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非化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讨

Joy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Joy”参与投稿,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民族院校非化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讨(共6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篇1:民族院校非化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讨

民族院校非化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讨

非化学专业中有机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有自己特有的并与专业相关的知识体系和特点.为了提高学习质量和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人才,本文从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介绍了作者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一些实践和体会,并对有机化学的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作 者:李耀华  作者单位:湖北民族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恩施,445000 刊 名:科技资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7) 分类号:G642 关键词:有机化学   教学改革   知识体系  

篇2:非化学专业大学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非化学专业大学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本文着眼于高等院校非化学专业开设大学化学课程的重要性,从此类专业中大学化学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探索,旨在提高非化学专业大学化学的教学效果,促进创新素质人才的培养.

作 者:张丽娜 张会菊 李英杰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物理化学学院 刊 名:成才之路 英文刊名:THE ROAD TO SUCCESS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64 关键词:大学化学   非化学专业   教学改革  

篇3:浅谈非测绘专业测量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途径论文

浅谈非测绘专业测量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途径论文

在高等教育中,测量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很强的应用科学,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好其他相关学科或专业的基础科学,也是一门实用性极强、应用面较广的专业基础课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战略主题中明确提出:教育的重点是面向全体大学生、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大学生服务国家和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其中,实践能力是大学生应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意识与能力。实践是工程技术的灵魂,实践教学是造就工程科技人才的主要因素之一,更能引起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思维,培养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法国诺贝尔奖获得者贝尔纳曾经说过:创造力是没法教的,必须在实践中让大学生动手,有机会把自己的创新思想付诸实施。

实践教学是根据测量学课程特点制定的教学内容,目的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操作技能,进一步巩固加深对测量学理论的理解,通过提高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改变过去高分低能的状态,使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为大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打下一定专业基础,使他们能迅速适应工程实践的需要。针对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测量学实践教学的解决方案,以期进一步提高测量学实践教学质量。为了让大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大学生实际测量操作水平,针对测量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沈阳农业大学测量学实践教学的具体情况,对非测绘类专业测量学实践教学进行研究,旨在总结出一套适合测量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教学模式。

一、提升测量学课程地位和影响

高等农林院校测量学课程因为实践性强,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而且还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测量学实践教学是测量学课程重要、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对于非测绘专业而言,实践教学是测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掌握测量基本技能的必要手段,是培养大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相对于理论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测量学实践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是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据中国测绘学会测绘教学研究委员会统计,在全国一千余所普通高等院校中,有四百所以上开设测量学课程。测量学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

目前,测量学课程在非测绘专业中属于专业基础课,不是专业主干课程,导致部分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对其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学习兴趣,大部分大学生认为,测量学课程可学可不学,只要学好主要专业课程就可以,一部分大学生只满足测量学课程及格即可,甚至采用补选其他课程充当学分。针对大学生这样的学习情况,首先,教师让大学生充分认识测量学实践教学在相应专业中的重要性,在授课中增加真实的具体工程案例,采用案例教学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其次,鼓励大学生参与教师的生产与科研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工程项目;也可将测量学实习融入相应的专业实际生产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二、构建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

在高等农林院校非测绘类专业中,由于测量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学校或学院层面对其重视程度不够,教学仪器设备不仅数量有限,而且比较陈旧,基本上是传统的光学仪器。新仪器设备价格昂贵,导致新仪器设备更新缓慢,先进的测绘仪器设备甚少,远远滞后于一些生产单位和科研院所。尤其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已成为当今高等教育教学发展的主要趋势,能较好地解决测量学教学内容多和学时少的矛盾,为提高测量学实践教学质量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测量学课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等教学手段,让大学生清楚地认识、了解测绘的基本工作内容、仪器设备的基本操作步骤等。同时,在暂时缺少新仪器、新设备的条件下,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教学课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测绘科技的迅速发展与教学设备老化的矛盾,建立现代化实践教学平台,大学生可随时点击学习,并且可以进行讨论、交流和留言,这样极大地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全方位开放实验室

农林院校测量学课程虽然在多个专业开设,但是实践教学内容基本一致,没有根据不同专业性质,有针对性开设各具特色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主要还是以传统的水准仪、光学经纬仪、钢尺为主的相关实验、实习,各个专业的实验内容基本一致,现代测绘技术大都未应用于大学生实验或实习中。目前,许多院校实验与实习还是采用传统的测量方法,未能体现出新技术、新方法所产生的巨大优势,从而影响测量实验、实习的教学效果和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限制测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大学毕业生快速进入职业角色。

