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复习教学案 (九年级下册)

無地場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無地場”参与投稿,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出师表》复习教学案 (九年级下册)(共12篇),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篇1:《出师表》复习教学案 (九年级下册)

《出师表》复习教学案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

2、学习本文从容不迫、条分缕析的写法。

3、了解诸葛亮忠心辅佐两朝的赤忱,了解他的政治主张,特别是对后主刘禅的劝勉。

教学重点:目的1、2

教学难点:目的2、3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础复习

1、请在括号里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此诚(          )危急存亡之秋(      )也⑴。然侍卫之臣不懈(    )于(    )内,忠志之士忘身(        )于外者,盖(         )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   )陛下也。诚宜开张(       )圣听,以(     )光(            )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⑵不宜妄自菲薄(             ),引喻(             )失义,以(               )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     )罚(   )臧否(        ),不宜异同。⑶若有作奸(     )犯科(          )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        )论(     )其刑(     )赏,以昭(    )陛下平明之理(   ),不宜偏私(         ),使内外异法也。⑷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t、董允等,此皆良实(        ),志虑忠纯,是以(      )先帝简拔(     )以(    )遗(       )陛下。愚以为(     )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     )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      )漏,有所广益。⑸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      )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      )宠为(   )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           )和睦,优劣(                  )得所。⑹

亲(      )贤臣,远(     )小人,此先汉所以(        )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          )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        )于桓、灵也。⑺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       )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       ),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      ),躬(     )耕于南阳,苟全(      )性命于(     )乱世,不求闻达(        )于诸侯。⑻先帝不以(  )臣卑鄙(         ),猥自枉屈,三顾(    )臣于(   )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       )感激(              ),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   )倾覆(        ),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      )于危难之间,⑼尔来(      )二十有(        )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        )臣以(        )大事也。受命以来,夙(        )夜忧叹,恐托付不效(        ),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      ),兵甲(          )已足,当奖率(            )三军,北定中原,庶(        )竭(        )驽(        )钝(        ),攘除(        )奸凶(        ),⑽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        )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⑾至于斟酌损(        )益(        ),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        )讨贼兴复之效(        ),不效(        )则治臣之罪,以(        )告(        )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t、允等之慢(        ),以彰(        )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        )善道,察纳(           )雅言(           ),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           )受恩感激。⑿

今当(        )远离,临(        )表涕(        )零(        ),不知所言。

2、请依次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⑺、

⑻、

⑼、

⑽、

⑾、

⑿、

二、要点回顾

1、作者: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

2、表: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3、理解性背诵:

(1)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3)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4)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5)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严明赏罚 ;③亲贤远

佞  。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

(6)诸葛亮在刘备几乎全军覆没的处境下,出任军师,追随刘备创业。他在《出师表》中写到: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7)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深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4、你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

诸葛亮是一位知恩图报、忠诚坚贞、尽心尽职的贤臣

5、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

答案要点:①为了解除后顾之忧 ②为了汉室之隆

6、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感恩图报之情,表达其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7、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1)六出:六出祁山(2)七擒:七擒孟获(3)东和:东和孙吴(4)北拒:北拒曹魏(5)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6)排八阵:摆设八阵图

三、强化练习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古今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诚宜开张圣听

B.先帝不以臣卑鄙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D.苟全性命于乱世

2.下列句中加点字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亡”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亡羊补牢,犹未晚也。

B.河曲智叟亡以应。

C.亡命天涯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下面两句话加粗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危急存亡之秋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B.忘身于外  无敌国外患者

C.盖追先帝之殊遇  笼盖四野

D.以塞忠谏之路也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4.下列关于课文第一节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的“益州”指蜀汉,“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B.作者分析形势先说不利的主观条件,后说有利的客观条件。

C.作者在提出自己的建议时,先从正面说,再从反面说。

D.本段的主旨句是“诚宜开张圣听”,这是作者提出的第一个建议。

四、拓展练习

(一)(江苏盐城)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4题。(15分)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①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②,岁满不持一砚归。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③,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

【注释】①缘贡:趁着进项的机会。②才足贡数:仅仅满足进项数量。③峭直:严厉刚直。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2)先帝不以臣卑鄙

(3)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4)平居无私书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晏子使楚》)

B.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

C.故人、亲党皆绝之      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D.奉命于危难之间        谨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3、翻译句子(4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

(2)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译文:

4、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5分)

(1)【甲】文第二段主要追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2分)

(2)两文同述为政与做人之道。诸葛亮建议后主要                  。包拯告诫后世子孙要          。(各用一个四字短语回答)(2分)

(3)请用【甲】文中一个词语(短语)概括包拯这个人物形象。(1分)

(二)(2015江苏镇江)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选段),完成5-8题。(共13分)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乙】公①无事,带一书一役,挨村讲乡约,参以时事,民皆乐听,浅直易从,无窒碍②难行者。遇孝慈节义之人,立即表扬,且为之咨嗟叹赏曰:“我所不及。”凡获小偷到案,则曰:“汝亦有人心者也,何至为此?”偷曰:“小人为贫所迫耳。”公曰:“是不难。为利之最厚者,莫如纺织,且人人能为之。”随命仆市棉花斤余,使偷在堂右,教以纺花之法。曰:“能,即释汝;不能,即惰也,罪加倍。”偷愿速释,无不留心学习,数日间,即能为矣。公曰:“此赀③本不过数百钱耳,今数日内,循环例换,已赢余若干,除汝饭食外,尚剩有数百钱,汝回去执业。倘再犯,不恕汝也。”偷泣而去,改过迁善者多。间有犯,则杖而后教之,在堂上纺花一月。三犯,则曰:“是不能改矣。”使二役挟之急行千步,以热醋灌之,一碗饮至半,使一人突拍其背,则嗽终身不愈,不能作贼矣,仍纺花以没世④。

【注释】①公:陆稼书:清朝康熙年间曾任嘉定]灵寿两县知县。②窒碍:阻碍。③赀:通“资”。④没(mò)世:死。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2)随命仆市棉花斤余:

(3)间有犯,则杖而后教之:

(4)是不能改矣:__

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句句子的意思。(4分)

(1)陟罚臧吾,不宜异同。

译文:

(2)偷泣而去,改过迁善者多。

译文:

7、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陆知县改造小偷的方法有哪些独到之处。(3分)答:

8、【甲】【乙】两文都表达了无论为君还是为官都应做到____的观点,在此基础上,【甲】文还委婉批评后主有“          ”(用文中一词)的行为错误。(2分)

(三)、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9-12题。(16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诸葛亮《出师表》节选)

【乙】信①数与萧何②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③,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注释]①信:韩信。②萧何:刘邦的丞相。③上:帝王,这里指刘邦。

(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

9、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①臣本布衣(         )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③何闻信亡(         ) ④王许之 (          )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译文:

②此乃信所以去也。

译文:              sp;

11、【甲】段中,诸葛亮为什么向刘禅追叙先帝的知遇之恩和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4分)

答:

12、【甲】【乙】两段中,先帝刘备与萧何在对待人才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

答:

教学反思:

《出师表》参考答案

强化练习

1、D    2、D    3、B    4、B

拓展练习

1、(4分)(1)为……而死 (2)身份地位,出身低下(或见识浅陋)

(3)给予,送给    (4)书信

2、(2分)C

3、(4分)(1)(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2)包拯打开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直接到他面前陈述是非曲直,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骗。

4、(5分)(1)先帝知遇之恩(或三顾茅庐) 诸葛亮以身许国(或临危受命)

(2)亲贤远佞;廉洁自律(或清正廉洁)  (3)贤臣(或贞良死节之臣)

【附译文】

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最初考中进士。(包拯)转到端州当知府,升为殿中丞。端州出产砚台,此前的知府趁着进贡大都敛取是贡数几十倍的砚台,来赠送给当朝权贵。包拯命令制造的砚台仅仅满足贡数,当政满一年没拿一方砚台回家。

按旧规矩,凡是诉讼都不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包拯打开官署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到跟前陈述是非,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瞒。

包拯性情严峻刚直,憎恶办事小吏苛杂刻薄,务求忠诚厚道,虽然非常憎恨厌恶,但从来没有不施行忠恕之道的。(他)跟人交往不随意附和,不以巧言令色取悦人,平常没有私人信件,连朋友、亲戚也断绝往来。虽然地位高贵,但(穿的)衣服、(用的)器物、(吃的)饮食跟当百姓时一样。(他)曾经说:“后代子孙当官从政,假若贪赃枉法,不得放回老家,死了不得葬入家族墓地。假若不听从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孙。”

5、(1)“显示”或“表明”(2)买  (3)偶尔(4)“这”或“这种人”“这人”(一个1分)【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涉及的同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6、(1)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不同)。(2分)(2)小偷哭着离开,改掉偷盗的'毛病变好的人很多。(2分)【解析】此题考查句子的翻译。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重视句式的选择、特殊用法和句中关键词的意思。(1)关键词“陟罚臧否”“异同”。(2))关键词“去”“者”。

