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对大学生心理疏导的作用研究

ZimaBlue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ZimaBlue”参与投稿,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艺术教育对大学生心理疏导的作用研究(共6篇),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篇1:艺术教育对大学生心理疏导的作用研究

艺术教育对大学生心理疏导的作用研究

大学生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当今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与难题,艺术教育作为一门普及课程,对学生调节情绪、缓解心理压力、重树信心具有非常积极的指导作用.本文通过对中国高校艺术教育现状的'分析,探索如何创新教育形式与教学手段,深化艺术教育,提出普及艺术教育的合理化建议.从课程安排、建立大学生艺术团、创办艺术社团、安排艺术教育讲座等方式提供思路,使学生产生多角度思维能力、排解心理压力能力,从而保持身心健康发展.

作 者:严佳  作者单位: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刊 名: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 英文刊名:CHINESE AND FOREIGN EDUCATION RESEARCH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41 关键词:艺术教育   大学生   心理疏导  

篇2:思想工作的心理疏导艺术

思想工作的心理疏导艺术

提高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必须科学运用心理学原理,创造良好的心理认知氛围,掌握激励式表扬和批评艺术,选择心理疏导的最佳时机.

作 者:孟建军  作者单位:郑州市艺术工程学校,河南,郑州,450000 刊 名: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32) 分类号:B84 关键词:提高   思想   针对   原理   艺术  

篇3:心理疏导和调适教育工作总结

心理疏导和调适教育工作总结

心理疏导和调适教育工作总结

我村委会在西南街道办的领导下,的心理疏导和调适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切实有效地提高了辖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现将总结呈现如下:

我村委会通过对辖区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掌握心理健康这门学科在村委工作中的运用,以及心理辅导基本操作程序,积累丰富的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的实践经验,开设了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堂,各项工作开展中,根据多方面学习业务和学术交流经验为基础,陆续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内容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工作,为辖区学生提供辅导,并不断开设教育课堂及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健康知识讲堂,未成年人心理疏导和调适教育工作,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村委工作前进的同时,更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宣传建设,深化对社区服务活动的认识。

心理疏导和调适教育工作作为创建文明城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村委为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深入健康地发展,全面推进村委进步为目的,我们对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从高度重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入手,还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继续推进我村委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健康、系统、全面、有效地展开。

西南街道木棉村委会

篇4:教育心理疏导及其路径探讨论文

教育心理疏导及其路径探讨论文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原则

1.差异性原则。

一定意义上,差异性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心理疏导的精髓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之所以注重差异性教学,是因为不同的受教育者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学习的特点、风格、起点、优势与不足等各不相同。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对学生要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过程中要切实把每一个受教育对象都看作是鲜活的、具有独特个性的个体对待。思想政治教师要根据每个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制定差别化的教学计划,在教学中将学生的共性和个性辩证统一起来,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当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安排可以差异化”。教学内容的调整必须科学,以学生的接受程度和需要为标准,并且保证调整后的教学内容更利于学生消化吸收,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实现教育对象自身的发展。

2.以人为本原则。

现代教育理念提倡教育对象即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教育是为教育对象服务的,教育者只是服务者,在教育过程中起着调动、引导和激励的作用。新的历史时期,德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要树立新的学生观。作为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其主体地位包括多个方面:首先,学生是选择的主体。整个学习过程具有选择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有选择的接受教育者提供的教育信息,这就意味着思想政治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爱好和需求来安排教学内容。其次,学生是价值主体。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人、教育人、塑造人的价值理力量,从而满足学生学会做人、认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需要。这种满足和需要的关系就是价值关系。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价值主体。当学生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认同自己的学习活动和所学的课程。最后,学生是创造的主体。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自我创造精神,努力探索创造性教学,进行开放性教育。

3.情感互动原则。

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强调了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且把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优先目标。同样,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疏导必须遵循情感互动这一原则。心理疏导更多的强调心灵与心灵的沟通,切实把学生看做教学过程中的主角。所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正是德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必备的情感技能。

