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

唐寅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唐寅”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探究式教学(共1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篇1:式教学心得体会

12月27日,我参加了深圳福田区“汪颖(小学数学)教与学方式转变特色教师工作室”复习课型展示与交流活动。杜郎口中学副校长任景业老师做了有关分享式教学的讲座,学习了独特的教学理念:意识前移、人人参与、教师让座、参与无错,我也深深记住了分享式教学的前提是我们老师理解、欣赏、认可学生。

接着,听了天健小学张老师上了一节全新方式的复习试卷讲评课,这是节真正把分享式教学付诸实践的成功课例,给了我不小的震撼。这节课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课前,学生针对考试试卷,完成《错题分析预习纸》,要求写出错误步骤及答案、正确步骤及结果,并进行错因分析。

2、教师整体分析进步与不足之处。

3、小组交流个别不懂的或出错率高的题目,分享独特的解题方法和策略。

4、各小组选取一题在黑板向全班讲解。

5、重点题目练习考评。

整节课老师只有寥寥数语,把课堂、讲台实实在在地开放给了学生,每个小组的两三个的代表在讲台上分工协作,画图、分析、板书、总结、提问,俨然一个个小教授,能把一道题讲得清楚、透彻,这得经过多严密的思维过程呀!他们还能用自己的错误经验提醒同学,这又是多么宝贵的学习资源呀!

之后,现场老师与任校长积极互动,我听到了一些老师独特、大胆的教学尝试,如以自由组织小组形式订正试卷、学生自己录下分析解题的视频再全班分享等等,让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任校长及时、机智、一针见血的互动更另我情绪高涨,内心也充满着尝试的激情与对美好的憧憬。

篇2:式教学心得体会

4月12日,在县委招待所大礼堂,我有幸听到了来自xx小学名师团队带来的新课程模式――分享式教学。三位教师用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让我们欣赏了两堂不同学科的课程。

两位教师的这种分享式教学模式打破了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向学生们教授合作、交流、学习的方法,而对于课文中的字、词、句、段只字未提,完全放手让学生小组自学、交流、汇报,以达到学通课文的目的。整堂做到了有序、有趣、有效,课堂中,孩子们个个善于学习、乐于思考、积极展示。教师们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知,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能有好的教学效果。

教育前辈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者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导师,因为学生不是“空瓶子”,他们是活生生的社会的“生活体”,是有机的种子,本身具有萌发生长的机能。把课堂变成基本上由学生自学的课堂,是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

“会自学、会讨论、会发言、会倾听”是这种分享式教学课堂常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课堂效率、保证质量非常重要,但是课下平时要下足功夫。培养学生能力要从低年级做起,学生的自觉学习的能力不是一天就能形成的,它是在教学中反复训练、培养起来的,又是在学习中反复运用不断提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要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

在听完这两堂课后,我有一些疑问:

一、在这种课堂模式中,学生在自学中如果有没有学透的知识怎么办?谁来帮他解决?

二、我们目前的“大班额”教学现状,老师在巡视过程中,是否蜻蜓点工水式的照顾到每个学习小组,还只是有目的的重点指导几个小组?

篇3:式教学心得体会

3月19日,在县玉沙小学,有幸听到了来至宜昌天问小学名师团队带来的新课程模式――分享式教学。几位教师用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让我们欣赏了三堂不同学科的课程。

这种分享式教学模式打破了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向学生们传达合作、交流、学习的方法,课文中的字、词、句、段只字未提,完全放手让学生小组自学、交流、汇报,以达到学通课文的目的。整堂做到了有序、有趣、有效,课堂中,孩子们个个善于学习、乐于思考、积极展示。

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知,做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能有好的教学效果。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者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导师,因为学生不是“空瓶子”,他们是活生生的社会的“生活体”,是有机的种子,本身具有萌发生长的机能。把课堂变成基本上由学生自学的课堂,是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

“会自学、会讨论、会发言、会倾听”是这种分享式教学课堂常规的重要部分,对提高课堂效率、保证质量非常重要,平时要下足功夫。培养学生能力要从低年级做起,学生的自觉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在教学实践中反复训练、逐步培养起来的`,又是在学习实践中反复运用不断提高的。同时,培养自觉能力要贯彻整个教学过程。

听完三堂课后,心中难免有些疑问:

1、这种课堂模式中,如何落实学生自学中没有学透的知识?

2、对于我们目前的“大班额”教学现状,老师在巡视过程中,是否蜻蜓点工水式的照顾到每个学习小组,还是有目的的重点指导几个小组?

3、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对于略读课文和侧重语文人文性的文本比较适合,对于精读课文和倾向于语言工具性的文本该如何把握呢?

篇4:式教学心得体会

12月27日,我参加了深圳福田区“汪颖教与学方式转变特色教师工作室”复习课型展示与交流活动。杜郎口中学副校长任景业老师做了有关分享式教学的讲座,学习了独特的教学理念:意识前移、人人参与、教师让座、参与无错,我也深深记住了分享式教学的前提是我们老师理解、欣赏、认可学生。

接着,听了天健小学张老师上了一节全新方式的复习试卷讲评课,这是节真正把分享式教学付诸实践的成功课例,给了我不小的震撼。这节课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课前,学生针对考试试卷,完成《错题分析预习纸》,要求写出错误步骤及答案、正确步骤及结果,并进行错因分析。2、教师整体分析进步与不足之处。3、小组交流个别不懂的或出错率高的题目,分享独特的解题方法和策略。4、各小组选取一题在黑板向全班讲解。5、重点题目练习考评。整节课老师只有寥寥数语,把课堂、讲台实实在在地开放给了学生,每个小组的两_在讲台上分工协作,画图、分析、板书、总结、提问,俨然一个个小教授,能把一道题讲得清楚、透彻,这得经过多严密的思维过程呀!他们还能用自己的错误经验提醒同学,这又是多么宝贵的学习资源呀!

之后,现场老师与任校长积极互动,我听到了一些老师独特、大胆的教学尝试,如以自由组织小组形式订正试卷、学生自己录下分析解题的视频再全班分享等等,让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任校长及时、机智、一针见血的互动更另我情绪高涨,内心也充满着尝试的激情与对美好的憧憬。

静下心来,好好想了想应该怎样在我自己的学生中实施“分享式教学”呢?要真正操作起来,我还是有以下几点顾虑和疑惑:1、杜郞口经验很成功,但那毕竟是中学生,如果是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在低年级大面积实行“分享式教学”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吗?2、“分享式教学”适合在所有课例中推行吗?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老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能全部忽略吗?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掌握数学的基本方法,在活动中要积累丰富的数学经验,这些仅靠学生的自我摸索能实现吗?3、开展“分享式教学”对学生的自制力要求极高,我们怎样关注那些不爱学习、不听讲的学生?4、怎样制定出详细的实施方案与评价机制?