7、重视感化教育;教以谋生之法;断其做贼后路,致其终生无法偷盗。(共三点,答出两点得3分意思时即可)【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时,先从文中找出知县改造小偷的方法,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表述。

8、赏罚得当(1分,赏罚分明.有奖有罚,赏罚公平等意思都对)  偏私(1分)【解析】此题为比较阅读。甲文是诸葛亮对君主刘禅的劝谏,要他做到赏罚公平,同时委婉地道出他对后宫“偏私”的错误行为;乙文中'写到了知县对孝顺仁慈有节操讲道德的人进行表彰宣扬,对小偷进行一定的惩罚,做到了有奖有罚。

【附译文】

陆知县空闲时.(常常)带一本书和一差役,一村一村结合时事讲解乡规民约,百姓都很喜欢听,(他讲的)通俗易懂、理由充分,容易(让人)遵从,没有阻碍和难以做到的。(陆知县)遇到孝顺仁慈有节操讲道德的人,立即表彰宣扬,并且为了他感叹赞赏说“我比不上啊。”凡是抓到小偷,就(会对他)说:”你也是有人心的人啊,何至于做这种事7”小偷回答:“小人(这是)被贫穷逼迫罢了。”陆知县说:“这不难(解决)。获得利益最丰厚的事,没有什么比得上纺棉织布,.而且人人能做这事。”随即命令仆人买一斤多棉花在公堂的右侧,把纺棉的方法教给小偷。又说:“学会了,就放了你,学不会,就是你懒惰,加倍惩处。”小偷希望很快被释放,没有不专心学习的,几天时间,就学会纺棉了。陆知县说:“这本钱只不过几百钱,现在几天之内,已经赚取了许多,除去你的伙食钱外,还剩余几百钱,你回家就从事这个职业。如是再-犯,是不会饶恕你的。”小偷哭着离开,(像这样)改掉偷盗的毛病变好的人很多。偶尔又犯的,就先打他(一顿),然后再教导他,并罚他在公堂上纺一个月棉花。屡教不改的,就说:“这种人不能改变了。”(然后),派两个差役用胳膊夹住他,急速走上一千多步,用热醋(从他口中)灌入,当一碗醋喝到一半的时候,让一人突然拍他的背部,(小偷)就会咳嗽不止,一辈子治不好,再也不能做小偷民.(只好)仍旧纺棉,一直到死。

9、⑴平民,(2)身份低微(3)听说(4)答应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

题目中的词语都为文言实词,要注意词语的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

10、(1)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拿当代的大事来询问我1(2)这就是韩信离开的原因。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要注意关键词语的落实和特殊句式的 运用。(1)关键词“顾”“咨”和倒装句式。(2)关键词“所以”“去”。

11、表明自己的忠心,(1分)启发刘禅明白创业的艰 难,(1分)从而发愤图强,不负先帝遗愿,(1分)实现出师的目标,完成先帝未完成的大业(1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回答时要联系全文明确 诸葛亮写这篇“表”的目的。

12、爱惜人才,(2分)知人善任。(2分)解析:此题为比较阅读。甲段中刘备对待人才的态度,从诸葛亮的追叙本志中可以看出;乙文中萧何对待人才的态度, 从萧何与韩信的对话中可以看出。

[附译文]

韩信又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认为韩信是个奇才。 队伍到达南郑时,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多达几十个。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有个不明底细的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拜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高兴,责备他说:“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回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 汉王说:“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是韩信。”汉王又责备道:“军官跑掉的人可以用十来计算,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汉王说:“派他做个将军吧。”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一定不肯留下来的。”汉主说: “那么让他做大将。”萧何说:“太好了。”当下汉王就想叫韩信来拜将。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现在任命大 将,就像是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离开的原因。大王如果诚心拜他做大将,就该拣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搭起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办理、那才行啊!”汉王答应了。那些军官们听说了,个个暗自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等到任命大将的时候,才知道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

刘兴传

篇2:九年级语文总复习教学案 (九年级下册)

【复习内容】文言文阅读

【考纲要求】浅显文言文的阅读,重在考查记诵积累,考查理解文章的大意

【复习目标】

1、积累常见常见文言实词,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积累常见常见文言虚词,理解其在句中的一般用法和意义。

3、了解文言特殊句式,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读好句中的停顿。

4、翻译文言句子。

5、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大意;对文章的观点和人物等作简单的评价和分析。

第一课时

【复习目标】了解并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能准确地写出它们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

【考点导学】文言实词是文言诗文语意的重要载体,因此,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也自然成为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要内容。文言实词的重点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训练中要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现象。主要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中考之所以特别强调实词的积累,是因为古今语言的最大差异不在虚词,而在文言实词:我们如果不知道文言实词的不同义项,不知道这些实词的古今异义,在考试中就会难以理解古文的内容。同学们平时学习课内文言诗文时要养成文言实词积累的习惯。

【中考例析】龙岩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10分)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宣王好射,说①人之谓己能用强②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而止,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悦之,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三石实也③;九石名也。宣王悦其名而丧其实。(选自《汉书宣公好射》)

【注释】①说(yuè):同“悦”高兴。②用强:使用强弓。③九石名也:九石是虚名。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⑴臣之妻私臣。( )⑵期年之后。( )⑶非大王孰能用是?( )

龙岩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

父子性刚

有父子俱性刚不肯让人者。一日,父留客饮,遣子入城市肉。子取肉回,将出城门,值一人对面而来,各不相让,遂挺立良久,父寻至见之,谓子曰:“汝姑持肉回陪客饭,待我与他对立在此!”(《广笑府》)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3分)

⑴遣子入城市肉(        )(      )  ⑵谓子曰(       )

【解析】 两年中考考查的第一题都是文言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字词解释的考查有两种形式,即填空题和选择题,而以填空题为主,要严格按照课文后的注释,准确无误。解释词语有两种方法:一是凭借积累对照句子大意,二是联系上下文合理推测。题目中有些词语是常见文言实词,跟其现代汉语意思相通,故而联系上下文就能得出其含义;有些词语在文言词语学习中是一个重点,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区别很大,结合句子意思,可以得出其义。在解释“私” “市”时,一定要注意在这个语言环境下的词性,在这里“私” “市”作动词,“私”应解释为“偏爱”,不能解释成形容词“自私”; “市” 应解释为“买”,不能解释成名词“市场”。在解释关于课外文段的字词时,一定要结合自己以前文言词语的积累,可链接以前学过的知识,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吾与城北徐公孰美?”解题时,应先套用这句话里“谁”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市”联系《木兰诗》中所学过的“东市买骏马”来检验。

【答题策略】

1、答题时找到试题和课文的链接点。平时要对课内知识记准记牢,因为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即使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找到相关的链接点。考查中一旦出现一个关键字,同学们马上可以通过联想、回忆这个字的“原始意义”。同时希望大家要学会归纳、整理一部分常见文言实词。

2、在解释时一般要把古代的单音节词翻译成现代的双音节词。例如“日”改称“太阳”等。

3、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

【通假字】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语言现象叫做文字“通假”(“通”是通用,“假”是借用)。这种通假的现象十分普遍,如果遇上生词,我们用本义、引申义、比喻义都解释不通时,就极有可能是通假了。

【目标练习】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七年级(上册)

1、项为之强 (            )《童趣》   2、不亦说乎(            )《〈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            )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论语〉十则》                                                                                                                                  5、路转溪头忽见(           )  《西江月》     6、一切乌有(            ) 《山市》

7、裁如星点(            )《山市》   8、尊君在不(            ) 《陈太丘与友期》

七年级(下册)

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10、贤于材人远矣(            )  《伤仲永》

11、对镜帖花环(        )《木兰诗》1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孙权劝学》

13、孰为汝多知乎(            ) 《两小儿辩日》  14、满坐寂然(            )《口技》

15、止有剩骨(            )《狼》

八年级(上册)

16、便要还家(            )《桃花源记》   17、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18、诎右臂支船(               )         19、虞山王毅书远甫刻(                 )

20、左手倚一衡木(              )   2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

22、选贤与能(                )    23、矜、寡、孤、独(            )《大道之行也》

24、荡胸生曾云(            ) 《望岳》   25、略无阙处(            )《三峡》

八年级(下册)

26、蝉则千转不穷(                )  27、窥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

2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29、才美不外见(               )

30、食之不能尽其材(             )  31、其真无马邪(                )《马说》

32、四支僵劲不能动(            ) 33、同舍生皆被绮绣(            )《送东阳马生序》

34、百废具兴(                )  35、属予作文以记之(             ) 《岳阳楼记》

36、玉盘珍羞直万钱(             )  37、玉盘珍羞直万钱(             ) 《行路难》

九年级(上册)

38、发闾左m戍渔阳九百人(              )  39、为天下唱(                )

40、固以怪之矣(               )  41、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