测量仪器在实践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学生通过实验掌握仪器的基本原理、基本操作方法,了解可能的误差来源及注意事项。但是由于课堂实验时间短,教学学时少,不能满足仪器使用需求。沈阳农业大学测量实验室对大学生实行全天开放,利用实验室开放时间,大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练习仪器设备操作,同时,大学生对实验课上做不完或实验结果不合格的实验进行补做或重做,弥补课堂时间的不足。另外,指导教师对每次实验进行讲解、示范操作之后,留给大学生自我学习的时间较少,要完成实验目标难度较大。让大学生利用开放实验室,课余时间做实验,巩固所学测量学知识,掌握常规及先进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通过开放实验室,增加大学生测量学实验的时间,增加选作实验内容,从而督促大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缓解大学生人数多与教学仪器少的矛盾,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教学仪器设备数量及其利用率,对提高大学生的实践技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另外,高等农林院校应加大投入先进的测量学仪器设备,加快现代化仪器设备更新换代步伐,以便适应测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时,教师可以与仪器经销商联系,定期为大学生举行仪器展示,请销售人员讲解仪器使用及发展状况,开阔大学生测量学设备领域的认知视野,以便大学生熟悉更多的先进测量仪器设备。

四、标准化建设实践基地

测量学是实践性强的应用科学,要求大学生必须要亲自实践,具备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测量学课程实践教学的开展必须依托于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所以,实验实习基地建设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质量,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实验基地的教学场地是做好测量学相关实验的重要场所,测量学实践没有好的场地,实验随意性很大,大学生随便找个目标、做记号进行观测,这不仅影响校园环境的秩序,而且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尤其测量学实验结束后,教师没有供大学生比照参考的标准化数据,导致大学生无法验证自己观测结果正确与否,无法衡量自己测绘结果的精度,甚至容易导致大学生自己编造虚假数据,而教师也无法发现、辨别其真伪。这样更导致大学生对测量学实验课学习积极性不高,动手能力差,以至于影响后续课程的专业学习。

因此,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是保证实验教学顺利开展和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的基础。建设规范化实验实习场地,使大学生实验实习数据有据可依,教师也可以形成一套较为准确的评价标准,客观地评定大学生测量学实践的学习成绩。沈阳农业大学校内测量学课程实验、实习基地建成,可以满足水电、水利、土地管理等18个相关专业的测量学课程教学实践。在校园周围布设固定的测站点,固定的觇标,教师事先将这些数据测出来,作为依据,同时,对校园进行全数字化测图。通过建立固定实验场地,使得测量学实验教学纳入规范化教学,而且教师可以随时检查、验证大学生的实验成果。另外,大学生实习完毕后,指导教师利用电子地图衡量大学生的.实习成果,保证成果的精度和质量。校内实习基地不仅可以满足大学生的教学实习,还可以为学校的规划、建设提供依据。建立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指导教师对教学实习的随意性,有利于掌握大学生的实习情况,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让大学生在思想上重视测量学实践课,极大地调动大学生学习测量学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从根本上杜绝大学生在教学实践、实习过程中编造测量数据,稳步提高测量学实验教学效率,保证测量学实践教学质量,同时,也可以作为大学生实践考核、测绘竞赛场地。

实践教学证明,校内教学实验实习基地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校内实验实习基地能有效地督促大学生真正掌握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一是能进行小区域平面、高程控制网的布设、观测及数据处理;二是能独立组织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工作,并掌握地形图在城市建设各项工程中的应用;三是能掌握线路施工等工程中的测设及施工测量方法;四是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方法及应用,掌握土木工程、管线和道路等工程测量的主要内容及方法;能正确使用常规测量仪器进行普通测量工作;五是根据《工程测量规范》要求,能正确进行控制测量计算和施工放样时所需的测设数据。

五、改革测量学实践教学方法

随着大学教学模式改革,非测绘专业测量学课程总学时不断被压缩,大多数高等农林院校测量学课程学时数减少20~30学时,教学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突出,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教学的需求。以沈阳农业大学测量学课程为例,测量学课程总学时从70多学时减少到46学时,其中实验教学20学时,理论教学的学时严重不足,教师认为教学内容多、学时少,理论和实践教学学时分配难以兼顾。同时,随着近年来测绘新技术、新仪器和新方法的普遍应用,传统的测量仪器、实践教学内容已难以适应当前工程技术生产的实际需要,测量学应用领域给测量学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保证测量学课程的实践教学质量,是任课教师关注的焦点。测量学课程作为沈阳农业大学专业基础平台课,涉及到18个专业教学任务,其中十多个专业还有一周到两周课程集中实习,测量课程教学团队教师少,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和实习任务。