篇5:式教学心得体会

4.12日,有幸聆听了任教授的分享式教学研讨会,并且观摩了两节课,接触到了分享式教学的一些理念和构建规则,有一些收获,也有一些困惑。

在整个分享式教学的课堂上,依稀能够找出我们日常教学方式的影子,只不过,我们并没有如此的系统化。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有很多的好处,它的前景是美好的。

首先,它给予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要角色,他们学会了质疑,学会了提出问题,在独立的思考和合作交流中自主的解决问题,并且能够快乐的分享自己的成果,这样的形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浓厚,增强了合作探究的能力,对于学生的表达能力不无裨益。

其次,它能够让学生自信,在自信的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补充,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去解决发现的问题,在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在和同伴的交流与集体的智慧中共同取得一定的进步。

最后,这种教学方式,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并不是按照自己的预设和备课来组织课堂。他必须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和机敏的课堂机智,依据学生的发散思维来构建自己的课堂语言,来引导学生在“无序”中走向“有序”,而不至于使学生偏离了方向,教师对于课堂的驾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是的,学生需要的才是最好的。能够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所得是一件相当快乐的事情。然而,对于这种教学形式,在现实的教学中,我觉得只能是取其精华,借鉴使用。全盘的“拿来主义”对于我们目前的教学来说是不现实的。有很多种方法我们都需要虚心学习,博采众长,因为教无定法。但是适合自己的,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对于这种教学形式,我们只是了解了表面的东西,对于具体的文本内容,具体到每一篇文章如何实践,依然模糊不清。例如: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没有价值性,而对于需要学生感悟的一些有价值性的问题如何解决呢?如果不以课文为例教给我们学生一定的表达方法,那学生如何进行读写的结合呢?有些文章是需要学生精读品味的,这样的文章又如何进行操作呢?总之,当我们无法解决困惑的时候,盲目的模仿只会让我们迷失了自己教学的方向。不过,对于任何有益的教学方式,都值得欣赏和学习,这确实需要一个过程。

许多事情,是有人在做,才会存在。而许多事情,是有人在思考,才会存在的更好。教无止境,学无止境,一边学习,一边思考,让我们的学生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篇6:主题式教学

主题式教学

主题式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动机,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可以学习与主体相关的各种知识,不仅局限于相关教材资料,还能够打破数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隔阂。同时,科学的主题式教学能够合理的设计教学活动,正确引导和帮助学生,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深入思考的能力。

一、教师在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中应该遵循的观念

1.认清主体,营造良好氛围教师一定要能够清楚地认知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不要一味地靠“讲课”去打动学生,这样明显是不科学的,教师要能够让学生自发性的参与到数学探索之中,让学生在课堂之中有更多的机会去表达和解决自己的困惑。使得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好奇转变为实际应用的能力。2.教师要能够塑造正确的学生观笔者发现,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如果想要完全融合主题教学模式,那么必然是需要教师有一个正确的教育观念的。教师一定要在教学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教学身份,正确的帮助和引导学生去学习和探讨。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教材之中,有关于直角坐标系的讲解,教师可以针对于直角坐标系提出一些简单的探索问题,比如说四个象限的坐标如何确定,单纯的数字确定可以么?我们如何区分这四个象限之间的的关系,并且通过坐标值能够一眼看出象限?那么学生在把这两个简单的问题解决了以后,教师就可以慢慢的加深难度,比如说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从而慢慢地引导学生去探索,顺理成章的也就促进了下一个二元一次课程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十分连贯并且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主题式教学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

1.设计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主题式教学需要完全依靠教材内容和教材知识点,教师一定要能够积极的探索和发现与之相关的教学活动。教师通过研究教材的顺序关系,教材的章节联系去慢慢的设计或者是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的探索和发掘知识。刚刚所说的.坐标系与二元一次方程就是一个很好的顺承关系,坐标系能够帮助二元一次方程做出解释。那么在教材之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很多这样的知识点。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的人教版教学之中二元一次方程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实际创设一个合理的思考游戏:在本城市里面,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每个月可以领取80元的社会补助金来保证老人们生活,并且无子女的可以每个月多加70元,政府需要拿出9000元进行补助,那么由此老师给出了80A+150B=9000的方程,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个方程和我们学习的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不同呢?A,B又分别可能有哪些结果呢?那么同学可能会在这个问题之中出现几个情况,学生可能会不注意利用整数求值,第二个一个一个代算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其实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探讨这个关系是否可以在直角坐标系之中构建出来,再去找一下整数坐标。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轻而易举的解决了。2.差异教学,不做同等要求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其实是不同的。相比较于优等生,教师更应该将注意力放在成绩中等或者是成绩稍差的学生身上,因为这一部分学生其实并不是学不起来,很有可能是因为学习信心没有建立起来。对此,教师要能够认知到知识应用的差异,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之中组建小组进行讨论,让优等学生带着成绩略微差的学生去思考,进行六人或者是五个人的小组讨论,并且将这几个小组进行班级内部的“PK”以平均分来决定小组之间的优异,对于前面的小组进行小红花奖励。主题式教学能够有效地活跃初中数学课堂学习气氛,适度缓解学生中考的压力,让学生在一个轻快的环境之中去汲取更多的知识。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能够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让教师能够更好地去了解到学生学习的困难之处并及时的进行引导和答疑,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华伟,徐章韬.教育数学:缘起、旨趣、现状和意蕴[J].数学教育学报,(04)

[2]李苹芳,朱华伟.初等数学新体系的教学实验调查与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15(02)

篇7: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

本文从打破传统,努力营造开放的课堂氛围、更新观念,注重结论的产生过程、课堂探究活动的过程应该有所侧重、课堂探究中应遵循的原则,这四个方面来提高探究式教学的质量

方法,比简单地接受知识,获取知识更为重要。通过探究性教学,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机会与空间,让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时的相近或相似的过程,不仅使学生获取了知识,而且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体验探究的曲折与乐趣,感受科学思想和树立科学精神。但如何使探究式学习较好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一直是我们探索和思考的问题。经过课堂探究式教学的尝试,我对“探究式教学”的内涵及其方式有了新的认识;为进一步开展和提高探究式教学的质量,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在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学生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

1打破传统,努力营造开放的课堂氛围传统教学是指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把传授知识当作教学的唯一任务,体现的是以学科为中心的学科本位思想。而探究式教学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是探究式教学的首要任务。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营造一个开放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在探索中获取知识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乐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1要转变教师角色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教学被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将分享彼此的知识和经验,交流彼此的感受和体验。因此,教师的角色必须做出相应的转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1.2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从课堂支配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组织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营造开放式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活泼的、兴奋的状态。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探索和讨论,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和理解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

2更新观念,注重结论的产生过程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视知识结论的产生过程,只重视知识结论的理解和应用。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强调师生互动。但学生积极参定是动手做,而更强调动脑想。这包括强调学生在观察中的思考,对获得的数据或现象进行分析,在与同伴的对话和交流中相互质疑和评价等。学生的观察多于动手机会,但是,只要能引导学生在观察中积极思考,并对记录的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这样的课也同样属于探究式的。探究课不是“实验课”,但必须是动脑的课。关于探究的问题,理论上认为最好是学生自己提出的。但是在课堂上的探究问题,还是教师诱导学生提出的,甚至是教师或教材提出的为好,因为这样更有利于教师对探究活动的安排。至于数据的收集,可以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亲自收集,也可以是给出实验数据让学生分析再作出解释等,主要根据探究的主要目标和进度而定。与探究的形式往往简单地被理解为“学生分组实验”。实际上,学生参与的形式不一爱因斯坦说过“:什么叫素质?当我们把从学校学到的东西全部忘掉后,所剩下来的才是素质。”一般说来,学生对于每一个重要的知识结论都能倒答如流,但是对于这些知识结论的产生过程,又有几个能说明白呢?我们的学生忘掉教师所教的知识之后,还能剩下什么呢?这种只重结论的教学实际上什么也没有积淀给学生。因此,教师应该把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一些基本做法反映到教学中来,让学生体验科学的结论都有其科学的产生过程,即“问题─假设─求证─结论”的探究路径。注重对结论的产生过程的教学,将对学生的终身学习,从事科学研究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使教师从传授知识中解脱出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将科学的品质潜移默化地传给了学生,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