42、故不错意也(              )  43、仓鹰击于殿上(              ) 《唐睢不辱使命》

44、欲信大义于天下(                )  45、自董卓已来(                )《隆中对》

46、是以先帝简拔以(               )  47、必能裨补阙漏(             ) 《出师表》

九年级(下册)

48、公输盘不说(                    ) 49、子墨子九距之(                    )

50、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  51、公输盘(                 )《公输》

52、亲戚畔之(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53、曾益其所不能(                 )   54、困于心,衡于虑(                 )

55、入则无法家拂士(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56、故患有所不辟也(              )  5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58、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 59、乡为身死而不受(             )《鱼我所欲也》

60、小惠未(              )《曹刿论战》   61、始一反焉(               )

62、汝之不惠(               )  63、河曲智叟亡以应(               )

64、一厝朔东(            )《愚公移山》

【古今异义】我们把古义和今义不相同的词叫古今异义词。文言实词里有一些词的古今意义有着明显的不同,同学们复习时必须仔细分辨,切实了解它们意义上的差别。概括起来,古今异义主要有这样几种:1、词义扩大,即今义大于古义。如“江”“河”二字,古代一般专指长江、黄河,现在除了指长江、黄河外,更多用于泛指一切江、河。2、词义缩小,即今义小于古义。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中的“亲戚”,古代是指内亲(即本族同姓的亲属,包括双亲在内)和外戚(指外族外姓的亲戚);而今义则专指跟自己的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成员,并不包括父母在内。3、词义转移,即一个词由表示某事物变为表示另外的事物。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的“牺牲”,古代指祭祀用的牲畜,现在则表示为了正义的目的而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4、感情色彩发生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卑鄙”,古代是中性词,“卑”指地位低下,陆游诗“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卑”即此义,“鄙”指见识短浅;而现在则是个地道的贬义词,用来形容人的行为品质恶劣。

现代汉语中有些双音节词,在古代汉语中是由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短语,这类词不是太多,但一定要引起特别重视。如“无论”,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起关联作用的连词,而文言文里却是两个词,如《桃花源记》中“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无论”就是两个词:无,不要;论,说。

【目标练习】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1、几欲先走(《口技》)  古义:      今义:

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古义:                 今义:

3、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古义:              今义:

4、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古义:             今义:

5、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古义:            今义:

6、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古义:          今义:

7、听妇前致词(《石壕吏》)  古义:                 今义:

8、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古义:         今义:

9、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古义:              今义:

10、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古义:          今义:

11、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古义:          今义:

12、无论魏晋(《桃花源记》)古义:        今义:

13、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古义:           今义:

14、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古义:         今义:

15、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古义:         今义:

16、今齐地方千里(《唐雎不辱使命》)古义:            今义:

17、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不辱使命》)古义:     今义:

18、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唐雎不辱使命》)  古义:            今义:

19、此诚不可与争锋(《隆中对》)古义:          今义:

20、兵甲已足(《出师表》)  古义:              今义:

2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  古义:           今义:

22、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出师表》)  古义:          今义:

2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古义:          今义:

24、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古义:           今义:

25、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古义:         今义:

26、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古义:               今义:

27、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二章》)  古义:             今义:

28、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古义:               今义:

29、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古义:                今义:

30、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古义:          今义:

3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古义:           今义:

32、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古义:            今义:

33、 虽杀臣,不能绝也(《公输》)  古义:              今义:

34、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公输》)古义:a、      b、      今义:

35、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古义:      今义:

【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指在文言文里,同一个词在不同句子里有不同的意思。一般来说,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有一定的联系。如,道,其常用义项有以下五个:①道义。《孟子》二章:“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②说。《桃花源记》:“不足为外人道也。”③路。《陈涉世家》:“会天大雨,道不通。”④方法、途径、措施。《马说》:“策之不以其道……”⑤道理。《出师表》:“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一词多义是由词的本义引伸和假借而形成的。辨别一词多义的方法①复习中要加以归纳和记诵积累。②从理解词的本义入手来理解词的引伸义和假借义③要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分析理解词义。

【目标练习】解释下列词的意思

1、故:温故而知新(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公问其故(      )

2、或:而或长烟一空(      )或异二者之为(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

3、寻:寻向所志(      )寻病终(      )

4、遗:以光先帝遗德(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5、加:而山不加增(      )万钟于我何加焉(      )弗敢加也(       )

6、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视之(        )

7、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又何间焉(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8、志: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必先苦其心志(    )

9、观: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

10、市:愿为市鞍马(    )东市买骏马(    )

11、备:前人之述备矣(    )一时齐发从妙必备(    )

12、鄙:肉食者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    )蜀之鄙有二僧(    )

13、策:执策而临之(    )策之不以其道(    )

14、道:策之不以其道(    )不足为外人道也(   )

15、发:舜发于畎亩之中(    )野芳发而幽香(    )

发闾左谪戍渔阳(    )一时齐发众妙必备(    )

16、奉: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奉命于危难之间(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

17、固:汝心之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     )

18、意:意少舒(    ) 意暇甚(    )醉翁之意不在酒(    )

19、曾: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曾益其所不能(    )曾不盈寸(    )

20、亡:今亡亦死(    ) 暮而果大亡其财(    )且秦灭韩亡魏(    )

21、信:愿陛下亲之信之(  )弗敢加也必以信(  )欲信大义于天下(    )

22、许:杂然相许(    )时人莫许之(    )高可二黍许(    )

23、期:陈太丘与友期(    )期在必醉(    )度已失期(    )

24、去:一狼径去(    )日始出时去人近(    )

26、所以:吾知所以距子矣(  )所以动心忍性(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

27、属:良田美池桑竹宇宙之属(    )属引凄异(    )属予作文以记之(    )

28、临:执策而临之(    )临溪而渔(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29、绝:以为妙绝(    )群响毕绝(    )佛印绝类弥勒(    )

30、借: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借第令毋斩(    )愿借子杀之(    )

31、比:比至陈(     )每自比于管仲(     )其两膝相比者(     )

32、得:二者不可得兼(     )故不为苟得(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

33、安:安求其能千里也(      )  衣食所安(      )风雨不动安如山 (     )

34、毕: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  吾与汝毕力平险(     )

35、且:年且九十(      )  且焉置土石 (       )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        )

【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即原来词性),在句中充当其他类别的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中最需要注意掌握的是名词、形容词等活用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三种情况。(一)名词、形容词等活用作动词:指名词、形容词具有动词的特点(二)使动用法:使动用法一般都可以用“使+宾语+原谓语词”的格式来翻译(三)意动用法:意动用法主要出现在形容词和名词上,动词没有意动用法。

【目标练习】找出下列活用的词类并解释意思

一、名词活用

(一)名词作

1、 鞭数十(       )2、 果然鹤也(      )3、 天雨墙坏(          )

4、妇抚儿乳(      )5、有仙则名(      ) 6、 有龙则灵(         )

7、一狼洞其中(    ) 8、  愿为市鞍马(     )9、  不能名其一处(      )

10、 此中人语云(      )1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12、置所罾鱼腹中(       )13、皆指目陈胜(       )1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

15、名之者谁(      )16、一鼓作气(      )17、 朝服衣冠(        )

18、 惠子相梁(     )19、 冬雷震震(      )20、 夏雨雪(          )

21、寻向所志(      )22、欲穷其林(    )23、天下缟素(           )

24、披发文身(       )25、书帛曰:“陈胜王。”(     )26、不蔓不枝(           )

27、皆刑其长吏(      )28、环而攻之(       )2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30、峨冠而多髯者(     )31、皆下之(        )32、吾义固不杀人(              )

(二)名词作

1、 窗扉洞开(       )2、  当窗理云鬓(        )3、  其一犬坐于前(             )

4、失期,法当斩(      )5、吾义固不杀人(       )6、乃丹书帛(        )

7、 面刺寡人者(        )8、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9、置人所罾鱼腹中(       )

10、夜篝火(         )11、箪食壶浆(           )

二、使动用法

1、乱花渐欲迷人眼(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3、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4、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5、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6、忿恚尉(          )

三、意动用法

1、稍稍宾客其父(                )2、父利其然也(               )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4、父异焉(                )

5、邑人奇之(         )6、父利其然(         )7、渔人甚异之(                  )

8、余悲之(         )9、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0、固以怪之矣(          )

四、形容词活用

(一)作名词

1、温故而知新(          )2、近塞上之人(           )3、披坚执锐(              )

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5、毕力平险(         )

6、此皆良实(           )7、攘除奸凶(        )8、野芳发而幽香(                  )

(二)作动词

1、家富良马(       )2、明月别枝惊鹊(         )3、京中有善口技者(                )

4、而日中时远也(    )5、此教我先威众耳(     )6、亲贤臣,远小人(            )

7、不远千里(         )8、食之不能尽其材(        )9、心乐之(         )

10、凄神寒骨(      )11、聚室而谋(             )12、笑而止之(               )

13、似与游者相乐(        )14、日光下澈(            )15、毕力平险(           )

16、不能绝也(         )17美我者、私我也,(           )18、楼渐低(              )

19、渔人甚异之(              )20、欲穷其林(                 )

【目标测评】

1、(黄石市)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按要求作答。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①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②,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③虽欲优游④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也?”