(一)改革测量学课堂实验

测量课堂实验是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实验的成功与否,不仅影响测量理论教学的掌握程度,而且直接影响教学实习的质量。测量实验教学内容的调整、更新,要结合测量学实验室的资源、最新学科发展动态展开,必须注重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的教学原则。近年来,随着测绘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测绘新仪器、新技术广泛地应用在各行各业。传统测绘的部分内容已经不适应当前工程施工管理的实际需要。因此,在满足必须操作技能的基础上,测量学实验内容充分利用实验室设备条件,兼顾现代测绘技术,根据不同专业培养大学生的专业差异性,将实验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必做实验,是各个专业必须要完成的实验内容,涉及传统仪器的原理和操作方法。通过这些基本内容的学习,大学生可以受到良好的基本测量技能训练,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大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先进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另一部分为选做实验,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对测绘技术需求的不同,采取选择性完成,涉及相关新仪器的使用,总实验学时保持不变。选做实验也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这样针对性比较强,同时,也能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专业好奇心。

(二)改革测量学教学实习

测量学教学实习在测量学教学环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课程结束后对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和纽带,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集体活动。目前,沈阳农业大学根据不同的专业,测量学教学实习采用常规的光学仪器、电子经纬仪和全站仪三种仪器进行操作。将实习基地分成若干区域,区域间均有相互的重叠部分,同时相邻区域间都有两个以上的已知控制点,大学生在自己的实习范围内进行踏勘选点、测角、测距、内业计算、图根加密、数据采集和内业编图,实践内容完全是步入社会前的实际生产演练。这样变大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三种不同的设备对相同区域分别进行测绘,可以从精度、速度和图纸的整洁性,形成鲜明的对比。另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以与相关的生产单位联系,进行校企联合的测量学实践实习。

六、创新测量学实践教学考核方式

目前,测量学课程对大学生实践成绩没有统一的量化考核标准,无法客观地考核大学生实验实习成绩,导致做好、做坏,甚至不做结果都差不多,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致使大学生不认真对待测量学实践,出现大学生不认真操作仪器、随意修改测量数据,甚至逃课等现象。所以,创新测量学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形成对教师和大学生的双重检验作用,一方面考核模式决定教师如何教学、指导大学生操作;另一方面大学生根据评价方式决定如何去面对测量学实践操作,如何去掌握测量学的基本技能。因此,创新测量学课程对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从而提高大学生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一)创新课堂实验考核方式

大学生实验成绩考核是测量学教学的重要一环,考核促使大学生认真做好测量实验的每一个环节,并能起到检查实践教学效果的作用,只有通过实践教学考核,教师才能客观准确评价每个大学生的成绩,杜绝个别大学生思想上对实验教学的不重视、学习不认真的现象。

测量学实验成绩的评定多以大学生实验报告的写作质量,或在考卷上出实验题的做法来体现。这种方法,对实验成绩的评定存在随意性和片面性,不能真实反映大学生实验能力。改革后成绩的评定分为四个项目,即考勤纪律、实验过程、实验成果(即实验报告)和仪器操作考核,其权重为1∶3∶2∶4,每一个评定项目又细分为若干小项,并将考核的每项内容都予以量化。以仪器操作考核为例,分为操作时间、操作步骤的准确性和观测数据的精度三项内容。通过采取这种考核方式,引起大学生的高度重视,极大地提高大学生实验的积极性,也使实验成绩的评定有据可依,更客观、公正地保证了实验成绩的真实性。这项测量学实验成绩的评定工作一般在学期中间进行。