3课堂探究活动的过程应该有所侧重课堂内的探究活动,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必然不可能是完整的探究过程,即不可能包含完整的探究要素。因此,课堂内的探究活动过程,必然应该有所侧重。在“研究碰撞系统动量变化规律”时,为了体现探究的完整性,曾尝试过将实验数据探究和理论分析放在一节课上完成。结果发现,由于时间仓促,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而理论分析也显得仓促而流于形式。而后将“理论分析”让学生在课外探究,结果表明,这种处理方式其实是两全其美的。学生在课堂上既能充分理解、掌握实验数据的科学处理方法,同时激发课外进行理论探究的兴趣。课堂探究过程更多的应该思考哪些过程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去自我探究,哪些过程需要教师指点、启发,只有该过程放在课堂上进行重点探究,才能更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事实上,如果不从教材内容和学生水平出发,一味地追求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也会使教学过程呈现出类似传统教学模式那样的呆板、形式化、机械和肤浅等弊病,学生也会逐渐产生一种逆反的学习心理。

4课堂探究中应遵循的原则探究式课堂教学方式,要根据学生实际、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灵活地加以运用。为增强实效性,运用时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4.1情境性原则要设法在教学组织形式、方法、师生关系和教学氛围创设方面,建立起自由、和谐和引人兴奋的课堂环境。因此,教师教学态度须和蔼可亲,笑脸面对学生,保持幽默,使学生上课如沐春风,勇于表达想法。

4.2问题性原则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或呈现矛盾事件,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延缓评价,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他们的标新立异要及时给予强化,让学生从中体验到自尊和成功。

4.3探索性原则教师的启发诱导作用,其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探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探索的愿望越强烈,探索性行为越多,探索的结果越好,则表明教师的启发诱导越有成效,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积极性相结合得越圆满。

4.4民主性原则权威抑制创造,只有教学民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做到“导而弗牵”、“强而不抑”、“开而不达”,学生才能当教师为朋友,保持良好的心境和愉悦的学习情绪,从而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和猜测,不断产生新的观念。

4.5全面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这是创造性教学的根本方向,心理学研究表明,智力、学业成绩与创造力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相关“,创造力人皆有之”。教学上不能“优胜劣汰”,要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有效帮助,做到“有教无类”。要正确处理好德与智、知与能、创造性认知因素与创造性个性倾向的关系,坚持全面培养,防止顾此失彼。“法无定法”。课堂探究式教学并没有统一的形式,而关键是要体现科学探究的思想和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讲,任何教材内容都是可以采取探究式教学方式的。有了这样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更开放的思想进行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

篇8: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学初探

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学初探

刘卫卫

(山东省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山东省青州第三中学)

摘 要: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促使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新课标的形势下,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也发生了变化。

关键词:高中教学;政治课堂;探究

探究式教学就是以学生为课堂的中心,创造条件让学生自觉、积极、主动学习的教学。通过生生互助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通过学生展示环节,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点拨疑难知识点并拓展提升。

近年来,探究式教学得到普遍推广,我校也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在政治课教学中确实取得了一些教学实效,但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1.重形式、轻内容,违背探究式教学的实质

开展探究式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些教师在贯彻政治课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曲解了它的内涵,不管学生是否需要,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需要,都一味地安排诸如小品、辩论、视频、音乐等课堂活动,安排学生讨论、交流、展示。这种只注重表面,单纯活跃课堂气氛的所谓探究,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没有真正学到政治知识,不能深层地去挖掘探究式教学的价值和精髓,这样只会让高中政治教学进入死循环。

2.重知识、轻能力,违背学生的成长规律

高中政治课教学时间紧、任务重,理论知识较多。教师往往只注重赶课时,而忽略学生的主体意识,忽视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课堂中的探究也仅仅是课本知识点的探究,甚至有些教师认为学生参加互动探究会影响学习进度,直接省略探究。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教师的讲授,自己的思维得不到训练。这样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当作填充知识的容器,忽略了学生是活生生的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人。学生没有其他的教学活动和业余活动,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也成为影响学习成绩的.一大心理障碍。

二、改进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学的几点策略

1.更新教师观念

教师在政治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所以首先要更新自身的观念,学习新思想新方法,适应新潮流,深入学习探究式教学的实质,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勇于提出教学疑问,敢于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合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为学生指点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和方案,在完善自身专业知识和素养的同时,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共同进步。

2.创新教学方法

政治课具有时效性、时政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综合利用好各种教学资源,比如多媒体教学,时事政治资料、影音、图片等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生本课堂。运用视觉、听觉的感官体验来增强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度。引用时事要闻、现实中的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并独立解决问题。最后还要开展第二课堂,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树立正确的三观。

3.健全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也是教学内容的一大板块,教师限于种种因素不能很好地开展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要求不仅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价,更要重视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包括自主学习的程度、课堂及小组参与程度、发言次数及质量等等。还可以采用生生互相评价、小组互评等方式。教师多给予学生积极向上的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学是一项长远的工程,教师要及时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发挥校本资源的作用,开展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万众。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中学教学参考,(30)。

篇9:餐桌式教学心得体会

教无定法,教学有法,贵在得法。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许多学校都在尝试。目前较为流行的是餐桌式教学,而且成了课改新模式,几天来我校也在尝试这种教学方式,听课下来也颇感失望。尝试毕竟是好事,凡事总有一个过程,教师们勇于尝试,精神可嘉,值得赞赏。但几天听下来引发了我许多思考:

1、怎么坐就能决定课堂的模式么?许多教师把学生分了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围成了一圈,课堂上老师主阵地还是讲台,学生侧着身子听课,即使是学生展示,好多环节也在讲台上,学生一节课最少也有15分钟是斜着身子,扭着脖子听课,一天下来,最少就有105分钟是这样坐着的,一周下来就有525分钟这样坐,将近十个小时呀。学生围成一圈确实便于小组合作和讨论,但从学生成长的角度来看,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这样做容易让学生眼斜背扭,这对学生的发育是极为不利的。

2、如何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餐桌式就能解决吗?教学就要遵循先学后教,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寻找规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教学的根本所在。我认为不一定非坐成餐桌式,真正要思考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发挥。

3、教学成绩才是硬道理,搞素质教育也要成绩。前几天,王副区长榆次区初中在教育质量分析会中也说,现场会开在好多学校,而好多开过现场会的学校成绩都在下滑,这又是什么原因?形式固然重要,但我认为效果更重要。

篇10:探究式主题教学

探究式主题教学

主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基于资源的自主性学习的模式,是对传统语文教育模式的很好的补充。由于该模式需要花费的时间长,增加了教师和学生负担,所以应该适宜地采用。