【注】①忭(biàn)欢乐  ②荐饥:连年饥荒  ③二三子 :你们   ④优游:悠闲自得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3分)

①予至扶风之明年(          )  ②既而弥月不雨(       )   ③以属客而告之(        )

2、(20常德市)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按要求作答。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杀之。宜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 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宜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惹肯盍畛觥4颓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桴鼓不鸣董少平。 ”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因匿主家(          )     (2)流血被面(          )

(3)使宣叩头谢主               (4)年七十四,卒于官  (          )

2、下面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后特征为洛阳令    B、臣不须,请得自杀

C.文叔为白衣时      D、妻子对哭

3、(2009年温州市卷)

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①,馆于燕山愍忠寺。暇日无聊,同行寺中,偶有一唐人碑,辞甚偶俪,凡三千余言。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肃王且听且行,若不经意。元用归馆,欲矜②其敏,取纸追书之,不能记者阙之,凡阙十四字。书毕,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③,略无矜色。元用骇服④。

(选自陆游的《老学庵笔记》)

【注释】①虏:指北方的金国。②矜:自夸。 ③他语:说别的事情。④骇服:吃惊佩服。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 (       ) (2)暇日无聊   (       )

(3)元用素强记   (               )(4)取纸追书之     (       )

彭删

篇3:出师表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

2、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的意义。

3、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4、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重难点 积累文言词句,领会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知识链接

介绍文体和写作背景

1、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2、写作背景: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任务一文言积累

1、朗读课文,并为生字注音

忠谏(   )裨补(  )遗(  )陛下   攸(  ) 咨(  )

阕( )  陟( )罚臧(  )否( )  行( )阵  倾颓(  )

苟( )全  猥( )自  夙(  )夜 驽(  )钝

攘除   崩殂( )  诹(  )    斟(    )酌(  )

妄(  )自菲( )薄  咎(   )  桓(    )   裨(   )

2、结合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译读全文,积累下列字词

(1)解释词义

崩殂:       疲敝:     秋:     淑均:

殊遇:            遗:

光:       恢弘:

妄自菲薄:        猥自枉屈:

引喻失义:                夙夜忧叹:

陟罚臧否:                斟酌损益:

作奸犯科:                谘诹善道:

平明之理:                察纳雅言:

导学一

A、对学(2')

对子之间互相听读,互相评价,提出指导意见。

B、群学(3')

小组长主持:

综合组内自研任务一的成果,合作预演,进行评价规范。

C、汇报性展示(10')

组与组之间推荐成员进行PK展示,由教师主持,教师点评。

志虑忠纯:                彰其咎:

裨补阙漏:                开张圣听:

优劣得所:

(2)古今异义词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     今:   )

2、臣本布衣。(古:     今:      )

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古:       今:     )

4、先帝不以臣卑鄙(古:       今:     )

5、由是感激(古:      今:     )

6、诚宜开张圣听(古:     今:     )

7、引喻失义(古:     今:       )

8、先帝知臣谨慎。(古:           今:    )9、陟罚臧否(古:      今:     )

10、此臣所以报先帝(古:      今:        )

(3)词类活用

以光先帝遗德:

恢弘志士之气:

此皆良实:

攘除奸凶:

亲贤臣,远小人:

优劣得所:

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  :

深入不毛 :

北定中原 :

任务二精读感悟

1、请在课文中摘引原句,说说诸葛亮对国家大事提出了哪些意见和建议。

2、请把这些意见进一步综合归纳,思考:诸葛亮是从哪几个方面提出建议的?其中最关键的是哪一方面?为什么?

3、朗读第6、7段,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自述出身、志趣?又为什么要回顾三顾茅庐一事呢?

4、本文的主要特点是议论、叙述、抒情相结合,这种把真挚的感情融于议论、叙事之中的表现手法值得借鉴。请试着结合文本进行举例分析,即说说文中具体哪里体现了“寓情于议”“寓情于叙”并稍作分析。

任务三读中悟情

古人有云:“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出师表》辞情恳切,催人泪下,字里行间洋溢着诸葛亮对刘备父子的无限忠诚之情,为了使刘禅感动,诸葛亮不但晓之以理,而且动之以情,可谓忠言逆耳,语气既恭敬又恳切,充满谆谆嘱咐。请从文中找出你认为感人的词句,并有感情地朗读出来,然后细细体味,说出自己的感受。

导学二

A、对学(2')

检阅并互批任务二,任务三的内容。

B、群学(3')

小组长主持:

综合组内自研任务二任务三的成果,形成组内最完美的结论。

C、预展(5')

小组上主持:

(1)分配好讲解与板书的任务,并组织好小展示

(2)板书力求创感化、结构化、精炼化

(3)严格要求组内小展示(如姿态的规范度,讲解的流利度、简练度)

D、主题性展示(15 ')

教师遵循“择优”的原则,从参与了预展的组中抽取最优的那组给予展示机会

课后

反思     同学们,请回顾一下,谈一谈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做到位的呢?请写下来一起再交流吧。

《出师表》练习题

1、下边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帝感其诚 B.诚宜开张圣听 C.以光先帝遗德

D.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为了不堵塞“忠谏之路”,诸葛亮建议后主刘禅应当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

3、诸葛亮对后主刘禅执掌朝政有哪些告诫?用横线在原文中标出。

4、诸葛亮认为,在执法方面应该“刑(处罚)”的是_____的人,应该“赏(奖赏)”的是____的人,(用原文回答)

5、对1、2两段文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哪一项?选择答案,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

A.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B.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有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

C.诸葛亮指出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平严明的治理。

D.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和赏罚严明的建议。

6、表现蜀国有利主观条件的句子是_________。

7、理解第三段的内容,然后填空:

⑴文中提到的:“亲贤臣”,相当于今天选拔人才时常提到的“______”这一成语。

⑵“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中的“贞良死节”的意思是_______,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_____就是一个贞良死节之臣。(举本文以外的例子)

⑶文中的“计日而待”,与今天的_____这个成语意义相近,字数相等。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亲贤臣,远小人

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D.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9、结合6、7段分析先帝将重任委于诸葛亮的原因有哪些?其中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第7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

11、按要求用原句回答:

①《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

②《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③诸葛亮认为目前出师北伐的条件已经成熟,这两个条件是“____”“___”

④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用原文四个短语回答。____、____、____、____。

12、划分研讨与练习一中句子的朗读节奏

黄娇

[出师表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篇4:《大道之行》复习导学案 (九年级下册)

《大道之行》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课型 问题拓展课

主备人 梁长艳 备课时间      指导者 指导时间

复习目标 1、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

2、理解文章的内容与写法。

3、会背诵、翻译、默写全文

复习方法 知识整理法、自由背诵法、提问法、联想记忆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导    学   过    程

复习步骤 时间 复习内容及师生活动 二次设计

课前默写

陈述目标

引入课题

熟悉课文

梳理知识

3′

1′

15′

默写《           》

教师口述目标并强调重点难点引入课文

教师口述目标导入本课复习

一、用15分钟时间,走进文本梳理文章内容,识记重点字词,以课下注释为主。积累古今异义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识记重点句子的翻译,再背诵下来。学生可大声朗读,也可默读,组内互检背诵情况,直至背诵下来,然后小组汇报。

1、积累文学常识,要求独立完成,识记。

本文选自《       》,《礼记》是    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礼记》中的篇名,大约是     末年或    之际儒家学者托名    答问的著作。

2、理解重点词语。翻译课文的同时完成。

1)、大道之行也(      )2)、选贤与能(      )

3)、故人不独亲其亲(    )(    )

4)、矜、寡、孤、独、废疾者(                 )(    )(            )(             )(             )

5)、男有分,女有归(    )(    )

6)、货恶其弃于地也(    )

7)、盗窃乱贼而不作(       )(       )(      )

8)、是谓大同(                                )

3、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此题自主完成

1)、选贤与能 :    通     ,译为:

2)、 矜、寡、孤、独、废疾者:    通     ,译为:         根据具体进度决定

导    学   过    程

导学步骤 时间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 二次设计

汇报展示

总结内容提升意义

达标训练

15′

2′

4′

4、归纳文中词类活用词语:先自主完成,后组内讨论并汇报。

1)、选贤与能

2)、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3)、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5、归纳文中古今异议词:先自主理解,在小组间进行总结。

1)、男有分

2)、女有归

3)、是谓大同

4)、矜、寡、孤、独、废疾者

6、疏通文意

7、理解性默写:

1)、《大道之行也》中,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与“夜不闭户”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

2)、文中体现人才得到重用,社会成员间和睦相处的句子是:

3)、文中体现“大同”社会人人都能得到关爱的句子是:

4)、文中体现“大同”社会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的句子是:

5)、文中体现“大同”社会人们毫无自私自利之心,把共同劳动看作分享快乐的句子是:

3)、“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课文从三个方面来写:

①---------------------------------------------②-------------------------------------------

③--------------------------------------------1小组完成汇报展示,以一组为起点,其他组按顺序进行。

以一名代表做代表总结

完成习题

《大道之行也》达标训练

姓名               时间

一、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 ) 修睦( ) 矜寡孤独( ) 男有分( ) 编纂( )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故: )   ⑵废疾者(废疾: )

⑶女有归(归: )          ⑷谋闭而不兴(兴: )

⑸盗窃乱贼而不作(作: )   ⑹故外户而不闭(闭: )

⑺大同(同: )

三.写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及其意义。

⑴选贤与能。               ⑵矜、寡、孤、独、废话者皆有所养。

四译句: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⑵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⑶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五填空

1.《大道之行也》选自 ,这是 的经典著作之一。是西汉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2.研读课文填写:大道的内涵是 、、。

3.《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 、 。

4.所谓“大同”,用现代汉语回答即是 。

六回答问题.

