是依旧怕兄嫂排挤自己,所以为了能够安稳生活,又转身投入了范柳原的怀抱,即便当一个情妇的角色也无所谓了。曾经张爱玲在书评中写道:“在电车上的女人使我悲伤。女人……女人一辈子口中所讲的就是男人,念得也是男人,怨的更是男人,直到永远。”因为对男人的`依赖,女性在爱情这个高层次领域也逐渐形成了对男性的依赖感。一个男人的爱与不爱,就是每个女人生活的核心价值所在。成为一个封建男权社会中被认定的女人,就是张爱玲作品中塑造女性角色的最好归宿。“如果一个女人即便再完美,但是得不到异性的爱,那么也就无法得到同性群体的尊重,而女人们就是贱在了这一点。”

篇4:张爱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首先,小说中有着严厉的文化批判。这一时期的辛亥革命并没有从根基上去动摇封建主义,而社会中的军阀混战,让中国社会与民族长期处于水深火热的危难之中,而这时候产生的“五四”新文化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始了。我们深入剖析“五四”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主题精神,或许有助于我们去深入理解张爱玲文学创作中凸显出来的女性意识深层所具有的文化批判思想。例如,小说《金锁记》中的女主人公曹七巧,从年幼时期显现出来的泼辣活泼性格到中年时期近乎癫狂变态的模样,一方面是因为压抑的情欲与金钱作祟,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了归根结底是因为黑暗的封建社会制度影响。国内文学评论家于清曾经在作品《寻找张爱玲》中这样说过:“张爱玲小说中凸显的女性意识中展露出了‘女性原罪’的思想,这是她对于传统民族文化心理建构的有力补充,也是对当代女性思想发展的杰出贡献。”

其次,能够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女性小说创作注入全新血液。可以说轰轰烈烈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新时期女性思想的觉醒,诸多女性作家群体开始争相去寻找与肯定自我价值,努力想要去摆脱传统封建社会中的腐朽思想强加给她们的思维模式,并且通过不断的审视自我、发现自我、发泄自我的形式来体现自我的价值。而在这一时期的张爱玲,也与其他女性作家一样,借助自传体的文学体裁来进行真正的女性创作尝试。在我们细细品味张爱玲的作品时,能够看到一种深度解剖了的人性自私面,并且因为有自己生活经历的原型,所以能够超越别的作家,到达其他人无法超越的高度与深度。可以说,小说中人物的内心感受,就是张爱玲的内心感受,从整体上覆盖了她的主观色彩。

结语

对于张爱玲文学创作中所凸显出来的女性意识是不能被我们忽略的,这位女作家站在了一个相对深度的层面来对女性群体进行了剖析,对作品中女性主人公的悲惨命运融入了自己的深刻同情,并且也能够用相对客观冷静的态度去分析女性群体应当具有的性别观念。但是我们从客观角度而言,纵观张爱玲文学创作中的女性意识依旧存在着局限性,尽管小说中凸显出浓郁的女性意识,但是却并没有实际为女性群体指明了一条全新的解放之路。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但是张爱玲依旧以自己的作品为平台,用文笔为女性群体们斗争,也为读者与世人提出了醒目而清晰的指示。

参考文献: [1] 褚紫玲:《张爱玲的另类女性叙述――浅谈张爱玲对传奇的改写》,《大舞台》,第2期。 [2] 姜欣:《论张爱玲文学创作中的女性意识》,《云南社会科学》,第6期。 [3] 毛灿月:《苍凉的生命底色――浅析张爱玲小说的意象群之隐义》,《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1期。 [4] 付红妹:《红尘之外的漠然注视――论张爱玲的心灵世界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S1期。 [5] 夏冰心:《兰香蝉鸣话爱玲――试谈张爱玲文学创作中的审美意识》,《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S1期。 [6] 梁远帆:《论张爱玲的女性意识及其女性文学心理分析》,《时代文学》(下半月),20第12期。

篇5:冰心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摘 要: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女作家,冰心是以问题小说登上文坛的,历来研究者注重探讨冰心作品的社会历史性而鲜有从作为一名女作家来探讨冰心作品中的女性意识的。

文章分析了冰心文学作品中从生命存在的角度关注妇女的命运,探讨作品所表现的女性和男性的关系中所表现的女性意识两个方面。

关键词:冰心;女性意识

女性意识也就是女性对自己作为人的价值的体验和醒悟。

①女性意识包含人的意识和性别意识,即女性对人的角色、观念与价值问题的理解。

女性在解剖世界同时也在解剖自己的身体和灵魂。

②所以所谓的女性意识,是指建立在女性性别之上的、有别于男性的情感和意识,它涵盖着女性对历史、自身命运的反思以及价值自审、内在体验等内容。

冰心是一位有着鲜明女性意识的作家。

她尤其看重和钟爱女性的性别特征,认为妇女应该将“为人”与“为女”统一起来。

探析冰心的作品可以发现,其中体现了她的独特的女性意识。

从生命存在的角度关注女性的命运

著名的女性主义批评家克莉丝蒂娃甚至认为,在男女关系的问题上,不应该界定“女人”,认为“一个是女人”和“一个是男人”几乎同样荒谬,并且具有同样的蒙昧主义色彩,因此克莉丝蒂娃对“女人”的理解是“女人”无法逾越、无法言传,存在于命名与意识形态之外,在更深的程度上,女人不是能成为某种东西的物,要界定女人实际上把女人当物看待,就是贬低了女性的价值和地位。

但在传统的父权制社会中,女性在二元对立关系中始终处于被压制的地位,她的一切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的能力和应有的权利都被压抑或剥夺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她没有独立的生存意识,没有把握自己命运争取自己权利自由和幸福生活的自主性。

冰心正是关注到了女性的这种生存状态和生存意识,正如冰心的那句名言“一个人要先想到自己是一个人然后想到自己是个女人或男人。”所以在冰心的作品中作者用很多笔墨描写了受侮辱受损害的妇女的生存境遇,从生命存在的角度,对女性的命运进行了现实的书写。

《秋风秋雨愁煞人》写女中学生英云被父亲包办嫁给了司令的儿子,原本天真活泼的少女一下子变为寡言少语的少妇,勉强读到中学毕业便陷入旧时大家庭,成了封建礼教与封建家庭的牺牲品。

《是谁断送了你》里的少女怡萱,好不容易才在叔叔的支持之下争得了上学的机会,谁知一个浪荡子自作多情的信,落到了怡萱那守旧的父亲的手时,惹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使她非但被剥夺了上学的机会,也因此年轻的生命就此陨落。