4.平等、公平原则。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的更多的是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同样作为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师生之间的平衡关系被打破了,不利于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作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根据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学生为本,平等的对待每个学生,把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在课堂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灵魂和品质特征,思想品德的教育不能够千篇 一律的宣读课本知识。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工作和教学中切实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状况等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在教学准备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和知识诉求,制定不同程度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精心设计问题情境等引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民主、平等、公平的课堂教学从而真正实现有教无类,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

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路径指向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新时期探索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必然结果。为了更好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心理疏导,有效地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重视通过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人的能力及各种素质都是在活动中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活动中可以表达自我,认识自我,实现自身的潜能和价值,活动顺应了青少年内在成长的基本需要。思想政治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的讲解上,应让学生在各种模拟与实际情景中去讨论、体验和训练等。“首先,要启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其次,要精心组织和设计符合学生发展需要和兴趣爱好的活动;最后,要耐心指导学生实际操作,亲身体验”。

2.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在生活中实现教学的目的。

教育即生活。思想政治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教授书本知识,努力让思想政治课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内心情感,深入到学生中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用学生身边的或经历的事情去传授知识,避免空洞的说教和对国家政策、方针的照本宣科的讲授。

3.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疏导。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该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决定了学生未来的发展。在社会价值多元化以及网络等传媒迅猛发展的时代环境下,中学德育工作者面临着与以往不同的教学任务和难题。一方面,德育工作者要紧跟时代的脚步和学生的知识、心理等需要,不断学习有关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有效的理解和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需求,才能在思想政治课堂上有效的实施心理疏导。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师要不断扩充自身的知识储备、提升教学技能。知识爆炸的时代要求德育教师必须时刻不断的学习,补充“营养”。目前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仍然不平衡,多数教师采用讲授法,处于主导地位,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很难体现出来,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从单独的思想教育向教育、管理、服务转变,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运用学生心理控制的方法。

4.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对学习环境有重要的影响。虽然教师是教学的领导者,但是教师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理解并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从每个学生的特点出发制定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与此同时,由于思想政治教师承担着培养学生德育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任务,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一种平等、亲切、公平的心态对待每个学生,鼓励一些后进生参与课堂的讨论当中,并且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和情景,把学生从惧怕权威、缺乏自尊心以及自信心等不良心理状态中解放出来。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心理疏导已经成为“新课改”和解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要真正把心理疏导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德育工作者就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树立服务育人的理念。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社会、学校等共同努力,形成系统化、常态化的心理疏导机制。

篇5:大学生心理疏导工作探析

大学生心理疏导工作探析

目前,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障碍,引发出诸如厌学、萎靡不振、自暴自弃、甚至胡作非为等行为,如不加以排解,势必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心理疏导是解除大学生心理障碍的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在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应予以高度的重视,并在实践中加大实施力度.

作 者:罗斌 LUO Bin  作者单位:湖南女子大学学生处,湖南,长沙,410004 刊 名: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ANGSHA SOCIAL WORK COLLEGE 年,卷(期): “”(1) 分类号:B844.3 关键词:心理障碍   心理疏导   大学生   思想政治工作  

篇6:部队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研究综述论文

部队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研究综述论文

近年来,为做好基层部队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培养官兵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对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的研讨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热点问题。现将研究中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一、关于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的地位作用

在这方面,研究工作者们形成了以下几点共识。

首先,加强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是培养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官兵的基本途径。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打赢未来可能发生的高技术战争,对官兵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利益关系的调整,艰苦紧张和相对封闭的军营生活,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和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考验,使部分官兵的心理压力明显增大;青年官兵处在成人成才的重要时期,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冲突和失衡;官兵行为上出现的偏差,部队中发生的事故案件,许多都与不良情绪逐步郁积、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化解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要全面提高官兵的素质,就必须加快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步伐,把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作为基本途径,在造就官兵良好的思想政治、军事、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造就官兵良好的心理素质。

