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白马,发白马李白,发白马的意思,发白马赏析

奶凶小羊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奶凶小羊”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发白马,发白马李白,发白马的意思,发白马赏析(共9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发白马

唐代李白

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

箫鼓聒川岳,沧溟涌涛波。

武安有振瓦,易水无寒歌。

铁骑若雪山,饮流涸滹沱。

扬兵猎月窟,转战略朝那。

倚剑登燕然,边烽列嵯峨。

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

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

译文

将军骑着白马出发,旌节拥簇度黄河。

箫鼓喧天满川岳,犹如沧溟涌起洪波。

声碎武安之瓦,易水悲歌无法比拟。

铁骑若雪山云涌,饮流可以干涸滹沱河。

扬兵聚猎西边的月窟,转战夺取朝那城。

倚剑登上燕然山,边疆烽火台连绵嵯峨。

长城外萧条万里,五原关内耕作繁忙。

将军用武力扫清大漠,虎皮包裹金戈。

注释

旌节:即旌和节,两种信符。唐制,节度使赐双旌双节。旌以专赏,节以专杀。见《唐六典》。

聒:喧扰嘈杂。读“guō”。

沧溟:即大海。

武安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伐韩,赵王令赵奢救之,秦军军武安西,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震。此处形容军势之盛。

易水句:言士气高涨,歌声豪壮。《易水歌》见《史记·刺客列传》。

饮流句:极言军队人数之多。涸,干。滹沱,河流名,发源山西,东流入河北平原,汇入子牙河,至天津汇北运河入海。

扬兵句:谓显扬军威于边地。月窟,指极西之地。此处泛指边疆。

略朝那:夺取朝那。朝那,古县名,汉置,故址在今甘肃平凉市崆峒区西北。《史记·孝文本纪》:十四年冬,匈奴谋入边为寇,攻朝那塞。

倚剑句:谓将军凭借强大的武力取胜后,刻石勒功。《后汉书·窦宪传》(宪与秉)斩名王已下万三千级,获牲口马牛羊橐驼百余万头。宪、秉遂登燕然山,去塞外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倚剑,倚天剑的省称。倚天剑,形容极长的剑。本于宋玉《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耿倚天外。

边烽句:谓边境烽燧排列,如同山峦。嵯峨,山势高峻貌。

耕作句:谓边地无兵患,百姓安定,从事耕作。五原,秦九原郡,汉武帝改置五原郡。见《汉书·地理志下》。

包虎句:谓天下太平,不再用武,兵器收藏。包虎,以虎皮包干戈。《礼记》:武王克殷反商,倒载干戈,包以虎皮。郑玄注:包干戈以虎皮,明能以武服兵也。正义曰:虎,武猛之物也,用此虎皮包裹兵器,示武王威猛能制服天下之兵戈也。戢,藏兵也。戢,读jí。

译文

将军从白马津出发,张展旌旗跨渡黄河。箫鼓声震动川岳,气势壮大如海上涌起的波涛。武安县有战事,战事浩大,把武安县的屋瓦全都震落了,但战场上兵士气势昂扬,没有慷慨的悲歌。铁骑如若是在雪山上行走,那马饮的'水之多,能让滹沱河的水全部干涸。战争在最西部的月窟发起,后来又转战到朝那。倚剑登上燕然山,那里边峰嵯峨,战争频繁。万里之外十分萧条,唯有五原的耕作多。希望能够一扫大漠对中原的威胁,能以武力制伏大漠的胡虏。

注释

①白马:白马津,在今河南滑县。

②武安有振瓦:这里运用的是典故。《史记》中记载:秦国伐魏,赵王令赵奢救魏,秦军驻军在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震。武安,在今河北武安。

③易水无寒歌:这里运用荆轲的事。荆轲刺秦之前,与高渐离慷慨悲歌,高为之送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④滹沱:河名。在河北西南部,为子牙河的北源。

⑤月窟:月生之处,最西边。

⑥略朝那:略,取的意思。朝那,是古代的城市名,旧址在今宁夏固原。

⑦燕然:燕然山,在今内蒙古境内。

⑧五原:郡县名。治所在今陕西定边。

⑨戢:收藏兵器。

简析

此诗歌颂中原汉族政权的一位将军发兵出征,讨伐胡兵,大获全胜后,刻石勒功,肃清边患,使边民过上太平生活。

全诗分两段。“朝那”以上为第一段,写发兵攻伐。首二句写发兵行军,旌旗逶迤,渡过黄河。“箫鼓”四句写军队声势浩大,箫鼓响彻山川,如同大海波涛,屋瓦为之震动,将士士气高涨,歌声嘹亮。“铁骑”二句写军队之众多。“扬兵”二句写略地之广阔。“倚剑”以下为第二段。写战胜后的局面。“倚剑”二句写战胜勒功,烽燧戒备森严。“萧条”二句写边地和平景象。末二句写扫清边患后,收兵束甲,不再用兵。