《最后的安息》中翠儿是一名童养媳,翠儿受到婆婆的苛责,虐待,不能吃饱饭,在寒冷的冬天挑水,在冰冷的河水中洗衣,这般的任劳任怨,还是逃不脱被损害的命运。

作者在从生存角度关注妇女命运的同时,竭力从一个女性的内心体验出发,写了翠儿在面对这些苦难的同时对于温情和爱的向往。

在“我”提出要为翠儿洗衣时说出的满含着慈怜温蔼的言语,忽然使翠儿心中受了大大的感动。

从翠儿的内心体验出发,体验到了人间友好光明的一面。

但翠儿却无力争取这份光明,年轻的生命过早的陨落。

冰心在从生命存在角度关注女性生存境遇的时候指出妇女要获得解放,指出妇女必须争取受教育与婚姻自由的权力,而把没有受教育看作是女性悲惨命运的唯一因素,这一点难免有些偏颇。

冰心在从生命存在角度关心女性命运时,也塑造了一些有着清醒独立意识的女性形象。

这些女性有着自立自强的意识也有着改造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参与改造社会,体现自己的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庄鸿的姊姊》便是这样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女子的形象。

“我姊姊也自负不凡,私下里对我说,我们两个将来必要做点事业,替社会谋幸福,替祖国争光荣。你不要看我是个女子,我想我将来的成就,未必在你之下。”作者借庄鸿之口表达了这样一位女子的愿望,希望脱离家庭的束缚,参与社会生活,实现自己的意义和价值。

她的《女兵自传》更是以激昂的姿态“打破恋爱梦”,“把脸上的胭脂粉洗得干干净净”,“走向充满了血腥味气味,横陈着无数骼骸的社会战场”。

《从军日记》“不知经过多少侮辱和痛苦,经过多少挣扎和奋斗,才投入革命的洪炉,和男人站在一条战线上,共同献身革命”。

她们都在传达对自己是女人的清醒,以投身于社会解放来谋求女性自身存在价值的实现。

作品所表现的女性和男性的关系中所表现的女性意识

著名的女性批评家西蒙・德・波伏娃在她的《第二性》中对蒙泰朗等五位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做了精辟的剖析。

波伏娃认为,在蒙泰朗的作品中,男人是超人,女人只是作为低下的参照物来证明男人的高尚,这是一种因果的颠倒;劳伦斯的作品男性是引导者,女性只能充当被引导者,这是变相的男性的骄傲;在克劳代笔下,女人更接近上帝,但她只是用来拯救男人的工具;布勒东虽然对女性竭力赞美,但仍将女人看作男性之外的另一性;司汤达的作品能用更加人性的眼光来看待妇女,但最终女性仍需依附于男性。

而现代文学创作中男性和女性的关系多也表现在以上几种。

在冰心笔下的男性与女性的关系,不是依附拯救,引导,而是一种平等对话的关系,一种男性和女性和谐的关系,这种男性女性关系的构造体现了冰心的女性意识即肯定了男女的平等对话,交流合作,互相关心帮助,彼此心灵相通,这种女性意识的体现在与冰心在作品中构建的独特的女性和男性的关系。

1、姐姐和弟弟的关系。

《斯人独憔悴》中的颖贞,爱惜袒护弟弟,在弟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和给出合理的意见。

《离家的一年》中在得知弟弟将要远行时,小姊姊和弟弟“成日里两个人厮守着,又将自己最爱的一只自来水笔,也送给他。”还成日里低着头忙着要给弟弟织一双绒线袜,还给弟弟准备了写好了自己名字的信封。

而弟弟也对小姊姊恋恋不舍,在离别的途中回忆着过去的憾事。

《烦闷》中的“我”,在无聊烦闷时向姐姐倾诉,探讨前途和奋斗的意义,诉说自己不能磨灭的傲岸的品格。

在这里女性作为一个倾听者来理解男性的苦闷和诉说的对象。

在弟弟的眼中,姐姐是真善美天使的化身,是安琪儿,只有姐姐可以安慰他受伤的心灵。

《庄鸿的姊姊》中,姐姐对弟弟的关心体贴是不处不在的。

“她每次给我写信,都是一片恳挚慰勉的话。每逢我有什么失意或是精神颓丧的时候,一想起姐姐的话,便觉得如同清晓的霜钟一般,使我惊醒;又如同炉火一般,增加我的热气。”姐姐对弟弟是鼓励的关心的劝勉的。

冰心笔下的姐姐和弟弟的关系也是自身生活的写照,在日常生活中,她也无常不是这样一位姐姐。

冰心是长女,下有三个弟弟,这位姐姐时刻关爱着弟弟的成长,在她的著名散文《寄小读者》中的姐姐未尝不是冰心自己。

篇6:冰心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摘 要 冰心塑造了一系列富有母性精神和生命意识的女性形象,表达了她独特的女性意识观。

冰心笔下的贤妻良母,有不同于传统的现代气质,既履行家庭责任又努力实现个体价值,也不回避女性家庭和社会双重角色间的矛盾,体现出冰心对女性问题的现代性思考。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家庭 贤妻良母

冰心是一名创作生涯贯穿了整个世纪的才女,她用温和细腻的笔调打动了几代读者的心。

她的作品塑造了许多富于母性光辉的女性形象,表达了独属于她的女性意识。

不同于其他女作家书写女性对婚姻、对家庭的疏离和反叛,冰心一直保持着一种传统温和的态度阐述女性与家庭之间不可分割的关联,创造了许多有现代特质的贤妻良母形象。

同时,她也没有回避现代女性家庭和社会双重角色之间的矛盾,体现出自身传统和现代意识的统一。

篇7:张爱玲小说集《传奇》中的女性意识

张爱玲小说集《传奇》中的女性意识

张爱玲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一株奇葩,她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和她一生的杰作《传奇》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留下了光辉绚丽的一页。张爱玲小说所迸发的才情,她那独特的写作视角,以及她与文**汐的暗合,都使得张爱玲倍受世人关注,尤其是她的小说集《传奇》一直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传奇》这本小说结集收有张爱玲写于1943年至1945年的《金锁记》、《倾城之恋》、《茉莉香片》、《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琉璃瓦》、《年青的时候》、《花凋》、《封锁》、《留情》、《鸿鸾禧》、《红玫瑰与白玫瑰》、《桂花蒸阿小悲秋》、《中国的日夜》等,共五十万字。所收作品大多通过爱情婚姻生活的描写,展现了洋场社会里旧式家庭被历史埋葬的进程,同时以男女之间说不清道不完的纠葛,揭示了人性受到污染以及“爱的死亡,美的毁灭”的悲剧。正如周溶泉所说“张爱玲仗着女性的直感和她善悟的聪颖,在‘奇’字上下功夫,写出了由男性作导演的女性生存状态,并从她们的缺乏独立意识及卑弱的表现,来形象的说明这些可悲的女子陷入用金钱编织的罗网而不能自拔的命运的无可避免,让人们通过‘传奇’性的故事情节,看到了世间的苍凉。”《传奇》集中反映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意识在女性身上的沉淀,同时冲击着新时期女性解放意识的慢慢觉醒。在女性文学崛起的二十世纪,张爱玲的女性文学绽放着与同时期女作家的女性文学不同的光彩,她从女性自身的性格悲剧和人性堕落出发,挖掘出女性的落后意识进而再挖掘出她们不幸的根源,使女性文学突破了女性创作的屏障,达到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下面对《传奇》中大体塑造的三类女性形象的女性意识分别进行探讨。