其次,加强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是应对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挑战的重要举措。改革开放以来的利益关系调整,新旧观念的碰撞,日趋激烈的各种竞争,对官兵的心理冲击是巨大的;相对封闭的军营环境,严格的管理和高强度的军事训练,又很容易引发官兵的紧张和焦虑;优越的生活条件、独特的生活经历,使部队的独生子女官兵的心理承受能力、自控能力和适应能力相对减弱;日益增强的自我意识,过高的、脱离实际的、因而也难以达到的期望值,又给官兵增加了心理负担。有的学者认为,由于军人肩负的任务重、责任大、标准高、要求严,许多部队驻地条件艰苦,不少官兵常常有家庭困难之累、荣誉进步之虑、转业退伍之忧。军事职业的特殊性,使青年官兵承受着比社会同龄人大得多的心理压力。因此,开展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培养官兵健全的人格,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对于应对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挑战,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加强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是帮助青年官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必要环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官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因此,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结合官兵的心理接受特点,改革教育方式;结合官兵心理变化特点,捕捉教育时机;结合官兵心理成长需要,拓宽教育内容,从官兵立身做人的基本问题抓起,培养健康的心理基础。当前,要通过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重点培养青年官兵七个方面的心理素质:平常心态正确对待各种利益关系调整;健康心魄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良好心境一时刻保持情绪的平衡与稳定;向上心态一始终抱着积极进取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态度;友爱心田一建立良好的干群关系、战友关系;爱国心愿一具有强烈的报国精神和集体观念;宽广心胸一正确对待荣辱进退和利害得失。只有这样,才能引导青年官兵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长为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军人。

第四,加强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是提高新时期军队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迫切需要。我军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服从和服务于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历史使命,为“打得赢”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不变质”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证。同时,作为心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手段,它承担着心理障碍的缓解和调控任务;作为健康心理的指导和培育渠道,它又担负着按照官兵心理特点和变化规律,锻造官兵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向上心态的'重要职能。因此,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是提高部队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关于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的关系

无论是探讨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的地位作用,还是研究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的对象内容,首先遇到的都是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的关系。回答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成为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理论研讨的重点。

(一)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的区别。什么是思想问题,什么是心理问题,这是回答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关系的前提。多数同志认为,所谓思想问题,主要是指现实生活在人们思想中所引起的矛盾、冲突和困惑,以及与社会发展不一致的想法和观念,往往涉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奋斗目标、工作态度、生活作风、处事原则等。在部队中,比较明显的思想问题主要有革命斗志衰退、理想信念动摇、事业心责任感弱化、对改革开放政策有误解、对社会看法有偏差等等。所谓心理问题,主要是指客观事物和人的机体状态的变化所引起的人的各种消极心理现象和心理疾病。按其发展程度,心理问题可分为心理失调、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三类。在部队中,官兵的心理问题种类繁多,经常出现的有人际关系紧张、失恋后的痛苦、落榜后的忧郁、工作不顺时的焦虑、受到批评或指责后的怨恨等等。

多数同志认为,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的区别至少有五点。

(1)问题的性质不同。思想问题常常与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人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态度相联系,带有明显的政治和道德色彩。而心理问题常常与人的生理状态、身体素质、遗传因素以及人所面临的各种压力相联系,带有明显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这是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最显著的区别。

(2)问题形成的原因不同。思想问题产生的内在原因主要是思想认识的片面性、极端性等,它的形成大多经过了时间的沉淀、思想的碰撞、观念的嬗变,一般来说不会是突发性的,而是由于忽视学习、不注意思想改造,没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没有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所致。而心理问题产生的内在原因既有生理方面的因素,也有心理素质方面的因素。心理问题的出现大多是“突变因素”通过个体生理机制起作用的结果,因而常常会表现出“突然性”。

(3)问题的表现形式不同。思想问题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通常分为一般的思想问题和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其表现形式主要是立场、观点、态度等,反映了一个人的政治立场、道德观念、价值趋向、是非标准以及深层次精神问题。而心理问题常常以认知、感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个性等形式表现出来,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素质,通常分为心理压力、心理障碍、心理变态、心理失调等类型。

(4)问题的影响范围不同。思想问题既可以影响个体也可以影响群体,具有明显的群体性和感染性;心理问题除了消极心理和一些遗传性的心理疾病外,一般不会影响其他人,具有明显的个体性和遗传性。

