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身长的测量方法和发育规律

DQ倒杯不洒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DQ倒杯不洒”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新生儿身长的测量方法和发育规律(共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新生儿身长的测量方法和发育规律

很多的家长就特别在意自己孩子的身长,都想了解一下自己孩子的身长,是否达到了标准?所以对于很多家长,为了能保障自己孩子的正常生长,想全面了解一下新生儿身长的测量方法和发育规律,为了你能全面的了解,就来一同看看下面具体的介绍。

测量新生儿身长,最好由两个人进行。一人用手固定好宝宝的膝关节、髋关节和头部,另一人用皮尺测量,从宝宝头顶的最高点,至足部的最高点。测量出的数值,即为宝宝身高。

道具:两本厚重、不易移动的书(如字典)和一把卷尺。

方法:在宝宝熟睡时,把一本书轻轻抵住宝宝的头;然后将宝宝的身体放平直,在用一只手按直宝宝的同时,另一只手将另一本书抵在宝宝的脚掌后;最后把两本书都立稳后,将宝宝轻轻移开。这时两本书的距离就是宝宝的身高了。

温馨提醒:无需天天为宝宝测量身高,两三周测量一次即可。

发育规律

1岁以内婴儿身高增长很快,前3个月每月可增长3.0~3.5厘米,以后增长速度逐渐减慢。婴儿期平均每月身高增长2~3厘米。前半年大约可增长约16厘米,后半年的增长8~9厘米。

1周岁时身高约在75厘米左右,约为出生时的1.5倍。宝宝第二年身高增长速度减慢,一年约增加10厘米;两岁以后身高增长速度趋于平稳,平均每年增长5~7厘米。

每个婴儿的先天差异和后天养育环境不同,相互之间也会有一定的区别。

另外,身高增长速度在四季也不相同,春季万物生长,宝宝的生长激素也分泌的比较多,因此身高增长最快的是五月份,而十月份则长得最慢。 所以,每年四五月份是宝宝身高增长的最佳时间,新爸爸新妈妈们要把握好宝宝的生长高峰期。

新生儿身长的测量方法和发育规律,以上内容就全面做了介绍,相信很多的家长也通过以上介绍,对于新生儿身长的测量方法、发育的规律,有了具体的认识,所以可以对照以上的介绍,看看自己孩子是否达到了标准?如果没有达到,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尽快的让孩子达到生长发育的标准。

篇2:新生儿体重增长规律

宝宝,则在5个月-6个月大时他的体重增加不易到2倍。一般宝宝出生至二个月平均每月约增加0.5公斤,10-12个月每月约增加0.3公斤,2岁后每月约增加0.2公斤左右,这些资料可供妈妈作参考。小儿的体重、身长的增长不是呈直线上升的,有时快有时慢,这是生理现象。

儿童保健专家提议,在小儿出生后的2、4、6、9、12个月应各称一次体重;1-3岁,每隔半年称1次;3-7岁每年称1次。将每次结果标在生长图上,描成体重曲线,然后对小儿体重曲线的形态和趋势进行客观的评价。如果孩子的体重曲线与标准体重曲线平行,表示生长速度正常;如果体重曲线平坦或向下,则表示生长缓慢,应该积极寻找原因。

篇3:新生儿体重增长规律

2岁以后平均每年增长克左右,一直到青春发育期。

不同阶段宝宝体重计算公式:

6个月以内体重=出生体重+月龄×600克

7-12个月体重=出生体重+月龄×500克

2-7岁体重=年龄×2+8000克

对于新生儿体重增长规律相信您现在应该清楚了吧,很多宝妈都认为孩子吃的越多越好,其实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有很多孩子都因为营养过剩而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所以平时只要保证孩子每日所需要的营养可以充足即可,没有必要一直让孩子吃东西,这对于孩子的身体和肠胃都是一种负担,希望各位宝妈可以注意这点。

篇4:胎儿20周发育情况规律

我们作为家长,当我们的孩子出现身体不适情况,无不牵动着我们广大父母的心,为此经常半夜三更带着孩子四处求医问诊,折磨了孩子,也折磨了很多家长,原因就是我们对婴儿发育指标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如果我们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就可以及时对我们的婴儿的身体变化做出准确的判断,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胎儿20周发育情况吧。

指标规律:

1.第1~2个月感觉器官初现雏形

孕4周后,胎宝宝的视网膜初步形成。6周后,听觉开始形成。接着小手、小脚以及面部器官开始出现雏形。但是,此时胎宝宝的感官功能还未形成。

2.第3~4个月触觉、味觉形成

孕8周以后,胎宝宝的皮肤开始有感觉,随着神经元的增多,用手触碰腹部,TA会蠕动起来。孕11~12周味觉发育完成,可感觉甜、酸等多种滋味。

3.第5~6个月听觉开始发达

胎宝宝的听觉越来越发达,听到不喜欢的声音会皱眉。18~20周开始,孕妈咪会感觉到胎动,胎宝宝也会对孕妈咪的触摸做出收缩反应。

4.第7~8个月视觉变得敏感

孕27~28周,胎宝宝脑部的发育非常快,能认知节奏和旋律,有时还会用胎动对声音做出回应。同时还能能感觉光线的明暗,对外界的刺激也越来越敏感。

5.第9~10个月感官发育完善

孕37周时,胎宝宝几乎能对任何光线产生反应,眼睛也能灵活地眨动。随着宫内空间的缩小,胎动开始那么频繁,不过此时TA的感官发育已和新生宝宝差不多了。

感官发育离不开脑部发育

6.第3个月,胎宝宝的身体比例中,脑袋显得很大,大脑已经发育得非常复杂;第4个月,脑部迅速发达起来,但脑的表面还很平滑,没出现沟回;第5个月,感觉器官开始按照区域迅速的发展,味觉、嗅觉、触觉、视觉、听觉会在大脑中专门的区域里发育;此时神经元的数量减少,神经元之间的连通开始增加;第7个月时,胎宝宝的脑细胞在迅速增殖分化,神经系统发育;到9个月时,胎宝宝脑的功能已经较为发达。

篇5:新生儿各项发育的衡量标准

新生儿各项发育的衡量标准 -资料

体格发育

体重 足月的新生儿出生时平均体重约为3000克左右,男婴比女婴略重一些,出生后一周常会有体重减轻的现象,这是暂时的,10天内即可恢复,称之为生理性体重下降。

身长平均约为49-50厘米,男婴比女婴略长。

头围 男婴约为34.4厘米,女婴约为34.01厘米。

胸围 男婴约为32.65厘米,女婴约为32.57厘米。

头部 新生儿的头顶前中央的囟门呈长菱形,开放而平坦,有时可见搏动。父母注意保护囟门,不要让它受到碰撞。大约1岁以后它会慢慢闭合。

腹部 腹部柔软,较膨隆。

皮肤 全身皮肤柔软、红润,表面有少量胎脂,皮下脂肪已较丰满。

四肢 双手握拳,四肢短小,并向体内弯曲。有些婴儿出生后会有双足内翻,两臂轻度外转等现象,这是正常的,大多满月后缓解,双足内翻大约3个月后就会缓解。

呼吸 新生儿的呼吸浅表且不规律,以腹式呼吸为主。约每分钟40-45次,有时会有片刻暂停。

循环 心率比成人快,每分钟为90-160次。

排泄 新生儿一般在生后12小时开始排胎便。胎便呈深、黑绿色或黑色粘稠糊状,这是胎儿在母体子宫内吞入羊水中胎毛、胎脂、肠道分泌物而形成的大便。3-4天胎便可排尽。吃奶之后,大便逐渐转成黄色。吃牛奶的孩子每天1-2次大便,吃母奶的孩子大便次数稍多些,每天4-5次,

资料

若孩子出生后24小时尚未见排胎便,则应立即请医生检查,看是否存在 等器官畸形。

尿量 初生儿第一天的尿量很少,约10-30毫升。在生后36小时之内排尿都属正常。随着哺乳摄入水分,孩子的尿量逐渐增加,每天可达10次以上,日总量可达100-300毫升,满月前后可达250-450毫升。孩子尿的次数多,这是正常现象,不要因为孩子老尿,就减少给水量。尤其是夏季,如果喂水少,室温又高,孩子会出现脱水热。

体温 新生儿的正常体温在36-37℃之间,但新生儿的体温中枢功能尚不完善,体温不易稳定,受外界温度环境的影响体温变化较大。新生儿的皮下脂肪较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容易散热。因此,对新生儿要注意保暖,尤其在冬季,室内温度要保持在18-22℃,如果室温过低容易引起硬肿症。