一、扭曲的女性形象

《倾城之恋》中的白老太太面对儿子儿媳嫌弃女儿白流苏,想把流苏赶回前夫家做寡妇一事,也没有表现出做母亲的怜悯,她甚至给女儿指明了出路——回去领养个孩子熬个十几年,做个一家之主。掌握家庭财产大权是白老太太一生的追求,相比较白流苏的不幸来说,她更加倾向于维护封建家族所谓的“门面”,面对白流苏的.进退两难,她表现出的是漠然的置身事外的局外人态度。

《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梁太太也是这一类形象。梁太太当年不顾家人反对下嫁了粤东富商梁季腾做第四房姨太太,被认为是自甘下贱,败坏门风,与兄弟闹翻。梁太太做小,与几房太太共同拥有一个丈夫,她从为人之妻一开始就具有不完全的妻性。而她嫁给富商又无子嗣,她的母性只能集中体现在侄女薇龙的身上,在她发泄完心中怨气收留接纳薇龙时,不能不说她对侄女没有一点姑母的情分可言。

《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是这类女性形象的典型代表,也无疑是《传奇》中最为恐怖变态的母亲形象。“女人在此父权社会里,其作用被充当成交易的媒介,在自身的作用被剥夺之后,女人最终变成贡品被牺牲掉。张爱玲笔下的曹七巧就是在这种被充当为交易媒介的历史中,被传统社会压榨成血淋淋的一堆碎尸,彻底而近于疯狂。”

二、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五四新思潮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妇女解放和女性寻求自身发展的潮流,从此,女性开始有了关注自身命运和自身价值的意识和可能,从此,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等思潮风起云涌。与此同时,文学界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女性作家,她们以自己的主体身份叙说着女性形象、女性心理与女性命运,成为了当时女性和妇女解放运动的代言人。她们大都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具有独特的对于女性命运的关注和思考视角,为女性解放思潮贡献了自己的力量。Philip Koch在《孤独》一书中所定义的孤独是:(一)独处;(二)意识中没有别人的涉入;(三)带有反省性。张爱玲所处的社会环境造就她的性格也造就了她的文学成就。“张爱玲的叛逃,对她的生命有几项意义,她逃出父权社会中作为女儿的位置,在心灵上杀父,也摆脱了社会规定的一个女儿的身份。这一点她和萧红的经验相似,最后都把自身的伤害化为人性集体潜意识的邪恶描写。”由此,张爱玲从特殊视角出发通过对旧文化背景下女性绝望苍凉的不幸命运和殖民文化背景下尴尬失落的生存状态的书写,形成了她独特的女性意识。

张爱玲以自己的直觉观察与生活体验,理性思考了处于传统旧思想与现代新观念夹缝中的女性,首开先河地批判女性自身,对女性进行了反书写,并对男权中心主义进行解构,从而展现了作家鲜明的女性意识。

(一)如实消解“母性”

张爱玲对女性进行自审的最重要内容,是对母性的自审。20世纪“人的觉醒”的过程中,代际冲突主要体现为父子冲突,子女的反叛往往是针对封建家长制的体现者父亲,母亲则是温柔慈善、富有爱心和牺牲精神的形象。这一特点在冰心、丁玲的作品中均有体现。可能由于自身常年没得到母爱的缘故,在张爱玲的笔下,几乎没有对传统母亲的那种温柔善良,更没有对母性的讴歌。完全可以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是对母性进行自审的第一人。

(二)展示女奴意识

张爱玲所构筑的文学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以日常生活为主体的世界,在剔除了流行的政治话语的浓墨重彩后,她刻意展现的是人生超越时空的限制的基本体验形式,对女性自身传统意识的深刻反思和批判。这体现了她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怀,也体现了她的超越之处。

(三)“反闺秀”书写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大多都出身于名门望族,如白流苏和葛薇龙。处于如此环境中,按理应该有大家闺秀或是小家碧玉那样的风范,可是张爱玲的小说中,通篇没有这样的“女性气质”和大家闺秀的形象。她笔下的女性无不是迫于生活的压迫为自己的将来卑微的奔波。使传统文化观念中的美好的高尚的爱情婚姻变得庸俗,传统文化里附在爱情上的柔情,以及体现在古典文学中的“女性气质”,也就消失不见。

三、结语

总之,张爱玲抛弃了五四以来对男女平等的神话描述,抛弃了南辕北辙的女权主义追求,转而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女性位置。她抛弃了五四时期男权中心的文化传统,她的女性意识不同于冰心的博爱,不同于丁玲的冷峻,强调了一种否定精神,即对男性权威的否定,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否定。她有非同一般的勇气和敢于直面人生的自审意识。她深深渴望女性能够挣脱历史的、文化的、生理的、心理的诸般枷锁,成为自在的女性优美地生存。

篇8:张爱玲文学作品中的经典语句

张爱玲文学作品中的经典语句

1、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这是张爱玲对胡兰成说的话。

2、“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首悲哀的诗,然而它的人生态度又是何等肯定。我不喜欢壮烈。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是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哀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色,是一种强烈的对照。——出自张爱玲的散文《自己的文章》

3、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然而,当童年的狂想逐渐褪色的时候,我发现我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点。世人原谅瓦格涅的疏狂,可是他们不会原谅我——出自张爱玲的散文《天才梦》

4、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然而现在还是清如水明如镜的秋天,我应当是快乐的——出自张爱玲的《传奇》再版序

5、对于不会说话的人,衣服是一种语言,随身带着的袖珍戏剧——出自张爱玲的散文《更衣记》

6、要做的事情总找得出时间和机会;不要做的事情总找得出藉口——出自《张爱玲语录》

7、回忆永远是惆怅的。愉快的使人觉得:可惜已经完了,不愉快的想起来还是伤心——出自《张爱玲语录》

8、一个知已就好像一面镜子,反映出我们天性中最优美的部分——出自《张爱玲语录》

9、替别人做点事,又有点怨,活着才有意思,否则太空虚了——出自《张爱玲语录》

10、教书很难——又要做戏,又要做人——出自《张爱玲语录》

11、书是最好的朋友。唯一的缺点是使我近视加深,但还是值得的——出自《张爱玲语录》

12、你问我爱你值不值得,其实你应该知道,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出自张爱玲的小说《半生缘》