创作背景

王琦注:题始于(南朝)梁费昶,其辞曰:“白马今虽发,黄河结冰凘”云云,太白盖拟之。按:白马,古渡口名,一名白马津。在河南省滑县。

篇2:发白马原文及赏析

发白马原文及赏析

原文:

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

箫鼓聒川岳,沧溟涌涛波。

武安有振瓦,易水无寒歌。

铁骑若雪山,饮流涸滹沱。

扬兵猎月窟,转战略朝那。

倚剑登燕然,边烽列嵯峨。

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

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

译文

将军从白马津出发,张展旌旗跨渡黄河。箫鼓声震动川岳,气势壮大如海上涌起的波涛。武安县有战事,战事浩大,把武安县的屋瓦全都震落了,但战场上兵士气势昂扬,没有慷慨的悲歌。铁骑如若是在雪山上行走,那马饮的水之多,能让滹沱河的水全部干涸。战争在最西部的月窟发起,后来又转战到朝那。倚剑登上燕然山,那里边峰嵯峨,战争频繁。万里之外十分萧条,唯有五原的耕作多。希望能够一扫大漠对中原的威胁,能以武力制伏大漠的胡虏。

注释

①白马:白马津,在今河南滑县。

②武安有振瓦:这里运用的`是典故。《史记》中记载:秦国伐魏,赵王令赵奢救魏,秦军驻军在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震。武安,在今河北武安。

③易水无寒歌:这里运用荆轲的事。荆轲刺秦之前,与高渐离慷慨悲歌,高为之送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④滹沱:河名。在河北西南部,为子牙河的北源。

⑤月窟:月生之处,最西边。

⑥略朝那:略,取的意思。朝那,是古代的城市名,旧址在今宁夏固原。

⑦燕然:燕然山,在今内蒙古境内。

⑧五原:郡县名。治所在今陕西定边。

⑨戢:收藏兵器。

赏析:

此诗歌颂中原汉族政权的一位将军发兵出征,讨伐胡兵,大获全胜后,刻石勒功,肃清边患,使边民过上太平生活。

全诗分两段。“朝那”以上为第一段,写发兵攻伐。首二句写发兵行军,旌旗逶迤,渡过黄河。“箫鼓”四句写军队声势浩大,箫鼓响彻山川,如同大海波涛,屋瓦为之震动,将士士气高涨,歌声嘹亮。“铁骑”二句写军队之众多。“扬兵”二句写略地之广阔。“倚剑”以下为第二段。写战胜后的局面。“倚剑”二句写战胜勒功,烽燧戒备森严。“萧条”二句写边地和平景象。末二句写扫清边患后,收兵束甲,不再用兵。

创作背景

王琦注:题始于(南朝)梁费昶,其辞曰:“白马今虽发,黄河结冰凘”云云,太白盖拟之。按:白马,古渡口名,一名白马津。在河南省滑县。

篇3:发白马,发白马李白,发白马的意思,发白马赏析

发白马,发白马李白,发白马的意思,发白马赏析 -诗词大全

发白马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乐府   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箫鼓聒川岳,沧溟涌涛波。

武安有振瓦,易水无寒歌。铁骑若雪山,饮流涸滹沱。

扬兵猎月窟,转战略朝那。倚剑登燕然,边烽列嵯峨。

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

篇4:《发白马》李白诗词介绍

《发白马》李白诗词介绍

作品介绍

《发白马》的作者是李白,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65卷第1首。这首诗歌颂中原汉族政权的一位将军发兵出征,讨伐胡兵,大获全胜后,刻石勒功,肃清边患,使边民过上太平生活。

原文

发白马

作者:唐·李白

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

箫鼓聒川岳,沧溟涌涛波。

武安有振瓦,易水无寒歌。

铁骑若雪山,饮流涸滹沱。

扬兵猎月窟,转战略朝那。

倚剑登燕然,边烽列嵯峨。

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

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

注释

1、旌节:即旌和节,两种信符。唐制,节度使赐双旌双节。旌以专赏,节以专杀。见《唐六典》。

2、聒:喧扰嘈杂。读guō。

3、沧溟:即大海。

4、武安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伐韩,赵王令赵奢救之,秦军军武安西,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震。此处形容军势之盛。