感觉发育 新生儿生后,即有吸吮、吞咽的本能,别看人小,味觉也很灵敏。新生儿由于味觉神经发育较完善,因此对酸、咸、苦、甜都能引起反应,如吃到甜味,可引起孩子的吸吮动作;对于苦、咸、酸等味,则可引起不快的感觉,甚至停止吸吮。新生儿的视觉发育较弱,视物不清楚,但对光是有反应的,眼球的转动无目的.。半个月以后,孩子对距离50厘米的光亮可以看到,眼球会追随转动。

刚出生的孩子耳鼓内充满液状物质,妨碍声音的传导。慢慢地,耳内液体逐渐被吸收,听觉也会逐渐增强。对冷热,孩子是知道的,这是由于孩子皮肤的调节功能在起作用。给孩子包裹得太多,孩子太热,或给孩子包裹太少,孩子太冷,都可以引起孩子哭闹。这样的哭闹,实际上是孩子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大人不能一听孩子哭就烦。应找一找原因,是凉了还是热了或是尿了。找到原因,使孩子舒适了,实际上也是一种类似语言的交流。

篇6:新生儿视力发育过程介绍

里很多老人都认为婴儿在刚出生的时候是没有视力存在的,它们在这个阶段是看不到什么东西的,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要知道宝宝的视觉神经从它还是一个胎儿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发育了,只不过在宝宝刚开始出生的时候视力需要适应这个世界,所以才会感觉它们好像看不到东西一样,在此就为大家做下新生儿视力发育过程介绍。

1-4周:看见妈妈

婴儿很快对光线的反差非常敏感。你瞧,他正盯着妈妈的脸呢:光线照亮妈妈的眼睛,照在她圆圆的颧骨上,照在她对着宝宝咿呀说话的嘴唇上、舌尖上……

看到宝宝的注视,妈妈快乐极了,话也更多了。

2-3月:认出爸妈

每当爸爸妈妈来到婴儿的身边,只要他醒着,就会目不转睛地盯着爸爸妈妈。爸爸妈妈眼球的闪动,紧紧地吸引着他的目光;面部形成的明暗线条特征,也给他留下深深的印象。如果是客人来了,那么,他的目光偏好会告诉你,他知道!

4-6个月:多彩立体的世界

研究发现,新生儿喜欢看五颜六色的东西,不喜欢看灰色的东西。但这时他们还不能区分颜色,大约2个月时,婴儿开始可以区分红色和绿色,然后是蓝色、黄色。到大约4个月时,两种不同的蓝色都被看成蓝色,但如果你给他们看黄色和绿色的两个东西,他们就能分辨出来。4~5个月时,他们已能分辨出属于同一种颜色、但深浅不同的两种色彩了。

6-12个月:相信眼睛

现在,婴儿的大脑开始帮助他指挥两个眼球协调移动,并且,把两眼的图像整合成一个,而不是两个错位的图像!这使他有了新本事,知道什么东西够得着,什么东西够不着。

本文只是针对新生儿视力发育过程做出了介绍,对于胎儿的视力发育过程并没有做出分析,如果说宝妈想要了解胎儿时期的视力发育的话可以从其他的途径做出了解,不过因为宝宝在肚子里面我们没有办法看到宝宝的眼睛,所以对于胎儿时期的视力发育其实并没有过多了解的必要性。