13、照片这东西不过是生命的碎壳;纷纷的岁月已过去,瓜子仁一粒粒咽了下去,滋味各人自己知道,留给大家看的惟有那狼籍的黑白的瓜子壳——出自张爱玲的小说《连环套》

14、笑全世界便与你同笑,哭你便独自哭——出自张爱玲的小说《花凋》你年轻么不要紧,过两年就老了。

女人……女人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远永远。

1.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

张爱玲有那么多的小说,我却觉得《爱》最有意味。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修饰,也没有曲折的情节,但是那轻轻地一句“噢,你也在这里?”却又代表了所有--所有的开始,所有的结局,和所有的人生……

爱情在动静之间:缘分在聚散之间。如果说爱情是源源不断的小溪,缘分则是偶尔投到溪水中荡起阵阵涟漪的石子。如果说爱情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缘分则是偶尔光顾的浪迹四方的旅人,有缘人自会发现,无缘者任他寻千百度也会错过。

2. 遇见你我便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尘埃里去,但我的心是欢喜的。并且在那里开出一朵花来。

中毒里,洁尘说:所有的爱情里面都有卑微,份量不一而已!因为爱上一个人、在乎一个人,就有妥协,妥协自然就有卑微的感觉。在对等的情感关系中,这种卑微是相互的,是男女双方对一份情感的努力和付出。

可惜现实生活中的爱情并不是那么的对等。当你爱的更多,付出更多的时候,你自己都会发觉自己的卑微!

3. 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也许爱玲就是这样子的,她之于胡兰成,不过就是怀着一颗慈悲的心去对待,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的容忍,只是,我不知道因她的慈悲,她是否就真的拥有了所想得到的爱情?爱情不是一种宽容,更不是一种容忍。爱情是绝对的自私、绝对的拔扈、绝对不容一粒沙子的。

只是女人天性的柔弱,注意她们的爱情掺和了太多的纵容和被纵容的成份。回头看看,所有学不会慈悲的女人一个个走了。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就是这样死的,夺走她生命的是心病,是她的计较。而只有慈悲的女人,依旧会在爱情的殿堂里做自欺欺人的梦。

4. 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缘分依旧,而情已不再。这是失散了十几年的恋人顾曼桢与沈世钧,别后重逢时说的最动人最素朴,也最凄艳的一句话!人世的苍凉,全括在了其中。这也该张爱玲小说个性的极致处:一句话,几个字,足以引出世间的万千苦辣,肝肠寸断却仍不能言说的酸楚。

是的,回不去了,回不去了!因为他们之间隔着涛涛不尽的似水光阴。涛涛不尽的似水光阴。一段感情延续了十五年,一次等待也已经有了十五年。十五年,已经足够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尘埃落定。问世间,有多少爱可以重来?请珍惜眼前人。

因为,你以为日子既然这样一天一天过来。当然也应该这样一天一天过去,昨天,今天,明天应该是没有什么不同的。但是,就会有那么一次,在你放手,一转身的一刹那,有的事情就完全改变了。太阳落下去,而在它重新升起以前,有些人,就从此和你永远分开了。

于是,只能独自呼唤你的名字。在冬夜里取暖,空守一份寂寞,也是独处时淡淡地回味。想你的时候,把你的名字写在手心。摊开的是思念,紧握的是幸福。

在心痛时疗伤,静静的品味一份孤独,也是遥望时浓浓地陶醉。牵挂的夜晚,把你的名字挂在窗前,凝视的是温情,感怀的是甜蜜。

5.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这是张爱玲书里那段对男人最写实精辟的描写,虽然我是男人,也不得不佩服她可以将男人的心理描写的如此透彻!

男人初始时,大多是喜欢淡雅清丽的白玫瑰,皎洁的清香,象是冰凉的高山之雪,值得付出一生的代价,求得在这冰凉水流中的沉沦。

然而,在度过如醉如痴欣喜若狂之后,男人渐渐变的不满足。他开始想要一个快乐的艳丽梦幻,妖娆的浓艳,摇曳在月的黄昏。红色的玫瑰,芳香弥散,辛辣魅惑。

其实,女人的美,从来蕴涵着千个面目,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看到它。在一个足够聪明的男子面前,它会展露给你世上最微妙的色彩。彼刻,纯白艳红,呈现另番甜美的面貌。那样曼妙的花朵,需要刻骨的爱怜,聪慧的温情,才可以灌溉。

每一个女子的灵魂中都同时存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但只有懂得爱的男子,才会令他爱的女子越来越美,即便是星光一样寒冷的白色花朵,也同时可以娇媚地盛放风情。

可惜世间,懂得爱的男子实在是太少!在男人心里真正完美的女人,总是随着时间,阅历的变化,不断地变化着!你永远达不到的。所以,不管是红玫瑰,还是白玫瑰,都永远有不能让人满足的遗憾和欠缺,所以男人总是永远地渴望别的玫瑰媚惑的来临。

6. 回忆永远是惆怅的! 愉快的使人觉得,可惜已经完了;不愉快的,想起来还是伤心。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你以为明天一定可以再继续做的;有很多人你以为一定可以再见到面的,于是,在你暂时放下手,或者暂时转过身的时候,你心中所有的,只是明日又重聚的希望,有时候甚至连这点希望也不会感觉到!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你以为明天一定可以再继续做的;有很多人你以为一定可以再见到面的,于是,在你暂时放下手,或者暂时转过身的时候,你心中所有的,只是明日又重聚的希望,有时候甚至连这点希望也不会感觉到!