5、易水句:言士气高涨,歌声豪壮。《易水歌》见《史记·刺客列传》。

6、饮流句:极言军队人数之多。涸,干。滹沱,河流名,发源山西,东流入河北平原,汇入子牙河,至天津汇北运河入海。

7、扬兵句:谓显扬军威于边地。月窟,指极西之地。此处泛指边疆。

8、略朝那:夺取朝那。朝那,古县名,汉置,故址在今甘肃平凉市崆峒区西北。《史记·孝文本纪》:十四年冬,匈奴谋入边为寇,攻朝那塞。

9、倚剑句:谓将军凭借强大的武力取胜后,刻石勒功。《后汉书·窦宪传》(宪与秉)斩名王已下万三千级,获牲口马牛羊橐驼百余万头。宪、秉遂登燕然山,去塞外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倚剑,倚天剑的省称。倚天剑,形容极长的剑。本于宋玉《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耿倚天外。

10、边烽句:谓边境烽燧排列,如同山峦。嵯峨,山势高峻貌。

11、耕作句:谓边地无兵患,百姓安定,从事耕作。五原,秦九原郡,汉武帝改置五原郡。见《汉书·地理志下》。

12、包虎句:谓天下太平,不再用武,兵器收藏。包虎,以虎皮包干戈。《礼记》:武王克殷反商,倒载干戈,包以虎皮。郑玄注:包干戈以虎皮,明能以武服兵也。正义曰:虎,武猛之物也,用此虎皮包裹兵器,示武王威猛能制服天下之兵戈也。戢,藏兵也。戢,读jí。

翻译

将军骑着白马出发,旌节拥簇度黄河。

箫鼓喧天满川岳,犹如沧溟涌起洪波。

声碎武安之瓦,易水悲歌无法比拟。

铁骑若雪山云涌,饮流可以干涸滹沱河。

扬兵聚猎西边的月窟,转战夺取朝那城。

倚剑登上燕然山,边疆烽火台连绵嵯峨。

长城外萧条万里,五原关内耕作繁忙。

将军用武力扫清大漠,虎皮包裹金戈。

赏析

此诗歌颂中原汉族政权的一位将军发兵出征,讨伐胡兵,大获全胜后,刻石勒功,肃清边患,使边民过上太平生活。

全诗分两段。“朝那”以上为第一段,写发兵攻伐。首二句写发兵行军,旌旗逶迤,渡过黄河。“箫鼓”四句写军队声势浩大,箫鼓响彻山川,如同大海波涛,屋瓦为之震动,将士士气高涨,歌声嘹亮。“铁骑”二句写军队之众多。“扬兵”二句写略地之广阔。“倚剑”以下为第二段。写战胜后的局面。“倚剑”二句写战胜勒功,烽燧戒备森严。“萧条”二句写边地和平景象。末二句写扫清边患后,收兵束甲,不再用兵。

作者介绍

李白(7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可可诗词频道”的李白的诗全集栏目。

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他往往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他的想象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繁体对照

發白馬

作者:唐·李白

將軍發白馬,旌節度黃河。

箫鼓聒川嶽,滄溟湧濤波。

武安有振瓦,易水無寒歌。

鐵騎若雪山,飲流涸滹沱。

揚兵獵月窟,轉戰略朝那。

倚劍登燕然,邊烽列嵯峨。

蕭條萬裏外,耕作五原多。

壹掃清大漠,包虎戢金戈。

篇5:发白马·将军发白马古诗翻译及赏析

发白马·将军发白马古诗翻译及赏析

《发白马·将军发白马》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将军发白马,旌节渡黄河。

箫鼓聒川岳,沧溟涌洪波。

武安有振瓦,易水无寒歌。

铁骑若雪山,饮流涸滹沱。

扬兵猎月窟,转战略朝那。

倚剑登燕然,边峰列嵯峨。

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

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

【前言】

《发白马》李白所作,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全诗五言十六句,描写了将士翻山越涧,抗击侵略者保卫国家的英姿。

【注释】

旌节:即旌和节,两种信符。唐制,节度使赐双旌双节。旌以专赏,节以专杀。见《唐六典》。

聒:喧扰嘈杂。读guō。

沧溟:即大海。

武安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伐韩,赵王令赵奢救之,秦军军武安西,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震。此处形容军势之盛。