(二)创新集中实习考核方式

为了达到全面提高测绘技能的目的,防止、杜绝个别大学生实习中投机取巧、偷懒懈怠现象,实习成绩评定应该从多方面、多角度考查大学生实践能力,不仅要求大学生撰写实习报告,还要求大学生附上实习期间每天的实习日记。实习以由组长统一协调指挥,教师现场指导的形式进行。教学实习必须保证每个小组成员轮流进行各种实际操作,力求使每个大学生都全面掌握实习内容和基本技能,以便于实践考核。集中教学实习一般为两周,两个学分,是专业必修课,另一方面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大学生奖学金的评定以及学分基点的多少。根据目前现有的条件,该成绩的评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实习出勤、纪律和过程大学生的出勤率是完成实习的重要保障,实习分组进行,人员比较分散,没有严格的考勤,不但实习无法完成,而且大学生的安全也难以保证,该项出勤率考核成绩为5%。测量是团队配合的结果,组员间要认真进行测量实习,互相帮助,协同作业,不允许组员之间因为技术、生活等产生矛盾,实习纪律考核成绩为5%。大学生严格按照实习的总体布置进行,仪器安置要正确,点位选择要恰当,不至于产生危险,否则扣掉该项成绩5%;爱护仪器,严格按照仪器说明和实习指导书进行操作,否则扣掉该项成绩5%。实习过程占考核总成绩的20%。

2.实习成果、报告和操作实习成果主要以每组提供的1∶500地形图为依据,该项成绩共为40%,重点检查以下内容:测图精度、地物地貌的完整性、符号表达的准确性和地形图整理等项目。实习报告是教师对大学生提供的实习报告进行评分,依据实习报告的完整性、实习方案的可行性、报告书的整洁规范性以及图表数的准确性,该项成绩为10%。实践操作主要在大学生实习过程中进行,每位大学生要考核个人对仪器操作的熟练程度,记录是否规范、整洁,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该项成绩为20%。

实习总成绩为以上六项的总和。通过实习考核,在评定实习成绩时教师有明确的考核依据,使实习成绩公开、公正和公平,真正客观地反映大学生在教学实习中的学习情况和实际能力。

测量学课程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教学艺术,是需要花大功夫研究。随着测绘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通过多方位、多角度地对测量学实践教学改革,不仅增强大学生对测量学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而且使测量学教学内容更符合测绘科技发展的需求,测量学教学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从而推动高等农林院校非测绘专业测量学实践教学科学发展。

篇4: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改革实践论文

关于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改革实践论文

摘要: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根据高等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对医用化学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医用化学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改革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化学的应用极其广泛,它是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所必需的一门基础课。高职护理专业的化学教学不仅要为专业学习奠定基础,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因此,化学课程教材体系应以实用性化学知识为重点,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充分体现医学类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层次,培养具有高等职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医用化学》与一般专业的教学要求不同,其内容主要侧重于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在医学上应用,该课程直接为护理专业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奠定必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同时承担着提高学生全面文化素养的任务。然而,医用化学内容繁杂、反应机理难懂、新知识猛增、学时压缩,因此,讲课时稍不留意,就会陷入照本宣科、死记硬背的泥潭,也就造成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局面。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使学生掌握医用化学的最基础的内容,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教学改革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我们教研室主要从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验教学等四个方面,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1.教学体系的改革

五年制高职学生化学基础薄弱,初中阶段只学过很简单的化学理论知识,对化学学科的分类以及应用化学方面的知识了解基本属于空白,如果直接讲一些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学生根本无法接受,针对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基本要求和培养目标,我们重点对高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建立以“基础化学”为先导的新课程体系,将该专业化学基础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与重组,将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打通和整合,例如打破无机化学与有机化学的界线,在讲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多穿插一些简单实用的药物化学知识,以达到加强专业基础课程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强化各课程之间的渗透与联系,以及删除陈旧、减少重复、精简学时。为了达到反映前沿、提高水平、强化能力的目的,在新化学基础课程体系中,《医用化学》理论教学删除了一些陈旧的知识。

2.根据高职护理学生的特点,调整教学内容

过去我校护理专业《医用化学》的计划学时所占的比例比较大,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时的减少,为确保知识的完整与够用,怎样结合原有的教学内容,是教师们研究探讨的新问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面向基层的高级技术人才,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们摒弃了原来的本科压缩型内容体系,删去了与专业联系不密切的部分,适当增加了反映近代药物化学发展的新内容,并增加了与社会生活、专业实际密切相关的知识介绍。