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张帅

篇5:《出师表》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

【教学设想】

一、充分利用网络教室资源优势,将介绍背景和疏通文义结合起来,突破重点词句,然后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领会内容大意。

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在读、讲、议、写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艺术特色。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经过七、八年级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学习,基本具备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对在网络教室里的学习很感兴趣,但仍有部分学生不能较好的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2.朗读课文,疏通文句,积累词语,丰富文言词汇。

3.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作方法。

4.培养学生学会从网络获取学习资源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网络课程资源,阅读体悟,自主、合作、探究,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切感受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做社会的有用之才。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培养学生学会从网络获取学习资源的能力。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的写法以及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网络教室、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课前读课文,根据注释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

2、通过因特网或图书馆搜集有关资料(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皆可),如:诸葛亮生平、三顾茅庐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2、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学生点击以下网址查阅:

baike.baidu.com/view/39790.htm

二、一读课文,触摸文本

1、点击下列网站,听配乐朗读,注意听准字音,把握停顿:

music.guqu.net/guquplayer1.asp?Musicid=598&urlid=1

①字音: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崩殂(   )  恢弘(   )    忠谏(    )  菲薄(   )(   )

陟(     )     臧否(   )(   )以遗(   )陛下  裨补(     )

猥(  )自       夙(   ) 庶(   )竭驽(   )钝

咎(   ) 咨诹(   )(   )

②停顿:用“/”划分下列句子的停顿节奏。

A然/侍卫之臣/不屑于内

B盖/追先帝之殊遇

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D使/内外异法也

学生自主完成,不会的可以点击以下网站(在线新华词典)查阅:

xh.5156edu.com/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翻译课文。

以小组为单位,就难词难句讨论交流,力求通畅地翻译课文,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如有疑难可以点击以下网址:

wenku.baidu.com/view/f8da4d4c2e3f5727a5e962e9.html

三、细读课文,解读文本

1、(1)朗读课文1--5自然段,让学生阅读《<出师表>赏析》一文。

hi.baidu.com/snowing947/blog/item/5dfe9f5002c88f65853524bc.html

(2)、讨论:

①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哪些建议?是从哪几个方面提出建议的?,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本文陈述的重点是什么?

②就国内政事的安排,诸葛亮提出了三条建议,这三条建议中哪一条是最主要的?为什么?

③文章第5段为什么插入对往事的回忆,去掉这一段文字,好吗?

学生如答不出,可登陆下述网页,进行了解:wenwen.soso.com/z/q215449256.htm

2、齐读课文6-7自然段,讨论交流疑难,思考:

①课文第6段叙写自己的生平(的经历),好象是逸枝衍菖,对此你怎么看?

②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是什么?③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 “出师“的战略是什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各组选代表进行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学生如有疑难,可以查阅以下网站:

wenwen.soso.com/z/q136733300.htm

四、研读主旨,感悟文本

学生再读课文,教师设计相关问题,诱生深思。

提问:全文以议论为主,辅之以叙事、议论,叙事中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自由发言。可以查阅《浅谈<出师表>的艺术特色》一文的网站:

www.ddmishu.com/readxz.asp?id=431

五、链接生活,直面忠诚

让学生就“如何看待诸葛亮的忠”这个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教师组织学生辩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辩论时学生可查阅相关网站:

www.baidu.com/s?bs=%B3%F6%CA%A6%B1%ED%B5%C4%B1%ED%B4%EF%B7%BD%CA%BD&f=8&wd=%D6%EE%B8%F0%C1%C1%B5%C4%D6%D2%B3%CF

六、教师小结:

《出师表》以“形势”使对方震动,以“情感”使对方感动,以“措施”教导对方,以“事业”激励对方,肝胆相照,情深意厚,一直为世人所称道。封建统治者推崇诸葛亮,或由于他助刘兴汉是正统,或由于他受了知遇,一生尽忠,是忠臣的典型;今天人们肯定诸葛亮,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于“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则被赋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意。作为新世纪的热血青年,我们应该胸怀祖国,心系人民,做时代的骄子,做人民的公仆。

七、布置作业:

结合课后练习三,谈谈你对诸葛亮的认识,以《千秋诸葛我评说》为题写一篇小作文。可观看《易中天评说诸葛亮》的视频:

www.tudou.com/programs/view/E7P_4OS3Anc/isRenhe=1

板书设计:

中学

篇6:九年级下册语文《出师表》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出师表》教案

教学设想

《出师表》是一篇上书言事的应用文,也是实用性很强的议论文。其中关于修明政治所作的阐述,对后世很有借鉴意义。这篇文章的写作风格却又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应用文迥异,作者以恳切的言辞,表达了真挚厚重的感情。多数学生是喜欢这篇课文的。除文中少数语句必须由教师解释外,绝大部分语句可以让学生对照注解,相互启发,自行弄清大意。但文章内容上的重点到底是什么,学生往往把握不住;对于诸葛亮是怎样突出他的论述重点的,学生更难以体会得深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课文的重点、难点化成若干足以启迪学生思维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按合理的顺序编排,进而把学生的阅读思考活动导向深人。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敬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释题,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表”这种文体的一般内容和作用。

明确:“表’’的一般内容是议论和叙事,往往带有抒情色彩。它是古代奏议的一种,常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建议等。

2.“出师表”该如何理解呢?

明确:在出师前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建议。

3.本文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的?

明确:写于蜀汉建兴五年蜀汉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犹亭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

4.诸葛亮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后方,使他“北定中原”的计划得以实现。

三、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

要求:学生认真听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两遍。

要求:读准字音,尽量读好句中的停顿。

3.正音。

崩殂(cú) 侍(shì)卫 陟(zhì)罚臧否(zàngpǐ)

郭攸(yōu)之 费棉(yī) 以遗(wèi)陛下

裨(bì)补阙(quē)漏 性行淑均(xìngxíngshūjūn)

行(háng)阵和睦倾颓(qīngtuí)苟(gǒu)全

猥(wěi)夙(sù)夜庶竭驽钝(shùjiénǔdùn)

斟酌(zhēnzhuó)以彰(zhāng)其咎(jiù)

咨诹(zōu)遗诏(yízhào)

4.朗读课后练习一中列出的长句子。

方法:读读,议议,请学生说说每句话的大意。

5.齐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句中停顿,尽量读得流利。

四、请在课文中摘引原句,说说诸葛亮对国家大事提出了哪些意见和建议

明确:1.宜开张圣听。

2.昭平明之理。

3.宫中之事,悉以咨之。

4.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5.亲贤臣,远小人。

6.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五、请把这六条意见进一步综合归纳,思考:诸葛亮是从哪几个方面提出建议的?其中最关键的是哪一条?为什么?

明确:四个方面的建议:1.广开言路;2.赏罚公平;3.亲贤远佞;4.励精图治。其中最关键的是亲贤远佞。因为刘禅是个昏君,容易受坏人蛊惑,如不亲贤远佞,就会出现“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等情况,再好的方针、政策也不能贯彻执行。而“亲贤”更重要。“开张圣听”,对贤臣“亲之信之”,要“咨诹善道,察纳雅言”等,都是开导刘禅要“亲贤”。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对照书上注释,试着口译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本文是诸葛亮为北上伐曹而给刘禅上的奏疏。论理应当首先提出兴兵北伐的请求,接着说明理由以及此次北伐的战略计划等内容。但本文只在第七、八两段各有一句涉及北伐,其余内容都与北伐无直接关系,而只是对刘禅提出劝告和建议,这是不是文不对题?为什么?