模式流程:搜集素材―自学质疑―小组研讨―组际交流―全班沟通―过程评价。

搜集素材

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指读书本上的知识,也就是文本内容,一篇文章无论长短,也就是那些固定的知识,学生读上几遍掌握基本内容后,就不再有读的兴趣,知识拓展的空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网络带给我们的却是一种全新的感受,使阅读的对象从抽象的文字扩展为图像、声音和动画等多种媒体交织的境界,这种全新的跨时空的阅读方式,将学生的阅读与感受、体验与想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阅读的兴趣和效率。所以,在学习一篇课文前,我们一般不让学生去读多少遍课文,而是布置网上作业,让学生上网查寻与课文有关的知识,并将所查到的知识下载到自己的素材库中。

例如,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前,我们让学生上网搜索并查找与“双龙洞”有关的信息,学生通过搜索引擎直接查找到双龙洞的网址www.toursl.com,浏览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并将有关的信息下载保存到自己的文件夹中,为以后同学之间进一步的交流做好了准备。

自学质疑

目前学生大多是带着“老师的问题”去“思考”。“老师的问题”对学生思维虽有导引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却限制了学生自主精神和创造精神的发展,限制了学生丰富的想像和富于创造性的思考,影响了学生自主意识与个性的发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若能够积极思考,主动质疑问难,就能一改“被动接受”为“主动发现”,从而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例如:在上例教学中,教师不必急于提出问题,而是先组织学生上机浏览查寻结果,让他们仔细交流并阅读每个同学查寻到的与双龙洞有关的文字、图片和视频信息,如:景区新闻、自然风景、历史文化、旅游服务、在线观景、金华旅游和风景论坛等,让他们在阅读与欣赏中独立思考,主动发现并自觉质疑。如:文中描写与网上资料的不同:孔隙比原来大得多;内洞不再是一团漆黑,而是灯火通明;文中描写内洞的两条龙蜿蜒盘旋,而网上介绍龙头在外洞,龙身在内洞等。

小组研讨

这一阶段的学习,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采用小组网上合作探究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广泛交流,甚至相互争辩。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竞争,使课堂交流呈现多维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既为学生提供了“畅所欲言”的环境,也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自由空间和自我表现的机会,促进了学生的群体意识和群体交往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逐步得以增强。

小组合作学习既有助于学生产生更多的合作性思维,加深理解的深度、提高推理的质量,同时也增强了小组优胜的信心,促进了组内成员对学习任务和学业竞赛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例如:在上例中,老师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此外,教师还要加强在小组讨论中的视导,包括观察、检查、启示、指导、示范和搜集信息等。

组际交流

小组研讨,合作探索的结果仅仅代表了一个组的观点,思维的角度与对问题的认识难免会受到一定的限制,通过组际间群体交流,就可最大限度地活跃学习气氛,调动群体积极性,形成网络式的立体交流。教师要注意组织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和归纳,找出规律,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得以增强,从“学会”向“会学”方向转化,从而积极主动探索新知,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

例如:在《古井》一文的学习中,通过小组积极汇报、争辩及老师的引导、点拨,学生对课文把“古井比作母亲”这个比喻句的理解便水到渠成。

我们首先设计了一个类似于“电子公告板”的“课堂讨论区”界面,学生在自学一段时间后,教师引导学生依据自学、预习的内容进入讨论区,并解答学生的疑难,这时,学生思维最为活跃的时刻出现了,电脑画面上一下子出现了许多问题:一旬是12岁还是10岁?“年过六旬”到底是多大?“门前的路面湿漉漉的”乡亲们怎么走?为什么各家各户不安装自来水而一定要到古井去取水呢?老党员的女儿明知父母身体不好,为什么不留下来照顾他们呢?……更为精彩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求索的思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都会踊跃谈出自己的收获:

一位同学在网上谈到:“我们最喜欢‘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这句话,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乡亲们离不开这口古井。古井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而且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就像妈妈不仅关心我们的身体,还教育我们怎样做人一样。”

另一位同学通过“电子举手”问:“老师,既然作者把‘井水’比作‘乳汁’,就不应该把‘古井’比作‘母亲’,我们认为将‘古井’比作‘乳房’会更合理一些,因为乳汁是从乳房里流出来的。”

看到这个问题后,我顿时惊住了,想不到孩子的思维却是如此的神奇!我将这个问题发布到了“电子公告板”上。这个问题极具轰动效应,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在班级“电子公告板”上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要把‘古井’比作‘乳房’的话,得首先把‘大地’比作‘母亲’,这样才合理。”

“比作‘乳房’不如比作‘母亲’亲切。”

……

全班沟通

新授内容之后,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巩固练习,可使知识在学生思维中进一步内化,提高实际应用的能力。练习时,教师既可以巡视课堂,加强对各类学生的网上指导,也可以让学生小组配合,借助优等生帮助其他同学,使优等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其他学生则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学生自主学习文中双龙洞的知识后,教师引导拓展,出示练习目标,让学生进一步谈出自己所了解的双龙洞,让学生再次上网,进行知识的巩固,使学生

[1] [2] 下一页

进一步了解到:双龙洞拇指泉的景色、双龙洞的传说、洞内有冬暖夏凉的特点等。

过程评价

过去我们对学生做的评价多是对学习结果的评价。但是,从对学生选择、运用学习方法,形成技能技巧,提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说,评价较少。事实表明,注意指导学生逐步认识自己“学会”过程是否合理有效,在学习中使用的方法、结果是否得当,显得特别重要。

经过多次的实验操作,我们初步确定的评价内容为:学生网上查阅资料的积极性及注意程度、教师提出自主学习的任务时学生的响应行为情况、学生在课堂上依据教师(个人、同学)提出问题独立处理的情况;任课教师对每位实验学生的总体评价,学生对自己的个人鉴定、评价、介绍;学生随时撰写、发表、获奖的作品、证件;以及学习过程的随笔感受等等。每一项内容都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实验教师人手一份,以便填写表格中的数据,表格中的数据采集有的是随机性的,有的是阶段性的,还有的是长期性的。

不仅如此,我们还将评价活动主要完成的信息、步骤、内容等记入评价活动档案,供从事类似评价工作的人员参考、改进,并采用“文件夹”的形式为每一个参加评价的对象、评价工作人员建立数据库,记录他们参与评价活动的种种状态、信息和数据。

通过运用学习过程评价,给学生一种成功的体验或者紧迫感,从而强化和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并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调控,改进学习的方法,是通过实验得出的首选方法;评价既可以是随机地、灵活自然地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是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的问题与练习,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

上一页  [1] [2]

篇11:餐桌式教学心得体会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小组合作学习也成了新堂教学中常见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教学实践中,越来越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着一定的利弊。

小组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共同参与探究、讨论,相互启发、互补,以集体智慧解决个体无法解决或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是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当学生自己独立解决某个问题遇到困难,需要寻求他人帮助、产生了交流与合作的心理需求时,再安排合作与交流,可能更有实效。同时,学生要参与小组讨论或研究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因此,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代替的。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之时,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只有这样,学生的个人力量才能在小组合作中体现出来,学生也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

新的教学方法,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座位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式的一律面朝前变为现在的餐桌式教学。刚开始的座位的变化让学生们感到新鲜而美好。在上课中学生们在老师的带动下积极的讨论探究着,学习积极性一下子比以前提高很多,学习欲望也在不断的增强,课堂上不再是为了学习交流而让学生们下座位,课堂上呈现出一片积极向上,热烈的氛围。