易水句:言士气高涨,歌声豪壮。《易水歌》见《史记·刺客列传》。

饮流句:极言军队人数之多。涸,干。滹沱,河流名,发源山西,东流入河北平原,汇入子牙河,至天津汇北运河入海。

扬兵句:谓显扬军威于边地。月窟,指极西之地。此处泛指边疆。

略朝那:夺取朝那。朝那,古县名,汉置,故址在今甘肃平凉市崆峒区西北。《史记·孝文本纪》:十四年冬,匈奴谋入边为寇,攻朝那塞。

倚剑句:谓将军凭借强大的武力取胜后,刻石勒功。《后汉书·窦宪传》(宪与秉)斩名王已下万三千级,获牲口马牛羊橐驼百余万头。宪、秉遂登燕然山,去塞外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倚剑,倚天剑的省称。倚天剑,形容极长的剑。本于宋玉《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耿倚天外。

边烽句:谓边境烽燧排列,如同山峦。嵯峨,山势高峻貌。

耕作句:谓边地无兵患,百姓安定,从事耕作。五原,秦九原郡,汉武帝改置五原郡。见《汉书·地理志下》。

包虎句:谓天下太平,不再用武,兵器收藏。包虎,以虎皮包干戈。《礼记》:武王克殷反商,倒载干戈,包以虎皮。郑玄注:包干戈以虎皮,明能以武服兵也。正义曰:虎,武猛之物也,用此虎皮包裹兵器,示武王威猛能制服天下之兵戈也。戢,藏兵也。戢,读jí。

【翻译】

将军骑着白马出发,旌节拥簇度黄河。箫鼓喧天满川岳,犹如沧溟涌起洪波。声碎武安之瓦,易水悲歌无法比拟。铁骑若雪山云涌,饮流可以干涸滹沱河。扬兵聚猎西边的'月窟,转战夺取朝那城。倚剑登上燕然山,边疆烽火台连绵嵯峨。长城外萧条万里,五原关内耕作繁忙。将军用武力扫清大漠,虎皮包裹金戈。

【赏析】

此诗歌颂中原汉族政权的一位将军发兵出征,讨伐胡兵,大获全胜后,刻石勒功,肃清边患,使边民过上太平生活。

全诗分两段。“朝那”以上为第一段,写发兵攻伐。首二句写发兵行军,旌旗逶迤,渡过黄河。“箫鼓”四句写军队声势浩大,箫鼓响彻山川,如同大海波涛,屋瓦为之震动,将士士气高涨,歌声嘹亮。“铁骑”二句写军队之众多。“扬兵”二句写略地之广阔。“倚剑”以下为第二段。写战胜后的局面。“倚剑”二句写战胜勒功,烽燧戒备森严。“萧条”二句写边地和平景象。末二句写扫清边患后,收兵束甲,不再用兵!

篇6:白马篇李白赏析

历史上以‘白马篇’为题的诗作不在少数,然而出名的却屈指可数,这其中尤以曹植与李白写的最著名,欣赏性最高。其原文如下:

白马篇

李白

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

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

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

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

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

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

叱咤经百战,匈奴尽奔逃。

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

羞入原宪室,荒淫隐蓬蒿。

白马篇字词解释:

(1)白马篇: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2)龙马:《周礼·夏官·廋人》:“马八尺以上为龙。”

(3)五陵,语出班固《西都赋》:“南望杜、灞,北眺五陵。”杜、灞谓杜陵、灞陵,在城南;五陵谓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在渭北。皆汉代帝王陵墓,并徙入以置县邑,其所徙者皆豪右、富赀、吏二千石。见《后汉书·班固传》及:李贤注。五陵豪,谓五陵豪侠。

(4)“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意谓:所佩之剑,色如秋霜,切玉如泥;所穿之袍,缀有明珠,耀如落日。秋霜:形容剑的颜色。切玉:形容剑的锋利。明珠袍:镶珠的衣袍。

(5)斗鸡:玄宗好斗鸡,善斗鸡者每召入宫中侍奉,甚得宠幸。轩盖,有篷盖之车,贵人所乘。

(6)万乘:指天子。古制,天子有兵车万乘。轩盖:车盖。

(7)“弓摧”句:用晋周处事。《晋书·周处传》载:南山白额猛虎为患,周处入山射杀之。

(8)剧孟,汉时大侠。此代指当时豪侠中之雄杰者。

(9)函谷,古关名,在陕州灵宝县。此代指帝京以东之要塞。临洮,地名,属陇右道洮州。此代指帝京以西之边陲。

(10)临挑:古县名,在今甘肃眠县一带。

(11)叱咤:怒斥声。万战场:全诗校:“一作经百战。”