如何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接受能力,来选择难易适中、先进实用的教学内容,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医用化学包括无机化学及有机化学两部分,这两部分包含的内容很多,我们精选了和专业联系紧密的内容精讲,无机化学部分侧重于四个方面,即:物质结构与性质、碱金属与卤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以及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有机化学部分侧重于烃的性质、烃的衍生物系列,特别是油脂、维生素、糖类及氨基酸。有机化学部分重点强调各类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特点,而忽略掉对一些空间异构、反应历程以及立体化学部分等较深的理论。另外,“医用化学”教学内容还补充了一些边缘学科的知识,例如: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食品添加剂、化学与能源及环境等方面的知识,补充的内容以讲座的形式进行,结合学生分组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等。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改革,打破了书本单一而枯燥的理论教学,通过调整后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能正确理解并运用医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解释与护理专业有关的化学现象和化学问题,并能较熟练地进行与护理专业有关的化学计算。

3.改进教学方法,重视能力培养

当今的教育方式,必须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教师应加强智能培养,使学生既掌握医用化学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又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认为,教学内容的改革,不仅取决于教师本身的学说水平和素质的提高,也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不可分割。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最终目的是为了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学会应用,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以及课程的特点,改革教学方法就非常重要了。

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教师按照课本讲解,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的局面,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进度会慢慢丧失学习的兴趣,根据专业以及学生的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多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一是直观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通过外部的感觉来教授一切知识,如果某种东西能够同时用好几种感官去接受,就应当用多种感官去接受它。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解决基础化学知识的抽象问题,我们用大量的直观教学法。例如:模型、图片等,特别是对于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布,通过模型,学生很容易接受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二是启发式教学方法。在医用化学教学中,如何让基础相差比较大的学生都能有进步?在开始的教学中我总想面面俱到,总想把什么都教给学生,结果效果并不好。经过认真思索及长期实践,我在上课尽可能使用启发式。例如,每一章节要求学生必须提前预习,上课前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你认为本节内容的难点、重点是什么?这样,能让基础好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也让基础差点的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的薄弱处,上课就会更加认真。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跟上教师的思路并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三是先进的教学手段的应用。要改变落后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必须发展新的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我们提供新的现代教育技术与手段。根据医用化学学科的特点,我们认真整理和制作幻灯片,开发和引进电视系列教材,这些教学工具的应用使课堂教学焕然一新,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理解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另外,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比较少,我们一直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自学,在自学过程中掌握重点,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引导学生查阅有关文献,学会自己获取知识的本领。

4.密切联系实际,进行实验教学的改革

实验教学是学生巩固、加深理解理论知识的重要环节。它对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起着重要作用。根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要求重视学生技能的训练。医用化学是一门凭借实验发展起来的科学,通过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以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强化实验教学非常重要。医用化学实验并没有脱离理论知识独立开设,我们在每一章节后都及时进行实验教学,共穿插了九个无机实验、五个有机实验和两个综合实验,通过实验,学生能及时消化所学的理论知识,锻炼了学生的操作技能。

总之,从改革与实践的效果来看,《医用化学》课程的讲授基本上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的。随着我们三项教学改革的不断进行,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

篇5: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化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论文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化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论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高校教育教学的改革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就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实践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环节,是将专业基础理论用于实际工作的纽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重要体现。目前,高校化学专业所包含的学科很多,如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材料化学等,而其中的任何一个学科又有很多分支,所以化学专业是一个复合型的专业,这就要求化学专业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加强化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的联系,增强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意识,拓展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式,重构化学实践教学的评价机制,加强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1化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化学专业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化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化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这一教育目标充分揭示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价值。目前,很多高校的化学专业都进行了实践教学改革,并在教学过程中构建了形式多样的实践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制订了实践教学大纲及实践教学评价考核体系。虽然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就目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化学专业的实践教学而言,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1人才培养课程模式滞后

化学专业实践教学可以说是化学专业的“灵魂”,失去实践教学环节的化学教学可以说是“纸上谈兵”,无法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化学专业人才。目前,很多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虽然进行了教学改革,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重,但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课程模式的建设,仍然停留在已有的课程建设体系上,过分强调化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比重,没能将化学实践教学环节作为化学专业人才培养课程模式的一个重点。在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课程模式下,教材的选定以及教学计划的施行都定位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不符合实践教学的内在要求,缺乏对实践教学系统地、更深层次的揭示。如此情况下,学生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教学,没有将理论用于实践的具体体验,以致难以增强对理论的深刻理解和融会贯通,限制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1。2实践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落后