这种餐桌式教学似乎在不断的形成良性循环,但殊不知学生对于自己学习感兴趣的科目表现为一种状态,而对于不感兴趣的科目又是另一种态度,面对面的餐桌式教学顿时成了学生们眉目传情,争锋相对的主战场,本有点小矛盾原不会因为看见他人的不良表情而愤怒,不会因他人的一点不良小动作而激怒,但这种面对面的坐式却给孩子们创设了水火不容的平台,让孩子们无意识的转移了注意力,影响了学习,扰乱了课堂秩序。

再一个弊病就是学生的坐姿。为了形成小组合作的学习的氛围,学生们的位置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六个学生为一组围着桌子坐成一圈,形成了“U”形,中间两组的同学在上课时,看黑板还算顺当,可在讲台两侧的小组中,其内侧的学生看黑板时就得转过身或歪着脖子,如不这样,对看黑板上的内容就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同时教师还要求学生坐好,学生又要看老师在黑板上的演示,这给这两侧的同学无形之中带来了不便,有的同学上课本身注意力就不集中,也害怕老师注视他时的眼神,学生的这种坐法,无形中给了这些人给予了方便。他们想听时,就转过身认真听;不想听时,就做好装作是乖孩子。这就给这些孩子们增添了逃避学习的理由,不利于教学。

面对这种现实,我们在教学中应不断的发现问题,不断进行改进,比如每星期换一次座位,组组相互换,同小组内学生可转圆圈大调换,这样避免了学生在学习时形成的身体不适,也使学生们有了警惕性,应认真对待学习。同时也应建立评价机制,把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结合起来,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要改变以往只注重学习结果的评价。每次都要以充满期望的心态来评价学生,根据好、中、差三种学生的发展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对达标者同样给予评价,同时引导学生自我比较,从中找出个人的进步,消除学困生的自卑感,增强自信心。

合作学习是依靠学生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促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共同进步的。

篇12:导学式教学模式初探

“导学式”教学模式初探

郭小华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它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是教学规律的具体体现,具有指导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功能。我校在近几年的政活教学实践中,初步探索出了“导学”教学模式。

该模式是在教师己经认识和掌握了教学规律的基础,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导学式”教学法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教师“导”,学生“学”,“导”为主体 ,“学”为主线,把讲授、自学、讨论、谈话、练习等各种形式与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对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有创造精神的人,无疑是大有益处,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和思维规律的。“导学”教学模式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步,课前复习,即“复”。根据记忆规律知识应隔一段时间就进行复习巩固 。一上课老师对上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简短提问,或根据学生己知知识创设意境,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第二步,提出问题,即“导”。 新编教材风格活泼具有可读性, 但对于一个新课题 ,读什么?怎样读?读到什么程度? 学生并不清楚,而且学生读书往往易犯两个毛病: 一是:走马观花, 浅尝辄止 。二是:无疑可生,似乎无师自通。 怎样克服这两种毛病呢 ?这就需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当好导游小姐的角色 。我们通常在备课时,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知识点 ,设计一些具有明确目的性、知识阶梯性的“自学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 ,沿坡求源地去感知教材内容 ,激发学生发挥智力潜力,循序渐进地探索问题的答案。老师应在开学初就把全书的重难点编成自学提纲发给学生 。一旦老师把本节课要讲的知识结构、知识重难点告诉了学生 ,学生就有了学习的目标和兴趣。

第三步,学生自学,即“学 ”。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学生自学是关键 ,自学是内因, 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学生的认知是任何高明的老师都无法替代的。 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依靠他们的心理活动,极积思考自觉探索,动手动脑自我获取知识。 学生采用符号圈点法,即“勾”“画”“圈”“点”法。 要求学生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内容及掌握知识的程度。 在学生自学时 ,老师有两个任务: 一是指导学法 ,如时间的分配,记忆思维方法、分析问题的角度、哪些知识自己独立完成、哪些需要讨论等 。二是掌握学生自学情况, 老师置身于学生中巡回检查、个别辅导,通过学生的自学情况和个别询问,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备讲解时有的放矢。

第四步,学生讨论,即“论”。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的疑题可以通过互相交流讨论,得到答案。讨论的方式有多种:可以是同座位的两人,或前后四人为一组,也可以是小组、全班讨论,还可以是设立正反两方观点的争论。教师应有意识、有准备地设置问题,将讨论引向深入。既要防止讨论过于简单,出现众口一声的场面;又要防止问题过于深奥,出现无言应答的冷场。讨论可以挖掘学生的发散思维,打开学生的想象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自我培养和锻炼。

第五步,教师讲解,即“讲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的疑点迫切需要老师精讲点拨。一般情况下,教师在精讲时要注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紧扣热点、清除思维障碍、侧重联系等几个问题。 老师讲的正是学生所要听的,这样学生才会感到“解渴”。

任何知识都处在特点的体系中,并与体系中的其它知识密切联系。 教师在讲的过程中应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理解知识问内在的联系, 把知识纳入整个体系中, 掌握它在整体中的地位作用 ,使所学知识融为一体逐步系统化, 这样既促进学习,又便于记忆和利用知识解决问题。

学生的听讲是有目的的听讲, 接受教师具体指导,并将自己在自学中获得的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教师讲解的内容相对照,改错、补漏、加深、提高。

第六步,巩固知识,即“练”。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题,习题应源于教材,又要活于、高于教材,既要履盖知识点,又要突出重点。要体现启发性、针对性、多样性和系统性。练习的形式要活泼多样:从题型上,要有选择、判断分析、理解说明等;从学生回答方式上分,要有口答、笔答、个别回答、集体回答、竞答、抽签回答等。 练能使教师及时地获得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和进展程序, 发现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然后及时补救。

“导学”教学模式的以上六步,在时间上可分配为:第一步、第二步共约5分钟,是良好课堂的基础。第三步、第四步共约20分钟,是课堂质量的关键。第五步约10分钟,是良好课堂质量的保证。第六步约10分钟,是课堂质量的检验。这六步骤紧密联系、自然过渡、环环相扣。经过几年的摸索实践,我们认为: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获取知识,培养独立学习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够在科学的学习中培养良好的学风和思想品质。采用这种课堂教学结构形式,对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发智力,发展能力,提高课堂效果等都具有较好的作用,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当然,由于探索这种课堂结构形式才刚刚起步,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提高。

篇13:浅谈初中语文“演讲式”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演讲式”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演讲式”教学

王 禧

(甘肃省庄浪县南湖镇曹湾中学)

摘 要:初中语文使语文学习进入一个新的范畴。小学语文属于简单的启蒙教育,孩子在学校中只是对学习形成了一种模糊的概念。进入初中,伴随着年龄的成长,他们要肩负起更大的责任去思考学习和自身的关系,初中语文在学生的人际交流与心智成长上都有很大的作用,“演讲式”教学是语文众多教学方式的一种,意在让老师以一种更加激情和包容的态度去教会学生领略语文学科中的百态人生。