(12)萧曹,即汉相萧何、曹参。此代指时相。二句意谓:“五陵豪”因边功而傲视大臣。自篇首至此,皆写“五陵豪”。

(13)原宪,即子恩,孔子弟子。居处简陋,上漏下湿,不以为意,端坐而弦歌。见《韩诗外传》。二句李白自谓。善慕“五陵豪”之生涯,羞为蛰居陋室之穷儒。

(14)使酒气:因酒使气。萧曹:西汉名相萧何和曹参。拜:全诗校:“一作下。”

白马篇翻译:

你骑着白雪花毛的龙马,金鞍闪耀,好个五陵豪杰玉剑刀刃如秋霜,衣袍上的明珠赛落日原来你是侍奉皇上斗鸡徒,乘坐的马车轩盖高高你张弓可摧南山虎,伸臂手接太行飞猱酒后风采飞扬,三杯下肚,笑弄宝刀杀人如剪草,与剧孟一同四海遨游你终于想起改变自己的游荡生活,要争取功名,于是发愤去了函谷关,跟随大军去到临洮前线叱咤风云经百战,匈奴如鼠尽奔逃归来豪气不改,终日饮酒,不肯给萧曹宰相下拜羞于学原宪,居住荒僻蓬蒿的地方。

白马篇背景:

开元十八年(730),李白三十岁,果有长安之行。自谓“历抵卿相”,实则所谒见者惟左相张说及其次子卫尉卿张珀等二三人。皆遭冷遇,有《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等诗。郁陶思君,君门九重,以男女之情寄托君臣遇合之梦,作《长相思》。长安居,大不易,乃出游邠、坊,寄食州县官吏之门。次年早春,复返长安。徘徊巍阙之下,始终不得其门而入。遂至落魄市井,屡受欺凌。有《行路难》《白马篇》等诗,抒愤懑,鸣不平。《蜀道难》亦即作于此时,借蜀道之艰险,喻世路之坎坷,失声横涕之作也。乘兴而来,败兴而去。无颜返安陆,乃泛黄河,经开封,至宋城,初游梁园;秋游嵩山,憩元丹丘颍阳山居;冬游洛阳龙门,憩奉先寺。先后有《梁园吟》《梁甫吟》等诗,多抒长安失路之悲,亦有来日风云际会之想。

白马篇中心大意:

这首诗,意寓诗人既有热血满腔的爱国豪情又有壮志未酬的苦闷,亦有仕途颠簸、官运不济,胸有大志而不受皇帝重用的'无限惋惜和悲痛之情。

篇7:白马篇李白赏析

李白《白马篇》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报国杀敌、功成退隐的侠客形象。他出身高贵,剑如秋霜,袍饰明珠,艺高胆大,堪与名侠剧孟比肩。他虽身玺百战,威震胡虏,但功成后又任性使酒,不肯俯身下拜萧何曹参之类的高官,而是隐居于荒山野径。显然,这首诗上承曹植《白马篇》的精神而来,但又突出了与之不同的侠客形象,表达了一种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骨,体现了诗人的个性和时代色彩。

所谓“五陵豪”,实即长安游侠儿与斗鸡徒而又供职禁军者。此辈为帝王贵戚所宠,故骄横跋扈不可一世,甚至为非作歹,杀人越货。(参见王建《羽林行》)。李白此诗作于与彼辈初交之时,虽有贬刺之意,亦不无欣羡之情,盖尚不识其真相也。稍后,李白终为彼辈所欺凌,而有北门之厄,幸有友人陆调为白求救于御史台,方免于难。天宝七载所作《叙旧赠江阳宰陆调》中有句云:“我昔斗鸡徒,连延五陵豪。邀遮相组织,呵赫来煎熬。君开万丛人,鞍马皆辟易。告急清宪台,脱余北门厄。”所忆即此时事。瞿朱注谓:贞观十二年始置左右屯营于玄武门,为皇帝私兵,号为北军。疑李白以狎游之故,为北军中人所窘,幸遇陆调以宪府之力脱之。见《李白集校注》。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之托可马克市),李白即诞生于此。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后世将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化,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 、“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它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化,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篇8:白马篇,白马篇李白,白马篇的意思,白马篇赏析

白马篇,白马篇李白,白马篇的意思,白马篇赏析 -诗词大全

白马篇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乐府   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

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

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

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

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

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

叱咤万战场,匈奴尽奔逃。

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

羞入原宪室,荒淫隐蓬蒿。

篇9:白马,白马杜甫,白马的意思,白马赏析

白马,白马杜甫,白马的意思,白马赏析 -诗词大全

白马

作者:杜甫  朝代:唐  体裁:五古   白马东北来,空鞍贯双箭。

可怜马上郎,意气今谁见。

近时主将戮,中夜商於战。

丧乱死多门,呜呼泪如霰。

相关专题 白马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