明确:这绝不是文不对题,而是因为诸葛亮此次上表虽然是为了请命出征,但主要意图却在于劝谏刘禅“内修政理”,并向他提出有关的建议。根据史料,我们知道,刘禅一贯平庸无能,朝政事无巨细,都由诸葛亮负责处理。此次诸葛亮出师北伐,势难匡误救失,对国内政局是很忧虑的,因此他只有提出建议并荐人自代。这正是针对蜀国当时朝廷形势而定的。

二、以上我们分析出的这些建议都是在文中第1、2、3、4、5、8这几段中陈述的,那么,6、7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

1.朗读第6、7段。

2.学生口头翻译第6、7段。

3.讨论第6、7段的大意。

(1)第6段是追怀先帝知遇之恩,概括写自己不顾危难,二十多年来以效忠先帝为己任。

(2)第7段侧重写先帝托孤后,五年来自己竭忠尽虑地具体谋划。

4.明确作用:这两段的作用在于说明此次出师伐魏乃秉承先帝遗志、事在必行之举,同时也是“我”竭尽忠诚,责无旁贷的职分。

三、再次朗读第6、7段。思考:这两段和全文关系是怎样的?即出师伐魏与修明政治的关系是怎样的?

明确:

1.从本文写作的背景来看,“修明政治”是早在三顾茅庐时诸葛亮就提出的一整套战略中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现在重新提出,目的在于为出师伐魏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使北伐无后顾之忧,所以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2.作为议论文来看,出师伐魏事在必行,正是叮嘱后主修明政治的论据。正因为诸葛亮必须出师进驻汉中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所以不能不切嘱后主好自为之,不能不把斟酌的损益、进尽忠言的重任委之于攸之、棉、允。

3.从表达方式上看,六、七两段可以说突出地体现了“表以陈情”的特点。《三国志,诸葛亮传》把这份上书原称为“疏”,《昭明文选》始定名为“出师表”,大概正是充分注意到它在表达上的特色。以陈情的方式叙自己报效先帝的衷曲,不仅增强了感染力,也大大加重了所提建议的分量:修明政治这件大事可是关系重大得很啊!不能不靠你后主“自谋”啦!千万不可有负先帝啊!不尽之意尽在其中。

四、第6、7段没有直接谈修明政治的问题,但却有力地服务于这一中心,那么请找一找,还有哪些话也起到类似的作用?

明确:第1段开头两句。第一句起首以先帝创业立言,唤起刘禅对自身所负重任的重视,接下来讲形势严重,说明修明政治的必要性。第二句讲幸赖先帝善于用人,还有一批忠臣志土,说明修明政治尚具备有利条件。从表达上看,语意凝重,定下全文基调。

五、诸葛亮是在向刘禅提建议,但文中提到“陛下’’不过七次,而提到“先帝”却有十三次之多,这是为什么?

明确:不难看出,诸葛亮事事都以先帝之意为依据,句句都借先帝之口说出,既不失人臣之礼,更无教训人主之嫌,使刘禅听了,忠言而不逆耳,十分得体;同时也表明他本人处处念及先帝之遗德、遗训,时时不忘先帝之殊遇重托,既能表明自己的心迹,又容易以情打动刘禅。文中虽然明提陛下只有七次,但暗提陛下尚有五处(即“诚宜开张圣听”之前,“宣付有司’’之前、两次“悉以咨之’’之前、“则责攸之”之前),实际共十一处,或表忠诚,或表心愿,或提具体建议,表明诸葛亮处处为刘禅着想,使再昏庸的皇帝也不能无动于衷了。

总之,“受恩感激,,(‘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贯穿全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刘备父子的无限忠诚。

六、综合全文,概括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

1.中心思想:指导学生自己归纳,教师进行抽查。

2.写作特点:本文主要特点是议论、叙述、抒情相结合,这种把真挚感情融于议论、叙事之中的表现手法值得借鉴。

七、布置作业

《出师表》原文和译文

原文: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依、允等之咎,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言。

译文:

臣诸葛亮上言:先帝创立帝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已分成魏、蜀、吴三国,我们蜀国人力疲惫,物力又很缺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然而,侍卫大臣们在宫廷内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疆场上舍身作战,这都是因为追念先帝在世时对他们的特殊待遇,想报效给陛下啊。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地听取群臣的意见,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弘扬志士们的气概;不应该随随便便地看轻自己,言谈中称引譬喻不合大义(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臣进谏劝告的道路。

皇宫的侍臣和丞相府的宫吏都是一个整体,对他们的提升、处分、表扬、批评,不应该因人而有什么差别。如果有营私舞弊、违犯法律和尽忠行害的人,陛下应交给主管的官吏,由他们评定应得的处罚或奖赏,用来表明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方针。不应偏袒徇私,使得宫内和宫外有不同的法则。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人,他们都是忠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认为宫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陛下都应征询他们,然后再去实施,这样一定能补求欠缺疏漏的地方,获得更好的效果。将军向宠,性格和善,品德公正,精通军事,从前经过试用,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务,都应与他商量,这样一定能使军队团结协作,将士才干高的差的、队伍强的,都能够得到合理的安排。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兴隆昌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所以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与我谈论这些事,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感到叹息、惋惜痛心的。侍中郭攸之、费祎,尚书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这些都是忠贞贤良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一介平民,在南阳亲自种田,只求能在乱世中暂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面前有什么名气。先帝不因我身世卑微、见识短浅,反而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里来访问我,向我征询对当今天下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激,于是答应先帝愿为他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失败,我在战败的时候接到委任,在危难的时候奉命出使东吴,从那时到现在已经二十一年了。先帝(刘备)知道我谨慎,因此在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诸葛亮)。自从接受任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担心不能将先帝的托付的事情办好,有损先帝的圣明。所以我在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荒凉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器已经准备充足,应当鼓舞并率领三军,向北方平定中原。希望全部贡献出自己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曹魏,复兴汉室,回到原来的都城洛阳。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的本分。至于对政事的斟酌兴废,进献忠诚的建议,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完成,就请治我重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劝勉陛下宣扬圣德的忠言,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露他们的过失;陛下自己也应该认真考虑国家大事,征询治理国国的好办法,听取正确的意见,深切追念先帝的遗训。如果能够这样,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现在我就要辞别陛下远行了,面对奏表热泪纵横,不知说了些什么

《出师表》教学反思

《出师表》是一篇文质兼美、感情真挚文章。由于本文的注释比较多,多数学生都能结合注释读懂课文,所以学习这篇课文时我采用“先学后教”的模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先读课文,基本读熟后再读注释,然后抽学生翻译课文——每人翻译一段。第二课时让学生先做练习题,然后练习背课文,通过20分钟的背诵练习,基本能集体背过,我认为我这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教学设计的“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相互促进的原则和语文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教学效果从总体上来说是理想的。

为了落实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解决学生畏惧学习古文的困难,我设计了讲故事比赛,要求学生讲《三国演义》中的精彩故事,以此来激发他们学习热情。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我就接着提醒他们:“宋朝诗人陆游在《书愤》中写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你们是否知道,这又是一段怎样的故事? ”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已经被激起,我想本课教学的序幕已经拉开了!

但文章内容上的重点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学生往往把握不住;诸葛亮是怎样突出他的论述重点的,学生更难以体会得深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把课文的重点、难点化成若干足以启迪学生思维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按合理的顺序编排,进而把学生的阅读思考活动导向深入。

如何让学生学好文言文,我认为应把好四个关,即“读”“译”“赏”“用”,但怎样读,如何译,如何引导鉴赏和运用,需要提炼有效的方法。本课教学设计运用“断句朗读”和“口译朗读”两种方法通读全文,突破传统“教师译,学生听”,“盲目读,收效微”的弊端,对训练学生语感,积累语言有积极的作用,同时省时省力,为学生所接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是教材学习的重点,也是指导学生学习鉴赏的范例。

教学过程中不足的是临场点拔不够到位,鉴赏分析和知识点的落实尚不能自然有机的结合,教学的空间拓展不够。还有就是师生互动这个环节没有展开好,主要是学生没有积极的配合,这是失败的地方,以后在这方面自己要多下一些功夫。因为重情感体验,所以在字词咀嚼的精微程度上还远远不够。争取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既能够尽可能地多积累品味字词,又能让学生对人物和主题有较为深入的理解,这才是文言教学的最佳效果

篇7:出师表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出师表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自主预习

一、对联导入新课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2.“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武侯书堂》)

3.“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鬼神泣壮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解题,简介时代背景

1、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2、写作背景: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出师表》文言文复习

一、内容概述:诸葛亮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使他“北定中原”的计划得以实现。本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全文主旨是使后主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开头谈论形势和治国方针,六次提到“先帝”,勉励后者继承遗志,这是寓情于议;中间叙述来的经历,抒发自己对先帝的感激,表达效忠刘氏父子的心愿,这是寓情于叙;结尾更以“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集中表达了作者感恩图报,担当大任的心情。

二、中考链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死亡)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时候)

(3)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

(4)陟罚臧否(陟,提升,提拔。臧,好。否,恶。)

(5)不宜异同(应该)