因为,你以为日子既然这样一天一天过来。当然也应该这样一天一天过去,昨天,今天,明天应该是没有什么不同的。但是,就会有那么一次,在你放手,一转身的一刹那,有的事情就完全改变了。太阳落下去,而在它重新升起以前,有些人,就从此和你永远分开了。

于是,只能独自呼唤你的名字。在冬夜里取暖,空守一份寂寞,也是独处时淡淡地回味。想你的时候,把你的名字写在手心。摊开的是思念,紧握的是幸福。

在心痛时疗伤,静静的品味一份孤独,也是遥望时浓浓地陶醉。牵挂的夜晚,把你的名字挂在窗前,凝视的是温情,感怀的是甜蜜。

7. 生于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

所谓的唯美只存在于剧情里。因为不唯美,我们才会去苦苦追寻;因为不唯美,让我们知道还有一种东西叫做希望。可是,其实感情不能贪心, “如果有谁认为有十全十美的爱情,他不是诗人,就是白痴。”所以,不要求爱的完美,只求实实在在的一种真实的、踏实的爱情来涤荡心情,才是正确的感情态度。

即使当它真的千疮百孔的时候,也不要刻意挽留,因为每段感情开始的时候都有他存在的理由,结束时也有他结束的必然。写出这句话时,又想到了《东邪西毒》中,黄药师那句经典的台词:当你不能够再拥有的时候,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记。

以前不知出处,总觉得这话精辟,也只有她这样锦心绣口的女人才能道得出来。虽然公布于世的她的感情只几桩,但她却象是个老于世故的人,娓娓说出这样一句话,直让人感叹。现在终于知道了,这句话出于短篇小说《留情》!

8. 日子过得真快,尤其对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年都好象是指顾间的事。可是对于年轻人,三年五载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前者因了岁月沧海,洞悉。后者因了岁月荣华,天真。

夫妻原来都是极相爱的人,才有勇气决定共度一生,但三年五年,十年八年,总会腻的,不分手也只是如亲人一样生活在一起。可如果是亲人,又何必再做夫妻呢?你没有答案,我也没有。同样张爱玲没有。

小时候乐听童话,以为王子和灰姑娘走上红地毯,一切都美满了。故事的美好,在与人为的停驻了时间,有意识忽略之后几十年的人生岁月。长大后,发现上当了。童话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张爱玲以旁观之清的凛然姿态,告诉我们,生命被无休止的琐事填充,像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无数憎恨的虱子。

9. 爱你值不值得,其实你应该知道,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

张爱玲在自己23岁的时候曾经如痴如醉地爱上一个38岁的男人——胡兰成。他是个有妻室的人,且是个地地道道的汉奸。

我相信对于胡兰成的品性、为人、政治立场,张爱玲自然是十分清楚的,可是她却没有办法不让自己陷入与胡的那场爱情深渊,也是她一生痛苦的深渊。恋爱的女人是管不住自己的`,就仿佛吸烟的人明知吸烟有害照样吞云吐雾一样。

所以说,爱情是盲目的,没有什么值不值得的问题。当你爱上一个人的时候,你还会理性的思考吗?如果是,那只能说明这不是爱情!

10. 女人一旦爱上一个男人,如赐予女人的一杯毒酒,心甘情愿的以一种最美的姿势一饮而尽,一切的心都交了出去,生死度外!

而男人若爱上一个女人,如发现了自己一直寻找的光环!光环的美丽让他陶醉其中,他为她献出了很多的温柔,女人被男人的温柔所感,义无返顾的把自己献给了男人,终于这个光环紧紧的套在自己的身上……

时光漫漫的流逝了去,光环慢慢的变的灰暗,男人的脸也渐显些苍老,在光环的陪伴下,男人也渐成熟了读懂了很多世事!可是同时他也感觉到女人老了,失却了往日的光华! 好男人:他懂得女人的光华以紧紧的溶进了自己的生命!是女人的幸运!

坏男人:他会厌倦,很轻易的把光环从自己身上剥离,然后抛弃!是女人的不幸!这段话说的如此的形象和具体,一直被我所记住。

多余的话,我不想说了,只想问:你被光环套住了吗?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我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轻轻地说一句:“噢,你也在这里吗?”

善良的人永远是受苦的,那忧苦的重担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因此只有忍耐。

要是真的自杀,死了倒也就完了,生命却是比死更可怕的,生命可以无限制地发展下去,变的更坏,更坏,比当初想象中最不堪的境界还要不堪。

小小的忧愁和困难可以养成严肃的人生观。

无论中外的礼教之大坊,本来也是为女人打算的,使美貌的女人更难得到手,更值钱,对于不好看的女人也是一种保护,不至于到外边对着失败,现在的女人没有这种保护了。

太大的衣服另有一种特殊的诱惑性,走起路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人的地方是人在颤抖,无人的地方是衣服在颤抖,虚虚实实,实实虚虚,极其神秘。

一个有爱情的家庭里面的孩子,无论生活如何的不安定,仍旧是富于自信心与同情--积极,进取,勇敢。

对于大多数的女人,爱的意思就是被爱。

女人一旦爱了人,就会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的心仍是欢喜的,自尘埃里开出花来。

如果你答应帮一个女人的忙,随便什么事她都肯替你做:但是如果你已经帮了她一个忙了,她就不忙着帮你的忙了。所以你应当时时刻刻答应帮不同的女人的忙,那么你多少能够得到一点酬报,一点好处——因为女人的报恩只有一种:预先的报恩。

一个男子真正动了感情的时候,他的爱较女人的爱伟大得多。

算到头来,每一个男子的钱总是花在某一个女人身上。

如果你不调戏女人,她说你不是一个男人,如果你调戏她,她说你不是一个上等人。

如果一个女人告诉了你一个秘密,千万别转告另一个女人——一定有别的女人告诉过她了。

男人做错事,但是女人远兜远转地计划怎样做错事。女人不大想到未来——同时也努力忘记她们的过去——所以天晓得她们到底有什么可想的!

女人取悦于人的方法有许多种。单单看中她的身体的人,失去许多可珍贵的生活情趣。以美好的身体取悦于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职业,也是极普遍的妇女职业。为了谋生而结婚的女人全可以归在这一项下。这也无庸讳言——有美的身体,以身体悦人;有美的思想,以思想悦人;其实也没有多大分别.

一个女人,再好些,得不着异性的爱,也就得不着同性的尊重。女人们就是这一点贱。

世上的好人虽多,可没有多少傻子愿意在银钱上做好人。

无用的女人是最最厉害的女人。

一般的男人,喜欢把好女人教坏了,又喜欢感化坏的女人,使她变为好女人。

因为精神恋爱的结果永远是结婚,而肉体之爱往往就停顿在某一阶段,很少结婚的希望。精神恋爱只有一个毛病:在恋爱过程中,女人往往听不懂男人的话。然而那倒也没有多大关系。后来总还是结婚,找房子,置家具,雇佣人——那些事上,女人可比男人在行得多。

近三十的女人往往有着反常的娇嫩,一转眼就憔悴了。总之,没有婚姻的保障而要长期的抓住一个男人,是一件艰难的,痛苦的事,几乎是不可能的。

她所仅有的一点学识,全是应付人的学识。凭着这点本领,她能够做一个贤惠的媳妇,一个细心的母亲。

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者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