化学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复合型学科,与实际的生产、科研等方面具有直接的关系,这就要求化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必须具有灵活性和一定的广度,同时实践教学的考核方法也应灵活多变。但是,就目前的化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而言,存在很多问题。长期以来,受“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高校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的内容过于狭窄,无法真正意义上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企业文化,不能深入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不能“真刀真枪”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即使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训,由于涉及到企业的关键数据,企业不会让学生真正接触到关键的企业生产和管理的实务,并且一般学校进行的实习实训的时间比较短,这种实践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仅仅是对化学实践教学表面意义上的诠释。另外,就目前的实践教学的考核方法来说,考核方式不够完善,考核的标准很多只限于对工厂、企业等部门的参观以及对简单的实物的了解和感知,忽视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真正意义上达到“强化校内理论学习,提高校外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效果。实践教学变得肤浅,流于表面形式。

1。3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

化学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化学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大量的资金,因为其不仅要有大型的工业模拟设备,还要有足够的原料以及足够的场地等。目前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政府对高校建设的投入,高校的化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的经费也有所增加。但是化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所需费用仍然紧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在校内实践教学阶段,实践教学环节是通过强化化学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必然要求高校要积极建设校内实习实训基地,购买化学专业实习、实训的书籍,采购各种校内实习实训模拟设备及器材等;(2)在校外实践教学阶段,实习实训的各项费用也在成倍增长。这两方面是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目前由于经费原因,高校在这两方面的投入捉襟见肘,制约了化学专业实践教学的保质保量的进行,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1。4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不足

实习实训基地分为校内和校外两部分。这两部分是开展实习实训的必不可少的、有力的平台。目前,很多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化学专业已建立了校内实习实训中心及一批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如啤酒生产线、校外化工企业见习。对于校内实习实训中心而言,有几点原因制约了实践教学的效果:(1)校内实习实训虽能增强学生对实际的化学相关生产的了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但这与真正的工业生产有很大的差距,只是一种模拟的化学相关生产;(2)由于受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限制,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不足,限制了学生体验化学相关生产的次数;(3)高校实践教学资金、化学实验室建设用地、化学相关仪器设备和资料等无法满足实习实训的需要;(4)学生本身对实践教学意识淡薄,不能充分认识实践教学的意义。对于校外实习实训而言,由于化学专业的特殊性,很多化工企业的生产关键数据不能外泄,从而制约了化学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另一方面由于相关企业受到地域资金等方面的限制,使得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十分困难。

1。5实践教学的“双师型”人才不足

化学专业作为一种实用型专业,要求其知识的传授者更应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当前,很多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存在“升本”时间短,化学实践教学更是处于摸索阶段,相应的教师队伍建设存在明显欠缺,如实践教学教师的引进不足,实践教学教师团队的建设不足,缺少相应的实践教学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最近几年,各高校调整了人才培养模式和建设目标,制定了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虽然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我国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一直以来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而目前的高校师资队伍多数是在传统培养模式下走上工作岗位的,他们具有较强的理论功底,但是缺少相应的实践经验,同时缺少和企业单位的联系,对行业、职业的了解不够。另外一方面高校扩招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滞后,化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教师匮乏,大部分教师忙于课堂理论的教学,没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经常出现“黑板上画机器,试卷上做产品”“纸上谈市场,黑板上谈竞争”现象。同时,高校在引进教师方面重学历、轻实践能力的人才引进模式也制约了化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再加上目前很多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没有制度化,这更进一步造成双师型人才的短缺。

2加强化学专业实践教学的举措

2。1改革人才培养课程模式

目前的经济形势要求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战略性转变,实现知识与实践及能力的有机结合。对化学专业而言更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要培养化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必须改革化学专业人才培养课程模式。CPE人才培养课程模式是一种适用于应用型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由基础核心课程、专业课程和就业导向课程组成。基础核心课程模块是按照综合教育和学科基础必修课程来设置的,指向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基本知识与能力素质的培养;专业课程模块则按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与拓展课程来设置,指向专业技能与素养的培养。在C、P模块基础上设置就业导向模块,为通识知识与专业知识转化成迁移性的实践应用能力打开通道。作为化学专业,应积极探索CPE人才培养课程模式在实际中的应用,应整合传统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实验课程,同时增加实用性的课程如酶催化反应、钠米技术、化工制图、化工原理、化工设备自动化、无机有机精细化工及其工艺等学科,以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和职业技能。