(6)作奸犯科(律条)

(7)以昭陛下平时之理(彰明,显扬)

(8)使内外异法也(内,指宫中。外,指府中)

(9)此皆良实(忠良信实)

(10)志虑忠纯(精神,思想)

(11)志虎忠纯(忠诚纯正)

(12)悉以咨之(商议,询问)

(1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选拔,选择)

(14)必能裨补阙漏(裨,弥补,补助。阙,缺。)

(15)性行淑均(公平,平均)

(16)晓畅军事(谙熟,精通)

(17)先帝称之曰能(有能力)

(18)远小人(人格卑鄙的人)

《出师表》教学反思

《出师表》是一篇文质兼美、感情真挚文章。由于本文的注释比较多,多数学生都能结合注释读懂课文,所以学习这篇课文时我采用“先学后教”的模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先读课文,基本读熟后再读注释,然后抽学生翻译课文——每人翻译一段。第二课时让学生先做练习题,然后练习背课文,通过20分钟的背诵练习,基本能集体背过,我认为我这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教学设计的.“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相互促进的原则和语文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教学效果从总体上来说是理想的。

为了落实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解决学生畏惧学习古文的困难,我设计了讲故事比赛,要求学生讲《三国演义》中的精彩故事,以此来激发他们学习热情。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我就接着提醒他们:“宋朝诗人陆游在《书愤》中写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你们是否知道,这又是一段怎样的故事? ”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已经被激起,我想本课教学的序幕已经拉开了!

但文章内容上的重点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学生往往把握不住;诸葛亮是怎样突出他的论述重点的,学生更难以体会得深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把课文的重点、难点化成若干足以启迪学生思维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按合理的顺序编排,进而把学生的阅读思考活动导向深入。

如何让学生学好文言文,我认为应把好四个关,即“读”“译”“赏”“用”,但怎样读,如何译,如何引导鉴赏和运用,需要提炼有效的方法。本课教学设计运用“断句朗读”和“口译朗读”两种方法通读全文,突破传统“教师译,学生听”,“盲目读,收效微”的弊端,对训练学生语感,积累语言有积极的作用,同时省时省力,为学生所接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教材学习的重点,也是指导学生学习鉴赏的范例。

教学过程中不足的是临场点拔不够到位,鉴赏分析和知识点的落实尚不能自然有机的结合,教学的空间拓展不够。还有就是师生互动这个环节没有展开好,主要是学生没有积极的配合,这是失败的地方,以后在这方面自己要多下一些功夫。因为重情感体验,所以在字词咀嚼的精微程度上还远远不够。争取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既能够尽可能地多积累品味字词,又能让学生对人物和主题有较为深入的理解,这才是文言教学的最佳效果。

篇8:《孔乙己》学案 (九年级下册)

《孔乙己》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识记生字词。(重点)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故事情节。(难点)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学   习   过   程

资料链接: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字豫山、豫才,后改名为周树人。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陆续出版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195月,首次以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2.创作背景

19.世纪末期,清政府腐败,民不聊生,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仍在盛行。少数读书人爬上统治地位,但大多数下层知识分子穷困潦倒。小说《孔乙己》的主人公孔乙己就是鲁迅先生笔下的这样一个典型形象。

19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称帝,复辟势力猖獗,革命成果被窃夺。五四运动前后,科举制度虽被废除,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仍然根深蒂固,封建教育仍以其他方式推行,人民仍处昏沉、麻木状态。

19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中国革命的`知识分子李大钊等领导和策动了新文化运动,向封建文化教育进行猛烈抨击。为了愤怒讨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为了“描绘社会上的或一种生活,请读者看看”以“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后,于1918年冬创作了小说《孔乙己》。

一、情景导入

二、出示目标

三、自主学习

1、读课文并给加线字注音

颓唐(  )    附和(  )      分辩(    )      不屑置辩(  )     咸亨酒店(    )

砚(    )       荤菜(   )     羼水(   )     拭(   )        蘸(   )

惋惜(   )   阔绰(   )     舀水(    )    涨红(    )     绽出(    )

哄笑(   )   间或 (   )   着了慌 (    )   打折(    )     门槛(   )

2、查工具书,解释下面词语。

不屑置辩:

颓唐:

分辩:

格局:

缠夹不清:

大抵:

君子固穷:

营生:

附和:

四、小组合作

1、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请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2.再读课文,梳理情节:小说写了孔乙己哪几个生活片断?

五、展示反馈(黑板展示自主1   组员间互检自主2)

六、反思收获:

七、当堂检测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附和(hè)           砚台(yàn)         羼水(chàn)

B.涨红(zhàng)        绽出(zhàn)        茴香(huí)

C.间或(jiàn)         着了慌(zháo)      舀水(yǎo)

D.不屑置辩(xiāo)     腿折(shé)         蒲包(pú)

2、<<孔乙己>>的作者是___,是我国现代伟大的__家、__家、__家,原名____,字__  。1918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____》 ,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____》,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之作。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____ 》,散文诗集《____》和《____》,杂文集《____》、《____》等。

任建宙

篇9:《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教学案(九年级上文言文复习)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教学案(苏教版九年级(上)文言文复习)

复习篇目: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及其用法

2、能准确翻译重点语句

3、能运用课内文言知识阅读课外文言文

预习要求:1、整理、记忆两篇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意义及用法  2、能准确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一、知识点归类

A 《岳阳楼记》

一、填空。

1、《岳阳楼记》,作者            ,字           ,        (朝代)文学家。        是他的谥号。

2、赞美滕子京政绩的文字是_______        ______   _ ,表明作者写作缘由的句子                          ,“前人之述”指的是                         ,从空间上写洞庭湖胜境的语句是                                ,从时间上写洞庭湖气象万千的语句是                                  。作者在文中表达自己阔大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分别是                                                    。

二、重要词语归类解释。

1、圈画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百废具兴                              属予作文

2、用横线画出活用的词语并解释。

谪守巴陵郡                              长烟一空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3、找出古今异义的词语并解释。

气象万千

4、解释下列句中常见的文言词:

越明年                       增其旧制              予观夫           胜状

衔远山               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              谪守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        、            前人之述备矣

迁客 骚人              、                      得无异乎

连月不开              浊浪排空              日星隐耀           山岳潜形

商旅不行              樯倾楫摧        、              薄暮冥冥

登斯楼                则有去国怀乡                     作文以记之

忧谗畏讥        、               至若                  春和景明

波澜不惊            一碧万顷               沙鸥翔集

岸芷汀兰         、                   而或长烟一空              、

静影沉璧               渔歌互答               宠辱偕忘            、

把酒临风          、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或异二者之为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微斯人

吾谁与归                是进亦忧          、                 退亦忧

5、一词多义

赋    刻唐贤今人诗赋                 岁赋其二                 复若赋

通    北通巫峡                                  政通人和

极    此乐何极                  南极潇湘                感极而悲者矣

一    一碧万顷                  长烟一空                洞庭一湖

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而    感极而悲者矣                          然则何时而乐耶

之    属予作文以记之                        前人之述备矣

先天下之忧而忧                        庙堂之高

会    多会于此                              会宾客大宴

则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然则何时而乐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心    则有心旷神怡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其    增其旧制               其喜洋洋者矣                 其必曰

国    则有去国怀乡                              死国可乎

以    不以己悲                                  属予作文以记之

四、翻译下列句子: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微斯人,吾谁与归?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 《醉翁亭记》

一、填空默写。

1、《醉翁亭记》的作者是         ,字永叔,号     ,又号      居士,            (朝代)史学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本文中与“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名句                         。

3、文中描写“山间四时”的句子是:                             ,

,                           ,                       。

4、古诗词中有许多描绘春、夏、秋、冬的佳句,请各举一例。

春景                                      夏景

秋景                                      冬景

5、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                                                        。

6、列举四个出自本文的成语                                                    。

三、解释词语

1、圈出活用的词语并解释

山行六七里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名之者谁

故自号曰“醉翁”也            太守之乐其乐也               杂然而前陈者

2、解释加点词语

其西南诸峰           林壑尤美           蔚然而深秀者              负者

饮少辄醉             得之心           而寓之酒               云归而岩穴暝

野芳发而幽香                    伛偻 提携                        临溪而渔

泉香而酒洌               山肴野蔌             杂然而前陈者

非丝非竹                    弈者胜            觥筹交错           苍颜白发

已而夕阳在山           树林阴翳           鸣声上下             游人去

3、一词多义

谓 太守自谓也                          秀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太守谓谁                                佳木秀而繁阴

归 云归而岩穴暝                         霏  日出而林霏开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若夫霪雨霏霏

吾与谁归                            环  环滁皆山也

乐 山水之乐                                 环而攻之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酿泉 酿泉为酒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酿泉也

名 名之者谁                             意 醉翁之意

卷卷有爷名                              意暇甚

遂以名楼                                意将隧入

不能名其一处                            略无慕艳意

颓然 颓然乎其间者                       乎 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碧窈                              得无异乎           吾尝疑乎是

之 望之蔚然                             而 朝而往,暮而归

得之心而寓之酒                          蔚然而深秀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山水之乐                                水落而石出

四、翻译句子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山水之乐,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二、问题探究

1、《岳阳楼记》以精练的语言,描绘了不同天气中的洞庭湖景色,又用写景与抒情想紧密结合的方法,描述了迁客骚人的种种“览物之情”。想想,古仁人为什么会“异二者之为”?