篇7:新生儿的智力发育标准

新生儿智力发育标准

一、1个月婴儿

大运动:拉着手腕可以坐起,头可竖直片刻(2秒)。

精细动作:触碰手掌,宝宝会紧握拳头。

适应能力:眼球会跟红球过中线(稍有移动即可),听到声音有反应。

语言:自己会发出细小声音。

社交行为:眼睛跟踪走动的人。

二、2个月婴儿

大动作:拉着手腕可以坐起,头可竖直短时(5秒)。

精细动作:俯卧时头可抬离创面,拨浪鼓在手中留握片刻。

适应能力:立刻注意大玩具。

语言:能发出A、O、E等元音。

社交行为:逗引时有反应。

三、3个月婴儿

大动作:仰卧时可抬头45度,抱直时头稳。

精细动作:两手可握在一起,拨浪鼓在手中留握0.5秒。

适应能力:眼球跟红球可转180度。

语言:笑出声。

社交行为:模样灵敏,见人会笑。

四、4个月婴儿

大动作:仰卧时可抬头90度,扶腋可站片刻。

精细动作:摇动并注视拨浪鼓。

适应能力:偶然注意小丸,找到声源。

语言:高声叫,咿呀作声。

社交行为:认亲人。

五、5个月婴儿

大动作:轻拉腕部即可坐起,独坐头身向前倾。

精细动作:抓住近处玩具。

适应能力:拿住一积木注视另一积木。

语言:对人及物发声。

社交行为:见食物兴奋。

六、6个月婴儿

大动作:俯卧翻身。

精细动作:会撕纸。

适应能力:两手同时拿住两块积木,玩具失落会找。

语言:叫名字转头。

社交行为:自喂饼干,如会找躲猫猫(手绢挡脸)的人的脸。

七、7个月婴儿

大动作:独坐自如。

精细动作:把弄小丸(直径约0.5公分),自己取一积木,再取另一块。

适应能力:积木换手,伸手够远处积木。

语言:发DA-DA,MA-MA,无所指。

社交行为:对镜子有游戏反应,能分辨出生人。

八、8个月婴儿

大动作:双手扶物可站立。

精细动作:拇指、无名指捏住小丸(直径:0.5CM),手中拿两个积木,并试图取第三块积木(正方形,边长2CM)。

适应能力:持续用手追逐玩具,有意识的摇铃。

语言:模仿声音。

社交行为:懂得成人面部表情。

九、9个月婴儿

大动作:会爬,拉双手会走。

精细动作:拇指、食指捏住小丸。

适应能力:从杯中取出积木(正方形,边长2CM),积木对敲。

语言:会欢迎,再见(手势)。

社交行为:表示不要。

十、10个月婴儿

大动作:会拉住栏杆站起身,扶住栏杆可以走。

精细动作:拇指、食指动作熟练。

适应能力:拿掉扣住积木的杯子,并玩积木,找盒内的东西。

语言:模仿发语声。

社交行为:懂得常见物及名称,会表示。

十一、11个月婴儿

大动作:扶物、蹲下取物,独站片刻。

精细动作:打开包积木的纸。

适应能力:积木放入杯中,模仿推玩具小车。

语言:有意识的发一个字音。

社交行为:懂得“不”,模仿拍娃娃。

十二、12个月婴儿

大动作:独自站立稳,牵一只手可以走。

精细动作:试把小丸投入小瓶,全掌握笔留笔道。

适应能力:盖瓶盖。

语言:叫妈妈、爸爸有所指,向他/她要东西知道给。

社交行为:穿衣知配合。

智力发育的五个阶段

0-1岁,声音辨别关键期

健康诊断:

听力筛查——出生后各种环境影响、药物作用、疾病因素等均可导致宝宝的听力障碍,在早期通过无创的听力筛查定期检查,可及时发现听力异常的宝宝,给予及时干预和康复。

训练方法:

1.多跟跟婴儿说话,快而模糊的话是没用的,温和慈爱的声音才最恰当。妈妈的话语是她最爱听的声音……

2.在婴儿睡后或精神好的时候,朗读一些儿歌给他听。

3.让婴儿适当与他人接触,了解更多声音的频率和模式。

决不要忽视婴儿的学习能力。如果作出夸张的表情,婴儿会更乐意与您交流。

0-2岁,动作发展关键期

健康诊断:

骨密度检测——骨密度是反映骨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通过超声无创检查可辅助判断骨质疏松程度,协助临床医生预测骨折危险,根据检测情况,为孩子制定提高骨密度的饮食及运动方案。

训练方法:

1.抚摸婴儿。抚摸是强有力的刺激和学习工具,对于使婴儿平静下来也有很好的效果。

2.满月后可用手推着宝宝的脚丫,训练他爬行。

3.鼓励婴儿模仿。抱婴儿时保持大约8英寸的距离,可作鬼脸,如吐舌头。婴儿也会回馈给你一个鬼脸。

4.给孩子讲一个他喜欢的故事,后角色扮演,把故事情节当做游戏玩儿,手舞足蹈有益于动作协调。

1-3岁,口语发展关键期

健康诊断:

早期发育训练——通过动作发育、语言交流、情感互动多个方面,由专业的医护人员对宝宝进行小班课的专业指导,早期发现发育迟缓迹象,并给予相应的干预指导,促进宝宝的健康成长,有效减少高危儿的脑瘫发病率。

训练方法:

1.用您最擅长的语言,使用尽可能多的词汇与婴儿交流。引导宝宝注意大人的发声、口型,鼓励他自己开口讲话。

2.引导宝宝把所讲的东西与实物联系起来。比如说了“大树”,就让宝宝指出哪个是大树,这样慢慢建立联系,语言能力也就变强了。

3.多给孩子讲简单故事,让孩子熟悉说话的发音和语气,从故事中也学到了逻辑性。

2—4岁,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健康诊断:

智力测评——采用全球公认的韦氏智力测评,对宝宝智商进行评定,多维度了解宝宝在操作和言语方面的智力水平,有助于医生开发宝宝包括知识、词汇、算术、图画填充等的各种潜能。

训练方法:

1.平时利用任何机会给宝宝数数,上台阶、吃水果都可以。

2.利用不同物体让宝宝识数。积木、卡片、手指都可以。

3.用实际物体演算数学问题。3-2=? 可以让宝宝用苹果数出来。

1-5岁,音乐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健康诊断:

以上的健康诊断都正常后,5岁时宝宝没有明显差异的地方,说明一切正常,无须担心身体健康问题。

训练方法:

1.与宝宝共同唱一个儿童歌曲,教孩子唱。

2.选择适合宝宝的歌曲与他一起欣赏,适当提问激发想象力。

智力发育迟缓的表现

1.哭声异常

哭声是宝宝和外界交流的一种媒介,在宝宝无法用语言表意的时候,哭声就是宝宝传递表达自己需求的媒介。要是宝宝的啼哭时间过长,或者宝宝不爱哭闹,持续刺激宝宝才能引起宝宝大哭,或者宝宝哭声异常,如过于声小或过于尖锐,都可能是宝宝智力发育迟缓的表现。

2.进食异常

宝宝吮吸不住东西,迟迟不能学会自己嚼东西吃,吃固体食物容易呕吐或者经常被卡到。

3.睡眠异常

宝宝嗜睡,睡眠时间过长或者不容易感知外界发来的唤醒信号。

4.活动异常

宝宝转头困难,眼睛不能灵活转动,笑得晚,而且宝宝时常表情呆滞。

5.反应异常

宝宝依然热衷于玩手和欣赏自己的手指,而且反应迟钝,不会自己转向声音来源,离开大人的帮助不能转头或者翻身,不能独立坐稳。

6.说话异常

常流口水,非睡眠时间磨牙,不会自己伸手拿东西,双腿不能承重,运动发育晚,走不稳。迟迟不会说话,简单音节也不会。

7.性格异常

宝宝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对外界一切刺激表现冷淡且迟缓。

篇8:手的动作发育规律

手的动作发育规律

人的手是认识客观世界、与外界交往的一种重要器官,正是人有了一双灵巧的手,才使人和动物有了本质的区别。但是手的这种灵活不是俱生就有的,而是要有一个相当长的发育过程。这个发育过程也遵循着一定的规律。

手的动作发育也称之为精细动作的发育,大约在三个月左右时随着握持反射的消失,孩子开始出现无意识的抓握,这就标志着手的动作开始发育了。孩子开始抓握时,往往是用手掌的尺侧(小拇指侧)握物,然后逐渐向桡侧发展(大拇指侧),最后发展用手指握物,也就是说手的动作是从小拇指侧向大拇指侧发展的。如果两个同样年龄大小的孩子,用靠近小拇指侧处取物的孩子手的动作就没有用大拇指侧取物的那个孩子发育得好。此外,手的抓握往往是先会用中指对掌心一把抓,然后才会用拇指对食指钳捏。一个小儿如能用拇、食指端取物,就表明他的'手的动作发育已相当好了。再次,小儿先能握物,然后才会主动放松,也就是说小儿先会拿起东西,然后才会把东西放到一处。

大家都知道“心灵手巧”这一说法,这就说明手与脑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大脑的发育使手的动作得到发展,反之,灵巧的手也能刺激大脑进一步发展。相信一个能在早期就得到良好教育的孩子,长大后一定会有一双灵巧的手和一个聪慧的大脑。

相关专题 身长新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