关键词:初中语文;演讲教学;语文人生

人总要学会成长,学会用更多的知识让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到升华,如果要问,一个人的三观是从什么时候形成的,很难有人能回答出来,但要说一个人学业生涯中语文学科对于三观的成长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却没有人能够反对,所以,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学好语文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是在课文难度,又或者在教会学生人生道理上都有了跨越,需要我们的语文老师更加悉心去教导和用心去教学,思考出符合初中生的语文教学方法。“演讲式”教学因此应运而生,是语文教学众多方法的一种组成,它意在强调语文老师在讲授初中语文时的精神风貌和交流技巧,用一种更加有特色的教学手段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初中语文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下面对初中语文中运用的“演讲式”教学作具体介绍:

一、“演讲式”教学的基本概念

初中语文“演讲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将一些演讲上的技巧融入语文课堂中去,因为演讲也是基于汉语之上,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处理,在技巧上有许多讲究。总体来说,演讲和语文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也有很多的共性,就比方说:演讲者在语言表达上就会通过一些声调的抑扬顿挫和语言的转音停顿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通过这种技巧可以让疲惫的观众重新焕发激情;演讲者经常会用一些“口号万岁”,都是一种对文字的浓缩,旨在使听众内心产生共鸣等,而将这些技巧就可以用到语文课堂中去,教师可以刻意地去学习这些技巧,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个人魅力,更能让整个语文课堂焕发生机。在演讲中,对于演讲者以及讲稿都有非常多的技巧,甚至形成了系统的规范,我们甚至可以假设,演讲者就是语文老师,通过对自己声音的处理以及教学大纲的梳理为自己打造量身定做的舞台,将语文课堂讲授当成做一场演讲,让学生享受到一场饕餮盛宴,整堂课都处在一种被引导状态,跟随老师的思路,被老师刻意去引导,提升整个课堂的质量。初中语文“演讲式”教学是一种特色教学,对语文教师个人素质及魅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老师为了学生去改变,而这种改变也有益于教师自身的成长。

二、“演讲式”教学的基本策略

演讲是一门大学问,正规来说整个演讲过程只有短短的几分钟,要在这几分钟内,让演讲者和自己的讲稿都达到一种尽善尽美的状态,带动全场氛围,是一种严苛的要求,但是这也是他的魅力所在,也正因此,演讲更像是一种魔力,拥有让全场观众呐喊的效果。演讲的成果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演讲者自身的个人魅力,包括对一些姿态或者声音的处理;另一方面就是讲稿的处理。由此可以类比到课堂,初中语文课堂要达到演讲氛围中所凸显的那种激情生动,也需要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老师自身的个人魅力,需要老师去了解一些基本的演讲技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要一调到底,而是要有变化,值得激情的时候就要激情,值得低沉的时候就要低沉,不仅如此,教师也可以对自己的语言特点进行改变,多用一些能吸引学生的幽默式语言,使语文课堂不要变得那么呆板;另一方面就是教师对于自己每堂课教学大纲的处理,这节课要讲什么?怎么讲?如何和上一节课联系起来?又怎样使课堂有意思?这就是对文字的处理,教师需要花费心思在大纲上,要将整节课安排得有层次、有质感,使学生感到充沛,对于知识点趣味化,就比如:在古诗词讲授过程中,就可以借用现代语言使一些艰涩的知识变得白话,或者使场景变得有趣起来,加一些历史知识在里面等。只有语文教师把握好这两个方面,才能将演讲融入语文课堂中,初中语文课堂定然能够焕发出演讲的魅力,充满激情与生动。

综上而言,初中语文课堂“演讲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对教师教学风格的转变,将原先沉闷、呆板的语文课堂加入一些演讲元素而变得生动活泼,使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更加主动,愿意去听老师讲课,因为有意思!因为有激情!因为更像是艺术!

参考文献:

[1]刘海涛。让语文教学融进生活,让生活改进语文教学[J].考试周刊,(81)。

[2]吴滋意。兴趣激发动力 愉悦诞生智慧:快乐语文教学之探究[J].阅读与鉴赏:教研版,(01)。

篇14:作文教学“五课式”

一、审题、立意训练课

这种课型,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审题是为了了解文章的写作对象和目的。其次要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主、谓切分法;中心确定法等。再次,弄清文与题的关系以及线索、主题、事件。最后,指导学生“立意”。立意不仅能反映出作者思想的水平和审美意识的水平,也是读者评价文章优劣的重要标准。文章要做到立意新颖,其方法有:①反面选点,如:成语“东施效颦”中的东施,自知己丑,为了追求美才敢大胆地去“效颦”,这种敢于正视自己的弱点、虚心学习别人的精神不也难能可贵吗?像“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就可用此法来立意。②侧面选点,如:《愚公移山》中的愚公精神,千百年来为人传颂,但从另一角度看,愚公因为“出入之迂”而搬山,岂不是不加思索地蛮干?当然,这些都需要学生在能正确进行审题的基础上才能进行。

二、选材、剪裁训练课

这种课型,主要培养学生围绕中心选材,所选材料要新鲜,要有时代特点。教学生不要一讲爱国就是四大发明;一表扬好人好事,不是拾金不昧,就是带病工作。要善于反映现实生活中的新生活,要注意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大胆反映生活中的真实。如《生命的支柱》,作者就大胆地选择了张海迪自杀这一事件,材料不但没有影响英雄的形象,反而拉近了英雄与读者的距离,给人以英雄是人不是神的真实感,从而使人明白: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就在于她首先能战胜自我,战胜懦弱,才成为生活中的强者。这样选材,就避免了落入写英雄只写他们身上的光环的俗套。有了好的材料,还应“量体裁衣”,让学生明白,好文章的诞生,恰到好处地剪裁也至关重要。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作者从十多个感人的故事中,精心选取三个故事,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水到渠成地得出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的结论。

三、巧妙构思训练课

这种课型,可以以学生已学过的课文篇目,如《白蝴蝶之恋》、《我的叔叔于勒》、《孔乙己》等文章为范文,分析其结构特点,先归纳作者运用的方法,再将原文的材料改为平铺直叙式,通过对比,鉴别出优劣,揣摩其写作技巧然后给出一组题目要求学生布局谋篇,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四、语言表达训练课

语言表达能力并非一两节作文课的专项训练便能提高。语言表达训练,要结合学生具体的语文学习进行,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注意积累一些在语言表达方面成功的语句,如《故乡》里“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一句中,一个“飞”字点出了儿童的天真活泼。《让生命淋淋雨》中写一棵又小又歪脖子的树,被主人移栽到后山上时,写到“我被主人插到了后山上”一个“插”字足以让人领略出主人对“我”的不屑一顾。这样学生通过积累交流,便能从中悟出选词炼字的“精”、“准”来,另外,教师还要让学生明白好的语言离不开修辞的帮助,但好文章并不是华丽词藻的堆砌,关键在于能表达出真情实感。

五、作文修改训练课

这种课型,主要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让学生真正知道一篇好文章到底应具备哪些条件。

作文修改训练课大致可分为三步:

第一步:初学者学习使用修改符号,采用众改一文的方法。做法是将学生所写作文中可改性较强的一篇印发给全班学生。小到修正标点错字,大到增段删句,当堂修改,然后通过交流,学生自己谈修改的理由,大家评判,对比原文,体味效果,从而使学生学会修改的方法,了解“改”的重要性。

第二步:自改与互改相结合。学生有了一定的修改知识和经验后,教师可将他们的作文,原封发还,让其在原文上自改,把对内容、结构的修改设想写在文后,而后再进行互改,让学生体会出“文不厌改”的佳处。