2、、《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这三段文字是为了借题发挥引出议论,阐明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他同时代的欧阳修则在《醉翁亭记》中以“乐”字贯穿全篇,抒写情怀。请将下面两个句子补充完整,要求补写后的句子能分别体现这两篇文章的中心。(每句填7个字)

①范仲淹                                                                    。

②欧阳修                                                                    。

张向峰

篇10:九年级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复习教学案

九年级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学案

【授课时间】

【复习内容】整体感知文章。

【考纲要求】现代文阅读的考查应着眼于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知、情感体验、感受领悟以及创造性理解能力的考查;要从“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考查学生阅读的水平。

【复习目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准确概括阅读材料的内容要点和文章的中心,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考点导学】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可以是阅读材料的文化背景,写作意图,题目含义,中心思想,也可以是文章层次,人物形象以及写作技巧的归纳。具体地说,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粗知文章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致思路;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主要考点:

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或段意;

2、补写故事情节;

3、分析题目含义;

4、归纳文章中心。

解题方法:

一、文章内容概括或段意概括

1、抓“二主要”:抓住主要人物、主要情节,运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具体方法:谁?做了什么事?怎么做的?结果如何?

2、抓住段落的'中心句。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或段的结尾,也有在段的中间。一般说,段首中心句就是首括句、启下句;段尾的中心句,就是总括句。

3、采用摘要法,即把文章或段中有主次之分的几层意思归纳出来,选取主要的,略去次要的。

4、采用联合法,即文章或段中的几层意思是并列的,那就把几个意思归纳合并出一个主要意思。

二、根据文章内容补写故事情节

首先,看清题目要求和题目的提示,其次,在原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第三,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加以表述,形成自己的答案。

三、归纳中心思想 (根据文章的不同情况。)

1、一类是直接告诉读者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要抓住文中表明中心思想的话语,用适当的词语连贯起来。这类文章中心思想的归

纳,主要有以下方法。

(1)摘录法:即直接摘录文中的中心句、主旨句。运用摘录法要注意分析文章的标题、分析文中的点题句、关键句。一篇文章的点题句、关键句,往往揭示了中心意思。点题句,有的开篇点题;关键句,记叙文中议论、抒情句常有画龙点睛之功效,有的是交待写作意图或时代背景等,对于准确归纳中心思想有重要作用。

(2)提炼法:即提炼文章的基本要素和关键词句。

2、另一类是没有直接写明中心思想的,需要读者分析概括。方法是:先把全文各段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立场、观点、感情等。

篇11:《丑小鸭》导学案 (鄂教版九年级下册)

《丑小鸭》导学案 (鄂教版九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 学会从文中分析归纳主旨。

2. 学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倾听他人观点。

3. 培养静心阅读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4. 正确认识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坚定追求美好事物的信念。

学习重点: 学会从文本中分析归纳主旨。

学习难点:培养静心阅读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回忆安徒生《丑小鸭》情节,谈谈对主旨的理解。

二. 初读课文,理清情节

三. 自主探究

(一).下面是对文章主旨的不同解读,请分别找出下列主旨的关键词。

1、就像丑小鸭通过奋斗最终能变成美丽的天鹅一样,每一个平凡普通的人,只有始终不屈地奋斗,才能取得成功。

2、在恶劣的.环境中或者在逆境中,“丑小鸭”们唯有通过艰苦的奋斗,才有可能变成美丽、高贵的“天鹅”。

3、当你身处逆境,不被社会认同,请坚持自我,坚持理想,用信心和决心守望美好未来。

4、人的成长要经过苦难的过程,成长让人美丽。

5、这篇作品表现出安徒生在同世俗偏见抗争中的性格和信念。他相信只要你是天才,只要你有才华,总有一天会被人们所认识。

(二).对于上面的主旨,你倾向于哪一种理解?请选择一种并说明理由。如果你有其他的见解,请写出来,并论述理由。论述过程中,尽量做到理由充分、条理清晰。

论述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丑小鸭》主旨不同理解。

二.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论述过程中的理由,整合小组成员的理解,准备发言稿。

三.交流见解

各个小组派代表陈述观点,其他小组听发言的同时,记录他人发言要点,尝试提出自己的见解。

记录区:

小组 主要观点及理由

四.总结本课

五.巩固练习

1.根据其他同学及老师建议,完善小组发言成果,整理后写下来。

2.在你内心深处,或许也会觉得自己有些方面愧不如人,而成为胆小、自卑的“丑小鸭”。请你结合本课内容,给你内心的这个“丑小鸭”写几句话,为自己加油鼓劲。

于意

篇12:出师表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一、自主学习

(一)基础达标

1.本文的体裁是      ,它是古代一种文体,用于                            ,文中的“先帝”是指           ,“陛下”是指         。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崩殂(   )    疲弊(   )   恢弘(   )   菲薄(   )    夙夜(   )   攘除(   )

陟罚臧否(   )(   )(   )

以遗陛下(   )   裨补(   )

猥自枉屈(   )(   )

庶竭驽钝(   )(   )

以彰其咎(   )(   )

咨诹(   )(   )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咨臣/以当世之事

B.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D.亲/贤臣,远/小人

4.对照课下注解,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5.正确朗读文章,对照课下注解翻译文章。

(有疑问的词语或句子要做好标记。)

(二)初读感知

1.这篇表大致可以分四个部分,请进行分析并说明每一部分在文章中的主要作用。

2.内容理解。(用原文填空)

(1)作者向后主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是:

、          、           。

(2)作者在文中写到了自己“遂许先帝以驱驰”是因为                        。

(3)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

(4)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是:

(5)这篇表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

二、合作交流

(一)文言积累

1.通假字。(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必能裨补阙漏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3)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多义字。

(1)效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

不效则治臣之罪(      )

(2)道 中道崩殂(        )

咨诹善道(        )

(3)以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以伤先帝之明(             )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先帝不以臣卑鄙(           )

愚以为宫中之事(           )

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

(1)诚宜开张圣听

古义:              今义: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              今义:

(3)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              今义:

(4)由是感激

古义:              今义:

(5)临表涕零

古义:              今义:

(6)遂许先帝以驱驰

古义:              今义:

2.小组合作,翻译全文。并体会文中所蕴含的真挚情感。

(二)研读赏析

1.本文辞情恳切,感人肺腑。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小支架】

本文是一位老臣出征前写给君主的奏表,朗读时语气既要谦和又要恳切,语音既要沉稳又不可狂妄,读到叮咛劝勉的地方,要显得语重心长;念到涉及国事“危急存亡”的地方,语气应有某种急迫感;当读到最后“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时,要表达出作者感激、忠贞和沉痛的感情。此文长句较多,读时要注意正确停顿。

2.问题研究,请就其中两个问题展开研究。

(1)诸葛亮针对当前形势进行分析,提出哪些具体建议。其中哪一条是最主要的?为什么?

(2)“益州疲弊”为什么诸葛亮还要出师伐魏?

(3)诸葛亮先后两次提到“先帝”刘备,有什么用意?

(4)全文以议论为主而辅之以叙事,议论叙事中都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试结合文章内容进行说明。

(二)展示交流

1.小组合作朗读全文。

【小支架】

诸葛亮这篇表文因其感人之深,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被视为表中的代表作。文天祥的《正气歌》中写道:“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陆游更是多次提到《出师表》:“《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一表何人继出师”“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

心得随笔:

三、自我检测

阅读“先帝知臣谨慎……臣不胜受恩感激”语段,回答问题。

1.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夙夜忧叹(早晚)

B.深入不毛(不长草木的地方)

C.当将率三军(军队的统称)

D.至于斟酌损益(革除)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3.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恐/托付不效   B.深追先帝/遗诏

C.臣/不胜受恩感激     D.进尽/忠言

4.“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文中指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文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5.你心目中的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有何评价吗?举出一例即可。

6.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加点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四、自助迁移

(一)课外链接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不效,以伤先帝之名,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平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乙】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维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全于蜀都,顾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2)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

(3)思维北征。宜先入南(        )

(4)今贼适疲于西(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先帝知臣谨慎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顾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

D.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3.翻译下列句子。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4.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兴师北伐的三个理由。

(二)实践运用

1.结合《隆中对》与《出师表》两课的学习,参考诸葛亮的有关资料,以“千秋诸葛我评说”为题写段作文。

2.课外阅读《三国演义》。

韩三其

[出师表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相关专题 出师表下册