2。2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及考核评价机制

实践教学体系及考核评价机制的完善是实践教学顺利实施的保障,突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构建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化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考核评价制度,是化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在要求。应重构大学教育的化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加强跨专业、跨学科的人才培养教育,提高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比例,以市场为导向,与企业联合制定和完善以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主线的培养方案,推进化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构建3+1的教学模式,逐步完善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参与式、探究式教学体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改变单一以成绩作为衡量的唯一标准。对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应定性与定量结合、过程与结果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考核与考评结合,同时还应将理论知识与技能结合;扩大学生实践能力的考评主体的范围,不能单纯将教师作为考核考评的主体,应将参与实践活动的主体和个人全部考虑在内。同时,还应详细制定考核评价的细则,使考评考试有理可依,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依据。

2。3加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实习实训基地是培养化学专业人才的有力支撑,是将化学专业办出特色,提高人才质量,服务地方经济的关键,也是化学专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新教育发展思路的示范窗口。化学专业应以当前政府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事业为契机,扩大实习实训基地的规模,提高实习实训基地的质量。完善“工学结合”机制,利用现有的资源,依托化学专业的学科优势积极拓展校内实训场所,建立校内化工生产实训基地,如制造洗涤剂、胶水、涂料等化工产品,既能为学生提供训练的机会,又与企业挂钩;开展校企合作、校企联合办学,拓展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使化学专业面向社会,定期派遣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学生化学相关岗位操作技能和职业素质,达到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的紧密结合;加大“产学研”相关实验室建设,积极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同时,充分利用实践基地的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尽可能将理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有机结合,推进实践基地的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服务地方经济的本领,实现实践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2。4增强学生科研意识,加强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提高化学专业学生的科研能力,应结合化学专业特色,以实践基地为平台,以科研项目为依托,加大科研项目的宣传力度,增强学生科研意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及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各行业竞争十分激烈,这就要求各行业必须时刻提高自身的技术含量。技术含量的要求,实际上是对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人才的要求。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能激发大学生科研兴趣,有利于提高大学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探讨问题的积极主动性,从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2。5拓展实践教学的内容,实现多元化发展

实践本身就是一个无时空限制的活动,传统的化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内容,会使实践教学更具新颖性和实效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化学专业而言,除传统的化学实验课教学、毕业论文、实习见习外,还应积极扩大实践教学的内容,如聘请化工企业专家、化学科研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定期来校讲学;开展开放性的实验设计;鼓励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积极构建多证书教育体系;加大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使学生了解实际生产,参与生产。在拓展实践教学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创新精神、拼搏精神和环保意识也应作为实践教学的一部分,以此可以丰富实践教学的内涵,实现实践教学的多元化发展。

2。6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实践教学实现快速发展的前提。加强化学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应注重如下几点:

(1)明确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应以“紧密结合学科建设,服务学校发展”为原则,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以适应应用型专业对实践教学的要求;

(2)改革单一的人才引进制度,拓展人才引进的源头;

(3)注重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加强教师队伍实践能力的培养;

(4)构建全面的教师评价机制、人才流动机制及人才共享机制;

(5)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生产及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实际生产能力;

(6)鼓励教师申报产学研项目,提高教师的研发能力;

(7)创造良好的实践教学氛围,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

3结束语

目前,经济的飞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具有创新意识、实践动手能力的专业人才,如何培养既具有一定理论功底又具有实践能力的化学专业的优秀人才,仍是值得探究的问题。只有改革现有的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大专业实践教学的力度,才能造就一批优秀的社会所需的人才,同时也才能够为地方应用型院校的发展寻得一条宽广的大路。

篇6:试析数学实验在高职院校各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实践与推论文

试析数学实验在高职院校各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实践与推论文

论文摘要:经济发展需要由科学技术提供保证,科学技术由研究到工业领域的转化需要借助数学这一工具的辅助。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实现辅助科学技术向各领域的渗透,数学实验的推广为此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本文对数学实验进行基本分析,并介绍了其在高职院校各专业教学改革中的一些实践与推广。

论文关键词:高职;数学实验;实践;推广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数字化经济时代”、“学习型经济时代”。近年来随着金融危机的发生,欧美等西方经济强国步入了衰退期,而新兴经济体的高速发展,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做出了自身的贡献。但是同时社会也对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求他们掌握专业技能,还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创造性。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作为科学技术基础学科的数学努力突破传统向各个知识领域渗透,逐渐成为经济竞争中不可缺少的高新技术及手段。因此,推广数学实验课程也就成为高职院校数学创新和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个新趋势。