爱是热,被爱是光。

很奇异的许多男子,生在世上就为了操兵。

篇9:诗经中的女性意识

诗经中的女性意识

诗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全集主要是抒情言志之作,细究之,三百多篇之中有一百多篇诗作是在描写女性活动,占全集比重近三分之一,不可不说女性形象及女性意识是诗经创作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几千年的优秀文化遗产中,《诗经》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星辰之一。翻开《诗经》的内容,我们会发现其中最精彩的篇章却大多数是关于爱情婚姻题材的。透过其中的情歌,我们会发现,《诗经》中的情感是多方面的,而透过情感所表现出来的社会状况,特别是女性意识的存在,非常值得去探索。下面我将分三个部分来浅谈一下《诗经》中女性意识的显现与觉醒。

一、女性的依附意识

《诗经》中的依附意识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种是思妇诗,而另一种是男女欢会的情歌。两大类诗中无不体现着女性对家庭中男性的依赖。

首先先来看男女欢会诗《邶风·静女》:“静女其姝, 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 搔首踟蹰。”,将青年男子独自在城角等待恋人, 因渴望相见而焦急的不禁搔首徘徊之情态生动地刻画出来,至赠彤管,相互见面之后又有绵绵情话,无不体现男女欢会之愉。又如反映相思之苦的《郑风·子衿》, 描写一名女子在城阙等待情人, 独自踌躇徘徊却最终未能相见。诗在含蓄地表达女子对恋人的思念后, 娇嗔地质问:“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我不往, 子宁不来?”,“生命的短暂让人感到爱情的美好,爱情的体验又增加了人们的生命短暂感。”①相会之后,便又是下一次漫长的等待,便就有《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这首诗一咏三叹,三章皆以“一日不见”起兴,然后便是缠绵悱恻,深情款款。

再接下来我们可以看一下思妇诗。思妇诗是在频繁的战乱和沉重的徭役这社会大背景下出现的作品。如《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原言思伯,甘心首疾。”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所爱的人不在身边,便毫无梳妆打扮的意义。如此真性情地刻画出了思妇内心的相思哀痛。“再如《召南·草虫》和《周南·卷耳》,借物抒情,细腻地刻绘出闺妇对远行征人的‘未见君子,忧心惴惴’和‘嗟我怀人,置彼周行’的忧伤焦虑和深切思念,也表露出内心深处对远行丈夫的‘亦既见止,亦既观止,我心则悦’的细致微妙、含蓄婉转的爱情”。②又如《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同样是睹物思人, 忧心忡忡地表达了对其生命安危和衣食饱暖的深切关怀, 真实委婉地表达出对征人的思念。

以上两大类,可以明显反映出古代女子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以及追求,她们需要有心灵上的寄托,而这种寄托就主要表现在了对爱情的追求上,就表现在了闺中思妇的无限愁绪之中。

二、女性的抗争意识

我认为《诗经》可以体现女性的进步,从对家庭和男性的依附中,可以体现出女性在追求幸福生活和美满婚恋中的反抗与斗争。

我们不妨来看《鄘风·柏舟》“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髧彼两髦,实维我特。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这首诗是说一位姑娘已经有了心上人,要求婚姻自主,可是她这一做法却遭到了家人的极力反对,她怨恨母亲和老天不能体谅她的爱情,并反抗所谓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誓死不爱他人的故事。

《邶风·谷风》中的男女主人公,“在新婚之初家境贫寒时, 同甘共苦、辛勤劳作,家境逐渐富裕后,丈夫却变得暴戾无情,不仅变心另有所娶, 还把结发妻子赶出家门。被丈夫无情抛弃的女主人公, 在自恨遇人不淑的哀叹中”,③痛斥丈夫:“昔育恐育鞫, 及尔颠覆。既生既育, 比予于毒。宴尔新昏, 以我御穷。有洸有溃,既诒我肆。不念昔者, 伊余来塈。”全诗充满了对负心人的控诉、怨恨和责难。朱熹《诗集传》也说:“今君子安于新婚而厌弃我,是但使我御其穷苦之时,至于安乐则弃之也”④。

再来看《卫风·氓》,该诗以一个普通妇女的口吻叙述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弃的过程。全篇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在女主人公悔恨地叙述自己恋爱、结婚和婚后被虐、被弃的遭遇中,表现出刚强自爱、果断坚决的性格,抒发了弃妇的愤懑之情。诗中虽说“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但在最后终于还是忍无可忍,于是女主人公进行了激烈地抗争:“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女主人公对负心汉决绝地说了声再见。

从以上的讨论中,我们不难《诗经》中的女性是善良的女性,她们敢爱敢恨,面对不公平的待遇时,并不一味的委曲求全、唉声叹气,而是积极的去面对生活,去反抗社会的不公,这体现了古代女性的人格尊严。

三、女性的独立意识

独立意识,看来是自古以来广大女性的追求,她们不仅仅需要呵护、依赖,不仅仅是单纯的抗争,这一切都可被看作是女性为自己的独立而做的努力。

《诗经》中的《郑风·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这篇诗的意思大致是以为女子大胆地寻求爱侣,并且还警告爱侣,不要猖狂,有的是喜欢她的好男子。这在现代社会都是不多见的,可见如此泼辣之女子,敢于在大庭广众之下示爱,可见是非常自我、非常独立,也可侧面反映当时郑国的女子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周礼·媒氏》中说:‘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⑤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背景还是较为宽松的,有专门的节日让男女相会,再看《郑风·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对于成年的“士与女”,他们对新春的祈愿只是风调雨顺,万事如意,那么对于年青的“士与女”,他们的祈愿则更加上一个重要内容——爱情,因为他们不仅拥有大自然的春天,还拥有生命的春天——青春。于是作品便从风俗转向爱情,从“蕑”转向“勺药”。这首诗是以善于转折为人称道的',诗意一经转折,诗人便一气直下,一改前面的宏观扫描,将“镜头”对准了这对青年男女,记录下他们的呢喃私语,俏皮调笑,更凸现出他们手中的芍药,这爱的信物,情的象征。在美好的春天里女孩和自己喜欢的男孩大胆的在一起,还喃喃私语,顿时让人觉得浪漫无比。

在这里,我认为女性敢于正面出击追求自己的爱情,便是她们独立意识的体现,便是她们女性意识的觉醒和焕发。

以上三点,便是我对《诗经》中女性意识的探究,他们不仅仅是终日辛苦劳作,她们还会更加深入地追求自己的生活,特别是婚姻爱情方面。《诗经》中的女子就是这么真性情,她们的爱情天真、纯洁,她们的反抗激烈、决绝,她们的向往迫切、强烈。“这就是《诗经》中的女性,她们美丽善良、勤劳忠贞、勇敢坚强,具有独立意识和生命活力,是自己生活的主宰者。她们能够以这样的形 象在《诗经》中出现,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应该说这些有血有肉有质感的艺术形象提升了《诗经》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⑥诗中的女性都用青春和心血,吟唱了一首首沁人心脾的生命之歌,宛若幅幅精美的画卷,应被后人所珍藏、所赞叹。