(5)问题表现的特点不同。思想问题具有社会性、内隐性、稳定性、政治性与道德倾向性等特点,而心理问题则具有生理性、外显性、自发性、情境性、易变性等特点。

(二)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的联系。研究者们大多认为,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思想问题长期郁结会导致心理问题,心理问题也会发展成为思想问题。思想问题可以加重心理问题,心理问题也可以加重思想问题。其一,心理问题是思想问题的基础。心理与思想是密切联系的,思想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结果,心理活动的质量决定思想水平的高低,因此,任何一种思想活动都是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其二,思想问题是心理问题的根源。人的思想与心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人脑机能活动的产物。心理活动是思想形成的根源之一,一个人有了思想问题,不仅会影响到他的政治态度、思想观点、言语行为,而且会引发一些心理问题,特别严重的思想问题可能会引发特别严重的心理问题。其三,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有着共同的生理机制。无论是人的思想问题还是人的心理问题,都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信息加工处理的结果。人脑作为思想和心理的共有机制,决定了人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的联系性,思想问题可以加重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可以发展为思想问题。

三、关于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的基本环节和内容

研究者们一致认为,开展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官兵的心理变化规律进行,注重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基本环节和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普及心理知识。为了全面提高官兵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必须加强和普及心理知识。针对目前部队官兵心理知识普遍缺乏的实际,要以《心理保健手册》、《心理健康指南》、《军人心理咨询》、《普通心理学》、《行为心理学》等书籍为基本教材,并通过建立保健咨询站、设立心理教育宣传橱窗、举办心理科学知识讲座、印发心理学知识手册等形式,坚持抓好心理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通过教育,使官兵基本掌握自我安慰法、自我解脱法、自我宣泄法、自我控制法、目标转移法、他人疏导法等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提高官兵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疏导能力,做到时时处处保持良好的心态。为确保普及心理知识教育实效,团以上单位以及营、连都应举办心理学知识讲座,并聘请地方心理学专家常年担任心理教育顾问,为官兵讲授心理卫生常识和进行心理辅导。

(二)开展心理咨询。在开展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的过程中,心理咨询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目前部队在做好这项工作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首先是缺乏会开展心理咨询工作的“专家”,其次是官兵对“心理咨询”存在一些模糊认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是要尽快建设一支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专门人才队伍。要通过外送学习、邀请专家来队培训等形式,使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骨干做到“五会”会宣传心理知识,会发现心理障碍,会开展心理咨询,会做心理疏导工作,会监护精神病人。二是要端正官兵对心理咨询的认识,毫无顾虑地参加心理咨询活动。三是要创造合适的空间。通过设立“心理热线”电话、“心里话”信箱等形式,千方百计为官兵提供敞开心扉的渠道和条件。四是要建立官兵心理档案,为适时地开展心理咨询提供依据。要在专家的指导下,对部队官兵的人格、心理、气质进行测试,对战士的性格特点、能力特征以及心理上、情绪上和行为上的每次重大变化都详细记录下来,并适时地采取相应的管理、教育和帮助措施。

(三)加强心理训练。这是开展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的重要环节。多数学者认为,心理训练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要从非思想问题入手,正确调适和超前防患;二是把心理教育引入军事训练,排除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三是针对未来战场的环境条件,提高对未来战场的心理适应能力。在具体操作中,加强心理训练要与战备、训练、学习以及日常生活相结合,着眼于官兵良好素质的培养与形成,把握官兵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中的心理变化,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训练工作。

(四)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良好的军营环境对培养官兵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创造健康的心理环境,一般有六种方法:一是领导干部要公正、廉洁,对所属官兵一视同仁,公道正派地处理好官兵的切身利益问题,杜绝打骂体罚和侮辱士兵人格等不良行为。二是要加强军营文化建设,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让官兵在娱乐中思想得到启迪、身心得到调节、情操得到陶冶。三是要广泛开展学习成才活动,通过举办各类知识讲座,鼓励官兵参加各种函授学习和自学考试,满足官兵强烈的求知成才欲望。四是要巩固团结友爱的内部关系,使官兵在健康纯洁的人际关系氛围中感受部队大家庭的温暖和领导的关怀。五是要坚持科学管理,科学施训,无论是部署工作还是下达任务,都要充分考虑到官兵的心理承受能力。六是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尽量满足官兵的日常生活需求,减少军人的后顾之忧,以便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和工作。

相关专题 作用大学生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