二、数学实验的发展前景

(一)数学实验的特点

计算机教室作为实验场所。教师讲授仅作为实验引导。改变以往“黑板、粉笔——纸、笔”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作为实验的主体。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通过传授Mathematica、Matlab、Lngo、Excel等软件,让学生自行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

(二)数学实验的发展状况

目前数学实验是各大中专院校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项试点课程,尤其在高职院校,现在更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它最早开设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的一些美国大学中,当时被称为“数学实验室”。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的一些高校相继开设了“数学实验”课程,并迅速发展。目前本科类院校基本都已开设数学实验课程或开设有与数学实验相结合的相关课程。高职院校一直注重技能的培养,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近几年来随着高职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入,提出了基础类课程的教授必须“精、简、专”,而传统的数学课程在保持大方向不变的情况下,要转变过去旧的思维模式,借鉴计算机、英语等课程改革方式,为专业教学服务的同时,逐渐融入学科课程当中,成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不可或缺的帮手,数学实验就成为了最好的途径。

三、数学实验的教学实践

(一)我院数学实验课程开设情况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于2006-2007学年下学期开始在全院06级各个专业开设了总课时为64课时的《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的选修课。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数学实验课程的比重逐年增加,现已形成独立的《数学实验》课程(32课时)。教师授课均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堂演示使用大屏幕投影和人机对话模式相结合,学生一人一机。为适应高职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在最初的教学过程中主要讲授的是数学软件Mathematica5.0的使用。随着教学水平的提高,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增强,逐渐在教学当中增加Excel案例讲解及Lngo、Matlab软件简介。使学生的接触面更加的丰富,专业辅助工具可选范围增多。 (二)数学实验融入专业教学中的实践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教学评价仍脱不开“试卷定成绩”的模式,同时也把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标准。这就造成了教师“重理论,轻实训”的情况,学生也会养成平时上课不认真,考前临时抱佛脚,考后忘得快的不良习惯,这都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及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高职教育的特点就是突出专业应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将学生培养成应用型人才。因此,合理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强调“做中学,学中做”是专业教学改革中必须实现的目标。数学实验课程的引入,有效的满足了专业教学这一改革的需要。譬如,对于我院开设有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在机械设计、装配、系统仿真等领域知识都有要求。但专业课程中的理论和结论多是经由数学推导得出,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过于抽象,也无法理解。通过Mathematica、Matlab等软件的数字计算、图形编辑及动态仿真模拟等功能,将各种系统工作原理,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计算机仿真,使一系列专业问题均计算、图形建模可视化,必然可使学生的理解更透彻,获得的数据参数更为准确、直观,同时可发挥学生自身创造性的模拟实验,理解比例、积分和微分环节对系统的影响,学习各种编程技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数学实验在专业教学中的推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学科对数学的需求日益明显。但是高职学生多数学功底不强。这样的现状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实验课程的开发与教授,对各学科专业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帮助。理工类专业,譬如土建类专业,强调的是工程制图、施工设计等方面能力的培养,通过Mathematica、Matlab等软件的图形绘制、仿真模拟等功能,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设计当中的比例、及设计不合理所造成缺失,对掌握核心课程及能力的培养是有好处的;电子信息专业,数字信号处理是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有大量的数学理论和推导以及大量的信号变换与分析图谱,如果教师仅靠板书画图或一般的多媒体教学模式,费时费力,准确度也无法保障,Matlab软件提供了大量的模型用于表示多种信号和线性时变系统,而Mathematica、Matlab等软件的数字计算又解决了论理推导等难题。管理类专业,譬如物流专业,需要对现代物流中心作业过程中的入库、补货、加工、出库、盘点等有一个合理的安排分工,通过数学实验中的Mathematica等软件建模,可实现作业过程的最优化设计;会计专业,需要学习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及财务分析等学科,有了Excel软件的辅助分析案例,既提高了学生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还能熟悉企业实际运作的流程,完成企业沙盘模拟和商务模拟实训等等。因此数学实验软件的使用广泛的应用在各专业教学和实训当中,真正起到辅助的作用。

经过实践,已经使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认识到数学实验对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性,这必然会促进其在更多专业学科领域的推广。数学实验课程对高职院校各专业课程的辅助作用,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数学学科作为基础学科地位不显著的现状,在教学实践中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造性,为专业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更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