篇10:张爱玲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张爱玲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张爱玲从小接受着中西文化冲突下的教育,这样的家庭环境和文化氛围导致她形成了一种中西杂糅的人格品性和怪异自立的人生态度,她的作品也带有三、四十年代中国社会所特有的苍凉感。张爱玲以其第一篇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一举成名,她的代表作有《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传奇》《流言》《同学少年都不贱》等。纵观张爱玲的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在题材方面它们大都取材于沦陷前后的香港和上海,描写的多是男女之间的恋爱婚姻关系;在结构方面它们总体结构都十分独特,尤其是开头和结尾引人入胜,张爱玲作品的一大特色就是采用倒叙的手法来叙述故事;在写作目的方面它们的内容往往都是揭示那个没落年代的人物生存状态;在语言风格方面,一是古典借用造成陌生化效果,二是追求中西方文化与旧现代小说之间的调和;在艺术手法方面意象的营造新颖以及比喻和对比的巧妙运用都发展到了顶峰。张爱玲塑造了许多典型的人物形象,她的作品表现了决绝的生活态度和苍凉的视野,带领读者走进苍凉惨淡的小说世界。其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苍凉的艺术氛围和人物心境

张爱玲的文学作品带有苍凉的艺术氛围和人物心境,畸形的时代背景下造就了女性生存的悲剧。在张爱玲的文学作品中,大多数女性角色的人格和心灵都是被扭曲的,都是一些深受中国封建文化传统营销的平庸小角色。她用独到的人生领悟和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刻画出女人在旧式家庭中的沉浮,既挖掘出来女性在历史中所遭受的文化和精神的扭曲,也指出女性生存的困境和情感心理。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塑造了一批性格迥异的女性形象,其笔下的女性人物深陷封建意识的影响,无法摆脱命运的束缚,大多数女性都表现出对生活的困窘和不安,展现出了女性的全部弱点以及生存的困境,其目的在于揭示那个年代背景下的女性的生存状态与情感心理。以张爱玲刻画女性悲剧命运的经典之作《金锁记》为例,其中的人物形象曹七巧出生于小户人家,为了攀龙附凤,嫁入姜家做了二少奶奶,却得不到爱与尊重,导致了她的婚姻悲剧。后来曹七巧又把这种不幸转嫁到子女身上,亲手扼杀了他们的幸福。疯狂的欲望使她丧心病狂,丧失了良知和人性。除了《金锁记》里的曹七巧,《沉香屑·第一炉香》里的葛薇龙等人也是女性悲剧形象的代表,这些女性人物形象缺乏独立的意识,但是又找不到生活的归宿,没有可以信赖的人,出于对生计的无赖,她们不得不为了谋生费尽心机地为生存而挣扎。张爱玲的作品以这种独特的方式展示着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病态人生。

二、浓郁的市井气息和华丽的人生渴望

张爱玲的文学作品带有浓郁的市井气息和华丽的人生渴望。张爱玲从不讳言自己身上的小市民色彩,她的文学作品里也没有惊天动地或者轰轰烈烈的大事件,只有一些世俗里的生活细节,她所刻画的人物形象也都是一些地地道道的俗人,都有着各种各样的俗欲;而不是像电影里面拥有迷人身材和漂亮脸蛋的俊男美女,他们在喧嚣嘈杂的俗世里只求安生立命,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消磨

日子。例如其作品《等》,就描述了一群无聊的男男女女在候诊时的家长里短,她笔下的每个人物形象都长着一副猥琐的嘴脸,尤其是描写那群长相丑陋的男子时,真的是极尽嘲讽之能事。

虽然张爱玲笔下的人物都是一些俗不可耐的小市民,但是在她的内心深处仍然有着华丽的人生渴望,她还是渴望大舞台,需要华丽的布景。例如其作品《色·戒》,其中的女性人物形象王佳芝为了革命,不惜以身犯险去勾引汉奸易先生,可是后来刺杀工作还没有完成的时候,她身边的人都开始渐渐地疏离她,她还发现自己爱上易先生。王佳芝原以为易先生也爱上了她,但是讽刺的是最后易先生还是杀了她。本来这一切都是虚无缥缈的,但是王佳芝假戏真做,让自己深陷痛苦而无法自拔。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在张爱玲的内心深处对于华丽的人生舞台还是有着深深的渴望。

三、精准独特的语言风格

在张爱玲的文学作品中,随处可见优美的文字表达,新颖别致的比喻,细致入微的心理刻画以及生动传神的人物描写。张爱玲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色彩语言的独特性。张爱玲有着自己独特的色彩表达手法,在传统的文学作品中,一般都是用黑色代表罪恶,而用白色代表纯洁;用红色代表热情,而用蓝色代表忧郁。然而,张爱玲却是用图案画来表现语言的色彩,她的作品带有鲜明的倾向性和强烈的主观情绪。以《封锁》中的一个片段为例,“他不怎么喜欢身边这女人。她的手臂,白倒是白的,像挤出来的牙膏。她的整个的人像挤出来的牙膏,没有款式。”这是一段描写女人白色手臂的话,牙膏的白生涩且带有刺鼻气味,会让人不由自主地嫌弃。张爱玲通过色彩传递了她的主观论调。二是用颜色来表现象征。以《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一个片段为例,“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粒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张爱玲用红色和白色象征两种不同类型的女性。红玫瑰代表对情欲的理想追求,是振保的性爱理想;白玫瑰意味着清白无暇,是他的婚姻理想。红与白本来是互斥的,但是张爱玲却认为红的不过是蚊子血,白的也只是饭粒子。由此不难看出张爱玲认为女性在爱情和婚姻当中是处于弱势的,不管是情妇还是妻子,在振保的世界里,都只是附属品。

四、出神入化的人物刻画和心理分析

张爱玲的文学作品还具有另一特色,那就是出神入化的人物刻画和心理分析。在张爱玲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它们没有冗长的独白,也没有长篇的心理描写,都只是人物形象自然流露出来的心理状态,她过人的洞察能力和高超的描写能力是其他作家无法比拟的。在张爱玲的笔下几乎没有一个人物形象的心理是健全的,都带有某种程度的心理畸形,张爱玲的作品体现了她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以及对作品写作背景与人物形象塑造的极致把握。张爱玲在刻画人物心理的每一个细节上,都可谓出神入化,都能反映出人物心理的变化,并揭示出该心理产生的社会根源,从而赋予了其作品的社会深度。以《同学少年都不贱》中的一个片段为例,“她没作声。提起了芷琪,她始终默无一言,恩娟大概当她犹有余妒——当然是作为朋友来看。火车轰隆轰隆轰隆进站了,这才知道她刚才过虑得可笑。恩娟笑着轻松的搂了她一下,笑容略带讽刺或者开玩笑的意味,上车去了。”