第三步:让学生挑出自己作文中教师评价最好的文章修改。目的是使学生能学会好中求精,明白“玉越琢越美,文越改越精”的道理。

作文修改训练课前,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要事先看一遍,或有重点地看几篇,以了解本次作文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指导好学生进行批改。

篇15:浅谈低年级活动式教学

浅谈低年级活动式教学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如儿童思维的形象性和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儿童活泼好动、注意不持久与课堂教学的形式、空间、时间之间的矛盾。而在当前,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出的学生高分低能与未来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高要求之间的矛盾则显得尤为突出。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对长度、重量等计量单位的名称及各计量单位间的进率背的滚瓜烂熟,却估算不出一支铅笔的长度、一只鸡蛋的重量;有的学生认识直角却不知道怎样用一张纸折出直角;还有的学生考试遇到形式稍有变化的题竟责怪教师没讲过。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具有探索精神、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人。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效益呢?我想,关键是要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使孩子们想学、乐学,并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活动式教学方法正适应了这一要求。
     所谓活动式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具体活动的材料和情境,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它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活泼、好动的特点,更符合低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运用活动式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被动地、简单地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而是通过多看、多听、多动手,使其主动地去获取数学知识和方法,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积极主动地探索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精神、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运用活动式教学方法,需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为学生准备与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相适应的活动材料;二是为学生创设活动的情境。以教学“元、角、分的认识”为例,可以让学生准备若干枚(张)不同的钱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眼看、手动、脑想、口述等一系列感官活动,逐一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及相互间的关系。元与分的关系,小学生较难理解,如果创设一个兑换钱币的情境,一角一角地换,换得10个10分,这样,学生对1元=100分就会理解深刻了。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这之后,还可通过“小小售货员”等游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并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离不开数学。教师还可对学生进行做文明售货员、文明顾客的教育。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运用活动式教学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但是,在运用活动式教学方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对学生活动的目的要明确,是为帮助学生理解某一概念,还是为了帮助学生弄清数量间的关系等。在活动时,考虑到低年级儿童有意注意差的特点,还要让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活动,避免其它因素的干扰。
  二、活动要与发展思维和语言相结合
     常见到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也安排了让学生活动的环节,但不让学生动脑、动口,过早地让学生收起学具,看教师操作,听教师讲解。显然,这样的活动并没有真正发挥活动本身的作用。我们在教学某一部分新知时,常要求学生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目的是让学生根据活动过程,把外部物质活动转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最后把思维过程比较完整地叙述出来,做到活动、思维、语言有机结合。如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时,可先让学生按要求摆学具,学生操作完毕,教师可让学生看着学具,思考并回答三个问题:(1)△和○谁多?(2)△可以分成哪两部分?(3)如何求△的个数?
     教师要明确:物质操作活动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当学生借助它了解了算理或弄清了数量关系后,应当及时地由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活动要人人参与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坚信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会不断提高。因此,教师组织活动时,要鼓励人人参与,为每个学生智慧和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

篇16:中学物理情感式教学

中学物理情感式教学

中学物理情感式教学

曾桂花 泉州市城东中学,福建 泉州 36

摘 要 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面对的工作对象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学生,面对这种特殊的工作对象,该用什么方法方式进行教育教学?特别是被人们公认的最难的物理学科,又能用哪些较为合适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 情感 情感式教学 中学 物理学科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14-0023-02

情感是教学活动中的认识主体结构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非智力因素。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对世界的认识都要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才能折射出来。特别是一向被公认为最难学、最枯燥、乏味的物理学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利用情感来进行教学,采用情感式物理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在全面推行新课程教育改革以来,情感式教学显得越发重要。

一、以情施教是情感式物理教学的主要途径

人们常说情绪就像“传染病”,若一个人心情愉快,会令周围的人也有一个好心情。作为一个教师,更应该用自己愉悦的心情去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在传统的教学中,有不少教师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情绪状态对学生的影响,也就没有考虑过使自己在教学中保持怎样的情绪状态为最佳的问题。这一切似乎都处于自然起伏状态。有些老师为了保持自己的“威严”或说是“威信”吧,总是带着一副严肃得无法亲近的面孔走进教室,并使自己始终处于一种“冷漠”“严肃”的情绪状态,不轻易露出笑容,也不轻易表现出热情。结果在这种情绪感染下,整个课堂便笼罩着沉闷、压抑、呆板,紧张的气氛,抑制了本来充满活力的学生情绪的兴奋水平,影响了教学效果。

其实,快乐的情绪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促进作用,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也有相应促进效能。教师若能保持高涨的兴奋情绪进行教学,容易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满足而产生快乐情绪,学生的这种快乐的情绪又会感染教师,由此形成良性循环,导致师生共乐的教学气氛。

二、充分发挥物理的学科优势进行情感式物理教学

情感教学论者认为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激发自己的动机,发展学习者的潜能和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和价值观体系,从而使学习者能自己教育自己。在物理教学活动中,任何一个教学细节的实施,都应努力体现情感的功能。教师应以自己对物理知识和物理实验的热忱而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1.用真情引导学生去挖掘、去探索教材中深藏的奥秘

在情感式物理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内容中的丰富情感,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围绕着教材所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与情绪等方面的动态的人际关系。所以,从教学内容上去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可以产生快乐情绪,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求知需要角度上审视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地处理,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求知需要尽可能完善匹配。为此,我们要精心选择教学素材。例如在讲到天体运动时,可引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天体运动的规律特点,从而引入人造卫星和飞船的相关教学。同时联系近几年的'飞船的发射及回收原理,联系“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的发射、运行及回收过程。又如在讲到弹力时,可结合奥运会的相关运动项目加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跳水时跳板的形变来说明弹力产生的条件及弹力的方向和大小决定因素等。在讲到参考系时,利用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来使学生更形象地掌握参考系的相关知识。

2.发挥学科优势,利用实验来进行情感式物理教学

充分利用物理学科的特点,想方设法多做符合科学性的精彩的、生动的实验,尽量让学生多动手、动脑,创造良好的实验情境,使教学过程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为了更好地进行弹力的教学,可以选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道具进行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兴趣的同时,又能达到学生易于掌握知识和培养创新思维的效果。用一块面包,一个气球,一根弹簧,这样随处可见的实验仪器。在气球内装上水,置于桌面上,观察气球的形状变化,让学生思考从而得出弹力的方向,并让学生亲自动手研究弹簧的形变和弹力大小的关系,这样学生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甚至有的学生还觉得意犹未尽,希望多上些类似的物理课。除此之外,鼓励学生利用已有仪器和自制仪器进行各种创新实验,这些都可以使学生在情感方面对学习物理产生兴趣并乐于钻研创新。

三、利用学生的成功体验进行情感式物理教学

古语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很多老师往往吝啬表扬学生,也许有的老师对学生的某些优点及长处不屑一顾,有的老师根本看不到学生的“闪光点”,这样就造成学生面对的常常是老师的批评与否定,无形中就减弱了学生的自信心,甚至对学习失去信心。如果所学习的知识没有满足自身需要就容易产生否定情感体验。物理是大家公认的难学且抽象又枯燥的学科。这样就要求我们不能从一开始就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需要给学生制定“跳一跳,摸得到”的学习目标。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达到预定目标后,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从而希望继续学习。