五、意象手法的巧妙运用

张爱玲十分擅长运用意象手法,她通过在文学作品中运用意象来表达强烈的批判力量和悲剧意味。张爱玲笔下的男男女女无论是恋爱还是走向婚姻,都摆脱不了世俗的环境,都是以苍凉和绝望的结局告终。在其文学作品中既有对传统意象的继承,又有层出不穷的创新。由于受到家庭中封建文化与西方文化教育的双重影响,张爱玲的小说不仅有着中国古典小说的神韵,也有着现代西方小说的精髓。其意象手法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月亮意象

月亮是苍凉寂寞的象征,张爱玲的文学作品中曾多次提到“月亮”。比如《金锁记》中的月亮就代表着人物内心的变迁,“那扁扁的下弦月,低一点,大一点,象赤金的脸盆,沉了下去……”,这就代表着一个没落的时代没落的家族。张爱玲笔下的“月亮”各色各样,有模糊的、有残缺的、有明亮的、有伤感的、有寒冷的等,但是它们唯独缺乏浪漫的,一方面是因为张爱玲想用月亮来象征人物形象的坎坷命运,另一方面也蕴含着她对人生不能圆满的惋惜。张爱玲在其文学作品中创造出了许多月亮形象,特别是蓝月、残月以及圆月意象。蓝色月亮意象象征着绝望、诡异和不祥;残月意象具有暗示人物命运的功能,流露着冷酷忧郁甚至是死亡的气息;而圆月本来是团圆美满的象征,但张爱玲笔下的圆月却不再圆满,而是象征着绝望、恐惧和压迫。

2.镜子意象

镜子在生活中属于易碎品,张爱玲将镜子意象运用到其文学作品当中,是为了说明小说中人物的生存环境很容易粉碎,是靠不住的。《金锁记》中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镜子里反映着翠竹帘

子……镜子里的人也老了十年”,张爱玲借“镜子”来表现十年光阴流逝和人物事件的变迁,也传达着她的一种苍凉沉重的人生态度。

3.困守及困境意象

以《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对绣花鞋的描写为例,“……象两只怯怯的未现形的鬼”,绣花鞋一般都绣着成双成对和圆满吉祥的图案,本身象征着喜庆和吉祥,而张爱玲这样的描写却象征了被伤害、被压抑的烟鹂的命运,因而也具有了强烈的批判性和感染力。

六、比喻与对比的巧妙运用

张爱玲的文学作品中不乏比喻的运用,她的作品也因此而具有独特的美感;除了比喻之外,张爱玲还运用暗示把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练成一气,营造出了一片苍凉的气氛。一方面张爱玲的比喻运用得很感性化。在张爱玲的作品中万事万物都可以用来比喻,再烂的事物到了她的笔下,都可以是生动形象的比喻,都可以成为她表达爱恨的工具。以《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一个片段为例,“薇龙那天穿着一件磁青薄绸旗袍,给他那双绿眼睛一看,她觉得她的手臂像热腾腾的牛奶似的,从青色的壶里倒了出来,管也管不住,整个的自己全泼出来了。”张爱玲将薇龙的手臂比喻成了往外泼的热牛奶,以来可以增加读者的视觉感受,刻画出乔琪的色欲心;二来又表现出来薇龙的虚荣心。另一方张爱玲文学作品的语言精髓还在于暗示化比喻的运用。《金锁记》里的曹七巧表面上看是用黄金锁住了爱情,实际上却是锁住了自己。这种暗示化的比喻既可以表达出张爱玲的怜悯之心,还可以唤起读者的同情。

张爱玲的作品外俗而内雅,高明的读者可以透过世俗的外表洞察其内心的苍凉,透过她的语言看到各种意象,感受到她的文字所表达出来的力量,读懂其文学作品背后所表现的出的艺术魅力。张爱玲是一位优秀的女作家,也是一位精湛的语言艺术家,她创造了中国文学现代史的一个奇迹,她的作品给人一种永久的回味和无尽的启发,读张爱玲的文字总会让读者有所思考、有所启迪并有所收获。

张爱玲生平经历

张爱玲系出名门,祖母李菊耦是慈禧心腹中堂李鸿章之女。不过她的童年是黑暗的,生母流浪欧洲,生下她和弟弟在父亲和后娘的监管中成长(详见《私语》)。或许这是导致张后来的作品充满悲观与势利的主要原因。她笔下的女性是实实在在的:自私、城府,经得起时间考验。就是这些符合人情的角色的永恒性加重了她文字里苍凉的味道,反复地提醒着世人所有的文明终会消逝,只有人性的弱点得以长存于人间。至于她本人亦是斤斤计较的小女人:认为摸得到、捉得住的物质远较抽象的理想重要。

张爱玲离开了父亲逃到了母亲那里,母亲给了她两条路,让她选择:“要么嫁人,用钱打扮自己;要么用钱来读书。”张爱玲毅然选择了后者,然而,母亲的经济状况一直不好,而母女间的矛盾也在一天天地、以一种不易察觉的形式在慢慢地激化。张爱玲说:“这时候,母亲的家亦不复是柔和的了。”

中学时期的张爱玲已被视为天才,并且通过了伦敦大学的入学试。后来战乱逼使她放弃远赴伦敦的机会而选择了香港大学。在那里她一直名列前茅,无奈毕业前夕香港却沦陷了。关于她的一切文件纪录尽数被烧毁。对于这件事,她轻轻地说了几句话:“那一类的努力,即使有成就,也是注定了要被打翻的罢?……我应当有数。”大有一种奈若何的惋惜。但她没有后悔。

此后张爱玲返回上海,因为经济关系,她以唯一的生存工具——写作,来渡过难关。《第一炉香》和《第二炉香》却成为她的成名作,替张爱玲向上海文坛宣布了一颗夺目的新星的来临。张爱玲的这两篇文章是发表在由周瘦鹃先生主持的《紫罗兰》杂志上的。继之而来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金锁记》等等更奠下她在中国现代文学重要的地位。就在她被认定是上海首屈一指的女作家,事业如日中天的同时,她恋爱了。偏偏令她神魂颠倒的是为大汉奸汪精卫政府文化部服务的胡兰成。

相关专题 文学作品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