常听学生说,老师上课讲的都听得明白,自己做起来就是不明白。根据这种情况可在课上精选适当的例题,然后让学生练习与此相类似的题目,课后他们遇到这种题目就能较轻松地解决。一个不错的做法,就是给学生一个中等难度的题目,告诉他们这是个较难的题目,如果他们能顺利解出,这时他们就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觉得自己还真不错,竟能轻松解决难题。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老是遇到“拦路虎”,就会产生否定性的情感体验,久而久之产生逆反心理,“我永远也学不好物理”“我不是学习物理的材料”,从而丧失学习信心和兴趣,掉队成为后进生。为此,在教学中可采用“分步评价法”,对学生思路、解答中的某一步乃至一个公式、一个数据的正确都加以肯定,还可采用“错中找对”“单项表扬”等方法,充分肯定学生学习过程中取得的点滴进步和成绩,化批评、指责为鼓励、表扬。这对于自信心不足、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尤为重要。

四、借助教学手段及现代化仪器进行情感式物理教学

其实学生都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及求知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自然界中的各种与学生所学的物理知识有关的奇妙现象,比如用多媒体展示日食、月食等自然现象以使学生更有兴趣掌握光的直进现象。也可利用多媒体展示物理课本中的一些较为抽象的又不易演示的物理规律,这样就可变抽象为形象,在激发学生的兴趣的同时,又使学生更易掌握相关的物理规律。对于一些科学技术,还可借助多媒体视频播放器展示。如将“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的整个发射过程播放给学生看,让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下产生对与卫星相关的知识的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近代物理初步”的教学中将中央电教馆的教学课件用多媒体随堂播放,使卢瑟福的?%Z粒子散射实验等微观抽象的物理理论转化为具体形象的物理动画,既使学生牢固掌握了相关物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物理课变成了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活动。如今,信息技术飞跃发展的时代,还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采用信息技术整合,引导学生自己通过信息技术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也可利用网络和学生进行沟通,在物理教学中进行情感沟通,有了情感沟通的基础,又反过来影响教学效果。这也是情感式物理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除此之外,幽默风趣的语言,引人入胜的故事、典故,都可以拉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情感式物理教学就是用爱心对学生进行教育;用爱心促进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用爱心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相关问题,进而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完善的情感式物理教学是认知和情感的和谐统一,即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这样一定能使物理教学呈现崭新的面貌。

篇17:初中生物自学式教学初探

初中生物自学式教学初探

初中生物自学式教学初探

新疆克拉玛依第六中学 王志兵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时代的变换,学生对于学习方面的态度不再是以前那样的肯认真听讲了。家长不理睬,学校不重视,孩子更不会放在心上。针对这种现实社会状况,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率,就不能再想以前那样一进课堂就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比如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不断地获取和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的自学能力。不仅要教学生把知识学会,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怎么学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效的自学是一条有效途径。

现在就以近两天的一堂生物课为例来浅层次地说说我的初探。学生知识大部分都来源于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生物学教材。在教学中,我们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对我们所教的全体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并让学生有方向地针对性地阅读,迅速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但我们教师的讲授时间也大大的相应缩短,教学任务自然难于完成,这与我们说的学生自学的时间上的矛盾也就更加突出。这一矛盾如果解决不好,学生自学式的活动也就很难真正开展。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大致研究,想要解决好学与教的矛盾,我们首先要真正明确教师开展课堂自学就是为了教会我们的学生怎样去学,正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要相信学生会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其次就是要深入地分析《生物学》大纲和教材,列出每一个章节需要精讲的内容和必讲的重点与难点,将讲全讲细统统改为讲精讲准,给学生留下比较充裕的时间去自己学习。前两天上了一节课《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我的上课引言是: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动体的结构层次,那么植物体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不是也是一样的呢?我们带着疑问学习今天的内容。首先老师给大家一些问题,大家可以参照这些问题去预习。

1.绿色开花植物是怎样生活的?

2.绿色开花植物有哪些器官?分别有何功能?

3.植物是怎样由受精卵形成组织的?与动物一样吗?

4.器官是由哪些组织构成的?

5.植物体十一个整体吗?为什么?

学生按照老师给的问题认真的预习教材,大约需要5――8分钟。接着学生举手争先回答问题。

1.根吸收土壤中的水等营养物质,在有阳光,温暖的地方进行生活。阳光可以在叶片处被利用于光合作用。

2.植物体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中器官。根用于吸收土中的水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老师适时给予提示,茎中有疏导组织(包括导管和筛管,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筛管运输有机物),叶片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老师给予提示,叶片制造的有机物可以通过叶脉运输到茎的导管。由此而见,根,茎,叶都是给植物提供营养物质的器官属于营养器官。开花可以传粉受精,最终结果,其中的种子可以用于繁殖。所以花,果实,种子都属于生殖器官。

板书:

六大器官: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其中根,茎,叶是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是生殖器官。

在8班上课时,学生问了关于生殖器官的问题:土豆是种子么?老师说土豆不是用种子来繁殖的,是变态的茎,学生重复变态的茎,老师说我们吃的土豆都是它的块茎,它的种子是在地上的。又有声音:那么花生的种子不是在地下吗?老师说有的在地上有的在地下。又有孩子问大蒜是怎么回事?老师愣了一下,种子是在上面结的,至于我们吃的那蒜瓣到底是它的什么器官这个问题留给我们大家自己去查,下节课和大家一起分享。

3.植物体由受精卵分裂形成分生组织,老师补充分生组织再分化形成其他各种组织。与动物的不同之处在于动物体是由受精卵分裂为一群细胞,再分化为四种组织。植物体是从分生组织分化出其他组织的,组织名称也不一样。

4.以植物的根尖为例,根尖分为四个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老师强调补充根冠是由保护组织构成的,具有保护内部细胞的功能;分生区是由分生组织构成的,分生组织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再由这些细胞分化形成其他组织;伸长区是由营养组织构成的,可以储存营养物质;成熟区是有营养组织和输导组织构成的,具有储存营养物质和输导水分及营养物质的作用。其中分生组织是终身保持分裂能力的一群细胞。

学生举例说明,根茎叶的表面由表皮细胞构成保护组织,具有保护功能,茎,叶脉,根尖成熟区由输导组织构成,根茎叶花果实种子都含有大量的.营养组织。

板书

组织:分生组织(分裂能力)保护组织(保护能力)营养组织(储存营养)输导组织(输导作用)

5.老师提示:上节课学的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什么?学生举手回答:由受精卵分裂为一群细胞,再分化为不同的组织,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在一起就形成了器官,能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系统构成人体。与动物对照,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学生思考一会举手回答:由受精卵分裂为分生组织,分生组织在分化形成其他组织,不同的组织按一定次序集合在一起形成器官,器官构成植物体,所以植物体是有一定结构层次的整体。

板书:

结构层次:由受精卵分裂为分生组织,分生组织在分化形成其他组织,不同的组织按一定次序集合在一起形成器官,器官构成植物体

剩余的时间给学生们写作业,时间刚好可以完成作业。

过了两天我走在路上遇到一位同学是8班的女生,她说她们班开始爱学习生物了,下课还在讨论那节课的问题。我一愣,我都没有想起来那个问题呢。我突然觉得给学生发挥的空间是多么的重要。给适当的精准有趣的问题更是重要,我的生物教学初探就是这样。

相关专题 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